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

2024-09-25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 篇1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2、通过现实生活问题,是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1)以统计表的形式昌县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在统计工作中,通常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理念:

1、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和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 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

2.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 知道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 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 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前2.左3.起立

下面要加大点难度了, 仔细听, 看谁反应最快。

1.蛋糕店今年九月份赚了2000元。2.妈妈在银行存入了3000元。3.我向南走了100米。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 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 今天, 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创设情景, 初知正负数

1. 情景引入。

(1) 师:请同学们拿出记录表, 听清老师说的话, 用最简捷的方式记录这些信息。 (师叙述, 生记录。)

(1) 1路公共汽车在定安实验中学站上来8位乘客, 到定安一小站下去12位乘客。

(2) 水面上10米, 水面下5米。

(3) 小刚家, 四月份收入6000元, 四月份支出5000元

(2) 汇报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用↑↓符号表示、+、—……

(3) 认识正、负数。

师:像第一行的数叫正数, “+2”这个数读作正2, “+”这个符号叫正号。 (板书:正数、+2、正号)

师:第二行的数叫负数, “-2”谁来读一读?“-”是负号。 (板书:负数、-2、负号)

师:正号、负号和以前学的加减号写法相同, 但表示的意义却有所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 (板书课题)

2. 快速抢读, 并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师:36是什么数?介绍:写正数时, 正号可写出, 也可省略不写, 写出正号的, 一定要读出“正”字, 省略正号的, “正”字也省略不读。

师:负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写负数时, 一定要写出负号, 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二、联系生活, 再识正负数

1. 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介绍, 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正好相反) 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4℃) -4℃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师:在读出刚才的温度时, 要注意看清什么? (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

小结:要找准0℃, 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 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 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刚才这些资料当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温差。可是在我国的有些地区, 它在同一天内, 也会产生较大的温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 这是对我国海拔最低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形象描述。在那里, 9月份清晨的最低气温经常下降到0℃以下, 中午的最高气温又经常上升到40℃以上, 一天中忽而炎炎烈日, 转而疾风飘雪, 令人难以琢磨。那新疆吐鲁番盆地如此奇特的气温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它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那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到底是多少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海拔高度图。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上面这句话。

师:什么是海平面呢?请看资料介绍:

海平面, 顾名思义, 就是大海的水面。它用在测量高度上, 又叫海拔。我国所有的大地测量和标志, 都以黄海海面的基点开始, 任何海拔标高, 都是相对于黄海海面的基准点。

师:你们看, 这就是海平面。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8米, 可以记作什么?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可以记作什么?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 我们以海平面为基准, 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8米, 通常称为海拔8848米, 可以记作+8848米。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 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 可记作-155米。

师小结:看来, 用这样的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如果要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海平面, 你认为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3. 练一练

(1) 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那你们看, 下面这两个地区的海拔高度, 你们会表示吗?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2) 从下面这个数据当中, 你能不能判断出它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 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三、归纳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1. 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师:我们也来写几个正数和负数

先读一读, 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 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2. 提问:

(1) 0为什么不写? (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2) 观察这些正数, 你发现了什么? (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3) 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 (负数要小于0, 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归纳: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完成板书:负数<0<正数) 。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 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链接生活, 应用正负数

今天, 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 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 表示海拔高度。

通常, 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 五岳之首泰山海拔比海平面高1532米, 可以记作_______;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最深处海拔比海平面低11034米, 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

2. 表示温度。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 记作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 记作_______℃。

3. (出示电梯按钮图) 小红的家在五楼, 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 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 存折 (课件展示)

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意思?

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五、多媒体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师:正负数真是无所不在,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负数的历史。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师: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六、归纳梳理, 课外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负数, 你们有什么新收获, 给同学们分享, 好吗?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 都有一个聪明脑袋。请同学们课后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搜集一些可以用负数表示的量, 下节课共同交流。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3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学生了解了自然数之后,应该对数有着更全面的认识。生活中经常运用到负数,掌握负数对学生认知生活事物有帮助作用。我以生活事例为引导,让学生认识与掌握负数,如海拔的高度与气温。首先通过生活事物的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部分负数,接着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总结,然后推及负数的知识,掌握负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应该联系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内容作为学习素材。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负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学习好负数对处理生活问题有着很大帮助。课堂设计都是来源于生活之中的,学生学习时感到非常亲切,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容易,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疑惑,学生更能感受到数学魅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利用生活情境进行负数的初步认识,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正确辨认出并写出负数,明确负数在生活中的相关意义,并且知道0非负非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认识负数的基础上,进行背景知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负数的一些历史小知识。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

明确“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负数。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话,并且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这些信息,但是一定要用数学方式记录。

①出租车首先接了3名乘客,然后到了目的地下了2名乘客。

②本校五年级学生转进来50人,转出去20人。

③小名利用暑假兼职赚了1000元,又花掉了500元。

(设计意图:对于生活中的细微事物学生更感兴趣,记录积极性比较高,而且记录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生活情境联想,想到生活中其他相关内容。记录时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课堂效率比较高。)

(2)认识正、负数。

师:这个数怎么读,如何表达这个数呢?如果要加上一个符号应该是什么号呢?

师:这个是+2,读正2,但是这个-2怎么读呢?你们知道数学意义是什么呢?

师:这些符号是不是与加减号写法一样呢?意义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有区别,那么区别是什么,负号的意义是什么?

2.快速抢读,并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66、-100、+7.8、-36(同时贴在黑板相应位置)

师:36是什么数呢?如果让你加一个符号是什么符号呢?是正号,符号省略是可以的,并且读数的时候是可以省略的。

师:正号可以省略,那么负号呢?负号是不能省略的,而且读数时还要将负号读出来,一定要区分这点。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负数首先需要学习如何读负数,其次还需要正确书写并且辨别什么是负数,这都是基础内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进行拓展提升,否则小学生会跟不上教师步伐,学习效率比较低。读写时可以多方面训练,增强学生对符号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

(二)联系生活,体验负数。

1.学习例1。

(1)情景呈现。

师: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上完一节体育课之后特别热,然后争相买冷饮(这时候老师可以展示出现在的温度:30度。),然后展示学生去小店的情形,接着展示冷饮(显示0度),这些冷饮是从-23℃的冰库中运出来的。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件中感到生活气息的同时,了解生活中的负数运用。)

(2)师:这三种温度哪个最高,哪个最低呢?排序有什么规律呢?如果在30度的天气中,让你们上体育课会有什么感觉呢?在零下5度的气温中上体育课又是什么感觉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了解负数,对负数的理解加深。)

(3)师:温度的临界点在哪里,是0℃,那么数学中负数与正数的临界点同样是0。

小结:明白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并且通过温度的0度推理出数学中的0的具体意义。

(三)抽象概念,掌握负数。

1.用学习过的负数知识写出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观察以下湖的具体位置,了解低于海平面与高于海平面的意义,并且尝试用负数进行记录。

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里海低于海平面28米。

2.如果记录男生做俯卧撑,以10个为一个标准,不足十个用负数记录,能够写出学生分别做了多少俯卧撑么?

张明:+5;李明+6;小刚-3;张洪-1;胡文0。

(设计意图:再次采用生活例题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意识到负数的具体应用。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实际生活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探索。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信心。)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具体负数知识,还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今后学习中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数的知识。认识负数,也就学会分辨出相反意义量的关系。

八、作业

1.搜集生活中用负数表示的数据。

2.课后练习1—3题。

九、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

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游戏引入。

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一)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1.出示上海、南京、北京的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这3个城市当天的最低气温吗?

2.比较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不一样在哪?

3.刚才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4.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5.巩固练习“试一试”、“练一练”第2题。

(1)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

(2)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出示例2图,谁知道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

谈话:一个地点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称为海拔高度。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

第1页

米。

2.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海拔+8844米海拔-155米)

3.课本第6页“练习一”第1,2题。学生读出文字,再完成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类?

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是正号,正号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是负号,负号一定要写。

3.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4.“练—练”第l题。

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

5.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 国家”。

四、用“多层练习”巩固

1.基本练习。

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你们为什么不写0?

2.第4题,对比练习。

选择合适的结果填在括号内,学生各自连线。

3.第5题。

(1)谈话:-88.3也是负数,负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4.第6题。学生在书上画图,集体校正。

五、全课总结。

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5页例3、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2.通过对具体情境中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的描述和交流,丰富学生对负数意义的认识。

3.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复习导入

读一读,说说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这里主要要通过数轴来理解负数的大小。)

30、-

5、+12、32、-

3、-

7、+15

2.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温度、海拔高度用正负数来表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好多情况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表。

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自学例3,小组讨论。

(1)指名读一读表中的数据,说一说知道些什么。

(2)问: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

(3)从表中你还知道些什么?

2.小结。

在通常情况下,正数表示盈利,负数表示亏损。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在集体校对。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平面图。

(1)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提问: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可能会到什么地方?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3)小华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走了1240米,可能会到什么地方?如果把向南走的1240米记作+1240米,那么,向北走了1240米可以记作什么?

(4)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2.小结

让学生明确: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确定其中一方向的米数记作正数,则与它相反方向的米数记作负数。(要引导学生方向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没有固定的规定,和盈亏不一样)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说数轴上数的大小情况,0的左边是什么数,0的右边是什么数。再试填方框中的数,填好后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大小,然后思考:-2接近2,还是接近0?

4.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让学生看表,判断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收入还是支出,再联系具体项目内容,说说各项收入和支出。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7—10题。

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么想的,还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日常生活问题。

第8题,先出示存折,让学生说说从着一页的记录中能知道些什么,让他们明确:记录中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负数表示取出的钱。再要求学生完成填空。

第9题,让学生明确:如果把上升的厘米数用正数表示,那么下降的厘米数则可以用负数表示,第10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0表示没上车也没下车。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教学重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

树叶、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分一分、数一数。

1.出示例图。

2.如果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说说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学生自己数并说说怎么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怎样可以数得准确,并且又快又好?

分小组讨论,并汇报想法。

4.讨论:如果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你会怎样分?又会怎样数?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指出: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图形再数比一格一格数简单、快捷。

二、移一移、数一数。

1.出示例图。

2.如果运用刚才的方法分一分、数一数,你能数出它的面积吗? 有什么问题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

3.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平移?

4.形状改变了,面积的大小有变化吗?那么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三、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例图。

2.如果每格是1平方米,要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又有什么问题?

提示:先把整格的和不满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然后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你认为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4.小结:把不满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最后得到的是近似结果,是合理的。

5.运用这样的方法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分组完成,学生汇报,集体评讲。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6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在小组中完成,完成后交流、汇报。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试一试。

3.根据教室里的物体,你能说说它的面积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节课的课堂实践,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 篇5

《负数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负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生活情境中负数有关资料,如气温、收支,股票涨跌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银行有存钱和取钱……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

象吗?(课件2、3、4、5、6)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7)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课件8)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课件9)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说一说。(课件10)

生活中还有能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吗?

4.进一步认识“0。”(课件11)

以温度计为例,观察“0”的作用?

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5、联系生活中的气温;进一步感受正负数的应用。

(1)介绍温度计相关知识。(课件12、13)

(2)一次读出4个城市的温度。(课件14、15、16、17、18)

三、练习应用

(1)辩一辩:

“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课件19、20、21、22)

(2)做一做:指出下面数中的正负数。(课件23)

(3)填一填: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课件24)

四、课堂小结:(课件25)

五、课外拓展:

负数的历史。(课件26、27、28、29、30)

六、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

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读作:负六。“-”,叫“负号”。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 篇6

负数

检测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2分)在-4,-9,-,-0.1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

A

.-4

B

.-9

C

.-

D

.-0.1

2.(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体重减少2千克记作-2千克,体重增加2千克记作+2千克。

B

.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C

.+6°C和-6°C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D

.商店运来大米10吨,记作+10吨,卖出大米8吨,记作-8吨。

3.(2分)如果顺时针旋转60°记作-60°,那么逆时针旋转45°记作()。

A

.45°

B

.-45°

C

.无法表示

4.(2分)如果本月收入3200元记作+3200元,那么支出1500元就记作().

A

.+1500

B

.-1500元

5.(2分)如果存入3000元在存折上记作+3000元,那么取出500元应在存折上记作()元.

A

.500

B

.﹣500

C

.﹣3000

6.(2分)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8吨记为-8吨

B

.15吨记为+5吨

C

.6吨记为-4吨

D

.+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二、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7.(3分)某天淮南的气温是-2℃~4℃,这表明白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夜间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昼夜温差是_______℃。

8.(2分)六(1)班的平均身高是150厘米,把平均身高记为0,小宁的身高是154厘米,记作_______,小敏的身高是145厘米,记作_______厘米。

9.(3分)如果-2表示比70小2的数,那么0表示的数是_______,-9表示的数是_______,+6表示的数是_______。

10.(1分)以小明身高152厘米为标准,把小强身高记为+2厘米;小丽身高记为﹣5厘米,则三个小朋友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厘米.

11.(1分)﹣2℃比2℃低_______℃.

12.(2分)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进120袋面粉可以记作_______;商店卖出30袋面粉可以记作_______。

13.(2分)把下面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正数:_______

负数:_______

三、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4.(2分)水位上升3cm记作+3cm,则-3cm表示水位下降3cm。

15.(2分)判断对错.

在数轴上,O点右边的A点用“+4”表示,O点左边的B点就一定可以用“-4”表示

16.(2分)如果+3表示比10大3的数,那么0表示的数就是13。

17.(2分)自然数都是正数。()

18.(2分)1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操作题。

(共4题;共16分)

19.(1分)_______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0.(5分)如果此刻水面记为0厘米,先上涨7厘米,再下降5厘米后,水面的位置可以记作多少厘米?

21.(5分)小东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800米,沿南北方向走了1500米,如果向东走用正数表示,向北走用负数表示。那么小东走“-2800米”到了什么地方?走“+1500米”又到了什么地方?并在图中填出相应的正负数。

22.(5分)早上的气温是零下5℃,记作-5摄氏度,下午的气温升高了15摄氏度,应该记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2-1、3-1、4-1、5-1、6-1、二、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7-1、8-1、9-1、10-1、11-1、12-1、13-1、三、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4-1、15-1、16-1、17-1、18-1、四、操作题。

(共4题;共16分)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7

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上

2、左

3、起立

下面要加大点难度了,仔细听,看谁反应最快。

1、服装店今年九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创设情景,初知正负数

1、情景引入。

(1)师:请同学们拿出记录表,听清老师说的话,用最简捷的方式记录这些信息。(师叙述,生记录。)

①1路公共汽车在昆山宾馆站上来2位乘客,到亭林站下去2位乘客。②本学期咱们五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转走16名同学。③小名妈妈投资股票,四月份赚了6000元,五月份亏了2000元(2)汇报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用↑↓符号表示、+、—„„(设计意图:以现实生活素材为教学切入口,创设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凸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因为需要而思考,因为思考而创造。)

(3)认识正、负数。

师:像第一行的数叫正数,“+2”这个数读作正2,“+”这个符号叫正号。(板书:正数、+

2、正号)

师:第二行的数叫负数,“-2”谁来读一读?“-”是负号。(板书:负数、-

2、负号)

师:正号、负号和以前学的加减号写法相同,但表示的意义却有所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板书课题)

2、快速抢读,并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66、-100、+7.

8、-、36(同时贴在黑板相应位置)

师:36是什么数?介绍:写正数时,正号可写出,也可省略不写,写出正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正号的,“正”字也省略不读。

师:负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负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 “负”字。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和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读数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读数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联系生活,再识正负数

1、学习例1(1)情景呈现。

师:五(2)班的孩子,刚在外面上完一节体育课,外面可真热呀!(课件出示32℃温度计),下课后他们喜滋滋地吃起了冷饮(出示0℃),这些冷饮是工人叔叔从冰库里搬出来的(出示温度-23℃)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改变教材中提供冬天气温的例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师:这三种温度各是多少?根据刚才的学习,可以怎样表示这些温度? 电脑出示:0℃、+32℃、-23℃(同时板贴)

哪种温度最高,在这种温度下上体育课有什么感觉?你能表演一下吗? 吃着0℃冷饮,有什么感觉? 零下23℃呢?这么冷的气温该是什么感觉啊?感谢幸苦劳动的工人叔叔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读数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师: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小结:要找准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学习例2。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刚才这些资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温差。可是在我国的有些地区,它在同一天内,也会产生较大的温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这是对我国海拔最低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形象描述。在那里,9月份清晨的最低气温经常下降到0℃以下,中午的最高气温又经常上升到40℃以上,一天中忽而炎炎烈日,转而集风飘雪,令人难以琢磨。那新疆吐鲁番盆地如此奇特的气温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它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那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到底是多少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海拔高度图。(出示海拔高度图)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上面这句话。师:什么是海平面呢?请看资料介绍:

海平面,顾名思义,就是大海的水面。它用在测量高度上,又叫海拔。我国所有的大地测量和标志,都以黄海海面的基点开始,任何海拔标高,都是相对于黄海海面的基准点。

师:你们看,这就是海平面。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8米,可以记作什么?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可以记作什么?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以海平面为基准,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8米,通常称为海拔8848米,可以记作+8848米。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 海拔负155米,可记作-155米。

师小结:看来,用这样的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如果要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海平面,你认为用哪个数比较合适?(2)、练一练

①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师:那你们看,下面这两个地区的海拔高度,你们会表示吗?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②从下面这些数据当中,你能不能判断出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设计意图: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对气温的认识基础,所以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在深层次上把握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3、第4页做一做。

4、归纳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师:瞧,黑板上有这么多正数、负数朋友了,谁来把他们分一分?

归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负数<0<正数)。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让学生很好地借助直观情景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在习题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抽象概念,掌握正负数

1、完成第6页第2题。

师:请同学们看第6页第2题,这里有两个海拔高度,请同学们互相读一读。师:谁来说一说它们是低于海平面还是高于海平面?谁更深些?

2、完成第7页第5题。师:请再来看这里的几个温度,自己读一读,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师:你们会把这些温度从高排到低吗?

3、完成第6页第3题。

师:我们也来写几个正数和负数,请坐第3题。学生可能出现:

(1)1、2、3、4、5、-

1、-

2、-

3、-

4、-5。(2)有分数、小数或整数(0除外)各种情况。请一名学生键盘输入第一种情况。

师:谁来读一读?如果可以接着写下去,能写完吗?(电脑„„)这些正数越来越怎样?负数呢?(电脑„„)

上下闪烁

1、-1,你会这样读一读吗?

师:刚才正、负数的这些关系可以通过这根数轴来表示。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课件分布出示数轴)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巧妙地运用信息化环境,通过让学生在多媒体上写数,再读一读上下闪烁的1、-1„„,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时无限的,同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初中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链接生活,应用正负数

1、提问: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用正负数表示的事情吗?(1)存折(课件展示)

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意思?

(2)刘翔在美国尤金精英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23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

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

如果风速是+0.4米,你认为比赛的成绩会怎样?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从课外移入课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

2、多媒体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师:正负数真是无所不在,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负数的历史。(课件出示:你知道吗?)师: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寻找“负数”的其他知识。

五、归纳梳理,课外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负数,你们有什么新收获,给同学们分享,好吗? 学生各持己见。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8

计(1)作者:陈习新 来源:江苏省宝应县叶挺桥小学 我要评论(0)字体:大 中 小 点击:504次

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评比教案

认 识 负 数

江苏省宝应县叶挺桥小学 陈习新 邮编:22580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1—5页例

1、例

2、―练一练‖及练习一1—5题。【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展学生对负数的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所以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关于负数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在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的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教材例1呈现了用温度计记录3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引导学生学习正数和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例2呈现了我国珠穆朗玛峰和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两个例题都是借助直观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道理。【目标预设】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设计理念】

整体设计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也就是注意引发学生学习负数的情感需求,寻找尽可能多的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直观的教学内容,以顺应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逐步提升的历史顺序,使学生从认识负数到接纳负数再到应用负数,积极主动地建构起对负数的数感。【设计思路】

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按教材顺序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在多次认真研读教材之后,我对教材的编排作了一些修改:即首先让学生处于一种用原来学过的数去记录相反意义的量,出现不方便的矛盾之中,学生就会急于寻找一种新的数来记录它们,从而引出负数的概念。对负数的学习又是通过课件录音、图片、文字介绍数学史,让学生简约地感受负数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再教学正负数的读写法,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记录例1中的气温和例2中的海拔高度。根据这一设计思路,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分别是:①自主创造,引出负数;②初识负数,学会读写;③沟通联系,丰富认识;④链结生活,内化理解;⑤全课总结、课外延伸。【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设计意图:课前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又与这节课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一、自主创造,引出负数。

1.谈话:老师说几件事,请你们把听到的数据信息快速记录下来,要求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2、出示信息:

①学校足球队参加全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上半场进了3球。下半场失了2球。

②水果市场苹果进货2吨,香蕉出货2吨。

③本学期我校六年级转进16人,五年级转出3人。

④刘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2500元,四月份亏了1200元。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3、谈话:进球与丢球、进货与出货、转进与转出、盈利与亏损……,方向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相反方向的量。(板书:相反方向的量)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记录这些相反方向的量的。

评价学生记录数据的方法。学生可能有几种区分的方法,如:①加上汉字:运进2吨,运出2吨。②加上箭头:←2吨,→2吨。③用√、×表示:√2吨、×2吨。④用笑脸和哭脸表示:笑脸2吨,哭脸2吨。⑤加上+-号:+2吨,-2吨。⑥……

对于学生中的创意,教师有选择地问一问: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提问:刚才同学们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

在上面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中,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最有数学味?

4、谈话:其实历史上的数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你们想不想知道?

课件出示数学史并播放录音:

据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记载,那时的人就有了―粮食入仓为正,出仓为负‖;―收入的钱为正,付出的钱为负‖的思想。

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首创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红、黑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另一种是用摆放位置的正与斜来区分。这个记载,比国外早了七八百年。之后又出现了画斜杠、写符号的方式。

后来数学家统一了他们的读法和写法。比如运进2吨记作―+2吨 ‖,读作―正二吨‖;运出2吨记作―-2吨‖,读作―负二吨‖。正二吨是正数,负二吨是负数。正二前面的符号叫正号,负二前面的符号叫负号。

由此看来,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同学们你们听了录音,感到自豪吗?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有些同学的眼光和数学家一样,真厉害!

[设计意图:课始采取让学生快速记录数据信息的形式,由于所出示的几个信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出现记录结果各不相同时,学生自身就会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在需求,这样自然地引出了负数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刚才听了录音介绍,有收获吗?把你学到的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汇报:结合黑板上的数说一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教师重点引导:―-‖是什么符号,―+‖是什么符号?前面有负号的数叫什么数?前面有正号的数呢?(板书:正数 负数)

2、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创造的这种新数叫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3、引导学生把上面的几条信息 用―+、-‖这种方法重新记录,并读一读。

比如:进球3个 丢球2个(记录 +3 -2)

进货2吨 出货2吨(记录 +2 -2)

转进16人 转出3人(记录 +16 -3)

赚了2500元 亏了1200元(记录 +2500 -1200)[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介绍数学史,以及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给学生以鲜明的示范印象。听录音后,学生再互说收获,更是进一步提取信息,形成正负数的鲜明表象,再让学生尝试用―+、-‖的方法重新记录负数,初步尝试了正负数的读写。]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1)课件在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中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图。

谈话:中央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2)放大温度计上的刻度,引导学生回顾温度计的有关知识。

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F):温度计左边的刻度表示的是摄氏度(℃),右边表示的是华氏度(°F),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是计量温度的单位,我们国家通常使用―摄氏度(℃)‖计量温度,美国等一些使用英语的国家使用―华氏度(°F)‖计量温度。

提问:温度计上一大格表示几度?(10℃)一小格呢?(2℃)

你认为温度计上哪个刻度最重要?(0℃)

刻度0℃上下各有一个10,(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它们表示的温度相同吗?它们是什么关系?(一个零上10℃,一个零下10℃。)

师: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学生汇报:零上10℃可以记作+10℃,零下10℃可以记作-10℃。

2、教学例1(1)谈话:老师准备去上海、南京、北京这3个城市旅游,了解了这三个城市气温。(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

(2)提问: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学生仔细看图,分别记录这三个城市的气温。

(3)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为什么一个是+4℃,另一个却是-4℃呢?

(4)感受负数:

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

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南极的最低气温:-88.3℃,让学生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

[设计意图: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天气预报音乐。唤起了学生的记忆,回顾温度计的有关知识,目的是磨刀不误砍材工,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负数。学生用表情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更好地发展了学生对负数的数感。]

3、教学例2:(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温度计非常了解。那你们听说过―海拔高度‖这个词语吗?―海拔高度‖上有没有正负数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2)多媒体课件介绍―海拔高度‖:

描述地貌的高度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海平面的高度。不同的国家对海平面的规定不一定相同,我们国家是把黄海海平面的平均高度作为海平面高度的。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高度通常称为―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关于―海拔高度‖,老师介绍一个知识:

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是地球上海拔高度最低的盆地。

(4)课件出示新疆吐鲁番盆地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米。

(5)你们知道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4米,它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米。

(6)老师还要介绍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8844‖前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写成―8844‖,读作八千八百四十四。明白了吗?

那请你们看看黑板上哪些数前面的正号可以去掉?(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擦去黑板上正数前面的正号)

提问:正数前面的正号可去掉,那负数前面的负号也能去掉吗?

4、讨论―0‖的归属

(1)课件出示:

先出示海平面,接着顺次出示海边有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0米,海边一座灯塔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处暗礁在海平面以下30米。

提问:你能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追问:海平面以上的数用什么表示?(用正数表示)

海平面以下的数用什么表示?(用负数表示)

那么海平面呢?

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小辩论:

甲:海平面用正数表示。

乙: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则将温度计、海平面的图片同时出示,从温度计上引导学生:温度计上0℃以上的数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海平面也应该用―0‖表示。)(2)揭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板书:负数 < 0 < 正数

[设计意图:此处出示的一道题目既是对正负数的读写进行一次及时训练,又是故意制造矛盾,为了引发学生对0的归属的讨论。采用辩论赛的形式,一来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二来可以在辩论中更好地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道理。从而锻炼思维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1、分分类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 26 888.3 + 103 0 12.4 正数 负数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2、电梯中的负数

课件出示电梯图片。

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一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3、神十与负数

课件出示神舟十号飞船在太空邀游的图片。

我国已经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2)100℃(3)-100℃

4、产品说明上的负数

课件出示食包装袋图片。

食品包装袋上有这样的标记―500±10g‖。你知道500±10g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500g是标准重量,±10g指的是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但不能超过10g。[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重情景,体现层次性,讲究实效。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国发达的科学技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生活中的负数还有许多?怎样表示出所有的负数?正数呢?(用省略号表示,教师完善板书:把黑板上的负数和省略号画在一个圆圈里,表示一个集合,把正数和省略号也画在一个圆圈里,表示一个正数的集合)

[设计意图:小结部分寥寥数语,将学生带入无尽的遐想,恰到好处地渗透了集合思想和无限思想。]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负 数

相反方向的量

负数 < 0 < 正数

–2 2 –4 4 -10 10 …… ……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一单元例题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0”的关系。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同学们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数学,你们欢迎吗?

1.师:平时喜欢看新闻节目,关心时事的同学请举手?

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新闻人物,请看,你认识他吗?(课件出示),他们俩可都是牛人啦,一个是阿里巴巴总裁,你觉得谁更厉害?

师:一起来看看他俩的新闻。他们可都是“fu翁”,两个“富翁”的意义相同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两个富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反(板书:意义相反)

2.师:老师今天来给大家上课,还带着一项任务,这需要大家的配合,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是什么任务呢?请看:(出示课件)

(选取5名同学上台测量身高,并做好标记)

3.学生在记录单上自主记录,教师巡视。

4.教师选取学生的记录单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记录的?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种记录的方法更直观明了?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师:如果有一位同学的身高正好等于标准身高,你觉得用哪个数字表示比较合适?“0”板书

二.自主学习,初识负数

师:如果把纪录单上的数字分成两类,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样的数字你认识吗?想了解吗?请看:(课件出示)

师:通过自学,谈谈你对负数的认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能说说生活中负数表示的意义吗?课件出示

(要求学生抓住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三.活动体验,再探负数

师:其实,负数就在我们身边。请看:这是今年3月中央台某一天三个城市的气温预报图。

师:对比三个城市的气温,你有什么发现?在表示城市温度时,用到了哪些数?北京的—5和5一样吗?

师:通常我们用温度计来计量温度,老师带来了一个温度计的模型,这里的每一小格代表1,如果要在上面表示六个温度吗?行吗?为什么?(必须先确定“0”的位置)

师: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自然状态下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这个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出示活动要求:在温度计模型上标出—10,—6,—5,5,8,22六个温度的位置。(不需写单位)

师:仔细观察所标的六个温度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上台展示反馈,先说说是怎样确定这几个温度的位置,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从“0”往上看,你有什么发现,往下看,又能发现什么?

(从“0”开始,越往上,温度越高,数就越大,从“0”往下,温度就越低,数就越小)

师:估计一下,此时室内的温度大约是多少摄氏度?用什么数表示?

师:—10会感觉怎么样?还有比—10更低的温度吗?你大胆地说一个吧,有比22更高的温度吗?如果要将这些温度都标上去,得怎么办?(课件演示温度计两端刻度可以延伸)

师:那也就表明正数和负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师:0是代表没有温度吗?观察它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觉得0与正数和负数是什么关系?

师:所有的正数都比0大,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

师:原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教师板书)

四.了解负数起源和文化。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负数(板书课题),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应用是有故事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播放视频)

五.巩固拓展练习

师:认识了负数,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1.请完成题卡(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组织学生汇报订正。

2.出示之前的记录单(出示标准身高150厘米)

师:1-5号中,谁最高,实际身高是多少厘米?谁最矮,身高是多少?

如果让你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想一想,能找到简便的方法吗?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教师小结:看来,学习负数后,不仅让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数,还可以使计数和计算变得更简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篇10

《认识负数》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创设学生熟悉天气预报这个情景,记录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自然而然把负数引入到课堂。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为了让学生体会+4和—4是两个不同的数,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4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各个正数、负数都回归到原来的情境中去,体会正数是零上的温度或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是以前已经认识的比0大的数。负数是零下的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比0小的数。这样的回归,能清楚地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顾娟) 篇11

认 识 负 数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教研室

顾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1.水果市场在进货和出货,你们瞧!(课件出示市场进出货的画面)

仓库管理员小王对水果进出的情况进行登记,你们觉得他记清楚了吗?为什么?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课件出示数学史)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交流汇报。

2.知识老人介绍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揭示课题:认识负数)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1.教学例1。

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这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认识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0℃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 羽毛球与负数。2. 神七与负数。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 篇12

1、例2 练习一 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及数级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建议:

亿以内数的读法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类推,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们有必要对万以内数的认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可采用口答形式复习数位顺序及各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对于万以内数的读法,可以出示一组数据如:2005年路桥区前两个月共实现农林、渔业总产值17013万元,其中农业产品6383万元,林业产值94万元,渔业产值7560万元。在对万以内数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出示第2页主题图,让学生读一读画面上呈现的6个大数,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身边听到,看到的大数。在这环节中我们就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运用旧知识去读数。这里学生肯定会造成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入新课教学。新课时可以按以下环节进行: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后,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

2、小组讨论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互相说一说其它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4、学习读数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可先出示万以内的数2496,让学生读后回答这个数在哪一级,表示多少?如果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在万级又该怎么读?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这样使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这样就渗透了个级数与万级数读法的内在联系。然后出示几个如:308、3080000、4007、40070000的数让学生读,读后思考讨论: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含两级数的读法

让学生应用刚学的万级数的读法再结合以前学的知识自己读出6407000、85000300,在读时让学生思考讨论:先读哪一级,怎么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什么情况下“0”要读?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第4页你知道吗?是直观让学生感受1亿有多大,特别是小精灵每秒钟画一个点,一刻不停地画,1亿个点画3年2个多月,学生对这个时间感受是不具体的,我们可以让学生想想,如果你从现在开始画,等画完就过了3年2个多月,你就读几年级了?这样学生的感知就比较实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p6-p7 例

3、练习一 6~9)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集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中间有“0”和未尾有“0”数的写法 教学建议:

本课时教材是由电视播放新闻的形式呈现两组数,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的数记录下来,引出写数。并且教材给出个级、万级八个数位,让学生对着数位写数,只给出两个数的写法,其余的两个数由学生自己写,这样既给了模仿的样板,同时也留有探究的空间,此外还可以利用此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具体的教学时,我想可以同亿以内数的读法类似,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再引出亿以内数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路桥小学有学生二千一百八十名。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全长六千七百多米,公路桥长四千五百八十九米。

2、你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学生写后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

二、利用信息,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出示例3情境图

a、提问:刚才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 b、试着写出这些数,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c、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写法,在学生介绍自己写法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补充。在同学的争论中明确整万数的写法。即先按照个级数的写法来写,再在后面加4个“0”.。d、教学含两级数的写法

出示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和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这两个数和p7做一做,让学生尝试去写,写后反馈交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2)在写数时,什么时候写“0”?

对于“0”的写法,可结合具体数据,如:四万零九十这个数百位和个位为什么写 “0”。一百万的十万位、万位为什么写0,以此来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写0,最后得出含两级数的写法。

“你知道吗”介绍有关阿拉伯数字的来历,为后面数的基本理论作铺垫,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这一块内容也可以与下面“数的产生”一起教学。

练习中的第7、8题,没有数位表来支撑,让学生直接写出数。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计数单位,分清级别再去写数。第9题是根据数的组成写数,训练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和正确写数的能力。在练习时可借助数位表来写,特别要提醒学生0的占位。

第三课时 练习一(p11、p12 10~16)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

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分析判断能力及数感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的读写亿以内的数。教学建议:

本课时主要是对亿以内数读写的巩固练习。第九题是通过转盘游戏来练习数的读法,这里可以师转生读,同桌互转读也可以四人小组。完成之后可以问一下:你们认为怎样读数比较方便?第11题:写出横线上的数。教材提供了光的传播速度,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蜻蜓的小眼只数,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扩大视野。在练习之前可让学生思考一下怎样写亿以内的数?练习之后可以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第15题,下图中哪些说法不合理,主要是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可以再增加一些素材让学生去判断合理不合理,如我国陆地面积约960平方千米,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4400米。第16题是读、写数的综合练习,难度比较大,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进行,有困难的可借助数位顺序表,显得直观点。

第四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p13 例4 练习二1~2)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以上的数比较大小 教学建议:

教材是呈现我国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的数据,并配以反映该地区特点、形象的图片,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自己探索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具体环节如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收集的万以内数的信息。问:你会比较大小吗?(复习万以内的大小比较)

2、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请把你收集的数和同学说一说。

二、引入新课: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那个大?哪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三、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把收集的大数和同桌比一比,谁的数大。

学生比后反馈如: 9023000&3467500 85000300&24960000

470050&107070 708000<5690000

30609008<3070800 板书出示学生比的结果(板书时有意识的把数位相同的写在一块)后,问:你们是怎么比的?从而归纳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就大;当数位相同时,就看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相同就看左数第二位,以此类推。

2、出示例4图,呈现各省的面积数,由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每两个省份面积数进行比较,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三、巩固学习p13 做一做

第五课时:改写---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p14、例5 练习二 3、6、7)教学目标: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的方法发现问题。

3、体会较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提供的素材是有关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作用的科普知识。让学生在了解一小滴血液中含红细胞个数、白细胞个数的同时,学会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思路就是出示多个大数,如例5的数据,也可以是教材中出现的例4,让学生通过读、写、想三步来学习:想一想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感受到数字很多写那么多“0”的不方便,读起来也不方便。通过读、写之后,再出示实例,进行比较,如: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和500万个,通过小组讨论,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特点:两种形式的结果完全相同,表达的意思也相同,只不过简写后的形式读写更加方便。再出示白细胞:10000个=()万个,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果。在讨论时应当引导学生想,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位后面是几个0?最后得出结论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可以。

第六课时 求近似数(p15 例6 练习二 4、5、8)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通过观察,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建议:

本课是教学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教材运用拟人的形式,通过太阳与地球的对话,呈现有关地球、太阳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太阳与地球的大小关系。并且结合具体数介绍“四舍五入”法。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一条信息,如: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建三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请大家看看,哪些是近似数。最后说明:393亿和120余万,这些数所在统计时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舍弃了尾数,这些是近似数,26台是准确数。再出示教材中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收集并交流图中提供的信息,描述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再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怎样能很快看出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使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从而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显得方便。进而引出怎样将“非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从而介绍“四舍五入”法和如何用“四舍五入”将非整万数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在学生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后,应该根据具体例子让学生讨论:取近似数为什么用“≈”,改写与取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练习二第4题,下面画线部分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区分练习,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情况下使用准确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近似数,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第七课时 数的产生(p19、p20 练习三1、2)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以及数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理解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2、认识亿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感受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体验到灿烂的数学文化。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进行。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三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在课前收集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汇报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的产生

师小结学生的汇报后出示主题图介绍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再介绍各国各地区的数字和符号(如有时间可以介绍一下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

2、认识自然数

a.教学时明确说明: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认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学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b.自然数的性质、特点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a.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如我国人口有1295330000人,这就需要比亿位更大的数位,猜一猜比亿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要求学生填出书本中剩下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在学生填完之后,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

b.借助计数器理解进率。可先拨出1亿,边拨珠边数,得出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c.掌握理解十进制后可出示十二进制计数法,十六进制计数法让学生了解。

第八课时 亿以上数的认识(p21、p22 例

1、例

2、例3 练习三3~10)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写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4、掌握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是读写法 教学建议:

由于前面学过亿以内数的读写和改写、求近亿数,学生再来学习亿以上数认识难度一般不大,可以放手让学自己试做。

一、教学读法 出示下面信息:

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我国有广阔的海域,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据2001年统计,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达723400000000元。其中,沿海旅游业已成为海洋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产值约为250300000000元。学生试读上面的数,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法,在读中体会归纳亿以上数的读法:读亿以上数时只要把“亿级”的数按照“个数”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行。

即时练习,读出p21,做一做,读后提问,哪些零读,哪些零不读。

二、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1)教学例2 板书: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读法,在计算器上拨出这几个数,观察计算器,看拨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并尝试写出这个数,写后互相交流亿以上的数是怎样写的,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出方法。(2)例3是改写,改写成为“亿”为单位数,应强调整亿数去掉后面8个零后要加上一个“亿”字。对于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强调最好先分级,看亿位的数是多少,再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最后注意不能忘写“亿”字。

第九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p23-p25)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教学建议:

本小节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可以结合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了解,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寸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丹心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可结合32页你知道吗?更加具体的介绍算筹)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解救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这350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子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式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支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第十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p26-p27,例

1、例2 练习三11-1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学建议:

例1要使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例2是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教学如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学习输入数字

提问:28601这个数怎么输的?学生操作 同桌一人说数,另一人输。

2、出示386+179 说说怎样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ce”键的作用

3、学生独立计算,825-138

4、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计算后提问,你觉得使用计算器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5、说说做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出题。

一、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四人小组)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

9999×5 9999×7 9999×9的得数

二、练习(p27做一做,p30 11~14)

第十一课时:综合练习(练习三 15~19)教学目标:

1、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多位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综合复习课,它应起到提优补差的作用。

第15题是读数练习,先让学生任意写出几个多位数,再读一读,这样更能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6题是写数练习,在写数时应让学生看清计数单位,这个数是两级还是三级。第17题是写数,改写同时进行,增强了知识的综合性。第18题比较数的大小,练习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第19题呈现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情境,可让学生展开关于计算结果的讨论,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也可用估算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最后你知道吗?是关于算筹的介绍,这块内容可以放在计算工具的认识中结合计算工具的发展进行教学。

第十二课时 1亿有多大(p33-p34)教学目标:

1、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通过探究1亿有多大活动,初步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充分去感受1亿究竟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应该怎样去设计呢?下面是我在网上看到人教论坛四年级教研室中云老师对这节课的看法及她的设计。

“在通读教材,研究这节课教学目的后,我觉得这节课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很多的材料准备有些难度,所以我决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猜想和制定活动方案两个活动,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或者是一个小组同学在家里进行,并且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第二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给我的时候,我在心里喊道:我的学生,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你们真的是一群认真思考,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他们不但收获了数学知识,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节约每一滴水”“积少成多”“换种思路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们完成实验活动后的感慨,我们教师要真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下面是学生的数学日记: 四年级四班 祝捷

我们刚刚学完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但一亿这个数有多大对于我来说有点茫然,今天我就打算探究一下一亿到底有多大。我准备算一下一亿滴水有多少升。我先打来一根针管,吸取2亳升的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原来2毫升的水有60滴,那么1毫升的水就有30滴了。我又算了一下,一亿滴水竟有3333333毫升。也就是说总共有3333升。一亿滴水竟汇成了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运水车,数目有多大啊!真是滴水汇成江河啊,看来我们要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 1亿有多少

小组成员:李晓龙

活动名称:1亿个三鹿牛奶箱横着摞起来有多高。

活动步骤:先用尺子量出一个纸箱有多高,高14厘米,按1亿χ14来算,等于14亿厘米,等于14000000米。也就是说1亿个纸箱摞起来有14000000米!结论:14000000米,多么令人惊讶的数字啊!这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多少倍啊!所以说,1亿件同样的东西摞起来,不要光看到一样东西多渺小,它们摞在一起就会变得非常硕大。这还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团结力量大。

四年级四班 王金艺

已经开学20天了,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学了大数的认识,我学会了怎样写大数,读大数,求近似数。可是老师最后还留给我们一个作业,是:1亿有多大?我准备来算:口算一道题要用多长时间。我口算一道题大约要用1分钟,口算1亿道题就要用1亿分钟,1亿分钟等于几小时呢?我来算一下,1亿分钟除以60分钟等于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个小时四十分。我再来等一下等于几天?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个小时四十分除以二十四等于六万九千四百四十四天。现在我终于知道1亿有多大了。

代若伟 四(4)班 一亿本数学书有多高?

今天晚上,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念头:一亿本数学书有多高? 然后,我就开始动手了。先测量出一本数学书有多厚,原来厚一厘米,可别看这一厘米,里面的知识多着呢。知道了一本书的厚度,再乘以一亿,等于一亿厘米,也就是一百万米,一百万米也就是一千千米。通过这个小试验,我认识了一亿个一厘米等于多少米和多少千米,更详细地认识了一亿,并且亲身体验了它,是啊,生活中地大数真多,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亿

冯亚琦 四(4)班

今天,老师让我们用一亿个东西来调查它的重量、长度、厚度。我调查的是一亿粒大米有多重。我想要调查一亿粒大米,难道要一粒一粒数出来吗?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先秤出一千粒大米的重量是15克,然后,用乘法乘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十五乘以十等于一百五十克,然后,再把一百五十乘以十,等于一千五百。这是十万大米的重量,再乘以十,再乘以十,再乘以十,得出的结果是一百五十万克,也就是一千五百千克。通过这一次调查,我知道事情一定要换个思路,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看了云老师的设计及学生的数学日记,我想大家是否都在想,让我的学生去试试,相信他们会有更精彩的活动方案。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教育活动策划案下一篇:以习惯与人生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