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新闻真题2002到200

2024-10-04

华工新闻真题2002到200

华工新闻真题2002到200 篇1

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实务考研试题(传媒人网回忆版)

(差03业务02业务01业务和史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闻题材 2.客观报道

二:简答题

1.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 2.当代新闻报道形态的变化

三:采访计划题

经历汶川地震中的不少人(各个群体)有了心理问题,为了抚慰心理,某报纸要做一次相关的专题报道,请你列一个可行的采访报道计划。

四:消息写作题

根据材料,写600字的消息 传媒人网 http:///

材料太长了,大致是领导干部上网 提升网力等等

五:(传播方面)

1.超链接的原理 作用 与影响,并结合实例分析 2.网络文化空间和特征,结合实例分析

3.举例分析,网上人际传播与效果及控制管理功能,并与网上大众传播结合起来简要分析

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史考研试题(传媒人网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京报

2、中央社

二、简答

1、陈独秀办报活动

2、三、论述

梁启超办报思想

新闻理论内参2、3、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新闻真实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你的观点是怎样的?

5、新闻传播理论

1、创新推广模式

2、个案研究法 传媒人网 http:///

3、德弗勒传播模式特点

4、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特点

5、调查研究中国青年报三十周年报头变化

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试题

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史:名词解释:《循环日报》

陈独秀

简答题:朝廷官报出现、沿革和作用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新闻思想

论述题: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华科的老师也太懒了,07年考了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今年就换成毛泽东的讲话,出题也太随意了)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新闻体制 另一道好像是“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简答题 有一道是“受众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答案在新闻传播效果那个笔记里面。

另一道好像是: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论述题 大概是讲我国放宽对外国记者在国内采访的限制,要求谈谈这件事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意义。

传播理论:名词解释 符号互动 “把关人”理论

简答题: 记者与信源关系的三种情况

论述题 大概是:传播功能研究早期研究以及传播功能的内容

传播学研究方法设计题: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做个观众的收视调查

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实务试题

怎么没有人考华中科技大学,其实华科没有大家想像中的那么难。为什么呢?看2008年试题吧,是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回忆的,基本准确。

简答和名词解释的题我记不起来了。消息写作题的材料大概是“重庆市设立了一个“农民工日”,然后对这个事情,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有很多人主张不仅要设立节日,而且要把对农民工的关怀落实到实处。,要求针对这个事写篇消息。采访提纲题:针对最近我市将要开一个房地产会议,针对这事制定一个采访计划。评论写作题: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导致参观人数暴涨,秩序混乱,针对这事写篇评论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新闻传播史论试题

一、新闻史(50分)

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新青年》

①新文化运动时期 最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刊物,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并至始至终的充当新文化运动的旗帜。②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1926年终刊。③它的发展的十年时间前后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1915年至 1920年是启蒙报刊时期,主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学;第二个时期是1920年至1926年为共产主义报刊时期,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宣传与准备。

史量才

生平、办报、思想、《申报》改革

2、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简述梁启超的办报活动与新闻思想。1 前期:封建士大夫到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代表 办报活动:《时务报》《知新报》时务文体 办报思想:耳目喉舌论 过渡段: 2 中后期 :

办报活动:《新民丛报》

《清议报》 办报思想:书上六大点

简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背景 谈话内容:①阐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②对新闻工作的要求③新闻工作者做好工作的四项具备条件(书上有具体内容)

3、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试评述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在华外报的历史地位及社会影响。

书上有原答案.二、新闻理论(50分)

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新闻信息

新闻自律

2、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受众需求包含哪几个层面的内容?

如何理解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原则?

3、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请结合实际论述新闻出版自由与新闻传播社会控制的关系。

三、传播理论(50分)

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传播的虚拟功能

发展传播学

2、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简述传播学的传统学派及其研究特点。

3、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试比较“枪弹论”时期的“强大效果论”与“新强效力论”的形同点与差异。

4、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政府管理部门要对新闻媒体上医药广告多的问题进行公众调查,请就这一调查的问卷设计及其相关技术谈出自己的想法。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实务试题

新闻业务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专业性采访,它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抢新闻”,在写作时要注意什么?

3、版面在报纸中有什么作用?

4、谈谈你对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的看法,举例说明。

5、新闻评论有哪些特性,举例说明其中一个特性。

二、实践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周六晚,市防汛指挥部急报:市郊水库因地震原因出现裂口。此时,负责该项报道任务的农村部全体采编人员出外旅游。作为新闻热线的值班记者该如何处理这一情况?(8分)请拟定一个采访报道方案。(12分)

2、根据下面给出的材料写一篇600字的消息(12分),拟定标题(8分)

身着昌潍平原农村寻常可见的白衬衣黑裤子,黝黑的脸上透着山东大汉标志性的忠厚。眼前这位农民,就是被誉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乐义。

2005年4月7日下午,正在先进性教育联系点寿光市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三元朱村。在一间蔬菜大棚里,听完菜农王友德讲述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群众种大棚“发大财”的经过后,总书记说:“王乐义这个头带得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带领农民致富上。”

“王乐义引发了蔬菜生产的„白色革命‟,进而引发了餐桌上的„绿色革命‟。他是蔬菜界的袁隆平!”刘良琪,寿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说起“菜王”王乐义,像在讲述一个传奇。情牵蔬菜,缘自王乐义对知识的渴求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强烈使命感。早在1978年,王乐义刚担任村支书,就“冒冒失失”闯进山东农学院请来园艺专家李正之教授,将400亩荒岭改造成了“花果山”,村民们从此吃上了饱饭,有了点闲钱。可王乐义不知足,一直在找一个土里刨金的好法子。当地有种菜的传统,也有不少农户用塑料大棚反季节种菜,但老式的大棚保温效果差,一冬烧五六吨煤加温也只能出些叶菜。王乐义不信邪,上北京,跑周边,大大小小的菜棚、温室看了无数个,笔记记了几十万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乐义打听到辽宁瓦房店农民韩永山的大棚大冬天能出黄瓜。大棚依山向阳,保温好,不用烧煤。1989年大年初六,王乐义就奔赴瓦房店。韩永山的家,他三进三出,撵走了再回去。终于,王乐义为百姓谋富路的真诚感动了韩永山,把“姐夫来了也没教”的技术传给了他。后来韩永山干脆“移民”寿光,和王乐义一起研究推广冬暖式大棚。

共产党人过去带领群众打天下,现在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群众致富,这个头党员干部不带谁带?” 徐少华,时任三元朱村团支部书记。回忆起他们17名党员带头建大棚的经历,感慨万千。从瓦房店回村,王乐义一头钻进冬暖式大棚的研究里,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五项技术改进。胸有成竹的他召集群众开大会,兴冲冲地号召大家建新式大棚,却没有一人报名。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乐义傻,乐义贱,想带咱们去要饭……”支部会上,王乐义发了话:“乡亲们不愿种,那是不认识,咱不能怨人家。除了年岁大的、身体不好的,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建大棚!” 带这个头意味着什么,党员们心里清楚:建一个棚得五六千元,一旦试种不成功,都得成困难户。但这个头,他们带定了!

当年10月,17个新式冬暖大棚在三元朱村建了起来,17名党员像照料孩子一样没白没黑粘在棚里。12月24日,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开秤每公斤20元。入夏算账,棚均收入2.7万元。三元朱沸腾了,群众眼热了,第二年没用动员,一下子上了181个,户均1个多。

王乐义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1992年,无公害大棚蔬菜大面积试种成功,开全国先河;此后不断引进新品种,种大棚果树、花卉,搞无土栽培……去年,王乐义又与来自美国、以色列等八个国家的农业专家和科研机构达成协议,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寿光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民不出国门就能学到国际先进技术,取得发达国家认可的技术证书。

“为推广大棚,王乐义遭的罪一点不比发明大棚少。”马金涛,寿光市委常委、秘书长,曾任三元朱村所在的孙家集镇镇长。1992年,从孙家集调到五台镇当书记的马金涛,心急火燎地请王乐义来帮着推广大棚,连续两天开了四场千人大会,讲得王乐义嗓子直冒烟。1995年,革命圣地延安要求派技术员,王乐义刚到就发起了高烧。吊瓶挂到凌晨一点多,早上吃点药他就上了讲台,一口气讲到过晌。讲完要走,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1978年,王乐义因患癌症做了直肠切除手术,从此腰间挂了个粪便袋。为推广大棚四处奔波,他默默承受着身体的痛苦和不便。王乐义同样也经历过心灵的煎熬。当初对外推广大棚技术,他不是没犹豫过。第一茬黄瓜刚下来,就有人找上门:“老少爷们儿可要指望它挣大钱了,你得把技术捂住!”就在这时,当时的县委书记王伯祥也来找王乐义:“我想让你把技术推广出去,一丁点儿不留,你看怎么样?”王乐义吸了口凉气,没吱声。送走王伯祥,王乐义辗转反侧:“我是三元朱的村支书不假,但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党的宗旨不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吗?”他拿定主意:向全县推广!

1990年,寿光县成立冬暖式大棚推广领导小组,王乐义任技术总指导,挨乡挨村跑,当年建起5130个大棚。从此一发不可收,他跑遍全省,走进全国15个省市区。村里的上百名技术员则像种子一样,撒往20多个省份。1993年起,王乐义用3年时间在新疆各民族同胞中推广大棚菜,结束了那里一年8个月靠外地供菜的历史。王乐义的三弟王乐泉1995年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的百姓都说:“这回可是小书记帮了大书记的忙!” “你问我最盼乐义啥?我最盼着他快点退休,我们好一块儿在家吃顿安生饭。”如果不是亲耳听到,真不敢相信,妻子梁文荣对王乐义就这么点要求。王乐义一年有三四个月在外传技术,回到村里也是忙得团团转,家里的活指望不上他。身为“大棚书记”的妻子,梁文荣却没能亲手种过一个棚,因为乐义没工夫,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自打王乐义当上村支书,家里人就和“好事儿”绝了缘。1979年,王乐义把公社“戴帽”分给大女儿月荣的招工指标让给了别人,16岁的女儿想不开喝了农药,没能救过来。到如今,王乐义已是64岁的老人,提起这,眼眶仍不由一红,自言自语道:“只能怪孩子不懂事啊。” 其实,在王乐义的熏陶下,孩子们早就“懂事”了。老三下岗两年,卖了两年包子,没向当爹的张嘴要求安排个工作。女儿王茜、媳妇月桂都跟着娘在家种过地、育过苗。

“以最低标准追求生活欲望,以最高标准搞好工作。共产党员如何永葆先进性,王乐义是面镜子。”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对王乐义如是评价。王乐义在村里当了20多年家,三元朱从集体积累2800元的穷窝子,变成了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集体积累180多万元的小康村。但王乐义自己并没有发财。这些年来,王乐义领过的奖金不知有多少笔,但花在家人身上的只一次。那是1990年,王乐义领了400元奖金,正准备交给集体,从不开口的老伴梁文荣发了话:“先别捐了,我想买个三轮车,从家到地里三里多地呢。”那辆三轮,梁文荣一直骑到现在。注册“乐义”牌商标后,来找王乐义合资合作的人很多,目前已甄选了6家。他立了条规矩:分红归村集体,个人一分不要。走在三元朱村里,乡亲们对王乐义的亲热劲儿让人眼热。85岁的王耀明老人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这是老人节时乐义给做的,村里老人都有,还发钱发蛋糕呢!有了乐义,俺们活不够啊!”

告别三元朱时,王乐义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心事,就是怎么完成好总书记的嘱托: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农民,把教育抓好。如今这事已有了眉目:由他牵头的鲁光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即将在新疆、贵州等地开办,西部农民不用大老远跑过来,就能学到先进、实用的蔬菜种植技术了。

3、根据下面的资料,用理论的方式写一篇600字的评论(10分),同时用驳论的方式以简要文字批驳对方的观点(5分),自拟标题(5分)

据报载,民营东星航空公司在成都招聘空中服务小姐时,把“长相漂亮”排在首位,而研究生学历则免谈。据该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金志明介绍,将招聘的60名空姐,高中学历将占1/3,大专学历占1/3,本科学历占1/3,研究生以上学历免谈。他说:“高学历女孩不安心、不踏实,老是觉得大材小用,跳槽的机率较大,低学历的女孩则相对稳定”。该消息披露后,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有的反对,有的赞同。电视实务部分 简答题

1、举例简要分析电视现场报道的特色?(10分)

2、电视镜头的无技巧转场,可采用哪些合理的过渡方法?(写出5种方法即可,10分)

3、举例分析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的组合方式?(10分)

网络传播部分(30分)

一、简答题

1、网络新闻的界定及其主要特征(6)

2、网络传播的主要方式及主要特征(10)

二、论述题

1、网络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14)

广告实务部分(30分)

一、简答题(10分)

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广告策略有何不同?

二、策划创意题(20分)

一直以来,宝洁公司在中国播出的飘柔洗发水广告基本是采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电视告的形式:以飘逸柔顺的功能为诉求点,讲述洗发水的科学功效,然后切换到拥有一头秀发、绽放出笑容的漂亮女性。

2006年,宝洁公司飘柔(Rejoice)洗发水开始推出情感诉求的广告口号“发动,心动,飘柔”,抛弃了洗发水广告的一贯风格,开始用亲情和有爱来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并试图将飘柔打造成中国完美女性的形象缔造者。

请你根据以上个案,重新开展以下策划与创意:

1、分析飘柔品牌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拟人化描述(8分)

2、创意一个飘柔品牌广告口号,并释义说明(7分)

3、以新口号为题,创意一个电视品牌广告脚本(5分)

2006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史论考研试题

0华中科技大学2006新闻史论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新闻史部分(60分)(填空题做在试卷上,其余做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我国第一章以政论为主的近代报纸(《》)1874年1月5日创办于香港。

2、政变后,改良派的机关报《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办于()。

3、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新闻史的专著是戈公振先生的(《》)。4、1926年9月1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

5、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办于江西瑞金的(“ ”)。

二、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苏报案

2、癸丑报灾

3、四大副刊

4、反克里空运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陈独秀民主科学的办报态度。

2、简述《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过程中同国民党的新闻统治所作的斗争。

四、论述题(二题选做一题,15分)

1、简析小报出现的背景与意义。

2、简论邹韬奋新闻思想的核心与意义。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新闻学(广义)

2、新闻受众的物质功利需求

3、新闻舆论的特点

4、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5、媒介产业市场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新闻价值是相对的?

2、新闻记者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其职业角色冲突有哪些表现?(请回答三种或三种以上)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播社会控制因素有哪些新变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关于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收,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很难说到底应该收还是放,舆论监督关键看社会效果,问题是否解决,而不是发了多少报道,提升了多少收视率和发行量。请您结合中国新闻业的实际,从公众需求、媒体义务和权利等方面,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请论述中国媒介产业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

2006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2006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业务考研试题(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新闻敏感

2、稿件的配合

3、延缓式导语

4、评论的时效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

1、访问一般要对哪些条件进行选择?

2、报纸版面具有哪些功能?

3、新闻报道“说话”方式常见的有哪些?

4、如何理解评论中的“事实胜于雄辩”,在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三、请根据所给定的报道主题,拟出采访计划:(20分)关注研究生学制改革。(背景:一些高校研究生学制已经从三年改为两年制,有的还坚持实行三年制,有的学校不同学科分别实行两年制、两年半制、三年制。)

四、下面是某记者的一次采访笔记,请你就这些材料写一则消息(本题35分,其中标题10分,正文25分。要求600 字)。

金秋十月,我们来到甘南。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目的地阿干镇琅峪村。很快,我们找到了村民、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展览馆”馆长张余斌,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筹办这个展览馆的? 张余斌(以下简称“张”):2003年秋天,我在自家院内创办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展览馆”,开始免费向孩子们开放。十几年前,我在村里任计划生育专干时,就接触过不少不愿读书、最终失足的青少年。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就因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食毒品,被捕入狱。

记:你是一个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民,你为什么要办这个展览馆呢?

张:那还是三年前的一天,村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问我:“雷锋是哪个国家的?”我一听,伤心地落泪了。大山深处的孩子猛然提出这个问题,我的心窝就像被猛扎了一刀。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我深切地感到:农村孩子必须加强思想、文化和道德方面的教育。从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创办“展览馆”的决心,我要让山里的孩子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为了仍我们增强现场感,54岁的张余斌和他的妻子龙新军领着我们到村前村后的山梁上转了转。他们边走边介绍情况。

张:是信息的闭塞、文化的不发达和严重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农民及农村孩子法制观念淡薄。

走在陡峭的山路上,记者体会到了张余斌所说的闭塞。张余斌所在的阿干镇琅峪村离兰州市区不过50多公里,但位于海拔2800米的山梁上,远离公路干线,崎岖难行。

登上山梁,放眼望去,在大多陈旧的民宅中,张余斌家的房子格外显眼。龙新军说:“如果不是为了办展览馆,我们家不可能盖新房子。老房子太小,展览资料没地方挂,就挂在房梁上。屋子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不得不考虑建新房子。”

张余斌扩建后的展览馆分为3个展室,展出的资料包括毛泽东、周恩类、邓小平、刘胡兰、赖宁等革命前辈及英雄人物的挂图。以及“两弹一星”、“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等方面的宣传画。

张:因为地方太狭小,还有资料没挂出来。2003年创办之初,整个展览馆的面积不过20多平方米,两次扩建后达到了 100多平方米。记:你投入了多少钱?

张:两年来的投入已经超过了11万元,为此,我家现背上了近5万元的债务。记:你们家的经济情况如何?

张:不太宽裕啦。全家的主要收入靠种植百合,每年能卖六七千元。大儿子外出打工,收入微薄;小儿子上学一年还要花掉三四千元。记:你妻子支持你办展览馆吗?

张:开始她反对,还闹了许多次矛盾。后来她还是把我没办法。记:你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钱吗?

张:钱还不是问题。钱的事我们还可想办法解决。我现在最大的压力是少数人的非议,有人总在背后说风凉话,嘲笑我,认为我没有资格办这个展览馆。

记者走访琅峪村,有几名村民正在自家门前干活,说起张余斌办展览馆的事,言语中带着几分不屑。

有的说:“我不清楚他在搞什么?” 有的说:“他那展览馆有啥用啊!” 转了一圈,我们又回到老张的展览馆。记:那你办展览馆究竟图什么呢?

张:我从没想过回报,边远山区的孩子见的东西太少,建展览馆就是为了让周边的孩子能多受些教育。

没有官方的组织,没有统一的行动,自发的参观者达到了三四千人次。前来参观者的留言是让张余斌夫妇最感欣慰的东西。记者看到,3个留言簿上记录着许多参观者的感动—— “张老师,你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社会,你让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是精神的伟大。”“从这一天起,我觉醒了,懂得了道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变得有了书香味,不像以前只知道玩耍。我已经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但张余斌夫妇颇为失望的是周边学校的孩子来的还是不多。

为了达到让周边孩子都来看看的“预期效果”,2005年国庆节期间,张余斌举办了建立展览馆以来最大的一次活动:向周边、公路沿线乃至个别市区小学送出了30多份请柬,邀请学校校长和老师及部分学生前来参观,目的是让校长、老师们提提意见,共同探讨未成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可是,到了约定的时日,只有两所小学来了人。

琅峪村小学与张余斌家相距不过500米,但只有少数学生自发地来过。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被邀请但没回复的阿干镇烂泥沟小学校长郑西专,他说:“因为远,学生不方便去。如果学生去了,可能心灵会受到震撼。但说到教育意义,学校的教育要比他全面,老师的文化层次也比他要高。”

记者又电话采访地处兰州市区的西湖小学的韩延合校长,他则怀疑张余斌办展览馆的现实性:“一个农民负债办展览馆,到底能坚持多久,还得观望。”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找到了张余斌。记: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张:今冬农闲了,我准备将部分资料制成展板,元旦和春节期间,我将到附近各村、各学校巡回展出。

10月20日,我们采访完张余斌的当前晚上就回到省城。第二天我们拨通了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负责人张正权的电话。他说:“甘肃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社会力量很薄弱,可供孩子们寓教于乐的场所实在有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节假日更是没地方可去。”他呼吁,社会各界都应来关注和支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校外场所。应该说,张余斌自办展览馆,是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北京某报记者狄华鲁周2005年10月21日记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后写一篇赞同正方或反方观点的评论文章,600字左右(标题10分,文章25分,共35分)。

据报载,建设部负责人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风景名胜区不能交给企业管理,不能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将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和资源保护监管的职责交给企业承担。因为企业管理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使风景区受到破坏。

正方:风景名胜区不能交给企业管理

反方:风景名胜区可以交给企业管理

华中科大2006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华中科大2006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与概念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

2、麦克鲁汉

3、“知沟”理论

4、新强效果论

5、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6、马莱茨克模式

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45分)

1、简述传播学的确立。

2、谈谈大众传播的受众控制。

3、简析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4、试述媒介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5、简述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三、论述题(每小题23分,共46分)

1、比较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别论、社会关系论。

2、试用“议程设置理论”分析我国大众传播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题(本题29分)

请设计一个方案来研究如下课题:中国大陆媒体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是否客观。务必指出分析单位、抽样方法,以及相关的测量。

2005华中科大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华中科大2005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共30分)

1、群体意识(5分)

2、威尔伯•施拉姆(6分)

3、(大众传播中的反馈的)非义务性(4分)

4、热媒介(4分)

5、意义(5分)

6、(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6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45分)

1、近代传播研究有哪些方面的背景?

2、大众传播的受众具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关于传播过程的赖利夫妇模式?

4、什么是布里德潜网?

5、试评析个案研究方法的作用及局限。

三、论述题(每小题23分,共46分)

1、试论述大众传播学对于效果问题的研究的发展过程(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和经历的几个阶段)。

2、试说明“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及“培养”理论与“文化指标研究”的关系。

四、综合运用题(29分)

如果要求你证实或证伪下列假设:“在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中,学生来源地的经济、社会发达程度越高,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文艺、体育特长等)越好”,你将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什么样的研究过程?[除进行一般性的说明外,要求重点说明:

1、如何测量“学生来源地的经济、社会发达程度”;

2、如何测量“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文艺、体育特长等)”;

3、如何抽取学生样本;

4、根据什么来下证实和证伪的结论。]

2005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史论考研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5新闻史论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新闻史部分(60分)

一、改错题(请在下列句子中错误的地方划横线,并将正确的内容写在横线下面。注意一定要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8分)

1、我国近代第一家商业性报纸是《上海新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

2、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魏源提出报纸是“国之利器”,要求改变外国人垄断中国新闻事业的局面,实行国人办报。3、1935年,邹韬奋创办的《新生》周刊因发表了《闲话皇帝》的文章,触怒了日本而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史称“新生事件”。

4、解放战争时期,自由主义者王芸生创办《客观》周刊和《观察》周刊,发表了许多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文章。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5、“广学会”

6、“设报达聪”

7、“竖三民”

8、《新青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9、简述中国封建王朝对朝廷官报的一般管理措施。

10、简述汪康年对报刊业务改革的贡献。

11、简析我国“报刊政论时代”新闻事业的特点。

四、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联系实际,有一定的深度;每题答案的篇幅在800字左右。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共25分)

12、评析中国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的发展及其遭遇。

13、评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界的整风改革。

新闻理论部分(90分)

五、概念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4、知的权利

15、报刊的社会责任论

16、信息过剩

六、简述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7、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同与异。

18、新闻宣传的社会整合功能。

19、舆论监督的对象。

20、学界对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的看法有哪几种?你认为哪一种最有道理,并简述之。

七、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1、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22、联系实际谈谈我国转型期社会舆论的特征。

23、略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一考研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一考研试题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线索

2、解释性新闻

3、组合报道

4、运动镜头

二、问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报纸编辑中如何做到报道的平衡?

2、如何增强电视的传播新闻的功能?

3、以新闻节目制片人为例,简述电视传播中把关人的控制过程。

三、论述题(24分)

举例说明,新闻报道失实的表现及原因。(要求1000字以上)

四、根据下面几段材料写成一篇消息。要求结构完整,体裁格式规范,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标题10分,正文 25分,共35分)

杨志之与泸沽湖土特产门市的店主朱光志蹲在门市边闲聊。天已经黑了,半个月亮仍然照得见天空重叠如山峦的云彩, 月亮的轮廓边还有一圈淡淡彩虹颜色的光环。杨志之:你说5年后四川这边的泸沽湖开发赶得上云南的落水(地名)吗? 朱光志:不可能。人家现在好发达。

杨志之:不一定吧。四川这边有万亩草海的景点,云南那边只能游湖…… 杨志之:四川这边开发以后会不会变得跟落水一样,对游客不热情了? 朱光志:肯定会的。10年前,落水人也像我们一样好客。现在游客来了要划船,他们爱理不理。闲谈了大约半个小时,两人各自走开。朱光志低头回到他的店里。杨志之沿着草海边的路快速向前走,3分钟后就到了一个铁架塑料布的棚子。这条路是杨志之走了10多年的通往“阿夏家”走婚的路。他要到棚子里帮助阿夏卖烧烤。他的阿夏———加初之玛曾经和游客开玩笑说:如果他不帮我卖烧烤,我就不让他走婚。

走婚还要附带帮阿夏卖烧烤,这也许能折射2004年四川泸沽湖边摩梭人生活的新变化。

9月21日,22岁的高若拉玛给凉山州泸沽湖景区管理局负责人打电话,要求在博树村当摩梭文化讲解员。听完高若拉玛自我介绍后,那位负责人当即决定录用。3年前高若拉玛从盐源职业中学毕业后先后到丽江市的酒店当过服务员,在广东东莞市的一家百货商店当过售货员。9月22日,高若拉玛被安排到博树村五支洛自然村一幢小房子里上班,这里距离她的家只有5分钟的步行路程。高若拉玛说:在外面工作 ,觉得人心复杂得很,心累。今年以来家里老是打电话催我回家,说是家里没有人跳舞、划船,在家里一样的可以打工。我对家本来就有一种依赖感,于是我下定决心回家乡工作,白天当讲解员,晚上还可去村集体舞场跳舞为家庭挣得收入。据了解,泸沽湖景区今年招聘的51位讲解员绝大部分都是外地打工回乡的女孩。今年以来,泸沽湖的四川沿岸比过去能见到更多的衣着艳丽民族服饰的摩梭姑娘,当然还有高大健壮的摩梭小伙子。对于游客来说,摩梭姑娘、小伙的第一个鉴赏点是景区收费站,在这里有被称为“七仙女”的七位摩梭姑娘用摩梭语和汉语向游客问好。2004年春节以来,300余名在外地打工的四川摩梭人返回了泸沽湖,吸引他们返乡的是从未有过的家乡旅游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山南村的党支部书记泽西甲泽说:年轻人是喜欢走婚的,自由、轻松。小伙子平时在自己的母亲家劳动,偶尔去阿夏家帮一下忙。脸皮厚的小伙子还可以一天在姑娘家吃上两顿饭———早饭和晚饭。“我以前也是走婚的,后来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不和,于是出来和阿夏建立了新家。现在想来后悔,我和老婆两个人不仅要管理两个小孩的学习生活,还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和劳动。”

在论及云南宁蒗县落水镇泸沽湖旅游开发的繁荣时,四川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村民们总忘不了加上这样一句话:但是他们已经变了,变得冷漠只认钱。和摩梭村民一样,当地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对于湖对岸的这种变化密切关注的同时感到了责任,于是便对文化采取措施保护。草海附近的博树村是规划中的一类保护区,也是2004年新的保护措施的试点村。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摩梭大家庭的分裂和夫妻结婚情况的出现。而分裂的征兆的确曾经产生过。以往四川泸沽湖景区的划船、骑马项目由村民集体进行,收入集体分配,但是划船、骑马的次数是按家庭轮流分配。十四五个人的大家庭一年分配到的划船、骑马的次数和四五人的小家庭分配到的次数一样多。因为这样的分配方式,个别家庭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分成了两个小家庭,同时为获得更多利益而分家的想法也在村民中蔓延。今年3月8日,博树村通过村规民约对划船、骑马的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不再由家庭轮流划船、骑马,而以全村的总人口为统计口径,不分家庭,无论男女老幼,每6个人分为一组,一组一组地轮流安排划船、骑马,同时收入也分到全村每一个人的头上。由于此前村里的篝火晚会是由家庭旅馆组织,不同家庭旅馆的游客互不串门,游客利益受损,因此篝火晚会的经营方式也改为在村集体的舞场举行,村民参与跳舞和分配利益的方式也按照划船、骑马的方式进行。由于利益在全村以最平均的方式进行分配,大家庭不觉得比小家庭吃亏,分家的思潮在全村暂时平息下来。目前博树村的绝大多数村民对这样的旅游利益分配方式感到满意,今年以来全村10081人,人均从旅游项目上获益1100余元。博树村强硬的村规民约是否能确保将来摩梭文化的延续呢?28岁的姑娘阿卡是云南落水镇的一个摩梭人大家庭的当家人,这个13人的大家庭同时也正经营着一个生意红火的家庭旅馆。阿卡对摩梭文化延续的关键是这样认识的:在摩梭家庭里,每个成员挣的钱都要交给当家人,每个成员的支出都由当家人来安排。如果私心进入了摩梭家庭,家庭不团结了,大家都讲个人利益,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摩梭家庭、文化就崩溃了。阿卡强调说:我喜爱我现在的大家庭,我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一天。

卓玛(化名)从公共舞场跳完舞回家,在路上就被几个在边上烧烤棚喝酒的男游客叫住了,一看是先前一起跳舞的人。卓玛于是和他们一起喝酒吃东西,忽然有一位男游客借着酒醉把卓玛紧紧抱住,还嚷着“要走婚”,卓玛奋力挣脱后逃走。

游客或者是外来人员的到来给这个原本平静的摩梭村庄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有的游客不厌其烦地向摩梭姑娘询问走婚的习俗,甚至不礼貌地提问:你是否有几个爸爸?你是否有很多情人?我和你走婚好吗?有的人对于这种问话有时不予理睬,有时则一味地说是。

草海附近的摩梭人面对的冲击不仅仅来自形形色色的游客,还来自当地为发展旅游业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今年初, 草海边的博树村出台了许多新的村规民约,景区管理局也向村民传达了新制定的景区规划和泸沽湖保护条例。而博树村的村民中读完小学的人数还不到30%,因此,这些条例、规定有的对于他们来说要么是不存在,要么就只是一些理解不清楚的事情。

对摩梭村民来说,外地人介入本地旅游业经营的趋势也造成了竞争的压力。喇明强家2000年就修建了一个旅游接待房, 他的老婆和两个侄女是他家的全部服务人员,每天都忙得手忙脚乱。到今年4月他才把门面租给了两户来自云南大理的商人卖旅游商品。最近他又常不满地说:草海边卖旅游商品的商人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外地人把本地人的钱赚走了。不仅仅是旅游商品,外地人甚至涉足了旅游接待房的生意。由于担心经营上的风险,一家名叫天然居的旅游接待房被当地摩梭人以3.5万元的年租金租给了西昌市的航天旅行社,而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摩梭家庭的成员又重新来为旅行社当服务员打工。

无疑,对于扎根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的摩梭母系大家庭来说,要以一种商业方式包装摩梭文化去赚取好奇游客的钞票,的确艰难。然而,他们必须走出这一步,才能面向未来。

五、根据《耍手段找关系家长“特别关注”》这篇报道,写一篇评论。自拟标题,字数在600字左右。(标题10分,正文25分,共35分)

给学生排座位教师费心劳神

耍手段找关系家长“特别关注”

本报讯近日,鞍山一位教师向记者诉苦,如今当老师最头痛的就是排座位。本来每个学期开学,由于学生的生长发育不同,班主任都要进行一次重新排座,但望子成龙的家长竟认为好座位才能让孩子听好课,调座也就成了提高成绩的“希望工程”。于是,诸如“我与某某领导关系好”“能帮老师办某某事”“请老师吃饭”……都成了调座儿的“手段”。

鞍山许多学校一直延续传统的按大小个儿排座,而按此排座的班主任老师都会被家长的要求搞得焦头烂额。许多家长都学会了以孩子视力不好为由要求调到前排,可如此多的“近视眼”,老师根本无法都照顾到。时间长了,调座的理由也不断更新,一位家长竟抬出孩子“听力不好”的理由。还有一些学校的班级里男生比女生多出十几个,就出现了两个男生同桌的情况。有些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和女生一桌,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自制力差,得往前调让老师管着点儿,与女生一桌才能认真听讲。还有一位家长见孩子没调到前排,就做了一个十几厘米厚的椅垫。

为了集体满足要求,老师们真是绞尽脑汁。某小学采取按个头的大、中、小分成几组,每天每组第一排串到最后一排,后面的依次向前串一座,每星期再左右整组横向调。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坐到教室里各方位的座位。某校初三班分坐成10排,全班同学按前5排、后5排各为一个单位。每星期,每单位的5个横排依次纵向调座。还有一位老师曾想出更绝的招儿:学生每星期依据横排、纵排、对角线依次流动,其复杂、严密程度可谓煞费苦心。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新闻史论试题

新闻史部分(60分)

一、改错题(请在下列句子中错误的地方划横线,并将正确的内容写在横线下面,每小题2分,共8分)

1、1843年1月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一文,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的专文。

2、《澳门新闻纸》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张近代报纸。

3、戈公振的《中国新闻发达史》是我国新闻史研究方面的第一部专著。

4、1940年12月30日,重庆新华广播电台创建,它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进奏院状

2、《?|园文录外编》

3、《新华日报》

4、“国新社”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析国人办报开始的背景。

2、简析启蒙报刊的基本特点。

3、简述1948年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联系实际,有一定深度;每题答案的篇幅在800字左右。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共25分)

1、评析《申报》、《新闻报》的“八字方针”与《大公报》的“四不”办报方针的同与异。

2、综观史实,评述中国新闻事业的政治性特征。

新闻理论部分(9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时效性原则

2、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

3、新闻自律

4、新闻传播的权能控制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

2、新闻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3、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

4、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三、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新闻传播应该增加信息量,但就某一个具体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而言,是否信息量越大越好?信息量的大小还应该考虑哪些限制因素?

2、请以“孙志刚事件”为例,分析新闻传播的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新闻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剥笋式结构

2、综合新闻

3、心记

4、版面空间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

2、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异同?

3、数字电视的特点与作业?

三、论述题(20分)

“三贴近”与记者作风。

要求:

1、自拟题目;

2、观点正确;

3、1000字以上

四、写作题(共65分)

下面是某记者的采访笔记,请你根据这位记者笔记的材料,完成两项写作任务:

1、写一则消息。要求:(1)自制标题;(2)正文600字至700字。(本小题35分,其中标题8分,正文27分)。

2、为写成的消息配发一则评论。要求:(1)观点正确;(2)自制标题;(3)正文500字至600字。(本小题30分,其中标题8分,正文22分)

采访笔记(略)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传播理论与方法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传播理论与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与概念(本题共20分)

1、拉斯维尔的5W模式(4分)

2、文化规范论(4分)

3、传播情景与情境意义(6分)

4、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6分)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本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组织传播的功能

2、试述受众选择媒介形式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3、试述批判学派研究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传播学原理,尽可能准确而贴切地解释下列传播现象(本题共25分)

1、2002年英国爆发口蹄疫时,布莱尔首相身穿黄色塑胶防护服视察农场,希望借此表明英国对防止口蹄疫的重视。结果事与愿违,国外人士反而认为英国口蹄疫严重,不敢前去旅游,为此,英国减少了10亿英镑的旅游收入。(5分)

2、某电视台的一个音乐栏目,开办不久就有观众写信提出改进意见。台方认为,这些观众的意见虽然不无道理,却不见得能代表广大观众的要求与愿望,仍然按既定的方针办栏目。一年以后,电视台委托媒介调查公司调查全台各个栏目的收视率,得知该音乐栏目的收视率相当低,电视台下决心进行栏目改版,撤销了该栏目。(10分)

3、凯瑟琳·沙利文是《奥斯汀美国政府家报》的资深记者。在一次没有被报道的火灾和化学毒物泄露事件之后,她报道了奥斯汀市一家半导体芯片制造大厂工人的不安全和健康受到损害的情况。这触怒了当地的商会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席。这位有权势的经纪人向该委员会的常务副主席金泽尔表示了不满。金泽尔正式《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的出版人。又是大奥斯汀商会的主席。迫于压力,沙利文不得不辞职。报社并不公布她的辞职真相,只是提出,“如果她保证不对本报提出批评、起诉,不再将来的新闻报道中使用她在本报工作时收集到的资料,报社将付给她八千美元。”(10分)

四、论述题(本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实际,说明信号与象征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结合网络传播的实际,说明你对信息沟理论的认识。

五、设计题(本题25分)

请就研究假设“人们对某一特定的新零售产品的喜爱度会随着接触产品广告次数的增加而提高”,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传播理论与历史试题

一、名词与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霍夫兰

2、符号

3、易读性测量

4、含义结构论

5、罗杰斯“创新-推广”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克拉珀1960年提出的受众接受信息的选择性理论。

2、谈谈德弗勒模式。

3、简述美国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4、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比较传播的线性模式与控式。

2、归纳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各方面因素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四、综合应用题(25分)

用传播研究方法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的变化”,涉设计出研究步骤,并尽可能详细说明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新闻史论试题

新闻史部分(6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报房

2、《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3、时务文体

4、反客里空运动

5、《泰晤士报》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2、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3、分析《申报》与《大公报》办报宗旨的区别。

4、为什么说邹韬奋是人民的新闻出版事业家?

5、《新莱茵报》为什么要打着“民主派机关报”的旗号?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述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2、分析廉价报纸产生的背景。

新闻理论部分(9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受众权益

2、正面宣传为主

3、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4、媒介产业的层次

5、时效性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新闻的“源”和“流”及其划分意义

2、当今中国新闻体制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新闻选择的标准及运用

2、中国新闻自由的基本概念

3、利用网络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传播理论与方法试题

一、名词与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布里德潜网

2、两级传播论

3、个人差异论

4、库尔特·列文

5、把关人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2、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 3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计划十分重要,请简述研究计划书的基本要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分析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与控制实验法之异同。

2、试举近期事例论述不同国度对传播控制的共同之处。

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新闻史论试题

新闻史部分(共4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宋代,“小报”的编印者为了扩大消息来源,雇请了业务与专职的采访人员,称之为()。2、1879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创办附张(),开创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

3、1900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是孙中山亲自筹划的,其社长兼总编辑是()。

4、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5、1946年2月,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在苏北淮阴成立,这是解放区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校,由()任校长。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梁启超前期与中期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

2、简述启蒙报刊时期陈独秀民主、科学的办报态度及其在当时的意义。

3、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新闻界整风改革的经过。

4、简述“韬奋精神”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做,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能联系实际,并有一定深度,篇幅在1000字左右,15分)

1、评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私营企业性报纸的大发展。

2、试论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报刊政论时代”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我国新闻业的影响。

新闻理论部分(共60分)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新闻价值是由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构成的。

2、所谓媒介产业特性,从宏观角度讲就是媒介经营的();从微观角度讲就是媒介单位的()。

3、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学者是(),而提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这一定义的学者是()。

4、受众权益包括:(1)知的权利,(2)言的权利,(3)批评监督的权利,(4)(),(5)()。

5、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原则包括()和()两项内容。

五、选择题(从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每题2分,共10分;漏选、多选不给分)

1、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

A、事实 B、信息 C、传播

2、新闻记者这一社会角色的定位是()

A、信息的传播者和未人民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B、社会的精神导线和教育这

C、当的宣传工作者

3、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西方最早的新闻理论。下列学者对这一理论的建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A、约翰·洛克(英国人)、托马斯·杰弗逊(美国人)、韦尔伯·斯拉姆(美国人)

B、约翰·弥尔顿(英国人)、托马斯·杰弗逊(美国人)、约翰·司徒尔德·米尔(英国人)

C、拉斯韦尔(美国人)、韦尔伯·斯拉姆(美国人)、约翰·弥尔顿(英国人)

4、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

A、新闻传播媒介 B、党和政府 C、人民群众

5、广告是新闻产业的()

A、主业 B、主业经济 C、非主业经济

六、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试比较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新闻体制上的主要区别。

2、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3、新闻舆论导向要坚持哪些原则?

4、现代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方面有哪些基本特点?

5、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是什么?

七、论述题:请你用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理论对下述现象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理论联系实际,10分)

2001年7月以来,广西、陕西、上海、江苏等地频频发生重大事故,消息随着报纸、电视、网络迅速传开。特别是广西南丹特大事故,通过新闻记者的努力,被某些人极力掩盖的铁幕才撕开一角,立刻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使对事故的调查处理步入正常轨道。与此同时,对于新闻媒体曝光的利与弊也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事故曝光多,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因而他们往往阻挠对事故现象的采访。

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上一篇:刘墉的语录下一篇:写竹子的抒情随笔:竹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