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别称

2025-01-05

端午节的别称(通用11篇)

端午节的别称 篇1

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节日,在农历五月五日,又称“端阳节”“粽子节”“诗人节”“龙舟节”“女儿节”等等。“端午”一名,源于古代干支纪年,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数字计时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这一名称。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以屈原的传说故事流传最广,也有纪念孝女曹娥和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五月酷暑将临,瘟疫多生,故古人将五月称为“恶月”,初五被称为“恶日”,此时需要举行相应的避邪禳灾的仪式。可以说,端午节早期的主题驱邪避疫、适应自然,是基于远古民众虔诚的原始信仰、巫术观念。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描写端午的民谣,体现出端午节吃粽子在全国各地的普遍性。早在宋代《岁时杂记》中就有记载粽子的多样种类,有角粽、锥粽、棱粽等等。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说:“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苏童在《祖母的季节》一文中,深情回忆起了祖母去世前包粽子的往事,“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端午节除了粽子外,还有很多地方美食。在汪曾祺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时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赛龙舟是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也是端午节的高潮。竞渡最早源于南方的吴越、荆楚等地。赛龙舟至今在南方水乡地区传承,并且主要表现为水上竞技运动。在北方有水的地方,端午也有龙舟会,如北京通州地区端午节“演龙舟于运河之中以为戏”。

端午节还有一个别称――女儿节,这一别称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流传。明代北京从五月初一开始,至初五日,家家打扮小闺女,给她们戴上石榴花。出嫁女也各自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

另外,端午节被称为“女儿节”,还表现在姻亲交往中。在姻亲关系中,订婚的男方要给未来的岳丈家中送节礼。如果双方准备在下一个端午前结婚,还要送正式的大礼,北方部分地区现在还流传此习俗,称为“追节”。同样,已婚的女儿也要带着礼物回娘家。江苏、湖北、陕西,新嫁女在端午前要回娘家,且带着幼儿,称为“躲端午”。娘家也会给女儿回礼。在陕西的一些地方,娘家给女儿的礼物叫作“端阳礼”,包括夏令衣物、扇子,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绣有蛤蟆的花裹肚兜。蛤蟆代表着生儿育女、繁衍子孙的能力。

端午节也是年轻人传情达意的好时节。在一些地方,女孩子会把自己亲手绣的装有艾草或者朱砂的荷包送给自己心仪的男子,如果男子收下了礼物,就表示他也喜欢这个女孩子。

端午节的别称 篇2

邓通是人名。据《史记·佞幸列传》记载, 邓通没什么本事, 因善划船, 当了个掌管船舶行驶的小吏, 时称“黄头郎”。有一天, 汉文帝做了个怪梦, 梦见自己要上天, 使尽力气也上不去, 有个黄头郎推他上了天。醒来后, 汉文帝暗暗寻访, 恰好见到邓通, 认为他就是梦中人, 欢喜非常。汉文帝赐他亿万财产, 封他为上大夫。一次, 汉文帝派人给他相面, 相面者说邓通“当贫饿死”, 文帝当即把四川严道铜山赐给邓通, 允许他自行开矿铸钱, 自此“邓氏钱”流行天下。而“邓通”也成了钱的别称。

阿堵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篇》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西晋时, 有个大臣叫王衍, 崇尚玄学, 自命清高, 嫌他妻子贪财, 始终不愿意说出“钱”字, 但妻子偏要想办法逼着他说。一天晚上, 王衍上床休息后, 妻子命令婢女在床周围铺满钱币, 使他无法下床行走。王衍早晨醒来, 看见满地的钱币挡住去路, 就叫来婢女, 命令说:“举却阿堵物!”绝口不提“钱”字。“阿堵物”意为“这个阻挡的东西”。后来, “阿堵物”便成了钱的别名。

孔方兄

“孔方兄”始见于西晋鲁褒《钱神论》:“亲之如兄, 字曰‘孔方’, 失之则贫弱, 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 无足而走。”把钱称为“孔方兄”, 看作亲哥哥, 此种人自然是重利轻义。南北朝时, 知识分子自标风雅, 认为直称“钱”俗气, 便依据铜钱外形 (多为外圆内方) , 以及“钱”的字形 (右边为两个“戈”, “戈”谐音“哥”) , 称之为“孔方兄”。此后, 文人墨客纷纷沿用此称呼。北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曰:“管城子 (毛笔) 无食肉相, 孔方兄有绝交书。”说明不能吃肉, 是因为孔方兄与其绝交, 无钱能买, 戏谑中颇有情趣。

青蚨

“青蚨”是南方一种昆虫, 形状如蝉。据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载:“南方有虫……名青蚨, 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 可食。生子必依草叶, 大如蚕子。取其子, 母即飞来, 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 母必知其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 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 每市物, 或先用母钱, 或先用子钱, 皆复飞归, 轮转无已。”当然, 这是传说。后世商人以“青蚨”代称“钱”, 取其“循环往复”“用之不竭”“财运亨通”之意。清光绪十九年 (1893) , 山东商人孟洛川在北京大栅栏开办绸布店, 据“青蚨”传说, 取店名为“瑞蚨祥”。一些老银号和商家, 春节贴对联, 常用“青蚨飞入”字样, 祝愿来年“财源广进”。晚清洛阳刺绣围腰荷包上, 刺有“青蚨飞来”字样, 亦取意于此。

上清童子

唐郑还古《博异志·岑文本》中记载了一件奇事:唐贞观年间, 中书舍人岑文本, 常到山中避暑。一天, 有个自称“上清童子元宝”的人求见, 两人谈得甚为投机。童子走时, 岑文本起身相送。不料, 刚走出山亭, 童子忽然不见了。第二日, 童子再次来访, 岑文本派人暗中跟踪, 童子在墙角处消失。岑文本十分诧异, 当即命人掘地三尺, 发现有一古墓, 墓中了无余物, 只有铜钱一枚。岑文本这才醒悟, 原来“上清童子”是铜钱名, “元宝”乃钱文。后世据此称“钱”为“上清童子”。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亦载:“昔有钱精, 自称上清童子。”

没奈何

钱最奇怪的别名便是“没奈何”, 顾名思义, 其义为“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此名来源于南宋张俊。张俊与岳飞等人屡立战功, 后来他为保全富贵, 投靠秦桧, 还多方聚敛钱财。他担心家中招贼, 将每一千两白银熔成一个大球, 称之为“没奈何”, 意思是谁也奈何它不得, 连窃贼都没法偷窃。 (南宋洪迈《夷坚支志戊·张拱之银》) 无怪乎有个演员讥笑他:“只有张郡王在钱眼内坐耳。” (见南宋罗点《闻见录》) 于是, “没奈何”也一度成为钱的别名。

时令的别称 篇3

年的别称

世界通用公元纪年法,而我国在秦汉前就独一无二地编制了一套干支纪年法,相对而言,中国就有了一套年的别称了。如公元2000年,干支纪年法把它别称为“庚辰年”,又称“龙年”,在这年出生的人其本命肖(属)龙;2005年,别称“乙酉年”,又称“鸡年”,在这年出生的人其本命肖(属)鸡;2006年,别称“丙戌年”,又称“狗年”,在这年出生的人其本命肖(属)狗。年的别称,是按干支纪年法推算出来的。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申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组合纪年的。如第一年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第三年为“丙寅年”,以此类推,直至第六十年为“癸亥年”。周而复始,新的一轮六十甲子纪年的第一年又叫“甲子年”,无限循环,无限纪年。这是我国古圣先贤根据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这个数学规律编制的。

又因民间习惯用十二生肖(属相)纪年,故凡天干与地支组合有“子”的称“鼠年”,有“丑”的称“牛年”,有“寅”的称“虎年”,有“卯”的称“兔年”,有“辰”的称“龙年”,有“巳”的称“蛇年”,有“午”的称“马年”,有“未”的称“羊年”,有“申”的称“猴年”,有“酉”的称“鸡年”,有“戌”的称“狗年”,有“亥”的称“猪年”。而在每一轮六十甲子中,十二地支和对应组合的十二生肖都各出现五次。如“子”的有“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如“亥”的有“乙亥”、“丁亥”、“巳亥”、“辛亥”、“癸亥”。故每六十年中都有一种生肖的五次别称年。

月的别称

农历每年十二个月都有各自的别称。正月别称“端月”,二月别称“花月”或杏月,三月别称“梅月”或“桃月”,四月别称“桐月”或“槐月”,五月别称“蒲月”或“榴月”,六月别称“荔月”或“荷月”,七月别称“瓜月”或“巧月”,八月别称“桂月”,九月别称“菊月”,十月别称“阳月”,十一月别称“葭月”,十二月别称“腊月”。各按时令特点和花果草木名来命其别称。

季节细分别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三个月,每个月别称孟、仲、季。如春季第一个月别称“孟春”,春季第二个月别称“仲春”,春季第三个月别称“季春”;夏季第一个月别称“孟夏”,第二个月别称“仲夏”,第三个月别称“季夏”;秋冬两季各个月的别称以此类推。

日的别称

农历每月第一日,初一别称“朔”,每月第十五日别称“望”,第十六日别称“既望”,每月最后一日(廿九或卅)别称“晦”。是按月亮阴晴圆缺而起的别称。

时的别称

诗人的别称 篇4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他的诗今存900多首,如《梁甫吟》、、《侠客行》、《行路难》、《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他还擅长运用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诗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

倾向。他一生写下了1000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杜甫诗歌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却极见功力。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他在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常常以佛理和山水寄托怀抱,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因此后人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今存400多首。其中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则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李贺(790-816),字长吉。晚唐诗人。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如《秦王饮酒》、《猛虎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发愤抒情的,如《开愁歌》、《致酒行》、《浩歌》等;有写神仙鬼魅的,如《梦天》、《天上谣》、《古悠悠行》等;有咏物等其他题材的,如《李

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等。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银浦流云学水声”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因此,后人称李贺为“诗鬼”。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 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 李白《早春寄王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唐 刘昚虚《阙题》

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 李华《春行即兴》

2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 杜甫《春运》

2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唐 杜甫《曲江对雨》

26、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 杜甫《腊日》

27、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

28、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29、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唐 杜甫《清明二首》 30、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1、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 钱起《春郊》

3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 戴叔伦《苏溪亭》

33、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3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35、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3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8、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 韩愈《晚春》

39、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40、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41、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唐 王涯《春游曲》

42、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43、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44、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45、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46、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47、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唐·东方虬《春雪》

48、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9、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50、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

5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52、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53、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54、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55、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56、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57、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58、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59、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60、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61、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来《春日》

62、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宋·梅尧臣《东溪》 63、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 6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65、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66、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

67、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 68、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6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0、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71、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 72、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宋·贺铸《小重山》

73、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宋·周邦彦《蝶恋花》 74、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宋·葛胜仲《临江仙》

75、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76、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李清照《声声慢》 77、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78、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懈恋花》 79、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宋·陈与义《虞美人》

80、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马上作》 81、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82、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83、东风吹雨细于尘。宋·辛弃疾《浣溪沙》

84、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宋·辛弃疾《浣溪沙》 85、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宋·辛弃疾《满江红》 86、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宋·辛弃疾

87、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宋·苏舜钦

88、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宋·陈亮《南歌子》 89、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90、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黄柳》 9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92、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93、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94、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宋·石孝友《好事近》 95、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金·王庭筠《谒金门》 96、东风轻扇春寒。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97、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元·白朴《天净沙·春》 98、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99、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100、春到人间万物鲜。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101、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 102、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春闲》

帘雨锁幽窗 梦花孕笔床 忽惊春草句 灵气荡诗肠

《春色》

一水破岭川 群芳分外闲 风流不相妒 各自拜春山

《春宵》

水流春短暂 云卷梦轻盈 鸟语月中醉 花香风里清

[六言绝句]《别春》

《其一》

春尽几时诗酒 梦阑何处天涯 江湖无解飞絮 风雨谁怜落花

《其二》

不断离愁别绪 怎销酒韵诗情 心中月影花影 身外风声雨声

[集句七绝]《伤春二首》

《其一》

一派青山景色幽(范仲庵)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千金纵买相如赋(辛弃疾)明日黄花蝶也愁(苏东坡)

《其二》

手触残红头懒梳(黄坤五)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柳条折尽花飞尽(佚 名)半卷诗心半卷书(李诗墨)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

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

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 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一)含“夏”字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子夜冬歌》【唐】崔国辅

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冬至夜怀湘灵》【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8、《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冬夕》【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11、《初冬夜饮》【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12、《冬夜送人》【唐】贾岛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13、《穷冬曲江闲步》【唐】裴夷直 雪尽南坡雁北飞,草根春意胜春晖。曲江永日无人到,独绕寒池又独归。

14、《冬郊行望》【唐】王勃

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15、《冬夜即事》【唐】吕温 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

16、《冬日观早朝》【唐】施肩吾 紫烟捧日炉香动,万马千车踏新冻。绣衣年少朝欲归,美人犹在青楼梦。

17、《初冬旅游》【唐】王建 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18、《初冬偶作》【唐】皮日休 豹皮茵下百余钱,刘堕闲沽尽醉眠。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

19、《冬柳》【唐】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20、《初秋到慈州冬首换绛牧》【唐】唐彦谦 秋杪方攀玉树枝,隔年无计待春晖。自嫌暂作仙城守,不逐莺来共燕飞。

21、《冬夜》【唐】韦庄

中秋节的别称 篇5

【中秋节还可以叫什么】

中秋节有很多别称,中秋节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团圆节”、“女儿节”、“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和“端正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相关阅读:中秋节海南习俗

一、拜会月娘

在海南过中秋,除了赏月、吃月饼以外,尤以拜月娘,会嫦娥的风俗最为盛行,

每当中秋这天,一家人早早吃过团圆饭后,小孩子们纷纷拿起各式各样的盆子,争先恐后的来到房前屋后的香蕉树下,透过光影斑驳的月痕,等待水面折射出的“嫦娥”出现。

这个时候,家中的长者通常会带领年轻人早早围坐海边,吃月饼、聊家常,传经验,共同等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美时刻。

二、月夜笙歌

中秋明月,这或许是青年男女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刻,除了吃团圆月饼,年轻人往往月夜相会,对歌、谈情说爱,其中最为有名的,还是当属海南儋州的调声节。

海南儋州的中秋节也叫民歌节,每年中和镇北门江畔都会有几千甚至几万人集中对歌,五颜六色的节日服装和优美的歌声充斥着整个儋州,场面煞是热闹。

儋州中秋民间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赛和“赏月”等项目。对歌比赛不受时间限制,以“唱倒”对方为止。赛歌活动一般为下午三点到六点,到了晚上又是一番风情,男女歌手一起对唱情歌,抒发男女之间的永恒爱情。

三、水上浮针

水上浮针是海南中秋的一个重要的民俗,女孩子们在这天一般都要在妈妈的指导下进行,祈求嫦娥姐姐赐予智慧和灵巧的双手。

中秋月夜,吃完月饼,聊完月话,差不多到12点月亮最圆之时,母亲们就会端上一碗水,拿上几根针,带领女孩子们一起表演十分神奇的水上浮针。在水面上放一片薄纸,纸上放一根针,慢慢使纸浸透往下沉,针便可浮在水面上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据说能顺利完成浮针任务的女孩子在往后的一年内都会有好运气。

四、月饼祭祀

古代诗人的别称大集合 篇6

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耐辱居士——司空图(唐代诗人)乌伤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莲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一佛居士——郑 侠(北宋文学家)鹿门居士——米 芾(北宋书法家)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时人因此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贺梅子——宋代贺方回有首《青玉案》词,结句“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诗家天子——唐代诗人王昌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花”,而被举为“诗家天子”。

寒酸夫子——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长爪郎——唐代名诗人李贺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呼他为“温八叉”。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他为“五言长城”。

米颠——米芾性格孤傲,行踪怪痴,有浑号“米颠”。贺鬼头——诗人贺铸,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梅河豚——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河豚诗》而得名,人称“梅河豚”。

鲍孤雁——宋代诗人鲍当以《孤雁诗》而得此名。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

谢蝴蝶——宋代谢学士吟咏《蝴蝶诗》三百首,时称“谢蝴蝶”。

袁白燕——明代诗人袁凯以《白燕诗》出名,人称他为“袁白燕”。

国家和城市的别称 篇7

Berne (伯尔尼):The City of Clocks And Watches (钟表城)

Brazil (巴西):The Country of Coffee (咖啡国)

Canada (加拿大):The Country of Maple Leaves (枫叶国)

Ecuador (厄瓜多尔):The Equatorial Country (赤道国)

Egypt (埃及):The Country of the Pyramids (金字塔国)

Ethiopia (埃塞俄比亚):The Barefoot Country (赤足国)

Ghana (加纳):The Country of Cocoa (可可国)

Cuba (古巴):The Country of Sugarcane (甘蔗国)

Japan (日本):The Country of Cherries (樱花国)

Jerusalem (耶路撒冷):The Holy City (圣城)

Lima (利马):The City of Drought (干旱城)

London (伦敦):The City of Fog (雾都)

Lusaka (卢莎卡):The City of Copper (铜城)

Malaysia (马来西亚):The Rubber Country (橡胶国)

Mexico (墨西哥):The Cactus Country (仙人掌国)

Mexico City (墨西哥城):The City of Frescoes (壁画之都)

(墨西哥城,以画迷人,素有“壁画之都”之称。)

New York (纽约):Big Apple (大苹果城)

Panama (巴拿马):The Butterfly Country (蝴蝶国)

Singapore (新加坡):The Country of Gardens (花园国)

Tunisia (突尼斯):The Olive Country (橄榄国)

Venice (威尼斯):The City of Water (水城)

Washington (华盛顿):The City of Snow (雪城)

Wellington (惠灵顿):The City of Wind (风城)

Bulgaria (保加利亚):The Country of Roses (玫瑰之国)

Vienna (维也纳):The City of Music (音乐之都)

冬至民间的传统饮食和别称 篇8

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十分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话,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馄饨

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糯米饭

在中国四海八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有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元宵节的汤团、八宝饭、糍粑、年糕,端午节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清明的青团,清明粑。各地都流行各种口味糯米饭,各种糯米饭的甜咸酸辣做法层出不穷。

羊肉汤

据说是从汉代的大将军樊哙那里传来的。冬季多吃羊肉有利于身体内火旺盛,抗寒有效,是冬季饮食首选。在山东一些地方,冬至喝羊肉汤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冬至的别称是什么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冬至的起源悠久。人们将冬至称为小年,是因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秦汉又续沿其制,这个观念一直流传到今天。汉代改称冬至为冬节、日至。从南北朝至唐宋称冬至为亚岁或岁首。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冬至的起源悠久。人们将冬至称为小年,是因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秦汉又续沿其制,这个观念一直流传到今天。汉代改称冬至为冬节、日至。从南北朝至唐宋称冬至为亚岁或岁首。

冬至为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日间。按照天文学的解释,冬至日太阳到达黄经纬度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我国传统的阴阳观念则认为此日阴极而阳至,日南至,渐长至也。这些自然现象成为丰富多彩的冬至日活动的依托。

冬至的别称长至。也叫长至节。这是以自然现象为基础的别称。自夏至以后白昼渐短,到冬至达到极点,其后白昼渐长,因此冬至别称长至,意谓白昼之长将(已)至。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诗云: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若将冬至视作节日,相应地也就有了长至节的别称。冬至日,为长至节。小学学生衣新衣,携酒脯,各赴业师拜。

亚岁。这是与年节相比较而生的别称。意思是冬至亚赛年节,和俗谚冬至大如年如出一辙。魏陈思王曹植《冬至献袜颂表》有句云:伏见旧仪,国家冬至,……亚岁迎福,履长纳庆。又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浙江临安》:冬至俗名亚岁,人家互相庆贺,一似新年。吴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

在民间,将此二者加以比较的俗谚颇多,这些俗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冬至节俗的大众心理和社会生活基础。

冬至俗谚冬肥年瘦。这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比较年节和冬至。据说此俗以江浙一带为最,其实北方此俗亦盛,前引河北《怀来县志》即称冬至拜节,或以羊酒相馈遗,谓之肥冬。在我国北方的`绝大部分地区,一般民众一年辛勤劳作,是很少品味酒肉的。秋收之后,农事告竣,新谷入仓,乡村的糟坊(酒作坊)也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工作,炉火通红,酒漏滴香。而在小雪、大雪之后,年节准备工作开始,宰猪杀羊,厨溢肉香。冬至节在年节前,正是诸物丰饶之时,各家饮食自不待说,亲友贺节所携礼物也颇贵重。而当年节之时,诸物已或多或少有所消耗。就生活的肥瘦(旧时乡民谈菜肴的好坏,多以肥瘦、也就是肉的多少论之;推而广之,肉的多少或多或少也就意味着生活的好坏)而言,当然是冬肥年瘦了——一句俗谚,正道出了冬季乡土生活某一方面的状貌。

冬至大如年。也称冬至大似年,大冬大似年。这种比较和冬肥年瘦的比较基点大体是一致的,因此有人说:十一月冬至节,丛火,把家庙、福祠、灶王,拜父母尊长,设家宴,亲戚相贺,与元旦一例。谚云大冬如大年,即吴中肥冬瘦年之说也。但是,两句俗语的比较事项却稍有些差别,冬至大如年更注重的是节日的礼俗,是说冬至与年节的礼俗活动相差无几,所谓(冬至节)诸凡仪文,加于常节,故有冬至如大年之谣。

九九歌与消寒围每当冬季来临时,慈爱而灵慧的母亲们给孩子吟出这样的歌谣:一九二九不舒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开,_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高考写作素材:反宫马的别称 篇9

高考写作素材:反宫马的别称

反宫马别称:屏风马,开局术语,士角炮加上屏风马的布局,因其源于屏风马,故又名“夹炮屏风马”,华南一带因其类似单提马,所以他还有一个别称也就叫做 半壁山河。

反宫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正起,士角有一炮相隔(炮二平五、马2进3,马二进三、炮8平6,车一平二、马8进7),故亦称“夹炮屏风”。有先手反宫马和后手反宫马,其中后手反宫马多见,是对抗中炮的.主流布局之一,先手反宫马则常出现在飞相局、起马局等柔性布局中。一般说反宫马是指后手反宫马。

含义

反宫马利用仕角炮对红方马八进七这步棋进行牵制,以延缓红方的出子速度,赢得反击时间,是其开局思想的一个基点。在旧的象棋理论中,反宫马被认为由于士角炮对左马(按照通行的行棋方向)的妨碍而削弱了中防,一直被当作“偏局”看待,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代宗师胡荣华对其进行了重新的研究思索,并著《反宫马专集》,反宫马又重新成为象棋舞台的主角之一

口诀

炮向士角行,

双马护将营。

左右能飞象,

车可随意通,

马前卒一起,

天马即行空。

势成方用炮,

“朋友”别称典故多 篇10

侨札之好 语出《三国志•陆逊传》,“晋阳秋曰: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侨,春秋郑大夫公孙侨;札,吴季札。一次两人邂逅相逢,甚为欢悦,季札送公孙侨一条缟带,公孙侨则赠季札一件绵衣。故后世称彼此交谊很深的为“侨札之好”。

杵臼之交 喻贫贱相交,交友不论身份地位。语出《后汉书•吴祜传》,公孙沙穆,胶东人,专门研究《韩诗》及《公羊传》。一次他进京求学,但缺费用,于是就变服为佣,帮吴祜舂米。吴祜与他交谈后,见他学识渊博,十分钦佩,于是两人定交于杵臼之间。

刎颈之交 交友以性命相许。语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馀年轻,以父亲之礼待张耳,两人情笃意深,相期彼此友谊至死不渝。

尔汝之交 指超越年龄、辈分的亲密友谊。语出《文士传》,说的是三国时祢衡与孔融的故事。祢衡才华横溢、少年得志,当时已闻名遐迩的大学者孔融十分佩服祢衡的才气,后来两人结为密友。而此时祢衡尚未满二十,孔融却已年过半百了。

忘年之交 指不计年岁的老幼相交。语出《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历史上这类例子很多。如陆贽18岁时曾与享有重名的老人张铿叙谈三天,张十分惊讶陆的才华,两人相言甚欢。由于忘年交与尔汝交有近似的地方,人们习惯上将两者联起来说,称为“忘年尔汝交”。

总角之好 指幼年结交的朋友。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孙策与周瑜自幼相亲善,孙策不无自得地说:“公瑾(周瑜)与孤有总角之好。”历史上与此类似的说法还有“竹马之交”。如“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班荆之谊 喻老友不期途中相遇,共话别情,以示友情之深。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说的是楚声子与伍举相善,两人相会于郑国的郊外,于是展荆于地,共食而言。后世称老友途中相见,共话别情为“班荆道故”。

君子之交 喻不计功名利禄、以声气相求、道德相期的纯正的友谊。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金兰之交 喻心心相印的朋友。史称“尔我同心,曰金兰”。金兰之语出自《周易》:“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忘形之交 语出《新唐书•孟郊传》:“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喻情志相得、不拘形迹的豁达友谊。韩愈与孟郊就是如此。诗人孟郊从小隐居嵩山,性情耿直不合群,但与“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历史上也把男女之间纯真的友谊称为“忘形之交”。

鸡黍之约 指真诚相待、一诺千金的朋友。语出《搜神记》,张劭、范式相友,两人在京城话别,范对张说:两年后的秋天当到府上拜见你父母大人。到了秋天,张让母亲杀鸡煮黍待客。其母说:事情已过了两年了,且相距又几千里,范式能来吗?话音刚落,范式风尘仆仆地竟赶到了。大家都叹称他为“信士”。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篇11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初度:指初生之时。《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

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chèn):又称为龆(tiáo)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十五岁左右的儿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笄(jī)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礼记?曲礼上》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知天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

艾:指五十岁。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花甲: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

耆(qí):六十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亦作“古希”。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mào)耋(dié):指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下寿、中寿、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诗经?鲁颂》:“黄发台背。”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诗经?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上一篇:工程采购亮点范文下一篇:一年四季校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