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思想体系

2024-10-06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精选7篇)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 篇1

第五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皮埃尔·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伟大贡献之所在,是根据奥林匹克主义的哲学建立了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它的建立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明确的指导方向。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及奥林匹克格言等,其中的奥林匹克主义是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核心。

第一节 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顾拜旦提出来的。但他却未给这一术语下一明确的定义,不同的人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并常将此与“奥林匹克精神”等意思相近而又不同的术语混用。

在国际奥委会罗马尼亚委员西波科的提议下,经过多年的讨论,“奥林匹克主义”的定义终于出现在1991年6月16日生效的各版《奥林匹克宪章》中。

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部分第二款对其定义如下:“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该定义明确指出:

1、奥林匹克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这种发展包括了体质、意志和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2、强调人的和谐发展的关键是改善生活方式。而奥林匹克主义“人生哲学”的目的,是旨在创立近乎于宗教意义的人际博爱与和平友好的,而且是以“尊重基本公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3、强调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途径,并指出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4、指出了自强不息的品德在人的情智教育上的重要作用。

5、强调要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和教育作用。

第二章 奥林匹克宗旨

在《奥林匹克宪章》(2000年版)“基本原则”第三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基本原则”第六条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奥林匹克宗旨有以下基本含义: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在开始大规模、全方位交往的同时也出现了剧烈的国际间冲突,再加上人类掌握了毁灭其自身的武器手段,使得今天的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此外,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着诸多要靠共同协作才能应付的问题,如环境、难民、地区冲突、贸易壁垒等。奥林匹克运动试图架设沟通各国人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的威胁。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与人类社会正义事业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国际社会的需要,对进人现代社会以来的人类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使它成为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定了它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奥林匹克运动试图以富有人文精神的体育运动作为实现自己宗旨的途径,在世界各国青年间建立起友谊的纽带。正如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埃德斯特隆所说:“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但是它为全世界的青年人像亲兄弟一样欢聚一堂提供了机会。”事实的确如此,如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战争结束仅一年后举行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伊、科两国的运动员就同时出现在赛场上。将体育运动的作用提高到不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明确地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改造社会的力量,并有意识地将这种力量应用到这样广阔的范围,应该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大创举。这不仅反映了进人现代社会以来体育运动内涵的扩展和功能的增加,也反映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三节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以及观众生有不同的肤色,穿着不同的服装,操着不同的语言,习惯于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些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有可能引发冲突。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互相了解、友谊和团结,就是要形成一种精神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得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而不是各自封闭的藩篱,使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互相轻视的诱因。

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尊敬其他民族,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但是,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第四章 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称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Henri 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格言,在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使用。此后,奥林匹克格言的拉丁文“Citius, Altius, Fortius”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各种出版物上。

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对于自然要敢于征服,克服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限制,挣脱大自然的束缚而取得更大的自由。

奥林匹克运动会最主要的意义重在参加,而非获胜,正如人生的真谛,不是在于征服,而在于自我的努力及奋斗有方。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这段话首次在大会场纪录牌上出现,此后每届奥运会在开幕典礼、闭幕典礼及许多公众场合中,这句名言均出现在电动记分牌上及各种文宣书刊中。“重在参与”这句话来源于1908年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一次宗教仪式上宾夕法尼亚主教的一段话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取胜不像参加那样重要”。主教的话引起了顾拜旦的深深思索。后来他引用了主教的这句话并作了如下精辟解释,“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一些人认为这句话与“更快、更高、更强”是矛盾的,前者强调参与,而后者则强调取胜。其实,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的意思不仅不是相互矛盾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竞技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一个过程,胜负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只属于更快、更高、更强者。但是,竞技运动的功能和价值主要表现于训练和比赛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

正是在艰苦的训练和顽强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砺,品德得到提高,也正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观众欣赏到了运动员健与力的美,技术与战术的高妙,观众的心绪随着比赛过程的起伏而跌宕,从而满足了他们的文化需要。所谓“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正是说明了训练、竞赛过程比其结果更为重要这个道理。

正因为如此,在奥林匹克大赛上才有无数明知取胜希望渺芒,仍尽全力与世界体育巨星一拼的勇士,才有在竞技场上一辈子也得不到冠军的健儿们抛下的成吨汗水。这些人之所以不是明星们的陪衬,不是给稀有金牌垫底的分母,正是因为“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他们在“参加”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于是,极富功利性的“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奥林匹克格言,通过对比赛结果的强调给可能会是松散疲沓的训练、比赛过程注入了一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正是在这句格言的激励下,人人都怀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去参加,去奋进,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生生不已。

这里谁都心雄万夫,力争第一,但是谁也坐不稳冠军的宝座,就在这无休止的激烈争夺中,训练的质量越来越高,比赛过程越来越充满魅力,使得奥林匹克运动之树常青。但是,运动训练、竞技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分割的。

要想使竞技运动的价值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必须使训练和比赛过程具有较高的质量,训练越认真,比赛越激烈对运动员的考验就越严格,运动员得到的锻炼就越大,也越能满足观众的文化需要。但是单纯地强调训练与比赛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参与的重要性,并不能保证过程的质量。这需要更强有力的刺激去激发运动员的动机。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 篇2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思想,契合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以此定义为逻辑出发点,我们可以看出奥林匹克运动旨在通过体育、文化、教育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相关人文精神的教化与传递。中国虽然未曾形成过像古希腊时的竞技体育,但从早先时期开始,体育就是一种教育文化。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的教育人才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他所提倡的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既有德育的方面,也有智育和体育的方面;既有科学教育,也有人文教育,是融合在一起的泛教育。因此奥林匹克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基于“人文”与“和谐”之上的一些教育理念的契合。

1 追求和谐

奥林匹克运动对和谐的追求,首先体现为对人的身心发展一致的追求,这与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形神合一”的“人”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一开始,顾拜旦就确定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与竞技的目标不是要造出健壮的“人形动物”,而是要培养和造就身心协调发展的、完整而健康的现代人格。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体育与竞技,就是因为它拥有奥林匹克精神,而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号召人们在奥林匹克的圣火下,参加体育运动以获得身体的健康与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要使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成为顾拜旦所说的兼具宗教精神、精英素质及骑士风度的杰出人物和一代新人。然后再以个人为起点,进而延伸到社会,最后扩展到整个世界,以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消除各种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尊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减少宗教信仰的冲突,从而实现为建立一个友好互助、和平美好世界的伟大理想。这是符合全人类理想的更高层次的和谐,是奥林匹克教育思想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

和谐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想和政治智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教育,其和谐教育思想可以说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样悠久和灿烂。中国古代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论。这个观念滥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周易》。其基本思想是天道与人道必须和谐统一;二是和合论。“和合”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哲学观念、文化观念。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形相、无形相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诸多形相、无形相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和合论的基本精神,就是在处理事物内部或外部的关系时,都必须保持和谐、协和。[1]其中和合论中又包含有部分的天人合一论的内容。这种观念体现在教育上,就是教育要促使人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表现为个人“形神合一”的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表现为人际关系的“贵和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社会生活的和谐),表现为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其又是以“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为起点的,进而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孔子在教授射、御等课程时,就大力推崇人不但要有勇力,更该内外兼修,文武兼备,须在修身养性、怡情铸志上下功夫,强调“勇而无礼,则乱”(论语·泰伯),“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如果说儒家是从道德的“礼”的角度追求个人的发展而达到“形神合一”的话,那么道家则着重于精神修炼的领域。道家认为,形神关系是阴阳对立统一法则在生命观上的体现,在阴阳互动中求得和谐与平衡,使精神与形体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形神合一”,庄子就提出了“神将守形,形乃长生”的重要思想。在个人“形神合一”而“修身”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人和人能够和睦相守、人和自然能够相互顺应,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大同理想”、“天人合一”。[2]

孔子以后,历代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都持和谐教育思想,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在1912年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就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所谓五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和美育。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完全是以人格教育为中心的。这种完全人格即通过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来培养。此外陶行知的手脑结合主张,也都寓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3]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最高理念。

2 追求超越

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集中地体现了顽强拼搏和锐意进取的超越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也是人类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潜能,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真实写照。它既召唤运动员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时,要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也是要求每个人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超越,从而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发出冲击。如果将这句格言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就是要鼓励人们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创新、奋斗、挑战和超越自我,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

中国传统教育中历来是推崇积极奋进和自强不息的,这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最早的代表作《尚书》和《诗经》中,这两部典籍里充满着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前进气息。在《易经·象传》中就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以天体运动无休无止、永远向上的规律,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这种思想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众多勤奋成才的例子,比如孙敬和苏秦的“悬梁刺股”、勾践的“卧薪尝胆”、匡衡的“凿壁借光”等。《论语》中也有一段话描写孔子的为人:“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体现的正是孔子自强不息、一生乐于进取的奋斗精神。孟子也非常重视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使自己杰出地成长起来,他认为伟人的成长道路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从孩童时期就熟悉“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知难而上、励志图强的寓言故事。毛泽东同志更是在艰苦卓绝的年代留下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豪言壮语,抒发了人们凭着勇气和智慧战胜困难而感到精神上无比愉快的酣畅之情。自强不息、追求超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理想人格的根本修为之路,也是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它不但是使奥林匹克运动生命力获得延续的保证,同样也是推动中国社会绵延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

3 崇尚公平

公平原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费厄泼赖”(fair play)精神,奥林匹克运动就是由于坚持了这一原则才为奥林匹克赛场营造了一种民主、公平的比赛氛围,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引导,才使更多的人有了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机会,它是奥林匹克运动经久不衰、日益壮大的根源性因素之一。顾拜旦曾在《体育颂》中写道:“啊,体育,你就是正义,在你身上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任何人要想超越速度一分一秒,逾越高度一分一厘,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能是体力和精神融为一体。”《奥林匹克宪章》中的第六条基本原则也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精神互相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从古希腊奥运会开始,在奥运赛场上没有任何身份角色的标识,没有贵贱尊卑之分,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是公民,都可以平等地参加奥运会。现代奥运会沿袭了这一神圣的传统,使全世界各族人民冲破了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及种族歧视的藩篱,只要是注册在奥林匹克大家庭里的一员,就可以拥有平等的权利聚集到奥林匹克旗帜下,进行公平竞赛,以实现超越的梦想。

在中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造就了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让很多人都误以为中国自古就没有公平、公正可言。“三纲五常”的教条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与伦理规范形式,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公平意识。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所设想的最理想社会模式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是谓大同”。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也不乏泛起公平的波浪,从陈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的公平、公正思想。清朝时期,康有为认为“必天下为公而后可至于太平大同”。他说:“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治之至也,虽有善道,无以加此矣”(《大同书》)。在他眼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消除一切等级差别的世界。虽然这种思想带有乌托邦的印记,但表达了对社会平等及公正的憧憬。[4]而孙中山则把“天下为公”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孔子更是早有所言:“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楫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体现的正是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友谊的精神。如果说可圈可数的伟人的公平思想不足以证明的话,那么从制度上来讲,沿用千年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事件中最能反映公平、公正原则的典型。宋新夫等研究认为:中国科举制度之所以得到封建社会各阶层的政治认同,关键在于科举制度自身的完善一直朝着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尽量达到一种事实平等的方向而努力,使寒门士子与权贵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它在形式上标榜“唯才是举”,注重机会均等,强调公正、公平、公开,并保证了程序上的公平。[5]如果说科举制度是“文举”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那么“武举”中也同样闪烁着公平的光芒。武则天在长安二年(702年),首次举行“武举”考试,考试内容为各种射箭技巧,以及马术、负重等等,任何有武术的人都可以参加。出生寒素之家的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正是以武举得胜而起家为军官的,最终成为当时唐皇朝最得力的大将。[6]虽然中国古代的传统体育项目:投壶、围棋、蹴鞠、马球、武术、捶丸、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发展成为奥运会那样的全民性竞技比赛和竞技文化体系,甚至更像是一种陶养性情的手段,但就竞技的性质和规则的内容而言,却也同样体现着公平、公正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了机会面前,人人均等的公平、公正的原则。

4 鼓励笃行

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一直领先,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但不幸的是他已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方向,后因疲劳过度,几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挣扎爬起,在离终点最后15米处,他又一次倒下了,再没爬起来,在两位医生的搀扶下走到了终点。由于在比赛中借助了他人的力量,皮特里被剥夺了获金牌的资格。但为了表彰他的进取精神,国际奥委会仍然授予了他与冠军一样的一只金杯。之后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一次宗教仪式上,英国大主教彼得有感于那次马拉松比赛说了一句迄今广为传颂的名言:“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他认为与夺取胜利的荣誉相比,顽强进取和拼搏的参与精神更接近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这句话深深感动了在场的顾拜旦,他于是将“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这句话,确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之一,并从此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广为流传。因此鼓励无数明知无望夺冠,却仍然怀着奥林匹克理想,到奥林匹克赛场来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们,鼓励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之中,接受奥林匹克主义的洗礼,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熏陶。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对于学分为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之意。只有明确目标、坚定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种“笃行”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参与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要想在奥林匹克赛场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首先必须拥有奥林匹克情怀和奥林匹克理想,然后参与体育运动,并进行艰苦的运动训练,做到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直至最后走进赛场去超越自己,达到顶峰,可谓奥林匹克之“笃行”精神。

5 结语

诚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奥林匹克运动在追求和谐、注重教化、崇尚超越、讲究笃行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共通点。但是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教育毕竟源于西方文化,它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滋长的教育思想既有契合,却也有分歧。例如中国儒学尽管十分强调“刚健”、“进取、”、“自强不息”以及“浩然之气”,但这些豪迈风范主要指向人的精神修养,所谓“修身”,实质重在修炼精神、意志和品质,以达到“正心诚意”的境界,然后再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体现的是一种功利性教育思想。而西方人所谓的“修身”是为了给心灵活动提供舞台与空间,在强调肉体发达的同时也强调心灵的充实,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但是文化就是因为有异曲才有同工,有异趣才有审美,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教育思想有相通之处,才能搭建起彼此交流的平台,而正是因为两者有所差异,才能在冲突中发现彼此的优劣,从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渐走向融合与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3]李秀娟.试论中国传统和谐教育思想[J].网络科技时代,2007(4):43-45.

[2]王念龙.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共通性[J].体育科学研究,2003(1):7-9.

[4]陈家群,何崇喜.解读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和谐性[J].贵州体育科技,2008(6):1-3.

[5]宋新夫,陈湘芝.教育公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机会均等[J].教学研究,2009(3):17-22.

浅议“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篇3

【关键词】奥林匹克思想体系 主义 精神 宗旨 格言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4-02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引发出大大小小的社会活动,其中不少风行一时,继而销声匿迹。而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却愈加蓬勃兴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一个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各种奥林匹克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从某种意义上讲,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构成了这一运动的灵魂,这一运动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产生出来的,一切特征也都是基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而逐渐具备的,离开了对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了解,我们对奥林匹克的认识就会流于表浅。

一、不断完善的奥林匹克主义

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奥林匹克主义一词最初是由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提出的。顾拜旦深切的感受到现代竞技运动有了较先进的手段,但却缺少一个哲学基础和高尚的目标,因此他试图以“奥林匹克主义”来弥补这个缺陷。但是,尽管顾拜旦在他的讲话后的文章中大量地使用“奥林匹克主义”一词,但是他却从未对这一概念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的表述,“奥林匹克主义是将人类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

二、奥林匹克主义的主要内容

1.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

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持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社会的图景逐渐为城市代替。劳动力高度集中的大机器,使人类社会在短短一百年间创造出了比其历史上全部生产的总和还要多的财富。但是工业化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又都造成了新的严重威胁。精细的分工、紧张的工作节奏、复杂的社会关系、多重的社会角色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使人的体质下降,身体各部分发展失调,而且由于精神压力增大,导致心理失衡。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病和生态弊病,使人际关系变得淡漠,社会道德水平降低,社会丑恶现象丛生,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因此,新的社会条件对人类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提出了严峻地挑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具有时代性的社会问题。奥林匹克主义及时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想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2.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使人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需要具体的途径。奥林匹克主义选择的具体途径是体育运动。《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们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

3.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奥林匹克主义还总结道,要想使体育运动发挥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实现其改造社会的目标,有两个前提条件必须满足:这就是与教育融为一体,与文化紧密结合。

三、促进世界和平的奥林匹克宗旨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一种国际性的社会运动,它的目的并不限于促进这一运动的参加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他担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运动是以国家间的体育竞赛和交流为主线,纵横众多领域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运动是第一国际语言”。奥林匹克运动恰好为民族间、国家间实现这种了解、理解和合作,提供了最适宜的机会和氛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消灭歧视、建立和平美好世界的崇高目标,确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所追求,所敬仰,从而形成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前进的无形力量。《奥林匹克宪章》以明确的语言表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四、指引奥林匹克运动前进的奥林匹克精神

1.奥林匹克精神的概念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整体结构来看,奥林匹克精神是这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奥林匹克精神的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促进文化的世界性交流与交融。

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作为它的主要活动内容。竞技体育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比赛性和对抗性。在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公德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观众也可以得到健康的娱乐享受。但是竞技体育的这些功能需要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是公平竞争。

五、鼓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格言

1.“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句话充分的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而其中的含义却非常丰富。它既是指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时,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冲击。不仅如此,这句格言还鼓励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永远保持勃勃的朝气。

2.“更快、更高、更强”与“重在参与”

奥林匹克运动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这句话虽然不是奥林匹克格言,但是出现在许多届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的大屏幕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一些人认为这句与“更快、更高、更强”是矛盾的,前者强调参与,而后者则强调取胜。其实,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的意思不仅不是相互矛盾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竞技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一个过程,胜负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只属于更快、更高、更强者。但是,竞技运动的功能和价值主要的表现与训练和比赛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正是说明了训练竞赛过程比其结果更为重要的道理。

今天随着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发展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它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旨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它以今日高度自动化社会中鲜有的尖与力,在感官给人们以生命的刺激和美的享受;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以公正原则教育人们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团队合作张扬人们的集体主义;以强烈的认同感化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全世界青年周期性的同场竞技,昭示五洲四海之内,皆为同气连根的兄弟姐妹。正是着眼于教育、文化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奥林匹克主义才将竞技运动的精神价值概括为“生活的哲学”,将竞技运动视为促进社会团结、友谊、进步的利器。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 篇4

第一,要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下功夫。两大体系建设是惩防体系建设在南通地区的具体化。党的十七大把党的建设概括为五大建设,五大建设各有重点。思想建设,重点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风建设,重点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组织建设,重点是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制度建设,重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反腐倡廉建设,重点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事实上,作为一个执政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必须抓惩防体系建设。惩防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讲了150多项工作任务。作为南通地区来讲,构建惩防体系的抓手在哪里?经过市委反复研究讨论,确定抓惩防体系就是要抓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体系,抓社会诚信体系。这个就是反腐倡廉要求在南通的具体化,就是保证我们南通反腐倡廉建设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打造风清气正大环境,为南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纪律保证的需要。对党员干部而言,必须引领社会风尚,率先垂范、作好表率,为民、务实、清廉,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这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从严治党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员占全国人口的5%,国家工作人员占全国人口的8%,作为执政党,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民众提高素质,当前,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现象、亚腐败现象不在少数,一些人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择手段进行攻关,拉我们的党员干部下水,而有些干部经不起考验,经不起拉拢。案例告诉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党员干部是毕竟是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对民众的影响力大,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教育。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才能形成廉洁从业的大环境。

市委提出了两大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通过2-3年的扎实工作,以强有力的两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有德有信为荣、失德失信为耻”的氛围日渐浓厚,各级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党政机关执行力、公信力有新的提升,企业诚信经营、廉洁经营意识普遍增强,行业组织诚实守信状况明显改善,商业贿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同时,基本形成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有力推动源头治理和长效建设,为基本现代化建设创建更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我理解两大体系建设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第二句是夯实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我们的两大体系建设的全部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两句话来展开、来部署、来安排,第一位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当两大体系建设提出以后,市委明确指出,这项工作很好,要全力推进;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弘强同志在听了汇报以后,认为南通这个做法很有创意,希望南通要创造经验出来;我们给中央纪委领导作了汇报,中

央讲要求,到地方要找到自己切入点,要找到自己结合点,南通这个切合点找得准,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南通实际,得到了充分肯定。应该说经过半年多时间的酝酿,这个问题已经考虑得比较成熟,下面就是全力推进的问题。所以,思想认识一定要统一好。

第二,要在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对于两大体系推进问题,我们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来,叫做强势推进、快速推进、务实推进。强势推进是不能弱,快速推进是不能慢,务实推进是不能虚。什么是强势推进?市委已经做出部署,马达已经开了,现在是开足马力的问题。马力不能弱,不能一般化地推。这项工作对于南通地区整个政治环境、思想环境、经济发展环境乃至于投资环境、创业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等,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必须真抓,必须强势,必须高调,这项工作低调是不行的。要通过强势推进,来增强覆盖面、影响力,让全社会普遍关注。让强势推进成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共同参与的基本要求。这个大环境形成,不仅是党政机关需要,对全体社会成员来讲都是受益、受惠的,所以要强势推进。

快速推进,是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两大体系建设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慢不得、等不得、拖不得,这项工作时效性强,时间要求特别高,我们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快速向前推,加大油门、开足马力向前推进。

务实推进,是说这项工作不能虚。务虚是最大的腐败,是最大的官僚主义,最大的渎职,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我们

工作还有希望吗?两大体系建设工作,一点虚不得、一点糊不得,就是要真抓实干、真枪实弹,就是要实打实、实实在在地向前推进。

第三,要在落实责任、增强合力上下功夫。应当明确,加强两大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首先,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规划》、营造风清气正的大环境当中应当负起领导责任。其次,各部门、各单位都负有自己的责任。按照道理讲,这个两大体系建设涉及到所有机关部门单位,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相比较而言,责任更加明确、负有特殊使命的正是我们在座的部门单位。换句话说,在所有单位都有责任的前提下,两大体系建设推进办公室成员单位更负有特殊责任。在座的办公室成员单位,要结合责任分解、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把建设责任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分解,这一点很重要。下一步办公室要干什么?要组织过堂,一家一家过堂,一家一家抓实。过堂以后,怎么推?进行责任分解、责任细化。对这个问题,我们纪委常委会要组织集体督查,听取汇报,一家一家往前推。这个责任分解、责任细化问题,我觉得远远不是一般性工作的问题。抓业务必须带队伍,管行业必须管行风都是中央的要求。行风,首先是诚信之风。不诚不信怎么行呢?必须把两大体系在我们本身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分解。请同志们回去以后,专题给党组汇报,尽快把两大体系建设摆入重要议程。各个部门单位的一把手都要亲自抓在手上,分管领导要直接抓。我们常讲,以我为主强调责任,以人为主强调配合。两大体系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只能在前进中探索,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借鉴,共同推动,形成推进的整体合力。

奥林匹克知识 篇5

第二十届奥运会是在(1972)年举行的。

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是在(1976)年举行的。

第二十二届奥运会是在(1980)年举行的。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是在(1984)年举行的。

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是在(1988)年举行的。

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是在(1992)年举行的。

第二十六届奥运会是在(1996)年举行的。

第二十七届奥运会是在(2000)年举行的。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是在(2004)年举行的。

奥运会旗第一次升起是在第(7)届奥运会上。

中国奥委会现任主席是(刘鹏)。

中国采访奥运会的第一个记者是冯在真在第(11)届奥运会上。

规模最大的奥运会是哪(24)届。

规模最小的奥运会是哪(3)届。45 亚洲第一个申办奥运会的城市是(东京)。

中国男子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许海峰)。

中国女子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袁华)。

中国运动员,(李宁)获得的金牌最多。

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赢得了(16)金牌。

王军霞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得(5000)米的金牌。

中国女排队在(23)奥运会上夺得了冠军,实现了(3)连冠

世界乒坛皇后是(邓亚萍)。

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是(黄志红)。

罗格是国际奥委会第(8)任主席。

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是在(2001)年(7)月(13)日。

北京申奥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

解放后,我国参加了(8)届奥运会。

解放后,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5)届。

奥林匹克名言 篇6

一、人人皆可参与体育运动,不管你是男或女,年长或年幼,健康或残疾,贫穷或富有,体育运动是人的一种权利,人人皆可乐在运动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

二、运动不负有心人,坚持时日必奏效。

三、假设你有无法解决的烦恼,去参加体育运动吧。

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

五、踢踢腿、弯弯腰,病魔吓了逃;打打拳,练练操,寿星见了笑。

六、体操和音乐二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由于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柏拉图

七、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

八、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马约翰

九、生命需要运动。——亚里斯多德

十、凡事有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越忙越要抽空练,练好身体常保健;决心信心加恒心,修炼身心意志坚。——庄炎林

十一、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

十二、天天做体操,寿比南山松不老。

十三、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

十四、今日不运动,来日悔晚矣。——卢梭

十五、假设你想强壮,跑步吧!假设你想健美,跑步吧!假设你想聪明,跑步吧!——古希腊格言

十六、磨练肌胳,防病御症。——姜子牙

十七、更快、更高、更强。

十八、身体健康者常年轻。——马尔夫特

十九、岁月催人老,运动抗衰老。

二十、咱们力求使学生深信,因为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苏霍姆林斯基

二十一、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苏格拉底

二十二、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

二十三、科学的运动,是爽心悦目的花朵;是诗情浓郁的歌曲。

二十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二十五、时间是生命,动作是性命。

二十六、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十七、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

二十八、晚霞诚可贵,健康价更高,欲图享老福,运动要抓牢。

二十九、少年不锻炼,老来徒悲伤。

三十、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三十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洛克

三十二、体育是在理性轨道上运行的竞争机制

三十三、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歌德

三十四、科学的运动,是移情悦目的花朵,是诗情浓郁的歌曲。

三十五、松树雨露长年春,暮年练身夕阳红。

三十六、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服。——马雅可夫斯基

三十七、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更高、更快、更强!——奥运会格言

三十八、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全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卢梭

三十九、参与比胜负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超越比得失重要。

四十、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四十一、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变人的体质,更能改变人的品格。

四十二、为了使他有坚强的心,就需要使他有结实的肌肉;使他养成劳动的习惯,才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他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卢棱

四十三、淡泊名利,动静相济,劳逸适度。——华佗

四十四、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秘诀。——爱默生

四十五、走路对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对创造性的人来说,是一种生理活动的最好方式。——哈拉里德

四十六、体育与教育一样,能使人更加健康健全。

四十七、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吴阶平

四十八、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

四十九、运动是意志的锻炼,是心态的锻炼,是爱国的锻炼。

五十、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

五十一、少年不煅烧,老来徒伤悲。

五十二、体育是包治百并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灵丹妙药

五十三、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蔡元培

五十四、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泰戈尔

五十五、时间是生命,运动是性命。

五十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练要生玻。

五十七、运动方法无数条,因时、因地、因人挑。

五十八、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法国医学家——蒂素

五十九、运动是生命的源泉一切乐境,都是由运动而来;一切苦境,也可由运动解脱。

六十、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歌德

六十一、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爱因斯坦

六十二、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六十三、运动是意志的煅烧,是心态的锻炼,是爱国的煅烧。

六十四、灵感——莫过于运动。

六十五、体育是舰力、美三维一体的组合。

六十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六十七、今日不运动,来日悔晚矣。

六十八、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

六十九、教育上的秘诀,便是使身心两种锻炼可以互相调剂。——卢棱

七十、体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语言。

七十一、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下去吧,只有活动适量才能保持训练的热情和提高运动的技能。——塞涅卡

七十二、器官得不到锻炼,同器官过度紧张一样都是极其有害的。——康德

七十三、不会管理自己身体的人,就无资格管理他人;经营不好自己健康的人,又如何经营好他的事业。——希尔康

七十四、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假设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列夫。托尔斯泰

拓展:

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以及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中的“基本原则”部分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可高度概括为“和平、友谊、进步”。

其次,奥林匹克运动试图以富有人文精神的体育运动作为实现自己宗旨的途径,在青年间建立起友谊的纽带。正如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埃德斯特隆所说 :“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但是它为全世界的年青人像亲兄弟一样欢聚一堂提供了机会。”

发明奥林匹克 篇7

今年的8月,从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始,在同一大文明背景下折腾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奥林匹克终于来到了北京。柏拉图终于得以见到比他老师还大几十岁的孔子。孔老夫子也不含糊,当即教导,“不忘本,仁也。”脱胎于19世纪英国休闲娱乐方式的现代奥林匹克虽然传承了希腊古代奥运会的血脉,却已脱胎换骨;所以,不管还要在雅典引燃多少次火种,都不能改变英国与现代体育的宗族关系。

现代体育母体英国

第一届奥运会,今天的多数人可能想不到有多少个项目。就一个项目,192.27米跑。按现在的观点看,整个奥运会就一个两百米跑,也太简单了。一百年前1896年奥运会,也只有9个项目。今天的奥运会一共有28个大项,包含302个小项。说到林林总总的现代奥林匹克比赛项目,首先不得不承认,它是纯西方的发明,尽管晚近的奥运会也纳入了一些非西方的内容,例如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而西方诸国于现代体育贡献最著者,首推英国。尽管在近几届奥运会上没得过几块金牌,但英国在世界体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举足轻重—英国是奥运会最早的发起国家之一,参加过所有的夏季奥运会,并且都有斩获,最为重要的,现在风行于世的许多体育项目—足球、拳击、马术、橄榄球、网球、羽毛球、曲棍球、高尔夫球、保龄球、乒乓球和部分水上项目基本上都起源于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

美国学者莉萨·马斯特拉莱西斯在她的著作《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也说,“英国是现代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出生地”。中世纪晚期,英国就有了竞赛和娱乐体育活动的传统。16世纪初,英国宗教改革运动中,英国国王宣布与罗马教廷决裂,同时立基督教为国教,较早摆脱了罗马天主教的精神枷锁。新教不仅不推行“禁欲主义”,而且鼓励甚至强迫民众从事各种合法的竞技、娱乐体育活动。星期日、教会祭日和地方定期的集市贸易日都是娱乐日,户外运动和竞技、游戏是娱乐日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业余运动俱乐部,受到王室和贵族的支持。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紧张劳动之余对竞技、娱乐体育活动的需求增大,并使上述活动演变为具有近代特征的竞技运动。19世纪初,当欧洲大陆热衷于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时,英国却盛行各种竞技运动,主要有足球、橄榄球、水球、网球、羽毛球、曲棍球、板球、地滚球、高尔夫球、狩猎、射箭、登山、赛艇、帆船、游泳、滑冰、疾跑、竞走、跳高、跳远和投石等,其中大多数发展成为现代运动项目。以各种运动项目为基础的组织形式——“俱乐部”开始出现,19世纪末,业余俱乐部的成员已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俱乐部制定比赛规则,组织比赛活动,并联合成立各单项运动协会,使英国竞技运动日趋普及和成熟。随着英帝国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这些竞技运动项目也传遍全球,对世界现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比残酷野蛮的以军事训练为基础的奥林匹克项目,以娱乐身心为基础的现代体育更为符合人性。

作为这种特殊娱乐消遣方式的总称,英语中的“体育”( Sport)一词也被其他国家广泛吸收。1936年,一位德国评论家写道:“众所周知,英国是体育的摇篮和亲爱的‘母亲’……就像意大利为音乐提供了专业术语一样,英国为该领域提供了作为世界共同财富的专业术语。文化像这样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而意义几乎没有变化的现象并不多见。” 另一个德国学者在谈到体育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对应的词,只好把它引入我们的语言。”同样,体育一词也跨过法国边界成为法兰西语言的一部分。其实,早在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在英国形成体育的规定性内涵并流传到其他国家之前,贵族式或社交界的娱乐方式已经散布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精英阶层,这种娱乐正是19世纪英语“体育”一词的内涵。

这种叫作体育的娱乐方式在19世纪堂皇成为世界性的休闲活动,显然因为它切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之所以如此,当然与英国在世界近代史的地位有关。世界近代史当系一个工业化的历史,而英国恰恰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社会后果便是城市化,实为现代体育发展必不可少的背景与前提。在工业城市,人们告别耕种与渔猎,进入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业余时间”、“公共文化”、“社群交往”等概念出现,由这些概念发展出典型的城市生活内容及其空间、如公园、剧场、图书馆、赌场、酒吧,以及运动场等。所以,若问为什么偏偏是英国人发明了那么多现代体育项目,而不是中国人,答案实在不能说是英国人天性比别处的人热爱运动,而是他们更早地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

由此回溯到现代体育的本初,认识到它来到世界上的理由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一种需求,并且,正好反映着这种生活的价值观。很多时候,英语中对体育项目的英文统称是“Game”(如,NBA 广告语“ I love this game.”),比赛行为称为“Play”;谁都知道,Game 的意思是“游戏”, Play 是“玩”。很难想象,用这两个词来置换汉语中的“体育”和“竞赛”对一般中国人的体育观念会造成多大的混乱,但我们恰恰应该做这样的想象,因为这才叫正本清源。

除开文化传统的制约,更实际的原因来自生活本身。撇开宫庭和少数有闲人不论,普遍来看,人们生存压力巨大,受制于自然,竭尽全力尚未保温饱,哪里有精力和余暇顾及Game ?唯至工业时代后,生产力发展使人获得普遍解放,加上适应工业生产的城市生活模式所提供的条件,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宣告失效。总之,随着工业时代的日益成熟和发展,“闲暇生活”的比重日益提高了,现代体育首先在英国和欧美等最早的工业国中蓬勃兴起正得益于这一生活现实。因此有人说,现代体育所代表的是一种“富民生活方式”,它的母体当之无愧是英国。

颠覆“言必称希腊”

行文至此,很多人肯定早已按捺不住这样的问话:作为竞技和其他体育活动的先驱,古希腊人难道不是更早组织地方性或城邦间的比赛么?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不是有力地证明体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么?

的确,追溯现代体育的起源,人们总是“言必称希腊”。希腊人的体育以奥林匹克为标志,每次奥林匹克的火炬也都从希腊点燃。即便假想一队外星人降临地球,不懂我们的语言,只凭借古迹和现代建筑来判断现代体育的源流,他们肯定也会判断现代体育从希腊发展而来,而非一个小小岛国——英国。

其实外星人的判断并非完全无知的误会。我们这些注重文明和历史的人,当然愿意去认一个有着更为渊源历史的祖宗。同时,仔细分析一下现代体育,确实与希腊有着错综的纠结。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腊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处,并因此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科学、文化、艺术和体育等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776年,伊利斯城国王宣布第一届奥运会开幕。从那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不间断地每4年举行一次,持续了近1200年。期间,奥运会项目逐步扩大,从单一的赛跑发展为有摔跤,混斗,拳击,四马战车,马车赛,角力,赛马,五项运动项目等的综合运动会,这些比赛项目多与军事技能有关,反映了战争对奥运会比赛项目发展的驱动作用。《古代世界的竞技运动》作者迈克尔·波利亚科夫就说:“运动场为古希腊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战争中所需的个人勇气和毅力的地方”。

由此,如果不解释古希腊的竞赛是否具有我们现在说的体育的特质,我们就很难证明以古代体育为内容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以英国户外竞技运动为主的现代体育内容并非笨拙、简单的模仿和复原。为此,必须回到更早的蛮荒年代,倾听从荷马直至奥维德的传说,上溯远古的神话:这好比进了迷宫,只有且仅有历史是我们手中的阿里阿德涅线团。

扭转时间的坐标,不难发现,誉为体育之伟大典范的古代竞技活动具有很多特征,而且是在完全不同于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发展而来,竞技者的精神风貌、裁判的标准、比赛的规则、运动员的表现等都与现代体育的特征大相径庭。以古代和19、20世纪整个竞赛结构区别的一个基本特征为例:在古代,摔跤等“力量型”运动项目习惯性所允许的身体暴力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项目。后期的规则细致,名目繁多,且受到理性批判和制约。可见,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中,有些竞赛对暴力使用和允许的习惯程度是不同的。以摔跤为例。古希腊人非常崇尚摔跤(角力)运动。相传,神话中的英雄捷谢伊—雅典民主奠基人,从雅典女神那里学来了摔跤规则,从而发展成为摔跤运动。当时有人说:“摔跤是最完善、最全面、最协调的一项运动,它是全部体育运动的结晶。”许多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和军事将领都是摔跤手,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就是当时的摔跤名将。然而,与今天这项组织严密、管理规范的运动不同,“在希腊式摔跤中,选手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进行角斗,他们手、脚、肘、膝、颈、头并用; 斯巴达人甚至用脚进行角斗。不用说,在这种残忍的竞赛中,选手有时会受到骇人的伤害,丢掉性命也是稀松平常的事。”这种比赛有一个裁判,但没有计时员也没有时间限制,直到一方放弃才告结束。与18、19世纪英国的摔跤不同,希腊摔跤既是为了比赛也是为了战争,希腊式摔跤的格斗技术切实地给希腊城邦军队带来了许多好处。于是,军事技术和战争行为就和传统的竞赛运动技术有了很大的区别。也难怪过去的人们把比赛看作战争的演练,把战争看作比赛的演练。可见,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持续了一千多年,依赖强健体力、即兴的拼搏热情和耐性的摔跤活动对于暴力的限制和规定,亦即整个比赛的格调,都和现代体育比赛活动有着根本区别。可以说,在“奥林匹克”这件古希腊文明的盛装里面,包裹着的是现代体育的全新内容。

英国人的体育精神

而今,眼看奥运会就要在家门口召开了,对咱们中国人来说,表面上看是一次体育的机会,实际上,过多少年再回头来看就会发现,体育只是一个引子。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看,这个机会应该是一次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好时机; 从古代到现代,从欧罗巴到亚细亚,从海洋文明到农耕文明,从帕台农神庙到万里长城,从柏拉图到孔夫子,从古希腊文明的璀璨到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从雅典到北京,从“人本主义”到“和谐社会”,这中间,需要交流的东西太多了。不管这是不是历史有意还是无意的安排,反正历史已经把一出大戏的剧本写好了,具体的戏就由当事人自己琢磨了。这样大的历史背景,应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这样的大历史,大时代,Areyou ready ?

这话多少问得有些容易让人反思,尤其是刚刚为现代奥林匹克又“认”了个母亲,而且奥运会下一站亦已花落大不列颠。所以此刻不妨从英国人身上学习下也好反观咱自己。

当伦敦出人意料地获得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时,英国人在欢庆。他们欢庆,不是因为能将伦敦展示给世界,而是因为能给下一代人建造更多更好的体育设施。

英国人骨子里热衷体育。伦敦战胜巴黎赢得奥运会举办权后,伦敦上空飞翔的“红箭”飞行表演队释放的彩色烟幕是法国国旗,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直播镜头马上切换到巴黎,很抱歉地说这里正在下雨。这其实不是绅士风度,而是体育礼仪。一场比赛结束后,胜者表现出了对输家应有的尊重。

法国人在大革命中创造“公民”(Citizen) 一词的时候,英国人在致力于“游戏”(Game) 的创制,现代奥运会的很多比赛项目和规则都是“英国制造”。诗人艾略特在1949年列出的“英国文化特色”清单上,14项中有8项与体育相关。英国是体育大国,虽然历届奥运会金牌榜上排名在后。

英国人不仅喜欢体育,而且把体育思维贯穿于文化重建中,体育风范在某种程度上正逐渐取代“绅士风度”成为英国人引以为荣的标签。18世纪以来,“真诚、可信、忠君、有社会责任感”的绅士传统在工业革命的效率压力下和物质主义的流行中式微,继而兴起的是体育风范。体育风范中有“真诚、可信”的传统人格印记,更有“公平竞争、个人主义、面对挑战”的现代价值观。今天,英国人对你说“好像是搞体育的”是对你的极高评价,“书呆子”是一种变态,“有绅士风度”,那是嘲讽你已落伍于时代。

英国人丰富了体育,体育反过来也锻造了英国人的心态。比赛让参赛者明白,只有最好的才能赢,你必须有承认失败的准备。英国人对失败的达观来自体育的教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侥幸和堂吉诃德。英国史学家西特韦尔说,“你赢了这一回合,你的对手会赢下一个回合。不要说彻底无望,也不要说战斗到底,生活其实像拳击比赛一样”。不难理解,英国人把“第一天庆祝申奥成功,第二天遭受恐怖袭击”都看作正常。大喜和大悲都是老外的臆想,他们的注意力都已集中在下一回合中:如何办好奥运会,如何找到恐怖分子。

正是这样一个喜欢把体育称作“游戏”的民族,他们更看重健身而非竞技,看重参与而非荣誉。英国奥运会金牌得主们在对申奥成功后发表看法时,居然没人说“为国争光”,大多数都庆幸“下一代人将有更多更好玩的体育设施”。这或者正是现代体育的要义,也正是我们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应该体会消化的。做到了这一点,再提北京奥运,谁还能不硬气?

部分起源于英国的奥运项目链接:

足球: 初期的足球游戏并没有所谓球例、场地和人数的限制,所以经常出现粗暴甚至打斗的行为,因而往往被

视为一项粗野的运动。1314年英皇爱德华二世更下令全国禁止足球运动,直至1603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才再度批准这项运动。1840年,足球运动被引进校园,但各院校采用的比赛方法却不相同,直到1848年,剑桥大学才订立十条《剑桥大学足球规例》。自此,足球运动也开始在不同的阶层流行起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拜商旅及英国殖民地政策所赐,足球运动迅速发展至其他国家。由于足球运动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国际足球协会亦于1904年成立,推广国际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1908年,足球正式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乒乓球: 乒乓球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贵族宫廷玩意儿。当时,大学生在餐桌中间拉一条直线作网,把软木或橡皮削成圆形作球,以木板作球拍,便球来球往,对打起来。由于打球时发出“乒乓”的声音,故将这种运动命名为“乒乓”球。

羽毛球: 羽毛球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一般的说法为羽毛球大约在1820年发迹于印度,印度孟买城内一条名为Poona的街道流行一种与现时羽毛球运动十分相似的游戏,当时的球是由被插上羽毛、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硬纸板制成。

1873年左右,现代羽毛球终于诞生。一位居于英国的公爵在他的官邸内,举行了羽毛球游戏的表演,自此这游戏便开始盛行。后来人们亦以这位公爵所住的村名Badminton来命名此项运动。当时,已出现由羽毛及软木造成的球和穿弦的球拍,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球和球拍也不断改进和创新。

拳击: 拳击的雏形最早见于历史记载是公元前40世纪的埃及。而在古代奥运会中,拳击运动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当时比赛不戴拳套,亦无规则和时间限制。英国著名拳击家J-布劳顿于1743年针对拳击比赛的混乱局面制定了最早的一份拳击规则,又在1747年设计了拳击手套,对近代拳击运动的开展做出了贡献。

现代拳击运动于18世纪起源于英国,1881年,英国业余拳击协会成立,拳击开始传到世界各地。1839年,英国颁布了新的伦敦拳击锦标赛规则,1853年进行修改,禁止用足踢、头撞、牙咬等动作,并规定拳击台四周用绳围起,1867年英国记者钱伯斯编写了新的拳击规则,强调拳击中的战术和技巧。1880年伦敦成立了英国业余拳击协会,1881年举行了第一次锦标赛。1924年第8届奥运会前夕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

游泳: 早期的游泳活动,只被视为贵族子女教育及士兵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直至18世纪末期,游泳才开始成为一种普及的活动。

上一篇:备忘录英语下一篇:民权县供电局“三治三提”个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