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学区2014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共2篇)
古城学区2014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1
古城学区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及县教育局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古城学区对推进生态怀远、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经过一学期努力,美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现将本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1.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各小学建立幼儿看护点。以方便学生求知求学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充分利用和整合现今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使农村小学布局更加合理,选址更加科学,校舍更加安全。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和均衡教育的发展,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2.根据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部署,我学区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春季学期的学生资助工作。全学区在籍生4256人,受助学生163人,初中按标准每人每学期750元,合计发放资金10.5万元。幼儿资助20人,合计发放资金1.2万元。
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加快实施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从项目、资金和师资上加大投入力度,帮助农村中小学更新教育设施,扩充教育功能,实现办学条件均衡。积极推进校安工程建设,认真执行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机制,确保建设程序规范,确保新建校舍的布局合理、质量优良。学区本学期幼儿园工程竣工2所,工程立项学校16所,附属工程立项资金达58.4万元。
三、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完善教师支教制度;开展城乡结对帮扶行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建好留守儿童之家,丰富乡村未成年人文化生活
推进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把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素质能力培养基地、文体活动基地、农村文化建设基地和城乡教育交流基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乡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运转体系,丰富乡村未成年人的思想文化生活。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程”中的第一阵地作用,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综合提升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效益,将学校建成留守儿童成长乐园、幸福家园。学区各校通过不同载体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文明礼仪知识深入人心。学区与乡文化站联合举办了跳绳比赛和乒乓球比赛丰富了师生的生活;通过小手
拉大手活动,使文明创建家喻户晓。我学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合力,对留守儿童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布置、心理上重点关注,悉心呵护留守儿童幸福生活、阳光成长。
古城学区管委会
2014年1月7日
古城学区2014
(一)加大乡村学校建设和资助力度
根据《关于做好2013年黄山市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的通知》(黄教【2013】40号)文件精神及时办理普通高校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并于8月底完成受助学生的评选和公示,在新生入学前将资助资金发放到学生手上。
根据《安徽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报送孤儿学生免费接受公办普通高中教育试点方案的通知》(皖教助函【2013】37号)文件的精神,制定《黄山市高中阶段孤儿免费教育工作实施细则(暂行)》(黄教助【2013】2号)文件。利用校内资金和社会捐助金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经评议、审核、公示后免收学费、书本费及住宿费等。并可享受孤儿学生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学年1000元,分两个学期发放)。做好秋季学期高中阶段学生国家助学金的布署工作。按照市教育
局《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严格执行“三级评审”和“两级公示”制度,并在11月份将2013年秋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发放到位。同时,准确及时地从学生信息系统上报报送数据信息。
(二)进一步促进乡村学校文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文化场景布置到位,精心提炼和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校徽,充分利用围墙、宣传栏、道路空间等建设校园文化墙或文化长廊,让校园处处充满文化气息。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到位,在加强学校少年宫音乐舞蹈室、书法美术室、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科技活动室等功能室建设的同时,强化室外文体设施建设,为学生文化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三是校园文化传媒使用到位,校园广播网、校园网络、电子屏等传媒要尽显校园文化,校刊、校报、宣传栏做到定期刊出,校园广播力求常播常新,全面反映校园文化生活。四是校园环境整治到位,根据学校功能区的特点,做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
(三)继续扎实开展“百名专家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活动一是以祁门县梅南学校为样本校继续深入调查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乡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师生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奖励制度建设、继续教育、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以及如何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按照“教育规划建设”服务项目的要求,进一步帮助学校明晰教育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二是加强协调,争取将梅南小学的连片建设列入市、区县教育项目建设计划,在规划指导、经费支撑、审核验收方面予以支持,如班班通、教师周转房建设等;要将梅南小学列为今年市、区县骨干教师讲师团讲学指导重点对象,组织名师开展教学培训指导活动;开设一次示范研究课和讲座活动,加强对梅南小学教师的现场培训和辅导,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指导梅南小学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指导梅南小学教师结合教学开展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和运用;将梅南小学列为市、区县教研部门长期指导、合作单位,建立长期对口支持和合作关系。
(四)进一步强化“城乡结对”工作力度
对结对乡村和薄弱学校目前存在的困难进行谋划研究,立足他们的发展现状,尽最大努力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为村校提供扶持。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师资优势,通过送教上门、旅游培训、来校学习等形式提供教育扶持,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提升服务理念和管理意识,提高旅游及农家乐品质,推进乡村旅游经济和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帮助引进与村镇经济相适应的项目或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突破村镇经济瓶颈,推动村镇经济发展。继续开展村贫困党员帮持活动,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携手并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下两学区2014年教育工作思路 篇2
下两学区2014年教育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继续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均衡,提高质量为目标。以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总要求,以班级教育和教学“六认真”落实为重点。以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素质提升为抓手,以“重过程、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措施,全面推进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健康、协调、跨越式发展。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
一、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按照政策法规、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与时俱进地扎实抓好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安全稳定、教育惠民、党风廉政、教育宣传、重大临时性工作等常规工作。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有专项计划、有实施过程(活动)、有结果(质量考评)、有专档。
二、重点工作重点突破
(一)继续抓实学校文化建设,在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上有新突破(乐教)
各校要进一步提炼提升学校主题文化精神,因校制宜、因陋就简抓好物质文化建设,按合规、个性、实效、有效原则抓好制度文化建设。年内要将师生员工行为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好。
一是每所学校必须根据学校主题文化精神,向教职员工提出行为规范要求。要求言简意赅,彰显学校主题文化,富有学校特色。
二是要用行为规范要求改变教师的职业理念,让教师幸福主动工作。要把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学校、“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在每所学校真正形成学习风范,让每个教师养成学习习惯。通过学习,把“不思进取、甘于平庸”的落后的教师文化转变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先进的教师文化;通过学习,使每个教师形成敬业乐教的职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职业能力;通过学习,使教师养成积极、健康、崇真、向善、进取的文化精神;从而形成优良的教风。在文化教师的基础上,再通过文化了的教师去“文化”学生。以教师的优良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以教师的优良习惯去培育学生的习惯,以教师的良好 1
兴趣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高尚人格去陶冶学生的人格,以教师的行为改变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教师职业理念的重建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一要与抓好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落实工作相结合;二要与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相结合;三要与开展好“转作风、惠民生”活动相结合;四要与践行巴中市教育系统核心价值观,踏实开展好师德师风整顿活动相结合;五要与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活动相结合。
三是用行为规范要求去提升教师职业技能,让教师优质高效工作。通过学习、培训、教研等活动开展,运用“三级层级推动”的方法,实现“每一个教师合格”,“教师上的每一堂课都合格”的目标。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提升上有新突破。
年内学校文化建设,要通过教师行为文化建设的务实开展,实现在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上有新突破。
(二)继续抓实学习、培训、教研,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上有新突破(会教)。
学校的发展在校长,学生的成长在教师。要通过加强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学生思想的导师、人格的导师、知识的导师、能力的导师、成长的导师。要把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抓落实。读书、实践、研究和反思是教师拥有思想和专业成长的法宝。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型教师队伍教师工作制度,创新方法,引导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实践的习惯、研究和反思的习惯。要求学校要长期坚持开展让每个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读一部文学名著、研究一个微型课题、实践一种教学方法,形成一种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要抓实学习。学习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基础。把学习做成常规,使学习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年内各校要以经典颂读活动为切入点,以加强“书香型校园建设”活动为载体,以有效的激励措施为手段促进师生海量阅读。要求教师个人每天至少学习两小时以上,其中一小时学课标和教材,一小时学习教育专著、文学名著、时事政治等其他知识。学校每周必须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教师和学校都要有阶段性学习计划。二要抓实培训。培训对教师素质提升具有引领作用。各校要根据教
师素质状况以新教师为重点,量身订制校本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好培训计划。特别要落实师徒结对,徒弟的教案师父要批阅,师徒要捆绑考核。
三要抓实教研。教研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举措。教研的重点要放在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上,要立足课堂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开展应用型研究,通过赛课、听课、评课和学科教学领域研究让每一个教师都“教得来”,同时我们也要组织老师参与微型课题和立项的大课题研究,逐步实现“教得好”的理想目标。
(三)继续抓实班级教育和管理,在提升学生的品德、习惯、兴趣、人格等德育素养上有新突破。
一要继续在“班级管理民主化、班级教育活动化、班级教学探究化、班级生活人文化”等班级内部教育管理和教育方面重点探索、创新、创造,逐步形成班级育人特色。
二要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合力效能提升研究与实践。班主任要协调好科任教师,科任教师要积极有效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班主任还要创新方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要加强班主任工作能力培训。学校要有计划的对班主任进行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能力、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了解帮助每位学生的能力、培养班干部的能力、协调科任教师和沟通家校关系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能力的培训辅导,让每位班主任都会当班主任。
四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要落实政策,让班主任把主要精力用在班级建设、管理、教育等工作上。领导要挂包,要与教学质量同步考评奖惩。
(四)继续抓好教学“六认真”的落实,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上有新突破。
一要守住底线。课标的要求是最低要求,教材是基本的教学媒介,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师按课标要求,以教材为基本媒介把每一堂课上合格。
二要严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玉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考核、课外活动组织教学“六认真”的环节管理,以严格的管理保证所有的教学
和活动都合格有效。
(五)继续抓严课程管理,开齐上足课程,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上有新突破。
我们既要语、数等学科的考试成绩,更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要上好课,又要开展好活动。学校要建立健全非考试学科教学质量抽查检测制度。
三、细化措施,确保落实
“重过程、精细化”管理,具体做到“四抓、四推动”。
四抓,即:一抓思想引领。学区、学校和教师都要通过深入有效的思想工作,激发广大师生的生活热情、教学激情。调动师生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对教学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四个统一。让大家愿意教学并充满激情,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把教学工作做好。
二抓重点突破。要让师生明白学校工作重点、教育教学的重点,引导大家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抓突破。
三抓示范带动,学区、学校、班级都要围绕重点工作突破,各领域、全方位、多层级创建示范点,以点带面促帮促发展。通过抓点示范整体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有特色地开展。
四抓转差达标。把转化后百分之二十作为学区、学校、教师的重点工作。要着力转化“三差”,即:差人(后进教师、后进学生)、差事(后进学校、后进班级、后进学科)、差时(开始散、中间庸、结束懒)等问题,让所有的时间充分利用,所有的学科、班级、学校、学生都合格达标。
四推动,即:一是制度推动。学校必须以明晰的工作计划和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
二是活动推动。学校的全部工作要通过具体活动实施。深入开展活动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因此各校一定要从各项工作的特点出发设计出有序有效的活动,并认真组织落实。
三是督导推动。督导是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过程管理主要通过检查督导来实现。过程督导要坚持在重点上做文章、在指导上下功夫。四是考评推动。要注重考评的目标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工
【古城学区2014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凉州区古城学区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征求意见或建议情况的报告12-09
朱坑学区2014年学前教育工作重点06-27
石门桥学区2014校园文化建设方案09-28
山南学区中心校2014-2015(下)教研工作计划09-26
学区年工作总结05-29
总寨学区2013年教研工作总结06-08
党集学区2017年工作总结07-22
2023年双塔学区学生体检情况总结05-26
2023年古城小学工会活动总结04-02
沙塘学区2013年校园绿化工作汇报材料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