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私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探析(精选5篇)
小我私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探析 篇1
避税型小我私人养老险试点渐行渐近
所谓的“小我私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在西欧等发家国度已经日渐成熟,成为小我私人养老系统的重要增补,其首要方法是指所缴纳的小我私人贸易保险金在必然比例之内,可以在小我私人所得税前扣除。
“上海酝酿试点小我私人延税型养老金已经有多年了,今朝固然进入倒计时操纵落实阶段,但可否向世界推广,要看试点环境而定。”上海金融办知恋人士这样汇报记者:“早在9月,关于小我私人延税型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的论证陈诉便已完成,上海保监局会同上海金融办及相干寿险公司与养老公司启动政策研究。从此,国税总局也参加了市场调研事变。”
本年3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建树“两此中心”的意见中明晰指出,“勉励小我私人购置贸易养老保险,由财务部、税务总局、保监会会同上海市研究详细方案,当令开展小我私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物试点”。记者从上海保监局获悉,此项试点事变已经列入该部理解年起主要完成的事变队列。然而,来岁可否推出该项试点的抉择权并不完全在上海,国税总局的立场异常要害。
今朝,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有三个路线,即社会根基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养老金、小我私人贸易养老保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传授郝演苏却以为,这类保险产物大多高出,从税收递延界说出发,小我私人此刻不缴个税,20年后当局还存在着可否收回这部门税额的题目。因此,该项试点事变可否最后过关,国度税务总局的“税收禁锢手段”题目就变得很是要害。
[小我私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探析]
小我私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探析 篇2
(一) 我国发展现状
个税递延型保险的内涵, 既指其缴费模式是个人可以在养老金领取时缴纳税负, 也指一种补充养老保险的模式, 是为了解决个人养老金缴费压力大, 晚年生活得不到保障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发展有如下特征:
1. 发展阻力大。
早在2008年, 我国政府对实行养老保险个税递延就有出台相关措施, 设立相关试点, 然而, 滨海新区实验改革被紧急叫停, 当地政府财政压力大, 无法设计出优秀的递延制度。平民百姓并未从个税递延中得到切身利益的优惠;
2. 地位和定位较尴尬。
理论上来说, 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险制度的第三支柱, 是前两个层次养老保险的补充。然而, 第一和第二支柱主要依赖于各种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或担保人的保障措施, 而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依靠个人缴费和投保, 导致个人因为收入水平低而无法参与或是收入情况恶化而中途停保。
3. 投保模式的确定模糊不清。
理论上来说, 我国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就应该采用自愿缴费的模式, 但是很大一部分国人对保险的认知度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均不足, 不会选择投保, 这对于养老保险的发展很不利, 然而EET模式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这些不愿自主缴纳保险费的人。
4. 政府的责任较小。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政府对其财务负最终的担保责任;而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被保险人的保障程度取决于个人投保水平和保险公司对该保障基金的运作状况, 政府不对此提供担保, 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 制约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试点推广的原因
2008年开始的天津滨海新区试点, 一年时间被叫停, 在试点时间内, 产生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
1. 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不合理。
围绕税收优惠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仅是优惠额度的设定, 还需要先确定保障对象、优惠模式及与投保账户相关的问题等。而确定优惠额度本身就是一个难点, 需要经过复杂的测算, 要考虑对政府财政的影响同时也要兼顾替代水平。另外, 仅保监会并不能确定税收优惠额度, 还需要与税务甚至国家法律部门沟通。
2. 实施方式模糊不清。
这一问题涉及到个税递延保险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比如DB计划还是DC计划、如何确定运作模式和运作主体、养老基金的投资工具选择等。
3. 延税的税制安排与我国现行个税制度以及征税能力不相适应。
国际上实行EET模式的国家, 多数实行的综合税制, 这就不存在税基和税率选择的问题。而我国个税实行的分类税制, 对于个人应当享受的优惠额度难以准确安排。
二、EET模式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对政府财政压力的测算
(一) 计算思路
本人在进行EET税收优惠模式测算时, 从宏观和微观两大维度分析, 微观层面, 将参与主体分为了个人, 企业和政府三个维度, 宏观上, 从储蓄, 劳动力, 投资三个变量考察政府在税收递延模式下财政的支出状况。并将对政府财政压力的效应分为短期和长期来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 解决个税递延模式的选择问题, 以及出现税收累退, 马太效应的副作用时应如何处理, 最后, 对制度进行完善, 解决制度设计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兼顾问题。
(二) 微观分析
1. EET模式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 直观的计算出EET模式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将四种较为普遍的征税模式 (EET, TEE, TTE, ETT) 对比, 假设投保额为X, 个税率25%, 投资年收益率10%, 投资期为5年, 暂不考虑通货膨胀。这些数据虽然是假定的, 但对计算结果并不影响, 因为无论何种征税模式, 都受到这几个数据的影响, 比较的只是相对大小关系。
根据表格计算出的数据, 我们可以很直观的得出结论:个人退休时净收入, EET和TTE模式要高于另外两种模式。在EET模式下, 个人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时, 可享受税额递延, 等到领取养老金时再根据政府规定的所得税率缴税。然而, 在实行累进税率的税制下, 收入越高所对应的征缴税率就越高。一般而言, 人在中年收入要高于青年时期, 因此对投保人而言, 后缴费减免了其一部分个人所得税。如果再加上个税起征点的上升、通胀等因素, EET模式的激励效应会更加显著。同时, 对于个人缴费者, 他们获得了所缴纳税负的时间价值, 在缴费到领取之间的时间段, 可以进行自由的财务安排, 获得更大的效用。
2. 企业运用EET模式的税收优惠。
从企业角度考虑个税递延养老保险问题, 实质是将个税递延的征税模式与企业年金进行结合和改革。企业年金属于第二支柱, 而商业性养老保险属于第三支柱,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 都是在一家企业中工作和生活, 企业年金的制度安排, 对于每个人退休后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欧美国家的划分, 企业年金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都属于私人部门的养老保险, 而对于其税收优惠的模式也都基本一致。而我国目前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还没有相关的税收优惠规定。企业年金本质是运用了养老保险征税的TTE模式, 根据前文的分析, 对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也应该使用EET模式。
3. EET模式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微观角度分析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减状况, 可以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考虑, 短期政府财政收入无疑是减少的, 因为EET模式下, 缴费阶段是完全不交税的;长期分析, EET模式的影响是积极而有利的, 即便有可能造成财政支出上的略微赤字, 也会对政府的社会保障功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 宏观分析
实现养老保险的个税递延, 对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 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税收优惠对经济的影响, 主要通过储蓄, 劳动力供给以及投资实现。通过对经济的影响, 使得国家GDP增加, 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 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
养老保险的引入将会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 从而通过改变其预算约束的作用机理, 改变个人消费-储蓄的最优决策。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 必然会使其分配在储蓄上的资金增加, 从而使得国民总储蓄增加, 进而使得GDP成倍增长。GDP增长, 财政收入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
延税性是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典型特征, 税收优惠通过影响劳动力跨期收入, 左右决策者的经济行为。当期收入决定劳动力在工作与闲暇之间进行分配, 从而影响劳动供给水平。由于税收优惠的作用, 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上升, 从而促进劳动者减少闲暇, 增加劳动供给, 进行更多的工作和产出, 使得GDP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上升。
2. 投资变化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 要通过微观主体企业来实现。影响决策者经济行为的税收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等。为了更好的实现个税递延所让渡的时间价值, 理性的经济主体可能会选择将个人或企业的一部分资金交予其他具有专业性投资水平的企业以及组织管理, 即将该部分资金由个人当期拥有转化为投资资本, 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和完善建议
(一) 制度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任何制度之前, 都应把握制度设计的初衷和最基本原则, 个税递延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经济安排的制度, 一定要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方式。
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 主要反映为纳税义务人之间的公平, 这里的公平应该是“相对公平”, 对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 税收公平表现在:一是个税递延的税收优惠要求覆盖全体公民, 二是通过制度安排来限制高收入者因税惠政策而享受更多的优惠。统一的优惠额度会使收入群体因为税收累退效应而享受更大的税收优惠, 这也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发达国家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的办法, 比如美国的“phase out”制度安排, 但由于我国个税采用分类税制, 税收统计口径不一, 将税收优惠与单一显而易见的指标挂钩较难 (比如与收入联系) , 可以考虑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平指标。
税收的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 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对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而言, 经济效率是不容质疑的, 一方面, 税惠安排能刺激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 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商业养老保险公司通过将该养老基金投资和理财, 能够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而行政效率, 完全可以仿效国家制定政策的办事方针, 无需刻意的制度安排。
(二) 个税递延模式的选择
递延模式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税基递延模式, 二是税额递延模式;采用税基递延模式, 弊端有:第一, 由于我国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将个人收入划分为若干项目, 不同项目的收入, 适用不同的税率, 正常情况下, 一个人的收入有多种来源, 很难规定一个税基征缴, 按照税基递延必然会是的缴税混乱, 第二, 我国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主要实行的是单位代扣代缴, 而发达国家多采用个人申报制, 因此在我国无法对个人收入信息统一监管, 从而难以采用税基递延模式。
采用税额递延的模式, 实际上是政府向个人让渡应缴税额的时间价值, 激励作用不逊色于第一种, 且操作简单, 易于政府管理。
(三) 完善建议
1.统一企业年金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 实现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相互促进。如前文所述, 企业年金和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 二者的关系不应该成为替代品, 如果发展成这样的市场, 便极大的背离了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
2.税收优惠方案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 更多体系公平性。我国民众对公平的诉求超过过去任何时期, 为了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防止高收入群体过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应规定每月缴费限额。
3.在法律中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加以明确规定。通过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将EET模式的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做实, 不能让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成为保监会纸面上的模式。
摘要:目前, 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和人口矛盾促使养老保障需求急剧增加, 供求失衡的矛盾突显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紧迫性。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属于商业养老保险的范畴, 属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是国际上常见的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税制安排, 与一般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不同的是,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涉及到税收优惠的政策因素, 对民众消费能起到引导作用。现在我国对商业养老保险采用的税收模式是TTE模式, 对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民众负担较大, 市场参与程度低, 未起到全民保障的作用。基于此,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说明EET模式的净收益是最大的, 采用“两条线”的分析思路, 从微观到宏观, 从特殊到一般来思考和分析税收优惠的益处, 微观上将市场主体分为企业, 个人, 政府三大主体逐个分析;宏观上, 运用储蓄、劳动力和投资三个中介变量说明EET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并具体研究EET模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比如解决税收累退, 选择递延模式, 把握税收模式的公平与效率, 总结问题与现状的基础上对税收递延税制的设计给出了自己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个税递延,EET,政府收益,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唐云,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税法学分析[J].甘肃金融.2011. (03)
[2]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报告[J].财经界, 2009, (3)
[3]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M].第五版, 2011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时间 篇3
王祖继表示,通过延迟纳税的激励政策,可以鼓励社会公众积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养老金,不仅可以促进保障体系的建设,而且可以大大减轻财政负担。此外,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启动有利于丰富养老保障层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据介绍,新“国十条”当中明确提出要把商业保险建设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要求商业保险成为家庭和个人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提供者。这些政策要落实到位的话,抓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是很重要的措施,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下一步将按照新“国十条”的明确要求,加快这方面工作,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前期工作。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认为,保险业“国十条”当中,巨灾保险首提“财政支持”,将成为第二个农业保险式“蓝海”。
小我私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探析 篇4
1、从产品形态看,该险种主要还是以分红险以及万能险为主,并设有保底利率,账户价值为交纳的保费以及投资收益(这两种保险形式从风险来看,没有投连险来得大,毕竟投连险可以全部用于股市投资,波动性很大)。
2、即使是分红险和万能险,也可以从历史数据看出,其在资本市场波动比较剧烈的时候,也会产生不小的风险,虽然本金不太可能损失,但收益有可能会大大低于预期,这对于今后养老的需求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小我私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探析 篇5
社会养老保险难以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需要其他养老模式进行补充的环境下,保险公司经营的养老保险显然成为补充型养老保险的重要选择。国务院办公厅在月8日颁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的政策建议,正是肯定和确认了补充型养老保险在国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上海保监局虽已将个人税延型养老险试点列为20首要工作内容,但税务机关已表示,可能尚不具备相关征管能力。
“税收抵扣”更为合理
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个人所缴纳的保险金在一定金额之内,可以在税前工资中扣除。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解侧重于“延迟纳税”:现阶段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保费,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人所得税。但是,如果我们将“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的表述简单地理解为养老保险的投保人可以通过延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支付相应的保险费,就会出现如下的运行过程:为了鼓励投保人投保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给予投保人实行延迟缴纳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待遇,从而保证投保人具有支付相应保险费的能力,并且还要明确在未来特定的时间段内投保人必须补缴因领取养老保险金而延迟缴纳的税款。
通过认真分析长期期缴型养老保险业务的流程,就会发现这种在缴费期满之后要求投保人补缴高达20年甚至更多年份的税款,不仅投保人很难承受,而且税务部门实施补缴环节的过程将非常困难。
采用“延迟纳税”的做法在两个方面很难操作。一方面,目前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对于养老金实行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这项“个人养老保险延迟纳税政策”旨在加大公民的基本保障程度,所以如果对此项养老保险金单独征收个人所得税显然不合理,也就不应当对于劳动者退休后的政策性养老收入征税。另一方面,退休职工每月通过延税养老保险领取的保险金能否达到个税起征点,将直接影响补缴个税的缴纳。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支付保险费和领取保险金处于两个不同的生命阶段,其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且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面临不断提高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在退休后将承担很少或者免缴个人所得税,延迟纳税政策就会落空。因此,全面分析“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的政策建议的内涵,可以发现采取“税收抵扣”政策更加合理,因为只有这种政策才可以使养老保险投保人真正获得税收优惠,“延迟纳税”只不过是相关政策设计过程中的表达方式。
但是,相关部门之所以采用“延迟纳税”的形式是考虑到国家税收收入的平衡。那么,如果换成“税收抵扣”,国家的税收收入会不会大幅度地减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小我私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探析】推荐阅读:
大我和小我作文06-19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心得感悟05-29
惜水、爱水、节水,从小我做起演讲稿07-18
私人领域05-15
私人会所05-29
私人实施07-12
私人企业08-22
私人法律09-05
私人制度09-23
私人收益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