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

2024-05-24

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共12篇)

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 篇1

阅读可以推动人的成长和进步, 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但是目前, 学校和家长过于强调阅读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这一功能, 忽视阅读的另一个意义, 那就是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为孩子们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打下基础。

古人云:“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材, 首先必须把孩子教育成人, 让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德育过程中, 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 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等, 对于不同的孩子要运用不同的德育方法, 其中让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关键的方法就是阅读。

如何让阅读帮助孩子确立远大的人生思想呢?

家长和老师通过和孩子的共同阅读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不论中外, 大部分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主题单一、浅近、具体、明朗、富于教益这一特点。家长和老师在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时候, 可以让孩子很容易地分析作品中的美丑和善恶。如《伊索寓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每篇故事都很浅显, 但是每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能受用一生的哲理, 所以不论是《狼和小羊》还是《想吃葡萄的狐狸 》, 孩子都可以很容易地分清楚其中的哪些是“好人”, 哪些是“坏人”, 哪些是有意义的事, 哪些是愚蠢的事, 这些鲜明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 都可以作为德育的资源。结合故事说理, 让枯燥的讲道理变成有趣的说故事, 可以消除孩子厌恶听道理的消极心理, 可以和孩子拉近距离, 从而使得德育的效果显著。有时候, 孩子甚至会自己通过这些故事感悟出道理, 这比成人对孩子反复强调的效果要好得多。

家长和老师通过给孩子讲解儿童文学树立典型形象。很多儿童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和孩子年龄接近, 年龄特征也就很相似, 通常表现为好奇心强烈, 爱冒险, 有时候会犯点小错误, 等等。孩子们和这些儿童文学接触的时候, 就很容易和这些角色交上朋友。最著名的一个典型角色是木偶皮诺曹。这本是个有很多缺点的男孩子, 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孩子差不多, 但是通过一次一次冒险, 遭遇, 小木偶最终成为一个诚实、善良、有爱心的好孩子。这个长鼻子木偶不仅长得很有个性, 也很有个性。很多孩子在阅读《木偶奇遇记》时, 有时候会感觉这写的就是自己的故事。而最终伴随木偶的成长, 孩子们的内心也在成长, 在阅读过程中, 善良、诚实、有爱心这些优秀的品质也会渗透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当然, 中国儿童文学中也不乏此类典型形象, 如勇敢、爱冒险、爱幻想的皮皮鲁《皮皮鲁外传》;聪明、善良的鲁西西《鲁西西外传》;调皮、滑稽但很有自己思想的戴小桥《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淘气但懂事的桑桑《草房子》, 等等, 甚至这些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中国孩子角色和我们的孩子的性格、见识、理想等更接近, 孩子可以更容易接受他们。家长和老师可以让这些艺术形象成为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们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从而提高修养, 和他们一样, 树立远大理想。

孩子可以通过阅读达到自我教育。这里说的教育, 除了知识的传授外, 更多的是情操的陶冶, 美感的教育。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幽默, 人物形象生动。通过阅读, 可以陶冶孩子情操, 明白什么是美的,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 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热爱生活, 热爱世界,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是不是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呢? 其实不然, 在我们周围, 有一批披着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衣, 实质是一些无聊垃圾的读物在腐蚀着孩子的思想。如一些光怪陆离的恐怖小说、鬼怪小说等。有的孩子可 能为其中刺激的情节所吸引, 但是不知这些书籍对于人的成长根本没有任何好处, 甚至可以说有很多害处, 如让孩子的思想消极, 或者产生一些恐怖的情绪, 等等。在平时选择时, 家长和老师尤其要注意, 千万不能让这些书籍腐蚀孩子的思想。有必要的话, 甚至在书到达孩子手里之前, 自己先看看, 看看是不是适合孩子, 同时通过阅读, 和孩子找找共同的话题。

儿童文学其实是很美好的,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 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 身心都可以获得放松, 在纯净的儿童文学的世界里, 有一些很激人上进的元素, 有一些能让人浮想联翩的元素, 有一些让人铭记一生的元素。回想我们童年阅读的儿童文学, 那些曾经喜欢的角色好像一个个都能跳出来, 那些曾经熟悉的剧情好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放映。信息化社会, 电视和网络传达太多信息, 但是文本的阅读是永远都无法替代的, 文本, 特别是儿童文学, 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它能陶冶孩子的情操, 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 让孩子用空余时间多读一点书吧。

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 篇2

第一,每位同学都要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什么是“环境意识”?举个例子,当你看见水龙头没有关紧,自来水在哗哗地流着,就立刻会想到,这是在浪费水,浪费资源,不能这样浪费,就表明你已经有了“环境意识”。又比如,你看到有人随地痰吐,你会觉得这种行为是不文明,不卫生的,表明你已经有了“环境意识”。如果你看到就好像什么也没看到一样,那就说明你的“环境意识”还比较弱。现在,大家明白了什么是“环境意识”吗?第二,光有环境意识还不够,还要有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什么是“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我还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吧。当光线很充足时,发现教室里还在亮着灯,你赶快走过去把日光灯关了;发现水龙头没有拧紧,你主动去把他拧紧;发现地上有果皮纸屑你主动弯腰捡起来等等,说明你已具有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不践踏绿地;平时节约水电、节约纸张、爱惜粮食、不在墙壁或桌椅上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等等,这些都是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而且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第三,要争做环保小卫士,那怎样就算环保小卫士哪?比如:见到乱扔果皮纸屑的人就及时制止;见到用脚踢在我们雪白的墙上就让他立即擦掉脚印;看见进入花坛的同学就立即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性等等,只要能做到这些你就是我们的环保小卫士了。

让孩子从小树立责任意识 篇3

责任感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人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工作,做各种有益的事情,掌握各种技能,孩子必须从小培养责任感,以便长大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照顾家庭,完成本职工作,尽自己的义务,从而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是,由于目前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责任感较差,他们“不知道疼人”,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甚至不关心自己的父母,这些抱怨随处可闻、到处可见。过去,中国多数家庭是多子女的家庭,生活水平不高,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比现在要轻得多,孩子的责任感可能在兄弟姐妹之间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得到体现。下面我就如何从小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谈几点看法:

首先,学生需要管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定规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自己负责,不要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你收拾残局。就打扫卫生而言,有的学生表现为要做,但做的时候就是马马虎虎,扫过的地方,像没扫过。一些学生更是扫完地,扫把一扔,就一边玩去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决不让其他同学来帮忙。我要做的首先是找责任人,把你没干好的地方重做一次,直至干好。其次,我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你要对你打扫的地方负责,不要想组长和其他同学帮你收拾残局。干不好,再来,直到干好为止。”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事小就忽视,就纵容学生不负责的行为。如果让这样的孩子长期这样下去,不仅会让他更不负责,同时还会影响其他学生,所以,我们的规矩一定要严,决不能让规矩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教师是学生天生的榜样。观察研究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如果班主任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谈话的语气、办事的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为此,作为,教师更应该严于律己,用自己的人格特征,用自己的言行来教学生负责。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都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他们也会有所思、有所感。例如,一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当我看到某某老师每天七点刚过就来教我们扫地,我就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把地扫干净”。试想,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负责,那又如何教育学生负责呢?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些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人格。”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励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这个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这样产生的。为此,作为教师更应重视榜样在培养学生责任感方面的作用。

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激励可以让学生更自信,同时也可以巩固我们取得的成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责任心是从小事中一点一滴树立起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当发现他稍有进步时,我们就要对他的行为进步肯定,激励他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千万不要吝啬你的激励。你要知道,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有时甚至一句淡淡的话:“你会更好的”,“你真的懂事了”,或者一个眼神都会让他们高兴许久。

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所以,我认为孩子从小树立责任意识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南岭小学)

编辑记者要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篇4

1 编辑记者具有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编辑记者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报道的生命活力,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信息资讯的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1 提高新闻报道的生命活力

不难发现,很多墨守成规的广播节目及新闻栏目,其生命力都是短暂的。对于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摒弃陈旧的报道模式与节目思路,丰富形式与内容,才能逐渐提高节目的生命活力,打造听众喜闻乐见的栏目。

1.2 满足人们对信息资讯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听众对于新闻报道、信息资讯的需求高涨,而且听众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去了解信息资讯,获得主观的感知,这就对广播这一传统媒体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新闻记者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与内容,以提升信息资讯的适应性,使之更符合受众的需要。

2 编辑记者树立创新意识的方法

编辑记者要树立创新意识,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文化素养,激活思维,寻求突破,同时要更多地借鉴参考优秀新闻报道,以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2.1 提高自身知识文化素养

编辑记者的知识储备十分重要,因为如果自身知识文化素养受限,就难以全面认识到事件的作用与影响,同时也难以全面地把握采访的过程与采访的效果,如此便难以使采访更为有效。从一定意义上说,知识的深、浅、广、窄,决定了新闻记者创造力的高、低、强、弱。知识贫乏,孤陋寡闻,就会扼杀自己的创造力。为此,编辑记者应该不断充电,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新闻事件时能够有敏锐的洞察力,有更准确的视角,选择更适当的题材,从而创新新闻报道。

2.2 激活思维,寻求突破

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更具有一定导向性。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决定着工作的好坏和工作成果的大小。记者思维的结晶是新闻作品,新闻佳作是记者创新思维的物化。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的活力,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编辑记者要不断地激活思维,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沉”到事物矛盾的漩涡中解剖问题;当发现有价值的现象后“跟踪追击”,把自己的思维向纵深推进:既“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探究事物本质,又“由此及彼”,联想到与这一现象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做深入采访。这样,通过不断地创新思维,寻求突破,编辑记者便能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2.3 借鉴参考优秀新闻报道

受工作性质影响,编辑记者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因为“闭门造车”会使思维受限,从而降低新闻报道的质量。为此,编辑记者应该积极地借鉴与参考优秀的新闻报道,从优秀的新闻报道中汲取养分,开拓思路,创新思维,从而使自己的新闻报道得以创新。一方面,编辑记者应该多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与文章,如白庆祥的《中外新闻特写名篇赏析》,汤世英的《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王蕾的《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以及谢静的《中外优秀新闻作品鉴赏》等,虽然这些书籍里的新闻并不是最新的,但是却能够为编辑记者提供最全面、最准确的思路,使编辑记者能够通过这些书籍获得一些启发;另一方面,编辑记者也应该经常关注央视以及各卫视的新闻报道,同时还要多关注一些国外媒体的新闻报道。此外,也可以从其他媒介的新闻报道中获得新的思路,综合各种风格的新闻报道,提取对自己采访、编辑有效的观点,加入新闻报道中,不断创新,使新闻报道更有生命力。

3 结语

笔者从编辑记者具有创新意识的必要性与编辑记者如何树立创新意识两个方面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在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要想在这一背景下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编辑与记者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多方面创新,与时俱进,真正提高新闻报道与信息资讯的生命力。

摘要:广播电台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出现了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媒体,冲击了广播电台的主导地位。为了有效推进广播媒体的发展,编辑记者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创新,谋求发展。而电台的编辑记者,更需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为听众呈现更优质的节目。

关键词:创新意识,新闻报道,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倩.解析地市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22).

[2]安继玲.浅谈如何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J].新闻传播,2014(5).

怎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篇5

自信心是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建设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孩子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挑战的社会,家长要重视自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将来成为充满自信、有坚强毅力和足够勇气的人,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家长怎样培养幼年子女的自信心呢?

1、相信孩子

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家长的这种认识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关系到孩子的发展。所以,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至关重要。首先要相信,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证明了的。持这种认识的家长一般都能比较放手地培养孩子,并经常会对孩子说:“孩子,你行!”孩子是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能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发展;另外,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一认识也很重要,它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许多教子有方的家长,都总结过这一条宝贵的经验。

2、放手培养 孩子一般长到两岁以后,动作、言语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愿望,什么都要自己来。人们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孩子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常常不自量力的。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寻求自我肯定的需要。我们常见婴孩子每当要去做事遇到家长阻拦时,他们会执拗地嚷嚷:“我长大了,我长大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去压抑孩子,更不能说:“你不行!”而应利用婴孩子的这种自我认识和愿望,善于引导,给予援助,满足他们“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1995

年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孩子,名叫茜茜。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也抢着要去拖,明智的母亲便帮他扶着拖把的上端,给予支持让她拖几下,以满足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自信的基础。我看到《生活空间》又一次报导了茜茜,这时5岁的茜茜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看上去发展得相当好。

另外,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能促使孩子的身体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使之产生对环境的控制感并获得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强自信。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限制在狭窄的空间,或事事越俎代庖,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无异便是剥夺了孩子通过活动树立自信心的机会,并容易导致能力低下、依赖、胆怯和自卑。

3、多鼓励

一位名人曾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成人积极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讲到孩子心理特点时指出:“小孩子喜欢成功的”、“小孩子喜欢称赞的”,如三岁的孩子喜欢拿着他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是希望得到夸赞,到了四五岁这种喜欢称赞的心理会更加浓厚。做父母的应利用孩子这一心理特点,无论孩子做什么事,只要他去干就要给于肯定与鼓励。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适当赞赏,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有,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因为孩子正是在历经错误与失败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所以,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过失。千万不要总盯着孩子做得不好或不足的地方,去挑毛病。家长若对孩子否定多、指责多,就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4、勿要求过高

家长普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与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期望过高。父母对孩子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应,应考虑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用过高标准去要求孩子。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就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另外,有些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也是不实际的,忽视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或曲折的过程。例如,两三岁的婴孩子要求他们自己吃饭,开始自己吃时经常会撒得满桌,这时母亲不仅不能指责,还应对孩子说:“宝宝真能干,会自己吃饭了!”与此同时,耐心教给他怎样吃就能吃得更

好。须知,孩子做事总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的,这是发展规律,要求过高、过急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再有,有些盼子成才的家长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攀比。例如,有的家长到孩子园看孩子的活动,每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不如别人之处,便对孩子说;“瞧,某某比你唱得好!”“某某画得比你强多了!”??以别人的优势比自己孩子的不足。家长的.本意可能是想刺激自己的孩子赶上别人,但这种横向攀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为,孩子们的发展速度与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孩子在发展上各有长短,要求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是非常不实际的,家长们千万别作这样的攀比。

5、家园合作

浅谈树立法治意识的途径 篇6

首先,要从内心认识到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强调法治,特别是四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法治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经济建设到注重民生再到依法治国,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个最有力的、最稳固的法律保障。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是: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物质方面也就是经济建设上取得的辉煌的成绩,同时我们开始在民生领域开展建设,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国际更深层次的互信问题等等亟需解决,维护国家改革开放成果乃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成果的关键之举就是法治,改革成果要保护,人民利益要保护,都需要强有力的固化的体制、制度,这一系列的问题的保障机制最根本的靠法治,实现公平正义,这样我们的战略和思路才不会走偏,不会善举结恶果,这样才会稳定,才会互信,才会持续发展,才会繁荣,才会实现中国梦。

其次,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国民法治意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就是说,老百姓有法治意识,我们才能谈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否则只是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有法治意识,而广大的老百姓没有,何谈法治。老百姓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实现公民权利法治化保障,是总结我国多年的民主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是尊重和保障老百姓权利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的公民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法治进程。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这就要求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带领老百姓学法,要通俗易懂,要老百姓知道法就在身边,要老百姓能接受,知道法的好处,有了问题靠法,而不是过去的靠信访。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与当地的道德文化的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老百姓明白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法治理念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精神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以便于老百姓更好的理解法、接受法、用好法。培养老百姓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即要享受就要承担义务,包括对自己权利的主张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由于我们每一个的权利都是与其他人的权利共存为前提,所有“为权利而斗争”与排他性的利己主义不同,不仅不会破坏这个前提,而会升为为法治而斗争,提升法治意识。只有具备了内在的、自发的法律意识,老百姓才会无条件的遵守法律,才能更好的引导老百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再次,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老百姓树立法治意识,作为法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这就要求必须把树立老百姓法治意识工作制度化,纳入各级的考核,作为党员干部评优、奖励、提拔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树立老百姓法治意识要建立惩罚机制,把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方便老百姓的监督和领导的督导,提高工作的实效。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自己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还要带领老百姓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特别是要让老百姓正确的去理解法,要告诉老百姓的权利,也要告诉老百姓自己的权限和权力,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自觉让老百姓监督,敢于向老百姓亮家底,这样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要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要重点抓好司法行政机关普法工作者队伍和各部门、各行业专兼职普法工作者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切实提高能力素质。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建设,选聘优秀法学人才参加讲师团,充分发挥讲师团在普法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司法人员、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社会法律从业人员、大专院校法律专业师生加入志愿者队伍,提高普法志愿者的法律素质和工作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法律服务部门、单位、团体、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民生领域的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让老百姓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得到有效幫助。在选拔村官,选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要把树立法治意识作为一项考核的重要依据,他们长期在老百姓当中,他们的法治意识,直接影响老百姓树立法治意识。

最后,树立老百姓法治意识,要深刻理解党的领导这个大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和老百姓都要明白这个大方向,我们的工作才不会脱离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因此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国宪法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阶级性、人民性与共产党的性质是一致的;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是统一的。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目的、有步骤、有秩序的进(下转第281页)(上接第277页)行。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也不会有社会主义法治。在社会主法治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各方,这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因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根除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树立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意识。深刻认识党在长期革命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实际推行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世界各国的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任何社会条件下实行法治,都必须依靠于该社会的主导性政治力量;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必须加强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依法领导。

作者简介:

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 篇7

一、品牌意识是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

在现代经济中, 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任何企业来说,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强势品牌, 成为保持战略领先性的关键。正如美国著名营销专家拉里·赖特描述的那样:“未来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和投资者都必须认识到, 只有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 ……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 而惟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拥有具备市场优势的品牌”。

品牌是指企业及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综合标识, 蕴涵企业及其所属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品质、声誉等。品牌策略大师大卫·奥格威 (1 9 5 5年) 认为, “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 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 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林恩·阿普将品牌定义为“我们经济中的原子核”, 他认为一个品牌不只是它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在更深刻的意义上, 它包含着与消费者的“契约”、对消费者的“承诺”和给予消费者的“信任”。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 一个深度的品牌应具备以下六层内涵: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消费者评价;其中“价值、文化和个性”是品牌的深度内涵。因此, 一种品牌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极高的知名度;二是崇高的声誉;三是市场领先;四是持续利润增长。品牌的战略性召唤企业的品牌意识。那么什么是企业品牌意识?

所谓品牌意识就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 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林恩·阿普认为, 当一个企业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企业、他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在消费者中间的影响力, 以及这种影响力所造成的认知度、忠诚度和联想度, 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战略将品牌融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过程”时, 他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培育了自己的品牌意识。

从经营理念的角度而言, 企业的品牌意识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品牌使用意识

也就是企业对品牌效用与价值、使用品牌的重要性的认知和认同。勿庸置疑, 品牌对企业经营确实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企业对品牌的具体使用基础之上的, 即在经营活动中积极创立和使用品牌, 惟有如此, 品牌才能成为企业或其产品的代表或象征, 并使品牌的其他作用得以发挥。“愚笨的商人卖产品, 聪明的商人卖牌子”这句话正形象地说明了积极正确地创立和使用品牌的重要性。

2. 品牌保护意识

品牌保护意识就是指企业对保护品牌重要意义的认知和理解。品牌的创立是发挥品牌效用的基础, 但更需要对品牌的有效保护以为品牌发挥效用提供保障。如果产品质量低劣、企业信誉低下, 或是品牌任由他人假冒, 则品牌信誉很难建立, 而品牌发挥其应有效用的前提正在于其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公众评价。

3. 品牌发展意识

品牌发展意识是指企业牢固树立发展品牌、增加品牌深度、不断创新品牌的思想, 以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形象和品牌竞争力, 使品牌的内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品牌创立固然重要, 但如果没有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 没有有效的品牌推广策略, 要么会形成品牌效用得不到延伸而止步不前, 要么就是品牌被遗弃而如“昙花一现”。国内相当部分曾一度辉煌而如今却踪影难觅的品牌的发展史已经明白无误地昭示出了“要么创新, 要么死亡”的道理。

可以说, 品牌意识为企业制定品牌战略铸就强势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性基础, 成为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

二、品牌意识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企业品牌建设乃至企业的发展

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 基本上是以短缺经济为特征, 消费者基本上没有选择余地, 那时企业的品牌意识是相当淡薄的, 企业也同样缺乏品牌意识。改革开放以来, 外国品牌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抢占我国市场, 日益加剧的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品牌, 但是总的看来, 我国多数企业缺乏长远眼光, 尚未意识到建立品牌的战略意义, 尚未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意识的淡薄在我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品牌意识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现代品牌意识建基于社会化的大生产, 而小生产只能滋生落后品牌意识甚至根本无法孕育品牌意识的萌芽。这些小生产无视技术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视市场导向, 无视营销策划和市场推广。他们生产出来的只是“产品”, 这些产品在市场上能够被消费, 也仅仅只是因为它们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他们没有任何品牌运作和品牌运营的理念, 不知道建立品牌声誉和品牌特性的价值与意义。这样的小生产在我国经济中广泛存在, 占有相当数量, 它们在一定的意义上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的障碍。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企业平均品牌化率为3 9%, 其中国际品牌化率为1 1 2% (发达国家平均为1 3%) , 国家品牌化率为3 1 5%, 省级品牌化率为5 1 1%, 省级以下品牌化率为3 0%左右。众多产品只是“有名有牌”但“品牌空壳”的产品。

二是错误品牌意识导致错误的品牌定位, 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错误品牌意识的根本形态是:品牌是一种社会资源, 既然是社会资源, 则应共享。源于这一错误品牌意识的指导, 许多企业不是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而是不惜采取各种侵权手段和方式, 将别人的品牌套在自己的产品上。他们的品牌定位原则是:跟进品牌然后冒牌定位。这就是“假冒伪劣”形成的意识根源。“冒牌定位”造成三个方面的严重后果:第一, 违背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规则, 极度破坏和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第二, 严重侵犯了品牌所有者的知识产权;第三, 给广大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害。品牌化运营需要良好的品牌竞争环境, 而品牌侵权严重破坏了品牌竞争的规则, 对于全社会的品牌培育来说, 这种行为助长了企业品牌的“投机主义”和“机会主义”理念, 而在相反的方向上, 动摇了企业培育有竞争力的优质品牌的信念和他们创造优良品牌的社会基础。下面的数据资料从多个侧面显示了“冒牌定位”的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1) 我国著名品牌因为大面积的“冒牌定位”而遭受巨大创伤, 最后趋于灭失的“死亡率”高达l 5%; (2) 我国著名企业因为品牌流失而陷入衰落的比率为3 4%; (3) 假冒品牌的产量占市场原创品牌产量的3 0%~4 0%, 即是说, 每一种原创品牌的后面几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假冒品牌跟进; (4) 冒牌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1 0%, 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 而且屡禁不止; (5) 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 (包括消费者损失) 年均高达1000亿元以上。

三、树立品牌意识, 为打造中国品牌奠定理念基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加快, 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融合的速度在加快, 程度在加深。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 中国企业只有建立起能凸显民族特色, 附着企业文化的高品质, 高信誉的品牌, 才能为世界市场广泛认可和接受。

1. 通过广告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品牌意识

“佛要金装”的俗语可以用来说明外部活动对一个商品“品牌”的确立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有特色的产品的广告宣传, 可以增进社会公众的了解, 为商品树立良好的品牌;而外部的公益活动和公关活动有利于企业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 为企业赢得好的“口碑”, 从而使企业商品的“品牌”深入人心。

我国广告心理学者马谋超等人 (1 9 9 3) 有关广告接触度与品牌注意度关系的研究显示, 人们的品牌意识与接触广告的程度有关。频繁接触广告的人, 其品牌意识强于接触广告少的人。伯特、拉杰姆等人 (1 9 9 5) 通过对跟踪数据的分析, 认为产品种类的特征、品牌和广告文本会增强或者减弱广告费用在广告意识、品牌意识、购买意向上的效果。对购买包装商品的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 在不断增加的产品种类中, 广告对可视度低 (less-visible) 的产品的品牌意识有重要的影响。D·苏撤·吉尔斯、饶·仁姆 (1995) 调查了经常使用某些品牌产品的9 9个成年人是否易受重复广告影响的问题, 考察了重复广告对品牌意识、偏好转移和品牌选择的影响。最主要的发现是, 做比竞争品牌更多的广告可以影响品牌意识和品牌选择, 特别是在品牌偏爱方面有影响。

俗话说: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一件商品, 在进入市场成为品牌之前, 都必须经过一段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除了商品本身要具有比较高的价值、比较好的质量外, 广告宣传的作用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同一件商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谁更懂得广告宣传, 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拔得头筹。而且, 许许多多的商品, 都是通过各种宣传媒体的不断推介而成为著名品牌的。因此, 要真正实施品牌战略, 不但要追求产品的高质量, 还要充分认识到广告宣传所带来的积极效用, 要利用广告宣传这一有力的营销手段为产品的发展铺上一条坦荡的道路, 扩大影响, 引导更多的消费者认识、接纳产品, 从而建立、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 打响企业品牌。

2. 利用各种社会因素对品牌选择的影响树立品牌意识

用洛基奇价值观量表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购物和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即在购买产品的类别档次上目的性价值观起的作用大;在商品的品牌选择上操作性价值观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影响了产品档次和品牌的选择标准, 选择标准又制约着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态度, 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的不同决策, 产生不同的消费者行为。

社会文化和习俗也会对消费者的品牌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情趣也会反映到人的消费行为中, 反映到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上。跨文化的研究发现, 在判断事物时中国人倾向于使用大体的直觉的方法, 而西方人则倾向于用分析的方法。中国人评价一件商品, 常是先对商品有个总体的印象, 然后再从其性能上寻找总体印象的依据, 看这个印象是否正确。西方人则常常先分析商品的各项功能的好坏, 然后综合对各项功能优劣的分析得出总体的印象。中国人思维方法上的这种特点会使中国人在购买商品时更容易受品牌的影响、更愿意购买名牌商品。

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家庭等因素也对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品牌选择产生影响。美国的研究者发现, 不同的代际群体在消费行为和品牌意识方面也存在差异。婴儿潮时期出生的消费者乐于购买名牌产品以炫耀个人财富, 而被称为Y时代的现在的青少年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得更为世故和多疑。

3. 通过优化企业品牌运营的社会经济环境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意识的树立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也需要一个相对合适的社会传播环境。因此, 要让全社会树立品牌意识, 除了宣传引导, 还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品牌运营的社会经济环境, 不断强化、加固人们的品牌意识。

一是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健全法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尚未健全, 尤其是在企业品牌运营方面的立法, 相对滞后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态势。建立健全品牌运营的法律机制, 首先表现在运用法律手段, 规范和规制企业的品牌运营, 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其次是通过法律手段, 加强对品牌商标及其权益的保护, 例如, 我国的《商标法》、《专利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

二是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经济秩序, 是企业品牌运营的基础, 但由于我国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健全, 导致形成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普遍存在着“欺诈”、“违约”、“失信”、“假冒伪劣”等各种形式的“失范”, 这些都对企业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形成了巨大的制约。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首先是要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和制裁“制假贩假”、“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品牌侵权行为, 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其次是要发挥企业的中坚作用, 例如在“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中, 全国百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实行一体化, 实行“联清、联退、联换、联修、联营”, 把文明服务和联合“打假”有机结合起来, 把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有机组织起来, 形成了强大的防御体系和网络, 有效地遏制了制假和售假。可见, 企业的联合行动主动出击, 就能够形成“治假打假”的行业和规模优势。再次是要发挥消费者的作用。消费者是品牌购买行为的实施者, 也是直接的受益者, 因此, 在打假治假过程中, 充分发挥消费者的作用, 有利于阻断假货之源。当然这需要消费者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消费者权益意识。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最后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开展全民参与运动, 例如“全国品牌万里行”、“全国质量万里行”、“3·1 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稽查”、“舆论监督”等活动, 都有利于培育健康的市场秩序。

4. 通过培育儿童的品牌依赖带动成人的品牌意识

儿童对品牌的接受和信赖会直接影响到成人的品牌意识。海特·凯什亚·弗莱泽、海特·罗铂特·E (199 5) 调查了5 1个年龄在2岁~6岁儿童的偏爱结构和品牌选择过程, 发现他们对作过广告的品牌名称的偏爱程度高于那些较少知道的品牌名称。同时也考察了父母和广告对他们的影响。结果显示, 儿童在2岁时就建立起了对品牌的信赖, 父母对品牌的忠诚性及电视广告可以加强这种信赖。

斐尔蒲·约瑟芬·E、荷依·玛丽亚·格鲁布 (1996) 考察了儿童对广告的态度、广告的品牌和购买意向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为43名3年级和68名6年级年龄在8岁~12岁之间的儿童, 结果显示, 无论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品牌, 对被试者对广告的态度均有明显的影响, 并且他们对广告的态度对其购买意向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专家的研究表明, 品牌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娃娃抓起, 因为, 在当代中国社会, 抓住了儿童, 就是抓住了三四倍于这些儿童的家长, 所以, 建立儿童对品牌的依赖,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培养这些家长的品牌意识。

总之, 品牌意识是品牌建设的精神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 品牌创建之路才会走得顺畅、长远。因此, 对一个企业来说, 只有让品牌意识真正扎根于全体职工心中, 创品牌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才能有所收获, 才会创出企业的品牌和名牌;同样, 对一个国家来说, 只有让品牌意识真正植根于全体国民心中, 创品牌工作才会形成合力, 才会创造出民族的品牌和名牌。

摘要:在现代经济中, 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品牌意识是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 是企业对其产品自觉维护并创成名牌的意识。品牌意识为企业制定品牌战略铸就强势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性基础, 成为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品牌意识的淡薄在我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不但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 而且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必须通过广告宣传活动、各种社会因素对品牌选择的影响、优化企业品牌运营的社会经济环境, 以及培育儿童的品牌依赖等途径, 在全社会树立品牌意识, 才能使中国的品牌逐渐走向世界。

关键词:品牌,品牌意识,树立

参考文献

[1]梅汝和等译, (美) 菲利谱·科特勒著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2]戴贤远译:塑造品牌特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3]祝合良:品牌创建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4]宋晶孔文:论品牌意识与品牌运营[J].财经问题研究, 2001, (12)

[5]高峰王俊利:品牌意识: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6]王永龙:论企业品牌意识与品牌定位的互动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4)

[7]陆跃祥:简论品牌意识的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6)

浅谈企业品牌战略意识的树立 篇8

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察和了解, 笔者认为大多数人对品牌战略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 尽管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言必谈品牌的重要性, 但其中一些人还不具有品牌管理的基本知识, 更不能准确理解品牌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以至于企业普遍缺乏品牌经营意识, 对战略性品牌管理还非常陌生, 大多数没有建立品牌管理组织体系, 更缺乏能完整规划、统一品牌战略的专业人士。现实状况作以下列举:一是企业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产品观念、推销观念上, 认为产品品质好、品种创新仍然是制胜市场的法宝;企业管理者认为做品牌就必须有数千万、上亿元的巨大资金投入, 做品牌是个长年累月甚至几十年持续投入的漫长过程, 因此做品牌只能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事。二是企业缺乏战略性品牌管理与规划。许多企业的老板认为品牌战略规划、营销战略规划都是空洞的、长远的、无效的, 不如抓好当前的产品研发、销售来得实在。三是由于缺乏战略性品牌规划和管理, 很多企业在品牌命名上相当的随意, 以“金”、“银”等进行命名的品牌争先恐后的涌现, 好像不用这些字眼就不能凸显产品的身份、品质和价值;相当多的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束手无策, 万不得已只有靠频繁的促销、降价和打价格战来参与竞争, 却使得前期大量的广告费和营销投入白白打了水漂, 品牌的档次感和形象一夜间荡然无存。四是企业缺乏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许多企业缺乏完整的品牌识别, 也没有明晰的品牌核心价值, 更谈不上建立鲜明的品牌个性。近几年来, 宁波市佳利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不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努力实施品牌兴企的战略举措, 品牌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主要做法是:

一、努力推行质量安全认证, 夯实“佳利来”品牌的质量基础

企业争创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高质量的过程。佳利来公司本着“质量为本、一流品质”的理念, 进一步加强质量知识培训, 全面推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体系和职业健康体系认证。加强标准化管理, 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创立自主标准,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大力提高产品产值率, 促进产品创新与品牌创立。2005年7月, 公司通过了IS09001认证的监督审核, 同时将新扩建的压铸车间纳入了认证体系, 该车间拥有的250T~560T东芝铝压铸机、25T~168T锌压铸机, 均带有全自动机械取件设备。通过几年的努力, 公司在模具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质量、环保、安全的供应、生产、服务体系, 保证了“佳利来”品牌的市场信誉。

二、倡导科技创新, 提升“佳利来”品牌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培育自主品牌的灵魂。企业要建立健全品牌培育、认定、考核、激励等品牌战略推进工作机制, 必须着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锤炼先进的企业文化, 加快经营机制转换。

品牌是科技的结晶, 技术创新是品牌之源。佳利来公司一直以市场为导向, 以促进产品创新、培植自主品牌为目标,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企业研发体系建设, 加快技术改造和新品开发,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企业创新、创牌的第一资源, 尤其高度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 积极依靠人才创品牌, 出台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 吸引各类高科技人才来“佳利来”就业。在科研人员引进上, 佳利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人才, 现已组成了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科研开发队伍, 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6人, 专业研发人员32人。宁波市模具协会授予“资深模具专家”称号的模具专家1人, 共同致力于模具、锌合金、铝合金、注塑件产品的研发。在科研开发项目上, 佳利来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省和宁波市“九五”、“十五”科研项目, 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仅2009年, 佳利来公司共申请专利20项, 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专利11项、欧盟发明专利2项。近3年共有20余项核心技术获得专利证书, 大大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产品的质量水平。在检试验仪器上, 除基本检试验设备外, 还拥有各种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 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各自检测, 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实验室有洛式硬度仪、电动表面洛氏硬度仪、光谱议、镀层厚度测试仪、粗糙度仪、盐雾测试仪、高度仪、进口螺纹规测试仪、高精密全自动的CMM测量仪、锌铝材料分析光谱仪等, 设备精良, 性能可靠。对原料、生产过程和成品提供了快速、高效、准确的检验判定, 增强了数据的可信性和过程控制的准确性, 为创品牌提供了保证。

三、走名牌发展道路, 实施名牌推动战略

名牌, 简单地说, 就是著名的品牌。其特征主要有三点, 即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品质。其中, 高品质是名牌的基础和前提, 高市场占有率是名牌的关键, 高知名度是名牌的重要标志。有名牌, 企业就生机勃勃、兴旺发达;没有名牌, 企业则难以生存和发展。“有名牌就有市场, 没有名牌就失去市场”已经成为共识。长期以来, 佳利来公司实施名牌战略,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着力打造模具、锌合金、铝合金、注塑件等品牌, 走出了一条实施名牌战略拓展市场的企业发展之路, 对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自1995年全面投产, 短短15年时间, 佳利来公司已发展成宁波市模具50强企业, 约80%的产品出口, 客户遍布英国、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瑞典、德国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10年度佳利来公司总产值将达到1亿元左右。

四、搞好企业自身文化建设, 努力回馈社会

在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的同时, 佳利来公司着力提高企业和产品的两个内涵:一个是科技内涵, 一个是文化内涵。在科技内涵上, 佳利来公司将名牌战略纳入企业重要发展目标来重点落实,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瞄准国内外品牌的产品技术标准,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开展新品开发和质量改关。佳利来公司自2005年7月先后导入IS0900l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l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体系管理部门。在文化内涵上, 积极做好企业形象设计和产品的形象打造,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维权、公益等宣传活动, 不断放大品牌效益。没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企业和产品, 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著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佳利来公司自开业以来, 坚持依靠自我积累, 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不仅自身实现了强劲发展, 并为社会做出了更多的回馈。

五、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强化产品品牌影响力

佳利来公司主要生产“佳利来”系列模具、锌合金、铝合金、注塑件等产品, 同时拥有机械加工、成品装配等加工项目。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 并远销至英国、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瑞典、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秉承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一流的服务宗旨, 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公司自开业以来, 通过以名牌引路, 实施多元化的产品战略和品牌支持战略, 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形象与美誉度, 促进了“佳利来”在同行业中的做大做强, 在模具行业迅速崛起, 独占鳌头, 到2009年底, 佳利来公司名列“宁波市模具加工企业50强”, 年产值达到1亿元, 产品的影响力很大, 社会各界反响好。

总之, 企业靠品牌生存, 企业靠品牌发展。有识之士应进一步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 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经济普遍低迷的形势下, 更应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培育更多的品牌产品,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文章结合宁波市佳利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实际阐述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以及如何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品牌战略,核心竞争力,品牌识别,品牌延伸

参考文献

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 篇9

一、教会孩子勇敢的面对挫折, 不怕失败

如果一个孩子跌倒了, 父母马上过去把孩子扶起来, 这样孩子每次跌倒后, 都没有意识自己站起来, 时间久了,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烈, 当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和他人的帮助, 一遇到挫折最先想到的就是得到他人的帮助, 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一) 孩子遇到任何挫折时, 父母不要直接帮助孩子处理问题, 而是让孩子去解决, 否则容易让孩子会产生对父母依赖的的心里。这样, 在以后的道路上, 总以为会有人帮忙而不懂得自己去努力。

(二) 孩子摔倒了, 允许他哭。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受到挫折后哭泣是一件没有出息的事情,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遇到挫折一定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父母要允许孩子哭泣, 让其把不适应发泄出来。

(三) 孩子跌倒自己站起来后, 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夸奖, 不能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他, 孩子也需要鲜花和掌声, 也许正是父母的一句鼓励, 就能调动起来孩子的积极向上的情绪, 从而能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二、教育孩子掌握缩小挫折的本领

(一)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态度很重要, 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的态度, 告诉孩子挫折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 并且必须面对的, 先给孩子打下“预防针”, 让孩子明白遇到挫折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并不可怕。

(二)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家长要及时关心和鼓励孩子, 及时给孩子灌输挫折并没有孩子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让孩子不要小题大做。

(三) 孩子面对挫折时,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排解痛苦的情绪, 允许孩子放生大哭或者大喊大叫等, 当孩子把压抑的痛苦排解出来, 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得到了释放, 也许他就把挫折看的淡然了。

生活的道路上, 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不可预知的困难和挫折, 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迎接困难和挫折的心里准备, 同时做到正视困难和挫折, 这样, 就能勇敢地面对并很好地解决它。

三、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

(一) 做积极乐观的父母,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相信“乐观派”的父母一定能够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孩子。

(二) 为孩子营造一个乐观而温馨的家庭环境。环境影响人, 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与孩子的性格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三) 培养孩子的兴趣, 琴棋书画, 孩子拥有越多的兴趣越好, 事实证明, 兴趣可以拓宽孩子的心路。

(四)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一个善于交际的人,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 既能够增长见识, 又能够开阔胸襟。

(五) 多赞扬孩子, 如果孩子说话在赞扬中, 那么他肯定拥有一个好心态, 就算生活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也能很快振作起来。

(六) 正确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一旦发现孩子有了负面情绪, 家长一定要找出原因, 尽快帮做孩子解决, 避免负面情绪升级。

四、引导孩子在挫折面前总结经验

(一) 尝试启发性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只是暂时的, 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这样, 孩子才能放平心态, 做好再次努力的心理准备。

(二) 帮助孩子分析遭受失败的原因, 找出问题所在, 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让孩子在不断战胜困难中前进, 从而取得成功。

(三) 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在一次失败中就乱了阵脚实在是不可取。父母要懂得, 没有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 孩子就不会有大出息。

五、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一) 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教育孩子要付出很大的心血, 家长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战斗。

(二)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要从小事做起, 即使这件事看似很简单, 也要让孩子坚持做下去, 比如:让孩子按时睡觉和起床。如果孩子能够坚持下来, 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很有益处的。

(三) 家长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 承受能力是孩子意志力的基础, 所以说, 要先打磨孩子的承受能力, 意志力自然就容易形成了。

(四)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 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 家长要帮助孩子接受挫折、树立自信, 培养乐观的性格。告诉孩子挫折失败并不可怕, 最重要的是以乐观的态度正确面对, 并学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取得下一次的成功。

摘要:每个孩子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质。在生活中,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当孩子接受挫折时,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乐观的教育, 让他在小的挫折中学会坚强, 变得自信, 并乐观地接受勇敢地对待今后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友爱, 从而磨炼较为坚强的意志力,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党报时事编辑应树立的三种意识 篇10

关键词:党报,时事编辑,守土意识,创新意识,读者意识

时事新闻是党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增强党报时事新闻的权威性、可读性和贴近性, 是党报应对激烈的新媒体挑战、实现慢中取胜的重要法宝。如何增强时事新闻的权威、贴近、可读, 笔者认为, 党报时事编辑需树立三种意识:守土意识、创新意识、读者意识。

1 强化守土意识, 做到“守土有责”

提倡“政治家办报”, 新闻工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舆论导向正确, 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 误党误国误民等论述, 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新闻舆论导向工作的高度重视1。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 反复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2016年2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事关旗帜和道路, 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在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 他再次强调,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因此, 一名合格的党报时事编辑, 首先要强化守土意识。坚持政治家办报、确保政治方向正确, 坚持党性原则、对党绝对忠诚,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强化守土意识, 党报时事编辑要有大局意识、纪律观念和很强的政策理论水平。党报时事编辑必须以新华社电稿为稿源, 稿件选取必须着眼大局, 有所取舍。要从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主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成就的角度选取编发电稿, 将高端主流新闻做到位, 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良好国际形象塑造, 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真正彰显地方党报的严肃、权威和大气。

强化守土意识, 党报时事编辑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政治素养。主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前, 尤其要重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消化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的学习, 加强对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领会, 加深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认识, 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简政放权、脱贫攻坚、司法体制改革等中央重要工作部署, 要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思考, 真正当好党中央重大决策的光荣宣传员和传递者。

2 增强创新意识, 力求出彩出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也是党报应对激烈的新媒体挑战、实现慢中取胜的重要法宝。时事新闻稿源都来自新华社, 容易同质化。因此, 增强创新意识对时事编辑尤为重要, 只有这样, 才能使时事新闻出彩出新。

首先, 要创新时事新闻的标题。标题是新闻之“眼”。当前, 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 大家读报已进入读题时代, 好的标题能吸引读者眼球, 引导其继续深入阅读。相反, 平淡无奇、生硬无趣的标题, 往往会使新闻内容被读者一眼带过, 并随手把这份报纸扔在角落。长期以来, 时事新闻标题一定程度上存在官话多、套话多、虚话多的问题, 读者从读标题中看不出新闻实质、新颖感人的内容。因此, 创新时事新闻标题, 就要解决以往标题常见的长而无味、虚而不实、生硬不生动的问题, 力争使时事新闻标题准确、生动、简洁、传神、抢眼。

时事编辑在阅读新闻稿件时, 要洞察稿件的“新闻眼”和读者的关注点, 将其准确做成标题。同时, 对标题中可有可无的文字要大胆删除, 充分发挥引题和副题的作用, 使标题的准确和简洁有机统一。

要善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设问或反问等, 让标题生动活泼传神。2009年1月7日, 俄罗斯以乌克兰“偷气”为由完全中断乌克兰输往欧洲其他国家的天然气。当天新华社电稿的标题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纠纷进一步加剧》, 该标题长而四平八稳, 没有体现稿件的“新闻眼”和读者的关注点, 湖南日报时事编辑在认真阅读稿件后, 巧妙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用《俄乌“斗气”欧洲“断气”》做稿件主标题, 整个标题简洁、生动、传神、抢眼。

其次, 要创新时事新闻的内容。新华社电稿一天就有两三百条, 而一个时事版一般只能容纳10多条稿件, 因此, 时事编辑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对能较好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利益的稿件, 对读者关注度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稿件, 对本土性强的稿件, 对深度稿件如新华视点、新闻分析、国际观察等, 要浓墨重彩处理。通过编辑组合、政策解读、背景资料链接、搭配大气图片等方式, 将这些稿件做足做透做深做大, 不断提升时事新闻的“吸附力”。对于读者关注度不高、与老百姓生活关系不大的稿件, 要惜墨如金, 弱化处理, 腾出版面, 增加版面信息量。

再次, 要加强时事言论稿件的采写, 使内容具有特色和独创性。重视时事言论是湖南日报的传统和优势。在以往《国际随笔》《今日观察》栏目的基础上, 湖南日报于2012年创办了《天下微评》栏目。《天下微评》稿件导向正确, 观点鲜明、短小精悍、文风犀利、视野宽广、时效性强, 已成为湖南日报叫好叫座的栏目。2016年美国大选, 备受关注。湖南日报时事编辑及时发声, 分别于9月15日和9月28日刊发天下微评《“比烂游戏”扇了美式民主一巴掌》《一场同台互黑的“政治秀”》, 揭露美国选举的乱象和美式民主的局限, 受到了读者广泛好评。

最后, 要创新时事新闻的版面。要通过版式创新、图片处理、字体美化、色彩线条、适当留白等手法, 增强时事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具体来说, 要坚持“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方针, 让新闻照片成为整个版面的“美味佳肴”。要注重各种新闻体裁的选择和搭配, 如综合运用时事消息、言论、通讯、深读等新闻体裁, 让整个时事版面内容丰富、体裁齐全。同时, 还要利用色彩线条、适当留白等方式, 让整个党报的时事版面美观大方、清新自然、庄重活泼。

3 树立读者意识, 真正让人民满意

读者是新闻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因此, 时事编辑要树立读者意识, 真正让时事新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首先, 要转变观念, 破“媒体本位”, 立“受众本位”。少数时事编辑习惯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运用灌输式的方式对群众进行说理说教, 群众很反感, 应有的宣传、引导、传播效果也达不到。因此, 合格的时事编辑就要研究读者, 服务读者, 充分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关注焦点, 把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话题如物价、教育、医疗、社保、交通、房价、税收与环境保护等, 作为时事报道的主攻方向, 真正做到心中有群众, 笔端有百姓。

其次, 要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作为新闻媒体, 扭住了“民生”, 就是把握了新闻发展趋势。因此, 时事编辑要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 让“民生新闻”成为整个版面的亮点。民生新闻, 就是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放在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日常生活中, 为百姓的生活提供服务。当前, 时事编辑要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房价、税收与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强势报道, 把相关稿件做大做足做透。

注释

11.邵华泽, 于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篇11

我有一个7岁的儿子,今年刚上学,由于家里人都比较宠他,所以养成了调皮、任性的性格。平常他胆子很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儿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交待给他的事,他也从不放在心上,基本上是左耳进右耳出。每当犯了错误,我们教育他时,他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有时还跟我们顶撞。对此,我打过、骂过,可丝毫不起作用,事后还是老样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这样的孩子,请老师为我指点迷津,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家长呢?

A

家长:您好!

一般来说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大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家长做事表里不一,说话阳奉阴为,常常向孩子许诺,却又常常不能履行承诺。那么长此以往,家长就会在孩子的心目中渐渐失去威信。我认为现在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轻易向孩子许诺。有的家长为了敷衍孩子的某些要求,常常给孩子许诺,而事后又不履行。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当时能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忘记。而事实上,对于大人说过的话,尤其是对他们的承诺,他们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即便有些孩子惧怕家长,不敢在家长的面前提及,但在他们的心里也一直期待着。因此家长们在给孩子承诺前,最好事先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兑现,若不能兑现,一定不要给孩子承诺。一旦承诺了,那就要做到言出必行。

注意细节。在社會上生存,有时候家长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或谎话,这些话孩子当然不能理解,他们只会认为大人虚伪、不诚实。因此在说这些话或做这些事时,家长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孩子。

与孩子一同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如果家长不加强学习,可能孩子提出的许多问题自己都不能够回答,这样会大大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孩子成长了,我们家长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这样你才能永远是孩子的骄傲和榜样。

教育与爱相结合。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一般我们家长都会严厉地批评和教育,但一定不要忘记,教育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你是爱他的,你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他的成长着想。

家长不要相互拆台。一方在教育孩子,另一方一定不要横加阻拦,或是对教育的方式指手画脚,持否定的态度。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最好不要插嘴,默默地站在一边,表示支持,即便对对方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异议,也不要当面拆台,可以私下交流,给对方留足面子。

不重复哆嗦。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抓住重点和典型,不要大事小事都絮絮叨叨,数落个没完,也不要重复了一次又一次。这样会让孩子生厌,也会影响自己的形象。

(周礼 四川省安岳县高升中学教师)

对党校图书馆树立服务意识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服务意识,意义,定位,途径

1 树立图书馆服务意识的意义

图书馆虽然不是实施教育的主体, 但是它在整个社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通过为读者提供阅读资源、阅读环境、阅读指导, 使读者自身素养得到提升, 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 图书馆员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应该以服务来衡量。图书馆服务意识的确立也有助于在理论上确立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提高图书馆在文献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进而推动图书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紧紧把握核心内涵, 实现服务于社会的最终价值。同时, 图书馆服务意识的树立, 对图书馆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图书馆全体职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是凝聚人心, 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图书馆员队伍。

2 党校图书馆服务意识的定位

网络环境下, 党校图书馆工作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文献信息载体从有限化发展为多元化。信息存储和数据库技术彻底打破了党校图书馆印刷型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 除了视听声像资料、缩微型资料外, 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资源蜂拥而至。各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占整个文献经费的比重逐年增长,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已广泛应用, 大多数和学校局域网主页上设有图书馆专题, 图书管理趋于数字化。其二是读者信息需求从普遍化发展为个性化。在网络环境下, 面对每天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 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的特点。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必须要满足职工科研与教学的个性信息与文献需求。其三掌握与提供的信息源从封闭性转为开放性。, 网络环境下的党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 开放式的管理利用自储信息与文献资源, 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 利用他馆的文献与信息资源。四是从读者服务工作的重心转向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文献信息需求。

图书馆是党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部门, 是搞好党校教学科研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面对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工作的新特点, 服务意识的定位应确立为:以人为本, 突出特色, 提高服务效益和竞争力, 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从功能方面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挖掘与整合。随着文献信息资源数量的迅速增加, 党校图书馆需要根据知识门类、主题内容和使用对象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科学千合, 使其有序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价值。这种服务过程不再被简单地理解为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而是从更深的层次上被理解为人们为获取某种价值的增益的过程, 这种增值效应集中表现在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普通知识向增量知识的扩充。

(2) 优化服务理念。党校图书馆一贯主张与读者互动, 采取不断变换的服务方法, 满足读者需求。如利用现代网络平台, 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以及其他信息服务等。这种能够同时提供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服务的模式, 极大地丰富了党校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强化了图书馆服务的能力。

(3) 文献的保存和信息的传播。图书馆对于人类知识的保存和传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收藏各种文献、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功能。图书馆以其保存文献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机构, 以其传递信息体现出它存在的社会价值。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 图书馆与其他资讯业相比, 在信息供给、信息的专业性、权威性方面仍然具有很大优势。图书馆信息传播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专题信息的深加工。即运用科学的方法, 将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组织、分类, 提供给各类读者, 从而形成一个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有效信息→产生新知识→向外传播知识的良性循环的信息链;二是对网上信息进行组织与整序, 以便读者从知识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查出对口的知识信息。

(4) 整体优化, 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 实现党校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因此, 党校图书馆必须在有利于党校图书馆事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 使各区域党校图书馆自身也得到发展, 由此实现党校图书馆整体优化的目标。当然, 整体优化并不是平均发展, 齐头并进, 而是各有侧重, 统筹发展。各区域党校图书馆只有发挥出各自的长处、优势, 发挥好自身的服务功能, 才能使自身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 树立党校图书馆服务意识的途径

3.1 确立图书馆的使命, 将其渗透于每一位馆员心中。

图书馆要为自己的发展合理定位, 确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支配着每个馆员的思想理念、价值准则、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当共同价值观形成后, 即某种核心价值占主导地位时, 它就成为全体馆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准则, 从而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只有正确确立图书馆的价值观, 全方位地展示图书馆未来的前景, 并将其渗透于每一个馆员心中, 使其内化为全体馆员个人的价值观, 才能凝聚人心, 激发干劲, 更好地完成图书馆总体目标。

3.2 优化馆藏结构。

党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 馆藏质量的好坏, 资源载体的不同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的成效。因此, 图书馆要深入调查、了解重点学科所需的文献资料, 制定出与重点学科建设与时俱进的采购计划, 确立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重心的收藏途径。同时, 党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的特色, 收集有针对性的相关文献资料, 突出文献的完整性和特色, 形成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布局。

3.3 强化学科服务。

党校的教学科研往往围绕着学科专业开展的, 党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也应该是收集组织相关学科的专业信息。各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要根据学科专业读者需求, 参与到学科专业读者的教学科研中, 开展对口的学科服务, 实现读者服务工作向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性服务拓展。

3.4 实现资源共享机制,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在知识信息资源共享方面, 党校图书馆要以共建共享为基点, 积极探索适应党校图书馆信息需求的各类实现模式, 加强地区与地区、地区与县市的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 以实现党校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的纵向联合和与地方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信息系统横向联合, 提高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5 做好特色馆藏文献建设。

特色化是构成网络信息资源的基础, 是保障党校文献信息整体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前提。各馆在采购文献时, 要有组织、有计划、有侧重, 要根据各地的特色和党校的特点以及各图书馆的规模、工作重点等分工入藏各学科、各类型的文献资源。同时, 在文献收藏上还要突出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文化学术的特色, 使自己的馆藏具有鲜明的特色, 使地区性党校特色资源成为全国党校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6 提供体现人文关怀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包括推送服务 (Push technology) 、和以用者为中心的智能化系统 (HCIS) 。个性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理念的具体体现, 它代表了图书馆界为改善图书馆服务所作的不懈努力。它为用者提供了一个满足个人需求的框架与工具, 在这个框架内, 用户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资源与工具。图书馆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智能代理等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过滤, 得到所需要的个性化的信息精品, 然后利用电子邮件、频道推送或建立个人网页等方式传送给用者, 与现有用户和潜在用户建立互动交流关系, 培养用户个性, 引发需求, 引导需求, 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是网络环境下非常直接的主动服务方式, 也最为用户所欢迎。如很多党校图书馆引进文化部立项的深圳市图书馆研发的ILAS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网络版的个性化服务子系统———“我的图书馆”, 就是专门为图书馆用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7 加强党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上一篇:调节阀的正确选型论文下一篇:防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