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2024-09-15

张红霞“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张红霞“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1

桐城市范岗镇余桥小学 张红霞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先是出示物体运动的例题图、让学生试着表示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举出生活中像这样运动的例子、然后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教师把“让学”作为这节课设计的主线。寻找契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具有“数学味”的概念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场景动态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对平移现象的`初步感知;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平移现象本质特征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平移”的学法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用学习习近平移的方法自主探究旋转。从“牵”到“放”,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插上了主动学习的翅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空间,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对自己所持的见解或观点才能畅所欲言,个性才能逐步体现出来。

张红霞“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2

前些日子, 笔者参加了一次省级教研活动。活动期间, 主办方特意邀请了省内外的名师进行同课异构研究, 三位名师同上了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这一课, 他们以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教法展示了他们或平实、或大气、或智慧的课堂, 给与会者奉献了一道道美餐。三位老师都通过引导, 让学生得出了平移现象“直”的属性。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 (出示儿童乐园图, 有摩天轮、观光缆车、大风车、垂直极限、小火车、直升机等几种游戏项目的动画, 让学生边看动画边用手势表现它们的运动方式) 这六种游戏项目的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 你能将它们按运动的方式分成两大类吗?

生:摩天轮、大风车、直升机是一类的, 垂直极限、小火车、观光缆车又是一类的。

师: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吗?

生:摩天轮、大风车、直升机都是转动的。

师:那其他呢?

生:是平着移动的。

师:小火车是和地面平的, 那垂直极限呢?

生:是竖直的。

师:观光缆车呢?

生: (用手势比划) 是斜着的。

师:这样的移动不一定都是平的, 谁能表达得更精确一些?只要怎样就行了?

生:平移。

师:平移可以和地面平行的, 可以是竖直的, 也可以是斜着的, 只要是沿着直线运动就行了。

师:你能给这两种运动取个名字吗?

生:平移, 旋转。

……

【深度追问】

平移必须沿直线运动吗?

平移和旋转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 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单元的认知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正确判断某一物体或图形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教材第一道例题教学日常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列举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和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他们能根据画面想象出实际的运动状态。教材通过这些物体的运动, 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从而具有对物体平移、旋转现象的感性认识。

对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 也没有用语言描述, 教师在教学时确实不必做过多的理性分析和阐述, 只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 从而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 我们教给孩子的知识应该是正确的。“平移要沿直线运动”是错误的, 不科学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对平移是这样定义的:“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可见沿直线运动并不是平移的特征。如下图, 长方形物体运动的路线相同, 都是在圆周上, 但图1是做平移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长方形物体运动前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2是做旋转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长方形上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都是旋转角,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当然, 我们对小学生不需要做这样精确的讲解, 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经验知识, 否则会严重影响后续学习。

【反思启迪】

三位教师都是非常杰出的老师, 为什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推而广之, 在更大的范围内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1.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整体性缺失。我们许多老师在师范学习时都没有机会接触平移、旋转这些知识 (如我本人) , 新课程改革增添了许多教学内容, 要求也和以前不一样, 有些内容教参上也没有做明确的说明, 在教师自己都没能正确领会一些概念的本质意义时, 只能是“跟着感觉走”。如此看来, 出现上述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推而广之, 这一现象也绝不是个案, 应该是普遍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从管理者入手, 重视教师知识的缺失, 加强职后的培训, 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创造条件。要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 确定培训对象, 梳理培训内容, 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结合教材中教师感到困惑处介绍有关数学知识, 使数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这样教师就能学得进、用得上, 效果才会好。要通过组建以骨干教师牵头的教研组, 以组内教研、专家引领、专题培训等形式, 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3.从教学参考书编写入手, 充分考虑教师队伍结构的多样性、差异性, 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在编写教学参考资料时, 不能把所有的教师都想象成和编者一样的水平, 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接受师范教育时代的不同、新课程与传统教材间的区别等等因素, 对不容易把握的内容, 尤其是新增加的内容, 要做更为详细的介绍,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的度做更为详尽的说明。要多深入一线, 了解教师的整体数学素养, 从而有的放矢地编写教参。

当然, 提升小学老师的数学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教师本身的内在需求是内因, 培训、提供教参等仅是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自觉性, 主动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 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关于“平移与旋转”的对话.小学数学教师, 20061-2) .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平移和旋转》;学习与研究;空间与图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80-01

《平移和旋转》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与旋转现象: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是平移现象。螺旋桨、转椅、风车等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旋转或左右摆动运动的,這种运动叫做旋转。

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现象是旋转。

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通过生活中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最后,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对于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

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遵循动手操作的教学原则,通过玩一玩,比一比、分一分,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帮一帮,练一练,扩展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玩一玩——感知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

激情导入:

学生跟着我的口令做游戏,通过让学生做运动,有意识的将学生做的运动和本节课要学习的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很快的从自身的运动过度到物体的运动当中去。很自然地导入了课题。

二、比一比、分一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课件出示书上18页前4个运动的画面(缆车、升旗、飞机的螺旋桨、风车。)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分一分,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接着老师(放课件)学生做动作,然后再通过交流讨论,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认识就更深刻了。

三、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

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拼一拼,拉一拉,转一转,在游戏中体会平移和旋转。

让学生看课件的演示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平移就是直直地运动。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区别。

四、说一说——判断和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判断一组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是旋转还是平移。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只需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例如:推拉窗的移动是平移现象,自行车轮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等。还要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像荡秋千,开、关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旋转一周的运动,但是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

从生活中去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

五、做一做

让学生利用学具盒和自己的身体自己亲自体验旋转与平移现象: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在做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将做的好的学生点到前面。让他们表演并说说自己做的是哪种运动现象,指明学生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明理由?

六、帮一帮

通过帮助精灵和聪明判断谁移动的距离近,谁移动的距离远引出了本课的难点:

说出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随后,再根据动态课件,适时引导:要知道小房子图平移了几格,先要定标准(可以是一个点),再看这个标准平移后对应的位置,数出中间的格子数,就是平移的距离。让学生在书上任意选择不同的点数一数,再交流,从而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这一过程,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活动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使学生对平移的距离有了较好的认识,不仅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练习设计----“帮小熊找船”(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一找,然后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后,老师再动画进行演示,这样既直观又有趣,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八、扩展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4

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运动物体(火车、风扇、电梯、国旗、飞机螺旋桨、钟面指针)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表象之后,引导学生利用他们身边的物品(文具、书等)来模拟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深入理解它们各自不同的运动特征。而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的不足之处在于:

1、肢体动作太少。本节课对于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其实是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而借助肢体语言的话可以很好弥补这一缺点。

2、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过于单一,总是说:“很好、不错。”导致激励性不够强。

《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 篇5

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一方采用了同学个人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另一方,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教师大量的实物演示,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然后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另外,教学中我注意了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参与活动,高高兴兴地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形成相关技能,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开展多种活动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利学生思维成长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情感。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但因为自己时间上把握不够好,导致课后的小结草草收兵,同时,教学中如果再增加一些不一样颜色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来组成有趣的图形,则会更好些。

张红霞“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6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学习阶段全新的学习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这一模块中的一个内容,我认为一个人深刻的学习在于把学习到的理念体现在外化行为中,并及时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这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来反思一下:

创设数学情景。数学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逐步实现对数学概念和方法意义的建构。让学生在情景中,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从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于是我让学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并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属于平移和旋转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平移和旋转,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使人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这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就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

3、注重动手操作。心动不如行动。通过让学生把制作的纸风筝和玩具车带到教室来直接玩玩,不仅满足了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而且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7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1~42 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通过探究, 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 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或一条线的平移过程。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42 页《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确定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 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演示, 并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在自主探究的情形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丰富成功体验, 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并能结合方格纸对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 并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练习题卡、小房子图片、彩笔等。

【教学策略】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突破教学难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 主要的教学策略有:自主参与, 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拓展应用;运用媒体, 整合资源;自主小结, 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认识新知

1.师:同学们, 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看看, 它是谁?

生:米老鼠。

师:上周末, 米老鼠去了一个地方, 它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去看看吗? (课件出示游乐场设施动画)

2.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3.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体会特征。

学生将小火车、滑梯、缆车的运动分为一类。

师:我们把像小火车、滑梯、缆车这类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板书:平移) 。

学生将摩天轮、旋转椅、风车的运动分为一类。

师:像这样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板书:旋转)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板书:平移和旋转)

师:同学们想一想,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

指名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师出示平移和旋转图片, 学生判断。

小结: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 那么平移和旋转在运动时各有什么特点呢?

二、操作实践, 自主探究

1.引入小故事《蚂蚁搬家》。

师:米老鼠玩了一整天, 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只小蚂蚁搬家, 它看到两只小蚂蚁一只在前, 一直在后, 心想, 前面的那只小蚂蚁好累啊!同学们米老鼠的想法对吗?你能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2.学生猜想:哪只蚂蚁走的路长一点?

3.小组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

利用方格纸和小房子图片, 操作验证上面的猜想。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在练习纸的方格图上动手数一数、移一移、画一画。验证哪一只小蚂蚁走的路长。

4.汇报验证方法和结果。 (生投影演示)

(1) 引导学生找平移前后的对应点、对应线。 (板书:找对应点、找对应线)

(2) 引导学生归纳数格子的方法:两间房子中间隔了几格, 再加上房子本身占了几格, 就是房子平移的格数。 (板书:平移的格数=图本身格数+间隔数)

(3) 媒体演示, 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房子的平移过程。

5.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数哪两个对应点之间的格数都是相等的。

(1) 教师课件演示 (找对应点、对应线) , 同时说明, 像这样小蚂蚁走的起点和终点的两个点就叫做对应点。用同样的方法找到后面的小蚂蚁经过的路线。

(2) 得出结论:要知道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 只要找准物体上的任意一个点 (线) 的对应点 (线) , 数一数这对应点 (线) 移动了几格, 那么这个物体就移动了几格。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平移的格数=图本身格数+间隔数)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 知道了平移一个物体, 不但要知道平移的方向, 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而且平移后的物体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只改变了位置。

三、活动体验, 寓练于乐

1.数一数。 (课件出示小鱼向左平移的图片)

师:数一数小鱼向 ( ) 平移了 ( ) 格。

指名判断后教师演示: (1) 小鱼向左平移7 格。 (2) 找对应点平移。

2.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

(1) 小房子分别向右、向下、向上平移了几格。 (2) 画出向左平移6 格后的小房子。

四、回顾全课, 总结提高

“平移和旋转”教学纪实与评析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定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培养空间观念。

2.经历仔细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过程。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法,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视频和图案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理解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变化情况,并能用语言叙述其变化的状况。

教学设想: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静态的前后、左右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培养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丰富学生的几何活动经验,培养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它们只是贮存在孩子脑海中的具体表象,一般是无意、无序的。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数学化,帮助他们把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数学意义上的基本的图形变换?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进而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体悟数学价值。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 创设情境

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愿不愿意去游乐园玩?

生:(热情洋溢)愿意。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那有很多好玩的游戏項目。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生:(兴奋)好。

师:游乐园有很多好玩的游戏项目,一会儿你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熟悉的游戏项目,就可以直接喊出它们的名字。它们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大家也可以用手势表示出来。(老师比画。)

(学生一边说出游乐项目的名字一边比画。)

【评析:教师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回味中,在动作的比画、模仿中体味着平移和旋转两种不同的运动。】

2.加深理解。

师:这些游戏项目的运动方式都相同吗?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分类吗?拿出学具袋里的图片。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小组汇报:

生:疯狂转盘、旋转飞椅、摩天轮是一类;青蛙跳、空中缆车、弹跳飞人是一类。

师:你能谈谈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吗?(追问。)

生:因为疯狂转盘、旋转飞椅、摩天轮它们的运动方式是绕圈运动,所以分一类;而青蛙跳、空中缆车、弹跳飞人是直上直下的运动,所以分另一类。

师:你们同意她的分法吗?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说一说。

师:(小结)你说得太好了!正像你们刚才感受到和说到的这样,像青蛙跳、空中缆车、弹跳飞人这样直直的、平平的,沿着同一方向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而像疯狂转盘、旋转飞椅、摩天轮这样围绕着一个点或一根轴进行绕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课件演示)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与旋转。

(板书:平移与旋转齐读课题。)

【评析: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青蛙跳”和“疯狂转盘”两个具体的游乐项目抽象成图形并运用动画手段重点描绘出它们不同的运动轨迹,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体会平移与旋转的不同特点,突出本课的重点。】

二、巧借媒体,探究新知

1.想象。

师: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在头脑中静静地回想一下,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旋转呢?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把桌面上有平移现象的图片收进学具袋里,桌面上还剩下什么现象的卡片?把它们也放在学具袋里吧。

2.判断。

师:如果是平移,请出示“——”的手势,如果是旋转,请出示“O”的手势。(出示课件。)

师:通过刚才的判断,老师觉得你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现在请你想一想:平移和旋转有哪些不同呢?

生:平移的方向是不变的,而旋转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记住了吗?

3.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学生举例。)

师:(小结)可见,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孩子。

(课间休息,老师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学生跟着做。)

师:原来在我们的小律动中也藏着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呢!

【评析: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采用“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动手实践,体会平移的距离

1.激趣。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一会就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笑笑和淘气今天他们也来到了游乐园,你们看,笑笑和淘气一同坐在小游船上,笑笑在船头,淘气在船尾。看小船开动了!(多媒体演示小船平移)它是做什么运动的呢?

生:(异口同声)平移。

2.设疑。

师:对。走了一会儿后,笑笑和淘气为谁走的路长一点发生了争吵。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走的路长一点呢?(出示课件。)

生1:笑笑走得远。

生2:一样远。

3.实验。

师:到底谁经过的路长一点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

(4人一小组,看看笑笑和淘气分别走了多远,你是怎样想的?组长做好记录,填写记录卡。)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笑笑在船头,如果她向前走1格,那么淘气在船尾也向前走1格,所以是一样多。

生2:笑笑和淘气从开始到结束都向前走了7格,所以是一样的。

师:对,用数格子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大家想想,如果笑笑和淘气坐在游船的其他地方,经过的路又是多少呢?

(学生亲自演示。)

师总结:不管笑笑和淘气坐在什么位置,他们经过的格数都一样。

(电脑显示:演示每一个点的平移,数移动的格数。)

4.小结。

师:为什么会出现坐的位置不同,走的路程却是一样的呢?

生1:他们在同一船上。

生2:小船走笑笑和淘气也在走。

生3:他们同时在移动,双方位置没有变。

师:(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评析:为学生创设笑笑和淘气去游乐园坐船的数学情境,由到底谁经过的路长一点,引发猜测。再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线段的平移可以看做点的平移,而且线段上点平移的距离是相等的。这体现了化线为点、化整为零的数学思想方法。】

5.练习。

(1)教材21页第2题“填一填”。

(2)画房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方格纸上平移了小房子,生活中真正的楼房能平移吗?

生:不能。

师:多媒体视频把我们带入到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的现场,这幢高高的大楼就这样老老实实、稳稳当当地平移了66米多的路程。

(孩子们在半信半疑中感叹数学的力量真伟大!)

师:平移后的上海音乐厅现在已装修一新,同学们有机会去上海的时候,可以参观一下。对于这件事,你想说什么呢?

生: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慨,表示要好好学习,以后也为祖国做贡献。

师: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课件展示一组组巧妙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出来的精美图案,舞蹈艺术、旋转式楼梯等。)

nlc202309011357

布置作业:今天你过得愉快吗?与老师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吧!希望课下,运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设计个平移与旋转的游戏,再与你的家长或好朋友玩一玩。

总评:

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与生活经验给予支撑,这一点对感知平移与旋转这样的图形运动来说尤其重要。本节课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由观察实例切入教学,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定位,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创设有新意

2年级的学生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了“推窗户”“旋转木马”“滑滑梯”“高空缆车”“水车”“时钟”等直观典型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在模仿这些动作的同时,感受到两种运动的明显不同。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尽量避免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复合现象,以免给学生在首次感知的时候造成歧义。这也是没有采用教材37页“游乐园”那幅主题图的原因,因为里面的小火车、直升机等都容易给学生带来干扰。而把书本41頁、42页中几幅零碎的图片串联成“去游乐园游玩”的数学情景,赋予这些素材以情节性和故事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准确把握。

二、难点突破很巧妙

平移是一种刚性变换。它的重要特点就是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就是说,如果平移一些基本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就要保持联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于2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理性分析超出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遇到了“平行方向易知,平移距离混乱”的学习困难,很多学生在画平移图形时“凭感觉画”。为此,教师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这一难点。首先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提出笑笑和淘气谁走的路长,引发学生猜测,再通过亲自操作验证,直观有效地形成了学生对“平移距离”的正确理解,在自主学习中掌握了数“平移距离”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方式重体验

体验是指学生亲身经历或虚拟经历某个数学事件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成为了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本课体现了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操作,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的方法,加深对平移、旋转的理解和掌握。

编辑/魏继军

张红霞“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9

就《平移和旋转》这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来看,我的.思考是: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平移和旋转,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人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这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就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吴正宪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

其次,她创设了有效教学的情境和策略。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本节课中,吴正宪以多元智慧理论作指导,在课堂情境上,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晤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教师呈现一幅带格的平面图,两位小朋友分别在不同位置,学校处在中间,让学生想像两位小朋友如何到达学校。这是一个促使学生应用智慧的设计,因为通过学生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实际上是让学生更直观地强化了对平移的感知;另一方面,在到学校的途中还要有旋转(转个方向),再平移,这两个概念在同一情境中呈现,又很符合实际情况,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来组成有趣的图形,则会更有童趣。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总之。整个情境的创设体现了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也是当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念的体现。

再次,本节课也体现了吴正宪一贯的教学风格——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课。总之,师生是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多边互动活动,高高兴兴地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的。

旋转和平移教后反思 篇10

下课了,在送学生出校门的路上,学生争先恐后地用学过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向我描述着:房飞同学的铅笔盒掉在地上,被张林不小心一脚踢得先进行了平移运动,然后在地上不停地旋转起来;我训练拍篮球时,篮球在上下平移;韦禄昊同学说,老师我得的五角星在小组是最多的,我还想再上一节数学课。其实,这个同学有很多时候非常爱动,很难有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听着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谈论,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时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这是他们进行继续学习的宝贵基石。我们要经常让思绪返回到儿时,揣摸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把思考怎样设计才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警示时时提醒自己,让它成为一种自觉。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将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相应的`数学问题相联系,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主动地让学生从直观的生活体验中,渐渐剥离出问题本质的再发现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就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这节课就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观察、模仿、做动作开始,让学生用手势和动作表示平移和旋转,在动作体验后,使学生在手、脑、眼等多种器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给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数学知识的抽象化之间搭建起桥梁,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能动的构建起知识体系,形成数学模型。这样会既尊重学生的经验,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张红霞“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轴对称;概念;平移;旋转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在整个初中学习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对于初中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不仅直接关系着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优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赖于我们教师观念的改变。本文是笔者就自己的一点经验,以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种有效、科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一、分析所授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初步学习了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之后,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进行学习,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独立,教材在设计上富有美感,是一堂培养学生数学审美情趣的概念课。本节课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大范畴,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认识方位与简单的平面图形。这一课为以后学习简单图形旋转90°打下了基础。本节课中,提供了很多民间剪纸、脸谱图案、天安门城楼等图片,教师可以在课外收集到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为本课创设了一个具有强烈美感的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引出疑问,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本课内容比较重视实践活动,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在解读教材和初步的教学设想之后,研究出以下教法。

二、应考虑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数学概念,数学的特点之一即是抽象性,数学抽象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即数学不直接以客观世界实实在在存在的对象为研究对象,而是将客观世界存在对象的质抽象掉(这个质往往表现为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只保留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具体到轴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的教学,我们应该注意客观事物的对称属性与数学中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从客观事物的对称属性到数学概念对称图形的抽象过程,就具体实施而言,可以是先出示一些有对称属性的实物(如飞机模型、蝴蝶标本、对称的布娃娃等),再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式将其抽象成平面图形,然后观察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这个过程即体现了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与现实世界中的对称属性的联系。

其次,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对称属性与数学中的对称图形毕竟不同,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引用网上的一个问题和相应的讨论。

帖子一:书上在讲授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所举实例为:树叶、蜻蜓、天平,在下面的“做一做”中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有:天安门、奖杯、小汽车请问这些图形是按照平面图形(实物图片)来理解还是按照实物来理解?

帖子二:飞机(实物)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树叶(实物)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应该如何回答学生的问题?

帖子三(对以上问题的回复):首先,立体的图形不讲轴对称,只讲关于一个平面对称和关于一个点对称我们想像中的飞机(实物)是轴对称,事实上讲的是飞机关于一个平面对称(笔者注:严格而言,空间也有轴对称。空间的轴对称是指绕这轴180度空间旋转)其次,实物不可能是图形,飞机(实物)也就不可能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只是说飞机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对称属性。

另外,我们讲的轴对称也好,中心对称也好,都是讲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因为概念是从大量的现实事物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在我们理解抽象概念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现实事物与现象,而这大量的现实事物与现象毕竟不是概念本身,因此,在学习概念时,特别是为概念找现实事物与现象时。如果又严格用数学概念来度量,来评判这些事物与现象,是不恰当的,比如认识角时,在生活中找到角后,比如桌面一角,又討论边(桌子边)是否够直,角顶点是否够尖等,殊不知在生活中是找不到数学概念(如图)本身的,我们找到的都是模型,对称也是如此,数学研究者从现实生活(有时也包括数学本身)中的大量对称现象中抽象出轴对称的概念,我们学习这个概念时,就需要通过找对称现象加深理解,但是我们找到的对称现象毕竟不是轴对称本身。

笔者认为,在教学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具有对称属性的现实图形或写实图片,宜在揭示概念之前出示,为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服务,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后,在借助概念进行辨别与判断时,最好使用抽象的图形而不是实物或实物的写实照片。

三、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方法

对称是这一课中最基本也是较为简单的内容。在领略图形的静态美——对称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欣赏图形的动态美——平移和旋转。

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简单来说就是围绕着一点作圆周运动。我们还是从动手操作开始,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让学生将一个图形从方格纸上移到指定的位置,从简单的上、下、左、右,到斜上、斜下,提供他们自主思考的机会,了解平移的本质,并让他们找出平移的特点,比如平移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对应点连接成的直线平行且相等,等等。

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教师只要稍加提示就好,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作总结,要积极鼓励他们去思考。

如果说平移是物体的位置变化,旋转就是物体绕一个轴转动。相比较而言,旋转是较难理解的内容。学习旋转时可以从实际出发,电风扇、旋转木马、转动的陀螺都是旋转。通过实例来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学生心中旋转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画一个图形,让学生画出它绕一个点顺时针转90度后的样子,研究它旋转后有什么变化,进一步解读旋转的概念,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印象。圖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主要还是要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形来刺激他们的感官,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在探索和成功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之自主学习。

在领略图形的美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使课堂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 邢成云,蔡红.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课例(一).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09(7).

[2] 孙长智.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课例(二).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09(7).

[3] 徐久虎.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课例(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09(7).

[4] 杜先存,晏巧菊.轴对称课例综合点评.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7).

《平移与旋转》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2

教材并非圣经, 它只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载体, 在本节课教学中, 教者不拘泥于教材, 敢于思想, 敢于创新, 使教学重点得到有效解决, 教学难点也得以成功突破。首先, 开课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做数学”的机会。这样的设计,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饱涨着热情进入学习状态, 而且游戏的进行也巧妙地为后面探究平移特点做了有效的铺垫。其次, 在引导学生感悟平移的特点时, 教者出示了三个小杯子图像, 然后直观演示它们不同的运动过程, 请学生判断哪个头像的移动是平移。丰富的学习材料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反思的学习平台, 提供了有启发性的、互动式的对话模式, 使学生在思辩中自主体验到了平移运动的基本特征。

判定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距离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材上呈现的平移素材是小房子图片, 在此, 教者再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将其改易成点线更加鲜明的三角形, 我认为这一简化性的设计更为合理, 更具科学性, 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引起了学生对图形中点、线的关注, 为思考可以抓住一个点或一条线来研究整个图形的平移成功搭设了“脚手架”, 使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二、创设了有效教学的情境和策略

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本节课中, 教者以多元智慧理论作指导, 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 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请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画面, 回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 教者还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优化了教学效果。如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动态演示三角形的平移过程等, 借助动感的画面, 美妙的音乐, 化枯燥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 静与动相结合的情境不但唤起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探究的热情, 也充分体现了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 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

(一) 开展游戏活动, 积淀感性经验

谈话引入:

师:听说咱班同学最喜欢做游戏了, 这节数学课牛老师就先和大家一起玩两个小游戏, 你们高兴吗?

师:第一个游戏的名字叫"移石子", 现在, 每个同学的桌面上都有一张方格纸和一颗小石子, 怎么移呢?听好了, 老师要和大家同时进行石头、剪子、布, 谁赢我一次, 就可以把石子向任意方向移一格, 再赢一次, 再移一格……咱们比比看谁移的格数多, 好吗?

(二) 创设具体情境, 感知运动特点

1.分类,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游戏将石子和图片运动起来了,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运动的现象,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建筑工地上升降梯的升降、风扇的转动、缆车的滑动、旋转门的转动、推拉窗户、飞机螺旋桨的转动六幅画面, 教师演说, 并引导学生用手势跟着一起做运动)

2.建立表象

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物体平移和旋转现象,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 静静地想一想平移是怎样运动的, 旋转又是怎样的呢?

3.探究平移的特点

谁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平移?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下面请几个小杯子来帮助我们共同研究。 (课件出示小杯子图片)

(1) 这有三个小杯子, 现在我要将每个杯子都进行一次移动, 请大家仔细看, 认真想:哪个杯子的移动是平移呢?

(2) 汇报, 说说前两个杯子的移动为什么不是平移?

生1:第一个杯子移动时倒了。

生2:第二个杯子是跳起来移动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出平移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 (板书:方向不变, 直线运动)

师:根据这两个特征咱们检验一下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是不是平移呢? (讨论推门时, 门是在平移吗?)

4.学数平移的距离。

看来大家对平移运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下面咱们就利用平移继续做游戏。

方法一:看三角形的顶点, 它向上平移了5格, 所以三角形向上平移了5格。

方法二:三角形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间隔两个格, 三角形本身占三个格, 加在一起是5个格。

方法三:两个三角形之间空两个格, 所以是平移两格。

师:究竟谁的想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课件动态演示三角形的平移过程, 数正确的同学一阵欢呼)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4:不管抓住图形的哪部分, 都能数出三角形向上平移了5格。

师: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刚才还有人用图形本身所占的格数加上中间空的格数也获得了正确的答案, 是吗?这个方法也不错, 是个聪明的数法。有了这些正确的方法, 相信你们一定能正确判断出这次三角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课件演示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

学生判断,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数法。强调不要找错对应点。

(三) 拓展练习, 应用平移与旋转

1.图形变换题:左边的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2.游戏:向左平移两步, 向右平移三步。

以一只脚为中心旋转一圈。

3.请大家不许运用平移和旋转的动作离开这间教室。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13

针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我在相应的练习课中,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实例,让孩子们小组内说一说、演一演这些实物是怎么运动的,再通过比较、分类,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掌握这两种运动现象各自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其他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孩子们积极寻找,但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比如:有孩子说“门的运动是旋转现象”,马上有孩子反驳“是平移现象”,前者列举的是教室的门,后者列举了校门口的移动门。在讨论与争议中,一些有争议的现象反而给孩子们多了份思考,孩子们表示,在描述平移现象或者旋转现象的时候,要把物体的运动说清楚,比如:飞机飞行是平移现象,但飞机上的螺旋桨在做旋转运动。这也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在格子图上数和画的环节中,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再集体讨论、纠错,一些学生很快归纳出,先在原图找点,再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对应点,接着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隔多少距离。在画图时,更是交流了绘画的技巧:先找点,再移点,最后将平移后的点连起来。但也有部分学生数格子的方式不对,我就一一辅导。

教学设计平移和旋转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形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圆盘面、指针和揿钮。教学过程:

一、初步观察,感知运动。

1、引导观察。

谈话:上新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组画面,(播放课件)你看到了什么?(两辆蓝色汽车,第一辆车停在原地没动,第二辆车在开动)是的,第一辆车没动,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蓝色车沿着笔直的路前进,我们就说它在运动。

物体的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运动的其中两种方式。

二、深入观察,认识平移和旋转。

(一)联系生活实际区分平移和旋转。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电风扇叶片、国旗、汽车、钟面上的指针、火车车厢、风车叶片)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电风扇叶片在不停的转,国旗沿着旗杆上升,汽车在笔直的路上前进,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转,火车车厢在平直的轨道上前进,风车叶片在不停的转)

引导: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将它们分分类吗?(能)请仔细观察,然后和同桌讨论,哪几个归为一类。

集体交流:火车车厢、国旗、汽车的运动属于一类,都是直线运动的;钟面上指针、电风扇叶片、风车的运动属于一类,都是转动的。

揭示:是的,火车车厢、国旗、汽车,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钟面上指针、风扇叶片、风车叶片,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

指出: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

(二)认识平移。

1、认识平移。

引导:火车车厢、国旗和汽车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 指名演示。

问:你觉得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交流后明确:都是沿着直线在移动。举例: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引导说完整:***的运动是平移。

2、体验平移。

引导:你想自己体验一下平移吗?(想)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一做,听口令: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 ② 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③ 再平移到右下角,④ 最后平移到左下角

问:谁想在电脑上用鼠标来演示?

问:你们觉得平移时要注意什么?(沿着课桌的边平移,不能转动数学书)谈话:掌握了要领,请同学们把数学书从刚才的左下角平移到左上角。问:你是怎么平移到左上角的?到前面来演示。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是的,把数学书从桌面的左下角平移到左上角,有不同的路线可走,但数学书的运动都是平移。

(三)认识旋转。

1、认识旋转。

引导:钟面上的指针、风扇叶片、风车叶片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 引导:是的,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转动的,绕哪里转动呢?(当中的一个点)举例: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

2、体验旋转。(1)做转盘。

过渡:只要你用智慧的双眼认真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旋转现象。(出示转盘)我们也来体验一下,这里有一个转盘,上面的指针可以转动。

谈话:请你拿出信封,老师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转盘(水彩笔不要拿出来)。(2)动手旋转。

引导:(鼠标转动指针)转动指针属于什么运动方式?(旋转)指针绕哪里旋转?(中间一个点)你会按要求旋转吗?(会)

听口令:指针对着A点,把指针从A点旋转到B点,继续旋转到C点,再回到A点。过渡:同学们转的又快又准,刚才的指针旋转一周是如何转的?(手势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样旋转一周回到A点?(手势表示)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说口令,一人拨指针,然后互换(转好的请把转盘放在桌子上)。

小结:是的,旋转的路线也不止一种,指针可以向右转,也可以向左转,有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就能发现数学的乐趣。

(四)比较。

指导: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平移和旋转(板书:补齐课题和)

三、练习巩固。

(一)基础练习。

1、判断平移和旋转,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你能判断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交流:先说说哪些是平移,再说哪些是旋转,同时动画演示。

(玩具转盘的运动是旋转,拉窗被推动后,它的的运动是平移,汽车的方向盘需改变方向时,它的运动是旋转,算珠被拨动时,它的运动是平移;拉出或推进抽屉时,抽屉的运动是平移;旋转门被推动后,它的运动是旋转;光驱托盘被弹出或者退入时,它的运动是平移;水龙头开关在打开或关闭时,它的运动是旋转。)

2、体验平移和旋转。

追问:物体能平移和旋转,那我们人能平移吗?你想体验一下吗?全班一起起立,向右平移2步,向左平移2步;原地旋转一圈,反方向旋转一圈。

指出:不管向左还是右,都是平移;两种方向的转都属于旋转。

(二)综合练习。

1、判断平移前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图案在纸上也可以平移,这里有一片绿色的树叶,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

请你独立观察,用铅笔涂色。

问:谁愿意上来演示?您能用语言告诉大家吗?(左起第一片、第三片、第五片树叶平移后可以与绿色树叶重合)

评价: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真强。

2、数格子在方格图上平移棋子,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图案还可以在方格图上进行平移。

出示方格图,问:看见这里的指向标,你知道了什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我们一起来把要求读一读,向东平移3格是什么意思?(向东平移,红棋子一格一格移,移动三次,其实平移前后的棋子间空了2格)把棋子向其他方向平移,你会吗?(会)

要求:独立完成在书上。

(打开展台)交流:拿两生作品交流(一张对,一张错),谁来评价一下? 追问:怎么在方格图中数格子?(横着或竖着一格一格数)

问:你知道平移后的棋子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吗?(东南方向西北方向)

3、依据平移后的位置确定怎样平移。(课件播放象棋棋盘)谈话:象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棋谱里也有方格图,这个棋子是(車),你知道車在棋谱上怎么走动的吗?(只要没阻碍,車横竖都可以走)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引导:(课件显示象棋残局)这是双方最后的战局,車怎样走能吃到馬? 指名说一说(向上1步,向右6步)

追问:車向上一步再向右6步,其实就是今天学的哪种运动方式?(平移)怎样平移?(沿着方格图里面的线,上下、左右平移都可以)那你知道車怎样平移能吃到馬和相吗?

交流:車先上平移2格,然后向右平移6格。6格是怎么数出来的?大家一起数一数(课件播放)。

追问:車还可以怎样平移也能吃到馬? 回答后,跟着课件一起数一数格数。问:車怎样平移可以吃到相呢?

过渡:真是一次棋艺与数学知识的完美运用。

(三)拓展练习。

1、平移在数学上的运用。

谈话:今天是第一次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其实在上个月,我们计算图形的周长时,就已经接触平移了。【出示图】这三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交流:把凹在里面的边移到外面,变成一个长方形。边演示边解说:把这条边向右平移()格。

要求:你能把其余凹在里面的边平移吗?(能)独立完成在作业纸上。集体边说边电脑演示。

指出:在这里,我们就是运用了平移,成功的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追问:现在变成了3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你发现没有,其实这里除了刚凹在里面的边,什么也进行了平移(长方形)长方形向右平移了几格(1格还是4格)?我们留个悬念,先看下面一张图。(课件播放)

2、确定图形平移几格。过渡:这里有个房子图也经过平移了,你知道它向哪边平移了?平移了几格?拿出作业纸,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探讨一下。

交流:平移了几格(2格?6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播放课件)问:通过演示,发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那房顶上的这个点,也应该向右平移了6格。这两个点都是小房图屋顶那个点,称为对应点,那数数这个点平移了几格不就可以了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问:那图形上其余的点向右平移的格数也是6格吗? 要求:请你重新选一个对应点,再数一数。

交流发现:无论选哪个对应点数一数,平移的格数是一样的。

3、在方格图上平移图形。

引导:你想在方格图上自己平移图形吗?请你拿出作业纸,按要求把三角形平移。展出:这里有两张作业纸(一张对,一张错),谁来评价一下。指出:向右平移,只能水平沿直线向右,不能斜掉。

四、欣赏。

过渡:火车、人都能平移,那真实的房子能平移吗?(出示音乐厅图片)引导:告诉大家吧,房子也能平移。这可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上海音乐厅是一座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世界一流的音乐厅。2002年,因为城市建设的规划,上海市政府决定将整幢音乐厅进行平移。经过一年的时间,上海音乐厅这座重达5650吨的建筑成功的向东南方向平移了66.4米。当时中央电视台还就此事进行了新闻报道呢。请看当时的新闻录像。【播放录像】

五、课堂总结。

总结:是的,这是一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完美运用,数学是有用的,让我们一起,学好数学,将来用好数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张红霞“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15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是在“图形的运动”下给出的“保持任意两点间直线距离不变”、“运动后物体形状不变”,直观地说,就是这三种运动保持图形的全等,刻画了“两个全等图形”特定的位置关系,不同变换之下的图形之间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不仅能为合情推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2011版《课程标准》与《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加强了对中心对称性质的解读,新增了对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质的要求,降低了对轴对称、平移两种变换的某些细节要求.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从变换的角度来研究点、线段、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圆等图形,也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在作图、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关系等方面得以应用,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几何图形形成更为概括的认识,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2015考法分析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一部分知识易于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近年来中考中在课改实验区考查较多,并逐步为其他地区所接纳和认同,随着今后中考越来越强调考查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意识、审美意识等,这部分知识将更多地结合其他几何知识出现在综合考查项目中,成为全国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统计2015年全国各地123套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查“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试题有123套共440分,占全部试题的100%,占123套中考数学试题中“图形与几何”部分考查总分值的6.62%.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通过直接设置轴对称、平移与旋转问题,考查不同的图形变换的特殊性质;通过图形的变换构造新的图形与数量关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查“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认识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大都采取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考查“三种变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关注了“三种变换”的应用.

(二)考查“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是中考必考内容,图形变换将原来静止的图形赋予新的“生命”在“动”中探寻不变的规律;在图形运动过程中感受动与静、变与不变、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由此成为中考命题中不可或缺的考查对象.统计2015年全国各地123套中考数学试题中,考查“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试题有123套共338分,占全部试题的100%,占123套中考数学试题中“图形与几何”部分考查总分值的5.08%.

(三)考查“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应用

201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注重以图形变换为载体,使几何图形由静态转到动态,丰富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借此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综合运用能力.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借助三种变换设置综合问题,考查学生探索图形变换中的规律的能力,突出了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1.“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综合应用

从不同角度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构造数学问题,结合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寻找图形轴对称、旋转、平移过程中的不变量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实际应用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这部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是近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问题,是应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解决实际问题很好的载体,也很好地实现了对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等方面的考查.

三、近年来“轴对称、平移与旋转”部分体现数学核心素养考法的对比分析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最能体现“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学抽象、模型思想”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试题命制框架,是能结合初中阶段所有几何图形研究问题的载体,并且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对不同背景下全等变换问题的考查加强了向探究性、操作性的转变,对“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做了很好的诠释.例如,2015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试题、2015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试题、2014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试题都有所体现.它们来自不同年份不同省市的中考题,均考查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解决问题.试题背景几乎一致,只在所设置问题中体现其各自风格.可见,全国各地不同省市大都在各自的命题时保持各自在共性与个性方面特有的风格.

上一篇:工商银行取现手续费规定下一篇:励志中英文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