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市社区民族工作汇报材料

2024-09-21

柴火市社区民族工作汇报材料(共9篇)

柴火市社区民族工作汇报材料 篇1

柴火市社区民族工作汇报材料

本社区位于萨拉齐镇的西南方向,占地2.8万平方公里,总平数1835户,总人口5375人,分回族,满族,蒙古族三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社区总人口的4%,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社区工作人员统一思想,立足实际,健康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社区党支部也把民族工作列入重要内容之一,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开展工作,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抓紧基础工作的落实,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办实事好事,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了确保社区的民族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首先我们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及少数民族代表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能及时反映他们的情况意见和要求,并加以及时解决,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完成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提供力量支持,提高了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

2、建立健全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制度和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根据本社区民族工作群众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确定了工作任务,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工作有记录,使民族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

化管理,每年我们都要对本社区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较为完整的少数民族人员,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及少数民族下岗失业情况等工作台帐,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基础。

组织机构:组长:周霞

成员:刘艳平(负责少数民族群众的政策咨询)张利芳(民族宗教蒙古语文工作助理员)

3、落实民族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本社区具体实际,我们累计为少数民族困难家庭中的20人办理了低保,8户低保无房户申请了廉租房,并为少数民族困难家庭中的大学生申请救助,解决了他们上学难的问题,对少数民族就业困难家庭通过与就业部门协调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得以就业,由于我们真心实意送温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少少数民族家庭和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很多少数民族同志都成为社区的骨干力量。

我们还成立了少数民族舞蹈队,极大地凝聚了少数民族群众,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效果非常好,社会美誉越来越高。

实践证明,只有切实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才能做好各项民族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少数民族群众的智慧和力

量,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离高形势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决心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深入实践和探索新时期基层民族工作的新经验,做好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持之以恒的抓好民族团结这项工作,力争将本社区的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民族稳定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水平。

柴火市社区民族工作汇报材料 篇2

一、普洱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

自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提出“生态旅游”一词以来,世界各国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研究表明,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景观的旅游活动,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对于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来说,生态旅游的理念更加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根据美国生态旅游协会1992年提出的观点,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受到保护,在经济上使当地居民受益。因此,生态旅游的兴起也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最大的州市,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边境线长486公里。普洱市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且独具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2014年3月《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普洱市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规划》提出,普洱将“建设国家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其中之一就是“建设休闲度假基地”,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普洱市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境内有红河、澜沧江、怒江3大水系。全市海拔在317~3370米之间,基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9℃。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优级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被誉为“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4.9%提高到2013年的68.7%。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县级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区总面积为142394公顷,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保存着全国近1/3的物种。其中,景东县境内的哀牢山和无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之一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长期以来,由于当地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对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使黑冠长臂猿得以很好的生息繁衍。目前,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中已把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规划为“国际黑冠长臂猿研究基地”,并设立了“黑冠长臂猿监测站”,景东县也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授予“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

(二)人文生态资源丰富

普洱市共有26个民族,世居着哈尼、彝、拉祜、佤、傣、布朗、回、白、瑶、壮、苗等14个民族。根据《2010年普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普洱全市总人口数为254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155万,占总人口的61%。普洱市除思茅区外,其余九县均为民族自治县。普洱市的少数民族村寨散落在莽莽群山之中,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比如,孟连竜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好的龙血树群落,同时,保护区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中国现存最后一个傣族古城“孟连娜允古城”同处一个区域。自然保护区之所以保存完好,与傣族人民崇敬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地傣族人民心目中,竜山就是神山,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不能被砍伐和破坏的。此外,普洱的一些自然保护区就是当地世居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比如,墨江桫椤自然保护区地处哈尼族聚居区,保护区内生活着哈尼族切第支系。而西盟勐梭龙潭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西盟县城,而龙潭及龙潭周围的原始森林就是当地佤族和傣族的神山圣湖。在成立自然保护区之前,普洱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用自己朴素的自然生态理念世代守护者这片绿色的家园,才使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大片的森林、湖泊得以保存下来,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

(三)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

普洱市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普洱茶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以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谷县3540万年前的茶树始祖宽叶木兰化石,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都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源头就在普洱,一千多年来,人们通过茶马古道将云南的茶叶运到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直到今天,“茶马古道”依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在普洱,野生普洱茶资源、人工栽培的古茶园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的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就是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一体的宝贵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景迈山的古茶园为布朗族的祖先所种植,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茶园虽然为人工种植,但是在当地布朗族和傣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游客行走在景迈山中,既能体验到古茶园的自然生态,也能感受到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韵味。

由于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根据《2013年普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洱市2013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33.8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128.5万),同比增长37.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9.91亿元,增长40.4%,旅游业总收入71.09亿元,增长39.8%。全市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分别是2008年的4.7倍和6.2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7%和46%。2013年,普洱市国内旅游人数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同时连续四年被评为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一等奖。如果抓住发展生态旅游的机遇,普洱的旅游业将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二、普洱市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这里的社区主要是指生态旅游目的地所处的城乡社区或团体居住地,包括社区当地的原住民和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作为当地自然资源的天然使用者,他们的生活本身也就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只有让当地社区居民加入生态旅游并形成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系统,才有可能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普洱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是以少数民族传统而自然的方式在延续着的,但是,由于法律保护机制的欠缺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前的社区参与生态旅游面临着各种问题。

(一)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法律机制欠缺

虽然普洱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但是对生态旅游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旅游的运行机制还未形成,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体现出来。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生态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社区参与是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旅游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相关制度。2013年,《旅游法》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中国旅游业法制化建设实现了根本性的突破。但是,《旅游法》只是规范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对于生态旅游的规划、开发、经营以及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等内容并未加以规定。

(二)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凸显

普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873元,城镇化率为35.9%。普洱的地形山峦起伏,山地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98.3%,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多数是在远离城市的边远落后山区,当地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有些生态旅游资源还未开发却已经被破坏。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虽然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得到严格的保护,但是在很多自然保护区的周边,森林被砍伐、开垦、蚕食,当地居民为了增加收入,种上了茶树、咖啡或橡胶等单一树种的经济林以增加经济收入,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在有些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一些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在减少。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笔者认为,有效的社区参与发展生态旅游是关键。让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并从中获利,不仅可以使其放弃原先破坏自然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生态旅游使当地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从而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野生亚洲象入境带来的“人象冲突”

野生亚洲象是我国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野生亚洲象频频“造访”普洱,对当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2014年7月,21头亚洲野象进入普洱市思茅区和江城县境内活动,当地一些农民种植的咖啡、香蕉、玉米等被象群采食、破坏。而当地群众最为担心的是人的安全,因为在今年4月份,已经有两位村民因为遭到野象攻击而死亡。一方面,亚洲象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普洱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可能成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目前,普洱市范围内活动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思茅区、江城县和澜沧县,最多的时候超过100头。另一方面,“人象冲突”的产生却又说明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加剧。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是普洱发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能够将野象的活动区域建成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并建立让当地社区参与的法律机制也许是解决“人象冲突”的方法之一。

三、建立和完善边疆民族地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法律制度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是保护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传承社区传统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国家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实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界定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地域范围

生态旅游的社区可能是几个自然村或行政村,也可能是几个乡镇,它不是根据行政区划来决定的,而是根据它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及其产生的影响。如果法律能够制定生态旅游社区参与地域范围的界定标准,这就使社区参与更具有可操作性。立法中可以借鉴美国景观设计师Richard Froster于1973提出并得到IUCN认可的关于旅游开发的同心圆分区理论,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区域划分,从外围到核心,依次是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三大主要部分。核心保护区是整个生态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的核心区域,人类在此区域内活动应当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则为游客提供住宿、饮食、娱乐等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感受民族文化、社区生活的区域。比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东北部的镇沅县千家寨风景区,是以2700年野生茶树王等10余个自然山水和动植物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千家寨风景区的核心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整个风景区以千家寨为中心,范围包括九甲、者东、和平等乡镇,面积约为991.71平方公里。根据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理念,千家寨风景区社区参与的区域应当比整个风景区范围还要大,但是具体范围是什么,法律法规应当有一个更为明确的界定标准,从而为社区参与的相关活动提供法律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生态旅游资源产权制度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产权的清晰界定是资源最优配置的充要条件。完善的生态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对于保护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资源产权制度不规范、产权不清晰、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保护和利用。建议通过立法完善生态旅游资源产权制度,保障生态保护区社区居民的发展权益。

一是确定生态旅游资源相关主体的产权地位。实际上,生态旅游资源并非都属于国家所有,其中一部分生态旅游资源属于社区所有。比如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的茶地和茶树就属于当地农村社区集体所有或农民承包经营。因此,社区参与生态旅游,首先就是要确定生态旅游资源相关主体的产权地位,尤其是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所享有的产权。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产权,比如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木及林下资源的所有权,我们国家虽然已经有《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等法律加以规定,但是这些法律之间缺少相互衔接。因此,需要整合有关法律规定,制定完善生态旅游资源的产权体系,确定产权主体,明确权利属性。同时,鉴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产权多头管理的局面,理顺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

二是由国家收购或置换社区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景区内的资源包括土地、动植物资源原则上归国家所有,原先属于集体所有或个人所有的那部分资源,由国家按具体标准收购或置换。

三是社区以土地等资源产权为基础参与生态旅游。对于社区所有的这部分资源,除必须由国家收购或置换外(比如为了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将原来的居民搬迁至核心区外),社区还可以自行开发、折价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生态旅游,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社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产权也是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收益分配的基础。

(三)建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决策机制

真正有效的社区参与应当从提供家庭接待、出售旅游纪念品等简单的旅游服务参与形式向更为高级的旅游决策及规划、旅游投资和经营管理等形式发展,从而提高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积极性。就普洱市来说,目前生态旅游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还未显现出来,大部分社区居民还没有从生态旅游中获益,所以矛盾纠纷还不突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不会出现,随着生态旅游开发的深入,政府与社区之间的矛盾,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管理机构或经营者与社区之间的矛盾会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而出现。因此,未雨绸缪,制定一套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决策的法律制度将会使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更加顺畅。按照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决策的理念,要建立社区、政府和经营者平等对话机制,对于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运行、收益分配到纠纷处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社区居民及社区组织、地方政府都享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四)建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环保制度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更加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强调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并对环境保护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国家虽然有《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基本上是对单个的环境要素进行规制,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统一性,也没有与旅游法相衔接。因此,要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亟需建立一套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

一是建立社区居民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及宣传,使社区居民认识到,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不是以简单的生产就业获取经济利益,而是要以重视自然环境保护,维护和传承本地区民族文化为己任。

二是建立生态破坏问责制度。法律除了规定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规划者、管理者、经营者、游客的环境保护责任,社区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参与主体,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应当承担责任。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与生态旅游有关的人员、组织,只要是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都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是建立社区生态补偿制度。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比如普洱市,很多是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但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当地人的首要目标不是保护环境而是生存和发展。因此,参与生态旅游的社区居民在限制了资源利用机会的同时,应当得到生态补偿,或者在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上得到优惠待遇。2009年,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云南省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制定了《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和《云南省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并对全省的生态公益林进行了补偿。为了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可以借鉴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办法建立社区生态补偿制度。

(五)建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文化保护制度

普洱市属于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发展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之一就在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始性和神秘性。比如佤族的镖牛仪式、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祭竜等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节日、民间活动可以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而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则展现了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生态资源。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即使身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也在逐渐淡化甚至消亡。因此,建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文化保护制度已经刻不容缓。比如,应当禁止在旅游目的地的少数民族村寨建盖现代样式的房屋,即使新建的房屋也要从外观上保持民族特色。同时,要灌输当地社区居民发展就是保护的思想,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加以保护。

(六)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下加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立法

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关于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对照我局200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现将我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在2006年生态市建设相关任务明确以后,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班子相应成立,各项指标迅速分解,工作日程合理排定,职能科室单位任务明确,做到了人员、时间、精力三集中。

二、排定计划,逐项实施

(一)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工作

我市城区供水目前由临安第二自来水厂负责,水源为里畈水库,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配合环保部门于2005年完成了临安市第二自来水厂水源地里畈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按合格饮用水源要求进行落实了生活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的划分;永久性界碑的设置;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宣传警示牌设置等系列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第三自来水厂水源地水涛庄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已经于2004年完成。

二、环卫规划编制及设施建设工作

2005年底,已完成全市乡镇环卫一体化专项规划编制和2006年计划,垃圾填埋场监测井正常运行,环境监测部门对填埋场地下水、废水、大气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城市里弄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清扫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加大了对城区四家保洁公司的监督考核力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正在进行城区垃圾收集房和果壳箱的更新,主要采用分离收集的模式逐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青山湖街道垃圾中转站已建设完成。太湖源镇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之中。板桥乡、高虹镇、千洪乡、西天目乡、藻溪镇、潜川镇、乐平乡的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

三、绿色工地创建工作

在杭州市“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市2004年成立了“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创建活动开展两年以来,我市有七个工程获得了杭州市“绿色工地”殊荣,十五个工程被命名为临安市“绿色工地”。

我市“绿色工地”创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迎接森博会”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绿色工地”专项档案台帐,加强人员法规培训,要求与工程有关的建设单位、施工、监理企业建立健全“绿色工地”管理体系,从人员、经费、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各个环节,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实行“绿色工地”评选与企业信誉排名、评先评优、资质升级等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创建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建设、环保、文明办等部门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整体推进我市“绿色工地”的创建工作。

三、查漏补缺扎实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任务分解和工作日程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进度,争取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临安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及与杭州市环保局联网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户新建住房三格式卫生厕所的审批管理,要求新建住房必须建造三格式卫生厕所。协同相关部门完成青山湖流域综合整治任务重点开展苕溪综合整治,完成锦溪整治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生态市建设是关乎我市“强市、名城、胜地”战略的大事。我局的目标任务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继续发扬负重拼搏、克难攻坚的城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查漏补缺扎实推进,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生态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而努力!

市老干部工作汇报材料 篇4

我市现有离退休干部2920人,其中,离休干部82人,退休干部2838人;享受副地单待1人,正县级待遇7人,副县级待遇78人,正副科级待遇238人。离退休干部党员2128人。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8个,党小组52个。市委老干部局在职干部6人,其中正副局长3人,退居二线正科级干部2人。近年来,在市委政府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市老干部工作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待遇分开,单位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

二、工作简要回顾

1、政治待遇落实情况。重点抓好五项制度的落实:一是集体阅文制度。每月10日、25日,副县级离退休干部在老干部活动中心集中阅文,对中央、省、市文件学习传达。二是参观学习制度。每年市委安排一次全市副县级离退休干部参观学习活动,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片轮流参观学习。三是参加重大活动。市党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听证会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邀请老干部代表参加。四是征求意见建议。每年召开一次老干部迎春茶话会,市主要领导通报政治经济形势,征求老干部意见建议;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专门召开老干部代表座谈会,征求老干部意见建议。五是走访慰问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市四套班子领导分组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干局每年对生病住院的离休干部及副县级退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

2、生活待遇落实情况。一方面,确保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加强与财政、人劳、社保、医保、卫生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保证离休干部的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津补贴与在职人员待遇相同,100%财政拨款。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部进入医保单独统筹,按规定实报实销。离休干部住院治疗、医药费报销碰到困难,老干局出面与有关部门协调,去年,解决了几位离休干部看病住院和医药费报销的困难。到现在为止,没有拖欠离休费和医药费的现象。离休干部的护理费、公用经费和特需经费安排了正常的资金渠道。从XX年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了5万元的解困资金、4万元的企业离休干部安置管理费,重点扶助破产改制企业生活困难的离休干部,解决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的活动经费。去年,组织部门牵头,老干、财政、卫生、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通力协作,9名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每月增加了600元的特别护理费。另一方面,确保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全市退休干部,除退休费之外,市财政每年安排了退休干部活动费(县级150元、科级40元)、交通费(县级120元、科级36元),列入老干部局预算统一发放。除个别乡镇外,退休干部的津补贴基本到位。

3、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全市组建老干部党支部28个,党小组52个,市委组织部每年从留存党费用中拨款1—1.5万元,作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经费。按照“五个有”的要求,瑞州街办、筠阳街办、林业局、交通局、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粮食局、供销社等单位在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中,坚持把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达标创优”、“十强百佳”、“三创三争”活动中,受到宜春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和高安市委的表彰。

4、为老干部办实事情况。通过老干局和老干部的积极争取,去年7月,市委、政府研究决定,按照“功能合理、方便实用、适度超前、省内一流”的要求,在原教育局旧址重建老干部活动中心,郭书记、皮市长等领导亲自选址、亲自出面筹措资金、亲自研究审定项目规划设计,老干部活动中心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可望在今年底竣工,将为老干部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娱乐场所。

三、20xx年工作初步安排

20xx年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中组发(20xx)10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这个文件与以往文件的最大不同是,明确把退休干部纳入老干部工作范围。把参观学习、走访慰问、参加重大活动、通报形势等作为落实政治待遇的重要内容,把津补贴按时、按标准发放作为落实生活待遇的重要工作,把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加强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举措,推动全市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集中精力抓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积极配合广场建设指挥部,全力抓好活动中心建设工程中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工作,加强质量监督,协调矛盾纠纷,为活动中心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圆满成功,把惠及广大老干部的“民心工程”办好。

三是对享受副县级待遇的退休干部进行一次走访,组织一次身体检查。走访是老干部工作的一项制度,也是了解老干部思想动态,体察老干部实际困难,密切与老干部感情联系的具体行动。前两年,我们分别走访了全市离休干部和四套班子的退休干部,今年,要对享受副县级待遇的43名退休干部进行一次上门走访,把市委、政府对老干部的关心和高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传递给他们,把思想统一到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高安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争取市委、政府支持,对全市副县级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体现党组织对老干部的关怀和温暖。

四、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市二中德育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篇5

-----全面提升我校德育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创新德育工作理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汇报中有不当(妥)之处,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能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成立于2000年7月,是鄂尔多斯市重点普通高中,内蒙古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2000年至2010年,在原伊克昭盟教育学院旧址不足四十亩的土地上,二中人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探索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12月,学校搬迁到新校区,新校园占地近200亩,建筑面积达80000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建筑齐全,设备先进,设施一流。全体教职工更是以饱满的激情、认真的态度、严谨的工作、奉献的精神,谱写着二中新的篇章。

学校自成立以来,就以“造就名师、培育英才、创建名校”为长远奋斗目标,以“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成功”为校训,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重视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行为规范,举止文明,校风纯正,思想道德建设稳步发展;教师团结和谐,思想纯洁,爱岗敬业,教学工作稳步前进。我校一直坚持全面的人才观、正确的学生观、科学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主渠道,致力于打造“文明、严谨、敬业、创新”的校风和“勤奋、善思、会学、敢疑”的学风。科学管理,全员育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铺道路,为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做准备,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夯基础。

二、德育工作思路

(一)开展德育工作必要性

1.从高中生自身的特点来看,高中阶段(正)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一个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2.从对人才的培养的要求来看,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德在人才培养标准上是占首位的。俗话说,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

3.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道德冲突,需要我们青年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呢?这就需要在学校中贯彻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从我校生源的特点来看,学习基础比较差,究其原因,一般来说,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因此,我校始终积极响应、努力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二)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总规划

1.总思路:先成人,后成才。教育学生以德养身,以德养性,学会成人;以德促学,以学促德,学会成才。

2.总路线:领导全校师生,以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着力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生命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归宿,以“制度化、常规化、精细化、人性化、和谐化”为标准,最终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三)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做法 1.健全机构,完善和形成全员育人机制

多年来,我校在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校长、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等为主的德育教育全员育人机制和管理团队,明确了各层各级领导、老师的德育工作责任,使学校德育的工作任务得以层层分解,步步落实,确保了德育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学校的掌门人,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任何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 是校长的作品,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对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校长不仅要自我管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更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把握航向。也正是如此,市二中校领导班子经过集体的反复推敲斟酌、切磋协商,提出了我校德育工作总规划,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掌好舵,导好航。

环节干部,如政教主任、教学、教务主任、年级主任、团委书记等,是学校领导班子开展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处于兵前将尾的位置,既受命于决策层又受制于群众,既要正确理解领导决定,又要分析群众状况,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环节干部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骨干力量。只有校领导班子与中层干部协调配合,共同发力,高效运转,才能拥有高执行力的干部团队,才能带领学校健康、稳步地发展。因此,环节干部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敬业,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业务骨干。同时,一个合格的环节干部,也一定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以大局为重,要拒绝抱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应该非议自己的一把手,也绝不能非议自己的学校。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直接负责人,是学校基层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工作对于一所学校的健康、稳定、高速运转的意义,再怎么强调粉饰都不为过。因此,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科任教师,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科任教师的力量不能忽视。他们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最佳督促者和监督者。我校特别规定班主任是各班科任教师的组长,负责布置和指导各科任教师的日常德育工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在德育教育全员育人的机制中,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力量,所以必须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重视班主任的选拔。我们在任课教师中挑选班主任时,要睁大眼睛、精挑细选,挑选那些责任心强、管理和沟通水平高、有强烈事业心和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从年龄结构上看,我校的班主任队伍,老、中、青三代比例合理、结构协调。其中,既有像1960年生的张建清老师这样的60后老班主任,共有17名,大概占全体班主任队伍的20%,也有70后的中年班主任,占全体班主任团队的23%,更有80后的年轻班主任,占全体班主任团队的57%。老、中、青三代的合理安排、各有所长,有利于班主任队伍的取长补短,交流协作,共同提升。

(2)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在业务能力培养上,我校多措并举,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对年轻班主任的“传、帮、带”,也有一系列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活动。

而在班主任队伍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我们连续多年来和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会、中国学校教育学会培训中心合作,将全国名师、名班主任请到我校,举行学术交流报告 会,使广大老师们能够面对面地与专家、名师交流,更快地提升自我。其中名师有:西南大学附中张万国,浙江湖州名师邹六根,廊坊师范学院刘银花,山东省小学高级教师吴艳华,北京市心理专家张渝鸿、河南省德育名师张胜利。他们主讲的一系列主题,如:阳光心态与压力管理、解剖中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班级主流文化活动的魅力,大大提升了班主任们的理论高度,而“走出去”,带领班主任团队到上海、北京、银川、呼市、包头等地多次多人学习交流,也大大拓展了班主任们的管理视野。

(3)提升班主任的优越感。作为一名老师,只有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中来,才能更加感受到日常生活的充实和快乐,也才能感受到自己工作角色的重要性,才不会有被边缘化的感觉。而且,学生毕业后,和班主任关系最紧密,一辈子挂念的总是班主任,逢时过节,要问候的也总是班主任。所以学生的感激,家长的理解和认可,个人社会价值的进一步实现,这也会让班主任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收获的丰厚,当教师的满足感,这是当普通科任教师所永远无法体会到的。而从学校领导的角度考虑,班主任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是学校教师群体中最辛苦、付出最多的一群人,自然不能亏待了,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比如我们学校,在物质上,班主任津贴2000元/月;在荣誉评选上,评优选先,班主任优先。

(4)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周一早上,三个年级组都举行班主任例会,年级主任就上一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点 评、总结,并部署下一周的管理目标和任务,班主任们结合自己的体会、感受,集体探讨交流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难和困惑;由于经验和问题来源于平时的实际工作,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广大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技巧、策略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5)加强班主任的理论修养。学校规定,50岁以下的班主任每学期必须上交一篇德育论文,50岁以上的自愿,并选取优秀的论文编印成册发表在我校校内杂志《教苑心得》上。同时,在班主任队伍中掀起向西点军校学习执行力和22条军规的活动,由班主任自己抓阄选号,在每周一的年级组班主任例会上,用5分钟的时间,演讲一条军规。如,现高二年级200班班主任常世宏老师在开学第二周周一班主任例会上用5分钟时间,演讲了西点军校第八条军规:团队精神。

3.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我们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主题班会和团会(2)远足(3)展览

(4)国旗下的演讲(5)手抄报和板报(6)专题讲座(7)心理咨询(8)晚会(9)经典朗诵(10)高二军训(11)社团

其中社团是我校开展德育的一方重要阵地。我校共有社团30个,每周三下午两节课,按走班制的形式,同学们来到各自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法治在线——法庭模拟社是东胜区普法宣传基地,东胜区法院定期派工作人员来我校进行普法宣传,孩子们将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搬到模拟法庭上,既增加了法律知识,又规范了意识行为,同学们高兴地称之为“小课堂、大社会”。守望心灵——心理社教会同学们心理调节的方法,当遇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同学时,要积极地给予开导,让他们心灵的天空一片晴朗。其他的社团也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总之,社团作为德育的阵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注重日常,狠抓落实

学校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校园工作繁杂而琐碎,更多的是日常性、重复性的事务,所以,在健全机构、完善机制之后,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注重日常、狠抓落实。如果落实不到位,再多的规章制度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也正是因此,早在2009年,我们市二中领导班子就提出了要“依法治校”,要实现 管理目标达到“五化”标准,即“制度化、常规化、精细化、人性化、和谐化”。

在制度化方面,学校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积极构建着眼全局、持久稳健的运行机制。每一届学生,我们都依据实际,精心统筹,制定从高一到高三的全程德育计划。比如,高一学年,我们要重点进行安全教育、养成教育。校园安全无小事,它包括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运动安全、物品安全、人际关系安全、用水用电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从高一新生一入学,我们就要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教育,确保学生在一开始就树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及时地去规避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同时,大力狠抓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高二学年,我们要进行法制教育、感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老师苦口婆心、辛勤付出的不易,父母含辛茹苦、为生活奔波的艰辛,自己良好学习环境、条件的珍贵,从而戒浮戒躁、不骄不馁地走好高二这一年。高三学年,我们要进行励志教育,激励学生胸怀天下、放眼未来,对自己的未来要有所规划,以决战高考为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中来。实践证明,这样的制度化的德育管理工作思路是卓有成效的,三年下来,学生们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都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还制定了《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关于处理违纪学生的暂行条例》,为我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支持和合法依据。在常规化方面,学校根据校情专门制订了《市二中学生一日常规》,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每周一班会课,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并不定期举办日常行为规范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引导学生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低起点,严要求,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做起,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通过对《市二中学生一日常规》的学习,牢固树立“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理念,围绕学生生活常规、学习常规狠抓管理,全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使整个二中校园展现出团结整洁、积极向上的昂扬风貌。

在精细化方面,我校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要求,力求在常规中创新,在繁杂中精细。比如跑操,我们要求每个班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做到统一规范:①队列队形②口号洪亮③精神状态④统一着装学生校服⑤手中拿个记忆小本跑前速记⑥体育委员须穿印有班号的马甲⑦班主任跟班一起跑。又比如校服,我们要求学生严禁私自改动,校服要干净、整洁、不允许乱涂乱写乱画,尤其是裤子,班主任要定期拿尺子量,以核实是否有改动。如有改动,要立即勒令改回。通过这样精细化的管理,使得我们的德育管理工作死角越来越少,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快车道。

在人性化方面,我们学校整个德育管理团队也费尽心思,努力做了一些工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学生的 健康成长。所以,管理必须人性化,必须以大爱为前提。在这方面,在学生入校伊始,我们就请校医室的老中医举办了讲座,为学生们讲解了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一些常识,倡导学生们吃正餐,不吃零食,不吃路边“三无”摊点的零食,口渴了要喝热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任何一种市场上卖的瓶装饮料,都含有防腐剂。饮料中含有对人体不良的各种元素和成份,如色素等。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健康的获得既不是靠药物,也不能靠金钱,而是取决于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养生新观点,更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时,一段时间以来,也存在着部分学生中午不午休,晚上不按时休息,自控能力差,一有时间就玩手机,上网玩游戏。为此,学校制定了静校制度,中午12:50-----下午2:00,晚上10:50-----早上5:30,学生进行休息,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一切活动场所走动、活动,操场上禁止打篮球等,宿舍楼、教学楼,按时上锁。宿舍楼每天安排有值班校长、主任、各年级组的值班老师,还有相应的宿管,分别在中午、晚上检查学生的就寝情况,是否有人请假,是否保持安静,是否有学生在玩手机,有无特别的情况,值班老师们很辛苦,中午1:30、晚上11:30之后,才能检查完毕离开。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宿舍生活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观,极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按时就寝,文明作息,有效地提升了日常课堂教学效率。

市关工委2020年工作汇报材料 篇6

紧贴一个中心,即服务党政大局。始终把准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工作定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积极组织开展“万名五老做万件好事”活动。近年来,主要发动各级关工委及广大“五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四大类12项行动;

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预防违法犯罪、网吧义务监督等工作;

参与新冠疫情阻击战,担当宣传员、信息员、巡查员、捐献员等;

参与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社会治理、矛盾化解、扫黑除恶、“263在行动”等急难新工作,赢得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抓住两个关键,即强力推进“党建带关建”机制完善落实和“双五好”建设活动。去年初,提请市委办在全省率先下发“党建带关建”《意见》,并把贯彻《意见》贯穿工作始终,推动各地制定贯彻实施方案,结合贯彻新的省关工委《工作规则》和省“党建带关建”《意见》,组织集中自查补课行动,有力促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解决了事关关工高质量发展的一批难题,呈现了党政领导更重视、相关部门更协同、关工委工作更顺畅、“五老”工作热情更高涨的可喜局面。同时组织各地扎实开展“双五好”(五好关工委、五好五老)建设活动,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细化评估细则,明确责任、措施,突出问题导向抓建设,强弱补缺促提升。此活动不仅激发了基层关工委活力,而且调动了广大“五老”的积极性;

既提升了完善落实“党建带关建”《意见》的质量,又促进了关心下一代基础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突出三个重点,即立德树人、预防犯罪、“三帮”服务。在立德树人方面,以教育引导、鼓励实践、激励创新、全面发展为引航核心,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40万左右学生参加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

每年吸引百万人次进校外辅导站接受教育和活动;

组织青少年开展实践性的社会教育。省关工委转发我市校外辅导站《意见》和做法。在预防犯罪方面。聚力实施抓重点、抓基层、抓典型“保底”工程,聚力强化法治宣传,聚力重抓青少年违法犯罪重点区域、对象和环节,我市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建成率高于全省平均近3个百分点,其中高港区、靖江市连续多年无在校生犯罪。在“三帮”服务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全市关工系统每年募集逾千万元,资助上万名特困青少年,每年帮扶上千名青年农民创业,每年有2200多名“五老”结对帮教近700名重点青少年。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目前募集资金近1000万元,为关爱困境青少年搭建了实体平台。

发挥四个作用,即积极履行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职责,发挥桥梁、协调、督导、主推作用。主要抓了四个方面:一抓培训,促能力提升。每年对乡以上关工委驻会主任进行以会代训,加强政治建设,讲解政策法规,传授业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各级层层办班培训,为其想当、会当、当好关工主任提供了服务;

二订政策,促事业发展。先后调研制订关工组织、成员单位职责、校外辅导站、“党建带关建”“双五好”创建等规范性文件10份,这在全省仅有,为基层推进关工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依据;

三搞调研,促工作规范。经常组织综合、单项、特色、难点等工作调研式督查,推动基层党政领导重视关工。多数督查形成调研报告,为市委和组织部分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柴火市社区民族工作汇报材料 篇7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十堰市分行

年初以来,为应对欧债危机和市场动荡对我市经济的冲击,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信贷计划从紧的背景下,我行紧紧围绕十堰“一城两带”战略,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倾力筹措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县域城镇建设项目,信贷支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全行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市银行业系统中,我行贷款增幅最大;在全省农发行系统中,我行贷款净增额最高;近三年来,我行今年信贷投放同比最多。至11月末,我行累计投放贷款176277万元,同比增加127051万元,增长2.58倍;贷款余额325931万元,比年初增长94919万元、增长41.09%,贷款余额增幅高出全市银行业平均水平21.72个百分点。

一、拓思路,扩大信贷支农覆盖面

针对十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自然资源禀赋和县域发展规划,我行着力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上下功夫,敢于突破各种条条框框,打破传统思维惯式,创造性地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变革。在客户营销上,我们提出了“非禁即入”理念,只要国家法律、监管法规和上级行信贷政策未明确禁止的,均可受理,“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对列入地方发展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关注、具有显著民生效应的城中村改造、移民安置和河道治理等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按照“政府立项、企业承贷、财政直补企业、企业还本付息”的方式发放贷

/ 5

款,支持政府“点土成金”造新城、筑新桥、建新园,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努力破解工业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统筹城乡“缺抓手”等难题,推进城乡布局优化和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审批贷款4.8亿元支持十堰城区迁村腾地,平整山地6000亩,建设道路25公里;二是审批贷款3.6亿元,支持房县、竹山、竹溪土地收储项目,收储土地4900亩,;三是贷款4亿元支持郧十“一级”路、丹江口市城区右岸土地整理,新建扩建道路52公里,收储土地3000亩,惠及农户4万户,受到各级政府的好评。今年以来,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03328万元,同比增加78366万元,增长3.13倍。

二、上规模,做强做长企业产业链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拉长产业链,我行积极探索“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信贷支持模式,着力支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围绕全市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开发茶叶、柑橘、畜牧、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放大了产业带动效应。在贷款6000万元成功支持了以丹江口市政府引进江苏雨润集团3000万只肉鸡加工项目后,我行对地方肉鸡产业的发展一直给予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在3年间累放5400万元贷款用于支持地方肉鸡养殖的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今年我行又向凤源、联丰等肉鸡养殖相关配套企业发放了贷款3400万元。在我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在丹江口市基本形成了种鸡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养殖、鸡肉加工、鸡粪有机肥处理等行业的完整农业产业化“绿色链条”,肉鸡相关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利润达2836万元,成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支

/ 5

柱产业。

三、树特色,支持涉农企业科技创新

对于企业规模大、市场发展潜力大、社会及企业效益好、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农户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和优先扶持,培育了郧县天神、竹溪梅子贡、神农本草和武当动物药业等一批上档次、上等级的龙头企业。如我行贷款1000万元支持竹溪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开发乌龙茶、茶多酚、茶微粉等产品,提高了企业的茶叶深加工能力,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结合十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我行优先支持养殖、药材、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发展,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了农发行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知名度。我行先后贷款3600万元支持房县聚达食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香菇、木耳种植,既夯实了房县“香菇之乡”的声誉,又提高了其自身经济效益,预计该公司2011年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带动种植农民户均增收300元。

四、保供给,认真执行粮油购销政策

我行认真落实国家储备粮及调控政策,严格执行粮食储备和轮换计划,加强与地方财政、粮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支持郧西鸿大、丹江粮油供应公司等粮食转化和深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确保政策性职能履行到位,确保粮油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全年投放粮购销贷款7747万元、购进粮油3070万公斤,满足了市场供应,稳定了粮油价格。同时,坚持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强化储备粮轮换全过程的监管,及时传递沟通市场信息,督促企业严把质价关和适时销售,确保库存真实、按期轮换。

五、强效率,不断提高政策金融服务质量

/ 5

为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我行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根据企业需求来推广适合的金融产品。一是推广非现金结算和网上银行业务,提高结算速度,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二是开办国际业务、票据业务、咨询业务,完善服务企业的相关职能。到目前,我行国际业务结算量已经达到近3000万美元,累计为6家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8笔、金额4600万元,为12家企业办理票据贴现416笔,金额46760万元、余额35231万元,同比增加33251万元、增长1679倍。三是缩短办贷时限,提高办贷效率,我行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及时研究改进措施。坚持利率不上浮,并对优质企业适当下浮,让利予企业。建立贷款预审制度,改进续贷服务,简化调查内容,缩短了贷前调查周期。1-11月,全行共受理贷款项目65个,申报金额175866万元;省市两级行共审查通过项目58个,批准贷款169066万元。四是充分利用政府信用平台,通过市县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了农村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目前,在我行支持的项目中,利用担保公司担保的有16个,担保金额达7300万元。

六、增后劲,科学推进政银企项目对接

年初以来,我们督促各行收集各县“十二五”规划、竹房城镇带建设规划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规划,积极参加市政府项目对接活动,及时收集各县市重点建设项目,制订了中长期项目营销计划。目前,已纳入我行2011-2012年信贷支持规划的项目及流动资金贷款有45个,总投资65亿元,意向贷款36.5亿元,目前,市分行已从中筛选了9个项目向省分行报送,其中已上报省分行待审批流动资金贷款项目5个,金额1.5亿元;长期贷款项目6个、金额6.5亿元,包括三

/ 5

个水利项目,一个旅游项目和一个保障房建设项目、一个物流项目,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柴火市社区民族工作汇报材料 篇8

——2017年**市**中学暑期防汛抗洪工作情况汇报

我校一贯重视校园安全工作,随着南宁进入汛期,学校的防汛抗洪工作提到了学校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议程。接到市教育局《转发关于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批示由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玉玲根据通知精神切实抓好校园防汛抗洪工作。

一、成立暑期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汛期时值暑期,为切实加强对汛期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暑假汛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担负汛期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随时分析汛期形势,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掌握气象和汛情的预测预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物资准备,处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有力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学校安全渡汛。各成员要各司其职,本着对学校、对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二、制定防汛安全预案,组织系列预案演练

制定和完善暑期防汛安全工作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针对预案的设定情况组织预案演练,提高防范突发洪水的应急能力。遇到强对流雷暴天气,学校立即紧闭门窗,拉闸断电。领导小组成员、防汛抢险队队员、在校教师,要按照预案中的要求各司其职,各守其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宣传力度,早在暑期散学典礼上,学校李天诚书记就对全校师生进行汛期安全教育,让师生了解洪水的特点,使师生掌握逃险和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避险意识,掌握防雷击、防洪水知识。李书记还提出了要求,严禁学生到河边、水库、河沟、溪中玩水或游泳,防止意外溺水事故发生。提醒师生雨天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灾害等自然灾害。

四、进行安全防汛大排查

由学校领导安排组成安全隐患排查巡视小组,对学校的校舍建筑、周边围墙、排水设施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自身能整改的立即整改,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不留隐患。同时加强门卫巡查制度,特别是遇到台风暴雨极端天气,要加大校园巡查力度。

五、加强值班工作

柴火市社区民族工作汇报材料 篇9

近十年来我站根据省建设厅和市建设与管理局工作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建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下面将具体情况介绍和汇报给大家。

总体情况:XX市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于起步,结合厦门建筑行业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组织、有效实施,深化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与组织模式,提高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截止底,全市共培训与鉴定建设行业主体工种的生产作业人员45185名,(其中:初级工13224名,占29.26%;中级工27679名,占61.26%;高级工 4262名,占9.43%;技师12名、高级技师8名,占0.05%),在各类劳动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我市创国优、省优、市优工程及大量的建筑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展现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作用,在向职业培训工作广度拓展的同时,积极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深度推进,主要做法如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建筑农民工职业培训

1、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精心指导,政策得力,特别是省厅培训中心长期支持、鼓励并督查各地市建筑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

2、XX市建设与管理局积极贯彻省厅关于建筑农民工培训的各项政策和要求,高度重视建筑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出台专门文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我市建筑职业培训工作方法和机制,鉴定站的各项工作市建设局均依法管理,积极支持,充分发挥鉴定站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快速解决,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建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3、在企业中深入广泛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宣传和教育。市建设与管理局通过各种有效宣传途径使广大建筑企业和建筑农民工充分认识到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有以下重要意义。

(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是转变建设行业增长方式的需要。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逐步转变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但建设行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的素质,却与行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0%以上,其中90%的农民工仅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放下锄头就进城,未经培训就上岗的现象比较普遍。建筑设计师再精确的图纸,也需要一线生产作业人员一砖一瓦去实现。因此我们即需要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培养大量的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高素质建筑高技能人才。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需要。建筑产品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特别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及今年四川雅安大地震反证了合格的建筑工程产品质量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损失。只有高素质的建筑工人,才能建造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只有安全意识强、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建筑工人,才能减少或杜绝安全生产事故。

二、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建筑业生产和建筑农民工特点的培训鉴定方法和机制。

1、加强制度建设。XX市建设与管理局制定了《XX市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办法》,严格执行省、市建设、劳动主管部门制定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程序、质量标准等有关规定。

2、建立了培训与鉴定的工作模式。由于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民工,特点是人数众多,流动性大,而且分布在全市上千个工程项目上,特别是工程施工具有连续性,培训人员难于集中,培训质量难于保证等问题,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辞劳苦,深入基层、深入工地、深入工人群众当中考察调研,实践和探索出符合厦门实际情况的培训鉴定工作模式。

3、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要求,结合厦门实际,组织编写了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和技能测试题库。同时,为了使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电教化,208月,我们购买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教育司组织编制的《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学片》,该片共有12张dvd教学片,分别为《建筑业农民工务工常识》、《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油漆工》、《防水工》、《建筑电工》、《焊工》、《中小型建筑机械操作工》。

4、在理论培训方面,鉴定培训机构与建筑企业相合作,发挥建筑企业组织和管理工人的优势,在尽量保证企业正常施工生产、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脱产与在职相结合,教室与工地相结合,送教到工地与请工人到课堂相结合,工休日与晚上、雨天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此同时,我们将《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学片》全套电化教学片免费发放给建筑企业,只要建筑工地有电视机和dvd播放机,再辅之以老师讲解、解答,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建筑工地就近就便组织建筑农民工学习技能知识,不受时间、地点影响,极大地满足了建筑农民工和建筑企业的职业培训需求,较好地适应了建筑业生产特点,并且真正做到了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职业培训教学,受到了广大建筑企业和建筑农民工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取得了显著效果。

5、技能考核方面,推行企业鉴定与现场鉴定、成果鉴定相结合的两级考核鉴定方法。

(1)由建筑企业对其所申报的职业技能鉴定人员进行企业鉴定。主要做法是:首先由市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对拟申报职业技能鉴定的建筑企业的分管领导、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进行各工种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其次由建筑企业申报职业技能鉴定人员所在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根据申报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安全生产知识掌握程度、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好坏,结合其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产品质量情况对其技术等级做出初步评定,并经该公司领导审核后,加盖公司公章,报送市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

(2)市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对企业申报并初评合格人员审核后,派出考评小组到申报人员所在工程项目进行现场鉴定。主要做法是:考评员对该工程项目的分部分项质量检查资料进行查阅,确认该项目申报人员所完成分部分项任务没有重大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在规定比例之内,请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对该申报人员所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工期、安全等情况介绍,并对申报人员企业初评情况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考评员携带花名册走访申报人员正在施工作业的分部分项工程,观察和了解其实际操作技能,用口头提问的方式对工人相应工程等级标准的技能测试。

通过以上企业鉴定和现场鉴定,根据各工种职业技能标准,考评小组对该企业该项目申报人员等级予以考核确定,并报鉴定站审批同意。

(3)对部分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除现场鉴定外,还可根据其工程进度情况采取成果鉴定的方法。对部分企业技术力量强、信用等级高、工程质量创优、基础管理工作较好的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所在项目申报职业技能鉴定人员的技能考核在企业鉴定的基础上由鉴定站考评员会同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班组长对申报人员所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产品成果结果质量验收资料直接予以考核认定。

6、建立了培训与鉴定的基层组织模式。

建筑行业是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组织所有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管理和使用主要是施工总承包企业与建筑劳务公司签定劳务分包合同,建筑劳务公司与建筑农工签定劳动合同。我市较早就建立了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特别是5月出台了《XX市建筑劳务分包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劳务分包制度。因此寻找适合我市建筑行业特点的培训鉴定组织模式成为培训鉴定工作大规模开展时的迫切问题,厦门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于20底提出以建筑企业为主体、以工程项目为依托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筑劳务企业——建筑农民工”的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组织模式,有效地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

具体做法是:由建筑劳务企业在本企业建筑农民工中按职业技能标准组织填写《福建省建设行业职业技能考核认定申报表》、《汇总表》、《分布表》报市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审核同意后,由市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与申报人员所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共同合作进行理论培训,并要求该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此部分申报人员进行初评。劳务分包企业主要进行事务性工作,施工总承包企业主要进行职业技能标准企业鉴定。

三、把为建筑企业和建筑农民工服务做为培训鉴定工作的出发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作为落脚点

在培训鉴定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培训的主体和对象是建筑企业和建筑农民工,如何为企业和工人提供优质培训鉴定服务是我们工作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建筑施工生产由于其生产的不可间断性,工期紧、任务急。因此我们在培训和鉴定时,与企业多沟通、多联系、多协商,充分考虑企业生特点,尽量做到不影响企业的正常施工生产,把培训鉴定工作安排在工余、晚间、雨天、休息天等并到项目,到工地,到工人的生活居住区上门培训和鉴定,宁可培训老师走路,不要工人走路,宁可牺牲培训鉴定工作人员的休息日,不要占用企业的正常生产时间,宁可调整培训鉴定计划,不要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计划,把为建筑企业和建筑农民工服务提高到为广大基层单位和职工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并实践,受到了企业和工人的广泛欢迎和赞誉,基本做到了建设系统培训鉴定工作和企业的正常施工生产两不误并且互相促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市建筑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建筑农民工技能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具体体现在我市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即安全事故逐年降低,创市优、省优、国优工程数量逐年增多。

四、近年来我市建筑职业培训工作主要工作成绩

1、XX市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培训选派选手获奖主要情况和评先情况

(1)20XX年9月8日至11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主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抹灰工决赛在泉城济南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中央直属企业的148名选手和助手参加了大赛的决赛(其中选手74名、助手74名)。福建省代表队全部由我市派出的选手、助手、领队、教练组成。在代表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天的激烈比赛,选手谢新发(厦门中诚建建筑劳务公司)荣获大赛决赛二等奖,成绩名列第十一名;选手邹志平(厦门仁新建筑劳务公司)获优秀选手奖,为我市、我省建筑行业争得殊荣。20XX年“五一”劳动节前XX市总工会授予谢新发同志XX市五一劳动奖章。

(2)20XX年10月我站承办XX市第十六届职业技术竞赛“中建三局杯”钢筋工比赛,共48名选手获得高级工证书,其中前6名选手被XX市政府授予“XX市技术能手”证书。

(3)20XX年10月我站承办XX市第十七届职业技术竞赛“建安公司杯”抹灰工比赛,共44名选手获得高级工证书,其中前6名选手被XX市政府授予“XX市技术能手”证书。

(4)20XX年我站培养的厦门仁新建筑劳务公司钢筋工技工柳朝晖,厦门广鹭建筑劳务公司砌筑工技工陈往武获评XX市劳动模范。

(5)20XX年协助XX市建设与管理局承办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巨岸杯”抹灰工岗位技能竞赛,本次竞赛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主办,于20XX年6月11日至12日在XX市举行,竞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各设区市建设局和参赛企业都十分重视此次技能竞赛活动,推选了 23支代表队68位热爱本职、业务技能突出的选手参加竞赛。经过严格的理论知识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和竞赛评委会的评审,胡从来等10位选手荣获本次竞赛前十名。中建七局三公司泉州分公司等10个代表队分获参赛团体一、二、三等奖。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决定授予胡从来等10位选手“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抹灰工十大技术标兵”称号;颁给中建七局三公司泉州分公司等10个代表队“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抹灰工岗位技能竞赛团体奖”。

(6)承办了由XX市建设与管理局、XX市总工会、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的XX市第十八届职工技术比赛“恒亿杯”保障性住房项目镶贴工(高级工)比赛,于20XX年9月13日圆满结束,共49名选手理论实操成绩双合格,可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并决出个人奖前六名,团体奖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六个。

(7)承办由市建设与管理局建筑业处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主办的XX市第十九届职工技术比赛“鲁班源杯”钢筋工(高级工)项目竞赛,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厦门鲁班源房屋营造有限公司、厦门大学等单位共同努力,本次比赛顺利、圆满,达到以赛代训,激励建筑农民工争当高技能人才和技术状元的良好效果。全市各建筑企业积极报名,踊跃参加,本次比赛共有18家建筑企业的22支代表队的66名选手参赛,经过理论和实操的激烈比赛,58名选手成绩合格,并获得钢筋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8)在XX市至以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主办的每2年一届XX市优秀技能人才表彰活动中,由我站选关的我市建筑行业优秀高技能人才在每届评选中均有获评,累记6人获此殊荣,每人享受五年内每月200—800元的市政府优秀高技能人才津贴。

五、我市建筑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目前面临的困难及发展展望

1、存在问题:

(1)目前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关于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免费政策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制定的,建筑行业由于其生产特点很难达到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如每个工人120个课时的有效培训时间如何保证?

(2)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都数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建筑农民工管理的`基础工作还是传统的人工管理、经验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3)建筑企业三十岁以下青年农民工严重短缺,一线主要生产作业人员80%以上都是35岁以上中年甚至老年农民工,出现劳动力断层。

2、展望未来:

结合我省提出的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规划。加快我市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和使用计划制定,引导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在重视工程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同时比已往更加重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提高,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提升文明施工水平,为海西建设特别是厦门基本建设打造一支初、中、高级技能人才梯度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建筑工人队伍。具体初步设想如下:

(1)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即在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工程承包及分包合同签定中,除明确相关的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人员要求外,还应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明确要求企业或该工程项目所必需配备的高技能人才,从外部促进企业建立培养和使用高技能人才的机制。尝试在重点工程和重大工程项目中建立各主要专业工种的首席技术工人制,其专业工种的操作、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等其中的操作技术问题由首席技术工人以其技术能力来予以保证和解决,待条件成熟时,总结后在全部工程中推广。

(2)为建筑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在做好建筑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帮助建筑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使用办法,使高技能人才与建筑企业形成良性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各级政府应制定建筑业高技能人才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鼓励性配套政策,如其户口迁移来厦、子女入学教育、保障性住房、工资福利社保、退休、及本人的技能继续教育等方面,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度,使其能够较稳定的为我省、我市建筑业服务。

(4)协助市建设与管理局做好XX市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为建筑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建筑农民工的培训工作管理信息化,实现建筑农民工、企业、培训鉴定机构、政府主管部门之间信息即时互通共享和实时动态监控。

(5)制定措施,加大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力度,应使其占全部生产作业人员的比例达到1%以上。

(6)结合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初步拟定在我市一级以上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中建立10家全市示范性建筑农民工业余学校基础上,经考核合格建立XX市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企业工作站,主要负责本企业一线作业 人员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和高级以上职业技能鉴定初审。

(7)探索建立人社部门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与建设行业各级优良工程挂勾支付及奖励政策,突出奖优扶先,提高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

(8)加快建筑工业化,装配化发展,将主要生产环节工厂化,采用工业化流水线线生产建筑主要部件,培养新型高技术的建筑产业工人是解决劳力短缺的有效途径。

(9)建立全省建筑行业主要工种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制度,促进各地市技能交流,起到全省建设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窗口和引领示范作用。

上一篇:幼儿教师证考试《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三下一篇:党员个人查摆问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