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共7篇)
202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 篇1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
第一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 第Ⅰ卷(阅读题)和第 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虽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国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韩超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市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崇高、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得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
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D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减现象出现的原因。.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 “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 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是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 魏晋隋唐是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 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论语》可靠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行,“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 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 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 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D 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
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未尝干人荐举 干:请求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 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 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 身:自己。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荫,指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受封得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① 民岂乐为盗哉
② 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③ 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④ 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⑤ 其言恳恳,足以动人 ⑥ 人皆倒囷以应之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的态度,②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原因的分析,⑥是富人们的反应。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
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
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不是赵良淳。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答案: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答案: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
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 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噫!菊之爱,________________。莲之爱,_______________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答案:(1)长余佩之陆离 唯昭质其犹未亏(2)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3)陶之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 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地,浑身没劲。小伙子越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的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面;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
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洗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想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的响,他们默默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的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的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会,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B. 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 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
D. 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 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人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答案:答D给3分 答B给2分 答C给1分 答A、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A项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E项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C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的、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答案: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其作用有:①交代人物活动背景;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⑤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环境,要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对小说氛围的创造,对小说情节的推动。(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答案:
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为探究题,答案开放程度较高,注意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考虑。主题涉及小市民习性、人际关系、上海文化等,结构关注线索、故事的展开和结尾,象征要挖掘“洗澡”的多重意蕴。注意结合第(1)小题的选择考虑。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
黄尊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至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概念,“随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记述,务从实录”为主导思想,力求客观的向中国人民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它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揉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1891年11月1日,黄尊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空白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日本国政府接受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平,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田珍的无理要求,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入”,“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的挫败了珍田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
黄遵现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势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心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诘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的目的。(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
B.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渡夫子返国》一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荒蛮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
C.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己要求专界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
D.黄遵宪根据他几十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抵制执法”,从而把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
E.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画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形象。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黄遵宪在日本居住两年后,学习了日本的文字,才开始与日本人交往,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不是一到日本就开始编辑,故A错。C项“以挽回自主的权利”错。E项“阅历丰富、见识广博”在文中没有体现。
(2)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从第一段的叙述中进行分层概括即可得出,概括要简明,不要照抄原文。
(3)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
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将第二段中对黄遵宪活动的叙述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4)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无论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
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本题为探究题,注意选择一项,结合文中黄遵宪对外交经验的总结进行分析,观点要鲜明,不要脱离文章泛泛而谈。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符合句意。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指儿子。耿耿于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多用作贬义。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与句意不符。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B.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美国警方公布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的航拍照片,这些极具震撼力的照片,让公众有机会感受从空中目击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倒塌的一幕。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分句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者“知识起决定作用”。B、搭配不当,前一分句改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了巨大刺激”,“开拓”前加“这一平台”。D成分残缺,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① 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
② 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③ 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④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⑤ 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⑥ 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
A.④⑥⑤③②① B.④②⑤⑥①③ C.⑤④③①②⑥ D.⑤③④⑥②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⑤是时间状语,应接在主语之后,④⑥应该连在一起,和①中的“并”相连的只能是②,②在①前,应位于最后。③放在⑤之后,④之前最为妥当。
16..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是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____1___________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_______2________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________3______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________4______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是,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_____5________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知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答案:①因为 ②如果 ③而 ④却 ⑤但是
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既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①后面解释原因,②假设关系,③表示结果,④转折关系,⑤转折关系。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答案:略。每写出一句给3分,其中比喻恰当给2分,句式相同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做这样的题,要找准句式,化仿句为填空,仔细申准题目的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反复斟酌修饰词语。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筐装的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符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
范围。
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I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2)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3)套作、问题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解析:关键词:“舍与得”、“经验”
202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 篇2
1.1试卷总体评价
2014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理科) , 重视基础知识, 体现通性通法, 突出思想方法, 试卷结构合理, 不在偏、难、怪处设计问题, 难易适中, 以稳定方式呈现的同时有适度创新, 整个试卷于考生具有良好的亲和性, 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试卷试题命制表现成熟.
1.2试卷主要特点
1.2.1低起点、重基础, 考查合理, 具有很好的亲和性
2014年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性通法的考察.试卷大部分题目起点低、入手容易, 解法多样, 试卷试题很好的亲和性为广大考生的正常作答创造了条件.如, 选择题第1题至第4题、第6题至第9题, 填空题前两题, 所有解答题的第一问, 都是非常容易入手的.试题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常规题, 试卷层次清晰分明, 结构合理, 无论是材料还是图表都是考生熟悉的, 让考生一见如故, 有利于消除考生的紧张心情, 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1.2.2广覆盖、突主干, 保持稳定, 兼有适度的创新性
2014年的考点主要分布在几何与函数、数列、导数、不等式、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等高中数学知识板块中.对于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知识, 如函数的性质、导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圆锥曲线、概率的考查保持了较高的比例.对于一些非主干知识, 如集合、复数、算法与框图、二项式等, 也进行了适度考查.详见表1.
说明:不等式在1, 9, 12, 15, 17 (Ⅱ) 中综合考查, 在选考题23考查.
试题既考查全面又重点突出, 一些试题初看平常, 细观别开生面, 常规中不断寻求新组合, 不落俗套.如, 第5题, 以民众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为背景, 灵活地考查概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第19题, 以图表形式反映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问题, 考查通性通法, 强调运算求解能力和数据的应用分析能力, 既关注民生有时代气息, 又突出体现实践与能力、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于朴实中有创新;第21题 (Ⅲ) , 在进一步给出条件的基础上, 要求考生估计精确到0.001的ln2的近似值, 更有耳目一新之感.
1.2.3考运算、重思辨, 能力立意, 突出数学学科特色
2014年试题无论是考查内容还是试题形式, 都让考生觉得常规.但却在常规中算思并重, 充分考查观察、联想、类比、猜想、直觉等思维方式, 深入地考查数学思想, 同时对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贯穿于全卷, 可谓“似曾相逢不相识, 平常之中不平淡”.如, 第5题, 在应用中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6题, 第18题, 对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 涉及了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与空间角的寻找和计算这些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第17 (Ⅱ) 中考查考生分析不等式、不等式放缩能力、以及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意识能力, 为了正确解答, 在准确计算的同时, 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推断能力, 突出数学是思维的学科特色, 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充满思辨性, 对能力的考查突出;第19题, 侧重对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 不偏不难, 既在考生的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问题设置巧妙, 考查针对性强.参见表2.
试卷将数学方法的考查寓各类题型之中, 大部分解答题有多种解题思路, 解题的切入点不同, 体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 为不同学生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供机会, 如, 第17题 (Ⅱ) 、第18题、第20题、第22题、第23题、第24题.
试题从不同思维层次设计题目, 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如, 第2题、第4题、第6题、第8题、第14题、第15题、第18题等, 难度中等, 但区分度好;第5题、第17题 (Ⅱ) 、第18题 (Ⅱ) 、第19题 (Ⅱ) 考查学科知识灵活, 强调数学的基本能力, 不同程度提高了要求的层次, 具有一定的选拔性;第12题, 第16题、第21 (Ⅱ) (Ⅲ) 题 (第21题首次出现一题三问) , 则要求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分类与讨论、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需要灵活、很强的运算求解能力, 为考生展示其高水平层次的数学能力提供了平台, 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等.参见表3.
1.2.4试卷中的选考题, 符合对选讲内容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
1.3对试卷各题的考查内容的具体分析与评价
对于表2中的评价内容, 我们可以给出进一步的解释.如, 第20题 (Ⅱ) 突出数形结合思想, 强调运算求解能力, 解题方法灵活多样, 除了高考参考答案之外, 考生容易产生较多常见的解题思路, 在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椭圆定义反映的本质特征、根与系数关系、向量相等的意义、解方程组、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等内容中有机组合, 形成的解题通法就很多, 这为考生展示其数学能力提供了平台.
2考生答卷分析
2.1数据统计
样本量:143957
信度 (阿尔法信度) :0.831
2.2考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很多考生觉得2014年试题题型熟悉, 内容常规, 一些题目对全体考生来说也是送分题, 但考生答卷和所得成绩却暴露出来不少问题, 一些问题主要是考生心理问题而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所致.仅从考生答卷卷面来看, 主要有知识方法不清, 基本能力存在问题.
2.2.1知识方法不清
概念不清.如, 第5题, 考生对应用问题所反映的条件概率识别不清.第17题 (Ⅱ) 、第19题 (Ⅱ) 、第20题、第21题、“3选1”中, 乱写, 不知所云.
公式记错.如, 第17题 (Ⅱ) 中, 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出错;第21题 (Ⅰ) 中, 复合函数e-x求导丢掉负号.
知识理解不准确.如, 第19题 (Ⅱ) , 考生对回归方程中t的系数的意义不理解, 或者理解出现偏差, 造成考生卷面上有“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有增有减”这样的错误表述.第20题 (Ⅰ) , 离心率算成了1等.
2.2.2基本能力存在问题
运算能力较差, 运算不准确、不熟悉、不合理.如, 第18题, 在AB已计算正确的情况下, VE-ACD计算为的情况很多;第19题 (Ⅰ) 值求错;第20题 (Ⅰ) 中, 当x=c时由椭圆方程求M的纵坐标出错;第21题 (Ⅰ) , 求导过程中错误很多.
解答题中推理论证、过程表达问题多.部分考生推理中的逻辑关系不清, 不规范的表述较为普遍.如, 17题 (Ⅱ) 证明中, 过程错误很多, 有的根本不沾边, 但最后写出正确结论.第20题 (Ⅱ) , 对|MN|=5|F1N|提供的信息无法进一步思考;或者设直线MN的方程, 与椭圆方程联立, 消元后得到另一元二次方程, 写出根与系数的关系后作不下去.第24题 (Ⅱ) , 推理论证中逻辑关系混乱, 有多种不正确的表述.又如, 滥用数学符号, 一步得到结果.答题方法和技巧也存在一些问题.
审题能力、思维能力欠佳.如, 解答题从第17题到20题, 但凡涉及到分析推理的地方, 错误表述很多.众多考生考后反映, 第16题, 难以将已知条件与所要求的x0取值范围联系起来;像第12题这样的拔高题, 对题目条件“存在f (x) 的极值点x0满足x20+[f (x) ]2<m2”不能进一步思考, 不知怎样处理, 难以组织信息进行化归.至于第21题 (Ⅱ) (Ⅲ) , 特别 (Ⅲ) ,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加欠缺.
学科应用能力明显不足.如, 第5题, 部分学生读题后, 看不到其所反映的条件概率实质, 因而不知如何求解.第19题 (Ⅱ) , 一是无分析, 只有计算结果;二是分析中虽指出“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 但分析缺少一部分;三是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既有增又有减.既便一些考生了解的意义, 但却不会分析2007年到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 即不会用数学问题的解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 考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意识 (或者说数学的应用意识) 很弱.
2.3选考倾向性明显
如, 理科考生共计144503人, 其中, 第22题几何证明选讲选作人数为22674, 选考率约15.69% ;第23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作人数为81302, 选考率约56.26% ;第24题不等式选讲选作人数为40527, 选考率约28.06% .选考倾向性明显.
3对命题、中学教学、2015年复习备考的建议
2014年试题符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 试题背景公平, 坚持以教材为本, 回归基础, 以常规试题为主, 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重点知识、重要思想方法的考查, 体现了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 引导了正确的教学方向.
3.1对高考命题的建议
3.1.1继续保持试卷的亲和性和试题难度的相对稳定, 避免大起大落
2014年试卷试题的命制原则和思路宜继续保持, 这种亲和性和试题难度的相对稳定, 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 会使中学数学教学和高考复习教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避免备考中的偏、怪、难现象, 而是在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上做文章.
3.1.2与时俱进地考查“双基”, 避免考试的“八股”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 应全面关注新课标教材已经丰富的“双基”内涵, 新高考考纲每年列举的知识点约有180个, 可以更好地组合知识、融合方法、体现思想来考查学科能力, 避免考试的“八股”化.
3.1.3在保持稳定中适度创新
数学试卷试题的稳定会带来中学数学教育走寻找解题套路应对高考选拔的潜在危险, 要适度创新.2014年的第5题、第12题、第16题、第17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都有创新之处, 有亮点, 题目不难, 但要做对、做全却需较强的学科能力.创新不是难、不是偏、不是怪, 要体现人文性、提高区分度、凸显选拔性.
3.2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建议
3.2.1夯实数学基础
近年新课程高考试题, 特别是2014年的数学试题, 符合考试大纲和课标要求, 教材为本、基础、常规、稳定, 特别是降低难度, 高考题不搞偏、难、怪, 已成为的主旋律, 很多高考题可以在教材中找到题源, 于普通与常见中考查能力.注意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始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抓好数学“四基”, 注重通性通法, 夯实数学基础;只有这样, 也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对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而形成更好的数学学科能力.
3.2.2规范数学语言和表述
从2014年试题评卷来看, 数学语言的运用与表达是中学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如集合与不等式不分, 解答题的过程中, 滥用数学符号;表述逻辑关系不清、颠倒、甚至混乱;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现象严重;推理中跳跃性过大, 也就是说每步之间跨度掌握不够;一步得到结果, 使人看不到解题过程, 甚至怀疑结果的正确性.事实上, 分析这些现象的背后, 存在的问题还远不至此, 如, 只会找出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和目标, 不会思考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 更不会揭示隐含条件;不去分析条件到目标缺少什么, 只从条件顺推, 不从目标去分析, 缺乏探索, 没有写写画画的关乎本问题的数式或草图, 找不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没有考虑条件、目标之间的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 造成解题过程混淆等.原因既有初高中教材体系差异产生学生解题不规范, 也有学生数学语言障碍导致解题思维不清, 还有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势造成解题缺乏思路.所以, 面对考生能意会但不能言传成为很多考生的通病, 如何做到基础题解答不失分是一线教师和考生面临的现实问题, 尤其是加强规范数学语言, 关注合情合理的数学表述, 提高数学素养优显重要.应引起足够重视的是,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对答题过程表述、学生作业的阅批, 表达清楚、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的示范作用;教学中, 自语言上打基础, 从板书上善引导, 靠例题上作示范, 在作业中规范练, 这些做法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不当、功利思想影响较大的今天, 数学教育更应力行不怠.
3.2.3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
2014年试题无论是考查内容还是试题形式, 都让考生觉得常规.但在常规中充分考查观察、联想、类比、猜想、直觉等思维方式, 深入地考查数学思想.具体地看, 中学数学思想主要是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或然与必然思想, 但其本质是抽象 (直观描述, 符号表达, 图形及其关系) 、推理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 、模型, 即把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析取出来进行研究, 通过推理发展自身, 以模型作为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以表达现实与自然.而至为重要的是,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因此, 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十分重视帮助学生提炼问题本身所蕴涵的数学思想, 教会学生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建立量与量间的关系, 以数形结合思想实现数形间的印证, 自分类与整合思想落实局部与整体间的融合, 靠转化与化归思想完成问题间的迁移, 玩特殊与一般思想发展具体与抽象间的思辨, 借有限与无限思想实现量与量间的跨越、弄或然与必然思想揭示随机现象背后的规律, 观察、分析、表述、交流, 揭示数学思想, 提高数学能力.
3.2.4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国家的强盛需要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要从青少年的学科应用能力的培养做起.作为中学教育的“指挥棒”, 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基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突出体现了实践与能力的教学理念, 方向正确, 作为比较稳健, 对中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中学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 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适度拓宽学生的视野, 努力把“四基”、特别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进行有意义的融合,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用、学能致用, 让学生掌握到基本的数学应用能力.
3.3对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3.3.1认真研读考纲与考纲说明, 理解高考内容和把握命题方向, 减少教学的盲动性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 《考试大纲说明》既提供了高考数学试题的样题, 又提供了上一年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试题质量分析, 包括总体评价、试题难度区分度、均分、标准差、alf信度、高考分数分布直方图, 还提供了包括原题、考查目标、命制过程、解题思路、答案、试题评价在内的高考试题分析, 是命题的依据.认真研读考纲与考纲说明, 明确考试要求, 把握命题发行, 知道了“考什么”, “怎么考”, 就会极大地减少高考备考教学的盲动性.
3.3.2加强近几年高考试题研究, 把握好高考备考教学内容与效度
近几年高考试题, 可以说是高考备考教学鲜活的、经典的范例, 研究它们所透露、体现的试题特点、考查目标、解题思路、难易程度等信息, 可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对高考试题的认识、对高考备考的认识.在教学中, 若能与教材例习题有效结合, 整理整合, 分析、解答、反思、演练, 那么高考备考教学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3.3.3切实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落实好学科知识点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 切实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落实好学科知识点, 是夯实基础的不二法门.做的好, 就会准确、合理地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 也为解答题的解答奠定了基础.
3.3.4清晰主干知识, 突出思想方法, 建构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教学中要清晰主干知识, 突出思想方法, 建构起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 强化解答题的训练, 才能以高考数学备课中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之不变, 来应对高考数学试卷试题稳定性下的细微之变, 来获得数学学科能力的提升, 以准确、合理、快捷解答高考数学试题.
3.3.5加强审题、析题教学, 以增强学生的聚合思辨能力
高考备考中要加强审题、析题教学, 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
3.3.6注意阅读、运算、书写培养, 以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当题目一遍阅读过后没思路时, 学生往往容易放弃;当试题叙述较长, 学生常常抓不住关键, 应用题中更是如此.高考备考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二次、再次阅读试题, 分析字句, 整体把握, 使“陌生题”成为“熟悉题”;要引导学生自觉读题、审题、捕捉有用信息、数学表示、作图想图分析图, 寻找联系, 突破思路.
要努力培养学生口算、心算、笔算、估算的能力, 尽量减少对计算器的依赖.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答题过程表述的示范, 让学生跟进学习, 努力解决“会而不全”、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3.3.7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02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 篇3
第Ⅰ卷 14-21(每题6分)
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0.5
B.2
C.3.2
D.4
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
16.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4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A.r
B.1.5r
C.2r
D.2.5r
18.如图5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6(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A.v1
B.v2
C.v3
D.v4
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Δ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
A.△n=1,13.22eV<E<13.32eV
B.△n=2,13.22eV<E<13.32eV
C.△n=1,12.75eV<E<13.06eV
D.△n=2,12.75eV<E<13.06eV
20.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V,b点的电势为24V,d点的电势为4V,如图8。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A.4V
B.8V
C.12VD.24V
21.如图9所示,∠OO′L′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LOO′和∠OO′L′均为45°。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OO′的方向以速度 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0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I-t)关系的是(时间以l/v 为单位)
第Ⅱ卷 22-25
22.(17分)实验题:
(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电压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_______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_______钮或_______钮,或这两个组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______钮置于______位置,然后调节______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v2-v1|v20-v10,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他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计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5 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24.(18分)如图14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2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
25.(22分)两平面荧光屏互相垂直放置,在两屏内分别取垂直于两屏交线的直线为x轴和y轴,交点O为原点,如图15所示。在y>0,0<x<a的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y>0,x>a的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两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在O点有一处小孔,一束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粒子沿x轴经小孔射入磁场,最后打在竖直和水平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亮。入射粒子的速度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的各种数值。已知速度最大的粒子在0<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与在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5,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7T/12,其中T为该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周期。试求两个荧光屏上亮线的范围(不计重力的影响)。
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14.B 15.A 16.AC 17.C 18.C
19.AD 20.B 21.D
22.(1)①竖直位移或↑↓衰减或衰减调节 Y增益
②扫描范围 1k档位 扫描微调
(2)①P点是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M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N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②原理
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则有
OP=v10t,OM=v1t,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v20=0
e=v2-v1v10-v20=ON-OMOP-0
=ON-OMOP
③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23.(1)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t=Va①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2=12at2②
S1=Vt③
S1=S2+S0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
a=V22S0,a=3m/s2
(2)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
S2=V22a,S2=13.5m
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L-S2=6.5m
24.设在第n次碰撞前绝缘球的速度为vn-1,碰撞后绝缘球、金属球的速度分别为vn和Vn。由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速度向左为正,则
mvn-1=MVn-mvn①
12mv2n-1=12MV2n+12mv2n②
由①②两式及M=19m解得
vn=910vn-1③
Vn=110vn-1④
第n次碰撞后绝缘球的动能为
En=12mv2n=(0.81)nE0⑤
E0为第1次碰撞前的动能,即初始能量。
绝缘球在θ=θ0=60°与θ=45°处的势能之比为
EE0=mgl(1-cosθ)mgl(1-cosθ0)=0.586
式中l为摆长。
根据⑤式,经n次碰撞后EnE0=(0.81)n
易算出(0.81)2=0.656,(0.81)3=0.531,因此,经过3次碰撞后θ将小于45°。
25.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mvqB①
速度小的粒子将在x<a的区域走完半圆,射到竖直屏上。半圆的直径在y轴上,半径的范围从0到a,屏上发亮的范围从0到2a。
轨道半径大于a的粒子开始进入右侧磁场,考虑r=a的极限情况,这种粒子在右侧的圆轨迹与x轴在D点相切(虚线),OD=2a,这是水平屏上发亮范围的左边界。
速度最大的粒子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它由两段圆弧组成,圆心分别为C和C′,C在y轴上,由对称性可知C′在x=2a直线上。
设t1为粒子在0<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t2为在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由题意可知t1t2=25
t1+t2=7T12 由此解得
t1=T6②
t2=5T12③
由②、③式对称性可得
∠OCM=60°,∠MC′N=60°,
∠MC′P=360°×512=150°
所以∠NC′P=150°-60°=90°
即NP⌒为1/4圆周。因此,圆心C′在x轴上。
设速度为最大值粒子的轨道半径为R,由直角COC′可得2Rsin60°=2a
R=23a3
由图可知OP=2a+R,因此水平荧光屏发亮范围的右边界的坐标x=2(1+33)a
202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 篇4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数学试题(文史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P={1,3,5},Q={1,2,4},则=()
A.{1}
B.{3,5}
C.{1,2,4,6}
D.{1,2,3,4,5}
【答案】C
考点:补集的运算.【易错点睛】解本题时要看清楚是求“”还是求“”,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一定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防止出现错误.
2.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
A.m∥l
B.m∥n
C.n⊥l
D.m⊥n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故选C.
考点:线面位置关系.【思路点睛】解决这类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是借助长方体(或正方体),能形象直观地看出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3.函数y=sinx2的图象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为偶函数,所以它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排除A、C选项;当,即时,排除B选项,故选D.考点:三角函数图象.【方法点睛】给定函数的解析式识别图象,一般从五个方面排除、筛选错误或正确的选项:(1)从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左右的位置,从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2)从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化趋势;(3)从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4)从函数的周期性,判断函数的循环往复;(5)从特殊点出发,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4.若平面区域
夹在两条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之间,则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最
小值是()
A.B.C.D.【答案】B
考点:线性规划.【思路点睛】先根据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再根据可行域的特点确定取得最值的最优解,代入计算.画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要注意通过特殊点验证,防止出现错误.
5.已知a,b>0,且a≠1,b≠1,若,则()
A.B.C.D.【答案】D
考点:对数函数的性质.【易错点睛】在解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对分为和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6.已知函数f(x)=x2+bx,则“b<0”是“f(f(x))的最小值与f(x)的最小值相等”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最小值为.令,则,当时,的最小值为,所以“”能推出“的最小值与的最小值相等”;
当时,的最小值为0,的最小值也为0,所以“的最小值与的最小值相等”不能推出“”.故选A.
考点:充分必要条件.【方法点睛】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时,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即判断命题的真假,在解题中可以根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进行等价转化.
7.已知函数满足:且.()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B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思路点睛】先由已知条件可得的解析式,再由的解析式判断的奇偶性,进而对选项逐个进行排除.
8.如图,点列分别在某锐角的两边上,且,.(P≠Q表示点P与Q不重合)若,为的面积,则()
A.是等差数列
B.是等差数列
C.是等差数列
D.是等差数列
【答案】A
【解析】
考点:新定义题、三角形面积公式.【思路点睛】先求出的高,再求出和的面积和,进而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为定值,即可得是等差数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
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cm2,体积是______cm3.【答案】80;40.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三视图知该组合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放置了一个小正方体,.
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解决由三视图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是先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准确利用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0.已知,方程表示圆,则圆心坐标是_____,半径是
______.【答案】;5.
考点:圆的标准方程.【易错点睛】由方程表示圆可得的方程,解得的值,一定要注意检验的值是否符合题意,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11.已知,则__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
试题分析:,所以
考点:三角恒等变换.【思路点睛】解答本题时先用降幂公式化简,再用辅助角公式化简,进而对照可得和.
12.设函数f(x)=x3+3x2+1.已知a≠0,且f(x)–f(a)=(x–b)(x–a)2,x∈R,则实数a=_____,b=______.
【答案】-2;1.]
【解析】
试题分析:,所以,解得.
考点:函数解析式.【思路点睛】先计算,再将展开,进而对照系数可得含有,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可得和的值.
13.设双曲线x2–=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点P在双曲线上,且△F1PF2为锐角三角形,则|PF1|+|PF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
考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思路点睛】先由对称性可设点在右支上,进而可得和,再由为锐角三角形可得,进而可得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可得的取值范围.
14.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AB=BC=3,CD=1,AD=,∠ADC=90°.沿直线AC将△ACD翻折
成△,直线AC与所成角的余弦的最大值是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设直线与所成角为.
设是中点,由已知得,如图,以为轴,为轴,过与平面垂直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作于,翻折过程中,始终与垂直,则,因此可设,则,与平行的单位向量为,所以=,所以时,取最大值.
考点:异面直线所成角.【思路点睛】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计算与平行的单位向量和,进而可得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最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可得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
15.已知平面向量a,b,|a|=1,|b|=2,a·b=1.若e为平面单位向量,则|a·e|+|b·e|的最大
值是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得,不妨取,设,则,取等号时与同号.
所以,(其中,取为锐角).
显然
易知当时,取最大值1,此时为锐角,同为正,因此上述不等式中等号能同时取到.故所求最大值为.
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模.【思路点睛】先设,和的坐标,再将转化为三角函数,进而用辅助角公式将三角函数进行化简,最后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可得三角函数的最大值,进而可得的最大值.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题满分14分)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2acos
B.
(Ⅰ)证明:A=2B;
(Ⅱ)若cos
B=,求cos
C的值.
【答案】(I)证明见解析;(II).因此,(舍去)或,所以,.(II)由,得,故,.考点:三角函数及其变换、正弦和余弦定理.【思路点睛】(I)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进而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转化为含有,的式子,根据角的范围可证;(II)先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二倍角公式可得,进而可得和,再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可得.
17.(本题满分15分)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4,=2+1,.(I)求通项公式;
(II)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I);(II).考点: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方法点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错位相减法:形如数列的求和,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2)裂项法:形如数列或的求和,其中,是关于的一次函数;(3)分组法: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分解为几个容易求和的部分.
18.(本题满分15分)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I)求证:BF⊥平面ACFD;
(II)求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I)证明见解析;(II).【解析】
试题分析:(I)先证,再证,进而可证平面;(II)先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再在中计算,即可得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试题解析:(I)延长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因为平面平面,且,所以
考点: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线面角.【方法点睛】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
19.(本题满分15分)如图,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抛物线上的点A到y轴的距
离等于|AF|-1.(I)求p的值;
(II)若直线AF交抛物线于另一点B,过B与x轴平行的直线和过F与AB垂直的直线交于点N,AN与x[轴交于点M.求M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答案】(I);(II).设M(m,0),由A,M,N三点共线得:,于是,经检验,m<0或m>2满足题意.综上,点M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考点: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思路点睛】(I)当题目中出现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时,一般会想到转化为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解答本题时转化为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进而可得点到轴的距离;(II)通过联立方程组可得点的坐标,进而可得点的坐标,再利用,三点共线可得用含有的式子表示,进而可得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0.(本题满分15分)设函数=,.证明:
(I);
202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 篇5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 50分)
1.流感病毒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抗原性很相似
B.流感病毒的囊膜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都会有多糖
C.患流感和肺炎时都需滴注青霉素是因为青霉素能使它们致死
D.它们都是原核生物,但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S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B
解析:流感病毒是DNA病毒,而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它们的抗原决定簇不同,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的繁殖但对病毒无效。它们均有囊膜,都含有多糖。
2.生物体内要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有
A.氧气从外界进入肺泡的过程
B.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
C.质壁分离及复原
D.水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流动
答案:A
解析:呼吸运动要消耗能量,但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和渗透作用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均不消耗能量。
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对各种病原体有屏障作用
B.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
C.有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
D.白细胞吞噬病菌
答案:C
解析:A是第一道防线,B、D属于第二道防线,只有C虽然是免疫过强,但属于特异性免疫。
4.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人体中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培育出组织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能否用肌细胞代替干细胞
A.不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不同
B.不能,因为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C.能,因为肌细胞虽然是分化的细胞,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脱分化,实现细胞的全 能性
D.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只是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动物细胞全能性表达比较困难,用分裂能力强的干细胞在体外培育出组织器官,肌细胞分裂能力弱,不能代替干细胞。
5.下列有关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错误的是
图8-1
答案:D
解析:模仿是后天性行为,向光性是植物的一种应激性,反射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所特有的一种应激性。有一些生产者是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以及蓝藻。
6.色盲基因出现的频率为7%。一个正常男性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女性结婚,子代患色盲的可能性是
A.7/400
B.8/400
C.13/400或1/400
D.14/400
答案:D
202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 篇6
崔学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2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 篇7
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We all know that some things are obviously right. For example, it is right to be __1__ to other people. It is also right to look after the environment. Some things are __2__ wrong, too. For instance, we should not hurt or bully(欺负) others, nor should we litter. Rules often tell us what is right or wrong.
Rules can help the public make the right __3__, and remain safe. Car divers have to obey traffic regulations that tell them the right things to do on the road to avoid crashes. Cyclists who give signals before turning or stopping help prevent __4__.
If people follow rules without taking other matters into consideration, it will be __5__ for them to form what is sometimes called a “black and white” view. For example, they may believe that people should always tell the truth, and that lying is __6__ acceptable. Such people always stick to their views, even if it means that they may get into __7__.
Sometimes it may not be so easy to know __8__ what is right or wrong. Some people choose not to eat meat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it is __9__ to eat animals, but others argue that they can eat meat and __10__ be kind to animals; some insist that stealing is always wrong, but others think that one does not need to feel so __11__ when stealing some food to eat, if he lives in a really poor area and he is __12__.
Rules help us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 because they show us the right way to __13__ others. However, some people argue that rules may be __14__, having observed that rules change all the time, and that some schools have some regulations and others have different ones—so who is to __15__ what is right?
1. A. kind B. sensitive C. fair D. generous
2. A. equally B. slightly C. clearly D. increasingly
3. A. suggestions B. conclusions C. turns D. choices
4. A. accidents B. mistakes C. falls D. deaths
5. A. interesting B. vital C. easy D. valuable
6. A. seldom B. rarely C. merely D. never
7. A. trouble B. power C. prison D. control
8. A. roughly B. eventually C. deliberately D. exactly
9. A. awful B. cruel C. unhealthy D. unnecessary
10. A. still B. even C. later D. somehow
11. A. nervous B. anxious C. afraid D. guilty
12. A. begging B. staving C. growing D. wandering
13. A. follow B. instruct C. treat D. protect
14. A. disgusting B. confusing C. unsafe D. unimportant
15. A. predict B. explain C. decide D. consider
第二节 语法填空 (共10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Mary will never forget the first time she saw him. He suddenly appeared in class one day, __16__(wear) sun glasses. He walked in as if he __17__(buy) the school. And the word quickly got around that he was from New York City.
For some reason he sat beside Mary. Mary felt __18__(please), because there were many empty seats in the room. But she quickly realized that it wasn’t her, it was probably the fact that she sat in __19__ last row.
__20__ he thought he could escape attention by sitting at the back, he was wrong. It might have made it a little __21__ (hard) for everybody because it meant they had to turn around, but that didn’t stop the kids in the class. Of course whenever they turned to look at him, they had to look at Mary, __22__ made her feel like a star.
“Do you need those glasses for medical reasons?” the teacher asked. The new boy shook his head. “Then I’d appreciate it if you didn’t wear them in class. I like to look at your eyes when I’m speaking to you. ” The new boy looked at the teacher __23__ a few seconds and all the other students wondered __24__ the boy would do. Then he took __25__ off, gave a big smile and said, “That is cool.”
Ⅱ.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Have a nice day!” may be a pleasant gesture or a meaningless expression. When my friend Maxie says “Have a nice day” with a smile, I know she sincerely cares about what happens to me. I feel loved and secure since another person cares about me and wishes me well.
“Have a nice day. Next!” This version of the expression is spoken by a salesgirl at the supermarket who is rushing me and my groceries out the door. The words come out in the same tone (腔调) with a fixed procedure. They are spoken at me, not to me. Obviously, the concern for my day and everyone else’s is the management’s attempt to increase business.
The expression is one of those behaviors that help people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Sometimes it indicates the end of a meeting. As soon as you hear it, you know the meeting is at an end. Sometimes the expression saves us when we don’t know what to say. “Oh, you just have a tooth out? I’m terribly sorry, but have a nice day. ”
The expression can be pleasant. If a stranger says “Have a nice day” to you, you may find it heart-warming because someone you don’t know has tried to be nice to you.
Although the use of the expression is an insincere, meaningless social custom at times,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e sentence except that it is a little uninteresting. The salesgirl, the waitress, the teacher, and all the countless others who speak it without thinking may not really care about my day. But in a strange and comfortable way, it’s nice to know they care enough to pretend they care when they really don’t care all that much. While the expression may not often be sincere, it is always spoken. The point is that people say it all the time when they like.
26. How does the author understand Maxie’s words?
A. Maxie shows her anxiety to the author.
B. Maxie really wishes the author a good day.
C. Maxie encourages the author to stay happy.
D. Maxie really worries about the author’s security.
27.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2 mean?
A. The salesgirl is rude.B. The salesgirl is bored.
C. The salesgirl cares about me.D. The salesgirl says the words as a routine.
28. By saying “Have a nice day,” a stranger may _________________.
A. try to be polite to youB. express respect to you
C. give his blessing to youD. share his pleasure with you
29.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people say “Have a nice day”_________________.
A. sincerely B. as thanks C. as a habit D. encouragingly
30.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Have a Nice Day—a Social Custom.
B. Have a Nice Day—a Pleasant Gesture.
C. Have a Nice Day—a Heart-warming Greeting.
D. Have a Nice Day—a Polite Ending of a Conversation.
B
I have been consistently opposed to feeding a baby regularly. As a doctor, mother and scientist in child development, I believe there is nothing to recommend it, from the baby’s point of view.
Mothers, doctors and nurse alike have no idea of where a baby’s blood sugar level lies. All we know is that a low level is harmful to brain development and makes a baby easily annoyed. In this state, the baby is difficult to calm down and sleep is impossible. The baby asks for attention by crying and searching for food with its mouth.
【202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推荐阅读:
2024江苏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日程公布08-19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综 无水印11-04
2024年全国普通话考试试题及说话07-28
普通高考数学全国卷06-27
2024年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浙江省普通高校08-11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07-0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09-15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