室内设计三要素

2024-08-21

室内设计三要素(通用11篇)

室内设计三要素 篇1

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并理解地图的三要素。

2.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地图上图例和注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3、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

4.熟悉图例和注记

2.教学难点: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利用谷歌地球展示出学校的全景俯瞰图,根据全景俯瞰图画出学校的平面地图,在绘制平面地图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地图当中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通过实际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精神

地图的三要素

在讲解制作地图的步骤时逐步启发 方向 比例尺 图例注记 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思考

启发式学习。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简单

教学反思

室内设计三要素 篇2

1 以人为本、注重实用

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 不仅应具有观赏性, 而且应具有实用性, 不但是一幅“画”, 更应是一台“空调”。遗憾的是, 有些设计师却在设计时空谈“主题”, 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 而不顾人的切实需求以及城市环境的整体和谐。多年来, 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 全国很多地方的园林绿化只注重展现景观效果, 而忽视了园林本身的实用性和生态效应, 不但环境没得到有效改善, 而且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 人民群众很不满意。前些年, 全国刮起的“草坪风”就是很好的说明。种植草坪的优点是美观、视野开阔、通透性强, 但公园所有地方都种植草坪就不妥了。夏季, 烈日炎炎, 没有遮荫挡光的地方, 公园也成了“晒死人”的公园, 游人只能望“园”兴叹。又比如, 在道路的十字路口处密植高大乔木, 必然会影响行人和行车视线, 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由此可见, 能满足人的不同需要是园林绿地最理想的设计效果。道路两侧绿地设计应以绿为主, 绿美结合, 绿中造景, 它的主要功能是滞尘、减噪、遮荫, 改善道路两侧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街旁游园绿地设计在体现装饰性、观赏性、游憩性外, 更多的是给人们提供小憩、锻炼、交往的空间及晚上纳凉、茶余饭后宜去之处, 闹中取静。中心岛绿地是一种装饰性绿地, 只具有观赏性作用, 不许游人进入, 为了便于车辆驾驶员准确快速识别各路口, 中心岛绿地不宜设计密植乔木、常绿小乔木和大灌木, 设计以草坪、花卉或草灌组成的模纹为主。而大型停车场绿地主要功能是防止曝晒, 保护车辆, 净化空气, 应设计种植一些干直、高大的落叶乔木, 在夏季形成浓荫, 供人和车辆停留。总之, 设计人员要调整心态, 撇去浮华, 活学活用, 因地制宜, 注重实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使设计出的产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真正为人服务。

2 采用乡土植物, 节约绿化

乡土植物是区域性的宝贵生物资源, 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结果, 因此乡土植物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选择乡土植物搞园林绿化, 成本低, 种植和管护技术熟练, 能适应立体交叉绿地的粗放管理, 种源丰富, 而且具有地域性文化内涵, 能突出地方特色。可惜的是, 长期以来乡土植物不被重视甚至被冷落, 尤其是一些北方城市, 气候干燥, 缺乏水资源, 都盲目照搬硬套, 大量引进南方树种植物, 人为营造一种“江南景象”, 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很多盲目引种的南方植物, 由于不适应北方气候和土壤条件, 生长萎缩逐渐枯死, 严重时造成当年种植当年死亡, 不但影响了设计的园林景观效果、生态效应, 而且额外增加了绿化成本, 可谓“劳民伤财”。究其原因是对植物生长环境和习性不够了解, 违背植物生长规律, 从而最终受到了惩罚。乡土植物的大力使用和推广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实现节约绿化的根本方法, 乡土植物应用大有可为。广大设计人员有义务保护、开发、利用好宝贵的乡土植物, 重要的是准确、科学、全面地了解乡土植物并做深入研究。设计人员要加强学习, 转变观念, 立足乡土植物, 实现植物多样性, 以科学的态度, 设计出突出地方特色、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园林精品。

3 以乔木为主, 把森林引入城市

随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 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新的要求, 不但需要环境美, 更追求环境的实用、健康、安全。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日益加剧, 也再次告诉我们应改变过去那种只重景观、“画境”的低水平工程设计, 在城市绿地大量种植乔木, 营造林荫大道和林荫广场, 以创造出更大的生态效益, 缓解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 使人感到舒服和健康。城市绿地特别是大片林地, 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降低辐射热等方面的作用非常大。众所周知,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空气中60%的氧气来源于森林。城市绿化能减少空气中的烟尘, 吸收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据统计, 悬柃木、刺槐林能使降尘量减少23%~52%, 使飘尘量减少37%~60%。在减噪音方面, 一般认为城市林带比地被绿地效果要好, 林带宽30m的情况下约减噪音7dB, 树叶多的树林比树叶少的树林减噪效果要好。在降低辐射热方面, 据有关统计显示, 夏天中午在树荫下的道路温度比阳光下的低11.0℃左右, 树荫下裸土地面比阳光直射的低6.5℃左右。同时, 城市“森林”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降低养护成本的需要。城市绿地设计在把森林引入城市的同时, 应兼顾植物的多样性。实践证明, 设计使用的植物种类越多, 越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二者是反比关系。总之, 设计种植大量乔木, 能大量增加绿量, 减噪吸尘, 净化和调节空气, 真正形成“人造氧吧”。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科学地利用植物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园林设计工作者必须苦练内功, 具备系统扎实的植物生态、分类等基础知识, 综合考虑土壤、温度等植物生长要素进行园林设计。设计师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树立理性、科学、平民化的价值观念, 顺应人民新期待、新要求, 设计出更多优秀园林作品, 创造出一个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范敏.践行生态园林需突破传统观念完善教育体制[N].中国花卉报, 2008-09-18.

[2]梁钦东, 闫慧.房产景观回归自然才是真[N].中国花卉报, 2008-09-11.

[3]骆会欣.环境设计师应撇去浮华甘当“绿叶”[N].中国花卉报, 2008-03-19.

浅谈小学数学课件设计“三要素” 篇3

一、把握要素,制作完美课件

教学课件主要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具体的学科知识按照教学流程加以总结整合,最终运用教学课程软件展现给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人工板书”相比,教学课件的优势是多个方面的。不仅文字清晰、思路明了,而且形象直观、通俗易懂,也能激发学生思想、营造学习环境。引用了教学课件后,教师的设计工作则变得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课件不仅会显著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让一群充满好奇的孩子感受到数学知识带来的快乐。相反,失败的课件则必将造成教学工作不尽人意,让教师的前期准备全部功亏一篑。把握好课件设计“三要素”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深入研究的焦点。其包括:(1)课题。以符合实际的设计课题为指导,才能保证设计工作的有效进行,使最终的课件满足教学需要;(2)软件。软件是数学课件教学的必须工具,通过软件才能把所设计的内容具体展现给学生,供学生们学习参考;(3)方法。当课件制作好后,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运用方法,这才能保证课件发挥出理想的教育价值。“三个要素”都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个要素都会影响到教师设计的质量,因而需要及其中注意每个要素的把握。

二、围绕主题,指引教学流程

“主题”是数学课件的旗帜。确定了课件主题不仅决定了后面的设计工作流程,也为课堂教学计划安排指明了方向。“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选好课件设计主题是教学过程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从小学数学课件设计操作情况看,确定选题的方式通常包括两大方面。首先,以教材为准,教师根据本堂课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来收集资料制作相关的课件,这可以保证数学课件与实际教学需要紧紧结合,让“课件”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数学教育工作。如:人教版一年级教材《认识时钟》这一章节时,我则制作了许多数字钟表、指针钟表的图片,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学会“识表”。其次,以学生为准,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课件设计也必须要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这才能充分激发出学生内心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望,带动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如:有的学生喜欢数字算术,在上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则改变传统的课件设计方法。把“数字、文字、图片”三者相互结合起来设计课件,“简单的语言描述,具体的数字大小,生动的图形式样”,当学生看着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时,一个个都有“跃跃欲试”之感,课堂回答气氛十分活跃。

三、软件工具,学会灵活运用

“软件”是制作课件的工具,而数学课件制作又需要一些独到的软件工具。在小学数学课件设计里,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各类软件,对收集到的教学题材进行正确编制、处理后才能让软件变得更加完美。目前,大部分的教学课件都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的,多媒体包含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个用途的软件,这些都是教师在课件设计中需要用到的操作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准备好了需要用到的软件工具,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按照预期的流程一步步实施。如:上到《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在选择课件设计软件时就充分考虑了“动态元素”,让不同的数字“活生生”地展现给学生,于是我则选择了“动态模拟软件、绘图软件”,画出一把尺子并标上刻度之后让学生来“读标识数”,见下图:

课件设计时,我先用绘图工具制作一把量程为20的刻度尺条。课堂教学时我则运用动态软件设计一个可以移动的指针,随意移动到一个数字的下方,再要求学生“读出”数字。这样在11-20间来回移动几次,学生对于数字的印象就显得更加深刻了。不同软件之间配合运用,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从“视觉、听觉”两大感观上让孩子们全面接触数学,其教学效果非同一般。

三、正确使用,掌握课件运用时期

正确使用是数学课件使用效果的保证。一块好的木材没有正确的加工方法无法造出好家具,再完美的数学课件缺少科学的运用方法同样发挥不了它的教育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课件时,必须要结合教学环境、学习阶段、学生情绪等方面的元素。倘若一味地普遍运用课件而不顾及教学题材的需要,那么数学课件也就不再是“新手段”了。举一简单实例,日常教学阶段运用数学课件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细细体会课件运用的乐趣。但若在“期末复习”阶段,依旧使用课件向学生详细讲解知识或营造轻松的复习氛围,不仅时间不允许,且教师和学生也都没有那种教学情趣了。因此,课件设计好后必须要懂得科学地运用以保证其实现教学价值。我在课件设计时则制定了有效地使用计划:前期阶段,尽量多使用数学课件,为学生整学期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中期阶段,选择性地运用课件,对于一些难点、重点结合多媒体教学;末期阶段,最好不用课件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复习上,通过人工讲解既能节省时间,又可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数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必须具备的教学工具,而教师在课件制作环节里需把握好设计的“三要素”,保证最终的课件既可符合教学大纲的需要,也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小学生们获得数学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

猪场管理三要素 篇4

一、种猪管理是中心

据调查,目前有80%的猪病发生在产房和保育阶段,有专家提出“母猪关键8周管理”和“初生定乾坤,断奶决胜负”等管理理念,充分说明最容易被忽视的母仔猪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种猪的管理异常重要。

1、消毒隔离是关键点

猪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猪。消毒的目的就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有效地控制猪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目前很多猪场消毒流于形式且效果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猪场或猪舍门口无消毒池或消毒盆。

(2)消毒池(盆)无消毒液,成了摆设。

(3)消毒池(盆)长期不更换消毒液。

(4)消毒不按程序,流于形式。

(5)消毒时间和消毒液数量不足。

(6)消毒过程中存在许多死角。

(7)不及时隔离病猪,乱扔或出售病死猪。

实践证明:谁的消毒到位,谁的猪就养得好。消毒到位的工作重点是:

(1)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2)猪场(猪舍)门口必须建消毒池(消毒盆),每3天更换一次消毒液。

(3)认真按消毒程序操作(清除—冲洗—干燥—消毒—空舍)。要有足够的消毒时间和消毒液剂量。

(4)高度重视消毒死角(如漏逢地板、饲料槽)的消毒。

(5)对售猪用具(如装猪台、栏、台称)和售猪人员一定要严格消毒。

(6)发现病猪先隔离再治疗,禁止乱扔和出售病死猪。

2、饲养管理是重点

饲养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环境管理上。有人总结为“谁把握了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足以证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其管理重心应放在:

温度管理

俗话说:“猪怕冷,肥猪怕热”。据实际调查,北方地区每年因冻死、压死和饿死的仔猪比例高达30%左右。仔猪许多疾病也是因温度不够而造成。规模化猪场一定要舍得投入,采用空调、地暖、电热板、红外线灯、保温箱等保温设备,有效解决冬季仔猪防寒保暖问题。特别是冬天晚上更要加强饲养员巡圈制度,重点注意夜间温度。夏季高温天气,一定要采用比如水帘降温、房顶喷水降温、通风、带猪消毒降温、增加早晨夜间喂食、饲料中添加抗热应激药物(如小苏打、多维电解、维生素)等综合措施,有效防止母猪乏情、返情、流产、死胎、育肥猪增重缓慢等现象发生。

通风管理

每年的秋冬季节是猪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主要原因是许多猪场不能解决有效通风和保温的矛盾,舍内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再加低温潮湿,整个猪群免疫抵抗力下降,稍有风吹草动(不良应激),立刻诱发疾病。

采取对策:

(1)针对各猪场和自身实际情况,安装使用通风设备。(2)冬天适宜选择在晴天中午通风。

3、营养管理是核心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要占全部成本的60%左右,充分说明饲料选择的重要性。目前许多猪场在饲料选择和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

(1)选择饲料只重价格不关心质量。

(2)不按标签上的标准配自配料,任意改动。

(3)母猪饲料单一(只喂玉米粉+麸皮+米糠)。

(4)饲喂饲料不对号入座。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猪只营养达不到生长、生产需要,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稍遇不良应激,立时引发疾病。“把猪病养出来” 就是这个道理。从人的保健和中医的角度出发,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之说。这里的“食补”就是给猪群提供全面丰富的营养“口粮”,猪只才有强壮的身体和抵抗力,也才能抵御病原的侵袭,减少疾病发生。

4、记录管理是支撑点

养猪的风险是疾病死亡和行情叵测。疾病死亡可以控制,行情却无法主宰,我们关心行情的同时,更要学会算账。这就是许多猪场常采用的“记录管理”模式。

通过认真的记账和算账,自已才知道在整个养殖周期中:料肉比、钱肉比、发病死亡率、防疫费、医疗费、人工水电费等,各种成本和收入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反复算账,自己才会重视每个管理细节,降低猪场隐性浪费,真正地向细节管理要效益。为什么同样的猪种、同样的饲料、同样的行情,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本?答案就在于:算账和不算账。

5、饲养员管理是基础点

优化教学三要素 篇5

大板桥中心学校

王朝润

创新是一个民族最优秀的品质,有了创新才会有发展。在一个人的能力素养中,创新能力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但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逐步培养积累而获得提升的。

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创新教学已是人们茶余饭后、课堂内外耳熟能详的事。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创新教学还存在“昙花一现”、“灵光一闪”突出“一招半式”的现象,甚至一些老师认为创新教学不过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而已。那么,怎样做创新教学才能恒久弥新获得深层次的发展呢?我想最根本的办法是:优化教学三要素,把创新教学落到实处。

教师、教材、学生是构成学习活动的三要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紧扣三者,创新教学才有其可能,成其必然。

首先,要当好创新教学的缔造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践者,要发挥引领创新实践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要增强创新意识。一位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思辩,以旺盛的精力投身创新实践,以独到的眼光肯定学生的创新之举,对学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看到自身的创造潜力是增强创新意识迈出的关键一步。有的老师善于语

言描述,有的老师精于书画,有的老师擅长动手制作,还有的老师长于逻辑推导……在教学活动的预设环节中就应该考虑运用这种优势潜力。例如,我校赵老师是一位画画高手,一次在上“多种多样的花”一节内容时,教学过程中他不时在黑板上几笔勾勒,各种各样的花就惟妙惟肖地展现在黑板上了。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个个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快掌握了各种花的特征。同样,在“可能性”一节教学中,李老师制作了大量图文并茂的练习题卡片,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两堂课,教学的氛围和效果都挺好。

另一方面,要具备创新教学的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思考,教师应具备五方面的素养:

1、设计水平

2、引导水平

3、情绪状态

4、认识水平

5、思维水平。深入研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师应必备的素养。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反对注入。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美教育时曾明确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这个名词也许不太好,不过实际是这样的。”此评价可谓一语中的。自古至今,我们的教育都是重灌输的教育,死记硬背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的学者提倡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他们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

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反之亦然。倘若能利用多种方法之间的这种互补性,并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配合使用,一定能取得开发智力的良好结果。要着眼于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偏重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体现21世纪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为学生具有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基础,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有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打基础。

再一方面,要形成创新的风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有一种风格是大家应该共同拥有的——那就是不断创新的风格。一位教师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局限于教材模式和现有的教学条件手段,而是多种渠道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新形式,带给学生一堂堂新颖而富有创新趣味的学习课程,本身就是对教学的传统意义,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理念的超越。学生是极富好奇心的,受此影响,可能不经意间已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创造智慧的种子,会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开出灿烂的创新之花。

其次,把教材用活。教材是学习活动的依据和影子,“吃”

透教材、用好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如语文课堂上还存在着缺乏思维层次的以读代讲;数学课堂上刻板地执行教材,缺乏根据学情重组教材的改革大气;英语课堂还有运用一成不变的游戏机械操练的现象。在这样教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单调,缺乏个性,长此以往其思维形成了一定的定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削减了。创新素养课程的教学重在参与,重在实践。教学结果不能满足和局限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的标准答案,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

这里讲的“吃透教材”有些特别,一是指在明确了教学内容、目的、重难点、思路方法等的基础上理清教学需要,从而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准备教学用具,并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具的收集和制作,甚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参与运用。

二是梳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价值。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是教学的主线。创新性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着问题展开,创造性的参与强调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觉察、问题的系统提出和共同的理解。

创新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一切知识就都成了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任何真正的实效。问题不

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创造动机和创造思维,并提供创造的可能目标和突破口,进而促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比如“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提出这样问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否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新启发思维的问题情境,这时学生的想象力最丰富,创新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望最强烈。在这种状态下去掌握知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推

陈出新的能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素质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

再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创新教学理念的体现者和实践者,强化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学生主体参与是在教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效地参与是以个体对正直和尊严的渴望,以采取主动的能力为先决条件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创新活动是一种需要高度自主探索精神的活动,而这种精神萌芽于主动学习。学成于思,思成于疑。现代心理学表明:激起学生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因学生学的是代表科学和真理的教科书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产生的后果是学生的创新、好奇和探索的内在动力减退直至消失“新基础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作为提高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来研究,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把平行四边形沿底边上的高分割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这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能否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呢?我没有给出结论,而是让这位学生到讲台前说出道理,并让他带领同学动手操作。最后发现,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侧边作为底,沿这条底边上的高分割拼凑后,得到的结论与这位同学所想的是一样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进一步激励了创新意识。近言之,一题多思,精益求精;远言之,培养了学生敢于越出常规,探索新的方法,善于创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于继承,必须勇于创新与突破。

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层关系:①教师讲授与学生接受的关系;②整体推进与个别化的关系,既要保证班级整体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又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分类地推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③学生参与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上述关系处理好以后,关键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果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那么将会对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供很好的动力。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习的任务与学生学习的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用一种平等合

作的态度和语气与学生共同商讨某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形式,使学生体验到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②要注意个别差异,尤其是对那些主动参与意识差的学生,应热情鼓励他们,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帮助他们改正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方法,使他们及时走出学习和发展的困境,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③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好奇心强,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勇于探讨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不固执己见;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低头等。

面试三要素 篇6

一、心理、文化关

面对面试要坚定信心绝非难事,但是同手握改变申请人命运大权的加国移民官独处一室,让他/她对你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审查,确实需要一定的胆量。白皮肤、金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的纯老外移民官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多大概有些让人担心;“香蕉效应”(外黄内白)产生的华裔移民官忠于职守,似乎不给华人面子又叫人发怵。实际上,对移民官存有恐惧心理大可不必且有害无益。首先,移民官也是人,不是兽也不是神。对他/她,不卑不亢为最佳状态。再者,尽管他们手中有权,但是这个权力是不能够滥用的,否则一份高薪的工作便难保。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申请人诸方面条件具备,移民官绝不可能昏了头将申请人拒绝。即使由于种种原因,移民官错误拒绝了申请,还有其上司可以投诉,还有加拿大法院可以理论。试想,如果一个移民官不停有申请人或在其上司处、或通过法院告诉,而常常忙于向上司、法院交差,其前程岂非不妙?那么做,又岂非两败俱伤,与公与私都划不来?一句话,申请人要坚定信心,战胜恐惧。

其次,要知己知彼,举止适当。知己,就是对自己的,诸如家庭、教育和工作等情况相当熟稔。移民官一旦问及,便要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比如说,从事会计工作的申请人要能够毫无困难地说出东、西方财会制度的异同,会计和簿记之间的区别。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的申请人要能要言不繁地说出C语言和C++之间的区别,随手写出一段语句来加以说明,

一旦谈及自己的职业,申请人不妨多来几个术语、行话。移民越是听不懂,就越是认为你货真价实。知彼,就是要了解西方文化,相应调整自己的举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是美德。但面对移民官却来不得半点谦虚,否则他/她会认为你就是不行。当仁不让反而会引起尊重。在西方文化里,交谈双方习惯于不断交流视线,而中国的文化传统却要求身份较低者垂睑注足以示尊重。在面试时,申请人如果不迎合西方文化,一味低头以表尊重,对方反会认为申请人“有猫匿”,不够诚实。

二、语言关

语言方面的准备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面试的内容大部分靠语言交流来完成。面试的的成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取决于申请人的英文/法文的语言能力。语言不好,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通过面谈。从开始申请到面试,往往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即便申请时申请人的英文,特别是口语欠佳,在这一年时间里只要切实认真地恶补一番。有了字正腔圆的英文基础,面试前如再有明白人稍加辅导,对面试中会出现的短篇阅读理解以及五分钟短文写作略加训练,你不轻松过关谁轻松过关?

三、材料关

移民官在初次评估和面谈通知中,一般都给让申请人须带文件/材料的清单。面试时务必带全。如果有“科研成果”,例如图片,文章等,也一并带上,不炫耀白不炫耀。有时侯,就是这点炫耀帮助你过关呢。对于已婚的申请人来说,材料齐了,人也得齐。除非移民官明文告知只需要主申请人不需要配偶面谈,主申请人如单独前往,面试常常变成鸿门宴。此乃大忌,切记于心。

室内设计三要素 篇7

让图片说话

图片对人们的眼睛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由于图片是具象的, 人们有时可以不用思考就被其中的图像吸引, 这便是图片的强大魅力。在现代报纸的版式设计中, 让图片说话, 营造抢眼的视觉效果是报纸吸引读者的制胜法宝。

一个版面一般会有多条稿件, 哪条稿件需配图, 哪些稿件不需配图、配几张图片, 该选用什么内容的图片等等, 编辑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头条是整个版面的重点, 一般应安排一张或几张图片来映衬, 其余的稿件可根据版面的整体设计适当选配图片。图片首先要画面清晰, 具有艺术感染力, 通俗些说就是一定要美, 越是精彩抢眼的图片越能为版面增添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图片选好了, 如何应用也是大有学问的。版式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对图片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 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大, 同时还要对图片做一些技术上的巧妙处理, 即对原有的图片进行特殊效果处理, 从而更大限度地突出文章主题, 营造出引人注目的好版面来, 比如应用底网、线条把多幅图片联接起来, 制作出特殊的艺术效果, 也可应用去背景、抠图, 或添加一些不规则的图案制作出抢眼的效果。在2010年4月28的《大同日报·消费周刊》一版设计中, 头条为“五一”小长假的一组组合式稿件。笔者在设计时把相关的四幅图片进行了斜线排列, 为了营造出整体的完美效果, 又利用淡绿色的弧形底纹把四幅图片联成了一个整体, 既新颖又十分抢眼, 受到了读者的好评。这个设计赋予了图片更强的生命力, 使原有的图片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动感, 让读者不仅看得精彩、看得过瘾, 而且还会遐想万千。

色彩运用恰到好处

一张报纸的色彩往往会给读者留下直观的印象, 如暖色调的版面给人温馨舒适之感、冷色调的版面给人带来严肃安静的感受。调配版面的色彩很有学问, 版面的色彩应与新闻内容相得益彰、协调一致, 既不要喧宾夺主, 又要发挥色彩的独特魅力。具体来说, 运用好版面色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版面色彩勿滥。每一种报纸, 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要根据报纸风格定位, 确立版面的主色调, 色彩切忌太多。主色存在于视觉的冲击中心点内, 是整个画面的重心点, 它直接影响到辅助色的存在形式以及整体的视觉效果, 而辅助色在整体画面中可以起到平衡主色的冲击效果和减轻视觉疲劳度的作用。

报纸版面配色要和谐。彩版的版面设计, 不仅要使彩色部分和黑白部分相互和谐, 而且各种彩色的应用也要相协调。其次要注意色彩搭配与内容的协调, 以及彼此间的呼应关系, 即所使用的颜色与文章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要看色彩的视觉效果、情感效果、象征效果与正文是否相符, 而要做到色彩搭配的和谐统一, 同色系搭配、类似搭配、不同色调对比搭配都能起到使版面和谐统一的作用。

报纸版面色块忌碎。报纸版面的色块安排应该避零求整, 在同一稿件区域内少用杂色, 超大型彩色标题不宜过多, 一个版面中铺设彩色底纹的稿件应做适当控制, 这样就会使文章与文章之间、标题与文章之间形成视觉反差, 既突出了新闻主体, 又使版面生动活泼, 这样的版面才会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巧妙地进行留白

留白如同音乐中的呼吸, 让人在有张有弛的旋律中得到和谐的视觉享受。总体说来, 留白在版面上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应用文字与留白间的视觉反差突出版面的重点;其二是给版面营造疏密有序的空间, 让人读来舒缓、轻松, 产生愉悦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早期的报纸版面不允许留白, 每个版面都排得很满, 让人看着很费劲, 而且心里很压抑。到了现代,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 清秀疏朗的版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留白被大量应用在版面的设计中, 疏密相间的版面既清新大方, 又方便读者阅读, 成为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主流。如《广州日报》的副刊, 不论是亮丽夺目的《娱乐周刊》、还是清新可人的《旅游周刊》, 留白艺术都使用得恰到好处, 很值得地市级副刊借鉴学习。

在版面设计中, 留白应用得当会给版面增加无穷的魅力。

养生三要素 篇8

所谓养气,我认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调养健全人体各脏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养调节。后者尤其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闲寡欲、情绪安定、不妄想贪求而形神兼养者,是很不容易的。这就必须长时间地性格修养,使正气和调顺达,这样病邪就无从所入。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孟子曾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只要顺从自然,内无杂念纷扰,安静乐观,怡然自得,这样形体就不易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养气之道。在形体上,又要注重保养人体的正气。即保证五脏之气健旺,特别是保养脾胃之气及肾气。因为肾为人体先天之本,其精气主持人体生长发育及盛衰,肾中精气旺盛,不使妄泄,这样才使人体健康强壮,才能益寿延年。再者,脾胃是后天之本,是维持先天之精气充足的根本来源。所以饮食要有规律,切勿暴饮暴食;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二、调饮食

我认为饮食不分精、细、粗、劣,都有其一定的“营养精微”。《内经》中所言“美其食”,并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讲无论食物的精粗,食之皆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补、不过量,是饮食调节的重要一环。此外,饮食的调节要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以求与自然界相适应。如夏季气候炎热而湿重,饮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腻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黄瓜、鲜藕、青菜等。可用绿豆汤加冰糖代茶饮,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利湿。

三、运动

人体的气血运行,饮食的消化,都是运动。运动,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气血的运行,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延缓人体的衰老,即常言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由于我数十年来坚持每天清晨打太极拳,晚间散步,至今仍旧耳不聋,眼不花,精力充沛,能照常坚持工作。

《管理三要素》学习心得 篇9

一、如何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在当前是一个热门话题。企业的战略、目标、任务,都离不开它,那么,如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呢?

很多的管理员会走入一个误区:执行力差,掩盖和替代了问题,为什么执行力差?主要是人事不分,导致企业问题不能解决,这是管理问题难以解决的最大障碍。

其实一个团队的好坏,管理是致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团队的作风和执行力,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没有做好,下面自然就松散了,要有好凝聚力才能让团队强大起来。什么才算强大呢,就是执行力高,做事的效率高,能及时完成任务,二、‘假’ 是我们企业最大的敌人。

不少管理员为了躲避责任,虚报军情,让老板走入一个误区,本来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由于怕解决不了,就对此进行隐瞒,就像在企业里种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对事要肯定

如何去面对问题呢,不管事情办得怎么样,都有一个结局,是好就说好,是坏就要找原因,不能胡乱说好,这种习惯给企业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四、标准化工作流程制度

1、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管理三要素的原则,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提到要用‘卡’控制的管理工具,它的使用既简单又实用,它将任何一个管理动作都分解成如何做、谁检查、担何责等三个方面,并且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做的人和检查的人都有这种小卡片,每个人都按卡上的写法去做,收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2、制约

有了标准怎样才能让标准流程执行下去呢,这就要需要监督、制约、有了标准检查是关键,作为管理人员,对于执行者的工作程度,我们要进行确认,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让执行者反馈上来,从而进行解决,对于不良方法要给予纠正。

绘本教学三要素 篇10

(一)发现。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背景(如《爱心树》封面那棵树上写着的英文字母“The Giving

Tree”的含义,《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的世间万物)等都有助于孩子对绘本的理解。腰封上有时会有对作品的评价或对主题思想的提示,(如《爱心树》腰封上有2005十佳童书,美国教育部百部最受教师孩子喜爱的书之一。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等),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发现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4.发现正文毋庸质疑。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爱心树》发现树的姿态语言《彩色的乌鸦》,每只乌鸦色彩的区别和表情的变化,《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小男孩的表情,《藏起来的礼物》中角落里关注女儿的妈妈,《轱辘轱辘转》每一页都躲起来的米粒大小的金虫子,欣赏图画的同时关注画中画等)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5.发现并未结束的封底。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如《神奇的蓝色水桶》草地上遗留下来的充气鲸鱼,《失落的一角》抬头期盼的一角等)

(二)思考

洛克曾说“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因此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1.思考的内容(1)对图画语言的思考(2)对文字语言的思考

(3)对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的思考。2.思考的技巧

(1)朗读引发思考的技巧

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有效朗读思考故事的指引:

朗读前

*呈现书的封面并探讨封面插图。

*鼓励孩子预测该书内容。

*与孩子讨论该书的作者及插画家。朗读中

*呈现书的每一画面。多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鼓励孩子在朗读中积极反应与评论。

*故事的表达及内容详细度配合孩子理解能力的需要。可以伺机变化音量、语调、语气,辅助动作、神态语言、使故事生生入扣。

*故意犯错引起注意,偶尔提问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及诠释。在故事的精彩、关键处、转折处,引导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

*保持眼光的接触并留意反应。当孩子一脸茫然时,改变方式重述故事。

*设计简单的活动使孩子参与其中。如请学生分段朗读(齐读或个别读交互应用)。

*运用孩子的疑问引发思考与讨论。

*比较阅读。可以与其它绘本作比较性阅读;也可前后对照着品味细节。适合朗读的绘本则为具有以下特征:

1.词句优美。

2.插画内容丰富。

3.具有猜测效果。

以上三点特征,大部分绘本都具有。(2)讨论故事引发思考的技巧

讨论故事是儿童文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可通过二三人、一小组或整个班级进行。讨论故事可以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对老师而言,讨论故事可以了解孩子看了哪些书,对故事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对孩子而言,讨论故事提供一个合作思考的机会,他不仅帮助孩子确认、扩展及修正个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成人的引导下,培养倾听、发问与表达的技巧,学习说理与思考,建立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系统。讨论内容 讨论技巧

* 可做段落大意的讨论。

* 于进行下个段落阅读之前,可先行预测下段内容。* 读完全文后,做主旨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语言简洁完整(一至三句话表达)*将学生问题抄写于黑板,写上提问者,将问题性质相近的归在一起讨论,避免讨论时间不足的困扰。(此时宜注意训练学生要能完整表达自己想问的问题)*请学生一一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老师做归纳与整理 3.引发思考的案例 案例一《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故事梗概:鼠小弟看到大象,长颈鹿,犀牛等动物运用各自的本领摘到了苹果,就很羡慕他们,最后他和海狮合作摘到了苹果。

一、看图,出示题目,请同学就题目质疑

二、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出示第一副图(大象摘果),问:如果你就是鼠小弟,看到大象摘苹果的情景,会怎么想?接着让孩子试者拉自己的鼻子,什么感觉?

三、看图。小组猜:长颈鹿,犀牛,袋鼠各自会采用什方法拿到苹果?反馈后出示图,看看谁猜中了,让孩子感受猜的乐趣。

四、串讲故事。请孩子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按照谁来了,他是怎么摘到苹果的,鼠小弟又是怎么想的?各选一个代表上台即兴串讲。

五、师生角色分配,老师采访受伤的鼠小弟后,出示图(海狮来了)。同桌分角色念,师生对念绘本中鼠小弟和海狮的6次对话,接着再次猜猜海狮用什么方法帮助鼠小弟摘苹果?

六、一图多猜,看海狮和鼠小弟最后的快乐情景,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案例二《树逃走了》

故事梗概:一棵住在城市里的行道树,因不堪忍受人们忽视及城市脏乱而逃走。许多人发现后,大家开始意识到树的重要性,于是人们开始营造大树喜欢的环境于是,树回来了,城市变得美丽而有朝气!利用power point 来说故事。

一、封面引发的思考:树为什么要逃跑?

二、正文引发的思考。

1. 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你是否喜欢。2. 大树在做什么,它想做什么?

3. 老婆婆为什么等不到鸟来吃饲料?牵狗小孩的梦想是什么? 4. 大树不见了对城市有什么影响?他们想到了什么? 5. 大树为什么不想回来? 6. 你会怎样打扮街道?

比较第一页,那些地方改变了?你想来住吗?

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故事想象的生发点。所以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有必要引导孩子再现情节,通过思考感悟绘本以产生心灵的顿悟。当阅读把思考的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三)表达

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如何在挖掘绘本本身的魅力同时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呢?阅读绘本,应该给每个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世界上最好的“绘本作家”应该是孩子。1.表达的内容及形式

表达内容

表达形式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及想法,现场情景再现。

*回顾故事内容(角色、情节、情境、问题、解决方法等)。*协助孩子将主角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作连结。

*配合故事内容,设计延伸活动。(1)语言表达。

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2)文字表达。

改写故事结局或改编故事情节,在扉页处写前言,写信给书中人或作者,谈谈阅读的心得经验等。(3)图画表达。

学画书中图画,布置学生完成绘画日记或伙伴合作制作绘本。(4)其它形式

以上三种结合,班级家庭交流分享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

2.表达的案例

(1)不同的绘本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如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泰迪熊的溜冰派对》,可以让学生自己筹备开派对;读《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以演故事;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读《嘟嘟与巴豆》,可以学习写信,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等。(2)同一绘本表达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窦桂梅教学《我爸爸》后的延伸

1)用简笔画,为你爸爸画一张像。

2)用笔,为你爸爸写上一句话。

3)或者也像黑板一样,画一个网络图也可以。(可作品示范)

4)注意爸爸的友情提示。(“……像……一样……”;“……像……一样,也像……一样……”,用上更好。)

5)当然,你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也可以。

绘本在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可以用很多方法,但不会直接告诉这是什么意思,需要自己去补白去思考。当你与学生用发现的眼睛,思考的大脑,创新的表达去理解绘本时,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会不知不觉的铭刻在心,你和孩子都会从中学会怎样对待人生,怎样使用语言。

有效对接三要素 篇11

一、专业结构对接产业结构,建立集群式优质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个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必然是由大大小小的不同产业集群所构成。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应以服务产业集群为目标,特别是针对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学校根据办学实际,寻找、确定某一行业作为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以形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同时,专业群集聚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可以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相关的专业渐进拓展,使之成为新兴的、具有较大发展后劲的专业生长点,为品牌专业建设奠定基础。有了强大的专业群,职业教育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能力就更强,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就更强,培养产业结构提升中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能力也就更强。如无锡机电高职校在原有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没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专业;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整合信息和艺术类专业的办学优势开设了“创意与软件设计”专业。

二、专业设置面向企业岗位。推进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合作上,如建立由行业企业领导或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接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以及聘请企业、行业专家、领导来做讲座等等。校企合作要向更深层次推进,首先应涉及教学与课程改革。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应根据行业企业的用工要求调整计划,企业工程人员要参与到职业学校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来,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发专业特色校本课程。其次,校企合作应涉及师资力量的培养。要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企业实践实习。以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再是校企双方以资源为基础、共享为纽带、双赢为根本,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采用校企共建、引企入校或进企办校等多种形式,共建工学结合型实训基地。如无锡机电利用“君远基金”建设高职数控实训基地,无锡旅游商贸高职校和无锡康辉旅行社共建校外旅游实训基地,无锡汽车工程学校和大众、通用等公司共建校内汽车运用与维护等工学结合型实训基地。宜兴职业教育中心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途径,将学校办到企业,创设了“1+1+1”的“江缆模式”:与“江旭集团”共建数控实训车间,把企业生产车间办到学校,创建了“江旭模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与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依托三方的技术、人才和网络等优势,共建“物联网应用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筹建“物联网技术学院”,打造全新的“感知校园”(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系统工程,共同做好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工作。

三、完善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

上一篇:《光阴的故事》读后感下一篇:销售管理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