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招教学设计模板

2024-09-30

绝招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1篇)

绝招教学设计模板 篇1

《绝招》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几个小伙伴之间的趣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绝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

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有用”的绝招。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揭示课题

1、由“绝”字引入。

师:书写“绝”字,(课件1出示)在字典里的几种解释,学生来说一下在这里应该取那一种解释。(生:绝,表示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得上的。)

2、自读课文,用一句话说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习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课件2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义项理解什么是绝招,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同时锻炼学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读书反馈,自由交流。

小结: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奶奶的绝招是包饺子,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课件3出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2、在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三胖、二福、奶奶和小柱子绝招的部分并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描写三胖憋气片段并表演憋气的神情。

三、抓住教学重点,细读感悟

1、引导学生找出小柱子第一次比绝招的过程及心理感受。

(板书: 小柱子 尴尬)

2、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3、创设情景:清晨,小柱子……;课间十分钟,小柱子……;放学之后,小柱子……;夜深了,小柱子……(课件4出示)

【设计意图:想象小柱子练绝招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有利于想象出小柱子练绝招是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触摸小柱子的内心世界。】

4、说说我们身边有身怀绝招的人吗?这两位你知道吗?

简介刘谦和刘翔(课件5、6、7、8出示)

5、讨论:什么是“有用”的绝招?怎样能练成这样的绝招呢?

师总结: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而且,要练,就要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四、布置作业:

学习课文,听了小柱子练习绝招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绝 招

自尊、好强、不服输

小柱子 尴 尬—―――――――――→练成绝招

(无技可施)勤学苦练(技艺高超)

绝招教学设计模板 篇2

师:同学们,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第16课《绝招》。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 那我们来比试比试。请看题。 (出示)

绝:1.断;2.尽, 穷尽;3.极, 极端的;4.独特的, 少有的, 没有人能赶上的;5.一定的, 肯定的。

师“:绝”在字典上有五种解释, 你认为在“绝招”这个词中, 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指头表示。

(学生举手示意)

师:都选4。我们一起读读第4条。

(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绝招”是什么意思?

生:独特的、没有人能赶上的招数。

生:只有自己有的本领。

【点评:开门见山, 简洁开课。】

二、添加字词, 扩充课题整体感知

师:独特的, 少有的, 没有人能赶上的本领就是绝招。如果让你在“绝招”前加一个字,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会加什么字?

生:比。 (师板书:比)

师:还可以加什么字?

生:练。 (师板书:练)

师:也就是说课文主要讲了“比绝招”和“练绝招”的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找一找哪些自然段是写比绝招, 哪些自然段是写练绝招。

(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比绝招是第1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 还有第13自然段到第17自然段。 (师板书:1~5 13~17)

师:真会读书, 发现课文写了两次比绝招。那练绝招是哪个自然段写的?

生:第6~12自然段写了练绝招。

师:这几个自然段都在写练绝招吗?再仔细读读。

生:只有第12自然段在写练绝招。 (师板书:12)

师:对, 只有第12自然段写了练绝招, 其他几个自然段并没有真正写。

【点评:在理解“绝招”字面意义的基础上, 再续简洁之风:在“绝招”的前面加字, 从而梳理了课文内容。】

三、紧扣动作, 朗读体验感悟“绝招”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傅永健。傅爷爷用10个自然段写了两次比绝招, 只用了1个自然段写练绝招, 想必比绝招一定写得非常有趣!先自由读读第1~5自然段, 找一找哪些小伙伴在比绝招, 他们分别亮出了什么绝招。

(学生自由读文, 画找句子。)

生:三胖、二福、小柱子。 (师板书:三胖、二福、小柱子)

师:他们的名字有趣吧, 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他们亮出的是什么绝招?

生:三胖是憋气, 二福是空翻, 小柱子是靠树的倒立。 (师板书:憋气、空翻、倒立)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二福还有不靠树倒立的绝招。 (教师在“二福”后面补上:倒立)

师: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插图, 找一找哪一个是三胖。

生:穿着白衣服, 挺着圆鼓鼓的大肚子的就是三胖。

师:他特殊的体形一下子就让我们认出了他。哪个是二福?

生:中间正在空翻的。

师:对啊, 身轻如燕, 正在空翻的就是二福。他的动作让我们认出了他。

师:那这个站在旁边有点尴尬的估计就是小柱子了。这些在看比绝招的也许就是你、你、你。 (教师指着座位上的学生说) 课文图文并茂, 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在看他们比绝招呢!看了半天, 你觉得谁的绝招最有趣最好玩, 自己平时也玩过?

生:三胖。

师:是的, 王老师小时候也玩过呢。谁来读读写三胖的句子。 (出示)

三胖挺着大肚子, 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 唯独他, 鼓着腮帮子, 瞪着眼珠子, 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

(指名朗读)

师:你觉得三胖的绝招绝在哪里?

生:他憋气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

师:如果你憋了一分钟, 他就能憋——— (生:两分钟。)

师:数学没学好哦。如果你憋了一分钟, 他就能憋——— (生:三分钟。) 这可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水平。

师:我们也来比试比试?

(请几个同学上台和下面的同学比试)

师:不赖皮, 就一口气, 看看我们能憋多久。吸气———开始。

(学生进行憋气比赛, 教师相机点评。)

师:谁来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没憋一会儿就撒气了。

生:我看到××腮帮子鼓得圆圆的。

生:我看到××脸都涨红了。

生:我看到××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

……

【点评:王老师的课, 在教学内容的提取上, 可谓精准。对于第一次比绝招, 重点放在三胖的“憋气”上, 不但把功用在“憋得时间长”, 更突出他是怎么憋的。二福、小柱子则“一笔带过”。】

师:你们看到的这些有趣的情景, 傅爷爷就是这么写的, 相信这次读一定能读得更有趣。 (指名朗读) 你觉得这段话有趣在哪儿啊?

生:他说鼓着腮帮子, 瞪着眼珠子, 写得很好玩。

生:鼓着腮帮子, 瞪着眼珠子, 把憋气的样子写出来了。

师:是啊, 挺着大肚子, 鼓着腮帮子, 瞪着眼珠子, (把关键词变红) 这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组, (板书:动作) 把三胖拼命憋气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我来读这些表示动作的词, 你们来做动作。

(师生配合读)

师:请站起来, 我们一边表演一边再来读读。

(生表演读)

【点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增量”, 即提升。而提升, 必须借助有效的手段。比如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 教师为什么舍得花那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要让学生表演读、要进行师生合作读?所有的一切, 都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现在再读这个句子肯定就跟前面不一样了。这里体现了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四、紧扣语言, 角色体验领悟“绝招”

师:第一次比绝招三胖可是显足了威风。那第二次比, 谁的绝招让你最佩服呢?

生: (齐) 小柱子。

师: (出示第13~17自然段) 请自由读读第13~17自然段, 找一找小柱子这次亮出的是什么绝招, 绝在哪里。

生:小柱子的绝招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注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他不仅会算, 而且算得快, 在数学中叫———

生:速算。 (师板书:速算)

师:对!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绝”?

生:从“我能立刻说出得数, 保准不错”看出绝。

师:没有十足的把握, 敢说这句话吗?

生: (齐) 不敢!

师:由此可以看出小柱子———

生:信心十足。

师:请你信心十足地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

生:“只要你们说出两个不过百的数”, 也就是说随便说两个数。

师:是啊, 随便说两个数, 都能立刻搞定, 牛不牛?

生:牛!太牛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还绝在哪儿?

生:“小柱子脱口而出:‘得7524!’”

师“:脱口而出”是什么意思?

生:想也不用想, 一下子说出来的。

生:不假思索。

师:连想都不用想就能说出答案, 太绝了!你们也练过速算吧?让我们也来试试, 怎么样?

师:8×9。

生: (笑) 72。

师:6×7。

生: (笑) 42。

师:你们现在能快速回答我, 这就是———

生:脱口而出。

师:加大点难度成吗?

生: (齐) 好!

师:99×8。

(学生心算, 大约10秒钟后, 几个学生说出了得数。)

师:大约花了10秒钟的时间, 这还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呢!小柱子可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他也能做到脱口而出, 真的是太绝了!难怪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生: (齐) “绝招, 太绝了!”

师:让我们合作来读读这段话。

(师生合作朗读)

师:从小柱子的语言中我们看出小柱子算得既快又准, 真是太绝了! (板书:语言)

【点评:在教学第二次“比绝招”时, 教师把重点放在小柱子的“速算”上。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很需要有这样的“拣“”选”教学内容的做法和本事的。】

五、搜索信息, 跳读体会“绝招”深意

师:小柱子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呢?

生:练出来的。

师:口说无凭, 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绝招是练出来的。

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 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

生:“小柱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 看来想拿出绝招, 只有练。”

师:还有吗?

……

师:看看文章最后。

生:“小柱子高兴地说:‘咱们定个日子再比一比, 条件是绝招一定得是练出来的, 而且要有用。’”

师:你真能干, 这句话也是说绝招是要靠练的。同学们, 文章虽然没有具体写小柱子练绝招的事, 但是从这些话中都让我们感受到小柱子的绝招是靠苦练练出来的, 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的。

六、迁移运用, 水到渠成感知“详略”

师:如果你就坐在暖屋里的炕头上, 是不是特别想考验一下小柱子的绝招到底有多绝?

(生不断点头)

师:现在就给你机会, 请你根据三胖考小柱子的写法, (出示第14、15自然段) 把你考验小柱子的过程写下来。重点写写自己的动作和语言。 (出示)

我_______, 小柱子_______, 我__________。

(生练写)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 略。)

师:小伙伴们试了一次又一次, 来考验小柱子。但是, 大作家为什么不把这一次次精彩的考验过程都写出来呢?让我们先来找找书上是怎么写第二次表演的。

生: (读) “接着, 他又说两个数让小柱子做乘法, 经过验算, 完全正确。”

师:傅爷爷为什么不把这一次次精彩的考验过程都写出来, 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了呢?

生:把每次考验的过程都写下来, 像记流水账。

生:如果把每次考验的过程都写下来, 就很啰嗦。

师:为什么会啰嗦?

生:因为每一次的过程都差不多, 就重复了!

生:我们老师说过, 写文章要有详有略。

师:你真了不起, 居然发现了傅爷爷在写这篇文章时的绝招, (板书:有详有略) 这个绝招还表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生:课文用10个自然段写“比绝招”, 只用1个自然段写“练绝招”。

师:对, 这里也体现了有详有略。还体现在哪里?

生:第一次比绝招把三胖写得最详细。

师:了不起!

生:第二次比绝招课文中说只有二福来了个单臂倒立, 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这里也是略写, 重点写小柱子。

师:你连这都能发现, 真的是太绝了!同学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不仅看了绝招, 比了绝招, 还学到了一个写作的绝招———有详有略, 详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点评:王老师紧扣“接着, 他又说两个数让小柱子做乘法, 经过验算, 完全正确”这句话来设计问题, 让学生讨论, 让学生明理, 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这样“文法”的意识有了, “表达形式”的体现有了, 于是, 课堂就不但绝, 而且妙了。】

【教学解说】

《绝招》是一篇略读课文, 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在教学设计时, 如何真正将课文作为一个例子, 彰显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呢?

一、准确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

教学参考资料将《绝招》一文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只要勤学苦练, 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 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但我认为这篇课文在实际教学时, 还可以将人文价值定位在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上。原因有四:

第一, 从单元教材的编排看, 单元导语是:童年, 像一条弯弯的小河...... 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 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不难看出, 本组教材, 就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

第二, 从课文拟题的特点看, “绝招”前没有任何附加成分,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比较大的阅读空间。当教师让学生在课题前加一个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 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加“比”, 这也说明了, 在孩子们心中, 小伙伴之间相互比招更有吸引力。因此, 选择比绝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顺理成章的。

第三, 从谋篇布局的意图看, 课文涉及到四件事:第一件是第1~5自然段第一次比绝招;第二件是第6~11自然段小柱子从奶奶的话中明白了道理, 决定通过练习, 来掌握绝招;第三件是第12自然段小柱子暗暗练绝招;第四件是第13 ~17自然段第二次比绝招。比绝招用了10个自然段描写, 练绝招只用了1个自然段加以记叙。作者详写比绝招的用意是否也想凸显童年生活的乐趣?

第四, 从孩子认知的天性看, 刻苦训练, 在苦练中获得绝招固然是重要的价值取向, 但是我觉得在比绝招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更符合孩子的天性。

二、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必须亲历亲为方可有所感悟。三年级的学生还处在以体验为主的学习阶段, 在教学中, 主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摆进去, 联想他们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经历的过程, 激发他们独特的感受。

首先, 演读体验, 让学生感受“憋气”的绝招。台上、台下展开比拼, 有的鼓起了腮帮子, 有的涨红了小脸蛋, 还有的不一会儿就撒了气。一边玩, 一边对文中带有北方特色的语言有了深刻的理解, 什么是“鼓起腮帮子”“瞪起眼珠子”, 什么是“撒了气”一下子就了然于心了。这样的表演体验是契合文本的, 绝非追求课堂的热闹。此处的体验不仅于此, 在体验基础上的各种朗读也可谓是有滋有味, 回味无穷。

其次, 入境体验, 让学生领略“脱口而出”的绝妙。“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 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李海林语) 我关注“脱口而出”一词, 设计了“一位数乘以一位数”, 孩子们对答如流, 在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将“脱口而出”作了很好的理解。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时”, 孩子们面露难色, 心算片刻后勉强说出了答案。这时教师再适时引导, 使学生再次加深了对“脱口而出”一词的理解, 从而体会到小柱子“速算”招数之绝妙。

三、自然揭示文本的表达特点

高明的作者, 总会在该省略的地方就省略,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留下回味的余地。《绝招》一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就是描写得有详有略。具体表现在:

整篇文章用10个自然段写比绝招, 只用了1个自然段写练绝招, 在内容的整体安排上有详有略。在描写第一次比绝招的场面时, 写了三胖的神态、语言、动作, 着墨较多。描写第二次比绝招时, 课文中说“只有二福来了个单臂倒立, 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 将其他人物一笔带过, 重点刻画了小柱子的表现。

绝招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得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都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 :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四、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五、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组织学生思考什么是绝招?(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①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6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②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了几个要求,并用直线划出来。

过渡语:大家明确了要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2.课件出示: 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

2、读准下列字音:

挺着大肚子 鼓着腮帮子 瞪着眼珠子 嘴撇到下巴颏

铲馅 露了馅 新鲜招儿

尴尬 蔫蔫地回了家 攥饺子

第一行边做动作边读,第二行儿化音,第三行读准音了解意思。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些小朋友几次比绝招?

2、第一次三个小朋友分别表演了什么绝招啊?(请用----下来)第二次呢?(请用波浪线画出)

(第一次比绝招,三胖表演憋气,二福表演武术,小柱子没有绝招,很尴尬;第二次,小柱子表演了口算,大家都很羡慕。)

3、作者是怎样把他们每个人表演绝招的情况写具体的?出示相关句段,选择一个人物读一读。

(1)出示句子:三胖挺着大肚子,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绝招,绝招!“

4、小结:作者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把小伙伴比绝招的情形写得很具体。

过渡:第一次尴尬,第二次得到夸赞、羡慕。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文章还写了奶奶的绝招,请大家读六自然段.5.奶奶是怎样包的饺子的?请用横线划出来

出示:呀!奶奶这一手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铲馅,另一只手拿着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6.奶奶的绝招是怎样来的?(练出来的)出示奶奶的话,第10自然段。

是啊!小柱子从奶奶哪里受到启示,苦练本领,他才有了绝招,才赢得了大家的称赞、羡慕。那他到底是怎样苦练成功的呢?

5、想象小柱子练绝招的情景。

小提示:

听了奶奶的话,小柱子想()。

清晨,当()的时候,小柱子就开始做题目了。

中午,同学在尽情玩耍时,小柱子()。

傍晚,小朋友们在欢快的游戏,小柱子()

夜深人静,()时,小柱子还在努力地验算。

当他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想起(),他告诉自己,只要(),就()。

6、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小柱子才练成了令人羡慕的绝招。大家说他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刻苦练习)

四、总结升化

同学们,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一扫第一次的尴尬,练成了人人羡慕的绝招。虽然绝招有的是先天就有的,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你们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相信每个人都能练成自己的绝招。

五、欣赏图片,再次感受绝招是练出来的。

六、作业: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2.小练笔:下次的比赛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16*绝

三胖 憋气时 气量大(先天)

二福 空翻 天天练武术

绝招教学设计 篇4

本计划力求使门生透过对课文中的语文笔墨的理解,发生感情的共识,感悟生存的智慧,阅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晓畅课文中所包含的事理。让门生在自己的生存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阅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进程,即探讨的进程,才能在获得说话知识的同时,天生捕捉知识、索求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的】

一.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有情感地诵读人物对话。

二.理解课文资料,领会童年生存的快活,感受童真童趣。耐劳求知的欲望。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计划用意】

第一课时

1、开导发言、揭露课题:《绝招》

①看了课题,你最想明白甚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②开导发言: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火伴之间产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火伴比本事,没能获得好成绩,感到很惭愧。因而他暗下决心要挽回体面,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火伴。效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声东击西,实现了自己的欲望,人人都对他的绝招拍案而起,“火伴们倾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③人人想明白他们的绝招是怎样样练成的吗?

[计划用意]从开导发言入手,引诱门生理解课题,激起了门生的浏览愿望。

2、初读课文,感知资料

一.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砚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二.商讨: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火伴,触及了哪几种绝招?

(3胖的绝招是憋气,2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标题。)

②谁的绝招最有效?(小柱子的绝招最有效。)

三.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人人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样练成的呢?引诱门生细读课文。

[计划用意]指点门生初读课文,认识课文资料,总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3、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念书时要想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火伴,触及了哪几种绝招,推荐门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二.同桌相互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碰到了哪些不懂的题目,同砚之间透过互帮互助的体例解难答疑。

三.商讨:

①小柱子为何要练绝招?(原由是和小火伴比本事,却样样都后进于他人,觉得自己“太丢脸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发言中遭到开导)

②他实习了甚么绝招?

③为何“火伴们倾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相互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计划用意]

指点门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育不动文字不念书的风俗。透过商讨,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资料,认识了故事的来龙去脉。

4、深切体验、深切理解

一.什么是绝招?

二.小柱子为何要练绝招?(原由是和小火伴比本事,却样样都后进于他人,觉得自己“太丢脸了”;

三.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发言中遭到开导?

(奶奶说,2福的绝招是每一天跑运动场练出来了。他以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晓畅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四.他实习了甚么绝招?

(两个无非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五.为何“火伴们倾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声东击西,“镇”住那些小火伴。人人都十分信服,以是人人都对他的绝招拍案而起。)

六.这个绝招是怎样样练成的呢?

让门生细心浏览课文的相干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商讨,从中领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情。

七.引诱门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样?你应当学习他甚么特色?(自尊,好强,不伏输。)

②你最信服谁的绝招?

③要是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

八.浏览了这一篇故事,你遭到了甚么开导?或者说晓畅了甚么事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事;要练,就练对自己将来发展有效的本事。)

[计划用意]

指点门生在评价、交换的进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了解。引诱门生在浏览时发生感情共识。指点门生晓畅课文包含着的事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事;要练,就练对自己将来发展有效的本事。奇妙地引诱门生对科学知识、对耐劳求知发生一种价值认同。

5、拓展实习、增添智慧

一.引诱门生续编故事:下次的竞赛,会是什么情形呢?开展想象,实习写一段话。

二.想想:生存中还有甚么本事能够称得上是绝招?

三.你信服四周谁的本事或身手,能够问问他是怎样练成的,要是有条件,还能够学一学。

[计划用意]

引诱门生续编故事,以拓展门生的思惟,练习了门生的想象本领;引诱门生实习生存谈谈对“绝招”的了解,升华了小学生的感情。引诱小学生采访四周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存化了。

[教学反思]

咱们的讲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成“智者”间的交换,由于增进人成长的至关身分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本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扭转无益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体例。只有让门生在自己的生存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阅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进程,即探讨的进程,才能在获得说话知识的同时,天生捕捉知识、索求未知的智慧。

《绝招》教学反思 篇5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绝招》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教材的新类型,本课教学我进行了大胆尝试,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力求突出以下四点:

1、自读自悟: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组织下,运用自己感兴趣,最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充分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享受了阅读的乐趣;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深刻而丰富。

2、学法指导:

重点内容精读,次要内容略读,这是略读课文主要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绝招》教学反思》。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根据本组课文内容和本课“阅读提示”,我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文中画出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习。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如“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他练了什么绝招?为什么小伙伴羡慕地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课堂既能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又达到合作探究,互动学习的效果。

3、角色互换:

本次教学中,我注意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过过“教师瘾”,自己退而成为指导者,组织者,听评者,让课堂教学充分走向民主和开放。如: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大家分析课文题目;向大家介绍课文里的生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柱子怎样练绝招等。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语文思维敏捷,兴致高昂,争当下次的小老师。

4、珍视感受:

别看学生的年龄小,却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绝招。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个性化的自由阅读,很快能说出课文中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并这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纷纷发言,说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熟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自己的绝招。表演使学生大脑想象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学习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如:张宇同学为大家表演口技--学动物叫;林毅同学为大家表演一笔画等。在这种民主开放,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中,台上台下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篮球脚步移动的教学绝招 篇6

绝招1:看“尾巴”练习

练习方法:练习前,每名学生在后腰上系一根绳子当作“尾巴”,绳子一端最好带有把手,站立时绳子距离地面0.1~0.15m。练习时,以把手触地时可以发出声音为准,做相应的脚步移动练习(见图1)。

练习要求:练习时“尾巴”触及地面。

练习实效:体会脚步移动时屈膝的动作和脚步移动时重心的稳定,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达到重心下降的目的。

绝招2:绳梯练习

练习方法:用宽胶带在篮球 场或平整场地上粘贴出由边长为0.35~0.4m的正方形组成的绳梯。练习时,练习者侧向面对跑进方向,双脚依次跨进格子,双脚骑跨在方格内,按照“左脚跨进第二个方格的同时,右脚跨进第一个方格里……”的方式进行连续快速的侧向脚步移动练习(见图2)。

练习要求:练习时双脚不能踩踏和触及胶带,胶带起到限制物的作用;有一定的节奏感与连贯性,踩到胶带的学生要完成连续10次分腿跳动作。

练习实效:提高学生脚步移动的速度、协调性和灵敏性。

绝招3:听命令、看图形练习

练习方法:课前用粉笔在篮球场或平整的场地划出各种形状的路线图,让学生听口令后沿着所划的图形侧向移动。根据教师的口令,练习时学生要利用所学的步伐,如,底线的跑步、边线的交叉步、中线的后撤步等进行练习,还可以加入其他脚步动作。

练习要求:移动速度快、变换灵活。

练习实效: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巩固脚步快速移动动作,提高学生学练积极性。

二、学练指导

1.篮球脚步移动是通过半蹲形式完成的,如果腿部力量不足,长时间游戏或运动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所以应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

2.在练习或比赛时,要提醒学生在移动时要保持膝关节弯曲,重心稳定。

绝招教师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体现了“一个主体,六个特性”。

这主要得益于尤校长做的“有效课堂教学之教学目标的确定”的讲座,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所描述的是学生学习后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运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了解几个孩子比了哪些绝招,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最佩服谁的绝招,运用想象的方法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3、在读说中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并产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二、严格按照略读课教学模式上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问题、学法迁移”、“自学合作、开放拓展”、“质疑总结、布置任务”四大环节清晰、紧凑,且每个环节的任务能在规定时间内很好地完成。

三、注重学法迁移。

在进行学法迁移时,不仅让学生说明“这些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而且说明选择这种方法的理由。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运用学法的盲目性。

四、学习评价贯穿始终,而且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一开课我就交代:“这节课我们还要从‘习惯、朗读、知识’三个方面来考查同学们参与学习的情况,你们有信心闯过这三关吗?”全班学生齐声高呼:“有!”“老师相信你们个个都会表现得很棒!”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习惯”是从听课状态、发言情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四个方面来评价的,要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朗读”主要用于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先指名朗读课文,再由参与朗读的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打分,并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再在小组内接读课文,并按上述步骤进行评价打分。“知识“主要看学生对测试卷上的题回答的情况。

《绝招》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8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次要内容略读,对于重点内容才重点精读。《绝招》这篇课文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易懂,无需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我在教学《绝招》时,大胆放手,只是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为他们加油,给他们鼓劲,在适当的时候略加引导。

在深入研究《绝招》的课文内容和“阅读提示”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和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课文中一共叙述了几个小伙伴,提到了哪几种绝招。并且建议学生边读边在文中画出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读懂课文后,在小组内互相提问与做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然后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如“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他练了什么绝招?为什么小伙伴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仰卧推起成桥动作教学小绝招 篇9

方法:借助教室、家里的椅子, 让学生仰卧在上面 (见图1、图2) 。

实效: (1) 这个动作能让学生安全地体会身体反向伸展、手触地, 脚蹬地, 头朝下看手、看地面的动作; (2) 学生在学校、在家里都可以方便练习。练习时间或次数可以自己控制, 也可以4拍1动坐起、躺下, 体会拉、伸腰腹肌的用力; (3) 随着学生完成动作的难易程度, 可以调换不同高度与宽度的椅子, 让学生手、脚能够进行支撑, 最后能够悬撑在椅子上面。

要求:尽可能手脚全着地, 眼看手或者地面, 至少坚持5秒以上。

锻炼指导: (1) 初次练习时, 充分活动髋关节, 让同伴或家人在旁边保护和提示; (2) 根据学生的身高与体型, 选择适宜的椅子, 最好是有软垫的椅子, 能够避免椅子边硌痛学生的背部肌肉。一年级学生在家还可用被子替代椅子; (3) 练习时, 椅子的四周用体操垫铺平, 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绝招2:推手

方法:1人坐在垫上, 双手放于肩上, 掌心向上, 指尖向后。另1人与其手对手, 在同伴向上推手时, 给予适当的压力进行对抗, 直至双臂完全推直 (见图3~5) 。

实效:此动作旨在帮助同伴建立推手的感觉, 体会用手将身体推起并保持支撑的感觉。

要求:2人合作, 对抗力适中。推手者推手过程中保持背直, 手推直, 眼看手。

锻炼指导:练习者肘朝前, 辅助者膝顶练习者背部, 用力适中。

绝招3:滑梯桥 (成桥拓展)

方法:学生推成桥后, 保持手臂支撑不动, 双脚慢慢向前伸直, 直到膝关节挺直并保持平衡。可以并腿也可以分腿 (见图6、图7) 。

实效:双腿的移动过程, 以及桥面斜线延伸, 给学生增加了动作的难度, 也令学生更好地挑战自我, 提升技能。

要求:双手推直, 肩在手正下方, 双腿慢慢向前延伸, 并尽可能伸直、并拢, 状似滑梯为最优。

锻炼指导:初次练习请同伴相助, 以保持平衡, 避免滑倒。避免在光滑的磁砖上练习。

绝招4:组合桥 (成桥拓展)

方法:学生自由组合, 根据自己能够完成成桥的动作, 或者有关桥的形式自由创编动作。

实效:让学生学会定位自己的动作, 拓展锻炼的形式与方法, 体验小组合作创编的快乐。

要求:以锻炼腰腹肌的桥型为基本内容, 自由创编, 安全完成。

绝招教学设计模板 篇10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抽生表演。

2、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16*绝招》(板书课题)。①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②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③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⑴ 有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⑵ 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

⑶ 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⑷ 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4、学生讨论后抽生来说说。

5、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首先明白各个角色说的是哪些话,有哪些动作,然后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同学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你的绝招是什么?

3、小结: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 【板书设计】

16 绝招

三胖

憋气时间长

先天禀赋

二福

武术

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小柱子

乘法

作文五绝招 篇11

绝招一:拟一个漂亮而独特的文题

一、通过引用或仿用拟题

引用就是直接或间接将古今诗文名句、经典歌词、广告词、俗语、流行语作为文章标题,仿用则是将上述话语经过适当的改编,再作文章的标题。这类标题的特点是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生活实感,能够引起多数人的共鸣。

例如:2004年甘肃高考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自《论语》,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引自苏轼的《题西林壁》,而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忙兮忙兮奈若何》和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项王项王奈若何》则仿自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题含典故或文学与历史人物

有的标题虽然没有引用名句名篇,但其中含有某个典故或故事,这种标题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悬念感,能够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对文章内容的多种猜度。例如,2004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羽之恨》,这一标题使人猜想关羽之恨究竟是什么:是恨华容道捉放曹操?是恨阿斗不争气?是恨不听谋士之言而中了吕蒙之计?……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的标题《薛宝钗魂断大观园》,同样能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薛宝钗何时魂断大观园?薛宝钗为何魂断大观园?是什么使薛宝钗魂断大观园?……

三、标题采用对句的形式

有的作文标题采用对句的形式,包括正对、反对、流水对这种标题都由两个短句组成,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而且句式整齐,易读易记,能够引人注目

例如2004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远逝的风筝,远逝的梦》和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葱郁 永远的中国》的标题,将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具有一种比喻的性质,使人产生联想。

四、通过标点符号表情达意

标点符号本身没有意义,但是,标点符号有其特定的用法,因此.一旦将标点符号进行组合或将其与文字结合起来,便会产生很强的指示性,可以强化作者的情绪,突出文章的重点,表明作者的态度。例如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爱”在心口难开》,仿用了歌名《爱你在心口难开》,但作者给爱字加上引号,意味着此爱与歌中所唱之爱具有不同的内涵。

五、以幽默或奇崛的手法拟题

幽默的与奇崛的标题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大量四平八稳的标题中很容易脱颖而出,使人在会心一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用王蒙的话来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

例如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见到这种带有拟人化的违反常规的标题,不能不令人捧腹。甘肃高考优秀作文《天亮说晚安》则一反常态:天亮明明该说早安,如何说晚安?诸如此类的标题,都能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幽默感与悬念感。

六、通过词语的并列突出文章重点

这类标题不同于对句式,它不是两个短句的并列,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或者说是概念)的并列。通过这些词语的并列,既能使标题显得独特,又容易安排文章结构,突出文章的重点,不至于跑题偏题。一般并列词语之间用间隔号、顿号或空格隔隔开。

例如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分别写了两个诗人苏轼与李清照,突出了他们人生与诗风的异同。

绝招二:设计一个精彩的题记

一、写题记必须注意三个方面

题记内容必须与文章主题、情调乃至风格保持相对一致,能够与文章融为一体。如果反差较大,甚至自相矛盾,就会使读者觉得别扭,或者觉得不好理解。

题记宜短不宜长,一般字数应控制在百字之内,如果太长就会使人有虎头蛇尾或喧宾夺主之感。因此,题记的文字必须精炼,三言两语即能道出文章精髓。

题记不是随心所欲的点缀,而必须是有感而发,有用而为。一个好的题记,具有生成性,即通过题记,可以生成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发人物故事,奠定文章的基本情调与色彩。

二、题记的写法或类型 1.完全引用名人名言。

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强文章的哲理性、可信度和说服力。例如2004年云南高考优秀作文《那时花开》,引用泰戈尔的名句作题记:“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这一题记与高考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非常吻合,因而能够增添文章的论述力量 2.完全独立的撰写。

即在行文时,不引用或仿用名言警句,而是完全独立的创作,类似于一篇小作文,写作自由度较大,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也可以描写或说明。

例如2004年海南高考作文《左手•右手》的题记是:“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思考了。”这个题记是作者的创作,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快乐与思考的相关性。而通过“我们快乐:我们的快乐是灵动的左手。我们思考: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右手”的解析,又使题记与标题、话题和主题密切结合了起来。3.引用与创作相结合。

有时候,要直接从记忆库中找到一个适合的名言警句作为题记是很难的,往往是部分有点吻合,整体上却与文章内容出入较大,甚至完全相反。而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创作一段题记,对学生的语文水平、反应速度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但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即从语言记忆库里找到一个与文章内容有些许相似的句子,然后通过自己的改造加工,使之完全适应文章的表达需要,那么,就会少一点左右为难的尴尬。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画》的题记:“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叫做世界。”这个题记将俗语所说的“戏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组合起来,再添加自己的语言来连接,从而组合成了一个具有自己风格的题记,而且此题记突出了人物宽广的内心世界,与文章内容完全吻合。绝招三:谨慎开展文体创新

一、诗歌体

第一种是全文为诗体,一般都写成现代诗歌。如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上帝是公平的》:

我曾埋怨过/脚底发黄的布鞋/踏不出/青春的活力/直到我发觉/霍金咕呀的轮椅/嵌出深深的历史痕迹/我曾咒骂过/脸边黝黑的胎记/映不出/美丽的脸庞/直到我看见/全身黝黑的黑人/露出甜甜的美丽微笑/霍金是不幸的/在他风华正茂时/却只能摇动一根手指/黑人是可怜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正也抒写着/他们的血泪史/我想,上帝是公平的 / 当一扇门关闭/必会有另一扇门的开启/就像/霍全的《时间简史》/就像 / 非洲满地矿藏/当他们失去部分时/便会有更多的机遇跟随/于是/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终有一天/我也会发现/其实,脸边的胎记/是母亲的爱抚/脚底的布鞋/是为了/脚踏实地/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

第二种是将诗歌作为文章的部分内容,以增添文章的诗意美,除现代诗歌外,还可以采用古代诗体。

如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薛宝钗魂断大观园》,不但引用李清照的词为题记,还引用了《红楼梦》中“葬花吟”的部分诗句,最后作者仿古诗写道:“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腐朽。”如此一来使全文更显得古色古香,与所写内容非常吻合。

第三种是文章不采用诗体,也不引诗歌,而是以诗化的语言来表达,多采用短句跳跃性较大。这种情况在高考优秀作文中最为多见,也最值得提倡。例如2004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听取心灵的召唤》中的一段: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让双眼被道听途说的表象皮毛蒙上,也别把“怀疑论”,的精神弄得太过夸张。无论时人对事千万不要只凭陈年老账,却让心灵的天平总是空空荡荡!扬弃中多几分审视估量,选择中找准真理的重量。墨子会嚎啕大哭,当他歧路亡羊,是因为没有心灵之灯为他导航;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霸气,就是“当仁不让”思想下的个性张扬。当你不熟悉情况,多询问几方,恰好似“人山问樵入水问渔”,是找到捷径的良方;可是正直与良知要求你这样或那样时,你就该勇往直前,千万别回避、退让!

二、书信体

书信体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容易煽情,容易表达自我。而且,书信体十分灵活,除了书信的基本格式外,主体部分可议论可叙事可描写可说明。书信体的运用主要有两种,一是与已逝者的对话,这是一种模拟书信体的形式,目的不在于寄达,只在于自我倾诉:一是写给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或同学的书信,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书信。

例如2004年陕西高考优秀作文《致张爱玲的一封信》,以书信的形式与已故的才女作家张爱玲对话,从而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

三、对话体

对话体形式较易把握,但要写好却比较困难,因此高考优秀作文中采用对话方式的不多。而通篇以对话形式构成者更是鲜见。不过从现有的几篇采用对话体的文章看,却显得非常出彩。如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在简要介绍了西安与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人物等内容后,便以秦岭与长江的对话构成文章的主体。而对话中又充满了哲理与诗情,既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显得特别的厚重。现摘录其中两段: 秦岭说:“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看那盛唐之时,谪仙借大块之文章,为长安涂抹盛世风华。波斯的宝石,映得我五光十色;天竺的经文,照得我光芒熠熠;更有洛阳的牡丹,衬得我是千娇百媚。谁说大山就没有绚丽多姿的青春?”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四、说明书

说明书不同于传统文体分类中的说明文。它是仿用现代常见的产品使用说明的形式来写,而内容则与物质产品无关,只是借助说明书的形式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而已。可以说是借助说明书的外套,来罩分析议论或描述之躯。2004年高考作文用说明书写得较为成功的是河南考生的《煮咖啡》。此文主要通过类比手法写成,即既有咖啡的一般煮法,又将解一种煮法与做人联系在一起,显得奇特生动,现摘录其中一段:

接下来呢?如果你把咖啡粉闲置在杯子里束之高阁,你将永远没有咖啡喝。要有滚烫的热水,才可以使咖啡粉变成液体,这样咖啡的香甜才能得以散发。这滚烫的热水犹如人生经历中的一次次坎坷或变故,不要回避它,只有接受它,让他改变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才会得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你的咖啡杯里散发出的才将会是人性的香甜。

五、寓言或童话体

用寓言或童话体行文,实际上是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因此生动形象,可读性强。但传统寓言都是一事一叙一议,较为短小,不完全适合于高考作文。而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虽然它的篇幅、情节可以满足高考作文的需要,但真正的童话语言,应符合儿童接受的需要,这不是一般中学生所能把握的。因此,我们在高考作文中看到的往往不是规范的寓言或童话。而是经过了一定的改造,我们可以把它们视作寓言体或类童话体的作文。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我的自述》,就是通过一只狗的叙述,刻画了一个虚伪、奸诈、贪婪的张局长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它较一般的寓言复杂,又比一般的童话更成人化。下面摘录文章最后一段: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做人就要做像咱们张局长这样的,要给人以山的沉稳和敦厚的感觉,这样就算在四季中变幻不同的色彩也没人会找你麻烦。汪……汪……再见。

六、网络体

网络上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文体格式,我们统称之为网络体。它们大都具有独创性,但盲目使用极易导致四不像作文的出现,故需特别谨慎,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读者读懂。2004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把“意见”刻录成光盘》,就采用了网络搜索的形式来组合成文,全文共搜索三次,每次的“关键词”实际上就是作者所要阐述的话题,“搜索结果”则是作者简短的点评,“相关链接”则是作者的例证。阅卷教师认为“本文的内容没有过人之处,出彩的就是它的形式”。

绝招四:巧妙利用教材文本

一、演绎课文

对课文中的某些内容、概念、主题重新加以演绎,使其具有新的内涵、新的发展。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就是对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重新解读。现摘录其中两个段落: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扣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堆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二、拓展课文

通过想象和联想,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拓展,从而使文本故事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生动。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项王项王奈若何》,将《乌江自刎》中的某些语句进行想象性描写,使虞姬和项王的形象变得更为丰满。

三、填补空白

根据文本逻辑,将课文中没有但可能发生的内容补写出来。它与拓展课文的相同之处是通过想象的手段和大胆的假设,对文本予以补充;不同之处是它经常无中生有,即在课文中找不到类似的情节。填补空白的方法,实际上是将文本跳跃性较大的地方,当作作文写作的想象性空间来处理。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作者根据作文题意要求,对原作大胆改造,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如此为文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

四、故事新编 与填补空白有相似之处,即都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课文中没有的内容(主要为事件与时间,而人物往往一致)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同的是,故事新编通篇进行想象,是借用文本之躯,充入全新的血肉,具有相当的原创性。

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天魔劫火》,借用《屈原列传》的人和故事,将张仪、郑袖和屈原之间的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将楚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一波三折

五、故事接龙

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据展开想象,从文本结束段开始写起,创造一个全新的故事。故事接龙是从能体现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写作形式之一。

例如2004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桃花源祭——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写渔人受高价诱惑,将桃花源出卖给电视台,导致桃花源过度开发,最终给当地人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故事,切合环保主题。文章虽多夸张之语,但总体上是符合逻辑的。

六、旧事新论

主要出现在议论文中,即作者不盲目认同课文中的某些观点、评价、情感和态度等,而是作出自己的分析和价值判断。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间也》一文,是对《红楼梦》中黛玉与宝钗的评述,而作者的评述与常论相异,既紧扣话题,又突出自己的独到之见,显得新颖生动,能激起读者的兴趣。现摘录其中一段:

宝钗则不然,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为人处事:和气里头带着刚强。她待人接物亲厚,无论谁她都一视同仁。在被人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这需要如海一般宽阔的心胸,如水一般轻柔灵活的心思。做人能做到这样,也算是一种境界一一兼具山的沉稳和水的变通。

七、描写作者

教师每上一篇新课文,都要对课文作者进行或简单或详细的介绍,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多数学生都没有将这些材料利用起来,白白浪费了许多作文资源。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多数作家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在他们的一生中,曾经拥有过许许多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将这些故事整理深化就是一篇篇很好的文章。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用朴素平实的笔触,阐释了沈从文先生性格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灵动与沉稳,突出了湘西的山水对先生性情的孕育、熏陶与同构。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但简单的叙述,足以使人看到了一个性情中人,一个充满了人格魅力的作家。绝招五:注重生活体验

一、写自己的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并非是枯燥无味的,关键是因为太过熟悉,反而导致感觉麻木,因此,学生往往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不愿深人挖掘自己的生活。其实,只要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是完全能够写出好文章来的。

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我快乐你快乐》就是取材于中学生的真实生话,通过对快乐的不同看法,揭示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师生关系的畸变以及作为一名中学生该如何在老师的要求与自己的能力之间找准让自己平衡的点,从而达成“我快乐你快乐”的目的。

二、写自己的成长经历

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许多的趣事、丑事、喜事、伤心事发生,将它们逐一写出来,就可组合成一篇生动的文章。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吃亏就是占便宜》,以奶奶的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为线索,记叙了成长过程中三件吃亏的事情,并进行对比议论,阐明了自己的思考,并得出“你只要稍微换一个思维方式,你就会赢得幸福和快乐”的结论。全文叙议结合,具有很强的生活实感。

三、写身边的人和事

有的生活虽然不是中学生自己的,但却是每天在他们身边发生着的。如果学生能够对身边的人和事加以概括提炼,同样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画》,讲述了一个市长夫人的故事。为了防止丈夫经不起诱惑,她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令人肃然起敬。虽然作者所写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人和事,但所写内容符合生活的逻辑,具有生活依据,因此,同样具有很强的生活实感。

四、即景叙事抒情

指考生写自己参加考试前或考试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文章带有即兴式特点,其生活性最强,很容易打动阅卷人。但由于时间上的局限,此类文章的把握特别是创新难度较大。例如2004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最后的四十五分钟》,作者抓住考试的最后四十五分钟的内心活动来展开全文,显得非常精巧。特别是作者反复使用时间词:“还有四十五分钟”、“就剩四十五分钟”,从而造成-种紧张感、紧迫感,非常符合高考考场气氛,加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五、刻画父母亲情 父母亲情是中学生写作的永恒主题,而且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的主要途径。当然,写父母亲情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父母无私奉献的讴歌,也应包括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以及大家为化解代沟而作出的努力。此类文章,可以是心灵的呼喊,可以是故事的叙述,也可以是行为的评价,还可以是观点的论述。

例如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没有翅膀的飞翔》采用童话体手法,选取飞蛾、鸡、天鹅作为陈述主休,分别面对“朋友”、“妈妈”、“爸爸”的期望审视自我,形象地阐明了“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生动逼真,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六、通过幽默体现生活实感

幽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生活的“调味品”,有了幽默。生活才更像生活。凡真正称得上幽默的作品,一定与生活密切相关。远离生活,就很难拥有幽默的成分。因此,中学生的作文如果能搏得阅卷者的会心一笑,那就成功了一大半。

例如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采用老鼠自叙的方式,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具有欧•亨利的幽默风格。

七、编写生活故事

上一篇:市场营销管理观念的演变及背景下一篇:中心党支部2020年党员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