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信息技术下

2025-02-01

二年级信息技术下(共8篇)

二年级信息技术下 篇1

七年级下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五课教案

备课时间 备课分工 公开课承担人  3 月14日星期一 主备教师 孙明侠 辅备教师     章节 第二单第五课 课题 植树去-图层面板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层的含义。 (2)熟悉图层面板界面以及各部分的功用。 (3)会利用图层制作自己喜欢的图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图层面板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及用法;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掌握图层样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各种图层样式的设置。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准备的各种信息素材、教学光盘 课时安排 1课 其他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屏幕演示:这2幅画一样吗? 师:粗略一看,画面一模一样,没什么区别,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打印稿。 打印稿:  这2幅呢,有区别吗?(两幅画画面完全一模一样,一幅打印在纸上;另一幅背景打印在纸上,前景人物分别打印在2张透明胶片上)   区别:画1:画中所有的元素(背景、人物等)是综合在一起的,是在一个平面的上。 画2:画中的`元素分开在不同的层上,是在几个平面上的。 传统的手工作画:在一个平面上进行。 photoshop绘画: 可在相对独立地在多个平面上进行。这就是photoshop 层的妙用。 “图层”功能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和设计中,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要用实例来学习层的操作。     二、认识图层面板 通过学生的自学后,教师以抢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  三、研究、观察一个实例 1、观察、研究   【教师活动】 大家知道,电脑应用发展迅速、千变万化,我们要学会利用“他山之石”。现在老师这儿就有这样一块“它山之石”,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能不能给我们提示、让我们得到启发。使我们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操作和技巧。 演示做好的一个图片(PSD文档),教师给出操作步骤   2、主要操作、关键步骤   (1)新建300*500像素,名称为“三月份台历”的图像文件,并填充成绿色。   (2)新建一个“太阳”图层,   (3)绘制太阳 3、师生小结(边演示)   (1)时刻关注“层”,不同的内容要放在不同的层上。   (2)不同的文字,放在不同的层上,这样方便移动,可以灵活改变位置。 四、仿照实例,完成自己的设计 下面的时间留给同学们来完成自己的设计。 你可以依照例子来做,在做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设计。 你也可以完全按自己的设计来做。 上传作业:作业上传到指定的地址。 学生填写学习任务单,完成自我评价。 五、教师评价并总结   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随堂点评、分析、指导。并进一步小结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用到及需要掌握的技能。   演示课件, 生:(学生查看、议论)   欣赏几张图片,同时仔细观察。(播放图片) 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观察,研究         学生上机、观看,结合书上的操作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姓名:孙明侠   教研组长签字   教研处抽查得分  

 

二年级信息技术下 篇2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孩子们的认字速度, 强化记忆

低年级孩子的认字方法有看图认字、看拼音认字、听读认字三种认字方法。在这个年龄段中, 看图认字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和记忆的, 看拼音认字和听读认字效果稍差些。但是传统的课堂中, 看图认字受限制较多, 看拼音认字次之, 听读认字比较便捷。这就限制了孩子的认字速度。

汉字75%是形声字, 剩下的是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 象形字可以看做是图画, 会意字和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累加而成的。根据汉字的这些特点, 我们在电脑上制作了相关的图片, 把偏旁和这个字的相关情景结合起来, 在课堂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向孩子们逐一展示。这样在潜移默化中, 孩子们不仅能很快地记住这个字的读音、形体和意义, 还能慢慢地明白汉字的构字方法、造字规律, 为以后的独立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规范孩子们的写字姿势, 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写字, 首先是要求写对, 然后再要求写好。“写对”就必须要求笔画笔顺要对头, “写好”就要结构合理。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多角度展示正确的握笔姿势, 让孩子们边观看边尝试, 一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有了正确的握笔姿势, 接下来就可以写字了。把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在多媒体上展示, 然后让孩子临摹, 临摹完了再观察多媒体上的笔画笔顺, 这样反复几遍, 在旁白中进行每个笔画名称的说明, 孩子们在写字的过程中也记下笔画的名称, 为以后笔画顺序的记忆打下了基础。遇到难写的笔画要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指引强调, 再追加旁白或者趣味性的语音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如, 学习“这”字, 可以先展示“辶”的写法, 强调第二画的写法, 孩子们记住了, 再进行整字的要求。幻灯片上呈现“辶”+“文”末尾加个大红的“×”;“文”+“辶”末尾加上大红的“√”。向孩子们明确, 这个字要先写“文”再写“辶”。这样孩子们就比较容易记住这个字的笔画顺序。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office软件中的书法字体, 让孩子们领略汉字的结构美。

三、借助声音和图像, 美化文本诵读, 提高孩子们的感悟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很有多富有童趣, 朗朗上口的文章, 也有文质兼美的散文和富有韵味的诗歌,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学好语文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无过于进行咀嚼鉴赏, 高质量的诵读, 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这是古人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工具、手段与结果之间关系之重要哲理。就是说, 人善于“假物”“利器”。幻灯、录音、影视等多媒体的利用, 就是人的手、眼、口、耳等器官的延长。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 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使课堂结构灵活自然、新颖诱人。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辅助语文教学, 是为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在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了这些信息技术的整合, 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了, 课堂的气氛也热烈了。孩子们对课文的印象也深刻了。认字、写字、朗读、感悟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四、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导孩子们热爱写话

农村孩子的视野虽然比不上城市的孩子, 但是他们的思维也是很活跃的, 如果引导得当, 他们兴趣高涨, 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语句。所以, 我经常搜集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 在多媒体上展示, 孩子们就能讲得绘声绘色, 眉飞色舞。如果把这些写下来, 不就是一篇很好的写作吗!因此, 在有关写作的时候, 我都会在多媒体的屏幕上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让他们自由发挥, 让他们的兴趣空前高涨。所以, 通过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敢想敢言、大胆写作, 学生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见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确实能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于教学过程, 实现教学各因素的功能, 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孩子们互动, 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使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二年级信息技术下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优化

一、信息技术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作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在教学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语文属于基础教育的一个学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的技术,逐步实现了教学化、网络化。

在21世纪,教育达到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而语文学科存在自身不足,需要科学化的途径来指导。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责任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改进。我们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教学。为了把信息技术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把信息技术当作学习重要部分,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完成课程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角色的改变

在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的基础上,教师教学利用了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等设备,调用大量教学资源,积极展开有研究性、探索性特点的学习。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学为主、以己为学”的个性化特点而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来选择和确定自己学习的内容、对象和过程。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视、听、说、读、写、算、画等,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使得教师或同学能够进行相互交流。

(二)师生习惯的改变

由于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对于教师来说,所讲授的对象属于中等偏上的,面对的是大多数的学生,这样,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慢的学生是“吃不了”,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了。

信息技术下使得教育教学有了生命力,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不同的:对于这种信息技术,避免了强加、附带、可有、可无的性质,它把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因素。换句话说,所谓“整合”,是指把二者进行双向的互动的一个过程。在教学中,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很好。

三、语文教学采用信息技术的必然

现代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创造性的人才,为了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养,为的是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新的手段来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很有意义的。语文具有信息的载体的一门学科,对于其教学,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始改变,改变以前的单一形式,来适应信息化的社会。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对于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喜爱,由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加大课堂的信息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的能力、认识的能力和综合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

(一)运用信息技术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下,灵活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量。通过把声音、画面等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使得信息的通道拓宽了;通过视与听的结合,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形象而生动,促进学生的好奇和求知,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往往出自名家亲手写的文章,这对于学生的鉴赏、训练、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极好的材料。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创设情、境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信息技术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教学内容是自由的,没有时空的限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质量。在课外,通过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结合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资源,进行选择性地学习。通过多种媒体的综合,使得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汲取,促进学生的思维的提高,通过把语文信息吸纳和输出,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运用信息技术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宰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即属于一个被动的学习过程。通过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起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成为一个交互式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其能够共享学习资源,结合自己的基础兴趣,合理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目标。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的教改

教学媒体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接受信息的一个工具。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即把课件设计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增强的是课件的交互及界面的人性化。

(二)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注意点

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发挥起作用,达到信息技术的交互、智能化、网络化,使其强大的功能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开发出来。

总而言之,在运用信息技术下,对于语文教学,充分看到其优势与不足,把它与语文学科很好地融合起来,更好地来教与学。只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法,就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素质,以而优化语文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锐.信息技术参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思索[J].成才之路,2011(24).

[2]李伟.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0(24).

[3]陈娟娟.构建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0(34).

注:课题名称:《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编号Hbdj20130243

二年级下技术 篇4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表 小学技术二年级(下)

2013年2月28日 周次 月份 日 期 教 学 进 度 1 1

1、小猴爬绳 2

1、小猴爬绳 4—83月 3

2、有趣的小船 11—15 4

2、有趣的小船 18—22 5

3、气压千斤顶 25—29 6

3、气压千斤顶 1—5 公休(3天)7

4、木材的利用 8—124月 8

4、木材的利用 15—19 9 22—26

5、路修好之后 10

5、路修好之后 4.29—3公休(3天)11

6、坐着火车去旅行

6—105月

6、坐着火车去旅行 13—17 13

7、控制 20—24 14 27—31

7、控制 15

8、关于橡皮泥和吸管的畅想 3—7 16

8、关于橡皮泥和吸管的畅想

10—14公休(3天)6月 17

9、气球宝塔 17—21 18 24—28

9、气球宝塔 19 复习测评 1—57月 20 8—12

学校:

第一课 小猴爬绳 教学目标:

1、在制作玩具中,学习绳子打结的方法,提高识图水平。

2、在交流中,发现利用身边的材料也能制作出好玩的玩具。

3、能寻找身边的工具,初步形成关注生活中的技术和工具的意识。教学重点:体会工具的作用,可以通过使用工具等体验活动来落实。教学难点:学习绳子打结的方法,思考影响小猴爬绳的速度的因素。课前准备:小猴图样、剪刀、尺、胶水,卡纸、细绳等。教学活动: 活动一:剪出小猴的轮廓

1、导入:出示小猴的图样,问学生们这是什么动物?平时是怎么运动的?

2、揭示课题:老师也很喜欢顽皮的小猴,今天还为大家带来了一只纸猴。大家想不想利用自己的剪纸本领剪一个纸猴,然后将它做成玩具,观察小猴的运动?

3、引导学生回忆和交流猴子的运动方式,激发学生做猴子运动玩具的兴趣。

4、介绍剪纸方法和技巧。

5、巡视、指导学生剪纸猴。

活动二:制作“小猴爬绳”玩具

1、提出任务:出示细绳,晾衣架,纸猴、胶水、交代任务:我们都有一只顽皮而聪明的小猴子,现在我们要做小猴爬树。引导学生观察制作图,交流制作的步骤。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玩具。活动三:比一比,谁的小猴爬的快?

1、小猴想请各位同学帮忙,让它玩爬绳的游戏,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让小猴爬的最快?

2、组织比赛,介绍比赛规则。

3、组织学生讨论:小猴靠什么向上爬?

4、活动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巧妙的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好玩的玩具,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活动反思:

第二课 有趣的小船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制作图完成小船的制作,进一步提高识图水平。

2、在使用剪刀时有安全意识。

3、能发现影响小船前进速度的因素,体会物品的造型结构与它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制作、改进小船,进一步提高剪纸和折纸的基本技能。课前准备:吹塑纸、洗洁精、肥皂、一盆水、扇子 教学活动: 活动一: 导入“有趣的小船”的课题

1、教师出示课前制作好的三条小船,将他们放在水中,用扇子扇风,让小船前进。

2、提问:同学们喜欢哪一条小船,为什么?

3、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小船的前进速度、总结发现。活动二:制作“有趣的小船”

1、指导学生观察制作图。

2、组织学生交流制作方法,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3、巡视、指导学生制作小船。活动三:玩“有趣的小船”

1、提出问题: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小船?

2、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谁的小船“开”的快?

3、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才能让小船开的快?如果不用洗洁精、肥皂还可以用其他的物品吗?

4、组织学生评价。

5、活动总结:在活动中,要学会动手和动脑,让自己的手儿更灵巧、脑子更灵活。活动反思:

第三课 气压千斤顶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气压千斤顶,掌握用绳子捆扎密封塑料袋的技能。

2、通过交流、游戏、比赛等活动,初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千斤顶。

3、能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提高困在与密封等技能。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千斤顶。课前准备:塑料袋、(大的,解释的)、细绳、空心笔杆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制作气压千斤顶

1、教师出示:已经制作好的气压千斤顶。

2、演示气压千斤顶的玩法,提出任务:今天,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气压千斤顶?

3、组织学生分别制作气压千斤顶及交流制作方法。

4、指导学生减压气压前进定的密封效果,帮助学生改进气压千斤顶。活动二:玩气压千斤顶

1、提出问题:大家想不想玩一玩气压千斤顶?比一比谁的千斤顶力量最大?

2、讲解比赛的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4、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千斤顶图片。

5、教师讲解生活中的几种密封方法。如水龙头的安装,密封袋口的方法等。活动总结:根据课堂活动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动手。活动反思:

第四课 在木材的利用 教学目标

1、能从故事中了解到不同规格的木材半成品供给给不同的生产商,有利于木材的合理、高效利用,增强节约资源的意识。

2、指导工厂购买木材半成品进行加工,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体会到技术分工的意义。

3、通过观察故事中木制品的加工,知道不同产品的生产会用到专门的设备和特定的加工工艺,体会到技术手段的丰富多彩。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木材会被不同的厂商合理的利用,这使木材的使用更高效。教学难点:简单了解一些工厂使用的特有机械设备好生产工艺流程。课前准备:童话故事“木材的利用”的图和录音。教学活动: 活动一:听故事

1、讲故事,工人们在制材厂采购材料。

2、提出问题:建筑公司、造纸厂、家具厂、造船厂的采购员在制材厂分别挑选了怎样的木材?他们为什么选不同的木材?

3、提出问题:制材厂为什么要把木头加工成各种规格不同的木材?

活动二:看图讲故事

1、激趣:各种各样的木材进入各个工厂后会怎么样呢?让我们先来看童话故事,待会交流。

2、组织学生看图。

3、组织学生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讲故事。活动三:讨论木材被加工成产品的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木材进入各个工厂后分别是怎样被加工成不同的产品的?

2、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木材进入不同的工厂,并被加工成不同的产品,他们的加工过程相同吗?所用的工具相同吗?

3、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木制品?它们可能是使用怎样的木材加工成的? 活动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知道了不同的木材会被不同的厂商合理的利用,这样木材的使用更高效。活动反思: 第五课

路修好之后 教学目标:

1、知道公路上需要各种各样的交通设施,以便为人们安全、快速、有序地出行提供技术保障。

2、知道为保证出行安全、有序,人们还需要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能关注生活中的交通标志,提高安全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交通设施,以便为人们安全、快速、有序地出行提供技术保障,并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设施。教学难点:了解一些交通设施的作用。课前准备:童话故事“路修好之后”的图和录音。教学活动: 活动一:看图讲故事

1、导入:组织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童话故事“修条新路”。

2、激趣:新路已经基本建好了,但是建好的路却不让居民们上,为什么呢?同学们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吗?请听故事。组织学生看图并交流故事。活动二:讨论安装辅助设施的重要性

1、提问:故事中,新路两旁安装了那些辅助的设施?

2、提问:这些设施分别是怎样安装的?用到了哪些工具、设备?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安装这么多的交通设施?为什么要在公路两旁建造饮食店和加油站?

4、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在公路上见到了哪些设施,它们对行人和车辆有什么帮助,起了什么作用。活动三: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1、出示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

2、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标志,并交流:各种标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活动四:续编故事—遵守交通规则

1、教师提问:新路开通了,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汽车都堵在路口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提出新编故事的要求:如何解决道路堵塞的问题?请大家续编童话故事,让道路畅通无阻。活动总结:让学生们知道为保证出行安全、有序,人们还需要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能关注生活中的交通标志,提高安全意识。活动反思:

第六课

坐着火车去旅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听故事,知道长途旅行适宜坐火车,火车上的各种设施,为旅客提供了方便,使旅途舒适、愉快。

2、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了火车的开动需要动力,在出发前需要检修和补充给养,激发对”火车“这一技术产品的探究兴趣。

3、通过观察,发现火车的正常运行需要各种铁路设施的铺助,还需要各种人的相互合作。教学重点:认识火车这个大的技术产品,知道火车方便了人们的长途旅行。教学难点:知道火车的正常行驶需要许多交通设施和不同人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课前准备:故事“坐着火车去旅行”。教学活动: 活动一:听故事“上火车”

1、导入:同学们旅游过吗?都去过哪里?乘什么交通工具?

2、激趣:小兔一家上个星期也去旅游了,他们乘坐的是火车,想知道他们乘火车的经历吗?请听童话故事“坐着火车去旅行”。

3、教师提问:小兔一家选坐火车的原因是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小兔一家上火车的流程。

活动二:认识火车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1)小兔在火车站看见了哪两种火车?这两种火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小兔一家乘坐的火车上有哪些设施?它们分别有什么用处?(3)火车开动前需要做哪些准备?(4)火车除了供人们乘坐去旅行外,还有什么作用? 活动三:火车开动了

1、激趣:火车开动了,一路上小兔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什么?

2、听故事讨论以下问题:(1)火车一路运行用到了哪些铁路设施?它们是怎样保证火车正常运行的?(2)一路上,列车员为旅客提供了哪些服务? 活动四:火车到站了

1、听故事,组织学生归纳下火车、出站的流程。

2、讨论:小兔一家从进站到出站,共检票了三次,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3、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坐火车的经历。课后反思: 第七

课控制 教学目标:

1、通过举例什么事物可以控制其他事物,了解生活中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什么事物可以控制那些事物”,拓宽对控制的理解。

3、能积极开动脑筋,有竞争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游戏规则寻找生活中的一些控制物,并指出他可以控制的事物。课前准备:秒表,几分表 教学活动: 活动一:了解游戏的主题-----控制

1、教师列举几个在教室中被控制的人或物品,以及或什么物品控制着它们,如开关控制灯的明灭、学生控制开关。

2、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展开联想,列举几个教室里的控制物。

3、组织学生玩“开小火车”游戏,请学生按座位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回答“什么控制什么”。活动二:辨别普通回答和创造性回答

1、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在活动中的回答,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常见的、普通的回答,那些不是容易想到的创造性回答。

2、举例说明什么是创造性回答。

活动三:明确游戏规则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2、教师做裁判,发布开始口令,请几位同学是玩游戏。

3、引导学生交流游戏的试玩情况,帮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活动四:“什么控制什么”游戏比赛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选出裁判。

2、指导游戏开展。

3、汇总各组游戏结果,评价。课后反思: 第八课 关于橡皮泥和吸管的畅想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橡皮泥和吸管,并进行组合,想象,描述活动,深入了解物品的功能是如何别延伸和拓展的。

2、能了解游戏规则,积极开动脑筋,有竞争意识。

3、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在游戏中充分运用想象力,畅想新的物品,了解物品及物品的功能是如何被拓展的。课前准备:秒表,计分表、每位学生3个吸管、一块橡皮泥。教学活动: 活动一:了解游戏的主题-----关于橡皮泥与习惯的畅想。

1、导入:创设情境:出示吸管,提出游戏主题--如果吸管成为我们的小伙伴,我们将和他一起玩,你想对小伙伴说什么呢?

2、吸管是中空的,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什么物品?这件物品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说明游戏规则

1、介绍比赛规则:小组合作用10-15根吸管拼装成某样物品,并用一句话介绍一下。发言时不发言的要扣分,得分多者为胜。不懂的可以随时问老师。

2、老师做裁判,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比赛。其余学生做观众。活动三:明确游戏规则,畅想“橡皮泥和吸管的比赛”

1、宣布比赛开始,指导学生分组比赛。在小组评出获胜者

和最佳创意发言。

2、注意:时间有限,发言应短小精悍,尽量多一些创造性的发言,每个小组内的发言不能重复。活动总结:能通过观察橡皮泥和吸管,并进行组合,想象,描述活动,深入了解物品的功能是如何别延伸和拓展的。教学反思: 第九课

气球宝塔 教学目标:

1、了解垒气球宝塔的规则,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2、能尝试插接纸杯,有创意的设计、制作不同的纸杯,积极动手动脑,提高创新能力。

3、能积极寻找纸杯与气球的合理推垒的方法,小组合作搭气球宝塔,并使气球宝塔层次多、稳定时间长。教学重点: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推垒出层次多、稳定时间长的气球宝塔。教学难点:设计、制作不同的纸环。课前准备:秒表,一些塔的图片,积木,废纸气球。教学活动: 活动一:了解塔的结构特点

1、导入:收集塔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为什么塔的身子上面小,下面大,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活动二:设计纸杯

1、介绍比赛规则:出示气球和纸条,激发兴趣,大家想不想用气球垒一个气球宝塔?那么,怎样才能垒起来呢?不懂的可以随时问老师。

2、老师做裁判,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比赛。其余学生做观众。活动三:明确游戏规则

1、宣布比赛开始,指导学生分组比赛。在小组评出获胜者和最佳创意发言。

2、教师提醒:时间有限,发言应短小精悍,尽量多一些创造性的发言,每个小组内的发言不能重复。活动四:“制作气球宝塔”比赛

1、教师提供材料:给每个小组3张废报纸、若干个气球、1个打气筒。

2、教师宣布比赛开始并拿出秒表计时。

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说课稿优秀 篇5

教学时间:9.5

教学内容:P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全课总结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

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9.7

教学目标;1、了解了解信息技术对每个人都很有用。

2、了解应该注意信息道德。

教学过程:一、观看有关信息高速发展的录像。

二、学生谈谈感觉

1、你是如何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

2、你身边哪些与信息有关。

3、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是应用信息技术的。

三、学习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师问生答:聊天:语言、声音。报纸:文字、场景。电视:符号、图像、语言、场景、声音。他们各自得到什么?新闻、消息、情报、数据等。板书:信息: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新闻、消息、情报和数据统称为信息(学生齐读)。

教师说明:信息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下面几个特征:1普遍性和无限性2可传递性和共享性3依附性和商品性4可处理性和可增值性

信息是通过载体传输的。电脑、电视、报纸其本身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比方说:如果停电了,我们还能不能从电脑、电视上获得信息呢?(生答)只有它们负载的内容才是信息。(完成任务1)

信息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传播、加工和利用信息。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离不开信息。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了信息的存在和它的价值。现在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图片上的人通过什么获取信息?提问。(手势、语言、表情、烽烟、驿站)

人类虽然很早意识到了信息的存在和它的价值,但是真正把信息学当作一门科学加以研究是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的。人类要更快、更多、更准确地获取信息,从而有了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

要处理信息首先要获取信息。提问:请同学们讲一下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手、鼻、舌等感觉器官;报纸、杂志、电脑、电视、照相机、摄像机、度量工具、卫星;与人聊天;)

获取了信息,要对信息进行处理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信息技术涉及信息

的采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处理(如计算、统计、查询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在使用电脑处理信息时,必须要将待处理的有关信息转换成电脑能识别的符号。符号化的信息就是数据。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声音或图像。(学生齐读)

同学们听说过 IT这个名词吗?知道或者听说过的同学龄请举手。IT就是信息技术。它是英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的英文缩写。什么是信息技术呢?

板书: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学生齐读)。它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大众传媒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利用电脑处理信息是当今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下面请同学们再观看一遍刚才的图片。比较一下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人类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并且展望一下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课堂总结:

二年级信息技术下 篇6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晓鱼儿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X个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高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上学期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键盘指法的操作,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掌握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键盘指法的掌握还不能完全应用于实际,这学期加强引导学生做到“即学即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5课,分别是:(1)用键盘符号构图(2)击同一个键,输不同的字母

(3)看图片,输文字(4)看图片,输字符(5)认识文件(6)认识文件夹(7)管理文件(8)欣赏与构思(9)菁菁校园(10)温馨提示牌(11)鱼儿悠悠(12)荷塘美景(13)太空之旅(14)快乐小熊(15)亲亲家乡。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用键盘符号构图;

2、学会击同一个键,输不同的字母;

3、懂得看图片,输文字,看图片,输字符;

4、认识文件,认识文件夹;

5、学会管理文件。

6、欣赏与构思,菁菁校园,鱼儿悠悠;

7、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8、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9、形成现阶段学生应知的信息技术理念,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10、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善于交流的能力。

11、进行爱护公共机房设备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

2、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程;

4、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5、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

五、教学措施

1、任务驱动思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2、课程整合思想。(1)与相邻学科的课程整合(2)与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1)语言的趣味化(2)内容趣味化。

4、培养学生信息素养。(1)结合实例进行应用介绍(2)贯穿网络知识。

5、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因材施教”、“螺旋上升”的方式,设置了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6、教学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呈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息技术应用的全过程.同时,在教学范例的选择上,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课时安排

教 学 内 容

1、用键盘符号构图

2、击同一个键,输不同的字母

3、看图片,输文字

4、看图片,输字符

5、认识文件

6、认识文件夹

7、管理文件

8、欣赏与构思

9、菁菁校园

10、温馨提示牌

11、鱼儿悠悠

12、荷塘美景

教 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3、太空之旅

14、快乐小熊

二年级信息技术下 篇7

用电设备智联网为智能用电侧的设备提供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的通道,将同一辖区(变电站)管控下的用电设备以智能小区为单元融为一体,这样不仅便于电力企业有针对性地负荷管理,而且在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模式下更加容易形成微电网。在现有基础上,采取多种通信技术和网络手段,打破小区内部、小区之间、小区和中压配电网之间的信息孤岛,是用电设备智联网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信息需求,针对住宅、商业小区的设备、线路、网络特点,提出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组网方式。

1 用电设备智联网的信息需求

1.1 信息的参数指标

在智能电网中,一个集成的、灵活的、互操作性的、安全的,并且能够迎合智能电网中各组成部分的通信需求的双向通信网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采用如下参数指标来衡量系统的适用性。

1.1.1 可靠性

这是所有应用首先必须达到的要求,由重传率、误码率两项指标衡量。当然,并不是所有应用都必须满足100%的可靠,对于一些重要应用,如需求响应、先进测量架构、分布式能源控制的可靠性要求最高,而对于信息发布、社区服务等用以提高用户用电体验的应用能够忍受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发生,但是也必须保证一定水平的可靠性。

1.1.2 时延

它表示用电设备智联网各部分间数据传输的延时,通常容易受到网络结构、节点数量、通信技术的影响。相比较电网传统应用中的继电保护、配电自动化而言,用电设备智联网的时延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可以接受秒级的时延,但是对于紧急情况的应用,如安防报警,其时延级别应为最高。

1.1.3 数据率

它描述数据在用电设备智联网各部分间传输的有多快,通常容易受到通信链路、调制解调技术、外界噪声、使用的频带等条件影响,数据率较低时还会影响到时延指标。对于不同的应用,数据率要求可能不同,一般而言,通信量较大的应用,如先进测量架构和涉及到音视频传输的应用,如安防报警功能,其数据率要求一般较高。但是从优先级的角度考虑,应首先保证数据率的是对时延要求较高的应用,二者具有一致性。

1.1.4 安全性

安全性是用电设备智联网不同于传统电力通信网的特性。并不是从信息重要程度的角度指它的安全性要求提高了多少,而是由于用户侧信息和互联网的接入,使得电力通信专网与外部网络有了物理上的连接。用电设备智联网应该成为智能电网中电力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阻止恶意信息进入配电一层,保证骨干通信网的专有性。

对于用电设备智联网的每一项应用,上述的参数指标应该成为设计信息流首先考虑的因素,也是各项应用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表1所示为文(一)中所列举的各项应用的需求指标[1]。

1.2 信息分类与生命周期

将信息分类,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功能应用,不同种类信息之间的组合,可为不同的功能应用提供信息支持。将用电设备智联网中信息分成四类:

A)家用电器的管理信息,不往电网侧传输但可与外部互联网相连互通;

B)用户的用电信息与台变内电能量信息,经智能控制中心汇聚后上报给电网侧;

C)由电网发布的关于实时电价、停电通知等信息;

D)其他信息,如用户报修响应、小区/管委会信息发布等。

表2列出了各类信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的信息分类有着相异的生命周期和通信范围,这样主要是为了在满足智能用电需求的同时,合理分配智联网各层级的信息流量,如图1所示为各类信息的存在范围。为避免给配电通信网增加额外的、与电网运行业务无关的通信开销,只有电能量消耗计量、电能质量相关的数据(B类)才主动定期地上报到智能控制中心,而用户的设备信息或家居状态数据以“请求—响应”的形式进行访问并传输。

2 电力设备智联网的组网方式

组网方式是对信息架构的承载,全域可达的信息流要求通信链路对全域的无缝覆盖、交换设备对全域的路由转发。组网方式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用电设备智联网可采用的通信技术;(2)我国住宅小区的电力线模型及通信拓扑;(3)实际小区环境的用电设备智联网架构。

2.1 用电设备智联网的通信技术

文(一)中指出,用电设备智联网是依赖于电力系统自有通信手段的智能信息化系统,这主要是考虑到技术的成熟度,以及用电设备智联网和电网侧通信网的信息化集成的便捷性。由国家电网信息通信公司公布的当前我国用于本地近程通信的技术如图2所示[2]。窄带PLC和GPRS几乎占有了全部的市场份额,这是由于现今近程通信主要用于自动抄表业务,数据量相对较小,使用窄带PLC技术即可满足需求。另外,由于自动抄表还处于试验阶段,部分地区租用移动运营商较为成熟的GPRS网络,便于快速投入应用。微波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通信问题,宽带电力线载波技术由于成本较窄带高,且当前没有大数据量的传输任务,因此市场份额较小。

在用电设备智联网中,信息需求与当前的远程抄表有很大的不同,用电侧的通信量将会急剧增加,除本地近程通信应该更加快速、低时延以外,智联网内部的骨干通信应该选用通信速率更高、吞吐率更大的通信技术。由于租用其他运营商的网络成本较高,且智能电网中信息数据量相对较大,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证,应开发电力系统自有的潜在通信资源,如宽带PLC、电力光纤等。因此,可以认定电力设备智联网不同层级中,是以窄带PLC技术、宽带PLC和电力光纤为主体,以GPRS、微波技术、现场总线及以太网为补充的异构网络。

2.2 我国住宅小区的电力线模型及配置

由于低压配电网本身具有特定的组网规则,通过能量流的合理分配保证用户的负荷需求,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依据线路电压等级的不同可以确定信息量的大小。例如220 V一般是入室电力线的电压等级,而这正是信息量最小的接入层;相比较而言配电箱进线的三相电压380 V,同时也承载了楼宇内多用户的信息传输任务,相较220 V的信息量呈倍数增长。依据上述分析,研究住宅小区的供配电规则对于确定用电设备智联网的物理覆盖范围、信息聚合与分配、网络拓扑有着较大的帮助。

依据文献[3],住宅小区的10 kV供电系统采用环网方式,220/380 V配电系统根据负荷数量和楼层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供电系统。对于高层住宅(多于10层),10/0.4/0.23 kV变压器一般位于底层或地下一层,向高层住宅供电的垂直干线一般采用三相系统,每层设置配电间,出线为单相220 V入户电压,图3所示高层住宅建筑的树状结构;对于多层住宅(6层以下),10/0.4/0.23 kV变压器一般位于户外(可能是多个楼宇公用一个),从一楼配电箱开始呈放射状连接,一般整个楼层统一为220 V电压供电,为负载平衡,将三相均衡分配于不同楼层,如图4所示。从图3、图4中可知,无论何种形式楼层,以家庭智能测控器为终端的楼层电力线配置较为规范和统一,因此,以配电变压器为根节点,以电力线为载体的用电设备智联网中,家庭智能测控器-变压器侧呈放射状或树干式结构,且每个分支的叶节点呈均等分布。

对于用电设备智联网中的用户数量,可通过估算方法获取。在文献[4]中规定了住宅小区中变压器容量要求,一般不宜大于800 kVA,用以控制低压配电网的供电距离,进而保证用户的电能质量。按照文献[5]中居民用电负荷根据不同建筑面积估算法,建筑面积≤120 m2时,均按3 kVA/套计算变压器容量,121~200 m2时按4~5 kVA/套。据此,对于800 kVA的最大容量变压器,其用户数量应为160~266户。

对于如此巨大数量的叶节点,且有着相同的通信诉求,任何一个单一的树状或放射状的通信拓扑都会遇到严重的网络拥塞,因此合理配置用电设备智联网的通信架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2.3 实际小区环境的用电设备智联网体系架构

严格上讲,用电设备智联网实质是由多个物联网组合构成的三层架构,所谓的多个物联网,是指用电设备智联网的每一层本身又是一个物联网的三层结构。位于底层的物联网其信息处理层又是更高层级物联网的信息接入层,每个物联网的整体功能就是用电设备智联网一层架构的作用,如图5所示。

对于以住宅小区为单位的用电设备智联网,根据信息量和汇聚的需要,我们将其分为三层网络:以家庭智能测控器为核心的家庭智能网络(Home Area Network,HAN)、以楼宇智能控制器为核心的楼宇智能控制网络(Building Area Network,BAN)和智能控制中心为核心的辖区智能网络(Field Area Network,FAN)。

2.3.1 HAN

HAN是用电设备智联网的接入层,负责上行通信(用户-电网)的信息采集与上报,HAN中的设备主要有智能用电器、室内低压配电线及家庭智能测控器。智能用电器包括了所有的用电设备,由于设备之间接入电网的形式、运行的状态不同,对信息化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据此将用电设备分为两种类型:智能用电设备和可管控用电设备。

智能用电设备本身含有通信模块,采用与智联网相兼容的通信规约,将状态信息封装成固定格式发送传输,并能够将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转换成控制信号对电器执行调控。这种信息控制模式对于电器生产厂家而言并非难事,如国内已有的闪联产业联盟已经开始着手推进家电的信息化功能[6]。这种类型设备的运行状态多样,如空调的模式、温度调节,洗衣机定时及洗衣状态等,包括了表1中A类信息的全部内容。

可管控用电设备本身不含有通信模块,而是安装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插座、灯架上,只能通过将远程控制信息下达至家庭智能测控器,由测控器转换成控制命令并通过控制智能插座、灯架电流的通断来间接控制设备的启停。一般可管控用电设备的功能较为单一,如日光灯、景观壁灯等,状态信息较少,只有表1中的A类信息的第n个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在普通用电器向智能用电设备过渡的过程中,也可将其看做可管控用电设备,如对于没有通信模块的空调、洗衣机等,虽然无法获知其详尽运行状态,但通过对其接入插座的控制,也可满足基本的启停功能。

作为智联网的底层,HAN本身又是一个三层架构的物联网:室内的各用电设备是物联网的接入层,即通电即联网,将电器信息、运行状态、耗电量参数等信息耦合到室内电力线上;物联网的传输层由室内电力线为通信链路,采用窄带载波技术,图6所示为我国室内家居的典型配电线路,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可管控设备接入端,其余的为可调控设备接入端;信息通过配电箱并最终汇聚到家庭智能测控器处,作为该物联网的汇聚层,家庭智能测控器负责信息的收集、室内设备的管控和对外通信的传输。

2.3.2 BAN

楼宇智能网络是用电设备智联网的传输层,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将家庭智能测控器处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输至楼宇配电箱侧的智能控制器,该部分结构如图3、图4所示。由于需要经过多级供配电设备,融合所有的家庭智能测控器信息,该传输层也通过一个多层的树状、放射状混合拓扑实现。通过在各楼宇侧设置楼宇智能控制器(对多层建筑)或为若干层级设置层级智能控制器(对高层建筑),将传输网分解成多个子网。以各用户处的家庭智能测控器为接入层,负责信息的来源和收集;利用楼宇的配电干线作为传输层的通信链路,通过宽带电力线载波技术将信息汇聚于楼宇智能控制器或层级智能控制器。BAN的重要功能就是将用电设备智联网划分成若干规模相当的子网,各子网内部用户数量相当,用户物理距离彼此相近,有利于网络的流量控制和路由转发时的高效寻址。

2.3.3 FAN

辖区智能网络是用电设备智联网的顶层架构,覆盖楼宇配电箱-变压器的范围,以楼宇智能控制器为接入层,采用通信速率较大的宽带PLC、电力光纤、485总线介质作通信层,与智能控制中心一起构成智联网的决策管理层。智能控制中心是用电设备智联网的核心处理单元,是用电侧与配电网、互联网的接口,汇聚了所辖范围内所有智联网用户的数据。根据数据的不同功能将其进行分类,并依电网数据要求将用户数据归一化为规范格式,通过中压侧电力光纤或配电自动化专用通道,同配变数据一起传送至计量中心或配电子站。除了对电网所需信息的抽取、分类和传输外,智能控制中心负责对所辖范围内局部数据的存储,如表2所示的信息类型中的e、f、j类,供用户侧实时查询;负责将电网公布的信息如g、h类以广播的方式发至每个用户的家庭智能测控器处,供用户掌握实时的电力信息。

2.3.4 互联网接入

虽然用电设备智联网本身具有高速率的信息接入能力,但是考虑到电力网的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等诸多要求,只能通过智能控制中心作网关,实现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这样有助于保证电网安全的一致性。外部互联网用户通过认证后,可以访问智能控制器所辖范围的内部数据,并可通过智能控制中心下达指令,由家庭智能测控器执行,实现间接控制家庭智能网络中的设备的目的,但绝不允许互联网用户访问家庭智能测控器上层的电力通信网信息。

3 信息的聚合、压缩和存储

用电设备智联网中信息处理与通信网络息息相关,适时的数据聚合能够从源头上限制接入系统的信息量;恰当的数据压缩能够有效降低通信开销;合理地存储可以保证查询访问的实时性、安全性,实现数据处理的本地化。

数据的聚合处理,是减少网络数据量、避免拥塞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它是指在原始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在网络内部做大量的数据融合,保证在网络层传输、交换的信息是从海量的、杂乱的原始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来的对特定功能具有价值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聚合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空间策略的信息聚合和时间策略的信息聚合。前者与网络的拓扑结构、数据传输路径存在着紧密联系,即认为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接入点其相关性较大、数据冗余度相对较高,适合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数据处理以消除冗余;时间策略的信息度聚合是由选定的中间节点合并下游节点传来数据,以消除最大冗余为目标确定合并的最优时机。

在各智能控制中心对数据压缩、深层次挖掘,是降低数据存储负担、提高电力通信实时性的第二道防线。数据压缩就是以最少的数据编码表示信源所发出的信息,减少容纳给定消息集合或数据采样集合的信号空间,其目的是减少用于传输和存储信息的时间和空间。数据压缩通常分为无损(Lossless)压缩和有损(Lossy)压缩两类,前者适合于文本数据,AMI计量数据、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等,通过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和字典编码等技术手段实现[7];后者适用于图像、语音、视频等信号,如安防预警、小区服务、信息发布等,通过小波压缩算法、小波包压缩算法、傅里叶压缩算法等实现[8,9,10]。

数据的合理存储是保证图1所示的不同功能的数据具有不同生命周期的前提。并不是所有的信息对智联网、对电网运行都是有用的,但是所有数据的产生都有其特定意义,因此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存储。例如室内家电的运行状态数据(表1中的A类信息),它只描述智联网中最小单元的设备状态,其运行正常与否对系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却直接关系到用户的财产、经济利益,这类数据应该由本地家庭智能测控器存储,既不会给网络增添负担,又方便了本地查询,对于远方查询,只是依据被授权的家庭智能测控器的查询命令返回所需要的数据;负责楼宇、楼层信息传递的楼宇智能控制器也具有存储能力,存储所辖下范围的电能质量、用户的小区服务需求等信息;智能控制中心侧的数据库是专业化最强、全局性最广、安全性最高的数据存储,并且具有访问所有低级别的权限,供数据校核、远程访问、系统查询所用。

4 结论

用电设备智联网的功能实现依赖的是信息流的安全、正确、快速响应,在文(一)的基础上分析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信息需求,并提出了各项功能的信息分类及其在智联网中的存在范围。保证信息流的全域覆盖在于构建合理的通信系统和网架结构,通过分析智联网主要覆盖范围即用户住宅小区的网架特性,结合适合于电力系统的通信技术,提出了用电设备智联网的通信架构,并据此提出了信息流的处理方案和存储策略。

参考文献

[1]Gungor V,Sahin D,Kocak T,et al.A survey on smart gri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communicationrequirements[J].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2013,9(1):28-32.

[2]LIU Jian-min,ZHAO Bing-zhen,GENG Liang,et al.Current situ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of PLC technology in China[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Beijing,2012:60-65.

[3]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China Northea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JGJ16-2008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Building Press,2008.

[4]国家电网公司.Q_GDW1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Q_GDW156code of planning of urban electric network[M].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2007.

[5]中国南方电网公司.Q/CSG10012-2005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Q/CSG10012-2005electrical technology guide for the urb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M].Beijing:China Radio and Television Press,2005.

[6]徐小涛,高泳洪,田铖,等.闪联标准及应用模式[J].数字通信世界,2009,2:36-38.XU Xiao-tao,GAO Yong-hong,TIAN Cheng,et al.Lasted development of IGRS standard[J].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2009,2:36-38.

[7]李娜,陈晰,吴帆,等.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信息聚合技术[J].信息通信技术,2010,2:21-28.LI Na,CHEN Xi,WU Fan,et al.Study of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technology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smart grid[J].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2010,2:21-28.

[8]Dash P K,Panigrahi B K,Sahoo D K,et al.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 data compression,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integrated spline wavelet and S-transform[J].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2003,18(2):595-600.

[9]Panda G,Dash P K,Pradhan AK,et al.Data compression of power quality events using the Slantlet transform[J].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2002,17(2):662-667.

二年级信息技术下 篇8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三、根据要求答题。(15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大海()的宝库()的微笑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变幻有()有()有()有()气象()()

3.照样子写词语。

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灿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起春天,你会想到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简称所代表的省、市。

苏()

浙()

京()

四、填空。(40分)

1.像________穿行在大地,_________,________蜿蜒。________山海关,________嘉峪关,________不朽的诗篇。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______、________等人间奇迹。

2.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_______都是美好的,每一个______都托起________的浪花,一________,一簇簇,仿佛是______在挥舞着一。

3.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________的一缕轻烟,_______就变成了________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_______,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又变成了_______在北冰洋上的_______……

4.你看它那双翅膀被

高高地托起,在________划出一道弧线。

5.如果此刻你就站在桑兰的面前,你会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瓣飘香》一文中的小姑娘是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7.“________雨纷纷,_________欲断魂。”这两句诗出自《_________》。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庐山的云雾有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用了几个打比方的句子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___________的特点,选出其中一个完整的比喻句,并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这段话的写法,以下面这句话开头,写一段话。

傍晚,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20分)

以“为×××画像”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同学、老师、家长,也可以写想象中的人。写之前先画一幅画,画好了再写,先描写他的外貌,再描写他有哪些性格或爱好。

《三年级(下)第一、二单元学习能力自测部分参考答案》

一、岛屿驾驶谱写笼罩施展惶恐绒布承受千姿百态星罗棋布

二、sì jì chóu shèn g dìzēng

三、1.2.3.4.5.江苏浙江北京

四、略

五、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千姿百态千变万化3.略4.略

上一篇:超市营业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马家春慢,马家春慢无名氏,马家春慢的意思,马家春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