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2024-10-10

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通用8篇)

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篇1

2011年发展改革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1年是我市发展改革工作围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上级发改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行“创新创优、提质提效”和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全力争取改革攻坚破难,积极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建设,努力解决发展改革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工作总结

一、把握历史机遇,推动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1.全力参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同意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5月5日-6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动员会议召开,发改部门紧密沟通衔接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等部门,推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推动省发改委帮助义乌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的沟通联络,协调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帮助义乌建立健全改革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及相关配套监管政策已形成初步方案,预计年底前报国务院办公厅。

2.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一是在拓展发展空间方面 深化改革。积极开展深化土地管理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山林地和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新模式。二是在增强发展动力方面深化改革。按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思路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不断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形成更加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城区-小城市(中心镇)-中心村的行政区划体系。同时积极开展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政府投资项目集中建设等经济领域各项改革。三是在增强城乡均衡发展方面深化改革。深化农村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启动开展了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资产股份化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城乡新社区建设模式改革等重点难点改革项目。

3.扎实开展小城市试点培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佛堂镇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按照“边编制,边落实”的原则,以项目落实推动小城市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推动基础设施提升,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试点工作计划的落实,并在去年争取资金的基础上,会同镇街今年再次争取了小城市培育资金5000万元。

二、谋划重大项目,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1.开展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完成《义乌市重大项目“十二五” 建设规划》编制与报批工作。列入规划项目总数154个,估算总投资2167.3亿元,“十二五”计划投资约1883.4亿元。安排2011年重点工程和重大产业项目计划,共安排实施类重点项目139项,总投资725.6亿元,2011计划投资150.9亿元,包括续建项目62项,新建项目77项(A类49项,B类28项);安排重点工程和重大产业前期工作项目33项。

2.继续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今年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4项,分别为: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期建设工程、03省道义乌段改建工程、义乌机场国际航站楼工程、义乌市中心医院二期工程,目前我市共有30个项目列入2011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9月份申报增补2011年省重点建设项目1项(浙江省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配套道路工程一期)。此外,内陆口岸场站等7个项目列入2011年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36项重点工程申报列入了金华市重点计划。今年申报2011年新增中央投资项目3个,2个项目分别列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2011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工程和产业项目补助资金2062万元。

3.扎实开展“双重”专项行动。认真梳理、汇总、上报了需要省发改委协调的重大项目20项、重大事项4项。省发改委对20项重大项目和事项作出了书面回复,我们也根据领导要求,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进行了书面汇报,同时按照市领导要求,做好项目后续跟踪服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了《义乌市关于进一步鼓 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当前适宜推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进行了初步梳理,共提出了43个项目,总投资1052.7亿元,“十二五”计划投资984.2亿元

(三)着力促进产业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1.全力推进集聚区建设。今年是全省产业集聚区全面建设启动之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契机,把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以大平台建设拓展新空间,以大产业建设提高竞争力,以大项目建设增强带动力,以大企业建设集聚新优势,扎实推进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委托义乌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编制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有关产业功能分区规划,全面开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宣传工作,在第十三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积极宣传推介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2.上市工作取得较大突破。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复核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8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11.2亿元,并于6月9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601113)。12月5日,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今年2家企业的顺利上市,有效推动了我市企业增强信心、加快上市步伐。同时1家企业已进入省证监局辅导,计划明年初境内中小板IPO,2家企业进行股改并进入省证监局辅导程序,计划明年一季度报会,企业上市工作“上市一批、报会一批、辅导一批”的态势初显。

四、加强经济分析和规划管理,促进区域科学发展。1.认真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监测预测。今年我市经济基本延续去年平稳发展态势,但也面临通胀影响持续加大,资源要素日益趋紧的压力,我局坚持做好经济运行季度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及时对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行跟踪分析和预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影响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完成《关于发展夜间经济的建议》等调研课题,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

2.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力度,把握市场价格动态。今年以来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线上扬。我局通过及时深入市场、经营户了解情况,增加价格监测临时点的办法,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主动与新闻媒体沟通、交流,维护市场秩序。积极参与我市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及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等政策的制定,认真落实商品房明码标价政策。

五、规范管理服务,保证市场价格稳定和粮食安全。1.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群众价费负担。一是继续深化清费减负政策,全面实行遗体接运、火化等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年减负金额达400多万元,保障我市普通百姓基本殡葬需要。二是全面清理了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了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和部分工商管理收费,为企业减轻经济负担每年达100多万元。三是开展民工子弟学校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规范情况调研,对我市民工子弟教育学校收费行为和物业服务费收费进行进一步明确。2.推动资源型价格改革。一是开展天然气营运成本价格听证,认真依法履行定价程序,拟定天然气营运成本监审和价格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天然气营运成本价格听证会,经过价格听证后报市政府批复,义乌市居民天然气销售价格为3.50元/m3,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不高于4.50元/m3,对低保户、特困职工家庭户按2.9元/m3的优惠价格供应。二是积极开展义乌市污水收费价格听证会,制定出台义乌市自来水污水处理费。

3.积极开展价格检查。一是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价格热点问题,重点开展了教育收费、涉企涉农收费、农村电价和农网改造和市场价格收费检查。二是开展了清费减负政策落实情况及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及时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

4.强化粮食市场调控。一是抓好粮食订单签订工作,会同市财政及时研究提出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今年早、中、晚稻粮食收购政策,与全市108户种粮大户签订了早稻粮食订单合同。共签订粮食订单合同4998吨,发放预购定金98.4万元。二是组织和指导市粮食收储公司认真做好市级储备粮早籼谷在网上粮食市场的竞价销售工作。

二、2012年工作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化两项改革、谋划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持续繁荣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市发改局2012年将坚持围绕重大决策,推进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化经济研判能力,创新创优、提质提效,力求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做新的贡献。

(一)深化大改革、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行动计划,主动谋划、加强协调、深入攻坚,全面完成各项改革目标和任务。二是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环境下,加强务虚研究,深化课题调研,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和综合协调作用。市发改局将在下阶段工作中突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思路、项目推进以及“十二五”重大战略规划实施等五个重点内容,搞好经济运行分析,增强经济预测能力,并将在两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方面是在目前历史性发展机遇面前,在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集中力量开展调研,多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思路和意见;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增强对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性和敏锐性,综合分析资金供给、外需出口、资源涨跌、创新投资等方面的风险,鼓励引导企业进入新的行业领域,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为帮助企业脱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出谋划策。

(二)建设大平台、大项目支撑大发展

深化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把义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项目进行运作,继续深入谋划一批推动义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产业集聚平台、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综合交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小城市培育试点等重大项目,积极培育义乌市“十二五”时期新的投资增长点。加快国内物 流中心、青口监管中心等重大项目项目前期和项目报批工作,加强对义乌江综合整治和利用、城市轻轨等前期项目研究。积极推动中心镇改革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中心镇培育的要素保障、规划引导等支持力度。

(三)推动大转型、大统筹引领大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我们本轮机构改革新增职能,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围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作为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的有力支撑,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突出发展商贸服务等优势产业,积极争取省里有关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培育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打造浙江商贸服务业发展引领区。二是加快融入资本市场。把鼓励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企业上市、企业债券等工作,打造资本市场的义乌品牌,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三是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培育中心镇、中心村,积极培育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小城市。

(四)创新大服务、大民生,保障大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促进就业、服务民生的促进作用,重点支持基层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配合相关部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价格成本监审,提高科学管价水平,深入清费治乱减负,着力规范收费行为。进一步加强收费规 范管理,不断深化清费减负,及时落实涉农涉企各项减负政策。

(五)转变作风和提高效率相结合,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开展“创新创优、提质提效” 和“商城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振奋精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与开展为项目推进提供合力、为企业解决困难与需求结合起来,增强干部依法行政观念,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干部服务发展和改革事业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外贸企业,转型,外贸电商,创新

1义乌传统外贸面临的困境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全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作为义乌小商品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经济复苏力度仍不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市场需求总体偏弱,购买力在下降,市场信心不足。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聚集着大量外向型生产企业,目前义乌的市场外向度已达到65% 以上,国际贸易是义乌市场的重中之重,国际市场需求的疲软对义乌市小商品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出。国内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运费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同时人民币近年来持续升值,企业利润触底,加之银根收紧后,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等已成了义乌外贸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过去的20年,来自国内外的外贸商人汇聚到这个位于浙江中部、并不起眼的城市,成就了义乌全球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美名。但是义乌传统外贸模式已面临严峻考验, 当前义乌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双重竞争压力,传统外贸模式超合理增长已探底。随着传统外贸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海外客商纷至沓来的胜景不再,义乌下一步将如何走,是其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2转型外贸电商是义乌企业“再出发”的必然趋势

基于内外部的双重压力,义乌外贸企业当务之急是发展传统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挖掘新的竞争优势。义乌外贸的传统优势在于有丰富的货品资源,有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和便捷发达的物流,如何发展传统竞争优势? 如何破除对传统市场流通路径的依赖? 转型外贸电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互促共赢,转变新的流通业态是义乌企业 “再出发”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依托义乌国际商贸市场平台、网货资源、物流网络等优势,特别是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近两年,政府也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2012年商务部出台了 《商务部 “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 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外贸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 “国六条”,将从多方面促进外贸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促进外贸 “国六条”的支持对象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 2013年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已转发由商务部会同发改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9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 《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指出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纳入海关的出口贸易统计,提出了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支持政策以及出口检验、收结汇等6项具体措施; 2013年浙江省出台了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 浙政发 〔2012〕24号) 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提出实施 “电商换市”总部署; 《义乌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 ( 试行) 》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义乌市电子商务发展。义乌市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先导性和战略性的产业来培育和扶持。

义乌具备市场、物流、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政府工作重视四大优势,跨境电子商务是未来的主攻方向。义乌这个中国小商品外贸中心正在以此为契机,实践着以外贸电商再造义乌的新思路。外贸电商即跨境电子商务,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交易。外贸电商敲开了无国界网购大门,这对义乌中小企业是利好,突破传统外贸销售模式制约的跨境电商俨然成了义乌中小外贸企业新的贸易增长点。

3现行义乌外贸企业出口呈现新的特点

3.1贸易链缩短

随着平台经济的出现,义乌外贸电商的强劲发展,当前贸易的趋势是主要绕开了国外进口商和国内出口商,对义乌制造商而言,可直接与客户接触,减少了环节,缩短了贸易链,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无疑可以使利润最大化。

3.2订单碎片化

全球贸易新形势,国外买家采购方式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不景气条件下采购更加谨慎,订单从以前的集中和计划到现在的分批和随机,小批量、多批次正在形成一股新的采购潮流,更多的终端批发零售商直接上网向义乌厂商采购,呈现出需求的碎片化和订单的碎片化。从一个100万的订单到10000个100的订单,即 “蚂蚁搬家”式的订单现象为义乌外贸企业赢得了在 “寒冬”季较丰厚的利润,订单碎片化也极具吸引力。

3.3出货频率越来越快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微经济”大潮席卷而来, “微经济”的力量已经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茁壮成长,蔚然形成庞大的经济力量,海外大量“草根”买家迅速涌现,小宗外贸快速崛起,国外客户下单的频率明显加快, 因此义乌从事零售和小额批发的 “微企业群体”成为一代外贸网商,是大好入市机会,出货频率越来越快。

3.4产品结构调整明显

外贸电商是电子商务在外贸领域的应用,靠低附加值,靠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已经结束,从事外贸电商的企业须进行产品和市场结构的调整,向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产业来转移,这才符合网销市场的需要。义乌企业已开始运用电子商务新模式,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明显,并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化经营特色,已催生义乌对外贸易新的崛起。

3.5“订制化”与“个性化”服务凸显

“微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个性化消费已十分明显,紧随国际贸易形势变化,义乌企业以 “线下 + 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来满足境外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市场导向凸显,为客户提供订制化的产品,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是当前义乌企业赢得市场的利器。 “差异化”、 “订制化”与 “个性化”已成为义乌企业清晰的外贸电商发展趋势。

4义乌外贸企业转型外贸电商创新发展策略

4.1产品营销到文化营销转变策略

外贸电商背景下市场已经由大众化市场转化为细分市场,要求产品必须有较高的附加值。而文化营销是产品的最大的附加值,它的长期的价值效应远远超出现在的品牌和形象这些表层的价值标的。文化价值是深层的和长久的价值取向,它会穿越历史的时空、跨越社会阶层、永葆青春活力,外贸电商的平台能否吸引消费者, 进而成为忠诚的消费者和稳固的持续增长的市场,就要产品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由此义乌中小外贸企业转型电商营销活动应由单纯的产品营销模式转变为文化营销创新模式。义乌有不少发展外贸电商较为成功的企业,事实告诉我们细分市场和加强文化营销更能有效地占据市场和扩大销量。

4.2品牌与创意“双轮驱动”创新策略

传统外贸销售模式下,外贸企业处在不断的价格竞争中,利润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国外客户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山寨”、“拼价”恶化环境,“仿品”已经没有市场了,客户更需要创意产品也愿意尝试新的品牌。因此义乌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自创线上品牌,树立创意 + 品牌化 “双轮驱动”发展意识,提升义乌外贸产品创意设计水平,在客户体验上、品牌上率先有建树的企业是未来能够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义乌制造的附加值在提升,转型升级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4.3个性化服务策略

电子商务最核心的经营思想之一就是个性化服务,是把消费者从群演变到人,体现了消费者为核心的思想。把市场细分到每一位国外客户,从用户的细微需求入手,虽然会增加企业人力等的成本,但是便于企业获取大量的产品订单。基于外贸电商背景下,个性化已经是营销手段的重要策略,是义乌外贸企业发展外贸电商的一种必然趋势。

4.4外贸电商平台交易规则和政策的分析策略

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篇3

发布日期:2011-11-27信息来源:发改局浏览次数: 34字号:[ 大 中 小 ]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展和改革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枝江市2011年度文明创建工作考评细则》,坚持“廉洁、公正、热情、高效”的服务理念,着力在提升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上下苦功,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着力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树立了便民高效、公平公正、廉洁务实的单位形象,为我市发展和改革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领导重视,分工落实到人。党组织十分重视精神文明的创建工作,年初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安排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同时成立了文明创建领导小组,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他各副局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全面部署和安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我局精神文明创建各项督办落实工作,形成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并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对各个科室和领导班子的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使文明创建工作真正得以有效落实。

二、深入宣传,创新学习方法。首先从抓思想发动和学习宣传入手,把统一思想、增强意识、营造氛围、增强责任感、提高自觉性作为争创文明机关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局领导因势利导、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始终抓好三个层次的学习教育活动:一是抓好领导班子的学习教育活动;二是抓好党员和中层干部的学习教育活动;三是抓好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内容主要以上级有关文明机关创建的文件为主,着力强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教育,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每个职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创建意识并付诸于自觉行动,从而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争创文明机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在每周四定期组织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真正把学习纳入了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把理论学习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提高效率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同思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美化环境,抓好卫生工作。以力创“优美环境”为目标,切实搞好门前三包及机关院内清洁,“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派专人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良好工作环境,为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依法行政,提供优质服务。严格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坚持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进一步简化程序,实行零收费,切实为企业服好务,办实事。并开展了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机关全体干职工“八荣八耻”和“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知晓率达到100%。

四、结合实际,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落实“抓住源头、重点突破、规范自我,整体推进”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方针,抓好党纪党风的学习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使干部职工自觉保持团结协作、勤政廉政的优良作风。

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篇4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抓项目、争资金、扩内需、促发展”大局,创新举措、深化协调、优化服务,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好计划编制与执行分析

科学编制下达2011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积极搞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切实做到月有进度,季有分析。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9.3亿元,比增15%;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38.4%;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85亿元,比增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800元,同比增长1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自营出口总值6000万美元,比增11%;实际利用外资2520万美元,同比增长5.9%。

二、争取资金取得成效

我局始终把争取项目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握机遇、讲究方法、主动跟进,主动与省、市发改委汇报衔接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及时掌握项目投资信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筛选项目,做好调研,及时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组织项目上报,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尽职尽责。全年通过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衔接,在争取资金、项目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2011年1-10月共争取到上级各项扶持资金 1607.71万元。

三、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一是加强项目管理,并将项目分解至县直有关单位,落实了相关责任人。此外,加强了重点项目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协调和指导;二是强化项目监督。按照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三个百分之百和四项制度要求,及时跟踪协调项目建设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对全县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督促有关工程建设单位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三是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促使项目建设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继续打好“五大战役”

今年,共对接“6.18”项目40项,计划投资23.23亿元,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任务。严格按照上级发改委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编制全县“五大战役”项目65项,投资94亿元;申报列入市“五大战役”项目17项,计划投资38.08亿元。加强“五大战役”项目跟踪服务及协调反馈工作,实行半月报、月报制度,及时收集、汇总、分析有关项目投资、开工、竣工、前期突破、项目储备等进展情况及其它需要协调的相关问题并上报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五大战役”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先进事迹、人物,进行拉练式点评。预计今年“五大战役”力争完成投资94亿元任务,列入市“五大战役”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以上。

五、搞好项目审批服务

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严格遵守行为规范,接待服务对象时做到受理与咨询一样热情,生人与熟人一样客气,干部与群众一样尊重,大件与小件一样对待;严格认真行使行政审批权力,不越权、不以权谋私,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在重大项目服务上,更是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服务。

六、扎实抓好机关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依法行政。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联系发改工作职能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全面提升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积极参加省、市发改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断加强干部的业务学习,深化学习内容,提高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及时传达学习省、市、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全面部署我局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三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紧紧围绕我县发展目标任务,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结合个人实际,找准自身在思想作风、学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和整改。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各项制度,改善了机关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效能。四是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和挂点包村帮扶工作。组织全局干部深入到挂点村松山镇竹里村,帮助该村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该村持续发展后劲。五是做好老干部工作。将老干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想方设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使老干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011年,我局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争取项目难度加大;二是如何建立高效率、高素质的机关和干部队伍还需努力。2012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加强经济运行分析

一是继续密切监测全县经济运行态势,做好月度、季度和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不断提高正确判断经济形势的能力,提高经济分析的针对性,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二是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形势持续谋划罗源新发展,继续围绕事关罗源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加强对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深层次问题研究,及时跟踪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加强项目带动作用 一是加强项目督查协调机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重点办协调联系作用,认真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项目工作的思路,联合有关部门对制约全县重点项目的突出问题进行督查,对项目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归类汇总,分解到各相关部门限期解决。推动进度较好项目多做贡献,进度较慢项目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机械设备等投入,进度滞后项目查找原因,逐一突破瓶颈,确保项目工作目标顺利完成。二是继续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对照各专项资金投向和中央扩大内需机遇,对已上报项目,加大跑市跑省力度,逐项落实,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工作,加强与省市发改委的联络沟通,及时了解国家、省投资动态和资金安排,力争在项目资金争取上有新突破。三是突出发展临港工业。继续做大做强罗源湾开发区南、北片工业区和金港工业区,规划建设牛坑湾工业区和鉴江工业区。重点推进宝钢德盛、三金钢铁、时代包装、宇星彩板、华东船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并力促已签约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同时,切实改变招商方式,超前谋划运作,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去寻找项目、生成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四是加快港口开发。力促华能集团动建码头项目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罗源湾港区深水码头集群。推进碧里至将军帽疏港公路、碧里至鉴江疏港公路等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快输变电和引水工程建设,为罗源湾的大开发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进一步加强项目对接。抓好第十届“6.18”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进项目尽快转化落地并开工建设,鼓励更多的企业对接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及举办多种形式专场洽谈会等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联系,增强项目对接的针对性,提高对接工作实效。

三、加强中央、省、市投资管理

一是加强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向,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建立健全县级项目储备库,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符合中央投资的深度要求,在关键时刻“报得上、批得下、做得来”。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上沟通争取力度。积极与上级发改委联系,建立起密切的沟通渠道,及时捕捉信息,掌握投资方向,认真组织申报项目,特别在民生项目上加大运作力度,争取实现大的突破。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为罗源湾滨海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强项目服务协调机制。针对增投项目开工时间和配套资金滞后问题,开辟项目“绿色通道”,在实施运作中参照重点项目的管理办法,给予重点保障、重点服务。四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督检查。积极配合中央、省、市工作检查组,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力协作、急事急办,积极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树立我县良好形象,为下一步争取资金打下好的基础。

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结合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总结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切实把扩大内需保增长、创新创业促转型、政企合作维稳定作为重要工作来实践好,推动全县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福州市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意见(试行)》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提高审批、核准和备案效率。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篇5

黄平县发展改革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暨下半年工作重点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以开展 “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 “争先创优”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项目建设管理力度,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有效发挥了发改部门的综合职能作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扎实抓好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综合素质建设

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局领导班子始终把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从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入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新方法。一是扎实抓好好政治理论学习。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发改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学习制度,深化学习内容,先后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州、县主要会议及各级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了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同时,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州发改委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半年共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政治理论学习546人/22次,参加各类培训19人次,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二是扎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为把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局党组始终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严格执行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各项工作敢抓、敢管、善带,不断提高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得到增强;三是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从解决干部职工作风问题入手,认真部署本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四项监督制度》和“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等党纪党规的贯彻落实,扎实抓好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警示教育,有针对地解决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努力塑造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和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作风,半年来,未发生任何违法违纪违规案件。

二、上半年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上半年,全局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全县工作重点,围绕项目建设这条主线,坚持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1、加大投资调度,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们始终把投资工作作为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积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狠抓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分解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为确保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有序推进,2月份,县人民政府与全县42个单位(含乡镇)签订了《黄平县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责任人,将州下达的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相关单位和乡镇,细化到具体项目,并对各个项目实行倒排工期制。二是开足马力,狠抓续建和新工开项目建设。针对我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积极深入各项目实施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查找原因,多次召开固定资产投资调度会议,搞好统筹协调,强化项目督促检查,积极帮助项目建设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保证项目如期开工,努力形成更多的实物工程量。三是严格依法统计,做到建设项目统计准确。严格按照《统计法》相关规定,协调沟通并及时、准确地向统计部门报送各类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做到应统尽统。1-6月份,全县新开工项目141个,3 续建项目5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 7.4534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州下达40亿元目标任务的18.6%。其中:50万元以上完成投资7.41亿元,50万元以下完成投资0.0398亿元。按投资行业分类:交通能源完成0.1057亿元,城市基础建设完成1.765亿元,通讯业完成0.3353亿元,农林水完成1.6768亿元,社会发展事业完成0.353亿元,工业完成2.288亿元,房地产完成0.8898亿元。

2、集中主要精力,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一是积极配合省州抓好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42亿元全长60公里的余庆经黄平至凯里高速公路(含施秉支线)即将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总投资8.7亿元的凯里黄平机场项目正在进行试验段施工;总投资10亿元的富城实业磨料模具完成征地、拆迁及场平工作,完成投资300万元;投资8亿元装机容量7万千瓦的黄平冷屏山风力发电项目于6月底完成测风工作,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力争年内完成土地、环保、规划等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二是全力抓好县级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880万元的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目前完成投资650万元,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已全部完成,人工种草、草山改良、棚圈建设已完成100%,水利工程基本完工等待上级验收;总投资14000万元产量1000吨的黄平县五氧化二钒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800万元,预计7月底可完工投产;总投资1500万元的牛老大技改扩建项目,现已征地200亩,完成投资100万元;总投资21000万元建筑面积 4 168739.8平方米的黄平龙语鼎城小区房开项目完成投资3930万元;总投资3259万元686套34300平方米的5个廉租住房建设项目(2010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035万元;总投资2400万元的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前期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可研、初设等都已获批,征地陆续完成,省补助资金已下达65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总投资35950万元建设规模23公里的黄平至旧州公路改造项目工程正在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年底动可动工修建;总投资6100万元全长36公里的旧州经木江至上塘公路三级旅游公路正在施工建设;总投资1394万元建筑面积6637平方米的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已下达资金600万元,目前完成土地补偿,累计投资300万元。

3、精心组织谋划,狠抓项目申报储备工作。一是把申报和争取项目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主动与其它部门配合协作,高质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精心选报项目,认真分析投资政策,捕捉投资信息,成功举办了2次全县性项目申报工作会议,力争做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半年来,共申报项目项32个,项目总投资113781.8万元。其中:投资类项目5个总投资2877.9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2448万元);交通能源类项目11个总投资3677.4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2860.2万元);社会发展类5个项目总投资1039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726万元);产业类项目11个总投资106387.5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49327.55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大项目资 5 金争取力度,数十次跑州进省汇报衔接,邀请有关专家我县项目建设出谋划策,上半年,共争取项目20个,总投资6066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5261.04万元,重点支持了城镇基础设施、农林水牧、能源交通、教育卫生、公检法司等方面的建设,为全县项目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了发改部门投资主渠道作用。二是按照“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原则,进一步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和县情的研究,正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努力形成项目库建设梯次滚动管理格局。截止6月底,共筛选收储县级项目库项目323项,总投资239.7666亿元,其中拟申请国家资金193.1799亿元。

4、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全县经济运行分析。坚持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奋力赶超”为主基调,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监控力度。认真做好全县经济运行的分析和监测工作,严格落实月监测、季报告制度,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并针对全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和改进办法,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2010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并经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11年第一季度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和《黄平县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顺利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对 6 我局1010年的工作评议,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基本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关于黄平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情况调研》、《关于推进固定资产和项目建设的调研》、《关于谷陇、苗陇、翁坪、黄飘、重兴等乡镇经济发展的调研》等调研工作任务,努力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5、发挥监督职能,全面加强在建项目稽查。切实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全面做好项目稽查工作。制定出台了《建设项目稽查办法》,层层签定项目工作责任书,设立重点项目台帐,落实县级领导重点项目联系制度,积极协调,层层落实,加强对项目的招投标、工程质量、资金拨付、工程进度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先后会同纪检、统计、建设、国土、财政等部门对全县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三轮督查,共调度项目331个,发现问题22个,完成整改17个,有5个正在整改之中,确保项目建设 “质量、进度、安全、廉洁”实现四统一。

6、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黄党办发„2011‟11号要求,局领导班子始至终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一件大事,及时安排和部署招商引资工作,加大项目策划和包装,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放宽准入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强化与业务部门的协调,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参与招商洽谈会,目前,黄平五星级级宾馆、旧州特色工业园区、旧州大坝蔬菜基地、马尾松油脂深加工、新型干发水泥等招商引资项目即将相继得到落实。截止6月底,共 7 核准项目3个、备案项目13个,审批项目13个。

7、强化价格监督,确保价格水平基本稳定。一是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搞好价格审定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州价格政策,按照价格管理权限,认真审核了农业投入品经营和档案业务培训收费、婚姻家庭收费、理论考试收费、舞阳湖游船票价,组织召开了黄平县城公交车试运行票价听证会,向县政府呈报了公交车试运行票价和出租车燃油费附加费请示,较好地履行了价格和收费管理职能;二是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工作。共对65个行政事业单位、25个经营性单位收费许可证进行了审验,在审验中对2008年9月以来,各级先后取消和停止征收的收费项目进行了系统清理,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办理了《收费许可证》收费项目注销手续。收费项目取消后,将减轻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农民负担22多万元,使收费管理得到了规范。三是积极做好价格认证工作。共开展价格鉴证、认证、评估19宗,标的61.23万元,其中:刑事案件价格鉴证14宗,涉案标的9.66万元;民事案件价格鉴证1宗,标的32万元;其它价格认证4宗,标的19.57万元。四是认真开展成本调查工作。深入各经营网点开展调查,及时了解全倒2011年种子价格变动情况,按时完成《黄平县种子价格调研报告》;为搞好我县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完成了《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工作对比分析报告》;同时《2011年油菜籽收购和销售价格调查分析报告》正在进行整理编辑中;五是加强价格调节基金和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工作。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 8 协调和配合,力求做到应征则征。2011年1-5月计征到位价格调节基金516246.06元。其中:国税按计征到位价格调节基金184766.55元, 地税按计征到位价格调节基金331479.51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创了我县价格调节基金工作新局面;六是定期深入市场对重要商品价格进行监测,在赶集日或每月的5、15、25日坚持到市场上进行采价,重点开展粮油、蔬菜、肉、禽、蛋、鱼、液化气、燃料、成品油、钢材、化肥等重要商品价格的监测,为测算我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七是认真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和宣传。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社会关注的价格收费热点问题,大力开展价格宣传和检查工作,共发放宣传资料 1800余份,接受咨询 12人(次)。共检查单位17个,立案查处2件,责令当场清退315元,没收2250元,罚款800元。

8、抓好粮食基础工作,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加强县级储备粮管理。对县级粮食储备库进行了维修和改造,保证14000吨的仓容量完好无损,抓好节日和汛期安全生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检查重点包括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情况、库存粮食情况、储粮药物使用情况、旧仓房等,通过检查,找隐患,抓整改,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做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对全县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严格收购资格准入,全县11家粮食经营者都做到了亮证收购,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三是做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加强粮食市场监 9 测。开展了全县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对全县22户从事粮油经营的企业和工商经营户经营现状进行调查,完善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制度和农户粮情固定点调查制度,建立了完整的社会粮食统计体系。四是正确处理好粮食企业遗留问题。协调指导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认真清理和疏理目前存在的各种改制遗留问题,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关心下岗职工及弱势群体人员。完成了粮购销企业改制后内退职工工资和养老金交纳工作,解决了多年来粮食企业各种遗留问题,为企业解轻了负担,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半年来,我们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着力做好本部门的各项工作,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家投资政策逐步转入稳建投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逐渐淡出,给我们争取项目资金,扩大投资规模带来一定影响,需进一步加强与省、州的对接力度;二是部份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前期经费投入不足,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和大项目少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全县项目点多面广,对在建项目督促检查还没有完全到位;四是干部职工改革与创新意识有待增强,工作作风和职能的发挥仍需提升,调研工作深度和精度有待加强。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10 加以解决。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启航之年,下半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省、州、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统筹兼顾,狠抓落实,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申报和衔接工作。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围绕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抓好全县保障性住房、农村公路、水利设施、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公检法司等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州盘子,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度和监测。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经济运行环境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完成年度目标压力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调度和监测,努力做到对影响经济健康运行的因素及早发现、及时解决,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3、进一步加大全县建设项目稽查力度。对已经获批的项目和正在开工建设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四制”管理要求,强化管理,强力推进,定期对全县重点项目跟踪调研,深入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做好信息反馈,确保建设项目早见成效。

4、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从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入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一站式”服务,做到办事程序、内容、方式、结果“四公开”,积极主动为投资者、为企业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5、进一步加强发展改革部门的自身建设。一是把学习研究政策和执行政策统一起来,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的预测预警方法,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国家各个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善于从各种复杂的数据中、信息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走势及时发现经济领域中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不断提高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二是立足发展改革工作大局,努力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充分认识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既要把握好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更要注意探索指导和推进改革的方式,促进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三是统筹兼顾,不断提高综合协调服务能力。注重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发改系统上下级的沟通和本部门内部股室间的配合,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及时解决辨别是非,努力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协同工作的坚强团队,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制定政策、安排计划、审批项目等方面的优势,12 善于牵头,善于协调,善于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按照国务院《全国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对《行政许可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的学习,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把依法行政贯穿到各项发展和改革工作中去,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6、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党务政务公开,完善办事程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尤其要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凡属带有全局性的大事要事,干部推荐、任免、奖惩,重大项目审批立项,大额财务开支等,都要由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加强干部职工的法纪教育,发现职工队伍中的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打招呼,及时教育管束,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努力把发改部门建设成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机关。

黄平县发展改革局 二O一一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 文秘 半年工作 总结 抄报:县委办、县人大办、县府办、县政协办 黄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 2011年7月5日印发

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篇6

工作要点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1〕52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2011年全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此件公开发布)

2011年全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115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162号)精神,现就2011年全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提出如下要点:

一、切实抓好中心镇培育

(一)修编完善中心镇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县市域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提高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并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规划的衔接。修编完善中心镇专项规划和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布局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增强规划实施刚性。

(二)大力实施“两百双千”工程。积极推进“千亿产业集聚提升”和“千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提升中心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根据中心镇发展实际,修改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出台配套措施,重点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和土地等要素保障、税费优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心镇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面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

(一)加快促进人口集聚。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改革,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农村人口就近有序向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转移。全年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成区新增常住人口24万人,建成区常住人口集聚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支持和鼓励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设大型商场或商贸综合体,加快商贸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

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工业功能区和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集聚提升发展特色产业,工业功能区工业增加值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平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三)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支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项目建设,强化资金和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力度,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500个,完成投资800亿元。

(四)抓好综合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行政审批服务、行政综合执法、民生保障、土地供给、应急维稳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全面推进强镇扩权改革。根据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委托、延伸机构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赋予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必需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的要求,在落实扩权事项的基础上,调整扩权事项的工作流程,完善扩权事项的运行机制,加强扩权事项的业务培训,确保扩权事项平稳规范有序运行。

(二)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积极开展以本地农民进城落户原有权益可保留、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可享受、原有经济和财产权益可交易流转,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享受当地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

(三)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支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和中心镇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吸引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到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和中心镇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探索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和无形资产质押等贷款业务。积极推广应用银行卡、银行本票等非现金支付工具。

(四)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和中心镇搭建融资平台,开展投融资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和中心镇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中心镇的项目建设。

(五)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中心镇机构设置,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增强中心镇管理服务功能。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要按照城市管理的要求,调整机构设置,适度增加人员编制,理顺派(驻)镇部门管理体制,加快建立便民高效、运作协调的运行机制。

(六)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专业化、社区化”为方向,深化农村新型社区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功能化、数字化”为目标,着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中心镇和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发展各类中介服

务组织,提升市场化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一)加强组织协调。每年召开两次省协调小组成员会议和一次现场推进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总结交流试点经验,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培训。每年分层次举办一期专题研讨班和一期业务培训班。2011年由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委党校联合举办一期“小城市培育”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由省发改委牵头举办一期业务培训班。

(三)加强信息管理。搭建集信息上报、数据汇总、业务办理、工作交流为一体,上下联动、方便快捷的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011义乌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篇7

今年以来,本人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工作中,以群众满意和社会满意为衡量我工作的一把尺子,本着服务沂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原则,团结带领社会科和农村科全体人员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廉洁自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深化认识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履行职责,深入细致地学习,反复钻研,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加强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我所分管的工作涉及面广泛,对此,我坚持挤出时间来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保证了不走样、不偏差。三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能力。在工作中注意向同志们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经常深入到相关部门和基层一线,虚心向广大干部群众请教,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民情、汲取民智,集思广益,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指导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围绕中心 把握重点 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依靠职能科室,发挥集体力量,体现整体效能。一是注重抓各职能科室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协调,坚持从团结出发,1

求大同、存小异,创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工作环境。二是注重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了正确决策和实施。三是分管领导之间相互合作原则。从全局一盘棋的角度出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分工发挥优点,以合作取长补短。四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以“勤、实”二字要求自己。

(二)依法依规,严格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一是认真做好中央投资项目的争取和申报工作。为县精神病医院、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建设等10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496万元、省预算内资金521万元、市配套资金182万元,共计5199万元。二是积极做好2012项目的储备工作。经努力争取,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农丰冷链物流、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地方粮食储备库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扩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等18个项目被上级发展改革为列为2012年项目。三是积极做好项目的验收和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了2008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项目等7个中央扩内需项目和其他已审批项目的验收工作。同时做好未完工的中央投资项目和已审批项目的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做好项目的审批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局项目许可需要提交的材料和程序,依法依规,累计下达社会事业项目、农业项目81个。五是积极做好全县医改工作。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2011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同时,积

极会同县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食药监局、民政局,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同时,多次迎接省、市医改检查组来我县调研,顺利通过2010、2011医改工作考核。六是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带领科室人员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肉鸭产业集群发展对策》2篇调研报告,为领导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七是认真及时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及时地完成局领导和上级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三、以德为先 清廉自律 严格坚持廉洁从政依法办事

一年以来,我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建设放在首位,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连接从政若干准则》要求自己,正确对待名、权、利,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在工作中,我坚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仕之德,切实做到:一是忠,即对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心、为人处事诚实。二是正,从自身做起,树立正气。做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带头反腐倡廉,当好遵纪守法的表率,在班子内部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分管工作做到分管而不专断,充分协商解决问题。三是勤,在位谋政,勤政为民。牢固树立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出实招,干实事,鼓实劲,以谋事、干事来凝聚力量。四是廉,淡泊名利,廉洁奉公,讲修德,讲廉耻,讲荣辱,无私奉献,不计得失,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清白为官,勤恳为民,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计划,坚持虚实并举,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将不断加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了和水平,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以上报告,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义乌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模版) 篇8

义乌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如今,我们已经跨入了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如今的中国不论是在国际地位上还是在经济发展上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何况一直以来,经济都与国家的命脉深深联系在一起,党和人民也一直关注着经济的发展。对此,我利用课余时间,专门对我的家乡浙江义乌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简单的了解了义乌经济发展的背景,分析了义乌成为国际知名批发市场以及获得“小商品王国”美称的原因,简略的观察了义乌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正文:

一、发展背景

建国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大跃进”和“十年**”的失误,使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弊端越来越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一边是粮票油票豆腐票的限制,人们买不到东西;另一边在打击 “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谁也不敢把东西拿到市场上来。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命运的重要转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方针提出后,中国经济开始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

197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在各地农村试行,《草案》明确指出:“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不得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取缔”。商品经济在一些地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而义乌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经济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先从鸡毛换糖到地方性集贸市场的成立,再由一个地区性的小市场发展成全球知名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对于义乌这样一个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农业小县来说,其间走过的道路漫长而艰辛,经历了诸多的坎坷,令人感慨赞叹的东西实在不少。

二、小商品市场的诞生

30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里的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

成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然而长途贩卖、摆地摊做小生意仍被当作投机倒把行为加以打击。此时,一些义乌人开始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解决生计问题,提心吊胆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1980年,有5个子女的义乌妇女冯爱倩开始了艰辛的从商之路,在县城偷偷摸摸地摆起地摊。1982年5月的一天,货物屡次被没收的冯爱倩鼓足勇气站在了义乌县委门前,来跟新来的县委书记谢高华讨说法。县委书记谢高华与普通农妇冯爱倩的争论进行了一个下午。最后,谢高华告诉冯爱倩:你回去摆摊吧,我告诉有关部门不查你们。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在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后,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随即,简陋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

三、成功美丽的蜕变

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360度转变,中间过程经历了20多年,从第一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到第五代的 “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这20多年来,经历了五次搬迁八次扩建,目前市场由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市场经营面积 150 万平方米,经营商铺 5.8 万个,经营人员 16 万人,市场内汇集了 41个行业 1900个大类 40万种商品(注:联合国公布全球共有 50 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文体、袜业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市场上的商品物美价廉,应有尽有,商品选择余地之大,且多达34万种的商品都进行了周密的划行归市;享有很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而身在其中的大多数商家都像欧美等西方国家一样,所报出的商品价格就是一口价,如产品质量不合格,可以包换,在运输途中若遗失可以获得全赔。再加上这几年商品的质量上升很快,高中档商品已基本吻合国外一般公民的消费水平。国外商人从义乌采购一元人民币的商品,到欧洲可以卖一欧元,到美洲可以卖一美元,中间的利润空间十分巨大。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商来此批发。

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开拓出辐射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市场被广大中外客商誉为“小商品王国”“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义乌市场的发展如今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对义乌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市场的发展给义乌企业带来更多新的观念和新的发展机会,而挑战在于如果义乌企业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改变、创新,而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那么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义乌经济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生产要素的紧缺,以及现有区域行政框架的制约和不适应。其次,不少企业主和市场经营者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其三,义乌企业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比较强,而且以家族制企业居多,并且有群集的特征。这样的一个区块经济,在天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使很多企业盲目生产,造成结构的不合理,相互之间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这是义乌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再者,不少义乌企业是凭借着一种市场变化的随机性来运作,甘愿经营小本生意就是不想走出去,从而给企业带来负效应。

五、解决问题的措施

1、优化要素组合,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2、形成现代营销观念,有效提高营销素质,努力改善营销环境;

3、加强分工与合作,突出产业集群的内在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技术和信息的共享;

4、推进企业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搭建一个高效的内部信息沟通和对外交流的平台;

5、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布局并不断地创新,加大自己独立研发的能力;

6、提高竞争意识,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促使品牌观念的形成。同时,还需完善竞争机制,避免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

六、结语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之女士服装店的经营策划下一篇:2022年北京小升初跨区政策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