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教学案例

2024-11-17

随班就读教学案例(通用8篇)

随班就读教学案例 篇1

随班就读案例

李某,五年级随班就读生,因为小时候患有重病,所以导致眼睛斜视,口齿不清,手脚不灵活,走路摇摇晃晃。上课的小动作特别多,不是动动这就是摸摸那,有时还把铅笔盒弄得哗哗响,桌椅也被他弄得歪歪斜斜,他的桌椅周围总是乱七八糟的,书本文具掉满一地,个人卫生也很差。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真感到有些无奈,甚至有些讨厌他。然而,与刘文通的不断接触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很乐观的孩子,每天都乐呵呵的,并且十分喜欢与别人交流,但是他的自卑心里仍然很严重。渐渐地我逐渐意识到:教师什么样的学生都可能遇到,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使人的成长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我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是缘分吧。于是我开始注意他,试着和他做朋友,他见到我也非常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渐渐的我发现他上课认真听讲了,小动作也少了很多。这让我很开心,并且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看到他有如此大的表现,我乘热打铁对他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在家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通过这半年的观察和同家长的交流,李艳军这几项完成的非常好,昔日那个丑小鸭不见了,现在是美丽的白天鹅。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没有爱就没有世界。”作为教师,对于这样的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更应给他一种特殊的爱——关心和尊重。通过这半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作为“随班就读生”的班主任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爱心

魏书生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班主任应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悉心地护理。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对于随班就读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往往对学习冷漠,心理上与老师有隔阂或抵触情绪,自卑感强,甚至有破罐破摔的思想,常常给班级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和难度。教师不能因此而讨厌他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主动接近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为他们排忧解难,要用爱拉近与随班就读生的心理距离。

对于随班就读生更要体现出班主任的爱心。

二、要有诚心

班主任对随班就读生的教育要满腔热情、诚心诚意,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诚恳地帮助他们做自我剖析、自我检查,对他们提出真诚的希望和具体的要求,鼓励他们扬长避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熟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用诚心打动、感化他们,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要有耐心

在随班就读生的教育中,班主任要克服浮躁情绪,不能急于求成,耐心细致做好教育工作。要认真观察随班就读生的心理动态,挖掘潜质,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利用其本身的内动力,去完成学习、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确定出可行性目标,让他们既能较好的完成,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进步的乐趣,从而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要使随班就读生有进步或发生革命性的转变,是来之不易的。所以需要我们叫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教育他们,也要有耐心等待奇迹的出现。

随着人类的发展,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歧视到理解,从同情到支持,从排斥到接纳,从遗弃到教育潜能的开发,无不显示出社会对残疾人的重视和人文关怀。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不断转变教育的理念,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些残疾孩子教育的责任,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诚心、耐心去开发这些虽班就读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会中,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

随班就读教学案例 篇2

一、社会理解力与友谊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和同龄人相比社交能力和情感成熟度远远发育不足, 因此, 容易被孤立、嘲笑或欺负, 而比同伴更高的智力往往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孤立和疏远, 在班级里难以找到社交还是智力方面水平相当的朋友。

刘某在班级内没有任何长短期的朋友, 在游戏及活动中难与同学建立起合作同伴关系, 也较难理解游戏规则和要求。当他有交往意愿时, 往往采取的表达方式是较为激烈的 (如大力推搡、拉扯) 或是同伴难以理解的行为方式来表达, 因此同学们较为孤立他。同时, 他偶尔还会出现些怪异动作和声音, 以及自言自语等特征影响课堂纪律, 让同学难以接受。

二、情感的认知与表达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情感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他们难以理解别人喜、怒、哀、乐等情绪, 不能与家人、朋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在情感上难以达到共鸣。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主要在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方面有较为明显的特殊表现。

刘某的情感丰富并且表达时不顾及场合、时间、程度。例如, 课堂练习时, 老师要求书写较多内容时, 他会表现出焦虑行为, 并表示会拒绝完成;如果发现不能摆脱该项任务, 则会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包括大声喊叫、摔笔等;最后会变成用哭泣、躺倒在地、离开课堂, 甚至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来逃避学习任务。在别人表达情绪时, 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不能主动对同伴进行安慰及帮助, 而多是漠视或者用极端的言语进行表达。

三、特殊兴趣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较多的有独特的特殊兴趣, 如, 数学速算、万年历的推算、对相关兴趣知识的超强记忆力 (字典、站牌、天气预报、历史事件等) , 以及电子、电脑等科学技术。刘某对阅读感兴趣, 涉猎的范围较广, 包括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电脑知识、文学知识, 有较强拆卸组装的动手能力, 这些远远超出了同龄儿童。

四、语言

异常的语言能力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特征之一, 他们有的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 有的在表面上可以完美使用表达性语言, 可是这些语言会过于正式或者学究式。有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表达时会有古怪的韵律和特有的口音, 同时他们在语言的理解能力方面也有缺陷, 表现为误解字面含义和隐含意义。

刘某的书面语言发展较好, 词语的丰富性远超同龄儿童, 尤其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经常是滔滔不绝, 不顾虑听者是否对谈话内容感兴趣。但同时他的功能性语言较单一, 交际类语言匮乏, 与人对话中有时会表现出词不达意或组织语言较困难的现象。

五、认知能力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认知能力有些不寻常的特征, 他们大多天生擅长理解逻辑和自然世界, 关注细节, 喜欢以系统的方式记忆和整理事实资料。不过这些孩子容易分心, 特别是在教室里;当他们解决问题时, 也常固执于一个特定的想法, 而且害怕失败。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组织能力也表现出了问题, 特别是完成家庭作业和作文的能力。这些孩子明显无法遵从指导, 或从错误经验中学习。

同时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所具有的丰富词汇量和知识也容易让成年人对他们的社会推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良好行为表现有相当高的期待, 因此当这些儿童的表现不如同龄儿童成熟时, 老师和家长将难以理解和接受, 更多地对其进行批评和教育。尤其是不了解特殊教育相关知识的老师, 多对其特殊行为束手无策, 难以对其提供合适的教育及帮助。

刘某在对于各类知识的学习中, 表现为对特定的学科 (如科学、天文、地理、生物等) 学科更感兴趣, 而对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等不感兴趣的学科则不能正常遵守课堂纪律, 完成课堂任务。对于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学业任务, 如, 抄写、默写等, 他们较难完成任务。

六、运动与协调性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有明显的运动能力缺陷, 包括双手不够灵巧, 缺乏协调性, 平衡能力较差, 抓握和肌肉紧张, 以及手部操作动作缓慢。

刘某大动作的学习较困难, 表现为广播体操、跳绳、踢沙包等需要肢体协调能力的动作的习得和展示都有较大困难。精细动作表现为手指灵活性不佳, 握笔写字经常涂改, 字迹也较为潦草, 难以辨认。

针对该生各方面实际能力的情况, 建议其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同时, 也能接受资源教室或者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定期个别训练服务, 以便于儿童能从心理和行为上得到进步和改善, 帮助他更好地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摘要: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一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情况, 对其现有的能力及学业情况进行分析, 对比其在普通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资源、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差异, 讨论个别儿童的随班就读利弊情况。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托尼·阿特伍德.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M].华夏出版社, 2012.

随班就读教学案例 篇3

李佳佳是我所任教的四年级的一名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视力残疾,对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她入学的时候已经7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的增强,使得她性格孤僻、自闭,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在学习和班级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别的同学交流没底气,课间活动的时候经常一个人独自躲在角落里。由于视力不好,生活上有许多不便,上下学也要同学帮助、家长接送。该生的境遇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正视随班就读学生与正常儿童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抛弃,不放弃,让随班就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让他们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度过美好的小学时光。

二、案例分析

(一)个案简介

姓名:李佳佳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5年8月

个人状况:李佳佳同学属于视力残疾,先天性发育不良,视物略有模糊;思维正常,上下学有困难,胆小、性格孤僻,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上学,但由于学习基础差,不喜欢做作业,经常交不上作业,导致学习越来越差,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课堂上思维不活跃,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不够,缺乏主动性,需要老师不断的给予启发、鼓励。

(二)问题行为表现

性格固执、孤僻,胆小、自尊心强。由于受视力残疾的影响,性格内向,内心比较封闭,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们说话玩耍。课堂上基本不举手发言,少言寡语,不和同学们积极主动的交流。

(三)行为原因剖析

(1)家庭因素:由于身体的原因,父母亲对她十分疼爱,过多地关心和照顾使她在生活中养成了不用动手、动口,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表现听之任之,不愿批评、说教。

(2)环境因素:上学要家长接送,双休日和寒暑假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少和邻里的小朋友玩耍、交流、沟通。

(3)气质因素:胆小、好独处。性格内向、拘谨,不爱活动。自尊心很强,缺乏自信心。因此,该生对同学们在学校里开展的许多活动不参与,对集体活动产生了畏缩心理。

三、确定目标行为

(1)帮助该生逐步树立自信心,从自卑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2)激发该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她完成作业。

(3)培养该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她参加班上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主动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生活的乐趣。

四、教育过程及措施

(一)用爱心赢得信任

人们常说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我认为,热爱学生同样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能吸引学生喜欢他所教授的课程,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爱的氛围中,人的想象力就丰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师爱在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不应“头痛”,而应“心疼”,对随班就读学生不应放弃,而应给予更多的关爱,用爱去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去理解、宽容、赏识、信任随班就读学生,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不自信,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自尊心,像其他学生一样接受生活的考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幸福快乐地成长。

由于身体的原因,该生学习能力较弱,表达能力不强,在班级活动中很孤立,久而久之,性格变得越发孤僻、自卑,不愿与人相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有意无意地创造和她接触的机会,中午休息时主动叫她到我的办公室来共进午餐,以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师生隔阂。她的作业当面批改,借此机会跟她谈心、沟通,赢得她的信任。渐渐的李佳佳的性格有了变化,话多了起来,也愿意和老师交流了,脸上多了一份笑容,多了一份自信。

从该生的转变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当学生被老师的关心、爱护、真诚所打动,就会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倾吐给信任的老师,听从老师的引导,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用爱心帮助成长

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随班就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学习上多鼓励,多帮助,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虽然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学习任务,她可以不做作业,对她的表现老师可以听之任之。但我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家长愁眉苦脸的无奈,教师的职业感,使我没有理由放弃她。当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我单独找她谈话:“老师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好学生,但作为学生不做作业大家知道了不太好,你怎么不交作业呢?”她低下头说:“老师,我不会做。”我把她拉到身边小声地说:“下次不会做就来找老师,我帮你做,好不好?”她怯怯的点点头。每次的文化课测试,李佳佳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老师都给予表扬,鼓励她取得的细微进步,使她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多法并举,培养主动性

(1)兴趣引导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经常体验成功,就可以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情感愉悦,兴趣就易于形成和巩固。李佳佳同学喜欢画画。每次完成美术作业后,我都及时点评她的作业,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使她的绘画水平有了显著进步。班上办学习园地,她都积极参与,认真地准备自己的作品,一丝不苟地去画、去写。在评比中老师及时给予肯定,让她体验成功的喜悦。看着学习园地里自己的作品,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体育课上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时,老师让她当击鼓手,当她看到同学们在自己的指挥下奔跑穿梭,被抓以后还要表演节目时,她笑得最开心。慢慢地,她忘记了痛苦,丢掉了自卑,鼓起了勇气,树立起了信心,在和同学们相处时比较主动了。

(2)同伴互助法。在全班开展“一帮一,对对红”活动。李佳佳和班上的一位同学关系比较好,我就利用她们的这种关系,不论是做作业,还是课间活动、集体活动时,让这位同学尽可能地和她在一起,帮助她,拉她一起参与活动,她也乐意和这位同学一块儿参与活动。渐渐地她被同学们感化了,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融入到了同学们中间,和同学们一起活动、交流。

(3)情景教育法。在安排座位时,我将李佳佳的座位安排在靠前的位置,把愿意帮助她的同学安排在她周围。在课堂上,选择适合她回答的问题,鼓励、引导她积极发言,从而使她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实践活动中,引导她观察别的同学相处的情景,待人接物的方式,开展活动的方法,让她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教育,在文明、和谐、欢乐的校园中,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五、教育效果与反思

(一)教育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该同学基本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学习和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上课时能积极发言,回答老师的提问,主动和同学相互交流,从朗读课文、作业书写、绘画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下课和同学们一块玩耍做游戏。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反思

(1)教师需要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要与其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才能听其言,信其道,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的现有的水平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目标要起点低,有易到难,循序渐进。

(3)主动性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方法也应多样化。在以一种教育目标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渗透其他内容,多种方法交叉使用,相互补充、互相促進。

(4)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家长的有效配合,相互沟通,是教育成功的有力保障。

随班就读工作案例分析 篇4

——淮口四随班就读工作的思考

一、随班就读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倡导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仅要求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且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在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所面向的对象中,不可忽视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发育期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各种有害因素造成了其生理、心理、精神发育的不全或智力迟缓,行动能力、视听能力或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周边学生的交流、融合以及其独立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如何应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保证其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随班就读”不失为一种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方式。它与特殊教育学校的集中教育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能充分利用现有遍布全县的学校教育资源,残障儿童能就近入学,对特殊儿童家庭经济要求也不高,并在生活上能得到更多的保障,能有效保证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二是在普通教育的大环境中,能更好的保障残疾儿童的情感、心理、社会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尽快的使他们与社会相融合,充分体现创建和谐教育这一理念。

二、在探索中实践发展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作为全县推行随班就读工作的试点校,在如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体系,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质性相融合,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建立特殊教育资源室,在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运作中发挥中心和推动作用。

1、资源室教师的选拔: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基础就在于资源室教师的选拔,它直接影响到以后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及工作的质量。资源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对随读生深深的爱。我们首先开了全校教师的动员会,在会上宣传了资源室教师工作的内容职责,明确了权利与义务,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任务及奖惩细则,要求全体教师自愿报名应聘。动员会后全体教师踊跃报名,特别是骨干教师更是找校长主动请缨,收到了预期效果。学校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过综合考核,确定了三名骨干教师为资源室教师,分别分布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2、资源室教师的职责:

1、负责实施、协调残疾学生的入学与初步鉴定。每学期开学前是我校资源室教师最紧张繁忙的时刻,为了保障我辖区所有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他们有时要经过反复的家访与动员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还要对低年级的学困生认真慎重的作初步鉴定,提出安置意见。

2、开学初指导普教教师编拟个别教育计划,并参与效果评估。

3、实施过程中对残疾生提供直接教育、行为矫正、缺陷补偿。

4、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与措施。

5、与学校行政一起制定、检查与协调本校特殊教育有关规定的实施。

3、资源室建设:在教育科、教研室、特教中心的指导协调下,学校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室,其实施除了按教室的一般配备外,还配备了残疾儿童常用的测评工具、教具、教学辅助用具、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学生读物以及随班就读管理资料。对资源室作了精心布置,整个资源室布局合理、温馨、别致、极富内涵。另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微机室、图书室、幼教室也肩负部分功能。

4、资源室服务功能:资源室的服务功能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具体职能在教研室和特教中心的资料中表述得很清楚,这里不在复述,只是在现阶段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一点,资源室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辅导应以心理及缺陷补偿为主,具体的学习辅导应以指导普教教师实施为主,经普教教师反复辅导无效后方可直接介入。因为我们所有的普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特教编制,资源室教师都肩负着普教的双重任务,这一点不明确,会让我们的资源室教师不堪重负,形成普教不想管,特教无精力管的情况发生,影响到随班就读的正常开展。

5、资源室的工作特点:普通教育讲究教育的一致性、系统性、主导性,而随班就读却有着独特的动态性、反复性、支持性。服务的对象由于年龄、残疾程度、身心发展、家庭环境等的差异,导致教育的起点、发展的目标、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不能够像普教一样以年级为标准考核评价。只能动态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跳跃性很大,只能根据日常表现针对性进行。我校在实施过程中尝试进行了“走读制”,打破了年级间的界限,当学生的知识缺陷非常严重,影响到后续学习时,如果低年级正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则将其安排进入低年级学习一段时间。这样做能有效保证随读生真正学到知识。

〈二〉、加强行政管理,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强力保障。

根据金堂府发[2005]117号文件精神,在县教育局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校迅速成立了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唐永东同志为组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导副主任陈习新同志专职分管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业务开展,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随班就读保障机制,确立了“保人力、保物力、保财力”的三原则。学校在期初就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日常运作,确保了随班就读工作师资一流、硬件创优、考核到位。由此自上而下形成了以县教育局为领导核心,以县教育科、教研室、特殊教育学校为技术指导中心,以中心校为实施基地辐射各村小学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行政支持体系。

县教育科、教研室、特殊教育学校组成了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多次到我校进行教育科研、教育评估、复查验收等工作,并多次组织资源室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在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和学校随班就读领导小组的指导、推动下,我校全体教师在特殊教育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上提高甚多,都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认真配合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开展的各项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探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我校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入学安置、学籍管理、课改、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已全面实施。一只高素质的特殊教育队伍正在逐步壮大起来!

〈三〉、细化内部管理,保证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其动作机制涉及到三条主线:学校——班级教师——随读生、学校——特殊教育资源室——随读生、学校——随读生家庭——随读生。如何保证这三条主线严谨、有序、实效开展,避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职责混淆,相互推诿,确保特教与普教一起良性发展,需要对其各个环节科学统筹,相应角色的定位尤为重要。为此我校特制定了《淮口四小随班就读班级管理细则》、《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评价意见》、《淮口四小随班就读教师工作综合考评意见》、《淮口四小随班就读教师业务检查实施细则》等,并总结出了随读生在教学组织形式、学籍管理、学习成绩考核、评估等经验。当然,仅靠管理制度的约束还不够,重要的是全体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科学认识。通过各种业务培训全体教师已能全面接纳残疾儿童,不在有冷漠、放弃教育的现象发生,而对这类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建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学、友爱和谐的氛围,突现出了我校“启迪灵性、寻求和谐”的教育理念。

〈四〉、注重家校互动,为随读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模式下,随读生的家庭教育更加关键,学校多次举办家长培训会,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病理特点,增强家长的信心,杜绝家长产生放弃、自闭思想。指导家长根据随读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时机促进学生战胜困难,增强自信,不断上进,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除常规的家校活动外,资源室教师更是主动根据随读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及时与家长协调、勾通,无论是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或是一次心理行为的正确矫正,都让家长、老师、学生不断看到了希望。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出现家庭反对、阻挠的现象,有了这种和谐的家校关系,让我们工作信心倍增。

〈五〉、深入科研,大力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随班就读对于我校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物,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着太多困惑与不解,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矛盾与冲突。这项工作一开始就注定了只能在探索、实践、反思中才能有效推进。在普通教育的大环境下,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及学生评价问题,特殊教育的课程建设,特殊教育教师考评及专业化发展,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与运作,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新的课题。我校开展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已近两年,其间经历了由混沌到清晰,由迷惘到坚定这一艰辛探索研究过程,初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分层推进,注重补偿;激励自主,倡导合作。”的教学原则。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实效。这里将我校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课堂教学的研究情况向大家作交流。

1、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在现实的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教师只是在时间划分上去理解“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分层推进,注重补偿”这一原则,在一节课中,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普通教学,在新授课结束后的练习时间中,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辅导,把照顾差异理解成只有个别教学才能实现;也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残学生,更多的让他们回答问题,为了让他们回答问题正确,不厌其烦进行启发、指导、等待,无形之中占去了课堂上的不少时间,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及时全面实现,虽然关注了个体,但抛弃了全体,得不偿失。也有的教师只是片面去理解“激励自主,倡导合作”,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听任随读生自由发展,他们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其发展的目标。以上种种作法都影响到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使随读学生有进步,充分发展其潜能,而且要保证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

2、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策略。

①、教学目标体现差异性和挑战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随读学生和普通学生在身心发展、学习特点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也需要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学目标上有许多共同点,但因为残疾造成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教学目标应遵循其身心发展特点,确定符合随读学生本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例如智力残疾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可降低,记忆量可以适当减少,练习难度作适当调整。但是所制订的目标也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才能激发智残学生的主体创造能力,使之形成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方式,避免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依赖性、被动性。一般来说智残学生在低段与普通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上差不多,到中高段时可适当降低,但应力图使之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应基本相同。另外还应不时关注其缺陷补偿矫正、社会适应能力等,并与智残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以激发随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兼顾全体、互相促进,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归宿。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准确无误的分析,在课堂上实施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随班就读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重难点突破的关键环节上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果我们在新授课过程中置随读生不顾,仅到最后练习时来辅导,由于脱离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其效果显然会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需要,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而已。

实际上,在具体操作中并不困难,很多时候还能促进普通学生的学习。如要教学认识11—19这几个数时,先要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形成“10”这个新的计数单位,随读学生由于反应较慢,手指动作不灵活,其他同学已经完成这个步骤时,小棒可能还散落在桌上。如果这时我们就开始推进教学加一根认识“11”,加两根认识“12”…….可能后半节课他们都在云里雾里。如果我们将他们分在不同的学习小组,在伙伴的帮助下,及时数好10根小棒并捆好,他就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去认识11,12……这些数了,而伙伴在帮助他的过程中也巩固了知识,并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提高其学习兴趣。(能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在研究圆的周长时,让伙伴和他们一起共同测量,允许他们用计算机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并负责做好小组的记录。这样他们能顺利完成测量,不断感知圆周率的形成过程,而他们的计算结果也能为笔算的普通学生提供参照。如学习《苏珊的帽子》这一课,为随读生设计的问题是:课文有多少自然段?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苏珊戴上帽子时会怎么想?为普通学生设计的问题是:课文可以分成几个意义段?老师为什么要让全班同学都带上帽子?由老师让同学们都戴上帽子你能想到什么?这些问题相互交融、相辅相承,有力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普通学生与随读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倾听,还学会了尊重。这都是21世纪公民所必需的素质。

③、教学方法上注重补偿性和加强直观教学

普通教学的许多经验和方法对智残学生都是适用的,所以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促进全体学生质量的提高。但残疾学生自身的缺陷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课堂上必须针对他们的缺陷采取一些补偿性的方法。

A、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故事、广告、音乐、图画、诗歌等艺术形式引入教学,情景的角色让随读生参与。如学习《桂林山水》时,让随读生将桂林山水的教学挂图张贴在黑板上,并配上音乐,激发起全体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高昂热情,因为是学习自己所引入的知识,强烈的求知欲会克服智残学生很多学习中的困难。

B、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课堂教学中的例题巧解、妙语连珠、体态情趣、模态拟声等是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的“兴奋剂”能有效的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欲望,避免随读生在面对重难点知识时的畏难情绪。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中对“居高临下”的理解,让一个学生站上讲台,俯视下方,这会使所有学生对这个词的具体意思都会有深刻的记忆。

C、注重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智残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较差,在教学中,讲课的节奏不能太快,教师的语言应力求标准、清脆,吐字必须清楚、完整、准确无误,抑扬顿挫。如果教师发音不准,咬字不清,语速过快,会让随读生听起来很乱,理解更吃力。教师应随时注意语言的节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变换语调类型,特别是在朗读时,应充分运用朗读技巧,力争让教师的朗读与随读生的思想产生共鸣。

D、注重提问的有效性,不断培养随读生的思维兴趣。随班就读班级的课堂提问必须与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关照到随读生与普通学生智力与知识水平的差异性需求,能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的伯父是谁?(随读生回答)伯父的鼻子和我的鼻子有什么不同?(随读生与伙伴交流后回答)伯父的鼻子为什么会变得又扁又平(“碰壁”,随读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词)碰壁的含义?(普通生发表见解,随读生复述)这一系列问题“一石数鸟”、生动有效,让随读生和普通学生协同解决了问题。

E、科学运用教学媒体,增强直观教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无论对于智残生还是普通学生中的差生都非常有实效性,而且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媒体教学时做到“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直观教学的重点。如教学“角的认识”,先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学生辨析有没有角?指一指角的位置?然后多媒体出示几何图形,辨析有没有角?猜测可能有几个角?多媒体从不同的几何形体取出不同的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的相同点?最后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在观察、理解、质疑、验证中突破了智障生的思维障碍,在头脑中形成了角的清晰概念。

④、课堂教学中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教学的反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普通学生可以从师生双方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而智力残疾儿童从教师那儿获得的反馈的信息相当弱,对信息也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理解。要求教师及时了解他们每一步的学习情况,及时矫正补救。仅仅通过提问、个别板演等形式了解教学的反馈信息,往往不能及时检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若过度关注个体,又不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扩大课堂反馈矫正面,及时给予补偿。如与伙伴一起朗读矫正、同桌相互批改作业、小组内轮流批改等。这样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检查和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和随读学生。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个体。

以上仅仅是从随班就读的整体情况结合新课程改革谈了些实施意见,在具体的实施当中,随着班级的不同,学科的不同,随读生年龄、地域的不同,还会有很多具体情况需要灵活处理,需要因地制宜认真研究。

六、成果与展望

自2006年3月我校实施随班就读工作以来,有力的提高了残疾学生的入学率,本辖区所有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100%。进入到我校学习的残障学生都妥善得到了安置,现正处于不断的康复之中,曾长林同学、洪刚同学等已被纳入阳光育苗工程,曾杰同学、杨琴同学已逐步摆脱特教支持,基本上与普教相融合。形成了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可喜局面。而且残障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不断的影响到正常的儿童更加勤奋的学习,促进了普教的发展。随班就读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改变了家庭、教师对残疾孩子的偏见,同时在教改、科研上也搭建起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我校全体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深入实践,自身素质显著提高。并协助特教中心圆满的完成了2007淮口学区特殊儿童的筛查鉴定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首过去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未来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县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县教育科、教研室、特教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制度,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使之产生更强的社会效益。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建和谐教育不懈的努力!

随班就读教学案例 篇5

我校把随班就读生全面融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学校为随班就读生提供了平等、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提供给学生心理扶持。针对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有效的进行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制定学生发展计划,设计了针对性的练习,开展个别辅导,加强心理疏导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补短,发挥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一、领导重视,专人负责。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建立了校长为组长、随班就读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为组员的特殊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全纳性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消除所有“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正常学校”和“特殊学校”之间一切歧视性的社会差异。让特殊儿童回归普通学校受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提高认识后,我们确定的教育目标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多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指导思想和特殊、优先的基本原则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学校把这项工作写进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之中。

二、抓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工作是随班就读的基础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以下一些管理工作:

1、把好随班就读生的“进出”关口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班级学生中总有成绩落后者,而有些责任性较差的教师为了所谓的班级成绩,往往把成绩落后者千方百计地视为特教生,从而放掉“包袱”。但是,大家知道,落后的不一定残疾,残疾关系到人的声誉和权利,冠以“残疾”要严肃、谨慎。要认定一个学生为特教生,即“进”,除了进行必要的智商测试外,还必须综合考察多方面原因,全面权衡。我们在每学年结束前都要围绕智商、病史、作业、考试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对学习有异常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测试,严格把关。而对于已认定的特教生,经过一、二年或更长期的随班就读,确有进步,与普通学生中的后进生相差无几,我们及时解除,即让他“出”,使他成为一名普通生。

2、做好随班就读生的教学工作

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是在普通班中进行的,教师面对的是绝大多数的正常学生,而特教生随班就读工作又是一份相当繁重的工作,因此所任教师必须付出比其他教师更多的劳动,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平时,我们要求随班就读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能体现出“五个想得着”。

计划备课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计划备课中要体现出一些个别补偿教育。

课堂教学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要多启发,多鼓励,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开动脑筋,与正常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学习,从而学到一些知识。作业设计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他们能完成的作业。课后辅导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教师要抽一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考查考试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降低难度。

为了使“五个想得着”得到落实,我们加强督促指导,每学期结合五认真视导,对他们的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家访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理好随班就读生的档案材料

一旦认定是随班就读生,我们就建立档案,每人一个档案袋,材料有“残疾儿童少年鉴定表”、“智残儿童少年测查表”“入学试卷”、“入学登记表”、、“辅导情况记载表”、“个别教育跟踪记载”、“特教生家校联系卡”以及学生平时语数外试卷、作业本等,有了完善的特教生随班就读管理档案,也就等于有了抓好随班就读管理的金钥匙。

三、抓师资培训

特教要发展,随班就读工作要加强,师资是关键。由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对象是一些残疾儿童,有的生理、心理上还有较大缺陷,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教育,没有经过特殊师范教育的普通教师,确有许多困难。因此,我们首先进行思想上培训,每学期初,召开随班就读教师会议,学习《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使每个教师自觉积极地挑起重担,对随班就读生关怀备至,无私奉献,成为他们前进的启动者和引路人,使缺角的太阳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再次,在业务上培训,每学年都要开展多种开往的业务培训活动,如:经常让随班就读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别处的特教经验,一学期集中一次集体辅导,使随班就读生的教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的“五个想得着”,不定期地进行随班就读教学观摩活动,使他们能更好地正确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普通”与“特殊”的关系。平时,在常规的五认真检查中,重视进行个别指导。这样,较好地保证教师在随班就读业务上的提高,从而保证随班就读质量的提高。

四、抓教研活动

随班就读工作需要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教学,况且随着特教生的升级,或去他校就读,教师也不断发生变化。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加强教研活动,在区特教中心、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每学年进行一次教研活动,进行交流切磋、观摩等活动,使教师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提升教学水平。

针对特教生的反应迟钝、健忘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进行了如何尽可能地采取直观教学的研究,通过观摩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对低年级特教生的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直观教学。因此,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小棒、小球、贴绒等直观教学来说明抽象的数量关系,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们在区特教中心的指导下,重视因“特”施教的研究。大家知道,特教生除少数视力、听力、肢体有一定的残疾外,绝大部分是智力残疾,这些特教生,由于导致智弱的原因不同,使他们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因而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因“特”施教,让他们尽可能得到提高。如五(1)班肖晨晨同学,他健忘,对课堂学习的知识一点也记不住,知识积累极少;他好奇,上课好动,小动作不停,对教室内外什么事都感兴趣,但对学习的实质性内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针对他的特点,我们和班主任教师一起制订了教育肖晨晨的方案,采取了一些措施,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负责讲

台上的卫生工作,他很高兴能把讲台每天都擦得干干净净。增强了他的自尊心,与此同时,教师又因势利导地对他文化学习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调动了他的学习兴趣。通过我们的个别教育,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抓激励机制

随班就读工作,由于其特殊性,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教师一方面要面向普通生,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面向随班就读生进行个别教育。为了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激励广大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热情,彻底消除“陪读”、“混读”的现象,我们制订了一些激励措施,如:随班就读的五认真工作列入教师的岗位考核,在《教师岗位考核奖惩条例》中专门制订了随班就读的特教生培优奖。每学期对有随班就读生的教师,认真进行考评,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认真做好随班就读五认真工作的给予表扬奖励,对于特教生进步大,能得到解除成为普通生,将得到培优奖。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我们在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六、科研导行

提高实效

1、提供学习材料,鼓励教师自学。

短期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时间短,内容多,所授内容不会马上全部消化吸收并运用于实践。因此,除定期反复培训外,还为教师多年来坚持订阅《现代特殊教育》、《心理世界》、《教学艺术》等杂志、报刊,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鼓励教师自学。

2、认真总结,科研促教学

要把握随班就读的规律,必须开展教育研究。我校谷珍娣老师参加余杭区特殊教育论文大赛获一等奖,通过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得益非浅,他们把研究的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为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培养记忆,受到良好的效果。

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 篇6

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1】

1.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内容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措施三个部分。

(1)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

要求对学生情况的描述必须“客观、辩证、简明和抓住问题的症结”。“前一学年(期)学生的考核分析情况,是制订后一学年(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的依据”。

(2)教学目标

要求“依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大纲(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并参照特殊学校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作适当的减少内容(要点)和降低(层次)要求的处理”。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可接受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及后续性原则;增加和提高缺陷矫正补偿、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生活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等内容和要求。

(3)教学措施要求

“教学措施(策略)必须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便于执行和检查效果”。

2.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形式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总计划、分计划和教案。

(1)总计划个别化教学总计划落实于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档案卡中,实行一人一卡。该卡由班主任负责填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学校领导督促检查;一份由班主任和特教教研组牵头,会同和协调相关任课教师(语数教师和资源教师为主)共同执行。要定期召开个案会议,争取有关领导、教师、辅导人员(包括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2)分计划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分计划涵盖了随班就读学生接受教育的两种形式:在普通班学习常规课程以及在普通班以外(如资源教室)接受辅导或学习辅助课程(或称为特殊课程)。分计划要求学校“从学生的障碍及其改善的程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尽可能地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为原则进行教育安置。在确定安置方式后,普通班教师和资源教师应根据各自任教的科目制定个别化教学分计划。

(3)教案

教师制定的教案和个别化教学计划应成为有机的整体。在兼顾全班共性的同时,教案中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提问、练习)等特殊要求必须单列或注明;承担普通班以外辅导训练任务的教师所制定的教案,必须针对缺陷补偿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同时,教师作好辅导记录。

随班就读大小课堂结合教育教学计划【2】

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学生在生理上智力发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作为随班就读学校我们有责任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摸索新课程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力得到锻炼,错误得以纠正。为此,我校尝试实施“大小课堂”结合的模式,落实措施,细化管理,逐步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

具体措施:

1、重视大课堂教育教学,体现公平与关爱。所谓“大课堂”教学就是平时随班就读课堂教学,随班就读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平时随班就读课堂中,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大课堂教学,在备课环节考虑既能满足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要为随班就读生设计符合他们的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教师应做到心中有目标、有计划。在课堂上,给与他们情感上和学习上足够关注,课后加强辅导,保证必要目标的完成。对他们的辅导采用小步训练、多级提高;即时反馈及时强化的方法,努力使随班就读学生能够基本跟上班级的教学进度。在大课堂教学中为了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辅导,我们将这些随班就读生安排在第一排,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多动脑,勤举手。同时又安排一位纪律、学习较好的学生做他们的小老师,达成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在随班就读生的周围形成一个友谊、互助的氛围,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提高。

2、加强小课堂教育教学,突出个别辅导。

所谓“小课堂”教学泛指资源教师的个别化辅导。随班就读学生由于智力等方面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中和正常儿童相比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为此,我们除了在大课堂课教学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使他们能够融入班级活动,与同伴建立正常的交往。还加强小课堂教学。在对随班生进行智力、行为习惯、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认知学习、运动康复、生活自理、手工制作四个方面的小课堂,每周专门安排两节课把各班的随班就读生集中在资源教室由专门的资源教师按教学计划的实施个别化。同时,也要求资源教师积极开展一对一的小课堂辅导。

总之,大课堂是本,小课堂是大课堂有机的补充和提高。我校在关注大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了小课堂教学,把大小课堂结合起来为随班就读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制定考核细则,规范日常管理。

为了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效性,教导处在制定《教师六认真考核细则》的时候,把随班就读工作的要求具体分解到教师备课、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考核等方面。要求教师备课中能有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能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设计,降低难度,使随班就读学生也能每天学有所得。同时,要求教师能耐心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辅导工作,把他们也纳入到补差的行列中,做好辅导记录。

在平时的管理中,教导处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在平时的随堂听课中,注意观察教师对随班就读生是否关注,在教学常规检查中,看教师备课中是否体现出对随班就读生的分层要求,查随班就读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稳定或有所提高,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的六认真工作考核中。在考核中,努力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力求考核的全面性、真实性,使考核这一手段促进教师工作的开展;考核后,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有效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小课的课程安排及其他。

1、课程安排

节次--午别--星期--组别

星期一--午修活动--

1星期二--康复课---

2星期三--自理课---

3星期四--制作课---1

星期五--自理课---32、老师安排:

认知课:施敏华、颜慧丽、陶红波

康复训练课:王小平、蒋福定、手工制作课:金挺、張茜茜、梁灵永

生活自理课:颜海萍、陈维佳、梁玲玲

备注:

1、晨间活动时,第一节课7:15—7:35 第二节7:40—8:00

2:午修时,第一节课12:00—12:25第二节12:30—12:50

3:因考虑到指导教师普通班驻班等情况,小课堂集中辅导课可由一位老师或几位老师组织,具体有组内老师协商自定。

4:带“ “为本组负责人。

活用“随班就读”发展特殊教育 篇7

随班就读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经济基础薄弱、特殊教育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是让广大残疾儿童普遍接受教育、回归主流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多种形式发展特殊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着力提高思想认识,从政府行为上保证随班就读稳步发展

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落实,把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作为“普九”的重要指标之一,明确“三残”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指标,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乡村、学校,列入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结合“普九”年检复查,坚持残疾儿童入学率“一票否决制”。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两个倾斜”、“两个明确”的工作制度,即,经费安排向特教倾斜,师资配备向特教倾斜;明确特教工作的职能职责和目标任务,明确市、县、校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力求做到底子清、任务明、工作实,从制度上保障了特教发展。

二、坚持特教特办,从物质保障上促进随班就读快速发展

始终坚持把特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为保证特殊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张掖市政府确定市财政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每年10万元。财政部门在核定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时向特教学校(包括普校附设特教班)倾斜,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城市初中学校,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年增加。市政府还要求各县(区)政府切实加大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投入,设立县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以保证各县(区)随班就读工作资金需求。市、县民政部门将随班就读学生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每人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0元,减轻了残疾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张掖市残联每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争取助学项目资金和康复项目资金。财政、教育部门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争取各类助学项目,使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和各类助学项目的学生覆盖面达到100%,确保了残疾儿童少年不因贫困失学。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将残疾幼儿教育纳入免费范围,免除学前残疾幼儿保育费、杂支费、取暖费并补助每天2元的生活费,使县内残疾儿童少年实现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三免两补”十五年免费教育。在全市事业单位生活补助费自筹解决的情况下,市财政坚持全额拨付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助费。随班就读学校对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在绩效工资考核时给予倾斜。同时,张掖市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积极协调财政、民政、教育、残联、妇联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开展各类扶残助学活动,累计帮扶1059人次。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一助一送温暖”、“我与残疾小伙伴共同成长”和“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为在校残疾学生捐款累计近30万元,捐物9300余件,使48名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重返校园。目前,张掖市初步形成了政府关心重视、社会热情支持、学校积极接纳和家长主动送残疾儿童就读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管理机制,从全面普及上推动随班就读持续发展

1999年5月,张掖市成立了特殊教育中心,2007年又在各县区建立了县(区)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隶属各县区教育局管理,接受市特教中心的业务指导。县(区)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面向农村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具体指导,对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残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和工作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张掖市坚持随班就读在特殊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健全了随班就读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1. 构建随班就读管理网络。

目前,张掖市随班就读教学指导、检查、培训、咨询和教研指导网络已经基本建成,行政上形成以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乡镇中心校——随班就读学校相连接的行政管理网络,业务上形成以市特教中心——县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乡镇中心校教研员——随班就读校教师相连接的教研业务指导网络,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科研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从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随班就读管理网络,保证随班就读管理上和科研上层层有人抓,层层有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特教中心经常深入随班就读学校、深入课堂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确保随班就读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 完善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管理工作,2010年,张掖市制订出台了《张掖市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意见》和《张掖市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标准》,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招生、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管理工作、经费保障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张掖市不断完善随班就读工作县级支持保障体系,建立了学前三年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学前康复制度、双重学籍管理制度、定期检测制度、免费就读制度、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巡回辅导制度、普特校无障碍通道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流失报告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衔接制度等一系列特教管理制度,实现残疾儿童“零拒绝”。为随班就读学生统一印制了《张掖市随班就读学生手册》,实行一人一册、册随人走的学籍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手册、成长档案,制定个性化教案、建立家校联系档案等,进一步发掘残疾儿童自身的潜能,整合随班就读的教育资源。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跟踪调查、监测管理,掌握学生成长情况,使张掖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做到了底子清、档案全,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全市随班就读管理工作。

3. 加强随班就读教学督导检查。

张掖市特教中心和县(区)指导站充分发挥职能,定期深入学校、课堂,对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和随读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评估,督促随读校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研教改,从提高质量上保证随班就读科学发展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提高特殊教育受教育面,全面普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张掖市不断地在探索中创新特殊教育的发展道路。

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在市特教中心的指导下,各县区、学校针对残疾学生实际,从教学模式、教材、考核等方面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在教学模式上实验学校采取了同班分组式教学、按需入班式教学、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助学等教学组织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提高了随班就读的实效。灵活的教学模式,降低了随读生与新知识间的台阶,增强了随读生的学习信心,有效地解决了随读生“进得来,留得住,有进步”的问题。

随班就读教学案例 篇8

关键词: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

随班就读是让在学习或者生活上存在某些障碍的孩子跟普通孩子一起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智力存在一些障碍而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学生,教育机构或者政府会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或专门的培养机构去学习,接受专门为他们制订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以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教育。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培智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继续他们的学业,做积极向上的学生。音樂这门课程因其学习任务轻松,课堂氛围活跃,被大多数培智学生所喜欢。教师应借助这个特点,利用音乐课程教学打开学生的情感世界。

一、音乐课堂中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

自国家提出“随班就读”这一教育概念以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出现了诸多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都经受巨大的考验。音乐这门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教学实践中虽不像数学这类逻辑性学科那么困难,但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落差

随班就读的实行对象为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相比,在学习上存在更多的困难,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上往往不能跟上同阶段学生的进度和水平。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对学习并不上心,无论是在学习习惯还是在学习任务上,与同龄人相比都落下了很大一截,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弥补。与同龄人一起上课,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并体谅学生的学习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学方案。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落差,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重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矛盾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制度中,教师只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随班就读的学生与普通的学生有所不同,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特殊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便难以适应学生的特殊性,与学生逐渐形成了矛盾。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设置,学校在对学生义务教育期间,大多实行统一的教学制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学内容整齐划一,对于随班就读存在诸多弊端。随班就读的学生都是比较特殊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特殊的要求和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一些特殊要求和需要。对于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上都亟须得到改进和发展。

二、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措施

随班就读的学生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情感上都有一定的负面性,与普通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上需要的更多的是生活上和情感上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教育。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应及时帮助特殊儿童,矫正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帮助他们创造真正属于他们的价值。对于特殊的学生实行特殊的个别化教学,不放弃任何一个特殊学生。

1.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学习任务安排,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性。音乐课程的学习与其他課程相比较为轻松,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放松,能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学习。随班就读的学生对于学习较为吃力,音乐课程的学习正是让他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课程学习。教师应抓住这一优势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和歌曲,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欣赏喜欢的音乐并邀请学生上台演唱,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2.扬长避短,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

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在学习上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学习效率低下。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也不太愿意向教师请教,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随班就读的教学情况逐渐低迷。为了改善这一教学情况,提高随班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转换角色定位,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课后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音乐擅长和感兴趣的东西,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特长,并将其运用到课程学习中。

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程教育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来说,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还能排解他们在繁重的课程学习中的压力,让教师通过音乐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由于随班就读学习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因材施教,为学生实行个别化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制定最适合的学习方案,促进学生整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上一篇:燃气消防安全标语下一篇:民族团结小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