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2024-1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精选8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200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7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00七年五月九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1997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6号发布,根据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确认合伙企业的经营资格,规范合伙企业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合伙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合伙企业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企业登记。

申请办理合伙企业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第三条 合伙企业经依法登记,领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合伙企业登记机关(以下简称企业登记机关)。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市、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合伙企业登记。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的登记管辖可以作出特别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合伙企业登记管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章 设立登记

第五条 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条件。第六条 合伙企业的登记事项应当包括:

(一)名称;

(二)主要经营场所;

(三)执行事务合伙人;

(四)经营范围;

(五)合伙企业类型;

(六)合伙人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承担责任方式、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出资方式和评估方式。

合伙协议约定合伙期限的,登记事项还应当包括合伙期限。执行事务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登记事项还应当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派的代表(以下简称委派代表)。

第七条 合伙企业名称中的组织形式后应当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并符合国家有关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规定。

第八条 经企业登记机关登记的合伙企业主要经营场所只能有一个,并且应当在其企业登记机关登记管辖区域内。

第九条 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未决定委托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全体合伙人均为执行事务合伙人。

有限合伙人不得成为执行事务合伙人。

第十条 合伙企业类型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含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第十一条 设立合伙企业,应当由全体合伙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全体合伙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合伙人的身份证明;

(三)全体合伙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委托书;

(四)合伙协议;

(五)全体合伙人对各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出资的确认书;

(六)主要经营场所证明;

(七)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设立合伙企业须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 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批准文件。

第十三条 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全体合伙人的委托书。执行事务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还应当提交其委派代表的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第十四条 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由全体合伙人协商作价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协商作价确认书;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作价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法定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作价证明。

第十五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需要提交合伙人的职业资格证明的,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有关证明。

第十六条 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登记的,应予当场登记,发给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予以登记的,发给合伙企业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的签发之日,为合伙企业的成立日期。

第三章 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 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应当自作出变更决定或者发生变更事由之日起15日内,向原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 合伙企业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原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执行事务合伙人或者委派代表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变更决定书,或者合伙协议约定的人员签署的变更决定书;

(三)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变更事项须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条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变更登记的,应予当场变更登记。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变更登记的决定。予以变更登记的,应当进行变更登记;不予变更登记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合伙企业变更登记事项涉及营业执照变更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换发营业执照。

第四章 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 合伙企业解散,依法由清算人进行清算。清算人应当自被确定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人成员名单向企业登记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 合伙企业依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解散的,清算人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原企业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三条 合伙企业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清算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人民法院的破产裁定,合伙企业依照合伙企业法作出的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合伙企业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的文件;

(三)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的清算报告;

(四)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合伙企业办理注销登记时,应当缴回营业执照。第二十四条 经企业登记机关注销登记,合伙企业终止。第五章 分支机构登记

第二十五条 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第二十六条 分支机构的登记事项包括:分支机构的名称、经营场所、经营范围、分支机构负责人的姓名及住所。

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

合伙企业有合伙期限的,分支机构的登记事项还应当包括经营期限。分支机构的经营期限不得超过合伙企业的合伙期限。

第二十七条 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合伙人签署的设立分支机构的决定书;

(三)加盖合伙企业印章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全体合伙人委派执行分支机构事务负责人的委托书及其身份证明;

(五)经营场所证明;

(六)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分支机构须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八条 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批准文件。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登记的,应予当场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除前款规定情形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予以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 合伙企业申请分支机构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比照本办法关于合伙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 检验和证照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合伙企业应当按照企业登记机关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检验报告书等文件,接受检验。第三十二条 合伙企业的营业执照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合伙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核发若干营业执照副本。

合伙企业应当将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

合伙企业营业执照遗失或者毁损的,应当在企业登记机关指定的报刊上声明作废,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补领或者更换。

第三十四条 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样式,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三十五条 企业登记机关吊销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的,应当发布公告,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停止,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条 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清算人成员名单备案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合伙企业的清算人未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的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由清算人承担和赔偿。

第四十二条 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接受检验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接受检验,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接受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三条 合伙企业在检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合伙企业未将其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合伙企业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六条 企业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侵害合伙企业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合伙企业登记收费项目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合伙企业登记收费标准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篇2

1 合伙企业的基本会计特征以及设置问题

1.1 基本会计特征

合伙企业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机构与组织按照合伙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而设立,在目前的现行设立机制下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两种。二者的首要区别在于企业的责任承担,普通企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有着无限连带责任,具有较大的风险承担意义,而有限合伙企业人则是依据其认缴约定的出资额为依据,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在会计的科目设置和后续的会计核算上,其基本的会计程序比如编制会计凭证、记账和报表等会计环节和流程与当前更为普遍的公司制企业设定具有基本的一致性。但在合伙企业的入伙、撤资退伙和其他资本变更与计算等会计处理和核算的细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重点对差异内容进行分析,明晰合伙企业的会计处理与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核算处理上的差异。

合伙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模式、权益分配上的考量和公司制企业也同样存在着差异,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合伙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设立形式主体,也在税收的征缴上相对于公司制企业而言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具有税收优惠政策。总体而言,合伙企业的会计核算处理和财务相关问题相较于公司制企业更为简单和直观,更加贴近于个人所得的简单会计处理和计算。合伙企业在税收上的科学设定也同样减少了复杂的征税流程,帮助合伙企业更加流畅的资金周转,减缓合伙企业在资金上的局促感和重复征税的无力感,促进合伙企业的新一轮投入,促进企业向既定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1.2 初始会计设置问题

随着风险投资人和私募股权投资人在我国的出现和兴起,我国合伙企业的含义变得更加非自然人化和多元化。多元化也带来了不同的会计处理差异和其他会计与税务处理中的注意事项,表现在投资人和被合伙组建的企业中。

在会计处理上,合伙人的初始入伙在会计记账上就出现了与现行公司制企业的会计处理差异。合伙企业的入伙制度规定的是各合伙人所占企业的占有份额,明确了各合伙人在公司中的拟定出资比例。而会计科目设置上与其相近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含义则与合伙企业的定义相矛盾。合伙企业的占有比例是依据企业为整体而计算,而非以股份来计算的,而长期股权投资的界定范围是股权投资而非在合伙企业中的占有比例,无法确切地进行计算。因此,合伙人入伙会计科目不能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计入。而另一相似的长期应收款等科目则为非流动资产科目,并未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性质不符,且长期应收款是有求偿权利的会计要素,合伙人入伙资金或资产等要素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分割的,二者在性质和特点上相差甚远。

在合伙企业的后续合伙上,由于仍然以约定份额的形式入伙,其计量价值不以公允价值计入企业资产,而仅仅计入合伙人的资本科目中去,表示全部的合伙人权益。在按约定份额之后,合伙企业就不再计算其初始入账价值,在利润分配时也不考虑其溢价计算,也就是说,将合伙人的后续入伙资产与合伙人的权益和占比实际上在计算上是分离的,在入账后只按照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约定行事。对于合伙人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不仅设置了合伙人资本来分门别类的计算各合伙人的资本变动情况,还设置了合伙人提款科目作为合伙人资本的备抵科目,方便明晰会计计算,核算合伙人的提款状况和工资上的集体状况,作为备抵科目,合伙人提款同样按照合伙人的具体人员来设置明细科目,做到一一对应。在合伙企业的会计核算上,与公司制企业相类似,也具有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转入转出来核算企业的利润。

合伙人损益在每个会计期间末计算合伙企业的总体成本和收入,扣除各项影响因素后,将差异计入合伙人损益科目,表明合伙企业的具体损益变化,直观了解合伙企业在资金和资产上的利润状况和经营发展情况。若在会计期末合伙企业并不设定企业的利润分配,而决定将其未分配利润按照合伙人协定的约定比例转入合伙企业的资本增加企业总资本,促进新一轮的生产和日常经营,则需要按照会计处理方法将合伙人损益转入合伙人资本账户,作为新的合伙企业的资本生成。

在企业实际的资产核算上,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有较大的差异。计算合伙企业总资产的合伙人资本账户计算合伙企业全部的资金资产投入、减少等一系列变更活动,囊括了合伙企业所有的资本变动。公司制企业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实收资本和股本等账户都是公允价值等计量,在实收资本外还有溢价和损益等科目辅助核算资本出入和往来。合伙企业的账户自由性较强,计算简单,需要根据具体的资金出入和变更设置合伙人的明细科目,是相对较为简单明了的科目计算方式。

2 合伙企业与公司制企业的入伙形式与税务处理差异

2.1 入伙形式差异

合伙企业的入伙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入伙期间也要求合伙人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由于合伙企业的形式更为简单,合伙人数量对比公司制企业较少,其入伙形式对比公司制企业更加多元化,开放性更强。合伙人入伙时既可以使用有形的资金资产,也可以使用技术或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伙,甚至是以劳务形式或人力资源团队入伙并协商合伙企业的比例和份额。在合伙企业组建或新加入合伙人时,合伙人也只需根据自身意见,或请专业机构鉴定价值,或自身谈判约定份额。

对于以人力资本入伙的人,其实物入伙占据的资本份额与人力资本份额叠加,即其人力资本的贡献部分在合伙企业建立时被约定,并与其他资本同样享受利润分配和表决等权利,体现了现行对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专业的尊重和重视,体现了智能化时代技术和知识创造的价值在合伙企业的扶持。但对于公司制企业而言,劳务出资的方法却是不能被采用的。对于合伙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考虑,其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应当对不同的合伙企业采用的方法加以区分。对于有限合伙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法,将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普通合伙人,由于规模等数量差异,采用动态权益的计算方法来反映其真实情况。

2.2 税务处理差异

当企业以合伙企业的形式设立时,其税负水平是明显低于公司制企业的。对于公司制企业而言,自然人设立公司首先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在缴纳完企业所得税后,其税后利润还需要重复缴税,即以所得税后款项为计税依据,再次缴纳个人所得税。经过两次缴税后才为设立企业的自然人实际获得的税后利润款项。对于合伙人为上市公司的,其个人所得税目前具有优惠政策的,赋税水平也相对较低。合伙人企业则是采用的实际以合伙企业所占份额的利润为实际收入的方针,也就是说,合伙企业并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将分配的利润全部计入合伙人个人所得,按照正常水平缴纳个人所得税,仅征收一次税,避免了重复征税。但对于设立多个合伙企业而言,却不如公司制企业的风险小。我国的合伙企业在税负设置上不能互通有无,而是采用了独立计算,无法互相弥补盈亏来计算税费。多个公司制企业则在利润分配和缴纳个人所得税环节考虑公司的多方盈亏,根据其最终总获利和亏损来计算最终个人所得额和个人所得税,降低了个人的税负风险,减少了在设立多企业阶段的经济压力。

由于合伙企业并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仅仅只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征收,因此,合伙企业并不涉及企业所得税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对于公司制企业而言,在征缴期间,不论公司状况如何,都应向税务主管机关缴纳当期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保证税收收入。在税收完毕后,在分红阶段,企业所得税已经缴纳的情况下,其法人股东不需要重复缴纳此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对于合伙人企业而言,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意味着所有的利润均为合伙人所得,对比公司制企业而言,多留存了25%的收益和资金用于周转,减少了资金周转压力和财务费用上的支出,对比公司制的提前缴纳税款而言,发展呈现出有利的一面。合伙企业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仅仅对合伙人分配的利润部分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我国对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投资和创业的鼓励,减小了合伙人的投资与创办压力,是对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所得税上的具体体现。

尽管合伙人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对于自然人需要及时缴纳由于合伙企业盈利后的个人所得税。在合伙企业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情况下,不实现利润分配则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个人的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对外投资带来的收益或分红等其它投资收入时,在计算利润和缴纳税款时,也并不存在企业所得税问题,而是将分红和投资收益的获得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依照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计算和征缴税款。对于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而言,出台的税收政策实际体现了国家对合伙企业的扶持和对小微规模企业发展的重视。这一政策有助于促进合伙人减少利润损耗,促进合伙人将资本留存在企业中,以资本带动合伙企业的新一轮发展,增加合伙企业的活力。

3 结语

合伙企业对于大多数自然人而言在设立上对比公司制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是新的资金投入方式,又减少了资金在投资中的税费损耗,不失为新兴的资金多元化投资方式。在合伙企业合伙人约定上,其出资方式的多样性更多的将知识和技术考虑在内,实现了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现实转化,体现了合伙企业的入伙优势,帮助更多知识分子将研究成果和知识技术专业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收入水平。合伙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的设立方式,也代表着新的生产力的拉动和转化,具有促进社会和经济进步的意义与价值。

摘要:合伙企业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设立形式,需要关注其基本会计特征以及与公司制等较为普遍的企业设立模式的对比特征。在会计初始设置上,合伙企业以资本要素为核心,设立针对合伙人的资本及其备抵账户,并针对合伙企业的资本核算设立单独的核算账户。在会计流程上,合伙企业与公司制企业基本保持一致,既有相似又有差别。在税务核算上,通过对比更能帮助投资人选择设立合适的企业方式和流程。

关键词:合伙企业,会计设置,税务处理

参考文献

[1]王江宏,仲伟周.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的税收制度歧视问题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郎天.浅谈合伙企业投资的核算及其对投资者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篇3

一、外商投资合伙的法律适用和依据

从“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管理办法”的性质看,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是以《合伙企业法》为其上位法,但因外商投资的特殊性,我国现行利用外资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一般规定对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同样应当适用。值得指出的问题是: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属于非法人制企业,而按照《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条及《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九章“关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的特别规定”,中外合作也可以设立非法人制企业。这两种“非法人制企业制度”该如何衔接呢?由于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与合作法中的非法人制企业在制度设计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管理办法”不应该适用于按照《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

二、外商投资合伙的审批与产业政策

(一)设立与变更审批。由于现行外资准入制度、外汇管制以及公平性等因素,目前还是应该参照对“三资企业”的外资管理制度,要求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的设立、重大变更需要经过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称“审批机关”)审批后,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或变更登记:而一般事项的变更则需办理备案手续。

(二)产业政策的限制与把握。现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某些产业规定了“限于合资、合作”、“中方控股”、“中方相对控股”等外商投资产业政策上的控制,这些表述从本意上看主要是针对股权式比较明显的企业(公司制企业)而设定的。如何体现在“合伙”这种特殊形态的企业上呢?第一,“限于合资、合作”从表面上可以理解为“从事‘限于合资、合作’产业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必须有一名以上的中方合伙人”。至于中方是否必须至少有一名普通合伙人,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加以限制。第二。如何体现特殊产业对“中方控股”或“中方相对控股”的规定?有一种观点认为,将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控股”地位理解为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以及分红比例。即表述为,从事叫,方控股”或者“中方相对控股”产业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中方合伙人对于《合伙法》第31条所规定事项之外的其他事项应当具有决定权。从事“中方控股”产业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方合伙人分配比例之和为51%以上:从事“中方相对控股”产业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方合伙人的分配比例之和大于任何一方外国合伙人的分配比例。笔者认为,将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控股”地位理解为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是可取的,但与分红比例没有必然联系。理由是:首先,合伙企业是一种个体权利的联合体,原则上每个合伙人都对合伙企业事项享有决策权。同时,针对合伙制企业的特点,《合伙法》第31条设计了“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的条款,赋予企业各种事项、包括第31条所列重大事项的决策方式选择自由权。因此。针对外资特殊产业政策的限制,可以要求从事“中方控股”或者“中方相对控股”产业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中方合伙人对重大事项具有决定权(当然,不是决策权)。其次,从分红比例来看,依《合伙法》第33条之规定:利润分配完全可以由合伙人之间自由协议约定,若强制要求中方占分配比例的优势无疑会大大挫伤外方合伙人管理合伙事务的积极性。最后。从产业控制的目的看主要是考虑我国产业、经济的安全,其关键在于掌握好企业运作管理的过程,而不是企业运营的利润和分配结果。“中方合伙人对重大事项具有决定权”才是对“过程”的有效掌控。

三、外商投资合伙人的主体资格

(一)中方自然人主体资格问题。

现行中外合资、合作法中排除了中方自然人的资格(通过并购变更的除外)。在合伙制企业中,以自然人作为合伙人较为常见(原合伙法也只规定了自然人作为合伙人的情形)。在外商投资合伙中,中方自然人理应具有投资主体资格,否则将大大限制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的发展。

(二)外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问题。按照《合伙法》第14条第(一)款、第48条第二款、第50条第三款及第79条之规定,普通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可以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在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针对外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问题是否应作出特别规定呢?有一种意见是,外商自然合伙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不分普通合伙人或有限合伙人。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只要允许外商有限合伙形式的存在,就应该承认外方可以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否则将违背《合伙法》的基本原理和公平原则。尤其将无法适用《合伙法》第48、50及79条所规定的有关情形,就造成下位法与上位法的明显冲突,企业将无所适从。

其二,从自然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看,各国民法虽均以是否成年为标准(智力、身体等条件正常的前提下),但也是有区别的,该如何认定呢?如,法国、日本、瑞士等国民法规定为20岁,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民法规定为18岁,还有些国家可以依法律程序宣告成年,等等。至于哪些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各国民法规定的情形又有较多不同,与我国的规定也有不少区别。介于外商在我国境内投资应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自然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以我国民法规定的条件为准。但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符合我国民法规定条件的外商自然人在其本国却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一位19岁的日本普通合伙人),当其所投资的合伙企业因债务问题而要求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时候,是否会增加难度呢?笔者认为此时应当按国际通行的有关监护、代理责任的一般原理处理

其应承担的债务。

(三)是否应设定外方合伙人消极资格的规定?有意见认为,对外方合伙人应设定诸如“因经济犯罪被国内外司法机关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外国人不得设立合伙企业”,或“外国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作为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合伙人的,应具有良好信誉,并且没有受到过其所在国行业协会的处罚。”等类似的消极资格。笔者认为此类规定涉及我国对外国司法审判的承认等复杂因素,而且无法穷尽、无法有效审查,因而不具可操作性。当然,为尽可能过滤不安全因素,可以参照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委”《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的有关规定。要求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在审批、登记时,外方投资者应提交其合法身份的公证和认证文件。

四、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的出资管理

由于合伙属于非法人企业,其本身不能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因此,合伙制企业不存在“注册资本”、“最低注册资本”等概念。综观《合伙法》关于出资方面的规定(第14、16、17、64、65条等),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原理:合伙人有出资的义务但没有最低限额要求,合伙人必须有认缴或实缴的出资但没有强制规定出资期限和验资,合伙人非货币出资方式灵活多样且未强制要求评估,等等,充分体现了合伙制企业高度自治的特点。在外商投资合伙人的出资管理中,是否要作出特别规定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否援用“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的比例制度?现行三资企业规定了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的比例制度,外商投资合伙企业是否需要援用这一制度呢?笔者认为已没有必要。因为合伙企业本身投资不需太大,出资总额的多少就足以体现企业的实际规模,也足以满足外方投资人的外汇需求。

(二)非货币出资是否必须评估作价?有意见认为:“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合伙人以实物、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的,应当经境内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这样的考虑是由于外方合伙人境外非货币出资估价的种种复杂因素,可能会给中方合伙人带来不利。但合伙制企业本来就是建立在合伙人之间高度信任基础上的。非货币出资的价值如何确定完全可以通过合伙协议来自由约定,如强制要求评估就违背了《合伙法》的基本法理。

(三)是否规定出资期限并强制要求验资?我国对合伙制企业没有设定出资额的最低门槛,对出资期限的规定也交给了合伙协议来约定,合伙人可以视企业运行的实际需要而按协议要求逐步投入出资。当然,合伙人出现违约出资情形时。可以按《合伙法》第17、65条等规定由合伙人之间按约定程序处理。由此可见,在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也没有必要明确规定出资期限和强制要求验资。

(四)是否允许外方合伙人以劳务出资?由于《合伙企业法》规定了普通合伙人可以用劳务出资,是否也应允许外方普通合伙人以劳务出资呢?笔者认为目前还不能放开,理由是:外国居民若通过自己的劳务出资成立合伙企业,就完全可以以“投资”的名义在中国就业,外国居民会借此变相在中国境内“就业”,甚至“劳务移民”:而且还会与中国在WTO规定下的“自然人流动”的严格规定产生矛盾。因此,应明确禁止外方合伙人以劳务出资,以更符合我国当前国情。

(五)是否需要审查和登记外方普通合伙人的主要财产?外方普通合伙人的主要财产很可能都在境外,肯定会给经济交易安全带来更大的风险。因而有一种观点认为:外方普通合伙人应向审批和登记机关提交其投资、不动产及其他主要财产清单及财产权属证明文件,并在财产发生重大变化时将该变化向审批和登记机关备案,便于交易相对人获得关于外国普通合伙人偿债能力的信息。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交易相对方虽然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一方面会大大增加审批和登记机关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无法掌握“财产权属证明文件”的真实性,而且财产权是一种处于经常变动状态的权利,投资方将因此而怠于履行申报之义务,最终会造成这样的规定形同虚设。笔者认为,既然普通合伙人是要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特殊普通合伙除外),其财产状况究竟如何并不能改变这一基本原则;而且,按《合伙法》第91条、92条之规定。即使合伙企业清算注销、被宣告破产后,普通合伙人仍不能逃避这种责任。同时,即便是外方普通合伙人的主要财产在境外,债权人也可以按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的规定,通过司法协助的途径实现自己的债权。所以,外方普通合伙人债务清偿问题可以由属于“私法”领域的民事法律来调整。

五、需要明确的其他几个问题

(一)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合伙人的资格问题。外商投资的投资性公司和创业投资企业作为合伙人设立合伙企业时,应适用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管理的规定;其他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合伙人时应按设立内资合伙企业的规定办理,并可以参照执行《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中关于产业政策的特殊要求。

(二)港澳台及华侨投资主体资格问题。为与现行利用外资政策保持协调一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在国外居住的中国公民在大陆设立合伙企业,应参照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管理的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篇4

登记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我国的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要求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产时应向__如实申报成交价格。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 D.县级税务征管部门

2、申报地价和公告地价是按__划分的。A.土地权利分类

B.土地价格的形成方式 C.政府管理手段

D.土地价格表示方法

3、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不包括的调查。A:宗地位置 B:使用者情况 C:界线

D:权属状况 E:合法性

4、能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地价评估及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A:修建性详细规划 B:目的性详细规划 C:专项性详细规划 D:控制性详细规划 E:时间因素

5、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中,对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影响最大且思想脉络最为接近的是()。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弗朗西斯·魁奈

6、评估价格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评定的土地价格,包括__。A.交易底价 B.基准地价 C.课税价格 D.公告(示)地价 E.申报地价

7、土地变更登记是指因__,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A.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

B.因土地权利人姓名发生变更 C.因土地权利人名称发生变更

D.因土地权利人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 E.土地权利的消灭

8、某宗地采用四种估价方法得到的试算价格分别是331元/㎡,313元/㎡、354元/㎡、294元/㎡,根据分析取各试算价格的中位数作为最终结果,则采用中位数方法确定的最终估价结果为元/㎡。A:322 B:323 C:324 D:331 E:时间因素

9、在城镇土地定级因子中,道路通达度是指。【2004年考试真题】 A:道路的宽度

B:道路对某特定土地区位的影响程度 C:道路车道数

D:道路在城镇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E:时间因素

10、某企业因生产规模扩大,需要占用土地15公顷,其中5公顷为基本农田,10公顷为耕地。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占用耕地为7等地,补充耕地经整理验收为5等地,5等地和7等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分别为1000千克和800千克。下列关于该地块补充耕地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级折算系数为:800/1000=0.8,所以补充耕地的数量为0.8×15=12公顷

B.等级折算系数小于l时按1计,所以补充耕地的数量为15公顷 C.等级折算系数为:1000/800=1.25,所以补充耕地的数量为1.25×15=18.75公顷

D.需补充耕地的数量为5公顷

11、房地产经营个别风险包括。A: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和人事风险 B:经济风险、财务风险和人事风险 C: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人事风险 D: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人事风险 E:土地

12、我国的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要求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产时应向()如实申报成交价格。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 D.县级税务征管部门

13、《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__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A.10 B.15 C.30 D.60

14、__是依法对一定的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财产权。

A.土地使用权 B.土地租赁权 C.永佃权 D.地上权

15、土地的自然特性中,__决定了人们只能就地利用土地。A.位置固定性 B.质量差异性 C.面积有限性 D.功能永久性

16、个别因素是指宗地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因而又称宗地因素,以下属于宗地因素中城市规划限制因素的是。A:宗地用途 B:宗地是否临街

C:宗地基础设施条件 D:宗地形状 E:时间因素

17、路线价评估法中,划分地价区段的标准应重点考虑、人流量、商业繁华程度等。【2006年考试真题】 A:道路条件 B:公共设施 C:基础设施 D:环境状况 E:时间因素

18、预计某宗房地产未来第一年的纯收益为18万元,此后各年的净收益将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加1万元,该类房地产的资本化率为8%,该房地产的无限年期价格为万元。【2004年考试真题】 A:225.00 B:237.50 C:381.25 D:395.83 E:时间因素

19、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是。A:房地产投机者增多 B:人口素质降低

C: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人口密度减小 E:时间因素

20、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已由1997年末的17.6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末的22平方米,则这期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年平均增长.【2004年考试真题】 A:4.6% B:3.8% C:5.0% D:5.7% E:土地

21、某房地产公司修建一栋写字楼,某月同时售给甲、乙、丙三个单位,售价分别为1600万元、300万元和600万元.其中,甲单位在当月支付第一笔购楼款800万元,乙单位在当月全部付清购楼款,丙单位仅签订购房合同而未付款项.该房地产公司在销售写字楼的当月月底,应缴纳万元营业税.【2006年考试真题】 A:15 B:55 C:95 D:125 E:土地

22、证券可以分为__。

A.公司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 B.商品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 C.商品证券、国家证券、资本证券 D.商品证券、货币证券、银行证券

23、进行标定地价评估时,首先要。A:确定影响地价的因素 B:确定估价方案

C:选择估价方法,估算土地价格 D:确定宗地估价额 E:时间因素

24、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凯恩斯提出的税收原则是__。A.公平B.效率 C.专制 D.稳定 E.自由

25、传统的城市土地使用制的特征不包括__ A.行政划拨

B.无偿无限期使用 C.有偿有限期使用

D.禁止土地使用权转让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土地价格与一般物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不包括__不同。A.表示方式 B.价格基础 C.生产成本 D.形成时间

2、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分为__。A.附息债券 B.抵押债券 C.担保债券 D.信用债券 E.国库券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__。A.优惠利率

B.证券保证金比率 C.消费信用控制 D.贷款额度控制’

4、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将__应用于传统地租理论中。A.供需分析 B.效用分析 C.价值分析 D.边际分析

5、土地的生产性利用,是把土地作为主要,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A:建筑物基地 B:劳动对象 C:生产场所 D:生产资料

E:乙厂应当返还甲厂定金6万元同时支付违约金6千元

6、当拟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还没有形成初步方案,而急于上报设计概算申请投资时,应采用()编制工程概算。A.概算定额法 B.概算指标法 C.施工定额法

D.类似工程预决算法

7、从狭义上讲,城市基础设施以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为主体,一般包括系统。A:防灾系统 B:环境系统 C:通信系统 D:交通系统 E:规划系统

8、经济主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胜,必须努力使.【2004年考试真题】

A:付出的个别劳动量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 B:付出的个别劳动量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 C: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格 D: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格 E:福利型市场

9、土地征用程序描述正确的是__。

A.用地者向市、区或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证明资料

B.用地者填写建设项目征地申请、呈报表

C.用地者向有关部门或单位、农民缴纳或支付有关费用,领取有关批准文件或证明

D.用地者自行拟定土地补偿、补助、拆迁安置方案

E.用地者会同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及被征地单位等有关部门共同拟定土地补偿、补助、拆迁安置方案

1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__为单位。A.省 B.县 C.乡镇 D.村

11、土地价格调整与估价额确定包括步骤。A:准确性分析 B:适宜性分析 C:调整 D:复审 E:协议

12、《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规定,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实现__相统一。A.数量 B.质量 C.生态僻护 D.资金 E.管理

13、某宗面积为6000m2的房地产开发用地,楼面地价为800元/m2,容积率为3,受让人需按照受让价格的3%缴纳契税,则土地取得成本为__万元。A.494.4 B.1396.8 C.1440 D.1483.2

14、下列选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是__。A.化妆品 B.酒及酒精 C.汽车轮胎 D.食用油 E.自来水

15、债务的确认要符合的标准有__。

A.负债是企业的债务性责任,企业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 B.负债应以资产或劳务偿还

C.负债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 D.负债只能以劳务偿付

E.负债需要用企业的资产或劳务清偿

16、《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土地权属争议,是指或者归属争议。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抵押权 D:土地承租权 E:土地他项权

17、对地价产生影响的人口因素主要有。A:习性风俗 B:人口密度 C:人口素质

D:家庭人口构成 E:个人收入水平

18、财政部、原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落实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通知》(财综[2006]25号)规定,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A:财政预算安排

B: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 C:当地房地产转让契税收入 D:土地出让净收益

E:通过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等方式

19、土地开发整理不包括__。A.土地开发 B.土地整理 C.土地利用 D.土地复垦

20、住宅建筑群体平面布置的组合形式主要有行列式布置、__、混合式布置、自由式布耳。A.块状式布置 B.卫星式布置 C.组团式布置 D.周边式布置

21、下列各项费用中,属于建筑安装工程直接费的项目是。A:税金 B:材料费 C:人工费

D:施工机构迁移费 E:施工机械使用费

22、在市场比较法中,案例与待估宗地所在地区的区域特性及其影响地价的因素和条件相同或相近时,可称为二者处在__。A.相同区域或同一供需圈 B.比较区域或同一供需圈 C.类似区域或同一供需圈 D.比较区域或类似区域

23、某评估公司接受委托评估一幢8层商住楼的底层商铺土地价格,该商住楼建于1999年6月,使用良好.公司派出估价人员收集附近类似商铺买卖价格后决定采用剩余法评估,则估价人员应做的工作包括.(2002年真题)A: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 B:估算评估对象房地产总价

C:计算建筑费、专业费、利息、利润及相关税费 D:计算(剥离)土地价格

E:市政府办公楼改造的地价评估

24、”九五”期间,全国城镇住宅投资累计完成21 00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了68%,平均每年增长10.93%。以上各项统计指标依次为。A: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B: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指标 C:绝对数、比较相对数、算术平均数 D:绝对数、动态相对数、几何平均数 E:管理费用

25、标定地价的主要作用有__。A.确定土地出让价格的依据 B.国家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依据

C.核定地产增值,征收土地增值税和管理地产市场的标准

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变更登记申请书 篇5

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现申请合伙企业设立登记,请予核准。同时承诺:所提交的文件、证件和有关附件真实、合法、有效,复印文本与原件一致,并对因提交虚假文件、证件所引发的一切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隶属合伙企业名称(盖公章):执行事务合伙人或者委派代表签字:

申请日期:年月日

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二○○七年制

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变更登记提交

文件目录

说明:

1、办理登记的过程中,如变更被委托经办人的需另行提交委托书

3、申请人只填写申请书中登记事项变更的栏目,登记事项不变的不填。

4、需要由全体合伙人签署的文件, 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合伙人是法人或

其他组织的,由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5、“经营场所”一栏填写所在市、县、乡(镇)及街道门牌号码;

合伙企业分支机构申请登记委托书

(由企业填写)

被委托经办人(或机构)姓名(名称):

被委托经办人的工作单位和职务:

委托事项:申请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变更登记

被委托经办人的权限:

1、提交申请材料;□

2、领取合伙企业分支机构登记机关的登记决定文件;□

3、领取营业执照;□

4、修改申请文件:(以下两项只能任选一项,同时选择两项则视为该两项授权无效)

(1)不得修改申请材料中的任何材料;□(2)可以修改申请材料中文字性错误;□

委托期限至年月日。

委托人:(隶属合伙企业盖公章)

年月日

经办人签名:身份证件号码:联系电话:

申请分支机构变更登记事项(由企业填写)

分支机构负责人委托书(由企业填写)

经全体合伙人研究决定,免去(先生/女士)原执行分支机构负责人的职务,委托(先生/女士)为执行分支机构事务负责人,任期年。

全体合伙人签字、盖公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篇6

(1988年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号发布 根据2014年2月19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建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确认企业法人资格,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取缔非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具备法人条件的下列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企业法人登记: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

(三)联营企业;

(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五)私营企业;

(六)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的其他企业。

第三条 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经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审核,准予登记注册的,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的,未经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章 登记主管机关

第四条 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以下简称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各级登记主管机关在上级登记主管机关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 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的全国性公司、企业集团、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

全国性公司的子(分)公司,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企业、企业集团、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

其他企业,由所在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

第六条 各级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建立企业法人登记档案和登记统计制度,掌握企业法人登记有关的基础信息,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向公众提供企业法人登记资料的服务。

第三章 登记条件和申请登记单位第七条 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三)符合国家规定并与其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和从业人员;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

第八条 企业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由该企业的组建负责人申请。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联营企业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由联营企业的组建负责人申请。

第四章 登记注册事项第九条 企业法人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企业法人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济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从业人数、经营期限、分支机构。

第十条 企业法人只准使用一个名称。企业法人申请登记注册的名称由登记主管机关核定,经核准登记注册后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应当在合同、章程审批之前,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企业名称登记。

第十一条 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签字人。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 注册资金是国家授予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自有财产的数额体现。

企业法人办理开业登记,申请注册的资金数额与实有资金不一致的,按照国家专项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企业法人的经营范围应当与其资金、场地、设备、从业人员以及技术力量相适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业为主,兼营他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注册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第五章 开 业 登 记第十四条 企业法人办理开业登记,应当在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批准后30日内,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没有主管部门、审批机关的企业申请开业登记,由登记主管机关进行审查。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后30日内,做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核准登记的决定。

第十五条 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组建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

(二)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三)组织章程;

(四)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

(五)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六)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七)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第十六条 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的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企业即告成立。企业法人凭据《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签订合同,进行经营活动。

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法人开展业务的需要,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第六章 变 更 登 记第十七条 企业法人改变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济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经营期限,以及增设或者撤销分支机构,应当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 企业法人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在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批准后30日内,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 企业法人分立、合并、迁移,应当在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批准后30日内,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开业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七章 注 销 登 记

第二十条 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 企业法人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注销登记报告、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或者清算组织负 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后,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收缴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第二十二条 企业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满6个月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停止经营活动满1年的,视同歇业,登记主管机关应当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收缴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

第八章 公示和证照管理

第二十三条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将企业法人登记、备案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四条 企业法人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登记主管机关报送上一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报告公示的内容以及监督检查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五条 登记主管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企业法人凭证,除登记主管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可以扣缴或者吊销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押、毁坏。

企业法人遗失《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必须登报声明后,方可申请补领。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出卖。

国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二十六条 企业法人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登记费。开业登记费按注册资金总额的千分之一缴纳;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超过部分按千分之零点 五缴纳;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的,超过部分不再缴纳。登记费最低额为50元。变更登记费的缴纳数额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

第九章 事业单位、科技性的社会

团体从事经营活动的登记管理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科技性的社会团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由该企业申请登记,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八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科技性的社会团体,具备企业法人登记条件的,由该单位申请登记,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章 监 督 管 理第二十九条 登记主管机关对企业法人依法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监督企业法人按照规定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

(二)监督企业法人按照登记注册事项和章程、合同从事经营活动;

(三)监督企业法人和法定代表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制止和查处企业法人的违法经营活动,保护企业法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处罚:

(一)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未经核准登记注册擅自开业的;

(二)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

(三)不按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

(四)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出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六)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

对企业法人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时,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 登记主管机关处理企业法人违法活动,必须查明事实,依法处理,并将处理决定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 企业法人对登记主管机关的处罚不服时,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后15日内向上一级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复议。上级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 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提出申诉又不缴纳罚没款的,登记主管机关 可以按照规定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企业法人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主管机关应当收缴其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其债权债务由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织负责清理。

第三十四条 主管部门、审批机关、登记主管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严重失职、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索贿受贿或者侵害企业法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附则第三十五条 企业法人设立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由该企业法人申请登记,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国家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科技性的社会团体从事经营活动或者设立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由该单位申请登记,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具体登记管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各级计划部门批准的新建企业,其筹建期满1年的,应当按照专项规定办理筹建登记。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施行前,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已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不再另行办理企业法人登记。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施行细则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篇7

【发布日期】1998-11-01 【生效日期】1998-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关于来往香港、澳门小型船舶登记备案管理办法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日)

第一条 为了实施海关对来往香港、澳门小型船舶(以下简称小型船舶)及所载货物的监管,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小型船舶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办理海关登记备案手续。

第三条 小型船舶登记备案按照属地原则进行。小型船舶经营企业应当到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条 小型船舶办理登记备案时,由船舶经营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向海关递交《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登记备案表》、船舶正、两侧面彩色照片各三张和下列文件(副本或者复印件):

(一)交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船舶检验证书;

(三)船员清单;

(四)船舶营业运输证;

(五)船舶国籍证书;

(六)担保文件(海关监管风险担保书);

(七)海关需要的其他证件。

第五条 小型船舶的船体内不得设置暗格、夹层等藏匿物品的场所。不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小型船舶,海关不予办理登记备案。

第六条 对符合条件的,由海关核发《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登记备案证书》(简称《备案证书》)、《来往港澳小型船舶进出境(港)海关监管簿》(以下简称《海关监管簿》)。

第七条 小型船舶如需到其他关区管辖的港口装卸进出境货物,船舶经营企业应当凭交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原注册海关的批准文件到有关海关办理异地备案手续。

第八条 小型船舶未经海关登记备案的,不得从事进出境运输业务。

第九条 小型船舶的经营企业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原登记备案海关提交下列文件,办理年审手续:

(一)年审报告书;

(二)备案证书;

(三)《海关监管簿》;

(四)海关监管需要的其他文件。

年审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上一的年货运量、航次等业务情况、遵守海关各项规定及经营管理等情况。

未到海关年审或者年审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进出境运输。

第十条 小型船舶经营企业在海关登记备案的船舶名称、经营航线、法定代表人、地址、企业性质等内容变更的,应当持书面申请到原登记备案海关和异地备案海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 小型船舶违反本办法的,由海关处3万元以下罚款。

小型船舶参与走私活动,情节严重的,收回《登记证书》和《海关监管簿》。同时将有关情况通报交通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8年11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篇8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

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的通知

(闽政〔2001〕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断增多。这些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一种从事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与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构成我国社会组织的有机整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登记管理体制,致使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其发挥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切实加强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确保民办非企业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中办发〔1996〕22号、〔1999〕34号、闽委办发〔2000〕9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颁布的《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8〕251号,以下简称《条例》),省政府决定从2001年3月起对全省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复查登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复查登记的原则和要求

复查登记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统一归口登记原则。所有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统一归口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其他任何部门无权登记和颁发证书。

(二)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的原则。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相对应的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劳动、司法、民政等政府职能部门为本行(事)业的业务主管单位,民政部门为登记管理机关。在复查登记工作中,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要根据《条例》和中办发〔1999〕34号文件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三)从严把关的原则。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一律不得登记。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要对申请复查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特别是对涉及民族及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和青少年、妇女儿童等问题的各类研究机构、社会经济机构成立以来,在政治方向、业务活动、财务管理、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切实履行各自审批成立和核准登记的职责。

(四)分级管理原则。省本级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省本级业务主管单位审批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各市、县、区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同级业务主管单位审批的同一行政区域内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

申请复查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符合《条例》规定的成立条件,同时,根据中办发〔1999〕34号文件精神,参照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8〕6号)规定,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2001年6月30日以前都必须建立党组织。

二、二、复查登记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较大,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省委、省政府已经成立省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市、县、区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直接领导复查登记工作。

(二)制定实施方案。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区都要按照中办发〔1999〕34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的具体方案,做好具体部署,使复查登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创造复查登记条件。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区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核拨专项经费,配备必要设备,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四)抓好配合协调。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要通力合作,在工作中要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各业务主管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尽快建立复查登记工作联络制度,适时召开联络员会议,共同研讨、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各地在复查登记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逐级向上反映。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及时收集情况并报省民政厅。

三、三、复查登记的对象和范围

复查登记的对象是,在本通知下发之前已经有关部门批准或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即:

(一)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批成立的;

(二)有关部门自行批准成立的;

(三)未经任何部门审批,但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

复查登记的范围,主要指在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劳动、司法、民政等行(事)业中的各类民办非营利性机构。

未经任何部门审批或登记,自行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属复查登记范围,但应按照《条例》的规定,申请成立登记。

四、四、复查登记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复查登记工作,从2001年3月开始至2001年9月底结束。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自查和申请登记、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三个步骤,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开展自查。由省民政厅统一组织,广泛宣传《条例》有关法规和复查登记的原则及方法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要按照复查登记的规定,认真总结和检查自成立以来,在政治方向、业务活动、财务管理、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写出书面报告。到业务主管单位领取并填写民办非企业单位有关登记表格(业务主管单位到登记管理机关统一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到业务主管单位申领),经民办非企业单位拟任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署并加盖该单位公章后,连同单位章程草案、合法财产和相应从业人员、办公场所使用权等证明、原批准成立该单位的批文和单位党组织建立或党员组织生活的情况报告以及业务主管单位认为需要的其他材料,一并提交业务主管单位。已经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还须提交原登记注册机关准予注销的证明文件。

第二阶段,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各业务主管单位按照《条例》及本通知的要求,对自查后提出登记申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审查。对审查同意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出具正式函件,连同其他材料送交登记管理机关。属《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应简化登记手续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只需送交自查总结、登记表、执业许可证明文件、验资报告和单位党组织建立或党员组织生活情况的报告以及业务主管单位同意登记的函件。

第三阶段,依法核准登记。登记管理机关对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登记并符合登记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予以核准登记,发给《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并及时发布公告;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将其材料退回业务主管单位,并说明理由。对擅自开展活动,又不申请开户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劝其立即停止活动,对不听劝阻的,要命令取缔。

第四阶段,检查总结。省级登记管理机关和各市、县、区登记管理机关,应和同级业务主管单位对复查登记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对复查登记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地方要给予表彰,对执行政策有偏差的要及时给予纠正。检查结束后,各市、县、区登记管理机关,要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报省民政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00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上一篇:零星修缮工程施工合同下一篇:一次教训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