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教案

2024-12-30

中小学教学教案(精选4篇)

中小学教学教案 篇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三中刘兆利

主题:彩色世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画笔中绘画工具箱中的涂色工具的用法;

2、进一步掌握调色板中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设置方法;

3、培养学生绘画兴趣,提高绘画能力等

教学重点:涂色工具的应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绘画中学会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调配方法以及对封闭图形

涂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2、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画笔进入的方法和步骤

(1)双击“学生电脑”图标,指导第一种打开程序的方法-----最小化

(2)指导第二种进入方法,(投影出示)双击快捷菜单“画图”图标。

(3)双击快捷菜单“画图”图标,使其最大化。

2、复习绘画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的名称。

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使其弹出,指导学生操作。

二、教学新课

1、调色板的应用。

(1)教学前景色的操作。

打开画笔以后,前景色和背景色在计算机中默认为黑色和白色。

指导操作:先用鼠标点击一下前景色,再按回车键.

(2)练习操作一下。前景色设置为绿色、红色等。

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图标使其弹出。

(3)教学背景色的操作。

先用鼠标点击一下背景色,再按回车键。

(4)练习:背景色设置为绿色、红色等。

2、涂色工具的教学。

用左键单击-用前景色涂色

用右键单击-用背景色涂色

3、开文件。

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图标使其弹出。指导操作-----最小化

4、打开文件“房子”,5、练习涂色。

三、学生练习、交流

1、做练一练(1)

(1)打开文件:图形涂色。绘画P73页“试一试”

全课总结(略)

〔课后记〕

这个内容其实不难的,而且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安排学生多上机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涂色工具的用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涂色不正确,左击和右击会操作相反导致前景色和背景色对调。所以特别提醒要注意。

主题:查找文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知识;

2、初步认识“资源管理器”;

3、掌握查找文件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软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干什么?

有的时候,桌面上或开始菜单中的快捷方式会被不小心删掉,同学们就不会打开这个游戏了,通过学习“查找文件”,你就会自己来找游戏了。

二、教学新课

(一)介绍文件和文件夹。

电脑中的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的,根据信息的不同,文件图标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见文件及对应的图标。(图示)

练习:说出下列文件分别是什么类型文件。

文件名有点像外国人的名字,格式是“名.姓”。他们的“名”叫主文件名,“姓”叫“扩展名。不同类型的文件,他们的扩展名也不一样。(结合图介绍)文件的名可以由汉字、字母、数字等构成。(结合图介绍)

我们根据需要,可以将文件放在文件夹中(图示文件夹),在文件夹中,可以有文件和文件夹,但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不能有同名同姓的文件或同名的文件夹。

(二)在“我的电脑”中查找文件。

1、怎样打开“我的电脑”?

2、我们可以打开某个盘,来查看文件信息。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图标的排列顺序。

3、如果再打开某个文件夹,就可以查看该文件夹的文件信息。

练习:(1)查看软盘中有那些类型文件?文件夹中有什么类型文件?(2)打开C盘,看有没有five.exe文件。

(三)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文件

1、教学怎样打开“资源管理器”。(师示范)

2、它与“我的电脑”窗口有什么不同?重点介绍“所有文件夹”框:选择盘或文件夹,右边框中就会出现内容。

练习:查看D盘的文件夹和文件。

观察:“+”“-”号分别表示什么?

我们要看一个文件夹的内容怎么办?

练习:找一下C盘的windows文件夹中有没有readme.txt文件。

3、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打开“资源管理器”?看“试一试”。

练习:在D盘的five文件夹下找一个应用程序,然后打开它。

全课总结(略)

〔教后记〕

主题:初识Windows98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Windows98、桌面和开始菜单。

2、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indows98的方法。

3、学生了解鼠标指针的含义,初步掌握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

4、培养学生学习Windows98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初识Windows98,掌握启动和退出Windows98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鼠标器的操作,特别是双击操作。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对计算机有所了解了吗?把你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那你们想不想学会使用计算机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神奇的Windows98,探索其中的奥妙之处。教师板书课题:初识Windows98。

二、Windows98是什么

1、你知道怎样启动Windows98吗?

教师讲解启动Windows98的方法:先显示器,后主机。并请一生复述。

2、全体学生打开主机与显示器电源,观察Windows98启动:你是怎样开机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说明:计算机开机过程中,我们不要动其他设备。

3、学生讨论:Windows98是什么?你还能了解哪些与此相关的知识呢?

4、小组讨论汇报:通过刚才的上网查询与讨论解释:Windows98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发展经过怎样呢?

5、小结:Windows98是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具有图形界面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它的作用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和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运行环境。

三、Windows98的启动

1、刚才,我们都启动了Windows98,可以看到显示器上有什么?你能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吗?

2、学生观察讨论。

3、小组汇报,教师对照画面小结:蓝底的画面叫Windows桌面,它如同我们所用的桌子,可以在桌面上摆放和移动物品;而桌面上摆放物品就是这种小图形,叫做“图标”;小箭头随着鼠标移动而移动,所以称其为鼠标指针,简称指针;这像个按钮,上面还有“开始”两个字,叫做“开始”按钮;Windows桌面最下面是一个灰色长条,它把计算机执行的任务都显示在上面,所以是任务栏。

4、同桌互相指着屏幕上出现的东西问对方。而后,教师用鼠标指针指到哪,学生说出所指物品的名称。

四、鼠标器的操作

1、Windows98的许多操作是用鼠标器来完成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鼠标器,它长什么样?用手握一握鼠标器,怎样握比较合适呢?

2、学生观察尝试后,指名回答。(教师不作直接评价)

3、他说得对吗?你还想进一步了解鼠标器吗?请同学们上网了解一下鼠标器的结构,学一学鼠标器的正确握法。

4、学生汇报:通过上网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5、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小结:鼠标的结构、握法,鼠标的指针含义,鼠标的发展历程。

6、刚才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鼠标器的基本知识。鼠标器怎样操作呢?今天,我们请计算机陪着大家来学一学。

学生使用辅助教学软件练习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五种操作。

学生按照软件的描述性要求去操作。做对了,计算机提示“做对了!”,并由电脑老师告诉他这样的鼠标操作就是某一操作;做错了,计算机提示“没有成功”并指出操作要点,电脑老师鼓励学生“加油啊,再试试!”

7、刚才,你学会了什么样的鼠标操作,是怎样操作的?操作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注意的?教师相机小结。

8、及时练: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试一试(1、2号同学轮流操作)。

五、Windows98的关闭

1、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启动Windows98,那怎样关闭Windows98呢?

2、请同学们自学P.16“四、Windows98的关闭”第一小节。

看完书后,单击开始按钮,你看到了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开始菜单的内容和菜单命令的含义。

4、同学们阅读第16页的“读一读”了解一下开始菜单的命令作用及“快捷菜单”。

5、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关闭Windows98。等关机30秒后,让全体同学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开机启动好Windows98。

6、(在开机启动Windows98时进行交流)你是怎样关闭Windows98的?

教师小结:1、单击开始按钮;

2、单击关闭系统;

3、单击关闭计算机;

4、单击“是”;

最后还要关显示器。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知道什么?我们将会在以后的学习进一步研究Windows98。

教案提供:blweb.go.nease.net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地段阅读教学教案 篇2

1.让学生了解怎样才算读懂现代语体文。

2.学会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线索,从而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电脑方便灵活的检索、显示功能,以及网络教室教室机和学生机之间的交互功能,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转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个别辅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

1. 电脑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网络的稳定性有着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为确保讲课顺利,课前与电脑管理员共同做好计算机的调试工作,把出现的故障可能降至最低。

2. 学生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理解是阅读的基础,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就是和困惑作斗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阅读中也提不出任何问题,那么这是不是就算读懂文章了呢?

读书,作学问,唯独这“懂”字最难说。自以为懂了的东西,事实却往往证明懂的仅仅是表面,或者只是部分;以前以为是懂了的东西,现在才知道那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全懂。懂是相对的,发展的。

尽管如此,就具体的文章来说,懂与不懂,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界限的。

二、懂与不懂的界限:

1. 应能够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 能看出基本内容是由那些具体内容构成?这些具体内容与总体之间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怎样?

3. 对作者所说的观点,能判断正误。

4. 对作者所叙的事实,能看出其意义。

5. 对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内涵。

6. 对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能说出其凭借。

7. 对作者所介绍或阐述的事物或方法,能应用或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解释。

8. 能看出写作意图,即作者写这部著作或这篇文章想达到什么目的。

三、以《关于古典文学人民性的几个问题》为例

快速阅读文章,然后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类文章若用读小说的速度来浏览,常常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云。

相反,如果阅读的是一篇小说,相同的篇幅,甚至更长比如一个长篇,我们看完后也能发表一些自己对小说的看法,为什么?

是不是因为小说有故事?

为什么有故事就容易记?

关键在于,故事有情节,前后环节的承接一般有自然顺序,这种顺序阅读时很容易捕捉到,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前后环节间的联系,读过一遍,作品内容的各环节便很自然地在读者的脑子里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四、总结规律

当我们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别种形式的有机结构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认识和记忆该作品。

由此推出一个相应的阅读基本方法:

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应当努力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形成别种形式的结构体。

从这个基本方法,我们还可以推出检测自己阅读效果的方法:

当你能顺利地理出作品内容的发展线索时,你的阅读是有成效的;当你对某部分的内容感到茫然时,那主要是由于你没有搞清它和哪些内容有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

怎样去找这条线呢?

回到刚才的例文:

能否留下这五段文字的印象,取决于能否在脑子里形成这样的线:文学的人民性决定于什么-→错误的观点:将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等同-→此观点曾是古典文学研究的流行观点-→此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

理清了这条内容脉络,我们才有可能对这五段文字进行概括:

批评将现实主义与文学的人民性等同起来的观点。

五、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一组同题材的文章。

要求:

1. 选择一篇作为精读,其他泛读,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能否理出作者的行文线索,从而进行概括。

小学美术教学教案 篇3

春天的颜色

这是我呀

第二课时

外国民间玩具

好大一幅画

学习目标:

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表达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享受绘画和活动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欣赏图片资料时,观察需要仔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大胆的表现,展示自己。

学习准备:

图片资料若干。学生绘画用具等。

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引

1.准备活动环境。

2.师:动的情景;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先祖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二、议

1.儿童自己欣赏书上的图片,感受画面形式和场面,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岩石和壁画,让学生观看、感受和进一步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A、画面的.共同特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感情、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C、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个性特点的作品:

a、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们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

B、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用石头磨画而成,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

C、八千年前非洲原始人在洞穴岩壁上的人物活动图,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d、敦煌壁画,记载着很多本身经卷故事,著称于世界。

猜一猜:南美洲高原上许多巨大的画,它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的?为

什么要画?画的是什么?

(2)壁画等巨幅绘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A 商业宣传广告。

B装饰生活环境,

C人们自娱自乐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巨幅绘画作品,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互相讨论,表述。

第二课时:

一、引

1.组织儿童分组,安排场地、准备巨幅绘画创作的材料。

2.和学生共同商量绘画表现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小组表现同一个主题,先集体构思,再分配具体任务到个人,一起表达。

小组里每个人都自由发挥,看看组合到一起回形成什么样的画面。

二、议

老师提醒注意事项:

1.儿童大胆涂抹,不要受约束,尽情表现自己的想法。

2.儿童注意色彩的搭配,让画面有流动感。

3.儿童在墙壁绘画时,如果站在凳子上要注意安全。

4.儿童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护。

5.友好合作,互相支持。

三、练

分头活动。

1.在墙壁绘画。

2.在大纸上绘画。

3.在地面绘画。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不怕苦和累,坚持到底,并协助学生完成美术活动。

四、学习小结

1.创作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2.欣赏,相互评价,相互讨论。

3.进一步鼓励学生的表现。

4.留念

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案-教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能以积极的态度关注生活用品的设计,享受设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2、知道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理念,了解一点设计的要素。

3、能对某些生活用品或工业设计产品作出初步的评价或对产品(或用品)的色彩、材料和形状依据设计的要求提出自已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造型要素与生活的需要。

三、教具准备

教材,录像资料(生活中的各种用品与零配件)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从自已和同学的书及小学具开始,讨论这些用品设计的合理性,再欣赏教材上的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

(1)以一两件不同类型的作品(如旅行盒、街头垃圾桷)为例,提示学生分别谈谈设计的立意与科学性,并了解一下旅行盒和街头垃圾桷的使用功能和造型。(2)以命题(如“悬挂”、“实用的摆设物”)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子谈谈自已的想法,鼓励不同的设计构思,鼓励学生把设计稿画出来,鼓励学生自已想办法积极寻找材料和动手制作。(3)提供两种思路(以《椅子造型设计》一图为例)。椅子的形象构思是以蝴 蝶形象为主体,还可根据什么形象(如鱼缸、帽子、香蕉等)来设计椅子的其他形状?还有什么物件(如灯具、服装、建筑等)可以设计成蝴蝶的形状?

3、学习评价

(1)能给合自已的生活相关物品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参与讨论。(2)能提出与自已生活相关的物品的较为合理的设计建议。(3)有一定的审美指向或对形式美的追求。

(4)有一定的创意。第2课 想象画 鸟之王

一、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运用已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大胆创造百鸟之王的美丽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的鸟之王形象的构思与组合的方法步骤。

难点: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表现鸟之王的奇特形象与艳丽色彩。

三、教学准备

1.搜索各种形态的鸟的图片,描绘凤凰的民间美术作品。2.《鸟的天堂》课文朗诵磁带和《百鸟朝凤》音乐磁带。3.布置学生带好各色彩笔。

四、教学程序

(一)听录音,感受百鸟的美好生活氛围。(二)看图片,赏析鸟之王的形象特征。1.赏析各种鸟的形象特征。

(1)将课前搜集的各种鸟的图片展示出来,指导学生分析其形象特征。(2)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想象鸟之王。外形一集各种鸟类最美的造型于一身。

色彩——集各种鸟类最美的色彩于一体。

才能——聪明勇敢,有特别的本领。2.赏析凤凰的形象特征。

出示有关凤凰的民间美术作品,启发学生欣赏。

3.打开教材,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上介绍的百鸟之王作品。(三)想象创作美丽的鸟之王形象。1.你想象中的鸟之王是怎样的呢?比它们更美吗?(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再作回答,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2.学生想象创作。播放音乐《百鸟朝凤》,给学生营造一种想象的氛围。

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大胆用线、造型和配色,并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突出主体。(四)展示作业,评价鸟之王的美。

把学生创作的《鸟之王》贴在黑板上,先让作者讲讲自己的立意、构思和构图,再让学

生互评,评选出最美丽的鸟之王。(五)教师总结后下课。

第3课 报纸剪贴水彩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水彩画的新形式、新纹理特点。2.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变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报纸剪贴水彩画的材料美和形式美,学习制作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巧妙选材,恰到好处地使用水彩颜色。

三、教学准备

教具:废报纸,剪刀,胶棒,水彩画用具,白纸,范画,投影仪。

学具:废报纸,剪刀,胶棒,水彩画用具,白纸。

四、教学过程

1.用媒体展示画家作品《海滨印象》。

2.介绍作者:原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小纲,现在深圳工作。3.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方法、材料美与形式美感。(1)表现形式:水彩画。(板书)(2)制作方法:剪、贴、画。(板书)(3)美感:既现代又质朴,体现了报纸特有的印刷纹理美和形式美。4.板书课题:报纸剪贴水彩画

5.欣赏作品,分析怎样巧用报纸,怎样涂色。(1)学生讨论发言。(2)教师总结。

6.作业要求:制作一幅报纸剪贴水彩画,题材不限,注意要表现报纸的材料特点。7.分发报纸材料,学生开始制作。8.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9.小结:

作业展示、讲评。

第4课 自然色彩图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2.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二、教学重点

从自然色彩到图案色彩的一体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较准确并恰当地运用自然色彩设计图案。

四、教学准备

教具:录音机,磁带,范作,水彩画具。

学具:白纸,水彩或水粉画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人。(二)新课讲授。1.色彩分析。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

出示放大了的课本装饰画,让学生观察、讨论这幅画的色彩和蝴蝶的色彩有何联系。3.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小结。第 5 课 色彩组合画 节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色彩的属性、情感。

2、培养学生的联想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色彩的属性,启发学生联想创作。难点:运用色块组合有个性的节日气氛画面。

三、教学准备

教具:单色卡片,色块组合卡片,范画,学生优秀作业。学具:白纸,彩色笔或水彩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课件,分析6组颜色搭配后产生的色彩感觉。

3.欣赏课件中各种色彩倾向的画面,注意观察热烈喜庆的色彩特点。(1)暖色调画面《彩旗》。(2)冷色调画面《树林》。(3)灰色调画面《月夜》。

(4)冷暖对比强烈的画面:学生作业。4.作业要求。(1)作业:以“节日”为题,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色块构成画面(2)要求:构图简练,适合填色块,充分体现节日气氛。(范画)5.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6.小结:作业展示、讲评。

第6课 鸡的图案画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习和掌握鸡的图案画法,开户学生创意思路,培养学生概括、夸张、变形装饰的设计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

鸡的图案化方法步骤和要求。

三、教学难点

大胆的概括变形却又不失鸡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材,有关鸡的图片和资料,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作业纸,任一绘画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设问导人。

你喜欢唐老鸭和米老鼠吗?你喜欢真的老鼠吗?这是为什么呢?(二)讲授新课。

1、设问.怎样将鸡画得更有趣呢? 2.新授。分步进行讲授。(1)分析鸡的形状特征。

(2)概括。可用线,也可用面或线面结合来画出鸡的大体特征。(3)夸张变化。(4)配色。

3.小结。以上绘制方法过程可简化为:鸡一原形一外轮廓一简化、变形、装饰一图案化的鸡。

(三)材料观摩

(四)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保持鸡外形特征,大胆夸张变形。’(2)尽可能简洁,图案化,稍加装饰。(五)学生作业,教师个别指导。(六)展评作业,总结。

第7课 设计参现券(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上一篇:2020年局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下一篇:建筑公司先进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