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事件教学案例(共10篇)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案例 篇1
小学品生品社优秀教学设计参考体例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设计
设计者: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权庄小学 张涛
一、【教材分析:】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面对突发事件》
二、【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安全常识和经历突发事件的经验,对突发事件及应对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合理应用的能力。
【内容分析】
“面对突发事件”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个主题活动。主要以“认识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的脉络指导学生形成认识,掌握生活技能。重点就是在认识突发事件的基础上能够用科学的态度“面对”,用合理的方法“应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什么是“突发事件”,归纳突发事件的特征和危害;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
能力目标:借助上述目标的达成以及论活辨析讨动明确面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态度,进而促进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模拟和演练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锻炼遇到问题不退缩的意志品质。
四、【教学准备】
将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相结合,活动既是推进教学的工具也是对目标达成的检验工具。教师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反应、观点表达和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1.通过交流和归纳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验证学生是否明确突发事件的特征;用“连连看”的小游戏检测学生对突发事件分类的掌握。<评价目标“1”的达成> 2.借助“心情调查”(内容含: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你的心情怎样;你通常采用什么态度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及讨论辨析活动评价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态度进而明晰其生活态度。<评价目标“2”的达成>
3.“安全训练营”活动考察学生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坚韧的意志品质和珍爱生命的态度。<评价目标“3”的达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面对新的开始、美好的一天,你们的心情怎样呢?(高兴、快乐)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前几天,我们学校附近发生的一起车祸,造成了人员伤亡。像这种事情的发生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像这样的事情我们叫它“突发事件”。(教师板书课题:突发事件)
(二)、调查、交流
1、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什么样的事情算是“突发事件”?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突然发生的意想不到、出乎意料的事情称为“突发事件”。
3、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认为还有哪些突发事件?
4、班内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小结:
像“地震、洪水火灾、火山爆发、沙尘暴„„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大型的自然灾害。
(教师板书:自然灾害)
6、出示资料库: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其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海岸线变化等渐变中的突变性灾害。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人类要科学地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并说一说,近几年我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7、教师逐步出示多媒体课件:(1)百度视频:
http://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
(2)百度视频:http://v.ifeng.com/vblog/news/201207/ae577dc6-e679-4d23-a87f-b86dd0445b9e.shtml广州遭遇台风袭击。
(3)百度视频http://v.ku6.com/show/qSkaCHD7GC2xbUwY08popQ...html2003年新疆发生大地。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受。
8、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谈谈这些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
(三)、引导拓展
过渡:除了这些,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哪些意外事件?
1、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活动中。
2、班内汇报交流情况。
3、教师提问:对于这些意外事件,我们将怀有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呢?
4、学生谈谈各自的心态,说明原因。
5、教师引导并进行小结: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的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也有的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不要紧张慌乱,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
(四)、模拟演练,合理应对突发事件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突发事件,设计一种场景,模拟并展示应对方法。2.交流各组应对方法的合理性;针对每个小组选择的突发事件,思考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应对方式,形成应对复杂问题的习惯和技能。3.提炼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汇报情况进行小结:
(1)溺水后,不能惊慌失措,先大声呼救,然后憋住气平躺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2)有人救援,要与之主动配合,听从指挥。
(3)野外迷路时,白天可在火堆上放一些树枝,让其多冒烟,以便引人注意。
夜间可使用火焰联络。多媒体出示课件:
如果发生地震、洪水灾情,我们应该怎么办?
1、学生谈谈各自的观点看法。
2、多媒体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讨论交流、谈感受。
3、班内汇报讨论交流、谈感受。
4、教师引导并进行小结。
(五)、感情升华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说说面对特大灾难时,我们身边无私援助、帮助他人的感人事迹。
3、你最想对这些英雄人物说些什么?
(六)、课下任务
通过查询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多了解一些突发事件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并组织同学一起演习。
六、【教学反思】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案例 篇2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似乎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期, 突发公共事件连年不断, 层出不穷。比较著名的有常德特大杀人劫钞案 (2000年) 、广西南丹特大矿难 (2001年) 、全国非典事件 (2003年) 、阜阳毒奶粉事件 (2004年) 、哈尔滨水污染事件 (2005年) 、禽流感疫情扩散 (2005年) 、四川汶川大地震 (2008年) 、贵州瓮安“俯卧撑”事件 (2008年) 、新疆袭警事件 (2008年) 、湖北石首事件 (2009年) 、甲流疫情 (2009年) 、云南躲猫猫事件 (2009年) 、湖北邓玉娇事件 (2009年)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 (2009年) 、上海闵行倒楼事件 (2009年) 、呼和浩特越狱事件 (2009年) 、上海钓鱼执法事件 (2009年) 、河南伊川“3·31”特别重大煤矿事故 (2010年) 、福建南平凶杀案 (2010年)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件 (2010年) 、西南五省大旱 (2010年) 、青海玉树大地震 (2010年) 、陕西幼儿园凶杀案 (2010年) 、“我爸是李刚”事件 (2010年) 、上海火灾事件 (2010年) , 等等。尤其是从2008年以来, 全国性突发公共事件似乎呈井喷之势。
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 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是微弱的, 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国家机器甚至是国际组织来解决相关问题。其中, 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 不可缺失。判断一个政府的执政倾向、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 通过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可以管窥。实际上, 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最基本职能之所在。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人们之所以联合成为国家并服从政府的统治, 最重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1) 法国政治学家卢梭也说过:“政治联合的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保护和使之繁荣。” (2)
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更是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基本利益作为执政兴国的基础。《党章》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同群众同甘共苦, 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政府需要面对和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对公共事件的确认、启动应急预案、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信息沟通和发布、危机监控、善后处置、恢复和重建、调查与评估等。其中, 信息沟通和发布, 就是政府面对媒体、面向公众披露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的重要环节。是媒体和公众了解事件信息的最权威和最可靠的渠道。由于突发公共事件事关大众切身利益, 容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甚至关涉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问题, 党和政府必须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政府应向媒体和公众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与事件相关的信息, 及时报告事件处理的进展情况, 这是人民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官员如何对待信息公开
近几年,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面对突发公共事件, 表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信息的发布和公开方面, 失分颇多, 广受世人诟病。有的地方政府甚至陷入了自欺欺人、前后矛盾、非常尴尬和被动的地步。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方面, 一些政府官员或者害怕承担责任, 或者怕引火烧身, 造成官位不保, 容易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存在着对于信息公开的错误认识。在面对媒体和公众舆论对于信息公开的吁求时, 一些政府官员采取了以下不当对策:
1.“鸵鸟”策略:对于突发公共事件, 有的政府官员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装聋作哑, 拒不承认。犹如鸵鸟一样, 看见危险临近, 把脑袋深深地埋入沙土, 不愿意相信事实, 不敢面对事实, 不承认当地发生了公共突发事件。
2.“泥鳅”策略:有的地方发生了公共事件以后, 一些政府官员怕得要死, 吓得要命, 不知如何向社会和媒体交代。看见媒体记者, 犹如遇猫之鼠、入泥之鳅, 立即绝尘而逃, 奔走四散, 唯恐避之不及。
3.“袋鼠”策略: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 有的地方官员生怕为外人所知, 极力把事实真相掩盖起来。就像大袋鼠一样, 把小袋鼠装起来、藏起来, 遮遮掩掩, 躲躲闪闪。有的政府官员为了保官保位, 甚至对于自己的上级也不说实话, 对于媒体和公众更是坚不吐实。面对记者的提问, 要么轻描淡写, 藏头露尾;要么“坚壁清野”, “无可奉告”。
4.“壁虎”策略: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 有的地方政府力图“丢车保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承认存在一些小问题、小事情、小事故。公布的事实和数据大为缩水。就像壁虎断尾一样, 为了“大局”和“整体”, 舍小存大, 舍末留本。近年, 内地一些煤矿发生事故后, 煤矿和地方政府在上报伤亡人员数字时, 经常少报瞒报, 就属于这种情况。
5.“麻雀”策略:有的地方对于突发性公众事件, 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官员之间互相推诿指责, 各说各的理, 各唱各的调。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信息时, 也不统一口径, 互不通气, 各自为战, 叽叽喳喳, 信口开河, 让人真假难辨。有的事实还没有调查清楚, 就妄下结论, 煞有介事地发布所谓权威消息, 结果事情越弄越糟, 越发不可收拾, 最后给自己乃至给政府造成极大被动, 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6.“鹦鹉”策略:有的政府官员在处理和对待突发公共事件时, 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一切唯领导和上级马首是瞻。在对外发布信息时, 一切看上级的脸色行事, 完全照搬照抄照读上级的文件和指示, 就像鹦鹉学舌一样, 生怕漏掉一个字, 也生怕多出一个词, 老是重复设计好的那几句话, 简直成了会走路的留声机。
普遍说来,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 一些政府官员出于“害怕”和“自保”的心态, 本能地抗拒媒体, 疏远记者, 不能够科学、理智地对待信息公开问题, 总以为突发公众事件是“坏事”、“丑事”。对于这样的事件, 他们不知道怎么说、说什么, 生怕一句话说不好, 弄得上怒下怨, 引火烧身, 轻则内辱外羞, 重则丢官失位, 身败名裂。说到底, 还是党性和执政观念问题。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和公众利益的关系, 做不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如何对待突发公共事件, 是否敢于承担责任, 能否坦然面对媒体和公众, 是考验各级政府和相关官员的一块“试金石”。
政府部门如何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是一种政府行为。目的是为了及早让社会公众了解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信息,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最大限度地增加事件的透明度, 减少民众的恐慌和疑虑, 增进公众对于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从而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和不必要的损失, 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在进行信息公开的过程中, 政府部门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建立发言人制度。针对某一特定的突发公共事件, 有关政府部门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确定专人作为该事件的新闻发言人。各级政府应把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常态工作抓起来。早在2003年1月9日, 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就指出:“要建立健全对外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布要做到经常化、规范化, 要建立国务院新闻办、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机制和工作程序。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政治事件和重大经济活动等内容的新闻, 要由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向国外记者介绍情况”。 (3)
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 平时就应该有预案、有储备、有准备、有培训、有演练。一旦发生突发公众事件, 立即启动预案, 进入发言人状态。在对外发布新闻信息时, 一定要统一口径, 不要话出多门、语出多人。涉事信息应全部由新闻发言人对外公布。因为新闻发言人掌握的信息最全面、详尽, 最为了解事件的情况, 他受到过专门训练, 能够应对复杂局面。作为新闻发言人, 其发布的信息也具有可信性、权威性。
组织好新闻发布会。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议, 由新闻发言人向媒体记者公布出去的。如何召开新闻发布会, 是一门学问。其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做好准备:
确定新闻发布的主题。这次新闻发布会, 主要内容讲什么, 讲到什么程度, 拟发布的信息有没有新闻价值, 这些都要考虑。
组织好新闻发布材料。有关书面材料应事先仔细研究和推敲, 经领导审定。该书面材料应向记者散发。不要为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各准备一套材料。记者们如果发现他们拿到的材料和发言人的材料不一样, 会立刻产生种种联想, 挖掘各种“隐情”, 并会想方设法搞到发言人手中的材料。
确定新闻发布人。召开新闻发布会时, 新闻发言人可能不止一个。要确定某一个新闻发言人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发布人, 其他发言人可进行补充。主要发布人应坐在发布台上最显著、突出的位置。主要发布人不仅对于该事件的情况非常熟悉, 还要熟悉政策, 大局观念很强, 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新闻发布会不是一般的工作会议, 与新闻发布内容无关的领导不要在发布台上就座。
设计好应答提纲。对于记者可能提问到的相关问题, 应做好功课, 有备而来, 设计好应答的提纲。有关的数字、时间、概念、名词和基本事实, 与会发言人应烂熟于心。重要问题的答问, 应设计好应答顺序和深入应对策略。对于邀请的记者拟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事先有所了解。
确定与会媒体范围。拟邀请什么范围和性质的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以及与会记者的数量、层次, 组织发布会的政府部门可以控制。是否邀请境外媒体、网络媒体, 要特别慎重。
做好会务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的后勤和技术保障工作也很重要。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发布会的规模、拟邀请记者的层次, 安排好发布场地。要准备好发布台、席卡、座位、话筒、灯光、电源、音响、空调、主题板等会务器材和用品。如有境外记者参与的新闻发布会, 还需要准备好翻译人员。
把握信息发布的基本策略。政府部门在向媒体和社会公开涉事信息时, 应把握这样的基本策略:早说事实、慎说原因、细说道理。
早说事实就是面对突发公共事件, 政府部门在明确了事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情况后, 应尽可能早地把基本事实向社会和媒体公布。这种事情越早说越有利于安定人心、稳定秩序。2005年11月发生的“哈尔滨水污染”事件, 就是因为政府晚说了事实、瞒报了事实, 才造成了民众的极度恐慌。11月21日中午, 哈尔滨市政府得知松花江上游污水团将于30小时内到达冰城后, 通过电视向社会发布政府公告, 宣布因“市政供水管网检修”全市停水4天, 引起了市民的纷乱猜疑, 继而引发了市民的疯狂大抢购。迫于情势, 11月22日凌晨, 哈尔滨市政府发布了第二份政府公告, 向公众承认了由于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江水污染的消息。并告知市民政府正在设法采取措施, 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真实消息一出, 各种谣言顿时云消雾散, 市民的恐慌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2011年3月11日, 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发生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事故后, 我国部分省市一度谣言四起, 有网民传言日本核辐射将造成海水污染, 从而很快引发了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碘盐、碘片抢购风潮。先前在超市一元多一袋的碘盐, 一夜之间涨到了十多块, 而且还断货, 一度造成了广大群众的心理恐慌。为了稳定民心, 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 向媒体解释我国人民群众食用的碘盐主要来自内陆的矿盐和湖盐, 海盐非常少。上海的碘盐储备充足, 市民完全可以放心, 不必抢购。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同时表示, 对于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 要严厉打击, 绝不手软。3月17日, 韩正市长专门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 要求“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 确保市场供应充足, 确保食品安全。与此同时, 各部门要做到第一时间信息公开, 让群众知情, 让群众放心” (4) 。正是由于措施得力、反应及时, 这起碘盐抢购风潮几乎在一夜之间得到了平息。碘盐抢购风潮的化解, 成为上海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典范之作。
慎说原因, 就是在信息公开过程中,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所产生的原因、过程等深层次问题, 不要妄下结论和判断。有些事实, 要等专家、技术人员算出分析数据和做出监测报告之后, 才能做出判断。在引发新闻事实的原因上, 如果政府部门前后发布的消息不一致, 甚至完全相反, 会造成恶劣影响和不可挽回的损失。2008年6月贵州瓮安“俯卧撑”事件和2009年6月湖北石首事件之所以愈演愈烈, 弄到群情激奋, 出现严重打砸和焚烧事件, 局面几乎失控, 就是因为民众不明事情真相, 政府有关部门妄下断言, 引起民众极度不满所致。
细说道理, 就是政府在与媒体和社会公众沟通的过程中, 针对突发公众事件和民众关心的问题, 从维护民众的利益出发, 详细解释有关政策、法律和制度,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原因, 化解民众的不满情绪, 尽可能地做好安抚和善后工作。2009年6月, 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小区的13层在建商品房出现整体倒塌事故, 造成一名工人死亡。事件发生后, 该楼业主纷纷要求补偿, 周边几幢楼房业主也纷纷要求换房、退房。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于“倒楼事件”非常重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迅速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市建交委、市安监局、闵行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立即组成联合调查小组, 彻底查清事故原因。从规划、施工许可、招投标、资质管理、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逐一审查, 并依法公开严肃处理”, 并要求“严肃追究事故责任, 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的相关信息”。 (5)
“倒楼事件”发生后, 上海市和闵行区政府做了许多化解工作, 耐心向涉事业主解释倒楼的原因, 会同开发商提出了具体的赔偿方案和换房措施。到2009年11月, 赔偿工作基本结束。直接与“倒楼”案相关的41户居民有18户退房, 另外23户在小区内换房, 事情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总之,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问题, 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事关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也事关政府的形象和执政基础, 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信息公开问题如果处理得及时、巧妙, 能够化被动为主动, 可在一定程度上变坏事为好事;信息公开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 可能使事件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小被动发展成为大被动, 小损失演变成为大损失。但是, 只要把握好信息发布的口径, 做到“早说事实、慎说原因、细说道理”, 就能够得到民众的理解和信任, 从而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也有利于矛盾的缓和与解决。
摘要:突发公共事件是危及人民群众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可谓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近年来,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 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 政府如何向社会发布信息是一门艺术和学问。这方面应避免陷入认识和方法上的误区。政府发布与公共事件相关的信息时, 应“早说事实、慎说原因、细说道理”。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政府,信息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英]著:《政府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222页。
[2]让·雅克·卢梭[法]著:《社会契约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134页。
[3]汪兴明、李希光主编:《政府发言人15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46页。
[4]刘昕璐:《食用盐上海绝对管够!》, 《青年报》, 2011年3月18日。
教师需要冷静地面对突发事件 篇3
学校以“为每一个孩子生命成长打好人生底色,培养坚强自信的阳光少年”为宗旨,开发了独具特色的轮滑校本课程。轮滑因其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对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品质、顽强拼搏的个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项运动深受全校学生欢迎。且前,轮滑已成为华兴小学每一名学生的必修课程。
为开好这门课程,形成具有华兴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还自编了一套集轮滑文化、轮滑技能与轮滑精神的培养为一体的(趣味轮滑)校本教材。课程开发组的教師们根据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出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比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轮滑,对这项运动还不了解的状况,选编了《轮滑文化礼节及入门基础>内容,向学生介绍轮滑的历史及文化,初步学习轮滑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教材中创编了大量的轮滑游戏,以游戏形式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中高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轮滑要领,需要提高难度的情况,体育教師们创编了轮滑操、轮滑球等内容,在形式多样的轮滑活动中,强健体魄,锻炼毅力,培养乐观自信精神。课程的系列开发,更加丰富了轮滑的内涵。
学校不仅将轮滑技能训练与意志品质培养相结合,而且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现课程的全方位育人功能。校本课程教師在常规教学中注重抓普及,确保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做到大面积提高课程质量。于此同时,发现特长出众学生,单独培养,提高课程难度,满足这一小部分学生的特长发展需要。
几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原五年一班的张鑫同学近两年多次参加省市级速滑比赛,屡获第一名,现在被省速滑队录取。袁祥志同学被区体校录取,成为区速滑队的主力。像这样的学生还有一批,他们的特长已得到充分发展。多年前,学校轮滑课中培养出的尖子生张吴在小学五年级时参加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大奖赛获得冠军。现在,他已成为国家级优秀速滑运动员,他和张丹的组合,已成为我国花样滑冰继申雪赵宏博后最具影响力的最佳组合,多次在世界级滑冰比赛中获得金牌。这已成为华兴小学的骄傲。
在校本课程教材的不断建构中,华兴小学的轮滑课已经从初级阶段走向成熟,曾多次在各级大型现场会上进行汇报展示。在南岗区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上,学校400多名学生参与的轮滑项目展示获得一致好评。
现在,轮滑在华兴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早已成为张扬学生乐观自信个性,磨练学生顽强毅力的载体。华兴的学子们毕业时除了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外,更具备了人生成长中宝贵的意志品质和强壮的体魄。轮滑课程已成为宣扬华兴精神的重要标志。在今后的教材研发中,学校还将继续充实课程内容,为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案例 篇4
1.处理紧急突发事件
(1)缺货
缺货是销售中偶尔出现的现象之一,是指童装品牌店导购员没能及时了解到库存信息,在为顾客拿货时发现此货品已经卖完的现象。这时导购营业员不可以慌张无措,叹息埋怨。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向顾客道歉,接着可报告管理者,看是否能从别的卖场调货。如果实在没有存货,童装品牌店导购员可在诚恳抱歉的同时,向顾客推荐其他相类似的商品作为第二选择,看顾客是否接受,此时的态度应当恳切认真,让顾客感到自己确实尽力了。但如果顾客仍希望购买到先前的商品,童装品牌店导购员可请其填写“顾客资料卡”,以便在商品到货时,及时通知顾客。有时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可介绍竞品,让顾客感觉到自己为他服务的诚意,很可能会赢得顾客的信任.以后成为卖场的常客。
(2)设施故障与意外事故
卖场在运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设施故障,如照明灯不亮、断电等,或者收款机、打印机出现故障,给卖场的正常工作带来暂时的阻碍,这时应当通知相关人员迅速修理,同时维持好卖场秩序,向顾客致歉,并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亲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2.面对顾客抱怨
从处理顾客抱怨中最容易看出一位童装品牌店导购员的基本素质与应变能力,顾客抱怨的原因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方式态度也不相同。童装品牌店导购员在面对顾客的激动情绪,甚至无礼行为时,首先应当让自己保持冷静,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认真倾听顾客的叙述,安抚顾客情绪,并用委婉的话语解释有关原因。对因自己工作的疏漏而给顾客带来的不便表示深深的抱歉,积极为顾客解决问题,以不变的诚信对待不同情况下出现的各种问题,一直做到顾客满意为止。
教学案例--名人面对挫折的故事 篇5
石林巴江中学 王文斌
开普勒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者”。
爱迪生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其实爱迪生的每次试验失败都可以看作是挫折。这么一算,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啊!
张海迪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 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他念过3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他用沸腾的精力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召唤他前进,书籍陪伴他披荆斩棘。
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化和文学素养达到一定水平后,他写了一本描述柯托夫斯基部队中英雄战士的中篇小说,寄给一家杂志社,却未被采用。可他并未灰心丧气,他深深地懂得:平步青云的事是少有的。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者头上的桂冠和脖子上的花环,而忽略了他们在未成功之前倍尝的痛苦、冷落,甚至歧视。奥斯特洛夫斯基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默默地向认准的目标攀登。1932年,他终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对此,他高兴地惊呼:“生活的大门向我敞开了!”“书就是我的战士!”站着用枪战斗,躺着用笔战斗,死后用书战斗。这就是作为一个战士和作家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
位于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本是当年苏维埃政府分配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新居。当时,他虽然年仅32岁,却已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全身不能活动,双手丧失了写字的能力,连转动头部也极为困难。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体力几乎全部丧失了,所剩的仅仅是一种想要多少对自己的党和工人阶级尽些力量的热望。”他不想在安闲无聊中消磨自己有限的生命,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他难以放下手中新的战斗武器——笔。
据当时医生诊断,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可以活5年,但他本人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十分清楚。他曾对护士说:“我知道我的病情严重,我感到遗憾的是,还有那么多工作没有完成。”在临终前一个月,他已经清楚地感到死神正向他扑来,但他没有要求去看病,更没有停下笔去休养,而是拼命加班,与死神争分夺秒。他让秘书们实行“三班制”守在他的床头,他躺着口述,妻子与助手们帮他打字,他自己则一刻也不肯休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新住宅里住了短短7个月就去世了,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他的又一部长篇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在给斯大林的信中写道:“我这一生都将献给社会主义祖国青年一代的布尔什维克教育事业,直到最后一次心跳为止。”
1936年12月20日,在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卷之后6天,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林肯面对的失败
1809.2.12,生 1818年(9岁),母亲去世。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同年,工作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未获入学资格。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同年年底),再次破产。接下来,他花了16年时间才把债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这次赢了。
1835年(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29岁),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1840年(31岁),争取成为选举人——落选了。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回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遭到拒绝。1854年(45岁),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内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足100张。1860年(51岁),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他曾经绝望至极,但从没有放弃人生这场跳高比赛。柔韧,坚持。遇到任何困难,不必太在意,努力总有回报。
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本课时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自己的体验,让学生明白人生中遭遇挫折与逆境是不可避免的,启发学生分析由于不同的人面对挫折所选择的态度不同,将会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同,领悟积极面对挫折与逆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挫折与逆境。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它,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七年级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在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很多学生还无法适应新的人际环境,不适应学习内容的增多与学习方法的改变。并且他们对自己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评价,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加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等种种客观因素,挫折就成为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的障碍。由于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有些学生因而情绪消沉低落,行为紊乱偏激,甚至导致各种心理疾病。事实上,许多学生正是因为无法面对挫折,不能勇敢地挑战挫折而产生了种种令人遗憾的行为。因此,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挫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心理特征,对挫折正确归因,掌握一些挫折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怎样面对失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2、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
3、了解诺贝尔发明雷管和炸药的故事,从他失败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教学重点: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怎样面对失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朋友,出示“失败”与“成功”两个词语。想一想,你更喜欢和谁交朋友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揭示课题: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姐妹:顺利往往伴随着挫折而来,成功常常在失败中诞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谁都有过失败。有的人失败了,继续努力,锲而不舍;有的人失败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怎样面对失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34页书中情境图,他们面对失败选择什么?
2、师:同学们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呢?现在小组讨论交流:在学习生活中,你有哪些失败的经历呢?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3、全班汇报交流。
4、说一说:从失败中学到了什么?
5、游戏体验:(1)、游戏:快速记忆(2)、跳双摇
三、精讲点拨、知理明理
1、讲故事《诺贝尔的故事》
2、说一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交流其他名人面对失败的故事,师生共议。
4、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失败才能取得成功。那么,该怎样面对失败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1、送给同学们有关成功与失败的名言警句。
2、师: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但只要勇敢地面对它,积极地战胜它,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板书设计:
怎样面对失败
乐观面对
失败
坚持不懈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案例 篇7
此前,网上还曝光了多起校园暴力事件:浙江庆元初中生暴打小学生事件;四川乐至3名未成年女生对另一名未成年女生施暴并拍下与受害女生裸着上身的合照;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裸照、视频上传网络……
面对这一起起恶性校园暴力事件,我们也不禁要问:孩子们小小年纪怎么就下得了如此狠手?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们的暴力人格?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当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家长看法: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邱女士:这些出手打人的娃娃平常在家估计都是父母的乖孩子,如果不是视频里的画面,我都不敢相信孩子们竟会做出这种事儿!近期被曝光的几起青少年暴力事件令我非常诧异,也感到痛心,如今个别孩子出现反差如此大的举动,更应该引起所有家长深思。
孩子们喜欢模仿大人的举动,如果家里的父母都是以暴力解决问题,那么孩子也容易误入歧途。如果家庭生活中父母的相处方式就是争吵、打架,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有负面的影响。
家长赵先生:动手打人的孩子多数是未成年人,“以大欺小”的行为警醒父母应该多检讨自己。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宽裕的家庭环境,父母们的重心都在赚钱上,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少,父母对孩子也缺少心灵上的关心,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很低,性格会越来越孤僻、古怪,有的就会通过“以大欺小”,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脾气。
现在许多家长都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该受到大家重视。爷爷奶奶一辈在教育方式和沟通上,与孩子有很大的代溝,这不利于孩子出现问题时得到长辈的及时疏导。
家长周先生:我儿子刚上初一。我是开出租车的,以前忙于生计,也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性,从未接送过他。但看到网络上疯传的“围殴学生视频”,媒体还说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回家也不敢讲,我儿子性格内向,我是真不放心!所以这两天在“拉活儿”的黄金时段,我也挂起了暂停营运的牌子,把车停在路边等候儿子放学。如果有异常,我希望能第一时间发现“蛛丝马迹”。
专家观点:让孩子从小了解法律“红线”在哪儿
陈若葵(中国妇女报记者):如今孩子间的“酷刑折磨”已与往日推推搡搡的“小孩打架”不可同日而语,也超出了“恶作剧”的范畴。然而,施暴者并不觉得这是件多大的事,既说明了中小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也反映出青少年犯罪成本很低的现实。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只承担民事责任,不承担刑事责任;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有相应的从宽处理规定。换句话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校园暴力问题还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而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围绕“校园暴力”的一系列干预机制,也处于相当滞后的地步。此类事件多以严肃批评教育、记过开除、责成家长严加管教或赔偿的方式解决,这也导致一些青少年无所顾忌地施暴,出现了家庭学校管不住,公安法律管不了的尴尬局面。
法律的规定不能突破,但并不意味着对校园暴力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监护人以及学校存在监管不力的过错,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校和家长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知识普及,让他们明白法律的红线。
面对校园暴力,家长责无旁贷
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关于校园暴力的解决之道,除了针对孩子本身寻找根源、提出对策之外,在我看来,还要从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着眼:
一是家长暴力行为的副作用。“不打不成材”的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其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父母打孩子常常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孩子好”。许多父母也从孩子暂时的顺从中尝到了打骂的“甜头”,却不知道孩子受到皮肉之苦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副作用。
研究表明,动辄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当与人相处不尽如人意或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便形成暴力倾向明显的人格特征,乃至对他人施暴成为习惯。他们对成年人的暴力行为无可奈何,将同龄伙伴作为攻击和宣泄的对象便不足为怪。
二是大众传媒中暴力内容的传播对孩子影响至深。现在的孩子是与电子媒介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电视、互联网等各类传播媒介的包围之中,其中暴力行为被成年人编导成孩子喜闻乐见的内容广为流传,并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如此说来,孩子的暴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年人制造的。当我们教育孩子纠正暴力心理、避免暴力行为的时候,首先应当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这一法律规定,应当也必须成为家长观念与行为的底线。
在孩子的媒介使用上,家长的作用是了解孩子的媒介使用,与孩子共同提升价值判断能力和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并过滤不良信息。
当然,对大众传媒尤其是主流媒体而言,增强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自律并自滤,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媒介环境、为广大家长提供社会支持,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孩子生存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温馨、和谐,当成年人以亲情、责任感呵护着孩子,孩子暴力行为才有望减少,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才不是一句空话。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教学反思 篇8
本次课堂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情境设置。我以指导者的身份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合作解决中去,最终又受益于学生,满足了学生思维扩张的需求,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具体体现如下:
1、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测试入手,把课堂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活动过程,能较好地打造课堂生命的活力。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介(如音乐、信件、小组比赛等),让学生去体会快乐学习的过程,从而为解决学习压力提供了准备。
3、正确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缓解学习压力方法大比拼”,“班级优异者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等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指导促进学生对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交往、互动的教与学的统一,建立了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一框《面对冲突》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理念】
教育要回归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学生能感知、体验的东西出发,延伸到对理论或道德认知的高度;引导学生在整理、反思已有经验与体验基础上,拓展、提升、指导其整体生活。
【教材分析】
第五课《当冲突发生》由《面对冲突》、《我们的智慧》、《校园不容暴力》三个框题组成,三个框题呈递进关系。
本课是以冲突解决为主题的。在相处中,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冲突发展到极端就是暴力。目前中小学中的校园暴力不容轻视。辱骂,殴打,勒索,抢劫,这些暴行在校园里并不罕见,它们给受害学生带来的创伤是深刻而长久的。温总理说“要让让学校成为学生愿意去的地方”。校园不再美好,生活危机四伏,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幽灵般的面孔就会出现,而且还受到威胁不许告诉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日子太可怕了。更令我们痛心的是,施暴者也往往是稚气未脱的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也曾是受害者。当暴力行为发生后,它的实施者和承受者都是受害人,他们都需要帮助。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我们的智慧》是本课的学习重点。生活中的冲突虽然是难免的,但错误处理冲突是很有害的。因此,引导大家学会理智处理冲突的方法尤其重要。为了把握这一重点,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采取现场模拟几种冲突的办法,让同学们针对模拟的冲突设身处地想办法解决.然后集体讨论,从而认识并掌握几种处理冲突常见的方法。
2、《校园不容暴力》是本课的学习难点。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许多同学或许就亲身遭遇过校园暴力。作为一名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能力的限制,他们面对校园暴力,很难理智而巧妙地处理,因此,学习这一难点时,我们要通过模拟情景,宣讲处理办法和国内外的一些先进处理理念,从而让大家明白正确处置校园暴力的道理,进而学会巧妙处置校园暴力。
3、建议用三课时完成对本课的学习任务,每框分别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
在相处中,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由于受年龄、阅历、能力的限制,他们面对校园的冲突、矛盾,有的不知所措,让他们感知、体验感受冲突、矛盾,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道德价值判断。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错误处理冲突的危害性。
2、能力目标:认识到生活中的冲突是难免的,错误处理冲突是很有害的。
3、知识目标: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教学重点】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教学难点】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冲突发生的原因和的后果。
【教学手段】对话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搜集学校家庭中冲突的事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思考并搜集学校家庭中冲突的事例;编导、排演冲突剧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前布置,演练八年级上《家庭剧场》中的两个冲突小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的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冲突呢?自然地引入主题:同学间的人际冲突。
新课学习。
一、冲突现场、议一议:除了上述的同学们在家与父母发生矛盾外,还会在哪些场合与人发生冲突?
学生: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因为它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范围。
2、请学生详细描述冲突的情形。
生答略。
归纳:人与人之间,同学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客观存在的。
(过渡)
师:小事情,小矛盾,小冲突如果不化解会带来哪些的严重后果呢?
二、冲突的后果
、观看由小事同学间产生冲突带来的严重后果的事例或者视频。
想一想:同学间的冲突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可能酿成巨大的危害?
学生:①人际关系的紧张;②造成身心伤害;③影响同学间的感情与友谊;④严重的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害;⑤有的还要受到纪律的处分和法律的制裁……
2、冲突矛盾难道只有不好的一面吗?与学生一起解读P47最后两段。
生:冲突矛盾如果处理得好邮局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加深彼此的友谊。
3、指导学生阅读“阅读角”后思考、交流:自己是否也有“不打不相识”的例子?
生答略。
归纳并特别强调:冲突只有处理地好,才能体现积极意义。
(过渡)
师:冲突矛盾有不好的一面,有也好的一面,同学们是不是想到过冲突为什么会发生呢?
三、冲突为什么会发生?
、请举出一些与同学产生冲突矛盾的典型例子?
生答略。
2、分析冲突矛盾产生的原因,看看有哪些?
生答略。
归纳:性格好强,不肯服输;玩笑开过了头;以自我为中心;不他人作想;不讲诚信;见利忘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体验与感知了同学间的冲突现场,合理推测了冲突的的严重后果,分析了冲突产生的原因,需要继续思考、学习的是寻找解决冲突矛盾的办法?
五、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提出问题:
小平认为自己今天倒霉透顶了,原来,中午放学的时候,小平为了早点回家,不小心撞翻了邻班一个同学的单车,那个同学骂了他几句,他也回骂了几句,要不是周围同学出面,他俩差点还打起来了。回到家里,妈妈又因为小平边吃。中饭边看电视数落了他几句,气得他也顶了妈妈几句,最后“砰”的一声把自己锁在房里蹬脚。
小平处理冲突的方式可取吗?这样做有什么严得后果?
小平与同学、父母的冲突分别是怎样发生的?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 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各种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是农业大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那么,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包括哪些,又有哪些危害,人们与自然灾害作了哪些斗争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抗灾保生产的话题。(教师板题)
2、资料共享
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适时地播放录像资料: 2008年四川汶川的大地震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大家共同交流资料并谈感受。
二、农业灾害知多少
师: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
教师课件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3、师小结:真好,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 三、七嘴八舌话抗灾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57-59页,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请结合课前收集的抗灾资料,选择一种或几种在小组内交流,填写学习卡,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1)学生阅读课本。
(2)小组合作学习,填写学习卡。(3)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补充“蝗灾”资料:面对新疆地区可能发生的大面积草原蝗灾,新疆各地治蝗部门已调集飞机和数千台机械参加灭蝗工作。由于近年来新疆各牧区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当地农牧民养鸡、养鸭,“生物部队”已逐渐成为灭蝗主力军,特别是边境地区通过人工招引的近百万只粉红椋鸟,与牧区的家禽一起“上岗”,构筑了空中和地面的“立体阻击网”,严防蝗虫成灾。利用粉红椋鸟治理蝗灾在新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雹灾”资料:对于雹灾还可以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使云形成降水
旱灾—— 浇地 人工增雨 蝗灾—— 喷洒农药 生物灭蝗 水灾—— 排除积水 治理河道
风灾和沙灾——造防护林,植树种草
2、谈感受
听了这么多抗灾保生产的办法,你一定有话要说,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感受?(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说的,面对自然灾害,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积极监测和预报,加大对抗灾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对受灾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给予服务,帮助他们进行生产自救。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想办法战胜灾害,保证了农业生产。
四、减灾防灾小建议
师:面对自然灾害,人们都积极行动起了,老师发现不少同学也跃跃欲试来,我们也加入到抗灾的行列中。接下来,进入第三个话题。课件出示:阅读课本60页,想一想: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请把你的建议填写在建议框里。然后,同桌交流。
1、学生完成“我的建议”
2、小组相互交流。评选出好的建议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老师替农民伯伯谢谢你们。
五、教师总结:
面对自然灾害,有党的亲切关怀,有人民群众不曲不挠的斗争精神,胜利永远会属于我们,面对自然灾害,让我们携手共进,创造美好未来。板书:
面对自然灾害
抗灾保生产 —— 战胜自然 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 关爱自然
做自然的小主人
面对自然灾害课件导入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 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一)
各种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是农业大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那么,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包括哪些,又有哪些危害,人们与自然灾害作了哪些斗争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抗灾保生产的话题。(教师板题)
2、资料共享
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出示课件二)2008年四川汶川的大地震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大家共同交流资料并谈感受。
二、农业灾害知多少
师: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出示课件三)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出示课件四到八)
教师课件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3、师小结:真好,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出示课件九)三、七嘴八舌话抗灾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57-59页,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请结合课前收集的抗灾资料,选择一种或几种在小组内交流,填写学习卡,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1)学生阅读课本。
(2)小组合作学习,填写学习卡。(3)全班交流。(出示课件十)
教师出示补充“蝗灾”资料:面对新疆地区可能发生的大面积草原蝗灾,新疆各地治蝗部门已调集飞机和数千台机械参加灭蝗工作。由于近年来新疆各牧区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当地农牧民养鸡、养鸭,“生物部队”已逐渐成为灭蝗主力军,特别是边境地区通过人工招引的近百万只粉红椋鸟,与牧区的家禽一起“上岗”,构筑了空中和地面的“立体阻击网”,严防蝗虫成灾。利用粉红椋鸟治理蝗灾在新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雹灾”资料:对于雹灾还可以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使云形成降水
旱灾—— 浇地 人工增雨 蝗灾—— 喷洒农药 生物灭蝗 水灾—— 排除积水 治理河道
风灾和沙灾——造防护林,植树种草
2、谈感受
听了这么多抗灾保生产的办法,你一定有话要说,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感受?(生谈感受)(出示课件十一)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说的,面对自然灾害,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积极监测和预报,加大对抗灾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对受灾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给予服务,帮助他们进行生产自救。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想办法战胜灾害,保证了农业生产。
四、减灾防灾小建议
师:面对自然灾害,人们都积极行动起了,老师发现不少同学也跃跃欲试来,我们也加入到抗灾的行列中。接下来,进入第三个话题。课件出示:阅读课本60页,想一想: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请把你的建议填写在建议框里。然后,同桌交流。
1、学生完成“我的建议”
2、小组相互交流。评选出好的建议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老师替农民伯伯谢谢你们。
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十二)
面对自然灾害,有党的亲切关怀,有人民群众不曲不挠的斗争精神,胜利永远会属于我们,面对自然灾害,让我们携手共进,创造美好未来。板书:
面对自然灾害
抗灾保生产 —— 战胜自然 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 关爱自然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案例】推荐阅读: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反思05-27
面对面教学07-16
轻松面对挫折教学设计08-24
面对学困生作文教学反思08-08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10-06
《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教学设计07-03
面对素质教育如何改进教学工作10-09
面对与不面对-心情随笔05-29
面对问题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