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学生协议(共12篇)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1
随班就读生家校协议
————孩子之家长:
由于你的孩子不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条件(农村义务阶段需七岁才能入学)。应你的多次要求和考虑学校当地实际情况,特将你的孩子招为随班就读生,为了更好地管好你的孩子,确保他们的安全,结合学校情况特制定以下协议:
1、随班就读生不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及其他一切义务阶段学生
享受的任何补助。
2、随班就读生必须自购教科书及一切上学需要的材料。
3、随班就读生每日早8:00---11:20,下午14:00---16:40的时
间内,由学校统一管理,其他时间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由家长自己负责。
4、随班就读生必须服从学校教师教育、管理;随班就读生在学校管理时间内,未经学校及班主任允许,不得随意离开学校。
5、随班就读生跟读时间上学期自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期末考试以前。下学期自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期末考试前。
6、随班就读生若学年末考试双科在90分以上,经乡小学教导
处同意下一年读二年级;若达不到双科90分以上,下一年继续读一年级,家长不得找任何理由到学校找麻烦。
协议人双方:
甲(家长):乙方(学校):
(班主任):
2012年月日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2
一、现状分析
1. 随班生入学前评估。
《义务教育法》规定残疾儿童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且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承担特殊教育的责任;确定了特殊教育对象为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以后又在各种相关法律中对教育对象进一步加以明确。各省、地方出台的相关法规中对特殊教育对象加以规定,其中尤其是对于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前的鉴别更是出了详尽的解释。例如,福建省2008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通知》在第二条鉴定与筛查中对于视力、听力、智力三类障碍儿童入学前的评估做出规定;与之相似,在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广州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中也给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被怀疑为视力、听力、肢体残疾及综合残疾等儿童少年,应由医疗卫生机构、残联康复部门、盲校、聋校等机构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检查,鉴定残疾类别和程度。”“我市各有关机构对儿童的智力检测工作,应特别严肃、慎重。广州市教委负责组织人员,定期审核登记我市在校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名单。”另外,海南省、安徽省、上海市徐汇区、武汉市武昌区也都在相关的法规中对于残疾儿童入学前的鉴定做出规定。在这些规定中,有一个共同点,即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鉴定都作为重点加以强调,这与国家法律规定一致。
从这些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残疾儿童在随班就读前都要进行必要的评估,并且评估所得结果将作为残疾学生进行随班就读的依据,可以说是随班生的身份证明。
2. 随班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估。
把学生招进来,怎样对随班就读的成效进行了解呢?这就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估,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以便及时更改教育教学策略,使随班就读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把“随班”变成“混班”或者“坐班”。
1994年7月21日国家教委颁布《关于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其中在第四条教学要求的第15点提出:“对残疾学生的考核评估,应当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此项工作应该有利于残疾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不要简单套用对普通学生的考试方法。”此中明确规定了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估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各省地方关于随班就读的相关规定中也有与之相近的内容,如: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毕业考核,由家长提出申请,经中教科审批后,由学校组织实施,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考试时间与中考同步,考试成绩由学校统一上报中教科。2009年2月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颁布《初中随班就读三类残疾学生的鉴定及学业考试方案》,在最后一条中规定:“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毕业考核,由家长提出申请,经中教科审批后,由学校组织实施,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考试时间与中考同步,考试成绩由学校统一上报中教科。”2005年8月3日,安徽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基本要求(试行)“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考核评估可以单独进行,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补偿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其文化知识学习成绩的考核标准,既要有一定的量化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套用对普通学生的考试方法,要使考核工作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他地区的规定也大致相同。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对于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估一直要求“多样”,不能把单纯的学业成绩考核作为评估的唯一内容,而评估的结果将成为检验随班就读成效的重要指标。
二、问题分析
邓猛在《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理想与现实之间》一书中提到“访谈对象(教育行政官员与校长)”对于国家关于随班就读的政策了解并不多,“有的甚至连相应政策的名称都说不准”……“目前的情况是上面‘热’下面‘冷’”。从这一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国家或者各省对于随班就读学生评估的规定已经做得比较详尽,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评估工具的问题。
评估工具的缺乏与陈旧是制约评估准确性的关键。就随班就读学生入学前评估来说,尽管法律法规中有关于评估的规定,但对于使用什么评估工具却没有做出解释,这就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并且目前国内进行智力测试的工具大都从外国引进且版本较落后,不符合实际情况。目前,应用较多的智力测验有瑞文推理测验、韦氏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等等,这些量表进入中国多年,但是却没有及时进行修订,并且我国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属于自己的标准化测试量表及专业测试人员,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对残疾学生评估的准确性。
2. 评估观念问题。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法规中明确规定,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要采取多样的形式,不能局限于学业成绩评估,各地方的法规也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但是实际情况是文化成绩仍然是评估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随班就读的重要制约因素,它直接导致随班就读学生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取得学籍,这也为学校把后进生划入随班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把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当作随班生来对待,这些学生就占用了残疾儿童的资源,使得真正的残疾儿童不能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同时也给这些正常的学生盖上了不正常的印记。
3. 评估方法的问题。
现有评估方法主要是量表测量,而要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环境,并且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做动态评估。而目前所做的大都是静态评估,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也不能反映随班就读的成效。所谓动态评估,是指通过施测者的提示和反馈,使儿童在一系列难度和复杂性逐渐增加的测试中发生行为改变,从而了解儿童学习潜能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的评估应该随时进行,而不能单纯只是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一次学业测试。只有这样评估出的结论对于随班就读的开张才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学生的发展才能准确地评价。
4. 评估标签化。
在各种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文献中都提到这个问题,即标签化。我们为残疾儿童进行必要的评估是为了了解儿童的实际情况,为设计教学方案做准备,并作为前后对比的依据。各级的法律法规也都有规定,“对于残疾儿童的智力或其他测试都要存入档案,仅作为入学的依据,不做它用。”但是在评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为学生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使得学生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从而产生自卑或者对正常学生的排斥心理。并且由于保密工作不到位,使得很多随班就读学生遭到教师的忽视和正常学生的排挤,导致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与正常的环境脱节,对正常的环境产生恐惧,最后只能回到封闭的特殊学校中继续学习。如何在评估过程中避免标签化是一个正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出现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中,在其它领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在评估之后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必要的,同时,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给正常的学生做榜样,从心里接纳随班就读的学生,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和谐的环境,从而保证随班就读的质量。
三、总结
随班就读作为中国融合教育的一种方式,在解决残疾儿童入学难问题上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入学率的提高并不能代表随班就读的真正成效,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质量才更应该作为考量的标准。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不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显得不很成熟,这就要求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应该本着能给教师实际指导的原则,求同存异,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原则上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相关研究人员也应该尽快拿出科学的评估工具,为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打好基础。
如何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 篇3
关键词:随班就读健康教育
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很难避免地会出现随班就读学生,他们表现为学习被动、缺乏自信,对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困难。帮助他们脱“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加强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一、用爱心树立学生的信心
1.平等对待,共同关爱
随班就读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别人的讥笑声里,经常被周围的人群忽视,他们因此变得敏感,自卑,总觉得自己在班里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因而有的就会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成为班里的调皮生。他们往往是班级里的弱势群体,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经常受到老师的漠视、同学的歧视,常常不被接纳与尊重,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为此我们要平等看待他们,要以满腔的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的舆论导向;创设认同、宽容、和友爱的教学氛围;不讽刺、挖苦和歧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解除他们的心理恐惧,采用积极的心理疏导排除他们心理的种种障碍;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一定能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
2.发现优点,充分肯定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被人的认可,因此老师要适时地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优点,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自信心。比如小L同学,平时很调皮,但却是个短跑健将。每年在选拔运动员时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他,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个契机,让同学们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小L在班级中树立了自信心。
3.增强信心,不断进步
激励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育手段。随班就读生由于不善于表现自己,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形成自卑心理。我十分注意关心激励那些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进取心,不使这些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在我接到这个班时,小L的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课堂上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到此情,我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给予了他多方面的帮助:让其他的学生和他组成学习小组,经常给她讲解学习中的问题,稍有一点进步,哪怕是课堂上一次回答,也及时激励。也许在其他同学看来,这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他来说却是充分的认可。
二、用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的动力
1.给予期待,用爱激发学习的热情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随班就读学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教育随读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随读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2.相同内容,不同要求,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根据随读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在同一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根据一般学生和随班生的不同程度,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普通学生,要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目标;对随班就读生,要降低要求、减少难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随读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例如:在教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对正常生的教学要求是:能认识长正方形的特征,会推导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对随班就读生,只要求认识生活中的长正方形,了解长正方形的特征,会运用面积面积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而对于提高空间想象、应用知识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等不提出过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在认真制定好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目标,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目标要低而细,使他们在知识、能力的发展上,都能较好地达到其在该时期内所达到的最佳水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相同试题,不同评价,给予成功体验。
由于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要求不同,在练习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分层目标,设计出不同
的训练内容,并给与不同的评价,同时更要关注相同训练内容下灵活不同评价。如在练习的评价中,可采用分步计分的评价方式,评价中要注重引导、激励,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只画横线与问号,不打叉,并写上温馨的提示语,等改正后加上对勾再评,在测验中,可以和全体一起考,也可以实施单独考试,考试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在评分时有些地方可放宽一些要求,给予较高分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总之,对他们要以正面发展的眼光实行分层评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三、家校同心,共助成长
取得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信任是做好家长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信任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配合。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不愿意到学校来的,他们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作为老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建立起联系,要当着学生和家长的面,实事求是地表扬他们在学校的一点点进步,燃烧起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希望。
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协同努力时,他们的情绪及思绪可能会很简单,认为你们都对我很好,我就一定要听话。他们会因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当他们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时老师和家长互通信息,共同表扬,努力激发他们成就感,使他们学得乐,乐着学,由此再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
小学生随班就读案例 篇4
---让随读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案例描述
又是一节英语课,照例我要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一个又一个,同学们读得令人非常满意。轮到刘植(一个随读生)了,只见他怯怯地站起来,声音小得几乎让人听不清,而且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要重复好几次。同学们等得不耐烦了,“老师,别让他读了,真让人着急!”说实话,他的朗读确实让人很是着急,此时,我真想让他坐下,就在我即将把“就读到这里吧”说出口时,猛然间,我看到了刘植那种努力的表情。或许是因为太想把书读好了的缘故,他的额头已经渗出了丝丝汗水。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呢?在我心里一个声音对我说。对,就给他一个机会!于是,我回过头,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我相信刘植一定会读好的,我们给他一个机会好吗?”“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在大家的期待中,刘植又一次鼓足勇气读了起来。虽然,他读得仍然有些结巴,但是,此刻再也听不到同学们的埋怨声了。而且只要是他读错了,同学们就会马上帮他纠正。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刘植终于把一个小对话读完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了掌。这时,我从刘植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我抚摸着他的头,说:“刘植,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读得更好!”刘植使劲地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检查读课文时,刘植准能带给大家惊喜。同时,我也发现,他与同学的交流也多了,许多男同学都和他交上了朋友。而且,还时不时地向我报告刘植的其他变化:“老师,刘植跳绳比小鹏还多呢。”“刘植做值日可认真了。”每当这时,我都庆幸当初做的决定。忽然有一天,刘植拿着一只崭新的铅笔,对我说:“老师,这个送给您。”“老师不要,你留着写作业吧……”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早已跑远了。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二、案例分析
随班就读学生是班集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不善与人交流,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因此,他们在集体中能够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班就读学生也有自尊,他们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其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我们应该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使他们看到希望。刘植以前在班中几乎没有朋友,常常是独来独往,同学们似乎也并没有在乎他的存在。而如今他之所以变得自信起来,就源于这一次不经意间的举动。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举动,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得一个原本不爱与人交流,甚至是受一些同学歧视的随读生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些都是源于教师给予他的一个机会。
三、案例反思
浅谈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管理 篇5
增城市石滩镇岗贝小学
郭葵金
一、基本情况:
小杰,今年11岁,现四年级学生,属于学习困难学生。一年级进校时只认识7个字。在学习课文后,七八个生字的课文,只能记住一两个。不喜欢说话,经常无端发脾气,不喜欢与同学交朋友,上课从不举手发言,对学习没有兴趣。
综上,进一步挖掘小杰学习能力较弱的原因发现:
(一)交流能力的缺乏
一方面,该生的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祖母负责他的衣食,其他很少交流,生活较单调,没有充足的素材和内容与人交流。另一方面,由于从小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幼儿园没上,与伙伴的交流少了,缺乏经验。同时,与别人交流时往往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怕说错被他人耻笑,因而更惧怕与人交流。
(二)认知能力的限制
该生因为智商的原因导致认知水平局限,识字少导致她识字能力、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也较弱,表达时词语不够丰富、语句简短、语法错误较多。在与人交流时,由于小杰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话语,导致经常答非所问,思维上的缺陷导致表达时语序混乱,缺乏条理性。
二、训练目标与内容:
普通学生一学期基本要认识1200~1500个字,但基于该生在识字能力上的不足,希望通过游戏、情景训练、比赛等形式,选择课文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对该生进行识字训练,以期通过一学年的训练使该生基本认识500~800个字,在识字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干预对策:
1、课堂提问
通过提问,即时掌握学生的回家的预习及学习情况。小杰对老师的课堂提问,往往不敢主动举手,怕回答不上来而遭到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奚落。因此在学习字词时,对简单的好认的字,就请小叶回答;对稍难的字,先请优秀生作示范回答,然后再请他作模仿性回答,有时也会在老师的提示下,师生合作说出正确答案,使他有机会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并从中获得参与学习及成功的情感体验。
2、质疑问难
小杰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是既不懂也不问,不问则更不懂,于是学习越来越困难。教师总是需要主动询问她,让他提出不认识的字,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当她提不出来时,教师就用“反质疑”的方法加以启发:“你没有问题,那么老师来问这个字怎么读?”以促进她积极动脑,主动质疑。如果他能主动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就给予鼓励,以逐步养成有困难主动求助的习惯。
3、即时反馈
学困生往往是由逐节课的知识缺陷积累机而成的。因此在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中,总要让小杰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生字、朗读课文等,给她树立了自信心。默写时总是会提示她仔细想想字形和字义,将字写正确,并即时反馈。成功时给予热情鼓励,有错时进行及时纠正,不让知识缺陷延续积累。
4、分层选做
在布置作业时,小杰的作业虽与其他同学的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教师会给予她更多的支持,让他跳一跳,也能获得成功。例:《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13个生字,理解“摇、甩、摆”等词语;
2、仔细听读课文,说说鱼、牛、燕子为什么不肯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4、知道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识字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而小叶往往无法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给小叶布置的作业是:
1、借助拼音及生字卡片,认读13个生字,说说生字的部首,给他找个好朋友。
2、根据课文,选择正确的动词进行填空;
3、跟着录音读课文,完成填空:鱼的尾巴能()。牛的尾巴能()。燕子的尾巴能()。
这次的作业,小杰记住了7个生字,课文也基本能读下来了。虽然不能很流利的读出感情,但对于他来说,已经获得了成功。
使作业形式多样化,这样的作业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更能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实践经验,对小杰的作业,总是优先面批,发现作业上的错误,先打问号,面对面地点拨思路,让小杰一次次地自行纠正,直到对了以后再打勾。这样,他对作业便产生了一种“我也行”、“我也能做对”的情感体验,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
四、成效与反思: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6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塘兴增城小学
陆
丹
教育智障儿童对于普通学校里的教师来说是个重任,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包括一些智障儿童,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的班集体教学,但单一使用这种集体教学,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很难满足其特殊的需要。
教师必须根据各个智障儿童的状况,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标,使智障儿童成为能适应社会独立或半独立地生活的公民。
以下是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对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智障生多些关爱。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意识到教师是可以信任的人。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爱是基础。智障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及成长的经历,往往有些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与他们接触,在交往中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仁慈与爱心,渐渐获得他们的信任。我遇到的第一个智障学生是个高情商的女孩,在她刚入学第一个学期,她身上有许多缺点:不讲卫生,常在公共场所大小便、个人卫生差,喜欢打人,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当然也常常旷课,从不写作业和不参加集体活动。刚开始,我为了她能让改掉坏毛病,找她说理教育,要求家长来学校培读(该生是住校的),还让同学监督她,但没收到什么好效果,她依然老样子。通过观察,我 1 发现,她喜欢惹班上成绩好且长相清秀的男孩,也喜欢妆扮,这说明她其实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爱的。于是我常到宿舍去找她聊天,教她叠被子、洗衣服。还给她讲些小偷小摸带来不良后果的故事,使她感受到老师的仁慈与爱心,渐渐获得她的信任。她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不再乱偷同学的东西了,人也干净了,还积极参加集体劳动。虽然她成绩没多大提高,但至少她愿意写作业了,也学会了不少字。从那位学生身上,我深刻地认识到,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需付出更多的爱心,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二、制定个别教育的计划,选择明确的教学目标。
有很多人对智障儿童教育有误解,他们简单地以学习的好坏来评价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成果。其实,对他们的教育,应采取“以生活为核心,满足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的特殊需要”的思路,打好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的良好基础。根据他们和自身特点,我们要为每个智障儿童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由于他们的智力低于同龄人,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太高,要符合他们自身的条件。
三、耐心训练。
知识训练应及时反馈和强化。对智力落后儿童而言,他们的短时记忆力极差,学过的知识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忘记,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更好较长时间地保持所学知识,教师要把所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一步一步分成细小的步子,然后按步骤进行学习,进行消化,最后达到相应的目标。还要让儿童对自己的训练情况能及时了解,知道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做错了,能够根据情况作出自我评价,对错了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这是智力落后儿童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过程,对于儿童整个身心发展有重大帮助。在反馈过程中,对他们在 学习、训练的内容初步掌握以后,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以便儿童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便增强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也可采用精神上的鼓励,在他们获取进步的同时,给他们以赞许、微笑、夸奖、鼓励等方法。
其次是生活训练,生活训练是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这项训练是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由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对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补偿他们的智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达到半独立生活,尽量减少衣赖他人的基础。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必须高度重视。
活用“随班就读”发展特殊教育 篇7
随班就读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经济基础薄弱、特殊教育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是让广大残疾儿童普遍接受教育、回归主流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多种形式发展特殊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着力提高思想认识,从政府行为上保证随班就读稳步发展
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落实,把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作为“普九”的重要指标之一,明确“三残”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指标,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乡村、学校,列入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结合“普九”年检复查,坚持残疾儿童入学率“一票否决制”。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两个倾斜”、“两个明确”的工作制度,即,经费安排向特教倾斜,师资配备向特教倾斜;明确特教工作的职能职责和目标任务,明确市、县、校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力求做到底子清、任务明、工作实,从制度上保障了特教发展。
二、坚持特教特办,从物质保障上促进随班就读快速发展
始终坚持把特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为保证特殊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张掖市政府确定市财政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每年10万元。财政部门在核定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时向特教学校(包括普校附设特教班)倾斜,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城市初中学校,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年增加。市政府还要求各县(区)政府切实加大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投入,设立县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以保证各县(区)随班就读工作资金需求。市、县民政部门将随班就读学生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每人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0元,减轻了残疾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张掖市残联每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争取助学项目资金和康复项目资金。财政、教育部门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争取各类助学项目,使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和各类助学项目的学生覆盖面达到100%,确保了残疾儿童少年不因贫困失学。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将残疾幼儿教育纳入免费范围,免除学前残疾幼儿保育费、杂支费、取暖费并补助每天2元的生活费,使县内残疾儿童少年实现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三免两补”十五年免费教育。在全市事业单位生活补助费自筹解决的情况下,市财政坚持全额拨付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助费。随班就读学校对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在绩效工资考核时给予倾斜。同时,张掖市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积极协调财政、民政、教育、残联、妇联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开展各类扶残助学活动,累计帮扶1059人次。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一助一送温暖”、“我与残疾小伙伴共同成长”和“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为在校残疾学生捐款累计近30万元,捐物9300余件,使48名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重返校园。目前,张掖市初步形成了政府关心重视、社会热情支持、学校积极接纳和家长主动送残疾儿童就读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管理机制,从全面普及上推动随班就读持续发展
1999年5月,张掖市成立了特殊教育中心,2007年又在各县区建立了县(区)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隶属各县区教育局管理,接受市特教中心的业务指导。县(区)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面向农村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具体指导,对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残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和工作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张掖市坚持随班就读在特殊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健全了随班就读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1. 构建随班就读管理网络。
目前,张掖市随班就读教学指导、检查、培训、咨询和教研指导网络已经基本建成,行政上形成以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乡镇中心校——随班就读学校相连接的行政管理网络,业务上形成以市特教中心——县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乡镇中心校教研员——随班就读校教师相连接的教研业务指导网络,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科研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从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随班就读管理网络,保证随班就读管理上和科研上层层有人抓,层层有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特教中心经常深入随班就读学校、深入课堂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确保随班就读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 完善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管理工作,2010年,张掖市制订出台了《张掖市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意见》和《张掖市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标准》,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招生、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管理工作、经费保障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张掖市不断完善随班就读工作县级支持保障体系,建立了学前三年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学前康复制度、双重学籍管理制度、定期检测制度、免费就读制度、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巡回辅导制度、普特校无障碍通道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流失报告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衔接制度等一系列特教管理制度,实现残疾儿童“零拒绝”。为随班就读学生统一印制了《张掖市随班就读学生手册》,实行一人一册、册随人走的学籍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手册、成长档案,制定个性化教案、建立家校联系档案等,进一步发掘残疾儿童自身的潜能,整合随班就读的教育资源。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跟踪调查、监测管理,掌握学生成长情况,使张掖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做到了底子清、档案全,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全市随班就读管理工作。
3. 加强随班就读教学督导检查。
张掖市特教中心和县(区)指导站充分发挥职能,定期深入学校、课堂,对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和随读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评估,督促随读校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研教改,从提高质量上保证随班就读科学发展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提高特殊教育受教育面,全面普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张掖市不断地在探索中创新特殊教育的发展道路。
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在市特教中心的指导下,各县区、学校针对残疾学生实际,从教学模式、教材、考核等方面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在教学模式上实验学校采取了同班分组式教学、按需入班式教学、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助学等教学组织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提高了随班就读的实效。灵活的教学模式,降低了随读生与新知识间的台阶,增强了随读生的学习信心,有效地解决了随读生“进得来,留得住,有进步”的问题。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8
关键词:随班就读;教育;家校互动
由于工作原因,我有一年不在原校工作。本学期重返校园,好多以前带过的孩子见了我都跑来打招呼,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王×也主动问好,并且问我干啥去了。我问她:“想老师吗?”她说:“很想。”我听了特别感动。
王×是我从一年级带到四年级的随班就读生,她是个先天智障孩子,没办法和其他孩子同步,只能“随班就读”。这种“随班就读”的模式在我校是第一例,没有可供学习、借鉴的例子。我成了带“随班就读”生的第一位老师。刚接上我真不知怎么管理她,因为她除了会“捣乱”,不会干别的,她的存在让这个集体每次周评比落在后面。我受不了就去找领导,王主任给我做了思想工作。为此,我静下心来开始大量阅读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学习人家的方法,还经常请教在心理健康方面很有经验的魏老师,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三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变化令人惊喜。根据自己三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特殊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纠带结合,使随班就读生通过矫正人格养成好习惯
王×比其他学生大四岁,10岁了还像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由于智障加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卫生习惯差,而且懒惰。整天呆在教室里,室外的活动她一概不参加,体育课的老师来拉她,她都一动不动。对此,我每天亲自督促其洗脸、洗手,有时,我还会亲自给她洗,教她洗,加强个人卫生。一日常规也得我寸步不离。从早晨的出操到下午的课外活动,我都把她带在身边,亲自指导她应该怎样做。刚开始的时候,她也不理睬我,对我的要求充耳不闻。我想尽了办法。发现她喜欢物质奖励,于是,我经常拿着各种小物件哄她,她也就乐意按我说的去做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能和大家一起活动了,知道大家做什么,她也该跟着去做,良好的习惯初步养成。
所以,对于这样有特殊人格的孩子,她的各种行为既不能大惊小怪,也不能听之任之。老师作为她心中最有“权威和亲近”的人,应尽心尽力地关心他们,教导他们,使他们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二、诱导激励,使随班就读生通过自我表现树立自信心
王×虽然比其他孩子年龄大四岁,但是,刚开始她从不主动和其他人交往,更别说上课主动回答问题了。起初,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通过观察发现她有严重的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必须强化激励,借助班会课以及语文课,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我都要及时赞许,尽最大可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记得有一次上课讲到关于颜色的词时,我发现王×迷惘的目光中也流
露出一丝兴奋与渴求。当时,我就特意提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把你知道的颜色告诉大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看到王×想举但又有些犹豫的样子,就直接点名让她回答:“红色。”虽然她回答的声音很低,但我还是乘机对她进行了表扬,并让全班同学一起为她鼓掌,随后她提高了声音又响亮地回答:黄色、绿色……渐渐地,她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上课注意力集中了,眼神里多了些灵气,只要是她知道的就会主动举手回答。后来她还会主动到办公室告诉我一些班里发生的事情。虽然很多时候她都说得语无伦次,但我看着她的不断改变和进步,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只有她的自卑心消除了,她才会一步步变得更好。
三、家校互动,使随班就读生通过融入班级走上正轨道
孩子的发展和家庭息息相关,特殊孩子更不例外。像王×,家离县城比较远,家人只能租房带他上学,平时由不识字的爷爷照看。所以当家长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就把出现奇迹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老师的身上。虽说王×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她的言行举止看起来总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起初,我担心其他孩子对她“另眼相看”欺负她,就想方设法照顾她,不许其他孩子说她的不是。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没想到反倒助长了她的气焰。她没有上课、下课的概念,经常在上课时从教室后门偷偷溜走,要么就随便下座位打扰周围的同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为此,我试图想着通过将她的座位调换到前排,以便于老师更加认真地监督她学习。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反倒利用坐在前排的便利,趁老师背对着她做板书时,偷偷地窜上讲台去拽老师的衣服!很是让我哭笑不得,有的任课老师甚至对我提出了将该生“劝退”的建议。面对种种问题,我告诉自己必须勇敢面对,并且首先要从创设环境入手,积极争取孩子家人的配合,劝说她的父母尽可能多地去陪伴她,而不是把她丢给家里的老人。同时,也说服各任课老师多付出一些爱心和耐心,大家共同帮助她,通过多方的细心呵护和教化及重重诱导,王×心灵深处的自觉性终于被激活了,她能融入集体,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生活了。
虽然,特殊学生的成长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学习和生活自理方面与普通学生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加上“随班就读”的教学模式在我校还在尝试、摸索阶段,在掌握知识方面的进步仍不太明显。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信心坚持不懈地做好特殊随班就读孩子的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使明媚的阳光同样能温暖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徐莹.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的几点体会与思考.培智教育,2006.
随班就读总结 篇9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能使特殊学生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有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对特殊学生有效的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今年9月,一名小男孩经家长申请转入绿影小学2011届3班。他姓吴,说话不是很清楚,而且很吃力的样子;他瘦瘦的,让人感觉随时都会摔跤的样子;对于所有运动类的活动,他都很胆怯;比较拒绝新事物,如果不会就会立刻放声大哭;他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空间中,会不打招呼自己偷偷离开集体或班级;还有他不能很好地控制手的细微动作,只能写简单的汉字和阿拉伯数字,而且还要仔细辨认才行。很快所有的老师都发现了这名特殊的孩子。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老师们有了令人兴奋的发现:他上课会笔直地坐在座位上,按老师要求拿出相应的学习材料,做一些简单的教学活动。这说明吴同学有学习的欲望。如果他是一个健全的学生该多好啊!可该怎样教他呢?对他提出与健全学生同样的学习要求显然是不行的,但也不能让他随班混读,扼杀他的学习欲望。老师们没有盲目地对他提出要求,而是走近他的家庭对他的情况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在上幼儿园大班后,老师反映孩子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与同龄孩子不相符。进入一年级后表现尤为明显。虽然家长手把手地教,但一年级学期结束后,吴同学仍然只考了几分的成绩。经过医院鉴定为大脑发育迟缓。
于是,任课教师和家长一起为吴同学制定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校老师帮助,在家家长辅导,让他在二年级的知识能学得更多,语文多认些字,多练习简单的字,争取把字写得更好些,数学要进行20以内加减法口算,争取把字写好。
1、课堂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让随班就读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任课教师在备课时从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减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课堂的教学设计中体现对这部分孩子的指导;对特殊学生的作业本、试卷实行面批,及时辅导订正;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薄弱对他们作个别辅导,并记好辅导记录,使他们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2、在特色教学中,让随班就读学生享受快乐,学有所获。在座位安排上,我们把随班就读生安排在离讲台较近处,便于课上老师更多的关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特别关注随班就读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做一些基本的习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每位任课教师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做好随班就读生的家访工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使随班就读生保持快乐的心情,不断提高随班就读生的成绩。
只要教师对他们充满爱心,不嫌弃他们、鄙视他们,而是从多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他们就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随班就读工作随笔 篇10
同时,教师在为随读生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与正常同学学习目标的差异,又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处于随读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师在制定随读生的教育目标时应力争全面,对随读生除了知识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行为方面的目标,对他们既强调补缺,同时更注重发扬优点,开发他们的潜能,指导他们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在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关键环节中,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类型。对随读生的教学方法应做到有启发性和补偿性,这样才能使随读学生扬长避短。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11
关键词:资源室 数学 效果 兴趣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44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身心、智力等方面的缺陷,抽象思维较弱,较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比其他学科更难掌握,在普校大班额快节奏教学中,很难较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但他们同样在生活、工作中时时要用到数学,并且必须要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来学会解答相关生活问题。因此在资源室补救教学数学课中我们注重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活数学能力,弥补随班就读学生的思维缺陷,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室随读学生少、康复教学器材丰富的优势,做好补救性教学非常重要。
一、激发资源室随班就读学生好奇心,加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在普校随读,与正常学生相比,对自己缺乏自信,往往缺乏求知的欲望和对事物感知的积极性,在资源室补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开启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推动学习的进程,而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激发好奇心的办法有:
1.多创设故事、游戏的情境,让随读学生融入情境。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采用从谜语引入“今天认识的这个图形,它特别调皮,用它制成的物品总是爱滴溜溜地到处滚。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从这个形象的故事描述中吸引了随班就读学生,点燃了他们的好奇之火,诱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质疑心。这时候我拿出球池中五颜六色的波波球、海洋球、88轨道平衡球让学生分别滚动后再展开教学,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
2.创设合作竞争的赛场。如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加减法时,让一部分学生用一般的笔算方法计算,另一部分用计算器计算,在竞争的赛场中让随班就读学生亲身体验到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学习。
3.创设直观有趣的演示。例如,在讲退位减法时,通过彩色硬质卡制作的算珠的画面来演示“退一还十”的数量关系,以此类推,让各数位数量关系显而易见,使得比较抽象的退位变得直观明了,此外,通过这些色彩鲜艳的算珠,使枯燥的退位教学知识趣味化、具体化,吸引了随班就读学生,点燃了他们的好奇之火,诱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质疑心。
二、实施分组教学,是培养资源室随班就读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能力、智力水平等实行科学分组教学。首先要把握轻、中、重不同智残程度学生的培养要求,其次,树立每个随班就读学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开发,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数学的新型学生观。我设计的问题有难易之分,并能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人人参与“教学”的过程,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人人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说话”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从轻度智障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首先,发挥资源室空间大的优势,在资源室设置场景,演示中度智障生杨同学购物付错钱的情况,杨同学买该付1元钱的商品,但由于他不会认人民币而错付了一张1角的纸币。由此引起学生的争论,并通过二人小组合作,以1元、1角为例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利用资源室“万象组合器材”摆好车座位,在车身上醒目地标上“上车1元”字样。我坐在前端模仿票员说:“上车1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由用各种不同组合的1元币值上车,从而理解“1元=10角”。最后,在认识五十元、一百元的大额面币时,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用资源室的波波球、平衡球、跳袋、小滑板、沙盘物品、蒙台梭利各类物品办一个购物商店,教师扮作一名售货员,学生分组充当顾客,排队开展购物活动。我把每个学生给我的不同张数的钱币用加法的形式排列在黑板上,看看谁的组合最多,在这种分组比赛中使得大家潜移默化的学习了大额面币的认识过程。
在这几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不同面额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资源室商店”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三、落实资源室的“再教学”,加强资源室随班就读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学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平时普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由教师在上面讲,下面几十人集体听的传授模式,教师讲完了,一节课也基本就结束了。而目前我区随读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大,智力不均衡,普校上大课模式不适合随读生个别教育化的教学要求,因此,资源室数学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出发,补充相应的“再教学”的方法,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这种“再教学”就是在普校授课结束后,及时针对轻、中度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重新补充在资源室分类、分组个别再讲解。这种教学是针对随读生在普校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能跟教师思路走的学生的“再教学”,我把讲过的知识点重复一下,再作适当的点拔,或手把手反复进行回合操作,
例如,讲解“8的分解”时,先让大家独自分,轻度生很容易得出1和7、2和6的数据。针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我再把8个波波球给他重新摆放,或者手把手拉着他摆,或者他说我摆,直到他能按要求完成为止。我有时采用合作再教学,就是轻度智障生教中度智障生学习,教师再教重度学生,这样学生之间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沟通、学习,这种合作教学有时可以替代教师的传授工作,中、重度智障生在轻度智障同学的指导下采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通过适当的交流获得了知识。
有时,在教学新知后,我对轻度智障生习题进行增补,对中、重度智障生习题进行筛选,以免去轻度智障学生进行过多的重复练习,对中、重度生增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情境,发现和扩展一些比较容易的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
作为资源室的资源教师,要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利用好资源室器材,创设出宽松的氛围、新颖的内容和科学的策略,才能有效地上好资源室随班就读学生的数学课,达到在数学课中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的能力,弥补随班就读学生的思维缺陷的补救教育目的。
此论文为《资源教室对随班就读学生有效性研究》课题专项研究论文。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12
由于起步早, 领导重视, 我市随班就读工作制度健全, 组织严密, 经费保障, 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四档、四区块资源教室建设和大小课堂结合实践,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发展过程中, 为丰富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内涵, 我们开展了“学生双籍制”“教师双证制”“教育双轨制”“评价双向制”的“四制”改革。
一、“学生双籍制”记录成长轨迹
第一, 实施双籍, 单独建档。原先的随班就读学生, 他们只有普通学校一个学籍。这种“单籍制”不利于教师对这些学生学情的掌握和施教。因此, 我们试行“学生双籍制”, 即对随读生既保留其普通学校的学籍, 又为其建立起特殊教育学籍档案, 从身心、德智、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对其教育过程做出全面记录, 以便更好地掌握随读生的详情, 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流向, 做好督促管理工作, 开展积极有效的教育。
我们坚持单独建档的原则。也就是说, 一定要和学生的普通学籍档案区分开, 在普通学籍档案的基础上, 为每一位随读生建立特殊教育档案。只有单独建档, 才能引起广大教师对随读生教育的充分重视, 来弥补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培养上与普通学生的差距,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详情, 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流向, 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温岭市随班就读档案管理要求》和温岭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随班就读工作中实施四个制度》的通知中, 都明确地规定了这一点。目前我市已建立双学籍的随班就读学生数约400人。
第二, 记录全盘, 描绘轨迹。只有全方位的掌握学生的情况, 才能促使随读生的身心发展, 描绘学生的成长轨迹, 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 我们从特殊学生的检测申请时, 就做好了学生档案的基础工作。要求在填写《需要特殊关爱学生申请检测表》时, 就对学生的身体、认知力、注意力、思维及记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详细的登记, 同时对学生本人及其父母的病史进行客观的了解, 也对智力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 (2)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的过程中, 要求做好“四档”的及时填写工作。即个人成长档案, 包括了所有能反映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个性资料, 如作业、作品、试卷、观察记录等。教育教学档案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谈话、小课堂辅导、技能辅导、特长指导等等过程记录。家校联系档案包括与家长的交谈、联系等内容的记录。同时我们要求对所有的档案保证数据一定要准确无误。实践证明, 齐全的类别, 准确的数据, 对及时了解随读生的身心发展、德育、行为习惯等动态的基本情况, 起了积极的作用。为针对性教育打下了基础。
第三, 完善制度, 二级管理。首先是指导中心层面的管理。全市随班就读学校的基本情况表、学校随班就读人员组织表、随班就读学生统计表、“需特殊关爱儿童”检测申请表、检测结果表及每位随读生的个人电子档案、中小学交接卡等均由指导中心单独建档。这样, 便于市教育局和指导中心对全市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情况的掌控, 同时便于决策指导。其次是学校层面的档案管理。主要有随读生名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学习过程档案、家校联系档案、教育教学档案、教科研档案。尤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心理疏导、身体训练等情况的详细记录档案。这些档案的建立, 一方面使基层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制度化, 另一方面, 为一线教师了解随读生的提高提供详实情况, 做到针对性强, 切入点准。
二、“教师双证制”塑造品质核心
如果说制度建设是打造温岭随班就读品质的前提, 那么, “双证制”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促进温岭随班就读工作内涵发展的真正内核。
近几年我市采用了多种形式, 开展教师培训,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时代在发展, 特殊教育有其特殊性, 教师除具有普通教育知识和能力外, 还必须具有特殊教育的专业能力。为应对特殊教育需要, 我们提出并实施教师双证制方略, 要求教师除了他们本身拥有的普通教师资格证书外, 还必须具有特殊教育资格证书。为此, 我们依托两中心一个基地, 即台州市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温岭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和浙江省儿童医院爱心康复基地的资源, 分别对全市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开展医教结合、大小课堂结合、手工技能、四区块资源教室建设等多内容、多形式的培训。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思路, 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做到了教育内容环境化, 教材选择人本化, 教育过程生活化, 特长培养个性化。针对性强, 切入点准。不仅能灵活选用显性教材, 同时还能灵活选用隐性教材。到目前为止, 经考核取得证书的有112位教师。他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 应用所学的知识, 为我市随班就读的质量提高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为我市随班就读的质量提高提供基本保障。
三、“教育双轨制”提高教育质量
随班就读, 读什么, 怎么读, 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什么内容, 更要考虑怎样去落实这些内容。通过几年的探索, 我们提出双轨教育, 即大小课堂结合方略。这里涵盖着思想、内容和途径三方面的内容。所谓思想, 即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倡导不要一味追求文化课教育, 而是体现以生为本, 什么样的学生, 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所谓内容, 即随读生应该选择什么教材合适, 我们将如何去搭建这方面的平台。所谓的途径是指有了合适的教育内容之后,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落实。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们的做法如下。
第一, 搭建平台, 以人选材, 解决“读什么”。大量事实表明, 教育内容不适合随读生, 是随班就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 我们着手搭建教育平台, 使之适应各类儿童学习的需要, 不让他们苦坐九年。我们提出并实施“四区块”资源教室建设。这四区块是接待办公区, 其主要功能是接待学生及家长, 收集相关情况, 建立“四个档案”, 决策教育教学。知识补偿区, 其主要功能是大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重点是对大课堂教学的补救, 做到及时消化, 使问题不日积月累, 积重难返, 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以克服苦坐现象。技能区, 这是资源教室建设的重点区域, 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做到与生活、与社会接轨。设有生活起居、厨房工艺、文明礼仪、现代环保、上医院、进银行、过红绿灯、手工工艺、草编、节日灯、鞋样设计、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科技小制作等等。种类繁多, 不拘一格, 任凭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学习内容, 以便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激发劳动兴趣, 发挥个人特长。康复区, 其主要功能是健体、康复。通过以上资源教室的构建, 不仅为随班就读学生构建合适的教育平台, 同时也为普特结合、双轨教育创造条件。
第二, 实施大小课堂结合, 解决“怎么读”。有了合适的教育内容和平台, 并不意味着随班就读的质量就能保障。我们知道, 随读生的IQ一般在70以下。他们很难接受与普通生一样的教育。我们必须做到以生为本, 分别要求, 另行施教。否则他们只能是苦坐。尤其是初中阶段更加难受, 因而好多学生自找乐趣, 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提出并实施“大小课堂结合,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理论和实践, 要求在教学策略上实行另定目标、另作计划, 在教学实施上采用大小课堂结合的办法给予施教, 使大课堂余留的问题, 在小课堂上给予及时解决和深化。这既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堆积, 同时, 也可根据学生实际, 选择学习几门技能,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努力使学生变苦坐为乐坐, 也为学生的日后生活打基础。
第三, 实施大小课堂结合教育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通过几年的探索, 我们总结出“一个必须”“五个关系”。一个必须是:大小课堂教学必须从备课开始。教师不仅要备教材, 备普通生, 更要备随读学生, 做到另定目标, 另构层次, 另外设计作业。否则课堂教学只能是无从着手, 随心所欲, 随读生只能当陪衬。五个关系是: (1) 要处理好多数学生与少数学生的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多数学生, 保证重点, 也必须注意随读生的教学实施和教学所得。 (2) 要处理好随班与就读的关系。做到随班不一定随读, 随读不一定随班。即内容选择、教学手段、教学场所灵活多样, 做到以生为本。 (3) 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做到一动一静, 各尽所能。 (4) 处理好大课堂与小课堂的关系, 做到大小课堂结合。 (5) 处理好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关系, 重视因人施教, 培养一技之长, 打造随班就读品质, 为特殊学生创造生存空间。
四、“评价双向制”强化质量监控
第一, 评价主体双向化。要使随班就读的质量得到长期、不断的提升, 还必须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在分析研究了温岭的实际情况后, 我们实行了“评价双向制”。所谓“评价双向制”, 一方面是一年一次的政府督导室对各校综合性督导评估;另一方面是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一学期一次的专门对随班就读学校的工作评价。双方结合, 也能准确地反映出学校、老师、学生等多层次的情况。这样的多元评价制度, 能够全方位地反映一个学校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情况, 有助于激发学校、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促进我市随班就读品质的提高。
第二, 评价内容系列化。从评价的内容上来说, 我们强调全面性, 突出重点项目的权重分。大的方面有组织管理、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档案建设五大系列;小的方面有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评改、课外辅导, 大小课堂的结合、家长联系、教研活动、论文撰写、课题立项等, 方方面面, 十分具体, 通过这些内容的评价, 全方位地反映了学校、老师所做的工作状况,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推荐阅读: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案例05-11
随班就读07-02
郁郁症学生就读协议书06-30
随班就读方案05-22
随班就读儿童家长12-08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06-18
聋生随班就读杂谈09-28
随班就读教学案例11-17
随班就读演讲稿01-01
随班就读学期工作总结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