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学期工作总结(精选8篇)
随班就读学期工作总结 篇1
前言:关爱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特殊的孩子
一.完善特殊教育教学机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学校领导重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学校行政会议每学期有两次以上涉及特教工作。
2.学校设有特教分管领导,做到职责明确,并在特教工作中发挥作用。
3.定期(期初、期中、期末)召开学校的特教工作会议,定期开展特教活动。制定好有关的计划,记录好有关的活动,做好总结。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中有特教的要求。
4.采取措施对特殊学生实行困难补助,做到有具体事例,有书面记载。
二.继续加强特级常规工作。
1.充分利用资源教室。随班就读生在普通班接受教育外,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到资源教师接受资源教师的直接辅导和帮助。
2.为每一位特殊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教师完整准确地填写“学生的基本情况表”。制定齐全、贴切、操作性强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3.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明显。教师要根据特殊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等,使特殊学生的学业有进步,缺陷得以补偿。
4.注重特殊学生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
三.做好安置和认定工作。
1.做好安置工作。落实安置形式有:资源教室、走课制、一帮一小先生、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等方式。
2.由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对每一位随班就读生进行学业和能力的评估,确定学习内容和安置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学生制定长期和短期个别化教育计划,做到时间落实,内容落实,形式落实。
3.认真学习“认定工作实施计划”,按计划完成认定工作。
4.做好随班就读生的“摘帽”工作。期中、终考试连续两次语、数、英成绩都超70分以上,进行“摘帽”。
四.配合特级教研员做好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研讨工作。
1.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活动有记载。
2.努力实践“走班制”。根据随班生实际情况,部分课程在自己班级随班就读,另外部分学科可以走了出班级,到适合随班生需要的班级去上课。
3.组织老师联系特教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研究。
4.鼓励老师写特教论文,学校积极推荐教师论文进特教中心,争取在特教通讯上发表。
随班就读学期工作总结 篇2
一、重视提高随班就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班就读学生数在中小学学生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有专家统计, 甘肃省适龄入学残疾少年儿童数占适龄少年儿童总数的2.66%, 因此部分县区教育局领导、学校校长对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很不重视, 拒适龄入学残疾少年儿童于学校校门之外, 这是极其错误的。殊不知这个很小的比例对残疾少年儿童及其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 接受教育直接关系着残疾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与幸福, 关系着残疾孩子家庭的解放与希望, 关系着与残疾孩子相关的许多亲属的幸福与安宁, 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重视随班就读教育工作
残疾儿童少年虽然身体残疾, 但并不代表不能接受教育, 也并不代表他就是废物。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个残疾孩子都有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潜能, 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有的甚至在某方面能够超长发展。只要按照特殊教育要求, 把残疾孩子安置在学校里、班级中, 积极帮助他参与学习、活动, 他就一定会有进步。如果再创造条件加强其自身需要的、适合的个别化教学、辅导与康复训练, 那么他一定会有较大的进步。
三、克服畏难情绪, 做好学生筛查鉴定工作
进行随班就读首先要进行学生的确认, 随班就读学生的确认要进行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鉴定。现实中有的残疾类别程度好鉴定, 家长认可, 比如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 但有的不好鉴定, 比如智力残疾、精神残疾, 在一般的市县也无单位鉴定, 特别是轻度的, 介于正常与残疾之间的难以界定, 家长也不愿意承认。可是在普通学校, 轻度残疾学生, 特别是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占随班就读学生的多数, 这些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学习、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都差, 按正常学生一样要求显然是不行的, 不加强其自身需要的适合的个别化辅导与训练显然也是不行的。为了这些孩子, 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克服困难, 积极做好筛查检测工作, 努力为学校管理部署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依据, 为教师、家长进行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四、建立健全随班就读管理与业务工作机构
随班就读是一个系统工作, 牵扯着社会、学校、家庭, 关系着领导、教师、家长、孩子, 影响着管理、教学、学习, 没有人负责, 没有人管理是不行的。本市已初步形成的由市教育局———县 (区) 教育局———乡镇学区中心校———随班就读学校的随班就读管理网络和由市特教中心 (特教学校) ———县区特教指导站———乡镇中心校资源教师———随班就读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教研支持网络是随班就读管理与业务工作的有效机制, 值得借鉴。
五、重视随班就读制度建设
随班就读工作难, 难在残疾学生绝对数相对少, 在普通学校难以成班, 难在学生管理、教育、评价没有统一模式和现成的方法, 难在教师的流动性大, 受过培训的老师不一定有学生可教, 教学的老师不一定受过培训, 因此, 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办法, 没有一套有效的制度是难以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 所以要不断总结经验, 形成工作制度, 确保随班就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六、重视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最终要靠教师教育和管理。随班就读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随班就读的教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了解掌握特教理论和科学方法的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合适的教育, 随班就读往往就流于形式, 变成了随班就座或随班混读。随班就读师资培训是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础, 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保障, 必须高度重视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工作。
由于随班就读教师难以固定, 每位教师都有可能遇到随班就读学生并进行随班就读工作, 因此随班就读教师培训, 不仅要加强挡任随班就读工作教师的培训, 而且要重视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七、重视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 照顾差异。残疾学生正是这差异中的差异, 每一个残疾孩子都因其不同的病因、不同的家庭而与众不同, 其思想、行为习惯、知识结构等都独一无二, 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 像对普通学生那样管理、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 特别是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的学生, 更加需要教师特别的付出。特殊教育研究成果证明, 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实施个别化教育。
八、重视随班就读档案建设与管理
据统计随班就读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小学, 初中次之, 高中极少, 那么曾经在小学随班就读的学生去哪儿了?据了解绝大多数随班就读学生小学后就流失了, 这就反映出随班就读管理有漏洞。档案不健全, 无据可查就是原因之一, 因此要重视随班就读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档案。
随班就读工作质量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 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管理水平, 取决于随班就读教师的素质。随班就读工作任重而道远, 只要政府支持, 教育部门、学校重视, 所有参与、从事工作的每一位校长、老师不断努力, 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摘要:随班就读作为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不仅符合我国国情, 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且是符合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推崇的融合教育、全纳教育理论, 是解决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问题的好形式、好方法。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 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管理水平, 取决于随班就读教师的素质。
对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中小学 随班就读 思考
特殊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担负着培养祖国后代,促进残疾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使命。它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育训练,逐渐缩小残疾少年儿童和正常少年儿童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从社会的负担逐步转变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特殊儿童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有着天真无邪的笑脸,他们向善、向美、向真,但也是弱苗,需要更多的关爱。我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居住分散,各类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分布校点较多,全县129名残疾少年儿童分布在全县八个乡镇的49所学校的127个班中,管理难度非常大。笔者从自己多年从事特教工作的实践出发,认为要抓好全县的随班就读工作,必须要从几个以下方面做起。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是随班就读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
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成立随班就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此项工作的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民政和残联等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应设在县教体局。教体局设特教工作站,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直校、农村初级中学、中心校也应成立相应机构,为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特教工作站全面负责对残疾少年儿童的教学管理,及时解决其入校后的学习、生活困难,防止出现辍学现象。建立管理、教研、培训、指导网络,保证随班就读工作的常规管理、教学研究、人员培训,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在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人人关心残疾少年儿童,支持残疾少年儿童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要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在县政府同各乡镇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明确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率指标,并实行奖惩,同时与直校、农村初级中学、中心校的教育目标责任书挂钩,在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使符合条件的残疾少年兒童能顺利地进入普通中小学,并能留得住、学得好,使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一主要形式更加规范化。
二、调查摸底、筛查检测是做好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工作的基础
每年新学期开始,特教工作站要在各直校、农村初级中学、中心校摸清招生范围内适龄残疾少年儿童的基础上与县民政局、县残联相互配合,反复核对,对“三残”少年儿童进行筛查检测、登记。同时,从学校师生、乡村干部、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三个层面广泛开展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动员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各校都能积极接受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我县特教工作站还成立了智力残疾少年儿童筛查小组,在市特教中心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对县智力有残疾的学生开展鉴定工作,确保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真正实施全纳教育。
三、“双卡”管理,跟踪评测是确保随班就读工作成果的核心
在学籍管理上各校健全残疾学生学籍卡,使用“双卡”学籍(既有和普通学生相同学籍,又有特教学籍)管理制度。即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可不参加统考,只参与本班的学习测验,或者在组织考试时因人而异,发给他们不同内容的试卷,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把残疾少年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还可规定残疾少年儿童的就学年龄可根据情况适当放宽,成绩达到或基本达到毕业要求者,可发给义务教育证书。在教学管理上各校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残疾学生的成长情况,不断规范、完善随班就读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轨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改进施教方略,防止学生流失。
四、加强研究,科学施教是做好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保障
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对随读学生的知识教育可提出三点具体要求和措施:其一,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其二,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其三,异教材,异进度,异要求。同时,学校要配备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骨干教师担任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并督促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手把手教学生,而且在生活上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针对学生智能低下、性格内向、不与同学交流等情况,教师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诱导,带领这些学生同大家一起玩游戏,参加各种集体性活动,使这些学生逐渐变得喜欢和同学们交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比较准确地观察、认识事物。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应大力倡导差异教学,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降低随班就读学生与新知识间的台阶,提高随班就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质量,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摆脱沉重的心理枷锁,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另外,学校还应加大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创新中求发展。
五、创造条件、配置资源教室是激发残疾少年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平台
要使残疾少年儿童在学习上有主动性、有热情,教师不能采用正常学生所适用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做文章。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筹资在随班就读生较多的学校中建立资源教室,资源教室要配备综合健身器、平衡台、圆形跳床等多种器材,还要有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教辅资料,并配备电脑、电视机、录放机、语言学习机等电化设备,配备手工工作台、学生课桌等基本设备。资源教室的建立,一是能够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特殊需要的教育,二是能够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理论、方法、资料和个别教育的场地,为教师的教学创造“用武的平台”;三是使其成为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管理中心、指导中心,最终实现学校对特殊教育的规范管理。
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篇4
他
们 也 需孙晓燕
吾山中学
爱
要
.他 们 也 需 要 爱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彻底摒弃片面的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包括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对待他们也应该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给予必要的教育。
特殊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同样担负着培养祖国后代,促进残疾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使命。它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我们的教育训练,逐渐缩小残疾少年儿童和正常少年儿童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从社会的负担逐步转变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前提。
教师是教育之本,教育思想是教师之魂。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树立正确学生观,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会把埋怨学生变为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会把指责学生变为关心学生,研究学生;才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二.以真挚的爱,滋润心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严励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如果这样做了,就能使教师的教育向油一样浸润到学生的心田,使师生间能产生心与心相契,情与情的交融这样良好的教育效果。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根本。教师的爱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是使学生敞开心扉的金钥匙。对于这些特殊儿童,他们更渴望老师的爱,而老师的爱会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我班里有个学生属于智残生,她个子不高瘦瘦小小。接班第一天排队时,我发现她那么小的个儿却站在女生最后一个,于是我为她调换了位臵.上课时我发现她反应比较差,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不合拍,例如上课发呆,下课也发呆,不会抄课程表,不知何时交作业,更不知作业内容,自控能力差,上着课就要去厕所。于是班上的座位我为她安排了一个离老师近,并且周围都是一些学习好,纪律好的同学,希望她也能以他们为榜样,同时,也希望他们在她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帮助她.在课上,我有意识地把好学生和她分在一个学习小组,并且加强了小组讨论。在.讨论时,要求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会的问题要主动大胆地发言,得到同学们的认可,逐渐在表扬和肯定中把她带回到教学实践中,使她重新认识了自己,有了自信和学习的热情。有了“要学、想学、能学”的求知欲。我适时地为她安排了一个助学小伙伴告诉她什么时候交作业,督促她记作业,带齐学习用具。在帮助随班生的同时,普通生自己事先要学好知识,有所准备,这对他们的学习本身也是一个促进。我同时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和她多接触,多谈心。起初,她似乎不太能接受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我发现她主动对我笑了。这说明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弱智生往往最需要的就是这把钥匙。作为教师万万不可用过分的言语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能用冷酷的表情刺痛他们的心灵,而给他们的应该是更多的偏爱。从她的变化中,我体会到转变弱智生的途径有千万条,但爱是最根本的一条。
三. 创造良好环境,增强自信心。
我阅读了“随班就读手册”从中了解到要多关心,多注意他们,留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你会在他们的身上发现不少的闪光点。如:我教的这个学生上课时,有的同学没铅笔用,她会主动把笔借给别人;做扫除时,她更是不怕脏不怕累。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在班里表扬她,让大家向她学习,渐渐地她似乎感觉到了自己在班中的地位和大家是平等的。变得爱说了,同学们也渐渐地愿意接近她了。在学校跳绳比赛上,我班的啦拉队由她指挥。当我班的同学获得第一时,啦拉队发出整齐而热烈的掌声,这时,全校的师生都把目光转向她,那眼光中是惊呀,是欣喜还有赞许汇织在一起。看到这一变化,我又及时召开班委会,组织班干部讨论我们如何关心她。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学生集体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个相对于个体而存在的教育力量,教师就可以通过集体去影响个别学生。”从而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收到更好的教育果。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同学纷纷行动起来,主动帮助她,有的帮她听写,有的帮她讲题。生活中大家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照顾她,班上没有一个人歧视她,渐渐地她也融入集体之中,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四. 加强个别辅导,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她的智力落后,基础太差,同学们帮助的效果不十分明显,于是,我加强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她的个别教学。我坚持做到假期把课全备完,以保证全班教学的正常进行,然后我单为她制定一个教学计划,针对她内向 不爱说话的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 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制定个别教学的目标 策略。备课时,我总要先考虑她的知识 能力基础,她哪些知识能接受,哪些理解不了,然后教师特意为她设计了简单些的提问。在课上多给她机会,引导她开动脑筋,参与教学活动。当课上的内容她不能全部当堂消化时,我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辅导时打破常规讲法,用她易懂的语言和方法,讲明算理使她掌握。第二天,在课前口算练习时,她举手要求口算并快速准确地说出了答案,这时同学们:“哇真棒”!发出了一片赞叹声,这赞叹声对她来说是多么真贵呀!我做到为她单留作业,而且陪她一起做作业,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使她从低标准做起,逐渐向更高的标准迈进。现在她从解答简单口算已经可以解答和分析文字叙述题了,在口算比赛中还得过满分。总之,千方百计激发她的学习兴趣,让她能够参与教学并能品尝成功的喜悦。她的进步激发了其它同学内在的奋发向上克服困难的积极因素,使班集体逐渐形成互相促进的良好风气。
五.做好家长工作,促使其进步。
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因为我深知,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第一任老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一样倒塌下来。她的家长起初寄予的希望太高,但教育上又不得要领,时常因孩子成绩不理想而向她发脾气。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家长,并教给家长一些辅导孩子的方法。这样,统一步调,齐心协力,经过两年来的努力,该生有了很大进步。她的家长逢人就说,孩子有个好老师,好集体。孩子现在每天高兴上学,高兴回家。是平等信任 是爱心使孩子享受了阳光 空气 受到了教育,取得了进步。我也在2000年被评为区随班就读工作先进工作者。
2015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篇5
船房乡寄宿学校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建立了校长为组长、随班就读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为组员的特殊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全纳性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消除所有“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正常学校”和“特殊学校”之间一切歧视性的社会差异。让特殊儿童回归普通学校受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提高认识后,我们确定的教育目标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多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指导思想和特殊、优先的基本原则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学校把这项工作写进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之中。
我校一共有0个残疾儿童随便就读,学校成立了“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制定了针对性的管理、教育计划,根据计划有条不紊的教学管理。
二、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由校长主管,教导主任专管,班主任监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室、资源教室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两次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随班生。
三、最大限度的提供教学环境
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加强师资结构
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和学习困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五、加强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为此,学校挑选出一些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学校中开展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全纳性教育。
六、加强过程管理
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提供合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
船房寄宿学校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关于特教工作的意见,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校工作为本,以教师工作为主,真心关爱和帮助特殊学生,使他们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得到尊重,得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关注特殊教育的教学改革,以基础教育为重心,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特殊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应用性,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2.深入开展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管理网络。1.加强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关于特教的理论与实际的指导,各学科组长配合抓好特教工作。2.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教学计划,并分阶段进行指导,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做好随班生辅导工作和有关记录,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认真填写随班就读教师工作手册。
3.严格把好智商测试程序关,完善随班生个人档案,继续实行双学籍管理办法,并作好存档工作。
4.认真做好康复工作。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1.加强师德规范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继续增加爱生力度,要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同时加倍关心随班生。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力争使随班生具有五爱公德。
3.教师通过积极的创设环境,创造机会,保证随班生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4.关注随班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加强运动。
(三)加强教学管理。
1.制定随班就读教研计划,深入开展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争取有更好的效果。
2.教研组组织教师通过开课、评课,不断的讨论学习和总结,运用伙伴教学、分层教学,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确实解决特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
3.加强教学的流程管理,做好补缺辅导工作,突出“抓早、抓实、有效”的原则,确保学生素质的提高。
4.进一步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习惯,并及时指导与帮助。
5.文化知识、生活能力、思想发展有机结合,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力求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6.丰富随班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安排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全面素质。通过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等有效帮助他们进步。
让随班就读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篇7
一、走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 深思熟虑的, 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的心灵。我们要以慈母般的爱去呵护他们, 给予他们一张笑脸, 一颗爱心, 让他们在和正常学生友好相处的环境中发现自身的价值, 从而逐步走向成功。
陈某是我所教班级的一名智力残疾的随班就读生, 话讲得结结巴巴, 由于口吃说话不清楚使他平时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非常自卑孤独。看到这些, 我并没有忽视他, 而是有意识地用加倍的爱去关怀他、了解他、鼓励他, 让有爱心学习好的学生跟他同桌, 给他补课, 稍有一点进步, 我就及时鼓励。一次课堂上, 小老师让学生做口算题目, 叫到陈某时, 他还没有站起来回答问题, 有的学生就很自然的回答了, 好像他不存在似的。考虑到是比较简单的口算题, 于是, 我让小老师重新让他做一道题, 大家一时都不出声了, 一个个像等待说出一个笑话一样望着她。而我认真地对他说:“你能行, 老师相信你。不要怕, 大胆试一试。”他慢慢站了起来, 用很轻的声音回答“8”, 这时教室里一片赞叹声, 这赞叹声对他来说是多么珍贵呀!这赞叹声让她感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温暖和爱, 让他参与到了课堂教学并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教学使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沉默寡言、不再茫然。学习也不再是教师和家长强加的一种负担。此后, 她进步很快, 参加班级活动也活跃了。“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不嫌弃他们, 多关心他们, 蹲下身子主动亲近他们, 和他们交谈, 对他们高看一眼, 厚爱一层。
二、发现随班就读生的亮点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给予学生自信心。随班就读生自卑、性格内向, 他们的闪光点更为隐蔽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心去发现去寻找, 把握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每一个学生都是美的象征, 即使残疾的学生也有美好的一面。
王某由于听力残缺, 很少跟同学交流, 各科学习成绩一般, 但他爱运动。于是, 我让他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 他不孚重望在200米短跑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 当时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特别是在4×100米的班级接力赛中, 他超常发挥, 同学们齐心协力取得了年级第一。当时看他站在同学们中间, 是那样的自信, 那样的可爱。后来在一次学校手工制作比赛中, 他用废纸盒做了一个机器人, 并获得了奖励。以后只要有这样的比赛我就鼓励他积极参与, 并当小老师辅导其他的学生, 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自己的才能, 发挥其特长。
这样及时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减少了他们学习中的挫折, 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 从而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 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这样的教学打破了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 只要经过教师精心的雕琢都能发出润泽的光芒。即使迟开的花朵也会开得绚丽, 开得灿烂!
三、对随班就读生的暗示期望
每个人都具有暗示性, 儿童的暗示性比成人强, 而随读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容易接受暗示, 因为他们更渴望得到认可与成功。
一次在数学课上, 我让学生做连线题, 我在一旁观察赵某 (随读生) 时, 发现她做了3个 (共8个) , 这时其他学生已经做完了, 就在我即将把“就做到这里吧”说出口时, 猛然间, 我看到了赵某那种努力的表情。或许是因为太想把题做完做对的缘故, 她的额头已经渗出了丝丝汗水。为什么不给她一个机会呢?在心里一个声音对我说。对, 就给她一个机会!我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在她的肩膀上拍了两下, 对全班学生说:“请做完的同学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们再等等没做完的同学。”“好!”我相信学生的回答声也给了她一定的信心。最后虽然她只做对了4道, 但是她全部做完了。我给了她一个赞许的眼神。这时, 我从她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后来我经常抚摸着她的头, 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这说明含蓄的期望具有无穷的教育力量, 是含而不露的一种期待, 是一种自我信心的点燃。
曾读到过这样一段话:“老师对学生的爱, 对学生的关怀, 就像阳光之于万物, 雨露之于禾苗, 是学生渴望得到的”。是草儿, 总会发芽;是花儿, 总会绽放;如果长大了还不开花, 那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因此每个人的心中总有理想和追求。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对随班就读学生承担起一份应负的责任, 让这些孩子 (随班就读学生) 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明媚的阳光, 雨露的滋润, 相信他们一定会扬起自信的风帆, 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
[2]陈浩莺.走向心理康:学校篇[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2.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如何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 篇8
关键词:随班就读健康教育
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很难避免地会出现随班就读学生,他们表现为学习被动、缺乏自信,对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困难。帮助他们脱“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加强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一、用爱心树立学生的信心
1.平等对待,共同关爱
随班就读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别人的讥笑声里,经常被周围的人群忽视,他们因此变得敏感,自卑,总觉得自己在班里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因而有的就会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成为班里的调皮生。他们往往是班级里的弱势群体,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经常受到老师的漠视、同学的歧视,常常不被接纳与尊重,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为此我们要平等看待他们,要以满腔的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的舆论导向;创设认同、宽容、和友爱的教学氛围;不讽刺、挖苦和歧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解除他们的心理恐惧,采用积极的心理疏导排除他们心理的种种障碍;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一定能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
2.发现优点,充分肯定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被人的认可,因此老师要适时地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优点,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自信心。比如小L同学,平时很调皮,但却是个短跑健将。每年在选拔运动员时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他,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个契机,让同学们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小L在班级中树立了自信心。
3.增强信心,不断进步
激励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育手段。随班就读生由于不善于表现自己,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形成自卑心理。我十分注意关心激励那些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进取心,不使这些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在我接到这个班时,小L的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课堂上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到此情,我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给予了他多方面的帮助:让其他的学生和他组成学习小组,经常给她讲解学习中的问题,稍有一点进步,哪怕是课堂上一次回答,也及时激励。也许在其他同学看来,这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他来说却是充分的认可。
二、用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的动力
1.给予期待,用爱激发学习的热情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随班就读学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教育随读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随读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2.相同内容,不同要求,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根据随读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在同一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根据一般学生和随班生的不同程度,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普通学生,要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目标;对随班就读生,要降低要求、减少难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随读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例如:在教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对正常生的教学要求是:能认识长正方形的特征,会推导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对随班就读生,只要求认识生活中的长正方形,了解长正方形的特征,会运用面积面积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而对于提高空间想象、应用知识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等不提出过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在认真制定好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目标,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目标要低而细,使他们在知识、能力的发展上,都能较好地达到其在该时期内所达到的最佳水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相同试题,不同评价,给予成功体验。
由于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要求不同,在练习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分层目标,设计出不同
的训练内容,并给与不同的评价,同时更要关注相同训练内容下灵活不同评价。如在练习的评价中,可采用分步计分的评价方式,评价中要注重引导、激励,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只画横线与问号,不打叉,并写上温馨的提示语,等改正后加上对勾再评,在测验中,可以和全体一起考,也可以实施单独考试,考试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在评分时有些地方可放宽一些要求,给予较高分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总之,对他们要以正面发展的眼光实行分层评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三、家校同心,共助成长
取得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信任是做好家长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信任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配合。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不愿意到学校来的,他们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作为老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建立起联系,要当着学生和家长的面,实事求是地表扬他们在学校的一点点进步,燃烧起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希望。
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协同努力时,他们的情绪及思绪可能会很简单,认为你们都对我很好,我就一定要听话。他们会因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当他们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时老师和家长互通信息,共同表扬,努力激发他们成就感,使他们学得乐,乐着学,由此再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
【随班就读学期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2023年秋学期随班就读工作计划08-09
2015-2016随班就读工作总结05-10
随班就读07-02
随班就读方案05-22
随班就读儿童家长12-08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11-25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06-18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案例05-11
聋生随班就读杂谈09-28
随班就读教学案例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