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工商登记规定

2024-09-15

债转股工商登记规定(通用6篇)

债转股工商登记规定 篇1

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债权转股权,是指债权人以其依法享有的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

第三条

债权转股权的登记管理,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本办法:

(一)公司经营中债权人与公司之间产生的合同之债转为公司股权,债权人已经履行债权所对应的合同义务,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者公司章程的禁止性规定;

(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确认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

(三)公司破产重整或者和解期间,列入经人民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或者裁定认可的和解协议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

第四条

用以转为股权的债权有两个以上债权人的,债权人对债权应当已经作出分割。

第五条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债权转股权须经批准的,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第六条

债权转股权作价出资金额与其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金额之和,不得高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七十。

第七条

用以转为股权的债权,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债权转股权的作价出资金额不得高于该债权的评估值。

第八条

债权转股权应当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证明。

验资证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债权的基本情况,包括债权发生时间及原因、合同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合同标的、债权对应义务的履行情况;

(二)债权的评估情况,包括评估机构的名称、评估报告的文号、评估基准日、评估值;

(三)债权转股权的完成情况,包括已签订债权转股权协议、债权人免除公司对应债务、公司相关会计处理;

(四)债权转股权依法须报经批准的,其批准的情况。

第九条

债权转为股权的,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变更登记。涉及公司其他登记事项变更的,公司应当一并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条

公司申请变更登记,除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企业登记提交材料的规定执行外,还应当分别提交以下材料:

(一)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情形的,提交债权人和公司签署的债权转股权承诺书,双方应当对用以转为股权的债权符合该项规定作出承诺;

(二)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规定情形的,提交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

(三)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提交经人民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或者

裁定认可的和解协议。

公司提交的股东(大)会决议应当确认债权作价出资金额并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第十一条

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将债权转股权对应出资的出资方式登记为“债权转股权出资”。第十二条

公司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债权转股权登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

债权人、公司以及承担评估、验资的机构违反《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的,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罚。第十四条

债权转股权的公司登记信息,公司登记机关依法予以公开。

第十五条

对下列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结果,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开:

(一)债权人、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的违法行为;

(二)承担评估、验资的机构因债权转股权登记的违法行为。

前款受到行政处罚的承担评估、验资的机构名单,公司登记机关予以公示。

第十六条

对涉及债权转股权违法行为的债权人、公司以及承担验资、评估的机构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及时予以记录,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第十七条

本办法规定事项,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八条

非公司企业法人改制为公司办理变更登记,涉及债权转为股权的,参照本办法执行。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3年1月3日法释[2003]1号 2003年2月1日施行

五、企业债权转股权

第十四条 债权人与债务人自愿达成债权转股权协议,且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中,应当确认债权转股权协议有效。政策性债权转股权,按照国务院有关的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债务人以隐瞒企业资产或者虚列企业资产为手段,骗取债权人与其签订债权转股权协议,债权人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债权转股权协议被撤销后,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清偿债务。

第十六条 部分债权人进行债权转股权的行为,不影响其他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债权。

企业债转股方案审核规定

按照中发[1999]12号文件关于“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资产管

理公司确认的企业债转股的条件、方案,联合进行严格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要求,为规范管理债转股的审核工作,加快进度,现作如下规定。

一、审核的原则

有利于盘活不良金融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企业实现扭亏脱困;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二、审核的范围

由国家经贸委推荐,经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评审后确认的实施债转股企业及其债转股方案,属于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审核的范围。

三、审核的内容

1、由牵头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报请审核债转股方案的请示。“请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的基本情况;(2)拟转股额、转股后股权构成及效益预测;(3)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等方面内容。

2、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共同拟定的实施债转股方案。

3、有关附件:

(1)由牵头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相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共同签订的意向书。

(2)企业所在地的地市级政府对企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和下岗分流人员作出的正式书面承诺。中央级企业、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企业要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

(3)按照《多家债权人实施债转股的合作协议》,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相关协议。

四、会审程序

l、申报

牵头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有关实施债转股的企业签订债转股意向书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债转股请示、方案及有关附件同时分别送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

2、会审

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收到债转股方案后的7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由国家经贸委汇总3对债转股金额巨大或涉及重大原则政策的,可由国家经贸委召集有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审。

3、行文上报

为减少办文程序,加快工作进度,国家经贸委根据会审结果,分批行文上报国务院并抄送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涉及国家开发银行债转股方案审核工作的,参照上述规定办理。

债转股工商登记规定 篇2

中国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的分立由来已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一分立状况不但暴露出了很多逻辑矛盾, 更造成了很多现实问题, 商事主体逃税便是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工商登记制度在产生、实务操作等方面中都具有优先地位, 税务登记制度在现行体制下便具有一定的从属性, 这样的从属性与两种制度的分立如同同一硬币的正反两面, 并不断加深两大制度的分立。笔者认为, 税务登记不恰当的从属性和两种制度的分立, 与其说是两种制度的关系问题, 不如说是税务登记制度自身的缺陷问题。不论是从税收债务成立的立法理念上, 还是税务登记具体的制度设计上, 税务登记制度都有一定的不足。对这些不足的调整,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协调整合的方式, 克服两大制度的过度分立问题, 消除税务登记制度的从属性。

现有的研究中, 税务登记制度的完善领域成果颇多, 很多学者从完善税务登记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并为本文所借鉴。 (1) 对营业执照作为税务登记前提条件的论述, 笔者主要参考了一些论文, 这些论文指出了营业执照对税务登记的不利影响, 但并未指出如何才能有效的客服这一不当限制, 更没有采用两大登记制度整合的视角, 比较可惜。 (2) 有些论文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激发了笔者的思考, 有的为笔者所采纳。 (3) 有的论文虽然论述到两大登记制度的关系, 但其主张将两大登记制度合并, 不为笔者赞同。 (4) 一些税法方面的教材和专著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学理论据。

一、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的制度价值概要

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制度以行政许可的方式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 前者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 赋予商事主体进入市场、开展经营的资格, 同时为政府进行产业调控和市场监管提供全面信息;后者则确保国家税收的征收与实现。不可否认, 两者因各自具有独立的制度价值和内容体系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从《民法通则》到中国《公司法》的颁布, 再到《公司登记条例》的出台, 中国企业法人的设立一直被拟制理论所主宰。19世纪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在对法人本质进行解释时创立了“法人拟制说”, 其明确指出“法人为人工的单纯拟制之主体, 即仅因法律上之目的而被承认的人格”。1法律拟制使得法律条文并不需要太多的变动, 即可将公司纳入到原有法律所调整的主体范畴之中, 而罗马法的人格理论则为公司人格的拟制提供了范式———只需明确相应的条件, 公司便可以跟自然人一样获取独立的人格。毋庸置疑, 公司登记制度则是确保公司具有相应的法律条件、具备独立人格的最好方式。而公司独立人格的拟制所产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公司的信用能力的保证, 所以工商登记主要确保的是以公司为代表的商事主体的日常经营能力和信用能力, 这也就造成了工商登记以经营范围、资本注册、验资审查为主要内容。工商登记合格后颁发给企业的营业执照也在这种立法思想的指导下具有了主体资格证明与经营活动许可的双重功能。在中国, 工商管理登记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以至于被学界重视、研究, 更成为国家改革的一大着力点。对于该制度的完善, 我们认为理应在重视税务登记制度的基础上一分为二:在可以交由市场自治的领域, 工商登记制度应当放松甚至退出, 1但在有些方面, 其必须发挥应有的功能, 解决中国税务登记制度所未解之难题。

类似于工商登记制度, 税务登记制度也有其深厚的理论背景。税收登记的制度价值主要体现在德国税法理论也即权力关系理论与债务关系理论的争论之中。在权力关系理论中, “查定处分”是创设纳税义务的前提条件, 而在债务关系说中, “查定处分”仅仅是已经生成的税收债务的实现方式。目前世界范围内, 税收债务关系说虽未通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 无论在哪一种学说体系中, “查定处分”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此处所说之“查定处分”, 在行政法上主要是指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在税务稽查过程中行使课税权的行为, 但需要注意的是, 税务登记虽然与课税权行使无直接关联, 但其作为税务机关行使课税权的前提与基础而与查定处分行为密不可分。具体而言, 税务登记制度在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学者施正文认为, “税收登记时整个税收征管的首要环节, 是征税机关对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经营项目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也是纳税人与征税机关建立联系的开始和证明”。

从上文的制度价值进行分析, 两种登记制度虽同为企业设立阶段所必需, 但由于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 因此在实务操作中基本被视为两种关联不大的登记制度而被分立:工商登记机关由各省市工商管理局及分支机构办理, 税务登记机关则为各级国税、地税部门, 两者的级别设置上存在很大区别;前者申请人是尚未取得生产经营资格的民事主体, 后者申请人在不需要国家相关机关特别批准的前提下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营业资格;前者过程中主要提交各类验资、住所证明, 存在股东或合伙人的, 还要提交相关身份证明材料、公司章程、发起人协议或者合伙协议等文件, 后者则应提供营业执照和税务机关要求的证件;两者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不同。出于行政高效、专业便民等方面的考虑, 将两大登记制度分而设立有一定的优越性, 但我们认为, 认定两者在制度价值上没有太大联系进而将两者完全分立的做法有失草率, 且可能适得其反。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之间的联系也颇为紧密:企业的工商登记是税务登记的前提, 税务登记则是工商登记的必然结果。前者内容的变动往往引发后者相应的改变, 两者的注销也往往同时发生。这样的联系反映了两者在制度价值上的关联性:与保障纳税有关的事项往往关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与保障企业主体资格和信用能力有关的事项也跟企业的纳税能力保持一致。换言之, 两者之前的独立性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二、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分立的危害

中国的工商登记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 历经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 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不可否认, 目前的工商管理制度仍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 因此,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据此, 2013年3月10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 要改革工商登记制度, 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由于笔者主要从事公司法方面的研究, 从公司商事登记的角度讲, 中国工商登记的范围过宽、审查过严, 在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及实缴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2但对于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 笔者认为, 改革者的视野仅限定在了工商登记制度本身的完善, 并将着力点放在了公司资本制度的调整上,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可见一斑。相比之下, 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分立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准确地说, 税务登记改革本身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1. 纳税人往往只办理工商登记, 领取营业执照后却不办理税务登记。

纳税人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中国现行的税务登记制度与工商登记制度衔接不紧。纳税人之所以积极办理工商登记, 是因为营业执照在纳税人的种种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 如果生产、经营者没有营业执照, 在其经济活动中就会寸步难行, 即使没有办理营业执照而经营也极容易被查处。然而, 税务登记证书的作用则在法律规定缺失的情况下被曲解———学者普遍认为, 税务登记证书既是权利证明又是许可证书, 但在实务中, 税收债务人仅仅将税务登记证书视为自己的权利证明。换言之, 当事人往往认为只有在申报办理减税、免税、退税;延期申报纳税;购买发票;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时才需要用到税务登记证书, 其日常经营活动完全可以脱离税务登记证书, 该登记的许可证功能被完全忽略, 这与我们国家过于重视营业执照的执法功能也有密切关系。3除此之外, 在税收实体法上, 学界虽然有国家权力关系说与税收债务关系说的理论分野, 但对税务登记的功能却能达成一致。1当事人在逃税动机的驱使下, 往往会选择主动规避税务登记。在实务中, 税收债务人只进行营业登记几乎成为普遍现象, 以某县为例, 截至1998年12月, 工商累计登记11627户, 而地税部门登记仅为6280户, 数额的相差巨大令人咋舌。

2. 由于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的不当分立, 导致当事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多头开户或者设置秘密账户。

这不仅增加了税基数额确定的难度, 也使得税收征收程序难以顺利进行。这与税务登记证书仅仅发挥了权利证明功能有很大关联, 但究其根本, 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分立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

3. 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的分立,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当事人设立企业的成本。

特别是在中国工商登记颇为严苛的背景下, 当事人仍需另行税务登记无疑是雪上加霜。完善税务登记制度的宗旨之一是方便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 从这一角度讲, 税务登记制度改革必须将矛头指向两大登记制度的分立。

三、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分立的表现

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分立的表现有很多, 在立法观念上对税务登记的定位不明、具体制度上逻辑关系错位、两大制度已有衔接作用不大、应有衔接尚未建立等方面共同反映出两大登记制度分立的局面。

1. 税务登记定位不明, 税务管理目标不清。

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自领取营业热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应当持有关证件, 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其他条文也规定了纳税人开立银行账户、领购发票等涉税事项必须持税务登记证才能办理, 但并未明确规定纳税人为什么要办理税务登记, 或者说税务登记在税务管理中的目的和地位并不明确。在要求办理税务登记以后, 纳税发生的时间和条件恐怕就会引人误解。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以实际发生纳税义务还是以办理税务登记作为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和条件?依据税收债务关系说以及相应的税收实体法律规范, 纳税义务在符合课税要件之时既已成立生效, 而《税收征管法》对税务登记定位不清则直接致使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认为税务登记才是课税义务成立的标志, 但实际上自企业开始经营活动进行工商登记之时, 纳税义务就已经发生。观念的不明确人为造成了两者的割裂。

2. 工商登记不恰当地钳制了税务登记。

(1) 设立上税务登记受到了工商登记的限制。中国现行法律规范2大多要求商事主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30日内办理税务登记。可见工商登记是进行税务登记的前提条件。 (2) 变更税务登记受制于工商登记。相关法律3规定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 应当先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手续, 然后在法定期间内才可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 (3) 注销登记上也存在同样的限制, 只不过时间间隔改为15天。4 (4) 中国工商登记分为正式登记与临时登记, 既然将工商登记作为前置程序, 那么税务登记也理应分为正式登记与临时登记两种。可现行法律不允许临时营业执照办理税务登记, 使得相关当事人的权利没法实现。可以说, 即便是将工商登记作为税务登记的前置程序, 立法者也没能实现自身体系的自洽。

从税收法理上讲, 纳税义务产生于课税要件该当之时, 而不论是否领取了营业执照。在满足要件之时, 相同纳税义务承担人一律平等, 世界各国税法特别是实体法都没有将纳税人的义务与营业执照相联系。中国立法者并未认识到这个问题而将工商登记错误的设为税务登记的前提, 这在根本上与前述税务登记定位不明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论是税务登记还是工商登记, 都不可能成为税收债务成立的法定要件, 前者对于税收征管具有重要意义, 后者几乎对税收债务的产生与实现没有直接影响。

注销登记的联动机制和15天的规定更是与中国目前的法律制度相违背。纳税人被吊销工商营业执照, 要求纳税人应当自工商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规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 难以操作。吊销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企业法人违反规定实施的一种行政处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 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 该企业法人归于消灭。因此,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 只是不得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但其仍然具有以清理公司资产及债权债务为目的的民事主体资格, 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了注销登记后, 企业法人资格才归于消灭。因此, 吊销营业执照并不能必然导致企业注销税务登记, 15日的期限也过于短暂。

3. 税务登记的时间限制不妥当。

税收征管法所规定的有关税务登记管理的时间不尽合理。根据第15条的规定, 从纳税人领取营业执照开始经营, 到领取税务登记证件可能会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这样, 经营时间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之间就有可能出现了一个失控的期间。虽然最终这段时间应该缴纳的税款仍可以得到补收, 但是会使税款推迟入库, 不利于税收的征管。例如某企业6月10日领取了营业执照并开业, 取得应税收入, 那么按照税收法律规定该企业应该在纳税义务发生后的下一月的15日之前缴纳税款。但是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 该企业可以在7月10日才进行有效的税务登记申请, 税务机关还可以在8月15日才发给纳税人税务登记证件。这样纳税人6月份发生的纳税义务最迟会在8月15日之前才缴纳入库, 税款入库时间整整延迟了两个月。如果纳税人属于无照经营的话, 那么税款推迟入库的时间还会更长。

4. 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的衔接发生脱节。

《税收征管法》第15条第2款规定,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 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但根据中国的行政机关设置体系, 海关、国税、外汇、金融、工商实行分级设立、垂直管理的机制。这就造成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税务机关在管理范围的划分上存在着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纳税人虽然大多数是在其所在地的县级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是在地市级工商局及其所属的直属分局、特业分局, 甚至是省级工商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理工商登记, 还有部分纳税人是在工商行政管理所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管法》规定, 纳税人应向生产经营地或纳税义务发生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税务机关在管理范围的划分上不匹配, 既给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情况通报带来了诸多不便, 也给税务机关通过工商登记监控税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且《税收征管法》只是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义务向税务机关通报有关工商登记信息, 而没有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未履行义务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这就使得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信息沟通、共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人情工作”, 从而不利于税务机关强化税源管理和税务登记工作。

5. 税收征管法关于税务登记与金融机构账户之间关系的规定存在逻辑矛盾。

税务登记证明被法律规定为金融机构账户设立的前提条件, 可见立法者将金融机构账户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完全割裂。企业在设立之初就需要将资金放置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账户中,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验资程序, 才能取得营业执照, 而取得营业执照后才可以依法办理税务登记。而税收征管法又将税务登记作为企业开户的前提。这样矛盾的逻辑造成的结果是企业通过非法的方式开立专用账户或者只得借用至少一个的自然人账户办理设立事宜, 不仅造成了金融风险, 还大大增加了当事人办理工商登记的成本, 更有甚者, 企业成立后依靠税务登记证书办理的银行账户仅仅沦为“空壳”, 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原有的账户办理经营业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逃税的风险, 使得税务机关无法充分核对税源。

四、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制度的整合

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开始, 交易成本在企业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 后世学者在科斯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产权理论、不完全合同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 这些理论都十分重视交易成本的作用。从布坎南开始, 交易成本的分析方法被引入了政府行为之中而诞生了政府经济学, 布坎南等人也被称为“公共选择学派”。该学派主张将政府行为视为一种公共产品, 政府行为的提供需要考虑成本因素。在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统一中, 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这样的理论进行制度的构建。另外, 根据哲学上系统论的观点, 组织系统中不同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对系统整体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看作是企业登记系统的两大要素, 各要素之下还可细分为更多的子要素, 不同要素之间应当去烦取精, 优化排列组合, 唯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登记系统整体收益最大化。结合此两种理论, 笔者认为, 两大制度的整合是一种以成本收益为准绳的不同要素的优化排列。

涉及到两种关联性制度的协调问题时, 我们的思路通常有以下几种: (1) 使A制度包容B制度, (2) 使B制度包容A制度, (3) 保持两者独立性的同时, 整合两者的关系。前两者在成本节约方面往往优于第三者, 但适用范围却比较狭窄。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由于存在较为独立的制度价值和内容体系而无法使一方完全包容另一方, 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某些细节上实现两者的整合。

1. 我们应废止将领取营业登记作为税务登记前提条件的做法。

相关法律应当要求当事人在从事经营之时, 就要进行税务登记。但这样的做法需要相应的配套机制, 至少需要解决下列问题:开业就可领取税务登记证书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当事人不去进行工商登记呢?当事人开业经营后不愿主动进行税务登记应当如何处理?当事人开业后没有进行工商登记或没有通过工商登记而终止经营, 原有税务登记如何处理?当事人取得营业执照后, 原有税务登记是否需要更换?原有等级是否是临时性的?

在中国, 工商登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核过严, 这表明中国商事主体在进行工商登记之时往往比较主动。一方面无照经营面临着严厉的惩罚措施, 工商行政部门属于垂直管理, 机动灵活, 享有行政处罚权和检察权, 当事人规避工商登记的机会不大、成本过高。另一方面, 工商登记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 历史久远, 人们对工商登记在心理上形成了制度依赖。况且市场竞争激烈, 当事人往往通过展示营业执照的方式向交易人表明自身的信誉, 工商登记可以给交易双方减少各类交易成本, 如寻找成本、谈判成本等, 产生一定的收益。所以即便不将营业执照当做税务登记的前提, 营业登记的积极性也不会受到影响, 工商登记改革仍然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自身问题。因此我们仅仅需要加强制度激励, 让当事人主动及时地进行税务登记。

笔者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以下的激励路径。首先, 强化金融账户的管理。企业专用账户的开立与税务登记证书挂钩的同时, 强化对金融账户的管理和开户流程的透明度, 明确相关金融账户与企业设立、经营的关联性, 企业的集资、验资、日后的经营均不得随意另设账户。这样就实现了账户、税务登记、工商登记的联动, 从而使得企业在开业之初就积极进行税务登记。对只进行工商登记而不进行税务登记的商事主体, 可以建立政府登记信息共享平台、明确工商部门向税务部门进行定期通告的责任等方式予以克服。在此, 需要对税务登记的管辖做出改革, 以商事主体住所地的税务机关为登记机关, 方便对口通告。对不进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的主体, 加强联合办公、统一执法, 杜绝不进行任何登记的情况发生。

商事主体开业之后的税务登记, 笔者认为应当界定为临时登记为宜, 在实务中可以称之为预登记。商事主体按照其欲成立的主体性质进行预登记, 预登记产生的代码具有唯一性, 用于办理正式登记和其他各种税务事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当事人由于挂靠、经常地点经常变动而规避赋税的情况。当事人在进行工商登记时, 应将预登记信息提供给工商管理部门, 工商登记部门也应当主动要求当事人提供预登记文件。由工商管理部门通告税务部门将预登记转为正式登记或注销。这样可以减少当事人的成本, 提高行政效率。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 由于其只进行形式审查, 并且登记具有临时性, 所以时间限定在当事人申请后7个工作日为宜。对当事人开业后无正当原因不进行税务登记的, 由税务机关进行严厉处罚, 必要时可以限制相应主体取得营业执照, 这就从违法成本角度克服了税务登记的随意性。

2. 我们应当加强税务机关与工商管理机关、政府其他机关的合作。

建立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协作机制。进参考文献:一步完善落实税务登记信息和工商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通过信息交流、资源互补、发挥监督、管理功能、提高税务登记率, 从源头上减少税收漏征漏管户。按月开展与工商部门办证信息相互传递, 及时开展登记信息核实比对工作, 重点要鉴别一些虚假的空壳户。提高办证质量。健全和完善工商、税务办证协作机制, 在部门联合办公方式管理的集贸市场实行税务与工商部门联网, 使新办营业执照的纳税人均能同时在税务部门微机系统反映, 即时监督其办理税务登记情况。在接受登记时, 在改变相应登记管辖, 使得管辖级别、地域尽可能一致的前提下, 采用联合办公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结论

有些学者提出借鉴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将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合二为一的做法。笔者并不赞同。首先两者存在较为独立的制度价值,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建立初期阶段, 国家管制强调专门化的大趋势下更是如此。另外, 两种登记制度分立时间较长, 行政机关的设立也较为固定, 分立的体制产生了强烈的制度依赖。最后, 如同发改委在定价领域不肯放权一样, 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产生了大量的部门利益, 相关部门面对已经划定的利益范围而寸步不让, 两大登记体系合并必然遭受阻挠。因此, 在现阶段, 实现部门与制度之间的协调整合才是实现系统价值最大化的首选。

摘要:实行税务登记制度对于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掌握税源, 加强征收管理, 防止漏管漏征, 强化税收政策和法规的宣传, 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中国税务登记制度却存在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其中, 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的分立便是一例。试图探究两种登记制度分立的原因、危害, 并提出改革建议, 以完善中国税务登记制度。

深圳工商登记“变法” 篇3

10点13分,李经文把营业执照拿到了手上。认真到近乎有些倔强的李经文看了看表,总共用了1小时13分钟。“放在以前,起码需要20天,”李经文说。他觉得还不够过瘾,当场决定再给自己办一张,不到半个小时,他又拿到了一张“世界美协文惠进出口商品服务中心”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总是随身携带相机的李经文很开心,让工作人员给自己拍了照,并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他在微博中说,“我仅用1小时13分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且不收任何费用,这在香港也做不到。”

工商局的“玻璃门”

3月1日碧波办证大厅的经历让李经文印象深刻,李经文曾在香港、江苏等地多次开办过企业,对中国大陆工商登记工作的繁琐之处十分了解。

就在此前,同样在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分局,李经文也遭遇了注册的尴尬,“我要注册一个进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中心,由个体户来搞,这里没有过先例。名称核准就很麻烦,一次又一次,折腾的人想发火。”李经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他看来,注册资金、场地审查和各项前置审批是摆在很多创业者面前的“三座大山”。

按照此前的办证流程,名称核准只是整个繁琐的办证程序中的第一步。核准后,要到银行开设公司临时账户,并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最后凭验资报告去工商部门办理名称核准。

“注册资本实缴登记”是另一道门槛,按照2006年《新公司法》规定,注册资本存放在银行验资账户,在公司取得营业执照前不得动用该笔资金。这无形中提高了公司设立的资金门槛,降低了资本利用率。

“过去企业办证确实很难,有个说法叫‘玻璃门看似容易,实际很难,主要是门槛太高。”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袁作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坦言。

“人们说工商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确实存在个别现象,但‘事难办的症结不在工商部门。”袁作新说,成立一个外资企业要跑几十个公章是事实,但大都在前置审批部门,工商注册只是最后一个环节,“结果对执照难办的不满情绪都堆在了工商部门”。

罗湖分局企业登记注册科副科长李丽华举了一个例子,“深圳市万象城要办一个卡拉OK厅,要提交卫生、环保、文化、消防四个前置审批许可的证件,企业把所有证件都办下来,花了几个月时间不说,最头疼的是,四个证上的地址写了四条路。”

万象城恰好处于四条路的交叉地带,原则上写哪条路都不算错,但一旦将来出现问题,工商登记部门就可能被追责。李丽华说。

“我们只能委婉地劝说企业去把地址改成统一的名字,可是人家好不容易把那些证办下来,已经很难了,还要再去改一次,怎么能不生气?”

“现在大不同了,按照最新的登记程序,他们可以先办营业执照,其他审批部门再根据营业执照信息进行审批,就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了。”李丽华说。

宽进严管

按照深圳市人大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深圳市从3月1日起,全面推行新的商事登记制度。

“计划经济下制定法律法规,是把企业和人都预设成‘坏人,要通过制定制度,把人和企业管住、管死。”袁作新表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制定任何法律规章,应该把企业和人看成是好人,打开市场大门,再进行宽进严管。

“过去注册资本‘三虚一逃的现象非常严重,虚假注册、虚假材料、虚假场地、抽逃注册资本非常普遍。”袁作新说,很多企业就去找中介公司垫资,一方面让中介公司从中牟利,另一方面也给注册部门提供了寻租空间,容易产生勾结。

“问题这么严重,不管是人员意识问题还是廉洁问题,都说明制度有问题。”袁作新介绍,在“新政”下,深圳的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再登记公司的实收资本,也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和注册登记费。这意味着开办公司,无须再为注册资本发愁。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只认缴1元的注册资本,在理论上都是完全可以的。

另一个明显变化是,个体工商户、公司等营业执照上将不再记载“经营范围”这一项,可以自由选择增减经营项目。用袁作新的话来说,此前的规定很不合理,就像一个人出生前就必须决定自己将来是做什么的,取得出生证之前就要取得律师证、会计证等资格证明。

在李经文看来,目前深圳的商事登记改革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香港,“虽然香港的门槛也很低,但注册和变更都要收取很高的费用。登记费要2000多港币,名称、法人、地址等任何一个事项的变更都要收取几百甚至上千港币。”

“我们的制度借鉴了香港的不良企业‘除名制度,但更加完善和人性化,是建立了‘黑名单即经营异常名录,给违规企业‘缓刑期,避免误伤。”袁作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动了谁的“蛋糕”

新政推行并非易事。袁作新说,方案征求意见时,相关前置审批监管部门的阻力很大,甚至有点“舌战群儒”的意味。

“以前审批和营业执照互相捆绑,所有部门都已经习惯了,总希望发营业执照的时候为审批部门把一道关”。 袁作新说,原本由工商部门配合进行的监管变成了最后的兜底,仅仅是一处流程的改变,恰恰是在回归法制,谁审批谁监管。

新政还不可避免地动摇了一个群体的饭碗——注册会计师。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曾表示,当前验资证明和企业年检审计业务占深圳市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收入的80%以上,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甚至达到了100%。如果取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而言不亚于“灭顶之灾”。

这一度让注册会计师行业“如临大敌”,甚至有上街抗议的传闻,而袁作新则全程参与了“谈判”。在袁作新看来,深圳需要出具审计报告的企业不到10%,却养活了将近10万会计师从业人员。“利用政府资源和企业来养活整个行业,本身是不对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谈判的结果是,取消验资证明文件,而新政中也吸取了注协的部分修改意见,例如引入注册会计师对股东承诺的事项进行专项审计,以确定其是否履行了承诺。

另一个吃“工商”饭的行业——中介公司比较乐观。《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罗湖分局嘉宝田办证大厅楼下看到,这里依然活跃着很多中介公司业务员,他们名片上的内容大都相似:全国大额增资3万~3亿,代理工商营业执照一条龙服务,提供房屋租赁合同,代办环保、消防、卫生等。业务涵盖了从前置审批、验资、办照到变更的所有环节。

深圳市一家代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政对中介公司确实影响很大,但来办证的很多人并不了解政策细节,“不是不需要打资金了,只是暂时不用验资证明了,以后该缴多少还是要缴多少,否则怎么向别人证明你的资金实力”。在他看来,新政并没有“消灭”这个行业,只是把很多程序推后了,中介公司依然可以生存下去。

与行业利益的博弈相比,对改革者而言,真正的难题在于敞开大门之后,怎样才能“让好的企业如鱼得水,让不良企业寸步难行”。

“一个重要的制度设计,就是要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把违法违纪企业的信息通报给全社会,通过社会监督来限制企业。”袁作新说,外界把新政看成完全没有门槛,甚至看成开办“皮包公司”“违法企业”的乐土,是纯粹误解。改革后皮包公司后果会更惨重,因为所有的信用记录都会对公众公开。

这套信息公示平台还处在建设阶段,袁作新预计,整套系统将于年底前建成使用,而在过渡期,将整合原有政府信息平台的部分功能作为替代。

企业债转股方案审核规定 篇4

【颁布部门】国家经贸委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颁布时间】1999年11月23日

【文号】国经贸产业[1999]11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各委管国家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各分行、国家开发银行、有关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为规范债转股工作程序,加快工作进度,现将《企业债转股方案审核规定》印发你们,请进照执行。



企业债转股方案审核规定

按照中发[1999]12号文件关于“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确认的企业债转股的条件、方案,联合进行严格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要求,为规范管理债转股的审核工作,加快进度,现作如下规定。

一、审核的原则

有利于盘活不良金融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企业实现扭亏脱困;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二、审核的范围

由国家经贸委推荐,经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评审后确认的实施债转股企业及其债转股方案,属于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审核的范围。

三、审核的内容

1、由牵头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报请审核债转股方案的请示。“请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基本情况;(2)拟转股额、转股后股权构成及效益预测;(3)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等方面内容。

2、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共同拟定的实施债转股方案。

3、有关附件:

(1)由牵头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相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共同签订的意向书。

(2)企业所在地的地市级政府对企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和下岗分流人员作出的正式书面承诺。中央级企业、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企业要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

(3)按照《多家债权人实施债转股的合作协议》,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相关协议。

四、会审程序

l、申报

牵头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有关实施债转股的企业签订债转股意向书后的10个工作

日内,将债转股请示、方案及有关附件同时分别送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

2、会审

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收到债转股方案后的7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由国家经贸委汇总3对债转股金额巨大或涉及重大原则政策的,可由国家经贸委召集有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审。

3、行文上报

为减少办文程序,加快工作进度,国家经贸委根据会审结果,分批行文上报国务院并抄送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工商材料规范变更登记 篇5

1.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或者企业登记(备案)等业务,可以登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http://saic.gov.cn),或者登录中国企业登记网(http://qyj.saic.gov.cn),从首页“表格下载”栏目下载相关登记(备案)申请文书,按照登记(备案)申请文书所附填写要求填写。

2.提交的登记申请文书与其它申请材料应当使用A4型纸。

3.提交材料未注明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复印件的,应当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申请人签署,或者由其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加盖公章或签字。

4.提交材料涉及签署,未注明签署人的,自然人由本人签字,法人和其他组织由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变更登记提交材料规范

【4】 公司变更登记提交材料规范 1.《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变更事项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复印件。

4.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决定(变更登记事项涉及公司章程修改的,提交该文件;其中股东变更登记无须提交该文件,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 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由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署的股东大会会议记录。

◆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签署的书面决定。

◆ 国有独资公司提交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文件。

5.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6.变更事项相关证明文件。

◆ 变更名称的,应当向其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名称超出登记机关管辖权限的,由登记机关向有该名称核准权的上级登记机关申报。

◆ 变更住所的,提交变更后住所的使用证明。

◆ 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提交原任法定代表人的免职证明和新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证明及身份证件复印件;公司法定代表人更改姓名的,只需提交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

◆ 减少注册资本的,提交在报纸上刊登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公告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应当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请变更登记。

◆ 变更经营范围的,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提交有关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的复印件。审批机关单独批准分公司经营许可经营项目的,公司可以凭分公司的许可经营项目的批准文件、证件申请增加相应经营范围,但应当在申请增加的经营范围后标注“(限分支机构经营)”字样。◆ 变更股东的,股东向其他股东转让全部股权的,提交股东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权交割证明。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提交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文件;其他股东接到通知三十日未答复的,提交拟转让股东就转让事宜发给其他股东的书面通知;股东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权交割证明;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划转股权的,应当提交人民法院的裁定书,无须提交股东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权交割证明和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文件;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划转国有资产相关股权的,提交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关于划转股权的文件,无须提交股东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权交割证明。

◆ 变更股东或发起人名称或姓名的,提交股东或发起人名称或姓名变更证明;股东或发起人更名后新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 以上各项涉及其他登记事项变更的,应当同时申请变更登记,按相应的提交材料规范提交相应的材料。7.公司营业执照副本。

注:

工商变更登记申请表 篇6

注 册 号: 个体工商户名称: 经 营 者 姓 名: 敬 告

1,申请人在填表前,应认真阅读《一次性告知单》和本表注解事项.如有疑问,请网站查询相关内容.2,申请人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确知其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3,申请人应如实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4,提交的申请文件,证件应当是原件,确有特殊情况只能提交复印件的,应当在复印件上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经营者签字.5,提交的申请文件,证件应当使用A4纸.6,填写申请书应字迹工整,不得涂改,应使用蓝黑或黑色墨水.(2008年第二版)个体工商户变更,换(补)照申请表 登记事项 原核准登记内容 申请变更后登记内容 名 称 经营场所 经 营 者 资金数额 组成形式 执照有效期限 从业人数

一起推论坛

其中:安置下岗人员 名,外地来京人员 名 经营范围(方式)许可经营项目 一般经营项目 申请补照 原因及数量 原因: 正本 份 副本 份 经营者签字:(主持经营者签字)年 月 日

注:1,只填写涉及变更的项目.2,经营者的变更仅限于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改变其中部分经营者.个体经营的经营者变更或家庭经营的经营者全部变换应当重新办理开业登记.3,本表未列出的其它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请在空白栏内填写.经营者基本情况(涉及经营者变更填写此页)身份证件复印件粘贴处

外地来京人员暂住证复印件粘贴处 姓名 性别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户籍地址 住所 出生日期 文化程度 民族 政治面貌 健康状况

一起推论坛

人员类型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注:1,本表用于填写变更后主持经营者情况,请复印本表填写其他经营者的情况.2,健康状况可填写:健康,残疾或其他;人员类型可填写:个体户,外地来京人员,待业人员,农村村民,下岗人员,退休或退职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刑事解教人员或其他人员.经 营 场 所 证 明(涉及经营场所变更填写此页)名称/经营者姓名 经营场所 北京市 区(县)产权人证明

同意将位于上述地址 m2的房屋以 方式提供给该个体工商户使用,使用期限 年.产权单位盖章

(产权为个人的,由本人签字)年 月 日 需 要 证 明 情 况 证明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见下页

注:1,未申请名称的个体工商户,“名称/经营者姓名”栏填写经营者姓名.2,“经营场所”栏应填写详细地址,如“北京市××区××路(街)××号××房间”.3,产权人应在“产权人证明”栏内签字,盖章.产权人为单位的加盖单位公章,产权人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同时提交由产权单位盖章或产权人签字的《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4,对使用下列未取得房屋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法有效产权证明房屋从事经营活动的,除填写本表外,还应提交经区县政府批准或授权的乡,镇政府,其他部门或街道

一起推论坛

办事处,村民委员出具的《临时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以及由生产经营场所的使用人与场所提供人签署的不索取拆迁补偿费用的承诺书.(1)属于使用城镇地区未取得规划,建设等政府部门批准建设的建筑物;(2)已被区县政府或有关部门列入拆迁范围但并未实施拆迁的建筑物;(3)农村地区的建筑物;(4)房屋所有权证明文件上用途一栏空项或商住用途位置无法识别且规划未明确用途的建筑物;(5)临时建设的商亭,摊点(不含邮政报刊亭,社区便民菜站).5,除上述情形外,使用下列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的,应当提交相应的证明.(1)自建房作为经营场所但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可提交建设单位出具的施工许可证,建设许可证复印件作为经营场所使用证明.(2)原属区县房屋管理局直管公房作为经营场所,但因房屋管理局机构调整无法再由其出具权属证明的,可由区县政府明确的部门出具产权证明.(3)使用国有企业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产作为经营场所,可由主管该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上级单位出具产权证明.(4)使用科技园区(开发区)内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产作为经营场所,由所在区县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出具房屋权属证明文件.(5)房屋提供者系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的具有出租房屋经营项目的,即经营范围含有“出租商业用房”,“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商业设施”等项目的,由该企业提交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作为住所使用证明.(6)使用宾馆,饭店(酒店)作为经营场所的,提交加盖公章的宾馆,饭店(酒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作为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7)使用人防工程作为经营场所的,提交人防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使用人防工程申报表》以及消防部门同意使用的证明文件的复印件.(8)使用中央各直属机构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的,由中央各直属机构的房屋管理部门出具房屋使用证明.(9)使用国务院各部委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的,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房屋管理部门出具房屋使用证明.(10)使用中央所属企业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的,由该企业的房屋管理部门出具房

一起推论坛

屋使用证明.(11)使用铁路系统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的,由北京铁路局的房屋管理部门出具房屋权属证明.(12)使用军队房产作为经营场所的,提交加盖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局专用章的“军队房地产租赁许可证”复印件.(13)使用中,小学校的非教学用房作为经营场所的,由所在区县教委出具同意经营的意见.(14)经市商务局确认申请登记为社区便民菜店的,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出具同意使用该场所作为经营场所从事经营的证明.(15)申请从事报刊零售亭经营的,按照北京市《关于加强全市报刊零售亭建设的意见》的规定,由市政管委出具经营场所证明.(16)在已经登记注册的商品交易市场内设立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证明由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出具,并提交加盖该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6,将住宅楼内的房屋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作为经营场所的,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规约的规定,并按以下要求提交有关文件:(1)已经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提交由产权人签字的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2)购买的商品房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提交由购房人签字或购房单位盖章的购房合同复印件及加盖房地产开发商公章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复印件;(3)租赁商品房或开发商以所开发的商品房自用作为住所,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可提交开发商的房屋预售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的复印件;(4)取得《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以其租赁的公有住房作为经营场所的,应当提交公有住房租赁合同复印件,并由本人在“产权人签字”处签字,但该签字不具有证明产权归签字人所有的效力;以其购买单位房改房作为经营场所的,应提交购买单位房改房合同及购房发票的复印件.除提交上述文件外,还应填写下页《经营场所登记表》及《关于同意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住宅楼及住宅楼底层规划为商业用途的房屋不得从事餐饮服务,歌舞娱乐,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生产加工和制造,经营危险化学品等涉及国家安全,存在严重安全生产隐患,影响人民身体健康,污染环境,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产经营

一起推论坛

活动.7,根据建设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不得使用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购买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8,房屋提供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填写:自有,租赁,无偿使用或其他提供方式.房产证复印件粘贴处 经营场所登记表 个体工商户名称 经营者姓名 经营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本个体工商户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作出如下承诺: 一,知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二,遵守有关房屋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规定;三,已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四,遇有拆迁服从配合,不索取拆迁补偿费用.申请人: 年 月 日

注:申请人个体工商户盖章或签字.关于同意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或 分局):(个体工商户的名称/经营者姓名)申请将位于北京市 区(县)

(房屋坐落的详细地址)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该房屋用途为住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已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将此房屋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并已经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确认.特此证明.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盖章)

一起推论坛

年 月 日

补 充 信 息 登 记 表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传真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所在区域:

□中关村科技园区 □北京商务中心区 □金融街

□奥林匹克中心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顺义临空经济区 □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 □不在以上区域 所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第三极)□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

□清华科技园 □中关村软件园 □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德胜园)□惠通时代广场(朝阳)□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时尚设计广场酒751厂 □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 □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 □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 □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 □琉璃厂历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石景山)□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通州院□顺义国展产业园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大兴)□宋庄当代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 □北京大红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 □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 □不在以上区域 是否建立党组织: □是 □否 党员人数: 人 是否建立团组织: □是 □否 团员人数: 人 是否建立工会组织: □是 □否 工会会员人数: 人 从业人数: 人 其中,本市人数: 人 外地人数: 人 安置下岗失业人数: 人 城乡标志:□城镇 □农村 □其他

开业类别:□本辖区内人员 □市内其它辖区人员 □外省市人员 □外侨 □由私营企业转办 □其他

注:请根据实际地址参照《北京市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四至范围参考目录》选择填写所列区域.一起推论坛

核发(营业执照)情况 发照人员签字 发照日期 年 月 日 领执照情况

本人领取了执照正本一份,副本 份.签字: 年 月 日 登记费交纳 情 况 备 注

注:如遇有登记材料被核驳的情况,应在“备注”栏内注明.一次性告知记录 附页1: 请您认真阅读第 号《一次性告知单》的相关内容,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特别提请注意:请登录北京市工商局网站从“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查询投资人及拟任职人员是否被记入“警示信息系统”,凡有“警示信息”记录的,其再投资或新任职行为在登记时将会受到限制.申请人: 受理人: 年 月 日

您提交的文件,证件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补充,请您按照第 号《一次性告知单》中“应提交文件,证件”部分的 项内容准备相应文件,此外,还应提交下列文件: 申请人: 受理人: 年 月 日 一次性告知记录 附页2: 您提交的文件,证件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补充,请您按照第 号《一次性告知单》中“应提交文件,证件”部分的 项内容准备相 应文件,此外,还应提交下列文件: 申请人: 受理人: 年 月 日

您提交的文件,证件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补充,请您按照第 号《一次性告知单》中“应提交文件,证件”部分的 项内容准备相应文件,此外,还应提交下列文件: 申请人: 受理人: 年 月 日

一起推论坛

您提交的文件,证件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补充,请您按照第 号《一次性告知单》中“应提交文件,证件”部分的 项内容准备相

应文件,此外,还应提交下列文件: 申请人: 受理人: 年 月 日

上一篇:有关游五泉山公园的日记下一篇:初二年级组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