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错误的作文

2024-07-26

初中错误的作文(精选12篇)

初中错误的作文 篇1

有一户贫困的人家,在一个雨季的`夜晚,生出了一名女婴。

女婴的父亲人送外号叫做 何百万 ,是当地的人们取笑他,给他取的外号。

女婴的父亲把所有的希望寄托给了她,于是给她取名叫做何正直。

三年过去了,何正直已经4岁了,她为人处事不好,并且也贪玩,经查捣乱。

转眼间,又过去了三年,何正直上了小学,可她的成绩并不突出。

六年又过去了,她上了当地的初中,成绩在班级里可以倒数了。何老头十分的生气。于是何正直初中毕业了之后,她从此便去学医,在医院里当了个小护士。

因为何正直的工作很忙,并且医院离家很远,所以她回家的次数很少,她的妈妈也十分的思念她,她的爸爸留下了眼泪。

时间一晃过去了好几年。

何正直22岁了,打工挣了很多的钱。通过单位也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男人对她既体贴,又温柔,于是他俩渐渐好上了。

那个男人叫做吴名氏,今年27岁,母亲死了,父亲叫做吴没名。

吴名氏接着说: 因为母亲死了的缘故,父亲找了很多的妻子,花了很多的钱,并且也借了很多的钱,可最后全都离了,他自己的钱也都被骗走了。从此,他放弃了家和财产,酗酒如命,经查大喊大骂那几个女人。

何正直听后有种很奇怪的心情。

终于有一天,他俩结婚了,何正直见了吴没名,吴名氏也见了何正直的父母。

过了几个月,何正直一家都去吴名氏家吃饭,本来还很好。可是吴没名因为喝多了酒,旧毛病又犯了,见到女人都生气,骂何正直她妈是老母狗,于是酒席不欢而散。可是吴氏父子因为这件事,动起了拳脚,何正直过去劝架,被吴没名失手怒拔了头发。

离了吧! 何正直的母亲安慰道。

可是我怀了他的孩子。

孩子打掉吧~。 母亲再次安慰。

哎, 何百万叹息道。

孩子最终没有被打掉,是个男孩,并且健健康康的活了下来,不过这也正是何正直一生的过错,因为孩子的父亲没有去管孩子。

孩子4岁了他为人处事不好,并且也贪玩,经查捣乱。

转眼间,又过去了三年,这孩子上了小学,可他的成绩并不突出。

终于,何正直留下了悔恨的眼泪: 孩子,少管所外,娘等你。

父母的一生很坎坷,请善待他们吧。

初中错误的作文 篇2

学生能够完整的解答数学问题, 说明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的积累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可现实是绝大多数学生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小学教师讲得很详细、归纳得很全面、练习得熟悉;作业或者考试时, 只要学生熟记概念, 公式及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 一般考出好的成绩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可是到了初中, 由于数学内容的增多并且变得抽象, 又由于课程的增加, 教师不可能把数学知识的各种应用形式与题型讲全面、讲详细, 只能讲一些典型的题目类型以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二就是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区别:在小学,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下完成的, 而在中学, 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就要求进入中学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就是中小学数学的差异性:小学数学的内容较为直观、简单, 而进入初中后,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体现在由算术到有理数、由数到式、由列式计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由简单的图形认识到平面图形的推理证明等等, 这些都是初中学生解错数学题的主客观原因。

二、怎样认识初中学生出现的解数学题时的错误

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 树立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 就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 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关键是弄清错误的根源, 俗话说得好“追本求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教学时把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变到学生会学知识的轨道上来。这句话对数学解题错误的认识非常有益。最后, 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如果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对错误的心理准备, 没有发现错误的原因或者发现了而改正不利, 都会使错误越来越多。如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是建立在列方程、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 列方程以列代数式列等式为基础、解分式方程是以解整式方程为基础, 解出的根为什么要验根, 验根的原因是在去分母时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 此时没有保证最简公分母不等于零, 然后再求问题的解;当其中的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好, 就会出现错误。只有当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时, 数学问题才能得以圆满解决。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 逻辑性严密, 一个环节的错误将导致整个问题解决的错误, 事实上, 揭示错误是为了尽量减少错误, 最终改正错误;对错误的认识改正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和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径。

三、怎样预防和减少学生解题错误

学生不能正确解答, 产生解题错误, 表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知识制约, 如何排除这些知识点的制约就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

1. 教师课前教学准备的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数学题出错的重要方法, 教师授课之前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 就能够在课内外传授知识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揭示错误的根源, 从而加以强调, 使学生真正理解其数学知识内涵。如:讲完全平方公式时, 教师从经验出发, 知道学生对这个公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可设计纸板: (边长为acm的1块) , (边长acm、1cm的2块) , (边长为1cm的1块) , 可拼成边长为 (a+1) cm的正方形) 即可验正: (a+1) 2=a2+2a+1。

2. 课堂教学时的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 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 特别是对易于混淆模糊的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引导学生用对比、讨论、质疑的方法, 弄清楚各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一张厚度0.5毫米纸对折二十次厚度是多少?有我校的实验大楼 (高20米) 高吗?先猜猜看;再通过计算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当对折N次时厚度是多少?这样学生就不难得出结果了, 也有助于学生对规律探索型问题的解题能力的培养, 极大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对初中数学解题错误的剖析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错误;剖析

一、中学生解数学题错误的原因透视

学生能够完整的解答数学问题,说明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的积累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可现实是绝大多数学生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小学教师讲得很详细、归纳得很全面、练习得熟悉;作业或者考试时,只要学生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一般考出好的成绩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可是到了初中,由于数学内容的增多并且变得抽象,又由于课程的增加,教师不可能把数学知识的各种应用形式与题型讲全面、讲详细,只能讲一些典型的题目类型以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二就是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区别:在小学,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下完成的,而在中学,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就要求进入中学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就是中小学数学的差异性:小学数学的内容较为直观、简单,而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都有一个质的飞跃,体现在由算术到有理数、由数到式、由列式计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由简单的图形认识到平面图形的推理证明等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解错数学题的主客观原因。

二、怎样认识初中学生出现的解数学题时的错误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树立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就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关键是弄清错误的根源,俗话说得好“追本求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教学时把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变到学生会学知识的轨道上来。这句话对数学解题错误的认识非常有益。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如果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对错误的心理准备,没有发现错误的原因或者发现了而改正不利,都会使错误越来越多。如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是建立在列方程、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列方程以列代数式列等式为基础、解分式方程是以解整式方程为基础,解出的根为什么要验根,验根的原因是在去分母时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此时没有保证最简公分母不等于零,然后再求问题的解;当其中的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好,就会出现错误。只有当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时,数学问题才能得以圆满解决。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逻辑性严密,一个环节的错误将导致整个问题解决的错误,事实上,揭示错误是为了尽量减少错误,最终改正错误;对错误的认识改正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和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径。

三、怎样预防和减少学生解题错误

学生不能正确解答,产生解题错误,表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知识制约,如何排除这些知识点的制约就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

1.教师课前教学准备的预见性。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数学题出错的重要方法,教师授课之前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外传授知识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揭示错误的根源,从而加以强调,使学生真正理解其数学知识内涵。如:讲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从经验出发,知道学生对这个公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设计纸板:(边长为acm的1块),(边长acm、1cm的2块),(边长为1cm的1块),可拼成边长为(a+1)cm的正方形)即可验正:(a+1)2=a2+2a+1。

2.课堂教学时的针对性。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特别是对易于混淆模糊的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引导学生用对比、讨论、质疑的方法,弄清楚各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一张厚度0.5毫米纸对折二十次厚度是多少?有我校的实验大楼(高20米)高吗?先猜猜看;再通过计算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当对折N次时厚度是多少?这样学生就不难得出结果了,也有助于学生对规律探索型问题的解题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初中叙事作文:那一个错误的选择 篇4

到了张雨家,我们先看了一会儿电视才写作业,我还跟他讲了妈妈从上海买来的钢笔很漂亮。当我打开笔袋时,惊奇地发现那支钢笔竟不翼而飞。我瞟了一眼张雨,怀疑是他偷的。因为刚才张雨上了一下厕所,说不定是找借口偷我的那支笔。张雨看出了我的心思,连忙解释不是他偷的,我还没等他说完,就厉声地说:“‘此地无银三百两’,我又没说是你偷的,你怎么知道是你!?”张雨的牛脾气一下子上来了,他说:“绝交!”我也说:“绝交就绝交,谁怕谁!”

回到家,我定眼一看,呀,那支钢笔正安安稳稳地“躺”在桌子上呢!原来是我忘记带了。我真后悔当初没有搞清事实的真相,随便诬陷好人,这真是个错误的选择!我回想着当初与张雨一起快乐过的日子,当时我们有好吃的就一起分享,有好玩的也一起分享,今天因为我错误的选择,导致绝交的后果。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我很想去承认错误,可又怕没面子。

妈妈闻声赶来,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问我:“朋友和面子哪个重要?”短短的这一句话,便给了我勇气。

初中错误的作文 篇5

——浅析初中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莲花县下坊中学 郭国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面对学生自己“创造”出的宝贵的“错误资源”,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让“错误资源”成为课堂中的“闪光点”,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一、捕捉错误资源,培养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对于很多初中学生而言,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思维能力有限、逻辑思维能力又存在着些许的差异,这使得不同的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一些对初中数学理解存在偏差或者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难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错误或失误来。鉴于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心智条件等,在充分结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分析和查找出“错误资源”来,并将错误当做难得的生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将错就错地予以化解。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远比讲解新的题目,或者远比重复性的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双敏锐的眼睛,需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信息看做学生的思维火化,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智设错误资源,强化识别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数学题目,它们都有一个虚伪的外表,如果学生不能识别这些错误的外表,那么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很容易反复犯错。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及时总结经验,在布置的数学题目中,适当地设置一定的陷阱,通过让学生犯错来提升学生对该陷阱的重视,通过让学生找到陷阱来规避未来答题的错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往往在布置或讲解的题目中,故意给学生增设一定的陷阱或者门槛,然后主动性地诱导学生犯错。在学生对错误的方法思索或者进行反复地探讨时,教师再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会特别深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也会更加深刻,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答题或者考试中,能够运用全面性的思维来审视数学题目,进而获得高的分数,进而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惯性思维来设置一个题目。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它的三条边分别是a、b、,已知a=4,b=3,那么c等于多少呢?在很多初中学生的思维中,在直接三角形中,c一般都表示斜边。但这道题并没有交代,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很多学生都容易脱口而出,得出c=5的答案。但通过全面分析题目,可以获悉,这道题应该存在两个答案。教师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全面而准确的分析题目,进而把握数学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并以此为依托来正确的解答题目。很多成功教学实践都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预设的陷阱,让学生走进错误,再通过教师的合理点拨,帮助学生快速的走出思维陷阱,进而全面地提升初中学生的思维,确保他们思维的缜密性,以此来实现教学的目的。通过这种陷阱利用法,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很深刻,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也会很彻底,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思维记忆,避免甚至杜绝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

三、善用错误资源,提高反思能力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使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转变。一位教师以同一道题的三种错误解法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堂容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数学课。他首先出示了学生反馈的三道错题: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错误?”学生各抒己见,并从书写习惯、数的感知及知识点的掌握等方面找到原因,得出对策:避免粗心。他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教育学生学会从错题中找到知识漏洞,避免下次再犯,使学生在评析错误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赏析错误资源,增强学习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上课并不是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我们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血有肉的、有着敏感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师要教师注重把握这些资源,化废为宝,经常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他们自己的错误,甚至欣赏这些错误,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实现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

及时改正错误演讲稿初中 篇6

第一轮军军拿着马桶塞一直对明明穷追不舍,不一会儿就追上了,这轮算军军赢了。到了第二轮,明明生气地说:“这一轮和下一轮我一定要把你打得满地找牙,等着吧!”军军不屑地说:“来啊,谁怕谁!”“好,这可是你说的,等着接招吧!”明明说道。明明手持扫把竿左一下,右一下攻击军军的屁股,军军也拿起马桶塞左一下右一下地抵挡着明明的进攻,终于他逃出了明明的“魔爪”。

第三轮时,明明又对军军说:“嘿,上一轮侥幸让你逃过了,一会我一定不会再让你逃脱了!”军军淘气地对明明吐了吐舌头。明明故技重施地拿起扫把竿左一下,右一下不断攻击,军军也开始了左一下右一下地抵挡着。后来军军实在是有点儿招架不住了,这时刚好一位老奶奶提着菜走了过来,军军灵机一动,他马上跑到这位老奶奶身后。就在这时,明明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叫:“妖怪,吃俺老孙一棒!”这下闯祸了,因为明明一不小心一棒打翻了老奶奶的菜篮子,把老奶奶的菜都打到了地上去。

老奶奶非常生气地说:“你们这两个臭小子!怎么能玩这么危险的游戏呢?”明明这时有些害怕了,他对军军使了个眼色,小声说:“我们跑吧!”说完就想开溜。军军却一把抓住明明的衣服说:“这是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要勇于承担!”他们一起回去和老奶奶道了歉,并把地上的菜都捡了起来,递给老奶奶。老奶奶见了,笑眯眯地说道:“你们知错就改,仍然是好孩子!”

初中错误的作文 篇7

一、错误资源的构建

按纠错难度, 可以把错误分成两类:一类为浅显错误, 即只要教师指明原因, 学生马上豁然开朗, 比如看错题目、计算错误等;另一类为深层次错误, 由学生认知结构、思维能力等方面造成, 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使学生明了的, 教师要花时间找原因, 并精心设计教学, 这类错误更有教育价值, 是构建错误资源的主体, 本文所谈的错误指深层次错误。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学生缺乏生活体验

很多学生课余生活单调, 不是被督促在家做作业, 就是奔波于各类补习班, 分数是生活主旋律。平常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很少参与体力劳动, 接触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较少, 对生活的感知能力逐渐下降, 失去了关注生活的兴趣。物理源于生活, 没有丰富的体验作基础, 是难以想清某些物理过程的。生活中的许多杠杆, 如扫帚、钓鱼竿、指甲剪、开瓶扳手等, 虽然常见, 但如果没有经历或体验, 又不善于观察, 在分析杠杆时就会产生障碍。

2. 前概念的负面影响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之前, 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 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形成的非本质认识。这些概念有些是正确的, 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基础, 但前概念毕竟是生活经验, 是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没有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与实验证明, 所以前概念多数是肤浅的, 带有片面性, 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一做题, 这些前概念就会产生影响, 引起错误。比如, 学生认为阻力方向总是与动力方向相反。

3. 物理情景复杂或相互干扰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 涉及的物理量一般不变。而在杠杆习题中, 经常有杠杆转动的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想象力, 判断杠杆下一时刻的位置及物理量的变化。但当学生画出几个位置的力和力臂时, 草图已面目全非, 引起思维混乱。另外, 有许多情景相似的杠杆动态问题, 对学生产生干扰, 增加难度。

一些简单的生活物品往往综合了几个杠杆, 有的为同质, 有的为异质, 而且动力和阻力发生了改变, 比如, 夹子、剪刀、老虎钳由两个同质杠杆组成, 而指甲剪、垃圾桶则由异质杠杆组成。特别是异质组合, 几个杠杆同时工作, 过程复杂, 学生先要找准每个杠杆的支点, 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分析动力和阻力, 其中还涉及相互作用力方向的判断, 这给学生的解题带来很大困难。

4. 不会用物理模型思考问题

习题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题目意图不理解, 不能把题目中的对象和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物理模型。实际上, 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都是在物理模型基础上, 融合生活事例, 给出具体条件, 提出求解的物理量, 而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还原, 根据对应的物理规律求得结果的过程[1]。学习用简单的物理模型解决问题, 为学生进入高中夯实基础。有些题目将杠杆隐藏起来, 初学者往往经验较差, 想不到建立杠杆模型, 比如探讨滑轮的本质、给飞轮调整重心等。学生一遇到建模就感到棘手, 思路打不开。

二、物理习题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教学策略

1. 创设体验活动, 丰富学生感知

新授课中教师会设计一些体验活动加深印象, 而在习题教学中, 往往是机械讲解, 没有将习题转化为体验活动的意识, 授课形式单调, 效果不理想。杠杆习题教学中可以开展拔钉子、开瓶盖、扫地、模拟钓鱼等活动, 让学生体验杠杆绕支点转动的过程, 体会使用杠杆的优势和局限性。

常见杠杆可以让学生操作, 但一些逐步被时代淘汰或者某区域很少见的杠杆, 学生难以体验。比如, 抽井水的抽水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这种设备越来越少, 农村学生也没有深刻印象, 城镇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学生很难凭空想象其工作过程, 阻力方向判断出错是情理之中的事。又比如, 铁路建设中使用的道钉撬, 在没有铁路的地区, 学生可能都不知道它长什么样, 用途是什么, 仅靠题目描述是不够的。再如建筑工地上的起重设备塔吊, 行色匆匆的学生会有时间和心情观察其结构吗?生活中的许多杠杆, 对学生来说熟视无睹。出现这种情况, 仅靠教师讲解, 很抽象, 应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来间接体验, 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2. 重视教师引导, 完成概念转变

要转变前概念, 只靠学生自己是行不通的, 因为学生的前概念已根深蒂固, 必须介入教师引导, 让学生发现已有经验的不足甚至错误, 激发对前概念的矛盾或不满情绪, 使学生自觉修正和完善前概念。

例1.如图1, 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 B处挂一重物G, A处始终用一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缓慢增大至直角时, 为了使杠杆平衡, 则 (A)

A.F大小不变, 但F

B.F大小不变, 但F>G

C.F逐渐减小, 但F>G

D.F逐渐增大, 但F

学生判断F和G的大小时, 存在错误前概念:杠杆缓慢向上运动, 说明F>G;若杠杆缓慢往下掉, 则F

学生活动: (1) 手拉动钩码沿不同方向运动; (2) 模仿本题情景, 在杠杆下挂相同钩码, 另一端用手拉动。提出问题:钩码与杠杆的运动形式相同吗?

让学生大胆表达有何不同, 教师补充修正:钩码内所有的点运动状态相同, 这种运动称为平动;而杠杆上所有的点都绕固定的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这种运动称为转动, 这是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此处不宜拓展, 点到即可。

教师过渡:物体匀速平动和杠杆匀速转动时的条件相同吗?

对比探究:测力计下挂几个钩码, 缓慢直线运动, 比较F与G的大小;按照本题情景, 在杠杆下挂相同钩码, 另一端用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拉动, 观察F的变化情况, 比较F与G的关系。说明两者平衡条件不同, 再引导学生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和杠杆平衡条件。

3. 采用变式递进, 开阔学生视野

各种相似情景的干扰, 是学生出错的原因之一。学生不能从众多变化的情景中找出分析问题的关键。与例1情景相似的习题较多, 给学生的思维带来障碍。采用变式教学, 先易后难, 迂回前进, 达到融会贯通、开阔思维的目的。在讲解例1之前, 设计以下变式作铺垫。

变式1:如图2, 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 力F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 (A)

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变式2:如图3, 一根直杆可以绕O点转动, 在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力F, 在力F从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到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的过程中, 为使直杆保持在图示位置平衡, 则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D)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

C.先变大, 后变小D.先变小, 后变大

变式3:如图3, 一根直杠杆可绕O点转动, 在杆的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 将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 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设计意图:变式1中F的力臂不变, 改变G的力臂, 分析G的力臂变化为例1的教学打基础。变式2中G的力臂不变, 改变F的力臂, 难点是发现最大力臂, 判断力臂先变大后变小。变式3中F、G的力臂同时变化, 但F的力臂变小, G的力臂变大, 由杠杆平衡条件知F变大。当学生用变式3的方法思考例1出现困难时, 再启发学生用相似三角形转换力臂的比值。

4. 搭建脚手架, 分解习题难点

碰到复杂的物理习题,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搭好脚手架, 让学生沿着问题串攀登, 随着问题的解决, 物理过程逐渐清晰, 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例1.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 你能画出下一时刻杠杆的位置吗? (2) 杠杆阻力作用点偏向竖直位置的左边还是右边? (3) F与G的力臂怎么变化? (4) 由杠杆平衡条件写出F的表达式, 并判断F的大小如何变化? (5) F和G的力臂都变大, 比值怎么变? (6) 能把力臂的比值转换为其他比值吗?提示:用相似三角形知识。

只要教师设计好问题串, 层层深入, 学生拾级而上, 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将变得简单。正如黄山虽高, 但只要有台阶, 人们就能问鼎。

5. 培养模型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杂的物理问题一般都有模型依据, 解题的实质就是将具体问题转化成模型, 再将这个模型所遵循的规律找出来。学会建立物理模型, 是科学方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忽略次要因素, 从本质上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还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复杂事物及过程, 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至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2]。

例2.连接苏州和南通的苏通大桥创造和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 是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 如图4。在设计大桥时, 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 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增加塔桥的高度, 你知道原因吗?假如让你来设计新的斜拉索式大桥, 你还能提出减轻钢索拉力的方法吗?

初中生应具备简单的建模能力, 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原因是不会建立物理模型。教师提示, 对大桥结构进行简化, 将主要部分抽象成如图5的模型, 大桥的本质为杠杆模型, 应用杠杆原理来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地介绍建模思想的应用, 让学生体悟建模的目的。比如, 引入光线模型, 是为了研究光现象方便, 如果不用光路图就很难学习光现象的知识;又如, 磁场看不见, 摸不着, 为了更好地研究磁场, 引入磁感线模型, 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磁感线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再如,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 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等。

三、物理习题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教学建议

1. 给学生出错的机会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既要完成新课教学, 又要讲评作业, 时间很宝贵, 教师便带着学生赶进度, 慢慢失去了倾听的耐心, 探究活动草草收场, 学生自己思考、体验的机会变少, 知识完全是灌入的, 主体参与意识逐渐淡化。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 不允许学生犯错误, 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急躁的课堂节奏剥夺了学生犯错的机会。将课堂节奏慢下来, 给足学生时间, 让他们不慌不忙地表达想法, 暴露思维和探究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查、自省, 立足学生错误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

2. 面批是获取错误资源的重要方法

错误资源的获取途径有课堂问答、作业批改、面批等, 不同教师偏重的方法可能不同。课堂问答时, 出现错误资源来不及纪录, 有时会遗忘。一般性地批改作业, 对于计算题, 能看出学生思维轨迹, 分析出错误原因, 但对其他类型题目, 如果学生不在现场, 很难从学生答案中找出错因, 但采用面批方式, 就可以在与学生交谈过程中找到原因。有时答案虽然正确, 但可能方法错误, 只是碰巧填对了答案。因此, 面批是获取错误资源的重要方法。

3. 学生互评是利用错误资源的主要形式

在习题讲授时教师要穿插学生错误, 比如, 把学生原始解答投影出来, 由学生评价解题过程, 找出解题不规范或错误之处。又如, 教师讲授时, 可以故意把学生“有道理”的错解讲出来, 有的学生被蒙住了, 而有的学生能发现教师错误, 这些学生的抗议会惊醒思维误入歧途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淑萍.教会学生用物理模型思考问题.物理教师, 2012 (3) .

初中错误的作文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23-01

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学习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直接纠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但是类似的错误却依然层出不穷,让众多教师感到困扰。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将这些错误视为及时获取学生真实学情、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宝贵资源,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使错误“增值”,变错为宝、顺势而为,让物理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

一、正视错误,是有效利用的出发点

作为学生物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同的“错误”观将产生不同的课堂,宽容地面对错误、积极地处理错误,才能推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与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敢于尝试与创新,让他们不会因为错误而担心受到同伴的耻笑和老师的嘲讽,放下心理包袱,体会到在错误中成长的快乐。只有正视错误,才能帮助学生主动地开展自我反思,增强他们战胜困难和学好物理的信心。

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穿插一些关于在错误中走向成功的故事,如美国的一个药剂师,千辛万苦研制了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然而在炮制药水时却不小心将苏打水当做白开水,原本应当为糖浆制剂的药水冒起了气泡,药剂师尝后发现味道奇特,于是被称为“美国之梦”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就这样在错误中诞生了。通过这样的渗透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错误或许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预知错误,是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同化和顺应新旧知识,并使得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差别和冲突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关键之处。教师要能敏锐地把握住这些错误,做到不淡化、不回避、不急于纠正,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尝试和探索,让学生在经历各种曲折和错误后,在认知结构不平衡的基础上唤醒重组的学习内驱力,真正积累丰富的经验,深化认知。

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课时,教师基于对学生实际学情的把握,实验前故意设问:“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在学生普遍认为“正立”后,教师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倍焦距的位置上;在学生改口为“倒立”后,教师又将蜡烛移到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这种反复的猜想与验证环节,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本课时的易错点上,并在动态的生成中鲜明地感受到凸透镜成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关键在于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三、归因错误,是自主建构的支撑点

要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和成功的开始,教师要引领学生对错误进行准确、清晰的归因,弄清楚错误的缘由。当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时,教师组织学生以“错”为镜,启发学生思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找出隐藏在背后的原因,让学生在读懂自己错误的过程中,完成对自身认识结构的调整和重建。

如在进行“力与运动”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人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能推动,这时推力○汽车所受阻力(在○里填上“>”、“<”或“=”)。多数学生都认为应填“<”。在评讲时,大部分学生都将错误归因为“概念不牢”或者“粗心”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启发他们探寻错误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是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认为没推动就是推力小于阻力,而没有从二力平衡的角度来考虑,即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受平衡力则二力相等,为后继练习中避免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之间产生干扰起到了一定的免疫作用。

四、评析错误,是思维拓展的生长点

错误带给学生的挫折感是难以回避的客观情感体验,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对错误展开分析评价,让学生从错误中领略到蕴含在其中的价值,挖掘错误中的“闪光点”,在“自我否定”的同时唤起学习物理的信心。

如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在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原理、所需器材、电路图及实验步骤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尝试操作,并有意识地预留时间,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现场解决实验障碍等,再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到“进步手册”中。通过积累自己在析错中的收获、纠错中的体会,让点滴的进步汇聚起来,实现了“从错误中来,到正确中去”的飞跃。

总之,错误是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宝贵经历,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宝贵资源,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积极面对并有效开发利用,从而书写出初中物理教学的精彩篇章!

初中错误的作文 篇9

“能改”只是一种思想认识,人们往往被“能”字吸引,从而忽略了“改”字背后更值得关心的问题何时改,如何改?而“即改”则回答了这些问题,就是立刻改,朝好的方向改。就像《明日歌》中所说的那样,我们都知道荒废光阴不对,所以决定从明日起改过。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样的心理,使我们不断重复今日之错。而知错即改的人会立刻弥补今日之失。这便是“能改”与“即改”之间最鲜明的区别。

知错即改,这是治学者所秉持的严谨之态。胡适在北大任教时,常有人对他的国学研究成果提出质疑,每当遇到质疑时,无论质疑者的身份高低,胡适都会立即去查阅古籍,有错即改,并诚心向对方道谢。有一次,他的学生傅斯年怀疑他对一首诗的出处标注有误,便指了出来,胡适翻阅古籍后发现确实有误,立即发表声明认错。

面对错误,知错即改,不推诿不敷衍,这便是大师的姿态。而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就学术而言,明知有误,却因为顾及所谓的名声,总想着等风头过去后再不知不觉地改过,以免受人非议,这是懦夫之举,更是对学术的不负责任。

知错即改,这是育人者所应当拥有的智慧。一位父亲曾答应儿子给他礼物,却因事忘记了,儿子怪父亲不守信用,父亲立即认错并给儿子买了礼物。父亲用自己的行动给儿子上了一堂课为人既要诚信,也要知错即改。当这位父亲知道自己没有遵守对儿子的诺言时,他没有用“高高在上”的父亲身份理所当然地赖账,而是低头道歉,并立即弥补错误。他的儿子从父亲身上看到这些品质,并在自己日后的人生中努力践行,成就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他就是沃伦爱德华巴菲特。

知错即改,这是决策者应有的果决。阿珂姆是美国著名的饼干牌子,一次工作人员的失误使一批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该公司的上层知道后立即决定撤回那批商品。这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嘲笑,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此举为公司赢得了更好的市场信誉,带来了更大的利润。

人生的错误作文 篇10

记得在三年级的一个星期五,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一字未动,好朋友王丽聪居然已经全部完成.正好,王丽聪来我家看书,我便对王丽聪说:"你将你的数学家作带来给我抄”.王丽聪想了想说:“好,我答应你,不过,你可别告诉别人呀。” 我听了,得意洋洋,并想:万岁,今天的作业不用愁人。

“叮呤叮呤……”我跑去开门,来者正是王丽聪。我们俩马上来到书桌前。我翻开王丽聪的作用,拿笔抄起来。过了一下,贪心不足的我竟对王丽聪说:“既然没事让你做,你就帮我写语文家作吧!”王丽聪听了,考虑了一下说:“好,我你写。”就这样,我的家作没出三十分钟,就已经全部搞定了。我和王丽聪抱着兴高采烈的心情出去玩了。

星期一,我将作业交给老师。放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彭老师严肃地对我们说:“近期,我发现班上有很多抄作业的现象,甚至帮同学写。而且好像是我们的班干部带的头。” 我听了,心里好像打破了五味瓶似的,不是滋味。就在这时,王丽聪向我投来了怎么办的眼神。心想:这件事只有我和王丽聪知道,而且谁会怀疑到副班长头上呢?

过了几天,王丽聪对我说:“刘婷,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将我绐你抄作业,并帮你写作业的事惜告诉了我爸爸妈妈。还有我……我写进了日记,唐老师还给我打了个‘优’。” 我听了,一脸茫然,不知该咋办。我慌了,我乱了,我脑子里是一片空白。

初中错误的作文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错误资源  错题本  开发与利用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2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有的学生都可能会犯错,而如何对待错误,使错误成为“成功之母”,则是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下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资源,将其加以开发和利用。

一、解析数学中常见的错误资源

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概念理解片面化、概念混淆、缺乏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有效的反思、应用知识不灵活以及审题模糊和思维僵化等原因导致出现错误。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错误主要源于考虑问题简单,难以全面地思考问题,往往顾此失彼。例如,在进行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学时,笔者提问:“假如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相等,请问这个三角形一定就是直角三角形吗?”很多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时,由于理解错误将a2+b2就想当然地理解为(a+b)2,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不一定。在这一简单的思考题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的不够,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对得出勾股定理的含义理解也就难以透彻。当然,也有些学生出错是出于没有认真审题、马虎等原因,这些错误本是可以避免的,却依旧发生,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二、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利用错误资源,正视学生错误,使学生暴露错误,强化对错题本的开发和应用,练习后错题要得到有实效的落实,注重学生自我反思。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详细探究如何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数学教学。

(一)正视学生错误

很多教师希望学生不出错,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害怕学生会将错误的印象保持更久,急于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也忽略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这种“讳疾忌医”式的态度使学生不仅不会少犯错,反而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个错误。因此,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错误,坦然接受学生所犯的每一个错误,无论是马虎出错,还是知识盲区出错,亦或是解题思维出错,都应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找出解决策略。

(二)使学生暴露错误

错误是一笔可贵的资源,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盲区和学习方面的不足之处,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才能更好地避免错误,做出弥补。但是一些学生在听课或者解题的过程中暂时没有表现出很多的错误,这样就难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就像身体的疾病一样,医治疾患时需要病人表现出病症才能加以治疗,从而尽快康复。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暴露错误,只有充分暴露了错误,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医治策略”,尽早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强化对错题本的开发和应用

错题本是学生所犯错误的集中体现,其对于学生体现错误、改正错误、反思错误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强化对错题本的开发与应用,引导学生将自己曾经出过的错误都整理出来,以工整的字迹抄写记录在一个专门的错题本上,将所出现的错误答案、正确的解题思路、正确答案等都记录在这个错题本上,并举一反三,利用相似的题目进行练习。也可以采用剪贴的办法,将试卷上、作业本上出现的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这样可以原题重现,使学生在翻看错题本的时候可以回想起自己当时做题时的思路。要求学生将错误的原因简单写在旁边,可以使其反思自己的出错原因,从而加深印象,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可以加以避免。在错题本建立之后,教师应多要求学生反复翻看错题本,尤其是在临近考试之前,更应该多翻看,对易错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在考试时遇到相类似的题目可以从容避免出错。

(四)练习后错题要得到有实效的落实

每次练习、考试后的错题都要重视起来,不可一带而过,因为那样一来,学生难以加深印象,以后遇到类似的习题时依然会出错。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落实错题整理,可以利用错题本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收集错题。比如,每次考试之后,都可以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让学生把自己考试中出现错误的题目的题号输入电脑,并把它保存起来,等试卷分析后再过几天,由结对同学负责检查他的错题的落实情况,一个月下来后,让学生再回过头来看看,本月自己存在问题的知识点,有没有得到解决。从开展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这样做有针对性,学生也重视,效果较好。

(五)注重学生自我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极大的思维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因而为加强和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思维进行公开,注重学生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和掌握方便快捷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三、结语

数学教学中,知识点众多,计算繁杂,概念纷纭,学生出现错误可以说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错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让学生学会利用错误、改变错误、化错误为正解。只有这样,才能使错误升华,成为一笔真正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任冬海.初中数学“易错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5(1).

[2]黄淑珍.数学《错题集》的制作与利用[J].新课程:中学,2013(5).

[3]施慎忠.做好错题反思整合知识再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6).

[4]黄敏.初中数学易错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

[5]王勇.简析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的几个误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3).

[6]龚大洋.如何走出初中数学解题误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11).

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浅析 篇12

一、正视学生解题的错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 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长此以往,学生虽片面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甚而弄不清错误的缘由. 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 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 总之,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会对教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 有道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 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对待错误的惧怕心理和严厉态度转变为承受心理和宽容态度是十分有意义的. 因为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甚而趋于成熟. 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某个阶段的水平,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实际水平. 此外,正是由于这些假设的不断提出与修正,才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揭示错误是为了尽量减少错误,我们所说的承受与宽容也是相对于这一过程而言的. 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的这一尝试、修正的过程,是与学生独立解题的过程相吻合的. 因而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且领略了探索、尝试的过程,这对学生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承受心理与宽容态度, 才会耐心寻找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处理.

二、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能顺利正确地解题, 表明其在观察、 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 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 就会出现解题错误. 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三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三是用功的方式不正确.

(一 )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 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 原题是这样的:

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 第3排呢? 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 那么m是多少? 求a = 20,n = 19时,m的值. 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又有,在小学减法运算中被减数比减数大的认识根深蒂固,记得在初一上学期的一次摸底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2 + 2 - 3,部分学生一看到 “2 - 3”这一部分 ,就说这道题无法完成,殊不知还有运算顺序的问题.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 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 (如用字母表示数 )、范围 (正数 、0、负数 )、方法 (代数和 、代数方法) 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 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二 )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

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 - 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 - 7看成正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 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 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 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是受等式的性质2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干扰 . 事实也证明, 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 可见对比教学法对学生错误的形成,前后知识的干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在解答简单问题时, 需要提取、 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 ,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三 )用功的方式不正确

(1)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多打草稿多画图

举个例子,每名同学在解题的时候,都会先读一遍题目, 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来解题. 但是,不少同学在读了“一遍” 题目之后,就急于下手,结果苦思冥想半天,都无法得出答案. 这个时候,我通常会建议同学们再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 因为题目给了很多已知条件,这些已知条件都是用文字跟数学符号来表达的,在我们大脑中很难一下子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这时候如果我们再读几遍, 把所有已知条件都以自己的方式充分地理解透,然后自己画个图,如果已经有图, 就将这些条件标注到图上. 由于人的大脑在短时间之内记忆的东西是有限的,如同电脑CPU,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将大脑的功能用在计算和推理上,而不要让它承担记忆的任务,将这些需要记忆的条件和推理得出的结论都交给草稿纸和图表,大脑自然能够更轻松地去对付题目的问题了.

(2)有的同学在解题的时候自信心不足 ,不敢下手

其实很多人在最初接触一些难题的时候都没有思路,包括数学老师在内. 但是在如何对待这个思路盲区上, 有经验的老师和不自信的同学就截然不同了. 很多人在碰到这种问题时,似乎有一种完美主义思想:要一步就找到正确思路,把题目解答出来.

举个例子,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解答几何题,添加辅助线的方式有很多种方法,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会在挑选哪种添加方法上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他们中大多数的心理是怕作图的时候做错了,然后不得不改变思路,由于不愿意花时间去改变原来已经深思熟虑的那条思路, 所以干脆力求一次就做对.

其实,一次就做对,是需要很多的练习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够达到的,这种数感和图感的建立不是短期可以建立的. 同学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有了思路,就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然后证明你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无法证明,则另外想思路.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只要重复去实践,自然会形成一种状态:一看题目,就大致知道有几种思路,然后你就会一一去思考证明,一般情况下,总有一种是可以得出你的答案的.

有时候,当你推不开一扇门的时候,不要着急,试着反方向拉一下,或者横向拉一下.

三、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由上所述,学生不能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产生解题错误,表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 因此,减少初中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 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 课后三个环节.

(一 )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 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 例如,讲解方程

之前, 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课前须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 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 因此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字眼、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 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 授业解惑,预先明了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 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察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则遗患无穷, 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 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打下基础.

(二 )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 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课内条件允许的话, 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 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 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三 )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评述. 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上一篇:个人生活计划怎么写下一篇:面对突发事件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