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商业门市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

2024-08-17

信用社商业门市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

信用社商业门市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 篇1

信用社关于商业门市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

夹缝当中抓机遇完善产品赢商机

——关于第二营业部开展商业门市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

自2004年以来,东陵区农业合作银行第二营业部部针对地处城区,金融竞争环境较为激烈,贷款产品单一的这一现实问题,坚持以“适应客户需求”为中心,在金融竞争的夹缝中抢抓机遇,逐

步完善贷款产品开发机制,凭借他们热诚的服务和合理的定位,大力开展商业门市抵押贷款业务,创出了独特的信贷品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第二营业部信贷员的配合下,我行信贷管理部协助办公室对该部开办该业务所处背景、开办后产生的效果、具体的操作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所处背景

东陵区农业合作银行第二营业部周边商业银行鳞次栉比、竞争非常激烈,加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等因素,依靠坐门等客的营销方式,优秀的贷款载体较难寻找。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该部信贷资金投放进度和规模扩张,使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体现不明显,信贷生息资源越来越少。2003年以前,该部贷款总规模在5000—6000万元,收息在360—380万元间徘徊。但在此期间,总有一些附近居住的经营商户到该部咨询融资问题,当时这些咨询者中,大部分人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有固定资产暨商业门市,所经营或拟经营的项目发展前景较好,盈利性也较强,苦于资金不足、向商业银行借贷又因不符和贷款条件,眼看着商机溜走,心有不甘的一部分人就向民间借贷、向典当行融资,但资金融通的成本较大,得不偿失。获取了这些信息后,该部又对这些融资需求对象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结合当时市区两级管理部门提出的打造“社区银行、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目标,结合近些年来我市房产市场稳中有升的趋势,总结出开展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业务风险小、利润高,在些客户将是一批潜在的优良信贷载体,经与上级行沟通、批准后,该部对贷款投放对象作了及时调整,适时开办了门市房抵押贷款,给客户提供正规的融资服务,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

二、产生的效果好范文版权所有

自该部2004年3月开办此业务以来,当年对36位客户发放43笔,累计发放额3520万元,当年实现收息收入120.5万元;近一年的时间的运作和实践,充分表明该项业务适应市场需求,潜在的客户资源丰富,符合我们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经信贷人员与发生过业务往来客户的不断宣传,实行品牌化营销,给此项业务冠名为“创业贷款”,进而使客户群体不断增加,使择优选择优良载体成为可能。2005年,他们对93名客户累计投放94笔金额7687万元的商铺抵押贷款。到2005年末,该类贷款余额就达到了7731万元,占该部全部贷款余额的68,全年实现收息565万元,占全部收息的65,比上年增收255万元,贷款到期回收率达到100,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具体操作过程

该部在开办该新业务之初,就把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放在首位,根据《担保法》、《贷款通则》及上级行社制定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制定了门市房抵押业务的操作流程,并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1、做好充分的贷前调查。在选择客户上,优选项目前景较好、盈利性较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的贷款投放对象,能够提供合法有效、产权明晰的有效抵押商业用房,做到两名以上信贷人员实地勘验,并针对抵押物的地理位置、环境氛围、市场价值、历史交易价格、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等综合分析确定其合理的贷款额度和抵押率,目前该部所发放的此类贷款的抵押率均控制在60以内。

2、指定评估机构。业务开办初期,他们并没有确定指定的评估中介机构,都是客户自己找评估机构,从实践来看,其估价结果通过他们实地调查后均存在估价过高的情况。因此,该部及时做出决定,指定专门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其结果作为发放贷的参考依据。

3、严密手续及时报备。严密信贷手续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最好手段。在该部得知其他银行出现假他项权利证时,为了规避此类风险,他们对抵押物办理他项权利证时,实行全程监控办理制度,并始终坚持这一制度至今。同时坚持借款人及配偶、抵押人及财产共有人、抵押物承租人来行亲笔签字,并出具特别承诺制度。为控制意外风险,确保抵押物的安全足值,他们还与平安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合作,要求债务人对抵押物进行投保,并确定该部为第一受益人的风险转嫁制度。由于自然人贷款权限的问题,该部与市区两级行社请示,在征得上级同意后,采取了自行审批后,上报两级行社备案制度。

4、严把贷款审查、审批关。在做好贷前调查后,审查审批环节在堵塞漏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部做到每笔贷款均由信贷审批小组审议审批,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防止出现贷款的操作风险。

5、建立健全的档案资料。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对控制和降低风险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也是最后一道防范经营风险的屏障。为此,该部在该业务的档案必备资料的完善上,参照了《担保法》、信贷业务内控制度及抵押类贷款所需资料制定了完善的商业门市房抵押贷款档案目录。如该部需要依法维护债权时,完善的档案资料、翔实的书面证据将会给他们降低工作

量,并给予债务人很大的压力。

6.贷后检查到位。坚持贷后检查到位,能有效监督和保证客户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能够提前预知风险,提前做出科学的决策,为实施有效的债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7.增强服务意识。作为金融服务行业,他们加强服务意识,急客户所急多,为客户着想,及时审批、及时发放贷款,为客户赢取商机,是他们最好的宣传途径。目前,该部客户中有很大部分是相互告知,而到该部建立信贷关系,并成为优良信贷载体的。

四、今后设想

由于该项业务在该部的成功开展,使该部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今年的工作中,该部将落实和贯彻区行信贷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扩大该项贷款的投放。

但从目前的形势分析也有不利因素存在,主要是利率过高不利于市场竞争,目前其他银行对该项贷款也有较强的兴趣,其中有部分银行正在办理该项业务。潜在客户分流问题不容忽视。若克服上述问题,需在稳定原有优良客户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的营销手段,加大宣传途径,走出去积极寻找优秀载体,继续延用较受客户欢迎的按季收息的做法,使信贷员减少收息精力的投入,集中精力用在贷款的投放和管理上,以弥补信贷人员少的不足。

信用社商业门市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信用社改革,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1 引言

2003年6月27日, 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这个方案再次启动了农村信用改革的新一轮创新, 试点工作在浙江等8个省进行。该方案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即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以及国家帮扶信用社。2004年8月底, 将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到了21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8月, 随着最后一家省级合作社的正式挂牌, 我国新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方面采取多样化方针, 各地区根据自身发展水平以及信用社自身状况来选择不同的产权模式: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且已商业化经营的少数地区实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具备商业银行模式改造条件的信用社可以选择合作银行模式在人口相对比较稠密或粮棉商品基地县 (市) , 可以以县 (市) 为单位将信用社和县 (市) 联社各为法人改为统一法人。对其他还达不到条件的地区, 可继续实行原先的体制, 同时通过降格、合并等手段, 对高风险信用社进行兼并和重组, 并对严重资不抵债、机构设置在城区或城郊、支农服务较少的信用社, 可考虑按照《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予以撤销。

然而不管其产权制度如何改变, 其主要资产业务是贷款, 其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信贷资产质量, 进而影响其生命力。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机构收缩, 农村的金融服务不断被弱化;而农村信用社的第一线, 主要为广大农户、个体私营组织、乡镇企业等各类农村经济组织服务, 与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

江都农村信用社在2010年4月16日正式改制成为江都市农村商业银行。为了研究其在改制前后贷款结构的变化, 本文以江都农村商业银行在江都市大桥镇昌松乡 (如今乡已撤销) 的贷款结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并分析了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作用, 以及存在的不足, 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对江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员的采访)

2 贷款总体结构概述

我们将用总的贷款累放额和余额来描述贷款的总体结构,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江都农村商业银行在昌松乡2010年各项贷款累放6040.39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0.45%元。其中涉农贷款累放合计6040.39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2.26%;年末贷款余额为2919.7比上年同期增长22.58%。无论是从投放量上看还是从贷款余额看, 改制后的江都农村商业的贷款规模都有着大幅度扩大。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 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刺激经济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 近年来, 政府对“三农”出台的持续的支持政策。 (3) 改制后, 农商行管理经营体制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经营业绩。然而我们认为前二者才是主要原因。

从表1我们还可以看出, 江都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 涉农贷款与贷款总额的占比也在上升, 2010年在该乡投放的涉农信贷甚至达到了100%。可以说江都农村商业银行的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 对“三农”的实际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体现了农商行是农民们自己的银行, 以及在农村金融机构中主力军的地位。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江都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工商业部门贷款的占比非常小, 并呈递减趋势。昌松乡辖区里有工商业企业30余家, 企业净资产从几十万到数千万不等, 没有超大规模企业和其所属的大桥镇相比相差很大。总体而言, 昌松乡的工商业水平处于江都市各乡镇的平均水平以下, 因而工商业企业的贷款总额的需求也自然比较小。并且在江都城乡一体化程度比较高, 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在各乡镇也分布较合理, 因此这些工商企业贷款的渠道也相对较多。但是这也从侧面表明, 江都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重点进一步向“三农”转移, 尽管体制变了, 但经营的宗旨没变。

3 涉农贷款结构分析

涉农贷款主要分为农户贷款和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户贷款是指针对农户发放的改善生活、改进生产的一般性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指金融单位向从事养殖、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粮棉油加工生产等项目的农业经济组织发放的贷款。农业经济组织一般经济实力较雄厚, 融资需求主要源于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其融资的金额比较大, 但融资渠道也比较广泛。而农户的融资需求则来源于多样性的需求, 一般需求的金额较小, 并且生产性和消费性需求难以清晰的区分, 其用途也经常改变, 难以有效监督。2009年与2010涉农贷款的结构分别如下表a、b所示: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 在涉农贷款总额大幅增加的同时, 涉农贷款的结构也出现了很大变化。2009年农户贷款累放额与涉农贷款累放额的占比为50.92%。而2010年农户贷款累放额与涉农贷款累放额的占比为56.5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66个人百分点。江都农村商业银行对其贷款额度占总涉农贷款比重的持续提升, 体现了其真正贯彻了服务“三农”的宗旨, 切实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的决心。

然而, 昌松乡辖区内农户总数为7181户, 其中江都农村商业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2009年有245户, 在10年进一步缩小210户。贷款覆盖面仅为2.94%, 低于全国农信社的平均水平。尽管有其客观原因, 如江都地区的农村信贷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远非普遍认为的垄断市场 (下文将会给出分析) 。但是主观方面, 这与信用社的宣传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实际调查中发现, 由于农户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不选择在江都农村业银行借款的原因是:不知道农商行的贷款手续是什么;“没有关系”害怕借不到款。完全没有把农商行当作农户自己的银行的归属感。

4 农户贷款结构分析

农户贷款中又分为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及其他。前三种贷款具有明显扶贫、助困的性质。其结构如下表a、b所示:

从横向上看, 我们看到不管改制后还是改制前, 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这三种扶贫性质的贷款所占的比例非常的低。其原因有许多方面:

4.1 农商行自身方面

改制后, 农信社已经是以盈利为目的金融企业难免不嫌贫爱富。由于这三种贷款具有单笔额度小且又缺少抵押品导致信用社放贷机会成本和管理成品大幅增加。从而导致农商行不愿贷、惜贷、信贷配给等行为。

4.2 农户方面

众多研究表明, 农信社也并非农户融资需求的首选。韩俊等 (2006) 认为当农户有融资需求时, 其融资次序首先是选择亲友借款, 其次才是制度性金融 (正规金融) , 最后是非制度性金融。大部分亲友借款没有明确的期限和利率, 大部分是无息的, 甚至有少数属于亲友无偿援助的性质, 并且即便有利息其利率也明显低于其他渠道借款。

另外, 由于农商行存在信贷配给, 即便农户第二选择是从其借款。但从成本上来看, 从信用社的贷款成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贷款利率, 二是其他交易成本。其他交易成本主要包括贿赂信贷员的费用、办理信贷手续的时间成本及信用社贷款固定规模固定期限带来的生产和消费限制而产生的机会成本等。设农户在信用社贷款利率为rf, 贷款的其他交易成本为Tf, 则农户为获得信用社贷款的总成本为Cf=rf+Tf。大部分经验研究认为Cf大于农户从民间非正规金融借款的利率。因此农户在有融资需求时大部分会从非正规途径解决。

4.3 市场环境

众多经验研究表明农村信贷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市场。陈雨露、马勇 (2008) 认为农村中的正规金融是农信社垄断的市场。陈鹏、刘锡良 (2009) 以2007年贵州的农村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 认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属于典型的垄断企业。陶正芳 (2009) 认为, 在绥化市这样经济欠发达农业地区, 农业银行基本退出了农村市场, 邮政储蓄银行刚刚成立, 在利率形成机制上没有形成充分的竞争,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垄断地位, 由于缺乏竞争, 在贷款利率定价上处垄断地位。

然而上述的观点都立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数据, 本文以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贷市场为研究对象发现, 事实并非如此。在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信贷市场竞争相对充分, 并非农信社垄断的市场。正规金融方面不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乡镇分布合理, 而且村镇银行专业小额贷款公司也已经出现。此外邮政储蓄银行江都支行在当下正在大力推广小额信贷业务。可见在江都农村信贷市场是一个竞争相对充分的垄断竞争市场。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 才导致江都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占比较低, 与传统观念中农信社小额贷款占比大不一致。

从纵向上看, 小额信用贷款与农户联保贷款在改制后累放额急剧下降。小额信贷累放额从68.8万下降到2万, 农户联保贷款从105万下降到10万。和改制前相比, 改制后的这两种贷款累放额的跌幅都接近100%。这说明改制后, 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的自主性大幅提高, 以营利为目的农村商业银行对不怎么赢利的扶贫性质的贷款大幅缩减。

5 贷款的期限结构与担保方式

江都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以短期借款为主, 在2010年甚至占全年贷款余额比重的100%。这说明, 江都农商行的业务相对单一, 根本没有开展中长期贷款, 这和农商行自身自己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弱有关。所放贷款的担保方式如下表所示。

由表4可看出, 保证贷款是江都农商行贷, 款的主要担保方式。信用贷款几乎没有, 其中本年放的2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年末已经收回, 故表上为0笔信用贷款。而抵押和质押贷款总和才占总贷款余额的14.41%。

这一方面与农户信贷需求本身的特点有关, 农户收入和积累能力低, 且农户收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农户往往缺乏抵押品, 特别是规范的、标准的抵押品。另一面也与江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低有关。正由于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其信用考核成本较高也就不太愿意发放信用贷款。

6 相关建议

6.1 细分市场, 明确市场定位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一般都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经济已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 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成分大幅增加, 大多数农民己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面对农村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 农村商业银行要及时进行市场调研, 对市场进行细分, 了解客户的自己特定需求, 开发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 留住优质客户。

6.2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改制后的农商行信贷产品依旧比较单一, 风险管理水平依然比较落后。因此, 农商行必须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逐步完善与股份制的企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 只有这有才能真正达到改制的目的。

6.3 积极的继续大力开展小额信贷与农户联保贷款业务

从上文的资料可以看出, 改制后的江都农村商业银行对小额信贷与农户联保贷款的投放正在大幅缩减。然而, 扶贫是农村金融永恒的话题, 并且是政府正规金融不可推卸的责任, 农商行不能因为改制了就完全不去开展这项业务。

参考文献

[1]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的实证研究》, 《经济经纬》, 2010第5期.

[2]张付超、张桂琴、王玉坡:《浅谈丘岭区域信用社信贷结构的有效调整》, 《决策探索》, 2005第2期.

信用社商业门市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 篇3

论文提纲(标题列到三级内容)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综述

1.4研究方法和内容

2.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基本理论

2.1 小企业的界定

2.2 小企业贷款特点

2.3 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含义和类型

3.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3.1组织架构管理

3.2授信流程管理

3.3风险控制管理

3.4信贷支持管理

4.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4.1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现状

4.1.1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情况

4.1.2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主要特点

5.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5.1 信息不对称

5.1.1 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

5.1.2 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

5.2小企业担保体系不健全和缺乏产品创新

5.3小企业信贷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6.商业银行其他对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改善银行内部管理体系

6.1.1成立小企业事业部

6.1.2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6.1.3构建适合小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6.2构建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

6.3创新担保方式

6.4政府财政措施

6.5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

7.结论

信用社商业门市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 篇4

一、选题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不可否认,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我国的市场份额并不占优势。而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够。这我们需要提高农业工厂化,科技化,而这不能只靠政府宏观调控生产,而是需要社会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进行农业工厂化和科技化生产过程中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支持。现代农业生产涉及农资经销,种子经销研发,农业生产,农业科技运用等多个环节,对金融信贷产品也同样具有灵活多样的需求。根据农村发展需求而对应提出的农户小额贷款正是我们的出入,从而对农户小额贷款现状进行研究就显得很重要了。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不可否认,农户小额贷款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福音,但现实中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据了解,近年来,基层法院受理的金融纠纷案件大幅上升,且基本上是农户小额贷款案件。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发展都是有威胁的,应该被遏制。笔者希望通过对农户小额贷款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到农户小额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从而提供解决小额贷款发展瓶颈的对策。

(二)选题的意义。

首先,从实践指导作用来看,探索解决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实施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使农村小额贷款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带来各种农户小额贷款案件,从而更好地加快农业工厂化和科技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从学术价值方面来看,就现在而言,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推出,其相应的研究以及理论也渐渐提出,并一步步地得到完善。而通过现实效果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进一步地完善农户小额贷款政策和理论,从而可以为进一步地农村金融产品发展提供借鉴经验。笔者希望其整理和研究能够极力地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1)对农村小额贷款的理论研究

Jonathan Morduch在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中认为小额贷款是一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小思想的集合。19世纪70年代,穆罕默德开始向当地村名提供小额贷款之初,他自己也不明确小额贷款的发展方向。通过小额贷款,到2002年年底,尤努斯拥有了6500万客户,尤努斯“乡村银行”的提倡者认为这不仅仅是银行业的运动,也是脱贫致富及社会变化方面的革命。英国学者Martin对小额贷款做出如下评论:“尽管它们面临着多数小额信贷的宗旨都承诺减缓贫困的目标,但是它们面临着不断增加的压力。压力来自三方面:第一,它们需要增长以扩大覆盖面,但这不等同于覆盖贫困人口;第二,它们需要增长实现操作的规模经济,一实现金融自负盈亏的目标;第三,捐助者的资金非常有限,为了增长需要得到商业资金。”(2)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研究

小额贷款的成功模式已经被复制到了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其中,美国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模式:举例小额信贷网站Kiva.org的运行模式,贷款人可登陆Kiva 网站浏览借款人的信息及创业规划,然后贷款给那些能够打动他们的人。Kiva在收到资金后就会立刻汇至当地的金融中介机构,由该机构分配资金并与借款人签订协议保证按时偿还贷款。

(二)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于农户小额贷款现状问题的研究比较多,并已经包括许多相关专题,比如:农村小额贷款利率,工资抵押信用社贷款,信用社 操作风险,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等以及关于各地具体小额贷款的专题。据笔者了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研究始于2005年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之后,在小额信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试点中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展开。总体而言,就像茅于轼先生说过:“小额贷款涉及的理论问题并不多,更多的是实际操作问题,或者说是制度的制定和维护问题。” 并且国内学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还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第一步,收集资料

通过互联网收集有关农村小额贷款的起源和发展现状,主要通过对一些学者的论文和各金融媒体的报道的阅读来获取信息。其次,通过看一些有关新闻知道各省的小额贷款实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整理得到的信息,得出自己的见解。第二,列出大纲

„„

1、农户小额贷款内容和条件

„„

2、农户小额贷款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

4、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解决措施 第三,开始写作

(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2)文献法(3)经验总结法(4)个案研究法

五、研究内容。

一、农户小额贷款内容和条件: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信用社以农户的信誉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用农户贷款证。贷款证以农户为单位,一户一证,不得出租、出借或转让。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划款人条件:

(一)社区内的农户或个体经营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信用观念强、资信状况良

(三)从事土地耕作或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可靠收入;

(四)家庭成员中必须有具有劳动生产或经营管理能力的劳动力。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及安排次序:

(一)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

(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个体私营经济贷款;

(三)农机具贷款;

(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

农户资信评定、贷款额度确定步骤:

(一)农户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

(二)信贷人员调查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掌握借款人的信用条件,并提出初步意见;

(三)由资信评定小组根据信贷人员及所在地社员代表或村民委员会提供的情况,确定贷款额度,核发贷款证。

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对已核定贷款额度的农户,在期限和额度内农户凭贷款证、户口簿或身份证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或由信用社信贷人员根据农户要求到农户家中直接发放,逐笔填写借据;信用社要以户为单位设立登记台账,并根据变更情况更换台账;贷款证的记录必须与信用社的台账保持一致。不一致时,以借据为准;对随意改变贷款用途、出租、出借和转让贷款证的农户,应立即取消其小额信用贷款资格;贷款发放后,信贷员要经常深入农户,了解和掌握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加强贷后管理。信贷员要对提供给资信评定小组的考察材料真实性负责。贷款期限与利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周期确定,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因特大自然灾害而造成绝收的,可延期归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结息方式与一般贷款相同。

二、农户小额贷款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信用社在通过诉讼方式催收借款时未认真审查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有些当事人已不具备主体资格,增加了贷款回收的风险。

2、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时审查不严,有些借款人假借他人之名与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或保证合同,致使贷款最终无法追回。

3、金融机构贷后监督机制不健全,贷后疏于管理,甚至不予催收,待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或临界时,才发现借款人甚至保证人均下落不明,贷款回收无望,形成不良贷款。

4、有些信贷人员素质低下,为逃避责任,在明知借款合同或保证合同上的签名虚假时,声称借款人及保证人下落不明,使审判人员很难识别真伪,容易形成错案,导致当事人上访或申诉。

三、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自然及市场风险。小额贷款的对象基本上农民,农民贷款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的投入,而种养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受自然及市场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及市场风险。

2、贷款调查不到位,部分村农户资信评估存在形式主义现象。目前,农户小额贷款审查和信用评级主要依靠村委和农户,但村委会和其成员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难免掺杂一些人情关系等成分。

3、办理贷款手续时审查失误,造成责任落空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在办理农户贷款手续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只凭借款人提供的身份证明、印章办理手续。

4,贷后检查监督机制不健全,贷款管理滞后。贷款检查是贷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环节。为降低贷款风险,农村信用社应加强贷后检查工作。

5,信贷人员素质低下,形成道德风险。农村信用社有些信贷人员利用人手不足、审查不严、操作上不规范等漏洞,搞人情贷款,自批自用贷款,甚至假冒贷款,使信贷风险有延续和放大的可能。

四、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国家应从不同角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撑,让农村信用社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如减免信用社支农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等。对信用社投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息实行减免税,既可以减少信用社支出,壮大信用社的支农实力,同时又可以减轻农业负担。

2、健全信用社内控机制,强化贷前调查工作。贷前调查是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的一向重要制度,是加强和提高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关键。

3、落实信贷分级审批责任,严把贷时审查关。从基层农村信用社到县级联社,必须配备强有力的信贷审批班子,严格实行贷款分级审批制度,提高信贷审批实力,规范信贷审批行为,明确分级审批权限,落实信贷分级审批责任,避免审贷流于形式。

4、落实责任,强化贷后检查制度。贷后检查是降低贷款风险的关键。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户贷款贷后管理责任制,将贷后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农户贷款的管理和回收制定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要分清人为与客观因素,合情合理地追究责任,提高对到期贷款的回收率。

5、加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素质建设,农村信用社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积极向上的信合队伍,克服信贷投放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

6、建立信贷公示制度,加强对农户贷款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群众在农户信用评级、信贷投向、跟踪管理等方面的监督作用。

六、研究步骤及实施进度安排

方案准备阶段(2012年11月):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准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向。

方案实施阶段(2012年12月):切实实施研究,着实解决实施前形成的问题。

总结验收和结题(2012年12月):总结和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撰写一篇关于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现状的论文

十、参考文献

【1】茅于轼,小额贷款机构的所有权[J],农村金融研究,2008(2)【2】周迟,小额贷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生产力研究,2012(5)

【3】张英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互联网,2009-07-17 【4】殷红霞。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效应及风险防范。[J].理论导刊,2004(9)

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调查 篇5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贷款需求日益增多,“贷款难”成为许多农民的一块心病。农村信用社适时推出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是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式。近日,笔者对呼市金谷农合行金河支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金河支行成立了由支行、村委会成员、信贷员组成的“信用登记评定小组”。深入开展了“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帮助农民了解小额信用贷款的基本知识、程序和方法,增进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

(二)认真选定信用村。出台了《呼市金谷农合行金河支行小额信用贷款管理细则》,明确规定了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等级评定标准、贷款限额和经办人、审批人手续和操作规程。目前,金河支行根据信用村的评定标准,共评出信用村3个,占所辖行政村的25%。

(三)建立农户经济档案、确立信用户。信用评定小组逐户建立了档案,依据信用评定标准,借款人申报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日常掌握的实际情况,对贷款人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该农村信用社对全辖4867户农户

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占农户总数的62%,并进行了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共评出信用户525户,其中优秀户263户,较好户158户,一般户104户,非信用户4342户,同时,对信用户核定出了最高贷款限额,优秀户最高限额为5000元,较好户最高限额为3000元,一般户最高限额为1000元。并发放信用证(即富民卡)580个,本着“一次核定、周转使用、随用随贷、余额控制”的管理办法,简化了贷款手续,方便了贷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增加小额信用贷款的“透明度”。建立了小额信用贷款公开档案、公开贷款计划、公开贷款政策、公开评信人员、公开信用等级、公开贷款发放、公开信贷人员职责权限,使每笔贷款能接受社会监督。(设有监督、举报电话)

二、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力度不够。农村信用社虽然都开办了此项信贷业务,但基层信用社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的是信用放款,没有任何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太大,因而宣传发放工作不够深入到位,存在“惜贷”现象;个别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目的和使用方法认识不足,导致此项工作开展缓慢。据调查,有的基层信用社2008年一年的时间,只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85笔,金额89万元。

(二)小额信用贷款资格评定工作不到位。部分基层信用社在信贷等级评定时对农户个人信誉、还款记录、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缺乏一套切合地方实际、科学完整的评定方法,信用等级评定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农户档案较为粗糙,甚至存在应付现象,操作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在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过程中,部分基层信用社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仅根据村干部的一面之

词便予以授信,存在调查和授信不真实的情况。也有部分信用社以农户经济情况、存款数额作为信用户的评定标准,对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户不做细致的调查分析,一律不予授信,这样使得贫困农户空有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却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问题仍旧无法得到解决。

(三)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难到位。目前基层信用分社信贷队伍力量有限,代后管理难,而小额信用贷款遍及村镇的各个角落,交通不便,户数众多,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等特点,如金河支行所辖农户为4867户,而信贷员只有3名,每位信贷员一般要管理不同村落的上千笔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资金供求不合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期限通常为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但在华北地面,一般传统种养业,尽管是春种秋收,但受销售渠道及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的生产品绝大部分要到第二年年初才能变现,有的甚至更晚。

三、建议与对策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认识。年初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增强做好小额信贷支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供支农服务水平,深入调查了解农民资金需求,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信用社在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要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意义、程序、做法和要求,让农户知道小额信用贷款的贷款主体、额度、条件、方式等内容,要坚持以农户资信度确定信用贷款额,在乡村形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安

全运行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是严格把关,准确核定农户信用贷款额度。以前,信用社在评定农户信用贷款的额度时,主要采取“村干部初审、信贷员核定、评定小组评定”的办法,由于农户信用贷款授信面广,工作量大,评定成员对农户从事经营项目能力、经济收入、家庭资产、资信程度等状况底细不清,在加之受人情、关系及其它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户信用额度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影响了信用等级的评定质量。因此,信用社在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时,必须深入农户,全面了解掌握农户基本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的贷款额度尽量合理、适度。对与信用社已建立长期信贷关系的、且信用良好的农户,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其贷款信用额度。同时,要全面建立、完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的经济档案,详细记载农户的生产经营、经济收支、信用记录等内容,注意收集和积累农户的资信资料,为提高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加强贷后管理,切实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推广小额信用贷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户贷款的有效投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以真正达到信用社与农户“双赢”的目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以《富民卡》发放贷款,简化了贷款手续,因而在贷款的实际对象、金额、用途的审查上比较宽松,容易出现出借富民卡、贷款用途转移、贷款额偏高或偏紧等情况。因此,信用社的信贷员在贷款发放后,要深入借款农户,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贷款的真实使用情况,确保贷款按规定用途和要求使用。凡发现信用贷款转借他人、挪用等不正常情况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包括取消信用户资格、强制收回贷款等,以有效的控制贷款风险。

(四)切实加强信贷队伍建设,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千家万户,管理繁杂,工作量大,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需要信贷人员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艰苦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把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向和投量,才能为农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才能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安全、有序发展。

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二)健全内控制度,强化贷前调查工作。

(三)严格落实信贷分级审批责任制,严格审贷分离,严把贷时审查关。

(四)落实各级责任制,强化贷后检查制度。

(五)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信用社商业门市抵押贷款的调查报告 篇6

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

闽清县位于福建省东部, 是福建省省会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 下辖16个乡镇, 285个行政村, 总人口30万, 农业人口24万左右, 约占总人口的80%, 2008年末辖区内农户总数为64525户,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闽清县农村信用联社系一级法人的金融机构, 现有16个信用社, 5个分社, 21个营业网点, 员工220多名。

(一) 2001年以来闽清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由表1中可以看出, 2001年以来闽清县农村信用联社各项贷款业务稳步发展, 其中农户小额贷款余额由2001年底的8005万元增加到2008年底的30704万元, 增长了3.8倍。农户小额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基本在45-51%左右波动。从不良贷款率来看, 农户小额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为2003年的13.99%, 最低的为2001年8.23%, 平均为11.06%, 比各项贷款不良贷款率低7.63个百分点。

(二) 2001年以来闽清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分类情况分析

2001年以来, 闽清县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各类小额贷款的发展情况如下 (如表2) 。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闽清县农村信用社从2001年开始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贷款余额和占比逐年增加, 由2001年末的55万元和0.662%增加到2008年末的2081万元和6.778%。

2、农户联保贷款。

2001年以来, 农户联保贷款余额和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由2001年末的781万元和9.76%, 下降到2008年末的209万元和0.68%, 这主要是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不断增加形成的替代效应以及此类贷款的不良率逐年上升而减少投放造成的。

3、公司+农户贷款。

这是2006年以来创新的一种农户小额贷款产品。2008年末余额86万元, 2005年以前没有此类贷款, 不良率为0。该类贷款从无到有, 呈逐年增长趋势。

4、抵押类农户贷款。

这是农村信用社开展的一种传统的农户小额贷款种类, 一直是农户小额贷款的主要产品, 贷款余额占比基本在90-95%之间, 由于是传统的成熟产品, 不良率比较稳定, 基本在8-13%之间。贷款余额由2001年末的7171万元增加到2008年末的28328万元, 增长近4倍。

农户小额贷款主要投向以农、林、牧、副、渔业及服务业为主, 贷款期限以1年内短期贷款为主, 少量3年以内中长期贷款。

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产品的创新做法

近年来, 闽清县农村信用社在农户小额贷款产品及管理上积极进行创新, 试图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 以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的效率和效益, 推动农户小额贷款的持续发展。

(一) 积极开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营销模式创新

主要做法是农村信用社与辖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 以“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营销方式, 通过公司创建种养殖基地, 为农户提供生产平台, 农户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 公司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 贷款由农户使用和偿还, 公司与农户双方签订产销协议, 明确产品销路由公司负责, 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 并制定最低保护价格, 从而使农户还贷资金来源更有保障和稳定。

(二) 担保方式和审批程序创新

增加了“农户一对一保证”和“农户小额基金联保”等方式;抵押担保方式主要以房产、林权、土地使用权、船舶、机械设备等多种抵押物为主, 同时根据农户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 逐步放宽抵押担保条件, 不断推出适合当地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简化抵押担保小额贷款评估审批程序。

金额单位:万元

注:不良贷款为四级分类

金额单位:万元

注:不良贷款为四级分类

(三) 积极进行“信用村”创建

2007年末, 闽清县在建“信用村”59个, 其中已挂牌“信用村”13个。“信用村”农户总数12859户, 有贷款需求农户4499户, 建立农户经济档案7391户, 已评定信用等级农户1595户, 已获贷款农户1723户, 其中已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942户, 小信贷款余额861.53万元。

(四) 创新信贷管理手段, 形成适合农户特点的风险控制机制

小额贷款偿还率低是制约小额贷款盈利能力的首要因素。闽清县农村信用社积极创新适合小额贷款特点的风险管理手段, 减少信用社和借款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此降低信贷风险。信用社发挥基层网点多, 信贷人员情况熟、信息来源广等便利条件, 充分了解贷款农户的实际情况。坚持贷前认真考察借款人还款能力, 深入分析评价贷款风险;贷中严格执行贷审会集体研究制度和信贷员、基层社主任双签审批制度;贷后加强跟踪调查, 信贷员定期深入管辖村镇, 及时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 严格监督贷款实际用途, 防止“垒大户”造成的信贷风险。

三、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户小额贷款还是以抵押类农户贷款为主, 农户信用贷款比例过低

从调查的情况看, 尽管农户小额贷款的占比较高, 农户信用贷款比例也逐年提高, 但是90%多都是抵押类农户贷款。这主要是因为农户信用贷款的门槛偏高、限制过多, 无法满足农户特别是相对贫困的那部分农户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二) 额度和期限不尽合理,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

农业生产一般周期较长, 特别是养殖业和果树等特种经济作物的种植, 其生产周期往往超过一年, 而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期限一般都是一年, 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相适应。另外, 农户小额贷款额度偏小, 不能满足农户生产经营需求, 也限制了农户小额贷款有效性的充分发挥。

(三)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大, 政策支持不到位

农业靠天吃饭, 贷款存在风险是自然的, 小额农贷也不例外。目前, 农户发展农产品生产受到市场、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以及各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一旦某种因素突发, 就极易使经营农户损失惨重, 同时造成贷款风险。因而, 西方国家对农业的贷款利率特别优惠, 并有国家专项补贴和农业贷款保险等补救措施。我国目前没有这些政策措施, 农信社的农户贷款利率普遍比基准利率上浮, 增加了不良贷款形成的机会。

四、进一步发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措施建议

(一) 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步伐, 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扩大小额信用贷款范围

农民的生活圈子、活动范围相对较小, 个人的信誉往往决定了他在乡村的知名度和地位, 信誉差比没有钱更可怕, 因此在农村个人信誉是被非常看重的。其实,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以农户的信誉为基础, 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免于担保、抵押。通过建立健全农户的经济档案, 评定信用等级, 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 营造“借债还钱”的良好信用氛围。同时, 要制订能上能下的农户信用等级标准, 严格评级程序, 最大限度地防范“信用户”评估失实风险, 进而有效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达到降低贷款违约风险和提高本息回收率的目的。

(二) 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地界定农户小额贷的额度和期限

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 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积极开展支农贷款营销, 深入农村开展调查, 根据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和资金周转的需要, 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 至少应能维持农户整个生产周期的资金投入量。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公司+农户”贷款, 不断扩大农户小额贷的投放面, 充分发挥农户小额贷款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作用。

(三) 强化政策支持, 完善保障体制, 建立农户小额贷款长效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国家财政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 对农户小额贷款中的呆帐部分予以核销, 并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也可通过进一步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科赋予以弥补。二是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设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政策性保险机构, 专门从事农业灾害预防和救助, 从达到增强农业和农户风险承受能力的作用, 也可间接减少农信社信贷风险。

摘要:农户小额贷款所面对的是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充分的经济主体,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 这更多地意味着高成本和高风险。近年来, 基层涌现出的很多创新做法, 它们试图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 以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的效率和效益, 推动农户小额贷款的持续发展。文章对福建省闽清县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贷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农村信用作,农户小额贷款,调查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 2000 (12) .

[2]、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金融研究, 2004 (2) .

上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设计下一篇:八年级南昌市2010年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