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2024-06-16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汇报材料(精选10篇)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篇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己成为新时期增强城市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夯实基础、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服务群众、队伍建设、典型示范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拓宽思路,创新组织设置,夯实社区党建基础

XX年以来,根据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从加强社区建设和党的工作的需要出发,积极构建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构筑党在城市执政的组织基础。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将原有的25个街道党委改建为22个党工委,明确了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职责和任务。将四区310个居(家)委会调整为128个社区,在三县建制镇新组建了37个社区。截止目前,全市165个社区全部组建了党组织。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140个。社区党组织设置的调整优化,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的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建立协调机制。为强化街道(镇)、社区党组织在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普遍成立了由区(县)委、街道(镇)和社区党组织牵头的三级社区党建联席会、研究会、协调会等,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章程》、《规则》,明确了联席会、研究会、协调会的职责、任务等,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为纽带,协调驻区单位,整合社区资源,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发展。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在省委组织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借助“星光计划”项目建设,改善了社区党组织的软硬件环境。目前,全市165个社区已配备电脑292台,电教设备147套;已有149个社区有了党员活动室。

二、创新载体,不断完善标准,大力开展创建活动

XX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六个好”街道党工委、“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活动的意见》,全面开展了街道、社区党建创建活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充分发挥了党的建设在巩固基层政权、保持社会稳定、开展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大大拓宽了城市党建工作的领域,为创造富有生机的城市党建工作新体系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在实践中前进,在推进中加强”的工作格局。截止去年底,全市已有16个街道党工委达到了“六个好”,53个社区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的创建标准。为不断总结推广创建活动经验,去年下半年组织召开了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通过展示观摩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总结交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分析查找问题,研究部署改进措施,推动了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总结前几年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我们对街道社区党组织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又进行了修订完善,统一为“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并已着手组织实施新一轮创建活动。

三、拓展外延,整合社区资源,构筑共建工作格局

为有效地依托社区资源优势,形成党建合力,共同探索一条“资源共享、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XX年我市制定下发了《关于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意见(试行)》,通过完善协调机制,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增强社区的整体服务功能。

一是通过组织载体整合社区资源。在各街道进一步健全完善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发挥街道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形成党在社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确保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六、创新思路,开展“双联双管”,发挥在职党员作用

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对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全面开展了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建设与服务的活动。

一是建立报到登记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建设与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向市属各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发放2万余份“致在职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并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各单位和在职党员的参与意识;召开了全市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建设和服务活动动员大会,明确参与渠道和具体办法。截止目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达80以上。同时,部分省属单位也积极响应,主动配合,形成了的较好的参与氛围。

二是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各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行业特点和爱好、服务意愿,根据各自实际,成立形式多样的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联动站等,加强对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工作的有效管理。

三是建立社区活动制度。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服务活动。今年“七一”前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万名在职党员奉献社区日”活动。全市13000余名在职党员统一佩带“共产党员”胸章,走上街道,走进居民小区和居民家中,广泛开展医疗保健、义诊、修理、治安防范、法律热点问题咨询,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

四是建立表现评价制度。健全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建立在职党员三卡(基本情况登记卡、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活动记录卡、活动情况反馈卡)等,提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从今年开始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增加了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的内容,形成对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的合力。

七、提升素质,选好配强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抓好社区建设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抓好社区党的建设,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原则,从XX年开始,不断对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优化调整,使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调整结构,优化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干部队伍。通过确定岗位目标任务,解决不适应的社区干部不想退的问题。通过选派、公开招聘等方式,选配较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截止目前,全市共选拔、招聘社区干部661名。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3.1岁,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已占总数的91.4。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适应能力。采取赴外地考察学习,示范引导和集中培训等办法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XX年以来,市、区(县)两级共举办各种社区干部培训班近20次,培训1900多人次。仅市委组织部就举办了两期社区党支部书记赴外考察学习班,并对四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了一遍。通过狠抓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社区工作注入了生机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八、以点带面,加强分类指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社区党建工作内涵,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围绕提升社区党建档次,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今年开始,我们紧紧抓住创建社区党建示范点工程这个重点,着力培养社区党建新亮点。

一是认真筛选示范对象。为了选好示范点,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四区三县,认真摸排考核,通过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办法,确定了5个各具特色的社区作为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重点培植。

二是明确示范工作目标。对示范点社区,明确要求发挥好四个方面的示范作用。即:拓宽工作渠道,在开辟社区工作阵地上做示范;完善规章制度,在社区党员规范化管理上做示范;强化社区服务,在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上做示范;重视教育培训,在建设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上做示范。

三是“一区一品”创特色。在坚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示范点社区在地理位置、历史传统、人口素质和工作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突出各社区的特点,围绕学习型、科普型、文化型、体育型、健康型、便民型的新型社区建设,逐步形成“一区一品”的特色。

四是市、区(县)联手共建。在抓好市级示范点的同时,按照抓典型、树立导向,抓培育、促进辐射,抓推广、带动发展的工作思路,要求各区(县)参照市级示范点的要求和标准,抓好本级党建示范点的建设。通过市、区(县)两级联手,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不断推进社区党的建设。

近几年来,我市在实施城市化战略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委会精神,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和丰富社区党建工作的内涵,探索和健全社区党的活动载体,建立社区各类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新机制,增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党领导社区工作的能力,真正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打牢党在城市社区的执政基础.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篇2

调动护士积极性, 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对社区护理工作尤其重要

在医院下沉为社区卫生中心后, 护士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从单纯科室转变为社区家庭, 且社区护理工作覆盖面大, 工作范围广, 任务艰巨, 局面复杂。其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与医院临床工作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容易导致护士抵触情绪产生。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首先让护士走出去, 去先进社区卫生中心学习、观摩, 认识到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要, 以及社区护理的重要, 再把社区护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让护士从心里接受并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如何让社区居民信任社区护士, 护理工作者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了沟通技巧, 才能缩短与服务对象的距离, 取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我院首先邀请礼仪培训中心组织全院护士进行礼仪培训, 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等具体情况, 学习如何用清晰、通俗易懂的言语和委婉、温和的语调与患者进行交谈, 避免使用粗俗的语言和过于专业的术语, 进而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 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中[2]。

培养和提高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

社区护理的核心理念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社区护理一个融临床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由于护理对象是覆盖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 所以对有多功能综合服务能力的“全科护士”要求较高。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 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质量标准:针对慢性病无需住院的患者、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者等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 要做到既能对重点患者进行身心全面护理, 又能在伤者现场进行初步急救;既能指导患者进行恢复期功能锻炼, 又能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既能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又能熟悉药品器材的使用。不具备全科护士的素质, 难以胜任上述工作。我院在社区护理起步阶段, 不定期选派全院护士到上级医院进行全科护理培训3~6个月, 取得全科护士上岗证才能上岗。

虽然在护理工作中, 每项操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 要求护士必须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 但是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 护士面对的患者、病情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复杂多样的。所以, 为了提高护理效果, 就要求护士除了严格掌握操作的规范外, 还应该使其由会用提高到灵活使用的程度, 在不违反相关操作规范的基础上, 灵活操作。例如在社区护理实践中, 消毒灭菌技术是不可以变通的, 但所用器具是可以变通的。在区域划分和人员安排上, 做到强弱搭配, 优劣互补。

完善各项护理制度, 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应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特别是“三查七对”制度, 定时进行各部门的巡查,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在社区就诊的患者较多, 用药种类多且繁杂, 所以, 对使用青霉素等一些特殊药物的患者, 应该做好登记工作, 详细地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及用药情况, 然后对接班者进行严格的交接班要求, 防止工作中发生疏漏。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 一般均是单人操作, 所以, 护士应该认真核对患者的一般信息及治疗药物, 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所使用的药物来合理调节输液的速度, 严格执行相关的护理操作标准和规章制度, 防止差错、事故发生[3]。我院相关行政科室每月定期到各社区点进行检查, 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方案中。

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人选, 社区护理工作环境与科室有较大的区别, 控制感染的发生更加重要。医院制定了对本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在自己平时的工作岗位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观念, 对于一些重点科室, 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此外, 对于一些常用的消毒包以及一次性物品, 要做好检查, 严把质量关, 此外, 应该定期开展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加强对社区护理的宣传

社区护理人员可在给患者做治疗护理的同时, 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 定期采用广场咨询和各居民点小范围上课的方式, 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和功能, 认识到社区护理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康复途径, 从而自愿接受社区卫生机构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

小结

在现阶段, 怎样去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工作, 提高社区护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 是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基层护理管理者, 应深感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目前, 随着护理观念和护理水平的发展, 社区的护理工作已逐渐从治疗护理发展到预防护理, 从注重生理护理逐渐发展到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因此护理管理工作的范围、任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为一名基层护理管理工作者, 必须与时俱进, 因地制宜。正确地指导社区护士不断学习, 改善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技能, 从而更好地为社区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温馨服务, 为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社区护理管理中指导护士怎样做才能使患者和社区居民满意, 树立基层医疗机构的新形象。社区护士应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 并使之良好发挥。同时, 通过护理管理, 使社区居民和患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过程, 具有良好的健康心理、生理状态。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 只有不断地学习、改进, 才能使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体会

参考文献

[1]赵静, 刘秀梅, 宫彦婷.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与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3 (8) :42.

[2]陶燕君, 林梅.浅谈社区护士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J].科技资讯, 2011, 11 (35) :237.

社区教育工作之经验谈林建设 篇3

一、放低身段重学习

隔行如隔山。三年前我从义务教育转行进入成人教育行列,重点做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虽然自己是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但对于成人教育接触甚少,为了快速适应和做好本职工作,我必须用心请教并努力学习。

(一)学习社区教育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

自转行成人教育工作后,我经常出入图书馆、阅览室借阅有关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的图书杂志,以尽快熟悉社区教育、成人教育方面的有关内容,研究其教育政策与理念、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活动主题设计与方案策划等。

为了使自己更快地适应角色,我还订阅了《中国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河南教育》(职成教)等多种杂志,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也把自己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向有关刊物投稿。这样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又与全国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交流,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学习网络媒体技术,紧跟时代节拍

网络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教育,我不断学习各种网络媒体新技术;为了记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内容,为了把网络平台做得更有吸引力,我还特意报了摄影学习班,适时把社区活动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使社区网络教育工作保持新常态。

(三)走进示范社区学校,学习成功办学经验

我珍惜每次学习机会,不仅经常请教身边有经验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还抓住各种机会向国内外的专家、行家学习。两年来,我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种社区教育方面的高端论坛,聆听国内外专家的报告,学习同行先进的工作经验,参观兄弟学校社区文化建设,提升自己的工作理念与应用能力。

记得那次去温州,有幸聆听到教育部领导对社区教育政策的解读,了解到四川、江苏、上海等多个地区优秀社区教育工作方面的经验,在开展“头脑风暴”分组活动中对现场问题进行参与研讨,我受益匪浅,也深深懂得了社区教育不仅要“看天气”,更重要的是“接地气、聚人气”。

二、深入了解百姓需求,切实搞好服务

深入社区了解百姓,是做好社区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要想把工作开展好,就要与百姓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不能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开展社区活动。

记得有一次,学校开展下乡调研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不同社区、不同村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员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同一乡镇不同村庄也都有自己的特色种植、养殖或文化。因此,身为社区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明白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才能真正做到察民情、体民忧、接地气。

那是刚刚进入成校时,我第一次组织“健康讲座进乡村”活动,自认为免费为村民提供讲座肯定会受到村民的欢迎,他们一定会踊跃参加,可结果出乎意料,来听讲座的不足20人,且都是老年人。最后调查才知道,村里人白天都去干农活或打零工了,如果把健康讲座安排在下雨天或者晚上,或者把讲座与义诊结合在一起,效果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再进一步走访发现,这个村是葡萄种植专业村,如果结合村里现有情况进行葡萄种植、保鲜、销售等方面的讲座,群众会非常乐意接受。

急百姓所急,送百姓所需。社区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多听取群众的声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社区教育的尴尬局面。

三、认清形势,抓好机遇

(一)服务乡村旅游业,助推民宿经济

目前,象山县“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助推了民宿旅游经济的发展。2016年5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一行来到我县墙头镇方家岙村,考察了乡村民宿旅游经济,对乡村旅游可循环的“美丽新经济”表示高度认可。

我校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对“民宿旅游”的从业人员开展了系列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有《农家菜制作经营与管理》《食品安全与卫生》《服务礼仪》《宾馆服务》及《消防安全》等。这些培训提升了民宿从业人员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了民宿经营的安全意识,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引领健康生活,打造幸福人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和自身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保健与养生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为了服务社区百姓,我们利用广场舞比赛、摄影书法比赛、健康知识讲座、送电影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更多的百姓引领到时尚、健康的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搭建网络平台,实施终身学习

随着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社区教育工作也要改变工作思路。每次举办社区活动前,我都把学校的公众号及自己的微信号告知群众,以便及时收到他们反馈的各种建议和意见。此外,我还利用这些平台时时传递正能量、适时制作知识小课堂,使其真正变成了干好工作的小助手、加强联络的小广播、终身学习的好渠道。

身处网络新时代,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只要敢于放下身段,认真调研总结,组织和搭建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社区教育就一定会深入人心,从而助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篇4

综治分中心工作建设

汇报材料

规范建设服务百姓

构建健康向上的综治工作环境

----南七街道丁岗社区综治工作分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8月12日

南七街道丁岗社区位于合肥市西南部,与政务文化新区相接壤,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现有住户4851户,人口14245人。辖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项目蓬勃发展,望潜交口商圈建设如火如荼,社区有新华学府春天、信旺华府骏苑、九华华林家园、秀水花园等高档生活小区。作为村改居社区,我们也曾面临繁重的维稳任务,由于受安置政策的影响,群众上访持续不断,矛盾纠纷时时发生。2010年2月初,在安置任务得到完成后,形势发生了较大转变,摆脱了综治工作被动的局面,取得了新进步和新发展。

近年来,我社区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思路,以综合治理创建工作为载体,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建设“平安丁岗、法治丁岗、和谐丁岗”的总体要求,扎实落实各项措施。结合当前综治分中心试点工作,社区高度重视,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推进社区综治分中心建设任务,形成党政齐抓、部门协作、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综治工作格局,努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合肥市平安社区”、“无邪教社区”、“合肥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蜀山区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现就我社区推进综治分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为认真贯彻落实设立综治分中心试点任务,社区党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落实经费保障,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综治工作分中心主任任,社区工作站分管副站长任分中心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同时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配备5名兼职工作人员,分别兼任综治维稳信息员、助理调解员、义务消防员、流动人口专管员、法制宣传员等。分中心内设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巡防队、义务消防队、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站、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组、社区矫正组等组织。此外,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全社区十五个网格都设有网格责任人及网格信息员,负责市容、计生、综治等各类信息收集和管理,组织网络建设得到了落实和保障,累计投入经费3万余元。

健全防范网络打造专群结合、形式多样的治安防控体系,建立起社区、小区、单位三级综治组织,配齐配强了综治工作人员,每年对社区治保会、调委会人员进行调整和充实,及时为基层综治工作注入了活力,确保了综治工作一有人抓,有人管。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为突破口,狠抓“四队一工程”建设:在乐购超市等治安隐患地段设立治安岗亭,安排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每天定岗值班,使治安在前沿设防;建立起以民兵和群众为骨干的社区义务巡逻队伍,并成立了由小区物业、网格管理员、计生信息员等人员组成的治安信息员队伍50多人,做到了处处巡逻不留死角,天天防范不留空隙。

完善运作机制社区综治分中心成立后,我们积极完善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五联”机制。实行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分包社区综治工作制度,坚持每半月排查一次矛盾纠纷,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定期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会,建立健全治安联防工作网络;定期组织摸排辖区内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发治安问题,确定重点地区、行业、场所,开展专项整治;围绕平安建设总体目标,充分发挥综治工作分中心作用,整体推进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加大检查考核综治工作分中心根据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要求,结合实际,对辖区内的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做到半年检查,年终考核评比;对专项性和阶段性重大活动和工作,在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考评,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二、明确职责,着力规范运作程序

明确职责范围为进一步落实综治工作职责,明确规定综治分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分析治安形势,组织开展治安防控,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成镇街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明确工作程序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处理,由综治分中心统一受理,并严格按照“受理登记、分流查处、跟踪督办、报结反馈、回访总结”五个步骤进行规范操作。规定一般纠纷事件必

须在7天内办结,重大事项和疑难案件经分中心负责人同意后最迟在20天内办结并及时反馈。经督办仍未办结的,报请社区党委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明确工作要求要求综治分中心各责任单位和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法,确保程序和实体的合法性。对违法违纪、玩忽职守、渎职失职而造成重大矛盾纠纷激化,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三、因地制宜,突出工作重点

明确目标任务将综治分中心建成集治安巡防、矛盾纠纷调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置帮教、普法教育、平安创建为一体的综治工作平台,使综治工作分中心成为服务辖区居民的文明窗口、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平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

突出工作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社区综治分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基本达到了“四化”和“四有”。“四化”即:硬件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组织建设网络化、日常管理严格化。“四有”即: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办公场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一支协调有力的综治队伍,有一股保平安、促和谐的综治精神。

延伸工作触角进一步推进以综治工作进企业、进学校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加强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和坚持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每周定期排查、特别防护期重点排查、重大节庆活动期间专项排查“三排查”制度;成立治保会、义务巡逻队,设立了社区警务室,在辖区范围内广泛签订“看栋守户”责任状,适

时成立治安巡逻队等,使综治、维稳基础工作进一步下沉,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力开展普法帮教,今年以来,社区工会、社保以及综治等部门深入到社区工地、企业、校园,广泛开展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致广大农民工一封信》等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余份,接待群众法律咨询600余人次。结合“综治宣传月”活动,开展送法进学校、单位、小区,举办“综治宣传图片巡回展”活动,共悬挂宣传横幅6个,发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查问卷200余份,各类法宣资料近千份。

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截止2011年6月底,我社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3起,调处率达100%。通过回访,未发现一起调解成功的纠纷复发,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如:今年3月初,社区老宋郢一户陈姓居民,老人过世后姐弟4人为母亲住房安置平方分配一事争执不休,亲戚之间视若仇人互不往来,来社区要求调解。社区综治办在认真听取双方发言后,深入到小区进行现场调查,得知老人长期随次子生活,并承担老人生活以及生病期间一切费用,老人曾承诺自己的一切房产均由次子安排。但其他子女认为,作为母亲的财产他们都有继承权,不应该弟弟独自享有。为此,社区多方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实行权利义务相对等原则,将所有帐目公开、细化核算,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有效化解了这一矛盾纠纷,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广泛好评。

如:今年6月份,一对住在社区以捡破烂为生的刘师傅老夫妻俩,有一次刘师傅的老伴在一处施工工地内拾荒不慎受伤,被送到医院后发现医疗费用太高,刘师傅负担不起。社区得知后,立即了解当时的详细情况,得知刘师傅老伴是私自进入工地拾荒造成受伤的,依法应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但是考虑到刘师傅夫妻二人是弱势群体,在合肥无依无靠,社区综治分中心就多次进入工地,与施工方负责人进行沟通调解、做工作,最终施工方同意给他们一定经济补偿。

上述工作中,在社区综治分中心协调下,做到了部门相联、上下相联,抓早抓小,就地化解矛盾。并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一并纳入综治分中心工作范畴。同时,为提高综治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我社区通过召开例会、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方法,全方位、多形式、多途径的加强对综治专业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

自今年我社区综治分中心成立以来, 逐渐构建起了以社区综治分中心为核心,上有社区综治领导小组,下有各网格综治、计生信息员和物业联络员三级网络,在全面贯彻落实街道综治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基层综治工作力度,扎实落实综治工作各项措施,创造更加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为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南七街道丁岗社区工作站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篇5

近年来,**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驻区和区属单位的政治、资源优势和在职党员的人才优势,以结对共建为载体,以在职党员社区报到为抓手,帮助社区解决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难点问题,整体联动、互帮互助,形成协同推进社区建设的氛围,破解老城区社会治理中的发展难题,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

一、多级联动、区域联合,“结对共建+共驻共建”两步走。

一是落实省市结对共建,打造结对共建示范点。按照省、市统筹调配,**区社区党组织分别与41家省级单位、19家市级单位确定结对共建关系,围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联动、活动联办等方面签订共建协议。省司法厅联合大院街道党工委开设了全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整合机关、下属单位及律师、高校法学专家等力量,组建了4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和1支网上服务团队,积极探索将共驻共建工作与高品质、高效率、专业化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得到省委组织部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共驻共建筑起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获全省首届党务技能比赛城市基层党建项目二等奖。二是加强区域共驻共建,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街道、社区在省、市计划外,因地制宜推动共驻共建,与辖区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联系,在城市建管、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工作中进行互通合作、自行结对共建;同时,由区本级统筹协调48家区级单位挂点结对、补充兜底,均衡各社区结对共建的单位数量,实现省、市、区三级与社区结对共建全覆盖。三是健全共建联结机制,推进组织融合一体化。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积极吸纳驻区单位及省、市挂点结对单位中的党员领导干部为兼职副书记或委员,以此为纽带,积极邀请驻区、挂点结对单位党组织,特别是居住在**辖区内的在职党员,定期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接受社区管理监督,形成结对共建长效机制,共同推动社区建设。

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明确职责+健全制度”两手抓。

一是试点启动在职党员“回家报到”红色行动。由社区党组织建立“一站一库一册两台账”,即设立在职党员联络站、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制定《在职党员进社区全程纪实手册》、建立共建单位服务台账和在职党员服务台账;在社区的休闲广场、文化长廊、公示栏等区域,设立在职党员签名墙、承诺墙、先锋墙,公开个人照片、服务承诺、发挥作用情况等信息,增强在职党员“进社区”的仪式感和荣誉感;同时,将所有共建单位的资源、在职党员的特长进行合并重组,在街道组建水电维修、治安巡逻、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宣传等不同功能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创新线上对接和线下服务的帮扶方式。推广使用“两微”作为在职党员进社区的辅助工具,“两微”即区委组织部制作的“哨先队”和“驿路向东”两个微信小程序,“哨先队”小程序主要为在职党员、社区、群众三方在线上完成“供需对接”提供系统平台,由群众“点单”,社区“两委”筛选有效信息并进行“派单”,在职党员可以在线查看不同类别的活动清单、服务清单;“驿路向东”小程序主要录入了**区“红色驿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本信息,用户可以“一键导航”直接选择指定场所,也可以通过图文简介功能查询场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和设施。三是全面推行“1+X”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发动全区机关在职党员带头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在职党员持所在单位党组织开具的《机关在职党员下基层介绍信》即可直接在社区报到、选择多个服务项目,如参加一次党组织活动、结对一户村(居)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点亮一个“微心愿”、提出一条意见建议等。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填写《机关在职党员下基层反馈卡》报送至党员所在单位,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党群一心、群策群力,“服务能力+基层治理”双提升。

一是红色堡垒更加巩固。在2021年全市社区活动场所“提质攻坚”行动中,**区作为老城区,土地资源紧张,社区活动场所面积不达标、位置不集中问题较为突出。共驻共建单位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为社区党组织提供信息、资金、场所等支持,共同解决这一难题。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大院街道的共驻共建单位,积极将所属的1300余平方米的单位闲置公用房的使用权划拨给**区;区民政、房管、城建等职能部门,对所属的适用于社区的区级闲置公房,做到应拨尽拨、应用尽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单位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使得**区高质量完成了社区活动场所“提质攻坚”工作,全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更加巩固。二是疫情防控稳步推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南昌市发生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后,全区在职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全部下沉至疫情防控第一线,协助社区开展设卡值守、防控测温、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加强了基层一线疫情防控人员力量。先后有4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组建起了151个临时党支部、167支党员突击队,设置党员先锋岗462个,划定党员责任区215个。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组织区直机关在职党员干部800多人日夜值守在全区159个卡口上,“红色马甲”在过往人群中闪闪发光,红色党旗在大街小巷上高高飘扬,筑起了一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红色屏障”。在所有在职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党建引领“无疫小区(社区、村)”创建活动,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疫情防控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三是综合治理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最终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要让群众满意,就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就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区建立“周六报到”制度,全区所有机关单位在每个星期六组织在职党员干部轮流到结对挂点社区报到,带动群众自觉参与社区建设。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区在南昌市2021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八大行动暨南昌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排名中位列城区组第二位,在2022年1月南昌市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中获城区组第一名。**区立足实际、取长补短,自2017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双联双解”“下基层‘1+X’服务”“续写我的初心日记暨三联三亮三服务”等专题活动。在疫情防控、防汛抢险、城市建管、基层民主协商等突发事件及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纽带作用,引领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城市综合治理。

2022年关于社区治理典型经验汇报材料

市区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以社区自治为核心,通过“建强社区党建、完善社区服务、抓牢社区治理、繁荣社区文化”四大举措,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将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现将有关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共有个街道办,辖个城市社区,居民人,党总支个,党支部个,党员人,社区工作人员名,岁以下干部人;大专学历人,高中及中专学历人,妇女干部人;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治理、民主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上台阶、上水平,被评为省基层治理十佳示范区。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建强社区党建,筑强自治堡垒。

强化班子建设。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总要求,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突出选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的优秀社区支部书记,真正把社区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积极探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模式,采取“支部+党小组”、“支部+院落(楼栋)”、“支部+网格”等模式,有效扩大社区党组织覆盖面。目前,全区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选派到位。其中,岁以下人,占%;大专以上学历人,占%。强化待遇保障。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七新行动”,提出了“月报酬+年奖励”的村(社区)干部工资报酬逐年增长机制,增长金额与任职年限、考核表彰等直接挂钩。目前,区社区干部每月报酬最低达到元,最高达到元,每月增加了元,个别社区干部月报酬达到元以上。强化阵地建设。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划拨、购置等方式,大力推进社区服务阵地“七个一”标准建设,不断规范社区服务阵地,逐步解决社区服务阵地不足问题。目前,已新建社区服务阵地个,整合政府闲置公产解决了个。

(二)完善社区服务,打实工作基础。

社区服务特色化。按照“+N”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对基础条件好、地理位置适中的社区,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建设成辐射周边的“中心社区”;其他社区分别按照“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主题”的要求进行培树打造,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立体覆盖的社区党建品牌。如:市西街道社区以“颂善”为党建主题,传颂国学经典,弘扬“善”文化;街道望城社区以“守望·诚信”为主题,通过实施“五抓五促”五大工程,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市东街道社区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的无缝衔接。社区服务智能化。以街道社区作为试点,依托“互联网+”,推动大数据服务应用,探索构建设施智能、管理精细、服务便捷的城市“智慧社区”。共投入余万元开发以“一平台、一中心、N系统”为框架的智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建立“九大系统”(社区党建系统、社区政务服务系统、物业服务系统、手机智能门禁系统、老人智能腕表、社区电商系统、邻里社交系统、社区安全系统、五城同创系统),不断提升了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目前,街道兰苑“智慧社区”基本建成,下步将在全区逐步推广应用。社区服务规范化。以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大厅为主阵地,推进“一窗式受理”服务,建立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大事项联合办的“三项式办结”服务机制,积极推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代办服务、办结邮送等便民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社区服务多元化。积极开展社会化志愿者互助服务,建立社区组织扶持,驻区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志愿互助服务新格局,培树了“春之声”、“红色先锋”、“义务巡逻队”等自愿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燃气、电力等社区服务站点,满足居民便利化生活需求。

(三)创新治理路径,抓牢社区治理。

开展共驻共建,着力推进和谐共融。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的新机制,促进单位和社区工作共同发展,使驻区单位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如:街道拥军社区通过与市委党校开展共驻共建,结合社区实际,将“书香”作为社区主题,建成了“书香书屋”。实行多方联动,着力改善卫生环境。以开展“五城同创”工作为契机,整合驻区单位、街道、环卫、社区、商户力量,大力开展社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重点对安置小区、老旧小区等定期集中整治;以小区、楼栋、院落等为主体,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实现社区环境卫生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大力实施社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构筑社区内的景观体系。组织居民参与,着力提升自治水平。采取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的方式,将关心社区发展建设,关注社区公益事业的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老同志选聘为社区楼栋长,并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了责任义务,充分发挥了社区楼栋长“治安员、调解员、信息员、宣传员”的作用,推进了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与社区管理的有机融合。弘扬传统美德,着力提升社区凝聚力。在社区开展“好公婆、好夫妻、好家长、好子女”等为主要内容的评选活动,以及最美家庭、最美家庭成员、“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充分激活社区居民交往活力,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如:麻园街道望城社区通过开展“文明社区·睦邻文化”活动,群众自发组织“长桌宴”等,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增进了邻里和睦。

(四)繁荣社区文化,培育群治氛围。

规范文化阵地。统筹资金集中资源,打造“社区道德讲堂”宣传主阵地个,建好“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条文化长廊”个,用好“图书室、娱乐室、培训室”作为清朗社区文化培育阵地,开展“社区文明户”“五好家庭”“好邻居”评选和“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贴好“光荣榜”“积德榜”“黑白榜”,推进“社区文化大院”建设。创新活动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以各种节日活动和法定科普宣传周、全民健身周等为结合点,发动社区单位、群众文艺团队和居民家庭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覆盖居民人次。整合文化资源。整合社区内各种文化主体,推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与社区文化有机结合,先后家企业单位到个小区开展了“春风行动”“书韵我家”等联系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文明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巩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果。

通过党的宣讲团、“领头雁”工程、+N社区党建等模式,持续营造良好的党建氛围,引导更多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参与基层治理,为周边的困难群众,特别是残障人士开展服务。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二是进一步扩大“五抓五促”工作成效。

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抓手,持续打造基层治理智慧平台。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完善试点小区信息化设施设备。健全互联网服务体系,完善“一平台、一中心、N系统”为框架的智慧信息化管理平台,满足基层治理指尖服务,构建人人参与的社会生活的信息环境。

三是持续进行基层治理路径创新发展。

朝阳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篇6

永坪镇朝阳社区

永坪镇朝阳社区按照县镇两级党建工作的要求,立足辖区实际,主动适应社区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加强了社区党支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功能,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群众满意社区。通过推进“四心工程”,不断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暖心”工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暖人心

三年来,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经常性的开展优属优抚、扶贫济困、敬老助残、帮助就业、管道疏通等多项便民服务项目,在日常服务的基础上,每月固定活动日,组织开展集中服务、义务奉献活动。迄今先后组织活动116次,帮助孤老病残群众326人,到辖区看望老人,与他们谈心40余人次。他们的无私善举深深温暖着每一位居民的心,党员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

“聚心”工程—党员带头作用聚人心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群众中的先进模范作用,增强基 1

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便于党组织开展工作、组织活动、服务居民,社区党支部提出“十二字”工作标准,要求党员在工作中“亮形象、明职责、献爱心、展风采”,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李秋翔组织成立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钞亚丽自编了 “朝阳之歌”,还组织退休老同志唱红歌,丰富小区文化生活,并多次参加县、镇演出。辖区党员吴秀梅,组织了“老年舞蹈队”,张建平、杜慧琴担任居民调解员有效调处邻里纠纷,郑延军担任网吧监督员关爱儿童远离网吧健康成长。

“赢心”工程—协调各方共建赢人心

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辖区资源共建共享,热点难点问题共商共办,共同推进社区建设,服务辖区党员群众。特别是建立起“社区治安联防、贫困对象联帮、文明社区联建”的“三联”党建工作机制,发挥了良好作用,收到了实际效果。日常工作中,社区各方相互配合,及时有效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使社区环境卫生、安全保卫、基础设施维修等工作井然有序,深深赢得了居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得心”工程—“三人行调委会”主动服务得民心

为做好民调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社区创新工作

律师进社区工作经验材料 篇7

立足社区服务居民

——盐田区盐田街道司法所

近两年来,我街道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在区司法局的指导协调下、在知明律师事务所的积极配合下,整合街道、社区的法律资源,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创新法律宣传形式,积极开展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活动。知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纷纷响应,积极投身社区,贴近社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依法调处疑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帮助进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社区树立了法律权威,推进了依法治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机制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活动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便民法律服务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区司法局的指导下,知明律师事务所与辖区五个社区工作站分别签订《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服务协议书》,为律师深入社区开展工作搭建平台,挂点社区的律师

1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社区值班,义务解答社区居民的法律咨询,为社区各类组织和居民提供诉讼与非诉讼代理业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及时给予法律援助。另外,挂点律师还参与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社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街道根据《盐田区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各社区工作站对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的服务场所和办公设施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地为律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街道还将此项工作列入“五五”普法规划重要内容,由街道司法所、社区工作站和知明律所指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系和协调,通过有效沟通,及时商讨解决存在问题。知明律师所也在进社区活动开展之初,就制订了《知明律师事务所对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10项承诺》,对律师工作精神、职业道德、纪律等和律师服务,包括调解、法援、接访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有效地推动了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立足社区,提供服务

1、始终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整体搬迁和旧城改造是我街道近年的中心工作,对原居民来说,旧城改造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家庭收入,但是部分村民一开始还是想不通。通过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这个平台,街道司法所组织挂点律师多次到各股份公司、居民小组与村民代表座谈,先后举办5场有关拆迁

补偿法规专题讲座,耐心宣传搬迁改造政策、法规以及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居民争取合法权益,最终消除居民疑虑,赢得多数居民的支持。

2、始终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挂点律师利用“法律进社区”的平台,通过现场或电话法律咨询,及时排查、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并做好记录,积极参与调解处理,对部分重大疑难的社会矛盾纠纷则及时向街道司法所反馈。同时,挂点律师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和群体性矛盾纠纷的调处,以维护一方稳定为己任。如去年我辖区某鞋厂因劳资纠纷而发生多次工人停工,给辖区的社会秩序带来不稳定因素。挂点该社区的律师接到街道的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参与说服工作,面对群情激昂的员工,冷静地从法律的角度劝说员工采取理性手段,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劳资双方代表谈判解决问题,在劳资双方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时,有关员工委托挂点律师申请仲裁,律师也明确要求当事人要遵照司法程序,绝对不能做出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在街道办事处、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努力下,该事件最终回归司法渠道。

(三)以人为本,加强建设

1、始终围绕 “法律进社区”工作,协助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在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活动进程中,知明律师事务所除了强化对青少年、劳务工和社区居民开展多层次的普法教育外,特别注重对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社区保(治)安员队伍、集体股份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开展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的法律培训,提高居民自治组织和企业经营者懂法守法意识和能力。通过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了社区依法治理水平,加强了社区民主法制建设。

2、始终围绕基层基础,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和司法阵地建设。为更好地开展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活动,我街道司法所与知名律师事务所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开展座谈会,交流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并组织律师对街道部分公职人员进行法制培训,不断提高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街道司法所联合知明律所编印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彩色宣传挂图,每月定期更新街道宣传栏和社区宣传栏;编制《知明律师社区服务指南》,方便社区居民联系挂点服务律师,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享有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两年来,知明律师事务所先后派出两批律师共计22人次参与“法律进社区”工作,迄今为止,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活动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500多人次,举办法制讲座20多场,参加人数700多人次,调解纠纷6起,受理民事案件3起,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起,建立法制宣传栏6个,出版法制宣传12期,发放法制宣传资料13200多份,此外,还通过电话多次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知明律师事务所与我街道联合开展的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工作得到辖区群众的好评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街道司法工作力量薄弱。目前,街道司法所的司法专项编制全部被置换为综治科的事业编制,司法行政工作由综治科工作人员兼任,不仅要承担面广量大的综治工作,而且还要兼顾维稳、司法、信访、应急等工作,不利于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2、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服务网络有待健全,服务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挂点律师每月到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讲座、法律咨询,但是也有局限性,与在校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劳务工、社区居民迅速增长的法律需求比,仍显不足。

3、缺少专项资金安排,也制约了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进一步改善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工作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2、结合“大普法”,继续提供优质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在工作对象上,以机关领导干部和机关公职人员、在校青少年、企业管理人员、劳务工和社区居民为重点服务对象,依靠律师的专业优势,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机关依法行政、企业守法经营、居民懂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社区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篇8

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社区现有2676户,9208人。社区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142名党员。全市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们以“星级党组织”和“星级党员”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和丰富社区党建工作的内涵,探索和健全社区党的活动载体,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社区党委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横向”覆盖。按照社区党员和社区资源的分布情况,坚持“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根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把社区划分成4个合理规模的网格单元,相应成立了4个党支部,每个网格内配置2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网格化”组织工作体系,实现了党的建设无盲点,党的工作无盲区。二是“纵向”延伸。为了便于支部管理和方便活动开展,对社区内“两新”组织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登记,按照行业、类别划分,成立了非公小企业支部、晨练秧歌联合支部、东盛支部、东城支部、商城支部、北门支部等6个功能性党支部。三是共驻共建。按照“资源共享、共建共促”的原则,在实现社区和驻社区单位公共资源双向开放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党建联席会、共同搞活动等形式增强工作合力,实现社区党建向共驻单位的延伸,1

增进了共驻单位对社区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了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社区党员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社区党员身份复杂的特点,我们在党员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对在职党员实行教育引导管理。对他们建立情况反馈制度,号召他们积极参加社区活动,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对流动党员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定期摸排责任网格内暂住人口中的流动党员,确保组织管理不漏,组织教育不松,使他们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来。三是对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党员,采取“一定期三主动”的管理方式,即对大多数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每月定期组织学习教育;对长期外出的党员,主动联系教育;对因生产经营繁忙影响了正常活动的党员,主动宣传教育;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主动上门教育。实施党员分类管理以后,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党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大为增强。

三、完善亲情服务体系,发挥社区便民利民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积极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扎实开展了“三个三”活动。一是开展“三助”活动,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即,社区党委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了“就业援助”活动、“特困救助”活动、“社会互助”活动。活动中,先后培训320人,安置就业260人。社区居民杨树梅高位截瘫,社区党委积极争取旅游局的帮助,正在为其购置一个流动书报亭,解决她基本生活费用。二是开好“三会”,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即,开好“民情恳谈会”、开好“民事调

西来寺社区禁毒工作经验材料 篇9

全面推进康复(戒毒)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甘州区南街西来寺社区康复(戒毒)工作汇报

甘州区南街西来寺社区现有居民3200户、8506人,辖区企事业单位71个,住宅楼64栋,居民院落75处。现有动态管控吸毒人员89名,其中戒断三年以上已做脱毒认定的戒毒人员48人,戒断三年以下的26人,签订社区康复(戒毒)协议12份,其中,社区康复协议11份(二年以上的3人,一年以上的5人,一年以内的3人),社区戒毒协议1份。参加药物治疗的14人.正在劳教戒毒的3人、正在强制隔离戒毒的3人、正在服刑三年以下的1人、正在服刑三年以上的6人、其他2人(列入社会帮教的1人,羁押的1人)。(男性82人,女性7人,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56岁;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90%为下岗失业人员)。自社区开展康复(戒毒)工作以来,社区坚持以贯彻落实《禁毒法》为主线,以完善社会帮教为核心,以健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制为重点,以构建无毒社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健全完善的组织领导是顺利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居委会主任、派出所民警和社区禁毒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以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民警、戒毒(康复)人员家庭成员 1 或者监护人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帮教小组75个,建立多帮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社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社区民警具体抓,工作人员和禁毒志愿者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步骤、保障措施,使戒毒(康复)工作重点突出,任务具体,开展有序。

二、强化禁毒宣传,营造工作氛围。

紧紧围绕对《禁毒法》的学习宣传,扩大全社会对该法的知晓率,切实把《禁毒法》的具体规定落实到戒毒(康复)工作的每个环节,我们重点突出了三个层面的学习教育。一是突出对具体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先后多次邀请市、区禁毒部门的同志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提高了他们对政策法规的熟练掌握程度和正确运用法律程序的能力。二是突出对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社区在办公楼外墙制作了七块宣传版面,通过设立宣传点、书写宣传标语、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一法”、“一条例”的宣传贯彻,扩大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三是突出对戒毒人员的康复教育。社区将《禁毒法》编印成册,由禁毒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上门送到戒毒(康复)人员家中,并对重点章节进行辅导讲解,使戒毒(康复)人员和家属及时了解和掌握《禁毒法》的基本内容,止目前共发放禁毒宣传材料800多份,从而正确引导戒毒(康复)人员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了人人关注、积极参与、支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健全工作制度,采集准确信息。

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是确保戒毒(康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中之重。因此社区在上级领导小组的大力 2 帮助指导下,讨论制定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职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守则》、《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行强制隔离戒毒规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社区戒毒协议书》、《社区康复协议书》、《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违反社区戒毒告诫书》等一整套法律文书,制定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图,明确了工作的程序和步骤。同时,对社区89 名动态管控吸毒人员,按照正在服刑、正在劳教、正在强戒、正在羁押、人户分离、正在参加药物维持治疗等不同种类,对基本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了详实的信息数据库,准确掌握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就业情况、家庭情况。先后与12 名戒毒(康复)人员签订了《社区康复(戒毒)协议书》,落实了康复戒毒措施。

四、落实帮教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在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戒毒(康复)协议书的内容,注重人性化的管理,讲求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真正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帮教工作的始终。根据戒毒人员家庭环境、毒瘾程度、戒断年限、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人施教。落实了“四做到”的帮教措施,一是对无业和涉毒不深的帮教对象,采用“感化式”的帮教措施,做到“以情感人”;二是对思想波动较大的帮教对象,采用“动态式”帮教措施,定期上门进行走访教育,送去毒品预防读本和相关法律丛书,做到“以法育人”;三是对心理上未摆脱毒瘾、意志不坚定的帮教对象,采用“跟踪式”帮教措施,帮教人员上门,以案说法,典型引导,与其家属配合,树立新形象,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做到“以理服人”四是对目前正在实施强戒的辖区吸毒人员,采用 “超前式”帮教措施,把教育管理同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以案帮人”。3 在积极落实“感化式”、“动态式”、“跟踪式”、“超前式”的“四式”帮教措施的同时,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属的实际困难。根据区委办发„44‟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内7个单位,即:区政府、区物价局、区农机局、区城建局、区法院、区畜牧局、市场服务中心等7个社会帮教单位的作用,严格落实帮思想、帮生活、帮就业的“三帮”责任。在帮教过程中积极协同帮教单位为吸毒康复人员邢幸福在城区万福佳服装市场开办了服装经营门店,目前邢幸福与妻子共同经营,生意兴隆,收入可观;社区先后将高哲君、司玉斌等8名吸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属

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月发放保障金 元;帮助协调梁学新、徐豹等 名吸毒康复人员在城区企业、市场、饭馆等处打工。目前,社区吸毒戒断3年以下和参加药物治疗的26名康复人员,已就业和打工的 23名,占90 %。同时,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党员、干部和居民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捐款捐物,止目前共捐款捐物 元、面粉 袋、大米 袋、清油 斤、衣物 多件,分别送到戒毒(康复)人员手中。激励他们自主创业、远离毒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从而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社区在吸毒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中尽管做了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但也还存在不少的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社区康复(戒毒)人员流动性大。由于吸毒,生产、生活基础化为乌有,家庭住址经常变动,给帮教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是经费不足。由于社区经费有限,禁毒工作没有经费来源,各项软件工作开支都在社区有限的经费中列支,与街道、民警、禁毒委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更谈不上信息化办公和管理,严重影响禁毒工作的开展;三是工作人员少。4 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工作量大面广,工作人员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压力非常大;

社区非在职党员工作经验材料 篇10

我们社区XX物业站党支部共有党员72名,其中非在职党员69名,是社区非在职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党支部。近年来,面对油田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区内非在职党员日渐增多的新形势,我们积极探索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注重发挥非在职党员在小区里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志,用实际行

动在小区里竖起了一面面“流动红旗”。

一、构建管理网络,为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油田职工内部退养、自谋职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非在职党员数量在党员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党员群体。为此,我们将党建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加强对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上来,及时构建了组织网络,理顺了非在职党员的组织关系,使非在职党员重新找到了“娘家”。

一是构建组织网络,确保党建工作不留“盲区”。去年,我们利用社区机构整合和家委会换届选举的机会,对支部成员进行了重新改选,推选了2名政治素质强、党务知识多、工作经验丰富的非在职党员分别担任了支部副书记和支部委员,并按居住区域相邻,划分了5个党小组,选举了5名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了党小组长,将72名非在职党员全部纳入了党组织管理之中。为全面掌握非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我们建立了非在职党员花名册,将他们的原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流动情况、思想情况等,都一一进行了登记,做到了“五个清楚”,使组织与党员之间“沟通有桥梁、管理有渠道”,消除了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增强非在职党员的组织观念。针对非在职党员流动性强、管理教育工作难度比较大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非在职党员学习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非在职党员组织生活、党建联席会议、联系走访等十项党建工作制度。每月25日,我们都组织非在职党员过组织生活,对身体有病不能参加的,我们就将《两个条例》和《宪法修正案》等学习资料送到他们家里。今年3月,退休党员段XX由于肠粘连动了手术。在他养病期间,党小组全体党员带着学习资料,来到他家中,一边照顾他的生活,一边组织政治学习,使他过了一次难忘的组织生活。在党支部的努力下,广大非在职党员的党性觉悟有了明显增强。自新支部成立以来,我们的党费收缴率始终保持了100。家住XX小区的唐XX,虽然长期卧病在床,但对交党费的日子总是记得很清楚。每到交党费的日子,他就让女儿为他代缴,从没有间断过。今年3月底,当得知女儿要出差去外地,便几次打电话,让女儿在临走前一定提前把党费交上,直到女儿告诉他已经把党费交到党支部时,他才放下心来。

二、创新管理办法,为非在职党员融入组织营造良好的家园氛围

由于长期受单位体制的影响,非在职党员在被纳入小区家委会党支部管理后,归属意识比较淡薄,对社区基层党建的认同感、参与感不强。对此,我们支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使党支部这个家更具吸引力。

一是寓教于“新”,让组织生活重新焕发生机。随着现代宣传教育媒体多样化的发展,以往那种读报纸、念文件、“台上一人讲,台下众人听”的教育方式,肯定不会引起非在职党员的兴趣。为增强组织生活的效果,我们采取生动的形式,设计有效的载体,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小发明”、“小建议”、知识竞赛、座谈讨论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力争把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6月中旬,我们组织老党员开展了庆“七.一”郊游、踏青活动,70多名老同志来到老年公寓,共同回顾过去参加会战、建设家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歌唱过去激励他们为祖国建设奋斗一生的革命歌曲,使这些老石油们精神抖擞、青春焕发。他们激动地说:我们虽然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了,但我们对共产党的感情没有变,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没有变。许多老同志自发地向党组织上交思想汇报,还经常到小区家委会“请战”,表示要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为小区建设献计出力。

二是寓教于“乐”,让支部这个“家”充满吸引力。非在职党员离开工作岗位后,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了闲情逸致上,喜欢参与琴棋书画、强身健体等文体活动。结合这一特点,我们把党员管理教育与小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先后在小区成立了“秧歌锣鼓队”、“健身操队”、“太极剑队”、“老年艺术团”等业余文化团体,让他们在小区文化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今年4月份,清苑小区的几位非在职党员想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但家里没有录音机,就找到党支部请求帮助。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在站上费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出钱为清苑和明苑两个小区各购买了一台录音机,交由老党员负责保管,让小区非在职党员深受鼓舞,促进了小区文化活动的健康开展。

三是寓教于“情”,让非在职党员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为非在职党员办实事,是支部的“立家之本”。我们把非在职党员的管理教育同关心服务结合起来,以服务为重点,以关怀为纽带,由过去请党员出来参加活动转变为工作“送上门”。针对非在职党员中年老体弱多、常年有病卧床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建立了扶贫帮困救助小组,定期到他们家中进行走访,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行动不便的,支部安排水电办的同志定期上门为他们售电,并专门邀请医院的专家为老党员

们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义务查体,把组织的关怀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三、发挥资源优势,为非在职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搭建广阔的舞台

非在职党员中有许多老石油、老革命,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他们离开工作岗位之初,普遍存在着赋闲后的失落感,担心自己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遗忘,希望能找到继续发挥作用的地方,我们党支部抓住这一优势,积极为非在职党员实现“老有所为”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一是合理安排,为非在职党员发挥一技之长找到用武之地。很多非在职党员离岗前是单位上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他们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安排了10余名非在职党员担任门卫、楼栋长和单元长等工作。原电影公司书记兼经理吕科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时,心情多少有些失落。小区党支部主动找到了他,邀请他列席支部活动,并根据他爱好种树养花的情况,特许他在绿化带内种树养花,但条件是要有规划。如今,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在周围几个老伙计的帮助下,自筹资金将绿地养护得井井有条、生机盎然。

二是提供载体,使非在职党员成为小区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针对部分非在职党员文化层次高、实践经验多等特点,站党支部聘请他们担当了小区的“宣传员”和“调解员”。在老党员王师傅的带动下,“宣传员”们在小区的黑板报和宣传栏内开辟了“文明新风赞”和“生活灰镜头”等栏目,及时搜集和宣传小区里的好人好事,对各种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去年,非在职党员先后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29篇,为小区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非在职党员刘新利担任家委会调解员工作以后,走东家、串西家,满腔热情地为居民排忧解难,成功地调解了14起各类纠纷,维护了邻里的和睦、小区的稳定,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区总理”。

三是典型引路,带动更多的非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我们认为,非在职党员与居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习性相投,有很多共同语言。发挥好非在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小区文明建设中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为此,我们把在居民中影响大、流传广的事迹及时进行总结,在小区宣传栏内开辟了《党旗飘飘》专栏,在居民中进行广泛宣传。同时,我们还将宣传老党员在小区文明建设中的好人好事,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63岁的老党员赵家兴,自购理发工具,义务为居民理发,并为年老多病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几年如一日,随叫随到。XX小区比XX号楼的几名老党员,两年多来默默为小区孤儿张莉捐助学费2000多元,却始终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每次捐款在汇款单上的署名都是“几名老党员”。我们把这些感人的事迹在小区里广泛宣传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刮起了一股股强劲的文明之风。小区居民由衷地感到:小区里到处都能看到鲜红的党旗在高高地飘扬。

上一篇:中外合资经营公司合同下一篇:促销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