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共9篇)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篇1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学后感
此次在继续教育学习网上,我选学了《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这门专业科目。让我知道了:随班就读是指在小学正常的班级里,招收少量有智障问题的或弱智的儿童,随班办学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对《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的一些学后感:
1、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使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2、当前的随班就读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从而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特殊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
3.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需加强师资培训。毕竟教育智障儿童对于普通学校里的教师来说是个重任,由于学校教师针对随班就读持有较多消极的态度,故学校应多组织教师进行适当的特殊教育学习,使学校教师都能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便于学校教师更好地根据各个智障儿童的状况,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能更有效地培养目标,使智障儿童成为能适应社会独立或半独立地生活的公民。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正确面对这些学生,给那些智障儿童更多的关爱和鼓励,采取多种积极性的策略,促进教师与这些智障儿童之间的交往,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爱号召同学们和这些智障儿童友好相处,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信心。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集体教学,而对于这些智障儿童,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还采用伙伴助学的形式来帮助他们学习。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伙伴的作用,让他们爱护这些特殊学生,让这些智障儿童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总之,我国开展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改进,相信以后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障碍会越来越少,也相信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为了特殊儿童的教育能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儿童才会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未来的发展。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篇2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自信心
一、我国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状况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能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是中国大陆吸纳现代“融合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
随班就读最早是在农村小学发展起来的,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城市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都纷纷提出“零拒绝”的教育安置原则,即所有学校不得拒绝特殊儿童入学,这样使得家长选择特殊儿童到普通学校就读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同班学习的随班就读已成为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体现了“融合教育”的创新特教思想,但随班就读的质量问题也非常突出。普通学校教师缺乏关于特殊教育的知识、技能,难以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适应性教育教学,普通学校原有的设施也难以满足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要求,其直接后果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随班“混”读。
二、培养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又称自我效能信念,它是一种反应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信心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智障儿童就像迟开的花儿,一群有着太多失败经验的孩子,所以自尊心很强,一方面看不起自己的力量,不相信自己的实力,从而丧失了自信心;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发展缓慢,看到同龄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自信心的缺失,最终将不利于智障儿童身心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存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的自信心缺失的原因
(一)学生身心发展方面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自身残疾的原因,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心理发育上都落后于正常学生,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他们会相应产生自信心不足的情况,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二)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又利于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随班就读工作虽然基本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进的来”“留得住”的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得好”的目标落实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教师的态度或行为不利于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发展
普通学校教师缺乏关于特殊教育的知识、技能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由于方法不对,伤害到随班就读儿童,即使努力地为孩子们做了些工作,可是收效甚微,长此以往就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四)周围同学对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的嘲笑、歧视
一些童言无忌的学生们和随班就读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和玩耍时,看到智障儿童笨拙的样子时,会嘲笑和歧视他们,使随班就读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不敢和随班就读的学生交往,是因为“和傻孩子在一起会变笨,也学不到知识”。
(五)家长的态度或行为不利于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发展
一些家长因为孩子的残疾,产生自卑心理,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交往,影响了孩子的正常交往能力。同时也是因为孩子的残疾,导致一些家长过度的溺爱,凡事都为孩子包办,导致孩子遇事畏缩,不敢做任何事情。
四、培养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自信心
(一)政府的支持
1. 制定政策和规划。
为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宏观层面对全国的随班就读工作予以指导。同时针对我国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帮扶和支持。
2. 提供资金的支持。
经费投入是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做随班就读工作的同时,国家、省、市政府应提供转移支付资金及专项拨款,用于随班就读发展经费。
3. 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做好督导评估工作,是加强随班就读管理十分重要的环节。各级各地教育督导部门应该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特别是对随班就读的督导评估工作作为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给予充分的关注,坚定不移地推动随班就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1.普通学校的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普通学校,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特殊学生随班就读。
2. 康复训练。
随班就读学生的康复训练,可以借助于资源教室、医院和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特殊教育咨询服务中心等机构。
3. 家庭的支持。
家庭是特殊儿童的成长基地是他们生理发育、身心养护、认知发展和人格成长的主要场所。目前,家庭参与特殊教育的决策、实施、维护自己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子女的各种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4. 社区的支持。
社区对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社区的支持,反映了社会对随班就读的关注,其作用是政府和特殊儿童家长不能替代的。比如,(1)开展社会教育,配合普通学校,参与学校教育工作。(2)聘请校外辅导员或者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向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宣讲社区知识。(3)通过宣传改变群众观念,形成接纳态度,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个体支持系统
为了更好的解决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更应该从教育策略方面入手。
1. 教师的教导方法:
(1)体验成功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相反,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在活动中通过很多亲身实践、体验和适当的教育形成的。我们要给每个智障儿童充分的信任,让他自己单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还使他们从中获得了自信。
(2)赏识教育法。赏识教育法,就是要尊重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要辩证的看待学生,从言行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
2. 随班助学伙伴。
伙伴支持是人力支持的一部分,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上给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帮助,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少先队工作、德育工作等形式培养合格的随班就读学生辅助伙伴,帮助陪伴特殊儿童一起成长。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会有更多的特殊儿童将逐步走进普通学校,自信心的培养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也更加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
[2]蒋云尔.特殊教育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3][美]威廉.L.休厄德著.孟晓译.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导论(第7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9.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策略 篇3
关键词 智障儿 徐文 随班就读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075-02
我校是一所普通小学,2009年招收了三名残疾儿童,其中智障儿童徐文分到了我班。徐文分到我的班上,我没有嫌弃、歧视他,把他的坐位安排在前排正中,徐文在班级里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三年来,徐文的学习素质得到了提高,求知的欲望变强烈了,家长对他的成绩非常满意。回想自己三年来的教育历程,我觉得采用以下教育策略是我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给予鼓励
鼓励是调动儿童积极性、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尽管智障儿童的认知有缺陷,但是,他们仍具有一定的荣誉感与自尊心,有一定的成就动机。对他们行为的奖励就是对他们行为的认可,鼓励与强化,从而对智障儿童的行为起鼓励作用。采用鼓励赞扬的话语,让智障儿童体验自信,多鼓励赞扬儿童,对智障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鼓励,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用欣赏、激励等良好的情感手段,使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能受到重视。平时,对于我班上的徐文同学,我给予了他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特别权力等。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帮老师收作业本,他挨个挨个问同学们作业做完了没有,然后把收的作业本放得整整齐齐,态度非常认真。我灵机一动,当场表扬了他,并委任他为语文学习委员,负责收发语文作业本。以后,他到老师办公室的机会多了,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他很开心,学习的热情更高了。有时,他到我的办公室还问我几个学习方面的问题。
二、降低要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能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相反,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儿童的自信心。因此,让智障儿童获得成功,体验成功,能帮助智障儿建立较为稳固的自信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才能有所收获,对智障儿童徐文来说,就更如此。徐文与正常儿童相比,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想让徐文能跟上教学,必须在一定时间内降低对徐文的要求,使他体验成功,稳固他的自信心。所以,我先让徐文只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只完成最简单的作业,只做最少的习题。一段时间后,使其接受能力,逐渐加量至正常,而他的自信心也得到了稳固。
三、引导思维
智障儿童学习感到困难,不是由于他的知识不够,而是由于他的方法不对。例如,徐文读高年级了,还不会写作文,甚至不会开头。对于他,我主要是引导他思维。教他学会拿到一个题目后提问,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问起。每问一个方面,就记下几个最关键的字词句,以免忘记,然后,围绕关键字词句扩句,展开,一篇文章就出来了。其次是教他说话。语言对智障儿童的思维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拿到一篇文章的题目后,先引导他用口头的语言说一个词,进而一句话、一段话,带动他的思维,使他在写作文的时候有话说。再次是教他收集材料。在这方面,我让他准备了一个收集本,平常在看作文书或者是其他资料的时候,遇到优美的词、句和段落,整理好之后收集到收集本上,然后经常拿出来温习,这样就可以扩宽知识面,使他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头疼。
四、伙伴帮助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除了老师要多给予关爱以外,班上的正常生也是我们可用的一个很好的人力资源。智障儿童随班就读在学习上、生活上困难会多些,我们可以为智障儿童安排2-3名学习伙伴,让他们在一起做游戏、玩耍、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智障儿童的心理、情感上的满足,还能促进智障儿童学习素质的提高。除了这些,我还有意在班队会上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同学们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让其他学生帮助他,对他伸出爱之手,帮助他做好一件事,诸如写好一个字,说好一句话,教他读一篇短文等。朋友们的帮助使他感受到了同学的友爱,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真正的平等。
五、增加趣味与直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教学方法一是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内容,二是要考虑学生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直观的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对智障儿童尤其有效果。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趣味直观教学法。例如,学完《陶罐和铁罐》后,我让徐文和其它同学上台表演情景剧,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实物、图片、音像等教具,这些使教学更切近生活实际,生动形象,使徐文更易接受。
六、引导自学
我在辅导智障儿童徐文时,有时考虑让他自学,尽量缩短“扶”的时间,锻炼他的独立能力。例如,在教徐文读课文时,我逐步教他学会拼汉语拼音,学会查字典、词典。同时,我还借给他一些少儿图书,让他阅读,培养他的自学能力,使他在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总之,我针对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特点,关心、亲近、诱导、帮助徐文,使他在我班轻松愉快地随读至今。
中度智障生随班就读语文教学案例 篇4
——以鲁迅《社戏》教学为例
九亭中学
常伟
一.学情分析
学生俞某,经鉴定属于中度智力障碍,现就读于松江区九亭中学七年级(6)班。语文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基本听懂老师和同学简短的对话,但语言能力较差,表达不流利,口齿不清,表述缺少最基本的逻辑性。
2.有时上课喜欢回答问题,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但大多做小动作,在抽屉摆弄一些其他的东西;或者时常趴在课桌上,对老师所讲内容漠不关心;有时甚至经常突然离开座位,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
3.词语积累较少,词汇量不丰富,不能进行基本的语文阅读。
4.能够做一些最基本的语文作业,比如字、词、句的抄写,且非常积极,但在抄写时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不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不工整,不整洁,经常随意涂改。二.教学目标
1.培养书写能力,努力矫正其写字的姿势,争取把字写端正。
2.能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较完整、有序的把所看、所想表达出来。3.扩大词汇量,积累一部分在课文中出现且口语中常用的词语,基本理解词语的含义。
4.能够流利的读2篇课文,背默5首左右的古诗,能够了解诗文的大致内容。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做到面向全体同学的同时,又要兼顾到特殊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特殊学生作一下设计:
1.迎合该生的喜好,取得他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明确最基本的课堂规范和学习要求,布置学习任务。
2.针对该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工具,特别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吸引他的注意力,激发他的的学习兴趣。
3.在课堂上安排该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尽量给他提供表现机会,让他有得到认可的机会。
4.针对他表达能力不强的特点,把他纳入学习讨论小组,让他在听的基础上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该生的兴趣点,给他机会,让他充分表达。7.在作业布置时,对该生降低要求,只要完成基本的字词抄写即可,但要求抄写要干净、整洁。
8.课后加强辅导,细心观察,对于他的每点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四.教材分析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独具特色的小说,被选入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故乡情思”单元。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关键的就是要读懂文章中最后一句话:我实在再没有吃到一直到现在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然而社戏之美,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就美在这样和大自然的美相融合的、山水画似的境界上;其二美在让人过瘾的是纯洁的小伙伴、纯朴的人情,这集中在偷罗汉豆的情节中。那个叫阿发的孩子,居然主张偷自家的,仅仅是因为自家的豆子长得比别人家的好。一点也没有自私的考虑。这是人情美的一个层次。更深的层次则集中在“偷”字上,偷得坦然、偷得愉快、偷得好玩、偷得不像偷。因为,偷自己家的,并不完全是偷;稍稍偷别人家的,也是半公开的,就是被发现了,也不怕骂,相反,还敢于回骂。这就是说,完全没有偷的性质。人情之美更为精彩的层次是,六一公公发现自家的豆被偷了,不但没有骂,相反,倒是很高兴。所以说“实在再也没有吃到”“不再看到”那夜的豆那夜的戏了。五.针对该生的教学片段举例
【教学片段一】第一课时(导入环节)教师展示ppt:鲁迅肖像。师: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生:(齐说)鲁迅
师: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鲁迅的相貌?(停顿后,教师点名俞同学。)俞:鲁迅很瘦,短头发。师:还有吗?再仔细看看。俞:胡子很多很黑。
师:刚才俞同学讲的很好,一下子就抓住了鲁迅外貌上最重要的特征。还有哪位同学再详细的描述一下?
生:鲁迅身体很瘦,皮肤黄里带白,脸色如同病人一样憔悴,但他精神很好,整个人精神焕发,眼神炯炯有神,他的头发一根根直直地竖着,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浓密的胡须,而且极其像隶书的“一”字。
师: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生那篇课文了吧? 生:知道,鲁迅的《社戏》。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下面咱们请俞同学把题目读一下。俞:社戏。师:你能不能把课文注释①读一下?
俞:(在前排同学的帮助下断断续续的把注释读完)„„
【教学片段二】第二课时 „„
师:我们一起把文章的内容梳理了一下,同学们也基本上把握住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层次,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笔下的这场社戏好看还是不好看?
俞:不好看。(教师话音刚落,俞同学就坐在座位上大叫起来。)师:俞某,请你站起来说一下,为什么你认为不好看? 俞:我不喜欢看,就不好看。师:你为什么不喜欢看呀? 俞:我从来没有看过。师:那你喜欢看什么?
俞:语文老师,喜欢看动画片,看打仗的。
师:刚才俞同学说的很对,这场社戏确实不好看,但谁能结合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社戏不好看的?
生:可以从他们的言行当中看出来。如,看戏过程中,他们并不怎么看戏,或困,或闲聊,或骂“戏”,或出去买吃的……这些都表明戏不好看,无法吸引他们。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是这些孩子其实根本不喜欢看戏?
生:这样说也不全对,他们只是不喜欢听唱的内容,他们喜欢看武生的动作,但武生在那晚都没有出来表演,所以他们不喜欢看。
师:这位同学概括的很好,文章中的这些孩子其实只喜欢看一些动作表演,就像文中所说“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 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 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 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这样来说,我们的俞同学说的也是对的,小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都喜欢看打仗的,文中的小孩子也是如此。
„„
六.教学反思
对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的教育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并对其进行顺应引导,教学中要用表扬、鼓励、暗示、批评、暂时的忽视等方法来教育弱智儿童,不要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必须怎样做,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会越来越糟。当这些方法都无计于事的时候,就要想到家校合力,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教育。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篇5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校随班就读工作质量,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细致,更周到地服务于特殊学生,让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学校组织与管理制度: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将随班就读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统一管理。
组长 刘X 全面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 成员:
钱X 具体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周X 具体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学籍的管理 罗X 具体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管理
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主任 具体负责本班随班就读工作的教育及管理
长和同学等对其行动要经常表示信任,相信他能完成,相信他做得对,做得好;再次,如果成绩不理想或活动遭受失败,教师要慢慢开导,并提供帮助和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随班就读学生对与成人或同伴相处往往敏感多疑,存在戒备、恐惧心理。他们或者由于自卑而不愿与别人交往,或者由于反抗而凶狠好斗。针对此种情况,应发动同学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让他们真正生活到集体中来,以改变他们那孤僻的性格。
(三)因材施教
教学中,要照顾到正常生和随班就读生,要有利于两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要实施个别化教育策略,我们要求所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设计异步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要求特殊教育班级教师做到:对每个特教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基础有全面详细的记录,并建立健全档案;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手段,设计合适的作业练习,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期结束时,认真写好教学个案,辅导记录,进行资料汇总。对普教生和随班就读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按照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原则,把随读教学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处理好“多数”和“少数”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干扰的矛盾,开展“合作学习法”、“同伴学习法”等先进的特教教学方法,保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
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现状思考 篇6
摘要:随班就读是国内近年来普遍推行的一种特殊儿童安置政策,但目前普通学校对这部分儿童的教育处于缺失状态,不少普通教师不能及时、正确、科学地对这些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本文通过对本校一个特殊儿童的现状叙述、原因分析,思考普通学校教师如何实施特殊教育来教育班中的特殊儿童。关键词:随班就读;特殊教育;普通学校
一、存在现状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我国的特殊教育一般是指狭义的,即对身心发展有残疾的儿童施行的教育,如果按照当前国际流行的对特殊教育的定义,以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话(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在内的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行为困扰、品行问题、交往障碍、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病弱等),中国约2亿的学龄儿童中,需要特殊教育儿童绝不止750万。我校的T就是其中一位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
(二)T的基本情况
T是我校六年级的学生,今年13岁,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症。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在我校随班就读。她二年级在我的班上学习过,在与她一年的相处里,我曾查阅了唐氏综合症的八方面典型特点:1.特殊面容:头颅小而圆,眼距宽,眼裂小,外眼角上斜,有内眦赘皮,鼻梁低平,外耳小,硬腭窄,舌常伸出口外,流涎较多。2.智能低下:最突出、最严重表现,智商通常在25~50之间,抽象思维能力受损最大。3.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开始学说话的平均年龄迟至4~6岁,95%有发音缺陷、声音低哑、口齿含糊不清;口吃发生率高,1/3以上有语音节律不正常,甚至呈爆发音。4.行为障碍:患儿大多性情温和,常傻笑,喜欢模仿和重复一些简单的动作,经过反复训练可进行一些简单劳动。少数患者易激惹、任性、多动,甚至有破坏攻击行为;有些患儿则显示畏缩倾向,伴有紧张症的情绪。5.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在出生后早期运动功能与正常同龄儿差别可能不大,但随年龄增长其差别增大。在不同的患者中运动发育的情况也相差很大。患者可执行简单的运动,如穿衣、吃饭等,但动作笨拙、不协调、步态不稳,需要养育者有耐心地反复训练。6.体格发育落后:身材矮小,骨龄滞后,出牙迟且常错位。四肢短,韧带松弛,四肢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向内弯曲。动作发育和性发育均延迟。7.伴发畸形:约50%的患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胃肠道畸形,视力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8.指纹改变:通贯手;第4、5指挠箕增多;脚拇指球区胫侧弓形纹和第5指只有一条指褶纹。在与T相处中,我发现她身上很多地方都符合上述特点。
(三)她存在的状态
这样的她六年来,每个上学日都出现在自己的普通班上与其他学生一同接受老师的教育。只是她只能简单地重复简单的语句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背诵课文;她只能书写简单的数字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加减乘除;她只能在考试中得到几分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拥有优秀;她只能简单地与人交流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有各方面的交流;她只能一个人玩耍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交到朋友„„她的话很少,她的动作很慢,她会无故傻笑,她会悄悄走开,她常常孤单的一个人。多少次路过她的教室,发现其他人都出去上体育课了,她一人留在里面,只是傻傻地坐在位置上,心里都有些不舍;多少次上课时,我想教她点什么,却又总是匆匆来匆匆去,什么也没教会她,心里是那么的无奈;多少次在路上碰到她,她都用她的语言和我打招呼,每次,心里都有那么些心痛;多少次在校园里看到快乐蹦跳的孩子中她那蹒跚的背影,心里都有那么些遗憾„„
(四)老师的态度
对于她的存在,学校中的老师们也各持己见,并没有统一的态度。
1、不赞成。一小部分老师认为特殊儿童就应该去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因为普通学校的老师教育的对象是普通学生。她在普通学校不仅自己得不到学习提高,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2、赞成。在教过T的大部分老师认为:T与普通儿童是平等的,应当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其中也有些老师反应:在目前的大班教学条件下,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对教室而言,已负担甚重,再加上特殊儿童介入,会增加较大的负担,教T时,她的“离奇失踪”、“游离课堂”、“突然模仿”„„都让老师们担心的和头疼的。除此之外,大家普遍认为:由于缺乏对特殊孩子了解,在教育像T这样的特殊儿童,老师们有种无力感,他们自感虽然赞成,但却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
3、不置可否。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特殊学校的学生多智商比T还要低,恐怕她去了之后没有学到必须的知识技能,反倒变得像其他特殊学生那样,岂不是更糟!但留在普通学校同样得不到适合的教育,而且还有可能遭到正常孩子的欺负,给学校老师、同学带来很多麻烦、问题,也是一个问题。
对于九年义务教育来说,小学阶段是基础和关键。因此,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将直接关系到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为什么难接受、难开展?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二年级时,因为学习内容比较简单,T还能学习一些知识,比如书写自己的名字,写阿拉伯数字,背《三字经》、古诗,读一些英文单词„„她那时考试能考几十分,特殊性还不明显。可是,义务教育没有留级制,她还没来得及学会低年级的内容,已经被升到中年级、高年级了。在高年级的她根本跟不上高年级的课程,也不会与高年级的同学相处。这样的她慢慢被公认为特殊,逐渐大家形成了共识:她需要照顾。于是,家人、老师、同学们都照顾她、让着她,一些生活上的技能根本没有机会去学习。对于T来说,她在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学校里,跟不上其他学生的学习程度,所以在学习上她没有前进的方向;在这里,她被所有人认定为特殊,所以在生活上,她没有学习新技能的动力;在这里,她没有朋友、没有玩耍的伙伴,是孤独的。
(二)教师的原因 1.向特殊投降
对于T的情况,很多老师只知道她特殊,她是唐氏综合症、智商低。在谈到她在学校的各种滑稽、离奇表现时,老师们往往只是停留在一般认识上。一旦她被分到某个班中,老师们都知道去照顾、关心她,但除此,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教育引导她。时间长了,老师们似乎达成共识:因为她特殊,所以很多知识她不知道;因为她特殊,所以很多技能她不会;因为她特殊,所以学什么都学不会;因为她特殊,所以写什么写不出„„特殊,成了老师们不教、教不好、不会教的共同借口,最后,大家都向特殊投降了。2.缺少特殊教育经验
由于普通学校难得才会出现特殊学生,像T这样特殊的,也许几十年都遇不到一个。教师们之前都没有教育这样孩子的经验,一直教育普通孩子的他们突然面对这样的特殊孩子,真的是完全不知道从哪下手。其中,也有一些负责任的老师试图用教育普通孩子的方法来教她,但成效甚微。普通的孩子,一个字不会,多教几遍也就会了,可是T,教过几十遍的字,改天来还是不会。对于她,教师们无经验可依,也无计可施。3.一再失去信心
老师都是负责任的,都想把孩子教好。T在我们这样的普通学校学习时,好几位不依不饶的老师都曾对她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可以教育她。有的老师利用下课的时间教她认字、写字,有的老师掰着她的手指教她算术,有的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她读书„„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他们最终都是摇摇头说:“哀其不幸”啊!我已经尽力了。可教育最怕的就是失去信心,特殊儿童教育,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信心没了,这种特殊孩子的希望也就没了。
三、思考
特殊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最能体现人道主义的深度,展露人文思想的底线。中国向来是一个有着悠久人文历史的国家,历代中国人都不缺少人道主义典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担起关怀、照顾弱势群体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教好特殊儿童的责任。短时期内,随班就读工作还将是我国特殊教育中的主力军,我们应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努力改变教育思想,改进特殊教育方法,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如何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我认为可以从考虑以下几个做法:
(一)普通学校教师的培训
学校开展特殊教育课程、讲座、培训,帮助老师了解儿童的一些异常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特殊鹅绒实施教育的方法。另外,每个学校配备一个经过系统培训过的“个别辅导员”。当前,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心理咨询教师”,这个“个别辅导员”就可以让“心理咨询教师”来兼任。这样的孩子在专业训练的“个别辅导员”伴随之下,对他们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帮助和指导,才能在普通学校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在美国,每一位进入普通中小学的特殊儿童都可以申请由地区教育局配备“个别辅导员”帮助他们,直到特殊儿童已经完全适应学校学习生活为止。在我国,随班就读政策已经推行15年,但教育部门仍然没有“个别辅导员”到班级中帮助特殊儿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有计划地发展其智力因素。
看到一些关于随班就读的文章,有些书上说,“弱智生随班就读,关键在于‘随’”。‘随’就不是齐步走,一刀切。要让其接着自然规律,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当然也不是任其自由发展,不能忽视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让其能随进班集体,随上班集体,最终使其能在自己的水平基础上与同学同步发展。例如:其他学生要求当天就掌握的知识,对于T可以用三天到一周完成,甚至更长时间。如果识记难度特别大的,可以只要求他认识,并不一定要求会写。口算练习其他学生当天20题,他可以只完成其中特别简单的,然后有点难的题目教师直接指导其完成。第二天可以出这样类似的有点难度的题目,让其自己独立完成。如果完成情况不理想,可以再指导,第三天再来。给他多些时间,相较其他同学为他多设些坡度,那么她多少也能有所收获。
(三)多与家长沟通。
一个学生,对老师来说,或许只是几十分之一,而对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了解的,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往往不同,有的家长知道孩子智力较低,但是仍然不放弃,在家中配合老师耐心的辅导,使是孩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而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发展。教师特别要对这样的家长做好家访工作。给他们讲一些道理,提供给家长一些方法。使他们能够配合学校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工作。有了家长的配合,特殊儿童的教育将事半功倍。
(四)发挥助学小伙伴的作用
目前由于教学条件、教师人员的限制不可能实行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因此许多随班就读学校便采取了集体教学为主,伙伴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在集体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个体需要。助学伙伴是随班就读教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使特殊儿童从同学的帮助中解除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助学活动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促进自我的好机会。随班就读伙伴助学的通常做法是:助学伙伴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出现,一般选配2-4人,分别在特殊儿童学习和行动上给予帮助。选配的助学伙伴必须是品学兼优,有热情,有耐心的正常儿童。
关注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教育是长期性的。俗话说: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融洽、友爱的学习氛围,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针对地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领域,随班就读学生也能像正常学生一样健康成长。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特殊儿童这朵奇异的花将在祖国这温暖的大花园中静静开放,装点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朴永馨 著:《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胡中锋、李方 著:《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葛新斌:“人的发展平等:特殊教育的基本理念”,《中国特殊教育》,1998年第2期
4、刘全礼 著:《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方俊明:“我国特殊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1期
6、陈云英 华国栋 主编:《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验》,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7、陈云英:“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特殊教育”,《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4年第1期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篇7
目前,我校的随班就读生有8位,达到三残儿童随班就读要求。为了让每一个儿童少年充分享受爱教育权利,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切实做好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唐德伦
副组长:谭俊生、李荣华、沈稳
组员:张邦锡、李天清、周圣乾、张锐、随班就读指导老师
二、入学管理:
1、教育要面向全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差异,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所以决不能放弃.应在各个方面都让他们有所提高.
2、应该承认随班就读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试图缩减这种差异.所以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区别对待.才能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学校、随班就读指导老师应做工作:
1、学校
(a)随班就读方案;(b)随班就读花名册
(c)开展随班就读的总结、简报等。
2、班级(指导教师)
(a)学生基本资料(残疾证书复印件)(b)评估记录
(c)教学计划(一生一期一次)
(d)随班就读(关爱记录每周至少2-3次,附照片)(e)学生作品(作业、手工作品等)(f)有代表性的总结、反思若干
四、教学、生活管理:
1、在课堂上应该及时对他们与以关注,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他们能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取得进步。把随班生安排在教室前三排的位置,便于老师,随时随地帮助。
2、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不能因为作业太难而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因为知识不掌握而放弃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老师能够面批,及时加以鼓励。
3、掌控他们的家庭情况,在心理上多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尽量使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学生是一样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有上进心和上进的愿望。
4、对他们提出稍高层次的要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每天进步一点,每天有收获。
随班就读教育随笔之一 篇8
摘要:随班就读生需要大家的关爱、帮助,需要同龄伙伴的认可、理解,更需要成功后的喜悦。教师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不放弃,不断激励,给他们能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会在心理上、学习上、身体上健康成长的。根据这些特殊孩子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取得孩子的信任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关键词:随班就读 关爱 帮助 激励
随班就读生就是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普通班就读,意在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在教师的正向干预下,通过同龄儿童的交往互助,让随班就读生在班级中感受关爱、帮助和激励,从而模仿、学习,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和行为。
一
回想从教了25年的我,已先后与几个随班就读生相处过那时的我只是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了一份责任,对他们更多的是一份怜悯,而没有更深层次地感悟,但对现在上级部门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实施教育却积累下了非常有用的经验。
记得20年前我在山区一个小镇教书,报名时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女孩,8岁多了,个子却只有2、3岁小孩哪么高,女孩的爸爸牵着她来到我面前,孩子总是躲藏在父亲的后面不肯露面。我收下了孩子,让她在班上跟着同学们一起学习。这是一个身体和智力都发育不良的孩子,孩子胆怯,呆滞的目光中却流露出一丝对学校集体生活的渴求。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总是难以集中,思维总是处在无意识的状态,数数1、2、3,认识数字1,我单独教了她一个多月,才勉强认识。同班同学都笑她、捉弄她,孩子逐渐怕到校上学。我走访到了她家,眼前的情景让人心痛,母亲先天智障,孩子继承了母亲的基因,家中只有父亲一人既要打工挣钱,还要照顾什么都不懂的妻女,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可父亲还是充满希望的把女儿送到了学校。我被深深感动了,回到校,我把了解的情况编成了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孩子们听后都难过的低下了头,纷纷表示要帮助这个女孩,小女孩又重新回到了集体中,脸上有了往日的笑容。同学们打扫卫生时,搬桌椅、凳子、擦窗户也总是带着小女孩,教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次,全班接力赛,每个组都不乐意让小女孩参加。孩子着急了,围着我团团转,我问同学们:“对比自己弱小的人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孩子们答成了一致的协议,每个组帮助小女孩一次,让她每一组都参加一次赛跑。小女孩加入到集体中,开始跑了,她虽然跑得很慢,却很努力,同学们都在为她呐喊加油,我也陪同她跑并为她加油,同起跑的孩子被感动了,故意放慢了脚步,让她跑到了前头。小女孩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兴奋极了,一定要让我抱抱她,在她的名字下加上一颗红红的五星。这一刻,我懂得了,智障的孩子需要大家的关爱、帮助,需要同龄伙伴的认可、理解,更需要成功后的喜悦。
二
调入彭镇小学工作不久,班上接受了一名男孩,袁某。孩子怕进教室,不与同学玩耍,有了上次经验,我开始就做通了班集体每个孩子的工作,让孩子们明白,袁某只是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身体上比他们发育迟些,我们要象对待自己弟弟一样帮助、爱护他。因而,袁某在被我连哄带拖地带进课堂时,所有的孩子都像对待所有新朋友一样欢迎,并十分自然地接纳了他。孩子没有了惧怕,坐在了教室里。但孩子上课时总是脱下袜子缠在头上,或玩手指、东张西望,不知道上、下课。我明白了,首先要教会孩子生活自理,知道要守纪律,我反复教他听铃声进课堂,要求听老师讲话时,眼睛盯着老师,用了一期时间和班上同学一起教他系鞋带、扣钮扣、整理书包。他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会把他带到评比栏边,指着他的名字,夸奖他,并给他贴上一颗红五星。孩子逐渐懂得了五星的含义,开始寻求表现自己的机会,同学们打扫卫生,他总是抢清洁工具。看到这一切,我知道了,孩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夸奖啊!我看到了孩子的进步,高兴极了,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拿着撮箕倒垃圾。不想,我布置的这个任务竟让孩子坚持了整个小学阶段。在学校、在家里,他都把小小的撮箕看成了自己的责任。我深深感受到,只要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不放弃,不断激励,给他们能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会在心理上、学习上、身体上健康成长的。
三
信任是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在教学袁某的几年里,我处处关心他,细心地呵护他,在他的世界里我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有什么心爱的玩具、好吃的糖果,总是忘不了与我分享,用眼神与我交流。四年级的一天清晨,我站在教室里正在纳闷,每天早早到校的袁某座位上怎么没有人影呢?这时他有残疾的父亲气喘吁吁来到我面前,告诉我昨天傍晚孩子犯错,他打了孩子,孩子边跑边喊:“杨老师„„”。结果一夜未回家,孩子丢了,我一下心理不知是什么滋味。班上的孩子们也很难过,帮助四处寻找,一个星期后,崇洲派出所来电话让领孩子。孩子家长领孩子时,民警告诉他,孩子在十分饥饿的情况下,才讲出家在彭镇,要找杨老师。我激动了,孩子是多么信任我,孩子回来了,第一反映是抱住我和严老师。以后的一周多时间,孩子处于一种恐惧的状态,总是一下课就牵着我们两位老师的衣角,我们反复告诉他,有老师在,什么也不怕,老师会帮助他,同学们会保护他。慢慢地孩子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笑容,与同伴一同学习、生活。至此,我感到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是多么重要。
四
特殊群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我现任两个班级数学教学,分别有一名智障学生,一名学习障碍学生。学校成立了随班就读教研组,上级派来了教育专家亲临指导我们工作,学校专项资金建立了资源室,配备了专职资源室教师。孩子们受教育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资源室里有更多的学具,更多适合培养他们学习、生活、成长的设备。孩子的成长牵动着学校里每一位领导和老师的心,我想有这么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从事多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我这时对随班就读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生的智力差异不同,就要求我们要根据这些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的目标应包含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思想的进步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不能脱离所任班级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同一课堂,执行两套计划,具有实施分层教学的能力。因此,对我们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努力去实践和探索。
分析我所教几个随班就读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成员中有某个人与他们是一样的,生活环境较差,常常是邻里歧视、同学欺负,他们性格孤僻、胆怯或乖张、具有攻击性。对这类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良好的心态是最为重要的,这就要通过社会的关心,邻里、同学的团结互助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并努力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曾某,入学时,有许多不良习气,摸女同学、恶作剧、吓唬别人、课堂上大笑、大叫,属乖张、具有攻击性的学生。我们确定要培养他良好习惯,培养自理能力。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曾某一点也不服从教育,依然是想干啥就干啥,让我们感到头痛。我想老师不仅是慈母,也应该是一位严父,要严中有爱,对他进行冷处理。他逐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老师生气了,不理他了,孩子们不同他玩耍了,自己得不到红星了。经过一年多教育,他能守纪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了,我们鼓励同学主动与他交往,教他一些生活自理的小事,既让曾某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又让普通学生在与曾某的相处过程中体会到了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
这类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能力差,学习上有很大障碍,认真分析每个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对不同的学生拟定不同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找到学生优势的思维,逐步扩展和加以引导。如:曾某喜欢唱歌,认识爸爸开得驾校的汽车,能分辨各类汽车,喜欢玩球。我决定将他头脑中现有的实物图形和记载实物图形的符号——文字联系起来作为教学目标。我从曾某已有的认识出发,注重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符号联系起来,如:他头脑中有了圆、方、长等概念,却不认识相应的图形,我就利用他对汽车很熟悉,喜欢玩皮球这一特点,教他认识车轮、方向盘、皮球是圆的,车厢是长方形的。教数1个方向盘,4个车轮,写1、2、3,经过不断努力,孩子能认识并书写1、2、3,认识图形——圆。
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总结 篇9
赵艳君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障碍学生也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现今很多学校的普通班里都可能有一个随班就读的特殊的学生刘万军,那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该如何进行教育引导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看法及做法。
一、思想认识
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我,孩子智力低下,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便,他们比正常孩子更需要爱,需要理解和关注,特教教师肩负的责任更大,我们不仅要“为人师”,更要“为人母”,以五心(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慈母心)献给智障孩子。
二、认识了解这些学生
班里有智力障碍学生,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学生,如:他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他的长处是什么(相对于他自身的缺陷而言)?他的学习能力达到什么水平?等等,三、制定单元化教学方案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确定本学期或本学年准备让这个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也就是特殊教育常说的长期目标),然后根据这些就可以为这个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个孩子跟着班集体一起成长。
本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重“导”轻“灌”的教学法,培养了智力障碍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刘万军学习非常认真,老师讲的知识他总是尽全力去掌握,他的视力有障碍,我就让他少写,掌握多少是多少,对他取得的任何成绩都在全班大力表扬。我对学生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的良好班风。
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障碍,我在班级为智力落后学生创设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办理学生给予他更多关爱,与老师共同分担和分享教育带给智力落后学生的巨大转变。
四、协同教学
这个方案光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各科协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定期评估。
另外有针对的给学生一个阶段性的评估,这样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案以及教学方法,以便更好的帮助他健康的成长。
经过一个学期第辛苦而有序的工作,刘万军在书写、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推荐阅读:
随班就读儿童家长12-08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06-18
随班就读教学案例11-17
随班就读07-02
随班就读个别化的教学计划10-18
随班就读方案05-22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11-25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案例05-11
聋生随班就读杂谈09-28
随班就读学期工作总结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