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通用13篇)
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 篇1
我看了《大林和小林》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大林和小林他们出生于平困的农夫家庭。
他们的父母死了之后,他们收拾东西外出打工。在途中他们被怪物追杀,他们兵分两路。各自到了不同的地方。小林被皮皮捡到了但又被卖到咕噜公司做苦工。四四格每天让他们做苦工还不给工钱还把小孩变成鸡蛋吃掉,他们不甘心受他的压迫齐心协力打死了四四格,逃出了咕噜公司。小林和乔乔跑到了火车站被中麦伯伯收养了。中麦伯伯教小林开火车,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你会问大林怎么样了?他被包包送到富翁叭哈家,过上富有的生活。大林所有的事情都有听差来做,身体越来越胖,脑子慢慢的在退化,直到有一天被大风刮到富翁岛活活饿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什么事情都依靠别人,要自力更生,不要贪图富贵,钱不是万能的,要做像小林那样富有正义感的人。
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这个暑假,我看了《大林和小林》这本书,它主要讲了小林想做一个农民,大林想当一个有钱人的故事。他们两个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他们是这样实现的:从小他们就失去了父母,为了生存,他们俩带上一袋米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走了很久很久,他们的米吃完了。正在这时,他们遇见了一只大怪物,一个向东跑,一个向西跑,结果他俩跑丢了。小林遇到了皮皮和平平,它俩都争夺小林,小林有点不服,就一起去找国王,国王看了看法律书上是这样写的。从此小林就跟着他们做苦工。
大林遇见了叭哈,可是叭哈不久就死了,大林又和蔷薇公主结了婚,变成了一个有钱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是有了自己的目标,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 篇2
与小学生心灵沟通的首要条件就是给学生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从而真正了解学生,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学生的忧虑当自己的忧虑。一旦学生感悟到老师真诚地热爱他时,就会激起他心灵的火花,把教师当做最可信赖的人,并毫无保留地将心灵的大门向老师敞开,告诉你他内心深处的秘密。
教师热爱学生,关心是起点,同时也是沟通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当学生正待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的及时的微笑;当他们置身迷途的时候,你能够及时给予指点;当他们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关心,送去一份温暖;当学生犯了错误,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给以语重心长、慈母般的劝慰。如果抓住了这些有利的教学时机,只要几句话,几分钟就能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艺术效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心理日记与学生进行书面对话,从一篇篇学生的心理日记中,就能听到学生的心声,而学生也从老师写给他们的热情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中,体会到老师给以他们的爱,达到这种心灵的交融与沟通,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只有作者首先对外界事物有所感触,彻底被打动,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情感是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心灵在感动的天地喷发出火花。
在农村,我们总会看到土地上的历尽苦难的父老乡亲,他们用自己粗糙的双脚丈量着春夏秋冬,以血汗播种着希望。教师要把这种孩子们常见的生活场面带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在理解劳动的同时理解爱,写出自己的观察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把自己的一片真诚浓缩在对孩子们的作文评语中,让孩子从老师这里得到信任,在作文中如实地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同时,在作文批改时,我们应该进行民主沟通,努力深入学生的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世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心灵沟通桥梁,让作文教学切实有效。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首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这是老师的本职。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达到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在作文课堂上,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能不能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是什么,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班主任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了顺利开展作文教学,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作文教学中由浅入深,让他们期待作文课,也让他们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诉。
其次我们要学会倾听。作文其实就是学生倾诉的一种方法,我们一定要专心阅读,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爱是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前进。只有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向老师倾诉,或通过作文,或通过日记,或通过与教师的谈话,不论哪种方式,都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也提高着作文教学质量。
最后,我们要学会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在作文课堂上,我们要面带微笑,微笑是一种胸怀、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即使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也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构思、写作,有效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水平。
小学生作文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教育
现在许多小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总觉得没什么可写,对着作文题目愁眉苦脸,不知该如何下笔。为此,我对我校4-6年级120名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作文的只占8%,对作文感到头疼、害怕的占到50%,有3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认为可以从范文中模仿一篇,完成作业敷衍了事。
为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应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拓宽训练时空,奠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从训练时间上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学生的习作是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种习作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会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训练的空间上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首先,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1)绘画。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
(2)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3)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4)操练。现有课文中安排有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2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2.1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有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等。
2.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2.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3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教学体系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体系。
3.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人“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3.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3.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
3.4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作文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
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 篇4
这周我把《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惊奇的书看完了。我说它惊奇,是因为这本书居然说:“没头脑建了一座“300”层的摩天大轮。”我想,你们应该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楼,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摩天大楼---哈利法塔,也叫迪拜大厦,一共有162层,总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大楼中名副其实的第一高。还有一件非常让人惊奇的事情,就是书上那个奶奶的怪耳朵。为什么要说它而不说小妖精的咒语稀奇呢?那是因为书上说:“闹闹的吵声和踢脚,竟然能把奶奶弄得耳背!”那你想想,闹闹,闹腾得会有多欢呀?这也太夸张了!
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 篇5
一、小学生缺乏作文兴趣的原因
小学生对于学写作文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应付作文, 一是“背”, 二是“凑”, 三是“编”; (2) 厌烦作文, 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太过老套, 每次写作文都有固定题材, 这些“固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不能写出自己希望写的东西, 因此, 产生了厌烦心理; (3) 恐惧作文; (4) 对待作文持无所谓的态度, 部分学生对作文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他们认为, 作文满分也不过三十分, 与其花时间在写作文上, 不如花时间提高其他学科成绩。出现这种状况, 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方面
(1) 设计的作文题目过于老套、乏味。教师没有创新意识, 缺乏新意, 设计的作文题目几乎是几十年不变, 比如“记一次有意义的事”“童年趣事”“记一次难忘的事”等, 这类题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至现在还在用, 学生难免感到乏味。有的教师甚至还会重复出题, 一篇作文能布置好几遍, 把写作这种创造性的事变成了机械地重复, 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热情。
(2) 作文教学方法不当。在调查中发现, 目前的作文课堂过于机械死板, 存在两种极端:一是要求过严, 教师从选材立意到结构设置甚至是遣词造句, 手把手地教学生, 唯恐学生写不出来, 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二是放任不管, 即把作文题目在黑板上呈现给学生, 三言两语之后, 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写, 这种不负责的态度让学生搜肠刮肚, 极其痛苦。这两种教学方式是两个极端, 最后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此外, 作文教学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教师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片面强调作文内容的思想政治性, 于是在小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喊口号”“贴标签”的现象。[2]学生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难免会提不起对作文的兴趣。
(3) 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反馈不合理。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写完作文后的指导, 一些教师懒于仔细阅读学生的作文内容, 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指导, 评价只是一些套话甚至空话。有些教师常常在文章的最后批上“语言通顺, 中心明确”, 甚至还有教师直接批一个“阅”字, 表示已经看过, 这样的评语对学生没有一点帮助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 写一篇作文, 最大的期望就是得到老师的肯定。[3]试想, 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 认真写出一篇作文, 满怀希望地等着作文本发下来, 看老师给的评语, 然而最后却只看到简单的评语, 心里会产生失落感, 久而久之, 学生肯定不会再有认真写作文的兴趣。
2. 学生方面
(1) 语文基础知识不牢固, 不会遣词造句。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牢固, 是造成小学生缺乏作文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学生的作文中, 常常出现错字、别字、语言不通顺、用词不恰当等现象, 基本的意思得不到正确、完整的表达。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要想写作文, 就得先学会写字, 而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来了。[4]
(2) 学业负担过重, 缺少生活经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教师为了学生的升学率, 不得不加大作业量, 每天都布置给学生许多练习, 而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周末还要让学生上辅导班。学生不是埋头做家庭作业, 就是穿梭于各种辅导班之间, 学生每天忙得晕头转向, 当然没有时间阅读, 更不用说观察、体验生活了。学生整天被封闭在学校里, 有做不完的作业, 缺少实践经验, 缺乏生活体验, 所以写作时只能闭门造车, 胡编乱造。[5]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缺乏生活情趣, 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下, 当然提不起作文兴趣了。
(3) 没有养成记日记和随笔的习惯, 缺少必要的练习。调查显示, 那些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一般都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 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之后, 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感。而那些讨厌作文的学生一般没有这样的习惯。每一篇日记其实都是一篇小作文, 长期记日记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些教师要求学生每天记日记, 还要对日记进行批改, 然而有的学生不愿动脑, 直接在小学生日记选上抄一篇应付老师, 缺少必要的语言积累和必要的练习, 作文水平当然不可能得到提高。
二、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策略
1. 明确小学生作文目的
小学生作文是一个练习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 了无隔阂;朴实说理, 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 谋篇之巧, 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 不能亦不为病。”[6]明确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不是单纯为考试服务, 这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前提。
2. 降低要求, 目标设置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目标的设置是:1~2年级是“写话”, 3~4年级是“习作”, 5~6年级是进一步“习作”, 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不应脱离这个目标。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实际情况出发, 按照对不同作文水平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原则, 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 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及时的指导。[7]设置的目标要遵循“跳一跳, 摘得到”的原则。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作文水平不同的学生, 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 要设置较高的目标, 促进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降低要求, 并看到他们的进步, 以激起他们学习作文的热情, 渐渐地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3. 设置开放的作文题目
目前教师设置的作文题目往往是单向的, 即教师出题目学生写, 只有一个题目, 不管学生感兴趣与否都得写, 结果学生感到厌烦, 缺少新意。其实写作可以不拘泥于题目和题材, 教师应提高创新意识, 可以设置一些开放的作文题目, 可用半命题、自由命题和“问题”式命题代替传统的“命题”方式, 尽可能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 不要让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自由创作,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4. 加强课外阅读, 积累写作素材
有限的课内阅读必然会使学生思想封闭、孤陋寡闻。因此, 教师应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并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 让学生渐渐掌握写作的技巧。教师还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年龄发展特点的课外读物,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 同时要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 也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带来自己的课外书, 和全班同学一起资源共享。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从而激发写作动机。
5. 开展多种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习作
要学生在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就要心中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因此,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学会分析问题, 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比赛, 故事会, 鼓励学生写广播稿等, 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还可以举行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篮球赛、文艺汇演等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写活动体会、观后感。这样的作文训练方式, 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 又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还能锻炼他们说和写的表达能力。
6. 鼓励为主, 激发学生外部动机
小学生比较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调查中发现, 哪门课的教师善于鼓励学生, 学生就喜欢学习哪门课。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以鼓励为主, 不吝啬鼓励的语言, 让学生体验到被认同的喜悦, 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产生愉快, 轻松的情绪, 使他们增强写作的信心。
7.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其实是一种反馈, 反馈对于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 不能仅仅写一两句简单的话, 要讲究评价的艺术、评语的形式, 要尽量地多褒少贬, 即使发现不足之处, 也要委婉地表达, 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作文能够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质量往往被看作衡量语文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学生对作文兴趣的大小, 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 分析小学生对作文失趣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本研究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贵平.浅谈作文的重要性[J].学周刊, 2001 (18) :100.
[2]霍克林.浅谈小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及对策[J].天津教育, 1994 (11) :27—28.
[3]羌浩平.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 2008 (33) .
[4]赵芝云, 鲁莹.关于小学生作文障碍的调查报告[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01 (Z1) .
[5]嵇庆生.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内蒙古教育, 2012 (20) .
[6]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我和学生一起写作文 篇6
一、先说后写
《新课标》在作文教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作文教学应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贯彻这一原则,我们索性先把笔撇一边,把无意识藏在脑中的素材抻出来说个够。先从有趣的说起吧!谈到有趣,为师的脑子里马上注入了信息,得给同学们讲一讲。于是 我先给学生们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有趣的小事:那是一年的夏天,我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忽然看见菜畦里有一个黄球似的小东西在动,(那时我没戴眼镜,看不清。)感觉是一只小鸡,我马上想到我们家的大黑狗对它来说太危险了,立刻扯着嗓子冲着前院喊:“大哥,快点,把你们家的小鸡捉走,要不会被狗吃掉的。”大哥、大嫂连忙过来捉小鸡,可菜畦都翻遍了,哪有小鸡的影子?我明明看见了,怎么?我正在心里嘀咕,只见一只黄色的癞蛤蟆稳稳地从菜畦里跳了出来……我还没有讲完,有的学生就捂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有的争先恐后地举手,要讲他们自己的事。我一听,还真不少。一个同学说有一次在路上骑自行车时,雾很大,看不清路面,干脆闭起眼睛骑车,结果扎进了小沟……还有一个同学说,早上起床怎么也找不到她的棉鞋,原来被小狗叼走了,抱着鞋在外面睡起了大觉……在一番痛快淋漓地讲述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这么多有趣的事都可以在笔下流露。于是我稍做指导,那一篇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便活跃到了纸上。其实生活中的素材遍地都是,作文就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欲望一旦被激起,会带来无尽的收获,而这个作文前“说”的热身,无疑给作文丰富的天地打开了一道大门。后来我们班开设了《心里话课堂》《谈天说地广角》《今天我主持》等一系列有关的话题,给学生一个多方位说话的训练场,让作文有了一个不再枯竭的源泉。
二、老师先写带动学生写
有人要问:学生写作文与老师多写有什么关系呢?大有关系!小学生向师性特强,教师的习作语言往往是学生追求、向往的最佳范文,而文章里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往往生动地指引了学生前进的道理,像一盏航灯,老师照到哪里,学生一定会走到哪里。那天,班里的卫生委员吴丹丹同学检查完二组的卫生区后,看见小个子許文同学拿着扫帚吃力地在教室前扫地时,他马上接了过来,三下五除二,一大片地被扫得干干净净。于是两人笑笑,到教室上早自习去了。做得那样自然与迅速!我马上拿起笔写成了文章,不用多说,吴丹丹同学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形象树立在了同学们的心中。于是大家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班集体,后来许妍在作文中写到:五(三)班的那个牌子,断了一只手臂,它在风中不停地哭泣。许杰看见了,爬上凳子,默默地把它修好。你看,它笑了,它在冲着我们五(三)班每个同学甜甜地微笑。是呀,这样的练习岂不一举多得?这样的教育不比空洞地说教要强上万倍?
三、一边观察、一边表演
《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为了贯彻新课标这一要求,为了贯彻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经常搞情景作文训练。如:一次班上三个同学发试卷,其他同学静坐等待,时间这样地流逝没意思!我马上命令:观察三个同学发卷的举动,看谁能第一个发完!话音未落,教室里的空气流速加快了几倍,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三个同学的身上。有的手忙脚乱,东张西望,已经转晕了头;有的则表现有条不紊,快速自如。映入学生眼帘的情景马上动笔入纸,历历在目的景象自然能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尝到了这样练笔的甜头,后来便搞了大量的情境作文训练,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然后再把学生推到一个写作的高潮。学生们不再为作文苦恼,大家都发现原来作文太有意思了。班里拥有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我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眼光投向了社会,一下子,五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了眼前,习作便成了“有米之炊”,加之心灵的投入,成就了一道道风味独俱的佳肴。
四、经常写笔记,写日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我让读与写同步进行。让读促进着写,让写反过来激励着读。我们班有自己的图书角,借还图书有严格的制度,全是由学生管理。笔记天天记,日记周周写。有人也许会问:这样做学生会不会看厌、读厌?我说不会。因为我和同学们约定好了,每人都把自己家里好的书拿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和同学们一起看书,并且把好的文章推荐给同学们。这样同学们看书的兴趣越来越高,积累自然就多了。如果你能看到学生们图文并茂的个人创作,相信你一定会和学生一样深深地爱上这丰富的个人乐园。因此我觉得无论看书,还是写作,都应永远让学生感到新鲜,永不疲惫。所以在笔记、日记的设计与学生动员上每个教师应多动脑子,让学生永远热爱学习。
事业让我热爱上了我的学生,我愿意用我的智慧永远带给学生无尽的新鲜与活力,激起他们最大的习作渴望与热情,与学生一路共同成长。
《亮剑》观后感和启示中学生作文 篇7
刚好是看到谈民族大义的那一集。李云龙,楚云飞二人时而拍案而起,时而蹙眉沉思,但那滚滚烫热的民族大义,在他们心中翻滚不息。脑海里,还是很清楚地记得“亮剑精神”。“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这就是亮剑精神!”当李云龙感慨万千的说出这番话时,我的心也沸腾起来。“血溅七步,逢敌必亮剑。”那民族大义凛然风发,那爱国精神长盛不息,的确能使人奋进。
但我所感甚深的,不是民族大义,也不是爱国精神,虽然这些也使我亢奋了不久,想起了老师鼓励我们当一回热血青年的干劲。
我的思绪回到了初三那一年。我想现在,在作文里提起初三那段时光的已经很少了,因为我们在高中有了更多的感想。说起初三,我们可能想到辛苦,压力大,题海战术。我的初三也是如此,都说“辛苦千万种,幸福都雷同。”现在和我同坐在一个教室的孩子们,都有着雷同的幸福。但在初三那一年,我的辛苦或许和你们的有些不同,那是咖啡加上了一点奶,苦茶加上了一点糖,苦中带甜。
老师带着我们忙里偷闲,在班会课看《亮剑》。每当这个时候,班上的同学总是无由来的亢奋。一个学期过去,我们也差不多将整一部看完了。但是那亮剑精神,却始终徘徊在我们的脑海里,烙印在我们的心中。“逢敌必亮剑”,老师感慨地说,“你们就要学习这种亮剑精神,相信同学们目标都已经很明确,但是很多时候就是缺乏了亮剑精神。敌,不一定就是敌人,它可以是一道数学题,一个坏习惯,一个小困难,甚至是你的一个假想敌。面对它时,你要毫不犹豫的,坚决亮剑。即使你可能没有把握能战胜它,但是有亮剑的信心,你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说这番话时,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里都闪烁着光芒,那是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在许多同学的桌子上,我也看到了许多写着“亮剑精神”的文字,字迹虽不同,但决心都雷同!我发现,在那以后,抱怨辛苦的同学明显减少。“亮剑精神”,作为我们的班级精神,鼓励着我们走向成功。
的确,走向成功的路很苦。我们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就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而我一直把“亮剑精神”作为我的价值观,“逢敌必亮剑”的精神,一直作为我心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照亮前路。我们要有亮剑的勇气,但我们也要有磨箭的能耐。倘若亮剑精神有了,但亮出的是一把破剑,只会贻笑大方。“宝剑锋从磨砺出”,我们要学会亮剑,更要学会磨剑。
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 篇8
这本书主要讲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以及身边的人物发生的事情。正是这些事情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体会到了快乐。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常常因为喜欢而忘记吃饭,忘记天黑,甚至忘记睡觉,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废寝忘食吧!记得有一次,我读这本书时,读到了最精彩的片段,真是让我笑了半天也停不下来,后来,只要有难过的事情我就常常想起那个故事,我的心情立马就变得舒畅起来。这让我一生佩服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作者——郑春华。敬佩她的写作风格;敬佩她能让读者深深的被它带入书中;敬佩她能写出这样生动有趣的书。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去乡下体验当农民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和奶牛、“奶马”在一起的生活;和“大猪蛋”一起过的有趣生活;他们还种了许多的花草,给它浇水松土,看着它们长大,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同时,她书中写的每一个片段都给人们许多启发,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我又是多么的敬佩她啊!
儿童作家郑春华在写《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本书时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丰富的想象串联在一起,通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让大人与小孩映射出大人与儿童共同的成长与快乐。这就是我喜欢这位作家——郑春华的原因。我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喜欢她这样写出来的书。
最后,读完这本书让我在欢乐笑语中体会到幸福,品常到温暖,感知爱意,学会感恩。正如俗语所说“读书破万卷,笔如有神。”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点点成长,一点点进步,让我更喜欢读书。
小学作文教学的批改和讲评 篇9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作,让学生得到作文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的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作文批改和讲评,是师生共同总结本次作文的经验教训,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批改--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
新课标指出:"要改进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讲求实效。"要落实这一目标,应充分发扬民主,变教师一人"改"为学生全员"改", 变教师一人"评"为学生群言"评",让学生在练中改,改中评。
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应处处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也绝不包办代替。在全班范围内讲评作文时,共同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讲,其他方面以学生为主,学生可以谈印象评优劣,尤其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过程和创作体会。
"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修改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文章,必须经过多次修改才臻于完善。教师的任务不是仅仅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不仅能根据教师的评语修改文章,还能自己主动有效的在写作中反复修改,使其逐步具备修改能力,实现作文批改的最优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让学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的越来越深刻。
兴趣是行动的先导,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对学生写好作 文是很有好处的。使学生对批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可展示评改前后的文章,让学生仔细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学生有了批改作文的兴趣之后,掌握正确的评改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先选出一篇学生的习作,原封不动的抄到黑板上,或用投影仪展示到大屏幕上,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第一步:通览全文找错字;第二步:逐段分析改词句;第三步:立足全文做评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评改操作。
一次评改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在这方面得到提升,日积月累,使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讲评--以鼓励和启发式为主
表扬和鼓励要照顾全面,不能每次作文只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受到表扬后,学生容易感到兴奋,因为他体会到了自己辛勤劳动的价值。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对作文的兴趣,盼望作文一次比一次更有进步。
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这就是说动机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因此,从作文教学讲评角度来看,教师首先要做到无论工作多累,也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起作文兴趣。但是,在表扬的同时,教师也应恰如其分地指出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在评语中应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热情的肯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希望,从而激起了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采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让学生从这些商榷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之情,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发愤学习。
三、评改--架起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
作文评改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学生作文兴趣的形成,与作文的评改分不开,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教师除了上好作文指导课外,还必须在作文评改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发挥评改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要求与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也不例外,也要进行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在批改和讲评过程中不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只当听众,而应是师生互讲互评、互评互改。批改时,可先从全局着眼归纳全班习作的概况,存在问题和主要收获,再从局部出发,介绍几篇比较好的或比较差的作文。对于写得比较好的作文或片段可由文章作者本人当众朗读,让同学们共同鉴赏,谈谈习作有哪些优点,并说出具体的例子,教师摘要板书。有时还可以请小作者谈谈写作的体会,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又是怎样想的。对写得比较差的作文,也不要点他的名,可以列举共同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家议论、修改。这样师生互评互改,有评有议,教学的双向交流,使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解脱出来,共享成功的乐趣、创造宽松和谐互学互励的气氛,拓宽了思想而且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理解写好作文的要领,掌握写作的方法。
对于作文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要善于挖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还可以组织一部分写得有进步、有特色的学生对习作自评,凡某一方面写得较好的都鼓励,以提高学生自评作文的能力,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 篇10
一、当前教师评改作文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教师包办评改,学生很少参与
教师包办的作文批改方式是目前语文老师最常用的作文批改方式,也是目前社会和家长都认可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师收作文、给分数、写评语、发作文,整个作文评改过程中,都是教师一手包办,很少学生参与。原本应该让学生从作文评改中学到知识、经验,却因为教师的包办,让学生失去了获得的机会。作文评改作为写作的学习过程,其中也应该包括学生自我评改这一环节,可是教师牢牢占据着主体地位,把学生挡在批改作文实践的大门之外,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客体。
2. 评价机制比较单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教师的评语往往笼统空泛,于学生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虽然教师们也采取了个别面批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另外,教师受个人主观因素的限制,也可能存在评价的偏差,影响到对学生作文的全面评价。
3. 分数评语成为作文评改的结束,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许多学生只瞧了眼评分或再耳语一番彼此的作文分数就将作文本搁一边去了,个别学生甚至连作文本也懒于翻动,只等待新的作文题。老师的汗水居然成了无用功,红红的眉批总评在学生的眼中竟成了过场。因此这种批改方法如果运用不好,就容易形成教师包办代替,影响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笔者对作文评改的几点尝试
1. 调动学生的评改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写完,并不意味着其过程的终结,还有修改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典范很多,通过讲解这些事例,唤醒自主意识,让批改之路在思想上畅通无阻。用事实去说明: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有在修改文章上下过很大工夫。让学生认识到“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的道理。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主要的内容是叶圣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后来这篇被修改的文章获奖了,而作者肖复兴成了有名的作家。出版的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著名作家都这样重视修改文章,我们初学写作的学生,也要像那些著名的作家那样,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篇习作,反复地去修改,使自己的文章尽可能的完美。
2.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作为写作训练重要一环的作文评改主角也应该是学生,评改中主要的活动要在学生自身内部和学生之间进行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反思,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文字交流。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使评价成为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教师在开头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解读,在评改过程中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在后期对评改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学生的整个评改过程进行引导,教师评价的权威是削弱了,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了,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创设作文的交流空间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许多老师的认可。作文批改也不该一味强调老师改,也应该倡导一种自主合作的批改方式。的确,如果在评改这一环节上缺少了学生的参与,作文水平的提高便成了空话。文章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得以完善,作文水平也应在不断的修改中得以提高。学生参加作文批改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让学生能就作文中的思考、感悟等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思想的碰撞交流中合作学习。“评价重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评改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接触并评价几篇作文,鉴赏各类文代表作。“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对不同角度的作文进行思考和评价,这种思想与思想的交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 运用“评价主体多元化”作文评改方式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作文评改不能由教师来充当唯一的角色,作文的评价也不能仅靠一个分数和简单的评语来承担,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入自评和生生互评的评价方法,多点开花,挖掘学生思想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灵感,通过引导,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评改自己及他人的文章。从文章的脉络结构上把握中心思想,看题目、看句子、看层次、看段落;再次,从文章的写作手法上着眼,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加以剖析,其中有亮点欣赏,也有缺点参考,还有别人提供的修改范例,这样才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这是单一的教师评改作文做不到的。多元作文评改方式,显然更为全面准确,评价的内容也更丰富。
5. 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文的心得很多时候并不是老师传授的,而且在作文指导中脱离实践硬塞给学生的方法是机械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去领悟。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对自己、对他人的作文进行评价、反思之后得到的领悟感想,才能真正让学生印在脑海里,更好地转化为写作的能力。因此,重视作文反思,增强学生反思的意识,在作文评改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6. 提供作文的展示平台
评改后的习作,要拿出来亮亮相。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习作,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适当的点评,发掘文章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写作水平进步最大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孩子是夸出来的”,任何一篇作文其实都蕴含着学生的心血。动员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装订成册,经常借助黑板报、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作文、作文中优美的片段或精彩的语句、一段时间出一本班优秀作文集,等等,利用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作文的成果。
另外,还可以把修改过的好作文向报纸杂志投稿,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成功是最好的老师”,势必会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写作。
三、笔者作文评改的过程与方法借鉴
1. 写法指导
(1)师生一起解读作文题目;
(2)教师指导作文技巧及评分标准。
2. 互动评改
(1)教师教给学生常用的修改符号,以便学生在修改中运用恰当的符号。把各种常用的修改符号都写在黑板上,并明确地教给学生使用在什么地方,怎样用。出示叶圣陶给肖复兴批改的习作范文《一幅画像》。
(2)学生一定要细读自己的作文,发现不足,马上修改,直至文通字顺,尤其要注意的是字词的搭配、标点的应用和语句的通顺,这也是作文应达到的最低要求。然后进行自评,给出分数和评语,附在文后。
(3)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阅读评改同组同学作文。
大多数同学经过第一次基本修改后,就再也不会有所进展了。他们的思维会固定。这时,就需要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听自己的作文。同学们可利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互相点评作文,再边听边想,思考作文的谋局布篇是否合理,举例是否围绕中心,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作文的血肉就是它的内容,对于内容空洞的作文要重新充实,调整分段。作文的分段起到支撑内容的骨架作用,要分析作文有没有清晰的层次划分整理叙述,并在修改作文时对文章的条理性做出调整……小组成员可以共同修改,群策群力,取长补短,获得不同的写作灵感。
(4)学生拿回自己的作文,阅读同学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再进行二次修改。
(5)教师收齐学生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可详可略,可点可面。
3. 反馈总结
(1)教师选出最具代表的几篇作文,其中有优秀作文,也有二类,三类的典型作文,张贴在课室学习园地;
(2)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鉴赏代表作文,可以在文后附上评改意见;
(3)教师点评作文,学生在自己作文后面写下本次作文心得,并最后对自己作文进行反思、修改。
《和学生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11
第一堂语文课我安排学生读课文,刚说完“小兰你来读课文。”下面的学生一片哄笑,都用捉弄的眼神看着小兰。只见小兰的脸一下子红了,迟疑了一下,用手攥紧书缓缓地站了起来。我想她的声音一定像夜莺一样美,可是从她一张一合的双唇间发出的却是含糊不清的字句,像嗓子拉丝一样,怪不得学生要哄笑。我为自己的预测懊恼,打算让她停下来,可看到她在同学们的哄笑中一字一顿地读着课文,期望每一个人能听懂她的话,没有一丝胆怯和自卑,我被她震撼了,同学们也不笑了,坐端正了,认真地看着课本,教室里只有她的读书声。
后来才知道她是先天性唇裂,上颚断裂影响发音,即使手术也不能让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可是她并不因此自卑,相反比其他孩子更乐观自信。同学们被她感染了,不再取笑她,有时还服从她。学校组织合唱比赛,班上有几个调皮的男生不认真排练,只能做“观众”的小兰看到了很是生气:“你们为什么珍惜你们的好嗓子呢?”那几个男生乖乖地会到队列里,认真排练。
最后比赛取得好成绩,我在班里说:“我们的成功要感谢小兰,大家说对不对?”同学们回答:“对!”并一起鼓掌,掌声中有小兰的笑脸。原来一个学生的品质也可以感染周围的人,包括她的老师。
还有一个学生让我学会了欣赏。一次上课我正讲的投入,她却在那里弹纸团,书合着,笔丢在一边,一副心不在焉。我不由得火冒三丈,“你有没有点女生的样子!”一声河东狮吼,她低下了头。
好长一段时间曹雪在我的课上不动声色,默默无闻,我暗自高兴,定是被我“制服”了,在认真听课。谁知测试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她的成绩直线下降,说明她压根没听讲。我拿着试卷在班里把她狠批一顿,当我教育她的时候,她的眼中掠过一丝不服。
碰巧学校举行课本剧大赛,我简单通知后让学生分组准备。对这件事我没放在心上,这帮学生,平时写个作文都喊难,更何况编写剧本呢?
谁知第二天,语文课代表便拿着一叠稿纸让我看,说是曹雪编写的剧本。我一看,大吃一惊,厚厚的好几页,完全按照剧本的要求编写。要知道我们当时还没教学戏剧,对于戏剧的特点格式等学生都不了解,他怎么能如此灵活应用且改编了《雾都孤儿》?
叫来曹雪一问,她轻松地说:“上网查的呗。”不禁耳热,怎么老是低估学生,现在是网络时代,不能“唯师独尊”了。可我还是有点担心,曹雪当编导兼主角,能行吗?她却拍着胸脯说:“老师,别小瞧我,你等者领奖吧。”
比赛那天,果然表演的有模有样,赢得全场的掌声,不负众望,为班级争得一等奖的荣誉。之后曹瑞雪调皮的问我:“老师,我有出息吗?”问完就疯疯癫癫地跑了。看着她的样子我幡然醒悟,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学会欣赏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篇12
磁涧小学 张爱菊
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必须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二、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想得很远,说得太大。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三、温和着愤怒,每一个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都遇到这样的事情: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四、即使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成功和进步总是让人喜悦的。在合适的时候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合理的赞扬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每天一点小小的进步,汇聚起来就是大成。永远赞扬要比批评多,让孩子在赞许的眼光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他成长的同时积累了这点点滴滴的欣赏,还怕孩子无法面队将来遇到的困难吗?
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 篇13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 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 要设法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这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 循循善诱。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稳定持久的写作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重要前提。同时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 端正其态度。其次要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技术指导, 使之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
然后, 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总的来说, 文章修改有四个大的方面。一是改语言, 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 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帖得体等。二是改结构, 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 层次是否清晰, 过渡是否自然, 伏笔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中心, 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 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 主题是否突出, 论点是否鲜明, 能否统率材料等等。四是改材料, 主要是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 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当然,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 修改时要灵活掌握。至于具体的修改方法, 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那要靠长期作文修改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但只要能修改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 就是行之有效的作文修改方法。
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 也要靠改来扶掖;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 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在学生明确了作文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之后,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呢?笔者认为下列方法可供参考和借鉴。
冷改法。冷, 即是冷处理。先将学生完成的作文收集起来放置3~4天后再发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 找出其中尚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并着手修改。此法既可消除学生作文后“私于自是, 不忍于割截” (白居易语) 的心理, 又可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维火花。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 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换改法。即将学生作文进行同学间的交换修改。此法可以在一个或两个班的学生中采用。换改法可使学生完全改变自身角度, 以鉴赏者的姿态, 根据自己的审视标准吸取原作长处, 且大胆地指出原作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换改法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集体评改法。先印发1~2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 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 最后由教师总结,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此法以讨论为主,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举一反三, 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在论辩中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吕叔湘先生就十分推崇这种方法。
导改法。此法较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修改的引导和指点, 提出切实的可行的有效的修改意见。这意见既不能是教师包办的修改处方, 更不能是让学生莫明其妙, 无从下手的玄乎之词, 应该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点拨之语。导改法可采用书面批注引导, 也可采用课堂口头点评的形式。导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作文评改方法之一, 是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基本方法。
示范修改法。此法是指用示范作文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 并做出修改的训练方法。示范作文可以是经过教师修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 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采用示范修改法要注意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盲目模仿和照抄照搬的不良行为。
定点修改法。定点修改法是指将包括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在内的诸多板块, 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分解为若干个修改训练点, 然后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修改训练。这种方法看似琐碎, 但效果明显。一次作文完成一个写作点的修改训练, 循序渐进, 循环往复, 各个击破, 步步为营, 最后综合起来, 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上述六种作文修改教学法,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当然不能在一段时间内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 而要不断交换地综合使用, 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总而言之,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都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 练习游泳的本领。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读后感08-11
小学生读后感作文09-21
松鼠和狼小学生作文05-17
和广告的小学生趣事作文07-09
小学生作文我和爸爸11-18
小学生作文范文读后感07-15
小学生读后感作文评语08-16
和爸爸聊聊天小学生作文05-28
我和爷爷小学生作文600字08-13
我和妈妈小学生写母爱作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