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2024-06-03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共8篇)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篇1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县今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审议。

一、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幸福新陇州”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适应新常态,统筹财力保重点,深化改革强管理,财政收入在艰难中完成,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6月份,全县财税总收入完成237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完成58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省市级财政收入完成24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448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3%,较上年同期增长9%,增收1256万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1-6月份,全县共完成财政支出 7281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 79%,较上年同期增长12%,增加支出772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45万元,国防公共安全2709万元,教育15285万元,科技9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140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0876万元,医疗卫生7330万元,环境保护4197万元,城乡社区事务3390万元,农林水事务15144万元,交通运输622万元,安全生产及中小企业事务334万元,商业服务业事务 1716万元,国土资源气象事务16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254万元,粮油事务及其他151万元。

按支出级次划分,县本级财政支出完成69272万元,占年度预算的78%;镇级财政支出完成3538 万元,占年度预算的91%。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月份,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6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7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9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2709万元,主要原因是xxxx年1至6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入库数为零,较上年同期减少12657万元,另外,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从xxxx年1月起将地方教育附加收入、育林基金收入、森林植被恢复费收支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基金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52万元,

截止6月底,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212万元,全部为上级专款安排的支出。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66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5万元,其他支出中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715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月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2254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869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543万元。

1-6月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315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598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290万元。

1-6月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3939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2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结余271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1253万元。

二、1--6月份预算执行的成效和特点

(一)多措并举抓征管,财政收入预算顺利完成。今年以来,我县的财政收入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面临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以前年度一次性收入形成的基数过大带来的问题继续凸现,再加上后续财源增长缓慢,组织收入愈加艰难。面对不利形势,我们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抓征管,保证了上半年收入任务的完成。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主要领导亲自抓,及时发现和解决财税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创新征管机制,大力推进土地、建设工程、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扩大国地税联合办税业务范围,积极开展税收协助工作,实现涉税信息共享,挖掘增收潜力,堵塞收入漏洞。三是坚持依法征收。依托税收征管系统,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动态监控,切实做应收尽收,足额入库。积极开展以耕地占用税、契税“两税”为主的税收专项检查,清收欠缴各类税费,杜绝偷税漏税行。四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特别是加大对土地收费入库的清缴。

(二)优化支出惠民生,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一是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工资、离退休费、津补贴(绩效工资)正常发放。在财力紧缺的情况下,按时兑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增加的工资及离退休费,预扣了养老保险基金。二是安排资金2800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学前保教费、营养改善计划、生均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交通费补助、高中国家助学金、贫困救助等,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安排资金4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安排104万元购置防雾降霾车等环卫设施,全市农村卫生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我县顺利召开。四是安排资金1352万元,用于乐居宛和上水新城保障性住房建设,交付使用保障性住房396套,新开工建设976套。五是农村文化建设、“三馆”免费开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新合疗、低保、残疾人救助、高龄老人津补贴、就业创业等民生政策全面落实,各类惠民补贴及时兑付到位。上半年共投入民生资金6.2亿元,占到财政支出的85%,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三)统筹财力保重点,副中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一是安排资金2240余万元,支持城区基础设施完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景观水面和北河廊桥工程基本完工,提升了县城品味。二是安排资金1049万元,用于工业园区企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园区聚集能力初步显现。三是投资1.5亿元的关山旅游快速干道建成通车,共安排资金1788万元用于关山、龙门洞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368万元用于绿色陇县创建,宝鸡休闲旅游年文化旅游节暨陇县关山草原旅游周活动顺利启动,加快了生态旅游名县建设,旅游产业带动效应不断提升。四是安排资金600万元,用于344国道改扩建拆迁和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周转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有序推进。

(四)加大投入强“三农”,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一是安排资金5825万元,支持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木拉石沟水库、农村小水电、水土保持等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二是整合资金966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设施蔬菜、高产优质苜蓿、烤烟产业等项目实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安排资金1351万元,支持实施农村“一事一议”、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四是安排资金2200万元,支持扶贫异地搬迁和“三无”户移民工程,加快了扶贫开发步伐。

(五)强化管理建机制,理财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规范支出行为,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二是扎实开展专项资金清理工作,积极建立专项资金管理长效机制,共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8267万元。三是严格执行项目催办制度,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四是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加快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深化部门预算编制,规范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全面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增强预算透明度。五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政策,规范采购行为,采购节支率不断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财政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将继续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二是收入质量下滑,上半年收入中的一次性因素较多;三是财政支出刚性需求增长快,可用财力不足,收支矛盾加剧,预算平衡压力更加突出;四是政府性债务负担沉重,偿债压力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完成全年财政预算的打算

(一)调整结构挖潜力,加强后续财源建设。立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带动、示范、促进作用,积极壮大培植财源,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支持土地流转和飞鹤关山乳业十万头奶山羊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紧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保证税收及时入库。

(二)创新机制抓征管,提高收入质量。按照“做大总量,做优质量”的思路,积极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稳增长总基调,科学组织收入,壮大地方财力。加强部门协作,以税收管理薄弱点、空白点为突破口,积极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加快推进税收保障体系建设,扩大涉税信息共享范围,提高收入征管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三)保障重点优化支出,着力改善民生。严格执行新《预算法》,坚持开源节流、勤俭节约,清理压缩一般性专项,集中财力保证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住房保障、救灾补助等重点支出,全力打造民生财政。同时,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县城改造、城乡一体化等重点工作,确保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促进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顺利实施。

(四)研究政策主动争取,壮大可用财力“蛋糕”。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政策机遇,加强政策、资金、项目的有效衔接,积极争取中省市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规范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积极研究分析上级专项资金补助政策,主动作为,提前谋划,持续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力争使更多的项目列入中省市计划盘子,支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五)健全制度强化责任,严控债务风险。将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级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按照“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夯实各债务部门责任,加大存量债务消化力度。加大与省级财政部门沟通,为我县争取更多债券额度,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融资难题。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后几个月,财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改革的深入使各种困难和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将创新思路,迎难而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有力的举措,确保今年财政预算顺利完成,为推动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加速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篇2

一、当前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部分高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有的学校尚未真正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有的学校没把财务预算制度作为组织财务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 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的现象比较普遍, 使预算成为摆设。高校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 其突出表现就在于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管理“散”, 预算制度形同虚设。

(二) 部分高校预算参与意识不强, 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校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只是财务人员, 而学校的审计、教学、科研及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并没有主动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 各部门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 而财务部门又缺乏与职能管理部门的沟通, 职能管理部门也缺乏与基层单位之间的协调, 这就造成预算编制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透明度不高, 约束力不强。同时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仅限于事后的审计, 缺乏对预算实旋全程的监控和跟踪, 未能做到审计关口前移, 与内审机构对财务预算执行要“事前参与”的要求差距较大。

(三) 部分高校预算执行考核机制不健全, 缺乏绩效评价。

一方面, 绩效审计意识不强, 据调查, 目前高校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中绩效审计只占到8.5%, 这意味着绩效审计工作十分薄弱。另一方面, 相应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也严重滞后, 在实践中既没有明确高校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内容, 也没有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当前高校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时, 大部分是对预算完成情况的总结, 并没有对预算最终执行情况的效益性评价, 这就导致对预算结果的审计流于形式, 没有达到应有的成效。

(四) 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部分高校内审人员配备不足, 知识更新较慢, 年龄趋于老化。且一些审计人员专业较为单一, 大多只是熟悉会计业务, 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经济、财政、金融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有限, 业务技能与实际工作经验欠缺。特别是在审计手段上, 进行数字化审计存在一定困难。加之自身经历和素质的局限性, 使部分内审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认识不足, 缺少主动创新精神。

二、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内容

当前高校规模日趋扩大, 内部二级单位众多, 经济活动日趋复杂, 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高校预算执行中重点审计的范围

1. 对于高校资产的审计范围。

一是在货币资金方面, 应着重对其安全性进行审查, 对于活期存款, 应结合银行对账单进行检查, 对于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 应查验定期存单和相关存单, 要充分利用平时学校对银行存款审计审签的结果, 对资金安全进行重点分析。二是在债权方面, 应检查应收及暂付款项是否及时清理结算, 有无长期挂账等问题, 对于坏账应予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核销。三是在实物资产方面, 应检查设备、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固定资产的购置有无审批手续, 验收、领用、保管、报废、调出、变卖等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并报有关部门审批、备案, 有无被无偿占用和流失等问题, 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 账账、账卡、账物是否相符, 并应着重检查账实关系, 有否存在账外资产等问题。四是在对外投资方面, 应着重检查这类资产投资回报情况, 有无明显减值的情况, 有无投资无收益的情况, 以及是否存在对外投资未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问题等等。

2. 对于高校负债的审计范围。

一是在各项负债方面, 应重点对借入款、应付及暂存款、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进行审计检查, 看其是否按照不同性质进行分别管理, 以及其管理是否合法合规。二是有无将收入列入应付及暂存款等隐瞒转移收入的问题。三是要重点审计是否有游离于资产负债表以外的负债现象的发生, 如是否有担保和财务承诺等现象的发生。

3. 对于高校净资产的审计范围。

一是学校的经营收支结余是否单独反映, 是否单独记账, 其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二是结余分配是否符合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三是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学生奖贷基金和勤工助学基金的提取, 以及学校提取或设置的其他基金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是否及时足额提取。四是有无违规乱设名目, 提取基金的问题等等。

(二) 高校预算执行中审计的重点内容

1. 预算编制审计。

重视审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一是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及编制程序是否符合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规定, 预算编制是否坚持“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的原则, 是否严肃、公开、公正。二是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 收入预算是否坚持稳健原则, 支出预算是否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原则。三是有无赤字预算及预算调整有无确需调整的原因及明确的调整项目、数额、措施和有关说明, 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 是否报经学校领导审定后执行。四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2. 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一是应当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 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款和其他收入, 是否纳入学校预算, 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二是应检查事业发票管理与使用状况, 检查有无使用事业发票而收入未纳入学校的情况, 特别是二级独立核算单位使用的发票。三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收入是否符合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 各项收费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 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 特别应注意收费项目及标准是否经物价管理部门批准。

3. 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一是各项支出, 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否按计划执行, 有无超计划开支。二是应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各项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有无虚列支出、以领代报、利用往来科目隐瞒收支等问题。三是应特别注意审查专项基金的计提情况, 对于计提的专项基金如果没有法规依据, 则属于虚列支出。

4. 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一是对本年度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进行跟踪问效审计, 审查各专项资金立项论证程序是否合规, 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项目组织实施单位的相关要求, 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是否明确资金申请条件, 分清轻重缓急, 优先考虑必要的项目。二是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 有无超预算开支、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有无虚列支出的费用。三是专项经费的设备采购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招投标程序。四是专项资金建设的新建工程、修缮工程是否执行了工程管理的相应程序。

三、对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思考

1.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对高校及下属部门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为做好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工作, 首先应加强审计宣传, 树立绩效审计观念。只有破除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管理者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其次应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特别是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增强绩效审计能力。再次应积极探索建立公平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借助外部力量开展高校预算执行审计

为了便于审计人员开展工作, 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公平, 理论上可以采用内外审结合或单一外审两种方式。但是, 对于有外部人员参与此项审计时, 由于外部的审计人员一般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审计人员, 他们对于高校的办学规律及高等教育管理不是十分熟悉, 为了确保审计效果和质量, 宜采用内外审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由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安排人员担任审计组组长, 负责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和撰写审计报告等工作,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的调阅资料及查询查证等其他工作可由会计师事务所安排社会审计人员负责。为了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约束, 可以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出具审计报告, 然后, 由审计组组长在此基础上另行撰写审计报告。

3.内审部门要参与预算编制, 以促进预算执行的科学与合理

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 而内部审计又是一种再控制、再管理的活动。因此, 对于全面的年度预算执行审计, 首先应该通过提前介入到预算编制程序审计中, 以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然后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和执行的合理合法性, 并通过对预算资金的跟踪问效,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从而使预算执行审计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保证预算执行情况真实、合法和有效。

4.加强预算执行审计, 健全学校预算管理体制

高校应加强预算审计工作, 从预算收入入手, 将工作重点放在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 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审计。通过审计, 健全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促进预算管理体制的规范化, 以建立和健全预算管理机构。如建立校长直接领导, 由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学校预算管理体制, 通过预算管理机构专业人员的集体工作,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 对学校及下属各二级院系及部门提交的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调查、论证, 加强对整个学校预算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为学校领导层的预算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 高校预算执行的审计内容多、范围广、责任重, 时效性明显, 法律程序严格, 工作要求极高, 其审计过程及结果备受上级主管部门、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甚至社会公众的关注。因此, 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而言, 应加强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有力地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摘要: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是高校管理的必要手段, 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使高校内审机构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现状, 阐述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内容和范围、提出了推行绩效审计模式、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开展审计工作的几点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绩效审计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4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1996.

[2]国家教委.高等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教审[1997]2号

[3]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2004.

[4]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08]12号.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内协发[2009]19号.

[6]田有玲.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12) .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篇3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检查分析,就是运用预算实绩和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说来,检查分析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要有全面、准确的数据资料,不仅要有当年本期资料,同时还要有以往的资料和外地资料。整理汇总后,以本期完成实绩与年度预算对比,与上年同期对比,与先进地区对比,这样可以比出进度的快慢、增减的因素和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同时,要与乡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情况比,看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否与之相适应。通过全面对比,抓住对收支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解剖分析,摸清情况,提出措施,解决问题。

二是抓住重点,就是抓住检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的重点方面。以下两点可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国家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要检查分析收入是否按政策,支出是否按预算,追加追减是否按程序;工商税收是否依法及时、足额组织入库;其他预算收入是否预算级次、分成比例正确划分,有无截留、挪用现象;各项专款是否按规定专款专用,有无随意调剂、挤占、挪用情况。其次,预算收支内容的检查分析。在财政收入方面,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有财政部门征收的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和税务机关征收的属于地方部分的工商税收。财政部门征收的非税收入,除政策因素外,没有太大变化,相对稳定,且占乡镇财政收入权重较小。因此,检查分析重点应放在工商税收上。要重点检查分析纳税对象(纳税人)应纳税额是否足额、及时入库,有无挪用、拖欠、甚至偷漏现象;有无违反规定退库或应退未退以及金库“空转”等调剂财政收入现象。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看正常经费是否按进度拨付和支付;有无超预算使用,特别是行政管理费和其他事业费开支情况,检查分析增减情况,对于专项款项应重点检查,确保拨付按进度,支出有依据,使用有效果,专款专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财政分局)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篇4

关于市区××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年月日在市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青岛市区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

大会书面报告我区××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五大中心”和建设“四型城区”的奋斗目标,克服各种增支减收因素,深入推进财源经济建设,超额完成全年收入预算任务,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财政支出“有保有压”,突出了对重点项目及改革热点的保障,有力地支持了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年,全区区级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占预算的,同比增长,区级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年,全区可用财力为万元,其中市财政结算财力万元,市专款万元;全区财政支出共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从全年财力情况来看,××年除安排全区各项财政支出外,结转下年支出万元(主要是市专款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净结余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总体运行状况良好。

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⒈突出了对“三农”方面的投入。××年,在全市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征收,实现各建设项目应付农民补偿款无拖欠,同时,全年财政安排支持“三农”资金达万元。其中:安排支出万元,扶持了枯桃花卉基地、晓望茶苑、碧湾海产等农业示范园点和龙头企业,支持了仙胎鱼、海水豆腐等十大地方特产的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农业基建资金支出万元,主要用于农村供水工程、道路等;农村护林防火专项支出万元,建立全区三级护林防火网络,既有效地保护了山林安全,又解决了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资金余万元,解决了个村万多村民的吃水难问题,并首次对我区农村老年人进行了健康查体;农村费税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支出万元,对个低收入村村干部工资进行了专项补助,保证了农村基层政权的运转经费。

⒉加大对社会保障方面支出力度。全年社会保障、抚恤支出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农村养老保险支出万元,为我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再就业支出万元,帮助多人实现了再就业;退役士兵安置支出万元,支持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低保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支出万元,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全区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支出万元,保证了全区国有企业改制的正常进行。

⒊确保了“平安”建设的支出需要。全年安排政法投入万元,其中:投入资金万元,用于治安动态控制系统和交通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万元,改善政法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支持全区政法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保证了重大案件的办案经费,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提供了资金保障。

⒋科教文体投入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年科教和文体方面投入万元,其中:用于学校扩建、修缮投入万元,改善了我区教育办学条件;对街道教师工资进行了统发,安排资金万元,确保了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科技三项费用支出万元;文化宣传、文物保护及文体设施建设等支出万元,改善了全区群众文体条件。

⒌保证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年,全区下达基建财力投资计划亿元,其中财政预算支出亿元。主要项目有:“一线四点”项目沿海清理整治支出万元,为我市实施奥运战略重点项目奠定了基础;滨仰公路建设支出万元,完善了我区公路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张村河治理工程支出万元,改善了沿河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推动了我区城市化进程。

二、××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完善长效机制,打造一流的财源经济建设体系

一是以财源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以财源建设工作体系为抓手,增强了收入的预测和监控能力。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财库联网,通过财源建设工作会议、财税、财企专题会议、企业快报、财源月报制度等形式,形成了以领导小组会议为龙头确定任务和方向,以专题会议为抓手协调关系推动落实,以综合治税工作制度为落脚点真抓实干的财源建设工作新体系。全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综合治税工作共收集信息万多条,增加区级税收余万元;工商、财税部门协作配合,抑制了企业向外迁移,减少了税源流失,在南车集团、金百合药业等单位的纳税问题解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源建设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二是在减收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财源建设新机制发挥功效保证了年初预算收入目标的实现。今年受出口退税改革、国家宏观政策调整

及房地产项目开工进度等影响,收入形势十分严峻。在财源建设新机制的推动下,全区财税部门共同努力、深挖税源、加强征管,全年挖潜清欠增加区级税收余万元;在新增财源匮乏的不利局面下,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对拉动收入增幅发挥了积极作用,贡献区级收入万元,较去年增收多万元;财政部门拓宽收入领域,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全年共组织非税收入万元(不含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使非税收入成为财源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必要补充。

三是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要进”工作成效显著。××年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保证全区重点项目、新增项目的资金需要出发,财税部门加大了“要进”力度,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亿元,使我区××年财力达到万元。在企业迁移问题上,充分研究相关政策,减少我区财力划转多万元,同时在今年最后两个月全市出口退税免抵调指标仅剩个亿的情况下,又多争取免抵调收入指标近万元,并争取调度资金多万元,对我区收入增长起到了有效的拉动作用。

(二)强化资金管理,创建一流的投资管理评审体系

一方面,逐步完善了以预算宏观总控、基建全程参与、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心专业审核、会计核算中心反映监督的内部制约体系,另一方面,以事前编制标底预算、事中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事后进行项目结算审核监督为流程,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把关,逐步建立起了以提高投资效益为核心,以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评审为重点,内外监管相结合的财政投资评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为当年工程项目编制标底项,总值亿元;审核工程项目项,报审金额亿元,净核减万元,核减率。二是在历史欠款清欠工作中充分发挥投资管理评审体系的优势,克服项目历时过久,部分工程资料缺失等困难,审核确认了余个施工企业的个单项工程,总投资亿元,在××年还款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偿还工程欠款亿元,提前一年零三个月将建区以来的历史欠款全部清偿,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多家媒体都作为先进典型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塑造了诚信政府形象。三是扩大财力投资评审的范围,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设备购置纳入管理范畴,首次将绿地养护、道路保洁等城市维护资金实施了政府采购。全年共进行了项次招标评标工作,采购合同金额万元,节约资金万元,资金节约率达到。

(三)打造“财兴政通”服务品牌,完善一流质量管理体系

×年区财政部门在全国基层财政系统首家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年我们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持续改进,并首次将机关文化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打造出响亮的“财兴政通”服务品牌。在工作中,财政部门将目标管理考核、过错追究及其它各项规章制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财政干部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全年共督办文件、会议决定事项项,内部通报或处罚人次,有效地发挥激励和制约双重机制,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行政效能。围绕“生财聚财理财,为区为国为民”的工作宗旨,在组织春季集训、突破性领导力培训提升全局团队意识的基础上,实施机关文化品牌战略,整合内部管理、业务运转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全力打造“财兴政通”服务品牌,有效提升机关形象。制作工作标识牌,个性化确定了每个人的座右铭;制定统一标准,规范了档案管理,通过不定期检查,狠抓落实,实现了机关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工作推进、作风改进、环境改善的四结合,塑造起“永葆激情,永续卓越”的团队形象,在多家企业参加的顾客满意度调查中,顾客满意率达到。

(四)加强执政能力,优化调整支出结构,推进财政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是进一步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将部门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作为改革重点,同时强化了部门预算编制的事前监督,建立了全区基础资料信息库,增加了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二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年进一步扩大了集中支付范围,将集中支付资金扩大到科技、农业综合开发、企业挖潜改造及土地资金等项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监管力度。三是扎实做好改制企业资产评估备案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和财经法规,最大限度的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不流失。四是积极参与了农村养老保险、退役士兵安置、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教育投入等多项改革和调研,大量详实的数字和精确的测算为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区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参与了土地清理、项目推进等多项全区重点工作。

×年在收入任务重,征收难度大的不利情况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预算,各项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制约收入增长的财源结构矛盾还比较突出,财政增收基础不稳固。二是主体税种中营业税、增值税增长乏力,税源分布中重点税源增长缓慢,不利于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三是财政支出压力有增无减,财政资金使用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依然存在。今后我们将更加重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推进财源建设、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年财政预算草案

×年,我区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各级经济、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区域性“五大中心”和建设“四型城区”,深入推进财税改革,精心理财保稳定,积聚财力促发展;打造一流财税干部队伍,确保圆满完成财政预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的全面振兴。

×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财政收入预算

×年全区区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万元,考虑××年出口的增长以及××年出口退税的翘尾因素影响,较上年同比增长。从财政收入结构来看,考虑我区税源增长情况,××年税收收入增幅定为,适当提高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我区财政收入结构。

(二)财政支出预算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年区级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省、市对我区各项结算补助后,全区灶内可用财力为万元(含上年结转万元)。××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安排保持平衡。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年财政支出预算将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同时,重点加大对“三农”、科技教育、社会保障、规划编制等方面的投入。对出国经费、设备购置、会议表彰等费用预算,实行零增长或适当压缩。其他方面的支出,按照轻重缓急、量入为出的原则适当安排,全面实行部门预算。重点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⒈建设投入万元,比上年增长;

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安排万元,主要用于财源建设扶持资金及新产品研制费用;

⒊农林水事业费安排万元,与上年持平,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支出;

⒋科技三项费用安排万元;

⒌抚恤、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共安排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主要项目有:低保对象基本生活保障和老年生活补助万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万元;农村养老保险补助万元;企业改制职工安置万元;促进再就业补助万元;

⒍城市维护费安排万元,比上年增长;

⒎各项行政事业费安排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教育支出安排万元,比上年增长;公检法司支出安排万元,与上年持平;

⒏总预备费安排万元。

四、××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年是我区各项事业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财政改革、发展和保障任务较重的一年。从全区总的财政经济形势来看,财源建设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但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今后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增长的难度加大,而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因素加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对财政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收支压力仍然居高不下。××年,财政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化改革、加强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充分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招商引资体系,利用国债资金、税收政策、财政贴息等多种政策手段,引导国内外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领域流动,提升我区产业层次和经济竞争力;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全面推进农村就业、养老、医疗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证国家支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二)继续深化财税改革,不断完善财政调控体系

加快财政管理改革,把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与完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既要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又要使部门单位有一定的自主权,切实调动各方面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手,逐步建立起从预算编制及执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和控制体系,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同时结合投资评审体系,加大对建设、农业、科技等重点资金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支持教育、卫生、社保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改革,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合作医疗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机制。

(三)准确把握发展契机,开创财源建设新局面

全面推开“金财”工程,完成税务、财政、国库之间的财税信息联网,为政府适时掌握企业纳税信息提供快速、准确通道,实现财政管理的信息化;按照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在××年改革调研方案基础上进行研究确定,全面推开街道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全区经济和财源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农税征管新模式,将原房产部门代征的契税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努力将征管机制优势转化为财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收入潜力,促进财源建设。

(四)持续改进内部管理,全力提升“财兴政通”服务品牌

一是在目前财政工作日趋规范化、程序化的基础上,立足于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理顺内部机制,压缩内部程序,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实施信息化管理,强化督办制度,探索方便服务对象的措施和方法,积极营造“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为”的工作氛围。二是以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内部管理体系。落实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通过奖惩结合的机制形成比学赶帮、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以深情服务感动人,以工作业绩说服人,实质性打造“规范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政府机关,丰富“财兴政通”服务品牌底蕴。

上海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篇5

一、预算执行情况

20,各区县、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预算执行总体良好,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上海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按照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财税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财税改革,着力转变财政职能,严格依法理财,财政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

1.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力增效,着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基础设施投入向郊区倾斜的决策部署,提高郊区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市级投资比重,着力减轻区县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转贷区县力度(“十二五”期间,本市转贷区县的政府债券资金总量为1298亿元,占比达到80.6%),有序推进存量债务置换,进一步优化区县政府的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缓解偿债压力;加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取消1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缩小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征收范围,对小微企业免征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5项政府性基金;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使上海成为全国首批全面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的城市;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并自年9月15日起,在上海港港区内对海关查验没有问题的进出口集装箱(重箱)货物(固体废物除外),免除企业缴纳的查验作业服务费,着力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2. 聚焦支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及其具体实施办法,从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完善资金投入方式、发挥政策引导效应、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符合上海实际的财税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规范和聚焦支持力度,设立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放大和撬动作用;聚焦支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促进实现要素配置合理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化。

3.聚焦支持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与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联动发展,着力促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统筹安排使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张江”专项资金,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法人合伙人投资抵免等税收政策;积极配合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认真做好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落户上海的挂牌运营和财税配套政策的细化落实工作,着力鼓励和引导各类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结合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持对外投资合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提升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覆盖面,加大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港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4. 聚焦支持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着力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全面实施“新农合”市级统筹,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城乡低保标准统一,聚焦支持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试点拓宽教育费附加资金的支出使用范围,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机制,聚焦支持“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健全以基本项目与标化工作量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补偿机制,支持发展社会办医;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支持深化文艺院团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完善基本公共文化供给和配送体系,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聚焦支持旧区改造、老旧住房安全隐患处置、区县公租房建设运营,建立健全镇村河道整治补贴机制,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制定和实施《关于居委会工作经费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符合群团组织特点的财政经费保障和管理使用机制,确保上海群团改革试点顺利实施。

5. 深化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改革,着力推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选择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市与区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有效调动区县政府积极性;将本市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入和7项政府性基金分别纳入和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并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收缴范围,提高收益收缴比例,政府预算体系日趋完善;在对存量债务进行全面清理甄别的基础上,将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并按国家对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办法,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妥善解决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严控债务总量规模(从总体看,本市的政府债务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并及时足额偿还到期的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截至2015年末,本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895亿元,其中:市本级1413亿元、区县级3482亿元。按审计口径计算的2015年末债务率为43.5%);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多措并举盘活财政沉淀资金,并将上收的部门结转结余资金调整用于保民生、补短板;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本市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实施意见》,探索试编-全市中期财政规划,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试编范围从市本级和区县延伸扩大到23个乡镇。

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篇6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在我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作关于xxxxxx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xxx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理财,促进发展,为民服务,促进和谐”为宗旨,依法加强征管,有效保障重点,财政运行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93115万元,为年预算的56.8%,增长17.7%,其中:地方收入完成510773万元,为年预算的64.1%,增长32.1%;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79892万元,为年预算的49.4%,增长2.6%。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412848万元,为年预算的59.5%,增长22.5%,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71349万元,为年预算的74.9%,增长32.7%;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39049万元,为年预算的42.7%,增长6.4%。

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687209万元,为年调整预算的59.8%,增长51.6%,支出增幅居全省第1位,序时进度居全省第2位。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352741万元,为年调整预算59.5%,增长73.7%。

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上半年,全市国税部门完成413507万元,增长2.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地税部门完成273013万元(含两税),增长8.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2.9个百分点;财政部门完成180354万元,增长100.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8.1个百分点。

收入分结构完成情况:上半年,税收收入完成728732万元,增长4.3%,占财政收入的81.6%,比上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164383万元,增长172.9%。

收入分税种完成情况:上半年,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584083万元,增长4.8%,占财政收入的65.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85%)完成117926万元,增长42.1%;营业税完成101306万元,增长20.9%;增值税受煤炭行业销售价格下跌,完成332916万元,下降3.4%;受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个人所得税(85%)减收明显,完成31935万元,下降30.6%。

重点行业税收完成情况:煤炭、电力行业税收收入完成44.63亿元,占税收收入的61.2%,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受近期煤价环比下降和节能减排影响,占比下降5.1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受电价调整因素影响,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受矿业集团旧城改造税收集中入库影响,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

收入在全省位次情况: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规模居全省第6位,增幅居全省第9位,比全省16市平均增幅高3个百分点。地方收入规模和增幅均居全省第4位。

收入增幅回落情况:全市财政收入增长17.7%,增幅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全国、全省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2%、14.8%,增幅同比回落19个和17.1个百分点,全国、全省与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回落态势基本一致。

市本级财力情况:上半年,市本级地方收入完成27.1亿元,扣除8.7亿元国投新集股权转让和政府大楼置换两项非财力因素影响,可用财力比上期同期减少2.1亿元。鉴于市级年初预算是按照13%的增幅安排的支出预算,因此上半年市本级财政实际收支缺口4.68亿元。

财政支出压力情况:一是民生支出增加。xxx年全市预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5亿元以上,市本级配套1.9亿元。二是教育新增支出压力大。年初教育支出预算为16亿元,按照教育支出占GDp4%的要求,省政府下达我市xxx年教育支出任务23.07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6.91亿元,其中市本级增加2.65亿元。三是公务员津补贴提标和其他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增加支出6000万元左右。四是促进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增加支出1.37亿元。

二、xxx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实力继续增强。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9.3亿元,增长17.7%,超序时进度6.8个百分点,月均入库14.9亿元。全市地方收入同比增长32.1%,高于财政收入增幅14.4个百分点;地方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为5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4.4亿元,增长21.5%,增幅分别比全市及凤台县高3.8和14.6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增收主要因素:一是全市经济良性发展,为财政平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财政部门依法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非税收入集中入库,其中:国投新集股票出售收益和市政府大楼及附属建筑物等资产处置收入共8.7亿元。三是省地税局直属分局负责征收的淮南矿业集团等企业所得税增收1.6亿元。

(二)服务经济举措有力。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市财政组成10个工作小组深入213户中小微企业,开展“送政策、解企困、促发展”调研帮扶活动,让企业了解政策、用足政策、用好政策。落实各类财税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1.2亿元。做大做强市融资担保公司,市级财政新增注册资本金6500万元,使其注册资本达2.66亿元,上半年为241户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8.9亿元,同比增长139.8%。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筹集资金3亿元投向高铁站、东西部二通道和朝阳东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4.5亿美元以上,支持城市水系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城市交通、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整合支农资金4亿元,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安排城维费1.5亿元,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整合资金20亿元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和园区经济发展;安排资金2500万元,支持10家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工作;安排9000万元,支持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三)保障民生成效显着。一是有效推进民生工程。签订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实现“项目落实到部门、任务落实到县区、责任落实到个人”,全面构建“项目有人管、事情有人干、责任有人担”的工作格局。制定民生工程资金筹措、审计监察、意见反馈等办法近20个。上半年,全市实际拨付民生工程资金12.62亿元,占全年预算的84.1%。二是扎实推进收入倍增工作。制定《xxx年收入倍增工作重点》、《实施居民收入倍增“2211”提升计划》等八项措施,开展倍增宣传“八走进”活动,健全完善“五位一体”的联合督查体制。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74.3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30元,增长20.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37万人,新增4.2万;发放劳动报酬46.5亿元,增长22.3%,呈现就业形势向好,劳动报酬稳定增长的良好格局。

(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继续强化教育、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支出力度。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安排9.8亿元,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惠及中小学生25万人,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用,惠及15.8万人,资助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050人、5241名贫困寄宿生,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2所。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拨付资金7456万元,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近1.63万人就业创业;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40元,城市低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320元提高至360元;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和农村五保户供养人员5.5万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三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财税扶持政策,拨付资金1.93亿元,已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994套、公共租赁住房495套,改造农村危房386户。

(五)争取政策项目支持。今年以来国家、省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市财政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一是积极配合申报项目。安排项目前期经费1000万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准备申报工作,筛选上报获得支持的项目44个、资金达21.8亿元。二是积极主动向上对接。财政部门立足自身、抓住时机、超前谋划,配合相关部门上报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9个,项目投资19.2亿元;上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项目投资1650万元。三是积极争取转移支付。准确把握国家、省财税政策调整,积极争取体制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机制,上半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17.5亿元,增长30.2%。

(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推进部门预算管理。6月27日,市本级按照“规范管理、服务创新、平稳有序”原则,全面启动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制订下发8个预算编制及管理文件,新增“地方性政府债务预算表”、完善“三公”经费预算表、严格公务用车和“四项资产”预算审核,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规范性。二是开展“六清”工作。为缓解市级财政支出压力,确保全年收支预算平衡,市本级财政全面开展“清政策、清项目、清资金、清财力、清资产、清债务”工作,切实增加可用财力。三是推进绩效考评工作。今年市本级选择70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比上年新增项目30个,涉及财政资金1.7亿元。制订《xxx年市级预算支出重点项目绩效考评方案》和《重点项目绩效考评工作计划》,完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实施项目跟踪问效,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七)引导金融反哺经济。深入研究财政资金投入的成本效益,通过支持金融、引导金融、调节金融、最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今年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奖励扶持资金,重点支持金融体系建设、开展金融创新、向上争取贷款额度、引进市外资金和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总量。二是对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量进行奖励。落实市政府《关于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府办[2011]106号)政策,拨付11家金融机构2011年度支持小企业、微型企业贷款增量奖补资金454.2万元。三是构建金融支农平台。对新设的县域涉农融资性担保公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级金融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商业银行等财政给予奖励或补助。上半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新设立分支机构,市财政补助两家银行各30万元。四是完善政府性资金存款与银行货币投放的激励机制。下发《关于xxx年度在淮金融机构政府性存款与新增贷款挂钩的通知》,制定贷款与存款挂钩考核办法,发挥财政存款的引导作用,促进在淮金融机构对我市各项事业的融资。上半年,财政资金存款7亿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12亿元,增长21%,发放城建贷款4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虽然平稳增长但对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可用财力增长有限,新增刚性支出扩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绩效还需提升,财政改革有待深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为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而努力

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预算执行,主动保障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全力服务我市发展改革稳定大局。

(一)科学组织财政收入,扩大财力规模。xxx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为156.9亿元,增长13%。面对复杂多变和增长趋缓的经济形势,全市财政部门按照“准确分析、加强征管、科学调度”的原则,积极做好征收工作。密切加强与税务、金融部门联系,围绕收支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加强调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完善综合治税措施,进一步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实现收入均衡入库,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增加社会总需求。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全力扶持我市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及重点税源企业发展。统筹“千百十”工程、自主创新、产业专项资金,采取项目研发补贴、创新奖励等形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担保、财政贴息、补助项目前期经费等措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财税优惠政策,促进旅游、服务、文化等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煤化工现代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等建设。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福祉。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后续管理,严格跟踪兑现,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评估活动,确保35项民生工程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建立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库,完善民生工程决策机制,不断增加民生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补助提标为重点,加快完善各项社保制度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国家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有关要求,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建设,不断提升淮南软实力。

(四)强化财政监督考评,推进绩效管理。继续落实财政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各项措施,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全力加强财政监督。深入开展《财政部门监督办法》和《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学习宣传工作,完成13家行政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20项日常监督检查项目,督促县区财政部门完成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和考核工作。二是切实加强绩效考评。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做好xxx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审计整改等各个环节,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考评小组和委托中介机构考评两种方式做好30个重点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切实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强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实现财政资金安排与绩效优劣挂钩。

(五)深化各项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运行。一是促进阳光支付。进一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扩大使用范围,年底之前将公务卡改革覆盖到县区所有预算单位;实施市直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年底前所有县区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减少现金支付结算。二是严格预算追加。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能支出”的原则,维护预算严肃性和约束力,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民生增支政策外,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三是压缩行政经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从紧编制预算,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增强节电、节油、节水意识,严格控制考察培训和节会活动。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篇7

2010年是我国上司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三年。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 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止到2010年4月30日, 沪深两市1 774家上市公司已经如期披露了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2009年度财务报告 (年报) , 财政部会计司会同有关方面对上市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有助于各个方面了解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以及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通过对三年情况分析报告的比较, 得出的结论是:新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平稳有效实施, 而且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已经凸显。三年的分析报告中对每年的执行情况的具体评价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得到持续平稳有效实施, 而且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越来越明显, 经济效果的状况从2007年的初步凸显达到2009年的已经凸显的状态。财政部会计司连续三年对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客观上促进了准则在我国的实施, 保证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使我国会计准则得到了国际各个方面的认可, 为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等效奠定了基础, 而且提高了我国在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准则中的话语权。

首先, 企业会计准则得到了国内企业的认可, 客观上促进了准则在我国的实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统一的会计准则各项规定, 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列示项目、指标计算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个别财务报告, 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披露顺序、项目和内容在附注中提供相关可比的信息。由于提供了可比的信息, 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具有可比性, 降低了获得信息的成本, 得到国内企业的认可。2007年是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一年, 而且执行范围也有限, 局限于我国所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2008年为执行准则的第二年, 执行范围也扩大了很多, 包括所有非上市中央国有企业、所有非上市商业银行、有关金融机构以及非上市的所有商业保险公司;2009年为执行准则的第三年, 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上述类型企业又囊括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全国大部分省 (区、市) 的国有企业。这些类型的企业执行会计准则, 客观上促进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实施。

其次, 企业会计准则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 保证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从2007年1月1日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平稳过渡后, 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统一各项确认计量的会计政策, 这些会计政策贯穿于企业整个账务处理过程。按照会计法的规定, 这些账务处理的凭证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都有单位负责人签名和盖章, 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就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同时,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在报出前还需要有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 从内容的可信性和内涵上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表2是三年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年报出具审计报告的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 标准的审计报告占审计报告总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0.93左右, 2009年最高为0.9330, 这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保证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值得信赖的。

再次, 企业会计准则还得到欧盟和世界银行认可, 为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等效奠定了基础。2007年12月6日,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内地准则与香港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 实现了内地准则与香港准则的等效。2008年4月22日, 在欧盟委员会多次独立组织赴中国实地调研, 考察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后, 就欧盟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发布正式报告, 在2011年底前, 欧盟委员会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 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世界银行经过为期一年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系列评估工作, 于2009年10月29日完成并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 充分肯定了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的成就, 并称其为可供其他国家仿效的良好典范。这是第一次由权威国际组织对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国际趋同以及有效实施情况独立进行的全面系统评估得出的结论。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顺应会计国际趋同大势, 推动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 是全球化背景下做出的理性选择, 是大势所趋, 潮流所向。2010年4月2日, 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对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相关工作做出了规划,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持续趋同时间作出明确安排。

第四, 企业会计准则的持续平稳有效实施增强了我国参与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准则的话语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二十国集团 (G20) 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 ( FSB) 在系统研究金融危机成因和应对策略后, 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并希望G20各成员国及其他有关国家或地区加快趋同步伐。根据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 中国作为G20和FSB的重要成员, 全力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市场经济初创及转型过程中所涉及的特殊会计问题, 及时向IASB反映我国特殊会计问题, 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二、会计准则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国际趋同和等效, 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平稳有效实施,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是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监管部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取得的, 香港和澳门会计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欧盟、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各方面均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等效和有效实施做出了贡献。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比如, 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相关会计准则实施的职业判断能力, 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的研究, 关注债务重组准则实施中存在的利润操纵现象等。

三、解决的对策

相关会计准则实施的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提高。2010年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研究讨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时强调指出, 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突出位置,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会计人才能力建设, 增强会计人才专业胜任能力, 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会计改革事业的战略需要,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自然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健全和完善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体系必然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规律, 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持续、全面、系统地完善我国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培养体系, 不断提升我国不同种类和级次会计人才的素质, 以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

2008年源于美国次贷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 并且波及实体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初, 美国和欧洲金融界将危机的原因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由此引起国际社会对公允价值的轩然大波。目前我国的金融工具偏少, 金融工具市场还不完善, 公允价值应用还不广泛。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放弃对其应用。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社会超前消费、投资银行等机构对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疏于监管, 而不是公允价值的问题。我国在应用中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 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适度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 采取有效措施,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推动金融创新发展, 并在金融创新中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

解决债务重组准则实施中存在的利润操纵现象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现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以及解释公告。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要通过不断地完善会计准则来规范。完善的会计准则就是一个没有缝的蛋, 使利润操纵者这只苍蝇无处下手。其次, 细化责任主体, 明确法律后果, 加强处罚力度, 提高震慑作用。区分企业集体责任、领导层责任还是基层工作人员责任的界限, 避免出现个人成为集体责任的替罪羊或集体成为个人责任的挡箭牌的现象。对违规现象的法律责任要明确, 即责任主体具体承担什么责任, 是直接责任、间接责任, 还是其他责任。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 监管部门不能有效处理的, 要及时向上级部门通报, 联手落实被检查部门及部门相关负责人的具体责任。涉及违法犯罪的重大违规问题应移送至相关纪检和司法部门处理, 监管机关不能止步于案件移交, 要督促案件落实查办, 必要时还要派出人员协助。唯有如此, 才能有力保证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产生实际效果。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篇8

[主题词] 预算执行 管理 机制

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着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近几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但在财政预算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年初预算到位率低、支出执行进度慢、项目支出管理不严等问题仍然存在,已经成为当前财政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而且越来越“显性化”。因此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执行管理有效机制、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夯实预算执行基础

预算是财政资金运行的始点,也是预算执行的基础,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的关键结点。

(一)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预算到位率。一是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部门预算,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的操作规程,提高年初预算安排到位率,严格控制年度中间预算追加,强化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建立严格的考核和督查制度,为预算的顺利执行奠定基础。二是要科学合理编制收入预算,改进超收收入使用办法,要根据收入进度情况,提前做好超收收入安排预案,及早下达预算,避免年末突击追加预算、突击花钱。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应严格执行有关年初预算预留比例的规定,切实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实现按预算编制时间和要求同步编制投资计划或项目实施计划。

(二)完善项目库管理,保证项目支出的协调性。项目支出是影响整个预算执行进度的重要因素,要结合项目进度,加强项目支出资金分析预测,提高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管理的协调性,研究制定项目支出管理的有效办法,提升项目支出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关键。

(三)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信息化技术是对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至关重要,加快实现财政部门内部电子化管理,逐步实现与预算单位网络化管理,推进预算执行业务电子化操作,方便预算单位办理业务,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把预算执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二)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建立财政支出管理协调机制。

预算执行管理既涉及财政内部协调,又涉及与预算单位和人大的协调,因此建立以预算编制管理为龙头、以预算执行管理为核心、以法制和监督为保障的财政支出管理协调机制,明晰职责,强化责任,保证预算执行在各部门的顺畅运行,是做好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财政内部协调机制。财政预算执行涉及预算管理部门、国库管理部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等各职能部门,涉及面广,业务流程复杂。一是各部门必须加强沟通和协调,明晰职责,强化责任,密切配合,优化业务流程,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财政预算执行在财政部门内部运行顺畅;二是要实现信息共享,科学合理利用部门决算结果,充分发挥部门决算的反馈作用,为下年度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可靠依据,确保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2.建立与预算单位的协调机制。预算单位是财政预算执行的载体和最终落脚点,是预算执行结果的最终体现。一方面要加强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解决预算单位反映的预算执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预算单位形成互动,以促进财政部门公共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增强法制意识,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杜绝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加快推进预算执行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

三、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和决算管理,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一)加强和规范预算执行分析,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强化预算执行分析是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必要手段,也是人大等监督部门实施预算执行监督的重要载体,要作为财政国库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1.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分析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敏感性。一是要确保预算执行分析报表和报告及时准确上报,向领导提供最新的财政收支信息,在对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基础上,加大对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的分析力度。二是要加强对政策调整影响的分析,增加对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或苗头性问题的敏感性,结合地方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要加强执行分析的前瞻性和预测性。一是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准确把握财政运行 内在规律,综合运用好定性分析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财政经济预测水平。二是要注重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与国地税、发改委、统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经济变化情况和各项新政策出台情况,修正预测结果。三是要深入调研,重点研究财经领域和预算执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并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本地区实际,从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强化决算管理,为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决算是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和参考,做好决算工作是下一年度预算执行的保证。因此进一步加强决算编制管理,加大决算审核力度,不断提高决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决算分析水平,注重预、决算的对比分析,通过决算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强化决算结果的应用,将决算结果作为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和参考。通过加强决算管理全面反映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反映预算收支年度执行结果,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验和反馈,不断促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

四、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健全预算执行管理运行机制

(一)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取消各单位往来账户,彻底实行财政集中收付管理。银行账户是资金运行和活动的载体。加强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有利于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因此,取消各单位自行核算的专用存款账户,由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在市商业银行统一开设一个单位专户,专门核算纳入中心核算的所有预算单位的自有资金及有关往来款项,实行分户分账核算,各单位、部门不得另设账户自行核算,是完善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的前提,也从根本清除了预算单位不合理资金的运行平台和载体。

(二)强化零余额账户支付监管,建立预算单位备用金制度和推行公务卡消费制度。按照《现金管理规定》,明确现金提取范围;建立预算单位备用金制度;推行单位公务卡结算管理,对于单位人员外出或超限额支出,实行公务卡结算;强化单位非现金支出的审批管理。让预算单位的每一笔资金都有“迹”可寻。

(三)强化单位财务管理监督职责,完善预算单位会计报表体系。按照预算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不变的原则,单位负责人是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对会计工作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不合规、超范围、超标准支出票据及不合理收入要严把审核关口;完善各预算单位按月财务报表制度,预算单位要确保数字真实准确、内容完整、账表相符,报送及时。

(四)强化单位政府采购管理,严格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单位自行采购、自筹资金行为和采购审批手续,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对纳入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对有条件进行直接支付的,如集中结算的水电费、印刷费、办公费、维修费、招待费等,经审批后由集中收付中心直接支付到供应商。

(五)强化单位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财会人员理财水平。建立健全各项资金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权限;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监督机制和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实行自查和对直属单位监督检查,促进相关责任主体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依规理财。加强预算单位报账对账管理,确保及时、准确反映预算单位每月收支情况;严格执行定期对账制度,各单位要按国库集中支付要求,设立收支辅助账,定期与市财政相关科室、集中收付中心对账。提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理财水平。各单位要设置专职财会人员专门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并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及任职资格审查管理。

五、全面推进依法理财,着力推进“阳光财政”

上一篇:果蝇杂交实验报告下一篇:中望CAD教程:新旧文字机制对比及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