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六大领域评估

2024-08-05

智障儿童六大领域评估(精选10篇)

智障儿童六大领域评估 篇1

智障儿童评估流程与评估项目

一、智障儿童评估流程

1.转介

由家长或教师转介个案到专门的诊断机构。根据教师、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的观察和学业考核的结果,将怀疑为有缺陷的儿童送往专门的诊断机构,请求进一步的鉴定和诊断。一般而言,中度以上智障儿童在学龄前由家长或医生就可以很容易发现,而轻度智障儿童则往往要到入学后,由于学业成绩显著落后,才能由教师发现。因为这类儿童仅仅从他们的外表和行为表现上很难判断。

2.筛选

由专科医师或专门的诊断人员进行。筛选是在各领域对个案的状况作出初步判断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在筛选阶段不能正式确认智力障碍,筛选的结论只能是这个个案不是智力障碍或者可能是智力障碍,在正式判断前还须作进一步的评估。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3个方面:

(1)检查被筛选出的学生的出生史、成长发育史、病史、各科成绩和有关文字记录;

(2)和有关教师、家长、看护者等进行谈话,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

(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看看他的适应性行为水平。如果通过实地观察和一般性测试,发现被筛选出的儿童不存在智力障碍症状,那么,评估过程到此结束。

如果智力障碍症状被肯定,则进入下一个步骤。

3.临床评估

专科医师将疑似个案进一步转介到智力障碍门诊(或联合门诊),由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测验。这种评估应包括神经检查、言语语言评估、听力检查、智力测验、社会适应能力检查等,这是临床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综合评定,以确定该个案是否存在智力障碍,若是,应确定智力障碍的性质、程度及造成智力障碍的原因等。

4.专业团队评估

专业团队由心理专家、语言治疗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特殊教育老师等组成。对诊断出的智障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各种诊断性测验,包括各种智力测验和适应性行为测验等,以便提供一个合适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方案。

5.决策

由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决策会议,确认评估的合法性、公正性,解释和分析评估的结果,评估儿童的特殊需要,作出教育安置决定,并制订出具体的教育和训练方案。

智障儿童的评估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和复杂的工作.不但要求诊断人员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有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因为不适当或不正确的评估,不仅无益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而且会贻害无穷。所以,评估工作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

二、智障儿童的评估项目

为了将智障儿童从正常的儿童中区分出来,并确定其智力障碍的状况、程度,分析造成障碍的可能原因,制定补偿方案,必须对智障儿童作一个多方位、全面的评估。评估的项目和内容见表2-2。

表2-2 智障儿童评估项目与内容

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综述 篇2

[关键词]沟通能力评估智障儿童

[基金项目]: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立项重点课题

目前,智障儿童的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而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有时智障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于智障儿童沟通能力的评估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智障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智障儿童沟通能力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从而促进智障沟通能力的发展。

1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模式

1.1心理计量模式

心理计量模式是最传统的语言评量方法,强调的是使用标准化,常模参照的语言评量工具,了解儿童语言能力在常模中所占的位置。评量者会根据儿童在测验上的得分,算出其标准分数或是百分等级,并据此决定其是否出现语言发展与学习的问题。心理计量模式的优点为可以根据常模资料初步决定儿童是否有语言问题,并依据不同类型的标准化语言评量工具,了解其困难所在。然而,语言的本质毕竟是复杂、多面向的,而且也无法明确地从沟通情境中切割开来,因此标准化常模参照的测验常常也只能触及儿童语言能力的某些层面而已。

1.2描述模式

描述模式是强调儿童语言行为的描述或结果,其目标是指认出儿童语言表现的问题并详列儿童语言表现类型特征及其尚未发展出来的部分。根据Miller(1983年)的观点,语言治疗师在决定语言教学策略时,应该由评量获得这些讯息;除此之外,语言治疗师也可根据这些讯息假设造成儿童语言问题的语言原因。另外,Owens(1999年)则强调自发性说话----语言样本搜集与分析,以及观察儿童在自然沟通中的表现,是了解儿童语言能力的必要途径,因为由这些资料可以知道儿童在日常沟通互动中的语言技能。

1.3因果模式

因果模式则是属于医药或医疗的诊断评量,其目标是为找出儿童语言障碍的成因,并隐含着医疗人员即根据病因决定的治疗计划之假设。然而,在语言障碍领域,这却是常常无法达成的。例如:特定型语言障碍或学习障碍儿童的语言问题,虽然可由大脑神经的某些细微层面找出其语言学习困难的可能致因,但即使是如此,也很难根据这些大脑神经细微问题的讯息拟定疗育计划或策略。又例如:虽然医学上可以诊断出大脑症与并存的脑伤问题。但是语言问题也只是其智能障碍的一部分而已,也因此知道病因对语言疗育计划并不一定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毕竟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语言问题本身。然而,有些时候知道病因也可以帮助治疗师了解儿童的学习特性,并根据此提供适当的治疗策略。例如:听障儿童的听觉问题、自闭症儿童的人际沟通特征。

综上所述,沟通能力评量的模式可以分为心理计量模式、描述模式与因果模式三种。各有优缺点,Owens(1999年)建议一个完整的沟通能力评量应整合各种模式,包括:(1)个案史的搜集与照顾者访谈(2)观察儿童在不同自然情境中的沟通行为(3)使用标准化常模参照的测验工具直接测试儿童(4)交谈对话的语言样本或是叙事样本的搜集与分析。

2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人员

2.1家长

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了解学生沟通的常用方式、沟通的内容、如何表达选择和偏好、如何满足需要、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和别人沟通、讨厌或喜欢某事物的时候如何表达情绪、采用什么方法使家长注意到他等等。亲友对于和学生沟通的方式各有偏好,有些人不喜欢使用沟通辅具,但是有些人重要有效,什么方法都会采用;有些人喜欢使用科技辅具,但是其他人喜欢比较简易的装置;有些家庭想用视觉的沟通辅具,如手势符号,不过有些人对这种方式感到不安。每个家庭不同,他们的期望都应该得到尊重。在收集亲友的资料时应该尊重其文化,对文化差异保持敏感性。

2.2语言治疗师

语言治疗师主要是评估智障儿童各种接受性和表达性技能,找出沟通失败的原因以及替代沟通方式的选择。具体包括:智障儿童的沟通模式、沟通方式和方法、沟通对象、沟通的环境以及沟通的功能。

2.3老师

老师主要是评估智障儿童在学校环境的的沟通方式、智障儿童对老师或同学话语的反应能力、沟通的主要对象、沟通的时机,以及智障儿童对沟通环境的选择情况等。

3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工具

3.1口语评估为主

3.1.1学前儿童语言能力测验

学前儿童语言能力测验主要是以评估学前儿童的词汇和语法为主,张欣戊在民国80年编制的,适用于2岁半至5岁的普通儿童使用,以及心理年龄较低的智障儿童使用,包括6个分测验,包括儿童对包括身体部分在内的一些常见事物的名称的熟悉程度、量词的使用、方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形容词以及近反义词的比较等。

3.1.2皮博迪图画词汇测验

皮博迪图画词汇测验是由邓恩夫妇于1959年编制出版PPVT,适用范围是2.5岁至40岁人群,由175张图板构成,共有350个对应的词汇,组成了L型和M型两个系列(各有175个词汇)。由于受“图片与词汇匹配”测试方式的限制,这些词汇主要为名词、动词和描述性词汇。施测方法非常简单,主试口头说出要测的一个词汇,并出示一张画有4幅图画的图板,让受测者指出与该词汇意义相一致的那幅图画来。受测者的回答若与答案相符的就得1分,反之得0分。所有题目得分的总和即为原始分数。

3.1.3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估表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估表是用于测量学前儿童的口语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构音、声音、语言流畅性等情况,可用来筛选沟通障碍或语言障碍儿童,台湾的林宝贵和林美秀于1993年编制出版。该量表适用范围3—5岁11月的学前儿童。

3.2书写评估为主

小学儿童书写语言诊断测验(WLADTC),在于测量儿童的书写语文能力、可作为评估一般儿童和学习障碍者的工具,台湾的杨坤堂、李水源、吴纯纯、张世彗等于2001年编制出版,适用范围是国小一至六年级学生。该测验包括作文产品量表(总字数、总句数、平均每句字数);造句(语法)量表(用字、错别字、标点符号)及文意层次量表(无意义的语文、具体——叙述、具体——想像、抽象——叙述、抽象——想像)三部分。

4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方法

4.1搜集有关资料

4.1.1儿童个案史的资料收集

收集儿童的成长过程、家族史、健康史、学业成就、社会能力、情绪稳定性、语言环境等等有关的资料,以便充分掌握导致儿童语言障碍原因的有关资料,为未来进行矫治提供有用的依据。4.1.2生理检查

检查儿童的听力、发音器官、呼吸器官等的发育情况。必要时还可以做脑神经生理检查,以确定语言障碍的生理原因。4.1.3智力评定

语言和智力发育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界认为语言能力是智力的反映,语言障碍的程度与智力轻、中、重度成正相关的关系。所以智力评定对语言障碍的诊断是很重要的工作。但需注意,许多智力量表的语言部分对真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如失语症、口吃等语言障碍却无法施测。4.1.4情绪适应的评价

情绪障碍或行为异常的儿童容易造成功能性说话异常,应该采用心理测验、访谈、咨询或行为观察分析的方法来诊断语言障碍是否和情绪障碍有关。

4.2行为观察

行为观察是指观察智障儿童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包括动机与情绪、注意力、认知行为、性格、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4.3评量的体系

国外的语言评量体系是非言语心理测试和语言能力测试的结合。非言语心理测试主要反映儿童不受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因素影响的智力成分,如逻辑推理,空间感知、眼手协调和记忆功能等,其主要用途是判断小儿的语言发育障碍是由于是认知发育落后(非言语测试分值低于正常)引起还是单纯的语言障碍(非言语测试分值正常)。目前在欧美国家应用十分广泛的非言语测试是Leiter-R。在美国,应用最广泛的3岁前语言评估量表是Rossetti婴幼儿语言量表和学龄前语言量表(PLS)。

4.4非正式评量

非正式评量是相对于正式的评量而言的,并非通过标准化的评量工具对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估,而是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手段进行评估,包括建立语言样本、看图说故事、填空测验、面谈。

5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步骤

5.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一个发问的过程,主要是经过对个案及能够代替回答的个体的询问,以获得有关异常的讯息。Darley(1978)认为基本的个案史应包括(1)障碍状况(2)个人或机构的转介资料(3)说话障碍史(4)发展史(5)医疗史(6)学校教育史(7)社会史(8)家庭史(9)重要的晤谈建议

5.2症状的评量

从个案研究中所发觉的问题,应该透过标准化测验、观察、自然沟通等作进一步的评量。评估者应该对任何有助于了解症状的信息作评量。

5.3假设与预后

经过个案研究、观察及测验的过程后,诊断者应该对个案的障碍状况及其成因建立假设,并说明治疗的预后。预后的正确性由下列因素决定:诊断者的经验、个案的年龄、障碍的原因。预后是以个案接受补救方案之后恢复的课程性进行叙述的。

5.4对补救方案的建议

补救方案应该能够消除和减低个案的障碍程度。在评估报告中所出现的建议,需要其他专家做进一步的评估。评估者不应该做医学方面的决策建议,最好由医生提出医学的决策建议。

6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未来发展

从国内外关于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的发展和教育受到了各界的关注,研究主要以智障儿童口语的沟通能力评估、书写语言的沟通能力为主,没有考虑到智障儿童非语言的沟通能力的评估,实际上,智障儿童的沟通障碍会根据自身智力障碍的程度而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大多数的智障儿童都是先学会非语言的沟通,而口语和书写语言的沟通仍然是智障儿童沟通的难点,而要提高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要兼顾每个方面。

关于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模式,各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把几种模式综合起来运用,并且要根据我国大陆地区智障儿童沟通的特点以及沟通障碍的现状,发展适合我国大陆地区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模式。

现有的关于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工具基本上是国外和台湾地区的学者编制的,在语言的使用上和我国大陆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开发编制适合我国大陆地区智障儿童沟通能力的评估工具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辉.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M].南京大学出版社,45-46

[2]Cuadrado , M. E. , Weber - fox , C. M. Atypicalsyntactic processing in individuals who stutter : evi2dence from event - 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and be2havioral measures. Journal of Speech ,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 2003,:960-976

[3]Logan K. Conture , E. Length , grammatical com2plexity and rate differences in stuttered and fluentconversational utterances of children who stutter.Journal of Fluency Disorder,1995,35 -61

[4]Bernstein Ratner ,N. Language complexity and stut2tering in children.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1995, 32-47

[5]于萍. 语言病理学概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6 ,1 :6 - 9

[6]Richard L.Schiefelbusch,RossH.Copeland,James0.Smith.Language and Mental Retadation.

[7]LaeknerJ.A,Developmental Study of language Behavior in Retarded Children.Neuro psych ologia,1968;301—320

[8]Dewart H.Language comprehension processes of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American Jour Nal of Mental Deficiency,1979;l17—183

[8]刘春玲.中重度弱智儿童词汇表达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6

[9]佟子芬.智力落后学生掌握量词特点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1998.2

[10]华红琴、朱曼殊.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3.3

关爱智障儿童策划书 篇3

关注弱势群体,关心残障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为了让残障儿童能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帮助和爱护他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带去关心和帮助,让温暖伴随我们共同成长。

二、活动目的

响应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民学校”活动的号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为社会做出示范,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智障儿童,伸出援手提供帮助,多去看望他们,不要让孩子们的世界空洞。

三、活动对象

南坪启明星智障儿童康复托养中心所有小朋友

四、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29日

五、活动地点:

南坪启明星智障儿童康复托养中心

六、活动准备(前期)1.通过与托养中心负责人联系交流,了解智障儿童的具体情况。2.联系学院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3.制作相关海报,做好宣传工作。4.准备好活动相关道具。

七、活动内容

1.将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分成若干小组,分配到各个班上与托养中心的孩子们一起上课。2.志愿者与残障儿童进行简单的交流、认识。

3.协助托养中心的孩子们参与轮滑课,主要负责保护好他们的安全。4.和孩子们做一些合适的无危险性的游戏,游戏暂定为折纸游戏。5.为孩子们派发礼物如文具、零食等。6.活动结束集体拍照留念。

八、注意事项

1.准备的节目,游戏,食品等,应适合智障儿童接受,确保无危险性。

2.在与智障儿童进行接触交流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并保障自己的安全。3.活动期间所有成员听从组织统一安排,严禁脱离团体单独行动。

智障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篇4

何谓智障?

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即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因智力发展受到障碍,智力水平较一般人稍低。需要适当教育及训练,使其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吸收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缓慢。

十八岁以下发生,若依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程度,智障人士可为:

轻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

中度智障:智商介乎25-49;

严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

智障的成因

引致智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先天及后因素两大类:

(一)先天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遗传因子结合出现问题;新陈代谢系统出现问题。近亲结婚或高龄产妇较容易产下此类婴儿。

(二)后天因素

怀孕期间: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病菌感染(如德国麻疹,糖尿

病)、错服药物、跌伤、营养不良、酗酒、吸烟、吸毒

或受X光辐射感染等都可能引致出生婴儿智障。

生产期间:早产、难产、婴儿缺氧、病菌感染或体重不足引

致儿童脑部发育不良或受损,造成智障。

婴儿及幼童期间:初生婴儿抽筋、血糖过低、病菌感染(如

脑膜炎、黄疸病)、营养不良或意外令脑部受损,会影

响智力。

后天培养:后天环境培育也影响个人智能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特质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如此,只要给他们机会,大部份智障人士都可以学习生活起居和职业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沟通方面:

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行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

智障人士往往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觉得沉闷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

(一)、认知:

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模式是影响行为发生的因素。

1、缺乏统整能力

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份、一部份,且每个部份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

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

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

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

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也就是孩子常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6、注意力的缺陷:

我们常认为智能障碍者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其实这是以我们师长、家长的立场来看,就孩子本身而言,他是注意力非常集中,集中在他有兴趣的地方。

(二)、人格

1、自我中心倾向:

自我中心就是认为别人所想的,跟我一样。我认为怎么样,你一定也认为怎么样,以自我中心在思考,智慧障碍的孩子因发展的限制,所以一直处在自我中心期里。

2、依赖倾向:

智能障碍者常有依赖的倾向,家长、师长应避免孩子过分的依赖。

(三)、行为模式

1、直接行为:

例如:我要直走,前有障碍物,一般人会绕道,智慧障碍的孩子会把障碍物推开,是人就把人推开,是东西就把东西推开。这种直接的行为常会被家人、老师解释为攻击、破坏行为,其实孩子被误解了,他只是想达到他的目的地,而不巧的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有障碍物,仅此而已。

2、非统整的行为

智慧障碍的孩子像路边草一样窜来窜去,他没有一个主题,找不到中心,他只注意事物的某个部份。例如:走在路上看到那边吸引他的地方、东西,他走过来,所以在街上常会迷失、走错地方。

(四)、环境因素

1、学生自身的限制

2、教养态度的错误

在孩子的发展阶段中,大人常因不了解而使用错误的教养方法,因而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甚至导致孩子发展的停滞现象。孩子的能力、智力是可以提升的,问题是从小有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他。

智障人士的潜能

如常人一样,智障人士有多方面的潜能,只要有适当的培训,他们的潜能便可得到发挥。

自我照顾:

轻度及中度智障人士在日常起居方面大部份可自我照顾;而严重智障人士透过重复的学习,亦可掌握一些日常起居生活的技能,如梳洗、如厕、烹饪等,无须依赖他人。

兴趣:

智障人士可发展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音乐、舞蹈、体育和艺术,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能享受各种活动所带来乐趣,亦能发挥天赋的才华,丰富个人生活。

工作:

轻度和中度智障人士,若透过适当的培训,就能拥有一技之长,贡献社会。以下便是一些智障人士能做的工作:快餐店/餐厅侍应、速递/信差、超级市场仓务、办公室清洁、抹车、精品店/文具店售货,及工厂/庇护工场加工、包装。事实上,只要获得机会,智障人士也能自食其力、独立生活,不致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

智障人士的需要

智障人士的需要基本上与一般人无异,整体来说,他们的需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般需要:

物质上,他们有衣食的基本需要。精神上,智障人士需要别人的关怀和接纳,也需要自我表现的机会,以确立自信心。同时,他们也需要朋友及群体生活。

学习机会:

由于智障人士学习能力较为迟缓,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及稍长时间的学习机会。

因材施教:

个别智障人士的能力差异很大,因此不但需要公平的对待,而且要按其个别能力而教导,使他们发挥潜能。

义工可为智障人士提供的服务

义工可为不同程度的智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其中包括生活技能、社交康乐活动、提供技术性支持等:

策划及推行社交及康乐活动义工可为低中度或严重智障人士提供日间训练与照顾,义工可在个别训练(如自我照顾、简单家务、实用生活常识)中予以协助

协助智障人士学习义工可作陪伴、探访及护送工作

家庭支持以身作则,教导社会人士接纳智障人士

与智障儿童相处的态度

客观及正确地认识智障儿童;

接纳他们;

应当作一般人看待和尊重;

提供学习机会,增加其独立性;

适当的期望;

对他们灌输正确的知识;

给他们多一点耐性,关怀和爱护。

误解 事实

智障是会传染的 智障是不会传染的,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永久性的缺陷,其性质与天花,霍乱等传染病不同。

智障人士有暴力的倾向 其实,每个正常人都有潜在的暴力倾向,而智障人士的暴力倾向并不比一般人大。智障人士有时会以大叫,推打东西......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意伤害别人,而只是他们的沟通能力比一般人弱。

智障人士永远要依赖别人 不少智障人士都有能力独立。据一些统计显示,有八成以上的智障人士(即轻度以至部分中度智障人士),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不但能自我照顾,出外工作,亦可帮助别人。

教育及训练智障人士浪费社会资源 智障人士与我们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用社会资源。同时,经过训练后,他们也能发挥潜能。

智障人士应被隔离 隔离智障人士对他们没有好处,任何人都需要接触不同的事物和听取不同的意见,有助于个人成长。

智障儿童认识圆形公开课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形,初步掌握圆形的主要特征。

2.能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圆形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圆形实物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玩个拍球的游戏好不好啊?老师将会请两位同学上来进行一分钟的拍球比赛,看哪个同学拍得多。哪两个同学要上来比赛啊?(子和朱)其他同学就在下面帮忙数哦,看他们分别拍了几个。(拍的多的同学奖励1个笑脸,少的同学奖励3颗星星)

2.师:刚刚我们举行了什么比赛啊?拍球比赛。对了,就是拍球比赛,那你们看这个球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哇,同学你好棒哦!那你来和老师一起来说下好不好,这个篮球是圆形的。那其他同学知不知道这个篮球是什么形状的啊?你也来读一下好不好?这个篮球是圆形的。(每个学生都读一遍,再齐读2遍)学生读完后,在黑板板书:认识圆形 在板书旁边贴一个圆形。二.认识圆形,认识圆娃娃。

出示圆娃娃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可爱的圆娃娃来了。它是不是很可爱啊?我们看看圆娃娃可爱的眼睛是怎样的?圆形的。可爱的嘴巴呢?脑袋呢?(从圆娃娃的设计突出重点)圆娃娃的眼睛圆形的,嘴巴圆形的,脑袋和身体也是圆形的是不是啊? 三.在具体的物品中指出圆。

1. 拿出碟子。师:那同学们,你们看下,这个碟子的这一面是不是圆形的啊?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沿着碟子的边比划。示范如何指圆。2. 拿出碗来来示范如何指圆。

3. 请学生上来用手势指出圆形。师:那老师呢现在想请同学上来指下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啊?(尽量每个学生都上来指,老师在旁辅导)四.游戏活动

1.老师给学生发3种不同图案的卡纸。师:1.同学们都拿到卡纸了没有啊?现在你们先把3个图形摆在桌面上,摆好的同学请举手。

2.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在这3个不同的形状中找出圆形来。找到的同学拿上来给老师看。

3.好了,那现在老师手里也有这3个不同的图案。老师呢。想找个同学上来帮老师找一找贴一帖哦。

4.开始贴毛毛虫。

2.请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圆形的物体。

师:咦?那你们说,除了黑板上老师贴的这些圆形。教室里还有没有别的东西是圆形的啊?

哪个同学要上来找一下呢?朱你上来找一下好不好? 五.欣赏圆的美。师:我们生活中呢还有很多美丽的事物是圆形的或者由圆形构成的呢!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啊?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啊?给学生播放生活中由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六.做游戏。

播放《我爱圆圈圈》视频,和学生一起跟着视频做圆圈的动作。放松学生的心情。七.课堂总结 师:这些生活中的圆形的物体是不是都很漂亮那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个什么图形啊?拿着圆形的卡纸和学生说。圆形。八.布置作业

那你们回家要找一找家里还有那些物品是圆形的哦。明天来告诉老师。九.教学反思

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篇6

执教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培智学校

董小玉 评课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城关第二小学

肖荣斌

《乌鸦喝水》识字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 喝---渴小朋友们,谁能谈谈你是怎么分出这两个宝宝的? 生:喝水要用口 生:渴了要喝水 生:右边一样

生:喝水 喝牛奶 渴了 口渴

师:孩子们说的真好,孩子们大家有没有渴了的时候啊,比如说上完体育课后,咱们一起来做做渴了的样子,注意表情。做的最好的,可以获得字宝宝。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下喝水这个动作?表现好的可以带走生字宝宝--喝。生做动作,把喝字的卡片作为奖励送给他。片段二:

师:在你们识字的时候老师收到一条短信,你们想看吗?师生同读。(课件出示)

外对处说:你干嘛把脚伸那么长?

为对办说:几天不见你怎么拄双拐了?

刀对叼说:?

师:你能帮老师再编一条短信吗?

生:刀对叼说:你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了,怎么把刀子对准自己呀?

生:刀对叼说:又动口又动刀的,你想自杀呀?(学生哄笑)

师:你们还有哪些识字方法?

生:加一加,减一减。

生:换偏旁。

片段三: 师:快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剩下的字记一记。

开火车检查。

快看,字宝宝可真淘气,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课件出示)。

早上,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小白兔拿着瓶子给口渴的妈妈找水喝,鸟妈妈从远处叼来食物飞回大树上,大树旁边有一条小河,小白兔高兴地叫起来:“有办法啦!”它马上跑过去,把瓶子放进水里,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回了家。

师:把这些字宝宝再放回课文里你还能认识吗?(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评:

听了执教者的这节课,能积极调动智障儿童的内驱力,创设了生动有趣、富有文化韵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不断地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体验识字的快乐,是一堂科学高效的识字课。

1.字理为先,领略文化内涵。紧扣单元主题“祖国”,从题目入手,析解“国”的字理,了解它的构成和演变,在悄然间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也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浸润了爱国情感。

2.活动为链,搭建兴趣之桥。智障儿童识字是重点,要达成生字音、形、义的目标,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

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篇7

《我是小小推销员》

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1年4月

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我是小小推销员》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给学生以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也可带产品说明书。

2、推销商品的录像片。

3、推销知识、方法或某些推销故事。活动过程:

一、介绍方法

现代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商品,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那么怎样进行推销呢?请把你搜集到的有关推销知识、方法或推销故事、注意问题,讲给大家听好吗?

2、听老师讲《一个推销员的故事》,边听边想:你喜欢故事中的推销员吗?为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看录像《推销员的信心》,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4、组内讨论: 同学们,刚才我们不仅听了同学的发言,而且也听了故事,下面我们从内容、表述、态度几方面总结一下推销的方法吧。

(内容:详细介绍、特点性能)

(表述:清楚流畅、生动形象)

(态度:亲切自然、热情有礼)

二、激发兴趣

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它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吧!

三、精心准备 1、熟悉商品:

⑴ 同学们手中都有一个你喜欢的小商品,你要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它、介绍它呢?怎样去了解呢?

⑵ 生讨论、交流,总结得出:

我们可以阅读说明书、可以访问请教他人、可以自己认真观察。对我们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准备,做到心中有数。那就请同学们从这几方面入手,按一定顺序做推销准备吧!

2、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请同学回忆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想想你推销时用那种说明方法最合适?请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精彩的描述。3、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达、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4、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哪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四、小组试卖

1、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商品交易小组,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一个同学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请同学们针对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2、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对顾客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3、请每组选择一种商品,组内合作给商品设计推销语言,精彩的广告语,制作广告牌,设计推销方式,进行推销展示。

五、班级特卖场

1、ABC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A组的代表拿着道具上场了。

“我向大家介绍的这种玻璃叫‘夹丝玻璃’,这种玻璃的困面也夹着金属丝网,不过这种金属丝不是用来防盗的,而是用来增加玻璃的硬度,夹丝玻璃比普通玻璃硬十倍以上。“说着,他拿起一只钢笔,用钢笔的金属笔帽去敲击她拿来的一个平时用喝水用的玻璃瓶,玻璃瓶发出清脆的响声。“你们看,这种玻璃是不是很坚固?当然,它很坚固并不是说它永远不会碎裂,如果你把它从二十层楼高的地方仍下去,它也会碎的。不过这种玻璃即使碎了,也很好处理,因为它不像普通玻璃一样满地碎片,这种玻璃的碎片会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只需拎起其中的一角就可以把所有的碎片一下子扔进垃圾桶。”说着,他抬起瓶子很优雅地做了一个扔垃圾的动作。

B组和C组代表推销的分别是闹钟和文具盒,都非常精彩。

六、总结评比

1、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指出每一组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2、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

3、评出最佳推销员、最佳广告语、最佳广告牌、荣誉顾客等,采访他们成功后的心情,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4、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推销商品时,不仅要详细了解商品的特点和性能,而且要表述清楚,生动形象,态度要亲切自然,热情有礼。我们的生活中确实也应该是这样的,有兴趣的同学,星期六试着上街帮小商店推销一种商品,找一找推销成功的体验吧!

七、特别推荐

1、课外读一本好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1年4月26日

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我会讲礼貌》

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1年6月

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我会讲礼貌》

活动目标:

1、感知在不同的情景下应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体验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的乐趣。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去兔妈妈家做客”(由配班教师和轻度智障学生表演)。

2、拍摄录像片段,内容如下:

片段一:起床时,一幼儿不会拉拉链,向另一幼儿寻求帮助。

片段二:妈妈下班回到家,幼儿递上拖鞋。

片段三:小区里,一幼儿在玩秋千,另一个幼儿也想玩,于是两人商量。

片段四:公交车上,一阿姨给幼儿让座,幼儿坐下后对阿姨说了一句话。

3、活动室四周张贴幼儿进园、离园、和同伴游戏等场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礼貌用语

1、观看情景表演。

师:今天兔妈妈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家里做客。请你们仔细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表现怎么样。

(表演内容:小花猫轻轻地敲门,兔妈妈问:“是谁呀?”小花猫说:“是我。”兔妈妈开门:“请进!”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把小花猫引到桌子前说:“请坐。”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说:“小花猫,我请你吃小鱼。”小花猫接过鱼说:“谢谢!”

后面依次是小熊、小狗出场,它们和小花猫一样很有礼貌。中间穿插小狗把小花猫的鱼碰翻了,互相说“对不起”“没关系”。

最后是小老虎出场:它重重地敲门,兔妈妈把门打开后,它不向兔妈妈问好就直接闯了进去,往椅子上一坐。兔妈妈说:“小老虎,我请你吃点心。”小老虎接过兔妈妈给的点心也不说“谢谢”,吃完东西后拍拍肚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吃饱了。”然后不和大家打招呼就走了。)

2、交流、体验。

师:有哪些小动物到兔妈妈家做客? 师:你觉得哪些小动物有礼貌? 师:兔妈妈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 生:兔妈妈说了“请进”“请坐”“请吃小鱼(肉骨头等)”。

生: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生:小动物们听到兔妈妈说的话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小动物们觉得很舒服。

生:小动物们都觉得心里甜甜的。

生:小动物们觉得兔妈妈很热情。

生:小动物们都很愿意到兔妈妈家玩。师:小动物们听了兔妈妈的话为什么觉得很舒服?兔妈妈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兔妈妈的话里都用了“请”字。

生:兔妈妈对小动物们这么热情、有礼貌,小动物们也应该怎样呢? 生:要对兔妈妈有礼貌。

师:要是小动物们没有礼貌,兔妈妈心里会怎么样呢? 生:会很伤心/会不高兴/会不喜欢小动物们。

师:刚才你们看到小老虎出场时都笑了,为什么? 生:因为小老虎敲门的声音很重。

生:兔妈妈给它东西吃时,它不说“谢谢”。

生:它走的时候不说“再见”。

师:那么你们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生:我们喜欢小花猫。

生:我们还喜欢小狗、小熊,因为它们有礼貌。

生:不喜欢小老虎,因为它很没礼貌。

二、联系生活,运用礼貌用语

师:你们都很喜欢兔妈妈、小花猫、小熊、小狗,因为它们有礼貌。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对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电视,想一想电视中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看录像片段一,教师旁白。)师:起床了,玲玲不会拉衣服拉链,她想让旁边的轩轩帮忙,她应该怎么说呢?(镜头定格在两个幼儿说话的画面。)生:轩轩,请你帮我拉一下拉链,好吗?(画面:轩轩帮玲玲拉好了拉链。)师:轩轩帮助了玲玲,玲玲又该怎么说? 生:谢谢!(依次播放其他三个录像片段,教师旁白,镜头定格在每个场景中人物交流的画面,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并让个别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三、结伴表演,巩固深化认识

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讲礼貌,请你们看一看墙上的图片,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他们说的有礼貌的话。

(同学分组讲述、表演,经历运用礼貌用语的过程,体验运用礼貌用语交流的乐趣。)

浅析智障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8

摘 要:语言障碍是多数智障儿童共有的障碍,由于语言障碍,他们与人交往就显得较为困难。本论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为他们创设多种情景,搭建生活的舞台等方法的论述,以期为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关 键 词:语言障碍;智障儿童。

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需要及工具。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受损而导致智力发展障碍,他们的语言和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智障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困难。智障儿童生活的社会空间较为狭窄,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家庭中,而家人一般忙于工作,与智障孩子交流的时间比较少,这样使他们终日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甚至有的家长不愿意带自己的孩子外出参加社交活动。交往能力的低下与交往机会的欠缺,使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人社会,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1发展智障儿童口语能力的方法

有组织的教育、训练使智障学生的语言具有发展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培养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1学会倾听,是发展智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

智障儿童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给孩子创设一个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听老师讲故事,刚开始时语调要夸张,语速要放慢,内容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短小故事,力争使他们听清楚,听明白,并吸引他们认真地听,聚精会神地听。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能听懂老师的话,重点要放在语音听力上;进而训练他们听较长的故事,并且按照这个故事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有目的地去听,从而回答老师提的问题;还可以变换形式,如带领儿童听多种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等,让智障儿童听后模仿,想象,并讲出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生活中的一些声音,随时都可以让学生听,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他们会听、得懂。时,教育他们不要打断别人的话,这是文明礼貌的表现。1.2创设情形教学,培养智障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应当重视智障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充分激起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从而使他们获得口语表达的提升,收获人际交流的经验。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口语交际训练话题是《遇到困难时请教别人》,教材安排的插图是两位同学打羽毛球时把球打到了屋顶上,拿不到了,这时,一位老师过来了。学生有着自己不同的经验:有的曾经耳闻目睹、有的曾经亲身感受、这部分学生肯定有话可说。有的却是没有丝毫相关经验,他们就无从说起了。图上画的情况都是在高楼的现代化学校中不太会发生。教学中,笔者不为文中插图所拘泥,而是用学生身边发生的类似事例来代替。如因为腿脚不便走路摔倒了、作业不会做了等等。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各领域的教学中,不 仅仅要用好教材中设计好的口语交际内容,还要深入钻研、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口语交际 能力的因素,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对智障儿童的交往训练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社会公德的教育,文明礼仪交往,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也反映出个人的文化教养。比如对学生进行“三弯腰”教育(见到老师、客人要弯腰问好,见到废物要弯腰起,见到力所能及的事要弯腰去做),既训练了口语交际,也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我创设过一个情景:我是小小服务员,见到有客人来就餐,你该怎么接待?创设这个情景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接待客人。这样的情景创设结合了智障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孩子们争着抢着说,兴致极高。在角色表演中学会了表达,在双向互动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再见”等。大大地提高 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树立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融入“大众交往”和“社会角色”,培养学生交往的基本知识。

1.3借助多彩的活动,发展智障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还培养了语言的能力表达,尤其是智障学生,游戏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活动,教师宜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的说话进行指导。学校里经常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集体出游、节目表演等。教师通过引导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友好交往的技能,提高口语能力。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往往是沉浸在快乐之中,教师在这时候给大家一个说一说的机会,适当地引导一下,让大家把自己在活动中最感兴趣、最有意思或最快乐的事说给同学们听。学生说话的热情极高,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并指导他们口述的条理要清楚,用词要做到尽量恰当,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流畅等。再如,学校给家长发通知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先把情况说给家长听,再让家长看通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平时学生们的日常交谈,教师也应留心听听,并随时随地做好适当的指点,如果教师能做有心人,那么,处处都能训练学生说话,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1.4紧密联系生活,拓宽智障儿童的口语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社会是个大课堂,智障儿童要生存于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就必须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历练、磨合。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机会,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和经验。学校注重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庭、社区和学校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方法(例如,每周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串门,带孩子外出郊游,让孩子购买日常用品,问路,给老师、同学打电话等),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水平。给学生布置交际训练的作业:如“逛商场”,让学生通过与家人、售货员等人群的交流来增长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学习了课文里的故事讲给父母听;母亲节是做张贺卡说几句祝福的话等等。积极与社区联系,请志愿者走进校门服务或是带孩子们参加社区广场文艺等。以上这些活动都是锻炼智障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指导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

2.1不管孩子表达的多么糟糕,教师应该多表扬少批评,给学生以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2教师要做学生最耐心的听众,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也要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谈话,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3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4倡导学校、家庭和社区同步,避免孤立被动学习,搭建智障孩子们的社交平台。

3结语

智障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其以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使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为他们以后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琴妹.语言缺陷智障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11.8 [2] 蒋爱芳.挖掘生活资源 提高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南京特教学院学2009.6

对智障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 篇9

智障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中较为复杂和难度较大的教育,由于智障儿童的发展差异较大,普通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以及特殊教育中的分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育需要;我国现在的智障教育模式是以学科教学为主,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而言现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很不适应他们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开展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对智障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根据智障儿童的不同情况,量体裁衣,制订切合不同学生实际的个别化教学方案,提高智障教育教学的效果。在积极探索和实施过程中笔者以为:

一、加强学习,树立现代智障儿童教育观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1994年国际特殊教育大会上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2000年,第19届国际听障人士教育会议暨第七届亚太地区聋教育会议宣言中也指出:我们极力提倡在主流学校、特殊学校或特教班,为听障人士提供合适的教育机会和辅导服务,以便适合学员的个别需要。由此可见,尊重、适应、满足每一个特殊儿童的需要是国际特殊教育界的共识。把个别教育计划深入地、全面地推开,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主要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因此在推行个别教育计划之前,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让大家认识到个别教育计划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真正地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益。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化教学不仅仅是智障儿童本身的个别差异所要求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确实施个别教育的意义以及熟知个别教育计划制定的实施过程,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现代智障儿童教育观。

二、研究学生,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一)个别计划的内容

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是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个别化教学实施的效果。个别教学计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学生自然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及联系方式)、生理状况(智商、特殊的疾病,等);发展状况:这是对学生最有判断价值的资料,是学生基本情况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能力情况)。

2、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主要指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时身心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在学科方面的能力及成就水平。

3、长期教学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长期目标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学期应该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是根据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学生某一时间内或学习某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

(二)实施个别化教学的主要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就是我们在制定个别教学计划时,必需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制定个别计划。如有的智障儿童学习新的知识较快,但遗忘也很快;有的学生学习新知比较困难,但长时记忆较好,不容易遗忘。我们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制定计划,选择教学措施。

2、“最近发展区”原则

维果斯基主张教育应当定位于儿童现有心智发展状态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有待发展的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心智才能最敏感的接受教育的影响。教育应当着眼于儿童“最近发展区”。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去制订目标,选择教学排列教学内容,避免目标和内容过高或过低,脱离学生的实际。

三、实施计划,提高个别化教学效果

课堂是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单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程序教学法、个别教学法等等。所谓单元教学法是指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最终目的在增进生活适应能力,走向自主,课程内容及形式都以日常生活经验为核心,把生活环节分成不同的生活单元。注意加强科目的连贯性和学习意义,单元的核心主题可按智障儿童的兴趣、环境及根据其年龄发展需要而制订。

所谓活动教学法是凭着有系统、有目的计划多种实际参与的活动,让儿童直接吸收多重感官刺激,是帮助智障儿童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蔬菜》这一课时,老师课前准备好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课堂教学中,通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的活动,通过眼看,口偿,耳听,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学生获得了蔬菜的有关知识,知道这些常见的蔬菜是什么样子,吃它们的什么部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外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可能更有灵活性、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特点,因而教学效果也就可能更好。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有些短期目标在课堂上的训练时间较少,训练不到位,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课外时间,适当地进行补救教学,以巩固课堂上未能达到意料效果的某项技能。

家庭中的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智障儿也不例外。智障儿童感知缓慢,反应迟钝,接受能力低等,学得慢,忘得快,因此,特殊教育中的家庭教育训练是很重要的。学校对培养、训练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重视的,像穿衣、刷牙、系鞋带等这些技能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家庭训练中,加强一些生活能力的巩固练习,非常有利于该生对所学技能的熟练掌握,使其增强生活能力,得以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在学习生活的知识技能时,我们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家长学生学习的内容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复习指导,家校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科学评估,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

个别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如单元评估、学期评估等,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修订目标和方案,以使个别化教学计划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在我们的个别教学计划表中,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都留有评价的地方。我们的评价是教师自评与考核小组的的评价相结合,是对每一名学生逐一进行评价。考核小组成员有学校负责人、教导处人员、教师及家长代表。这样的评价是全面客观且有促进作用的。在评价中我们重点评价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准确反映了学生的实际需要;短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在发展进程中是否有新的情况出现;教师在执行个别化教学计划过程中有无困难和建议等内容。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评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需与同级的学生作相互比较,只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善。通过教师自评与考核小组的评价,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个别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并对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让教师根据评估的结果不断修正,使个别化教育计划不断完善,提高个别化教学的效果。

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编排 篇10

http://218.4.84.139/oblog4/u/4/archives/2006/182.htm

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

徐胜彪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智障儿童体育教学更是肩负着康复和补偿智障儿童缺陷的使命。大多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有些智障儿童指挥肌肉的神经系统机能尚未成熟,动作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氛围中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但智障儿童注意力极易分散,而且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暂。那么如何让智障儿童在体育课中与教师互动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为游戏可营造愉悦的氛围,可让智障儿童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可发展他们有意注意的潜能,有利于训练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活动能力等,使他们的缺陷和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并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所以游戏活动在智障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进行游戏活动的编排时,如果注重以下特性,将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 智障儿童

游戏

编排

1、新奇化:

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较弱,所以只有设计出新奇、出人意料甚至是滑稽可笑的游戏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视线,调动起他们固有的好奇心和参与欲。

(1)游戏的名字要响亮、新鲜,具有诱惑力。如:让学生在垫子上学习侧身滚,我用红色尼龙搭扣做成“枣子”撒在垫子上,以此设计的游戏就取名为《小刺猬背枣子》;为锻炼学生反应能力,让他们听口令练习蹲下和起身时,我把游戏叫做《哈哈镜》;而《拔鸭毛》、《冬爷爷和小冰人》则让他们把枯燥机械的跑步当作了乐此不彼的“事业”;《会飞的胖墩》、《蚕宝宝脱衣》„„学生一听这些名字,立刻跃跃欲试,从一开始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事实证明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2)游戏的形式和花样要别具一格。当然,可以自己设计,也可借鉴别人的,取其长处为我所用,有时稍加改变就成了新的游戏,同样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我把《夹着沙包走》改为《夹着小球走》,原来扁扁的沙包现在变成了滚圆的皮球,因为不能用手,学生举步微艰,走起路来象蜗牛,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由此出现许多滑稽场面,学生捧腹大笑,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也练得多带劲!。

2、完整化:

一堂课里可包含多个游戏,但不要超过4个,而且这些游戏要有侧重点,包含课时教学目标主要要求的应长一些,其它的可相应短些,或者可以用以复习巩固、过渡铺垫,或者作为轻松娱乐的放松环节。游戏间根据内容不同要做好调配,剧烈与舒缓的要相隔开来。一般长游戏6分钟左右,短游戏3~4 分钟。

游戏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外,还要兼顾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巩固训练,适当时候可发展语言表达机能。这点可以从准备活动和游戏进程中得以体现。如:《兔子搬家》,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并脚跳到6~7米外的地方取回“衣服、粮食、生活用品”等象征性小实物。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有针对腿部和脚腕的,也有头部和上肢的关

节运动,边做边配上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进程中,我还要求学生边跳边双手前后有节奏的甩动,这不仅增强了兔子的形象性,而且配合了跳跃,又训练了上臂肌肉。

3、多样化:

可以在同一个游戏内用多种方式取得不同的游戏目的。《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教育要从学生出发,从他们的需要和能力上来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游戏形式和目的的多样性可体现出特殊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游戏《飞向太空》的教学目的是:投掷轻物于特定目标。这对正常的儿童来说不是件很难的事,但对那些手眼不协调的智障学生而言,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如果硬要让他们按统一的游戏规则来完成,只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对游戏目标和游戏进行方式做了适当改变:悬挂圆圈的绳子由平直变成斜拉索样子;同等大小的圆圈换成呼啦圈、套圈、自制的铁丝圈;投掷物也由单一的沙包扩充为:纸团、卡纸飞机、羽毛球、小皮球、沙包等;投掷距离可远可近,投掷方式也从立定不动转成“游击战术”。这样在不改变主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练习,丝毫没有负担,学生自然学得很认真,练得很开心。

4、参与化:

游戏中设置的胜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兴趣参与。我常对学生说,能够完成练习就是胜利,就是最棒的。其实智障儿童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很容易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如果输了,他们的情绪反应很大,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发展和补偿。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去完成游戏内容,而且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健康心态。游戏比赛的结果可以是人人有奖,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在游戏《能干的小猫》结束时,我给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学生颁发了“金领结”,给最有进步的几位授予了“红领结”,给积极参与的学生戴上了“蓝领结”。他们看着脖子上的领结一定会想:我也行,我很棒!

5、情景化: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智障儿童尤为重要,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活动也需情景化。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给他们以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教学效果。《猪小弟救妈妈》中,我布置了一个如同森林的场景,给学生戴上“小猪”的头饰,让他们边听着感人的故事边去“寻找三种草药”,把不同坡度的教学内容糅合在寓教于乐里。至今有些学生看见我还叨念着:“猪小弟啊猪小弟„„ ”。

6、安全化:

智障儿童的自控能力很差,有时他们一看见感兴趣的器械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触摸和尝试,很容易造成伤害。所以,游戏时要选取适宜的内容、适宜的场地、适宜的器材,并根据学校活动的范围大小,活动班级的人数,精心安排布置好设备,降低游戏的难度和惊险度,教师要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有组织、有秩序地展开游戏活动,控制好活动范围,作好随时的监护,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

上一篇:会展口号及术语下一篇:委托运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