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本概念总结(共7篇)
艺术学基本概念总结 篇1
艺术学概念(包括一些文学概念)
1.艺术的认识本质:艺术的掌握方式,或者说,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是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世界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特征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半,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美,所以,艺术认识内容,则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2.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3.美的规律: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的体现出其本质的真实,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的表现出 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的显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形象又必须是 非常突出、鲜明、生动,那它就是美的。
4.艺术典型: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题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相比一般的艺术形象,它的真实性更高,概括性更广,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更强烈,感染性更持久,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真理的独特发现和对美的独特创造。
5.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与人而引起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
6.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
7.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8.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摹仿现实。
9.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采取的象征、寓言、夸张、变形以至于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10.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外在形式的美,即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按照一定规律如均衡、对称、对比、和谐、整衣、多样统一等排列和组合的形式,并能唤起美感的审美特征。
11.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干之后,不经过复杂的治理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直接面对观察事物和对其认识不经过惯常的逻辑思考的认识瞬间性。它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常水平。
12.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主要表现在已经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才能上),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作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特别是其中的形象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胎儿——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13.艺术创作方法: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4.艺术体验:是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15.艺术发现:是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6.艺术想象: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连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的创造的能力。
17.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
18.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了主观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19.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20.艺术传达: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它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21.艺术语言:它不仅包括文学语言,也包括了其它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艺术想象的材料(如表象这种广为使用的艺术语言符号)和艺术表现手段以及各种艺术媒介。
22.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
23.集体无意识: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集团、人类)在生理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心理积淀起来的潜在共同心理。
24.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创作构思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的一种豁然贯通、才思如潮的心理现象。往往起着推动创作过程、促成艺术形象完成的作用。虽然它是在艺术家面对大量生活素材和生活感受而感到难以处置的苦思中,因某一机缘的出动,以出乎意外、茅塞顿开的突然性形态表现出来,但它的产生的基础,则是艺术家平日积累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长期艰苦的艺术探索。是艺术家在持续构思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心理上的反映。
25.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26.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
27.艺术个性(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心理定势、艺术意象、艺术想象等内容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特点和特性,它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和独特的艺术技巧高度统一的结果。
28.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基础与经济生活。
29.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创作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体现出
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30.艺术流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31.艺术思潮: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般潮流。
32.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3.艺术的审美认识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34.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悦心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获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35.艺术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
36.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音响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7.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过程中,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的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中。
39.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互相渗透或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40.定向期待(期待视野):由读者的文化素养、审美趣味、鉴赏能力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种惯性心理力量,“它以不经意的,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习惯方式支配着阅读过程,读者阅读中的定向、选择和童话,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不假思索中进行的。
41.审美体验: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42.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重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43.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而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实践上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艺术学基本概念总结 篇2
1、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体和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李银生)
社会工作:是在遵循助人自助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的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一项专业性工作。(朱眉华)
社会工作:由英文social work 翻译而来,基本内涵指,在一定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中级社工师)
2、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和群体。
3、关于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几概念
公共救助:也称社会救助,他是政府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对经济匮乏从而物质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家庭服务:也称家庭社会工作,它是对家庭因社会或者家庭成员方面的原因而陷入困境所进行的支持性服务,它是家庭整体为服务对象的服务。
康复服务:是针对残障人士开展的福利服务,它通过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提高残障人士的机能,并创造环境条件帮助他们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
学校社会工作:以帮助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服务。由于家庭出现问题、学校交友以及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的学业会遭受很大的困难,甚至影响学业的正常进行,这些学生就会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学校社会工作包括: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社区—学校型社会工作。
矫治服务:矫治也称矫正,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人员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生活的服务。
4、显功能:那种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
潜功能:未被预期和认识的后果。5、1601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由伊丽莎白女王针对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贫民数量迅曾的社会现象颁布的济贫法中最完备,最有名的极品法案。首创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采用最早的工赈法并将贫民分为三类采用不同的救济方法。这部法案推动了英国福利的制度化进程,另一方面直接推动社会工作前身—志愿助人活动的发展。(出自王思斌但是自己总结的)
6、保息六政:出自《周礼》指的是正常年份特别是生平时期的社会福利措施,包括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六种措施,类似于现代的儿童福利、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住宅和就业福利等各种福利服务工作。(李银生)
7、社会福利:广义指一切有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资源,它们可以是有形的物质金钱支持,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帮助,即可以是实物的形式也可以是现金的支持。
狭义:指为社会中最不能自助者,提供的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8、社会福利制度:是指由一整套目的在于改善公民生活素质的福利理念、资源、机构等构成的社会系统,它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一样,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9、剩余性福利:residual welfare,它是为社会上无法自助者提供的暂时性、补偿性和紧急性的社会救助。
制度性福利:institutional welfare,它是指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
10、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way,指在当今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面临一系列危机的情况下 而流行的一种社会福利意识形态,其基本理念是强调资本主义市场的自由作用,同时重视有计划的国家干预,在充分保障公民自由的前提下,主张推行自由的竞争经济,在社会福利领域进行改革,将福利同工作的价值联系起来,将福利改革同社会团结基础的扩大联系起来。
11、风险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发展阶段或社会发展状态,在这样的阶段上,以人类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各种全球性风险和危机对整个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很根本性的严重危机。(来自笔记没有出处)
12、伦理困境: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主要是指由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之间产生的伦理冲突所导致的伦理决定困难,它也是价值观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个体性与群体性、个别与一般、革新与传统之间冲突的具体体现。
13、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为等内外要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具有适应性、类型众多并易于变化、动态、可控制或可训练、发展性、整合性是其基本特征。
14、社会环境:指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5、受助者:client,也称当事人、服务对象等,许多社会工作文献中称为案主,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16、改变媒介系统:指社会工作者,不论他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或社区,他们都是促使案主发生改变的媒介,又是实施改变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
17、案主系统:即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者。案主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小组、团体,也可以是社区、组织。
18、目标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改变案主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19、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实现改变目标的人,即社会工作的同盟军,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系统。
20、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各种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的协助关系。
21、评估: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换衣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22、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23、转介: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是指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必须寻找另外的服务机构,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将案主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使案主能够获得适宜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一种工作过程。
24、理性情绪治疗法:又称ABC理论,由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她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情绪问题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因此,它以人的观念、思想、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达到改变沮丧情绪的目的,使人产生更积极与负责任的行为。
25、个案管理:个案管理人员把服务对象以及复杂的社会服务网络中有益服务对象的资源联系起来,及时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26、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27、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通过组织成员有计划的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在参与的过程中,让成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主、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成员的潜能。
28、地区发展:罗斯曼指出的三大社区工作模式之一,就是发动社区内不同人士和团体广泛的参与,通过参与过程使他们达到自主和互助的目标,改善社区关系,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29、社会策划模式:罗斯曼指出的三大社区工作模式之一,就是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根据相关的信息,制定工作项目,并将社会目标转化为实务手段的过程。
30、社区照顾: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就是动员并连接正式和非正式的的社区资源,去协助有需要的人士,让他们能和其他人一样,居住在家里和生活在社区里,又得到适当的照顾,从而社区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相互扶持。
31、社区教育:发源于欧洲,是社区发展的产物。是指有关机构或主体针对社区成员的需要和社区发展的需要,组织协调社区内外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传授相关的教育内容,以达成某类工作目标的活动。
32、社会工作督导:专门的社会工作方法,是机构人力发展、人才培养的传统方法。具备教育功能,行政功能、保证服务质量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人才培养和机构发展的重要途径。
33、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社会工作,其中,政府福利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根据社会福利的政策、立法、或决策,按照一定程序将之转化为实际的服务;作为一个由诸多策略合成的过程,社会行政旨在保证政策对象的福利权利,发挥社会福利的功能。
34、社会政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公共权威机构制定的,使个人、家庭可以在市场以外以非等价交换的社会供给的方式得到可以直接支配或使用的资源,以满足社会性的认识的个人需要,增进公民的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政策。(杨伟民)
35、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展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搜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与社会工作有关是其根本特征。
36、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专业人员对个人施以专门的教育训练,使之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伦理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要求,完成个体专业化的过程。
37、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社会工作专业进入一个非原生社会时所必须完成的一种转变。
38、人在情境中:person-in-situation,是个案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根据系统理论和社会心理模式、生态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个人和他人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因此个案工作的目的是致力于促进当事人的人际关系和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减低和解决个人和环境之间的失衡问题。(隋玉杰)
39、接纳:在个案工作中就是一种用非批判的态度进行沟通的思想和一种处理个人和个人行为之间不同的一种能力。(隋玉杰)
40、当事人自决:是指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承认当事人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需求。(隋玉杰)
41、人格特质:就是指个人在其先天的基础上经后天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人格方面的特殊品质,这些特质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某种行为形式和一致性。(隋玉杰)
42、移情:精神动力学名词,精神动力学认为一个成年人当对别人的态度和反应受到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在个案中,案主无助的状态下来机构求助,往往产生扭曲的感情和心理,容易移儿童期异性父母之情到工作者身上。(隋玉杰)
43、反移情: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些非现实性的情绪反应或态度行为,即工作者将自己过去曾经受的压迫、冲突或不舒服的经验情绪投射到案主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隋玉杰)
44、家庭结构图:又称家庭结构树,预估方法之一,一般用于分析案主生活的历史及各种社会关系的重大事件,可提供有关家庭历史、婚姻、死亡等家庭重要是事件,以及家庭沟通或互动方式的概要信息,通常至少包括三代人。(朱眉华)
45、小组动力:是指小组内或小组和小组之间的各种行为现象,如小组的形成、结构、关系、组员互动、沟通、领导、控制、凝聚力、目标等。(吕新萍)
自己认为较为前沿的概念
1、优势视角:与缺乏视角相反,优势视角取向的实践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应该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案主及其所处的环境和现状,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要协助案主在创伤、痛苦和苦难的中寻找希望和转变的可能性。塞勒伯认为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要包括:赋权(empowerment)、成员资格(membership)、抗逆力(resilience)、对话与合作。(周兆安论文)
职场礼仪基本概念 篇3
什么是礼仪?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 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礼仪的定义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的分类
政务礼仪 商务礼仪 服务礼仪 社交礼仪 涉外礼仪
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 课程目录
1、安邦员工基本行为准则
2、职场礼仪
3、电话接待技巧 搭车竞赛
一位身着笔挺漂亮军服的海军军官 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 一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郎
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 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 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人 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 什么是仪表?
仪表包括人的仪容、姿态、服饰、风度等。影响力
语言信号7% 声音信号38% 视觉信号55%
一、安邦员工基本行为准则
着装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正式上班时间内,必须着职业服装,严禁牛仔或其它奇装异服。
禁止吸烟:公司职场内禁止吸烟。所有办公区为禁烟区,包括卫生间、电梯过道和紧急出口。
应答电话:电话响铃三声内应答电话。应答时,先自报公司名或姓名。
发送函件:向外发送函件时应注明发送人姓名。因私向外发送函件,需提前预付函件费用。
领取办公用具:每周一,员工本人或部门秘书在前台领取办公用具并签字确认。
办公场所:员工需保持办公场所的整齐、干净。
所有来访客人必须由邀请人陪同才可进入;接待来访、业务洽谈应在前台或会议室进行。
二、职场礼仪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
1、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工作场所,男女平等。
2、将体谅和尊重别人当作自己的指导原则 握手礼仪
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握手礼仪 握手次序:
女士先伸手,男士才可握手;领导或长辈先伸手,下级或晚辈才可握手。握手动作:
对方伸手后,我方应迅速迎上去,但避免很多人互相交叉握手,用大约2公斤的力,避免上下过分摇动。握手禁忌:
不能用左手,与异性握手不可用双手,不能戴墨镜、不能戴帽子、不能戴手套。不要在与人握手时递给对方冷冰冰的指尖,不在握手时长篇大论,或点头哈腰过分热情。互换名片
递名片:双手拿出自己的名片,将名片的方向调整到最适合对方观看的位置,不必提职务、头衔,只要把名字重复一下,顺序要先职务高后职务低,由近而远,圆桌上按顺时针方向开始,在用敬语:“认识您真高兴”“请多指教”等。互换名片
接名片:双手接过对方的名片,要简单地看一下内容,轻声念出对方名字,不要直接把名片放起不看,也不要长时间拿在手里不停摆弄,更不要在离开时把名片漏带,应将名片放在专用的名片夹,或放在其他不易折的地方。道歉礼仪
即使你在社交礼仪上做得完美无缺,你也不可避免地在职场中冒犯了别人。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真诚地道歉就可以了,不必太动感情。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歉意,然后继续进行工作。将你所犯的错误当成件大事只会扩大它的破坏作用,I’m sorry„使得接受道歉的人更
加不舒服。打错电话叫错名字 上下级礼仪
——下对上篇 1.不能“越位”。
2.摆正关系。3.尊重领导。
4.精明能干,当好参谋。5.谦虚诚实、忠诚可信。6.把握好与领导谈话的技巧。7.掌握汇报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8.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时,要讲究方式,方法。9.保持适当距离。上下级礼仪
——上对下篇
1、公仆意识
2、加强个性修养
①守信践诺。②与人为善。③择人任势。④任人唯贤。⑤畅通言路。⑥兴趣相投。⑦提高聚群性和社交能力。⑧提高情绪和行为的自律性。礼仪的核心是什么? 自尊
首先是自尊为本,自尊自爱,爱护自己的形象。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第三要尊重自己的公司。礼仪的核心是什么? 尊重他人
用五句话来概括对不同人的尊重体现的个人修养: 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 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 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 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电子礼仪
1、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而职业信件中是没有不严肃的内容的。
2、传真应当包括你的联系信息、日期和页数。未经别人允许不要发传真,那样会浪费别人的纸张,占用别人的线路。
3、手机可能会充当许多人的“救生员”。不幸的是,如果你使用手机,你多半不在办公室,或许在驾车、赶航班或是在干别的什么事情。要清楚这样的事实,打手机找你的人不一定对你正在干的事情感兴趣。
三、电话接待技巧 电话形象
电话形象:是指人们在通电话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语音、声调、内容、表情、态度、时间等的集合。它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通话者所在单位的整体水平。拨打电话的礼仪
(一)选好通话的时间
(二)礼貌的开头语
(三)用声调传达感情
(四)有所准备,简明有序
(五)电话三分钟原则
(六)举止得体,表达得当
(七)礼貌的结束语接听电话的礼仪
(一)及时、礼貌地接听电话
(二)自报家门
(三)认真倾听,积极应答
(四)认真清楚地记录(5w1h)
(五)友善对待打错的电话
(六)正确代接电话
(七)巧问对方姓名
(八)礼貌地挂断电话及时、礼貌地接听电话
1、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以及个人的姓名。这种形式最为正式,例如,“您好!安邦信息中心***。请讲。”
2、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或是问候语加上部门名称。它适用于一般场合,例如:“您好!安邦信息中心。请讲。”或者:“您好!信息中心。请讲。”后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由总机接转的电话。
3、以问候语直接加上本人姓名。它仅适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例如:“您好!***。请讲。”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交往中,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如何做好记录:5 W1h
When Who What Where WhyHow 使工作顺利的电话术
1、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
2、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
3、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
4、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
5、借用他人单位电话应注意,一般借用他人单位电话,一般不要超过10 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6、同事家中电话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7、用传真机传送文件后,以电话联络礼仪的功能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超级短线基本概念 篇4
投资周期是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周期,按照持仓时间,投资周期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长线投资、中线投资和短线投资。
长线投资
长线投资通常是指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行为。有的长线投资高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中线投资
中线投资通常是指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在一月以上、数月以内的投资行为。有时数月以上、一年以内的投资行为均可归结为中线投资。
短线投资
短线投资通常是指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一个星期左右、一月以内的投资行为。有时一个星期以内的所有投资行为均可归结为短线投资。
必须指出,投资周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一个精确的定量标准。这里所定义的投资周期仅仅是一个通常的标准,不同的投资者因交易策略和交易品种的不同对投资周期有着不同的定义标准。
超级短线的周期定义
超级短线顾名思义是一种短线投资行为,其超级的定义表明是一种对短线投资更为短暂的投资行为。超级短线的持仓时间通常1至3个交易日。
在T+0交易制度下,超级短线通常是指当日交易,即当日完成买卖交易循环,
在T+1交易制度下,超级短线通常是指隔日交易,即当日完成进场交易,次日完成出场交易。必须指出,超级短线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精确的划分标准。通常将持仓时间小于3个交易日的交易行为,均可称为超级短线交易。
投资周期与分析周期
需要强调的是,从技术层面上投资周期与分析周期具有较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不仅表现在持仓时间的选择上,也表现在投资分析决策所依据的基准分析周期图表的选择上。
分析周期是用来进行市场分析的基准周期形态,常用的分析周期有:年、月、日、60分钟、30分钟、15分钟、5分钟不等;也可根据需要自定义:如3分钟、7分钟、3日、2周等。不同的分析周期显示了市场对象不同的周期趋势结构。月线周期图表显示的是市场对象月线趋势结构,日线周期图表显示的是市场对象日线趋势结构。1分钟周期图表显示的是市场对象1分钟趋势结构。
分析周期不完全等同于投资周期,却常用来确定投资周期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长线投资通常用年、月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中线投资通常用周、日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短线投资通常用日线、60分钟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而超级短线通常则用5、15、30分钟、甚至1分钟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
秘书学基本概念 篇5
1、概念
(1)秘书的涵义和职业特征
含义:①协助领导人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的工作人员。②指秘书职务涵义:①宫中迷藏之书 ②辅臣 ③行政职位 ④社会职业
职业特征:①服务的直接性和稳定性②知识化和专业化③年轻化和女性化
(2)秘书工作的内容、要求、性质、特点和作用
工作内容:①辅助决策 ②协调关系 ③处理信息 ④办理事务
工作要求:
①四个转变:单纯地办文办事——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单纯地传递信息——综合处理信息;被动服务——主动服务;凭老经验办事——科
学化管理。
②六个强调:强调调查研究工作,信息工作,信访工作,协调工作,督察工作,党务、政务服务工作
工作性质:辅助性(根本)
工作特点:①中介性 ②直接性 ③全面性 ④服务性 ⑤被动性 ⑥潜隐性 ⑦机密性 工作作用:①助手作用 ②参谋作用 ③协调作用 ④信息枢纽作用 ⑤公共关系作用
2、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1)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性质、职能与工作要求
工作机构的地位:秘书工作机构分为了“秘书工作机关”、“秘书工作部门”和“秘书岗位”。秘书工作机构是一个特殊机构。它主要是将领导部门与各业务部门、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上下沟通,使各业务部门之间平衡协调,使本单位于
上级单位或下级单位沟通交流。对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和职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不是决策机构,而是辅助机构;不是职能
部门,而是综合办事机构;不是统辖机构,而是协调机构;不是普通机构,而是要害机构。工作机构的性质:①机密性 ②辅助性 ③综合性 ④服务性
工作机构的职能:①助手职能 ②参谋职能 ③枢纽职能 ④协调职能 ⑤保密职能 ⑥公关职能
工作机构的工作要求:①明确职责、权限、目标、任务 ②制定秘书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标准 ③分清主次,有条不紊 ④科学地安排工作程序
会计基本名词的概念 篇6
2.会计核算: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3.统计核算:指通过对事物的数量进行计量来研究监督大量的或者个别典型经济现象的一种方法。
4.业务核算:指反映监督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一种方法,就是指单位在开展自身业务活动时应当履行的各种手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原始记录。
5.会计主体:也称会计实体,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6.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进行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持续经营前提为企业的财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7.会计分期: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帐户、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
8.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9.客观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0.相关性原则: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11.可比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以使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12.一贯性原则: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13.及时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编制出会计报表。三是要求及时将会计信息传递给报表使用者。
14.明晰性原则: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要求会计信息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会计信息易于为一般用户理解和接受。
15.权责发生制原则:指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不以款项的实际收入与付出为准,而是以收入与费用是否实际发生为准。
16.配比原则:指营业收入与其相对应的营业成本和费用应当相互配合。配比原则既包括收入和费用在因果关系上的配比,也包含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
17.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照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18.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企业的当期损益。收益性支出产生的收益只与本期有关,与本期收入配比。资本性支出产生的收益却涉及几个会计期间,因此要在整个支出的受益期内进行分摊,与不同期间的收益配比。
19.谨慎性原则:当企业处理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要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风险,并以一定的方法计量确认这种风险和损失。而对于可能发生的收入和收益则不能予以计量和确认。
20.重要性原则:指在会计核算时,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当区别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对于那些相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应当分别核算,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表中作重点说明;对于那些相对次要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可以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2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在会计核算时,经济业务内在的经济实质重于外在的法律形式,并以内在的经济实质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22.会计要素:指对会计对象(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23.会计恒等式: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不管经济业务发生什么变化,始终不会破坏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会计恒等式还可以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结账前)等形式。
24.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5.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26.所有者权益:表明公司、企业的产权关系,即公司、企业是归谁所有。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
27.收入:是企业在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生产经营业务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8.费用: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费用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29.利润: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它是反映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是企业一定期间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
30.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再分类的项目称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从而进行分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方法。
31.账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与结构,用来连续记录经济业务引起资金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32.“T”形账户:是账户的简单表达方式,反映了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即账户分为左右二边,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一边登记增加金额,一边登记减少金额。
33.期初余额:指账户中上一会计期间的结存转入本会计期间的金额。
34.本期发生额:指账户中本会计期间增加或者减少的金额。
35.期末余额:指账户中本会计期间结存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就是下一会计期间的期初余额。
36.复式记账法: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在二个或者二个以上账户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37.借贷记账法: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表示账户金额增加或者减少的记账方法。
38.会计分录: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对该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应当增加或者减少的金额,以一定的记账符号表示其记账方向、记账账户、记账金额的专门方法。
39.简单会计分录:指经济业务发生后只涉及二个会计账户。
40.复合会计分录:指经济业务发生涉及二个以上会计账户。
41.记账方向:指用记账符号表明会计账户和金额登记方向。
42.对应关系:指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
43.对应账户: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存在对应关系的帐户。
44.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某一时点(如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用以反映某一日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情况的报表。
45.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与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计算出一定期间的利润。
46.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完整的现金流量表是包括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47.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主体根据预先设计的会计程序,将会计期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按照一定的会计步骤,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过程。会计工作在长期的企业经济活动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会计期间的工作就是一个会计循环。
48.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9.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书面证明,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50.记账凭证:是会计部门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的,直接据以记账的会计凭证。51.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52.过账:就是将记账凭证中的记录按照一定的程序与规则过渡到相关账户中的过程。
53.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
54.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按照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凡属本期以现金形式收到的收入和以现金的形式支付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未曾以现金的形式收到的收入和未曾以现金的形式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55.账项调整:就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以权责发生制和配比为原则,为正确确认每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正确确认每一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而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正确会计信息所作的会计特殊处理。
56.预收收入:又称买方信贷,指导购买方在取得商品以前,销售方预先向购买方收取全部或部分货款。它实际上是购买单位对供货单位所需经营资金的垫付。
57.预付费用:是指本期已经支付款项,而受益期间是后续期间或者是包括本期在内的若干会计期间,因而应归属各受益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如预付保险费、报刊杂志费等。
58.应计收入:是本期已经确认,但尚未收到的现金的收入。
59.应计费用:有些费用在本期内虽然尚未支付,却应当由本期负担。如本月耗费的水电费可能要到下月才能实际支付,但却应当由本月负担;本月发生的借款利息,要到季度末一并支付等。这种费用被称为应计费用。
60.结账:是在某一会计期末将账户结算清楚的会计程序,它是下一个期间登记经济业务的必要准备。
61.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信息的正式报告,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重要依据编制,用以总括反映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文件。也是会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企业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各种附表和附注说明等。
62.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企业拥有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可随时使用的那部分资金。会计报表上的货币资金由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部分内容组成。
63.银行存款:指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两种。
64.其他货币资金: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项货币资金。主要有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
65.支票: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66.银行汇票:指由出票银行签发,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67.商业汇票:由出票人签发,承兑人承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68.信用卡:指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取现金,且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别载体卡片。
69.未达款项: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导致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一方已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并已经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70.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而形成的债权。由于其回收期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年,所以属于短期债权。
71.现金折扣:指企业为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早日偿还货款而给予的一种优惠,允许在一定的还款期内给予规定的折扣。
72.应收票据:指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
73.存货: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仍然处在生产经营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即将被消耗的材料或物料。
73.先进先出法: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条件,按照货物购入的先后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74.后进先出法:指以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条件,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75.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每次收入存货,用本次收入存货成本加原有库存存货成本,除以本次入库数量加原有库存数量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价,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结余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76.加权平均法: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货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77.个别计价法:指每次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按其购入时的实际成本分别计价方法。
78.原材料:指企业用于制造产品实体的购入物品,以及购入的供生产耗用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性物品等。
79.库存商品:指企业不需要加工就可以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经过批发零售环节,提供给企业和社会,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的物品。
80.售价金额核算法:指在实物负责的基础上,只以售价为计量单位记账,控制商品的购进、销售、储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
81.低值易耗品:指劳动资料中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时间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和物品
82.一次摊销法:指在使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全部一次性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83.分期摊销法:是根据低值易耗品的原价和预计的使用期限,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分次计入成本费用的方法。
84.五五摊销法:指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成本),在领用和报废时各以一半计入成本费用的一种摊销法。
85.包装物:指为了包装本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86.委托加工物资: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加工成新的材料或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物资。
87.存货清查:是财产清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指对各种存货通过实地盘点核对,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88.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
89.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90.双倍余额递减法: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乘以两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折旧的方法。
91.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算每年折旧额的方法,该折旧率的分母是年数总和,分子是固定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92.无形资产:指企业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它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和商誉等。
93.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指企业为增加租入固定资产的效用,进行改装、翻修或改建的而发生的各种支出。
94.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95.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因其偿还期短,又称为短期负债。
96.长期负债: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97.应付账款:指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因购买材料、购进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98.应付票据:指企业因购进材料、商品等而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的不同,可分为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
99.资本公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是不属于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
100.盈余公积: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
101.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102.期间费用:指企业当期发生的直接计入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103.营业利润: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
104.利润总额: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105.净利润: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106.财务会计报告: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107.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108.汇总报表:指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所属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对其各项目进行加总编制的会计报表。
109.预提费用:指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
110.待摊费用: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以后各期分期摊销、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费用。
111.利润分配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情况以及年末未分配利润数额的报表。
112.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113.直接法:指按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就是按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来源直接反映的。
幼儿园基本数学概念 篇7
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2、曲调:曲调也称旋律。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9、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变音记号 调号 临时记号】
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变音记号有五种: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音符休止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音值的基本相互关系: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等。
(一)全音音符: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它是音符家族的老大哥,其他音符的时值都比它短,而且要以它为准。依次分为两半。
(二)二分音符:长着身子(学名叫符干)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它只有全音符的一半长,(它等于全音符1/2的时值)
(三)四分音符 :黑脸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
(四)八分音符 :黑脸的音符长出了尾巴,它叫“八分音符”它比四分音符还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8的时值)
(五)十六分音符 :黑脸的音符长着两条尾巴,它叫“十六分音符”。它比八分音符还要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16的时值)
(六)三十二分音符:有着三个尾巴的黑色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它比十六分音符又少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32的时值)
(七)六十四分音符:长着四个尾巴的黑色音符名叫“六十四分音符”。它是“三十二分音符”的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64的时值 数学基本概念
物体画:是由教师确定画某一物体形象,教幼儿掌握该形象的画法,使幼儿初步学会用绘画表现客观形象的教学模式。情景画:是在物体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由教师确定画面内容,教友儿以个别物体形象与其他物体形象相结合,表现一定的情景的绘画形式。
意愿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自己确定绘画的主题和内容,独立运用已有的绘画技能,自由表现自己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表现自己的想象或经历过的事物和想象。
装饰画:根据装饰的特点和要求,教幼儿用交单的图形纹样和协调的色彩在纸上或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品纸型上以及事物上进行有规律,有变化,有节奏的装饰。
旋律:是由一些不同高低,不同长短的乐音组成的单音连续进行的运动曲线。节奏:是指由不同长短及不同强弱的声音,构成的声音序列。
律动:是在音乐伴奏下做的律动活动,是一个个单独的模仿动作,基本动作或舞蹈动作,也可以是几种动作的组合。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下,而又以音乐为主导的一种游戏活动,它是靠音乐信号表示游戏的规则,凭对音乐的辨识来表换游戏动作的。
集合: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
重叠对应:把一个集合中的物体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排成一行,再把另一个集合中的物体一个对一个的分别跌放上去。分类: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排列。自然数:又叫整数,即1,2,3,4„„用以表示事物的个数和次序数。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即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排列的次序(即第几号)
数序:从1开始由小到大按顺序排列的自然熟的顺序。单元数数:一个一个的数数,又叫逐一数数。
按群数数:两个两个的数数,五个五个的数数,十个十个的数数。点数:手口一致逐一按物数数。
数的守恒:指一组物体的数目,不因其大小、排列形式改变而改变。
数的组成:除1以外的任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双数:二个,二个的数,数下来没有多余的数。单数:二个,二个的数,数下来有一个多余的数。
自然测量:利用自然物(如小棒、竹片、纸条、小瓶等)测量物体的长短,粗细,宽窄,厚薄,容积等,或用脚步测量距离的远近。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函概范围
【艺术学基本概念总结】推荐阅读:
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10-26
青苹果艺术学校工作总结05-12
艺术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12-10
体育艺术活动总结07-01
说话的艺术总结07-26
音乐艺术实践总结12-11
艺术专业学生实习总结06-03
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总结07-18
艺术接待工作总结12-07
环境艺术实习总结报告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