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企业

2024-08-22

私人企业(精选11篇)

私人企业 篇1

1 私人信任与企业间信任

对于信任的定义, 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 各个学科对信任的定义也不同。以往对信任的研究多数是在社会学、心理学领域, 后来管理学和经济学对信任的研究也日益增加。Sabel定义相互信任是合作各方确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弱点去获取利益。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实体, 因而组织行为是人的行为的反映。但是这个反映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相加。组织中的人应当是在协调和妥协中为同一目标而一起工作的。因此, 个人之间的信任水平高, 组织之间的信任水平也应当高, 特别是组织间的对组织决策活动有重大影响的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信任。高层管理之间如果没有信任就很难达成合作协议。在这个意义上个人之间的信任和组织之间的信任是一致的。

如果合作组织的成员很容易建立初始信任, 那么合作就比较容易进行。没有任何东西比信任更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信任是社会系统的重要润滑剂。良好的信任带来合作的高效和收益, 降低交易费用, 降低监督费用, 增加合作关系的灵活性, 这是合作者的愿望, 以往的研究也证实了高水平的信任可以带来高合作效率。

2 双方合作博弈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 无论是私人之间的合作还是企业之间的合作, 都是经过一番博弈之后的结果, 其合作机理是一样的, 所以, 本文用同一个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我们首先对博弈模型作如下基本假设:

(1) 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合作双方都符合理性经济人设, 其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 合作环境假设:忽略当事人所在环境的影响, 即不考虑社会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制约;

(3) 行为不确定性假设:合作双方都拥有两种决策, 即可能信任对方, 也可能不信任对方;

(4) 所得收益:在合作博弈中, 博弈双方从“合作”和“不合作”两种行动中同时进行选择, 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 则双方都获得较高的合作收益;当两方都不合作时, 其收益均为0;如果博弈方一选择合作而博弈方二选择不合作, 则选择“不合作”策略一方获得超额收益 (或称为投机的收益) , 而选择“合作”策略一方因受骗而获得亏损的收益 (或称为受骗的收益) 。

为了简化模型, 我们假定双方彼此相互信任时, 合作能带给双方各10个单位的收益;而当一方选择了信任合作策略, 而另一方选择了不合作策略, 其信任将被对方利用, 因此信任方将遭受5个单位的损失, 另一方因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得到15个单位的收益;当双方互不信任时, 就没有合作的可能, 博弈结束, 双方收益均为零。各种战略组合下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首先假设交易只进行一次, 即双方都没有与对方继续合作的动机。从表1中可知,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不合作, 不合作}并不是双方相互信任, 而是双方都选择不信任决策, 显然, 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来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博弈, 相互信任能分别获得10单位的收益, 但由于无法建立信任, 最终双方都得不到任何收益。显然, 这不是整体最优的策略集。这个一次博弈模型无论是对于一次性的私人合作还是对于企业间一次性交易都是适合的。因为没有以往的合作经验, 也没有建立任何信任, 在对合作风险进行评估时将无从下手, 不能合理的判断出来对方选择合作的可能性, 那么双方合作将无法实现。同时又由于是一次性博弈, 博弈双方无须考虑这次交易的后续影响, 只需要专注于这一次交易的收益, 这促使各博弈方更注重规避风险, 防范由于对方投机给自己带来损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存在着长达数十年的私人关系, 在商业领域竞争企业间的合作也日趋盛行。当双方的合作存在长期性的时候, 此时的合作博弈就从一次博弈变成了重复博弈。如果双方需要长期共存合作, 那么它们更为重视合作期间的总收益最大, 这样就会产生足够的激励促使他们摒弃投机的想法, 相互信任, 已达成合作。假设在每一次博弈结束前, 双方都预期有a的可能性进行下一次交易, 双方都选择如下触发策略:先试图合作, 如果对方也选择合作, 那么下一次将继续信任对方;而一旦发现对方失信, 则选择永远不信任对方。这时可以把企业间的关系看作是无限次重复博弈。博弈双方无论哪一方先采用触发策略, 那么在此种情况下, 如果另一方选择失信, 那么它在本次博弈中得到15单位的收益, 但是将失去之后的合作机会, 不会再产生收入, 所以总期望收益为15。如果它选择信任, 那么它的本次博弈收益为10, 并且有a的概率在下一次得到10单位的收益, 那么有a2的机会得到下下一次的10单位收益, 如此类推, 他总的期望收益为:10 (1+a+a2+a3+…) =10/ (1-a) , 因此, 如果满足10/ (1-a) ≥15, 即a≥1/3时, 另一博弈方将采取信任的合作策略。

3 双方合作中的信任度

在每一次合作博弈中, 我们都假定决策者是具有“完全理性”的行为主体, 并且以自身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 由于博弈是双方参与互动的过程, 受到对方策略选择的影响, 所以在企业合作中, 企业既需要考虑不同策略对自身收益的影响, 同时也要考虑对方采取不同策略对自身收益的影响。

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 假定只要博弈双方在第一轮博弈中双方进行合作, 则双方就永远合作下去。根据模型假设①“完全理性”的前提, 每一个博弈方都清楚地知道, 都选择合作双方都能够实现最大收益, 并且双方总体收益最大, 即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它们又不能完全确定对方在合作中会采取合作的策略。如果合作关系中其中一方认为对方在第一轮博弈中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为q1, q1∈[0, 1], 这样q1就可以解释为两个企业之间的“信任度”。

在双方合作中, 对每一个博弈方来说, 在第一轮博弈中选择合作策略的期望值V (合作) 和选择不合作策略的期望值V (不合作) 分别为V (合作) =q1[10/ (1-α) ]+ (1-q1) * (-5) ;V (不合作) =q1*15, 则博弈双方如果想要实现合作, 就需要满足:

V (合作) ≥V (不合作)

即q1[10/ (1-α) ]+ (1-q1) * (-5) ≥q1*15

由上式可求得q1≥1/2a-1/2

因此, 企业间产生合作必需的最小“信任度”

q*1=1/2a-1/2

理论上重复博弈过程中只要满足10/ (1-α) >15即a≥1/3的条件, 双方就愿意进行合作, 然而这只说明该条件是企业成功合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它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不同策略选择对另一方的影响。而从上式的推导过程可知, 只有当企业间的“信任度”大于最小的“信任度”, 即q1>q*1时, 重复博弈过程中才能产生合作, 因此q1>q*1是双方成功合作的充要条件。

4 私人信任到企业间信任传递机理

在中国的商业实践中, 在私人关系的基础上很容易建立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主要原因是合作双方互相了解, 相互信任, 在合作中存在较小的投机行为, 从而合作风险较小。从私人关系到企业间合作, 实际上传递的是信任。公司间边际业务人员通过把他们之间的私人信任扩大化, 从人际交往领域过渡到企业间的经济合作之中, 从而促成合作发生。

为了便于分析, 我们将前面的静态博弈收益矩阵 (表1) 假定为先前私人间合作关系中的收益矩阵, 同时我们假设现有的企业合作关系中两个企业的收益矩阵如下 (如表2所示) 。

由于企业间的边际管理人员之间存在长时间的私人关系, 所以当这两个人代表所在的企业进行合作谈判时, 会受到之前私人关系的影响, 把私人信任带到企业间合作中来。但是私人信任又不同于企业间信任, 企业间信任更多受到企业声誉、财务实力、技术实力等因素的影响。私人信任传递到公司信任之后, 合作双方需要对企业收益重新考察, 同时对对方选择合作策略的几率进行估计。假定企业中的一方认为另一方的在第一轮博弈中选择合作的可能性为q, 它是两种相互关联的合作关系中“信任度”的加权平均值。并假定先前合作关系中“信任度”在这两种合作关系中的相对权值为δ, δ∈[0, 1], 则q=δ×1+ (1-δ) q2 (由于两个企业先前的合作关系已经发生, 因此q1=1, 而此表达式中q2为现有合作关系中企业间的信任度) , 这样δ表示企业两种合作关系的“关联度”。

当两种合作关系相互关联时, 企业在第一轮博弈中选择合作策略的期望值V (合作, 合作) 和选择不合作策略的期望值V (不合作, 不合作) 分别为:

V (合作, 合作) =q[ (100+100) / (1-α) ]+ (1-q) [ (-100) + (-100) ]=200q/ (1-a) -200q

V (不合作, 不合作) =q (150+150) =300q

此时的合作条件为:

V (合作, 合作) -V (不合作, 不合作) >0

由上式可以得到两种相关联的合作关系中最小的“信任度”为:

q*=2* (1-a) / (1+a)

将q=δ×1+ (1-δ) q2代入上式, 得到最小的“关联度”为

δ*=2* (1-a) /[ (1+a) (1-q2) ]-q2/ (1-q2) 。

这就意味着在两种关系相互关联的情况下当两种合作关系的“关联度”要大于最小的“关联度”, 即δ>δ*时, 企业A和B在先后两种关系中均选择合作的策略。当企业间的两种合作关系互不关联时, 在现有的企业合作关系中, 只有当q2>q*2时 (q*2为现有合作关系中企业间的最小“信任度”) , 两个企业才愿意进行合作。如果企业间的两种合作关系相互关联, 即便q2>q*2这一条件不成立, 只要满足δ>δ*的条件, 两个企业仍然会进行合作。从公式q=δ×q1+ (1-δ) q2可知, 可以通过提高δ和q1来增大q的值, 从而使得q>q*, 达成合作。这也就是说, 私人信任程度越高, 并且具有良好私人信任的企业边际管理人员对于企业间合作的影响作用越重要, 就越容易达成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摘要:在中国的商业实践中, 私人关系一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用博弈论的方法阐述了在企业间合作中, 企业边际管理人员间的相互信任向企业间信任传递的机理。

关键词:私人信任,企业间信任,传递机理

参考文献

[1]喻红阳.合作关系中初始信任的建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5, (4) :306-309.

[2]李长江, 徐静.合作企业间的信任实现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7) :92-94.

[3]程凯.企业合作关系中的信任问题分析[J].中州学刊, 2001, (2) :21-24.

[4]张毅.企业合作中信任传递过程的机理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9) :132-134.

[5]谢识予.经济博弈论 (第二版)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私人企业 篇2

一、由于甲乙双方任何一方的过错行为造成本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应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违约,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各自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违约金的约定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三、因不可抗力原因致使本合同不能履行,任何一方受到损害,对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四条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条劳动争议处理

甲乙双方因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的,应协商解决;协商无效可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其它事项

一、本合同未尽事宜或条款与法律、法规有抵触的,按国家和天津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甲方应在一个月内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鉴证,双方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经审查,本合同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鉴证。

鉴证机关(盖章)鉴证人员(盖章)

鉴证日期:年月日

“私人董事会”助力企业一把手 篇3

和公司内部的董事会不同的是,参加私人董事会的学员之间没有利益关系,讨论的也不是所在公司的关键决策。他们讨论的是各自正在面对的领导力方面的难题——比如,怎么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私人董事会的目的所在,它是一个领导力发展的学习手段,一群人会聚在一起,相互促进各自领导力的成长,从而促进各自企业的发展。

这些“一把手”在参加私人董事会之前,大都接受过商学院教育,也参加过咨询公司各种名目的培训。但他们逐渐发现领导力问题不是单靠学习知识和技能就能解决的,它与每个人的情商息息相关,而这主要得靠自省和行动来解决。正如做不同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职业病一样,企业家们也有“职业病”,他们的病征主要体现在领导力方面。患职业病的人需要正规治疗,更需要平时对不良习惯的觉察,然后及时矫治,以达到长期保健的目的。如何觉察并矫治?同病者相“怜”,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患有相似疾病的病友聚在一起相互提醒,切磋抗病经验,那么企业家是否也能通过这种定期聚会的方式,相互诊断和支招来克服“领导力职业病”呢?在私人董事会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私人董事会是封闭的。参会前每个人必须上交手机,由工作人员保管,并在一份保密协议书上签字,承诺对接下来要讨论的所有问题保密,不得对外披露。这种做法是有必要的,因为不签这样的保密协议,参与的会员很难畅所欲言,毕竟他们要说的很多话涉及公司机密和个人隐私。然而,私人董事会又是“开放”的,组织中没有层级观念,大家彼此直呼其名,说话也都直截了当,几乎听不到社交场合常见的客套话,更多的是相互提问和挑战,这与其他“病友会”的那种相互体恤抚慰极不相同。

主持黄山这次私人董事会的是张伟俊,他的身份是教练。他曾在多家跨国咨询公司担任过顾问,并做过一家国企的总经理。2005年,他开始给总裁们做教练的时候,国内还没有高管教练这个职业。迄今为止,他已经为数十位民企和外企的董事长及总经理提供过一对一的领导力教练服务,他所在的私人董事会小组也持续了三年多时间。

私人董事会的教练并无任何职位上的特权,他所依赖的完全是个人专业能力和影响力。张伟俊说:“其实,我干的活在古罗马时代就是奴隶干的。每次古罗马将军凯旋的时候,总有一个奴隶在他耳边提醒:你只是个人!你不是神!作为教练,我的工作就是不断提醒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总裁:‘你只是个普通人,是人就会有问题!’”

我问过很多学员:你们真觉得私人董事会能解决你们的问题么?回答大都是肯定的。按照规定,私人董事会的小组学员一年签一次约,如果不满意可以不续约。我所知的参加过私人董事会小组的企业家们续约率很高。有位企业家学员告诉我,他以前性格强势而暴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经常骂自己的下属。参加私人董事会后,只要他一说脏话,别人就会提醒他,还指出了他在领导力方面的很多其他缺陷。由于同组学员也都是企业家,说起话来不会照顾他的面子,直戳痛处,给出的建议也比较有说服力。经过不断自省和行动,几年下来,这位企业家的个人修为提升了不少,和下属的关系比以前好多了,也交到了一些真正的企业家朋友。

私人董事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如何帮助企业家学习和成长?它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如何?它是如何帮助企业家解决具体问题的?我多次旁听过私人董事会小组的内部讨论,并运用私人董事会的方法主持过小组讨论,这些观察、学习和实践,使我得以了解私人董事会的一些“秘密”。

私人董事会是怎么来的?

1957年初秋,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美国威斯康辛州的Milwaukee Valve公司,罗伯特·诺斯(Robert Nourse)的CEO办公室里来了四个人,他们都是其他公司的CEO,与罗伯特是私人好友。五个CEO年龄相近,所在企业的规模也相差无几,他们总是定期聚会讨论一些问题。今天,罗伯特像往常聚会那样抛出了一个困扰他已久的问题,他的CEO朋友们开始帮他分析问题,分享自己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为他出谋划策。接下来,又有人抛出一个新问题,别的人再给他支招。

几个小时下来,五个人都感觉很好,不仅解决了许多问题,而且找到了心灵的慰藉。罗伯特想,既然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这样的聚会很有价值,为什么不把它做成一门生意,帮助更多的企业家呢?于是,这次例行的聚会,因为罗伯特的灵光乍现催生了一种新的高管发展模式,并由此发展成了一家全球领先的领导力发展机构——伟事达(Vistage)。

伟事达把自己定义为一家领导力发展机构,而不是一家领导力培训公司。它在全球有15,0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都是公司的一把手(伟事达甚至宣称只招收一把手);它还有1,000多名教练,这些教练无一例外,也都曾是公司的一把手。这些人组成了上千个私人董事会小组,定期聚会,采用的学习模式和半个多世纪前“罗伯特五人组”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多了教练的角色,而且有了一套固定的流程。

与商学院教育的差异 私人董事会最早出现在美国,由于美国的商学院教育非常完善,公司CEO大都有商学院的学习背景,私人董事会便默认它的学员已经接受过商学院教育,因此,不再向学员们传授管理知识和技能,而是致力于学员领导观念和行为的提升。

私人董事会和一般商学院教育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私人董事会从不讨论那些在媒体上频繁出现的大公司案例,而是讨论学员自己的真实问题。一位学员告诉我,三星和苹果的案例虽然精彩,但分析别人的案例总觉得有些隔靴搔痒,对解决自己企业的问题帮助不大。而私人董事会则通过分析所在企业的真实问题,兼顾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

nlc202309022225

私人董事会的组织单位与商学院也不同。私人董事会的一个学习单位被称做“组”,商学院则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习,学员虽然也会按作业或项目分成“组”,但与私人董事会的“组”不是一个概念。商学院的MBA、EMBA一般学习18到22个月就毕业了,而私人董事会的“组”却可以长期持续下去。在美国,有很多私人董事会小组都延续了10年以上。这些组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普通学习群体和社交群体的意义,而成为CEO们人生的某种归属。

教练的角色 此外,私人董事会教练的角色也和商学院教授非常不同。在私人董事会里,教练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引导,让企业家学员们选择要讨论的问题,相互提问和挑战,相互分享和建议,彼此敦促各自行动,来完成领导力的提升以及企业的改善。

教练在私人董事会小组讨论中的作用类似行动学习中的催化师(facilitator),其主要作用是激发学员们之间的讨论和挑战,把讨论气氛调整到最佳状态。一位教练曾戏谑说:教练在私人董事会小组讨论中的作用有点像“发动群众斗群众”:一会儿要“煽风点火”(激发大家讨论),一会儿要“凌强扶弱”(平衡大家的发言多少),一会儿还要“把握方向”(确保讨论不要偏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位教练就私底下向我吐苦水:“话说重了吧,学员情感上受不了;话说轻了吧,他们又无动于衷,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这个火候真的是很难把握啊!”

因此,私人董事会对教练的要求非常苛刻,他们聘请的教练大都是卸任总裁,具备相当高的理论素养,善于人际沟通和启发他人。这些曾经担任过总裁的人因为经历过类似的困境,能真正理解私人董事会的总裁学员,而且他们在做教练之前都必须经过系统培训,熟悉讨论问题的流程和方法。

在中国的情况 私人董事会这种学习形式在过去50多年里已被证明卓有成效,但在中国刚刚起步,尚处在市场教育阶段。中国目前针对企业家的主流管理教育还是EMBA和各种总裁班,强调的是名校文凭、名师授课和名人圈子。一些企业家也比较迷信“大师”,总觉得听到某个大师给点化一下,就豁然开朗了,而很少去自我反思。如果让他们交钱参加一个没有“高人指点,名师指路”的学习组织,他们往往会觉得这事不那么靠谱。

私人董事会没有名校文凭,圈子也相对狭小和封闭,而且主要强调的是反思学习和行动学习,对学员的主动参与度要求非常高,大多数企业家还不是很能接受这种学习模式,因此目前招收学员非常困难。就拿伟事达来说,它三年前来到中国,本来是抱着可口可乐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的心态来的,以为市场空白机会多多,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三年多时间一共也就发展了不到100名学员,由于办公室在最好的地段,聘用员工的薪水也比较高,而学员缴纳的年费不能弥补开支,财务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合格的学员难招,合格的教练更难觅。给总裁们做教练很辛苦,但赚得还没有一些培训师多,那些愿意做教练的人多出于个人兴趣,必须具有“利他精神”才能将这件事持续下去。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领导力发展模式,私人董事会并非伟事达的专利产品。实际上,国内一些领导力发展机构也采取“拿来主义”,用私人董事会这种形式来培训企业家和企业高管,一些商学院也准备用这种模式来长期发展EMBA校友。他们对教练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学习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本土化方面确实有些创新。

私人董事会是怎么“开”的?

接下来,我以黄山这次私人董事会为例,介绍私人董事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由于我也和其他学员一样签署了内容保密协议,因此不能披露太多内容细节,只是借助这个例子来介绍这种特殊的学习模式。

热身 一开始是半个小时的热身阶段,热身是为了让学员能尽快地进入状态,找到提问和挑战的感觉。在此阶段,教练要求每位学员对自己最近的个人状态和公司状态打分,大家都很积极,以量化的方式交流了各自的现状。接着,教练要求每个人用几个关键词表达两个意思——“我喜欢的同组成员的品质是什么?”“我希望同组成员改进的品质是什么?”然后,教练随机挑选出两个学员,让他们背对其他学员站着,让其他学员把他们的优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在彩色粘纸上,写完后跑过去重重地贴在这两个人的背上。之后,这两位学员把这些五颜六色的纸条撕下来,当众念出别人对他的评价。有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很热心的人”,有的是“这是一个不太考虑别人感受的人”,两位学员念完评价,还要表达自己对这些评价的看法。我观察到,被挑选的两个学员都很兴奋,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提案和表决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热身,看到大家都开始进入状态了,教练请大家各自提出一个眼下最困扰自己的管理问题,然后大家举手表决,在十几个问题中选出当天最感兴趣的问题,得票最高者也就成了当天的“问题拥有者”。经过两轮投票,当天的“问题拥有者”被选了出来,这次“问题拥有者”的问题是:他已经创业近二十年了,公司发展得也很好,可突然觉得工作和生活都没什么意思了,他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

教练说:“恭喜问题拥有者!你会是今天最有收获的人,但也会是今天最难熬的人,你要有面红耳赤的思想准备。别的学员也别觉得这事和你没关系,因为这个问题之所以被选出来,说明这是一个有共性的问题。待会儿大家在提问和建议的时候,对于在座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不要浪费了时间。”

阐述 接下来,这个“问题拥有者”被要求以一个标准句式来阐述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个句式是这样的:“我如何_______?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因为_______。到目前为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已经做了_______,我希望小组能帮到我的是_______。”使用这样的标准句式,是为了在下一个提问环节中别人能获得更多的背景信息,让问题变得更加清晰和集中。

“问题拥有者”很配合地用这个句式阐述了自己的问题:“我如何重拾对事业的兴趣?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因为我希望我的生活更加幸福,事业也能更上一层楼。到目前为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已经对我从事的事业做了很多改变,而且尝试了很多业余爱好。我希望小组能帮到我的是:如何让我在现有事业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

nlc202309022225

提问“问题拥有者”刚阐述完问题,有两个新加入小组的学员按捺不住了,马上就要给他提建议。教练显然早有准备,扮演起“法官”的角色说:“我知道你们‘好为人师’,但现在不是你们提建议的时候,待会儿有的是机会。现在是提问环节,你们只能提问,他只能回答别人的提问,双方都不能破坏了规矩,否则我就叫停!”

接下来,各位成员轮流向“问题拥有者”提问,这些问题都非常具体,比如:“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在这个行业创业?”“你在公司的股份有多少?”“你们公司的几个合伙人都是什么背景?”“你们公司目前在行业内处在什么位置?”“假如你再去创一次业的话,你会选择哪个领域?”“你和你妻子感情关系好么?”“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所有的问题都直截了当,“问题拥有者”也一一作答。如果有人中间打岔或跑题,教练会及时打断。我观察到,在提问过程中,其他学员们扮演的是记者的角色,“问题拥有者”扮演的则是受访者的角色,问题质量会直接决定回答质量,因此教练必须经常引导问题的走向,确保能让问题进一步深入。而每当有人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其他成员都会鼓掌叫好,“问题拥有者”也会说,“这是一个好问题”,然后耐心地回答问题。

提问环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教练事后告诉我,提问环节是私人董事会小组讨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时间一定要给足。我观察到,在上一个“阐述”环节中,“问题拥有者”的问题是比较空泛的,思路也不甚清晰,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而到了这一环节,学员们的“提问”类似于抽丝剥茧,剥开了问题的层层表象,帮助“问题拥有者”弄明白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

澄清进入下一个“澄清”环节。教练问“问题拥有者”:“你需要重新阐述一下自己的问题么?”“问题拥有者”说:“是的!”我注意到,他重新阐述的问题已经和他第一次阐述的问题有了明显区别,变得更加清晰和具体了,甚至问题的性质也变了。他的问题变成了:“我如何在现在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并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教练说:“好吧,现在问题清晰了,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人早就想提建议,都憋了一个多小时了。”他指着两个刚才急于提建议的新成员说:“现在你们不用再憋了,开始给他提建议吧,不过不要‘大而化之’,最好是有你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越具体越好。”

建议有趣的是,教练让大家发言了,一开始要想给别人“上课”的人却沉默了。其他学员也没有讲大道理,泛泛而论去教导“问题拥有者”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他自己当初遇到类似困境时是怎么做的。有个学员说:“我当初也有段时间对事业没兴趣了,当了一年多的甩手掌柜,什么事也没干,跑到全球各个地方去玩,还去过赌场赌钱,直到玩得有些无聊了我才回来。等我回到公司时,发现公司没了我做得也还不错,而我也重新找回了对事业的兴趣。”

如此开诚布公,大家说话也都越来越放得开了。这还得要感谢开会之初签下的保密协议,如果没有当初这份保密协议,学员们说话不会如此坦诚。有几个成员在说起自己过去的经历时,眼中都闪着泪花,他们说有些个人隐私连跟自己的老婆都没说过。有位学员事后告诉我,这种掏心窝子的分享,使得大家能一起来反思“问题拥有者”提出来的问题,不仅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彼此的心也贴近了。

总结最后,轮到“问题拥有者”发表感言,他要总结自己在今天的讨论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注意到,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之后,“问题拥有者”果然有些面红耳赤了,他说:“今天听到那么多肺腑之言,我非常感激。刚才大家向我提问的时候,我也在不断地反思,我怎么就对事业没兴趣了呢?当大家给我建议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大家的建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决定回去后休一个月的假,去全球各地看一看,休息一下,开阔一下眼界,等我回来之后,或许我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回顾这时,教练告诉各位学员:“这个问题今天还没结束。刚才‘问题拥有者’也说了回去之后会怎么做,在下次小组会议开始的时候,他得向大家报告一下他做了什么,而不只是说说而已,以确保我们今天的讨论是有实际价值的。”到此,一个完整的私人董事会小组的讨论才算真正结束,耗时已近4个小时了。但学员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要做下一个讨论时的“问题拥有者”,这样的讨论会在两天的私人董事会重复多次。

在黄山举行的为期两天的私人董事会结束了。离别时,很多学员的脸上都流露出不合的表情。一位学员和某“问题拥有者”握了握手,开玩笑说:“这次问你的问题太温柔了,下次一定给你来几个狠的!”两个月后,他们将再一次聚首,讨论下一个“正在发生的案例”。

私人董事会为何有效?

私人董事会为什么在欧美广受欢迎?有些私人董事会小组为什么能几十年不散伙?分析其原因,在于它同时满足了企业家学习发展和情感交流的需要。

封闭的价值 私人董事会的定位高端。它只针对企业的“一把手”,满足了很多CEO“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身份认同,和许多论坛和沙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强化这种价值的稀缺感,它采用了相对封闭的组织形式,甚至制定了以下规则:一个私人董事会小组最多20个人,除非有人离开这个小组才能增补新人,新人的加入必须得到所有学员的同意。如果某个学员不能给其他人带来价值,学员们可以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让他离开这个小组。

激发和自省的价值 从学习模式上来说,私人董事会中的教练在进行小组讨论时的角色和行动学习中的催化师在职能上非常接近,他们并不是某个行业和职能领域的专家,也不负责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只是主持小组成员的讨论。他们的角色就像facilitator这个词的英文本意一样,激发但不主导学员们的讨论。不过,私人董事会和行动学习的目的完全不同,行动学习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的实际运营问题,而私人董事会则要解决企业家的领导力问题,而且私人董事会的教练还要负责给企业家做一对一的教练辅导。

参加私人董事会小组的企业家把一群具有相似背景、面对相似问题的企业家聚在一起,通过“互照镜子”的方式,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和企业的业绩。

nlc202309022225

在私人董事会的学习模式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儒家思想的影子。比如私人董事会经常强调,企业的问题都是领导者的问题,所以领导者要经常自我反思。这个观点和孟子的“反求诸己”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孟子日:“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这段话是说,实行仁政,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要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能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此外,私人董事会对领导者的内心挖掘和王阳明的“心学”也有相近之处,二者都认为领导者的内心问题才是很多问题的本源,因此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

“坐而论道”的价值 也正因为私人董事会对领导者内心自省的要求特别高,大多数私人董事会小组讨论的问题都不是什么企业运营的战略和战术问题,而是企业家自己面对的人心问题。在私人董事会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我听到最多的词就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些词放在别的场合中讨论会略显空洞,但在私人董事会里讨论显得很契合,因为这些话题更接近于“道”,而不是“术”,它们和企业家的初心息息相关,更容易引起企业家们的共鸣。

私人董事会小组大都有一次机会专门讨论所在小组的价值观。这些企业家的自我都很强大,教练如果直接告诉他们应该遵守怎样的规矩和价值观,他们必定不会接受,而且会反感这种说教,他们只会相信自己讨论出来而且真心认同的价值观。关于价值观的讨论不仅让大家对价值观的形成有了重新认识,而且也确定了私人董事会小组的讨论规则。

我参加过两次讨论核心价值观的私人董事会小组,其中有一组,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十几个私人董事会的学员们聚在一起只讨论一个问题——我们这个私人董事会小组应该坚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十几个学员被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讨论大约十五分钟,每个人都被要求用几个词来描述他认可的价值观,并要求在小组内部达成共识。然后三个小组被重新打乱重新组合成三个新的小组继续刚才的讨论。如此循环三轮,确保所有成员都有机会了解和交流彼此的想法,这时各个小组离达成共识也比较接近了。

小组讨论的过程非常激烈。参加私人董事会的总裁们大都性格强势,我见过两个学员为用“信任”还是用“开放”来描述自己的价值观而吵得不可开交。教练在此过程中不时地扮演“法官”角色,明确讨论规则,同时适时地启发引导,并告诫大家要多倾听。一位企业家告诉我,以前在公司里都是他说了算,在听下属汇报时,也只听得进自己想听的内容,因此在刚开始参加私人董事会小组讨论时很有些不习惯。

那次有关价值观的讨论,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小时,每个小组都要派一个人上去阐述自己小组达成的共识——我们小组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经过个人、小组、大组的反复讨论、争辩和切磋,大家都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慢慢呈现了出来,其中有四个词被重复得最多:信任、关怀、挑战和成长。可以说,这四个词反映出这个私人董事会小组的“共同意志”。

听完学员们的阐述,我看到教练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一张海报,海报上画着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间写着“成长”,而另外三边则分别写着“信任”、“关怀”和“挑战”,这与大家刚才讨论的结果完全一致。这正是伟事达在创立私人董事会模式时确定的核心价值观——参加私人董事会的目的是为了成长,而要让成员们聚在一起讨论,彼此的信任是基石,为了让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怀有善意关怀的挑战则是重要的学习手段。

只见教练神情诡秘地问在场学员:“大家不觉得这个‘价值观三角形’很面熟么?你是否注意到,前面几次大家讨论的时候它就贴在我们旁边的墙上?”众人恍然大悟,的确,只有经过团队成员认真地讨论,价值观才能给人留下印象,也才能内化为大家内心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且这种价值观永不过时。

教练进一步启发大家:“诸位公司里也有很多标语,也就是你们的价值观,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价值观来的呢?”大家认识到大多数企业的价值观都是老板拍脑袋拍出来的“个人作品”,并不能反映绝大多数员工的共同志向,因此哪怕文字再优美,挂在墙上的位置再醒目,也不会融入大家的心里去,也没有人真心相信。

经过整整一下午的讨论,学员们不仅对所在小组的价值观达成了共识,而且重新反省了自己公司的价值观。有位学员告诉我:“我们公司也有很多标语,都是我想出来的。我回去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标语撕了,我还要把高管组织起来,讨论一下我们公司的价值观,确保这些价值观能反映大家的共同意志。”

“我回去要干的第一件事……”,这位学员所说的一个“干”字体现出私人董事会最重要的价值,即行动的价值,这也是私人董事会和其他领导力发展模式的重大差异——确保思想能落实到行动,并带来切实的改变。这个“干”字也嵌入了私人董事会学习流程中的“回顾”环节,每次小组会议时,会员必须向大家报告他这段时间采取过哪些改进行动。而这个“干”字也符合王阳明所倡导的“知行合一”,从“行”中获取“知”,以“知”引领“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私人企业 篇4

笔者之所以选择美国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她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私人养老金计划的国家 (其私人养老金产生于世纪) , 同时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又是比较成功的, 美国政府政府注重逐步缩小对基本社会保险的支出, 大力发展企业、个人补充保险, 实行普遍的私人养老金计划。研究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对于促进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特别是推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完备的养老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与基本养老保险相比, 我国企业年金强制性相对薄弱, 并且, 针对于年金问题, 相关政府部门尚未制定出一部健全的法律法规, 以至于我国企业年金缺乏指导性监管法律保障, 再加上, 我国尚未构建起完善的企业年金制度, 使得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有效统一, 不利于提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

2、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针对性

为增强企业与职工的联动效应与凝聚力, 我国普遍实行企业与职工个人各负担一定比例的企业年金保险缴费制。据有效文献显示, 目前, 针对于保险缴费问题, 我国实行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这种优惠政策涵盖了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类型及经营状况的企业, 严重缺乏针对性, 不仅严重制约了年金的发展, 而且不利于增强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宣传力度薄弱, 公民观念守旧

目前, 企业年金已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企业年金问题, 仍有诸多企业持消极的态度,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政府部门宣传力度薄弱, 公民观念守旧, 即没有全面认识到企业年金对于自身的重要性, 甚至, 相当一部分公民丝毫不了解企业年金, 进而, 大大影响到了企业和公民对待企业年金的可接受态度。

4、市场运行缺乏规范性

我国隶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其资本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壮大与成熟, 其养老保险主要以积累制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式为主, 这种管理方式应在很大程度上坚固企业年金管理, 但其事实却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主要因为我国企业年金处于起步阶段, 其相关法律条款和制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再加上, 企业年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 不利于推进企业年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对中国年金治理的启示

与其他国家相比, 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相对成熟与完善, 目前, 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比较发达、相对成熟的制度体系, 给予其他各国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总结来说, 对中国的年金治理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引导建立更加完善的缴费机制、进一步明确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多方参加资格、建议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参加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不断加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方面的立法工作。

1、引导建立更加完善的缴费机制

引导建立更加完善的缴费机制, 应不断借鉴和汲取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相关缴费方式, 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的匹配缴费方式、非选择性缴费方式、选择性缴费方式以及追加缴费方式, 同时, 在此基础之上, 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 力求制定出更加切实有效的缴费方式, 以此, 尽可能的减轻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2、进一步明确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多方参加资格

根据我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管理试行办法》之规定:“计划参与者必须是企业试用期满的职工”。而美国分别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给予相应的限制。因此, 这就需要我国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之上, 结合美国先进的相关经验和措施, 分别对老人、中人以及新人参加企业年金的年限、工龄以及工作岗位综合考虑决定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以及退休享受的待遇, 并且, 对其有特殊性的职工给予相应的补偿, 另一方面, 结合美国《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 并根据我国企业的现状, 对雇主在企业年金计划收益权的比例进行合理划分, 以保障其公开性、公正性以及公平性, 有助于其在全国统一高效执行。

3、建议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参加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

现阶段, 美国将其企业划分为自雇者、小企业以及大中型企业, 并且, 该国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出了相应的企业年金优惠政策。因此, 我国相关部门积极效仿和借鉴, 有针对性的强化税收优惠力度, 尽可能的出台一系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切实打破传统“一刀切”的弊端。同时, 构建起健全的薪酬福利体系, 改善员工薪酬结构, 以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 可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凝聚力。

4、不断加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方面的立法工作

完善税收优惠制度、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以及成熟的资本市场是确保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尤其是完善税收优惠制度更为重要。所以, 这就需要我国加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方面的立法工作, 将其企业税收优惠立法并入国家税收法律体系中, 不断提高其政策的法律层次, 切实实现法制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海霞.企业年金的国际比较及发展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0 (01)

[2]范黔云.浅谈企业年金建立的重要性[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02)

私人企业 篇5

我之所以会对私人银行抱有浓厚的兴趣,是因为根据“2080法则”,我坚信,作为有能力贡献银行业中多数收益的少数客户,私人银行显然会集中银行业中的最优势资源来为他们服务。传言中低调、神秘的私人银行到底是怎样的呢?今日我有幸一探庐山真面目。

最私密的银行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广州分部,位于广州核心CBD珠江新城一高档写字楼内。风格典雅、精装修的12间会客室是专为客户打造的,红木家具尽显中国风范,置身于每间会客室中,都可以望见珠江边节节高攀的广州电视塔与可如“鸟巢”般汇聚财气的广州歌剧院。中行私人银行投资顾问宁忠忠介绍说,“会客室全部是江景房,我们当然要将最好的风景留给客户”,一个小小的细节,便悉知了他们的服务理念。

私人银行的雏形,是19世纪日内瓦银行家推出的面向富人的综合理财与资产管理服务。当我好奇,还有哪些世界知名的家族财团是依靠私人银行来实现资产增值的呢?投资顾问宁忠忠笑着回答,这一点他并不知情,这也恰恰是私人银行最大的优点:银行内部严格与完善的保密条例,完全满足客户对私密性的要求;由于私人银行家、投资顾问与客户是专属的.你根本无法知道谁是哪家私人银行的客户,作为同事的私人银行家之间也彼此不知情。私人银行按照“谁委托对谁负责”的原则,不会对委托者以外的任何人透露账户的信息。

正是基于对中国银行私人银行的信赖,客户可以把私人银行当作自己的“私人管家”甚至是“智囊团”。私人银行家团队主管杨乔讲述了这样的故事,身在国外的某位客户把重要资料忘在家中,他第一时刻想到的,就是打电话给自己的私人银行家,拿到资料后搭乘飞机送至国外的客户手中。

乾坤由您定

“与普通银行相比,私人银行的另一个主要优势是服务的专享和专业”,投资顾问宁忠忠介绍说,作为私人银行客户,有机会买到只在私人银行范围内发售的专属性理财与投资产品。“我们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设计投资产品组合。因为很多来私人银行的客户都是具有一定的个人投资偏好的,比如客户看好黄金,那么我们就会为客户设计黄金类的投资产品组合,平均收益高于市场水平,而风险相对较低。”

谈到国内富豪的投资偏好,宁忠忠介绍说:“和外界想象的可能有一定差距,富豪们现有的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实业上,其次是股票类的产品。像金融衍生品一类的产品还是很少触及,很多海归富豪也都是保守型的投资者。”

从投资到生活,全程打理

私人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并不仅仅是出售理财产品,而是为客户量身打造完整的财务规划,将客户的生活和投资结合起来。首先,初到私人银行,私人银行家会帮助客户做“风险承受能力测试”:通过一套特别设计的、合有多个问题的问卷,了解客户工作、家庭、资产等信息。以家族为客户对象,是私人银行的全新理念之一。然后,投资顾问会比照电脑数据库进行分析,让客户了解资产负债率与收入、风险偏好等是否匹配,适合哪种风险类型的投资组合。最后,私人银行家会为客户出具度身定制的完整财务规划。

中行私人银行的核心理财产品包括:量身定制的金融投资产品、固定收益产品、本外币结构性产品、人民币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0DII、精选基金、定制保险、高端个人综合授信贷款产品等,客户的资产准入标准为800万元人民币。

私人银行家是个极具魅力的职业。“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你除了要懂银行投资学外,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也许富人会和你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哪个孩子顽皮,甚至乱花钱等。”私人银行家团队主管杨乔说,“同时,富人们又有许多特殊的兴趣,比如名车、名画、私人飞机、登山等,我们平时也多注意积累这些方面的知识,便于与客户沟通。”

在投资之外,中行私人银行还为客户精心设置了各种尊享的增值服务。运营团队主管肖华认为,富豪们现在最看重的增值服务之一是“子女教育系列”。中行私人银行通过与少年宫、留学机构等的合作,为客户的子女提供了一揽子的“教育计划”,从教育基金,到教育机构推荐,再到留学办理,“重视教育是富豪们最有远见之处,也是中国人最优秀的传统”。增值服务中还有悠闲运动、健康关爱、时尚品鉴等一系列的高品位生活指南。

私人定制农场萌芽 篇6

近两年, “私人定制农场”模式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悄然兴起。日前, 本刊记者来到北京阿卡农场体验私人定制模式。在农场, 记者看到每个蔬菜大棚被分为数个地块, 种着茄子、豆角等蔬菜, 而每个地块旁边都立着一块牌子, 上面标有“主人”的名字。农田租金、种植成本都是向“主人”先期募集, 农场工作人员按照要求种植、管理, 待农产品成熟后定期向农场“主人”配送。

“我们农场为无公害模式生产, 物流配送全部采用冷链方式, 可以保证品质。”阿卡农场CE O江宇虹在农场向本刊记者做出如上表示。业内人士认为, 这种模式有利于先期获得订单、快速回收资金, 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仓储和物流成本。“私人定制”的核心优势是现场体验, 如何利用技术使城市消费者实时感受到农作物生长情况, 是最大的技术难题。同时, 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冷链技术也是障碍之一。

定制+电商模式

据阿卡农场发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该农场有土地500亩、大棚206个, 是以体验种植为特征的会员制有机家庭农场, 该农场运用“众筹”模式运作。一言以概之:消费者首先要缴纳一定费用方可到农场体验耕种, 农场为消费者提供种子、化肥和种植管理服务, 待农产品成熟后农场按协议为消费者进行配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价位的产品套餐。

提供“私人定制”服务的不仅只有阿卡农场一家, 北京沱沱工社农场、红星农场、达然农场等都开展类似业务, 甚至将业务搬至线上。今年3月, 淘宝聚划算推出了“定制你的私家农场活动”。此次互联网私人定制农场项目由聚划算和安徽绩溪联手打造, 1000亩土地都是绩溪当地的闲散农田。消费者可根据家庭需求自由签署协议, 认购土地位置、面积以及要播种的农作物, 成为主人。认购之后, 农村合作社雇佣当地农民帮助主人种植看护, 待农作物成熟后, 将以每两星期为一个周期把产品快递给主人。聚划算方面介绍, 这种新颖的定制农场模式一上线就受到欢迎, 短短几十个小时, 就有2500多人预约。

在淘宝推出此项业务不久, 京东也加入战团, 而京东不仅与合作基地推出私人定制农场, 同时推出定期宅配业务。消费者通过订购生鲜宅配卡的方式, 享受果蔬送门到家的服务。京东开放平台事业部食品部生鲜部总经理韩成信表示, 生鲜作为百姓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拥有近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目前的生鲜电商还处在发展的初期, 京东此次与果蔬基地推出的定期宅配与私人定制这两项服务, 意在消除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生鲜产品的顾虑, 培养生鲜产品的消费习惯, 并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业内认为, 在私人定制业务模式中, 能否将过程变为“数字化”成为改变一切的关键点。“私人定制”需要大量的消费者体验、参与和订制, 而一般城市消费者至少一周甚至一个月才能现场体验一次, 因此农场拥有必要的网络数据平台和团队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本刊记者通过实际订购阿卡农场的体验, 在定制的半个月时间内, 并未收到相关的作物生长信息。

CBCT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撰文指出, “私人定制”的服务与消费群参与度和互动频率息息相关, 这两个指标则基于网络营销的成功与否, 企业需要有专业的网络营销团队, 才能及时抓住消费者需求。

绕不开的冷链

目前“私人定制”的生鲜电商模式, 美国较为成功的是F armigo网站, 该网站打造了“食物社区”的概念, 即将地理位置相近的消费者以“食物社区”为单位和当地中小农场连接起来, 由发起人向网站申请建立食物社区, 邀请至少20个朋友或邻居加入, 并将农场产品添加到社区, 成员可在其社区专属的网页上“点菜”, F armigo以社区为单位向农场发出订单, 而当地农场则会每周将来自同一个食物社区的订单汇总后, 再进行采收和配送。配送由外包第三方派送公司负责完成,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物流环节, 组成一个灵活高效的系统。农民则可以浏览交易的细节, 如账单追踪、配送明细等。

与F armigo相比, 我国私人农场定制模式的物流配送难度更大。F armigo是将产品统一配送至社区, 然后由消费者自取, 而我国的模式是要全部配送到门。江宇虹告诉记者, 目前阿卡农场的蔬菜基本上是当天采摘当天配送, 全部由第三方冷链物流完成。相对于普通配送其成本要高很多。虽然江宇虹没有对记者透露每单配送的快递价格, 但是记者了解到, 如果客户要求配送次数超过套餐规定的次数, 每单要加收50元。

达然农场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 其配送模式是仓库预冷+普通快递。目前消费者定制的蔬菜只能做到上午采摘, 下午配送, 如果不在冷库进行预冷, 采用普通运输方式很容易出现腐烂的现象。配送周期是根据套餐和作物生长周期来决定, 一般为一周一次。“目前, 我们租用农场里的冷库, 既能节省仓库建造成本, 也能降低物流成本。与我们合作的快递公司是宅急送, 合作比较愉快。”

同样开展私人定制业务的宅锦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其蔬菜配送总体为每周一次, 消费者可以选择周三或者周六。为提高用户体验, 其物流配送基本上为自建, 但是由于冷链物流成本较高, 因此基本上采取仓库预冷+普通物流配送模式。“因为配送成本较高, 我们会合理规划客户配送地址, 做到路线最佳优化。而冷藏运输的成本更高, 暂时没有购买冷藏车。”

“冷链是农产品配送绕不过去的难题。”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私人定制农场的价格不菲, 消费者要求新鲜完好的蔬菜运送到家, 这就需要有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无论是电商带动的B2C配送, 还是私人定制的配送, 都与传统的商超冷链配送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电商或者私人定制农场自建冷链物流, 成本会非常高;如果采用普通的第三方快递, 商品质量不能保证。而目前宅配为主的冷链物流企业很少, 因为目前电商或定制的客单量不足以支撑其配送成本, 因此其服务价格也非常高。据记者了解, 市内普通快递向大客户收取的每单价格为5~6元, 而冷链快递一般为15元。

如意私人会所 篇7

项目面积:638.57平方米

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给业主带来了极大视觉震撼, 奢华而不张扬, 内敛而彰显丰厚底蕴, 把会所的气质内涵、性格的彰显、氛围的营造完美展现于空间脉络中, 也鼓动着放纵而享乐的艺术生活之感。

穹顶, 行云流水之势

本案地处北京鸟巢西侧之盘古大观七星摩根广场内, 面积为500平方, 以会所形式为设计主轴, 内部空间以中心大厅连接三大专属贵宾室布局全盘, 贵宾室彼此间独立而至, 彰显私人气质。“如意”为此案设计的主精神。拉丝玫瑰金不锈钢的建筑造型门楣、细腻牛皮式曲面、金箔式穹顶, 雅士白石材地面, 无一不默默地彰显出入此间的客人非富即贵。天穹之处以LED光纤灯营造出行云流水之效果, 并以“如意”祥云流水之线条勾勒出低调奢华。

奢极至简

艺术与品味的相映生辉, 才能成就殿堂级的奢享。中式贵宾室为本案中心, 此空间以中式设计为主, 空间分为会客区及用餐区。空间以开放形式呈现, 整体设计以简约并稳重的方式展现。室内吊顶用银箔面叠加并旋转, 配合华丽的水晶吊灯, 把空间装饰的流光溢彩。墙面以黑檀木与茶镜虚实表现稳重质感并以画龙点睛之形式, 将中式之百宝阁以金属材质的反差点缀其间。

享乐, 以艺术之名

法式贵宾室以法式巴洛克宫廷奢华风格为主, 用现代并优雅的奢华去呈现。整体空间分为会客区及用餐区, 会客区顶部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天顶画为元素, 用金箔并雕以立体刻花表现宫廷的奢华;用餐区之半圆融空间, 墙面以简洁欧式雕花装饰显得富丽而高贵。

华丽的舞姿

私人飞机成富豪新宠 篇8

自1991 年踏入飞机圈,廖学峰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一行。现任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廖学峰可以说是最早在中国卖私人飞机的行家。廖学峰介绍,非典之后,国内包机业务出现很大变化。“那时很多航班都停飞了,可是富豪们又有急事办,于是开始包机。”廖学峰说。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公务机价格跌到了原来的一半。但国内经历大牛市富起来的内地富豪迅速崛起,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纷纷低价买入私人飞机。那时候经常出现一窝蜂扎堆买飞机的现象。2009年以后,中国公务机市场出现井喷,每年都以100%的增幅飙涨。有个开矿的老板花了1000多万美元买了架公务机,结果第一次用飞机将潜在客户带到矿上看了一圈,就做成了一笔几十亿元的大单,飞第一次就把买飞机的钱都赚回来了。

竞争对手乘私人飞机抢走大生意

廖学峰曾经有一个朋友去一个国家谈一笔大生意,本来和当地政府说好,部长会到机场来迎接。结果到了当地机场发现,部长不在,只来了个助理。原本定好次日和当地总理吃晚餐的计划也被突然取消,理由是总理不在首都。可过了一两天,这位朋友却从当地报纸上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与当地总理见面的照片。最后一打听才明白,原来他的竞争对手乘坐自己的公务机前往该国,而这位朋友则是搭乘民航班机去往当地。一比较,当地政府认为坐自己公务机的人更有实力,直接选择与自己的竞争对手谈生意。三个月后,这位朋友就坐着自己的公务机外出谈生意去了。据廖学峰透露,受此刺激的客户多半会选择在短时间内迅速买进一架公务机,以便在商务场合不输给其他竞争对手。

未来十年中国将成最大私人飞机市场

从2011 年开始,国人在购买飞机的方式上也出现了变化。现在,一人出1000 万~ 2000 万,几个人合伙一起买就可以有公务机使用。中国民航局预测,2011 ~ 2015 年,会有约1000 架通用飞机交付中国使用。据民航相关机构推算,中国约有15 万人是私人飞机的潜在消费者。在未来十年里,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在已有五年销售经验的张猛(化名)看来,中国有一群35 ~ 60 岁、喜欢开飞机玩的“飞友”正成为购买私人飞机群体中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人群。张猛说,一架年使用费不到10万元的“小蜜蜂”,不仅有大老板买,也有不少中产阶级买了玩。甚至还有客户问他,能不能自己买一架波音737 在国内开?张猛告诉这位客户,有驾驶执照的买一架飞机自己飞可以,但是个人在民航系统取得波音737的飞行执照自己开基本不太可能。“毕竟中国民航对飞行驾驶要求非常严格,我必须把客户这种不成熟的想法打消。”张猛说。

谁在购买私人飞机

第一类:演艺明星。以赵本山最为著名,他的私人公务机曾带着演出队伍飞抵台湾,引起对岸媒体一片尘嚣。陈道明、苗圃、范冰冰等一众明星都被传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

第二类:民营企业家。张跃对飞机的热爱,在湘商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应,长沙一度成为拥有私人公务机最多的城市。民营企业家购买私人飞机,主要为了方便集团运营。

第三类:飞行者俱乐部。无论是浙江的鹿城海陆空俱乐部还是北京的精工俱乐部,都汇聚了一批热爱飞行的富豪,他们多从小飞机开始购买,很少涉及公务机领域。对他们来说要自己操控飞机才是飞行真正的意义,才能过瘾。

第四类:国企。迄今在公务机领域,购买者主要是国有航空企业,像北京首都航空公司、国航、东航等都有专营公务机业务的分公司,它们是国内公务机的最大买家,拥有庞大的公务机列队。

世界之最(私人住宅) 篇9

项目地点:黎巴嫩

面积:4,000平方米

Design:Frances Landscapes Offehore

Location:Faqra,Lebanon

Site Area:4,000 sq.m.

该园景花园与周围的丘陵、松林景观相融合,项目包括了各种主题花园、庭院和巨大的泳池。其中有一条视觉轴线,以住宅为起点,途径游泳池,最后汇聚在令人叹为观止的地平线.所以这个项目成了一次对大自然的敬礼。现有岩层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圆形露天广场,同时为了弥补这些令人惊叹的岩层的单调和枯燥,就要通过能将自然属性保存良好的长青植物和蜿蜒曲折的小径来实现.整个项目也就要与自然遗产相契合。

私人企业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媒介空间公共空间私人空间

空间,习惯上可分为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分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现代政治学构建的前提,也是民主法律实践的保障。

媒介空间:公共话语空间

公共空间也称公共领域,是指介于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进行调节的领域,与私人空间相对,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分析了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发现沙龙和咖啡馆对于法国来说尤为重要,在启蒙思想传播的过程中,它们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场所,启蒙思想就是在沙龙和咖啡馆里不断被宣讲、辩论和传播的。哈贝马斯认为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继而提出了“公共领域(空间)”的概念。

哈氏所谓公共空间,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杂志和报纸这些大众传播媒介也在其列。公共空间是一个公众讨论公共问题的公共领域,那么私人问题到底应不应该出现在媒介空间上呢?

今天我们的媒介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介”,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大众。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首要职能是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其次是引导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的客体必须是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从这个层面上讲,媒介作为公共空间应该关注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媒介空间属于公共话语空间。

多媒体时代媒介空间的变革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科技的革新,也带来了传媒的变革。在多媒体时代,一切都在发生悄然改变,传统媒体遵循的传统格局已然被打破。曾经泾渭分明的媒介空间与私人空间互相渗透,媒介空间变得私人化,私人空间开始媒介化。正如阿诺德·汤在他的著作《历史研究》中写到:“我们时代的一个特点是由于现代技术的惊人进步,导致‘距离消除’”,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

中国网民在十年间实现了从0到2.5亿的增长,网络拥有比传统媒体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传播的高速和互动性是网络媒体的特有优势,儿童、中老年、农民工等这些“边缘受众”也都能及时参与到媒介议题的讨论中来。

另外,网络媒体也为私人议题进入公共空间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网络的便捷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Pad、电脑等“自媒体”发出和获取信息。私人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发出,再经过朋友圈的无数点赞、转载,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进入传统媒体视野,引起全民关注探讨,升级为公共事件。

与大众传播媒介不同,“自媒体”具有排它性,隶属私人空间。但它能够与公共空间自由切换,向公共空间扩张,实现对公共空间的“殖民”。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网站、微信、短信等,使私人空间对公共空间的“殖民”成为可能。通过“自媒体”,公共事件可以迅速进入私人空间探讨,私人事件也能轻松升级为公共事件,进入媒介空间开展全民讨论,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公”与“私”泾渭分明的状态。

媒介空间私人化

2015年4月2日,《北京青年报》的四页特刊被神秘男子买下用来道歉并寻找失去联系的女朋友。特刊首页是一张情侣合照,第二、三版几乎空白,只有两行字:“我将这页留白,因为我突然不知道该写什么了”,最后一版是一封道歉信。

在网友被“富二代砸六位数只为说声对不起”惊呆,直呼“有钱任性”的背后,更值得深思的是,作为公共空间的媒介空间怎么私人化了?在多媒体时代,不仅网络将私人空间公共化,就连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也受其影响,将公共媒介空间私人化。

近年来,大量个人情感、家庭纠葛、邻里纷争等私人话题开始进驻媒介公共空间。先有报纸上的情感专栏,后有一些频道热播的各类情感节目和调解节目,私人空间中的生活琐事开始被拉进媒介公共领域,并无限放大以吸引观众眼球。

虽然这些节目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获得了高收视率,但这无疑已经背离了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准则,原本应该用来探讨公共议题的媒介空间被大量无意义的私人话题挤占,这势必会造成媒介公共资源的浪费。

私人空间媒介化

无独有偶,2015年4月7日,“毕福剑不雅言论视频事件”在网上流传,一段长1分18秒的视频把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推到了风口浪尖。而视频的拍摄地点是隶属私人空间的饭席,毕福剑的言论也是他的私人言论,并非他作为公众人物的公开言论。

抛开不雅言论的内容,且看事件本身,私人在私人场所的言行未经本人许可到底能否直接公开报道?新闻职业道德或许能给出答案。2005年“李冰冰、朱孝天酒店亲热事件”遭香港媒体曝光,而内地媒体没有一家购买。

另外,不妨再设想一下,在“毕福剑不雅言论视频事件”的发酵过程中,如果没有网络媒体的参与,传统媒体又会做何处理?可能这段视频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可是在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窥视已经无孔不入,名人明星的私下言行被公开曝露到互联网上,网友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渠道,不断地关注转载,事件不断升级放大,最后导致严重后果。央视声明严处,毕福剑因此道谦,或许就此结束他的主持生涯。

结语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公共平台,属于公共空间,其探讨问题主要集中于公共议题。私人议题主要通过亲身传播和群体传播在小范围内展开,通常情况下很难受到传统媒体关注。

但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网络传播形态的兴起,在多媒体时代,“公”与“私”的界线开始模糊。媒介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开始互相转换,借助网络平台私人议题开始进入媒介公共空间,媒介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私人化。

媒介空间的私人化容易造成媒介公共资源的浪费,把原本应该用来探讨公共议题的空间占用。而且也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把受众的注意力从公共议题分散到私人议题上来,降低受众的思考水平。私人空间媒介化则容易造成对私人问题的全民窥视,导致问题被不断升级放大,给当事者带来过度伤害。

所以,对于大众传播媒介而言,应该保证其公共性,不要过多关注私人议题,浪费媒介公共资源。

参考文献

①王萍,《手机媒介传播:弥漫于空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0):164-165

②柳邦坤、陈长松,《论融合媒介使用空间的私人化及影响》[J].《编辑之友》, 2014(12):52-55

③姜卫玲、陈长松,《融合媒介的空间特性及其社会影响》[J].《新闻战线》,2011(11):66-68

④胡咏:《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⑤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0:35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与新闻系)

“私人订制”成就“运动小将” 篇11

晓翔是一个“特殊”的学生,有着“特殊”的遭遇,有着“特殊”的脾气。但又是一个不“特殊”的学生,只是更爱学、爱动,有着不服输的劲,有着比常人更能吃苦、更能坚持的品质。

回想起三年前,由于学校课务调整,临时接手了307班的体育课。“老师,我不出去上体育课了,留在教室里做作业。”不容商量的口气,短短几句,好像他是教师我是学生一样。第一堂课,碰到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你身体不舒服吗?”他只是望着我,没回答。“班主任叫你留下来的?”他也只是摇摇头,只顾去书包找课本了。“乖,学校有规定,教室里不能留人的,快出去吧!”我笑眯眯地走到他身边,他还是不动。“走吧!”无意识地想去拉一下他的手,触及到他袖子时一惊,少了一只手?他瞪着我,很坚定地说“干什么!我不去!”更是愤怒地站了起来。心一软,我知道,这一类“特殊”的学生,“硬来”是不行的,可能会对他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看着他今天犹如城堡般的对抗心理,只能先顺着他,但必须想方设法“攻”一下他,我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一、近其身,知其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的左手比右手小了一半,短了一半多,基本不能动。从班主任和其他学生那里打听到,他是刚转来一个学期,因为以前学校里的其他学生嘲笑他,有时候还欺负他,所以他的父母想帮他换个学习环境,特地转学来这里。因为特殊的身体状况,他转来后一直未上体育课,还和以前的体育教师“斗”过很久,他的体育教师也发过火,可他就是不出去。他有自己的选择权,但我也有自己的教育底线——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享受课堂教育的机会。

我第一步目标是让他愿意“走出教室”。他的座位和我的办公室只是隔着一面墙,我时刻关注着他。发现他还是听班主任话的,叫他拿点东西,他还是愿意的。但他课间很少走动,很少主动与其他学生说话,很少有学生找他玩。据我估计,他可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从那天起,我经常有事没事地去关心一下他,问问他作业做好了没?衣服穿得多不多?中午分菜时特意给他多加一点。时间一长,他也可能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关心,对我的态度软化了起来,有时候能近距离跟我说上两句。

一次家访,我特意要求和班主任去晓翔家,还带去一些文具。他接过文具爱不释手,很是开心。趁着班主任老师与他妈妈聊天,我拉他进了小房间,第一次近距离地来了一次促膝长谈。终于知道了他不想出去上体育课的原因,以前的体育课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还有人骂他“独臂鬼”,他很难过。我向他保证一定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儿。

二、定“规矩”,同约守

又一堂体育课,集队信号一发出,大家都迅速地出来排队。我留意着晓翔的动作,看见他缓慢地站了起来,犹豫不决中,我立马跑过去,拉起他的另一只手,和他一起走了出去。“同学们,今天开始晓翔和我们一起上体育课,你们欢迎吗?”“欢迎!”学生们察言观色的能力都很强。“晓翔,老师给你一个任务,以后每一堂体育课你要最后一个出来,你出来了就表示教室里面没人了,老师就不需要再进教室检查,可以直接带队去操场上课哦!”他得到重用,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能走出教室,对他来说是很大的进步。我知道,要让他真正融进课堂,融进群体,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有了我的一些“规则”,加上学生们的内心都很善良,再有没有学生去欺负他。我还有目地的让他帮助做一些检查场地、分发器材、记录成绩的事情,发现他很是负责任,同时也有了与其他学生说话和交流的机会。教学和比赛中需要许多的合作,虽然经常提醒教育,发现还是有些学生表现出不愿意和他分在一组的表情。于是我又用“规则”来增加他与学生轮流分在一组的机会,如仰卧起坐练习,两人一组,每人每次25个,完成3组。但是3次中合作的伙伴必须不相同。在一些比赛中,我又有意识地给出优惠政策,引导学生们与晓翔合作,如25m接力往返跑,与晓翔合作的小组,时间可以少计2秒,其实每个人跑得距离还是不变,但是与他分一组的学生们好像得到了“便宜”,高兴得不得了。

渐渐地,我发现他开朗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话也多了起来。有时候,有些男学生逗逗他,他也接受了,并没有发火。还有一次,他主动撩起左袖,让身旁的学生瞧着他的伤疤。我知道他的内心热起来了,也慢慢地在变强大。

三、给机会,挖潜能

一年多过去了,他与我的距离走得很近,与学生们的心理也拉近了。学校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招收一批三、四年级新生的消息,在大屏幕的显示牌上醒目地跳动着,中午红领巾广播的主持人也在热情煽动着。我校是省级体育传统强校,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和过去出色的竞赛成绩,让许多学生认为进校队是很骄傲的事情,也让许多学生认为进校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晓翔报名了,他喜欢足球,喜欢梅西,报了足球队,足球教练员考虑到他身体的状况,淘汰了他。

好几天,我看他都闷闷不乐,这样一次正常的拒绝,又一次刺激到了他的心理。我找了机会开导他:“没选中,不开心?”“嗯。”声音很轻。“教练没选你,肯定有他的考虑。”我要消除他的顾虑,“他其实在保护你。”“啊?”他纳闷了。“明明是淘汰我,怎么是保护我啊?”“足球是一项有较多身体对抗的运动,经常有队员由于身体瘦小被撞倒而受伤。”我认真地给他一些中肯的分析,他点了点头,似乎听懂了其中的一层意思。“我的田径队也正在招收新队员,你考虑一下哦!”我向他抛出橄榄枝。“我愿意,我愿意!”他听到后开心地跳了起来。

由于只有右手可用,他右手的力量明显比同龄学生大了很多,我帮他选择了投掷项目作为专项。早上迎着朝阳而来,傍晚踩着夕阳而回,无数次在操场上挥汗如雨,他没有一次不完成我布置的练习任务,有时候自己在加练,他坚韧地意志力让我佩服,也得到了其他队员的尊重。有几次练习量大,他告诉我吃饭拿勺子的手腕酸疼地在抖,但灿烂的笑容在告诉我,他很开心,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对待。由于他租住的地方和我回家方向一致,所以每天坐我的车回家,第二天等着我顺路接,犹如“父子”一样。

四、获成功,共快乐

“付出总有收获与回报”,我俩都一直这样坚定地相信。校运会,垒球、推铅球,两个第一名,不仅有好成绩的取得。更重要的是,他成了许多学生的偶像,他在比赛时的每一次出手,全班学生都在为其呐喊助威,“翔,棒!棒!棒!”“晓翔,晓翔,展翅飞翔!”……这样的呐喊声不绝于耳;全国健康体质测试,不需要照顾,成绩也可以达到优秀;2015年11月,代表学校参加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以9.13m和46.62m的成绩,获得小学男子甲组铅球项目第2名、垒球项目第3名,为学校获得市运会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也许真的是一次奇迹。谁会想到,3年前一个先天身体有缺憾和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会在3年后为自己、为教练员、为班级、为学校争取到这么大的荣誉。我们应该相信,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愿意,只要肯尝试,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课堂上应该没有歧视和放弃。教学中要因人而异,甚至做到“私人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人的教育其实就是瓷器的制作过程,做一堆烂泥很容易,但要让其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个过程都需要精心打磨,唯有这样,才会成功。

上一篇:因素指数分析法下一篇:农业均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