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场

2024-08-16

义乌市场(精选11篇)

义乌市场 篇1

通过近30年的发展, 义乌市场已形成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 专业市场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 义乌市场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小商品市场;第二层次为专业市场, 主要有农贸城、物资市场等。然而随着相关竞争市场的增加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再加上外贸形势的日益严峻, 义乌实体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这样的现状, 转型升级是义乌市场的必由之路。而义乌市场转型升级是一个包含目标、定位、路径于一体的整体提升与重新塑造。其中基于市场基础上的创意产业构建及延伸是实现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之一:构建并延伸创意产业能够实现义乌小商品的“义乌制造”变成“义乌创造”, 从以批发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低端产品转向精品化、品牌化, 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现义乌市场的内源型发展。

1 创意产业内涵界定

1.1 创意内涵界定

本研究所阐述的创意, 是基于市场需求而产生的独特的、原创的和有意义的想法, 并且又具有商业执行效果的行为。相比于创意的其他内涵界定, 本研究的创意内涵具有如下四个特质:一是创意是多重属性的结合, 可以是原创, 也可以是在模仿基础上的二次创意;二是创意是一种整合, 它是基于各种素材基础上运用人的主观性思维进行整合的结果;三是创意更是一种行动, 它包含行为过程与结果;四是本研究所提的创意更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

1.2 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

创意产业是创意理念与行为的产业化模式, 是从产业生态链的角度模式化了创意的产生及商业运营过程, 是一种可归纳、推广、借鉴的商业模式。它主要包含以下六个环节:一是创意激发阶段, 即激发创意思维及灵感阶段;二是创意多角化发展阶段, 即运用发散性思维多维度拓展创意想法阶段;三是创意适用阶段, 即将多角化创意用之于商业实践阶段;四是创意行为重构阶段, 即在适用基础上的创意行为的调整阶段;五是创意的商业化阶段, 即将创意真正作为具有商业价值产品的推广阶段;六是创意的报酬及保障阶段, 即创意行为获得了商业报酬进而实现产业链再循环, 同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构建创意的保障体系。

2 义乌专业市场背景下创意产业概况

2.1 创意集中于二次、局部浅层创意

义乌市场的创意产品种类日渐增多, 涉及越来越多的行业。但由于义乌市场是商贸型市场而非生产型原发性市场, 所以其创意的产品有着市场滞后性, 创意基本集中于模仿广州、深圳、上海等产业链前端的市场基础上的二次创意。虽然二次创意是原有创意基础上的加工与深化, 但因为缺乏原创性、独特性而使得产品难以先入为主, “摘得头筹”。与此同时, 义乌目前的创意绝大多数集中于商品外形设计, 少部分是原材料创新, 几乎没有科技型的原创型创意。因此义乌创意产品仍然以局部浅层创意为主。

2.2 创意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第一, 缺乏拥有多角化思维的创意人才储备。创意产业的创意激发及多角化发展是整个创意产业链的“触发器”, 其核心在于创意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义乌创意人才总量偏少且技能结构不合理:以产品造型设计创意人才为主。这就难以支撑整个创意产业链的构建与延伸。第二, 缺乏创意商业化运营的强有力载体。创意产业区别于创意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创意适用及商业化开发。从现实角度来分析, 企业是唯一真正的开发主体。然而当前义乌企业对于创意研发的投资极低。从义乌市政府对1571个企业经营户的调查发现, 企业产品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10%以上的企业仅有11.27%, ≤5%的企业占据了被调查对象的62.58%。这样的投入比必然使得产品创意开发及商业化运营难以有效开展, 创意产业链无法构建。第三, 缺乏公平的创意回馈机制。创意产业链之所以能循环推进, 原因之一在于创意的报酬回馈体制建立, 也就是说创意开发企业应得到相应的报酬回馈。然而以小商品为主的义乌市场却缺乏有效科学的定价体制, 难以建立创意产品的高附加值且有竞争力价格。在市场实际运行中, 创意企业的产品最终也难逃价格战的厄运, 最终难以收回创意开发的成本支出。这样的现状就难以可持续推进义乌创意产业发展。

2.3 创意外围生态体系尚未形成

从宏观角度分析, 创意及其商业化开发是创意产业与外围环境良性互动的结果。创意外围生态体系决定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其中比较关键的外围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城市文化两个要素。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的区域经济。义乌城市经济是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圈经济, 义乌又称“小商品之都”。“小商品之都”的城市经济形象一方面有助于义乌城市定位, 但另一方面却约束着创意产业发展。因为这样的城市经济模式基本仍处于传统的中低端批发阶段, 难以支撑创意产业精品化、个性化的需求。与此同时, 义乌城市文化中的“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和“拨浪鼓文化”代表了老一代义乌人的文化特质, 也体现出义乌的区域文化。但由于义乌小城镇文化浓厚, 城市发展的起步较迟, 义乌的城市文化依然体现出浓郁的传统乡镇文化特质, 包含较少的创意文化因子。

3 基于义乌专业市场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分析

3.1 构建专业市场与创意产业发展的耦合机制

义乌市场与义乌创意产业可以实现互动良性发展。为此,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两者协同发展的耦合机制:一是发挥专业市场的创意“触发器”作用, 即专业市场要充分运用销售渠道网络优势收集、激发产品的创意, 并反向作用于创意产业, 形成联动效应;二是加强创意产业对市场的支撑作用, 即不断加快创意自身产业链更新速度, 特别是创意产品的商业化步伐, 以此带动整个市场产品的更新换代, 促进市场整体转型升级;三是建立市场与创意产业的有效管理机构, 即将创意产业扶持机构与现有市场管理机构融合, 以切实有效的运营载体推进市场与创意产业的良性互动。

3.2 构建创意人才开发的链条

创意人才开发是一个包含甄选、培养、使用、职业生涯管理等系列过程的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创意人才甄选机制, 要从最为核心的创意理念及多角化思维角度甄选优秀创意人才, 注意区分创意人才与设计专员等普通人员的差异;二是建立系统的培养机制, 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具有一定专业背景人员, 在此基础上采用导师制等方式进行岗前及上岗培训;三是需结合创意人才工作特点及性格特质, 实行较为弹性的任用机制, 如工作时间安排、绩效考核及薪酬制度等都要有适度弹性空间;四是要从留住优秀创意人才角度, 运用具有吸引力的职业生涯管理, 如一定条件下的股份分享机制等留住创意人才, 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强化市场的文化创意, 推进企业的创意商业行为

创意产业中最为常见且辐射效应较广的方式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义乌市场要想摆脱现有较为禁锢的小商品低端的市场形象, 可以进行市场的整体文化创意:一是市场管理方需强化文化创意观念;二是义乌市场可结合义乌精神及“拨浪鼓文化”, 创造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创意特质的新义乌精神;三是要为市场中经营户提供文化创意的专业化培训, 推进企业的创意商业行为。

义乌创意产业要想真正演进, 必然依托企业的创意商业行为。一是义乌企业要逐步从商贸个体工商户走向产销一体的企业化运作模式, 从销售渠道中间商转为供应链、生产价值链的整体运营商, 从而增加自身参与创意商业行为的机会;二是企业负责人要提高自身素养, 成功实现“老一代义乌商人”向“新一代义乌商人”的同步演进;三是提高行业协会的创意聚集作用, 即运用行业协会力量整合行业内相关产品的创意, 实现创意的规模效应。

3.4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保障就是保护创意主体合理的商业报酬,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 必然要加强对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为此, 义乌市场必然要采取严厉措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是义乌市场可针对义乌小商品, 依照主导产业向外围产业推进次序逐步建立小商品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二是切实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抵制恶性低端竞争;三是切实加强对市场经营户及企业负责人培训, 提高其法律意识, 逐步减少商业侵权行为;四是推进创意主体知识产权申报的常规化、即时化, 即积极推进创意企业或个人主动申报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 并且建立常规化、便捷化的申报流程, 以切实保护相关主体的利益。

3.5 提升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义乌创意园

于2009年成立的义乌创意园, 坐落于义乌唯一的一所高校义乌工商学院校园内, 内设“设计学子实践基地”、“工业设计展小区”等不同专区。经过三年多运营, 目前共有50多家设计企业或个人工作室入驻。虽然义乌创意园已有了一定规模与效应, 但仍需进一步全面提升才能支撑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是创意园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即要以现有创意园为基础向外扩展, 让更多企业享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 参与创意活动;二是创意园入驻企业的甄选标准需提高, 尽可能选择各个不同行业内的具有较强创意优势的企业入驻, 以避免当前入驻企业基本以设计为主的单一格局;三是创意园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或相关研究院所合作, 以高端创意人才推进义乌创意产业提升;四是可建立国际创意中心或平台, 吸引国际上知名的创意研发机构或顶端品牌企业入驻, 拉升义乌的整体创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发明, 马立强.产业集聚与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J].学习与实践, 2012 (6) :12-19.

[2]孙东升.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J].江东论坛, 2008 (2) :14-17.

[3]陆立军, 刘乃全, 任光辉.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来自浙江的案例[J].经济学家, 2009 (8) :45-52.

[4]刘乃全, 任光辉.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从影响因子角度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11 (1) :23-34.

[5]金国轩.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探析[J].企业导报, 2011 (13) :118-120.

[6]胡林荣, 李双宁.论我国创意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及其决定因素[J].商业时代, 2011 (30) :126-127.

[7]王人勇, 全胜跃.创意产业区域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J].特区经济, 2012 (6) :

义乌市场 篇2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赵磊 实习生 朱传婕 | 上海、义乌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第47期)

义乌,是一座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围绕市场做生意,在过去30多年里逐步成为义乌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但如今,曾经红火的商贸城日渐门庭冷落,红极一时的“义乌模式”正在经受时代考验。拯救市场,寻找一条保持发展的新路,是摆在义乌人当前最大的历史任务。大商城会死吗?电子商务是唯一的出路吗?

客户去哪儿了?

改革开放初期,外出经商的义乌人带回各种小商品在街头自发摆卖。1982年,义乌制定“兴商建县”的优惠政策,正式开发露天市场,并陆续投入资金扩大营业规模。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商贸城等市场带动外贸、制造,形成集群效益的“义乌模式”。

这一模式曾经数度创造辉煌,使得义乌的人均收入水平、豪车密度在中国内地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下称“义乌商贸城”),正是从草根经济中崛起的“义乌模式”的标志性符号。

但近年来,义乌这座城市的环境和“义乌模式”本身,越来越难以让人满意。10月底的一个周末,《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实地走访了义乌商贸城的5个区,与马路上拥挤的车辆相比,商场里并没有出现人头攒动的景象。开张的店铺,真正的老板大多不在,很多店铺大门紧锁。“不光是星期天,平时也这样。”某店铺的一位售货员向记者介绍。

除了义乌商贸城,城区还遍布各类专业市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10月以来,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有些烦恼,当地最大的圣诞用品市场的商户经常向他反映,迟迟没有接到大单,而房东们却吵着要涨租金。往年与陈金林多有往来的几个埃及采购商,今年也没有消息。

圣诞小商品,虽然平均毛利只有3%~5%,但也曾一度让商户们赚得盆满钵满。陈金林所做的调研显示:“今年有30%的商户业绩比去年略好,剩余70%的商户和去年打平或者出现下滑。”他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更因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商户增多,竞争更激烈,摊薄了商户们的利润。

圣诞小商品市场的变化,正是义乌商品市场变化的一个侧面。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在早期,义乌市场发展的三大要素主要是客流、物流,以及衍生出的信息流。但如今,这三大要素都发生了改变。”

“义乌市场现在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信息流,全球客商都来了解义乌、与义务人联系——这是目前义乌市场最核心、最不能忽视的优势。物流依然处于第二位,它是支撑义乌市场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而延伸出产业配套,如果没有产业配套义乌市场就缺乏了根。义乌市场如今不会看到很多客流,客流并不是繁荣与否的关键要素。” 除了这些变化外,义乌市场低门槛的模式在国内也不断涌现出跟随者和模仿者,并给义乌市场带来持续冲击:江苏南京、河南郑州、广东东莞、辽宁沈阳、山东临沂等城市纷纷打造大型小商品批发集散市场,他们在低端集聚、物流覆盖等方面,已有赶超或取代义乌市场的趋势。

如今,靠商铺、店铺和摊位租金过日子的义乌人越来越多,靠出租民房过日子的经营户越来越多,靠出租厂房过日子的义乌企业也越来越多„„

“要不是近年一大批‘新义乌人’创业群体补充进入参与竞争,义乌说不定会变成‘第二个鄂尔多斯’。”楼仲平说,“如果义乌制造业不能振兴,义乌市场不能持续繁荣,义乌房租必然下降,服务业必然衰退,资产必然贬值,届时商城将变为‘空城’。”

纯中介市场蜕变为产地市场?

社会各界的反省早已开始。

10月中旬,浪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翁荣弟从德国考察回来后表示,义乌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教育、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挽留和引进高素质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义乌继续发展的瓶颈。

楼仲平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义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没跟上经济发展水平,但这仅仅是表象。“义乌已不再是建几个市场的问题了,已经到了应该全面提升的时候。”

“义乌市场和商品交易特点是:小商品、廉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工、环保、税收等方面逐步规范,低廉的制造成本优势逐步丧失。这种以廉价为核心优势的交易中心将面临有着更为低廉制造成本地区的竞争,比如越南等地会逐步替代义乌的优势。”财经作家陈根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

对此,义乌一直在想办法应对,希望逐步由纯中介市场向产地市场蜕变。目前,义乌商贸城中,本地生产的产品逐渐占到了40%以上,其目的是逐步使小商品城具有产业依托。

但产业配套也一直面临各种发展瓶颈。长期粗放型的低端加工贸易模式,使得产业成本低廉、专业化程度低,在海外市场缺乏竞争力。作为义乌制造的代表人物,翁荣弟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了义乌外贸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价格上升等等。“比如墨西哥到美国是免关税的,土耳其到欧盟是免关税的,在这些地区的竞争中,我们有压力。

同时,越南、印度、印尼的制造业也在崛起,这给我们造成冲击。”

今年端午节期间,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与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等主要领导有过一次深度的交流。潘云鹤给义乌的执政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想一想20年后的义乌将会以什么产业为主?二是20年后的义乌将成为什么样的城市?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记录上述对话内容的材料中显示,潘云鹤当时向李一飞建议:义乌要做好两个规划:第一是贸易体制规划;第二是做好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如何建设国际贸易城的规划。潘云鹤认为,义乌现在的物理市场已经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并可能在新的专业化市场模式的竞争中被淘汰掉。“而替代市场的则是互联网,通过网上交易,把你们的产品,绕过现在从世界各地跑到你们这里来订购的中间批发商,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将来,要在上述两个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世界级商品信息和知识中心。“直接获得用户的信息,最终从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提取对产品创新的要求,通过这些用户需求,提出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义乌的转型就成功了。”

政府推进“电商换市”

与潘云鹤的建议不谋而合,楼仲平也认为,义乌能否实现二次转型成功,需要看是否能从客流为重心转移到以信息流为重心,让商贸通过网络以及信息交汇完成。未来义乌市场的物理空间不会越来越大,但信息流会越来越多——这样的中心是别的地方难以复制和超越的。

对于潘云鹤提出的第二问,敦煌网创始人、CEO王树彤向《中国经济周刊》描述说:“20年后,义乌将是一个以全球服务业为主的、安静的城市。”王树彤认为,义乌应该抓紧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打造外贸电商之都,不仅可以使商人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可以加快产品创新,还意味着义乌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城市规划愿景。

义乌市委市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且迅速付诸行动。近年,义乌一直将电子商务作为市场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全力推进“电商换市”工程。据义乌市外宣办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义乌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电子商务办公室和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研究院等;在经费保障上,财政每年计划安排3000万元设立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引导基金,建立电子商务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在发展平台上,规划建设义乌国际电子商务城,发展虚拟电子商务园,搭建市镇两级电子商务园区等等。

王树彤介绍,今年7月,敦煌网与义乌市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敦煌网负责建设的名为“义乌全球网货中心”的交易型B2B平台正式启动。未来,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将可以直接下单,通过线上线下整合的仓储物流系统,使义乌商品以在线批发的方式,进入全球市场的网络直销。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指出,政府体系自上而下式电子商务做的东西,与市场自下而上的东西各自为战,会带来许多具体的“难点”,这需要通过机制创新来解决。各种“正能量”是否能有效地整合起来,是考验这种机制是否成功的战略性“根本问题”。

财经作家陈根则并不看好这种“由政府主导打造电子商务产业”:“这就是瞎折腾,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完全是市场开放竞争的产物,如果政府介入以行政形式干预市场形式,结果未必会成功。” 陈根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做国际大宗商品批发的电子商务成熟平台已经有很多,零售交易目前已经有淘宝这种成熟的集市平台,以微信为代表的新的电子商务零售交易模式也正在发生变革,义乌若能在电子商务产业中有所作为,除非能找到一种根本性变革的新模式。”

“实体市场将长期存在”

虽然对于义乌全面拥抱电子商务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不争的事实是,电子商务在义乌的贸易占比中越来越重。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注册地在义乌的淘宝卖家(含天猫)账户达到10万个,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数量(7万家左右),成为义乌最大的商人群体。

据义乌市委外宣办对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交易规模方面,今年上半年义乌电子商务总交易额391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内贸网购交易额131亿元,外贸网购交易额33亿元,外贸B2B交易额161亿元,内贸B2B交易额66亿元。

电商工商登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义乌全市登记在册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达10064家,同比增长103.3%。

在这股电子商务大潮中,小商品市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也面临着自身转型升级和推进市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义乌商贸城的管理者,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城集团”)从去年10月开始便开始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义乌购”。

“义乌购”为义乌商贸城内所有的商家免费开设线上店铺,市场经营户可以通过平台自动翻译工具,发布英文商品信息,海外买家也可以通过“义乌购”浏览市场7万家商铺的产品和图片,在线直接下单交易。作为“义乌购”平台的延伸服务,商城集团创新提出了“B2R”模式,通过一站式仓储批发网络,跳过中间环节,把义乌市场的商品输送到全国各地。

据“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介绍,目前在“义乌购”上发生的外贸业务占比达65%以上,“义乌购”依托义乌商贸城,在外贸业务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但因为在通关及物流等方面的制约,目前尚主要依赖邮寄小包裹的方式,如果要继续做大,仍然需要多方面的突破。

对于网络平台是否会弱化实体店铺,王建军认为,从长远看,义乌的物理市场还是会长期存在,因为“义乌市场商铺聚集扎推,除了展示功能之外,还起到内部信息沟通的作用,就像很多产业的聚集区一样”。

新模式、新产业和新矛盾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除了推动义乌市场转型外,也加快了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义乌电商快速发展中,涌现了一批如真爱网仓、优鲨衬衫、浪莎袜业、汇奇思百货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网络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时,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就把吸管放到网上卖:“通过网络推广,我用吸管把世界都‘吸’进来了。”目前,他的公司有一半以上的业务通过电子商务成交。翁荣弟对电子商务也早有涉及。“昨天我们在网络上就卖了80万双。”10月24日,翁荣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按照目前浪莎日产袜子100多万双的产能,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量,已经占据浪莎袜的大半江山。在2012年,浪莎品牌在电子商务同行业类目中的占有率达到20%以上。

翁荣弟指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快递、第三方平台、摄影、代运营、创意、推广、培训、第三方仓储等产业不断出现并形成规模,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此外,电商融资产品也不断被开发出来。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义乌的小商户与大企业、线上和线下、传统与现代、保守与革新,都将长期共存。义乌所寻之路,正是为了厘清这些关系,并逐步发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正确方式。

汪向东在对义乌向电商转型做出的努力评价是“初见成效”:“这些步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原本线下的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拓展到线上;二是可突破线下实体经济继续发展必然面对的制约(如空间要素);三是为电商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空间等等。”

义乌小商品市场能否被复制 篇3

梅雨季节,我们走进义乌小商品城,进入了小商品的大世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资料显示,义乌小商品城现拥有营业面积470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从业人员21万多,日客流量21万余人次,经营170万个单品。据说,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万经商大军活跃在市场里,其中常驻义乌采购商品的外商超过1万人。

然而,我们观察到的现实情况是,除了一区的花类、玩具、头饰等区域有一些客户在洽谈、采购产品外,其他各区显得异常冷清。如此稀疏的客流,何以支撑这一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商贸城?“卖家比买家多”的国际商贸城如何实现2012年580.03亿元的成交额,如何实现对当地和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

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将客流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如此少的客流,商家依然淡定,市场管理方仍能坐得住,背后有何玄机?这得从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探寻。

义乌小商品城从1982年创立到电子商务兴起这一段时间,我们称之为老市场,其价值链主要由客流、信息流、物流构成。其中,客流是老市场的主要支撑,围绕客流形成了信息流和物流。在那20余年时间里,因为信息技术不发达,客人对产品的搜索成本很高,找到需要的产品很难。义乌小商品市场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它是各类小商品的汇集之地,相比于去各个厂家搜索、选购产品,客人在这里可以低成本地找到、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

多数小商品城里的商户采用的是“前市后厂”模式:一部分是商户做大后向上延伸开始经营自己的工厂,一部分是先有工厂然后在市场开出自己的直营店。还有一部分商家没有自己的工厂,但他们以庞大、稳定的订单整合了几家小工厂(甚至是小作坊)长期供货,俨然成为他们在小商品城的总经销。在这里,客人不仅可以省时省力地找到产品,还可以获得相对低廉的“出厂价”,伴随需求的增长,小商品城的客流量逐年增加。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商品的搜索成本大幅度降低,新市场中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小商品城内客流量的减少上。我们随机采访了10家商铺,发现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在“触电”:比较传统的商家、经营非标准化产品(比如花类、毛绒玩具、手工制品等)的商家,主要通过QQ的信息、图片、视频传输功能,与老主顾沟通价格、材质、外观等商品信息,通过转账、汇款等方式实现交易;多数年轻的经营标准化产品(体育用品、日用百货)的商家,已经在天猫、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上开店,针对新老客户实现线上选购、线上交易,在他们的客户中,淘宝店主占了很大比重。

这样,除了最初几次到义乌小商品城的采购者需要满足眼见为实的需求外,建立起信任感的客户开始在线上实现商品交易,买卖双方都节约了时间和沟通成本。另外,义乌市政府近几年也开始大力推进小商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组织企业、市场、店铺的相关人员进行电子商务方面的培训。义乌小商品城管理方还推出了义乌购电子商务平台,希望把全球最大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批发市场搬上网,商铺商品与实体市场一一对应。义乌购将做成中文、英文、阿拉伯语三个版本,以方便国内外客户线上选购商品。电子商务发展如此迅猛,小商品城客流日渐稀少,小商品城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是否可以完全搬到网上?

小商品生产企业对小商品城的依存度会逐渐降低,但其窗口和展示功能依然不可或缺。关于实体店是否将被网店所取代,是一个讨论了很久,并将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题。根据我们观察、采访到的情况看,小商品市场不会被线上渠道所取代。

对于一些非标准化、差异性比较大的商品,仅凭线上搜索、观察很难完全确定商品的细节信息,很多客人会到小商品城的店铺里现场对比、挑选商品。初次或前几次采购的客人,因为还没有找到或培育出有信任感的供货商,往往选择与商铺面对面沟通。另外就是一些外商,因为语言的沟通障碍,往往会在义乌设置办事处,定期到小商品城现场下单、采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采购者每次采购的商品品种不同,有新的采购类别出现时,就需要到商品城寻找供货商。

有一些行业领先企业(比如浪莎、双童吸管等),在品牌上已经有了一些积累,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销售网络或拥有了稳定的订单,对小商品城的销售依存度逐年降低,但他们更重视的是店铺的品牌和商品展示功能。他们会在小商品城开辟面积较大的品牌展示店,向国内外客商展示企业实力和品牌形象。

最为关键的是,小商品城的店铺还有一个核心功能,就是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商品的定制加工服务。比如保鲜膜产品,商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厚度、宽度和图案。小商品城的店铺,就是其背后的生产厂家承接来样加工和个性化产品设计、加工的下单窗口。这种订单处理能力,也是义乌小商品城最难复制的核心能力。

新市场的价值链发生了转变,业务流替代了客流。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指出:“2010年之后,新市场由产业配套、信息流和物流三条价值链组成,产业配套替代了老市场中的客流。”楼仲平口中的产业配套,指的就是业务流,线上、线下店铺对不同客户不同订单的处理汇总起来,就形成了支撑小商品市场的业务流。通过业务流,小商品市场与浙中小商品产业群实现了更紧密的对接。

随着整个中国消费市场的消费升级,身为批发商、零售商的客户的采购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在过去商品搜索成本较高的年代,能找到所需要的商品是最关键的,方便客户找到商品是老市场存在的最大价值。而今,商品的搜索难度不断下降,客户不仅希望能找到商品,更希望能选择商品,买到更好、更划算的东西。找到、选择、划算是商业市场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商业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因为个性化需求和个性化竞争的要求,很多客户产生了定制商品的需求。

要保证客户选择到好的商品,首先要提高商品的质量。据小商品城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义乌小商品城的商品从过去的以中低端、低端为主,逐渐升级为现在的以中端甚至中高端为主。这里面有需求的拉动,有竞争的推动,也有市场管理方的监管和引导。其中,对日本等发达地区的外贸业务,对小商品生产企业的品质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要保证客户买到称心的商品,商家不但要提供基本的、常态化的商品,还需要具备差异化的定制生产能力。客户可以拿着样品或者图纸,寻找相关的店铺洽谈订单加工。也有一些客户给商家描述自己所需要商品的用途或特征,然后由厂家负责创意、设计出样品,满意后再下单。这时,考验商家的就是其订单处理能力。

“前市后厂”的运营模式是小商品城商铺拥有订单处理能力的前提,商铺汇集种类、大小不同的订单,将订单信息发给自己或深度合作的工厂,工厂根据订单的产品要求、数量和交货期等组织设计、生产、交货。这中间,多种类、小批量的订单处理真正考验的是工厂的柔性生产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而在多数家族式小商品生产企业中,多种类、小批量的订单处理主要靠生产线上几个关键岗位上经验丰富的关键人物来实现。

义乌小商品城的业务流是其他地区小商品城难以复制的核心价值链,小商品城可能比较容易复制,但其背后的浙中小商品产业群很难复制。每一个订单背后都有一条供应链,供应链环节上每一个企业的设备、原料等也需要供应链支撑,供应链背后更加庞大的供应链更增加了义乌小商品城的复制难度。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保证了义乌小商品城业务流的顺利实现。

小商品生产企业的集群式发展,诞生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小商品城的产品种类也因之更加丰富、多元。到小商品城批发、定制商品的多是国内外的小商品经销商,或是各个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店铺,这是一种需求链上的B2B模式,改变的是商品的位置。而每个小商品生产企业,背后都有不同的原料、零部件生产厂商为其供货,这是供应链上的B2B模式,改变的是产品的形态。人们往往只关注到了义乌小商品城的需求链,却忽视了其背后更为关键的供应链。

在小商品市场和小商品生产企业互相促进的发展过程中,小商品生产企业因为生产的需要,产生了对原材料、核心设备、零部件、维修工具等工业品的企业需求。与之配套的原料、设备、零部件、工具等工业品生产企业开始大批出现,在满足当地小商品生产企业需求的同时,他们开始在小商品市场开出店铺,面向国内外企业客户提供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类商品。如今,开厂所必备的各种物料、生产原材料、生产工具等商品,已经成为小商品城商品类别中的重要组成品类。企业客户几乎可以不出小商品城,买到开厂所需的所有工业品。

随着小商品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小商品生产企业对原料的创新、设备的创新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工业品供应链条上的企业来说也是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工业品生产企业要为企业客户常态化地生产质优价廉的生产原料和工具;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企业客户的创新产品需求研发新的原材料(比如低成本、可降解的制塑原料)和设备、工具。这样,浙中小商品产业群不仅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而且每个供应链节点也更加多元化。

小商品市场的信息流犹如人体的神经系统,连接着买卖双方、调控着市场。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商业生态中,供应链上的B2B和需求链上的B2B,都离不开信息流的连接。不论是现场交易,还是线上、线下的订单采购,都要依靠信息流把一个个孤立的环节,连接成为连续不断的有序活动。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是依据它所接收到的信息从事活动,它所进行的活动又表现为将一定的信息传递出去,被其他主体接收,成为其他主体活动的依据。很多买家之所以到小商品城现场采购,就是为了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

流通信息会把市场状况传递和反馈给生产者和采购者,以及市场管理方和政府管理部门。根据信息流,政府可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生产企业可以调节生产规模和商品结构,采购者可以调整自己的采购种类、时机和规模。在这个“库存死”的年代,尽可能地根据即时、全面的信息流做到按需生产,是保证企业现金流的关键。活跃在义乌的专门经营“库存”的经商大军,就是依托义乌市场庞大、即时的信息流来不断发现商机。

义乌小商品城的管理方很重视信息流的资源配置和调控作用,在2006年就推出了市场信息服务:每周会采集合作商铺的买卖信息,经过加工、分析处理,在网上发布中国小商品指数,包括城内价格指数、网上价格指数、订单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等,还会按品类发布周价格指数、月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根据相关指数,小商品市场参与方可以调整自己的生产和采购计划。

义乌小商品城具有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得天独厚的信息流优势,任何一个小商品市场都不能获得如此即时、全面的流通信息,而这正是一个市场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

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保障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商品和原料配送服务。义乌是一个既不靠海港也没有空港资源的内陆县级市,因中国小商品城成为连接世界成千上万个市场的“源头市场”。商品辐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小商品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拥有6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义乌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义乌港的建设,让义乌迈向“大通关”,大大提高了出口货物的物流效率,节约了小商品出口企业的库存成本,加快了资金的回笼速度。

义乌发达的物流体系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物料采购成本,还加快了商品的配送效率。这让小商品生产企业在具备价格优势的同时,还让客户感受到了便利性和快捷性。小商品中有很多抛货(比如泡沫、塑料制品,重量很轻、体积很大),物流成本占供货成本的比例很大,省出的物流成本就是利润。不少抛货生产企业表示,如果不是义乌拥有全国最发达的物流体系和全国最低的物流成本,很难保证利润,更别说展开多客户、小订单的业务模式。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模式的探索 篇4

(1) 义乌近几年外贸出口额持续增长, 成绩虽然喜人, 但是出口数据的膨胀有部分是受义乌企业“返乡”的影响。以前义乌企业报关程序繁琐严格, 很多企业绕道去江西、深圳等地报关, 而在市场采购贸易实施后, 很多企业回归义乌, 同时杭州等附近城市的企业为图便利也到义乌报关, 所以某种程度上助力了数据的增长。

(2) 义乌的企业出口订单大, 但是利润薄。很多义乌企业有稳定的客户和海外市场, 所以企业最担心的并不是订单问题。由于受汇率波动、国内物价上涨、原材料成本趋高等因素的影响, 外贸公司的出口成本不断加大, 利润有所下滑。再者, 义乌中小规模的外贸企业居多, 他们在签订合同时很多都没有经过适当的风险防控, 在付款操作上也疏忽大意, 导致诸多货款得不到给付。资金链的断裂, 加之国际经济形势尚未好转, 导致许多中小规模外贸企业难以维持经营。

(3) 参加会展是义乌外贸企业获得订单的主要渠道之一, 但许多企业参展并无显著成效。企业在参展前没有经过详细的策划, 展台布置无特色, 参展人员未经培训, 展后未对客户进行跟踪, 甚至连参展的宣传册也是临时赶制, 导致很多企业参展只是走过场。展会不但没有推动企业出口额的增长, 反而给潜在客户留下不良印象。

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作为世界超市, 有着在出口贸易上的天生优势。但是从利润的角度说, 义乌的市场采购贸易模式还有着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

(1) 利用国际物流拓宽海外市场。2014年初开通的“义新欧”国际集装箱专列, 辐射沿途1.3万公里沿线的7个欧亚国家, 目的地西班牙马德里。这正迎合了目前义乌小商品出口的走向。交通的便利为对外贸易的开展搭建了桥梁。此外, 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义乌小商品出口东盟、中东、非洲的黄金水道。义乌的外商很多都来自阿拉伯等地区, 义乌的小商品在中东和非洲很有市场, 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保证了供需链条的平稳推进。此外, 义乌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有待整改。由于货代公司的行业准入门槛低, 运营模式不规范, 且监管部门缺乏管制, 导致货运代理公司编造虚假信息、外商利用“拉圾柜”骗运费、公司业务员侵占公司利润等现象时有发生。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快行业整改保证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2) 引进高层次外贸人才。义乌本地仅有一所高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该校的毕业生很受当地的中小企业欢迎。但是义乌很多大型外贸公司在寻找金融、物流、法律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时却困难重重。虽然义乌市政府的人才引进力度在浙江地区已经算大, 但是主要集中在政府、事业单位等部门,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推进外贸高端人才的引进还需要政府做好引导。

(3) 引导中小外贸企业正确参加会展。会展是供需互通有无的平台, 是信息、技术、产品交流的载体。企业参展有不同的目标, 但是能否吸引足够数量、足够份量、足够层次的参展、参会客商是所有成功展会的基础。2013年, 义乌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50个, 吸引参展企业1.3万家, 采购商131万人次。但是就像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这样大规模的展会都出现了有的国家订不到展位, 同时有的区域展位却闲置这样的状况。如何利用展会这个平台让企业走出去, 让采购商走进来?首先, 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展会。在选择展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比如展会的规模, 展览会的种类、特性, 展览会的知名度, 展会组织者等等。企业在选择展会的时候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和预算出发, 选择最适合自己, 效益比较高的展会。其次, 展会的准备过程一定要充分。实践中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参展经验, 临时组织参加展会, 结果只是走走过场。展会是非常专业的贸易成交平台, 促成贸易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万全的准备。一般情况下, 展会要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准备的内容要极致详尽, 才用六何分析法来制定时间表, 规划展会进度安排。同时为了能够与参展顾客达到共赢的局面, 参展企业一定要制定完善的招商政策, 包括折扣力度, 返点, 会员制度等。再次, 参展企业要对展会工作团队进行培养, 一般有经验, 专业技能好, 沟通能力强的员工适合在展会工作。展会人员要在参展前就联系顾客, 发送观展邀请, 并向顾客获得答复。然后, 参展最为关键的就是产品的选择,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参展产品要成系列, 但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要尽量选择质量好的成品出展。最后, 展会中一定要竭诚与客户沟通, 展会后也要做好客户跟踪。同时参展工作人员的住处应尽量是展会附近的酒店, 这样有助于和参展客户沟通及签约。

(4) 推动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制度创新。放宽小额小批量出口商品认定标准, 推动关检部门合作开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 减少法检商品种类, 原则上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等, 大力优化通关等服务, 积极探索义乌出口小商品跨关区直通关作业模式改革。同时, 义乌要加快建立市场采购商品认定体系, 加快建立涵盖市场采购贸易各方经营主体和贸易全流程的市场综合管理系统, 加强市场采购贸易信用评价体系、商品质量监管体系、国际贸易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和市场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5) 利用跨境电商,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步入网络经济时代, 实现实体和虚拟市场融合对义乌发展至关重要。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的《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中给予了跨境电商在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便利措施, 并给予专项统计。虽然据不完全统计, 义乌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在2013年就有5万个, 包括在阿里巴巴、速卖通、wish、e Bay、亚马逊、敦煌网等跨境贸易平台上拥有店铺, 每日国际快递出货达25万票。但是这些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很多都只是一人从业, 一个月才出一两票, 他们大多采用压低价格的方式来抢占市场。仅仅采用价格战的方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对以卖方为主的义乌电商极为不利, 所以利用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关键还是运营。通过培训和实操的方式掌握电商技巧将大大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推广。

义乌市场 篇5

2012年义乌全市集贸市场总成交额758.76亿元,同比增长11.94%;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80.03亿元,同比增长12.6%。连续22年居全国市场交易额榜首。

一、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1、从物流看,2012年义乌海关小商品实际出口报关单(结关数据)37万份,实际监管出口集装箱65.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3.2%和29%;经义乌海关出口小商品总额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2013年上半年国际物流中心集装箱货运量23.5万个标箱,同比增长11.3%。义乌小商品实际出口报关单19.7万份,海关实际监管出口集装箱35.5万标箱(结关数据),同比分别增长18.9%和22.3%。2012年公铁航空货运总量为1120.53万吨,同比增长8.38%。从客流看,2012年我市入境外商数41.68万人次,公铁航客流总量为2640.22万人。游客方面,截止12月底小商品城累计接待游客团队3964批次、143615人次。从资金流看,市场周边金融网点资金、现金总流量9744.70亿元;全年外汇结汇总量为139.91亿美元。2013年上半年,义乌机场民航旅客人次为53.3万人次,同比增长22.6%,运输起降架次为4557次,同比增长19.3%。市场周边银行资金流入量2037亿元,同比增长14.5%,流出量1982亿元,同比增长16.5%。

2、各专业市场运行平稳有序。2012年各专业市场总成交额为152.46亿元,同比增长6.13%。

二、市场热点

1、“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行。2012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8月出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行方案》,全力先行先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将“异地外贸公司落地”与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紧密结合,经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业务扩展到在义乌注册登记的所有外贸主体。截止到2012年底,义乌共登记“市场采购”新型贸易企业116家,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义乌小商品出口由外地外贸公司代理的局面,2012年我市以旅游购物商品方式出口49.15亿美元,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54.6%,超越一般贸易,成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2013年上半年,我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出口总额94.3亿美元,同比增长408.2%;其中传统贸易出口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市场采购出口73.4亿美元;进口总额1.67亿美元,同比增长3.7%。

2、市场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国际生产资料市场顺利开业。二是国际商贸城一区东扩工程前期工作有序展开。三是模具城建设稳步推进。四是家具市场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初步展开。五是古玩市场规划获批。六是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继续实施。

三、市场运行特点

1、大力开拓外贸新兴市场。圣诞用品行业2012年经义乌海关出口额1.7亿美元,同比增加42.9%。其中出口金额最大的是巴西,总金额为1625万美元,同比增长71.7%;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俄罗斯,同比增长超过300%。2012年经义乌海关出口俄罗斯小商品共计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而印度取代伊朗成为小商品出口最大目的国,全年经义乌海关出口6.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1%。

2、内销比例逐渐上升。家具市场外贸比例从原先的50%下降至38%左右。画业内贸比例上升到70-80%,整个工艺品行业内外贸比例达到1:1。钟表行业中价位的石英表内外销比上升至6:4,200元以上偏高价位的石英表则70%以上属于内销。机械表零售占比已接近80%。

3、进转口贸易初露头角。市场进口转口贸易发展形势乐观,进口商品馆自2011年5月搬迁至国际商贸城五区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层次日益提高,目前已有36家境外商品中国总代理和22家省级以上代理入驻,据对经营户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成交额达

1.8亿元,月均环比增长达18%,义乌日益成为境外商品拓展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4、营销方式多样常新。一是节假日促销成常态。二是事件营销成趋势。据统计,奥运会期间,全年经义乌海关出口英国商品值出口英国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6.52%。

5、行业发展内源性动力增强。一是产品创新增多。前11月我市专利申请量达6050件,专利授权量达4689件,同比分别增长57.5%和75.4%。二是品牌经营日盛。2012年钟表经营户加入品牌经营的店面已逾100家,约占行业三分之一强。目前义乌市场经营的商品品牌数超过2万余件。三是义乌标准涌现。2012年双童吸管参与起草《食品用塑料吸管国际标准》,成为金华市第一家参与制订国际标准的企业。6月义乌饰品企业主导的我国首个饰品行业环保标准《环保型金

属饰品锌合金材料》联盟标准在义审定通过。4月《中国结挂饰系列产品》、《灯笼系列产品》、《面具眼罩系列产品》3项义乌圣诞用品行业标准和《十字绣绣线》、《十字绣绣布》、《十字绣图纸》、《十字绣套包》4项义乌十字绣行业联盟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6、实体市场和无形市场融合加快。小商品城围绕“建成一对一网络商务平台”的总体目标,发挥实体市场优势,构建信用、支付、交易、安全认证等体系,启动了“智慧商城”市场信息化项目,专门成立电子支付公司,并与阿里巴巴建立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五区市场开辟了10万平方米网商服务区于12月开始试营业,包括义乌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电商行业龙头以及物流企业、摄影机构、资源性平台等200多家企业入驻。10月,改版后的市场网上平台“义乌购”上线,现注册会员数达到36万人次,其中市场商户注册会员达3.79万户,网站日均访问数达到5.5万人/天。据抽样调查,超过60%的商户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来发布商品信息、商务洽谈和承接销售订单,其中有33.9%的商户通过阿里巴巴、淘宝网、义乌购等平台直接开展网络交易。此外,家具市场4月着手建设网上商城,并于11月正式投入使用。

义乌市场 篇6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城;国际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政府作用

一、国际化的现状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全国第10个也是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自改革试点启动实施以来,重点工作分项目有序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新突破,贸易管理体制机制得到新优化,商贸功能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当前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义乌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快速增长,这是改革试点带来的最直观的成效。去年1~11月,义乌实现外贸出口7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倍,对同期浙江省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57.6%。我们将按照“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要求,启动实施义乌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各项重点工作的“路线图、责任人、时间表”,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试点。继续加强与国家商务部等部委的汇报沟通,争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及其配套政策尽早获批实施,抓紧研究争取国家的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相关政策,加快建立“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的国际贸易便利化监管机制。充分利用“先行先试”优势,协调推进贸易管理、商贸流通、产业转型、服务环境、区域协作等各领域的改革事项,切实抓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政策落地,加快推进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筑义乌改革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格局

1.经营区域的广泛性

商品出口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商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1990年为92个,2000年是120个,2001年增加到144个,到2004年底,已达180多个。根据海关统计,2004年义乌小商品出口市场位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德国、南非等。

2.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这主要表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经营呈现了多业态。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国际化经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外商直采直销。目前有来自中东各国、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的6000多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二是企业自营出口。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商品的本地支撑度較高,再加上国家外贸政策的不断放宽,一些私营企业在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纷纷成立自己的外贸部,自行出口商品。到目前为止,义乌已有405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自营出口总额也呈跳跃式地攀升,1999年为4317万美元,2000年达10622万美元,2003年达73389万美元。三是外贸公司代理。据统计,目前在义乌注册的外贸出口代理企业达144家,这些企业的出口值超出义乌企业自营出口值的47倍。同时,市场部分经营户已从传统的经营方式游离出来,专门从事外贸经纪业务,到2004年底,活跃在市场的外贸中介经纪队伍人数已有上千人。

三、进一步完善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对策

1.加强政府规划作用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市场形态的多样化是现代批发市场发展的一大新趋势。政府需积极稳妥地以市场规划布局调整为重点,推进市场硬件升级换代,提升义乌市场档次。

2.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发达的市场网络体系是义乌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际性商贸城市的重要依托,因此,必须深化市场体系的创新活动。要适应市场商场化的发展趋势,完善现有市场的休闲观光、零售购物等功能;按照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强化市场的产品展示、信息交换、价格形成、商品配送、资金结算等功能。要积极推动市场内交易的商品来源由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为主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结合转变,努力提高名特优新和中高档商品的比重;在更好地为国内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搭建平台的同时,积极为国际企业和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提供服务,使义乌市场真正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尤其要加强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真正树立质量!品牌和信誉是义乌市场乃至整个城市的生命线的理念。要努力促进市场内的竞争由价格竞争为主向质量、技术、品牌等的综合竞争转变,推进市场营销方式从一般的经销向总代理、总经销转变,部分商品可尝试由现货交易为主向现货交易与远期合约交易相结合转变。

3.完善政府服务作用

义乌市划行归市的经营方式为客商创造了条件,降低了客商的商务成本,同时也使集聚一堂的经营户之间开展竞争,形成物美价廉的市场优势。规模会产生效益,但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市场规模会导致低效益。政府可以在范围上扩大市场的规模,即培育一些新行业,但要控制己有行业的商铺规模。目前效益较好的几个行业如珠宝、头饰、工艺品一定要合理控制商铺数量,不能因为商铺供不应求就盲目扩大。现在这些景气行业两金过高并不全都由于商铺供应紧张造成,而主要是投机商暴炒造成,适当扩大规模可行,但大规模扩大则会出现象其它行业那样冷清、不景气局面,这是非常危险的,市场靠的是人气,靠的是人们对市场的信心。现在国际商贸城边上已有非政府机构在组建珠宝行业市场,且规模不小,必须慎重看待。

4.加强政府扶持作用

要完善经营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完善市场经营户的经营机制,促进家庭经营向股份合作制、公司制转变,走联合发展、规模经营之路,培育市场主体经营户和巨商大贾,壮大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引进现代经营方式:规范发展总代理、总经销等现代交易方式;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经营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队伍,提高市场经营户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2

[2]贺华丽.《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5

[3]刘旭.《小商品市场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冯拾松.《论义乌小商品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J],2004

[5]宋则.《批发市场创新研究》.[J].经济参考,2003.2.26:3-5

作者简介:

义乌市场的战略创新及其启示 篇7

1 义乌市场战略创新过程

1.1 以商兴县, 培养了大批职业商人

义乌自古有“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 群众经商意识浓厚。义乌县在1982年下发了全国第一个政府部门允许开放市场的通告, 对农民经商活动给予肯定, 提出“四个允许”、“五项扶持”的政策。这些措施肯定了经商主体的合法定位, 大量农民纷纷加入经商队伍, 大批的农民转变为职业商人, 这是义乌市场成功的第一步。此后, 义乌商人规模不断扩大, 在义乌市场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截至2008年, 义乌已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28511户, 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了114696户。义乌商人群体在“鸡毛换糖”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洞察力, 使其牢牢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 将农耕之余的业余贩卖行为转变为专业的职业化的商业活动, 从而实现了职业商人角色的转换。这个群体在而后20多年的发展不断创新, 把握市场机遇, 为义乌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1.2 引商转工, 以商促工, 现代产业经济起步

1.2.1 确定市场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在1982年“四个允许”鼓励经商战略的基础上, 义乌于1984年提出“兴商建县” (1988年撤县建市后改为“兴商建市”) 的综合发展战略, 确立了“以贸易为导向, 贸、工、农相结合, 城乡一体化, 兴商建县”的发展方向。义乌之所以能够取得现今的发展成绩,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兴商建县”战略的提出, 以及此后20多年间对这一体现了制度创新精神的总战略的始终坚持和不断丰富。在国际化发展趋势下, 义乌政府于2002年10月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战略目标, 健全和增强义乌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商务功能, 加强修编完善市域总体规划、城市快速通道等规划,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1.2.2 义乌政府将商业资本引向工业资本, 现代产业经济起步。

经过几年经营, 部分经营户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为了寻求更高的利润, 经营户开始自办加工厂, 逐渐形成了“前店后厂”工商一体式的家庭经营模式。从宏观层面, 义乌政府于1995年提出“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策略, 从全局发展角度对经营者个体行为进行引导。“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策略旨在发挥市场发展业已形成的人才、资金、信息、机制等先发优势, 引导私营企业向工业方向发展, 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投资, 大力发展小商品制造业, 形成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在以商促工政策推动下, 一部分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厂不失时机地向工厂化生产转变。个私工业企业从1990年的350家发展至2008年的2.6万多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00多家。正是及时实施了产业支撑力战略, 义乌经济通过市场获取商业信息, 开辟了产业经济与商业的协调互动发展, 为市场的长盛不衰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1.2.3 第一阶段的部分商人向企业家转变, 企业家群体开始出现。

义乌商人起步于最原初的商业交易, 当掘到第一桶金之后, 这个群体便开始分化, 部分商人开始寻求盈利以外更高层次的价值, 于是便成为自发的企业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 义乌涌现了浪莎袜业、新光饰品、伟海拉链、真爱毛纺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部分生产经营者完成从一个创业者和商人到一个企业家的转变, 摆脱小商贩思维, 上升到企业家境界的创业者。

1.2.4 完成了国有企业的改造, 促成大量的原有职工转变为产业工人。

改革开放以来, 借助于政府开明的政策和义乌人的勤劳, 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在义乌得以快速发展, 而原有的一些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受体制、机制等影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 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义乌市在1998年初, 出台了“关于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若干政策”。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分所有制成分职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分所有制成分的企业员工的转变, 职工进入市场自谋职业。在1999年已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制, 99%以上的市场经济主体都是民营企业。

1.2.5 产业组织的创新, 管办分离。

在义乌市场发展的前10年中, 工商局既是小商品市场的主办者、经营者, 也是管理者。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张, 这种体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1993年义乌政府对市场管理体制进行变革, 实行管办分离, 及时退出市场主办者的角色, 成立由政府控股的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将市场主办权移交给公司。小商品市场集团以企业的形式运作市场、管理市场, 规范了市场的发展次序, 最大限度的降低市场的弊端, 将市场商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整体。此后, 小商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市场的建设、发展和经营, 而工商部门则承担主要的管理工作。政府投资、官办市场、公司运作, 这样的模式被认为是义乌小商品市场能迅速崛起的根源。

1.3 义乌市场走向国际化

90年代中期后, 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内需相对不足, 为进一步拓宽小商品市场的销售渠道, 义乌及时提出“巩固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的思路, 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为了增强竞争力, 实现跨越式发展, 义乌提出了国际化经营战略, 计划用20年时间, 把义乌建设成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国际小商品制造中心和国际小商品研发中心, 使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为国际商贸城。在拓展国际市场上, 义乌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际新兴市场, 推动义乌市场经营户由“坐商”向“行商”转变。在2009年初, 义乌政府就推出了“市场开拓年”、“企业服务年”等举措, 启动了“义乌市场万里行”贸易对接活动, 先后赴俄罗斯、芬兰、瑞典等地推介义乌市场, 举办各类展会。另一方面, 义乌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带动了本地产业发展的国际化, 进而推动了新一轮的产业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

1.4 义乌市场推进电子商务战略

随着义乌市场的迅猛发展, 产品交易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应运而生。义乌作为全球物品的采购中心和集散中心, 商务网络应用已有一定基础, 国际商贸城一、二期市场内经营户的电脑拥有率63%, 宽带普及率超过65%, 50%以上的经营户已建立www顶级域名网站, 35%的经营户每年投入网络推广费用。另外, 紧密联系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电子商务网站不断涌现, 包括中国小商品城网、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网、义乌外贸网、义乌搜货网等, 甚至还有一些义乌小商品城电子地图网站等。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 目前义乌市场上有30%的经营户开通了电子商务, 其中74%的经营户网上交易额占总成交额10%以上。虽然义乌电子商务应用基础比较广泛, 从事网上商品交易的主体比较多, 但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应用层次不高。在全力推进义乌实体市场建设的基础上, 如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在网上再建一个市场, 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两个市场”的互促共荣, 是摆在义乌人面前一道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亟待尽快破题。

2 义乌市场战略创新的启示

义乌市场难以复制, 义乌的许多具体措施不能照搬, 但在义乌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做法、理念和举措具有一定普适性, 对其他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1 培养职业商人

义乌商人是义乌市场奇迹的直接缔造者。随着改革开放以后, 义乌本地商人从行商改为坐商, 开办了小商品市场, 并且带动了周边乃至更远地区的人也加入到“义乌商人”这一群体中来。义乌商人是义乌市场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人的因素, 是义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活力之源。正如浙江省工商局长郑宇民所言, “义乌的经验就在于培育了市场主体, 只有市场主体, 才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充分肯定了义乌在培育市场主体、放开市场主体上的成就已经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人的重要作用。

2.2 将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相结合, 发展本地产业经济

专业市场是义乌经济的基础, 而市场持续发展繁荣的背后是同步发展的强大支撑产业, 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 把商贸业培育成义乌区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 形成了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 两者双向互动、共同繁荣的局面。许多与义乌同时发展起来的专业市场逐渐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工业的支持, 产业支撑不足, 供应链不完整。如果将商业比喻为河流, 则工业是商业的泉源, 专业市场的发展必须要走一条商业与工业协调发展之路。正如陆立军和杨海军 (2005) 所言,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 专业市场和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这是其持久繁荣、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2.3 将市场统一以公司形式进行管理, 降低市场弊端

义乌市场的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 包括了对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行为和交易场地设施的管理和服务。一方面义乌政府在实行“管办分离”, 牢牢掌握市场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 作为一个主体, 义乌政府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 由政府控股中国小商品城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小商品市场具体事务的管理。这种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掌握市场建设的主动权, 实施市场发展总体规划, 有利于推进市场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 整合市场资源, 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2.4 市场发展理念的创新及与时俱进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升级改造已经历了五代, 逐步由传统集贸市场转向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商贸中心发展, 并已成功地实现了以国内销售为主向辐射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转变。义乌发展过程是理念创新、市场创新、产业创新的过程, 更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过程。从最初走出计划经济实现“四个允许”开办第一代市场开始, 到“兴商建县 (市) ”、定额征税、划行归市、管办分离、“以商促工”、“贸工联动”、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活动过程中, 创新精神一直贯穿于义乌市场发展始终。

2.5 政府的角色定位及功能转变

义乌市场经历了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展贸市场三个发展阶段, 经历了五次搬迁, 八次扩建, 每次搬迁和扩建都凝聚着当时政府的集体智慧和决策的英明果断。特别是采取了一些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大胆、相对超前的地方优惠政策, 从而使义乌市场在全国众多同类市场的竞争中始终保持全国市场的领先地位。义乌市场的发展是市场经济中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 商人 (业主) 的集体行动与政府的开明决策促成了浙江市场的兴起和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转变政府职能, 理顺地方政府与市场发展的关系, 增强对新时期经济的适应性是专业市场这一流通方式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

摘要:在近30年的发展中, 义乌市场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而其之所以能在同类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义乌市场战略不断适应时代需求而进行不断创新, 从而为义乌市场赢得了长足的生命力。

关键词:义乌市场,战略创新,专业市场

参考文献

[1]周国红, 陆立军.地方政府协作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6) .

[2]王祖强.转型经济中地方政府与市关系的重新诠释——以义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 (2) .

[3]邓红征, 顾建跃.创新市场模式, 构建国际化的中国小商品城[J], 南昌高专学报, 2005 (6) .

[4]王疆.义乌小商品市场启示[J], 中国市场, 2006 (10) .

义乌纺织外贸力拓内销市场 篇8

饰品制造业是义乌最大的产业之一。“现在的生意清淡多了,”经营饰品的余老板对记者说,2008年圣诞节之后,海外客商来得比圣诞节之前的确多了一些,但同比往年,却要下降许多。

来自福建莆田的叶老板则告诉记者,2005~2007年,她在这里经营的饰品生意都还不错,但到2008年,营业额却出现了急剧的下滑。“以前外国人是几件几件地要货(200打为一件),现在却只敢一两百打地要。”叶老板说。

“现在我们在加强内贸,避免单一依靠境外市场的风险。由于年末行情,最近生意还算可以。”指着店内几个内地客商,叶老板如是向记者介绍说。

梦娜袜业一位高层也表示,内销收入的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弥补了欧美市场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市场不平衡。他表示,如果一开始就以相同的精力对待国内市场,可能应对危机的能力会更强。

经过一个冷清的早晨,到上午10点之后,带着翻译,或是熟练地摁着计算器的外国人逐渐多了起来,商贸城也迎来了更多活气。

“以前,不到9点钟,商贸城外面就会站满黑压压一片外国人,现在是看不到了。”出租车司机叶健对记者说,他以前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700多元钱,现在连500块都很难达到了。

“义乌是跟国际市场接触最为紧密的一个城市,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也在情理之中。”义乌市外宣办有关人士对记者说。

他表示,从人流量上来看,境外客商的确少了许多,但这并不能实质性地反映问题。比如不少客商在商贸城都有老关系,很多时候,只需一个电话或者一封邮件,便可完成交易。

上述人士同时指出,从全局的层面来看,义乌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海关的最新统计:金华海关2008年共受理小商品进口报关单27.7万份,同比增长17.4%;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52.1万标箱,同比增长24%。小商品出口报关单、集装箱两项指标均创该关建关以来的历史新高。另据统计,2008年前11个月,价值6850万美元的义乌小商品通过“旅游购物品”贸易方式出口巴西,出口俄罗斯的小商品价值5138万美元,同比都有较大增幅。

义乌市场 篇9

然而在外贸出口一片繁荣的景象后面一个经济毒瘤也随着产生、扩散——外贸诈骗。2001年在义乌仅有一起外贸诈骗案件, 在2004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2起, 而到了2009年更是发生了327起诈骗案件, 涉及外贸公司109家, 而受害的经营户则多达3000余家。诈骗分子的作案方式并不复杂, 主要是利用盛行的赊货经营方式进行诈骗, 很少有涉及海运提单、信用证的诈骗行为。他们使用假身份租房子成立公司, 然后通过及时付款的形式进行少量、多次的采购, 一旦获得经营户的信任后便以赊货方式进行大批采购, 最后在付款期限来临前运走货物。

外贸诈骗案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一方面涉案金额普遍较大受害者众多, 如2006年诈骗分子莫荣勇便骗走了价值2700万元的35个货柜的货物, 使141名市场经营户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由于同国外的司法互助较少, 骗子通常一旦出逃成功, 追讨工作便变得非常困难。在有的案件中尽管当事人报案及时, 虽经警方艰苦努力也只有部分的货款和货物得以追回。据不完全统计在最近几年外贸诈骗案每年涉案金额多达上亿元, 受害者数以百计。外贸诈骗不但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也阻碍了外贸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什么在商场上摸爬滚打过多年商战经验丰富, 以精明而著称的经营户怎么屡屡受骗成为了受害者?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防不胜防的外贸诈骗?

1 外贸诈骗产生的原因

1.1 赊账经营行为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义乌小商品的生产技术简单, 生产企业众多, 因而产品附加值普遍很低, 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同一款产品在市场上会有上百家经营户在销售, 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造成了小商品批发利润非常低:五金产品的利润不超过3%, 绝大部分商品的毛利低于10%。随着原材料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 经营户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地被压缩了。

由于竞争方式单一, 优惠的支付方式便成了拉客户的重要手段。目前经营户普遍采用免定金或者交少量定金即发货的赊货经营方式, 付款期限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后。这不但给经营户资金运转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而且给外贸诈骗以滋生的土壤。不法分子便充分利用经营户担心失去商机的心理, 通过赊货拐走货物进行诈骗。

1.2 外贸公司准入门槛过低, 外贸管理难度大

在义乌成立外贸公司成本低廉:只需要租个房间, 购买简单的办公家俱, 添置两台旧电脑, 招聘几个业务员就可以去做外贸了。因此大量的境内外人员纷纷涉足外贸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常驻外商五千余人, 形形色色的外贸公司更是达上千家。这其中真正持有《营业执照》和《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的合法外贸公司占少数, 其它都是非法外贸公司。

这些所谓的外贸公司办公场地条件简陋, 其经济实力、信誉度甚至真实身份都难以了解, 一旦产生贸易纠纷或者诈骗货物成功则立即关门逃之夭夭。由于它们数量众多, 流动性很大, 成立变更速度快加上缺乏针对个体外商从事进出口活动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很难有效地实施监管和处理相关的经济纠纷。此外诈骗分子作案方式狡猾, 脱逃容易, 所以有关方面在处置诈骗案件时搜集证据困难, 不易立案。因此许多犯罪分子就钻这个监管漏洞大肆从事诈骗活动, 据统计大多数的欺诈案件均系非法外贸公司所为。

1.3 经营户风险意识不足, 防范意识薄弱

新闻媒体对外贸诈骗案件时有报道, 但许多经营户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市场那么大, 自己不会成为少数的倒霉者。在同外贸公司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很少去找工商局等机构去了解贸易对象的实际情况, 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别人都在送货,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由于法律意识缺乏, 同时也是怕麻烦, 大多数经营户仅持有一张出货单作为交易依据, 很少同外贸公司的法人签署正规的合同。在想赢得订单的盲目心理支配下, 经营户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使交易风险变得很大。一旦成为了诈骗的牺牲者时, 他们就难以提供有力的法律证据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尽管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 但是每年还是有不少经营户重蹈覆辙, 成为新的受害者。

综上所述, 赊货经营的长期存在, 外贸公司监管难度大再加上经营户防范意识薄弱使得诈骗案件屡屡发生。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应对外贸诈骗呢?

2 防范外贸诈骗的对策

2.1 充分利用外贸平台, 减少交易风险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外贸诈骗犯罪, 2009年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与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共同开发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济案件预警及贸易信息采集系统”。经营户可在该平台上举报交易反常的外贸公司, 警方则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集中公安、工商等各方面力量进行协同作战。该平台已在打击外贸诈骗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在第一年的使用中, 有关方面发布了近百条预警信息, 阻止了上百起的诈骗案件的发生, 并挽回了35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使诈骗案发生率下降了近一半。

经过媒体的大力宣传, 外贸平台已经为广大经营户所熟知。但能够定期登录平台进行信息浏览或者进行外贸业务内容填报的经营户目前仍属少数。在不少涉及大量受害者的诈骗案件中, 经常仅有寥寥几个人在预警平台上填报过质疑信息———许多经营户抱着这样的想法“反正会有人去填报, 自己就没有去填了”。如果市场上的6万多家商户都能够充分利用预警平台, 经常登录查看预警信息, 及时填写信息反映异常交易情况, 则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风险, 还能够形成一道防诈骗的信息长城。

2.2 调整自身心态, 提高业务素质

义乌商人笃信“薄利多销”的生意法则, 不放过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这种看重眼前利益的心态导致许多经营户有“要想赚钱, 不被骗生意做不大”的观念, 从而使他们在交易时不会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有不少受害者就发生过多年的辛苦被一次诈骗而付诸东流的悲剧。因此经营户在做生意时千万不能够抱着侥幸心理, 应当尽量同正规外贸公司发生业务, 没有把握的生意宁可不做。

此外经营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基本不懂外语, 他们一直以来主要依靠业务人脉和自己的经验从事贸易。义乌市场在很长时间里主要以模式简单的国内贸易为主, 因而经营户普遍未受到成熟商业氛围的熏陶。他们不了解规范的外贸业务准则, 法律意识淡薄, 风险意识不足, 自然就容易成为外贸诈骗的受害者。因此经营户应该积极地去学习外语、相关的合同知识以及外经贸知识, 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3 交易需小心谨慎, 尽量规避风险

1) 在达成业务前应当充分了解对方, 尽量选择正规外贸公司做生意。对于第一次做生意的外贸公司应及时登录预警平台获取该公司情况并填报交易信息。此外要了解外贸公司老板的真实身份, 实地查看其办公场地和仓储位置, 向房东以及仓库所有方了解情况。经营户还可以向工商局等部门查询该公司是否有营业执照, 是否具有从事外贸行业的资质, 它的信用记录以及资金实力等情况。

2) 在付款方式上应采取百分之三十定金原则。对于不了解的或者是第一次做业务的外贸公司最好坚持用现金交易。如与对方有过业务往来也需要坚持预付30%定金, 因为如外贸公司诚心做生意, 他们不会拒绝支付这笔以后迟早要付的费用。如对方系诈骗分子, 定金将大大增加其诈骗成本, 并使其在抛售货物时无利可图。此外赊货的额度应该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万一发生货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也不至于受冲击太大。

3) 交易时不要怕麻烦, 要签署规范的合同。目前相当多的经营户同外贸公司发生业务时仅出具一张出货单作为交易凭据, 如一旦发生业务纠纷他们就很难凭出货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宜采用工商部门专门根据义乌市场情况制定的《中国小商品城商品买卖合同》, 在发生纠纷时它就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如有特殊情况应当咨询律师以避免落入条款陷阱。

2.4 投保贸易信用保险, 降低收款风险

目前经营户很少使用诸如信用证等国际通行的支付方式, 原因是相关手续麻烦且费用较高。为了保住本已微薄的利润, 他们更愿意选择现款交易。针对义乌市场的特点, 2007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给经营户们量身定做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这一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保险产品。该保险除了有收款风险保障机制外还包括了信用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后者可使经营户核实买家信息, 过滤存在风险买家。如经营户在交易时碰到订单数额大, 对买家不了解的情况, 只需支付1%左右的保费购买这一保险即可化解收款风险。

在赊销经营方式尚无法取代的今天, 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经营户降低外贸诈骗风险。从长远来看经营户应该更多地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 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摆脱赊货交易的经营方式, 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避免成为外贸诈骗的牺牲品。

摘要:随着义乌外贸出口的高速发展, 不法分子利用盛行的赊货经营实施了大量的外贸诈骗案件。本文对诈骗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从义乌市场的特点出发就经营户该如何应对诈骗提出了防范策略。

关键词:义乌市场经营户,外贸诈骗,防范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晶晶.义乌市场经营户如何防范外贸诈骗[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2]楼玉华.义乌小商品市场低价竞争的隐患与对策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 (4)

[3]王文正.外贸公司骗货为何屡屡得手[J].浙商, 2010 (21) .

[4]陈彬峰.老板“躲猫猫”经营户心慌慌[N].金华晚报, 2011-01-19.

义乌市场 篇10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本次问卷调查,从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4个区中,每个区随机选取155名市场经营户和55名市场客商。对市场经营户和市场客商的问卷调查均采用结构访问法的方式进行,当场回收。共计发放问卷840份,回收813份,其中市场经营户603份,市场客商210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1、义乌市场经营户对礼仪文化的认同度和认知度

(1)认同度

根据对义乌市场经营户评价自身对礼仪文化的认同度调查结果来看(见表2-1),41.6%的人认为礼仪文化就在自己身边,非常重要;47.2%的人表示礼仪文化与日常生活工作有距离,只属于重大节日或场合;而表示礼仪文化很遥远或对礼仪问题不感兴趣的人分别占了1.7%和9.5%。

由此可见,义乌市场经营户对礼仪文化的认同度偏低,有近六成的经营户并不觉得礼仪文化与自己的生活和生意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四成左右的义乌市场经营户觉得礼仪文化非常重要。

(2)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见表2-2),市场经营户中自觉对礼仪文化知识掌握度好,能达到运用自如程度的占5.8%,知道较多的占23.1%,知道一些的占56.2%,不太了解的占14.0%,不懂的占0.8%。

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只知道礼仪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认为掌握得比较好(包括能运用自如和知道较多)的大约占三成比率,而认为掌握得不够好的(包括不太了解和不懂)的大约占了两成不到的比率。由此可见,大多数义乌市场经营户对自身的礼仪知识掌握度并没有十足的自信,掌握的相关礼仪知识还不足以很好地指导实践。

2、义乌市场经营户礼仪文化的践行状况

(1)是否有“无礼”表现

根据对客商的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3),大多数(78.1%)的客商表示自己曾在义乌市场受到过“无礼”的待遇,其中,表示不时会遇到和经常遇到的客商比率分别占14.3%和7.6%。而谈及这些“无礼”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时,绝大多数(89.6%)的客商认为会对义乌市场经营户、企业和市场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原有的合作意向。

上述数据表明,义乌市场经营户在接待客商的过程中,一些服务礼仪的规范和细节还有待提升,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客商对义乌市场经营户和义乌市场形象,严重的还会影响经营户和客商双方的合作关系。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有关市场经营户对礼仪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认同度不高,或是对相关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待继续提升。

(2)需要提升的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义乌市场经营户和客商认为经营户最需要的礼仪教育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分别包括商务交往礼仪、服务礼仪、语言表达礼仪、形体仪态礼仪、一般社交礼仪和仪容仪表礼仪,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客商认为义乌市场经营户最需要的礼仪教育内容前三项分别包括商务交往礼仪、服务礼仪和语言表达礼仪;经营户认为自身最需要的礼仪教育内容前三项分别包括商务交往礼仪、一般社交礼仪和语言表达礼仪。

总体看来,客商和义乌市场经营户都有礼仪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而且都认为最需要学习的礼仪教育内容是商务交往礼仪,占比例靠前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客商认为义乌市场经营户应该学习一些仪容仪表和形体仪态礼仪方面内容的比率要高出经营户自评的结果,说明客商对这部分的内容也较为看重,而义乌市场经营户还没有将其放在相应重要的地位。

T代表问卷问题:您认为义乌市场经营户最亟需进行的礼仪教育内容是什么?

三、结论

1、总的来说,义乌市场经营户对自身礼仪素养水平的认知和定位较为清醒和准确,能够依据客观情况真实地评价自己;也非常地勤耕好学,希望在礼仪文化修养上学习更多、更全面的内容。

2、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的义乌市场经营户对礼仪文化的认同度和认知度还不是很高,表现在认为礼仪文化和自己平时的生活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对礼仪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还不足以指导实践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等方面。

3、针对目前的情况,应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先进的方法,立足于先进的市场管理手段,充分利用当地优秀教育资源和媒体媒介,开展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活动和市场专项文化活动,提升义乌市场经营户对礼仪文化的理解程度,介绍义乌市场经营户需要的礼仪文化知识,从整体上拔高义乌市场经营户的礼仪文化水平,从而建设宜商宜游宜居的现代礼仪商城。

摘要:市场是义乌经济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万客商和旅游观光客在这里云集。义乌市场经营户们的礼仪素养在树立城市和市场形象,构建良好贸易关系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问卷调查,概括义乌市场经营户礼仪素养的现状,并做出相关的分析和建议。

义乌市场 篇11

一、义乌专业市场及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义乌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专业市场是以现货批发为主, 大规模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互替性商品或某一行业相关商品的坐商式的有形市场, 是一个以流通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2] (P88~89) 。而义乌目前拥有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针织市场、江滨路电器专业街、家电市场、通信市场、电脑市场、物资市场、木材市场、家俱市场、农贸城、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化妆品市场、服装市场、副食品市场、领带市场、床上用品市场、花边市场、毛巾市场、纺织品市场、打火机专业街、围巾专业街、内衣专业街、眼镜市场、文化用品市场、针织原料市场等20余个专业市场, 30余个行业, 1502个大类, 32万余种商品, 包括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雨具、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 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1/3强, 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这些专业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义乌企业的产品销售, 也加快了义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 极大地促进了义乌经济的发展。

(二) 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义乌小商品城享誉海内外, 随着国际商贸城规模的扩大, 义乌市也逐步在打造世界级小商品航母, 其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浙江省县级市排列第一、2011年中国县级市排名第十九位, 目前已拥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5万余家工业企业, 形成了纺织、工艺品、文具、玩具、饰品、拉链、化妆品等优势和特色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

基于义乌专业市场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义乌一直非常重视产品的创新和创意开发, 2011年义乌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4439件和3069件。2012年1~9月份, 义乌市专利申请量达5160件, 其中发明专利333件, 实用新型专利2396件, 外观设计专利2431件;专利授权量达3507件, 其中发明专利65件, 实用新型专利1495件, 外观设计专利1947件, 与去年同期相比, 前3季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66%和67%。

2010年, 以“政府主导, 产学研合作, 企业化运作”为运行模式的义乌创意园正式开园, 给义乌产品的创新、创意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有30多家知名创意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入驻。2010年义乌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57.8亿元, 新产品销售收入53.4亿元, 新创建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 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6项、国家级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级重大专项项目4项;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 累计21家[3]。2011年底, 为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示范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之路, 义乌市认定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为义乌市创新型企业。

基于义乌高度密集的产业集群、相对齐全的产业种类、产业密集的专业市场以及发达完善的物流配送, 极大地缩短了产品从创意到样品、到制造、到成品、到市场的流通时间。创意产业的创意附加值结合义乌小商品制造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不仅提升了义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加速了义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 促进了义乌经济的新增长。

二、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一) 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外生空间

外生空间是指催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外部条件与环境, 是对创意产业集聚的宏观尺度上的考量[4] (P95~161) 。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外生空间包括义乌的开放型经济、移民城市人才的多样性、义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义乌城市空间秩序的更新和优化、浙商文化的积淀等。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 交通物流系统发达, 市场自1982年创建至今一直坚持“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市场的发展开放是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 2011年, 义乌三产比重优化为2.7∶42.8∶54.5, 商贸服务业日益发达, 企业众多, 浙商文化的宽容、创新、开放、灵活, 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而且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人来此经商、办厂。义乌常住人口120多万, 而实际户籍留住人口仅有50多万。目前义乌市场的小商品已经出口到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 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机构921家, 已登记外资合伙企业428家, 占全省的97%, 常驻外商1万余名。在这种开放型经济中, 生产要素、商品可以自由地流动, 从而实现了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最高的经济效率, 为义乌的创意产业集聚奠定了市场基础, 不仅使义乌真正实现了“以商促工、引商转工、工商联动”, 而且也使义乌构筑起了“小商品、大世界, 小企业、大集群, 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 推动了小商品集散中心向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创意研发中心的方向发展。

(二) 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内生空间

创意产业集聚的内生空间是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赖于生存的基础条件和要素[4]。义乌创意产业集聚是在专业市场发展、自发形成、政府导向的综合作用力下产生的。随着义乌专业市场的发展, 产品日趋同质性, 档次低, 附加值低, 利润空间缩小, 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 使得义乌廉价的小商品制造业已进入低利甚至无利的时代。市场对创意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使义乌自发形成了初期的创意产业, 一些拥有技术人才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开始大力投入创意产品的研发。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义乌政府也期待通过创意、创新推动经济转型。2006年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创办, 是当时浙江省首个国际性文化产业展会, 经过5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国内文体行业唯一的外贸主导型展会。2012年, 据不完全统计, 义乌市文化产业生产销售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 其中核心类文化产品总值达200多亿元, 生产经营单位1万余家, 从业人员30万人, 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制笔业、娱乐业等六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 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文化产品的主要销售基地、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2006年义乌市政府发布《义乌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08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构筑义乌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 (试行) 》, 利用政策优惠、税收优惠、提供服务等政策工具, 促使创意产业集聚区迅速发展。2010年义乌市总工会联合制定了《义乌市创新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 (试行) , 认定了21个创新型企业, 以期带动义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

(三) 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

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立足于专业市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 推进“兴商建市”战略。基于此, 根据产业的共同特征、与创意产业的相关度, 结合义乌经济发展目标, 确定义乌市重点发展小商品研发设计创意、城市建筑设计创意、广告会展创意、咨询策划创意、休闲娱乐时尚消费创意等五大行业。小商品研发设计创意着重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行业;城市建筑设计着重于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城市绿化设计等行业;广告会展创意着重于广播、电视、会展服务、广告设计等行业;咨询策划创意着重于市场调研、证券咨询、市场调查、企业策划、企业咨询等行业;休闲娱乐时尚消费创意着重于休闲娱乐、美容美发设计、婚庆策划、摄影创作、娱乐游戏、旅游消费等行业。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则是上述五大类行业的城市商圈产生的空间裂变, 以及与义乌经济开发区为首的几大工业园区的伴生,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空间集聚则是位于义乌工商学院内的创意园区。该创意园区总面积6000m2, 入驻设计企业31家, 个人工作室12家, 院校科研机构9家, 行业协会3家, 业务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企业管理咨询、品牌策划等, 内设“设计学子实践基地”、“工业设计展示区”、“商务配套区”、“高校科研机构业务区”、“工业设计企业工作区”等功能专区, 通过运行“网络媒体”、“招商发展”、“展示交易”等业务平台, 精心打造“设计学子实践基地”、“最具影响力小商品设计奖”、“工业设计特色示范园”、“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等特色品牌, 以推动义乌小商品品牌升级, 提升义乌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 还将以现有创意园大楼为基点, 向周边拓宽, 建成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的创意产业带, 使之成为义乌乃至浙中地区的创意产业、创意人才集聚区。

三、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模式

(一) 基于专业市场、专业街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延展模式

创意产业是通过分散的个别劳动、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结合劳动来组织生产, 生产的过程也是创意和创意产品产生的过程[4]。创意的产生来自于创意人才对于市场需求的思考与把握, 通过设计、制造、生产, 才进入创意产品的流通过程。而市场需求是创意的出发点, 因此, 义乌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应首先基于20余个专业市场、20余条专业街进行延伸发展。义乌比较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及专业街, 如小商品市场、汽车用品配件专业街、灯具建材专业街、室内装饰专业街、福田工艺品专业街等, 通过市场商户与顾客的接触, 了解市场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产品的专业设计、制造、生产, 形成专业创意空间集聚。

(二) 基于城市商圈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裂变模式

义乌城区商业圈比较密集, 市区一级商业区有绣湖广场商圈、宾王商圈、工人西路时尚休闲服饰特色街、城中中路精品服饰特色街、稠州路都市景观商业街、江滨路休闲娱乐特色街、宾王餐饮特色街、其他专业街等;市区二级商业区有北苑二级商业区、稠江二级商业区、后宅二级商业区、廿三里二级商业区、城西二级商业区等;还有市级商业副中心, 佛堂、苏溪、上溪等;以及由义乌江两侧的国际商务中心与国际文化中心构成, 集贸易、金融、政务、信息、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福田-江东商务中心区。这些商业区中均有为数众多的、隶属小商品研发设计创意、城市建筑设计创意、广告会展创意、咨询策划创意、休闲娱乐时尚消费创意等行业的商户与企业。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可由这些城市商业圈形成的裂变效应产生空间集聚。

(三) 基于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伴生模式

2012年3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 同意义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经济开发区共有工业企业296家, 配套服务企业350家, 现已形成了彩印包装、针织服装、工艺饰品、拉链等优势行业, 培育了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浙江伟海拉链有限公司、浙江华鸿工艺品有限公司、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浙江顺时针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朝日科磁业有限公司、义乌百思德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 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实力, 拥有创新、创意的集约要素。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依托于这些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龙头企业, 形成企业孵化模式,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空间集聚。

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已有一定的基础, 在自发形成和政府导向的综合作用力下, 创意产业作为城市新兴产业的代表, 将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义乌现有资源和优势, 努力发展创意产业集聚地, 积极培育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 吸引和培养创意产业所需人才, 促进创意产业的理性健康发展, 对义乌小商品走向世界小商品大舞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厉无畏, 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9.

[2]王文科, 史征.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指数的建构影响与传播——以浙江义乌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3]中国义乌政府门户网站, 2011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1.

[4]褚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5]周灵雁, 褚劲风, 李萍萍.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 2006, (12) .

[6]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2) .

[7]冯筱, 刘虹, 包晓雯.伦敦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J].城市研究, 2011, (5) .

上一篇:中日贸易逆差问题下一篇:桥梁振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