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手位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 篇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少儿形体舞蹈——芭蕾手位
授课老师:马佳丽 班级:13舞蹈学1班 学号:*** 针对年龄:小学一年级
一、教学目的:
少儿形体训练根据少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导孩子们参加体型的锻炼,使体态更加灵活优美,使孩子们得到美的体验。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出发,激发儿童对形体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计划:
1.脚的基本形态及基本位置 2.手的基本形态及基本位置 3.芭蕾手位练习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孩子对音乐和形体课的兴趣,有锻炼形体的意识,并培养孩子对美的认识。2.让孩子在音乐中找感觉、节奏和情绪。
3.启发调动少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创造性。
四、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站姿
教学目标:学习脚的基本形态,从而了解形体课上的基本站立姿势。
教学关键:注意站立的姿势以及舞蹈的预备姿势,学会在表演时的基本脚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演习惯。教学过程:
学习八字步:两脚跟靠紧,两脚尖分别为2点、8点,垂心在两脚上,眼看1点。第二部分:手型
教学目标:学习手的基本形态,从而了解形体课上的基本手位。
教学关键:注意站立的姿势以及舞蹈的预备姿势,学会在表演时的基本手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演习惯。教学过程:
兰花掌:这是女生常用手型,四指伸直,略微分开,中指用力往下压,拇指向中指靠拢,保持约一指的空隙,不要紧贴,食指伸开微微向上翘起。
虎口掌:这是男生常用手型,四指伸直,略微分开,虎口张开,大拇指内侧向手心靠拢使掌心形成一个自然沟,手臂的力量要贯穿至五个指尖。第三部分:芭蕾手位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基础的芭蕾手位练习,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学习基本的韵律组合。教学关键:注意站立的姿势以及舞蹈的预备姿势,学会在表演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演习惯。教学过程:
学习芭蕾手位:教师讲解一位至七位的手位,学生通过学习能将任意一手位摆出来。
一年级的学生在做芭蕾手位时可以不要求脚上的动作配合,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脚位的变化,要求眼随手动。熟练后可跟音乐练习。
五、课后反思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 篇2
一、芭蕾舞课堂教学的特点
1、规范性特点。
芭蕾舞源于欧洲, 在长期发展中广泛吸收各民族舞蹈精华, 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流派, 公认的芭蕾舞学派有意大利派、俄罗斯派、丹麦派、法兰西派等, 但这些学派的动作体系、技术标准都趋于一致。芭蕾舞训练体系有着较强的规范性, 不按规范训练会影响动作美感, 使身材变形。芭蕾舞的训练标准为“开、绷、直、立”, “开”指从肩脚骨、下肢骨关节、脚骨关节都全部打开, 这种“开”是统一的外开;“绷”指脊柱、下肢关节、踝关节的绷直;“直”是后背与双腿拉直, 这样能够掌握身体重心;“立”指从头到躯干、四肢是直立的整体。
2、系统性特点。
芭蕾舞基础训练是经过美化的、规范的动作系统, 有着严格的规范性, 每门学科都有着阶段性、层次性的特点, 这种层次性、连贯性符合了人体肌肉、骨骼的运动规律。因而, 在训练中强调标准、系统、有序, 精心设计教学动作, 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技能训练。对初学者而言, 应从简单动作或舞句开始学习, 在有了一定的动作积累后, 再学习高难度的动作组合。
3、科学性特点。
芭蕾舞是一套“科学、完整、系统、规范、严谨”的训练体系, 稳定性是芭蕾舞训练的基础, 贯穿于旋转、跳跃、空翻等动作技巧之中。在各种技能训练中重心训练是最为重要, 全脚要平放于地面, 脚趾不能抓地, 重心应放到脚跟, 并往下踩向地面;在找到重心的基础上, 应进行现代舞中的移动重心训练, 完成“拧”、“倾”等技巧训练, 解决训练中的平衡问题。
二、芭蕾舞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芭蕾专业课程包括音乐、表演、双人舞、舞蹈理论知识、外国民间舞、古典芭蕾、现代舞等课程, 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知识体系较为复杂, 要全面掌握芭蕾舞课程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要将教学内容贯穿于学生的不同年龄段。
1、时间要求。
一般情况下, 少年时期是学习芭蕾舞的最佳时期, 这时人的身心敏感性强、肌体较为灵活、可塑性和接受性强, 在少年时期进行芭蕾舞训练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芭蕾舞基本功。但是实际教学中人们总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优秀的舞蹈人才, 常出现挤压学生学习时间的现象, 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系统、动作不规范, 影响了学生的舞蹈训练, 缩短了学生的舞蹈生命。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 舞蹈学习时间以七年到八年效果最佳, 这样能使学生获得全面而系统的舞蹈技能。当学生十岁左右开始舞蹈训练时, 十七八岁时就进入技术成熟期, 也是舞蹈表演的最佳年龄期;如果缩短教学时间, 就会像拔苗助长一样, 不利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大纲要求。
教学大纲是芭蕾舞课程教学的指导规范, 对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具体要求。低年级时期是舞蹈基础的学习期, 中年级时期属于舞蹈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期, 高年级阶段是复杂表演手段的学习完善期。如果某阶段的教学出现问题, 必然会影响后续学习,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作好前后衔接工作, 即学习新内容之前让学生对前阶段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 必要时可以推迟新内容的学习, 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技能。
3、进度要求。
教学进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芭蕾舞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教学进度, 在实施新教学内容之前, 应先回顾上半年的知识技能, 对学生进行肌体引导, 恢复其能力水平, 然后将前阶段的技能组合复杂化, 使学生能深度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在学年期末应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回顾, 使学生能将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芭蕾舞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索
1、有针对性开展教学。
《芭蕾舞教学法》提出了芭蕾舞教学的一些基本法则, 但是这些法则不是死板的教条,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芭蕾舞教学法》规定, 训练要从扶把部分开始, 再过渡到中间, 发展到转、跳等技巧和脚尖, 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被这些原则束缚而失去创造力, 而应该从学生的天赋条件、舞蹈功底、心理素质等出发, 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天赋较差的学生, 应放慢学习进度, 缩减教学内容, 强化技巧训练;当遇到劳动、排练、放假等特殊情况时, 应减轻训练量, 保证基本训练即可。在从单一动作训练到动作组合的编排时, 学生可能会遇到开度较差、反应能力不强等问题, 这时教师要灵活转变教学方法, 通过扶把训练来加强腿部的搬、耗、压、绷、勾等训练;在中间的组合中, 应善于突破常规, 在动作节奏中加入不规范的动律、节奏, 在规范动作中加入不规则的动作。
2、巧妙组织课堂教学。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教师应熟悉教学目标, 把握每个动作的训练目的与意义, 对准备活动、节奏、停顿等教学环节都应周密设计, 科学分配扶把、转、大跳、小跳等舞蹈动作的训练时间;还可以按照学生的记忆力、舞蹈功底、反应速度等素质对学生进行分组,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芭蕾舞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考虑动作组合的编排, 还应考虑课堂内容的时间分配与组织形式, 如动作之间的衔接、训练内容的先后顺序、动作讲解与提示、动作停顿处理等。通常情况下, 训练密度、节奏要适中, 对学生已熟练的动作, 可以减少或取消停顿, 缩短衔接时间, 提高训练密度与节奏;同时,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精神状态等进行讲解与提示, 要求学生将动作做规范、做标准, 但也不能在某个动作上纠缠不休, 反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3、做好讲解与提示。
在芭蕾舞课堂教学中, 常会出现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教师不注重讲解和提示, 仅仅满足与于教会学生舞蹈动作;二是迷恋于讲解和提示, 不厌其烦地讲解动作要领、分析动作的意义, 反而忽视了动作训练。因而, 教师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在动作训练之前先讲解动作意义、要领、难点等, 动作结束后总结学生在动作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讲解时语言要简练、生动、精确, 能够一语破的, 讲清问题的本质。
芭蕾舞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态, 每个舞蹈动作都是舞者内心世界的展现。在芭蕾舞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基本功训练, 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德洪.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8 (2) .
[2]姬茅.芭蕾舞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 (4) .
[3]张芳.如何营造和谐的舞蹈课堂气氛[J].陇东学院学报, 2006 (3) .
[4]黄涛.论芭蕾舞教学中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 2007 (5) .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服装设计实践 篇3
【关键词】芭蕾舞;服装;服装设计;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4.11.015
【Abstract】The writ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ballet costume. With the example of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Raise the Red Lantern as example, he described the ballet costume design practice in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
【Key Words】ballet; costume; costume design;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1 芭蕾舞及其服装的发展演化
芭蕾舞,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通过舞蹈、音乐和舞台布景、服装,表现戏剧情节故事;或者没有故事内容,只以舞蹈作为手段从视觉上解释音乐。
芭蕾舞出现于15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与此同时,芭蕾舞服装也随之产生。此后,随着芭蕾舞内容、题材和舞蹈技术的改变,芭蕾服饰也随之经历了数次变革。
最早出现的芭蕾舞也称作“宴会芭蕾”,结合了意大利宫廷祭神舞蹈和民间游戏,演出将歌、舞、剧结合在一起在宫廷宴会中上演。那个时期的芭蕾舞服装设计得繁琐夸张,相当奢华。
17世纪,意大利的“宴会芭蕾”被带到了法国,在法王路易十四时期发展到了鼎盛,称之为“宫廷芭蕾”,芭蕾舞剧由于都是由宫廷组织,优秀的舞者均是法国皇室成员,芭蕾舞服装多带有浓厚的“巴洛克”风格,服装风格异常华丽,装饰细节比较多,剪裁、缝制固然精致,但更重视衣服表面的装饰效果。
由于早期的芭蕾舞服装十分注重奢华和细节,给人一种隆重夸张的感觉,但缺少了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限制了表演者的自由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芭蕾舞的发展。18世纪,芭蕾舞服装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法国大革命之后,出现了“浪漫芭蕾”。在这个时期,芭蕾舞服装确定了沿用至今的经典款式——紧身胸衣加钟形薄纱舞裙,裙子的长度可以短到小腿的中间位置,整件舞衣用多层纯白的绸布与薄纱重叠制成,质地柔软飘逸。舞蹈者还要穿上紧身的底裤,配浅红连袜裤,服饰朝着轻薄化发展,便于演员展现大跳、打脚等舞姿。如《仙女》中,首演玛丽·塔里奥尼身穿的舞裙,它的上半身为露颈的紧身胸衣,短而夸张的泡泡袖,胸前佩戴一朵小花,下半身的裙子像一朵倒置的、半盛开的花朵,长度到脚踝以上、膝盖以下,背上装点着白纱制成的小翅膀,整件舞衣质地柔软、飘逸,成为“浪漫芭蕾”时期的典型舞裙。“白色纱裙”的形式对后世的芭蕾服装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芭蕾舞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推动了芭蕾舞的革新和发展。到了1880年,芭蕾舞裙继续缩短,开始裸露出整条腿,称为芭蕾短裙(tutu),在十九世纪成为芭蕾舞的标准裙。
20世纪,芭蕾舞进入了“现代芭蕾”时期,芭蕾舞服装的样式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舍弃了过去那些古典传统款式中隆重的装饰,服装设计形式也多采用艺术化和功能性强的服饰。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服装的束缚越来越小,服装设计着力体现表演者的舞蹈线条和身体曲线。1912年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编导的《牧神午后》出现在芭蕾舞台上,牧神穿着画有彩色斑点的紧身上衣,头上戴着两只弯角,而女神则身着宽松薄纱上衣,画着粉红眼线,这种服饰打破了当时芭蕾固有的形式,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后不久上演的《春之祭》更是引来了激烈的争论——祭祀舞蹈时男演员都穿着宽松的黑色长裤,裸露上身,女演员则穿着透明的丝质吊带长裙。这些充满争议的芭蕾作品使得芭蕾服装的设计有了更大的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的服装与造型历经多次变革,如今,芭蕾服装在设计时多会以历史背景为前提,融入不同时期的不同元素,也会依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服饰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
2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服装设计
在芭蕾舞进入中国后,中国的造型艺术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创新,虽然芭蕾舞剧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几乎晚了3个多世纪,不过,起步虽晚,却是飞跃前进。以中央芭蕾舞团为代表的中国芭蕾舞剧院团推出了一系列经典芭蕾舞剧,其中不乏极具中国特色的舞台经典剧目。
中央芭蕾舞团于1959年建团以来,以“介绍西方古典、现代各流派芭蕾经典作品,探索西方芭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之路、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作品”为宗旨,不但上演《天鹅湖》等国外古典与现代芭蕾经典作品,还推出了《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这些剧目的服装也根据中国文化特色和剧目时代背景,充分考虑芭蕾舞演出的特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创造出了适合中国舞者的芭蕾艺术造型,并且在设计制作中加入了现代时尚以及中国文化的元素,使芭蕾舞更加生动、多彩,与时俱进,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一名芭蕾服装的制作者,笔者在30年的制作过程中深有体会。在此,分析介绍《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两部剧目的服装设计。
2.1 《红色娘子军》的服装设计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央芭蕾舞团几十年来的保留剧目,也是最早的具有中国特色芭蕾舞剧的典范,它为传统的芭蕾舞服装带来了一次全新的革命。《红色娘子军》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人的欣赏角度、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史无前例地将有中国红军特色的军装搬上了舞台。剧中,娘子军战士一律身着军装式上衣、短裤、绑腿,展现了典型的红军形象,再加上齐耳的短发、带红星的军帽,使演员们显得精干利落,同时也折射出故事发生地海南炎热的地域特征,既符合现实生活中海南人的生活习惯,又为芭蕾舞腿部、脚部的技术运用创造了条件,可谓一举两得。
剧中各色人物的服装也都具有独特的年代和身份特点,比如反面角色南霸天、老四、南太太,设计师从服装的面料选择到款式设计都有意体现出每个角色身份的不同:带有光泽的真丝缎,印有吉祥图案的织锦缎,长衫马褂,这些都是那个时期典型的土豪劣绅形象。
在群舞舞段的设计上,设计者借用民族舞的服装特点,与芭蕾舞大胆结合。比如第二场的“五寸刀舞”,肥大的蓝色长裤,红色背心外面配上白色的扎腰短衫,形象地刻画了海南赤卫队员火热的革命斗志;第三场中的“黎族舞”,选用海南特有的少数民族——黎族的服装样式,在其特色服饰中加上巧妙的补丁设计,充分表现了海南地区黎族姑娘被压迫的境况;第四场中的“斗笠舞”, 用粗糙、朴实的面料和简单的中式造型设计,表现了父老乡亲慰问红军,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的热烈场面。
此外,男女主演的服装也具有独特的人物特点,女主演琼花开场被恶霸地主南霸天鞭打时,服装是带有伤痕、破洞的,袖口和裤脚参差不齐,男主演洪常青在“就义”时,为表现受伤被俘、慷慨就义,服装也都是破破烂烂、布满血迹的,这与传统的芭蕾舞服装风格很不同。众所周知,传统的西方芭蕾舞剧模式,主人公多是王子与公主的形象,芭蕾舞服装也讲究精致、华丽,并且能够很好地展现演员自身的形体条件,但是娘子军的服装打破了传统。这种朴实、保守、具有年代特点的服装却十分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也拉近了芭蕾舞这种西洋“舶来”艺术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2.2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服装设计
2001年,中央芭蕾舞团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舞台,该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在舞蹈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服装设计上,处处体现着中国元素。故事发生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讲述了妻妾成群的“老爷”与其3个姨太太以及姨太太与昔日恋人之间畸形、曲折的关系。为准确营造故事的历史环境,设计时大胆使用了具有年代特点的旗袍作为女演员的舞台服装。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能够体现出中国女性的端庄、秀丽,这在芭蕾舞剧表演上绝对是一次新鲜尝试。为了不妨碍演员形态多变的舞蹈动作,在制作过程中,所有旗袍都在必要部分进行了特殊处理,并包裹紧身的袖子,这样可以清楚地欣赏到演员的手臂动作,裙摆的高开衩和褶纱处理方便演员的舞蹈动作。演出中,旗袍的设计不仅没有影响演员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力,反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中男群舞演员则身着形似中国古代铠甲的家丁服装,每次出场时都能烘托出一种严肃、威严的气氛。舞剧中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原汁原味的京剧,打扮得花团锦簇、全身披挂的京剧演员在前面表演武打场面,唱念俱全,穿着绣有传统花卉图案戏袍的芭蕾舞演员在后面迈方步、掷着水袖,这在舞台的声、色效果上有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极富震撼力。
此外,每个角色的服装都有各自的色彩,每种色彩都表现着角色独特的人物性格。老爷的三套服装均为黑色,是权力和封建势力的象征,胸前的文字图案,简单明了的表现了剧情的发展——迎娶时,胸前绣有“”字的喜袍,做寿时穿的绣有“寿”字的寿袍,还有当捉住大胆越轨的三太太时穿着绣有代表愤怒图案的怒袍。
女主演的服装一直是中国人喜欢的红色,抢眼的红色即代表人物的身份,也表达着不同的含义。从上花轿、做寿时喜庆的红,到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相会时,充满热情、喜悦的红,再到结尾时被家丁乱棍杖毙残忍的、血腥的红,虽都是红色,但是不同的红色服装代表了不同的剧情发展。
可以说,《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传统意义上的芭蕾做了多种突破,整个演出的服装充满了浓厚的东方情韵,在保留传统芭蕾元素的同时,将中国京剧、中式特色服装与当代芭蕾进行了完美结合,是一部极具观赏性并有着深厚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典舞剧。
3 结语
用西方古典的芭蕾舞演绎中国的故事,中央芭蕾舞团在一部部舞剧经典中,成功地用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为芭蕾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芭蕾服装这一造型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舞剧的服装设计,无疑是中国芭蕾舞造型的成功例证。
可见,服装是芭蕾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展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设计需要考虑舞剧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人物身份,并为演员提供足够的舞蹈舒展度,保证演员的不同舞蹈动作伸展自如,都能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形体教案 手位-摘果子 篇4
手位-摘果子 title=形体教案
手位-摘果子 title=形体教案
形体教案《手位-摘果子》 海阳路小学 李琪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 授课班级 2年2班 课题《手位—摘果子》 课型:形体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发展目标 :
1、通过学习形体课程塑造学生优美体态,预防学生不良身姿,形体教案 手位-摘果子。
2、使学生热爱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
3、善于结合生活中的动作创造出舞蹈动作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活泼有趣的语言动作,感知2/4拍的节奏特点,训练学生肢体协调性、指导学生听音乐模仿摘果子动作,练习基本手位及手的表现力启发学生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教案《形体教案 手位-摘果子》。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听节奏,能跟据单一节奏做动作 2根据乐曲节奏做摘果子的动作组合
难点: 学生年龄小,节奏感不强动作容易做不到拍子上 教学具准备《手位--摘果子》课件 学具准备:小篮筐、大苹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果园帮农民伯伯摘果子,也为今后继续学习较难的节奏打好基础。二)、热身活动
在劳动之前我们先做做热身运动
1、站姿训练锻炼学生身体的基本形态。2、4×8 走姿练习,挺胸、立腰、两肩平稳,两臂前后自然摆动要注意走路时的内八和外八。3、4×8 头部练习低头、仰头,左右转头,左右倾头及环绕。三)、学习形体组合《手位--摘果子》
一、欣赏《摘果子》形体组合表演
1)边听边跟音乐唱。歌词非常简单使学生感受摘果子的乐趣 2)跟节奏作拍手动作。锻炼学生节奏感。
二、学习《摘果子》动作 1)利用教学工具小篮子,让学生做端筐动作,利用大苹果让学生抓窝。使学生对端篮手位及扩指手位五指最大张开印象深刻
2)学习摘苹果的动作。重点强调苹果很大需用力摘,要求学生手腕转动,果子才会摘下来。3)醒学生手眼一致,尤其是苹果要放到篮子里。
三、学习《摘果子》的动作组合
1)请学生欣赏组合,随音乐模仿老师动作。让学生感受乐曲节奏,更快融入到学习中来 2)根据2/4拍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重拍时摘果子,弱拍时把果子放进篮子。3)学生分成两组两人相对原地做动作,体会劳动摘果子的乐趣。4 编创活动
在原地“摘果子”学生熟练掌握后,练习边走边摘果子,能手脚协调动作。
启发学生创编出不同方位(高处、低处、前面、后面、旁边)的摘果子动作。跟随音乐做动作
大脚丫跳芭蕾教学设计 篇5
鹤壁市实验学校 董莎莎
绘本简介:
《大脚丫跳芭蕾》是美国埃米·扬的第一本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叫贝琳达的女孩很喜欢跳芭蕾,而选拔会的评委嫌她的脚太大而拒绝看她的表演。她只好放弃跳舞,找了一份餐厅的工作,她也很喜欢餐厅的老板和客人,可是,她还是常常怀念跳舞。有一天,餐厅里来了一个乐团,在他们美妙的音乐里,贝琳达不知不觉中跳起舞来了。在老板的邀请下,贝琳达开始为餐厅的客人跳舞,她跳得美极了,餐厅的客人越来越多,连大都会芭蕾舞团的指挥都来看她跳舞了,并被她感动了。贝琳达终于又回到了舞台,开始为更多的人跳舞。贝琳达很快乐,因为她可以一直跳舞,跳舞。至于那些评审们会说些什么,她一点也不在乎了……让所有小孩充满热情的去做他的事,追求他的梦想,是本书要告诉孩子们的。绘本教学目标:
通过读绘本,了解绘本的主要内容,并树立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的信念。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王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大的时候,觉得老师特别神气,于是,我就梦想着自己长大也能成为一名老师。如今,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书:梦想)。同学们,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阅读一个绘本,讲的就是一个女孩她的梦想。
二、走进绘本
(一)看封面,从书的封面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书名:大脚丫跳芭蕾
作者、翻译、出版社)(板书书名)看扉页:扉页就是书的第一页
(二)走进故事,读绘本
1、让我们一起走进绘本去看看。
2、有个跳芭蕾舞的女孩名叫贝琳达。(板书:贝琳达)这是本书的主人公,我们要记住她的名字。
3、仔细看图,猜猜贝琳达有什么大问题?(介绍芭蕾舞的特点)
4、看图,评审委员对贝琳达满意吗?评审委员一看到贝琳达的大脚就大叫:他们会说什么?
5、师引读:贾庄董男爵三世说—— 等待贝琳达的结局是什么? 三个评审委员都说——生读。你认为评审委员做的对吗?如果你是贝琳达,当听到评审委员的话时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6、看图,说一说贝琳达此时此刻的心情,你时怎样看出来的?(师总结:画面以灰色为主,天灰蒙蒙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贝琳达的灰心难过,莲蓬头滴下的水滴仿佛是贝琳达伤心的眼泪。)
7、从这幅画上,我们可以看出贝琳达还跳舞吗?
8、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轻巧灵活”这个词你在哪里见过?
9、贝琳达在费莱迪餐厅干得很出色,可是,贝琳达快乐吗?她在想什么呢?
10、从“忍不住”、“不知不觉”这两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11、贝琳达答应了费莱迪的请求,可是,餐厅的客人会喜欢么?
12、看,男士、女士、大人、小孩,甚至可爱的小猫咪,都在目不转睛地看贝琳达跳舞呢。
13、知道大都会吗?那可是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世界级的歌剧院。指挥满意吗?他为什么会惊讶?赞赏?好感动?你能说说指挥的心里话吗?
14、贝琳达快乐极了,因为她可以,!
15、故事圆满地结束了,这是这本书的封底,贝琳达赢得了鲜花和掌声。
三、重读故事,加深印象
现在,我们再来一次,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一起来读一读部分句子。(第二遍讲述,教师引读)
四、总结升华
1、(封底停)此时此刻,静下心来想一想,贝琳达是一个
的女孩。
2、是啊,贝琳达的梦想是跳芭蕾舞,但是她却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她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老师也被贝琳达感动了,写了一首小诗,送给贝琳达,以及像贝琳达一样在追求梦想的人们。
3、配乐朗诵小诗。
4、介绍明言。
5、总结:所以,同学们如果喜欢一件事,就首先要热爱它,同时还要专注地去做,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而不能放弃,这样,一旦遇到机会,你就会成功。
五、作业(任选一题)
芭蕾舞基础训练教学 篇6
坐在地上做勾脚背的动作是第一次练习的你要做的动作,随后可以做盘脚压胯的动作,接著就是仰卧吸腿练习。当然,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大踢腿也是你需要练习的动作。
这一部分的训练主要是锻炼你运动系统的软度、开度和力度的,并且是舞蹈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习舞蹈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这三点能够运用自如才能充分地展示人体动作的幅度、线条和技巧,同时还能增强表现力和拓展表演领域。
这些动作可以帮助你打开肩部和胯部关节韧带,加强腰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而且两腿因坐在地上而减轻了支撑人体体重的负担,可以充分伸展和拉长各部位的韧带。地面训练对於非舞蹈专业者来说收获较大,所以一定要先从地面训练开始。
扶把训练是指训练的时候扶著固定的物体进行的训练。常见的有擦地、半蹲、全蹲、小踢腿、划圈等动作。单腿蹲和小弹腿也是相当重要的训练动作,而大腿踢和压腿就是你经常在图片、电视或电影中经常看见的。练习的时候,你需要扶著训练场地专用的栏杆,将一条腿踢出,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低一些,以后要逐渐增高,直到踢过头顶,两条腿要交替练习。
压前腿、压旁腿、压后腿三种动作对於解决腿的软度、胯的开度和收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向前、向侧方、向后压腿的时候,也要从较低难度做起,否则可能会拉伤韧带和肌肉,欲速不达。
以上这套扶把训练是想保持理想形体和想拥有高贵气质的你,应该每天坚持的练习。当然,这些训练动作同时也是芭蕾中最基本的练习,它可以使你的脊柱、臀、脚踝、臂充满活力,培养你优雅和高贵的气质。
以上基本动作训练到位后,就要开始脱把训练了。与以上的动作相比,脱把训练是难度较大的训练。因为你要失去固定物体的帮助了,但这同时意味著优雅的舞蹈训练动作的开始。这些动作分为手位与脚位的训练,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动、脚做划圆等动作,而且还有以前做过的大踢腿,但是这次已经没有什麼可以支撑你了。与前面的训练相比,增加的练习有跳跃练习。小跳还可以分为一位小跳、二位小跳、五位小跳。中跳是随后的训练,主要以原地跳为主,分为一位中跳、二位中跳、单起双落方法和双起单落方法。最后就是大跳了。需要注意的是,你应该循序渐进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上离把基本功训练,是将臂、腿、弹跳等配合舞姿造型而组成的小组合,既能训练身体的基本能力,也调整了身体的基本姿态,并使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到芭蕾中去。
最后的结束运动,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呼吸和舒缓身体,所以也是你不应该忽视的训练动作。
芭蕾训练,主要以“开、绷、直、立”四大原则为审美观,使肩、胸、胯、膝、踝五大关节向外打开,以腿脚动作为主,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肢体原有的线条,扩大运动范围及幅度,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培养高贵优雅气质也是练习芭蕾可以达到的目标,实际上,这样的贵族气派也是芭蕾兴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芭蕾的著装要求
舞姿优美的芭蕾,著装有其特有的风格,体现著女性特有的优雅体形。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练功服绝不仅仅是为了美丽,每一件装备都是有其明确作用的。但在欧洲,传统习惯於女孩子著黑色紧身衣及粉色紧身裤袜。
就颜色而言,成人形体芭蕾对著装没有特殊要求。由於在练习芭蕾的过程中,过长的头发会影响视线,所以髻是比较实用的发型,这种发型还可以使头颈部的线条优雅清晰。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 篇7
体育舞蹈作为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 尽管各高等院校均设立了体育舞蹈专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但是由于体育舞蹈在国内发展尚不足40 年, 所以没有像其他舞蹈艺术一样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 缺乏专业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的体育舞蹈在人才培养上出现很多问题。 笔者认为芭蕾舞历经上百年历史发展历程, 其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 并且体育舞蹈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芭蕾舞, 所以可以将芭蕾舞训练方法引入到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中,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体育舞蹈教学效果,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体育舞蹈在未来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2、体育舞蹈与芭蕾舞的关系分析
专业芭蕾舞选手在表演过程中的身体形态、 个人气质以及舞蹈魅力等, 均是给观众带来美好感受的关键要素, 就芭蕾舞来说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是塑造选手魅力的主要因素, 就体育舞蹈来说其在形成中吸收了很多芭蕾舞艺术的要素, 所以两者在表演和训练等方面存在一些十分紧密的关系。 体育舞蹈于芭蕾舞在训练与表演过程中, 对学生的重心与平衡等基本能力训练中的要求是相同的, 所以很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开始将芭蕾舞训练方法应用其中, 以便于实现对学生肢体动作上的训练, 一些高校在这个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程序化的体育舞蹈训练方法。再者, 体育舞蹈教学与芭蕾舞训练中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 舞蹈表现能力以及舞蹈感染力等方面的培养, 由于体育舞蹈发展中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训练方法体系, 所以需要使用芭蕾舞、古典舞等训练方法来实现对上述要素的训练, 这足以说明芭蕾舞训练与体育舞蹈教学有着十分紧密联系。最后, 芭蕾舞选手的身体技能训练方法体系要遵循“开、绷、直、立”的基本原则, 在身体技能训练要求上与体育舞蹈竞技动作要求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所以运用芭蕾舞训练方法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舞蹈的基本技能与动作技巧训练效果, 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总体水平和效果。
3、芭蕾舞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体育舞蹈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很多芭蕾舞元素, 并且芭蕾舞选手与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训练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甚至一些标准动作要求上也有着紧密联系, 为了解决体育舞蹈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这一问题的弊端, 笔者认为将芭蕾舞训练体系引入其中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确保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将芭蕾舞训练体系引入到体育舞蹈教学中。
3.1、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体系的应用途径
世界著名的拉丁舞冠军东尼本指出基本动作是影响选手比赛成绩的关键要素, 这句话不仅十分适用于芭蕾舞选手的培养中, 同时也适用于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培养中, 基本动作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竞技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 很多体育舞蹈运动员虽然在竞技过程中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但是一些相对简单的舞步在竞技过程中经常会出错, 这说明由于体育舞蹈教学中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 所以导致在体育舞蹈运动员基本功培养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基本功不扎实是很多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员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将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体系引入其中可以解决体育舞蹈运动员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 该基本功训练体系在应用中可以实现对运动员力量、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等方面的训练, 确保体育舞蹈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基本功, 这样可以彻底解决运动员在表演中普遍存在的简单舞步错误问题, 对进一步提高运动在体育舞蹈竞技与表演中的动作表现力有着重要作用, 避免观众因运动员基本功不扎实而影响其观赏效果。
3.2、芭蕾舞技巧训练体系的应用途径
体育舞蹈作为舞蹈艺术中的一种, 其在竞技和表演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技巧、技术应用有着紧密联系, 就芭蕾舞来说由于其在表演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 所以芭蕾舞技巧训练体系便可以有效培养选手的高难度技巧, 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选手在芭蕾舞表演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同时, 体育舞蹈与芭蕾舞在选手培养上都十分重视对其身体韧性的培养, 芭蕾舞技巧训练体系便可以实现对选手体态和动作上的培养, 进而使选手通过训练具备良好的身体韧性, 所以就芭蕾舞技巧训练体系来说完全适用于体育舞蹈运动员基本技巧的培养, 有助于确保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动作可以在最大长度上符合艺术美、状态美等方面的要求。为此, 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可以将芭蕾舞技巧训练体系应用其中, 以便于实现对体育舞蹈运动员速度、力量以及身体柔韧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舞蹈运动员掌握更多的技巧和技术, 确保运动员在竞技和表演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3、芭蕾舞乐感训练体系的应用途径
体育舞蹈艺术诞生之初便与音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将体育舞蹈动作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 提高运动员的乐感也被作为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个优秀的芭蕾舞选手来说也要具备优秀的乐感, 并且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力才能在表演中作出更加优美的动作。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初级阶段是培养乐感的一个重要阶段,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这一阶段都忽略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进而导致学生在体育舞蹈训练中难以有效掌控正确的动作, 难以确保体育舞蹈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协调性, 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体育舞蹈竞技和表演中的成绩。为此, 将芭蕾舞十分健全、完善的芭蕾舞乐感训练体系应用其中, 可以有效弥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弊端, 更好的实现对学生正再初级培养阶段的乐感培养,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不断借鉴芭蕾舞乐感训练体系的经验, 结合体育舞蹈自身特色来形成更为科学、完善的乐感培养体系, 这对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4、芭蕾舞形体训练体系的应用途径
形体训练会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基本技能产生显著影响, 但是由于形体训练一直被作为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所以对体育舞蹈教学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就芭蕾舞来说十分重视选手舞姿的优雅、流畅, 其形体训练体系在选手训练中也可以达成这一目的, 为此, 将芭蕾舞形体训练体系引入其中可以解决体育舞蹈运动员形体训练不足这一问题。 芭蕾舞形体训练应用到体育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结合体育舞蹈竞技对学生的年身体形态和基本技能要求来选择培训方法, 确保整个形体训练内容都能紧紧围绕体育舞蹈教学, 以便于达到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和基本技能的目的, 对进一步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培养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结语
体育舞蹈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很多芭蕾舞的元素, 这对于芭蕾舞训练体系应用到体育舞蹈教学中提供了很大可能性, 同时很多高等院校实践经验也证明了芭蕾舞训练体系引入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有效性, 为此, 建议各高等院校要讲芭蕾舞训练体系作为基础来构建出专门的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琴.论芭蕾技巧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芭蕾舞台;倾斜台面;虚拟铰轴;翻转驱动力;优化措施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6.08.013
1 虚拟铰轴的提出
可倾斜台面的芭蕾舞台是舞台行业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倾斜角度变换及相互间的配合,更完美地向观众呈现表演的效果。为了实现芭蕾舞台台面的倾斜功能,最理想的状态是以木地板的上边缘为旋转轴进行倾斜,如图1所示。
在倾斜过程中,A点与固定台面的水平位置、高度相比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会因为台面倾斜而与固定台面产生干涉问题。
但是工程实际中,无法在木地板的上边缘设置铰点,只能是尽量靠近A点,如图2所示。
对比倾斜前后的位置,可以看出,A点与固定台面的水平位置、高度相比均有变化,并且产生了干涉。显然这种设计满足不了要求。
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台倾斜机构采用了一个以旋转点A为圆心的弧形轨道,并增设了一个拉杆限制倾斜台面的自由度,以便使台面能够沿着弧形轨道运动,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到,倾斜前的位置和最大倾角的位置与固定台面相比均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在倾斜过程中,旋转点A存在少量的位移变化。
基于虚铰原理的虚拟铰轴机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该机构采用了两个以旋转点A为圆心的弧形轨道,使台面无论旋转到任何位置,都能看成是倾斜台面在围绕虚拟铰点A旋转,虚拟铰点A的位置保持不变,有效地实现了台面接口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契合,如图4所示。
采用这种结构进行芭蕾舞台设计时,翻转驱动机构的作用方式、弧形轨道的几何尺寸等因素对虚拟铰轴机构的使用效果都有直接影响。
2 翻转驱动力分析
受翻转台面厚度所限,翻转驱动机构的作用力相对铰点的力臂较小,所以作用力方向对铰点的影响是显著的。下面对两种设计进行分析。
2.1 驱动形式1
结合图5、图6、图7进行分析。
已知:F4=100000N(自重+载荷)
对A点取矩:
2.3 分析
对2.1、2.2的计算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到表1。
驱动形式1中的滚轮B点、C点受力比驱动形式2大了很多,会导致摩擦阻力太大,翻转驱动力不足,倾斜台面可能翻不起来。
修改为驱动形式2后,倾斜台面可以正常翻转,虚拟铰轴机构在全过程中,A点的位置偏移在±2mm范围内。
3 改进与优化措施
对虚拟铰轴机构进行改进与优化,有以下几种措施。
3.1 措施一:移动滚轮位置
往前移动滚轮,使得第一个滚轮尽量在A点的下方。通过受力分析,发现此种优化对滚轮B点、C点的受力有所改善,但改善不大。
3.2 措施二:拉大滚轮间距
尽量拉大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使其力臂尽量大。通过受力分析,发现此种优化对滚轮B点、C点的受力有很大改善,受力基本上是原来的一半。如图11的左边所示。
3.3 措施三:改变推杆驱动形式
改变动力推杆的驱动形式,变为半个剪刀撑的驱动,这样充分释放了水平方向的附件力,对滚轮B点、C点的受力也有很大改善。如图11的右边所示。
4 结论
基于虚铰原理的芭蕾舞台倾斜台面虚拟铰轴,有效地保证了台面接口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契合。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的一些改进与优化措施,有助于该机构在类似设备中的应用推广。
(编辑 王芳)
芭蕾舞压腿步骤图文教学 篇9
被压腿置于把杆上
将被压腿置于把杆上,主力腿绷直,臀部向内收紧。左手扶杆,右手在不耸肩的情况下举起,保持挺胸状态拉长躯干,脚背绷直。
正压腿
双手按被压腿膝部,上身尽力向前俯压(或双手掰住脚掌,试着以腹部贴大腿、以胸部贴膝盖,以下腭碰脚尖,量力而为,不能一蹴而就),支撑腿和被压腿始终保持绷直状态,腿后韧带、肌腱和肌肉有明显的拉伸感。
后压腿
左手扶杆,右手在不耸肩的情况下举起,保持挺胸状态拉长躯干。在右手带动下向后划弧线,尽量划到右臂指向正后方。从肩膀、上背到腰部慢慢地向后下腰,臀部保持不动。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 篇10
主要策略运用:预测 联结,提取信息,推论,提问策略,情节替代法指向写作
教学过程呈现方式:情节梯和情感变化曲线图,完成三个任务单,与主角对话提出三个不同指向的问题,用八格书呈现学习成果 教学主线:以探究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为线索,层层深入贴近故事灵魂深处的思考。
第一阶段:带读部分
1、从封面预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训教师活动: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故事开始:带着预测读故事······
参训教师活动:提取信息后回应前面预测:跟你最先的预测一样吗? 故事转折:在一次选拔赛上贝琳达被评为赶下舞台。
参训教师活动:读画面,提取信息,体会贝琳达内心感受,预测她还会继续跳舞吗?
2、梳理故事呈现故事情节梯和心情变化图。
通过梳理进一步体会角色的内心感受,联结自己的生活,对“评委的评价”进行思考,当我们面对学生给予欣赏鼓励建构性的评价和用 打击讽刺破坏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当事人的精神和心灵产生不同的影响。(联结推论策略体现)
第二阶段:自读后面的故事
分小组,每小组三张学习单:体现问题策略,故事情节梯,心理变化图
1.我是问题小投手:读后面的故事你会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2.我是情感诊断师:读后面的故事体会贝琳娜内心的变化,绘制情感曲线图。
3.我是故事地图小达人:读后面故事,把故事情节梳理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故事路线图,故事情节梯,故事导图等各种形式。
学习单交流展示环节:
1、教师根据学习单展示情况后,展示情节和心理变化图示例
2、小组交流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体现推论策略)
第三阶段:深度解读故事,探究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与人物对话,运用提问策略。参训老师活动:
1、书中有贝琳达,评委,餐厅老板,大都会乐团指挥,判断谁是主角?说说判断依据。(提取信息、统整推论策略)
2、与主角对话。完成学习单。与主角对话:读故事后,向贝琳达提出三个关于“为什么”的问题——提出三个“怎么样”的问题;三个“假如”的问题。
3、4、简要分析“评委”“餐厅老板,大都会指挥”人物特点 “贝琳达不在乎评委们说什么了”故事结束了,深度思考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得出决定这是一个关于发现自己的故事。)
第四阶段:三个阶段成果展示,结合故事情节制作八格书,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梳理出来。第一格:书名作者时间
第二格:故事开端,在舞蹈室练跳舞,舞姿轻盈。心情——开心。第三格:故事转折,参加选拔赛被评委赶下台。心情忐忑不安到伤心难过
第四格:故事高潮,餐厅跳舞,重返舞台。心情是开心,享受,喜乐。
第五格:故事结局,跳舞跳舞,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心情是幸福的,找到了自己。
第六格:你觉得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吗?
开始以为是----------------故事,后来以为是---------------故事,最后知道了------------故事 第七格:
我想
对
贝
琳
达
说
一
句
话-----------。第八格:
我想
对
我自
己
说
一
句
话------------。
第五阶段:读写结合部分 读绘本·学表达
习作主题:多角度围绕一个点——伤心进行描写。习作提示:
1、关注细节,多角度观察描写一个点。从神情、动作、语言、心理、环境等角度表现所写事物的特点。
2、重整能够体现贝琳达“伤心”这一心理感受的画面,提取信息,发挥想象,多角度进行描写。
习作要求:
学写人物心理——伤心
1.以第一人称“我”写贝琳达。我就是贝琳达,面对评委的无礼和打击,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以第三人称“她”写贝琳达的内心感受。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芭蕾基训;高校;健美操
健美操作为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代体育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它不单单锻炼了身体,更具备一定的艺术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艺术修养。而芭蕾舞基础训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芭蕾基训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中的优点和价值
健美操与芭蕾舞是存在内部联系的,二者有着许多共同点,比如,都注重对身体的掌控,都有健身和健心的作用,芭蕾基训对高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有着许多的借鉴价值和自身优势。
1.芭蕾基训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的优点
健美操是一项极具观赏性和展示个人表现力的体育项目,偏重身体的节奏感,大多着眼于技术难度的训练,很少在完善技术训练手段和对学生的表现力上下工夫。而芭蕾偏重于学生外美内秀气质的培养,掌握对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姿势以及动作难度和表现力的训练,提高形体美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健美操教学这方面的不足,使健美操的艺术表现力更加突出。
2.芭蕾基训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的价值
芭蕾基训的应用最明显的价值,就在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塑造了优美的形体。它的“开、绷、直、立”训练,促进了在表演健美操时,下肢的活力与动力,芭蕾基训里的上身挺拔的体态,完善了健美操在下肢运动时,上身能够继续保持美感的状态。芭蕾舞是很规范的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其基本肢体训练有益于形体美的塑造,其音乐感培养方面的经验运用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健美操的艺术表现力,其优美的动作、端庄的仪态对培养高雅审美有独特作用。
二、芭蕾基训在高校健美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
健美操教学易于学习普及的特点,使得它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追捧,但其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合时宜,不能真正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修养等各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芭蕾基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情况。
1.改进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
芭蕾基训的运用改进了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平常的健美操教学只是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健美操的动作,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动作,由于缺乏基本的舞蹈素质,很多学生都是初体验者,学习效果不佳,高校健美操课程得不到发展,学生塑造形体、缓解压力、锻炼身体等的学习目的并没有达到,导致热情减退,学习效率更为低下。而芭蕾基训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现象,在正式开展健美操学习之前,首先学习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采用芭蕾舞的基础训练,改进传统的健美操教学,对健美操的学习和训练有重要作用。
2.弥补健美操教学的不足之处
芭蕾基训在高校健美操技术教学中对形体姿态、难度动作、控制能力、表现能力、音乐感觉和记忆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健美操与芭蕾舞都对脚位、步伐、旋转等方面有着类似的要求,教师可以用芭蕾训练中的跳跃和转体动作来训练学生跳的能力,以增强学生膝、踝关节的正确用力和缓冲能力,芭蕾基本动作的练习既训练了控制力、平衡力、软度、力度等,又逐渐形成动作姿态规范。芭蕾基训的运用进一步塑造学生形体,弥补了健美操教学中审美能力的缺陷,提高了艺术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芭蕾舞基础训练对于形体的塑造、身体的平衡、表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锻炼效果,弥补了健美操的不足。所以,当代高校健美操课程要汲取芭蕾基训中对自身有益的训练方法,取长补短,让更多的大学生喜欢上健美操,从而加强学生对形体的塑造,提高艺术素养,提升思想品德境界。
参考文献:
[1]孙丽娜.论芭蕾基础训练的实用价值[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56-158.
[2]张朝霖.浅析芭蕾基训在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35):247.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 篇12
一、芭蕾形体课程审美特点、功效以及发展趋势
芭蕾舞蹈是融合舞蹈、音乐、服饰、体态、气质、为一体的人体艺术。被人们称为“高尚的艺术”。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 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从运动学角度讲, 其健美力度是一般健身舞蹈无法比拟的, 开、绷、直、立是芭蕾舞训练的特点, 具有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 使人学习后身材更修长, 在动静结合的运动中有效地消耗多余脂肪, 造就形体美。
现今社会,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变大、亲情友情冷漠、感情空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给社会大众带来精神和思想上的双重影响。芭蕾舞的动作, 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 刺激内脏器官, 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的机能增强。由此可见, 芭蕾形体具有明显的运动学价值, 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多样化的训练手段
目前大部分健身房的芭蕾舞课程几乎是把舞蹈教室里的芭蕾基本训练课照搬到了健身房, 而基本上进行了动作的简单化, 表演的大众化的改变。健身房中教授芭蕾舞课程, 课堂内容不能生搬硬套舞蹈专业训练模式, 应针对学员学习芭蕾舞的目的是为了健身、美体、塑型, 在原有科学的、系统的芭蕾舞训练基础上, 将教学的方法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员之间的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 优化课堂内容, 加强综合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等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科学性的授课, 灌输芭蕾理念
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科学性的授课, 给出的清晰的、准确无误的动作概念。要求学员必须知道动作的训练目的、训练要求以及它的作用, 明白每个动作的准确规格、要领。教师准确的示范、讲解、引领, 可以减少训练中的错误动作发生率, 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芭蕾舞中releve (勒了韦) 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腿部、踝部的力量, 并为以后的跳跃, 旋转打基础。在授课时, 教师最好边示范边讲解这个动作的训练要求、目的, 以及它所起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增强腿踝部和脚背的力量, 并保证腿和脚上的肌肉准确快速的反应。动作要求重点是膝盖的直立, 腿的外开, 脚下不要倒脚趾, 力量在前三个脚趾上, 躯干保持笔直, 腹部紧收, 双肩平稳等, 让学员知道准确的动作要求, 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减低了错误的、不规范动作的发生。
由于大众健身房内的芭蕾形体课程与专业舞蹈的不同, 学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但同时都缺乏舞蹈方面的知识。因此, 我们应强调加重对他们舞蹈文化的灌输, 以此来提高学员的舞蹈文化水平。对于大众健身学员, 我们灌输西方芭蕾的文化背景, 使学员对芭蕾形体有深层次的认识。从文化层面的角度, 向学员推广芭蕾舞训练对其身体、心理所起到积极作用。
加强课前暖身, 音乐带动气氛
健身房内的芭蕾舞课程, 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 应充分的、合理的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时间。暖身柔韧的训练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柔韧性训练是为了使关节在整个运动范围中不受阻的影响, 动作的活动范围和幅度扩大, 动作更加准确、质量更高。柔韧性训练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 使肢体充分放松, 降低对肌群动作的阻碍, 使动作舒展大方。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与音乐缺一不可。音乐在芭蕾舞的教学的基础上, 以陶冶学员良好的情操为切入点, 提升舞蹈本体表现。大部分的学员不了解音乐基本常识, 做不到将动作融汇到音乐中, 将情感用肢体传达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选择音乐的能力。选择出正确的音乐不仅学员容易记忆节奏、节拍, 便于学员将感情融入动作, 用肢体表现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通过音乐的对心灵的渲染、形体的熏陶, 从思想和形体上达到美的享受。
教学以简入繁, 注意情感表达
对于健身房的学员来讲, 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难度较大、动作花哨、节奏复杂的芭蕾形体动作是不现实的。教师应结合学员的这一特点, 在训练时将芭蕾舞的动作简单化, 将复合的、多变的动作分解成单一的动作, 同时也提高了学员身体素质的反应能力。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科学的训练。
《毛诗·大序》中提出:“情动于中, 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如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舞蹈动作必须反复仔细揣摩练习, 但又不是机械的重复, 靠身体与心灵的融合。漂亮的、完美的肢体动作, 是在无数次大量的训练基础上得到质的飞跃。
总结
芭蕾舞的训练在于充分调动肌肉, 骨骼、关节、韧带、挖掘人体情感表现的潜质。其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价值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作为舞蹈教师在对学员进行芭蕾舞训练的同时, 也要充分的解释和传达舞蹈文化内涵, 用心去感悟美。芭蕾舞课程的教育面的大力普及, 是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捷径。
参考文献
[1].《体育舞蹈》姜桂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1
[2].《舞蹈教育学》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3].《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1
[4].《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上海音乐出版社
[5].《舞蹈知识100问》主编江心徐尔充隆荫培苏祖谦华乐出版社2001年7月
[6].《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8年9月
[7].《舞蹈文化与审美》于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