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演讲稿

2025-01-01

随班就读演讲稿(共11篇)

随班就读演讲稿 篇1

关注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健康

学生:梁星 培训教师:黄代卫

我在新闻上看到过一则新闻,一个妈妈为了让耳聋女儿能开口说话,历尽辛苦,却在女儿入学第一天,将其杀害。面对这骇人听闻的血案,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对此人性的畸变,除了坚决谴责这位无视孩子生命的母亲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发了我的思索。

残疾儿童康复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们全身心的付出。可以说,每一个残疾孩子都牵动着一个不幸的家庭。

孩子残疾的类型和程度不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也有轻有重,其中有经济生活方面的困难,但更多是表现在精神上的负担。

首先,是孩子残疾带给父母的自责。许多父母认为是自己没有把孩子照管好,对孩子有一种亏欠。有些家长甚至会由此产生“强迫”意识,沉湎在对往事的追悔中无法解脱。还有些家长不能接受孩子致残的严酷现实,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报应,产生宿命和无助感,使他们感到非常痛苦。

其次,对孩子未来的忧虑,特别是那些需要终身照顾的残疾儿童。有时候,不太理想的康复效果,加之一些“过来人”不顺畅的现实生活,使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忧虑,甚至绝望。

再次,社会环境的压力。由于传统观念以及相关保障制度方面的滞后,残疾孩子在今天仍是常常被贴上标签的人,面对一些“好心人”居高临下的怜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歧视让他们有苦难言。一些家长因此变得自卑、退缩、甚至产生对外界的排斥。

第四,经济压力。残疾儿童治疗、康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有些残疾的阴影往往影响孩子终生。由于政策保障方面尚待完善,在多数地区残疾儿的康复费用只能由家庭来负担,使得很多原本家道殷实的家庭变得拮据乃至一贫如洗。

第五,自身发展受限。许多残疾儿童多需要终生陪护、康复,这对家长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孩子,一些残疾儿童家长辞掉了工作,中断了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使家长对孩子的康复期望值提高,对康复效果高度敏感,而实际效果和期望值之间的落差又会使家长产生巨大的挫败感和焦灼感。

最后,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改变。残疾儿童的出现,使每个家庭成员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忧虑、抱怨、争执、烦躁增多,家庭成员间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出现越来越多的夫妻离异。同时,由于康复期漫长,残疾儿童父母社会联系减少,关系变得生疏,这又加重了家长孤立、无助的感觉。

在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我们较多关注的是孩子,而极容易忽略孩子亲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在寻求残疾儿童康复的艰辛跋涉中,耗尽了父母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有人倾家荡产,债台高筑,有人放弃事业,精疲力竭,当这一切的付出使他们仍然看不到希望时,他们的理智就会出现崩溃的临界。

在我们关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把爱的目光投向那些陪伴他们的父母亲人。只有孩子的父母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杜绝类似悲剧的发生。

随班就读演讲稿 篇2

随班就读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经济基础薄弱、特殊教育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是让广大残疾儿童普遍接受教育、回归主流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多种形式发展特殊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着力提高思想认识,从政府行为上保证随班就读稳步发展

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落实,把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作为“普九”的重要指标之一,明确“三残”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指标,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乡村、学校,列入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结合“普九”年检复查,坚持残疾儿童入学率“一票否决制”。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两个倾斜”、“两个明确”的工作制度,即,经费安排向特教倾斜,师资配备向特教倾斜;明确特教工作的职能职责和目标任务,明确市、县、校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力求做到底子清、任务明、工作实,从制度上保障了特教发展。

二、坚持特教特办,从物质保障上促进随班就读快速发展

始终坚持把特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为保证特殊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张掖市政府确定市财政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每年10万元。财政部门在核定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时向特教学校(包括普校附设特教班)倾斜,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城市初中学校,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年增加。市政府还要求各县(区)政府切实加大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投入,设立县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以保证各县(区)随班就读工作资金需求。市、县民政部门将随班就读学生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每人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0元,减轻了残疾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张掖市残联每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争取助学项目资金和康复项目资金。财政、教育部门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争取各类助学项目,使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和各类助学项目的学生覆盖面达到100%,确保了残疾儿童少年不因贫困失学。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将残疾幼儿教育纳入免费范围,免除学前残疾幼儿保育费、杂支费、取暖费并补助每天2元的生活费,使县内残疾儿童少年实现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三免两补”十五年免费教育。在全市事业单位生活补助费自筹解决的情况下,市财政坚持全额拨付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助费。随班就读学校对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在绩效工资考核时给予倾斜。同时,张掖市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积极协调财政、民政、教育、残联、妇联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开展各类扶残助学活动,累计帮扶1059人次。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一助一送温暖”、“我与残疾小伙伴共同成长”和“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为在校残疾学生捐款累计近30万元,捐物9300余件,使48名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重返校园。目前,张掖市初步形成了政府关心重视、社会热情支持、学校积极接纳和家长主动送残疾儿童就读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管理机制,从全面普及上推动随班就读持续发展

1999年5月,张掖市成立了特殊教育中心,2007年又在各县区建立了县(区)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隶属各县区教育局管理,接受市特教中心的业务指导。县(区)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面向农村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具体指导,对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残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和工作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张掖市坚持随班就读在特殊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健全了随班就读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1. 构建随班就读管理网络。

目前,张掖市随班就读教学指导、检查、培训、咨询和教研指导网络已经基本建成,行政上形成以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乡镇中心校——随班就读学校相连接的行政管理网络,业务上形成以市特教中心——县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乡镇中心校教研员——随班就读校教师相连接的教研业务指导网络,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科研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从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随班就读管理网络,保证随班就读管理上和科研上层层有人抓,层层有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特教中心经常深入随班就读学校、深入课堂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确保随班就读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 完善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管理工作,2010年,张掖市制订出台了《张掖市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意见》和《张掖市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标准》,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招生、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管理工作、经费保障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张掖市不断完善随班就读工作县级支持保障体系,建立了学前三年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学前康复制度、双重学籍管理制度、定期检测制度、免费就读制度、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巡回辅导制度、普特校无障碍通道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流失报告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衔接制度等一系列特教管理制度,实现残疾儿童“零拒绝”。为随班就读学生统一印制了《张掖市随班就读学生手册》,实行一人一册、册随人走的学籍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手册、成长档案,制定个性化教案、建立家校联系档案等,进一步发掘残疾儿童自身的潜能,整合随班就读的教育资源。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跟踪调查、监测管理,掌握学生成长情况,使张掖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做到了底子清、档案全,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全市随班就读管理工作。

3. 加强随班就读教学督导检查。

张掖市特教中心和县(区)指导站充分发挥职能,定期深入学校、课堂,对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和随读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评估,督促随读校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研教改,从提高质量上保证随班就读科学发展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提高特殊教育受教育面,全面普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张掖市不断地在探索中创新特殊教育的发展道路。

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在市特教中心的指导下,各县区、学校针对残疾学生实际,从教学模式、教材、考核等方面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在教学模式上实验学校采取了同班分组式教学、按需入班式教学、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助学等教学组织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提高了随班就读的实效。灵活的教学模式,降低了随读生与新知识间的台阶,增强了随读生的学习信心,有效地解决了随读生“进得来,留得住,有进步”的问题。

谈谈“随班就读” 篇3

因为智障儿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所以“随班就读”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把智障儿童放在普通的班里和同龄的孩子学习和活动,这样粗放的方式,起不到对智障孩子的育智作用的,甚至由于其智力的差异,对智障儿童形成较大的精神压力。“随班就读”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分析不同智障儿童的不同特性,给予特别的教育和辅导,教师需要在智障儿童的身上花费很多的精力,输出相当大的爱心和努力,学校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最大可能的创造适合智障孩子的环境,使他们学有所得,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成长。随班就读的重点是“读”,这里的读不仅仅指的是读书,更主要的是发展智障儿童的智力,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而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还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多和有育智经验的教师交流,获得间接的经验,确保智障教育的成果。智障儿童的教育,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班级氛围是智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智障儿童或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这些儿童在在社会中往往受到歧视,遭受到正常儿童的讽刺、挖苦和孤立等。社会的歧视会让智障儿童更加自卑、孤僻,甚至自闭,导致行为怪异等,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学校不仅要引导正常的儿童关心和爱护他们,学校的核心团体是班级,班主任要组织引导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游戏不排斥他们,学习要多帮组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心,感受集体的温暖。这样,不仅使他们身心得到滋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作为老师,需要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集体活动是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的时候,应该要求智障儿童一起活动,不能因为智障儿童的缺陷而落下他们。学校举办的活动时,要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并且应该针对这些孩子设立一些奖项,让他们感觉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获得成功。课间活动也是学生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还要教育其他孩子在课间活动不歧视他们,能和他们健康愉快的游戏。这些孩子因为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对于参加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应该鼓励同学去帮助他们,这样既可以增加智障孩子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其他孩子的爱心,一举两得。

三、引导智障儿童的兴趣,发掘他们的潜能

由于智障儿童自身的缺陷,往往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学习中表现不积极,甚至很漠然,往往厌烦学习,没有参与学习的动力。但是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所以我们教师还不能在学习上放弃这些孩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学用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可以组成帮扶小组,让他们在和同学们的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关注他们,要有意识的倾向他们提简单的问题,回答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带领其他同学们给予鼓励,这样智障儿童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智障儿童往往学习上不能持久,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学到的关于智障儿童教育的知识,用足够的耐心去及时帮组他们。不少的智障儿童,在其它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教师要积极发现,让他们在这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也许我们教师的这些发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和父母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的期望、要求、方法、心态都会综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智障儿童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本身不易分辨是非,往往没有自己没有主动性和思想,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到思想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和左右的。因此学校要紧密联系智障儿童的家长,进行家校共同教育,保证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因为智障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加上家庭社会的影响,在他们身上的行为思想问题就特别多,造成班级管理上的很多麻烦。学校和班级,要对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多宽容,多找找问题的根源,耐心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并且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共同商讨,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家长一起培养这些特殊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育上,还要安排他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浇花,整理卫生等,这样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养育他们的爱心,更可以体会到活动的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老师应该给予每位学生生活学习的希望。在智障孩子的学习生涯中,一位平凡的教师,其力量也许是很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他们的命运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努力而改变,他们也许会因此而走出精彩的人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育智过程中,应该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发现他们的长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探索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极大的耐心,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在我们教师、学校、家长的呵护下,这些智障儿童一定能按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

随班就读方案 篇4

2014年8月

榆中县过店子学校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以“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校随班就读工作质量,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细致,更周到地服务于特殊学生,让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具体工作: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将随班就读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统一管理。

组长 宿存万

成员 陈永明

郝金梁

宋月玲

魏福珍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读年级等个体情况进行逐人逐项注册登记,使随班就读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步人正常化、制度化轨道。

在普通班级内教育特殊学生的关键是对他们进行个别化教学,教师要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对学生障碍程度,障碍成因、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评定;制订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学生参与普通教育和接受特殊帮助的时间与方式的选择;对矫治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等内容。

(二)施以关爱

要倡导“关爱”思想。“关爱”是特殊教学宗旨,也是特教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让特殊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随班就读学生是特殊群体,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受法律法规保护的群体,教师要提高认识,树立特殊教育的观念。

随班就读的随班就读学生大都有心理障碍,既自卑、孤僻胆怯,又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学生首先需要家长、教师、同学的“爱”。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但爱好学生易,爱差生难,爱随班就读差生更难。亲近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随班就读学生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对随班就读生有更多的关爱。

随班就读学生常常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提学生力所不能及的过高要求;其次,教师、家长和同学等对其行动要经常表示信任,相信他能完成,相信他做得对,做得好;再次,如果成绩不理想或活动遭受失败,教师要慢慢开导,并提供帮助和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随班就读学生对与成人或同伴相处往往敏感多疑,存在戒备、恐惧心理。他们或者由于自卑而不愿与别人交往,或者由于反抗而凶狠好斗。针对此种情况,应发动同学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让他们真正生活到集体中来,以改变他们那孤僻的性格。

(三)因材施教

教学中,要照顾到正常生和随班就读生,要有利于两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要实施个别化教育策略,我们要求所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设计异步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要求特殊教育班级教师做到:对每个特教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基础有全面详细的记录,并建立健全档案;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手段,设计合适的作业练习,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期结束时,认真写好教学个案,辅导记录,进行资料汇总。对普教生和随班就读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按照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原则,把随读教学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处理好“多数”和“少数”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干扰的矛盾,开展“合作学习法”、“同伴学习法”等先进的特教教学方法,保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

(四)家校配合

随班就读学生除了靠指导教师外,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配合,共同教育。如在确定孩子的障碍程度、类型、障碍的成因,为孩子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和检查矫治效果时,教师都需要争取家长的意见;其次,教师要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便在家庭中进行配合,强化和巩固教育效果;教师还要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有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学生实施特殊教育。

随班就读工作随笔 篇5

同时,教师在为随读生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与正常同学学习目标的差异,又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处于随读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师在制定随读生的教育目标时应力争全面,对随读生除了知识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行为方面的目标,对他们既强调补缺,同时更注重发扬优点,开发他们的潜能,指导他们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在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关键环节中,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类型。对随读生的教学方法应做到有启发性和补偿性,这样才能使随读学生扬长避短。

随班就读心得体会 篇6

教师:姚炯

以前总以为随班就读的孩子随心所欲,不给班上捣乱就行了,学不学无所谓。今年我有幸加入了特殊教育的队伍,对特殊教育有一些了解。之所谓特殊不是对随班就读的孩子不管,而是进行特殊管理让他们在随班的同时,即能快乐的成长又能学到他能力范围内的知识。随班就读的孩子能学到知识关键在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保证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我感到困惑。读了《如何做好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工作》从中我感受到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处理好整体与个别的关系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直接作用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牢固与否。班上有了随班就读的孩子更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验。这就需要教师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关注随班就读的孩子。既要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要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如:文中提到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讲解与形象示范相结合,语言与情感相结合等。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案例分析 篇7

一、社会理解力与友谊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和同龄人相比社交能力和情感成熟度远远发育不足, 因此, 容易被孤立、嘲笑或欺负, 而比同伴更高的智力往往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孤立和疏远, 在班级里难以找到社交还是智力方面水平相当的朋友。

刘某在班级内没有任何长短期的朋友, 在游戏及活动中难与同学建立起合作同伴关系, 也较难理解游戏规则和要求。当他有交往意愿时, 往往采取的表达方式是较为激烈的 (如大力推搡、拉扯) 或是同伴难以理解的行为方式来表达, 因此同学们较为孤立他。同时, 他偶尔还会出现些怪异动作和声音, 以及自言自语等特征影响课堂纪律, 让同学难以接受。

二、情感的认知与表达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情感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他们难以理解别人喜、怒、哀、乐等情绪, 不能与家人、朋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在情感上难以达到共鸣。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主要在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方面有较为明显的特殊表现。

刘某的情感丰富并且表达时不顾及场合、时间、程度。例如, 课堂练习时, 老师要求书写较多内容时, 他会表现出焦虑行为, 并表示会拒绝完成;如果发现不能摆脱该项任务, 则会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包括大声喊叫、摔笔等;最后会变成用哭泣、躺倒在地、离开课堂, 甚至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来逃避学习任务。在别人表达情绪时, 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不能主动对同伴进行安慰及帮助, 而多是漠视或者用极端的言语进行表达。

三、特殊兴趣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较多的有独特的特殊兴趣, 如, 数学速算、万年历的推算、对相关兴趣知识的超强记忆力 (字典、站牌、天气预报、历史事件等) , 以及电子、电脑等科学技术。刘某对阅读感兴趣, 涉猎的范围较广, 包括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电脑知识、文学知识, 有较强拆卸组装的动手能力, 这些远远超出了同龄儿童。

四、语言

异常的语言能力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特征之一, 他们有的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 有的在表面上可以完美使用表达性语言, 可是这些语言会过于正式或者学究式。有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表达时会有古怪的韵律和特有的口音, 同时他们在语言的理解能力方面也有缺陷, 表现为误解字面含义和隐含意义。

刘某的书面语言发展较好, 词语的丰富性远超同龄儿童, 尤其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经常是滔滔不绝, 不顾虑听者是否对谈话内容感兴趣。但同时他的功能性语言较单一, 交际类语言匮乏, 与人对话中有时会表现出词不达意或组织语言较困难的现象。

五、认知能力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认知能力有些不寻常的特征, 他们大多天生擅长理解逻辑和自然世界, 关注细节, 喜欢以系统的方式记忆和整理事实资料。不过这些孩子容易分心, 特别是在教室里;当他们解决问题时, 也常固执于一个特定的想法, 而且害怕失败。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组织能力也表现出了问题, 特别是完成家庭作业和作文的能力。这些孩子明显无法遵从指导, 或从错误经验中学习。

同时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所具有的丰富词汇量和知识也容易让成年人对他们的社会推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良好行为表现有相当高的期待, 因此当这些儿童的表现不如同龄儿童成熟时, 老师和家长将难以理解和接受, 更多地对其进行批评和教育。尤其是不了解特殊教育相关知识的老师, 多对其特殊行为束手无策, 难以对其提供合适的教育及帮助。

刘某在对于各类知识的学习中, 表现为对特定的学科 (如科学、天文、地理、生物等) 学科更感兴趣, 而对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等不感兴趣的学科则不能正常遵守课堂纪律, 完成课堂任务。对于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学业任务, 如, 抄写、默写等, 他们较难完成任务。

六、运动与协调性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有明显的运动能力缺陷, 包括双手不够灵巧, 缺乏协调性, 平衡能力较差, 抓握和肌肉紧张, 以及手部操作动作缓慢。

刘某大动作的学习较困难, 表现为广播体操、跳绳、踢沙包等需要肢体协调能力的动作的习得和展示都有较大困难。精细动作表现为手指灵活性不佳, 握笔写字经常涂改, 字迹也较为潦草, 难以辨认。

针对该生各方面实际能力的情况, 建议其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同时, 也能接受资源教室或者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定期个别训练服务, 以便于儿童能从心理和行为上得到进步和改善, 帮助他更好地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摘要: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一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情况, 对其现有的能力及学业情况进行分析, 对比其在普通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资源、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差异, 讨论个别儿童的随班就读利弊情况。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托尼·阿特伍德.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M].华夏出版社, 2012.

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初探 篇8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随班就读教师;幸福感回归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0-0013-03

一、引言

教师职业幸福感指伴随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和从业收益的认识、评价而产生的以积极体验为主导的较稳定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职业价值观、工作动力、发展目标、情感体验、社会关系、人格特征等内部因素与职业特性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级情感。随班就读教师在随班就读工作中,通过促进普通儿童与随班就读儿童的双发展来实现自身职业理想而形成的以积极体验为主导的较稳定的情感体验,即随班就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随班就读教师承担着教育和管理普通儿童、随班就读儿童的责任与使命,关注随班就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人本管理”理念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动力。

目前,随班就读教师面临着教学压力大、专业化水平不高、支持系统不完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社会和家长的期望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随班就读质量不高,同时也严重影响着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则为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提供了新的视野与启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一切从“积极”出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塑造幸福人生,为幸福中国加油。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幸福教育,不仅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也包含其中,这对于转变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态度、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二、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国内学者日益关注各层人群的幸福感问题,在创建幸福学校的理念下,教师的幸福感问题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应对方式、教学动机、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都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变量。随班就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与教师对随班就读儿童的接纳态度、教学效能感、工作量认定与考评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教师自身的培训情况、工作中所遇困难的解决状况与教育支持需求的满足等方面息息相关。

(一)对随班就读儿童接纳方面

钟经华等人采用自编《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及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问卷,对随机选取的北京市2个区县300名普通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并不是最适合教育特殊儿童的形式,但也不认为随班就读是教育特殊儿童的“差”办法;愿意在班内接收特殊儿童的教师比例只有40%,比较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的教师有28.1%。彭霞光的研究也表明,特殊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态度虽然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理解与偏见,甚至有拒绝和隔离倾向。得出同样结论的还有韦小满、刘春玲、祀昭安等人的研究,结论均表明,普通中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

(二)随班就读教师的效能感

教师的效能感可以直接反映教师对开展教学的自信程度。研究表明,能力强、高效能感的教师要比低效能感的教师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咎飞、刘春玲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群体普遍对开展融合教育有一定的效能感,但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平。普通学校教师在开展融合性课堂的教学、与他人合作以及行为管理方面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效能感,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效能感水平较低。马红英 、于素红等人的研究表明,随班就读教师在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活动时,由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学习特点不够了解,在开展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课外指导、课程调整、学生评价等方面存在困难,降低了效能感,影响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三)工作量认定与考评

于素红采用自编的《上海市随班就读学校问卷》,对上海市有随班就读学生的844所普通学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量的认定方面,300所学校未把教师的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其工作量,小学对随班就读教师工作量的认定情况好于初中、综合学校。120所学校不进行考评,小学进行考评的学校比例较高,初中、综合学校较低。在对初中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同样表明教师对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个别辅导少,缺少有效的学习评价。

(四)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

马红英、谭和平采用自编《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对上海市410名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进行调查,对教师专业培训现状的调查显示,410名接受调查的随读教师中仅有151人接受过相关培训,承担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教师仅有36.8%的人报告其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专业培训不到位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困难,教学上的困难影响了他们对随读生的接纳。随班就读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缺乏提升自身职业幸福感的有力保障。

(五)随班就读教师的主要困难

马红英、谭和平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班就读教师的主要困难集中在对特殊儿童的了解不足、执行工作能力不足、不会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三个方面。钟经华、孙颖、张海丛的一项对北京市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教师的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随班就读学生的困难很大,主要表现为工作量大、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准备不足、课业负担较重、备课有困难、无专业辅导、工作压力大、随班就读学生学习效果难以评量等。

综上分析可见,诸多因素导致随班就读教师的幸福感并未达到理想状态。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追寻

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了幸福公式,即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鉴于此,综合我国随班就读的现状,提升随班就读教师的幸福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注随班就读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目前关于随班就读教师心理品质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健康、不幸福、倦怠等消极方面,忽略了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各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的特殊需要儿童所表现出的真诚、接纳、关怀、理解、同情、乐观、勇气、智慧与责任感等,以及为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融合、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和积极调整全纳课堂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等,都应该被社会所关注,并得到理解与支持。积极的关注将会唤起教师的积极情绪,这对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预防职业倦怠有积极的作用,能使教师更积极地去面对随班就读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二)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班就读的日常工作繁多且复杂,承担这一工作的教师要不断探索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普通儿童与随读儿童之间的相同点,注重开发随读儿童的潜能,寻找促进“双发展”的平衡点。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已不再适用,这打乱了教师日常工作的程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注重对随班就读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其职业幸福感,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不断为随班就读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随班就读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的创新,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创造性的调整,来促进普通儿童与特殊需要儿童的共同发展。教师在这种创新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就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这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积极推动力。

(三)注重心理问题的积极防御

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无疑给毫无准备的普通教师增加了困扰与担忧,尤其在教学出现问题、学生出现问题时这种困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学校,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师面临困难与压力时要及时与教师沟通。这种积极的预防对教师所起的增效减负作用正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创建幸福学校的重中之重,幸福学校只有造就爱教、会教、教会的幸福教师,才能培养出爱学、会学、学会的幸福学生。

(四)增加沉浸体验

增加沉浸体验作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以及促进幸福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沉浸体验是个体受内在动机驱使而从事具有挑战性、可控性任务时所经历的独特心理状态,沉浸体验中高涨的情绪和美妙的感觉可使个体愈合心灵创伤,忘却烦恼,振奋向上。

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教师只有正确看待目前随班就读的现状,正确处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关系,正确看待随班就读儿童的发展水平以及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并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自我发展目标,才能在面临困难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足够的热情与信心去战胜困难,增强工作中的沉浸体验。

教师应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合理的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沉浸体验。幸福具有可传递性,教师的爱教、学生的爱学相互传递,能提高师生双方的幸福感。

四、小结

随班就读教师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其幸福感值得全社会关注,我们应通过促进教师自身的积极因素与潜能的开发来提升其幸福指数,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并由此推动幸福学校的创建。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斌,李燕,张大均.川渝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2(1):42-43.

[2]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3]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奏响幸福主旋律——先让学校幸福起来[J].中国特殊教育,2011(9):5-7.

[4]张冲.教师幸福感发展现状和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9):31-35.

[5]钟经华,孙颖,张海丛.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现代特殊教育,2011(9):12-14.

[6]彭霞光.特殊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2):10-15.

[7]韦小满,表文得.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教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27(3):31-33.

[8]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27(3):34-36.

[9]祀昭安.修习特殊教育三学分学员对特殊学生态度改变之研究.亚洲地区障碍理解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高雄市: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中心,2001,1-18.

[10]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5(4):42-46.

[11]咎飞,刘春玲,王勉,Umesh Sharma .上海市在职教师融合教育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5):3-9.

[12]马红英,谭和平.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 2010(1):60-63.

[13]于素红.上海市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3-9.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重庆,400715)

聋生随班就读杂谈 篇9

宜宾县特殊教育学校

樊 荣

引子:聋人?“龙”人?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那聋生也是中国人,我们习惯的称他们为聋人,这正合了中国人都是龙人之音,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其不仅要其音同,而且要其质同。

一、聋生随读的意义

1、国家大力发展随班就读,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

目前,我国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太低,以进入特殊学校的盲、聋、弱智三类儿童计算,还不足10%,为了改变这一严重滞后状况,将残疾儿童放到普通学校中去随班就读就是一项具体的措施,当然,聋生也一样。

2、全纳教育及回归主流的理念的排头兵

对任何一种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克服其生理的、心理的与社会的障碍,能适应正常的环境,过独立自主的生活,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去其“特”,将特殊的人,变成普通的人。因此,将残疾儿童放到普通学校去,与正常儿童在一起学习,较早的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当前,我们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这给学生的成长还来了一定的影响,有的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迅速转型,有的从乖乖娃变坏的速度非常快,这与他们长期在特校接受封闭式的教育不无关系。

3、特殊教育学校布局缺点的必然要求

我国大部份地区均只要求一个县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部份地区还是一个市一所,这样,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服务范围就显得有些大。以笔者所在的宜宾县为例,最远的乡镇商州镇距县城达100公里之多,学生入学即不方便而且家庭负担也很重。随班就读的就近入学模式也能为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节省开支。

4、特殊教育学校规模特点的有效补偿

当前特殊教育建设的规模均较小,如宜宾县特殊教育学校,服务范围全县103万人口,学校教学用房及生活用房共计1500平米,学校设计容量只有100名师生。这远远不能满足全县三残儿童入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随班就读,让有入学需要的儿童能有书可读。

二、聋生随读的特点

1、学生及家长的就学目的与智障及盲童的差异。

有一大部份进入普通班随班就读的聋生,他们的家长对其的希望值是非常高的,也许就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顺利的升入初中,高中,甚至考入大学,也就是说,他们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成绩的。这和智障和盲童随班就读的有一定的区别。

2、聋生随班就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

3、聋生随班就读对班上正常学生的学习影响度最小

三、适合随读聋生的范围

1.聋儿在听力和语言上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全聋或没有语言基础者不宜。就目前情况来看,聋儿插入普通班后,支援性措施仍然缺乏,如:不可能配备随堂手语翻译教师。聋儿的学习成效主要依赖于普通班教师的教学,所以聋儿的听取能力是很重要的。对于极少数虽无听力,但经过训练,“看话”技能很高的聋儿也可以吸收到普通班学习。2.在使用助听器后,听力有明显改善且已习惯于佩戴助听器的聋儿,较有希望从随班就读中获益。

最好能在学前阶段就让聋儿佩戴助听器,及早通过助听器受到听力和语言训练,以便较顺利地适应普通班学习环境。

3.应使聋儿与同班的正常儿童在下列各方面的差距越小越好:

(1)听力年龄(以纯音听力敏度和言语听力可懂度做指标);(2)语言年龄(阅读、写作、“看话”及一定的听话能力);(3)发展年龄(包括社会成熟度、情绪成熟及生理方面的发展);(4)学业程度(知识基础,学业成绩,读写技能等)。4.中等以上的智力(包括潜在能力和实际能力)。

如果智力偏低,这会使因听力残疾造成的学习上的困难加重,受挫的机率增多,不利于随班就读坚持到底。

5.要求聋儿的性格具有外向、合群、进取的特点。

如果一个性格内向喜欢独处、缺乏进取的聋儿,即便有较好的听力,较高的智力,但他仍不能充分地利用环境(如不主动与正常儿童交往),那么,随班就读对他来说就失去意义了。

四、对聋生随班就读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的思想认识

听力障碍学生的随班就读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故受到了听力障碍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而且听力障碍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与正常学生相比也无明显的差异,如果普通学校采取一些特教措施及在他们基本克服了因听觉损失而带来的障碍之后,他们也能与正常学生一起接受教育。而最重要的是学生的随班就读可以使他们生活在一个优越的有声语言环境中,让听力障碍学生与健全学生真正融合,这样可以改变他们长期以简单而不规范的手势语代替有声语言的习惯,也使听力障碍学生语言功能得到恢复与加强,口语能力提高,满足他们说话的本能,消除孤独、自卑和依赖感。这些无论对听力障碍学生本身,还是对听力障碍学生的家庭及其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适合的辅助手段

由于听力上的障碍,学生对教师语言的接收与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听力障碍学生提供适合的辅助手段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有效策略之一。

1、座位辅助 听力障碍学生的座位应远离嘈杂的地方(如街道、马路等),学生的座位可安排在靠窗的前几排并调换着坐,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最好在3公尺至4公尺之间,尽量使听力障碍学生能利用各种媒介(如剩余听力、助听器、读语及动作提示等)帮助其学习。

2、手势辅助

由于听力障碍学生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情况各不相同,手势辅助应因人而需。如听力损失严重(70分贝以上),且语言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简单有效的手势以满足其学习上的需要

3、资源教室辅助。

有听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应建立资源教室,让听力障碍学生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小伙伴、任课教师、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辅导和训练。资源教师和特殊教育人员要对普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并为普校教师和听力障碍学生的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三)科学的个别化教学计划

科学的个别化教学计划是随班就读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有听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要学习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掌握特教业务,以培养听障学生豁达、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为目标,针对听障生听力、语言、思维能力等实际,制定出较为科学的个别化教学计划,并保证计划能顺利实施。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建议可采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

1、延迟法

由于听力障碍学生语言不流畅,阅读速度慢,在阅读大段文字时往往跟不上,这时可采用“延迟法”。所谓“延迟法”,是指在阅读大段文字时可允许听力障碍学生不跟读,但要求其利用视力和残余听力边看边听其他同学读。这样既让听力障碍学生跟上其他同学又不影响整体教学,也使他们能及时参与到下一步的学习环节中。他们的阅读任务将延迟到课后读给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小伙伴听。

2、分层递进法

针对听力障碍学生实际能力,可参照整体教学要求,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策略,使听力障碍学生学有进步、达到目标、跟上班级,又使班集体不落后,也不影响总体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层:

(1)教学目标分层:依据班内总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听力障碍学生的实际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目标应具体明确、难易适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影响普通学生,又能使听力障碍学生向高一层次的目标递进。

(2)教学内容分层:根据调整的各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内容以不影响后续学习为原则,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难度、坡度、密度、进度和节奏。(3)练习、作业分层:练习时特别对听力有要求的练习可适当降低要求或免做,布置作业时也视具体情况进行分层。

(4)评价分层:因教学目标不同,故对听力障碍学生的评价应用不同层次的目标标准评价,使学生达到目标,获得鼓励,增强信心。但应避免过度评价。

3、合作互助法

合作互助法一是指在大班授课教师无法兼顾的情况下,教师指派一位健听学生做听力障碍学生的小伙伴。旨在通过伙伴的帮助助其及时知道教师的教学意图,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二是指让听力障碍学生在二至六名学生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与小组成员彼此帮助,共同进步。合作互助法充分运用组内各个学习伙伴的力量,帮助听力障碍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可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这样即使听力障碍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扬“长”补“短”法

听力障碍学生的视觉一般都非常敏锐、迅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心切,有强烈的表现意识等,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教师要将“扬长”和“补短”结合起来,如讲课时的站位要有利于听力障碍学生的听话和看话;在板书和讲述的比例上、讲课的声音强度和速度上要注意照顾到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并充分运用图画、板书、多媒体课件等等,发挥听力障碍学生其他器官如眼、鼻、手等的作用,让学生多看、多说、多动手,努力突破听力障碍学生的拼音、阅读、写作、运算等教学难关。

(五)有力的家庭支持

家庭是听力障碍学生最重要的语言环境,家长对听力障碍学生语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家庭辅导对于随班就读的听力障碍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的信心、耐心、恒心是听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有条件的家庭要为孩子做听力测试,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并在家中教孩子做舌操,练呼、吸气,锻炼发音器官的灵活性,增加发音器官的活动能力;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话、辨音训练,以巩固学校语言训练的成果。另外,还要多鼓励孩子与外人交往,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交际能力。

(六)客观的评估手段

1、灵活的考试方法

由于听力障碍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可视不同对象、不同学科采取灵活的考核方法。如一年级拼音验收,可在语音的清晰度上适当降低要求;语文、英语的听力测试可采用复读一遍、单独听题或取消该部分的考核等方法。

2、、综合评估。

学生参加各学科考核的成绩不应视为唯一评定学生学习的标准,对听力障碍学生的评估应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应结合学生的自理能力、语言发展、心理行为、社会适应、思想品德等来进行。

五、聋生随读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聋生的安全问题。校园内、上学及放学的路上。

2、聋生的法制教育。

3、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孤僻。

4、聋生的青春期教育。青春期逆反心理比正常儿童更为明显。

随班就读巡回指导计划 篇10

随班就读工作促进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促进健全学生和残疾学生的共同发展。随班就读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重要表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制定的随班就读的工作计划,遵循智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随班就读所在学校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逐步使随班就读工作步入正轨,使全县特殊儿童健康发展。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小组工作,把 此项工作当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组长:吕小英

副组长:刘会新 组员:臧海英、臧金娈、李峰、李飒

许凤杰、王淑红、刘艳平

2、巡回指导小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随班就读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学习先进的特殊教育训练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

3、随班就读指导小组成员要深入了解随班就读的基本情况,包括辅导教师、学生、学校的情况。

4、指导随班就读辅导教师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和课堂教学工作、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

5、培训和指导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工作和对学生的补偿训练。

6、坚持每学期对每个随班就读学校进行两次巡回指导。

(1):4月:针对随班就读学生情况修改学生教学内容及训练方法,修改制定新的个别教育计划。

随班就读演讲稿 篇11

一、随班就读学生感知特征分析及指导建议

其一,随班就读学生感知速度较慢,感受性差,相同强度的刺激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可以感觉,却无法使其感受,或者用更长的时间才可以感受。感觉分辨能力不强,对于较为相似的刺激,其经常分辨不出差异。尤其是比较相近的刺激,往往不能分辨出差异。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中近似声母、韵母、音节常常会混淆,出现b、d不分,p、q不分,将bian写成pian的现象,等等;学习汉字时与普通学生观察的结果不同,出现字形书写错误的现象,将j、t、f写反,或将“勾”写反,等等。

指导建议:以上障碍特征说明他们对于形状的精细辨别能力较弱,视觉的敏锐性下降。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即可以在拼音或生字讲解时,板书放大字体,使学生容易观察出拼音或字的写法,并让学生用较大格子的纸书写,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字形的认知,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较准确地书写定位,减少错字;还可以运用描红对字形进行辨认,或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书写练习。如,在沙盘中练习拼写或书写,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将形近字放在一起进行区分,帮助他们归纳一些区分的方法,尽量让他们在头脑中对字形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拼音及生字的认识。

其二,随班就读学生感知范围狭窄,感知的信息量少,在同一时间内他们能清楚地感知事物的数量比普通学生要少得多。知觉恒常性差,当同一事物置于不同的环境时,智力落后学生往往缺乏辨认能力。

例如:学生词汇量比较少,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往往比较困难。学习词语时,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准确朗读并通过短时记忆掌握读音,朗读词语没有问题,但是将这些词语放入课文中时,学生就不会读或者读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再认,阅读时会在句子中省略或增加字词,有时读串行,等等。

指导建议:以上障碍特征说明学生的知觉恒常性低于普通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须要关注,可以让学生用右手指指着句子,逐字阅读,左手放在所读行的开始;还可以重点加强字的音形意的教学,同时加强字的组词能力训练,如:接龙式组词、开花式组词等;可以将字词制作成卡片,多次反复练习,加强记忆;可以让学生阅读后复述阅读内容,直到能够基本复述为止。

二、随班就读学生注意特征分析及指导建议

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范围狭窄,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差是随班就读学生注意特征,而且其多以无意注意为主,一有新奇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过分依赖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要有一丁点儿意外的响声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像某个同学的东西掉落的声音就能打断他们听课,窗外的某个声音也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等。

指导建议: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减少无关刺激的出现,但在教学中要加大教学内容的刺激强度,要尽量让知识的呈现新奇有趣,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常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课件也不能过分花哨,否则只能事与愿违。另外,一堂课的信息量不能太多,在给他们分配任务的时候尽量注意单一、集中,避免相互干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真正高效的学习。

三、随班就读学生记忆特征分析及指导建议

随班就读学生记忆特征为缺乏明确目的,识记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且记忆保持不牢固,再现不精确,以机械记忆为主等。

例如:教他们学新知识,往往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教会,但是遗忘特别快,往往一个假期,或一个双休日就将所学内容忘得差不多了。

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于许多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记忆仅仅采用机械记忆方式,而且短时记忆相对较好,但是记忆的保持较短,无法转入长时记忆,因而常常教了不多时就有所遗忘。

指导建议:教师须要教会学生采用记忆的策略,如:遵循由单字——双字词——多字复合词——短句——完整句——复合句——段——篇的顺序进行记忆练习;还可以由直观——形象——抽象的难度进行记忆练习;也可以通过由熟悉或感兴趣——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原则进行练习,通过强化训练,不断巩固。

对于随班就读学生而言,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关心是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有效的特征分析及策略的应用是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的最佳方式。因此,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这些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及教育手段进行有效干预,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远的提升。

上一篇: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下一篇:早安心语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