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经济(精选12篇)
义乌经济 篇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具有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发展壮大与否对于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及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之所以成为我国发达的经济区域,有赖于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不仅是义乌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而且还是浙江省经济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当前,关于义乌模式的研究多为新闻报道,将义乌模式的运作经验与东北地区县域经济振兴二者相结合的学术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义乌县域经济运作模式的分析,探讨加快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义乌模式的主要发展经验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1998年由县改为市,东靠上海,西接长江腹地,南达东南沿海地区。但义乌多为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人均耕地约有0.04公顷(0.6亩),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就是在这样既缺少先天资源禀赋,又没有雄厚工业基础和外资推动的窘迫环境下,义乌却从2.8平方公里的一个落后小镇,变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誉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对义乌模式的极大关注和广泛研究。义乌的饰品行业企业生产的产量与产值占全国饰品业的70%以上,2009年义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学术界就把义乌这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发扬“鸡毛换糖”传统优势,通过发展小商品商贸活动带动工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道路称之为“义乌模式”。义乌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培育并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发展小商品经营业,实现专业化市场与产业集聚、城市联动的有机结合。
(一)积极发展草根经济
义乌始终坚持抓市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较早兴商建市。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率先实现城乡市场开放,允许农民经商,形成了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各种专业市场和专业街为依托,不同要素市场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2009年,义乌经济产业结构已更趋优化。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7.3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7.6亿元,增长11.1%。产业层次得到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1∶45.3∶51.6调整为2.8∶43.8∶53.4,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这说明在三次产业中,以市场为龙头的义乌第三产业基础更为稳固。[1]义乌较早实施划行归市、分类集聚,通过构筑蛛网式购销网络,打造中心市场的发展模式,增强了义乌市场经济的竞争优势。
(二)市场与产业联动发展
义乌小商品市场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成为浙江省首个“五星级市场”和获得全国“重合同、守信用、重质量、守信誉”荣誉称号的批发市场。就在于义乌没有孤立地搞专业市场建设,而是充分发挥商贸资本雄厚、市场信息灵敏、经商人才众多等优势,推进商业资本与工业经济的融合,下大力气扶持、培育和壮大服装、工艺品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小商品加工业,进而实现了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产业体系。义乌作为一个市场大市、经济强市的块状经济束,得益于市场的持续繁荣和优势产业的联动发展。同时地方政府积极引导部分民营企业家向工业化迈进,培育了服装、饰品、彩印、拉链、玩具等优势产业和“顺时针”、“浪莎”、“年年红”等地方知名品牌,促进了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工农业相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义乌在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依托市场国际化、产业集群化、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和优势,通过积极推进“义博会”的国际化专业会展进程,实现工农业产品推广的规范化,走出了一条“专业市场——制造业”,即“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路子。同时,义乌尊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和规律,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扶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特种养殖、蔬菜、水果、优质大米等有一定规模的效益农业,为义乌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义乌小商品市场对于关联产业的辐射,落实到区域之中就形成了“义乌商圈”的具体地理形态,有利于发挥共享交通、信息、品牌等优势,发挥城乡产业互动的市场贡献、规模贡献、资金贡献和就业贡献。
(四)理性作为的地方政府推动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多年来义乌市政府牢牢把握的行为准则,在最初的市场化改革中地方政府起了“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从市场筹建到市场监管乃至营销服务的推介等方面,政府并没有撒手不管,而是搭建小商品市场运作平台提供各项政策支持,政府在整个项目的规划和推广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积极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商户。适时地调整市场规模和结构,为了促进各种商户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性地提出“划行归市”的政策,从而在保护了任何一个想进入市场的个体商户的情况下,保证了市场的健康发展。[2]政府合理规划与科学引导是义乌经济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近些年,兴办市场曾在全国形成了一种风潮,但是,很多市场并没有红火起来,其中导致市场萎缩、吓跑客商的重要原因,在于某些干部素质不高,吃卡拿要。相反,义乌市的各级干部却能做到正确定位职能,既不越位,又不放任自流,地方政府低调、务实的资本运作和品牌运作手段值得全国学习。义乌市政府既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又保持了义乌市场的活力,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从义乌的发展历程看,东北地区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等条件要远远优于义乌,而义乌却能从缺少先天资源禀赋中“破土而出”,一跃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百强县,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正视存在问题,寻找发展出路,已成为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
二、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全球化时代,东北县域经济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多数指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一直以来东北地区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主,导致在优势产业方面的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制约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问题如下:
(一)缺少区域内县域产业规划
调研中发现,目前,围绕着东北地区已经建设成、正在筹备建设的多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展开的,在当前面临后金融危机时代,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仅仅靠重工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缺乏持续竞争力和市场活力,对县域经济缺少关注和支持,将难以实现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和城镇化的目标。就东北地区而言,尚缺乏科学而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当前,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趋同,布局调整依然滞后,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很难形成县域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如吉林省很多县(市)还没有走出传统农业格局。目前,农业在县域经济总量中仍占较大比重;农副产品多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难以获得较高的产品附加值;第三产业尚未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近些年来,辽、吉、黑三省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整体规划意识,但由于各自所辖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层次不齐以及原有体制的惯性作用,导致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一直没有实现合理化布局。
(二)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中发展的企业,在形成和发展中面临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县域经济中绝大多数为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在全社会直接融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很低,股票市场融资门槛高、成本大,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很难达到相关要求。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为国有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短时间内很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在债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实行规模管理,并在规模内规定了各项指标和担保要求,条件十分严格,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债务市场直接融资也十分困难。[3]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内部分企业,面临全球金融危机逐步蔓延的结构性影响,因缺乏融资渠道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企业经营陷入停产乃至倒闭的边缘。
(三)民营经济发展实力较为薄弱
作为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夹缝中兴起的民营经济,面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待遇,其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就县域经济中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成立之初80%以上是家族企业,大都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的缺点,其组织行为不是依据市场规则,而是依据伦理规范;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全部是利益关系,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关系。中小企业的成立时间一般都不长,长则几十年,短则几年,不仅缺少应有的规章制度,而且财务管理相对混乱。面临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民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经营盲目性、功利性,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因此,从企业管理模式的角度讲,必须从过去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去反思发展中的问题,积极向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转变,否则,将严重制约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县域经济内部的企业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笔者在暑期深入东北地区相关县市调研发现,伴随着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制造业企业,其发展模式、人才引进、技术研发、资金融通、治理结构、产品营销、信誉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如在企业发展模式上,选择专一模式或特色模式的企业多,选择联盟模式的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少;以国内市场为主(占总销售额的80%)兼顾国外市场(占总销售额的20%)的较少;如果由于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而考虑转型,一般选择主业不变、进入新行业,选择彻底转变主营业务的企业很少。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北部分制造业企业招工难现象普遍存在,个别企业已经远赴甘肃招工,大大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另外,订单式生产的制造业企业居多,缺乏单独的研发部门;个别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干预,使得节能降耗的好产品难以推广到市场,这既损害了企业利益,也难以保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三、义乌模式对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树立市场意识,壮大东北县域经济
义乌人之所以能够迅速接受改革开放信息,用“鸡毛换糖”的经验发展小商品市场有赖于义乌人民的思想解放。义乌人民敢于转变观念,靠自己的经商实践,在寻找出路中解放思想,又在解放思想的同时找到了新的出路,这种强烈的市场意识很值得东北地区的民众学习。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由于人们受封建社会农耕文化影响较深,重农轻商的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县域经济内的居民必须树立经济活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共享型经济发展观念;东北地区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以符合经济规律的思路和举措来经营产业、创新技术、改善环境,使县域经济的人们行为活动能够适应农村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趋势,逐步摆脱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局。
(二)加强产业引导,提振东北经济活力
义乌模式凸显了以市场经营者为主体,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引导,利用市场的先发和集聚功能,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兴商建市、兴商强市,同时以贸促工、工贸联动,实现了市场与产业的联动发展。[4]东北地区要重振雄风,必须依靠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以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能力。东北地区县域经济虽然实现了稳步发展,但主导产业仍然缺乏具有强有力市场竞争力的内生机制。农业、工业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于区域经济来讲,的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要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实现城乡产业互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着力提升东北地区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东北地区要通过政府力量主导下的“以工哺农”和市场力量主导下的“以工促农”有机结合,并形成提升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工农业产业素质的合力,引导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从政策优惠型向特色优势型转化,这必将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东北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应依据现有自然资源禀赋条件,提升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并挖掘、培育具有较为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东北县域经济在农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联动发展。理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依靠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协同带动效应,实现城乡产业互动进程中的资源整合与有效对接。
(三)构建县域企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应适度进行组织结构创新,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组织结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走专业化道路,充分利用专业化社会协作体系,打造精干的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基本职能,突出关键职能,集中资源强化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5]在主导产业带动下,通过发展整合型制造业,发挥企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树立系统生产经营观念,生产制造环节应该考虑经营、研发设计和消费者。无论是传统的块状经济还是现代的产业集群,都会产生一种“磁场效应”,使区域外的资源向本区域集聚,促进区域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与处于同一产业的众多企业在区域内聚集,会逐步形成区域品牌,[6]防止出现“有产品无品牌”的现象。为此,东北地区依托民营企业园区的建设和现有民营企业集群的完善,促进民营企业集群的发育和成长,发挥民营企业集群的规模效益,激活和带动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7]构建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企业集群网络,促进了区域间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提升企业间集聚效应,逐步实现本土化制造、全球化经营的目标。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是最富生机和希望的经济增长带,是解决民富、国企改革和就业三大难点问题的重要依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从虚拟经济蔓延危及实体经济之时,义乌市经济发展局、义乌帮扶办开展帮扶企业资金转贷、历史遗留两证办理等一系列富有特色而有成效的工作,帮助企业解脱困局,使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局面。2008年底,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962亿元,同比增长12.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82亿元,同比增长12.96%,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较快发展的态势。[8]义乌通过充分保护产权,创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予以适当减免税费,积极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当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新的市场主体。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也应在转变职能中出台与民营经济相关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原先限制的绝大部分经营领域,拓展民营经济的投资空间,打破县域经济的发展瓶颈,县市所设的中小企业局要真正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伴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正经历速度与结构、效益的周期性调整,资源共享型的县域市场培育是实现东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仅是“十二五”时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富民固本、治国安邦之策。
摘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东北地区的县域经济虽然在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方面与浙江省义乌市有所不同,但义乌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市场体系培育、产业联动发展、城市乡村互促、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对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义乌模式,东北地区,县域经济
参考文献
[1]蒋中意.义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N].金华日报,2010-01-26.
[2]陈禹静.义乌模式对广西工业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借鉴作用[J].市场论坛,2007,(1):36-39.
[3]张志元.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探微[J].商业研究,2010,(10):91-94.
[4]鲍洪俊.义乌模式:已有研究和新的解释框架[J].浙江学刊,2008,(5):189-193.
[5]徐充,姜威.民营企业组织创新的局限与突破[J].学习与探索,2008,(1):163-166.
[6]张志元.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路径[J].经济与管理,2010,(10):39-43.
[7]陈顺,李诚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及地域组织形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5,(5):685-689.
[8]李玉梅.振救经济的义乌模式[N].学习时报,2009-05-04.
义乌经济 篇2
副省长王建满和金华、义乌主要市领导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奠基。王志金/摄制图:杨霄核心提示昨天上午,全国瞩目的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
义乌特色专业街网站 http://
副省长王建满和金华、义乌主要市领导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奠基。王志金/摄
制图:杨霄
核心提示 昨天上午,全国瞩目的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举行了奠基典礼,这意味着以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和国内物流中心两大平台为主动力的义乌城西区块,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倒计时阶段。不久的将来,一座崭新的“义乌西城”,将成为义乌开创新时代的标志。
说起当前义乌城西街道正在建设的重大工程,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位松如数家珍。他用五句话描绘了城西的未来:发挥区域优势,打造物流枢纽,建设商贸新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两块主阵地
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
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位于义乌城西街道、北苑街道境内,规划建设面积12平方公里,“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面积2.6平方公里。一期规划总建筑用地约3000亩,主要布局机械和零部件、原辅材料等行业生产资料。
城西街道一期工程涉及横塘村、西毛店村、新江村、山翁村4个行政村,今年3月5日前全部签订了土地征用草案,提前25天完成了土地征用工作。四个村总计征用土地1989亩,其中建设用地226亩,需新征用土地1762亩。
义乌国内物流中心
义西国内物流中心总规划面积2570亩,其中城西街道占1700多亩。义乌国内物流中心第一期涉及何泮山村和蒋母塘村土地征用工作,总用地400亩。土地征用工作已于5月20日前完成草签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政策处理,义乌国内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
★画外音
带百姓共奔小康
“市场建在哪里,老百姓就富在哪里。”朱位松说,建设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和义乌国内物流中心,将给当地居民带来实惠,老百姓的家庭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将大幅增加。以六甲里村为例,目前该村人均房租收入已超过1.5万元。
☆两条大动脉 杭长客运专线
杭长客运专线是国家重点工程,东起杭州东站,西至新长沙站,线路全长883.28公里。杭长线城西段全长共6.39公里,涉及12个行政村,征地面积达232亩,征地工作量占义乌段全线的1/5,拆迁量占义乌段的1/2。截至2月28日,杭长客运专线城西段沿线涉及5个村的拆迁、红线内的拆迁户共有183户(占全市红线内311户拆迁户的59%),全部完成红线内房屋拆迁协议的签订工作。到3月10日,杭长线城西段提前10天完成义乌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提前20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
在杭长线征地拆迁过程中,城西街道办事处干部走村访户加班加点,2/3以上进过医院。正是这种大仗、恶仗,锻炼了街道干部的素质,也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在杭长线麻山隧道现场调研时将城西街道干部以事业为重、善打硬仗、攻坚克难的“五加
二、白加黑”的连续作战精神总结为“杭长精神”。
杭金衢高速拓宽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杭金衢高速公路车流量日益增加。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计划改造杭州红垦至金华互通的路段,拟在现有基础上拓宽成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120公里。据了解,杭金衢高速公路义乌城西段拓宽工程将在下半年实施拓宽。★画外音
城西交通区位优势将日益凸显
朱位松说,城西街道辖区内,除了这两项重点交通工程外,义乌货站至江东街道徐村连接线将于今年底投入使用,与西站大道、环城路、雪峰路、西城路、站前路实现贯通,形成庞大的交通网络。届时,城西街道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十分明显。
☆两条生命线 西气东输二线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城西段涉及15个行政村,总长7.6公里,总用地18万余平方米。目前,工程已完成全部土地租用工作,涉及房屋拆迁12户,正在积极协商中。
金衢段天然气管道工程
金丽温省级天然气管道金衢段配套工程城西段北上浦江,南下武义、东阳,涉及城西街道10多个行政村。城西街道将兴建省级和义乌市级天然气分输站各一座。工程竣工后,义乌所有的天然气管道都将从城西接入,输入义乌城区。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中。
★画外音
城市环境越来越好
朱位松说,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和金衢段天然气管道工程对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两座民生碑 义乌市第八中学
义乌市第八中学是省重点工程,位于城西街道圣达路西侧地块,占地面积117.8亩,总投资为7228万元,总建筑面积为47803平方米。
目前,工程进展顺利,计划今年8月底前可完工,9月可投入使用。该校建成后,主要接收夏演和东河片的学生,办学规模为45个班级,可容纳2250名学生。
望道森林公园
望道森林公园位于城西街道西北部,占地面积1312.65公顷,东起陈望道故居,西至草大坪,南临长堰水库,北接白石湾景区,距义乌城区20公里。今年5月,望道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经省有关部门审批,规划期15年,总投资超10亿元。
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屯兵养马的大草坪、陈望道先生的故居、金萧支队第八大队的活动遗址等。按功能区建设,望道森林公园分为三级景区:一级景区为里京度假区、龙潭商务区;二级景区为廿六坑景区、休闲农庄区、山地运动区;三级景区为龙潭里景区、桃源登山区。
★画外音
打造义乌西城花园
“加快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义乌西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朱位松说,望道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义乌市森林资源的开发力度,为市民提供游览、观光、休闲、避暑、度假的好去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森林的和谐共生、和谐发展。
征地超5000亩、迁坟超1万穴、安置超5000人 今年城西工业产值将超50亿元
除了八大重点工程外,城西街道今年还有50多项工程正在全面推进,涉及民生实事、公共配套工程、工业事业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城西街道今年所有项目的征地面积超过5000亩,坟墓搬迁超过1万穴,拆迁安置人口超过5000多人。
义乌经济 篇3
一、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一)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处于停顿状态,财政债务问题严峻
2010年欧元区成员国政府财政赤字/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6.2%,政府债务/GDP之比为85.4%,而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欧元区对成员国赤字及债务占GDP比例的上限分别为3%和60%,其中,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纷纷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令人担忧的是,欧元区“领头羊”德国虽然去年经济复苏表现不俗,但财政形势却有所恶化,2010年,德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由2009年的3%上升至3.3%,公共债务则由73.5%升至83.2%,均超出了欧盟的上限;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1.3万亿美元,显示美国政府依然面临严峻的财政压力,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8.6%,高于1945年以来的其他任何一年,由于经济增长缓慢以及失业率持续处于高位,美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短期内不会显著下降;截至2010年12月底,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已高达919万亿日元,人均债务负担增至721万日元,预计2011财年,达到创纪录的997.7万亿日元,占GDP的比例达到2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则预测,日本公共债务相对于GDP的比例到2012年和2016年将分别达到232%和277%,日本将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债务状况最严峻的国家。
(二) 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回升,货币政策趋于紧缩
伴随经济快速回升,物价上涨、地产过热,俄罗斯从2008年以来实行两次紧缩货币政策,隔夜存款利率上调至2.75%,金融机构再融资利率上调至8.0%,外资企业存款准备金率升至4%,散户存款准备金率升至3.5%。印度12个月内八次加息,将回购利率调高至6.75%,反向回购利率提升至5.75%。巴西央行在2010年三次加息,2011年三次加息,基准利率达到12%,成为二十国集团( G20)中基准利率最高的国家,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利率最高的国家。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自去年以来四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当前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3.25%和6.31%;十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分别达到21%、17.5%的历史高位。
(三) 西亚北非局势持续紧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充满变数
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和需求萎缩,导致外贸依存度高的西亚北非国家出口减少,物价飞涨,就业环境日趋恶化。2011年1月14日,因未能平息国内动荡局势,突尼斯本·阿里政权结束了其20多年的统治。随后,动荡局势向西亚北非其他国家波及,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国领导人陆续倒台。目前,叙利亚和伊朗成为这场地区动荡的新热点。叙利亚3月份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后,美英法等西方国家施压要求总统巴沙尔下台,而阿盟也中止了叙利亚的资格,叙利亚局势逐渐从和平抗议示威走向武装对抗。伊朗核问题争论不休,美国、欧盟对伊朗纷纷采取最严厉制裁措施,武力解决伊核问题一触即发。西亚北非局势持续紧张,推高国际油价约20%,至117美元/桶。
二、 义乌小商品出口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需求约束日益严峻
研究表明,近年来义乌小商品出口受国际市场需求制约,增速开始下降。由于大部分小商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需求规模有限,需求弹性较低,在产品出口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会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11月本应是义乌的外商采购旺季,但2011年义乌国际商贸城却显得颇为冷清,曾随处可见的手持计算器的外商少了。受欧美债务危机、中东局势动荡、成本上升和汇率变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传统的外贸出口行业提前进入淡季。不少商户反映,今年外贸形势不乐观,旺季较往年结束得早,整体订单下滑两三成,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以及汇率变动等因素,今年的外贸生意做得不轻松。欧债危机的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显现,小商品出口反映最为明显。一家经营五金的商户表示,往年欧洲客户一年至少会订10个柜以上的货,今年才预订了三四个。除欧洲外,中东地区也是义乌小商品的主要出口对象之一。利比亚内战结束后,当地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订单及客源尚未完全恢复。
(二)贸易壁垒态势愈演愈烈
对于小商品出口大市义乌而言,随着“义乌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增多,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对义乌出口产品频频发难。有人预测,2012年或许将是贸易壁垒大战最严峻的一年,这将对义乌小商品的出口带来巨大挑战。对此,义乌外贸企业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据市外经贸局统计,义乌企业遭遇的贸易保护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涉及纺织、服装等行业。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企业的贸易壁垒也不断增多。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提醒义乌企业,目前的贸易摩擦领域已从货物贸易向服务领域扩大;摩擦的表现形式还将朝着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壁垒等方面扩散。
(三)外贸和海关监管制度不适应小商品出口
义乌小商品贸易具有单笔规模小、贸易主体多、交易频繁等特征,与我国现行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贸易方式都不同,出口集装箱多为拼柜,一般有十几种以上的产品,多的时候有上百种,极易导致单货不符、逃避通关单等违规行为。为加快义乌小商品通关速度,海关总署给义乌市场“量身定做”了监管方式,自2007年9月1日起,小商品出口适用“旅游购物模式”。但“旅游购物模式”依然是一种权宜之计,存在适用范围对出口贸易明显制约、涉及税务的出口退税无法解决等问题。尤其在2011年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后,杭州海关推出了“联网监管”的政策,海关对“网内”商户开放出口货物通关的“绿色通道”,但目前还缺乏具体的通关操作思路和具体流程,一定程度上,没有跟上步伐的通关效率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侵蚀着中小企业的利润,外贸和海关监管适度不适应小商品出口。
三、 义乌小商品出口应对复杂世界经济形势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技术开发,创自主出口品牌
在全球化经济竞争格局中,外贸出口企业就必须致力于不断创新,加大技术开发,在实施自主品牌战略上下工夫,决不能只满足于充当海外品牌的“加工车间”。由于义乌生产单位小,研发投入上不去,产品升级就成问题。是企业整合还是政府引导,是个课题。以行业协会形式促进企业抱团,掌握整体小商品生产经营的话语权、从技术到品牌的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实施,继续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出口名牌”、“浙江省出口名牌”和“义乌市出口名牌”的申报及评选工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国外注册国际品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寻找欧美中高档消费群,开拓中高档消费品市场;提升产业层次,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扶持一批有市场潜力、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出口名牌产品,加强对高新技术商品和品牌商品出口的政策扶持,改变义乌商品以低质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出口现状,探索一条出口商品从以规模取胜向品牌取胜转移的道路。
(二)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采取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的方式,通过政策引导、扶持,鼓励企业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新兴市场。认真做好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义博会、文博会等国内知名展会的组织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展等30个境外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拓展资金作用,积极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地参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各类商务展会,组织企业赴东盟、中东、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进行参展、商务考察,结交新客商,建立新关系,引导鼓励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国际商会作用,努力扩大义乌产品在东盟、中东、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占有份额,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三)创新海关监管方式
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下,设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建立与该贸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管理机制,实施符合义乌小商品出口特点的管理措施,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建立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将海关监管要求和手段前伸,实现小商品出口源头可溯、风险可查、责任可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强化对义乌小商品出口的过程监管,体现守法便利。创新义乌小商品海关监管的总体思路和重点环节主要是:备案登记、拼箱组货、接单审核、查验放行、物流监控、稽私处理。
(基金项目: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0年度一般课题(174):“义乌试点”背景下的小商品国际贸易便利化机制研究。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义乌经济 篇4
1 义乌饰品块状经济的发展轨迹
义乌饰品块状经济, 先是从家庭工业和小商贩起步, 之后二者融合, 以专业市场为依托, 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义乌饰品行业发展发端自80年代初期, 1982年义乌商人通过香港采购饰品来义乌批发, 因为成本低利润高, 资金回笼快, 更多人投身这一行业, 10年后, 义乌市场里的饰品经营户已有数百家, 并开设了专门的交易区。1991年, 义乌人创办本地第一家饰品厂, 自此, 义乌饰品行业迅猛发展, 凭借着产品种类齐全、价格低廉的优势, 义乌已超越青岛、广东东莞, 成为我国最大的饰品生产地和销售地, 义乌饰品块状经济的迅猛发展, 得益于市场的推动力量。但是, 块状经济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一些原生性、结构性矛盾, 尤其是缺乏规划引导、平台支撑滞后、创新创意能力不足、产业层次低下等问题也逐渐突显。义乌饰品块状经济还处在借助企业自身规模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的初始阶段。“块状经济”虽然在地理上实现了集群, 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义乌饰品块状经济发展至今, 优势明显, 但问题同样突出。
2 义乌饰品块状经济的发展优势
2.1 市场集散力强大
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有强大的物流集散能力, 在义乌常驻的外商已逾万人, 诸多国外公司将办事处设在义乌开展采购活动。而饰品行业是整个市场里销售最旺、关注度最高的行业, 拥有2800多个商位, 8000余人开展饰品经营销售活动, 市场外的饰品专业街里还有1500多家店铺, 涉及的饰品种类有8个大类, 80多万种商品, 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义乌出口的仿真首饰已占到我国仿真首饰总出口额的70%, 是仿真首饰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区域。
2.2 产业链相对完整
义乌饰品行业发展至今, 已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从饰品原料、辅料到饰品成品都有相对成熟的生产经营销售体系, 义乌现有8000余家饰品成品、辅料、配件的生产经营销售企业, 15万人专业从事饰品生产经营活动, 带动150万余人投身相应生产经营活动。目前, 义乌饰品行业中也涌现出了一批领军龙头企业, 如新光饰品、美联工贸、兴美饰品、富佳饰品。目前义乌饰品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00多家, 这些龙头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在专业化和规模化方面具备较强的集聚引领作用。
2.3 行业辐射力强
义乌饰品行业协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 发挥了重要的辐射能力, 着手制定推广饰品联盟标准, 在行业协会内企业实施, 并于2009年通过国家论证, 全面实施, 影响了全国的饰品企业, 同时全国首饰标准化委员会也将仿真饰品分技术委员会及其秘书处设在义乌, 这体现义乌已成为仿真饰品技术标准的发布中心, 将引领中国饰品行业的技术风向。
3 义乌饰品块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行业内部合作不紧密
义乌饰品块状经济自形成之日起就有其先天的不足, 因为主要由中小企业自发进入行业, 缺少产业分工, 缺乏对产业体系的构建, 中小企业之间合作意识不强, 喜欢单打独斗, 无法形成龙头凸显的产业分工配套。
3.2 研发设计能力低端
相比较国际知名饰品, 义乌饰品行业的研发设计能力偏低端, 以模仿为主, 因此对应的目标市场也相应低端, 无法满足国际市场高端产品的需求。同时义乌饰品行业在先进制造装备的引进方面也较落后, 使得生产能力不稳定, 工艺水平良莠不齐。由此带来产品质量不高, 在市场上的定价权自然缺失, 使得义乌尽管在量上能取胜, 但质和利润均呈现负相关的反常现象。设计研发能力低端由此引发产业链低端, 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无话语权, 产业集群功能无法实现。
3.3 销售渠道单一滞后
在义乌饰品行业中, 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是彼此独立的, 使得销售渠道传统单一, 与终端客户间环节较多, 同时主要依赖国际商贸城这一平台作为输出平台, 缺少销售终端, 没有建立灵活、健全的销售网络体系。而在国际知名饰品企业中, 往往采用直销模式, 直接面对终端客户, 这使得企业能够直接获取市场客户需求信息, 进行相应调整, 同时在利润方面也会有更多空间。
3.4 品牌运作能力匮乏
义乌饰品行业企业除了中小企业以外, 还有很多是家庭手工作坊, 前店后厂的模式比较普遍。这样的企业往往是“小而全”, 生产方式简单, 管理方式落后, 缺乏品牌运作能力, 对于品牌定位不明确不清晰, 品牌宣传意识不浓厚, 品牌保护意识不清醒, 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开展品牌管理工作, 反而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 导致饰品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下滑, 利润流失, 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 义乌饰品块状经济实现产业集群的突破口
4.1 以市场与技术信息渠道为突破口
义乌饰品行业要实现产业集群, 必须掌控市场和信息渠道两个制高点, 企业要深入市场了解动态需求, 而不是仅仅依靠模仿和来样加工获取市场信息, 要培育较高的市场调研能力, 要培育自主研发人才, 进行不同档次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 龙头企业更要加强对高端市场的开发, 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行业内部也要适度公开一些技术, 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4.2 以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为突破口
加强服务意识, 主动在研发、人才、销售等方面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义乌饰品行业需要来自外部相关机构、组织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技术指导、人才规划、销售网络组建。引入国内外中高端人才, 加强对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的服务引导, 从整体上提升义乌饰品行业的技术研发、品牌运作、销售组织能力。公共服务平台能为义乌饰品企业引入国际先进设备、理念、人才, 助推义乌饰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4.3 以品牌培育建设体系为突破口
义乌饰品行业产业集群仍处在以粗放经营、数量增长为主的初级阶段, 要加强品牌意识的培养, 实现行业内集约经营、强化品牌文化, 以品牌企业带动行业整体素质提升, 构建品牌培育建设体系, 使品牌企业能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饰品行业标准的制订者, 成为行业的标杆, 树立义乌饰品的良好品牌形象, 打破低端市场、低档产品的定位, 从根本上提升产品附加值, 为企业争取国际话语权。
4.4 以企业专业化分工合作为突破口
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合作是实现义乌饰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 将专业化、互助化引入行业内部,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的互助合作, 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分工合作道路, 鼓励大企业将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不高的生产任务外包给小企业甚至家庭作坊, 加强技术输出、指导, 一方面提升小企业及家庭作坊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也便于大企业更关注核心技术的提升, 使得行业内部通过整合形成互动合作的内部关系, 打通产业链, 打破内部恶性竞争的局面, 形成合力提升产业集群关联度。
5 义乌饰品块状经济实现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
义乌饰品行业的转型升级, 已被浙江省政府列为全省21个产业集群规划, 从自主性的、原生态的发展模式, 如何走向系统性的、网络性的产业集群, 如何从内源性发展走向外源性发展, 这是义乌饰品块状经济必须要面对的转型升级的趋势。
5.1 企业层面
5.1.1 定位明确, 合作共赢
不同层次规模的企业首先要做好自身定位,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加强同行业内企业的合作交流, 实现双赢发展。要使集群内部组织度提升, 还在于这些企业能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找到利益共同点, 从而围绕产业链开展专业化、合作的生产经营活动, 由此降低各自为政对应外部市场产生的种种成本。大企业、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三者之间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优势、缺陷, 寻找合适的合作模式, 共同降低外部成本。
5.1.2 技术突破, 管理创新
义乌饰品行业要实现产业集群, 迫切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改变技术覆盖面广但深度不够, 技术发展不平衡现象。要充分运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智慧库功能, 引入先进技术, 引进尖端人才, 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加大对生产设备、技术创新的投入, 同时优化管理水平, 提升经营效率。尤其是对营销渠道要进行创新性改革, 加盟连锁、网络营销、终端直销, 各种模式并存, 实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的统一,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兼容的局面。
5.2 行业层面
5.2.1 制定行业标准, 引领产业链定位
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引领功能, 引导行业内企业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 加强行业内企业的合作互助, 如成立“饰品企业集团”, 形成饰品设计、生产、销售等专业化分工明确的龙头企业群, 构建现代化交易平台, 打造全新的物流配送体系, 在义乌饰品行业形成一艘信息交流畅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航空母舰。加强行业标准的确立, 并在行业内推行, 对质量低劣的次质企业进行治理, 全面提升行业标准, 争取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5.2.2 引入知识型服务机构, 担当行业技术引擎
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高技术含量的机构合作, 打造知识型服务平台, 实现产学研对接企业, 提升集群企业的知识、技能获取能力。饰品行业也要融入文化内涵, 打出文化品牌, 这也需要通过知识型服务机构进一步整合, 从而提高义乌饰品的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提升义乌饰品的档次和定价空间。
5.3 政府层面
5.3.1 搭建发展平台, 提升竞争实力
政府要主导好几大平台, 一是信息平台, 通过运作好中国国际 (义乌) 珠宝饰品展览会, 打造国际化饰品展会, 以此来畅通信息渠道, 联系国内外知名饰品企业, 为义乌饰品行业营造技术、信息、产品、人才交流平台。二是技术平台, 联合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打造技术平台, 借助政府力量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自主研发, 给予财力、人力、物力支持, 对饰品行业关键性技术、材料、装备的瓶颈问题进行研发。三是服务平台, 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开拓、合作共赢提供服务。例如组建饰品直销联盟, 为企业销售模式创新创造条件。
5.3.2 培育龙头企业, 加强品牌建设
政府要抓龙头企业培育, 只有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才有可能获取国际话语权;鼓励产业适度集聚, 促进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合作,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龙头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改进管理水平, 促进成熟成长;注重内部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或者参股的方式获取海外知名品牌, 打开欧美高端市场, 树立国际名牌形象。
摘要:义乌饰品块状经济, 先是从家庭工业和小商贩起步, 以专业市场为依托, 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虽然在地理上实现了集群, 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存在行业内部合作不紧密、研发设计能力低端、销售渠道单一滞后、品牌运作能力匮乏等问题, 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饰品行业,产业集群,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虞薇.义乌饰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现代物业, 2010 (07) .
[2]陈德文, 金训伦.浅谈我国仿真饰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10) .
义乌经济 篇5
日期:2016-03-31
来源:义乌市政府网
字号:[ 大中小 ]
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义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是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一、创新发展义乌经验,努力开创转型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是义乌深入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义乌未来发展寄予厚望的机遇期。总书记称义乌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对义乌国贸改革、“义新欧”等工作亲切关怀,亲自推动。李克强总理把国际商贸城誉为当代“义乌上河图”,多次以义乌为例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省委省政府把义乌建设第四大都市、打造国际陆港城市、谋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纳入“十三五”全省战略布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义乌必须自觉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统筹推进各项国家级重大改革,不断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勇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兵。
(一)发展背景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义乌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一是综合实力继续跨越。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46亿元,年均增长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1.9%,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与省内17个经济强县相比,城区面积、自营出口、人均储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位列第一。二是改革活力不断彰显。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获批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综合改革发展试点;扎实部署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先后被列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县域城市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城市;实现“义新欧”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获批设立国际邮政互换局和交换站,建成投用保税物流中心(B型)、航空口岸等开放平台,义乌铁路西站获批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三是产业转型加快推进。成功引进以吉利发动机和动力总成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成交额1511亿元,年均增长33%,开设进口商品馆,引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万多种商品,“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国际贸易格局初步形成;被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确定为我国首批17个国际陆港城市之一;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世界电商大会、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四是国际城市功能初显。规划建设丝路新区、陆港新区、科创新区,开工建设疏港高速公路等,国贸大道建成通车,环城路立交化改造和机场路拓宽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初步建成“一纵一横一环”城市快速路网;年入境外商40多万人次,各类涉外机构超过5300家:成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涉外纠纷调解委员会,开通义乌至香港、首尔、曼谷等地区和国际航线,义乌机场被列入两岸客运定期航点。五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全面推行居住证、积分入户制度,教育医疗等实现城乡并轨,引进多个优质教育、医疗机构,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平原绿化工作,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连续七年成功创建平安县市;创新实施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表1:“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
2015年 年均增长
2015年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141000 10 1046 11.2%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83539 1280009 136002 10.2% 预期性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亿元 77 125 10 128.3 10.8% 预期性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42.8 70 10 79.3 13.1%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 亿元 192.4 365 12 512.2 21.6%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90.4 510 12 529.6 12.8% 预期性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54 56 0.4个百分点 61.9 1.6个百分点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值 % 0.99 2.2 0.24个百分点 1.51 0.1个百分点 预期性 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出口量 万标箱 57.6 110 14 84 7.8% 预期性 自营进口总额 亿美元 2.6 4.2 10 3.6 6.7% 预期性
自营出口总额 亿美元 28.6 46 10 338 63.9% 预期性 城市化率 %----1个百分点 76% 1个百分点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3911 54100 9 56586 10.8% 预期性
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16206 23800 10 28433 11.9% 预期性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 1.2 4 0.8万人 6 1.2万人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 4.21 <6-4.21--约束性 国民预期寿命 岁 77.08 79 0.38岁 79--预期性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障人数 万人 24.7 31 5 45 12.8% 约束性 医疗保障参保率 % 92.4 97 0.92个百分点
1.26个百分点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244.5 312 5 312 5 约束性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吨标煤 0.59-20% 能完成目标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化学需氧量 吨 22528-13.30% 能完成目标 约束性
氨氮
吨 3124.2-14.60% 能完成目标 约束性
二氧化硫 吨 6676.8-13.10% 能完成目标 约束性
氮氧化物 吨 6106.7-5%
能完成目标 约束性
注:城市化率、医疗保障参保率统计口径有调整
未来五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全球贸易治理结构进入新的调整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等都将推动国际经贸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技创新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源动力。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调整加快”的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发展重要机遇期内涵正在由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从浙江看,我省经济过度依赖外需的高增长动力将逐渐弱化,依赖廉价丰富生产要素的高增长时代趋于结束,而在市场化改革、倒逼转型机制和发展信息经济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先发优势,制度供给和创新驱动将逐渐成为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我市看,国家和省级层面的重视支持,将是义乌发展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点、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实施地、浙江省第四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义乌发展赢得更多资源、创造更优环境;独到丰富的义乌发展经验,多年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先发优势,业已形成的转型态势,将为义乌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义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传统市场发展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新兴消费需求,培育发展新供给、新动力任重道远;土地、水等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显,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撑能力不足,产业改造提升迫在眉睫;交通、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城市形象和品质与群众期待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亟需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下降,治水、治气等任务仍然艰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理压力增大,公共安全隐患等各类潜在风险依然存在。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创新发展义乌经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勇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兵。
(三)发展定位
——— 国家改革先行区。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龙头,统筹推进内贸体制、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制度、信用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最大化释放改革红利。探索形成一批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和实干家,成为全国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和示范地。
———“一带一路”尖兵。以“义新欧”和“义甬舟”两条战略开放大通道建设为核心,双向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西向重点推进“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畅通义乌与中亚、欧洲等地的陆路通道,深度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东向谋划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形成横连亚、欧、非三洲的陆海联运物流大动脉,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 世界“小商品之都”。以实体市场转型和电子商务壮大为重点,推进义乌贸易从线下为主向线下、线上并重拓展,从出口为主向出口、进口和转口并重拓展,从商品贸易为主向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并重拓展,从产品创新为主向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并重拓展,加快培育新业态、市场升级和功能完善,抢占全球贸易链的制高点,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转变成“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
——— 创业创新活力之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市场转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发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打好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组合拳,培育创新和质造能力。高水平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加大综合服务和政策支持,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地。
(四)主要目标
——— 综合实力更强。在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基础上,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投资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 城乡发展更协调。全域城镇化深入推进,“一核两翼三片”市域发展空间布局更加清晰,丝路、陆港、科创三大城市功能区基本建成,绕城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化都市基本建成;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地方特色和风格更加彰显。
——— 开放格局更完备。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更加平衡,线上贸易和线下贸易加速融合,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互动发展,进口、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保持在32%、10%,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500亿元。口岸开放体系不断健全,“义新欧”和“义甬舟”大通道基本建立,国际陆港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 生态环境更优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优化,气、水、土污染防治机制加快建立。黑臭河和劣Ⅴ类水全面消除,流域水质得到显著提高,断面监测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85%。PM2.5平均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317天以上。
———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年均分别增长8%和8.5%,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及危险品等安全监管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居民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 社会环境更和谐。“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争取获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新时期义乌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充满活力、保障齐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基本成型。
表二:“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2020年预期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46 1530 8.0%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12 1000 15.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29.6 850 10% 预期性 出口总额 亿美元 339 544 10.0% 预期性 进口总额 亿美元 3.6 15.0 32.0% 预期性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79.3 116 8.0%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支出占GDP比重 % 1.5 2.5 [1.0]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 工业产值比重 % 16.5 26.5 [10] 预期性 发明专利授权量 件 130 400 25% 预期性 互联网普及率 % 71.4 90 [18.6] 预期性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312 350 [12%] 约束性 万元GDP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完成上级任务--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减排 化学需氧量 %--完成上级任务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减排 氨氮
%--完成上级任务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减排 二氧化硫
%--完成上级任务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减排 氮氧化物
%--完成上级任务
--约束性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完成上级任务--约束性 万元GDP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30 24 [-20%] 约束性 万元GDP耗地量 亩/万元 22.5 20.3 [-10%]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 万亩 36.15 完成上级任务--约束性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达标天数比例 % 72.6 87 [14.4] 约束性 断面监测好于Ⅲ类水质比例 % 33.3 85 [51.7]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56586 83100 8.0%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8433 42750 8.5% 预期性 城镇化率(常住人口)% 76 80 [4.0] 预期性 城镇化率(户籍人口)% 45 66 [21] 约束性 人均预期寿命 岁 79 80 [1]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2--[5] 约束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61.3 68 [6.7] 预期性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二、勇当深化改革排头兵,扎实建设国家改革先行区
(一)深化贸易创新领域改革
构建引领便利化贸易监管制度。促进市场采购、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成熟运行,优化进口贸易促进机制,拓展保税贸易平台和功能,形成适应小商品贸易特点、符合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的贸易体制。以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为基础,完善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强化大通关协作机制,对接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优化义乌港与口岸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贸易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机制。着力在内外贸一体化、城乡统筹的商业流通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建立主体升级机制,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聚发展现代贸易商和跨国公司。鼓励创新经营模式,提升质量认证商品、品牌商品、时尚消费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的集聚度,优化市场和商品结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创新展贸联动发展机制。健全内外贸协调的统计、监测、分析和调控体系,深入推进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
构建开放安全的贸易金融体系。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本外币账户管理新模式和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促进发展离岸业务,深化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与个人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改革试点,探索扩大互联网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推动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建立高度便利化的结算与投融资服务机制,努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参与者。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争取引进外资银行,完善多元金融组织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下放权限、增加职能、机构升格。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打造功能强大的“区域性跨境金融结算中心”,建设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
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推动产业预警制度创新,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体系。探索建立国际贸易互信机制,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打造集质量、安全、公共预警和贸易摩擦应对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涉外居留、出入境和商事案件调解、仲裁、审理机制。
建成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全面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实施及应用,建成法人及其他组织、自然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积极推动信用产品和服务在政务、商务、社会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在金融风控、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行业监测等领域有所突破;探索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大数据平台,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和培育信用评级市场和信用服务机构,推动信用产品的市场化开发和创新。
(二)深化城乡统筹领域改革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户籍登记制度,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门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健全居住证制度和公共服务积分管理制度,逐步使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福利和待遇。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
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深化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城镇开发边界内农村宅基地置换体系。探索建立地票交易制度,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支持引导农民依法有偿退出或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份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依法赋予农村住房抵押、担保、流转、转让等权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和退出机制,多途径实现农民“户有所居”。
深入推进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试点,打造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和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佛堂镇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改革发展,积极推进特色村建设。
建立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健全城市应急体系,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径,把区块改造建设与城市功能转型、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弱势群体保护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质量效益,努力建设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创新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推进社会治理领域各项改革,培育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开展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改革。
(三)深化政府治理领域改革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大部制改革,调整优化政府纵向和横向职能分工,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体系。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行政资源配置,争取垂直部门增加职能、扩大权限。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快义乌商报社、义乌广电台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四单一网”改革,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权力清单“瘦身”、责任清单“强身”,继续探索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政务云”建设,实现权力网上运行、事项网上办理。全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阳光化。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快向平台、镇街和社区放权。
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严格财政预决算制度,围绕民生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细化各项民生支出的项目和部门,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改革政府资金分配方法,加大竞争性分配力度,提高政府资金分配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
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和部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加强监管风险监测研判。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加强执法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强社会监督,构建政府、社会共治格局。
(四)深化资源要素领域改革
建立“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单位能耗等为主要指标的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健全差别化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动土地、排污权、用能等资源要素自由交易、市场化配置。探索企业运营成本动态监测预警调控机制,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平台整合优化,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作机制。全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各类新型投融资方式。探索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健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机制。逐年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争取由市政府直接发行市政债券。
构建引领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机制。全力打造众创空间,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和发展提供低风险、低成本、全要素、一站式的创业支持。鼓励创新平台市场化运作,建立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服务机制与投资促进机制,全面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推动形成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体系。全面推进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让和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建立科技创新风险补偿制度,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和服务机制。
三、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一)全力推进实体市场转型
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实体市场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培育和引进医疗器械、大健康服务等新兴行业,巩固市场商品齐全优势。建设五星级旗舰式市场,大力提升市场商品档次,引进创意设计和中高端商品,引进个性化、智能化、时尚化商品,优化商品结构。大力提升市场主体层次,积极招引细分行业中产品创新领先、市场占有份额高的“隐形冠军”,支持和引进国际国内和大区域总代理,优化主体结构。通过丰富零售业态、体验性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线下体验展示、线上销售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推动传统批发贸易向体验经济转型,建成全球性、智能化的“生产+贸易”组织平台,做大做强实体市场,打造小商品市场升级版。依托义乌商贸现有外贸客户、渠道等优势,扩展客户管理、信息反馈、决策支持等服务功能,结合3D打印技术,适应个性化消费时代的需求。完善营销拓展、金融支撑、客户维护等配套服务。二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电子商务。按照“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全球网货营销中心、跨境电子商务高地”目标,加快推动“互联网+贸易”、“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设计”的发展。努力申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与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合作,争取相关政策与义乌共享,加快建设和完善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海外仓等平台。打响世界电商大会、中国电子商务博览会品牌,加快推进国际电商小镇建设,继续吸引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国内外优秀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加大对网商、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网络技术服务提供商等市场主体的配套优惠措施。发展壮大“义乌购”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义乌企业从渠道商介入互联网产业。完善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搭建“义网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物流平台,拓展跨境物流、通关、支付、结汇、退税等服务。支持通过技术融合及资本运营等手段,对电子商务平台横向并购,汇聚形成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电商群落。
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一是加快培育进口贸易。进一步发挥进口商品馆、副食品市场、篁园服装市场的作用,继续办好进口商品博览会和进口商品购物节,打响义乌进口商品品牌。建立集国外商品集聚、国内市场分拨于一体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探索发展进口保税展示交易、进口免税店和海外商品代购等。强化进口商品馆的保税商品延展中心功能,提升进口贸易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规划建设“万国街区”,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会”。探索“即报即放,事后抽查”等监管模式,推进进口商品通关便利化。培育一批本地进口企业,鼓励境内外有实力的进口企业来义乌落户,支持企业获取境外商品营销权、代理权。支持企业开展转口等保税贸易,探索各类离岸贸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打造进口商品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二是推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扩大“三自三高”(拥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鼓励企业到境外创办中国商品展示中心、小商品进出口分拨中心以及订单服务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探索建立境外小商品产业基地,搭建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平台。支持建立海外市场营销网络体系、营销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完善小商品海外营销渠道。培育壮大服务贸易,支持企业以订单处理、材料输出、标准输出、制造装备提供、市场模式复制等形式,增加出口附加值。做强义乌指数全球小商品定价功能。结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暨亚太自贸区建设,争取成为中日韩自贸区的首批试点城市,打造全球新兴市场自贸区。
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和品牌连锁拓展。联动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战略,探索建立国际化的标准、质量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知名国际品牌、专利、专有技术。针对性指导市场经营户开发网购产品,积极培育一批网货品牌。支持市场主体建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继续实施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出去”战略,设立更多的分市场或配送中心,并对现有冠以义乌名义的各类市场进行整合,探索建立“一带一路”专业市场联盟,在海外举办“义乌小商品品牌发布会”,实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统一品牌下的市场连锁化经营,打造万亿级的“义乌系”小商品市场体系。探索建立“义乌市场出品”标识认证体系,符合要求可在店铺LOGO中打入“义乌市场出品”标记,同时建立“义乌市场出品”标识的退出机制。探索实行“品牌馆”制度,对入驻“品牌馆”的中小企业或经营户给予适当的扶持政策。
构建面向全球的小商品供应链管理中心。充分利用义乌现已形成的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交易商品等海量信息资源,开展全球小商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建立义乌全球小商品供求动态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信息平台为载体,针对制造、商贸、物流、金融等不同领域的数据信息,分析不同供货及销售区域的货物生产量、需求量变化及潜在增量。延伸市场增值服务,培育市场需求信息搜集、分类、分析服务,市场订单处理、分配、跟踪服务,原材料采购、运输、产品生产管理等服务。增强对现有庞大市场信息的挖据、处理、快速反应等增值服务能力,吸引企业将其全球采购中心、生产决策中心甚至研发设计中心等对市场快速反应要求较高的核心功能在义乌集聚,推进义乌市场由“卖商品”向“卖商品”和“卖信息、卖服务”并重拓展,逐步构建全球小商品供应链管理中心。
(二)联动发展现代物流
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围绕建设国际陆港城市和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目标,一是加快空港建设。以浙中地区国际航空港为目标,加快义乌机场国际国内航线开发培育,加快义乌机场货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机场飞行区提升改造工程、义乌机场航站区扩建二期工程。争取进一步扩大航空口岸开放,尽快开通直飞台湾等国际、地区航线,争取开通至俄罗斯等地的货运包机。二是加快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义乌铁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与运力提升,推进西铁路货场扩建,大力建设集装箱、钢铁、建材、煤炭及其他怕湿货物等散堆货物的铁路物流设施,提高“义新欧”中欧班列和义乌-宁波铁海联运班列运输效率和运输量。三是加快完善义乌港功能。优化义乌内陆口岸场站堆场、甩挂运输平台,完善堆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功能对接。建设集口岸监管部门信息、贸易流程信息及港口物流信息等于一体的公共信息联网平台。争创全国示范物流园区。四是加快公路物流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普洛斯物流园区、“义新欧”公路运输中心,推动快递物流集聚中心尽快投入使用,在义东北建设物流场站,完善大型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构筑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的高效立体物流体系。加快各物流功能区块之间的路网建设,实现各类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推动智慧物流和公共信息联网平台建设,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服务信息有效对接。将陆港新区建设成为涵盖铁路、公路、航空、保税、邮政快递、专业仓储、城市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平台,吸引国际各大物流公司在义乌成立货物集聚分拨中心。
加快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一是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协作联盟、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发展。鼓励商贸物流企业提高配送规模化和协同化水平,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支持快递业整合资源,与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联动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加强智慧物流建设。依托“互联网+物流”,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园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一批服务网络化、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信息化企业。三是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大物流标准的实施力度,提升物流服务、物流枢纽、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参与或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鼓励企业发展甩挂运输,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运输比重,促进节能减排。支持企业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
推进物流与贸易、金融协同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品进口。积极争取进口商品指定口岸开放,发展水果、肉类、药品、医疗器械、活体植物、高档木材和日用消费品进口贸易,拓展进口保税商品展示功能,打造“统一监管、同一系统、统一纳税”的中高端消费品保税平台。二是打造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拓展国际、国内货运航线,进一步开辟国际航空线路,形成高密度的航空物流网络,积极发展国内国际航空快件和空空转关业务。建设航空物流中心,提高义乌机场货运操作能力,为国外大型物流航空公司参与义乌航空货运市场创造条件。三是创新国际物流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物流运输全过程中向供货商、贸易商提供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重点发展存货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舱单质押融资、统一授信等物流金融业务。
(三)同步加快金融创新
培育壮大金融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建设“金融强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争取设立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引进外资银行和外资金融保险机构。积极对接债券等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行各类债券融资,鼓励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对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与阿里银行等新兴民营银行合作,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争取申领“义支付”牌照。加快农商行、国信证券、金田阳光、上海东银等项目运营。
滚动创新贸易金融。争取上海自贸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宁波综合保税区、深圳前海新区等金融政策复制到义乌。深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加快完善与跨境电子商务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在线跨境结算、在线保险服务、在线退税等业务发展,探索新型跨境电子商务融资和结汇方式。探索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境外发债和个人对外直接投资业务。
创新金融服务业态产品。壮大“国贸通”、“义乌通”等供应链金融平台,鼓励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开展贸易金融融资创新。注重发展私募股权、债权、创业投资、对冲与并购等多种基金形式和SPV等融资租赁发展。发展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应收账款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保理金融业务。培育发展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强化和完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重大项目。
构建良好持续的金融生态。深化金融专项改革,强化金融风险监测和防范。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健全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监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建立企业逃废债监测系统,防范逃废债务和非法集资风险。加强多元化金融调处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司法、公证、仲裁、调解等方式预防和解决争议纠纷,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等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
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量。一是推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缓解农户抵押担保难问题。二是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助推全社会创业创新,有效发挥金融资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加大电子商务主体支持力度,通过风险补偿等增信手段,推动银行提升对电商主体的风险容忍度,同时鼓励银行机构继续探索“数据质押”电商融资模式在内的电商专营信贷产品,满足电子商务发展融资需求。四是深化金融支持“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力度,以资金互助会为重点,创新农信合作机制,拓展涉农担保业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四)积极培育国际商务
提升发展会展业。推进国际展览与国际会议、论坛协同发展,全力打造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办好义博会、文交会、旅博会、森博会、装博会、电商博览会和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加快培育和引进健康、时尚、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专业展会,大力申办或合作创办与“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国际性高层次会议论坛,定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争取中非智库论坛、中韩外交论坛来义举办;坚持内展与外展并举,以义博会境外展为重点办好出国(境)展,引导企业抱团参加国际展会。配套完善会展服务业,全面推进会展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约束性
万元GDP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
完成
上级任务
--
--
从我市看,国家和省级层面的重视支持,将是义乌发展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点、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实施地、浙江省第四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义乌发展赢得更多资源、创造更优环境;独到丰富的义乌发展经验,多年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先发优势,业已形成的转型态势,将为义乌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义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传统市场发展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新兴消费需求,培育发展新供给、新动力任重道远;土地、水等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显,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撑能力不足,产业改造提升迫在眉睫;交通、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城市形象和品质与群众期待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亟需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下降,治水、治气等任务仍然艰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理压力增大,公共安全隐患等各类潜在风险依然存在。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创新发展义乌经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勇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兵。
(三)发展定位
——— 国家改革先行区。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龙头,统筹推进内贸体制、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制度、信用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最大化释放改革红利。探索形成一批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和实干家,成为全国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和示范地。
———“一带一路”尖兵。以“义新欧”和“义甬舟”两条战略开放大通道建设为核心,双向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西向重点推进“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畅通义乌与中亚、欧洲等地的陆路通道,深度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东向谋划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形成横连亚、欧、非三洲的陆海联运物流大动脉,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 世界“小商品之都”。以实体市场转型和电子商务壮大为重点,推进义乌贸易从线下为主向线下、线上并重拓展,从出口为主向出口、进口和转口并重拓展,从商品贸易为主向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并重拓展,从产品创新为主向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并重拓展,加快培育新业态、市场升级和功能完善,抢占全球贸易链的制高点,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转变成“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
——— 创业创新活力之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市场转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发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打好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组合拳,培育创新和质造能力。高水平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加大综合服务和政策支持,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地。
(四)主要目标
——— 综合实力更强。在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基础上,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投资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 城乡发展更协调。全域城镇化深入推进,“一核两翼三片”市域发展空间布局更加清晰,丝路、陆港、科创三大城市功能区基本建成,绕城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化都市基本建成;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地方特色和风格更加彰显。
——— 开放格局更完备。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更加平衡,线上贸易和线下贸易加速融合,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互动发展,进口、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保持在32%、10%,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500亿元。口岸开放体系不断健全,“义新欧”和“义甬舟”大通道基本建立,国际陆港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 生态环境更优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优化,气、水、土污染防治机制加快建立。黑臭河和劣Ⅴ类水全面消除,流域水质得到显著提高,断面监测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85%。PM2.5平均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317天以上。
———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年均分别增长8%和8.5%,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及危险品等安全监管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居民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 社会环境更和谐。“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争取获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新时期义乌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充满活力、保障齐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基本成型。
表二:“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二、勇当深化改革排头兵,扎实建设国家改革先行区
(一)深化贸易创新领域改革
构建引领便利化贸易监管制度。促进市场采购、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成熟运行,优化进口贸易促进机制,拓展保税贸易平台和功能,形成适应小商品贸易特点、符合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的贸易体制。以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为基础,完善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强化大通关协作机制,对接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优化义乌港与口岸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贸易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机制。着力在内外贸一体化、城乡统筹的商业流通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建立主体升级机制,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聚发展现代贸易商和跨国公司。鼓励创新经营模式,提升质量认证商品、品牌商品、时尚消费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的集聚度,优化市场和商品结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创新展贸联动发展机制。健全内外贸协调的统计、监测、分析和调控体系,深入推进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
构建开放安全的贸易金融体系。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本外币账户管理新模式和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促进发展离岸业务,深化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与个人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改革试点,探索扩大互联网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推动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建立高度便利化的结算与投融资服务机制,努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参与者。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争取引进外资银行,完善多元金融组织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下放权限、增加职能、机构升格。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打造功能强大的“区域性跨境金融结算中心”,建设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
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推动产业预警制度创新,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体系。探索建立国际贸易互信机制,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打造集质量、安全、公共预警和贸易摩擦应对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涉外居留、出入境和商事案件调解、仲裁、审理机制。
建成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全面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实施及应用,建成法人及其他组织、自然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积极推动信用产品和服务在政务、商务、社会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在金融风控、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行业监测等领域有所突破;探索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大数据平台,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和培育信用评级市场和信用服务机构,推动信用产品的市场化开发和创新。
(二)深化城乡统筹领域改革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户籍登记制度,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门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健全居住证制度和公共服务积分管理制度,逐步使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福利和待遇。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
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深化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城镇开发边界内农村宅基地置换体系。探索建立地票交易制度,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支持引导农民依法有偿退出或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份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依法赋予农村住房抵押、担保、流转、转让等权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和退出机制,多途径实现农民“户有所居”。
深入推进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试点,打造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和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佛堂镇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改革发展,积极推进特色村建设。
建立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健全城市应急体系,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径,把区块改造建设与城市功能转型、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弱势群体保护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质量效益,努力建设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创新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推进社会治理领域各项改革,培育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开展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改革。
(三)深化政府治理领域改革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大部制改革,调整优化政府纵向和横向职能分工,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体系。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行政资源配置,争取垂直部门增加职能、扩大权限。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快义乌商报社、义乌广电台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四单一网”改革,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权力清单“瘦身”、责任清单“强身”,继续探索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政务云”建设,实现权力网上运行、事项网上办理。全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阳光化。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快向平台、镇街和社区放权。
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严格财政预决算制度,围绕民生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细化各项民生支出的项目和部门,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改革政府资金分配方法,加大竞争性分配力度,提高政府资金分配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
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和部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加强监管风险监测研判。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加强执法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强社会监督,构建政府、社会共治格局。
(四)深化资源要素领域改革
建立“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单位能耗等为主要指标的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健全差别化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动土地、排污权、用能等资源要素自由交易、市场化配置。探索企业运营成本动态监测预警调控机制,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平台整合优化,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作机制。全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各类新型投融资方式。探索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健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机制。逐年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争取由市政府直接发行市政债券。
构建引领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机制。全力打造众创空间,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和发展提供低风险、低成本、全要素、一站式的创业支持。鼓励创新平台市场化运作,建立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服务机制与投资促进机制,全面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推动形成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体系。全面推进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让和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建立科技创新风险补偿制度,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和服务机制。
三、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一)全力推进实体市场转型
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实体市场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培育和引进医疗器械、大健康服务等新兴行业,巩固市场商品齐全优势。建设五星级旗舰式市场,大力提升市场商品档次,引进创意设计和中高端商品,引进个性化、智能化、时尚化商品,优化商品结构。大力提升市场主体层次,积极招引细分行业中产品创新领先、市场占有份额高的“隐形冠军”,支持和引进国际国内和大区域总代理,优化主体结构。通过丰富零售业态、体验性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线下体验展示、线上销售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推动传统批发贸易向体验经济转型,建成全球性、智能化的“生产+贸易”组织平台,做大做强实体市场,打造小商品市场升级版。依托义乌商贸现有外贸客户、渠道等优势,扩展客户管理、信息反馈、决策支持等服务功能,结合3D打印技术,适应个性化消费时代的需求。完善营销拓展、金融支撑、客户维护等配套服务。二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电子商务。按照“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全球网货营销中心、跨境电子商务高地”目标,加快推动“互联网+贸易”、“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设计”的发展。努力申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与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合作,争取相关政策与义乌共享,加快建设和完善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海外仓等平台。打响世界电商大会、中国电子商务博览会品牌,加快推进国际电商小镇建设,继续吸引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国内外优秀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加大对网商、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网络技术服务提供商等市场主体的配套优惠措施。发展壮大“义乌购”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义乌企业从渠道商介入互联网产业。完善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搭建“义网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物流平台,拓展跨境物流、通关、支付、结汇、退税等服务。支持通过技术融合及资本运营等手段,对电子商务平台横向并购,汇聚形成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电商群落。
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一是加快培育进口贸易。进一步发挥进口商品馆、副食品市场、篁园服装市场的作用,继续办好进口商品博览会和进口商品购物节,打响义乌进口商品品牌。建立集国外商品集聚、国内市场分拨于一体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探索发展进口保税展示交易、进口免税店和海外商品代购等。强化进口商品馆的保税商品延展中心功能,提升进口贸易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规划建设“万国街区”,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会”。探索“即报即放,事后抽查”等监管模式,推进进口商品通关便利化。培育一批本地进口企业,鼓励境内外有实力的进口企业来义乌落户,支持企业获取境外商品营销权、代理权。支持企业开展转口等保税贸易,探索各类离岸贸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打造进口商品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二是推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扩大“三自三高”(拥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鼓励企业到境外创办中国商品展示中心、小商品进出口分拨中心以及订单服务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探索建立境外小商品产业基地,搭建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平台。支持建立海外市场营销网络体系、营销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完善小商品海外营销渠道。培育壮大服务贸易,支持企业以订单处理、材料输出、标准输出、制造装备提供、市场模式复制等形式,增加出口附加值。做强义乌指数全球小商品定价功能。结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暨亚太自贸区建设,争取成为中日韩自贸区的首批试点城市,打造全球新兴市场自贸区。
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和品牌连锁拓展。联动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战略,探索建立国际化的标准、质量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知名国际品牌、专利、专有技术。针对性指导市场经营户开发网购产品,积极培育一批网货品牌。支持市场主体建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继续实施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出去”战略,设立更多的分市场或配送中心,并对现有冠以义乌名义的各类市场进行整合,探索建立“一带一路”专业市场联盟,在海外举办“义乌小商品品牌发布会”,实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统一品牌下的市场连锁化经营,打造万亿级的“义乌系”小商品市场体系。探索建立“义乌市场出品”标识认证体系,符合要求可在店铺LOGO中打入“义乌市场出品”标记,同时建立“义乌市场出品”标识的退出机制。探索实行“品牌馆”制度,对入驻“品牌馆”的中小企业或经营户给予适当的扶持政策。
构建面向全球的小商品供应链管理中心。充分利用义乌现已形成的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交易商品等海量信息资源,开展全球小商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建立义乌全球小商品供求动态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信息平台为载体,针对制造、商贸、物流、金融等不同领域的数据信息,分析不同供货及销售区域的货物生产量、需求量变化及潜在增量。延伸市场增值服务,培育市场需求信息搜集、分类、分析服务,市场订单处理、分配、跟踪服务,原材料采购、运输、产品生产管理等服务。增强对现有庞大市场信息的挖据、处理、快速反应等增值服务能力,吸引企业将其全球采购中心、生产决策中心甚至研发设计中心等对市场快速反应要求较高的核心功能在义乌集聚,推进义乌市场由“卖商品”向“卖商品”和“卖信息、卖服务”并重拓展,逐步构建全球小商品供应链管理中心。
(二)联动发展现代物流
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围绕建设国际陆港城市和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目标,一是加快空港建设。以浙中地区国际航空港为目标,加快义乌机场国际国内航线开发培育,加快义乌机场货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机场飞行区提升改造工程、义乌机场航站区扩建二期工程。争取进一步扩大航空口岸开放,尽快开通直飞台湾等国际、地区航线,争取开通至俄罗斯等地的货运包机。二是加快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义乌铁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与运力提升,推进西铁路货场扩建,大力建设集装箱、钢铁、建材、煤炭及其他怕湿货物等散堆货物的铁路物流设施,提高“义新欧”中欧班列和义乌-宁波铁海联运班列运输效率和运输量。三是加快完善义乌港功能。优化义乌内陆口岸场站堆场、甩挂运输平台,完善堆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功能对接。建设集口岸监管部门信息、贸易流程信息及港口物流信息等于一体的公共信息联网平台。争创全国示范物流园区。四是加快公路物流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普洛斯物流园区、“义新欧”公路运输中心,推动快递物流集聚中心尽快投入使用,在义东北建设物流场站,完善大型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构筑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的高效立体物流体系。加快各物流功能区块之间的路网建设,实现各类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推动智慧物流和公共信息联网平台建设,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服务信息有效对接。将陆港新区建设成为涵盖铁路、公路、航空、保税、邮政快递、专业仓储、城市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平台,吸引国际各大物流公司在义乌成立货物集聚分拨中心。
加快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一是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协作联盟、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发展。鼓励商贸物流企业提高配送规模化和协同化水平,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支持快递业整合资源,与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联动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加强智慧物流建设。依托“互联网+物流”,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园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一批服务网络化、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信息化企业。三是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大物流标准的实施力度,提升物流服务、物流枢纽、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参与或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鼓励企业发展甩挂运输,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运输比重,促进节能减排。支持企业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
推进物流与贸易、金融协同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品进口。积极争取进口商品指定口岸开放,发展水果、肉类、药品、医疗器械、活体植物、高档木材和日用消费品进口贸易,拓展进口保税商品展示功能,打造“统一监管、同一系统、统一纳税”的中高端消费品保税平台。二是打造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拓展国际、国内货运航线,进一步开辟国际航空线路,形成高密度的航空物流网络,积极发展国内国际航空快件和空空转关业务。建设航空物流中心,提高义乌机场货运操作能力,为国外大型物流航空公司参与义乌航空货运市场创造条件。三是创新国际物流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物流运输全过程中向供货商、贸易商提供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重点发展存货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舱单质押融资、统一授信等物流金融业务。
(三)同步加快金融创新
培育壮大金融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建设“金融强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争取设立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引进外资银行和外资金融保险机构。积极对接债券等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行各类债券融资,鼓励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对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与阿里银行等新兴民营银行合作,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争取申领“义支付”牌照。加快农商行、国信证券、金田阳光、上海东银等项目运营。
滚动创新贸易金融。争取上海自贸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宁波综合保税区、深圳前海新区等金融政策复制到义乌。深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加快完善与跨境电子商务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在线跨境结算、在线保险服务、在线退税等业务发展,探索新型跨境电子商务融资和结汇方式。探索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境外发债和个人对外直接投资业务。
创新金融服务业态产品。壮大“国贸通”、“义乌通”等供应链金融平台,鼓励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开展贸易金融融资创新。注重发展私募股权、债权、创业投资、对冲与并购等多种基金形式和SPV等融资租赁发展。发展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应收账款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保理金融业务。培育发展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强化和完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重大项目。
构建良好持续的金融生态。深化金融专项改革,强化金融风险监测和防范。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健全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监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建立企业逃废债监测系统,防范逃废债务和非法集资风险。加强多元化金融调处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司法、公证、仲裁、调解等方式预防和解决争议纠纷,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等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
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量。一是推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缓解农户抵押担保难问题。二是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助推全社会创业创新,有效发挥金融资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加大电子商务主体支持力度,通过风险补偿等增信手段,推动银行提升对电商主体的风险容忍度,同时鼓励银行机构继续探索“数据质押”电商融资模式在内的电商专营信贷产品,满足电子商务发展融资需求。四是深化金融支持“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力度,以资金互助会为重点,创新农信合作机制,拓展涉农担保业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四)积极培育国际商务
提升发展会展业。推进国际展览与国际会议、论坛协同发展,全力打造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办好义博会、文交会、旅博会、森博会、装博会、电商博览会和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加快培育和引进健康、时尚、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专业展会,大力申办或合作创办与“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国际性高层次会议论坛,定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争取中非智库论坛、中韩外交论坛来义举办;坚持内展与外展并举,以义博会境外展为重点办好出国(境)展,引导企业抱团参加国际展会。配套完善会展服务业,全面推进会展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
主要污染物减排
氨氮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从我市看,国家和省级层面的重视支持,将是义乌发展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点、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实施地、浙江省第四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义乌发展赢得更多资源、创造更优环境;独到丰富的义乌发展经验,多年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先发优势,业已形成的转型态势,将为义乌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义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传统市场发展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新兴消费需求,培育发展新供给、新动力任重道远;土地、水等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显,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撑能力不足,产业改造提升迫在眉睫;交通、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城市形象和品质与群众期待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亟需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下降,治水、治气等任务仍然艰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理压力增大,公共安全隐患等各类潜在风险依然存在。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创新发展义乌经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勇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兵。
(三)发展定位
——— 国家改革先行区。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龙头,统筹推进内贸体制、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制度、信用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最大化释放改革红利。探索形成一批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和实干家,成为全国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和示范地。
———“一带一路”尖兵。以“义新欧”和“义甬舟”两条战略开放大通道建设为核心,双向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西向重点推进“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畅通义乌与中亚、欧洲等地的陆路通道,深度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东向谋划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形成横连亚、欧、非三洲的陆海联运物流大动脉,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 世界“小商品之都”。以实体市场转型和电子商务壮大为重点,推进义乌贸易从线下为主向线下、线上并重拓展,从出口为主向出口、进口和转口并重拓展,从商品贸易为主向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并重拓展,从产品创新为主向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并重拓展,加快培育新业态、市场升级和功能完善,抢占全球贸易链的制高点,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转变成“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
——— 创业创新活力之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市场转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发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打好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组合拳,培育创新和质造能力。高水平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加大综合服务和政策支持,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地。
(四)主要目标
——— 综合实力更强。在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基础上,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投资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 城乡发展更协调。全域城镇化深入推进,“一核两翼三片”市域发展空间布局更加清晰,丝路、陆港、科创三大城市功能区基本建成,绕城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化都市基本建成;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地方特色和风格更加彰显。
——— 开放格局更完备。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更加平衡,线上贸易和线下贸易加速融合,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互动发展,进口、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保持在32%、10%,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500亿元。口岸开放体系不断健全,“义新欧”和“义甬舟”大通道基本建立,国际陆港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 生态环境更优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优化,气、水、土污染防治机制加快建立。黑臭河和劣Ⅴ类水全面消除,流域水质得到显著提高,断面监测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85%。PM2.5平均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317天以上。
———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年均分别增长8%和8.5%,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及危险品等安全监管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居民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 社会环境更和谐。“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争取获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新时期义乌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充满活力、保障齐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基本成型。
表二:“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二、勇当深化改革排头兵,扎实建设国家改革先行区
(一)深化贸易创新领域改革
构建引领便利化贸易监管制度。促进市场采购、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成熟运行,优化进口贸易促进机制,拓展保税贸易平台和功能,形成适应小商品贸易特点、符合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的贸易体制。以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为基础,完善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强化大通关协作机制,对接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优化义乌港与口岸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贸易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机制。着力在内外贸一体化、城乡统筹的商业流通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建立主体升级机制,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聚发展现代贸易商和跨国公司。鼓励创新经营模式,提升质量认证商品、品牌商品、时尚消费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的集聚度,优化市场和商品结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创新展贸联动发展机制。健全内外贸协调的统计、监测、分析和调控体系,深入推进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
构建开放安全的贸易金融体系。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本外币账户管理新模式和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促进发展离岸业务,深化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与个人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改革试点,探索扩大互联网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推动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建立高度便利化的结算与投融资服务机制,努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参与者。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争取引进外资银行,完善多元金融组织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下放权限、增加职能、机构升格。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打造功能强大的“区域性跨境金融结算中心”,建设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
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推动产业预警制度创新,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体系。探索建立国际贸易互信机制,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打造集质量、安全、公共预警和贸易摩擦应对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涉外居留、出入境和商事案件调解、仲裁、审理机制。
建成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全面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实施及应用,建成法人及其他组织、自然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积极推动信用产品和服务在政务、商务、社会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在金融风控、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行业监测等领域有所突破;探索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大数据平台,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和培育信用评级市场和信用服务机构,推动信用产品的市场化开发和创新。
(二)深化城乡统筹领域改革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户籍登记制度,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门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健全居住证制度和公共服务积分管理制度,逐步使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福利和待遇。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
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深化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城镇开发边界内农村宅基地置换体系。探索建立地票交易制度,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支持引导农民依法有偿退出或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份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依法赋予农村住房抵押、担保、流转、转让等权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和退出机制,多途径实现农民“户有所居”。
深入推进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试点,打造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和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佛堂镇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改革发展,积极推进特色村建设。
建立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健全城市应急体系,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径,把区块改造建设与城市功能转型、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弱势群体保护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质量效益,努力建设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创新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推进社会治理领域各项改革,培育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开展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改革。
(三)深化政府治理领域改革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大部制改革,调整优化政府纵向和横向职能分工,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体系。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行政资源配置,争取垂直部门增加职能、扩大权限。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快义乌商报社、义乌广电台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四单一网”改革,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权力清单“瘦身”、责任清单“强身”,继续探索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政务云”建设,实现权力网上运行、事项网上办理。全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阳光化。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快向平台、镇街和社区放权。
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严格财政预决算制度,围绕民生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细化各项民生支出的项目和部门,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改革政府资金分配方法,加大竞争性分配力度,提高政府资金分配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
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和部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加强监管风险监测研判。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加强执法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强社会监督,构建政府、社会共治格局。
(四)深化资源要素领域改革
建立“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单位能耗等为主要指标的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健全差别化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动土地、排污权、用能等资源要素自由交易、市场化配置。探索企业运营成本动态监测预警调控机制,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平台整合优化,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作机制。全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各类新型投融资方式。探索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健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机制。逐年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争取由市政府直接发行市政债券。
构建引领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机制。全力打造众创空间,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和发展提供低风险、低成本、全要素、一站式的创业支持。鼓励创新平台市场化运作,建立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服务机制与投资促进机制,全面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推动形成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体系。全面推进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让和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建立科技创新风险补偿制度,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和服务机制。
三、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一)全力推进实体市场转型
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实体市场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培育和引进医疗器械、大健康服务等新兴行业,巩固市场商品齐全优势。建设五星级旗舰式市场,大力提升市场商品档次,引进创意设计和中高端商品,引进个性化、智能化、时尚化商品,优化商品结构。大力提升市场主体层次,积极招引细分行业中产品创新领先、市场占有份额高的“隐形冠军”,支持和引进国际国内和大区域总代理,优化主体结构。通过丰富零售业态、体验性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线下体验展示、线上销售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推动传统批发贸易向体验经济转型,建成全球性、智能化的“生产+贸易”组织平台,做大做强实体市场,打造小商品市场升级版。依托义乌商贸现有外贸客户、渠道等优势,扩展客户管理、信息反馈、决策支持等服务功能,结合3D打印技术,适应个性化消费时代的需求。完善营销拓展、金融支撑、客户维护等配套服务。二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电子商务。按照“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全球网货营销中心、跨境电子商务高地”目标,加快推动“互联网+贸易”、“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设计”的发展。努力申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与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合作,争取相关政策与义乌共享,加快建设和完善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海外仓等平台。打响世界电商大会、中国电子商务博览会品牌,加快推进国际电商小镇建设,继续吸引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国内外优秀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加大对网商、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网络技术服务提供商等市场主体的配套优惠措施。发展壮大“义乌购”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义乌企业从渠道商介入互联网产业。完善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搭建“义网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物流平台,拓展跨境物流、通关、支付、结汇、退税等服务。支持通过技术融合及资本运营等手段,对电子商务平台横向并购,汇聚形成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电商群落。
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一是加快培育进口贸易。进一步发挥进口商品馆、副食品市场、篁园服装市场的作用,继续办好进口商品博览会和进口商品购物节,打响义乌进口商品品牌。建立集国外商品集聚、国内市场分拨于一体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探索发展进口保税展示交易、进口免税店和海外商品代购等。强化进口商品馆的保税商品延展中心功能,提升进口贸易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规划建设“万国街区”,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会”。探索“即报即放,事后抽查”等监管模式,推进进口商品通关便利化。培育一批本地进口企业,鼓励境内外有实力的进口企业来义乌落户,支持企业获取境外商品营销权、代理权。支持企业开展转口等保税贸易,探索各类离岸贸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打造进口商品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二是推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扩大“三自三高”(拥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鼓励企业到境外创办中国商品展示中心、小商品进出口分拨中心以及订单服务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探索建立境外小商品产业基地,搭建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平台。支持建立海外市场营销网络体系、营销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完善小商品海外营销渠道。培育壮大服务贸易,支持企业以订单处理、材料输出、标准输出、制造装备提供、市场模式复制等形式,增加出口附加值。做强义乌指数全球小商品定价功能。结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暨亚太自贸区建设,争取成为中日韩自贸区的首批试点城市,打造全球新兴市场自贸区。
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和品牌连锁拓展。联动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战略,探索建立国际化的标准、质量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知名国际品牌、专利、专有技术。针对性指导市场经营户开发网购产品,积极培育一批网货品牌。支持市场主体建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继续实施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出去”战略,设立更多的分市场或配送中心,并对现有冠以义乌名义的各类市场进行整合,探索建立“一带一路”专业市场联盟,在海外举办“义乌小商品品牌发布会”,实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统一品牌下的市场连锁化经营,打造万亿级的“义乌系”小商品市场体系。探索建立“义乌市场出品”标识认证体系,符合要求可在店铺LOGO中打入“义乌市场出品”标记,同时建立“义乌市场出品”标识的退出机制。探索实行“品牌馆”制度,对入驻“品牌馆”的中小企业或经营户给予适当的扶持政策。
构建面向全球的小商品供应链管理中心。充分利用义乌现已形成的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交易商品等海量信息资源,开展全球小商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建立义乌全球小商品供求动态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信息平台为载体,针对制造、商贸、物流、金融等不同领域的数据信息,分析不同供货及销售区域的货物生产量、需求量变化及潜在增量。延伸市场增值服务,培育市场需求信息搜集、分类、分析服务,市场订单处理、分配、跟踪服务,原材料采购、运输、产品生产管理等服务。增强对现有庞大市场信息的挖据、处理、快速反应等增值服务能力,吸引企业将其全球采购中心、生产决策中心甚至研发设计中心等对市场快速反应要求较高的核心功能在义乌集聚,推进义乌市场由“卖商品”向“卖商品”和“卖信息、卖服务”并重拓展,逐步构建全球小商品供应链管理中心。
(二)联动发展现代物流
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围绕建设国际陆港城市和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目标,一是加快空港建设。以浙中地区国际航空港为目标,加快义乌机场国际国内航线开发培育,加快义乌机场货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机场飞行区提升改造工程、义乌机场航站区扩建二期工程。争取进一步扩大航空口岸开放,尽快开通直飞台湾等国际、地区航线,争取开通至俄罗斯等地的货运包机。二是加快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义乌铁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与运力提升,推进西铁路货场扩建,大力建设集装箱、钢铁、建材、煤炭及其他怕湿货物等散堆货物的铁路物流设施,提高“义新欧”中欧班列和义乌-宁波铁海联运班列运输效率和运输量。三是加快完善义乌港功能。优化义乌内陆口岸场站堆场、甩挂运输平台,完善堆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功能对接。建设集口岸监管部门信息、贸易流程信息及港口物流信息等于一体的公共信息联网平台。争创全国示范物流园区。四是加快公路物流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普洛斯物流园区、“义新欧”公路运输中心,推动快递物流集聚中心尽快投入使用,在义东北建设物流场站,完善大型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构筑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的高效立体物流体系。加快各物流功能区块之间的路网建设,实现各类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推动智慧物流和公共信息联网平台建设,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服务信息有效对接。将陆港新区建设成为涵盖铁路、公路、航空、保税、邮政快递、专业仓储、城市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平台,吸引国际各大物流公司在义乌成立货物集聚分拨中心。
加快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一是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协作联盟、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发展。鼓励商贸物流企业提高配送规模化和协同化水平,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支持快递业整合资源,与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联动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加强智慧物流建设。依托“互联网+物流”,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园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一批服务网络化、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信息化企业。三是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大物流标准的实施力度,提升物流服务、物流枢纽、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参与或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鼓励企业发展甩挂运输,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运输比重,促进节能减排。支持企业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
推进物流与贸易、金融协同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品进口。积极争取进口商品指定口岸开放,发展水果、肉类、药品、医疗器械、活体植物、高档木材和日用消费品进口贸易,拓展进口保税商品展示功能,打造“统一监管、同一系统、统一纳税”的中高端消费品保税平台。二是打造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拓展国际、国内货运航线,进一步开辟国际航空线路,形成高密度的航空物流网络,积极发展国内国际航空快件和空空转关业务。建设航空物流中心,提高义乌机场货运操作能力,为国外大型物流航空公司参与义乌航空货运市场创造条件。三是创新国际物流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物流运输全过程中向供货商、贸易商提供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重点发展存货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舱单质押融资、统一授信等物流金融业务。
(三)同步加快金融创新
培育壮大金融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建设“金融强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争取设立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引进外资银行和外资金融保险机构。积极对接债券等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行各类债券融资,鼓励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对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与阿里银行等新兴民营银行合作,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争取申领“义支付”牌照。加快农商行、国信证券、金田阳光、上海东银等项目运营。
滚动创新贸易金融。争取上海自贸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宁波综合保税区、深圳前海新区等金融政策复制到义乌。深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加快完善与跨境电子商务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在线跨境结算、在线保险服务、在线退税等业务发展,探索新型跨境电子商务融资和结汇方式。探索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境外发债和个人对外直接投资业务。
创新金融服务业态产品。壮大“国贸通”、“义乌通”等供应链金融平台,鼓励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开展贸易金融融资创新。注重发展私募股权、债权、创业投资、对冲与并购等多种基金形式和SPV等融资租赁发展。发展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应收账款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保理金融业务。培育发展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强化和完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重大项目。
构建良好持续的金融生态。深化金融专项改革,强化金融风险监测和防范。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健全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监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建立企业逃废债监测系统,防范逃废债务和非法集资风险。加强多元化金融调处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司法、公证、仲裁、调解等方式预防和解决争议纠纷,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等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
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量。一是推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缓解农户抵押担保难问题。二是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助推全社会创业创新,有效发挥金融资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加大电子商务主体支持力度,通过风险补偿等增信手段,推动银行提升对电商主体的风险容忍度,同时鼓励银行机构继续探索“数据质押”电商融资模式在内的电商专营信贷产品,满足电子商务发展融资需求。四是深化金融支持“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力度,以资金互助会为重点,创新农信合作机制,拓展涉农担保业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四)积极培育国际商务
提升发展会展业。推进国际展览与国际会议、论坛协同发展,全力打造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办好义博会、文交会、旅博会、森博会、装博会、电商博览会和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加快培育和引进健康、时尚、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专业展会,大力申办或合作创办与“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国际性高层次会议论坛,定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争取中非智库论坛、中韩外交论坛来义举办;坚持内展与外展并举,以义博会境外展为重点办好出国(境)展,引导企业抱团参加国际展会。配套完善会展服务业,全面推进会展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打造世界商务旅游胜地。全域发展旅游产业,实施“旅游投资百亿工程”,大力发展购物旅游、会展旅游等商务旅游,积极培育健康养生、生态农业、运动娱乐、国际文化等旅游新业态,加快佛堂文化旅游区、丝路风情小镇、汽车文化旅游小镇等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打造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城市。推进“旅游+商贸”发展模式。打造购物旅游精品区,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争取购物退税政策。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打造异国风情浓郁的商务旅游服务平台。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培育和引进企业数据后台中心、企业全球采购中心、企业市场营销总部、企业贸易结算中心等各类企业总部,打造全球小商品商贸总部中心。加快发展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服务,做好出口担保服务,做优咨询与调查服务,做强知识产权服务,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等其他商务服务业发展。依托商务楼宇资源,打造一批总部经济园、商务服务主题楼宇。
四、打造国际陆港大开放平台,争当“一带一路”尖兵
(一)扎实建设“义新欧”国际大通道
推动“义新欧”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行。强化双向货源特别是沿线国家和地区返程货源组织,加密铁路班列运行频次和站点设置,开通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班列,争取“义新欧”中欧班列进口商品与义乌保税物流平台无缝对接,打造我省融入“一带一路”的示范工程。
谋划建设“义新欧”大平台项目。在“义新欧”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布局设立海外仓、物流分拨点、小商品城海外分市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与丝路新区、陆港新区相关项目进行整合,争取列为浙江省和国家“十三五”重大项目。
争取铁路口岸全面开放。争取义乌铁路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十三五”规划,积极完善口岸基础配套设施和政策环境,争取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成为肉类、果蔬、汽车整车等进口商品指定口岸。
争取与“义新欧”沿线国家的通关便利化。加强与海关、商务等国家有关部委对接,争取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七国协调,对义乌小商品提供便捷高效的转关、清关服务。
加强与阿拉山口等口岸的联系合作。完善国内口岸快速通关模式,实现口岸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二)谋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加强大通道设施互联。积极参与甬金铁路建设,加快与规划中的甬舟铁路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实现互联互通,推进义乌国际陆港与宁波-舟山港的联动发展。
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港口功能对接。争取延伸“宁波-舟山港”港口功能,深入推进港航物流合作,推动义乌国际陆港成为宁波-舟山港在内陆地区的区域分拨配送中心和内陆货源集港中心,实现义乌港与世界港口无缝对接,成为始发港和目的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
加强陆港与海港的通关合作。完善一体化“大通关”体系,加强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运行和监管方面的跨区域合作。
积极谋划建设“义甬舟”自由贸易区。主动加强与宁波、舟山两地的对接沟通,积极争取省级层面支持,相互整合资源、覆盖政策,共同探索创建“义甬舟”自由贸易区。
(三)深入推进国际化全方位开放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义乌出口商品质量档次,鼓励拥有自主品牌、自主设计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主要目标市场注册自主品牌,培育出口新优势。鼓励企业赴境外知名展会参展,积极开拓中高收入国家对义乌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场结构。积极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做大国际商务旅游与国际采购代理服务出口贸易,积极培育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及体育、专业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吸引外商投资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领域。聚焦高端外资,引进一批战略产业项目。深入推进“浙商回归”,用好义商资源,促进产业、资本、总部、人才等全方位回归。拓宽利用外资方式,引导企业通过配股、增资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开展与领事馆、国际商会、行业协会、华侨组织等机构的长效化合作,大力发展中介、委托等专业化招商。
全球制造 义乌采购 篇6
第一届义乌进口商品展于2012年4月21~23日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同期召开的还有第七届义乌消费品交易会和第九届中国国际五金电器博览会。首届义乌进口商品展的展览面积达1万平方米,共设国际标准展位400余个。韩国厨具、法国红酒、非洲饰品、美国蜂蜜……各类外国商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悉,这是义乌首次举办进口商品展,同时也是浙江第一次举办进口主题的商品展。正值国家一系列扩大进口政策的出台,展会的召开显得尤为有意义。
记者注意到,首届义乌进口商品展的一大特色是与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的进口商品馆进行联动,很多常驻进口馆的经营户参展,他们留下的地址便是商贸城五区。不少展商邀请记者到商贸城看看他们更丰富的商品,展商说,展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是生意远没有结束。
据了解,首届义乌进口商品展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非洲歌舞表演、红酒文化演绎、各国厨艺大比拼、燕窝知识讲座、日本茶道表演、贸易洽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增加展会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采购商和参观者。对持有广交会证件的客商更是可以直接换取入场证。现场,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从广州赶过来的采购商。
与其他地区的进口展不同的是,义乌进口展主要定位于日常消费品,这也和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称号相符合。“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目前义乌与21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超过1.4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进行国际采购,已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义乌将从2012年起,每年举办进口商品展,推动进口贸易、转口贸易,逐渐将义乌进口商品展打造成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展会,加快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义乌市委副书记葛国庆说。
义乌经济 篇7
一、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城镇生态工业
义乌市积极打造现代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构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生态产业格局,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优先发展生态工业。
(一)及早规划、布局产业结构
2003年,义乌市通过《义乌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对义乌市1 105平方公里市域进行整体性、一次性的规划,整合环境、人口和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2004年又通过《关于义乌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的决议》。2007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制定《义乌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全市区域划分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其他各项规划的编制均服从生态分区规划,发展产业时,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承载力和发展空间,产业要利于改善生活与生产环境,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二)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绿色化、智能化
义乌市以物质流和信息流为主渠道,遵循“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依靠政策引导,带动科技创新,实现提供经济效益、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一石多鸟”效应。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行业和优势产品;积极推动甲醇汽油试点推广工作,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继续保持针织、纺织、手工艺品、小商品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加快电子、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进高附加值产业。通过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走新兴生态工业化道路;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长;通过优化整合,引导污染项目向园区集聚,方便集中治理,力争早日减量、达标排放。
加强对环保公共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加快其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适用的共性技术,尤其是要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让优秀、适用的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三)抓好高耗能行业及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首先,集约节约使用各类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为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义乌市积极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实现污染物减量排放。其次,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变废为宝,加快废弃物资源化进程。义乌市着力解决工业“三废”问题,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例如,已经建设起废旧镍电池无害化处理、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等示范工程。严格执行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从2003年开始就已停止审批列入污染控制目录的新建项目。最后,依法淘汰。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窑炉、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等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坚决淘汰。关停了砖瓦厂、黏土砖生产企业,停用燃煤锅炉等,环境空气质量大为改善。
(四)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推动传统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建设体系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论证,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进行优先扶持,全面实施企业循环型经济发展战略,引导更多的义乌企业走上了新型工业发展道路。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涌现出金哥针织、华义医药、浪莎袜业、义南纸业、贝克曼集团、新光饰品、华莱氨纶等一大批通过审核的循环经济型龙头企业。循环经济已成为义乌市经济发展的潮流。
(五)推广应用环保科研成果、绿色生产技术和新技术
着力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新技术,大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和修复能力。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产业、积极开发节约环保型产品,加快淘汰“三高一低”产业和产品。如今,金哥针织、华义医药、浪莎袜业、华川纸业、义南纸业、贝克曼集团、新光饰品、鑫鸿拉链八家企业清洁生产通过审核,华莱氨纶、义南纸业两家企业已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浪莎、顺时针、金哥、贝克曼四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企业。
二、发展现代生态服务业
近年来,义乌市围绕“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会展、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生态服务业的比重。
(一)发展会展业
义乌市独特的市场优势,为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中国国际五金电器博览会”(每年4月20—22日)、“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每年10月21—25日)、“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每年10月31—11月2日)、“旅博会”(每年5月24—27日),袜机展等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游客。会展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单个展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1 244.51亿元,同比增长15.89%,其中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982.21亿元,同比增长了14.59%。截至2015年底,义乌市场主体共有27.36万户,占全国市场主体总量的0.35%,浙江省的5.78%[2]。
(二)发展文化产业
实施“义乌市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及时保护和挖掘义乌的历史文化遗产,整合开发优秀的文化资源,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符合义乌市情的文化产业集团,提高义乌市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逐步建成以市区为中心、覆盖全市的文化传媒网络。创办于2006年的义乌文博会是中国文体行业唯一外贸主导型的国家级展会,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行业品牌展会”,2014年4月,第9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总成交额49.1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30.12亿元[3]。
(三)发展生态旅游业
开展义乌市城乡旅游资源整合,挖掘义乌市城乡生态旅游资源。对城市街区、屋顶立面进行整治,提升“异国风情街”品位。整合城乡旅游资源,提升发展“十里桃花坞”等乡村旅游。何斯路村已经开发了“山地自行车赛道”、“古村落旅游”、“薰衣草庄园”等项目。到2013年,各个项目已经成型,串成何斯路乡村旅游一条线。义乌市计划打造出更多类型的“何斯路村生态旅游开发中心”。201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 581.37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77.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8.75亿元[4]。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义乌市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农业、江河溪流等生态环境资源为载体,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使生态旅游成为义乌市的重要品牌。
(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
义乌市已经建成了国内外一流的市场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市场。市场商品涉及到16个大类、4 200多个种类,3万个细类,170万种单品,其商品已经流入219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市场客流量达到日均20万人次,全市已有3 000多家境外商务机构,1.3万多名常驻外商采购商。义乌市根据市场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义乌市拥有国内物流经营单位1 126家,其中公路货运1 113家,铁路货运13家;拥有集报关、订舱、船务、报检、集装箱运输、仓储于一体的国际货运代理1 000余家;驻义乌经营的航空货代100多家;快递物流企业134家,全球国际快递四大巨头领衔的知名快递公司均在义乌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三、发展生态农业
义乌市根据地少人多的实际,积极深化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产品,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绿色食品和环保产品的生产、加工,尽快形成绿色、有机食品的流通渠道和交易市场。
(一)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义乌市利用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关键技术,形成“结构合理、管理规范、布局优化、标准完善”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体系和生产基地。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开发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减少面源污染,减少农药、化肥、地膜使用量,形成科学的使用模式。因为一直以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义乌市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绿色认证体系
首先,要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生态农业。其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重点推广精准育种和播种、科学施药、施肥和滴灌等技术。再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重点解决病虫害、畜禽药物残留、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产品的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最后,拓宽销售渠道。利用义乌的市场便利,积极扩大绿色农产品的出口。积极实施完全达标期重点工程,包括绿色及有机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工程,构筑高效绿色农产品体系。
(三)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为有效减少畜禽粪便的污染,义乌市农业部门本着“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在畜禽生态养殖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大力推进生态畜牧场建设。新建畜牧场要求实行“干湿分离、固液分离、雨污分离”工艺,减少畜禽粪随污水、雨水流失而造成的污染。对畜牧场开展生态化改造工作,积极倡导“种养结合”模式,要求与标准农田改造相结合,利用农田来消纳畜禽粪便,使畜禽粪便“变废为宝”,成为农作物的最好肥料,实现了种养业“双赢”。目前已有15家企业开展了生态畜牧场建设。第二,大力开展采用“能源生态型”综合利用等治理模式。按照生态化的要求对猪场栏舍及污水管道等相关设施进行改造,实行雨污分流。并按照每个猪场粪便产生量,建设相应容积的储粪池,粪便经过发酵后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在周边有消纳粪便的农田、田藕基地、果园等的养殖场,采取了“能源生态型”处理模式,即“厌氧+综合利用(人工湿地、氧化塘)”,实现粪污的“零排放”。反之,采取“能源环保型”处理模式,即“厌氧+好氧+人工湿地(氧化塘)”,部分沼液用于种植,用不完的沼液通过好氧、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净化处理排放。市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出台了《义乌市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设立生态能源治理专项资金。第三,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主要是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通过采取降低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优化饲料配方来减少畜禽粪便的污染。目前已建成义乌市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58家,浙江省级无公害基地39家。推广应用自动饮水器代替水槽,采用漏缝地板高床养殖,大大减少了畜禽饮水浪费和冲洗用水。在饲料中添加灭蝇药等措施减少畜禽粪便带来的苍蝇污染;利用畜禽粪便堆肥发酵技术降低有害物质含量等等。
总之,义乌市立足本地生态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基础,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以生态系统管理与技术为手段,发挥义乌的区位优势和全国著名小商品贸易中心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义乌;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奠定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为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义乌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优质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摘要:义乌市的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其主要经验在于通过多种方式发展生态经济,奠定了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石。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2012年义乌财政收入首超百亿[N].义乌商报,2013-01-04.
[2]2015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近千亿元[BL/OL].新华网,2016-01-15.
[3]第9届中国义乌文博会闭幕成交额同比略增[BL/OL].新华网,2015-05-01.
义乌经济 篇8
1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自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以抢救性保护的姿态,全面启动并大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最近我们对前三批2000多个传统村落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成果喜人。
一是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遏制。通过4次全国范围的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我国传统村落整体情况、分布及其存续状况。目前,第四批评审已完成,又有1600多个村落即将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将达4100多个。我们认为再组织一次调查认定,能够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全部列入名录,估计总数接近6000个。这个数字是多还是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保护的角度看,相比这项工作启动前只有100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我们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明确了将近6000多个值得保护的村落。但是另一方面千万不要以为6000个很多,我们国家的村落按行政村计算是将近60万个,但传统村落并不是按行政村确定的,自然村也可以。全国拥有的自然村按260万个来考虑,6000个仅占1/400。从分布来看很不均衡,并且特别集中在云贵等少数民族山区,发达地区数量很少,到西部、北部更少,是绝对的稀有价值。另外,有15个省份建立了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不少市、县也建立了保护名录。我们规定严禁拆除和撤并中国传统村落,同时村民的保护意识也显著提高。调查显示96%的村民愿意保护传统建筑或愿意按照保护规划要求建新房、改造自己的房子。截至目前,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没有发生拆并现象,也没有发生严重的破坏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保护的效果基本已经显现出来。
二是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前三批传统村落中有6000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00个村落有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大量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濒危文化遗产得到了抢救性保护,270个国家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连片的村落实施了整村保护,58%的村落修缮了古桥、古路、古井等重要历史环境要素,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得到了优先支持。63%的村落对祠堂等带有公共性质的传统建筑实施了保护修缮,部分村落还开展了传统民居的修缮示范,两年累计修缮传统建筑5.4万余栋。
三是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许多传统村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杆。71%的村落实施了道路修缮或硬化,66%的村落实施了垃圾处理,38%的村落实施了污水处理,72%的村落增加了防火、防灾、防洪等安全措施。村里传统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创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村民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村落比例由两年前的7%增长到21%;一些贫困村抓住机遇,探索出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好路子,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村落比例由两年前的18%降到了5%,347个村实现脱贫。传统村落保护内容十分丰富,各地下的力量也很大,在乡村规划、村庄整治、传承文化、发展经济、基层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推广。比如浙江桐庐的一些传统村落已经成为全国竞相学习的样板,河南信阳郝堂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一跃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的成功经验用于指导6000余个特色村落规划建设。
四是传统村落已经成为寄托乡愁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目前所有中国传统村落都建立了文化遗产档案,挖掘整理了村史、村志、乡规、族训,80%的村落将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传统美德写入了村规民约,近一半的传统村落兴建了文化活动场所。中宣部、住建部等部门在冯骥才先生的指导下,制作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集中展现了传统村落的神韵和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起海内外广泛共鸣。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全国1200多名专家参与了我国首次传统民居类型调查,院士、大师和著名学者共750余名参与了传统建筑解析与传统建筑的调查研究;企业、社会团体和志愿者自发参与保护传统村落已成为社会的新风尚。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让我们赢得了国际尊重。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同行对我们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国家行动高度赞扬,浙江金华在传统村落开展的国际学生研修项目深受外国青少年喜爱。
2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任重道远,但前途无限美好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首先是传统民居建筑的破损、自然损毁现象日益严重,缺乏修缮资金和措施。传统民居保护与村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二是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由于错误的理念和不妥的规划建设,新建和改造项目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一些村落过度商业化,有的违背活态保护要求,将村民整体迁出搞旅游。三是资金投入不足。除中央财政投入外,大部分省、市还没有相关资金支持,社会投入也很少,与传统村落改善提升的需求差距较大。四是发展依然比较困难,不少地区传统村落发展差距明显,偏远贫困地区的传统村落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空心化现象严重,村落活态传承面临严峻挑战。五是人才技术短缺。多数基层干部缺乏保护知识,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传统建筑工匠断档。
保护好、发展好我国的传统村落任务十分艰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是我们充满信心。因为传统村落的价值仍然是稀有价值,仍然是世界的瑰宝,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认识会越来越高。冯先生讲的大众层面的文化自觉已经开始出现苗头。伴随着城镇化和城市病,城市人对乡村、对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也是一个时代的必然发展。休闲旅游、休闲时间的利用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的政策制度会进一步加强,理念会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在现在工作的基础上,奋发努力,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大幅增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大幅提升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弘扬传统村落的价值。
一是大幅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2017年再组织一次调查认定,力争将全国所有具备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都列入名录,都保护下来。推进保护要求法制化,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强制性保护要求,明确政府和村民等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和要素,完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要求。制定传统民居认定办法和保护政策,组织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认定、挂牌工作。强化监管工作,开展年度检查,建立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出台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办法,近期我们将宣布第一批黄牌名单,警示那些破坏现象比较严重的传统村落,并要求其整改。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风光
二是大幅提升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村落保护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村民留下来、生活好。多数村民已经离开村落,或者多数村民不愿意在村里继续生活,那也是保护工作的失败。中国传统村落有自己的特性,即在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基本功能尚未完善的状态下进入了保护阶段,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传统村落,此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必须要做的,不能实现村民生活现代化、便捷化,则很难留得住人。真正实现保护,关键在两点:传承优点和克服缺点,赋予其新的生命。具体要做的工作是大幅改善基础设施,传统村落都应具备功能完善的供水、道路、垃圾和污水治理、通讯、燃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消防等设施,实现生活便捷化。要精心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净化绿化,闲置宅基地和废旧房屋可以改造成为绿地空间,打造优美环境。要大力推进传统建筑修缮,特别是要发展民居租赁,导入社会资本、修缮技术和经营能力,实现传统民居高水平的保护和利用,营造精品传统建筑,营造精品空间。农村危房改造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倾斜,要提高补助标准。要提升传统工艺的设计美感和制造质量。要千方百计发展生产、提高收入。要提高基层干部和村民的素质,培养文明生活习惯,提高生产技能和服务水平。继续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地方各级财政更要加大投入。
三是大力弘扬传统村落的价值。建设面向公众、面向世界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这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作,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作为第一步,力争今年或明年初有100个优秀传统村落入馆展示,以后不断完善。至2020年每个传统村落都要完成村史的整理编辑,鼓励利用现有房屋建立村史室。系统开展中国传统建筑解析和传承研究,系统开展中国传统建造技艺研究,全面整理、记录、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这项工作目前已取得可喜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委托专家委员会开展一项重要的工作,即系统、深入开展传统村落价值研究,保护工作没有做好,建设性破坏等问题的原因,往往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没有科学地分析出传统的价值。此外我们还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完整价值,也许我们不仅看到仁义礼智信等对传统文化的传统解释,还能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中早就蕴含着崇尚科学、创新、民主等现代文明的精神。总之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研究的态度。要大力开展传统技艺等的传承和提升工作,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赋予其现代功能,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支持各地举办研讨会,支持和培养传统村落研究人才。大力发展传统村落旅游和修学旅游,传统村落应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推进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村落或村落集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对外宣传和交流,适宜时机可以考虑设立国际性传统村落和农耕文明成果传承的研究交流机制,具有人类最悠久和优秀农耕文明的中国应该在这一领域发挥中心领头作用。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冯骥才主席,他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挖井人,感谢为传统村落保护无私奉献、做出贡献的各位专家、各位村镇建设战线的干部,感谢为这次大会倾注大量心血、给予全力支持,实现会议服务质量世界一流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建设厅、金华市,特别对义乌市表示衷心的感谢!
义乌经济 篇9
义乌圆通作为浙江省快递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2007年获得“圆通网络发展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在义乌快递市场, 义乌圆通已经走在了同行前面。
从当初的五六个人、三辆面包车、两辆摩托车, 每天派件三四十票快件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分部, 4辆网络车, 60余辆面包车和200余名员工的大公司, 场地也由当初的30平方米扩大至现在的3000多平方米, 。
据汪建德介绍, 目前义乌圆通每天的收件业务量达到1万票左右。为了紧跟总部步伐, 实现业务操作标准化, 圆通近几年来数次搬家, 从郊区走向市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最近一次搬家是在2009年6月份左右, 我们购买了60多米长的快件传输带, 包括场地和各种硬件设施, 总投资200余万元。”汪建德介绍说, 随着圆通品牌的进一步强大和业务发展需要,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通过改进硬件设施, 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汪建德以前是个军人, 从部队回来后从事快递工作。“我要感谢那几年的军旅生活, 正是因为那几年, 让我养成了严谨的好习惯。”汪建德笑着这样告诉我们。
汪建德把这种好习惯带到了对公司的管理和他所从事的快递事业中。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义乌圆通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整洁、有序。无论你从什么地方看去, 都是一幅整洁有序的景象, 场地干净、布局合理。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作为军人出身的汪建德, 为把公司管理好、做大做强, 根据总公司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有关于分部的责任和义务的规章制度、也有关于操作部员工管理的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义乌圆通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义乌圆通每周一召开分部例会, 周六召开义乌圆通内部会议。在每次会议上汪总及时向员工传达企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及相关规章制度等, 同时通过会议收集行业动态、市场行情, 做到了解同行, 超越同行, 缩小与同行的差距。
同时, 汪建德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 讲评和总结工作中的情况, 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以求做到奖罚分明, 公正公开, 使每一名员工透过公司规范化的管理, 深切感受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从而建立起以公司为家, 积极工作、团结奉献的良好心态。
做好最后一公里
在采访中, 我们从汪建德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快递是服务性行业, 服务质量是关键, 抓服务质量是首要任务”。
汪建德告诉我们, 在义乌, 一个快递公司是否有稳定的客户群, 取决于其服务质量的好坏;能否与客户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断地做强做大, 做出自己的品牌, 形成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取决于其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话务员作为公司的窗口和形象, 处于公司服务的最前沿, 是公司与客户直接沟通的桥梁。汪建德要求, 所有话务员在接电话时, 要时刻注意交谈的声音、语调、语气和用词, 始终要站在客户的立场想问题, 急客户所急, 想客户所想, 尽心尽力为客户服务, 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
义乌圆通实行一个话务员和三个业务员挂钩的措施, 做到一有问题, 能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处理。同时话务员还需轮流参加快件的分拣, 熟悉快件的整个运作流程, 以便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义乌圆通还制定了话务员首问制, 话务人员在网络查询或进行客服事务时, 必须做到谁接电话谁就负责及时处理, 不能推诿、搪塞。同时, 义乌圆通还要求话务员做好所有来电的时间、内容、回电和联系人的记录。
义乌作为全国闻名的小商品市场, 多以小件居多, 这导致了客户对快递公司的价格不是很敏感, 对于快件的服务和时效却要求很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对当地快递公司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义乌圆通为了做好时效件, 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建立了时效件绿色通道, 将时效件和淘宝件分开, 时效件由专人处理。汪总介绍说:“每个客户都希望自己是最重要的, 理应受到公司的认同和重视。因此, 要让客户知道公司非常在乎他们, 能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们重复接受服务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在全网做好前面100公里的服务后, 这最后1公里由我们来接棒, 努力做好这最后1公里。”
善用人才
在采访中, 汪总告诉我们:“快递行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 从国家越来越重视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上可以看出, 它不仅具有服务性, 还具有技能性, 所以我们在公司管理上, 不仅要重视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 更要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的培训, 因为善用人才比发现人才更重要。”
在义乌圆通的员工管理制度中, 我们看到这么一条:新员工在试用期间, 服从管理表现良好的, 试用期过后, 公司给予每月120元的夜宵补助及150元每月的全勤奖。这样不仅能提高新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也能很好地促进新进员工职业技能的提高, 让员工与公司同步成长。
快递行业人才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人才一旦流失到同行, 对公司来说不仅增加了行业内竞争, 同时也会给自己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比如公司岗位的缺失, 在培训新员工上人力物力的耗费等;所以快递企业要极力留住人才, 并发现培养人才, 减少人才流失, 通过各种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留住人才。
义乌圆通很注重员工归属感的培养, 员工薪资待遇在当地同行中处于中上水平, 所有员工均办理了人身意外团体险, 同时义乌圆通还通过提高薪资、奖励等多种办法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快递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对于快递人才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 因此在人才管理上就要创新。在义乌圆通, 每半个月组织一次以聊天为主的员工茶话会。会上, 所有员工可以畅所欲言, 提出自己对公司、对行业的想法和建议。
义乌圆通为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 积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定期请老员工做培训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使员工更新巩固已掌握的工作技能, 还能够在互相交流中学到新的工作技能, 提升人才的价值, 提高绩效。
义乌经济 篇10
日前, 浙江省义乌市档案局 (馆) 正式启动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 把义乌最地道的“土话”以文本、音频、视频形式全面、立体地记录下来, 让义乌方言语音资料真实、完整地进馆入库。一是分析现状, 摸清“家底”。“义乌十八腔, 隔溪不相同。”随着普通话逐步推广、市场经济日益繁荣, 义乌方言正成为逐渐消逝的乡音。但它就是一座宝藏, 需要通过实施“记忆工程”, 进一步去挖掘、开发和利用。二是制订方案, 明确任务。义乌方言语音档案建档, 作为浙江记忆工程重点项目的组成部分, 主要是对义乌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由此引申的说唱、语言故事、民间歌谣、戏曲等的整理建档, 从而建立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义乌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三是细化要求, 分项推进。方言语音档案由文本档案和音频、视频档案组成。文本档案包括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两部分。“规定文本”涵盖了义乌方言的概说、音系以及省档案局规定的声韵调、词汇、短句和短文思想内容;“自选文本”结合了义乌方言的实际情况, 选用具有本地特色的义乌道情、义乌花鼓、小锣书等内容进行整理建档。音、视频档案则是选定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语音发音人, 根据省档案局统一的规定文本要求, 录制语音, 并同时录制视频;自选文本的音、视频档案则由专业人士进行录制。四是把握契机, 提升水平。以开展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为契机, 着力发掘、保护和传承区域文化, 弘扬义乌精神, 提升档案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竞争力, 为文化强市、为服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新成就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义乌学生老板 篇11
这一次,我们要给各位读者讲个有点与众不同的故事,虽然故事的主题还是与理财有关,但是故事的主角却并不是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而是一批尚在校园中的青年学子。
猛地一看,他们的脸上还稍带一点稚气,可能还很期待周杰伦的下一个专辑,或者偶尔也会为某个爱情故事而感动。但是从他们身上却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一种与实际年龄不符的老练与成熟,他们慢慢学会了思考、聆听、感恩,并学会了承担责任。
他们就是义乌工商学院的学生,一群尚未毕业就已经开始创业的学生。在义乌,在这个地球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上,前辈们创造了太多的财富奇迹,如今,他们也在努力尝试着,想要走出一条相同的路来。日前。本刊记者专程前往义乌与这群大学生“老板”面对面交流,希望从他们的故事里找到一些让人值得借鉴的东西。
初识“老板学校”
义乌有一所高校被人称之为“老板学校”。
义乌这个地方,不乏炫富的年轻“富二代”,他们开着豪车在路上狂飙,蛮横地叫骂挡在前面的慢车。这样的城市里,人们追逐财富的心态更为迫切。“老板学校”位于义乌市西南面,身处其中,自然无法免于被其浸润,被其影响。
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在学院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上,已经有学生出来“练摊”了。学生摊主主要经营衣物鞋帽,很老练地与学生顾客讨价还价。该校一位姓郭的老师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形每天都会发生。而在晚上,除非遇上恶劣天气如刮风下雨,校外一条叫学院路靠学校的一侧,总会被练摊的学生占领。
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半,在距离学校大门并不远的一座命名为“雪峰楼”的教学大楼里面,一直有很多学生在忙碌着。他们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个人都开着QQ或者阿里旺旺的聊天窗口,一问一答地忙得不亦乐乎。不过他们不是在网上聊天,而是在正经地做着买卖。当然,不会有学生“翘课”来这里,因为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安排在课余时间。
虽然学校距离名震全球的义乌市小商品城也有一段距离,但学校里同样洋溢着浓浓的商业氛围。工商管理系的小张在打电话跟顽客解释,没能及时到货是因为物流公司失误造成的;国贸系的小史跟同学交流的话题是最近一段时间什么东西好卖。哪家公司给出的进货价更低。
学校并不忌讳学生言商,相反大力提倡。在正对校门显眼处,经常悬挂着庆祝横幅,只要有学生的淘宝网店升至皇冠级(累积信用度达到一万个以上),就会被公开表扬。校方还规定,在淘宝上的级别可以代替学分,一颗钻石可以代替两个学分。
这所目前还没有升上本科的职业技术院校,却取得了让人啧啧称奇的成绩。目前在校生8000余人中,在网上开店、做外贸、经营实体的达到2000余人。有60%的学生生活费能自理,近20%的能负担自己的学费。学校跟踪调查发现,近3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到11%。
学院的负责人贾少华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他的“宏伟”目标。他要把这所学校变成“老板的摇篮”。
“学生老板”成功法则
义乌工商学院里的这些“学生老板”们为什么能成功?
尤其是网上创业成功的比例还很高,1200余名学生在淘宝网上从事电子商务,其中已经获得“钻石”以上等级的有400余家,成功率达到33.3%。众所周知,网上创业其存活率只有2%,也就是所谓的“2%魔咒”,那么这些大学生是如何突破这个魔咒的呢?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大学生之所以能够得以突破魔咒,他们手上的“秘密武器”就是依靠自身的勤奋再加上学校的扶持。
义乌人把勤奋、好学、勇为作为自己的精神内核,而这种品质在创业的学子身上也得以传承。杨甫刚,这位拥有三皇冠级网店的物流专业大三学生,最疯狂的时候每天只睡4个小时;王佳荥,市场营销专业大二学生,寒暑假可以一直泡在网上接单,休闲时间全部学习如何做网商。他们是创业群体中的佼佼者,但是跟他们一样的学生创业者不乏其人。
贾少华介绍说,每年寒暑假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自愿留在学校打工或者创业,他们走进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或做营销,或是采集信息。或当讲解员,活跃在市场上。
除了学生自发的创业热情之外,学校对于学生创业在物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也不惜余力。贾少华介绍说,学校将一栋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雪峰楼。更名为创业园,给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提供一个集电子商务、仓储、商务谈判为一体的创业平台。当然,如果网店信用等级达到四颗钻,则会被客气地“请”出创业园,允许其外出租房经营扩大规模。把空下来的位置让给创业新生。
配备指导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创业起到纠偏作用。龚昌义,义乌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的老师,也是该学院创业学院的电子商务指导教师,平时主要负责教学生如何Ps(Photoshop)商品照片、跟客户谈生意、寻找合适货源等。他说:“只要有空,我就呆在创业园内。虽然我开网店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如学生,但是我在营销理论方面能够给他们提供很多的帮助。”像龚昌义一样,学校还有好多老师每天都“混”在一起,他们是学校专门配备的指导老师。对创业学生进行理论或是技术上的指导。而学生从中获益颇多,如旅游系的创业学生对指导老师游福相称赞有加。
当然,义乌工商学院对创业的支持还体现在制度方面。为方便学生创业,学校允许学生通过双休日补课、网上交作业等形式调剂时间;允许创业实践抵选修课学分,对于个别情况,甚至还可以采取“开小灶”的形式单独辅导、单独考试。
少数学生做大做强了,他们肯定会遇到“瓶颈”,如仓库存货如何管理,如何管理手下的雇员……很多很实际的问题会变成这些学生无法回避的难题。贾少华表示,他们能得到学院更高层次的帮助。进入有“老板培训基地”之称的创业学院接受类似于提高企业家素质内容的培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学习怎样做老板”。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工商税务、营销策略等,贾少华还专门给自己安排了教学任务。
在贾少华看来,学习成绩好是好学生,创业好是更好的学生。而他也实践着这样的理念,目前义乌工商学院的“创业奖”已经成为该学院为学生设立的最高奖项。据该学院一位老师私下透露,目前院方领导有意将“创业奖”提高到10万元,这很有可能会成为国内大学为创业而开设的最高奖项了。
可以复制
在校创业,是一条行得通的路。但如要复制,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据了解,义乌工商学院在校学生创业成功的比例相当高,这也许是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所致。众所周知,义乌市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这里聚集了170余万种小商品,而且价格相对比较低廉。是不是义乌的学生都是凭借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才更加容易获得成功呢?
记者在学校中采访时,学生们纷纷表示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杨甫刚目前每月20万元的库存量中。化妆品基本上都是从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进的货,只有很少一部分小商品如女孩子用的发箍、手链等是从义乌本地进货。王佳荥的纸箱也主要从江苏和浙江的厂家进货。
据学生介绍说,其实目前从网上进货,跟在义乌本地进货相比成本区别不大。因此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选择在网上直接跟商家订货。国贸系08级物流班学生史伍国的一番话,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他说:“其实义乌的小商品还是来自全国各地,并非产自本地。从义乌进货还要负担运费成本,这跟让厂家直接发货过来有什么区别?”由此看来,地域概念对于学生创业的影响已经不是很明显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凡是创业的学生,最开始时都会走进市场,或做讲解员,或采集信息,大都会走“志愿者服务——勤工俭学——业行动”这三个过程。也就是说,凡是活跃在市场上的学生,更加容易主动创业。
当然,学校对学生创业的支持,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义乌工商学院的创业园,免费提供库房、免上网费、免电费,也不收房租。尤其是一些做实体的,如旅游系的学生就能免费占用半个教室当作办公室使用,房租成本的减少,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创业的负担。
当然,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诸如做网上电子商务的,怎样“装修”自己的网店,如何订货,甚至怎样写推销商品的软文;做实体的估计还需要一些社会资源,如果离开老师的支持而自己摸索或者寻找,会给创业造成相当大的困难。而义乌工商学院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完善。如网上创业的指导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电子商务师。对网络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做实体的指导老师也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
目前全国有一些地区的高校开始效仿义乌工商学院,如要做到成功,则必须在物质条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因为学生创业本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就不强。
义乌经济 篇12
关键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外贸企业,转型,外贸电商,创新
1义乌传统外贸面临的困境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全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作为义乌小商品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经济复苏力度仍不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市场需求总体偏弱,购买力在下降,市场信心不足。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聚集着大量外向型生产企业,目前义乌的市场外向度已达到65% 以上,国际贸易是义乌市场的重中之重,国际市场需求的疲软对义乌市小商品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出。国内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运费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同时人民币近年来持续升值,企业利润触底,加之银根收紧后,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等已成了义乌外贸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过去的20年,来自国内外的外贸商人汇聚到这个位于浙江中部、并不起眼的城市,成就了义乌全球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美名。但是义乌传统外贸模式已面临严峻考验, 当前义乌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双重竞争压力,传统外贸模式超合理增长已探底。随着传统外贸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海外客商纷至沓来的胜景不再,义乌下一步将如何走,是其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2转型外贸电商是义乌企业“再出发”的必然趋势
基于内外部的双重压力,义乌外贸企业当务之急是发展传统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挖掘新的竞争优势。义乌外贸的传统优势在于有丰富的货品资源,有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和便捷发达的物流,如何发展传统竞争优势? 如何破除对传统市场流通路径的依赖? 转型外贸电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互促共赢,转变新的流通业态是义乌企业 “再出发”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依托义乌国际商贸市场平台、网货资源、物流网络等优势,特别是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近两年,政府也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2012年商务部出台了 《商务部 “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 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外贸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 “国六条”,将从多方面促进外贸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促进外贸 “国六条”的支持对象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 2013年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已转发由商务部会同发改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9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 《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指出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纳入海关的出口贸易统计,提出了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支持政策以及出口检验、收结汇等6项具体措施; 2013年浙江省出台了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 浙政发 〔2012〕24号) 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提出实施 “电商换市”总部署; 《义乌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 ( 试行) 》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义乌市电子商务发展。义乌市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先导性和战略性的产业来培育和扶持。
义乌具备市场、物流、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政府工作重视四大优势,跨境电子商务是未来的主攻方向。义乌这个中国小商品外贸中心正在以此为契机,实践着以外贸电商再造义乌的新思路。外贸电商即跨境电子商务,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交易。外贸电商敲开了无国界网购大门,这对义乌中小企业是利好,突破传统外贸销售模式制约的跨境电商俨然成了义乌中小外贸企业新的贸易增长点。
3现行义乌外贸企业出口呈现新的特点
3.1贸易链缩短
随着平台经济的出现,义乌外贸电商的强劲发展,当前贸易的趋势是主要绕开了国外进口商和国内出口商,对义乌制造商而言,可直接与客户接触,减少了环节,缩短了贸易链,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无疑可以使利润最大化。
3.2订单碎片化
全球贸易新形势,国外买家采购方式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不景气条件下采购更加谨慎,订单从以前的集中和计划到现在的分批和随机,小批量、多批次正在形成一股新的采购潮流,更多的终端批发零售商直接上网向义乌厂商采购,呈现出需求的碎片化和订单的碎片化。从一个100万的订单到10000个100的订单,即 “蚂蚁搬家”式的订单现象为义乌外贸企业赢得了在 “寒冬”季较丰厚的利润,订单碎片化也极具吸引力。
3.3出货频率越来越快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微经济”大潮席卷而来, “微经济”的力量已经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茁壮成长,蔚然形成庞大的经济力量,海外大量“草根”买家迅速涌现,小宗外贸快速崛起,国外客户下单的频率明显加快, 因此义乌从事零售和小额批发的 “微企业群体”成为一代外贸网商,是大好入市机会,出货频率越来越快。
3.4产品结构调整明显
外贸电商是电子商务在外贸领域的应用,靠低附加值,靠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已经结束,从事外贸电商的企业须进行产品和市场结构的调整,向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产业来转移,这才符合网销市场的需要。义乌企业已开始运用电子商务新模式,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明显,并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化经营特色,已催生义乌对外贸易新的崛起。
3.5“订制化”与“个性化”服务凸显
“微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个性化消费已十分明显,紧随国际贸易形势变化,义乌企业以 “线下 + 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来满足境外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市场导向凸显,为客户提供订制化的产品,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是当前义乌企业赢得市场的利器。 “差异化”、 “订制化”与 “个性化”已成为义乌企业清晰的外贸电商发展趋势。
4义乌外贸企业转型外贸电商创新发展策略
4.1产品营销到文化营销转变策略
外贸电商背景下市场已经由大众化市场转化为细分市场,要求产品必须有较高的附加值。而文化营销是产品的最大的附加值,它的长期的价值效应远远超出现在的品牌和形象这些表层的价值标的。文化价值是深层的和长久的价值取向,它会穿越历史的时空、跨越社会阶层、永葆青春活力,外贸电商的平台能否吸引消费者, 进而成为忠诚的消费者和稳固的持续增长的市场,就要产品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由此义乌中小外贸企业转型电商营销活动应由单纯的产品营销模式转变为文化营销创新模式。义乌有不少发展外贸电商较为成功的企业,事实告诉我们细分市场和加强文化营销更能有效地占据市场和扩大销量。
4.2品牌与创意“双轮驱动”创新策略
传统外贸销售模式下,外贸企业处在不断的价格竞争中,利润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国外客户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山寨”、“拼价”恶化环境,“仿品”已经没有市场了,客户更需要创意产品也愿意尝试新的品牌。因此义乌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自创线上品牌,树立创意 + 品牌化 “双轮驱动”发展意识,提升义乌外贸产品创意设计水平,在客户体验上、品牌上率先有建树的企业是未来能够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义乌制造的附加值在提升,转型升级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4.3个性化服务策略
电子商务最核心的经营思想之一就是个性化服务,是把消费者从群演变到人,体现了消费者为核心的思想。把市场细分到每一位国外客户,从用户的细微需求入手,虽然会增加企业人力等的成本,但是便于企业获取大量的产品订单。基于外贸电商背景下,个性化已经是营销手段的重要策略,是义乌外贸企业发展外贸电商的一种必然趋势。
4.4外贸电商平台交易规则和政策的分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