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规划(通用11篇)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规划 篇1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情况介绍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现将我校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我们把了解本土风景名胜、人文历史、环境保护(课程名称:热爱家乡快乐成长)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目的是既对学生进行了民风民俗的教育,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同时我校还在1——6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校本课程,每门课程每周各一节。由班主任或专职教师授课。
二、困难问题
我校校本课程虽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师资力量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课程标准,不了解教学的深度、方向和范围。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知道该如何授课。条件不允许,无法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
三、对策建议
为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为了确保我校的校本课程定时开展,学校在编排课表时,便编排好三到六年级上校本课程的具体时间,确保了一周六课时的校本课程。同时希望上级部门给安排专业老师,对老师进行培训,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要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特点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 农村和学校自身的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要义在于它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2、要从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这就要求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立足于学校及农村拥有的课程资源优势。在做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强化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与活动等多因素的整合,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可少。
3、要注重实践过程的研究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甚至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特色。关键是行动,不会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比如课程目标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创造的执行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只有立足于实践探究才能够逐步形成。当然,我校曾经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经验,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必将有助于我们理性的、合乎规律的校本课程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校要加强校本课程的专题研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树品牌办名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规划 篇2
我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 每个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其长处, 不然他就不存在了。同理可推, 每个人也有其长处, 不然他就不会自立于世了。这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看来, 学生都有其长处, 这是不容质疑的了。那么, 由谁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呢?当然是我们的“伯乐”——当代的人民教师了!光发现了还不够, 还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由谁去培养呢?当然应当由有这方面的特长的教师去培养了。师高则弟子强嘛!强强联合, 教学相长, 就可能培养出这方面的顶尖人才来, 就有可能在这方面领先于同行, 夺得世界自然科技之巅那颗璀璨的明珠。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我们该怎么办呢?纵观中国现当代教育史也只不过一百年左右, 这与我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史和教育史来比较, 那太短暂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不灭, 中华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历朝历代, 仁人志士不断涌现, 这与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制度和方法是分不开的。这意味着, 我们还应首先从我国古代几千年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中去吸取精华和营养。我认为, 我国古代教育的精华就是“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就是学生不分贫、富、高、低、贵、贱, 也不分健康与残疾, 均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性格、志趣、爱好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培养, 让人人成才。古代师带徒的教学形式正是基于这一要求而形成的。这种形式与西方的现代学校教学形式相比也有其局限性。那么, 我们现在何不把这两种形式进行取长补短, 综合应用呢?
我们不能等、靠、要。应根据本校的硬件、软件条件采取适宜的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的场地、设施、设备, 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在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加以发挥;针对本校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爱好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培养教育, 教师努力去寻找;尽早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由有这方面特长的教师来对其进行培育而让其尽早尽快地发展成长为该方面的专门人才, 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具体的实施步骤是:
首先, 按重庆市教委颁行的最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课时, 让教这些课程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去任教, 让学生有一个全面奠定基础的机会, 为将来的多样化发展打下基础;也让各科教师从中发现各学科成绩优异而有某学科特长的人才, 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 为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准备资源。
其次, 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发掘教师的各方面才能, 经综合考查后确定一些项目, 用作开设校本课程的备选资源。结合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现有师资情况, 确定一至三门课程为校本选修课的必须课, 即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其余的科目为校本选修课, 供全体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 兴趣和爱好选修。
第三, 校本课程的开设。校本必须课与课程计划的课程一样, 排入每个班的课程之中, 由有该方面专长的教师去上。校本选修课则先限定各科招生人数, 再按比例分名额到班, 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班主任确定人送报教务处核准, 编入相应的班级, 选修课的上课时间是统一的, 不分年级, 只分科目, 由有该方面专长的教师授课。
第四, 坚持凡开课必考, 凡考必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原则, 只是计入总数时区分一定的比例。对学生对教师的考核既要看单科同年级的比较, 也要看综合考核的成绩。
这样一来, 既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让其特长得到了发挥, 满足了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因师设课的目的。达到了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既解决了过去只重视学生的语、数、外、理、化、政、史等主要学科的学习成绩的问题, 也解决了部分教不好主要学科的教师的工作安排的问题, 各取所长, 各有所得, 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点初步想法, 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如实施设备的问题;师资培训的问题;学生的考核问题;偏冷学科的学生上升通道的问题;家长是否支持的问题等等;都有待逐渐解决。
我坚信, 只要按照这个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一定能办出学校的特色, 办成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摘要:校本课程能发挥灵活性、针对性强的优势, 因校制宜、因材施教成为实现学校特色创建的有效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特长的有效方法。由学校根据现有的硬件、师资条件开发的校本必修课和校本选修课,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培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他擅长方面的人才。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规划 篇3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体育;校本课程设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大量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价值。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中最能反映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之一,体育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外来务工子女体育校本课程设置。
一、体育校本课程的概念与作用
体育校本课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促进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同时,由于它着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学校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从而确立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此外,体育校本课程在符合学校实际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如何做好外来务工子女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
外来务工子女的优点是能吃苦耐劳,喜欢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实践。同时,由于跟随父母来到繁华的城市,远离了熟悉的家乡环境,他们又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信心缺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强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同时,体育校本课程的设置要突出校本,开发适合学校本土的体育课程,让学生身心愉快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最终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
1.教师要加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在新的课程开发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创造有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关注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课程观,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使课程开发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由被动的、不自觉的、隐性的课程开发者,变为主动的、自觉的、显性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能搞好校本课程开发。
2.发挥传统优势,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是构建学校的自身特色,走一条基于学校的特色化道路。凸显学校特色,目标细化为关注身体、专业技能发展与应用、综合知识及技能、责任与交际、乡土知识。众多创建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体育校本课程更是学校的特色窗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学校的传统优势,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的现有资源和优势项目引入体育校本课程,既能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效地提高课程开发质量。
3.立足学生实际,关注个性差异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活泼有个性发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为着眼点,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以促进学生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我校办学条件有限,场地小,器材少,外来务工子女的优点是能吃苦耐劳,那么可以利用生活中废旧用品开发校本课程。例如,利用报纸、胶圈、塑料泡沫、矿泉水瓶、易拉罐、汽车轮胎等多种多样的物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并编写教材,如,纸类游戏、轻物掷远、障碍接力等,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易学爱练的活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三、对外来务工子女体育校本课程设置的思考
与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多数来自落后的农村,他们从小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落后,环境的改变、心理的落差以及社会不良的攀比风气,造成了他们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身上有着能吃苦耐劳、勇敢坚强、不怕脏、不怕累的优秀品质,因此,对体育教师来说,多给予他们一些人文关怀,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同时,要培养他们自我意识和合作精神兼顾。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成长过程中与同伴及他人交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体育课上,从安全、组织及目标培养等方面来看,我们更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体育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也要为学生提供许多发展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懂得尊重和关心同伴,与希望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关心同样重要,使学生在体验群体共荣的基础上发展并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要给孩子一个将来,就得先给孩子一个现在。对于多方面起步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要与其他孩子共享一片蓝天,他们的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设置要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构建一方凸现地方和民族色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乐土,多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些人文关怀,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耿培新,曹卫民.对开发体育校本教材的几点认识.中国学校体育,2005(04).
[3]季浏.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七中学)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实施方案 篇4
实施方案
**镇**完全小学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三日
**完小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了“三级课程”。为了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以确保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开设能科学、有效、扎实的开展。
一、指到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目标;以开设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原则。
二、工作目标
1、构建完整的“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基拙教育课程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结合学校本土特色、利用学校资源、开发校本潜力,合理开发开设校本课程,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到“六有”,即校本课程有基地、有教案、有教师、有课时、有评价、有成效。并形成特色、凸显水平。
3、师资培养与培训。学校积极培养校本课程专(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使不同层次教师的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和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努力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明确“三级课程”的价值和相互关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基拙教育课程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三级课程”具有互补性,是缺一不可的统一体。、提高对校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校本课程是综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由学校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开设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着力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学校要成立以校长崔承会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成立由校长崔承会、副校长崔树军 张尚洪、教导主任韩广深、教导副主任闫恪静和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学校为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到“六有三明确”。“六有”即校本课程有基地、有教案、有教师、有课时、有评价、有成效。“三明确”即要明确目标、明确职责、明确内容。、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纳入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确定专人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工作。、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学校根据实际,统筹安排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三)、大力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研究。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经验总结与交流,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学校领导深入
班级和课堂,同教师一起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学校将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校本课程的教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适应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低年级倡导以游戏的形式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参与性的综合活动中增加体验,培养兴趣。高年级要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可采取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尝试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目标,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互式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评估。积极开展样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估工作。通过评估促进校本课程的健康发展,加速学校课程开发开设能力的提高,发现和总结课程开发开设的经验。学校出台评估方案,以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更加规范,质量不断提升。、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学校积极培养校本课程专(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镇、县举办的各类活动。学校要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纳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内容。可采取办讲座、研讨、交流、个案评析、现场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
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 篇5
大学里想学什么专业?今后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不是要等到高考临近才需匆匆思考的“未来”。随着高考“文理不分科”的改革推进,以后高中生们将提早面临着兴趣和专业方向的选择,有的选择甚至要从一进高中就开始。安徽商报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合肥一中、八中、六中、168中学、五中、十中等多所高中都已经陆续开启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你有什么才能?了解自己更好选择未来
如今的高中校园里,“生涯规划”成了一门流行课。比如,合肥六中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帮助高中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提前认知;合肥十中开设了的“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校本课程,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业规划。“我一点都不漂亮,可能你也一样;我从未考过第一名,可能你也一样;我唱歌走音,800米没达标,可能你也一样;我今天仍未被生活打倒,可能你也一样!那么,你的最优异的智能是什么?来试一试这些智能专业测试吧。”在合肥八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程中,安徽商报记者还看到了很多“生涯测评”等辅助工具。据介绍,生涯测评包括性格、能力、兴趣、文理分科、志愿填报五大板块,旨在引导高中生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从而拥有理性选择的能力。
你有什么规划?“生涯规划”成流行课
在合肥八中,这个暑假里,高二(30)班的陈逸文和几位同学组成一支“体验队伍”走进安医大附院,不仅详细了解医生们的作息时间、工作状态,还通过与病患接触深入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酸甜苦辣。临近开学,这几位同学将自己的体验过程及感悟撰写成“生涯规划报告”,这也是他们暑假作业的一部分。他们的同学中,还有多支队伍分别体验高校教师、动车乘务员等不同的职业。“早在五年前,我们学校就开始筹划‘生涯规划校本课程’,那时候这门课在高中算是很超前的,因为很多是高校的毕业生才会接触这一块。”合肥八中副校长赵林说,职业生涯教育不只局限于学校、教室,更要让同学们走进社会、体验职场生活,才能更好地为自己将来进入社会和选择就业积累经验。
八中可体验70门职业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篇6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着眼“校际合作,资源共享”,以“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分管校长任副主任,学校中层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综合课程开发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综、理综和各学科组专人领衔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室,形成覆盖全校的课程开发网络,积极创建同伴互助、一人一面旗极具个性的校本教材开发特色。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以及学校“学生选科指导委员会”等,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目标范围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它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考虑到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在初级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多年的实践探索,“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方面从新颁高中《课程标准》显示,各科已具备相应一定的选修模块。因而学校将着力“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同时,继续探索、丰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校本课程开发。在积极选择实施“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已有选修模块的同时适当关注并以“改编调整、新编充实”策略逐步加强这一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
有关“选修Ⅱ”拟重点开发校本课程参考项目类别如下:
人生类:①规划人生;
②社会人文;
③成功人士的人生足迹;
④心理健康指导„„
科学类:①开发区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基地;
②东大、南大教授讲座;
③网络信息类课程;
④学科综合类课程;
⑤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类:①艺术进修:器乐、声乐、体操、书画„„;
②周末艺术讲座;
③休闲文化沙龙;
④文艺社团、协会;
⑤书画、艺术展览;文艺展演等;
(综合实践活动类项目<略>)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2004年底前,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2005年实施新课程需要的一套初具北郊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鲜明的北郊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校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③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初步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校本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无何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与作用,特别是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开发,应该有其特有的开发,实施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同仁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
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北郊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赋予地方性知识、缄默的知识、个人的知识、操作性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等知识形态应有的地位;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4、倡导合作资源共享
学校将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特点、需要,积极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积极与有关兄弟学校联盟,分工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尽可能联盟内课程产品、师资、设施等互惠互用,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组织学习、全面动员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形成校本课程大致结构
4、公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教师或有关工作室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制《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
绍》
6、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学生选题指导委员会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学校形成整体《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老师完成具体的《课程纲要》报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力度小组审定。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一经开发即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从严格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并不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同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课程开发并实施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②学生家长的反映;
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
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 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常州市北郊中学高中部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规划 篇7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框架规定的限度内由学校自主开发出来的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客观评估的基础上, 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有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课程的开发、设置必须从地方的实际出发, 并为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2]从这个意义上说, 地方高校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地制宜地开发一系列具有乡土文化内核和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有助于全面发展保定文化、树立城市文化品牌、形成保定文化合力、激发创造精神, 无疑将为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一、地方高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提出
近年来, 地方高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地方高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特点是利用各种乡土文化资源, 开展各种各样的乡土文化学习活动, 全方位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乡土文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它们既有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的东西, 又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它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生长的地方, 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特色与历史。
通过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还可以引导大学生亲自参与调查与体验, 通过对乡土文化进行客观的反思、扬弃, 从中汲取优秀的精神传统。这也是地方高校实现其教育使命、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体现。虽然从小就生活在乡土文化的氛围中, 对乡土文化非常熟悉, 但可能“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 对本地的文化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此外, 北大教授钱理群认为, 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 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他说:“这就是失根, 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要想立足大地, 先得认识脚下的土地, 保持住自己的根。在这个层面上, 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 也是人与土地关系的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乡土文化, 已成为高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 地方高校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二、地方高校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今天,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一)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地方高校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 它以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为目标。所以, 校本课程的开设必须走树立自己特色的道路。也就是说,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于本校具体情况, 开设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课程, 促进品牌高校的形成。
特色课程是高校形成自己独特办学特色的基础和保障, 任何高校品牌的创建都要有课程作基石, 没有特色课程的支持, 难以形成学校特色。如, 保定学院正是利用了保定独特的文化背景, 找到了文化与育人的契合点, 因地制宜地开发一系列具有保定乡土文化内核和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培养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名校;通过乡土资源课程化开发研究这一途径, 促进保定学院特色的逐渐形成。如, 该校针对全校本地生源多的具体情况, 举办了多次《名人与保定》大型知识讲座, 学生听众达上万人次;汇编了学生“走进保定文化, 感受保定文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通过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 编写了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100位保定名人》这一乡土文化校本教材, 它为该校教学个性特色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保定引起了很大反响。
(二)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该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该校经常组织学生到深入名人故居、古街、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参观、调查, 通过亲身参与, 学生们提高了与人沟通、调查分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乡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定有近五千年的历史, 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唐尧文化、燕文化、三国忠义文化、直隶文化、晋察冀抗战文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以保定作家群为代表的现代文化, 为中华文明史写下了光辉篇章。保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百处, 文物古迹俯拾皆是。深邃的历史文化, 铸就保定独特的人文精神。尧舜禅让, 创造了尧天舜日的远古佳话;荆轲刺秦, 留下了英雄对决的千古绝唱;桃园结义, 彰显了华夏忠义文化的一代风范;《地道战》、《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等冀中抗战诗篇, 谱写出一曲曲英勇不屈的壮歌……这些都充分体现着保定人崇武尚义、尊贤重文、诚实守信的人文特质。除此之外, 这里还是祖冲之、关汉卿等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 这里还被冠以“戏曲之乡”、“学生城”、“冠军的摇篮”等许多美称, 这些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通过开设包含这些内容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使学生对保定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 增强了自豪感和荣誉感, 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搞教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再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的反思、扬弃, 促进了自己教学水平提高。
但是, 长期以来, 很多老师对乡土文化的教学资源不够重视, 把乡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也只是个别教师的自主行为。开设乡土文化课程后, 责任到人, 大家都必须按照要求去收集整理有关本土文化的资料, 并从中筛选出可供教学利用的素材。为了确保所选材料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找准本土文化进入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以及探索本土文化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使课程研究取得实效, 老师们围绕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抓教学, 以教学带教研, 以教研促教学,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研成果, 得到了保定市教科所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4.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 促进文化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不少外来人口在保定落户。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助于这些外来的“新保定人”尽快了解保定文化, 进一步融入当地生活, 也有助于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融合发展。另外, 保定地方高校招收的外地生源越来越多, 某些高校的外来生源甚至已超过学校总人数的一半, 这些外来学生也有很多选择在保定就业, 如何让这部分人很快地融入保定, 并激起他们对保定乡土文化的热爱, 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无疑可以满足外地学生学习保定方言, 了解当地文化的需求。即便是异地学生将来不留在保定, 他们也会把学到的保定乡土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 从而扩大了保定文化的影响。
三、地方高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 要建立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保障体系
首先是加强管理。为有效地开发、实施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总的方针政策, 由具体的系部负责课程的开发、实施, 由教务处负责课程设和课时安排。课程设置应该坚持以公共选修课为主、个别课为辅,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 要根据地方高校特点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乡土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从地方高校的实际出发, 即不同的高校应该设置不同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具体要看有什么样的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如何, 办学特色是什么, 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哪些。只有通过分析和研究, 才能确定本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同时, 乡土文化教材的编排要体现知识的梯度性、内容的层次性、教学的实效性, 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丰厚的资源库, 引领师生共同开发。
(三) 要健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对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进行评价, 首先, 要看设计的方案是不是合理、完善, 是否达到了课程开发的预定目标, 是否反映了乡土文化的某一特色或某个方面, 是否抓住了其中的重点内容等等。其次, 应该主要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是否积极地投身于其中了;经过开设该课程, 学生的收获怎么样, 对乡土文化的认识是否有了进一步提高。这是衡量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目标。至于采取何种评价方式则应由各学校来确定, 应该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模式。
总之, 乡土文化课程是传承乡土知识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地方高校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非常迫切的。
摘要:乡土文化教育是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地方高校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也是传承乡土知识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地方高校, 在培养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同时, 着重培养其本土意识, 培养其对本土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地方高校,乡土文化,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3.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42.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规划 篇8
关键词:足球;校本课程;足球教学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因其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和比赛结果的变化莫测,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我校开设足球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情,满足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通过踢足球,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既强调个人技术,又注重集体配合。让学生踢好足球,是一个值得探讨问题。我校体育教师经常在一起备课,寻找使学生对踢足球产生兴趣的方法,针对不同水平段的学生研究、设计有效的足球训练方案,思考将足球校本课程顺利开展的方式方法等。经过两个学期的研究探讨,体育教师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我校学情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足球教学计划。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足球基本技术训练和战术实战训练。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足球技术,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为了使足球校本课程得到充分的落实与实施,我校三至八年级开设了足球校本课程。三四年级的足球校本课程为每周二下午三点十分至四点十分,时长1小时,学习内容以熟悉球性,以运球、控球为主,其中包括:拉球、运球转身、扣球、外脚背、脚弓运球等。课上,教师常常会设置一些运、控球的游戏,以增加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提高其足球的技术水平。
五六年级的足球校本课程时间为周四下午的三点十分至四点十分。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传球和停球技术,传球方面包括:地滚球、半高球、高空球、外脚背传球、脚弓传球、正脚背传球以及脚后跟传球等。而停球技术则包括:地滚球、半高球、高空球、脚弓停球、大腿停球以及胸停球等。学生在学习新技术之前往往要先对学过的技术进行巩固练习。
七八年级作为目前学校最高的两个年级,进行校本课程的时间为每周五下午的四点零五至四点五十,在原有足球基本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以进行团队配合学习为主,学习重点放在足球比赛中的战略战术上。例如,2打3配合、3打2配合、直传横插、横传直插以及角球、任意球的战术等。
除此之外,我校还在每周体育课中开设一节足球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足球、掌握足球技术。而校足球队的学生在每周三下午的三点三十分至五点还会进行更加系统的足球戰术学习。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学习足球技术的时间和机会得到了充分保证。学校之所以如此支持,是希望学生有更多学习足球的机会,满足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肯于刻苦钻研,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等。校园足球运动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家长也应当科学地、理性地认识校园足球运动。研究显示,系统的足球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注意力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很多科学家还建议,学校可以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制订出适于脑、促进脑、保护脑的体育运动课程和策略。
本学期我校在初中部举办了第一届校园足球比赛。学生以极高的参赛热情参与本次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充分地展现了对足球的热爱,比赛时每一名参赛运动员都快乐地驰骋在足球场上,为自己奔跑,为集体争光。同时,我校还制订了一些规划,即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快乐地加入足球运动,成立班足球队。为更好地发挥场地优势,挖掘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下学期我校将开展面向全校的校园足球比赛,通过这些活动逐渐提高全校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阅读足球比赛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加强,在足球场上的攻防对抗演练中,学生发挥得非常出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在开发足球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诸多疏漏和不足,但我们将在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之路上不断地探索、充实和完善,努力将本溪分校打造成为地方足球名校。
参考文献:
朱植林.五人制是球纳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以福州地区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作者简介:白少杰(1987—),男,辽宁省本溪市人,中学二级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足球。
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篇9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成立以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二、需要评估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校园乒乓球队、趣味跳绳队、舞蹈队、绘画队训练有序,小主人系列活动轰轰烈烈。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羡慕马琳,多么希望能像他一样在赛场上大展国人风采。” “我喜爱音乐,总是让自由的思绪和音乐一起放飞,什么时候我能自己作词作曲,写出心中的话,唱出心中的歌?” “我想有一手漂亮的字!”„„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3、学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活动场地很大,乒乓球、跳绳都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有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挥毫泼墨,有的心灵手巧,寥寥几笔,精致的图案便跃然纸上„„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依据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四、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科学素养类:中华经典诵读
技能类:花样跳绳、中华武术操、快乐乒乓、小小歌唱家、快乐小画家、写字等
五、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委员会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哲学,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5、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选修名单》,有20人左右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就允许开设。人数偏多的课程,委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6、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委员会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委员会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委员会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带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委员会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六、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④ 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七、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如何编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篇10
编写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校本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如何编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暑期学习记录(二)。编写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步骤一般有:1.明晰学校教育哲学。通过梳理学校的办学历史明晰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一切校本课程的渊源都来源于此。2.分析当地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GDp相似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都在学习什么,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可以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社会的需求,主要是调查家庭、家长期望、毕业生反馈意见(当时哪些课程对一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哪些课程记忆犹新等)、当地知名人士等。3.研究学生的课程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校本课程的第一要务,评估学生需求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以采用将课程分类的办法让学生选择,例如课程可以分为: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抗挫折能力、闲暇文化、团队协作、动手能力等,让学生去选择,已评估学生的需求,规划方案《如何编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暑期学习记录(二)》。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应该最好的不一定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二是不能用外来的感受替代孩子的真正感受;三是不能滑向兴趣主义,对孩子的兴趣要加以引导和选择。4.评估可得到的课程资源。教学条件、硬件、师资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注意教师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团队整合开发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加以考虑。5.编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课程规划方案一般包括:教育基础、总目标、门类设计、实施评价建议、保障措施等。一个好的课程规划方案必须回答的问题:规划的基础是什么?确立了怎样的教育哲学、确立了怎样的目标、资源如何、确立的依据等。确立的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必须符合教育政策的规范、符合学校的教育哲学、符合学生的需求等。课程的整体结构如何?可以涉及到具体的一门课程,也可以涉及到一类课程。6.编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1)目标定位要定位在学生身上。说到底,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2)要注意量身定做。不能照抄照搬别的学校的经验和课程。(3)谁来编写的问题。每门校本课程的编写都是集体决策的结果,集思广益确保课程质量。(4)依据是什么。校本课程确立的依据有政策、学校办学哲学、学生需求、课程资源等。(5)建立课程自身整改机制。一门校本课程不能一劳永逸,要不断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6)要有与时俱进的课程理念。不断跟踪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时开发新的校本课程不断适应学生需求的变化。另外,课程规划方案也是广大教师学习的一个文本,通过学习--理解--认同--从而更好的执行好课程。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规划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林高丽(1973- ),女,浙江瑞安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周晓敏(1976- ),男,浙江永嘉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市场营销。(浙江温州32503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32-02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职业、职务活动的发展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一个人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过程的预期和计划,即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最佳职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
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萨帕提出个人职业发展有五个阶段,在15~24岁进入探索时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开始尝试职业角色,认识不同的职业,并不断提高职业期望。在这一阶段,个人会考虑自身的需要、能力、价值和就业机会,并据此进行试验性尝试。这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虽然一个人最初选择的专业并不代表他未来的职业,但经过在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会为人一生的事业奠定基础。温州许多年轻有为的企业家的经历也表示,他们的成功离不开早期的职业探索,所以高职生一入校就必须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初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最为关键。
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必要性
多数高职生因为高考失利来到高职院校,加上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偏见,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从温州众多成功创业者的经历可以看出:要想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心态和毅力。因此高职生需要激励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详细目标,通过实现一个个子目标,激励学生向更大目标奋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求学生具体计划三年的高职生活,如要读哪些书,学习哪些课程,参加哪些实践活动,提高哪些素质,通过哪些考核,取得哪些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还应注意加强学生的积极心态,如设定正确的目标,展现应有的信心,培养进取心和冒险精神,强化自律,发扬团队精神,从逆境和挫败中学习经验,培养创造力等。
我们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01~2005届毕业生的就业追踪调查发现,由于缺乏职业生涯培训,近60%的学生在校学习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很多学生缺乏长远规划,态度随意,勉强就业。有20%左右的学生想创业,却因为没有找准定位,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而一事无成。有不到10%的学生在高职阶段就树立了较明确的中短期发展目标,再加上后来做了较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成为佼佼者。93%的毕业生认为有必要从入校就开始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由此,我们认为高职生应尽早做出科学的目标定位,这对赢得就业主动权大有裨益。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具体实施
1.在进行专业分流前,应开展职业性向测试,了解专业特色,避免盲目选择专业。目前,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有一年的专业选择期。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自己,分析社会需求,了解学校各专业设置建设的特点。
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在充分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走适合自己的路。一般学校可采用“卡特尔16因素人格问卷”“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以及会谈等,使学生对自己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学会识别自身的长处和短处,确定适合的职业,实现人职匹配。
在明确自己想干、能干的专业领域和事业方向后,还应考虑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专业选择能否成功的基本保证。我们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导向,教导学生处理好社会需要与个人特长、爱好的关系,认清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当二者不能兼顾时先考虑社会需要,再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处理。要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创业可塑性和可迁移性,正确处理好个人爱好与现实创业的关系。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在选择专业时,应该指导学生综合权衡、统筹考虑,正确处理好冷热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大小等矛盾,理智地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2.在选择专业后,要适时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策略。帮助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职业资料,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职业需求信息,帮助学生筛选;让学生接触职业、接触社会,全方位地调查职业的基本情况。可以安排学生参观他们可能从事的工作单位,邀请校外人士来校座谈、演讲,使学生了解选择职业的程序,了解某些职业的要求和条件。还可以让学生编制职业调查提纲,向家长、亲友等收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了解职业是合理选择职业的前提。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自己喜欢或确定的职业,剖析其实质内容。让学生做详细的“职业研究表”,可以帮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职业,同时也教会学生一种分析方法,以便在以后的职业生涯里反复应用。
职业的初步选择和职业生涯策略的规划可以在二年级进行。高职毕业生大多活跃在企业的生产、服务第一线,为此,高职生从目标确定之日起就应该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上相关行业的要求,初步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制订相应的职业行动计划,并据此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应该加强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学校和业界的合作,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
3.对于毕业班学生,尤其要重视行动的反馈与调整,进行创业教育。毕业前夕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行动的时期。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学生对职业目标的认识不断加深,自身素质不断发展,加之社会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每个学生都要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和相应的学业安排,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识人才市场的需要。高职生心理定位明确,期望值相对较低。他们有真才实学,能吃苦耐劳,比较务实。此外,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凭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事业,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社会需要和个人条件的创业目标和方向,了解实现创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使他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较高的思想境界,以正确的态度来坚持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方法
首先,必须把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视为一个大的模块,并把它作为正式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或模块式课程体系中,课程时间统筹安排。其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个大模块分解成若干子模块,根据各年级、专业的情况,分模块编写教材并进行教学。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后,以职业生涯辅导为主线,科学系统地规划学校的工作,既要包括抓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活动,也包括渗透在其他课程里的教学内容。
以模块方式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具有许多优点:一是具有灵活性。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化整为零,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模块,使之可安排在一个学期,也可安排在几个星期,甚至集中在几天,便于和其他课程共同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解决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二是具有系统性。各模块虽然相对独立,但都是在统一规划下进行的,不但是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一部分,而且将各年级各专业的指导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三是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增删模块或模块内容;能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去除旧的内容;还能适应弹性学分制的课程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规划你的一生[M].林猛,赵萍,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规划】推荐阅读:
学校校本课程总结06-01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08-27
学校校本课程心得体会08-09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06
学校理财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索06-02
校本课程规划报告08-25
学校校本教研10-09
下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规划06-13
学校校本研修现状08-13
学校校本培训内容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