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数和合数》教后反思

2024-11-04

《素数和合数》教后反思(共6篇)

《素数和合数》教后反思 篇1

今天上素数和合数一课比较顺利,因为有那可得课件原本想到多媒体教室上的,课多媒体教室被临时用作三年级的期中考试试场了,只好在自己教室上,但上下来效果还不错(虽然知道到下一课学生就会混淆了,可心情暂时是好的)。

一、关于预习作业:

昨天布置了学生回去写出1到12各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的特征把这12个数分类,课始让学生交流,但发现两个学生没有做,全空在这儿,好想发火,甚至很气愤,每次总有一两个无视作业,哪怕一点点的作业也会这样,但是忍住了,为了不想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课堂的进程,学生交流汇报都很顺利,有好些学生大概已预习过了,根据因数的特征分类表述很清楚,他们根据因数的个数分类,第一类:1只有它本身一个因数,第二类:2、3、5、7、11这几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第三类:4、6、8、9、10、12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于是得出素数、合数概念及根据一个数因数的特征分类自然数的知识导出较自然、顺利。学生掌握的不错。这学期把预习作业的完成和交流正式设为课堂的环节后,师生共同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大家都变得轻松了很多,虽然布置预习作业需要教师花费些精力。可就是有那么几个学生不把作业当回事,就像这一课中的两个学生因为没有预习,小组交流是只能当听众,反应也没有其他学生快,课后得抓住他们的作业中的问题有针对地和他两好好谈谈。

二、关于学生间的差异:

学生间的差异不是教师强加的.,这同学生先天的自身条件有关,也同后天养成的习惯有关,就像今天好的学生的预习作业字迹工整,完成的质量很高,有的学生找出了各数的因数后再分类各数就空在那,这其实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有些学生找各数的因数也是马马虎虎的,因为有遗漏的。这是自身养成的学习习惯,这些其实可以完全克服的,虽然教师也一直在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好习惯,课由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表现。课上找出了50以内素数后,我把这几个数板书在黑板上,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些数记住,可以帮助你快速判断出一些数是否是素数,马上有几个学生喊我能背出了,有的学生也露出惊讶的表情,我也惊讶于这些学生的数感,虽然还有一些学生如果让他们有意识地去记,也能很快地记住,但他们还是会和前一类学生之间存在一些差异的,至少是在对数学的敏感度上存在差别的,虽然这些差异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缩小些,但数学天份的表现差别也会导致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不同。

《素数和合数》教后反思 篇2

2005年11月第一次教学:想改, 可又走回了老路。

清楚记得那时喊得最响亮的新理念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 我们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可翻开第一轮的备课本, “砸了, 目标还是盯着结果”几个大字印入我眼帘, 教学反思如下: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上完探索、发现这个环节后, 学生们认识和理解了素数和合数的意义, 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思维很活跃, 兴趣也很浓。看到学生们这样, 我想既然学生们已掌握了方法, 而且在以后的考试中也只是考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与其浪费时间完成想想做做1、2, 还不如先完成想想做做3, 再次巩固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参上又注明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数除1和它本身外只要能再找到一个因数, 这个数就是合数。因此不必先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全后再判断。就这样我头脑一发热, 临时改了原先的教学设计上了这节课。当我放手让学生们各自先思考想想做做3时, 我很得意, 觉得自己的临时决定非常正确。我悠哉悠哉地巡视一圈后, 发现部分学生坐着不动, 两眼看着这几个数在发呆?一询问, 学生说:我在用数一个一个试。是啊!学生虽然会判断了, 但毕竟不熟练, 怎么能跟上我的思维, 一下子达到我的要求呢?怎么办呢?木已成舟, 我只能硬着头皮先请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讲, 不能说完整或说到位的自己再补充。学生一脸的疑惑, 我一脸的无奈。嗨, 我只是把理念说在嘴上, 哪有落实在行动上呢?我仍旧用以前的模式上课改的课, 我的眼睛仍只盯着结果, 哪有关注到过程呀!回到办公室, 我坐在办公桌前, 思来又想去, 新理念怎样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呢?再次打开教材与教参, 把它们并排放在桌子上边浏览边思考着:我要得是什么?我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想教给学生们的又是什么?……看着看着, 我惊呆了, 教材的编写是如此的有层次, 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呢?例题与试一试中出现的数是1—10, 想想做做1中的数是11—20, 想想做做2中的数是50以内, 想想做做3中的数也是小于50的。如果我顺着这条思路教学, 就可以弥补上节课的不足, 就可以……

2011年11月第二次教学:自主学习, 生长智慧

“课改, 必须改课”。这是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对发轫于世纪之初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概括和判断。然而, 数学课堂不管怎么改, 其根本性的价值取向不能变, 那就是“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那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转化为智慧, 什么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生出智慧呢?成尚荣先生认为:“活”的知识才能转化为智慧, 即知识应“活”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活”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中, “活”在探究与合作中, “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知识“活”起来, 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处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状态中。

在第三次的教学中, 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和合数的过程, 结合具体的数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 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中, 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验证、猜想, 或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必要的说明, 进一步发展数感。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新授开始我引导学生根据因数的个数把2、3、5、6、8、9进行分类时, 先组织学生讨论分类的标准。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教材给定的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分类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 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本身。介绍素数和合数的概念时, 利用上述分类的结果, 结合具体的数进行描述。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 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状态, 亲身经历了列举、讨论、观察、发现、总结的过程,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对素数和合数的概念越来越清晰, 慢慢地与已有的知识体系结合, 构建成新的知识体系。

超越知识, 学生看到的是更广宽的前景, 生发的是闪光的智慧, 灵魂发育会更健全、更丰富。这种生存是幸福的。智慧生存就是要让学生充满信心、充满喜悦、充满欢乐, 在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寻找到一份成功的欢悦, 在刻苦钻研的过程中去打开一扇又一扇智慧之门。我们可以说, 欢乐和幸福是智慧的表情, 智慧地生活着肯定是幸福的, 脸上露出笑容的学生肯定闪烁智慧光芒。

参考文献

[1]成尚荣.课改必须改课:课程改革十年断想[J].基础教育课程.2010.

《素数和合数》教后反思 篇3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数形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以及自主探究的数学实验中建构起素数与合数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品质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

2.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3.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中,有新的猜测、新的探索、新的发现,从而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以及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属于特殊的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多少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指明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旺盛的求知欲,真正实现疑问由学生自己解决。)

二、建立概念

(1)独立思考

每人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借助小正方形进行拼摆,可以用笔在纸上画,也可以在脑子里面想象出图形的样子。

(2)小组讨论

①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多少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什么?

②这些数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其他的数呢?

(3)组织交流

①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2、3、5、7、11……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和长分别是1和2,1和3,1和5,1和7,1和11,1和13。

②这些数的因数只有两个,即1和它的本身;像4、6、8、9、10、12,这些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的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

(4)举例验证: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这些数的特点,请再举一些例子试一试。

(5)分类讨论:你能根据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6)揭示概念:请学生自己尝试说出素数和合数的特征,再与课本中的表述进行对照。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某一种框架内,而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进行数学思考,进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各自的学习差异。这里既有物化的操作实验,更有数学思维含量高层次的思想活动。学生在数形结合、举例验证、分类比较中构建了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三、解释应用

1.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1)讨论:有哪些方法?

(2)判断后面的数是素数还是合数:17、22、29、35、75、87

①运用定义判断。

②用素数表检查。

(3)教师故意很慢地出示123456789,当学生为这么大的数而犯愁时,接着继续板书:0。

(运用2、3、5倍数的特征,抓住判断素数和合数的关键,很快就能正确判断。)

(4)引思:这么大的数,你们为什么能迅速判断?

(5)追问:自然数中的1是素数还是合数呢?这么小的数还犯愁啊?

(一部分学生认为1是素数,一部分学生认为1不是素数。)教师组织学生辩论。

(设计意图:创设辩论情景,由学生自己在辩论中发现隐含着的新问题,从而展示其思维过程,进行自我否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

(6)分类:同学们现在可以把非0的自然数分成几类?(1.素数、合数)还可以怎样分?(2.奇数和偶数)

2.判断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所有的奇数都是素数。

(3)自然数中除了偶数就是奇数。

(4)自然数中除了素数就是合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建立了素数与合数的概念时,将易于混淆的奇数、偶数并列进行比较和判断,为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创造了最好的契机和氛围。)

四、拓展提高

1.制素数表

(1)73是素数还是合数?(不好判断)

(2)激趣: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有时是很费力的,如果有表可查那就方便了。下面请自己制作一张100以内的素数表。

(3)将写有2~100的表格纸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

(4)在独立制作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

①逐个地进行判断。

② 留下2 、3、5、7,再分别划去它们的倍数。

(教师介绍:这种方法叫“筛选法”)

(5)你能发现素数的分布规律吗?

(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规律:比6的倍数多1或者比6的倍数少1。)

(设计意图:素数也叫质数,在制作质数表的过程中,通过有序的筛选,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教给了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学生在制表的过程中,发现了素数的分布规律,可以避免让学生机械地记忆100以内的素数,真正实现对概念的理解。)

2.游戏

请1~12号同学上台来表演。

(1) 是素数的同学向前一步。

(2) 是合数的同学向后一步。

(3) 采访:为什么你还在原来的位置上站着?

(因为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教师请1号同学先回座位。

(4) 最小的素数同学回原座位。

(5) 最大的合数同学回原座位。

(6) 素数的同学回原座位。

(7) 合数的同学回座位。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深化了对概念的掌握,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3.介绍“歌德巴赫猜想”

请在( )里填上素数

4=( )+( )

6=( )+( )

8=( )+( )

10=( )+( )

12=( )+( )

14=( )+( )

…………

教师追问:

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偶数都能写成2个素数的和)

你有什么新的猜想?(16、18、20、22等这样的偶数也能写成两个素数的和吗?)

师:每个大于2的偶数,好像都能写成两个素数之和,这就是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不过,这个猜想至今未被证实。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像数学家一样来做“数学实验”,多举一些例子。这个猜想一定会成立吗?或许这个猜想就会被你改写,未来的数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设计意图: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然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大胆猜想,再经过几番验证,从而发现知识规律。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重新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发明的道路,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更加坚定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

五、课堂小结(略)

责任编辑 周瑜芽

《素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篇4

王永斌

一、教材领悟

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素数和合数”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中的一节内容。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素数和合数的学习是在学生理解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对整数的认识,增强根据数的特征灵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奠定基础。

3、教材的编排特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注意由易到难,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0以内数的因数,理解素数和合数的基本内涵,初步学会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再依次安排判断20以内、50以内的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练习。另外,对素数、合数的判断仅限制在50以内,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并能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素数、合数基本概念的理解上。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理解素数、合数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贯彻差异性原则,因材施教,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目标预设

本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认识素数和合数,学会判断一个数(50以内)是素数还是合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等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发掘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上述目标,我预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使学生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难点:能够迅速判断一个数(50以内)是素数还是合数。

四、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我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新知——归纳总结,师生评价。课堂教学采用“情境——问题——探索——反思——提高”,展现学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比较、归纳的探索过程。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六一”节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课件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

2、(多媒体出示)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最高位是9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是最小的素数。你能打开密码锁吗?

3、学生质疑:什么是素数。教师相机引入本节课内容:素数和合数。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学生感兴趣的送礼物的情境引入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打开密码锁就可知道礼物,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写出2、3、5、6、8、9的所有因数。

(1)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这几个数各有哪几个因数?并要求说出找的方法。(2)教师引导提问:在这些数中哪些只有两个因数?哪些数的因数超过了两个?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找出各自的因数后总结出特点,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准备,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发掘过程,印象深刻。)

(3)组织学生讨论: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提出概念:素数。要求学生集体回答:什么样的数叫素数?(4)观察超过两个因数的数,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明确提出合数的概念。要求学生集体回答:什么样的数叫合数?(5)启发学生思考:1的因数有几个?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

(设计意图:根据给定的标准观察、分析,突出了有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分类标准的合理性。通过对“1”的研究,完善对非0自然数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素数和合数概念的理解。)

2、出示“试一试”:先找出4、7和10的所有因数,再写出这三个数分别是素数还是合数。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提问:10以内的数中有哪几个素数?哪几个合数?1呢?

(设计意图: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3、做“50以内素数表”(想想做做2)

(1)刚才通过分类,谁说一下:“2”是素数还是合数?那么除了2以外,2的倍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把这些合数划掉。划完后想一想,我们划掉的是什么样的数?

(2)同理划掉3、5、7除本身的其他倍数。(3)读剩下的数。这些数都是什么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完成50以内的素数表,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断: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2)素数都是奇数。()

2、完成“想想做做”1:先找出1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再把11—20分别填入圈里。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分11—20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11—20中的素数是哪几个,你能记住吗?

3、完成“想想做做”3: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1)独立思考后组织交流。

(2)提问: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4、自我介绍

根据自己的学号说出这个数的特征,越多越好。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组有层次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联系了以前的知识。通过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强化探究学习的效果,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四)归纳总结,师生评价

1、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回到课始情境,你能打开密码锁了吗?里面是什么?大屏幕显示:“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八个大字。

3、师:这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快乐吗?说说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反思,及时反馈,学生内化知识。通过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素数和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素数2、3、5„„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合数:4、6、8、9„„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七、教学反思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数学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我尽一切所能为学生创设可供观察、可探索、可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数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数学。

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自主探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探究的目的不单纯在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情感体验的获得,通过自己探索获得“再创造”的体验。

2、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 “谁的学号是最小的质数?”“谁的学号是最小的合数?”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知道了数学无处不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1、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有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学生在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利用学号这个资源,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目的在于把学生生活世界和数学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既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又感觉到学号这个数,会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游戏。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学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

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中,我呈现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完后先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按什么来分的?分成了哪几类?由于采用分的标准也必定不同,然后在让学生说标准的过程中,感悟到质数和合数的各自特征,一点点的提炼归纳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类、观察、分析、归纳和交流的数学能力,建立正确的分类思想。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

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概括,引导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提供机会,让学生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得灵活。但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练习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反馈的速度过快,对于那些中下等的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是还有待调整的环节。

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

2、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找1——50中的质数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同桌,交换意见,这样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艺术学活动为主,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活动讲授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教学中,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友好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因此,教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反思 篇6

大家通过找1—20各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得到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3、5、7、11、13、17、19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素数(质数),4、6、8、9、10、12、14、15、16、18、20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生成中也有我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一个孩子提到偶数中除了2,其它的偶数都是合数。就此,我板书:偶数:2、4、6、8、10……让大家给偶数“分家”,并说出理由。

上一篇:2010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关注细节__从小事做起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