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模式

2024-08-12

志愿者服务模式(精选11篇)

志愿者服务模式 篇1

在国内H7N9病例不断攀升的局势下,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台湾,企图通过免费给大陆游客在台期间免费治疗H7N9的恶意竞争手段,来扰乱民心,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我大陆专家高瞻远瞩,适时提出尚未确定H7N9可人传人所以无需免费治疗,一举捣毁反动派的阴谋诡计,在危难关头维护了祖国的稳定统一。(试论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探讨

论文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 规范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和组织形式,同时根据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情况,制定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量化管理体系。·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近年来,大学生走进社会、进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本文探讨以大学生志愿者自愿无偿劳动协助完善社区服务机制,形成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以大学生志愿者为辅助和补充的新型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该模式将使社区居民委员会从经费和人员紧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同时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为他们提供在社会服务和奉献中展现自我,在社会的进步中成长成才的大好机会。

1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义

1.1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是指依据个人意愿,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围绕居民个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以及社区公益事业开展的一种公益性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弥补了政府和家庭职能的某些不足,增强了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2人力资源理念的更新

对社区来说,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入,实际是发掘了社区所在地高校中潜在的优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理念得以更新,从员工人力资源模式向员工为主,义工为辅的人力资源模式转变。

1.3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具体的岗位实践,培养他们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在事业上的自我设计能力和公共社交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强化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志愿者的组织形式

2.1组织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由学院和社区共同负责。由社区提出人员、时间和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学院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安排情况,选择学生的来源,按学期进行聘任。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后,由学院、社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分别负责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岗中检查和服务考评等工作。

2.2志愿者的组成

社区志愿者活动坚持自发性、公益性、无偿性原则,根据社区提出的岗位需求,由学院组织本学院各年级学生自愿报名,面试筛选出合适的人选。选定的社区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课余安排,选择义务服务时间。

2.3志愿者的结构

考虑到社区志愿者自治性、责任性、专业性的要求,从管理形式上将志愿者纵向分为普通志愿者、志愿者协调员、志愿者项目负责人三个层次,根据服务内容,将普通志愿者岗位横向细分。

3志愿者的活动内容

3.1开展设点服务

设点服务即以街道设施和家庭、楼院设立网点为居民提供多种技能性或劳务性服务,如儿童课业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志愿者利用社区服务设施,在居民委员会或到居民家中定期、定点开展。

3.2“一对一”重点帮扶

关注特殊服务对象,既是社区居民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区的重点。针对社区中有困难的老、病残等服务对象,重点围绕困难居民的实际要求,开展以助老敬老、扶残助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

3.3文化共建

与社区开展文化共建,是创建文明社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更高层次需要。按照“共居共建、双向受益、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原则,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与社区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单位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知识讲座、艺术鉴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层次。

4志愿者服务项目管理体系

4.1管理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一社区志愿者管委会,该机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和志愿者项目负责人组成。对于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具体岗位、服务目标、规范管理或在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等都将通过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和社区居委会讨论认定。

4.2岗前培训l

凡是参加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必须提前进行岗前培训。该培训由社区工作人员、往期志愿者负责,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开展,主要内容如下。

介绍社区的基本概况、服务功能、服务项目,使志愿者了解社区的规模、特点、性质和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以及工作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志愿者组织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使志愿者明确自己的言行举止将代表学院的形象;对具体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进行语言描述和实地操作,使志愿者明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采用提问的形式对志愿者进行考核。没有进行培训和多次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上岗,上岗的志愿者应身着学院制作的志愿者服,便于社区居民的监督和社区管委会的管理

4.3量化管理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实行量化管理,我学院实属尝试阶段,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制度也正在试行,通过多期志愿服务实践,我们发现大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综合考察拟定量化指标。

4.3.1主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指志愿者工作态度的量化管理,占总分20%。主要包括遵守劳动纪律,热情为社区居民服务,勤问勤学,善于提出创新建议等,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分值。

4.3.2客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将志愿者具体承担的工作项目,按照工作类型、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和数量分别给予一定的分值,占总分的80% 4.3.3量化记录

志愿者每次工作结束,应当认真记录自己的主观工作态度和客观工作数量,请上级管理人员检查、签字,并相互交换意见。该记录每期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进行综合测算,得出志愿者个人当期得分数。

4.3.4总结考核

我们的量化指标以l0分为基础,当期志愿服务结束后,将志愿者本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算出每个志愿者的得分。这个得分根据工作情况不同,可能最后的计算会出现l0分以上,所以我们不限制上线,体现多劳多得分的原则,也是对每个志愿者工作成绩的肯定。平均得到8分以上的志愿者,当期志愿服务结束后发给优秀志愿者证书,并报学院表扬;得到6分以上的志愿者学期结束后发给合格志愿者证书,上报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备案。总结和考核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是非,掌握行为标准,有利于强化学生获得新品质,巩固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所获得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同时,适当的评价也将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志愿者服务模式 篇2

一、志愿者服务是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摇篮

中职学生因学习成绩较差, 普遍存在自信心较差的特点,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学生获得被帮助对象的肯定, 有利于培养自信心, 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团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为服务宗旨, 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活动。深入敬老院、福利院等公益机构开展敬老爱老活动;深入医疗机构利用所学护理专业知识照顾、护理患者;深入社区开展“奉献爱心, 关心、关注孤寡、空巢老人”活动, 志愿者们为社区孤寡、空巢老人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 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以“绿色心门”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为南昌市卫生学校心理志愿服务基地, 成立“绿色心门”后援会, 有效保障援助中心咨询工作持续开展;志愿者们积极参加各项城市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主题日活动。在这些志愿活动中, 志愿者受到的表扬和肯定, 不仅培养了自信心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志愿者服务活动, 本身就是志愿者对社会的主动奉献、热心参与的行为, 本身就需要队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同一活动目标, 能够培养广大志愿者的团队合作精神。我校由77名西藏学生组成的两支西藏班志愿服务小分队, 始终坚持“以藏族学生为主, 为藏族学生服务, 拓展藏族学生文化素质发展空间”的办团方针, 以“挖掘藏族学生的内在潜能, 提高综合素质, 为其提供表现自我, 继续发展的机会, 丰富校园文化文娱生活, 为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为宗旨, 无偿献热血。为缓解全市临床用血紧张的状况, 藏族学生还与汉族学生一同开展“与爱同行”无偿献血的活动。志愿者有形的殷红温暖的鲜血承载着无形的献血者的爱心, 一滴一滴缓缓地注入献血袋, 汇聚成了生命的海洋。志愿者们积极的无偿献血行为, 展示了他们的拳拳爱心和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 也体现了团队亲密的合作精神。

二、志愿者服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及锻炼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缺乏社会实践能力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 作为始终局限在校园的个体, 中职学生在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通过志愿服务进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 能让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 在志愿服务中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我校是一个医疗卫生学校,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 让学生把所学的医学护理技能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能为中职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现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的融合, 推动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发展。强调将知识学习融入实践环节, 将志愿者服务与专业实践基地相结合, 与医疗卫生单位和福利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基地, 以养老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市第三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为基地, 400多名志愿者在一附院、三医院为病人提供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580名志愿者在养老院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学生在服务过程中, 希望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 有利于学校对学生专业课程教育,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志愿者服务是培养责任感与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

事实上, 任何社会都是由许多个人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中职学生是其中的一员, 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都是以其成员对他人和社会尽责为前提的, 利用社会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中职志愿者进行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实践, 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与特征, 才能真正养成他们的责任意识。所以责任感的培养要重视实践环节,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校园护绿、低碳节能等环保宣传活动;开展打扫校园卫生死角、清除校园“牛皮癣”等环保志愿服务, 美化校园环境;参加“我奉献、我快乐”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自己应尽的责任, 树立起中等职业学校志愿者的责任意识, 展示了恪守职责的精神面貌, 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校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团秉承着“让志愿服务成为中职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 充分发挥志愿护理服务团的育人功能, 坚定不移地培养思想品德高尚、专业技能合格、社会实践能力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根据了解和掌握的学生思想发展状况, 不断探讨和摸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法。近年来, 逐步将培养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提高了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同学们在相互协作中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和发展, 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综合能力, 发挥了创造才能, 用爱心诠释对社会的责任, 用知识和技能向世人证实自身的价值。它强调的不是被动地做好事, 而是强调社会群体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帮助, 在互助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互助中建立信任与友谊, 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相信在今后的志愿服务活动中, 我校青年志愿者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马学平.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0.

探索实践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新模式 篇3

薪火相传志愿活动体系逐步完善

常熟理工学院历来把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加强学生品德建设,提高学生能力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并结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发挥高校的知识和人才优势,不断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努力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

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院的各个团总支就和常熟的各社区结对共建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各个团支部都有固定的活动基地。多年来,活动从未间断过,目前各二级学院已与常熟的安定社区、烟雨社区、迎春社区、花溪社区等近20个社区及常熟市11所民工子弟学校、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结对,定期开展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普法律知识普及与宣传、家电维修、文艺演出等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院的志愿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学院的常规活动基地,已经坚持开展服务20多年,大学生志愿者们定期为孤寡老人、残障儿童送去温暖。从1998年开展的无偿献血活动,众多师生用无私的行动诠释着博爱,学院也被誉为“常熟市无偿献血110”。 2009年3月,学院全面启动大学生义工活动,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2009年5月开展阳光支教活动以来,上千名志愿者分别走进常熟市11所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支教活动,服务次数达百余次,受众人数达1.2万人,为常熟地区民工子弟学校以及部分农民工子弟家庭带去了关怀。自2010年9月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常熟七彩虹义工服务团,共同资助了四名青海贫困学生,签约三年,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除此之外,学院还跟地方合作,联合成立了志愿者小分队、禁毒志愿者小分队、城市应急志愿者小分队、“七彩小屋”志愿小分队等专业性的志愿服务队伍。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制的“三级架构”管理模式,即校团委宏观把握、统筹指导,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具体管理协调,各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及各个小分队从事项目实施。另外,已经形成了志愿者活动培训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考核评比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有力促进了志愿活动的良性发展。

学以致用志愿服务提升能力素质

学院鼓励广大学生以创建优良校风为出发点,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立足校内,面向社会,积极发挥高校知识、技术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要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民众,服务地方经济和建设。

学院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与专业结合紧密。每年暑假,学院都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集中开展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项目涵盖科技服务、文化宣传、医疗服务、法律普及、环境保护、社会调查、送戏下乡等诸多方面,每年都有上百支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8年,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烹饪专业的46名志愿者,出色完成了奥运餐饮志愿服务;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曾先后服务于2009年的水球亚洲杯、2010年世界杯花样游泳赛、2010年上海世博会;人文学院的志愿者每年为沙家浜旅游节提供志愿服务。学院50周年校庆、第16届“江苏省高校校长杯乒乓球赛”、2010年苏州太湖半程马拉松赛、2011年尚湖马拉松赛、2011年环太湖自行车赛常熟赛区等地,都留下了学院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学习之余,志愿者们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校内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维修小分队的成员主要来自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和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他们定期在校内外开展家电维修活动,对于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市民,还会上门服务;机械学院的志愿者到农村田头指导农民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和小学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如何使用电脑;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免费帮助常熟市的旅游景点进行英语翻译的纠错;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义务帮助新农村规划设计绿化方案;师范专业的志愿者曾在2008年赴绵竹灾区义务支教,常熟的11所民工子弟学校也都留下了他们青春的足迹。

志愿者们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了解农村居民生活的同时,学会了用知识和技能去服务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磨炼意志,不断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对所学专业的要求,提升了专业素养和能力。

奉献青春志愿服务倡导社会新风

学院在课堂教学主阵地之外,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工厂企业、街道社区、乡镇农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付出的是青春和汗水,收获的是希望、是责任、是成长、是赞誉。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学院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2006年,学院被授予“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荣誉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餐饮服务实践团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舞动青春,阳光支教”获2010年江苏省团工作创新奖。学院无偿献血活动也连续十四年获得省市各级表彰。

志愿者服务模式 篇4

2. 志愿服务是一种生活方式。

3. 争做新时期雷锋式的青年志愿者。

4. 真情回报—献血是一种健康的储蓄。

5.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名快乐的志愿者。

6. 与文明同行,与绿色相伴,倡导公德,美化城市

7. 与时俱进跟党走,开拓创新献青春

8. 有我 有奉献;有爱 有精彩

9.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10. 用我的努力,换取您的微笑.

11. 用爱心播撒阳光,用高尚践行平凡

12. 以英雄为楷模,学好本领服务社会。

13. 以英雄为榜样,做党的忠诚卫士。

14. 一点一滴做起,传扬烈士精神。

15. 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市民。

16. 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

17. 学习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共建美好家园。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志愿服务策划书 篇5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四月份是院里的心理健康月,为了积极四月份的活动主题,秉承 “爱心助人、公益务实”的系训,我部门特此联系了长沙市孟妈妈青护园,并在青护园园长的孟阿姨以及青护园的工作人员,我们与长沙市流浪儿童站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流浪儿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高度关注、重点保护的一群儿童,为了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生活,国家曾一度提出对他们进行教育、给予帮助等一系列方针。

有了以上的基础,有孟妈妈青护园的鼎力支持,再结合本月的活动主题,我部门特此策划了本次以“心连心、共同走向明天”为活动主题,并以长沙市流浪儿童站的孩子们为服务对象的一次志愿心理辅导。这个活动也正是我系学子展现爱心的最佳时节,心连心的互动交流既帮助了许多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我们自身的素养。收益匪浅!

二、活动预期目标

1、可以帮助长沙市流浪儿童救助站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远离孤独与寂寞;

2、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及时的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合适的方法进行辅导;

4、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们大学生的德行素质的发展,培养自己的爱心;

5、更进一步的深化自己的“助人自助”的理念

三、活动主题

“心连心-----共同走向明天”志愿心理辅导

四、主办单位

长沙市孟妈妈青护园

长沙市流浪儿童站

五、承办单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六、活动对象

长沙市流浪儿童站的孩子们

七、活动指导老师

长沙市孟妈妈青护园孟繁英阿姨

社会工作系心理专干张春华老师

社会工作系心理顾问吴志勇老师

八、活动时间

二一年四月六日――四月二十八日

九、活动内容

我部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需申请邀请我系心理专干张春华老师和吴志勇老师来协助本次活动,也将号召学心理咨询的同学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本次活动中。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配合下,一定会给流浪站的儿童们以最大的心灵抚慰。

十、活动过程

(一)宣传与准备阶段

1、请宣传部帮忙打板宣传本次活动;

2、召开各班班长会议,并请各班班长帮忙在本班级内部的宣传;

3、下班级宣传,晚自习在各班级由我部门成员分组进行宣传与讲解,重点在于心咨班的学生;

4、将心理辅导老师与同学们在必要时进行分组以方便为那里的孩子们授课;

5、先联系孟妈妈青护园以及长沙市流浪儿童救助站,并与他们商量好此次活动的大致过程;

(二)活动实施过程

1、将长沙市流浪儿童站的`孩子们安排好,等待老师们的到来;

2、破冰游戏:由志愿者带领儿童站的孩子们做破冰游戏,活跃整个场地气氛,使整个活动在一个活跃又轻松地氛围中展开,让孩子们与老师和同学们尽快熟悉;

3、请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兼顾问,针对儿童站的孩子们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做一些指导(也可以是讲座的形式)

4、中场休息环节:中场游戏,活跃气氛,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5、互动环节: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老师和志愿者提出一些问题,并请老师给予指导;

6、自由活动环节: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和老师和志愿者们聊天,也可以咨询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策划

(三)活动结束总结阶段: 分享

1、请老师为我们讲述此次活动的一些心得;

2、请部分愿意分享自己经验的同学可以一起和我们做个交流会;

3、全系师生对此次活动做一个评价和总结。

十一、活动注意事项

1、部分流浪儿童们由于长时期的孤独,不愿接受此次活动;

2、有些儿童可能会产生胆怯、害羞心理,有问题也不敢提;

3、在辅导流浪儿童的过程中部分同学或许会解决不了孩子们的问题;

4、系里心咨班的同学或许积极心不高、参与程度不高;

5、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会有一些消损,应注意好经费预算。

十二、备注

1、应急小组,协助的工作部门,负责活动现场的各种突发情况;

2、尽量别浪费,合理的利用每一样物品,无需购买的就不买,各部门可以相互借用东西达到节省的目的;

3、到会时间要及时,各个干事各司其职,在工作期间切忌把私事公办,影响工作效率。

十三、活动预期效果

1、可以帮助孩子们解决困惑自己内心的问题,为孩子们以后的发展作出努力;

2、希望可以通过此次活动能够与孟妈妈青护园和长沙市流浪儿童站建立一个长期的良好的关系,定期的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

3、更进一步的践行“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的校训,秉承“爱心助人、公益务实”的系训,同时可以更好更多的服务有需要的人群;

4、希望可以通过此次活动,能更加深化同学们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自己更好的学习;

5、希望在这次活动中,体现出同学们的激情与风采,在这美好的大学阶段留下最美好记忆。

志愿者服务模式 篇6

泉州市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综述

(泉州市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二0一一年六月)

按照市文明办、团市委关于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有关要求,一个阶段以来,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部署,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以“五四”、“六一”为契机,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参与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为城乡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有效帮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累计达到1300人次,与农民工子女结对数80对,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服务队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机构,推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团市委下发关于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服务队理事会,成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小组,并研究工作思路,将有关精神及时传达到各服务小组负责人。全体心愿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响应,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动真情、出实招,扎实有效地推进关爱活动。服务队成立了“心手相牵、共享未来”、民生等多支以爱心帮扶农民工子女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小组,利用会员空闲时间,定期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确定了丰富的活动内容。

二、以五四、六一等节庆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关爱服务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期,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五四、六一等节庆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切实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帮助。

1.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努力学习,快乐成长。2011年“五四”、“六一”期间,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文化生活。通过组织举行庆“五四”清水岩登山比赛、亲情陪伴等活动共12场次,组织广大农民工子女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让农民工子女在活动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奋发图强、成长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让他们也能同城市孩子一样感受节日的快乐。组织青年志愿者陪同农民工子女做游戏、聊天交流等,和他们交朋友、做伙伴,倾听他们的诉说、心声和愿望,帮助他们与父母进行电话、视频等沟通,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民生志愿服务小组的青年志愿者们带领农民工子女,就近就便参观城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城市生活、了解和融入城市。服务队还开展手拉手、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共青团组织牵线搭桥,为20名贫困家庭的留守农民工子女提供物质帮扶,让他们过上一个快乐的节日。

2.建立志愿者书屋。针对当前农民工子女缺乏课外阅读书籍,服务队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在征集图书,团市委先后组织志愿者在永春和南安市西林中心小学建立了志愿者书屋,通过“冬日送暖情 书香传真情”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捐赠图书1万多册。在农民工子女聚集的学校,学校团、队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工子女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手工书报制作、少先队员才艺培育和展示等活动,培养农民工子女自信心和成就感,引导农民工子女形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3.开展志愿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针对农民工子女在双休日时间存在着家长监管缺失、课业缺乏辅导等情况,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所关注的重点是农民工子女的课余时间,尤其是双休日时间的学习生活。服务队从各个志愿服务小组里面筛选了有美术、舞蹈、科技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社区开办兴趣班,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培训。如东溪艺文研究会志愿服务小组和花嫁志愿服务小组,长期深入辖区的学校为农民工子女举办书法和插花兴趣班,丰富农民工子女的课余生活。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还积极开展“爱心家教”、“亲情家教”、义诊活动,共有来自高校大学生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160多人参加,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服务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飞虎为广大农民工子女家长举办8期专题讲座,引导广大家长学会科学教育引导孩子,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学校加强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开展手拉手志愿帮扶活动。服务队“心手相牵、共享未来”志愿服务小组于2010年12月3日和2011年6月15日,在团委书记王良参同志两次组织领导下,服务队与南安市西林中学小学20位农民工子女们相互交流,气氛相当融洽。志愿者向孩子们赠送纪念品,送上祝福,并合影留念。短短的时间,彼此间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随后一周的时间里,志愿者对农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支教,并与他们达成协议,志愿者将利用周末时间继续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队还广泛开展各种慰问活动,向社会爱心商家感召,开展“能帮就帮”义卖活动,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经济上的困难。如乐峰爱心友小乐无偿捐赠一批鞋服用于义卖,义卖共收入1227.5元,全部用于捐助学校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弟,为他们送去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服务队还开展以学业辅导、自护教育为内容的“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长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爱心志愿服务,为农民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支撑、注入力量。

三、立足长远发展,建立健全机制,推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长效开展

要改善辖区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社会发展成果,仅靠有限的志愿服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形成长期有效的工作品牌,不断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动中来。要不断创新关爱形式、丰富关爱内容,在帮扶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地推进关爱活动健康发展。为此,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从以下方面夯实工作基础。

1.搞好摸底调查,掌握数据动态。为全面掌握全市农民工子女分布情况、实际需求和学习生活状况,服务队从2010年5月中旬开始组织各级团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和就学情况进行初步普查,力求掌握全市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人数、家长基本情况、监护人基本情况等),建立农民工子女台账,为今后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2.加强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小组,建立长效机制。服务队依托南安市红十字会,南安市妇联和南安市慈善总会,借助大中专院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以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主力,吸引和联合兄弟志愿者组织共同参与,加强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小组工作力度。

四、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浓厚氛围。

服务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以来,注重争取各级媒体的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各项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同时,服务队与《泉州晚报》、南安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开设专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形成鼓励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浓厚氛围。

六、工作打算

下一步,服务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路和方向是:

一是针对当前农民工子女缺乏课外阅读书籍,项目小组将重点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更多志愿者书屋,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学会读书,乐于读书,以书为友,健康成长。

二是开展志愿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继续向社会广泛征集有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科技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开办兴趣班,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培训;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契机,继续组织开展志愿课堂进农村活动,为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服务。

三是开展手拉手志愿帮扶活动,组织城镇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开展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在学习上相互交流沟通,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同时,总结“爱心家教”、“亲情家教”的成功做法,组织志愿者开展农民工子女爱心家教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课外辅导。

四是开展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志愿讲座,聘请心理专家志愿者为广大农民工子女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广大家长学会科学教育引导孩子,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学校加强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是积极探索社会资源资助,进一步加大开展爱心关注农民工子女活动的资金投入,切实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帮助。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服务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的总结宣传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方式和途径。树立典型,及时宣传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扩大影响力。

志愿者服务模式 篇7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13.26%。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机构养老设施的严重不足, 高校志愿者作为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塑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等志愿活动品牌, 在人数、专项服务、资源调配等方面存在优势, 但仍表现出某些缺陷, 如需求服务不匹配、时间波峰性、志愿者管理制度的漏洞等。

已有研究中, 魏彤儒、郭牧琦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列出了老年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偏好现象;林冬冬探究了老年群体对网络信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刘晓蓉研究了长沙市现有青年志愿者组织运行模式。以上研究论文都直接或间接研究了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现有模式, 但侧重点不同。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及分析, 对现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分群体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使其逐步良性循环运转的可操作性建议。

2 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文选取武汉市作为调研地区。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 1993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剧, 对社区养老居家服务的需求旺盛。同时武汉市高校众多,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社会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因此, 武汉市可以作为大城市的代表, 对其探索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具有典型意义。

本次调查针对高校志愿者和社区老年人分别设计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近500份。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两种形式。其中, 针对高校志愿者,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以提高效率减少受访者的疲劳度, 纸质问卷的发放、收回均在监督之内完成, 确保问卷的真实性和客观独立性;面对老年受访群众, 则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 以获取准确可靠的结果;文献查阅伴随整个调研过程的每个细节。

3 调研报告分析与问题提出

本问卷围绕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展开分析, 分为老年人服务需求现状调查、高校志愿者现状调查两个大的方面, 运用SPSS和Excel等工具结合统计学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设置95%的置信区间。

3.1 老年人现时服务需求现状调查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这一部分主要是统计受调查老年人的现时生活状况。

关于受访者年龄, 年龄在 (40, 49) 之间有20.00%, (50, 59) 岁的老年人占据27.50%, 有30.83%的老年人年龄在 (60, 69) 之间, 7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为21.67%, 关于年龄的数据显示大多数老年人为高龄老人, 这部分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一定问题。

在表1中, 将4个选项 (工作、退休在家、退休后仍兼职、其他) 的权重分别设为4、3、2、1, 得出相应的均值、方差和95%置信区间。从表1中可以看出笔者采访的老年群体中退休在家人数居多, 样本均值也接近权重3, 显示多数老人为退休在家状态, 而退休后仍然兼职的的人数很少, 方差较小, 显示数据比较集中, 可能与当下居家养老模式有关。在老年人现在居住生活费来源中, 依靠退休工资或养老金有34%, 而依靠儿女获取生活费用来源的有38%, 其他的有28%的人选择了其他途径, 表明当前养老结构仍未有大的变化, 以儿女和养老金养老仍是普遍模式, 也表明现在处于中间层的中青年肩负着给付养老费和交付养老金的重担。结合上述分析, 现在老龄层结构分布趋于老龄化, 这和本国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国情一致, 而老年人生活经济来源相比国外的情况也存在一定的结构不合理。

根据如下图表数据显示, 在影响老年人接收志愿服务的因素中, “服务能力”高达92.57%的比例, “服务态度”占据87.69%的比例, 由此可以看到志愿者的招聘和培训在社区服务中占据了很重的比率,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根据对武汉高校志愿者实际走访发现, 高校志愿者以班级为单位自愿报名, 每名志愿者根据学校志愿者管理中心的安排开展志愿活动, 并未有志愿培训制度。

3.2 高校志愿者服务现状调查

关于高校志愿服务时间, 根据调查发现, 为老服务时间在“学雷锋”日、重阳节等节假日的概率高达90%以上, 甚至有些社区一天会接待超过三次以上的为老志愿服务。从老年人接受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中也可以看出, “志愿活动周期性、不长久性”这一因素的比例有46.23%, 因此如何协调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 避免出现为老服务“扎堆”现象是需要考虑的。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 武汉高校志愿者志愿服务类型中“为老服务”所占的比率是31.62%, 而为老服务的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

由此可以看出, 为老服务是现在高校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板块, 并且志愿服务类型集中在日常生活服务, 高校志愿者主要替代了一般家政服务人员的角色。

但实际上, 老年人希望的志愿服务类型的结果如下:

由图可知, 老年人更期待的是“健康养生类”、“健身类”、“文艺舞蹈类”等一些休闲娱乐类服务。但是高校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类型比较单一, 一般是日常生活类以及心理访谈类, 侧面反映出高校志愿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根据高校志愿者组织中使用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显示, 15%的为老志愿服务是通过电话网络方式决定的, 剩下的85%志愿服务是通过学校传统的为老志愿服务沿袭过来的, 这些数据明确显示, 现有的高校志愿服务模式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很低, 传统服务接受形式 (由于种种原因如资金匮乏、专业公司稀少等) 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3.3 信息化工具的使用现状

从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情况来看, 不会使用的比例占据85.83%, 仅14.17%的老年人会使用互联网, 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 互联网硬件不再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相反, 软件的使用操作是制约其进一步在老年群体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来看, 仅25.83%的老年人选择每周上网5个小时以内, 而有35%的老年人选择不上网, 时间为0, 比率占据第一, 与上题中的不会使用互联网相互呼应, 显示不会上网仍然是阻碍其享受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制约瓶颈。上网10小时以内和15小时以内的人数分别占15%和2.5%, 表明仍有老人上网, 说明老年人使用信息化工具的潜能是存在的。

从老年人对网络信息有用性的认知来看, 选择网络信息在不同方面有用性的人数超过了选择网络信息无用的人数。觉得网络信息没用的人数占39.17%, 而网络在节省时间、节省开支和丰富生活的三个选项中, 分别占22.5%、18.33%、20.0%。数据显示网络的有用性一定程度上惠及到了老年人生活, 但是仍然是一些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的方式。

从老年人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困难因素来看, 各个主要因素所占比例比较平均, 没有显著性的因素阻碍老年人

使用网络技术。其中, 家庭因素占15.83%, 传统观念占24.17%, 经济状况不允许占17.50%, 身体健康状况占14.17%, 教育程度占13.33%, 子女态度也占到了8.33%的比重, 其他则有6.67%的比率。各个因素的平均分布说明在当今老年人群体结构中, 已经出现多元化结构问题, 表现为不同形式, 难以抓住重点进行根治, 需要花费较大功夫在各个方面一步一步完善机制。

4 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与建议

4.1 开展实用性网络培训

针对老年人不善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现状, 可组织具有专业知识的高校志愿者进行一系列的周期性培训活动, 现场上课讲授答疑, 并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实用性网络知识和技巧, 帮助老年人掌握网络基础信息, 解决老年人关心的日常上网问题, 享受现代化信息技术带来的益处。

4.2 协调需求和服务的不对称性

高校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和老年人需求之间的脱轨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突出, 部分高校志愿组织沿袭旧有活动模式和内容, 未及时调查和更新老年人现有需求。对此, 高校志愿组织应和老年人所在社区加强联系和交流, 委托社区居委会定期收集和调查老年人需求, 以便及时调整服务内容。

4.3 高校志愿活动时间

高校志愿组织应调整活动时间, 使之贴近老年人的需求时间, 尽可能做到有需求即送服务。因此, 在现有社区信息设备缺乏的情况下, 居委会仍起到重要作用, 应建立高校志愿组织和居委会点对点的联接, 社区老年人临时有某些突出需求, 即传达给志愿组织, 使志愿活动更平常化, 而不是随着节假日呈现波峰式的涌现和消失。

4.4 推广使用信息化平台

现有的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因为工具的限制, 缺少灵活性, 过多依赖旧有信息, 阻碍这一领域进一步扩大。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可以让高校志愿者组织更及时、快捷、准确地了解社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扁平化管理思想, 使双方在信息化平台下, 实现沟通及时、回应迅速、需求与服务对接的功能, 使老年人更愉快的享受社区服务。

5 结束语

本文以实证调查数据分析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现存问题, 从老年人服务需求现状调查、高校志愿者服务现状调查、信息化工具的使用现状三个方面, 阐述和分析了现有模式的缺陷和漏洞, 并提出了完善体制和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可操作建议, 希望促进本领域进一步发展。

摘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 通过对武汉高校志愿者和社区老人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对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现有缺陷归结为招募机制、时间、类型、信息化平台的使用4个方面, 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以上问题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 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改善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社区居家服务,机制缺陷

参考文献

[1]魏彤儒, 郭牧琦.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路径探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 21 (2) :59-64.

[2]林冬冬.中老年群体对网络信息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志愿者服务模式 篇8

【关键词】口腔保健;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寿命也随着延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知识的学习,口腔健康教育也逐渐被社会高度关注。为了确保口腔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我们把开展口腔健康志愿服务作为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最实用、有效的途径,有助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

一 、口腔健康促进志愿服务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志愿服务秉承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们把志愿服务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纽带,使社会群体之间建立联系和交流的渠道,有助于形成诚心友爱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的道德责任感,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2、有利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是常见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疾病的防治已引起大众的关注。口腔健康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些口腔保健方法和用品也在被大众认识。因此,开展“口腔健康志愿服务”,不仅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在需要,而对口腔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口腔保健服务体系。口腔健康进社区志愿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如何不断把志愿服务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克服随意性和因人员的更换而使活动停滞瘫痪,为构建科学的志愿服务体系创造条件。

4、有利于师生展示临床实践平台。我们把志愿服务落实到最实际的环境、环节和过程中,更好地将口腔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不足,针对性的弥补自身知识能力缺陷,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能力搭建舞台。

二、口腔健康志愿服务的发展的现状

(一) 组建志愿服务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

1、健全组织,确保服务有序进行。成立服务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责任、评估、激励、创新机制。建立责任、评估、激励、创新机制。确保做到“五个有”,即:有专人负责;有实施方案;有开展系列活动的记录和资料;有活动开展情况的信息;有活动成效展板。

2、加大口腔健康志愿服务平台和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扩大师生参与范围,提高志愿服务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促使由党员牵头扩展到全院共同参与,由阶段性开展转变为常态化进行,由松散型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管理。

(二) 明确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1、信息采集与资料收集。设计科学的活动方案,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有关社区群众口腔健康需求信息:运用问卷调查、口腔咨询等手段,加以分析,形成相应的结论。

2、开展口腔疾病检查及义诊送健康活动。改进志愿服务活动的传统设置模式,整合资源,深入社区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口腔疾病防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3、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针对社区群众的口腔疾病状况和刷牙情况,为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牙方案,提高社区群众预防口腔疾病、关注口腔健康的意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免费的口腔卫生服务。

4、全面规划,确立目标。为把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拓展和深化活动的内容,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选定活动重点项目,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目标管理。

5、抓点带面,全面铺开。遵循“重点突出,讲求实际,点面结合”的原则,确定宁夏特殊学校、宁夏给水团、吴忠红寺堡、银川穆斯林孤儿院和第一幼儿园等社区为重点服务场所,为进一步口腔健康促进活动覆盖面奠定基础。

三、口腔保健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管理,规范服务。 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制定了志愿服务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建立个人志愿服务档案,规范服务方式和行为,提升专业服务技能,有力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

2 建立机制,激发动力。通过多层次 多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志愿服务的情况适时向所在单位通报,并在评先评优、年终考核等活动中向志愿者倾斜。

3、应对措施,提高效果。一是在志愿服务创新形式上,不仅要结合口腔专业的实际,也要紧抓社会所需,全面促进教师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科建设,增强活动的有效性。二是为确保志愿服务顺利进行,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义务为社区群众建立口腔预防保健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培养群众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宁夏地区口腔健康水平。

4、拓展领域,扩大影响 。口腔健康志愿服务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十分繁杂的社会服务系统工程。为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橱窗等加大宣传力度,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由党员带头,让服务活动渗透到社区,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服务,从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5、统一指导,上下联动 。建立自上而下的志愿服务指导机构,专门负责指导和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党团委领下的志愿者协会,设立志愿者准入与注册制度,将党团员纳入其中进行统一管理,并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 建立经常化和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6、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站和微博平台,在互联网上发布服务供需信息,联通服务队伍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整合资源,做好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联络和配置工作,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公开透明的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参考文献:

[1] 夏益, 社区口腔保健与疾病预防(一),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6月9版;

志愿者服务活动 篇9

奉献社会,回馈社会是每一名青年人员都应当尽的义务,为保证志愿者服务活动常态化,按照消防气防中心团委有关部署和要求,消防气防中心成立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队,广泛开展帮扶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一、“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队”活动目的?

结合XX干部员工的生活实际,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以便民、利民、解决员工实际困难,消除员工后顾之忧为目的,贯彻新时期雷锋精神,服务于XX单位各项事业发展。

二、“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队”人员?

队??长:XX?

成??员:XX??

党员志愿者服务 篇10

华龙胜党〔2012〕8号

各支部:

为推动我办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办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党员志愿者服务是指有活动能力的党员基于信念、责任、道德,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特长、精力及财物,在不计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各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的重要意义,把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关怀社会、服务群众、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主题,坚持“自愿性、无偿性、务实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引导和动员广大党员尽义务、讲奉献、树形象,带头参与服务,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推动我办跨越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工作重点

(一)组建队伍

各党支部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切实做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组建工作,引导广大党员自觉投身到活动中来。

1.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各党支部要在广大党员中普遍开展一次调查摸底,掌握党员的自身特点、优势特长以及个人意愿等情况,为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打好基础。

2.党员报名,组织审核。参加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党员采取自愿报名办法,填写党员志愿者服务登记表,各党支部收集后交由党工委进行审核、汇总,统一编号登记造册。要积极鼓励和吸收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做到以党员带积极分子、党员带团员、团员带青年,影响、带动和教育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与共青团员一道加入到服务队伍行列,形成党员辐射带动效应。

3.分类编队,搞好对接。根据党员志愿者的分布、专业特长、服务群众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成立环境卫生、法律咨询、照顾孤寡老人、交通指导、应急救援党等五个类别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同时要掌握服务对象情况,收

集群众需求信息,确定服务项目,搞好服务分工,实施有效对接,切实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支委要带头参加志愿者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好表率作用,保证活动的实效。各党支部要召开动员会进行思想发动,使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积极加入到服务队伍行列。

2.完善机制,营造氛围。要建立健全党员志愿者登记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党员志愿者的教育管理。积极宣传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经验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努力营造“有时间志愿服务、有困难找志愿者、是党员当志愿者”的氛围。

3.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各党支部要按照《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做好队伍组建、服务行动安排等工作。

4.强化监督,确保实效。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将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指导,及时掌握情况,提出要求,力戒形式主义,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胜利办党工委

志愿者服务模式 篇11

关键词:志愿服务 校地对接 合作模式

0 引言

广州是著名的“志愿之城”,长效的志愿服务合作模式是实现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校地对接”合作模式的建立,对于建设与完善广州地区大学生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的联络机制和合作平台,全面统筹校地志愿服务项目资源,科学整合人力资源,开发新合作项目,促进校地志愿服务深入发展,实现高校育人和服务地方两不误,不断提高广州地区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校地志愿服务工作合作对接现状

1.1 呈现临时性、暂时性的特点,短期行为较为明显。由于政府缺乏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期发展的支持与统筹,使得服务内容临时性、暂时性的特点较为突出[1]。例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任务内容除了春运志愿服务、家电义务维修等活动与专业结合教紧密,技能性较强项目外,主要以一般临时活动为主,定点长期的合作项目非常少,如:白云区年度龙舟赛、白云区年度安全生产宣传、白云区“爱衣”行动、荔湾区环保植树等活动项目,往往是有空组织学生参加、无空则不参与。这样服务内容不稳定,不能长期规划和统一安排工作,不能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长期服务需求。

1.2 计划缺乏周密安排,对志愿服务工作造成不畅。目前团区(市)委的志愿服务工作普遍缺乏周密的计划,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各级政府或部门的志愿服务需求工作很难提前上报备案,给团区(市)委工作造成被动;第二,自身缺乏对志愿服务工作有一个周全的安排和计划,造成工作很难实现系统性和有计划性。志愿服务工作没有提前做好计划,突击现象很严重。

1.3 费用有限,工作安排欠合理,高校积极性不高。尽管现在政府对志愿服务工作划拨了专项经费,但是经费非常有限,基本上仅够解决志愿者基本的交通与餐饮问题,很少给高校志愿者组织和管理经费。而学校除了要花大力气招募志愿者外,还得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派专人跟进和监督活动过程,志愿服务工作的老师往往牺牲休息日去组织开展工作。此外,很多志愿服务工作时间比较长,平均超过8小时/天,甚至很多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连续奋战给学生志愿者造成身体上的疲劳,影响上课的情绪,学习质量下降,出现专业老师对志愿服务意见大。使得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校团委两头为难,除了经费得不到保障,还得受到师生的质疑。所以,目前广州大多数高校对志愿服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1.4 部分制度和条例不能体现作用,难以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保障志愿者权益的条例和办法,广州团市委也制定了很多激励措施,这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很多制度和条例在真正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偏差。例如: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组织方应该给志愿者购买人身保险。但是,很多志愿服务时间都具有临时性,时间相当紧迫,根本没有时间或者忽略购买保险,只是给予志愿者一定的补贴了事;志愿时管理不够规范,高校对志愿时管理的办法还不太重视,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很多的志愿服务工作,但是志愿时管理系统登记的时间与实际相差很大。甚至有些志愿者根本不了解有志愿时管理系统的存在,有些志愿者知道有此系统,但是不知道志愿时的作用是什么。另外,广州现已实行了志愿者注册制度,但是高校在这方面工作的持续性较差,只要上级部门有文件通知要求,团委才会开展这项工作,使得很多大学生没有注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

2 校地双方在志愿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2.1 政府方面。第一,是一个策划者。无论什么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团区(市)委都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详细的磋商和沟通,共同商讨确定志愿者的需求量。然后,根据有关要求制定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方案,安排志愿者服务岗位,并将需求的岗位要求进行分类,根据类型对志愿者进行招募。第二,是一个监督者。志愿服务的质量高低决定着服务的效果,为了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团区(市)委都会实行项目负责制,安排专人负责与志愿者输出单位进行对接,并全程对志愿者实行过程监督,时刻提醒志愿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服务态度,争取达到志愿服务预期的效果,赢得各方的好评。第三,是一个保障者。志愿服务需要财力和物力上的保障,团区(市)委作为志愿服务的牵头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解决志愿者的交通和餐饮等问题,确保志愿者的权益得到保障。第四,是一个考核者。团区(市)委针对每一个志愿服务项目都会有总结和考核。当志愿服务工作完成后,都会对志愿者进行一个系统的评价考核,考核结果是反映一个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的典型代表进行宣传,对表现不好的进行批评教育。

2.2 高校方面。第一,是一个组织者。团区(市)委接到具体任务后,就会根据实际情况与高校沟通,把任务下达到高校,让高校具体操作招募志愿者,开展志愿者组织报名工作,并对志愿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实现招募和培训包办服务[2]。第二,是一个实施者。高校根据团区(市)委的任务和岗位要求,采取各种组织形式安排志愿者到岗,具体操作实施岗位人员的分配,实现志愿者的合理配置。第三,是一个管理者。高校组织志愿者到岗后,还得安排专人负责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对志愿者的调动和重新再分配等等,还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志愿服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 加强沟通合作,促进“校地对接”模式健康发展

3.1 属地管理,就近就便,实现无缝对接。在团市委近期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超过九成大学生热衷参与志愿服务,他们大多把参与志愿服务当成提前接触社会的平台。广州高校如何依据自身专业特点,打造适合各专业学生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努力做到塑造精品,让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做到志愿服务、专业学习两不误。目前,面对日益庞大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应该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让各区(市)直接与所在本区(市)高校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出现某些区(市)没有高校,就根据“就近就便”原则,与邻区的就近的高校进行合作对接。这样,能够节省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也能提高志愿服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便于区校双方对志愿者进行管理和监督。

3.2 制定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工作常态化。团区(市)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应该包括团区(市)委主要负责人、高校团委负责人、街道或社区团组织负责人和高校志愿者代表等。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对前一阶段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布置。同时,对志愿工作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宣传,确保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和高效运转。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要形成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为有效推动志愿者工作深入开展打下基础。

3.3 以高校为阵地,抓实志愿者培训工作。广州高校有很多教学资源,包括场地、师资等等,这正好能够解决志愿者的培训场地缺乏和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团区(市)委可以以挂牌形式在高校成立培训基地,并为高校提供相应的保障,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对大学生志愿者实现就地培训。同时,也可以按照就近原则把社会志愿者集中到离他们居住地比较近的高校培训,提高社会志愿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了扎实和系统的培训,志愿者的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此外,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的开展,也能在高校中起到广泛宣扬志愿服务精神的效果,使更多的大学生自愿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3.4 联合企事业单位,深化志愿服务内涵。根据中央关于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落实,团区(市)委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创建志愿服务工作示范点,围绕关爱职工(农民工)及其子女、安全生产心理辅导等企业内部志愿服务内容,创造出自己的工作亮点和特色品牌,开展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通过团区(市)委的牵线搭桥,高校可用结合自身专业或品牌服务项目,深入参与企事业单位内部志愿服务活动中,例如派学生干部队伍利用假期到事业单位、社区挂职锻炼,将专业知识与品牌项目带入事业单位,助力事业单位创服务特色与品牌,深化高校志愿服务内涵。

3.5 建立社区服务基地,发挥长效机制。广州高校可以通过团区(市)委联系,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基地,例如申请进入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承接服务中心一些公益服务项目,不仅充分有效利用政府部门提供的平台与建设经费,更能通过“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劳动就业”、“家电维修”等专业类服务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的同时真正实现服务社区的功能。由于工作场地、服务对象的稳定性、项目经费的保障性,更有助于实现项目的特色品牌化、服务的长期常态化。

3.6 人员互派互聘,加强交流与合作。团区(市)委和高校应该在人才交流方面进一步加强,增强双方的认识和感情,促进区校合作更有效和高效运作。高校可以选派年轻共青团干部到团区(市)委进行跟班学习或者挂职,这样既可以增长团干部的见识,也能更清晰认识到区校合作的方向和内容。例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选派团总支书记到白云区石井街团工委挂职副书记,将街镇(区)与学校紧密连接,加强了工作交流合作与共建,利于各项党、团合作共建项目顺利对接与完成。

此外,团区(市)委可以选派优秀志愿工作者到高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担任志愿培训讲师等,既能很好地宣扬志愿服务精神,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更能清楚了解到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共同研讨、协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例如:团区(市)委选派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同志到各高校进行专题巡讲,给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弘扬志愿精神的同时给大学生上思政教育课。同时,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聘请赵广军同志为学院的思政课兼职老师,长期合作,提高思政育人的质量。

3.7 项目化运作,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目前,志愿服务任务都是由团区(市)委分配到高校,让高校协助实施,高校对此项工作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实施项目化管理,能更好地提高高校的工作积极性。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是在立项、资金筹措、执行、管理、评估等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上都可以制定具体的标准,进行量化评估,并明晰项目分工和责任。从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到开展活动与实施重点项目并举,是志愿者行动向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3.8 转化工作成果,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高校所具有的科研优势和职业技能培养机制能够为志愿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科研工作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根据自身优势学科和强项研究领域,有所侧重地将自身科研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能够帮助社会多角度、多层次和持续性的开展富有成效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奇.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校地互联共建”活动小议[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4).

[2]李向.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场校对接”组织管理模式探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3).

[3]王观宇.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 2013.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题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教学:《好吃食物》主题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