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024-07-16

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共11篇)

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篇1

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上 4050 失业人群、退休人员创业相比,还是有自身的特点的。孙子兵法 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后,才能在扬长避短基 础上对创业准确定位。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有如下优点:(1)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较有领悟 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2)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3)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 引领者;(4)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5)运用 IT 技术能力强,能 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6)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7)年纪轻,精力旺盛,故有“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之说;(8)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 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无庸讳言,大学生还可能存在一些缺点:(1)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 和商业网络;(2)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3)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4)喜欢纸 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5)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 头小利,往往大谈“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6)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 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毕业后有继续依赖父母过日子的想法;(7)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 挫折就放弃,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8)整个社会文化和 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语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准确把握自身创业特点 以上是从统计面上来分析大学生创业的优缺点,实际上每个大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还 需要个性化地认识自己。在这里提供一个 SWOT 分析工具,大学生在一个四方格内分别把自己的优势、劣势、面临 的发展机遇、挑战或威胁四个因素写下来,每种因素罗列出主要的 4-5 条来。比如说某 A 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有:家庭经商,自小在父母边耳濡目染,对创业有浓厚兴 趣;经过几年勤工俭学也积累一些实际经验;做过班系干部,组织领导能力得到锻炼;几个 朋友合计创业有一定时间,已基本有一个磨合的团队;产品独一无二,有市场竞争力。某 B 学生认为自己的劣势有:个人性格内向,与人打交道较困难;家庭出身农家较贫,没 有资金支持,还指望毕业后还清教育贷款; 没有团队,可能要单打独斗; 社会

经验严重不足; 准备创业的产品成本高昂,要委托别人加工。某 C 学生认为面临的机遇有:大学生创业基金成立,自己的科技项目可以申报一试,有导 师的强力推荐;国内市场目前突然变化,产生有利于己方的巨大需求;一些企业正与我方洽

谈,个别有签约前景;政府循环经济鼓励政策出台,更是利好消息。某 D 学生认为自己创业的挑战是:市场竞争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盛行,自己的真东西卖 不出去;目前上海店铺租金越来越高,辛辛苦苦赚来的利润越来越低;消费风潮变动很快,自己可能赶不上流行趋势。在以上 SWOT 分析基础上,大学生可针对自己的情况,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克服威胁、规避风险、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使得自己的创业计划更为实际可行,更多一分胜算的把握。


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篇2

关键词:安全性,生命周期理论,行政性

接连发生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和迪拜主权债务危机使各种媒体评论甚嚣尘上, 其中一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文章将日本和希腊作了对比, 根据日本财务省数据, 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到2010年度末将达到862万亿日元 (约合64.5万亿元人民币) , 创下历史新高。这相当于日本2010财年预估GDP的181%, 负债率之高在发达国家中绝无仅有, 远超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之中的希腊。但与希腊政府主要靠借“外债”度日不同, 绝大多数的日本国债由日本国内的个人与机构持有, 日本国民才是日本政府的最大债主。

国债形式以内债方式持有, 这与中国的情况不谋而合, 在外债遭遇危机时, 讨论这种内债形式的优缺点就更有现实意义了。

众所周知, 国债具有一些基本的功能, 在每个国家都是如此。第一, 对于发行主体政府而言, 国债可以弥补财政赤字, 筹集建设资金, 并且是可以归属于用之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财政政策;第二, 对于央行来说, 央行可以凭借对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来实施自己的货币政策, 影响资本市场继而调节整个社会经济;第三,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 国债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 而对于中国而言, 国债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第一, 中国是一个处于发展和改革中的国家, 资金短缺和财力不足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利用国债市场可为政府提供可靠的筹资渠道, 提供有效地宏观调控手段, 这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一项长期国策。这在中国过去的发展中就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在1950年代中国曾利用国债资金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在1980年代又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 有力支持经济的高速发展;1998年以后, 在内需不旺的条件下, 特种国债的发行有效地拉动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支持了经济增长。

第二, 国债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更具有吸引力, 中国人在几千年“轻不言债”等传统文化的浸染下, 形成了较为保守的投资理念, 对风险的承担不如西方民众强, 准确地说, 中国居民的储蓄带有生命周期储蓄的特点, 因此, 相当大一部分要求投资具有绝对的安全性, 较高的流动性和一定的收益性。国债完美地满足了这种投资要求, 相较股票等权益性投资工具, 国债具有安全性;相较银行存款, 国债具有收益性;而和其它的诸如商业票据或汇票等工具相比, 国债又具有流动性。

此外, 中国不够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更是加强了中国民众在选择投资工具时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侧重考量, 正是因为在住房, 求学, 看病就医等方面缺乏完备的保障, 民众不敢冒太大的风险去追求收益, 因为一旦投资本金遭遇亏损, 而又没有相应的暴涨, 民众的生活将受到极大地影响。

而对于中国的国债市场, 也同样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 比如品种较少, 结构单一, 凭证式国债的比重较大, 偿还期限较为集中, 3~5年期的债券比重较大;缺乏专业的投资者, 尤其是债券投资基金, 由于债券投资基金具有专业投资和规模经济的优势, 它们的投资风格更加稳健, 有利于国债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但我国目前仍十分缺乏专业的债券投资基金;缺乏多层次的交易所机构;国债交易被人为地分割为证券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交易市场。

在此, 想着重探讨的是中国国债市场管理体系的行政主导模式。正如前面所说, 国债交易被认为分割为证券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交易市场, 前者由证监会管理, 后者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 此外, 国债发行的公告招标等又是由财政部发布。可见, 中国国债市场的监管是三足鼎立———财政部, 央行, 证监会。这在一方面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遗风, 各个行政主管部门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利主体, 彼此间虽然也有协同合作, 但均以不影响本部门权益为前提, 由于权益关系有着明显差别, 所以各家出台的政策法规不尽协调。而另一方面又是在某些特定时候采取的措施, 比如将国债市场人为分割, 即是出于防范风险的考量。

基于以上所说的优势和劣势, 国债市场应该有如下的建立目标和措施:

首先, 是建立低成本和短时间的发行市场, 这主要依靠实施固定的发行表, 建立一级自营商制度, 建立多样化的国债发行品种。

其次, 是建立高流动性的流通市场, 主要在于及时性和低成本, 不仅要考虑引入国内的机构投资者, 建立国债共同基金, 还可适当考虑引入外国的机构投资者。

最后, 是维护市场整体的稳定性, 要保持市场间的低利差和市场价格的小幅度波动。

以上就是中国国债市场的一些独特优势和劣势, 就如同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样, 在考虑国债市场的共性的同时, 我们更为有用和实际的做法是结合中国国债的具体情况, 发挥其优势, 规避其劣势, 从而构建更为合理的国债市场, 继而是债券市场, 资本市场,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提供血液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高坚.中国国债市场发展的道路[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5.

[2]何媛媛.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3]卢克群.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4]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把握自己的优势 篇3

女考官边翻看郭泰的简历边问:“请问您有什么优势?”郭泰说:“我是南京大学毕业,拥有学士学位……”女考官摇头:“中泰集团80%的员工拥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您的本科学历称不上优势。”

郭泰想了一下说:“我曾在内地一座城市的工业局担任过两年的行政科长,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是我的优势……”女考官又摇头:“本公司各部门的管理层干部都是从公司内部的基层员工中选拔的。所以说,您两年的机关行政干部经历,也算不上优势。”

郭泰又说:“我自学英语,口语已经达到比较熟练地和外国人直接交谈的程度……”女考官笑一笑:“在我们这样的知名中外合资集团公司内,绝大部分员工都熟练掌握了一到两门外语。很遗憾,我不得不告诉你,通晓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这是任何一名想在国际化大都市生存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谈不上‘优势’……”

郭泰失望地起身准备离去。女考官忽然用手指点了点郭泰的简历,面露微笑地问:“您曾失学在农村当过两年木匠——您精通木工活?”郭泰的脸红了,他点点头:“是呀,我家是木匠世家,我的手艺是父亲教的。我当了两年木匠,再参加招工进县工业局……后来再通过自学考试考进南京大学。”

女考官颇有兴趣地看看郭泰:“这正是您的优势呀,我们公司的物业管理部正需要一位精通木工活的技工,不知您感兴趣不?我想,只要您充分发挥您的优势,会很快从基层岗位脱颖而出的……”郭泰将手伸进裤兜里,将硬硬的大学毕业证书摁了摁,没多想:“好的。谢谢您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会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和劣势 篇4

优势和劣势

(一)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分析

邮储银行成立以来,依托邮政良好的信誉,众多的营业网点,畅通的网络优势,鲜明的经营特色,在有着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1.网络优势

至2008年底,邮储银行营业网点达到36508个。这些遍布城乡的网点,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向三农倾斜,这种网点的分布数量和结构都非常有利于邮储银行其他优势的发挥。邮储银行很好地利用了邮政集团信息和物流优势,实现了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有着便利的运作条件。

2.资金优势

2008年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列全国第4位。邮政储蓄银

行资金数量上的优势为其将来的批发业务将提供有利的条件。

3.成本优势

邮政储蓄业务是在邮政业务的基础上开办的,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因为邮政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国家从多方面给予其优惠及扶持政策,也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

4.品牌及信誉优势

。长期储蓄业务的开展,使邮政储蓄机构在广大居民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其开展金融服务打下了诚信的基础。

5.区位优势

在农村地区“三农”经济发展对于涉农金融服务在总量、结构、品质等层面的多元需求,为具有网点多、覆盖广、联网率高等整体优势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了涉农金融服务的市场空间。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劣势分析

1.资产负债结构单一

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债市场投资、协议存款两大类低信用风险业务,在资产选择上缺主动性.在负债结构方面,邮储蓄银行的资金来源极为单一,仅为居民储蓄存款。

2.人才劣势

邮储从业人员过去大多从事邮政业务,金融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相对欠缺。

3.体制机制

长期隶属于邮政局的邮政储蓄明显带有浓厚的计划行政体制色彩,效率低下。

4.金触创新能力不足

(三)邮政储蓄银行的机遇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日益完善,资本市场的繁荣、外汇市场的发展和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使得银行业面临一场深刻的变化,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邮政储蓄正面临两大环境机遇:第一,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机遇。第二,开展中间业务的机遇。

此外以一定比例的邮政储蓄资金用适当形式投向“三农”,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邮政储蓄银行的威胁分析

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篇5

私立TAFE课程比较局限,通常有厨师、西点师、美容美发、平面印刷和空调等专业。

很多学生对私立学校有所顾虑:一是怕质量不好,二是怕倒闭没有安全感。应该说这些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私立学校的.质量确实是参差不齐,但是要让学生们放心的是:每个学校都要经过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核,包括学校的教师水平,教室和设备等。同时我们也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来向你们推荐学校. 学校倒闭的问题是由政府统一管理的, 学生的学费是放在一个独立的信用帐户中, 学校只能按月提出使用。如果学校倒闭,剩下的学费会转到学生就学的新的学校去。

好的方面是, 私立学校的地点一般都在市区的中心,对学生的工作和积累900小时的实习很有帮助。 有些学校和课程也有为学生提供900的实习机会。由于海外学生占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会考虑到海外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学日期比较多, 有英语配套的服务等.。应该说, 最好的TAFE学校也是私立的。 如果你选择就读私立的TAFE, 请到私立TAFE清单或课程搜索找到你要学习的学校和课程。

美国留学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篇6

就目前的经济实力,教育实力,就业市场,全球影响力来说美国当之无愧。把美国放在第一位,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当然我从来不认为美国是一部分人眼里的最伟大的国家。美国目前有优势也有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来浅谈一下。

美国优势1:教育环境

这么多年的全球大学排名不难发现,前几名或者前百名,美国的大学总是常客。不可否认得说目前美国的教育水平是全球最高水平,但我的标题用了教育环境,因为我觉得排名不能说明一切,就和我今天写的一样,任何的评论都会有主观思想在其中起重要,哪怕是每年做大学排名的这些大的机构也是如此。

所以排名需要参考,但是不能太过影响自己的判断,同时你如果有喜欢的专业,专业排名也是要看的。环境其实我觉得还包括的学习的环境,教师资源,以及提升人际关系的机会。

美国优势2:就业

其实我在下面的美国劣势里面还会提到就业,但是我们先来说说它的优势,美国拥有目前世界最多的500强企业,也有很多兴欣的企业,这些未来企业让美国的前景非常乐观。美国强势的行业也非常多,比如金融等,这里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

如果你在美国毕业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就业机会,也会有机会进入一些全球领先的企业工作。还有一些国际机构等等。获得不菲的年薪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当然你想创业的话,也有一个相当好的产业效应和环境给你。

美国优势3:生活环境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虽然目前白人至上观点的人依然存在,但是就普遍来说已经改善很多了。在美国也有很多华人,说实话只要你交际能力可以的话,基本上不会感觉到冷清。

空气质量,水质,食品安全这些在国内需要担心也不需要了担心,另外,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可以提高你的政治视野。对你将来的工作会提供很大的帮助。当然你家里如果很富裕,那么美国的消费环境也绝对能够满足你的需求,豪车,豪宅基本上不会让你失望。美国的景点也非常多,放假的`时候旅游也是一个不错的考虑。

美国优势4:长期居留、移民

在美国毕业以后长期在美国工作你长期居留甚至移民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目前来说单纯的商业移民美国需要的资金投入还是非常高的,而这种方法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所以说留学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投资。

美国劣势1: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阻挡大部分想去美国的同学最重要的原因。确实美国的留学费用在留学国家当中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就是前二名。一年全部的花费大约在25万―40万,而且这还是不特别浪费的情况下。

美国的留学费用主要高在学费这个是被大量留学生吐槽最多的,而且每年都还在涨,在留学国家当中长期属于学费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平均学费在4万美金左右也就是24万人民币,当然看你的学校和城市。生活费用和其他费用其实并不是特别高。

在这里我的建议是:奖学金以及助学xx是两种解决的方法,最好不要把打工算在预期收入当中,因为这个太不稳定了。

美国劣势2:就业

在优势里面我就说过,美国的就业即使有时也是劣势。美国的失业率其实不低,很多的美国人都找不到工作,你作为一个外国人想找到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那是非常的困难的。20xx年美国的失业率在5%左右。而中国人社部统计的中国失业率是4。1%(有水分)。所以大家需要有心理准备,你四年花费100万人民币,可能毕业还找不到一个好的工作。

我的建议是:无论是名校还是一般的大学。在大学期间多积累人际关系、毕业以后不要把眼光放的太高,只要你有能力总会发光发彩的。

美国劣势3:治安

治安确实美国留学的劣势,美国在国际治安排名上看,每年的排名都是全球10名左右。其实根据我的观察,第10名可能也没有,部分城市经常会有枪击案的发生。当然会有人一次没遇到过,没听说过,但只要稍微关注下新闻就会听说了。

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篇7

改制后的中小国企面临着诸多问题:改制前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改制中和改制后产生的新问题,二者交错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企业激励机制的运转。本文认为充分了解现有激励机制的优势和劣势,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基础。

1 优势分析

1.1 产权明晰

1.1.1 改制前国企产权状况

产权明晰是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而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存在产权不清的弊病。第一,企业的产权主体缺位。虽然从法律和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但人民没有也不可能实际行使所有者的职能,而是由国家授权的国务院具体相关部门管理。企业与国家的产权关系和企业之间的财产边界不清楚,企业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难以真正进行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第二,企业产权是封闭和凝固化的。国有企业对于企业间正常的联合、兼并、拍卖、破产等产权流动机制反应迟钝,这些产权流动常常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并受到严格的控制。第三,部分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在多元产权主体的国有企业中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即国家股权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过大,挤占了其他股东的现实治理权和监理权。

1.1.2 改制后的企业产权

在国有企业产权创新方面,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如企业内部员工持股计划、债转股、国有股减持和管理者收购。对我国国企而言,管理者收购(M BO)最大的魅力在于能理清企业产权,实现所有者回归,建立企业的长期激励机制,这是中国MBO最具鲜明的特色。

中小国企进行管理者收购后,通过股权变更,让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管理层持有了公司绝大部分的股份,因此除了拥有公司的控制权之外,还拥有剩余索取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产权的明晰。

产权明晰是建立一个成熟产权制度的基础,为产权的流动提供了必要条件。产权明晰使经济行为的外部效应尽可能的内部化,从而产生强有力的激励作用。产权明晰能使产权主体利用产权谋求自身的利益并使这种利益不断地内在化。如果产权不清,经济活动利益的外在性特别大,即他人“搭便车”的可能性较大,由此产生的这种心理会影响产权主体的积极性,没有人愿意无休止地为他人提供无偿服务,而产权明晰却有效地解决了这种问题的存在。因此,产权明晰,让管理层有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让管理层在最大限度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利益。

1.2 机制灵活

民营化改制后的中小国企机制较灵活,可以自主决定对员工激励的方式与激励的程度。改制后的企业人财物、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及薪酬分配等方式都由企业自主决策,不受传统政企关系的束缚,大多具有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其机制也相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为:机构精干、决策自主、反应灵敏等,尤其是在用人机制上,与原国有企业相比,具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且对人员流动的政策宽松,具有国企无法比拟的优势。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来决定给人才支付相应的报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福利,还可在遵循企业所制定的激励制度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的激励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等。相对来说,在薪酬激励机制上存在着一定优势。

1.3 职工身份得到置换

所谓国企职工身份置换,是指国有企业改制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变无限责任、终身制劳动关系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消除国企职工对国企的无限依赖关系,让职工走向市场,使其由“企业人”变为“市场人”。

历史上国企职工的身份对企业发展会带来两个不利的方面:其一是企业对职工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包袱沉重、举步维艰。其二是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固定化,一纸定终身,只进不出,使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的冗员问题。只有转换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变无限责任为有限责任,变终身制的劳动关系为能进能出、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劳动关系,企业才能轻装上阵,走向市场,平等的与其他市场主体竞争。通过身份置换,从制度上彻底打破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思想,使职工意识到只有靠自己工作上的勤奋,靠自己的技能和智慧才能不被企业和社会所抛弃和淘汰。这种由外而内的变化,会让职工产生巨大的工作原动力。

2 劣势分析

2.1 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激励分化明显

管理者收购既是一种产权制度改革的模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激励方式。应该看到对于国有企业因产权弱化导致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不足问题,管理层收购通过对企业组织机构重新设计,建立与企业规模、行业、发展结构和资源状况相适应的控制权结构,其作为实现经营者职能转变的路径,对解决该问题是能起到相应作用的。可以说管理层收购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的建立乃至产权改革还是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

管理层收购后,管理层掌握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在激励效果上,经营控制权较绩效薪酬、参股、期权等激励措施都强得多。同时,由于高负债融资结构使得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资产负债压力,经营者必须进行战略调整,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使正常的现金流量能满足还本付息的需要。同时,经营者还会致力于科学化管理,降低财务费用和负债水平。因此,管理者收购有效地调动了管理层的积极性,使得管理层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将企业经营好。

但实施管理者收购之后,我们发现得到更多激励的只是管理层,他们通过收购取得了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自然而然得到了控制权和收益权激励。在管理者收购的三种类型中,尤其是典型的管理者收购和管理者与员工联合收购这两种类型,对于国有企业中的员工而言,除了参与改制方案的表决以外,其在管理者收购中的参与权与收益权微乎其微。普通员工即便持有部分股份,但所占比例很小,不仅收益有限,也难以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因此,对管理者收购这种产权改革的意见很大,他们非但没有得到任何的激励,有时甚至得到的是负激励。介于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一般管理者,如果对企业有所贡献的话,可以分得一定的股份,并拥有一定的职位,所以他们得到的激励要大于普通员工。

2.2 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主体比较单一

在关于人力资本划分的问题上,理论和实践各自都存有分歧。如魏杰教授认为人力资本只有两类人,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创新者。方竹兰则认为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人力资本,只不过层次不同而已。但在实践中,对于普通员工的价值,由于其在一定时间内的可替代性很强,所以企业管理层潜意识里把他们排除在人力资本的行列中。在管理者收购的具体实施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只是极少数的人员,即企业所谓的精英人物。无论是管理层的激励方案还是股权的分配,都只局限于极少数人。这在客观上加深了对人力资本的误解,认为人力资本只是管理层和极少数核心骨干。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操作上的简单化导致管理者收购之后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主体单一化。

2.3 员工心理契约违背

影响心理契约违背的因素主要是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严重违背的心理契约将会导致员工和组织关系的破坏,对员工激励带来消极的影响。国企改制,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对落后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突破,涉及企业性质、职工劳动关系的改变等核心问题。因此,尽管有新的劳动合同制铺垫,有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为保障,但由于改制涉及企业性质及劳动关系的转变,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终身关系被打破。员工流动、收入差距的拉大、改制分流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不可避免的现实。这些变化都不可避免地给涉及的员工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压力,直接打破了企业与员工之间长期以来维持的平衡关系。

2.4 企业文化的冲突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每个企业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它具有异质性。在企业改制后,由于企业性质的变化,使原来不同质的企业文化共处于同一时空环境中,这必然要经过一个接触、冲突和适应的互动过程。

深化改革,最大的障碍是企业旧有的习惯性思维。而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和评价参照体系,它不仅会阻碍制度变革,而且还会使新制度失效。因此,企业改革首先要冲破旧有的习惯性思维,打破旧有企业文化是制度改革的前提,即“有破才有立”。改制主要是从制度等硬件开始的,对于具有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来说,要在一夜之间,从国企的企业文化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甚至就是民营企业文化谈何容易。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改制结束了,而原有的国有企业文化还根植在新企业的员工头脑中,滞后于企业制度变革的企业文化将制约着新的激励机制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阳, 李斌.从员工持股到管理者收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59-61.

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篇8

关键词:后发优势;后发劣势;辩证关系;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and Strategic Choice Between “Late-starting Advantages”

and “Late-Starting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ZHAO Yu-xin,GENG Yu-d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Being two different facet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ate starting are not only differentitated,but also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 transformed between them.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an help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select their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ir dynamic advantages effectively.

Key words:late-starting advantage;late-starting disadvantage;dialectical relationship;strategic choice

长期以来“后发优势”一直都是理论界十分热门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更是倍受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后发优势”理论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得以验证,而且也被一些学者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国内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途径的选择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具有响应力的实际成效。相对而言“后发劣势”的研究却略显薄弱,而对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就更是少之甚少。其实,“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概念来自于国际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概括和总结,它是发展中和欠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同一发展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关于“后发优势”理论

对“后发优势”的研究最早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此后,国际学术界便从资源禀赋理论、区域理论、制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对“后发优势”理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美国的社会学家M.列维和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的理论。列维认为现代化进程的后来者,其“后发优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后发国对现代化的认识要比先发国在自己开始现代化时对现代化认识丰富得多。第二, 后发国可以大量采用和借鉴先发国成熟的计划、技术、设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第三, 后发国家可以跳越先发国家的一些必经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技术方面。第四, 由于先发国家的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阶段,可使后发国家对自己现代化前景有一定的预测。第五,先发国家可以在资本和技术上对后发国提供帮助。而格申克龙认为“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后发国家能够从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成果来加快自己的发展,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二,后发国家领导人和知识分子均有落后的意识,从而为国家发起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

西方学者提出“后发优势”理论之后,国内学者也对“后发优势”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罗荣渠认为,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用强制方式打破传统社会自身无力克服的封闭性与停滞性,传播现代化因素,促使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启动。二是可以借鉴先进国的经验,避免走弯路,采取赶超战略实现跳跃式的前进,快速的进入较高的工业化阶段。三是借用先进国的新技术与资本及各种有利条件,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后发国家联合对付先进国的损人利己政策,以求得深入的发展;林毅夫教授认为从技术的层面来说,一国的经济发展决定于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三方面。因此,“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落后国家和地区具备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第二,落后国家和地区可以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把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直接引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第三,落后国家和地区可以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降低研发成本和缩短研发时间。

归纳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并结合个人分析,笔者认为“后发优势”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资源优势(其中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由于发展中和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晚,自然资源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和廉价。第二,产业替代优势。首先,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夕阳产业在落后国家和地区却是朝阳产业,又由于该产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周期中已得到其应得的收益,所以经常会以低于原始开发成本很多的价格转让给落后国家和地区;其次,即使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新兴产业也可能由于后续进入者过多,竞争环境恶劣,而造成向发展中及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节约发展中及落后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使其快速处于较高起点,形成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之间差距的收敛效应。第三,技术引进优势。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较低,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技术是其实现技术快速升级的重要途径。这一途径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节省大量的研发时间和经费,从而形成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差距的收敛。第四,借鉴选择优势。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先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入现代化进程,后者可以借鉴前者的经验教训,不走或少走弯路,优化战略选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关于“后发劣势”理论

相比而言人们对“后发劣势”的研究却略显单薄。“后发劣势”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沃森提出来的,杨小楷教授也进一步提醒人们警惕未来发展中的后发劣势问题,其英文为 “Curse To The Late Comer”,就是“对后来者的诅咒”。他的意思就是说,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其中“诅咒”是指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的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特别是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可能导致长期发展失败。

在分析“后发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后发劣势”也同时存在。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后发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劣势就在于其后发性。因为,无论怎样去探讨“后发优势”,其前提都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第二,技术模仿过程中容易产生技术依赖。首先,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引进技术的成本总是低于自主研发的成本,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研发时间,这种情况下大大地削弱了研发的积极性,并形成“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不良循环,而且还有可能由此形成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和经济安全隐患。另外,如果发达国家的某种技术已具有市场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模仿就会陷入一种技术模仿的渠道性依赖之中,很难另辟溪径打开新的研发渠道(就像大多数电脑主板厂商都要以适用INTEL处理器为标准一样)。第三,如果技术模仿和产业替代与本国或本地区资源禀赋结构差异性较大,则会造成调整禀赋结构的成本远高于技术模仿和产业替代的成本,甚至是高于自主研发和自主产业升级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从而陷入后发陷阱。第四,后发国家和地区模仿先进的技术容易,但模仿先进的制度比较难。因为技术的进步不论对任何人和群体的利益都只能产生正面影响,不会产生负面效应,但制度变革就会侵犯一些人和群体的既得利益。而只有技术发展,没有相应的制度变革则会给长期发展埋下诸多隐患,甚至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发展失败。在这方面不仅沃森和杨小楷持有此观点,其实早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就已蕴涵了这种思想。马克思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过程中始终强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马克思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中主要是技术和工具的革新),必须要有相应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改革。否则,就会造成诸多不稳定因素,引发社会矛盾激化,进而导致生产力发展受阻。第五,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的绝对优势而设置的诸多障碍。

三、“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辩证关系

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如此。上文分别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这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而产生的两个不同侧面的特点。由于二者分析的侧面不同,所以二者之间是相互区别的。但二者的关系不仅是相互区别,更主要的是辨证统一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如果理性对待,正确选择,劣者亦会变劣势为优势;反之,则优者亦会变优势为劣势。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后发优势”总是在不发达或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的前提下才可能存在,这就说明后发性这个根本性的劣势是所有“后发优势”的基本前提。而每一具体形式的“后发优势”也预示着与其相对应的“后发劣势”必然同时存在。如: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优势必然对应着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和程度较低的劣势;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优势必然对应着经济不发达和劳动力素质低下的劣势;技术模仿优势必然对应着技术落后,技术依赖的劣势;产业和技术替代升级优势必然对应着为了适应替代产业结构和引进的先进技术结构而以较高成本调整自身禀赋结构的劣势;借鉴选择,快速发展的优势必然对应着高成本支出和高频率的社会改革,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劣势。以上一一对应而存在的矛盾足以说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其次,“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是动态转化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实质上也就是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而其并非是静态的概念,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两者之间实际是辩证转化的矛盾过程。如:经过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由于大力开发而造成的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承载力下降,其资源优势将逐渐消失,并可能随之转化为工业化程度提高和进程加快的优势;经过长期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原本的技术模仿优势将逐渐不复存在,并可能随之转化成真正的先进技术优势;经过不断的产业替代升级,原本的产业引进替代优势将逐渐不复存在,并可能随之转化为真正的产业结构竞争优势;由于工业化程度提高、进程加快,以及产业和技术升级等多方面的影响,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逐渐消失,并可能随之转化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同时,借鉴选择优势也将逐渐消失,并可能随之形成为相对完善的社会形态优势。① 以上的种种矛盾转化都说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伴随经济发展“后发优势”不断消失,而“后发劣势”也不断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

四、“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动态转化过程中发展战略的选择

前面所分析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动态转化并非是必然的过程,而只是一个可能的结果。因为具体的“后发优势”都是暂时的,并非永恒不变的。如果发展战略选择错误,就可能使“后发优势”逐渐消失,而新的比较优势又无法形成的被动局面,进而造成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甚至是导致长期发展失败。所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只有审时度势,理性选择发展战略,才能实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首先,在实施技术引进和产业结构替代升级战略过程中要进行理性选择。在技术引进和产业替代升级的选择中并不是层次越高越好,其选择标准是要符合本国或本地区禀赋结构及发展状况。否则,将会发生极大的禀赋结构调整成本,反而阻碍了经济发展。

其次,在发展中进行动态优势战略选择,将“后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通常以资本和能源的高度消耗,以及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其诸多“后发优势”也必然伴随这种消耗而逐渐丧失。所以,要继续维持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就必须在发展变化中转变生产模式,逐步培育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能力。变资源优势为技术优势,促进TFP的增长②, 进而逐步实现“后发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再次,在快速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进行相应的经济、政治改革以及意识形态更新。合理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先进意识形态是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实行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必须积极拟订和实施相应合理的改革方案,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隐患,实现健康稳步的发展。

总之,只有在具体的“后发优势”尚未消失前进行理性和恰当的优势战略选择及时挖掘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才能真正持久拥有和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快速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注释:

① 本段文字中之所以频繁运用“可能转化为XX优势”,是因为这种转化只是一种可能,并非必然结果,只有在进行正确发展战略选择的前提下这种可能性才会转化为现实性。文章最后部分(即,“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动态转化过程中发展战略的选择)的写作意义也正在于此。

②“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英文简称TFP)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当中,TFP的增长,被认为是除了劳动和资本投入之外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而TFP的增长又分为三个来源:第一是效率的改善;第二是技术进步;第三是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M·列维.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

[2] 格申克龙.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落后[A].谢立中,孙立平.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3]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杨小楷.后发劣势,共和与自由[Z].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双周经济学研讨会上的发言及与会者的评论与讨论,2000-12.

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篇9

经营人脉、参加派对、利用猎头,用好这三种途径,你也可以做一回职场牛人,不用简历照样越跳越高。找工作准备简历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简历写作指导类的文章也到处都是。但之于简历本身,其对毕业生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已经有过一定的工作经验的职场中人。面对就业市场的萎缩,简历几乎是无效的求职手段。那么不用简历,求职面试靠的不只是努力,在大泉州人才网信息繁多,如何从这些招聘信息里面筛选出好的职位也是有窍门的。在这跳槽季节,又有哪些更好的途径能让我们照样越跳越高,做一回职场牛人呢?笔者在这里提到三种途径:经营人脉、参加派对、利用猎头,试一下吧?谁都会有机会!

让人脉资源为跳槽做足铺垫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人力资源主管或是求职者透过人脉关系找到适合的人才或是工作。张小姐的成功跳槽,就印证了这一点。她有机会去竞争对手的网站任职副总编辑,除了她本人的能力外,还在于她善于对人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职业专家指出,编制一张自己的人脉资源图的关键是需要根据各个朋友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等级的联系频率,前段时间一直为工作发愁,后来朋友推荐了三明招聘网还不错,投递简历回复率很高,也很快捷。因为我们不可能和每个人都保持很密切的联系。同时,建立人脉是持续的过程,不仅仅是四处搜集名片,也许这些人无法立即介绍工作机会给你,但是保持联络就有机会,后续的联系目的主要是让双方了解对方的最新状况,并取得最新的信息,建立长久的互惠关系,以便在需要的时候用得上。

让派对增值为求职服务

前一阵子,一个过去的同事组织了七夕派对,邀请张先生参加,张先生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就去了。当天的派对组织得很成功,现场气氛也一直不错,难得的是竟然有不少的人来自IT业。组织者让大家先做自我介绍,由于当天的主题是关于七夕的。张先生在派对上大方向大家介绍自己,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IT对于销售和销售管理的见解,张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风趣给大家带去了阵阵欢笑。自我介绍之后是互动游戏时间,组织者将参加派对的分成了几个小组,张先生的管理特长也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所在的小组也拿到了当晚的最高分。在之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里,大家互换名片,因为张先生的表现,在厦门人才很多,想要在众多的人才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不免要花费一些时间。很多人都主动来与他交换名片,其中有一位先生是一家公司老总,闲聊之中,这位老总得知张先生从事销售和销售管理工作已有多年的经历,但是不巧赶上了公司的业务转型,正在找工作,于是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原来这位老总的公司正缺一位销售管理高手呢。于是,一周之后,张先生交接完手头的工作,跳槽进入新的公司任职销售总监。

职业专家提醒:派对就是派对,不是参加派对不是为了跳槽,而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但在派对后的机会不容忽视。所以在派对上聊到自己的工作时,尽量多给对方一些正面的信息,多聊一些你对于本行业的发展的认识,你的职业生涯的规划等等,这些都会对你有所帮助。切记,不要在派对上批评你的老板,不要抱怨好的工作机会难得等,你想一想,哪一个老板会喜欢一个对公司要求太多对自己又没有信心的员工呢。

不要随意向猎头公司说.不.求职者与猎头接触时要注意与其沟通的技巧,要了解你的新职位是向谁负责、你的工作目标、任务范围和环境待遇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明确告诉对方你的优势和劣势,你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期望等信息,再看对方提供的职位是否和你的职业追求相符合以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为主来决定是否接受新职位。科锐猎头职业顾问王斌告诉笔者,前几天找工作想看看有关面试方面的知识,无意中发现龙岩人才网里面有很多有关职场的文章,学习了不少知识。其实猎头在找猎物时,他手上不一定就有现成的职位,有的时候只是做人才储备罢了,所以第一次就能成功概率的很小。因此,作为人才,要注意与猎头保持经常的良好的联系,让猎头充分了解你,这样在有新的职位时他就很有可能在第一时间想到你。

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五种新的疾病综合症正侵袭现代都市白领。在中国公共卫生发展论坛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提醒,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光源综合症许多人在办公时习惯把灯全部打开,把整个室内照得亮亮的,殊不知灯光也会给人带来伤害。人在灯光下,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视神经疲劳,且灯光缺乏阳光下的紫外线,使缺钙所致的老年性骨折、婴幼儿佝偻病不断增多。有专家认为,荧光灯发出的强烈光波,会导致生物体内大量的细胞遗传变性,灯光的过分使用无形中扰乱了生物钟,造成心理节律失调,精神不振。

夜餐综合症

夜晚支配胃肠道功能的副交感神经活动较白天强,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能力也强,因而夜生活中,经常进食过多的高热量食品,容易引起肥胖、失眠、记忆力衰退、晨起不思饮食等症状。还由于夜间睡眠不足,生物钟被干扰,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容易诱发神经衰弱、高血压、溃疡病等。

熬夜综合症

城市夜生活的丰富多彩,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夜生活的行列,使一部分人逐渐开始形成了晚睡觉的习惯,甚至熬夜,睡眠不足者增多。临床已证实,长此以往,会导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紊乱,继而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盒饭综合症工作节奏的加快,使都市白领越来越多地依赖盒饭,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因为经营盒饭的摊点,很多朋友给我推荐了南平人才网,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上面投了些简历,效果还不错,回复很快的。缺乏食品卫生条件和营养常识,常常使用浓重的调味品,经常食用这种盒饭容易上火,出现咽痛、口腔溃疡、牙痛、腹胀、便秘等症状。另外对一些不新鲜的肉品多采用炸、煎,长期食用容易患上肠胃不调疾病。

时间综合症

是指人们对时间的反应过于关注而产生的情绪波动、生理变化现象。时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都市白领感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对事业的专注使人对紧迫的时间感到焦躁不安、紧张过度,这样会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

很多上司相信他在场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卖力干活,但他要了解的是,哪些员工是他不在场的时候还和原来一样卖力干活的。在佛山找工作需要耐心,好工作很多也要有方法的技巧。所以能否在无人监管时执行公司的规定就显得很重要。很多中国员工以为外方经理对小节一无所知,实际上他是清楚的,他不会当面批评,但他会对自律的人肃然起敬.很多刚从国有企业转到外资企业工作的人,由于不了解,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国有企业的一些习惯带过来,而这些习惯在某些单位很正常,毕业后来到广州找工作,发现广州招聘信息很多,在投递简历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好自己喜欢的职位。但到了外资企业就显得很不协调。比如他们没有预约上司的习惯,宁愿在门外等,如果上司正和别的员工谈话,他就站在门口等到谈完好插队进去。外资企业往往分工很细,工作职责很清楚,员工一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和做事,一般不用太多汇报,有特殊情况才找领导。但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有事无巨细都向领导汇报的习惯。

优势与劣势作文:倚仗优势 篇10

生活中常常有优势与劣势之分,人们往往本着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心态,过多的依赖优势。是的,一些人确实实现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梦想;但是,深究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人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最终覆水难收。面对优势,谁人不想借东风以轻扬? 面对人才优势,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亲贤臣,远小人,建立了西蜀政权;面对经济优势,郑和打造航船、七下西洋,买珍宝,卖湖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面对思想优势,马克思沿着伏尔泰、费尔巴哈、黑格尔的足迹,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唯物辩证法;

可是,朋友,为什么我们对优势敬若神明,而优势却躲在墙角向我们窃窃冷笑: 倚仗优势,吴王夫差忘记了父辈的教训,坐拥歌舞,笑谈春风,放回了勾践,赐死了伍子胥,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倚仗优势,蒋介石置民族存亡危机于不顾,打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拒绝国共合作,遭到爱好和平的华夏儿女一致唾骂;倚仗优势,麦克·阿瑟梦想在朝鲜战场上重温中途岛战事的辉煌,要以U-2歼击机两周之内结束小米加步枪的命运,但面对众志成城的中朝人民,精良装备的美式战线最终成了东方的马奇诺。

如果这些仍然解不开你心中的锁,那么,朋友,把你的手给我,握着我的手,听听我自己的故事。倚仗教育的优势,我拒绝了养花人的衷告,一意孤意,没有把花从盆里移栽到土地里,仍然时常浇水,结果--还未等及春天的雨露,我的花已冻死在冬天的阳光里。过多地倚仗书本上的知识,使我忽略了自然的法则。是的,朋友--利用攀登的优势,我们可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过多的倚仗优势,我们就可能遭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利用想象的优势,我们可以实现九天揽月的雄伟计划;过多的倚仗优势,我们就可能沉醉在黄粱一梦、不知所之的虚妄中。

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与劣势 篇11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网络舆论监督的高度关注, 《现代快报》的一篇评论《猥亵女童门网络监督既廉价又高效》指出:“说林书记栽于众网民之手, 其实是个抽象说法。具象点说, 林书记栽于网上‘公民表达’———公民舆论监督。这件事再次让百姓也让官方看到了网络民主监督的力量, 再次提醒官方借助网络扩大民主监督的可行、快捷、有效以及监督成本低廉, 很值得大力推进继而形成制度。”

除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外, 最牛“钉子户”事件、“黑砖窑”事件这些热门事件都是最先通过网络快速地传播开来并造成强烈反响的。尽管人们对网络舆论监督褒贬不一, 但不得不承认, 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生力量。

传统的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取得过骄人的成绩,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因其鲜明的舆论监督特色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成为一个妇孺皆知的栏目。但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时效性差, 交互性弱, 监督主体偏移, 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 而在民众心目中媒体成为监督主体。

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则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互联网是“上帝赐给平民百姓最好的礼物”, 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人是记者”成为可能。在网络的海洋里,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敲击键盘, 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都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评价, 不仅参与人多, 而且面广, 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评论都能得到集中反馈。

2008年11月16日, 杭州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 当时在地下作业的施工人员共有60人, 目击网友在网易论坛不断以发帖、跟帖的形式滚动报道现场情况。

社会上还出现了一批所谓的独立调查人以及民间舆论监督网站。如李新德的“中国舆论监督网”, 徐祥的“中国名记在线”等。这些个人或者民间组织自办的网站, 试图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事情的本来面貌, 并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发布, 以期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这些民间独立调查人声音的存在对打击腐败现象、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意见表达的真实性。传统的媒介对民情、民意总有个加工、筛选, 而网络传播无需第三者, 可以实现网上的无中介传播。如果把传统媒介比喻为“记名投票”的话, 那么互联网就是“无记名投票”。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便于人们无拘束地发言, 真实表现自己。

信息传递的快捷性。新闻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通过互联网, 图文并茂地发布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也不会发生传统媒介的那些昂贵费用。

良好的交互性。在网络传媒时代, 借助电子邮件、BBS等信息交互工具, 使网民结合内容讨论、参与媒体建设的热情极为高涨。

网络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载体, 把平民百姓参与舆论监督变成了可能,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可能, 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相关问题, 这使得互联网新闻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网络舆论监督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尽管网络的特性赋予了它许多的优势, 但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比较而言, 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首先, 网络要真正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还是不现实的。按照美国学者确定的标准, 只有某一种媒介的普及人口达到了全国人口的20%, 即达到大众传媒的最低数量级, 才能称为大众传播媒介。显然, 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离此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网络可利用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在实践中监督的广度和力度都要大打折扣。

其次, 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力远不及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一方面是因为网络舆论监督带有自发性, 网民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极为常见, 有时会因此而分成不同的派别。平民化立场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元思维, 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舆论的力度, 而导致舆论监督缺乏影响力。另一方面, 网络的可信度低是降低其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据2007年CNNIC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5.7%的网民非常信任, 32.3%的网民比较信任, 54.6%的网民感觉一般, 5.7%的网民不太信任, 1.7%的网民很不信任。 (1) 这说明依然有将近一半的人对互联网持怀疑态度。真实的信息对舆论监督的生存至关重要, 可信度低, 必然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力造成严重的打击。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各有所长, 如何扬长避短, 发挥舆论合力, 共同完成舆论监督的合唱, 这是我们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的说法。他认为, 社会上存在两个舆论场, 一个是传统媒体的官方舆论场, 一个是网络舆论场。只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 才能使这两个舆论场出现重合的可能, 否则, 两个舆论场就会各唱各调, 无法形成合力, 实现舆论监督的合唱。

参考文献

上一篇:班主任技能大赛演讲稿:我是快乐的老班下一篇:幼儿园科研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