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总结

2024-08-13

树立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总结(通用3篇)

树立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总结 篇1

培养幼儿树立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

老师真的很像主人,把幼儿园这个家打扮的舒适、漂亮,而孩子则像一个客人,老师经常抱怨孩子四体不勤、对班级之事漠不关心,做事没有创造性。究其原因,如果我们反问自己就可以得到答案,我们是否需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应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付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生活的小主人,成为班级的小主人?要让孩子成为真正的班级小主人,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努力调动班级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幼儿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针对幼儿年龄小,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特点,我们进行了班级管理的创新与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自我管理习惯。

要让幼儿自主,首先老师要变“懒”。这里的“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懒”,应该是对教师目标的把握、时机的选择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科学制定了幼儿自我管理的操作办法,使每一位幼儿在班级生活、学习和游戏中逐步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行为习惯,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

幼儿自我管理,即让幼儿在生活、学习和游戏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告状”是平时司空见惯的事,当幼儿跑来告状时,我们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如果老师不参与解决会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不存在以上问题,我们先引导幼儿“你试试自己解决!”“你和他商量一下该怎样办!”„„,不让孩子产生依赖,不是太严重的事,我们都不插手,把问题扔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解决,事后我们有选择地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从这些平常事入手,养成幼儿自我管理的习惯。

我们还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一些幼儿自我管理的活动。如建立“宝宝成长档案”、“自我评价表”等。其中重点是“宝宝成长档案”,里面有幼儿自己的成长日记(用图画的形式记录)、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还有老师、父母对自己的综合评价与寄语等。“自我评价表”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选择“团结同学、爱护玩具、上课发言、活动安全、生活自理、锻炼身体”等项目设定的,孩子的自我评价只要贴小星星就可以了。对目标意识的培养上我们只要求初步树立简单的短期目标,如昨天没有得到“小星星”项目,便定为今天的目标。

在班级自我管理方面,我们还尝试建立了一些常规,如班上人人担任班干部(小组长、区域管理员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健全班级常规管理建设。我们将班务工作进行分解,然后让每个孩子承包一项或两项(如管理图书架等)。在大班后期,我们尝试班干部竞选制,请幼儿自己发表演说竞选职位。这样,通过教师的“懒”、鼓励和教育,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会渐渐长进,每一位班级中的孩子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意识,使整个班集体积极、团结、向上。

二、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

当孩子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后,就必须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光纸上谈兵不行,重要的是让孩子多些实践和体验。在幼儿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多些锻炼,多些经历。比如让幼儿去其他班借送东西,请他当小老师,请他整理玩具柜、书本等,多开展角色游戏,让孩子从游戏和生活中增长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其实创设情境在家庭中也是比较易实现的,比如现在我们带的班上就有几个家长能较好地放手让孩子去处理问题。她们是如果孩子要请假就让孩子自己打电话告诉老师,自己打电话和老师或小朋友聊天。可不小看了这些电话,这对幼儿以后在社会上处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可以感叹,孩子是有潜能的,他们的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估计。正如麻省大学乔治·福门教授说过:“通过寻常时刻,你会发现一个能干、自主的儿童。”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不要太多的去干预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孩子便更有望得到更多的东西。这也体现了“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选适合教育的儿童”的理念。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近几年关于幼儿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实践经验反思总结,不表示所有的园所都会适用,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取舍,毕竟这只是关于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些方面,园立方上还有一些同行的园长老师们在幼教工作上的各种经验教训,大家可以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分享。

在一次探索活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原来我们设想带领孩子在幼儿园寻找春天,孩子们排着队,手拉手跟着老师边走边看。但一走出教室,我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自由地去寻找和探索呢?尽管孩子的安全问题使我犹豫和担心,但最终我们还是放手了,就让孩子们试一次。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些安全和寻找方面的要求,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而我就站在操场中间,观察和等待着这一群孩子。老师的放手使孩子新奇和激动,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老师,我发现了„„老师,我发现了„„”孩子们的空间更自由,孩子们的视野更广阔,孩子们的收获也更丰富,更多彩。这样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原本的设想,从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能,更感叹着:自己拥有着一群多么能干的孩子呀!

三、家园一致,呵护幼儿自我管理的愿望。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而在农村的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母的工作关系,孩子往往一出生就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吃、睡都随他们在一起,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老人由于受旧教育和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育儿方面都会存在一些不好的因素:易溺爱、放纵、“言听计从”;思想保守和僵化,常用老规矩、老方法对待孩子;用静态方式来抚养孩子。特别是老人家生怕孩子碰伤了,难交待,怕孩子的父母会怪责,所以更限制和溺爱幼儿了,这样往往就使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十分注重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注入“尊重”“爱护”“关心”的因子,建立幼儿、家长、教师各尽其责,平等对话的新秩序。比如班上评选“班干部”就由班级幼儿来主持,先让孩子在家长帮助下准备好演说稿(自己在班级中的表现),然后在班集体中进行演说。演说完毕后,由同学、教师共同提出意见,进行评选。这样,家长通过活动既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又领会了老师的意图,对幼儿园增添了信任,也学会了适度的“放”手。

家长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家长们非常支持幼儿园开展班级自我管理活动,认为孩子在这项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张茜的家长认为:“看了孩子的成长小档案,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心声,与孩子的沟通也多了。这种自我管理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浩浩的家长认为:“孩子通过自我管理活动真正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各方面进步真的很大。”

无论是幼儿自我管理意识的树立,还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求班主任老师用耐心、细心、爱心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完成。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生活学习习惯,班级凝聚力强,班风好。主要表现在:(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强,自我管理水平高。(2)班级幼儿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涌现了大量责任心强、品学兼优的孩子。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上了新台阶,充分体现了班级中每一位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成为真正的班级小主人。

育人如同育树,俗话说“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使班级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孩子成为真正的班级小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徜徉在金色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后续还有更多相关经验总结体会分享: 《童讯幼儿园最新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2015-2016童讯幼儿园第一学期家长工作总结》 《浅谈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安全教育》 《如何创立级别幼儿园》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计划》......

树立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总结 篇2

一、通过目标激励,引导学生做好规划

经历了中考而顺利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 在心理上容易出现懈怠现象,加之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需要一个适应阶段,此时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找不着北”的现象。同时,高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的过渡期, 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对人生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容易出现目标错位,导航不明等现象。故而,在高一阶段的班级管理中,以目标激励来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对学生的发展将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实际而做好长远规划。在高一阶段,很多学生不知自己将来要干嘛,往往只是立下一个“宏伟的目标”, 而这样的目标又显得“虚无缥缈”,时间一长 , 学生也就忽视了对目标的追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做好长远规划,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家庭情况等因素来做好人生规划。

其次,要引导学生将长远规划细化为具体计划。规划是方向,而计划则是行动的指南。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规划而制定出“一年计划”,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实施。如此,当学生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根据计划而朝目标努力,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律性就可得到提高,而这正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

二、引导学生自定班规,让学生自主管理

在班级管理实务中,班规是不可或缺的。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具体做法可让班干部带头以小组形式草拟班规。在这个过程班主任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并引导好班干部对班规的细则进行整理。同时,班干部要充分征集小组成员的意见。学生制订出相应的班规后,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然后试行,在试行中不断完善。这样,学生在自己制订的“规矩”中行事,自律性也就会高很多。当然,班主任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并不是让学生绝对的自由,而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管理。在管理实务中,处理班级中事件时班主任还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能一概而论。

三、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有事可做

现在的高中学生多为“90后”,他们前卫而个性张扬,而在高中班级管理实践中学校和班主任又容易给学生划出很多“界限”,当然,划出这些“界限”的目的是保护学生,但与此同时,在“界限”中学生很容易失去个性,从而“随波逐流”, 这对高中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发挥学生的特长,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为班级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不仅可提高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也可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感。

要让学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较为有效的方式是以任务和活动形式来引导学生。如有的学生组织能力较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给此类学生一些实践性任务, 让其组织并实施。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在任务中充分肯定了自己,积极去构思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效果会好很多。其次,要注重多组织活动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开展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

在班级管理中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以往的高中班级评价多以成绩评价为主,结果导致一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开展自我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注重在自我评价中融入过程评价,让学生多找点自己的优点,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以每学期的期末评价为例,班主任可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就自己在一学期中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做出自我评价,然后小组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反馈,班主任最后再点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也能让学生从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思考解决方法,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当然,在评价过程中,学习成绩只能作为一个维度,而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要引导学生从成绩出发来思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树立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总结 篇3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有很多途径,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则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以此为切入点,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

[关键词] 责任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3-0015-03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们常常遇到这样令人头疼的问题:部分同学的作业不能及时上交,值日不能主动完成等。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自主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时期。而小学阶段的中年级段被人们称为“腰”,是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前提

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是教师提出要求就能达到的,只有学生产生自我要求才能实现。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要从其自身的认知特点出发。让学生明白道理,在感情上全部接受,真正理解责任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如班主任可以针对班级的情况,结合班规班训的制定,让学生明白责任对自己、对集体的重要性,为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夯实基础。

1.自我感受,明确责任的重要性

学生要想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首先要明确责任的重要性。教师请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励志的名人故事,例如周恩来以中华崛起为己任,我国的体育健儿以祖国荣誉为目标等,让学生了解责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这在很多时候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时,老师还可以全班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责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的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切实体会到了责任对自己和集体的重要;学生在自我感受到责任对自己的重要性后,在“我与我们的家”的班会中,也明白了自身问题就是班级问题,清楚了这一切都是责任感的缺失造成的,感受到责任对自己的成长,以及责任对集体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自我管理观念奠定坚实基础。

2.自我认识,明确责任的内容

众所周知,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个长期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逐步感受到责任感对自己重要性,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设置一些行为的短期发展目标,明确责任。教师可以从自我目标与班规班训的制定上入手。

(1)统一认识:使学生明白“班规班训”与《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不一样

班规班训是个性化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小学生守则》是普遍的,是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班规班训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

(2)确定原则:制定班规班训时遵循可行性、广泛性和互制性三项原则①

其中的互制性体现的是师生制约,尤其是学生对班主任的制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班级里任何人都需要制约,老师不但会一起遵守班规班训,而且还要带头遵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也同样要接受处罚。

(3)起草班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立法者”

首先制定自我目标:在教师和家长帮助同学分析不足的情况下,共同制定学生发展的小目标,如认真听讲,要提高体育成绩等。每个孩子把自己的目标写在一张漂亮的纸上,剪出各种水果图样,因为他们说:“集体就是一株大果树,当所有的水果都盛放在这个美美的大果篮中时,就是我们丰收的时节了。”看到这个丰收的大果篮,孩子们兴奋极了。

(4)执行班规班训:在班规班训面前,人人平等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正式出台,班规班训一旦正式生效,便成了班级法律。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班训,对孩子来说,维护它便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学生的尊严都已通过班规、班训转化为集体的意志。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责任的内容。

二、导之以行是途径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道德概念和情感指导下采取的行为。学生在明确自己的责任内容后,只有行之有效的“导行”才能使其落实自我责任和班级责任,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观念。

1.树立主人意识,认同自己

教师在班级中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班级是个大家庭,人人都是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如: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在晨检和班队会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在“人人都是小主人”的岗位认领中将班级日常事务分解细化为若干个岗位,采取学生主动认领的方式,并让学生针对岗位制定适合自己的行为目标和行为规范,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当学生有了“一官半职”,就会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绞尽脑汁,付诸行动,而且尽职尽责,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

2.发挥榜样作用,自我激励

学生善于模仿老师和“优秀”同学的行为,教师就随时发现这样的典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让大家学习身边的榜样。例如,收作业时班级纪律不好,抓住这个情节,教师神秘地说:今天在收作业时,只有一个女生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把作业都打开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无论身边的人说的多么热闹,她还坚持晨读,一点也没被周围的情况影响,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大家左顾右盼,悄声议论“是谁?你知道吗?”“我不知道。” 教师悄悄观察那个被表扬的女孩,虽羞涩但异常骄傲。当大家发现是哪个孩子时,都不约而同的看向她,眼神中分明是羡慕与钦佩!第二天再收作业时,说话现象减少很多!类似的小故事讲过很多,很多同学在下课以后都努力效仿,且班中每位同学都努力控制自己的言行,因为自己的行为明天就有可能成为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自己激励自己,在这种思想下,学生越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实现自我目标和班级目标。孩子的责任感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提高了。

3.采用评价激励手段,自我执行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表扬一个学生最细微的进步远比嘲笑他显著的恶迹要高明得多。每个学生都很看重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教师若能及时表扬遵守自我目标和班规、班训的同学,无疑是对他们的极大鼓励。教师在班中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对小组和个人进行鼓励评比,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达到强化自我管理意识的作用。比如,在班级中开展“星光灿烂”活动:只要在课上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就可以得到一颗“学习星”,累计到10颗得到奖品;同样,可以评选出“卫生星”、“守纪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班中的听讲和守纪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孩子们都在努力遵守班规班训,克制自己的言行,并尽力实现自我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这样在期中阶段,孩子们在课上听讲和行为习惯方面就有了一定进步。

三、持之以恒是关键

学生有了责任的意识是可喜的,但要最终实现自我管理,不是简单一次两次的自我目标实现就能达到的。长期坚持下来,还需要靠意志力。所以,根据学生特点,可以开展多种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才能树立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

1.搭建平台,感受责任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虽然初步具有了责任意识,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如果能使其在多方面展示成功,就能真正把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观念植入心中。而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切实感受责任,逐步形成自主教育的意识。

比如,在开展“人人都是小主人”的活动中,学生不是从始至终地负责一个岗位,而是定期轮换。岗位管理者上任前要主动制定管理目标,卸任后要对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每月进行总结评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责任对自己和集体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加强了自我管理的意识。

2.品味乐趣,强化责任

树立责任意识后,孩子需要感受到拥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体味到自我管理的乐趣,这种乐趣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活动中去赋予。

当班级整体有进步后,可以抓住学校为班级提供的展示的机会,孩子在向全校展示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进步的乐趣,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自我管理的意识植入学生的心中。还可以通过其他任课教师的情感指导,如请孩子们喜爱的任课教师为学生写热情洋溢的信,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能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心与集体的荣誉息息相关!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这样的教育过程,加强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同学负责,进而对班级负责,并逐步走上自我管理之路。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树立自我管理观念,要从具体、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入手,从特定的事件出发,变抽象概念为他们易于接受的内容,使他们从具体的情境中得到锻炼,使他们爱上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像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当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所接受,当学生因为这份爱,由被动接受管理上升到自发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时,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责任意识这一个方面,而是完成了整个思想上质的飞跃,不仅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获得了综合素质的锻炼,这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的目的。

注释

①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课题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论著选读》,2006年,第251页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周韫玉.自我教育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1995.

[3]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4]贺乐凡主编.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高文等.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郑成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4):61.

[7]卢勤.做人与做事[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8]燕国材主编. 教育心理十题[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9][美]R. Barke等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M],付艳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北京小学走读部

上一篇:主持路演活动串词下一篇:扫黑除恶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