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24-09-29

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共9篇)

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建设罗源湾生态港口工业城市”大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以扩大有效投资和深化改革为重点,坚持抓谋划促发展、抓项目促转型、抓服务惠民生、抓队伍塑形象,创先争优,锐意进取,较好地发挥了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完成经济指标、项目建设、争取资金、价格调控以及粮食收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立足全局谋划,发挥参谋作用

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研究提出20xx年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县十五届人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为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及早安排年度工作,制定措施,圆满完成年度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开展经济形势综合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密切跟踪项目进度,定期与不定期分析经济情况,强化协调与服务。预计(下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1.5亿元,比增3.4%,五年年均递增9.6%;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1.5亿元,比减15.3%,五年年均递增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亿元,同比减少2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216元,同比增长10.5%,五年年均递增13.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14%。

精心组织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积极谋划和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省、市“十三五”规划盘子。与福建省东南企业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制《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8月底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发送给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XX县直有关部门进行审阅修改。《纲要》于11月份递交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讨论,会后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于年底前形成人大送审稿。

二、强化投资管理,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强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编制全县重点建设项目65项,总投资541.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6.3亿元,预计完成投资80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8.8%;其中列入XX市重点建设(新区)项目21项,总投资374.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2.4亿元,完成投资62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7.1%。全县共安排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重大投资项目89项,总投资778.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7.41亿元,预计完成投资60.8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51.8%。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预计完成113亿元,同比下降28.5%。加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及协调反馈工作,实行月报、季分析制度。二是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资金突破。充分用足用活我县所享受的苏区县政策,积极主动与省、市发改委衔接,争取上级发改部门更多资金补助与支持。同时,及时掌握项目投资信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储备项目,做好调研,及时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在争取资金、项目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9月底,共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扶持资金达3377万元,为完善我县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三是项目技术对接进展顺利。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进行产学研对接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今年,共完成“6.18”技术成果对接项目40项,技术需求项目10项,总投资27.28亿元,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工作任务。

三、注重深化改革,强化项目服务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储备的数量,提高项目储备的质量。实施完善了一批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二是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审批透明度,履行公开承诺制,提高窗口服务形象及办事效率。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三是切实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所有审批事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0%以内。再造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行政许可项目环节由原来的5个简化为3个;公共服务环节由原来的5个简化为2个.截至目前,办理网上审批业务46项,其中:审批21项,备案15项,核准4项,公共服务3项,否定备案3项。积极与省、市发改部门沟通联系,做好省、市“简政放权”的承接工作。切实强化招投标监督,做好招投标指导与协调工作。四是牵头和配合抓好各项改革。今年,我局与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牵头开展了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县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此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积极配合县卫生局抓好全县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工作,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把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着力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坚持减费控价,稳定经济秩序

坚决贯彻落实各项价格改革政策,规范价格行为。一年来,我局始终把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作为价格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民生价费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致力于工作方式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做好定调价工作。做好水价、电价等重点领域的价格调研,修改完善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方案。二是抓好价格监测和成本监审。认真做好月份、季度及半年度预警分析工作,全年共完成36篇价格监测分析及价格监测信息。完善节假日价格应急监测巡查。增加价格监测品种,完善价格监测的项目数据信息,切实完成各项成本调查及监审工作,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价格政策提供成本依据。三是立足服务三农。进一步规范涉农部门的价格收费行为,强化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开展了农资价格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确保了我县农资价格总体平稳,惠及广大农民。四是加强收费管理。核发13所公办幼儿园收费许可证,做好民办幼儿园收费情况调研和收费标准备案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完成对全县65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验审,验审率达100%。五是强化价格执法力度。通过深化“12358”价格举报的受理,加强市场价格巡查,组织多项专项检查,全年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件,查处违法收费80多万元,罚款12万元,违法收费绝大部分得以退款。六是完善涉案价格鉴证工作。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守规、守纪的要求,开展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共为公安机关受理价格鉴定94起,办结91起,涉案标的额71万元;价格认证2起;价格争议调解处理2起,为公、检、法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关依法办案提供了价格依据,从而为稳定社会治安、改善罗源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发展基础

保储备、抓安全,让群众牢牢端住饭碗。一是落实储备粮轮换工作。今年需轮换的粮食为早籼谷2082.716吨,由县粮食收储公司组织1次竞价销售圆满完成轮换腾库工作。因我县粮源相对紧缺,县里委托县粮食收储公司外出江西以签订采购合同的方式订购早籼谷2082.716吨,顺利完成了我县储备粮轮换补库任务。同时,提前完成增储吨粮食的任务。二是全力推进粮食中心储备库建设工作。该储备库规模3.4万吨,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使建库工作顺利推进,我局努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14万元,省级补助330万元,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三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生产监管。通过与各粮食企业签订消防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开展今冬明春安全生产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检查6次,出动人员38人次,检查单位3家,未发现安全事故隐患。

六、紧抓队伍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结合发改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和学习教育活动,使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解放思想方面有新突破,转变职能方面有新举措,服务水平方面有新提高,干净干事方面有新气象,依法行政方面有新进展,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二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学习制度。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三是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制定了《XX县发展和改革局机关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机关管理制度,使我局机关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推进勤廉机关创建工作。规范机关“三公”行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树立勤廉的发展改革新形象。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年来,我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有: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增长措施不足;工作量逐年增多、任务日益繁重、人手紧张,现有人员忙于应付日常工作任务,调研时间得不到保障;项目策划能力、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牵头协调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我局将在20xx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2

(一) 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审计, 发现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 健全完善全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按章办事。

(二) 维护集体经济利益

通过审计摸清家底, 实行动态管理, 能较好地解决集体资产产权不清、账实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问题, 实现保值增值,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经济权益。

(三) 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通过审计强化对村“两委”村务管理过程的民主监督, 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用权行为, 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大举措, 是及时化解村里矛盾的有效方式, 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四) 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通过审计结果公开, 使广大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获得充分的机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表达自己合理的利益诉求, 在共建共享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村级财务审计存在问题

(一)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存在资金收入不进账、公款私存、白条抵库、坐支挪用、乱发补助, 套取公款, 财务审批、移交手续不及时不规范, 记账不规范, 账目混乱, 漏账错账, 有不结账、不记账的现象, 重点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不经过集体决定, 部分村村干部人人都能收钱、管钱、用钱, 造成账款分管不清, 不利于互相监督制约。

(二) 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有的行政村财务公开不及时, 不透明, 不全面, 群众不了解本村的财务状况, 无法进行理财和监督。村民主理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走过场, 形式单一, 时间短暂, 应付了事, 群众参与财务管理、进行财务监督的面不大, 法律监督不到位, 执纪执法部门对财务监管面不宽。

(三) 审计效果不强

由于各乡镇都实行“村账乡代管”, 村账务由乡镇经管人员代记代管, 审计也由乡镇经管人员开展, 乡镇经管人员“既充当裁判员, 又充当运动员”, 无法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严肃性, 难以形成规范的审计监督制约机制。

(四) 查处力度不足

有的乡镇对村审计出的问题处理不坚决, 对违纪人员处理面不大, 被处理人员也是“避重就轻”, 有包庇现象。由于违纪查处不力, 震慑不大, 导致了财务混乱, 不利于村级财务健康有序发展。

村级财务管理的长期混乱不仅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 造成基层工作难以开展, 党的农村政策难以落实, 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 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的对策

(一) 健全审计机构, 明确机构职能

1.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县级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 成员单位由县纪委、县委农工部、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 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中心 (简称审计中心) , 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工部, 日常工作由县委农工部负责。审计中心将符合村级集体经济审计资格的人员进行集中登记备案,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审计组, 审计组由3-5名审计人员组成, 人员从登记备案名单中抽取, 实行审计回避制度。村务监督委员参与本村审计工作全过程。

2. 明确机构职能

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各项工作, 明确职责, 抓好落实。县委农工部 (审计中心) 配备精干力量, 具体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指导和监督审计组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审计工作, 并对审计意见书严格把关;县纪委、县监察局加大对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 严肃查处村级集体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及违规行为;县财政局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保障审计中心正常的工作经费;县民政局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的培训, 配合做好干部换届离任审计工作;县审计局做好对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 协助县委农工部开展审计业务培训。各乡镇也强化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明确专人负责, 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积极稳妥进行。

3. 开展工作有序

县审计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 把有效预防和及时制止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作为工作核心, 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审计完毕后, 及时向审计中心报送审计报告。审计中心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后, 向乡镇通报, 于10日内作出审计决定或意见书, 并予以公布。对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 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涉及违纪违法问题, 及时交由有关部门查处。

(二) 统一审计程序, 规范开展审计

1. 统一审计内容

按照中央和省市相关规定, 结合财务公开、农业项目、涉农资金、农民负担、村支“两委”换届等重点工作开展审计。审计中心主要采取就地审计的方式, 定期不定期的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审计。主要审计以下内容:

(1) 资产、资源、资金的验证和使用管理情况; (2) 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情况; (3) 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4) 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 (5) 收益分配情况; (6) 村集体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7) 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情况; (8) 村级债权债务清理以及控制新债发生情况; (9) 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目标和离任经济责任; (10) 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2. 规范审计程序

(1) 审计准备阶段。确定审计对象。审计中心根据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确定审计对象, 成立审计组。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组按照审计中心安排, 拟定工作方案, 并在实施审计3日前送达审计通知书。

(2) 审计实施阶段。召开进村见面会。审计组进驻被审计村的当天, 召开被审计村领导、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财会人员会议, 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情况等。开展现场审计。主要是通过审查凭证、账簿、报表, 盘点现金、实物, 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查找被审计村在经营管理和执行财经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填制库存现金报表, 做好审计记录和调查取证工作,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3) 审计终结阶段。整理审计资料, 撰写和提出审计报告, 征求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 下达审计结论, 审计回访, 检查执行情况, 建立审计档案。

(三) 严格审计查处, 建立长效机制

抓好整改, 务求实效。抓好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 是检验和衡量审计成效的主要标准。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 有关部门和各乡镇通过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责任, 提高整改成效。具体做到“三个落实”:一要落实整改时限。必须在审计意见书下达之后一个月内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并将整改情况汇总后上报县审计中心。二要落实整改措施。对审计意见书所提出的问题, 进行仔细深入分析, 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采取有力措施, 全面加强整改。三要落实整改责任。对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或执行不力的现象和行为, 一经发现查实后, 进行严肃处理, 县纪委、县监察局全面介入审计意见整改落实过程, 对整改不及时或拒不整改的村 (居) , 在全县进行通报, 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我见 篇3

一、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制约和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政社不分,其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主体不明、责权不清,其管理缺乏相应的法理依据,再加上经费无保障、队伍不稳定,管理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受到限制。

(二)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宽松,村级负担较重。有的地方随意转嫁行政事务,甚至仍然向村民乱收费、乱摊派,增加了村级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上下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管理法规,管理约束乏力,非生产性支出居高不下,招待费、租车费有增无减,村干部人数偏多,人浮于事,有的地方将专职支委、村民委员会委员也列入误工补助干部行列,加重了集体负担。

(三)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渠道不宽广。目前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收入,资产经营方式以承包经营为主,经营方式单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的增长,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集体增收越来越难。

(四)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到位。近年来,尽管中央及省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财政、信贷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相关政策、要求难以落实到位,个别地方截留挪用上级扶持资金现象时有发生,惠农政策执行中缩水走样的问题依然存在,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持。

(五)村干部队伍素质与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求不适应。由于待遇偏低,上交任务沉重,村干部队伍极不稳定,有的村甚至一年一换负责人。村干部普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创新发展能力较弱,“等、靠、要”思想严重。守摊子、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者大有人在,村级缺乏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创新的领头人,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迫切性。笔者认为,要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不利因素,解决发展瓶颈,完善创新相关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顺应形势,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要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政社分离,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市场主体地位,成为经营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集体现有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抵押、融资、盘活,变“死资产”为“活资金”,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同时,要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农经中心)职权,树立管理权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改变目前职能部门有职无权,都管都不管的状态,把农村集体经济纳入依法管理、正常有序的轨道。切实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来源,调动人员积极性,提升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选优配强,完善经济发展“带头人”培育机制。要在能人、大户、致富能手、企业主中选优配强村“带头人”,实行能人治村,发挥其聪明才智,借助其经营管理经验,找准发展路子,解决发展无方的问题。要加强村干部培训,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三)开拓创新,健全发展集体经济多重机制。

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强化领导,严格奖惩,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对镇、村的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奖罚分明,使基层有压力,有动力,上下一体,共同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积极拓宽发展路径,探索集体经济实现的多重方式,努力增加集体收入。进一步规范村级合同发包,坚持民主议标,公开招标,使集体资源、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搞好为农服务,增加集体劳务与服务收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有效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带头领办如土地股份、农机等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服务合作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

三是健全经济薄弱村帮扶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采取区、镇部门结对帮扶的形式,派员到村,理清发展思路,开展技术指导,提供资金、信贷支持,化解发展难题,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输血”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同时要坚决取消一切向集体的乱收费、乱摊派,不能让村集体经济再因“抽血”而“贫血”,切实保护集体经济利益。

四是健全村级债务监控机制。建立健全新增债务申报制度和新增不良债务追究制度。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搞超前消费。对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确需举债的,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审批后方可实施。对擅自举债、增加村集体不良债务的,谁举债,谁负责。遏制村级不良债务上升的势头。同时要千方百计通过债权债务互抵、盘活闲置资产、对上争取等方式,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使村集体卸下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四)多措并举,强化发展集体经济扶持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村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做到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转移支付资金,确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足额到位。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下村,实行项目化管理,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要整合发改委、扶贫、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产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等,形成合力,优先安排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外在动力。

二是加大土地政策支持。通过村庄撤并,集中居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调整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符合规划和建设要求的建设用地,给予及时办理建设用地使用证,允许其对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改造,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经营,使村级集体收益实现方式多样化。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利率优惠、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到农村开展信贷业务,积极开发和推广“三农”金融产品,放宽涉农资产抵押限制,增加对村集体信贷投放。有效破解发展资金瓶颈,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农村稳定和谐发展,全面奔小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农经服务中心、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农工办)

责任编辑:欣闻

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4

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从我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为村级组织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乡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步性;且各村的村集体经济呈现差异性,以东陈岭村、千合村等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规模化发展,而有些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依靠传统的租赁村集体土地等方式。

基于此我乡成立村集体经济调研小组,深入基层调研。一是现阶段部分村书记思想不开拓,对于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路子窄,搞不好担了风险还受人指责,出力不讨好;更有村民反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资产的管理难度大,集体资产的支配权往往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还容易滋生腐败等。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观念的滞后导致“点子”和“路子”不开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目前不少地方农村工作的“盲区”和“空白”。二是干部队伍现状看,不少基层干部还。我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绝大多数是政治素质、为民办事敬业精神好的,兢兢业业工作,但缺乏创新发展的能力、本领,与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与新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缺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抓经济促发展的实际能力。“等、靠、要”思想较突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胆子”,迈不开“步子”,更找不到“路子”。三是从我乡发展环境还没有形成有效资源的合理整合,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结合调研结果,乡党委研究部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氛围。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我乡基层干部进一步认识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级组织及村干部要从过去长期的税费收缴工作中解脱出来,尽快由“错位”回归“本位”,发扬为人民服务宗旨,充当带领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引擎,挑起带领全村加快发展的重任。结合县委加强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之际,专项督办农村干部学习农业养殖技术,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等。

2、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市场导向,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办法,探索多种实现形式,努力实现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从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些村的情况看:一是以东陈岭村为代表,首先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对于村撂荒易涝的低产田改造开挖池塘,大力发展黄鳝养殖,并推行鱼莲共生模式;其次以畜禽养殖为支柱,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二是以千合村为代表,首先结合村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打造集甲鱼、乌龟、黄鳝等特种发展品牌的养殖模式;其次结合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了以棉花收购、加工、外包及副产品的经验业务链条模式。

3、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扶持力度。从我乡遗留的“空壳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离不开外力的帮扶。因此,我乡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大帮村促发展的力度。一是在发展资金方面,要充分地利用农村信用社贷款手续简便的便利条件,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二是在我乡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扶持基金;三是要充分利用和盘活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产,以多种方式创办和引资联办集体经济;四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出好的发展项目,以项目来争取上级有关部门专项资金的支持;五是要依靠我乡实施“千个支部帮千村,万名干部下基层”的活动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帮扶机制,借助帮扶支部及下派干部的人才、智力、技术、信息和资金的扶持,使村级组织增强“造血”功能,达到借助外力强实力的目的。

4、提高干部素质,强化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干部队伍,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作为村级班子带头人的支部书记。结合村两委换届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村级领导班子及村干部队伍的选配、培养力度,真正使他们成为发展当地经济的“领头雁”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带头人。

5、抓好建章立制,严格规范管理。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结合五个基本建设,我乡注重对各村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强化建制管理。一是要建立规范、公开的监督管理制度,认真推行村务、财务公开质询听证制度,使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管理、支出使用纳入群众的监督范围,真正做到账务公开,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二是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经营机制,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应允许和鼓励村级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企互兼,更好地发挥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创新领导管理体制。

总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是新形势下我乡党委的首要任务,是对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迫切要求。诚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是迫切、重要的工作,各项工作的起步贯彻初显成效,但如何长久、深层次执行仍任重道远。

秦市乡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工作汇报

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乡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全覆盖工作,我乡在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进行了便民超市、卫生室、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其主要作法如下:

(一)抓基础,建设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按照《2011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的要求,促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建设规范化的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五务合一”工作的领导,确定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工作专班,加强对全乡“五务合一”工作的领导。通过集中学习和召开专题会议,领会和落实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确定把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首要位臵。

2、规范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性、一般性服务需求,按照“五务合一”的标准设计,建成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对过去已建但功能不强的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了整合改建。

3、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做到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话,有条件的村通宽带;有服务大厅、农家书屋、便民超市、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娱乐室、标牌、桌椅、电教设备、档案柜、公开栏、宣传橱窗等配套设施。

4、积极筹措资金。采取以财政预算为主,部门结对,项目整合,社会捐赠为辅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健全全乡20个行政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标准规范的村卫生室。

(二)抓措施,推进“五务合一”工作落实到位。

按照“五务合一”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农村基层的党务、村务、服务、商务、事务的各项功能都集中在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上,成为党员和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了”的综合服务平台。

1、强化党务,发挥政治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搞好党务公开,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开展理论学习、“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党内会议、民主议事决策活动,全面实行村务重大决策“五议五公开”,提高村务管理水平。

2、规范村务,发挥带头作用。加强村委会领导,贯彻和执行、宣传和落实上级政策、法律法规,搞好村务、财务公开,协调好矛盾纠纷,带领和引导群众劳动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乡村级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1个,5至10万元的村15个,5万元以下的村4个,“空壳子”村0个。

3、优化服务,发挥公共服务作用。一是全乡20个村配齐了村级广播室,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是大力发挥村级卫生室作用,及时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救助。全乡按照方便群众的原则就近建设规范的村级卫生室。

4、拓展商务,发挥经济作用。一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及建立以千合村为中心的棉花收购、加工的产业链。全乡大力推广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如金陵牌黄鳝、甲鱼、土鸡等养殖品牌和公司,并带领周边农户整合资源,盘活经济,在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广大合作社合作的农户也普遍增收。

5、协调事务,发挥维稳作用。一是利用好文化体育场所,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二是组织群众到远程教育室和农家书屋读书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增强了致富知识。三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及时处臵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抓责任,确保“五务合一”工作取得实效。

主要是明确目标任务、考评内容、工作责任、完成时限,加强协调督办,抓好工作落实。

1、明确责任。乡党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党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为“五务合一”工作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

2、进行考核。乡党委将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对未完成“五务合一”工作的班子成员和驻村责任人,坚决不换点、不撤点,对未完成的村不得评先表模。

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5

根据桐委[2008]5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经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和新丰村村党总支、村委会研究讨论,并现结合我村实际,于2008年开始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项目促发展,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有效地改变了经济薄弱村的面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取得了初步的实效。

一、工程实施前新丰村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依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本村共下辖27个村民小组,647户农户,总人口2341人,党员48名。2007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3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308元。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收支不平衡(固定收入3.1万元、日常支出33.45万元),是全市 20个市级经济薄弱村之一,且村基础设施需加大投入加以改善,产业结构急需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相对存在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收入渠道趋于萎缩。主要体现在固定的稳定量偏少。2007年,全村各类收入42.53万元,其中相对稳定的租金收入3.1万元,明显偏少。(2)村日常支出和公益事业支出增长较快。2007年各类支出达44.5万元,明显超过收入。(3)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绩效不够明显。全村相对稳 1

定的租金收入,主要来源于村里的原小学房子、土地租金计1.7万元,以及新办公楼出租0.5万元,后面土地出租0.6万元,江荣菜厂土地租金0.3万。合计全村租金只有3.1万元,资产的保值增值绩效不够明显。

二、工程实施中的村建设及项目实施情况

(一)积极改善村级基础设施,优化产业机构,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三年来全村投入284万元,其中财政落实帮扶资金136万元,用于村级基础建设:

1、河道整治是我们新丰村一项焦点任务,2008年—2010年我们共疏浚河道3254米,总土方达32056方,新筑河岸2.8公里,全村新建便民桥4座。

2、浇筑水泥路面9.8公里,实现了道路硬化到组的既定目标,并且在村整治点新设绿化带0.8公里,基本实现主干道的绿化工作。

3、在电气化村的建设中,新增变压机2台,惠及200户农户。

4、在创建桐乡市级生态村中为农户新建六格式化粪池200只,使全村的改厕率将达总户数的82.69%,完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整体卫生水平和村民健康水平,减少了疾病传播。

5、在2008年,投资建成村级卫生服务站一个,辐射新丰、迎丰两个村区,方便了周边群众就医。

6、在土地整理上,三年共完成土地平整290亩,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全村土地都得到了有效整理,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流转土地夯实了基础。

(二)以项目促发展,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

1、利用本村土地整理相对较好的优势,依托优扶政策,加快土地流转机制,扩大流转面,三年共计流转土地50亩,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0.5万元的效益收入。

2、以地理优势为依托,结合新村规划,利用好土地政策,启动了新丰村农副产品购销点项目,3.5亩土地统一规划,一次设计,一次立项报批,统一出租,固定回报,作为新丰村长期固定收益。项目由新丰村经济合作社与曹利兴等6个个私老板共同出资,预计投资360万元,其中村经济合作社投入预计达70万元,项目在2010年底建成后,按照每年4000元/间的租金收入测算,全部建成后,预期每年可收益租金8.8万元。

3、在土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做好宅基地复垦整理项目,三年总计整理宅基地20.5亩,为村集体经济回笼资金118万元;且利用复垦点引进苗木种植户,每年为集体经济收益

1.2万元。

三、新丰村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随着三年工程规划的实施,村总体现状呈现出:

1、在村基础设施上基本实现了合理配套,能够为农村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设施环境上的坚实保障,从而引导村民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600元以上;

2、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上有了稳定的收益来源,根据村实际统计数据,预期2011年全年新丰村经济合作社可支配固

定收入总额将达21.3万元,达到摘掉“经济薄弱村”帽子的标准;

3、在现有基础的提升上,首先,宅基地整理项目正在进行,对今后的资金回笼和资源利用正做着准备。第二,在新丰村农副产品购销点南面的征用土地开始了前期规划,准备按原有“新丰村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三年规划”设想,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设想新丰村以土地入股共同参与三产开发或直接投资建厂房以供出租的形式,进一步扩充集体经济的收入渠道,保障了集体收入的稳定性。

总之,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前景壮阔,任重道远,我们将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细致的工作,以十足的冲劲和干劲投入到建设中去,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把新丰村的建设推向一个新局面。

中共高桥镇新丰村党总支部

高桥镇新丰村村民委员会

高桥镇新丰村经济合作社

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6

一、2017年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目的,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村“两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以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为契机,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一年的努力,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我镇以“服务产业、土地流转、盘活‘三资’、能人带动、兴办实体、开源节支”为重点,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转资本、以服务促创收”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找准了符合发展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增收之路。

1.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合长期外出创业人员的承包土地集中流转,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自愿转让的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结合村庄整治,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对新增的有效耕地由村集体所有和经营,以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在紫云村可对村集体所有而接近荒废的200亩茶园及土地进行流转,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大渔村对灾后重建回购的宅基地进行整合利用。

2.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村级组织结合各村实际,利用我镇突出的生态优势,领办和创办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特色种养殖业作为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在大渔村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山药、佛手瓜及本土蔬菜;在紫云村利用山场多、空气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3.兴办经济实体。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探索兴办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大沟村利用野生竹笋、鹿耳韭、蕨类植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空石林景区开发带动的区位优势,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兴办特色蔬菜加工企业,增加蔬菜附加值,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大渔村依XX场镇人口密集的特点,利用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在毓秀新区成立大渔村农特产品供销中心,解决“空壳村”的问题。

4.盘活“三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核实资金、资产、资源存量,充分挖掘潜力,实现集体“三资”保本增值。对村级集体所有的长期闲置的房屋、资金、土地等集体资产资源,以独立经营、联合经营、股份合作或租赁承包等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5.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四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包括荒地、荒坡、荒沙、荒草、荒水等)资源潜力,充分利用辖区内的独特的气候和旅游资源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工作成效

乡镇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7

一、情况和特点

近年来,江苏省江都市以创建小康村、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坚持因村制宜,多渠道开展村级创收,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江都市农工办年报资料统计,2008年全市288个村,可支配总收入2.69亿元,平均每村可支配收入93.3万元(含财政转移支村和组的收入),其中可支配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92个,占32%;50—100万元的村有95个,占33%;20—50万元的村有93个,占32%;10—20万元的村有8个,占3%。通过对以上数据和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情况综合分析,江都市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原来集体经济基础好。从调查情况看,较好的集体经济基础乃是村级创收的重要条件。如郭村镇二姜村近两年创建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没有要群众负担一分钱,村里还有存款500多万元。其主要原因就是集体经济基础好、家底厚。该村现有工业企业3家,年总产值1.9亿元,其中两个集体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年租金收入10万元,一个股份制企业集体控股30%,拥有资本金500万元,村里除了每年按股分红,企业另外上交村电力设施费7万多元。其次村里有600亩复垦的耕地由7个村民组长承包经营,年上缴村28万多元。加上村门市房出租和财政转移支付收入,该村年可支配收入120多万元,除用于正常运转费用,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公共设施建设。

二是村级创收渠道多。归纳起来有盘活土地资源增创收、利用闲置资产增创收、兴办第三产业增创收、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增创收、引进项目和能人增创收和搞好村级服务增创收等等。仙女镇南吴村地处城南新城区。2003年起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兴建占地1.2万平方米的装饰大世界,2008年扩大到1.8万平方米;此外将老村部改造成仓储搞出租,仅此两项每年为村里创收350万元。邵伯镇公路村地处镇郊,利用淮江公路沿村而过优势,在镇郊新建大型钢材市场和餐饮、超市等三产业,2008年村级可支配收入282万元,其中60%以上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收入。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快。近年来,江都市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快节奏推进,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全市基本形成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特水特经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总面积接近60万亩。建成千亩以上农业园区20个,5000亩以上园区12个,万亩以上园区4个,带动、吸引了大量的城市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加大“三资”投入,全市新上农业项目186个,农业利用民资13.75亿元,外资3360万美元。所有这些,都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班子强。近年来,江都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创收之所以成效显著,关键是有全国劳动模范张福龙、扬州市人大代表蒋文章、全国表彰的大学生村官黄俊等一批懂政治、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的创业先行者和“双带”工作的领路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昔日负债累累的贫困村,现在都已步入经济正常发展轨道,有的已先后成为扬州市全面小康社会先行村、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丁沟镇黄花村,十年前是个村级可用资金只有5万元、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的经济薄弱村。1 998年,一直在外跑供销的蒋文章被破格提拔为村支书后,首先从稳定农业入手,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利用八边隙地,义务植树50万株,折合成片林1200多亩;流转土地2000多亩,开发了畜牧场、水产养殖场和葡萄园等高效农业园区;并先后办起了黄花自来水厂、包装厂和扬子装潢、扬州石墨等7个村办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2008年,全村可支配收入1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60元。

二、困难和原因

从总体上看,江都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成效比较显著,但也还面临一些困难:

1. 不平衡性比大。

由于受地域、资源、领导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江都市镇村之间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据我们对全市13个镇39个村的抽样调查(每镇好中差各一个),村级自有收入情况较好,每年除维持正常开支、能够滚动发展、为群众办一些实事的村15个,村平均收入120.76万元,占38.5%;收支大体平衡,能够基本维持正常运转的村18个,村平均收入41.94元,占46.5%;收入低于正常支出需要,不能维持正常运转的村6个,村平均收入9.16万元,占15.4%。其中,村级收入最高的村是武坚镇五尖村达141.7万元,最低的吴桥镇王河村只有11.45万元,高低相差12倍。

2. 社会性的负担较重。

村一级是最低层的农村组织,但行使着“小政府”的职能。据了解,目前村级运转必要的支出有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工资、补贴,征兵、计划生育、五保户供养和困难户补助和其他零星支出,再加上名目众多的创建、达标以及报刊订阅和保安电话的安装等。这些对经济薄弱村而言,很难承受得了。如我们调查的6个经济薄弱村,2008年村级自有收入共55万元,加上财政转支付,村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6万元,而当年支出总计184.4万元,村平32.4万元,可见平时日子相当难过。

3. 历史累积的债务较多。

这次调查的39个村,截至2008年底,有33个村累积欠债2349.8万元,村平均71.2万元,负债率占84.6%;无债村6个占15.4%。其中欠债多的村高达480万元,而该村当年可支配收入只有52.2万元,支出高达65.6万元,负债继续呈上升趋势。债务形成及债权债务累积的主要原因:一是过去发展村办企业,由于产品和市场等原因,造成投资收不回;二是超越能力兴办公益事业;三是没有过硬的办法和措施,债权债务催缴偿还无力。

4. 财务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少数村由于干部素质、能力、水平等因素,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比较混乱。

上述情况的存在对经济薄弱村的农村农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一是村集体无钱办事。一些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投入不足,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二是村干无心干事。由于债务较重,加之集体经济脆弱,村干部工资不高,有的甚至兑不了现,村干部人心不稳,个别的明确表示不想干了。三是党组织无战斗力。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影响到基屋政权的稳固。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建议

1. 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逐渐淡薄。因此,在推进过程中,要联系实际,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讲清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增强大家自我发展意识。与此同时,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2. 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收新途径。

一是因村制宜,盘活有形资产。土地资源和水面较多的村,应充分挖掘潜力,重在发展规模经营,形成区域特色上做活以地生财、以水生财的文章;镇中村、城郊村,应依托城镇建设和周边企业,加快发展餐饮、娱乐、标准厂房、商用住房、仓储设施等服务业,或采取场地、厂房入股等形式参与企业资本运营,实现资产变资本、资源变财源;存量资产较多的村,应对闲置的房屋、设备、场地等可用资产,采取租赁、承包或有偿转让等形式,实现保值增值;具备企业发展条件的村,要科学筛选项目,兴办村级集体企业,走工贸兴村的路子。二是积极引导成立各类合作组织,通过为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社会化的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三是灵活运用各种内外部关系,多方寻找项目,搭建载体,争取支持,走活资金“外协”这盘棋。

3. 加大帮扶力度,推进集体经济均衡发展。

一是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理念,制定落实特殊的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与财政收入相适应的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各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组收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安排给予适当倾斜,利率给予适当优惠。二是积极实施“2+1”、“3+1”扶贫攻坚工程。继续组织江都市直部门、有关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并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落实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力争1—2年内,每个被帮扶村都有1个村办企业,有一个集体经济创收项目。三是引导有关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种扶贫帮困和社会救助活动,做到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江都市村级集体经济均衡发展。

4.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增收节支。

在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途径的同时,加强和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十分必要。一是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加大对干部的经济审计监督。二是进一步提高村帐镇代理水平,严格执行村级财务收支预算,加大对村级财务收支的监控,确保支出科学合理,收入不折不扣。三是着力化解村级债务。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途径和办法,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转化和增收。同时,严格化债纪律,坚持量入为出,坚决防止新增债务。四是减少干部职数,压缩经费开支。根据规模大小,对村组干部实行“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同时,提倡干部“交叉”兼职,达到减人减负,增效增收目的。要积极探索报刊订阅新机制,对自有收入十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订阅的党报党刊费,建议由组织部门在留成的党费中列支;部门征订发行的报刊杂志一定要订到村的,则由相关部门给予部分或全部赠送。

5. 强化村级班子,提供组织保证。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篇8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近期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近期工作成效

1、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谋划实施情况:近期以来,全镇结合各村实际和20xx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谋划项目xx个,其中合伙生产经营类xx个、服务创收类xx个、投资光伏发电资产收益类x个。目前,我镇已实施项目除xx等村已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xx个外,目前新谋划已实施项目x个,其中xx、xx、xx等项目x个,近期已获收益;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合大田农事开展农业经营项目已达成意向,预期可为每村收益1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xx户,户均增收xx元左右。

2、村集体经济收入进帐情况:x-x月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帐户进帐xx万元,其中xx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第一季度x万元以,预期年收入均可达到x万元以上;其余各村均能结合资产清理新获资产收益、股息分红等获取收入,预期年收入超x万元以上。

(二)近期工作举措

1、结合调度加快推进:自x月x日全市村级经济发展调度会议之后,我镇针对本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加快工作节奏,强化工作调度,强化绩效考核,突出工作实效,x月份,我镇针对各村项目谋划、资产清理、集体收入等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外,组织召开调度会议2次、绩效考核会议1次。

2、结合政策谋划项目:近期以来,我镇组织村主职干部、新型经营主体认真研读x扶组[20xx]xx号文件,结合政策谋划产业项目,利用政策提升项目品味,如我镇结合《界首市特色种养业扶贫支持办法》,积极利用产业奖补政策的资金撬动作用,利用大田农事托管的行业优势,实行各村联手与大田农事托管经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托管模式,收益实行6:4分成,目前合作意向基本达成。

3、结合实际分类管理:针对我镇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巩固提升需要,我镇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以下均纳入边缘“空壳村”,实行重点管理,争取政策倾斜,确保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信心,会后,我镇将再次组织镇村干部学政策、比优势,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度,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信心;二要强化目标,今年我镇明确要求村集体经济发展收入达10万元以上确保x个村,其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要力争达到x万元,让各村变压力为动力,始终保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不松懈;三要强化决心,促使各村保持攻坚意识和势在必得的决心。

2、“三个加大”。一要加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力度,真正把沉淀于民间的集体资产浮出水面,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产权明晰,转让合法,收益增加;二要加大项目实施力度,x月份起,我镇把项目实施和收入情况作为调度考核重点,实现现场督办和个案查办,确保村集体发展村村有项目、月月有开工;三要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强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各村发展潜力,最大限度调动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发积极性。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镇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xx个行政村,x万人,耕地面积x万亩。在x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的村不足1/3,xx余个经济薄弱村,xx个经济空壳村。村级收入基本靠集体土地承包,但集体土地少、承包期长、寅吃卯粮,村级发展集体事业举步维艰,无钱办事成为阻碍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二、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我镇确定了“政策引导,分类推进,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逐步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一是政策引导,注入活力。我镇于年初出台了《关于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两个文件,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考核体系。为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决心,镇财政每年设立xx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工、农、商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奖励办法,制定优惠政策,以提高村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分类推进,增强活力。通过对各村反复摸底和深入调研,我镇实行因村制宜、分类发展的模式:xx、xx等农业特色村,继续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辛庄、马庄等工业基础较好的村,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xx、xx等地理位置优越、闲散地较多的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空闲土地增加集体收入。xx、xx等物流交通便利的村,利用供销社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实现农民得实惠、村集体见收益的共赢。

三是以点带面,壮大实力。为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交流座谈会和项目现场观摩,邀请先进村做经验介绍和技术指导,为各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协作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示范带动下,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氛围日渐浓厚。借助xx甜瓜基地、xx棉花基地等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全镇甜瓜种植面积达到xx亩,棉花种植面积xx亩,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由村集体组织成立了一批合作社,在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借助xx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展现的良好态势和前景,各村更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渠道和本村特色农产品两个优势,积极建立服务三农经营体系,逐步迈出了服务创收的路子。

三、工作进展

一是与供销社合作的三农服务创收体系初见成效。我镇是农业大镇,耕地面积xx万亩,农民对农资和农机服务的需求量大,而购买渠道分散。村两委自身担负着为农服务的职责,却无资源和能力服务。市供销社一方面具有质优价廉的农业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具备国有单位的诚信和公益性。基于此,我镇借助市供销社的“公办”金字招牌和优质农业服务平台,以各村集体为实施主体,通过在耕、种、收管理等方面,给农民提供服务,实现农民得实惠、村级得收益、基层组织提高凝聚力的多赢。x月x日,我镇与市供销社签订了共建农村生产流通体系战略合作协议,x月x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xx分会挂牌成立,确定了先期建设的五个合作试点村。作为其中之一的xx村,投资xx万元建成的集办公、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内,农资年销售收入可达xx万元,日用品年销售收入可达xx万元,通过利润分成,每年村集体可收入8万元。下步,该村将把村内xx亩耕地交付合作社经营。村民每年在获得土地补偿外,还可到供销社打工赚钱。柏家村通过流转土地,将实现xx亩有机韭菜的规模经营,村集体在与供销社合作建立的社区服务中心内,将专门设立由集体管理的韭菜专营店,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从而促进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二是以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效果凸显。xx村通过流转土地xx亩引进金农夫示范园,每年村集体可收益xx万元;徐寨村通过流转450亩土地,拟招商建农业生态园,每年仅土地收益一项收入可达xx余万元;新黄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可节约耕地xx亩,土地复耕承租后,常年收入可达xx万元以上。

三是以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效果显著。xx村通过成立甜瓜专业合作社,发展甜瓜种植和甜瓜市场管理,今年仅甜瓜市场一项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达xx万元;xx村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统一防疫、统一售奶,免除群众后顾之忧,每年村集体可创收约5万元。除此之外,我镇付家、胡家岸等村也纷纷成立合作社,在为民服务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创收。

四、两点体会

总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收获与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篇9

------天马镇富足山村

一、富足山村基本情况

富足山即富竹山(村民爱种竹,皆箬竹,又称箬竹山,足与竹皆音,雅称富足山。320国道横亘村北而过。镇属村,村位于城区东面,村委驻地:大落坞(土名,320国旁),距镇治2.5公里.东至渣濑湾村,南至常山港,隔河与蒲塘村东方红村相望,西至外港村及县林场山林为交界,北面为山地,过大片林场山地与大麦坞村交界,全村现存耕地面积867亩,山林面积为603亩,辖占家、王家、五里亭、三里滩、瓦窑基五个自然村,十四个村民小组,412人,1340人。

1950年土地改革,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建初级社划归麦坞乡,1956年建高级社,属溪口区卖坞乡,1958年大跃进时称为超美公社麦坞管理区富足山生产队,1961年常山复县时称为狮子口公社,富足山大队,1983年改称狮子口乡富足山村,2001年12月狮子口乡并入天马镇,镇属村至今。

本村的村级组织有两委,38个党员,28个村民代表,14个小组。

二、富足山村发展历程

本村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760元。本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公厕2所,村主要里弄道路全部硬化,总长约4华里。1990年全村自来水普及,2008年投资50万元对自然水,投资100万元对于路面改造,供电设施齐全,消除露天粪坑,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

村积极配合天马镇重点工程建设,对于环宇轴承厂征地,污水处理厂征地以及金朝阳建材市场征地。

本村2003年获市级卫生村荣誉称号,2004年获市级“五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

本村的村两委有非常优秀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村干部积极思索村里的发展前景,为村里引进几个养殖大户,比如说养鸡大户刘卫国,并通过农技110,得知养藏红花非常有经济价值,村两委就积极引进,想农民所想,忧农民所忧,让村民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

2009年,富足山村还建起了新的办公场所,配备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切实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服务场所,让老年人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使老年人深切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关怀,促进和谐的构建。为农村党员学习政治文化经济建设交流的服务场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党员们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使党员们深切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关怀,促进和谐的构建。

三、案例点评

一、强化组织领导,营造加快发展的优良发展。本村将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强化组织领导,调动积极因素,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做到了全局一盘棋,上下一条心。资金上加大投入,三年来共投入150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村级经济“领路人”配备上,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为标准,打造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会发展的村干部队伍。

二、立足自身实际,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坚持从村情出发,辩证看待优势劣势,做好扬长补短,本村一直以来以沙坊著名,拥有天然的沙场,以得以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320国道改造以来,我村新建大面积店铺,便于出租,扩大我村经济来源。

三、借助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带动,增强农民市场准入能力。通过龙头企业引路、种养大户示范的形式,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民参与村级经济发展引好路、带好头。并借助本村村内的金朝阳建材市场和环宇轴承厂,大力输出本村的剩余劳动力。

上一篇:大课间活动下一篇:单选管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