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论文梁晓晖(共1篇)
信息技术论文梁晓晖 篇1
浅析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单位 洛阳市老城区古香小学 姓名 梁晓晖 电话 *** 浅析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步向信息技术教学过渡。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正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与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造就一批会学习、会思考的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才,是新形式下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学所学内容脱离实际。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使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科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将得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1、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生活情境
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比如:在《秒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新年倒计时的情境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在处理分与秒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演示,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烟花有多长时间,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分=60秒;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h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和节奏。
2、巧用信息技术实现人机对话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但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观地位。运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把学生推向台前,自己站在幕后,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引导合作者的地位,引领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加和减”时,我用电脑设计了一棵果树,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树上的果子,每个果子都能进入一个练习,当学生做对时,就会响起一阵轻松美妙的音乐声。电脑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物体,所以谈不上与学生情感的交往。而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需要,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巧用电脑与学生交流,就会让学生尝到不同滋味的成功的乐趣。
3、巧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丰富资源
信息技术具有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它可以利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要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提出学习任务——制作统计表,然后让学生网上查找旅游资源。网上的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在链接的引导下,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在信息海洋中冲浪。许多学生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旅行社资源,旅行工具的分类,价钱,有的还查找了旅游胜地,资料齐全后,组员们再分工合作,讨论如何选择路线,交通工具,最后汇集制成了一张统计表。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兴趣盎然时,轻松并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这些信息资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整合为我们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理念相融
理念是理性化的一些观念,具有稳定性、长效性、持续性、指导性。形成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是更好从事数学教育的逻辑起点,因为理念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统驭作用。《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同时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的是学,这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获得及时的体验、拥有足够自主的空间,从而真正实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学习。我们数学在教学数学概念、规律的获得等教学内容时可以尝试使用,让学生在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因此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以下问题: 其一:电脑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电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其二:从数学学科的需求出发来使用电脑,而不是牵强附会地为了用电脑而用电脑。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的基础,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电脑,发挥电脑的优势,而不是抛开一切教学所需,只要用电脑就行。关键还是使教学恰到好处,化难为简。
其三: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的缺乏,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
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首先要做教材的鉴赏者,会鉴赏才能创新;其次要做教材的开发者,要学会利用教材赋予教师的开发空间,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准确的开发。正如特级教师徐斌所说的,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应做到“尊重、理解、创造”。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这个优势,形成一套生活化、立体化的教材内容体系。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信息技术论文梁晓晖】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10-22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0-21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05-14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08-29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28
信息技术07-05
技术信息09-20
信息技术整合电子技术09-27
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技术10-08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