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

2024-09-27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精选7篇)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 篇1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

摘要: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我国智障儿童人数不断的增加,对弱智儿童的教育是所要关注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弱智儿童学习问题和特点以及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对策。

关键词:弱智儿童;学习效果;策略

一、引言

智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弱智儿童的教学,应该采用合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智障儿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悦,从而提高弱智儿童的学习效果,促进智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智障儿童学习问题和特点

一般智障儿童主要是由于脑器官受到损伤,而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功能正常运作,这就使得他们的高级神经系统在活动中有一定的限制性,从而造成一些缺陷及心灵受到伤害,在平时生活中由于身心缺陷会带来种种不良习惯和不健康心理,提高弱智儿童的学习效果,能够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和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也为智障儿童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参考,进而对弱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智障儿童对外界世界感知时,感知的范围比较狭窄,感知的速度比较慢,对事物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精神。在一般情况下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弱智儿童所看到的物体明显要比正常儿童要慢,观察的种类要少,并且在对事物的遗忘程度上要远远快于正常儿童。根据这种现象在对弱智儿童教育过程中应该更有耐心,对教学速度要放慢。弱智儿童在语言发育表达方面发育的比较慢,表达相对简单,缺少一定的连贯性。在对事物的描述上常常表达的不清楚、抽象,很难让人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表达发展的还比较缓慢。对此,在对弱智儿童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模式,能够更好使得弱智儿童能够适应这个社会。另外,智障儿童的心理特征比较突出、情绪波动大和极端。在生活中缺少自信、容易对生活悲观,不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

在弱智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学习环境能够让弱智儿童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就可以充分调动智障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得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当学习环境对他们的评价比较低,就会导致智障儿童自我评价不足,影响正常的学习效果和健康的成长。如何改善弱智儿童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值得解决的问题。

三、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对策

1、采用情境法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弱智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情景模式的创建可以吸引弱智儿童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弱智儿童学习兴趣,让弱智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更好的接受知识,结合教学来进行,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法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如针对不同弱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在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效的前提下,对教学课件的准备和改进,在教学内容中灵活加入一些小故事和名人名言来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加深弱智儿童的学习记忆,教师合理引导通过弱智儿童平时的生活积累来强化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弱智儿童对知识了解的完整性和牢固性,间接激发弱智儿童思考的积极性。

2、采用多媒体教学。弱智儿童由于脑器官受到损伤,而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功能正常运作,这就使得他们的高级神经系统在学习活动中有一定的限制性,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记忆力比较薄弱,对所学习的内容容易忘记等现象。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通过视频、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的融合来对弱智学生的听觉、视觉进行刺激,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积极力,增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更好的提高弱智儿童学习效果。如在教学5+3等于8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了动画情境,用动画人物的语气对动画故事中的经过和场景进行描述,充分调动弱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程度,提高了学习注意力,使得学习能动性增强,使得教学课堂能够有效的进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视频、动画的播放,将学习内容填充到其中,能够很好的补充教材设计在教学应用上的不足之处,进而降低了教学工作的难度,提升了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多媒体技术还具备循环应用的特点,对弱智学生教学应该慢慢来,采取循环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保证弱智学生对学习的有效性,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教学效率有一定的提高。

3、加强户外学习。弱智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弱,思维想象力也相对比较差。对弱智儿童的教学应该多加强在户外的学习,使得弱智儿童身心能够放开,大脑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得到一定的加强,并且在户外能够增加弱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加强弱智学生对学习的能动性,更好的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组织弱智学生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带着弱智儿童去大自然感受一些身边的真实的事物,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当看见一些昆虫时,可以讲解下昆虫的名字 别称和生活的习性。通过这种教导方式,让学生能够对昆虫的记 们门忆更加的深刻,不单单只是通过书本和图片进行了解,通过对真实事物的触碰和接触对一些事物生动形象的进行了解,从而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升弱智儿童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弱智儿童学习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让弱智儿童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提高弱智儿童的学习效果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采用情境法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加强户外学习能够很好的帮助弱智儿童对学习内容更好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更深刻的记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对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弱智儿童的学习效果提升,让弱智儿童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峰,张国礼.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的语言预期偏差[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06):14-17 [2] 刘丹丹.生活化教育:提高智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必要途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4,16(09):19-23 [3] 韩红.谈智障儿童教学的生活化和娱乐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16(19):18-23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 篇2

众所周知, 智障儿童学习能力低下, 与他们的记忆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智障儿童的普遍特点是:识记较慢, 遗忘较快, 保持不牢固, 再现不准确。这是由智障儿童的神经过程特点决定的。正如鲁宾什坦所说:“大脑皮层接通机能薄弱, 所以, 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联系的范围狭小和速度缓慢, 形成的联系也不稳定, 内抑制减弱, 使兴奋不能高度集中, 不能形成精确的记忆。”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得慢, 忘得快, 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差。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上表现更为突出。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才能弥补智障儿童记忆上的缺陷呢?

首先, 根据智障儿童识记慢的特点, 重视运用表象教学。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的。”智障儿童的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联系的, 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而且智障儿童注意力和稳定性比正常儿童的差, 教师导入新课以后, 如果讲述平平或照本宣科, 他们则会很快失去兴趣, 从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 把声、光、数、形结合起来, 变静为动, 化难为易, 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比如,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几何图形的认识”时, 我结合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景色宜人的田园风景画, 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让同学们观察画中的景物, 并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有哪些。这使同学们感到耳目一新, 从而巧妙地调动了他们的眼、耳、口各种器官, 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兴高采烈地说太阳是圆的, 电线杆的支架是三角形的, 门是方的……由门是方的我自然过渡到今天的新课——“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同学们也能全神贯注地听讲、学习。

其次, 根据智障儿童遗忘快的特点, 精心设计游戏活动来加深他们的记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生动、形象、内容有趣的材料在头脑中留下的记忆保持量远远超过内容枯燥乏味的材料。智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 易疲劳, 不但形成新的联系缓慢, 而且这种反射痕迹保持的时间短, 强度小, 易消失, 对刚刚学过的新知识很快就忘了。为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 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知识, 激发学生用心观察、用手触摸、用脑思考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对所学新知识有一定的记忆。比如, 在练习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 我把算题做成“信”, 把答案做成几个“信筒”, 让学生扮演成邮递员, 将“信”送到“信筒”里, 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从而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记忆。

第三, 根据智障儿童接受能力差的特点, 反复进行操作性训练。智障儿童建立概念是很困难的, 而巩固所学新知识更困难。又因智障儿童注意力易分散, 感知有缺陷, 表象特别贫乏,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 只有经过多次感知, 不断强化, 才能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如果不经过长期形象思维的训练, 直接转到抽象思维是不可能的。比如, 在学习简单应用题时, 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表或应用题, 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简单应用题是由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的。接下来, 反复出示图文结合的应用题, 以强化学生找条件的本领, 并让学生懂得依靠条件解决问题的道理。然后, 我把抽象的语言和直观教具的演示结合起来, 边讲边演示, 学生也能注意听、注意看。讲完之后, 我出示了两道图文结合的应用题, 有一部分学生能做对, 但没能接受其中的数量关系。于是, 我就反复地让他们用冰棍把、铅笔等进行操作。第一次有三个学生摆好了, 第二次有七个学生摆好了, 且有五个学生完整地进行了叙述。可见, 这种反复的操作性训练活动, 使智障儿童较顺利地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 篇3

关键词:智障儿童;学习兴趣;生活能力

教师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奔跑惯了,心中最关注的是学生认识了多少字,能默写多少字,能背多少首古诗,能做多少道数学题,能画多少画,能弹多少首曲子。在面对智障兒童教学时,教师往往很容易忽略智障儿童本身存在的障碍,忽略学习生存技能才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首要目的。以知识教育为主导是否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成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反思的一个问题。

智障儿童虽在正常发展中出现了异常,但他们也会想象,也想创造;他们想蹦,想跳,也想玩耍;他们不顺从,不苟同。凡此种种,构成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智障儿童世界。他们想,他们说,他们做,他们好奇,他们探究,这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用对待普通学生的心理或对待普通学生的目光来挑剔、限制、阻止乃至打击、扼杀他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该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一、给予他们发言权

说话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但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各有高低,更何况智障儿童呢?例如,在感知课上,教师呈现各种水果的模型让学生认识,由于生活经验和自身条件的限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便会答非所问,我们习惯的做法就是直接加以否定甚至打击。如果我们能让他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实物,学生会更好地认识水果的颜色,味道,样子。教师鼓励智障儿童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加以正确的引导,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顺使也教会他们一些生活常识,吃水果前要先洗一洗,水果皮核不能乱扔等。这样对于增强他们生活经验不是更有益吗?让每一位智障儿童在课堂上学会观察,学会发言,学习兴趣也必然会建立起来,适应生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保护他们的探究权

学生对新事物都比较好奇,凡是感到新奇的事物,智障儿童同样也会表现出探索的欲望,如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甚至他们还会破坏门锁来观察锁子如何打开锁,把水龙头拆下来看看为什么会流水,多次开关电源研究电灯为什么会忽亮忽灭等等。对于智障儿童的探索性行为,教师可能会因为智障学生行为的破坏性加以限制。其实,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探索的条件,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例如,教师在蒙台梭利感统训练教学时,以开锁训练为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各种锁子,然后让学生尝试开锁、关锁,通过反复训练,再加以适当的鼓励,智障儿童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这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智障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的破坏性也会降低。所以教师应该多发现并保护智障儿童的这种探究行为,这样就能使他们学到更多,未来更好地适应生活。

三、实现人格平等

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管智障儿童有太多的不足,但并非一无是处。相反,他们十分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帮助同学……教师应辩证地看待每名学生,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发现进步,挖掘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不划分等级,不抵制他们,不存在厌恶心理,不侮辱或者打骂他们,认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能力上的差异。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爱抚,一句鼓励的语言,帮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天长日久,这些学生找到了“我能行”的感觉,就会主动要求进步,学习自然就有了兴趣。教师要积极帮助这些智障儿童完善人格,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生活奠定基础。

四、将生活寓于教学之中

智障儿童只是一些在正常发展中出现了异常的孩子,显得和别的孩子有些不一样,但这并不能抹去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爱玩的天性。相反,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元、角、分后,教师就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小小的文具店,让学生当售货员或顾客来买卖文具。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识别不同面值的钱币,掌握了元、角之间的兑换关系,复习了加减法等。这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如怎样看标签、钱币与标价间的对应等。将生活游戏寓于教学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不仅克服了智障学生学习持续性较短、领悟力和理解力都比较薄弱的缺点,还让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了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促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也使学生零星的经验变得完整起来,对提高他们以后的生活能力尤为重要。

关注智障儿童,激发其学习潜能 篇4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虽然不多,但他们的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他们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关注、理解、信任,去开发他们的潜能,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让他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我班张计梦同学是个智障的随班就读生。他的父母忙于生计,对儿子的学习、生活很少关心,几乎不管教。因此,他形成了怪癖的性格,无法和同学或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有和同学打架、发生口角、说谎、不遵守校规校纪,故意伤害别人等行为发生。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通过游戏活动,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诱导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最终把他的偏差行为、过激的精力转移到正确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比如:在一次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中,我让大家成语接龙。我出了一个成语:“千方百计”,让大家尽快接。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时,我发现张计梦的情绪有些高涨,举起的手迅速放下,然后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于是,我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让他来接,虽然他的回答得不是很准确,不是成语,但他的兴趣一直很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发现他的书包里多了两本词典,其中一本便是《成语词典》,并且经常在课余时间拿在手中翻阅。

近两年来,在对张计梦的教育、引导中,虽然他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但我已经分明看到他的学习兴趣高了,劲头比以前足了。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他都能专心致志、踊跃发言,作业质量不算高,但能坚持天天完成,并且能主动向品学兼优的同学学习。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 篇5

牟江琼 四川宜宾市培智学校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障儿童;康复训练。

我国现有6—4岁的学龄智障儿童428万多。音乐教育对智障儿童的智力补偿、矫治的可能性与其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小,补偿的作用就越大。若能不失时机地中小开始,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是有可能的。

1.一、智障儿童的界定及心里特征

智障儿童常被称作弱智儿。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的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等,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全,形成认知活动的障碍;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级的阶段的,称智力发育迟滞,从特殊教育的角度统称智力障碍。

智障儿童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的水平。他们一般有如下一些心理特点: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整个知觉显得比正常儿童明显迟钝。记忆方面:再现中会发生大量歪曲俄亥俄错误,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意义和联系;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语言方面:言语出现迟,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词意含糊,不能清楚、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思维方面:判断力差,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对数的概念掌握困难,简单的计算也难以完成。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个性方面: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对人多怀敌意;缺乏自信心和制止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性格极其孤僻。

1.二、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面:0-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发展、知觉发展的、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内对智障儿童及时施以恰当的音乐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机能的代偿、有利于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也就是说对智障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他缺陷的最大程度的补偿、有利于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

1.三、音乐教育俄对智障儿童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训练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或音乐技能,而对智障儿童音乐训练的目的是补偿其智能和适应行为上的缺陷,争取适应正常生活、适应社会。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具体可以进一步细化为:通过音乐教育使智障儿童在心理能力方面得到提高、通过音乐教育使智障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这样的改变是指个体通过接触音乐、对自身和环境有较大范围的开发,进而达到积极的社会适应。因此,通过音乐教育通过全国上百万 智障儿童心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教育,能逐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锻炼大小肌肉群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生理缺陷。同时,音乐教育可以培育他们的思想品德,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培育良好的品质与世界观。在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启迪智障儿童的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通过不断的训练最终是他们适应社会,独立生存发展,是每个智障儿童获得全面发展。

1.四、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提高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

音乐可以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和对外界的反映能力,通过律动加强身体的反映能力,在唱歌曲的过程中使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生理及心理学意义上说,美妙动听的音乐,声波振动都是极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引发人体细胞组织的共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从而改善和调节人的情绪。在消除和缓解紧张状态的同时,是人的心理和情绪达到最佳状态。

在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中,我们将音乐作为背景来使用,他的目的不在于智障儿童是否在认真欣赏或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内涵,其目的是使儿童在音乐中受到感染,辅助康复训练更有效的进行。耶尔克斯——道森定律提出: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情绪唤醒的最佳水平。根据智障儿童心理、生理及相应不同的康复训练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音乐激发儿童的情绪。面对困难复杂的康复训练时,激发儿童低水平的情绪;在中等难度的康复训练时,激发儿童中等情绪水平;在简单的康复训练中,激发儿童高水平的情绪。我们通过音乐对智障儿童情绪的影响,准确的把握情绪状态,使良好的情绪成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促进力量。音乐作为一种放松及积极感情反应的诱发刺激,为儿童生理提供了放松的线索,使儿童在康复训练中聆听或参与音乐历程得到一种愉快的经验,帮助儿童从分心状态或诱发焦虑的思考中再度集中注意力,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智障儿童一般都有语言障碍,我们以音乐为情感纽带来与他们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同时音乐教师应本着爱护性的原则,以更大的热情与耐心教育他们。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一个能力低智商差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有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富与同情心。”可见,从“爱”入手对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智障儿童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有的智障儿童多动,在音乐教学中就采用节奏性较强的音乐进行律动训练,让智障儿童适应音乐的有规律的持续活动,从而逐步约束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少动的智障儿童,通过音乐游戏等集体活动来促进他们的沟通。音乐游戏能培育智障儿童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协调能力。智障儿童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所学的东西容易遗忘,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多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训练方法。我们把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调节智障儿童情绪的手段和工具,是儿童主动的参与到音乐中去,克服情绪、生理及认知的障碍,是他们按自己的进度取得进步。儿童通过局部肢体或躯体的康复训练,引起全身脏器的功能的全面改善,从而改善和恢复智障儿童的肌体能力、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儿童沟通、社会情绪、感官知觉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全面地参加学校和社会生活。同时又有效的防止某些疾病可能诱发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增强状况和抗病能力。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策略 篇6

摘要:戏剧教育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孩子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对于福利院内的智障儿童来说,他们从小就没有接受常规的学校教育。从小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孩子们的社交技能严重缺乏,缺乏“人在情境中”的认知,不能从他人处认知自我;不能向他人表达自己;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巧,比较孤立。借助戏剧教育的理念,笔者×市儿童福利院的实习过程中,安排特殊儿童进行舞台剧的排练,帮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认知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了解自己的角色任务,在排练中学习和练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巧,并且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提升社交的欲望与学习的动力。

浅析智障儿童语言教学策略 篇7

一、找准病因,分析情况,进行矫正

造成儿童智障的原因很复杂:遗传因素;母亲妊娠时因疾病等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或分娩时婴儿脑部受损伤;出生后发生脑膜炎等疾病;极度缺乏早期教育致认识能力发展极差、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等。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语言发展越迟缓,语言发展的水平也越低,不仅词汇量少,有的智障儿童二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5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家住哪儿也说不清楚。

因此,我们应该为每位学生备好个人详细档案(包括从出生到入学的病史),对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个别强化教育,制订好教学个案。如进行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操训练、发音训练和拼读训练),特别是舌操训练很有必要。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

二、借助肢体表意,开发语言兴趣

对智障儿童学生来说,因其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发展慢,再加上生活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普遍缺乏沟通的动机。即使当别人主动与他们接触时,他们也会表现出目光游离,心不在焉,然而往往会被教师的肢体动作所吸引。

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尽力把学生看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肢体语言吸引学生学习的目光来完成。如教《走路歌》“摔一跤,我不怕,爬起来,笑一下;水沟拦,我不怕,鼓足劲,朝前跨;石头挡,我不怕,弯腰叫它搬个家。昂首挺胸朝前走,困难再多也不怕”这首儿歌时,根据儿歌内容设计障碍物水沟和石头,编出不同的肢体动作,通过让学生看、做儿歌中动作:摔、爬、笑、跨、搬等,吸引学生注意力,作出积极的反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

因智障儿童病因的不同,每位孩子的功能损失也不一样,所以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难易不同的动作,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具有沟通的兴趣。

三、培养观察表述能力,让其乐意说话

上天是公平的,当他给你关闭了一扇窗,就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虽很难理解普通学生能够掌握的内容,但他们会比一般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这个世界,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以及其他的一切。

教材中的插图与文字相比较而言,有着艺术形象的可视直观性,容易取得读者的认同,赢得读者的信赖,并作为视觉语言让读者在不假思索中接受。所以,当智障儿童面对语文课本时,总是先看插图,由插图激发阅读课文内容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培养他们观察插图,引起图文之间的思维互动,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景,或神形兼备地描述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竭力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使之想象欲得以诱发,使其敢说、乐说、好说。当然我们对于轻、中、重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可以有不同的掌握要求。

总之,在智障儿童的语言教学中,加强语言教学策略研讨,不仅是智障儿童融入社会的关键,也是他们能过上正常人生活的保障。

上一篇:信息技术论文梁晓晖下一篇: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