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鞋市场分析

2024-07-25

中国运动鞋市场分析(通用9篇)

中国运动鞋市场分析 篇1

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现状及展望

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起步比西方晚了几十年,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仍处于初级发展的状态,一些销售活动相对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分布也很不均衡,市场的份额占有率小得可怜,户外运动用品的市场氛围还不能形成独立的产业规模,户外运动产品结构也很不完备,在运作模式上五花八门。从消费群体来看,大多数消费者对户外装备仍不甚了解,消费心理承受力较差,这就使整个户外运动用品市场表现出一种低迷和极不规范的状态,分析其现状,有些问题很值得商家关注和研究。

1、户外运动用品市场发展不成熟、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A、参与户外运动人群比例很小,乐观的估计在户外运动基础比较好的城市不会超过1%,而在户外运动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仍然仅仅属于个别意识超前者的行为。

B、虽然已有国际知名品牌关注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但就其大多数品牌商而言,仅限于观望阶段,要下决心进入中国市场,可能还要一段时间考虑,个别已进入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进行尝试的品牌,却一直找不到理想的运作模式,部分品牌是负效益运作市场。

C、国内一些思想敏锐的商家,似乎已经看到中国户外市场的良好前景,并已有人开始有意识的创立品牌和开发产品,但基本属于低端产品,无论用料还是设计,技术含量都比较低,况且没有任何一家可以作到产品系列化,这些产品总体而言基本只能适用于休闲和简单的露营活动,根本不可能适用于户外严酷的条件。

D、就国内户外运动用品产品结构来看,在户外用品市场上尾货和仿冒品仍占据着很大的份额。这个比例在大多数专营店至少占到50%以上,这一因素造成的户外用品市场的不规范,为品牌和经销商运作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经营者缺乏成熟的市场意识,经营模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分析中国户外运动用品产业经营者的运作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A、户外专营与大商场专柜并存的格局

在这两种运作模式中,前者显得更活跃,与户外运动的参与者联系也更紧密些,但由于这种模式的经营者基本上是从爱好者队伍中游离出来的,对市场的运作缺乏理性认识,在具体运作方式上随意性很大,经常会作出一些短期性市场行为,从而使这个市场层面显得很混乱。品牌商把市场交给他们来运作,如果放得很开,一放就乱;如果控得很紧,又会影响品牌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从大商场专柜模式来看,基本上属于那些独立的品牌运作,是一种纯商业行为,这种模式相对规范,但由于这种模式很难与爱好者充分交流和沟通,加之商场的费用比较高,以至使大多数消费者很难接受,户外产品在大商场的比例占得极小,很不显眼,因此影响面也十分有限,这同样造成了品牌运作市场的局限性。

B、产品、价格和渠道的不规范问题突出

中国户外市场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有一定的影响,走过了一个缓慢的发展期。由于缺少大品牌介入,至今仍使市场显得单调冷清,在市场上看不到更多的品牌,亦看不到更丰富的品种,这就造成了中国户外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首先从品牌加工的尾货起步,中国户外市场的这一发展特点,铸就了国内户外市场由渠道不规范到产品不规范,由市场运作不规范到产品价格不规范,这种市场的不规范状态,为品牌介入中国市场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按道理说尾货是不应该随意进入市场的,然而由于市场有空缺和需求,为一些缺乏商业信誉的加工商提供了市场空间,他们为了蝇头小利,随意把尾货抛入市场,一不考虑对品牌的影响,二不考虑对价格的冲击,只要有人愿意接受,价格可以协商,至于对品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随它去吧!凡是我有的,谁要都可以,至于你卖什么价格,根本不去过问。尾货无序地面市,直接造成了价格混乱,这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先入为主的消费心理,为品牌正常渠道产品进入市场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一个品牌一但进入中国市场,首先遭遇的是尾货的价格屏壁,常常使它陷入困境。

C、市场运作的随意性、恶性价格战使一些品牌成为牺牲品

由于尾货出厂十分随便,更由于从运动爱好者队伍游离出来的经营者不成熟的市场观念,加之部分商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恶意价格战的现象在户外行业圈子里十分普遍。这些商业行列的新军,虽然缺乏大市场的商业理念,然而旧时代商业陈腐观念却很深厚,他们视同行为冤家,欲治于死地而后快,虽然同在一地市场上,却决不谈合作,这种旧商业劣根性的突出表现造成这样一种事实,如果大家同样都作一个产品,那么都希望自己的价格最低,这些商家认为,只要价格最低,才有可能卖得最好。更有甚者会以低于进价的负效益手法把竞争同行推向一个爆利的形象。如果是自己独控的品种,他可以几倍乃至十几倍的价格面市,因为它无可比性。在户外市场上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EUROHIKE,这个产品最初以295元出厂,市价一般在450-550元之间面市,在同一市场上几家都销售这一产品,而没有价格指导,使这个产品最低价格售到330元以下,而这一价格连最低店铺费用都不能实现,所以许多商家不愿再经营这个品牌。EUROHIKE本来是一个不错的产品,由于成了价格战的牺牲品,而大大削弱了它对商家的吸引力。为此,聪明的品牌商在与经销商协商市场时会告诉经销商,我希望我们的产品是一个为经销商创利的产品,而不希望成为价格战的炮弹。这里向品牌商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品牌商不仅要开拓市场,还需要捋顺渠道,保护好市场价格,否则品牌就没有生命力。

不规范的运作现象是目前户外专营渠道的一个毒瘤,它不仅损害品牌商的利益,也损害经销商的利益,从长远观点看也同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不规范的运作导致经营者的负债、破产,那么,消费者就会找不到购物的场所。

像温州一定要为假货、劣货付出代价一样,品牌商和经销商也一定最终会为不规范的市场付出代价,在户外市场发展过程中,规范的品牌商、经营者可能要走一条相对艰难的路,品牌商和经销商对这种现状危害的认识越晚,而最终付出的代价会越高。

在目前不规范户外市场面前,无论是品牌商还是希望在户外长期发展的经销商应更多的形成共识,以自己规范的市场运作团结更多不断新进入圈子的经销商,在理念上、在运作上与不规范的运作划清界线,并逐步加强正规运作对户外市场的影响,努力建立和完善良性户外市场结构。理智的经销商应更紧密的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市场的不良竞争,争取良好的市场环境。

了解中国户外市场的发展前景,必须认识户外运动发展的客观条件。回首户外运动走过的历程,人们不难发现,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有赖四个最基本的条件,或者我们可以称其为户外运动发展的四个基础。第一个基础是一个时尚的观念,亦可称为思想基础,这一点在户外运动的起步阶段异常重要。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户外运动亦不能例外。如果人的意识里没有这种需求,自然谈不上参与此类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成为户外运动新时尚的思想动因,为了使生活更充实些,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更强壮些,更多的人意识到人体健康对运动的依赖

性,从而使他们甘心情愿地投资运动。当日益拥挤的城市环境不足以给人们充足的运动空间时,于是运动的空间从城市向郊外延伸,由此产生了走向山野的冲动,在广阔空间里,人们发现那里不仅悦其神,亦可劳其形,使精神和体质得到了双重收获,于是人们不断地去寻找更理想、更新鲜的运动环境,实践生命在于运动的哲理。

当人们充满信心走向户外时,他们发现了新的矛盾,这就是走向户外需要有充裕的时间保证。如果缺少时间,运动的愿望则不可能成行。在上班族整日为工作忙碌的日子里,他们的运动时间只是一早一晚地挤点空闲,早起会儿跑跑步,亦或把骑车上下班作为一种锻炼形式,出行户外的计划常常被时间搁浅。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近几年实行了双休日,从而使上班族有了较充裕的休整空闲,使他们走向郊外成为现实。特别是“五一”“十一”“春节”长假,充裕的时间给了人们更多地设计安排个人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们可以走的更远一点,玩的内容亦可更丰富多彩些,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户外运动发展的第二个基础应该是个时间的概念。

有了出行的愿望,也有了相对充裕的时间,是否就满足了出行户外的条件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它还必须有一个物质的基础作为保障,当一个人的收入仅仅只能满足温饱时,他还不具备走向户外的完全要件,人们出行需要交通,从事活动需要器材,出行户外需要适应于户外的各种装备,这一切都需要经济条件作为保证,就是说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使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除了衣食生活必须的支出外,有了剩余的积蓄,首先是这部分人,满足了出行户外的经济条件,使他们投资运动成为现实。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平均收入相比还很低,这将成为制约中国户外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分析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发展的条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户外运动的发展与周边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应该说这是一个空间概念,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规模。具备了观念、时间、物质基础三大要素,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从事户外运动的空间,也将大大制约户外运动的发展。我们留心一下不同地区户外运动的发展状况,这一因素对户外运动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可以看到户外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定与文化、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城市联系在一起,相反,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由于良好的地理环境,却吸引了国内不同地区的背包客,诸如:许多天津人会跑到北京来玩,不少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背包客会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到西部不发达地区去寻觅荒原,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从中国户外运动发展的诸因素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们的时尚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趋丰厚,作为户外运动基础的时间概念,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充裕,随着社会对生态的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运动的空间亦可能越来越好,而时下制约户外运动发展的首要因素,可能和经济发展相联系,就户外运动市场前景而言,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只要有10%的人口加入运动,就会是整个欧洲的数倍。二是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高山、湖泊、沙漠、江河、高原、平地、草原、森林、海岛、湿地都是从事户外运动的极好场所,一旦经济有了充分的发展,从事户外运动的人口必然会成几何倍数增长。但中国也有自己的不利因素,人口众多,从某种程度制约着经济增长的速度,人均资源的贫乏,使人们活动的空间相对狭小,因此,中国的户外运动可能走一条发展相对置缓的道路,户外运动的普及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是伴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而增长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户外运动普及发展的漫长过程,决定了中国户外运动市场发展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个品牌商或经销商在设计这个市场的发展规划时,都不能忽视中国户外市场的特殊性,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去做长期艰苦的市场开发工作,杜绝短期行为,为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而努力。有朝一日中国户外市场一旦走向成熟,品牌商和经销商都会成为这个市场的受益者,到那时中国户外市场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运动鞋市场分析 篇2

一、狮子的由来

谈及中国狮子的由来,就必须要从我国的汉朝说起。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彰显了汉朝的强盛。为了与汉朝交好,获得汉朝的庇护,安息、大月氏等西域诸国于87年不远万里将狮子作为祥瑞之物送到我国。由此可见,我国最早的狮子是作为西域贡品引入而来的。在此之前,汉朝举国上下无人见过狮子,因此西域诸国将这么贵重的祥瑞进贡给朝廷时,立即吸引住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但由于从未见过狮子,突然面对如此健硕的巨兽, 汉朝官员存在一定的恐惧与抵触情绪。但随着时间的发展, 与狮子接触时间的增多, 人们对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瑞兽———狮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恐惧抵触转变为喜爱。由于朝廷与民众的喜爱, 汉朝之后的历朝历代均能查阅到贡狮的记录。我国历史上有关贡狮记录始于87年西域诸国向汉朝进贡狮子, 止于1678年葡萄牙使臣向清朝进贡非洲狮, 前后历经一千六百余年, 期间从未中断过。这一千六百年的贡狮历史, 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接触、融合以及发展的历史。

虽然狮子并非产于中国, 作为外来物健硕让人敬畏, 但这些并不妨碍人们将狮子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凤、麒麟等神物受到人们的喜爱。民众不仅将狮子居于庙堂之上, 而且积极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进行有机结合。在历朝历代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之下, 狮子的形象已经融入绘画、石刻甚至是刺绣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 以前源于西方的狮文化转变为具有浓郁东方气息的东方狮文化, 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无论在中原还是在边塞, 宫殿、庙宇、桥头路边宅前, 乃至日常使用的用具都能发现狮子的形象。在我国, 狮子寓意吉祥如意, 出于对狮子的喜爱, 民众不仅仅满足于将狮子的形态固化, 更要使狮子的形态动态化, 因此民众就模仿狮子的形态动作, 由此舞狮运动便产生了, 但舞狮运动究竟是何时起源, 还有待考证, 这也是接下来探讨的重点。

二、中国舞狮运动的起源探析

中国舞狮运动究竟起源于何时, 学界众说纷纭, 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梳理, 总结归纳出三种较为合理的说法, 分别是汉朝起源说、三国起源说以及南北朝起源说。接下来就一一剖析这三种说法。

1.汉朝起源说。依据古籍史料记载以及历代学者的考据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舞狮运动起源于汉朝, 但是无法确定具体的年代。汉朝时, 由于我国国力强盛, 威名远播, 西域诸国常需要遣使前往汉朝朝拜, 为招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汉朝负责外交事务的大臣会安排歌舞助兴, 歌舞人员带上形如鸟兽的面具模仿着鸟兽的动作进行表演, 西域使臣在欣赏歌舞之时却没有发现百兽之王狮子的身影, 感到非常不解, 遂询问汉朝大臣, 方得知当时汉朝并未有狮子。后西域诸国于87年将狮子进贡到汉朝, 自那时候起, 狮子开始逐步输入到中国。为了在西域使者面前表演形似狮子的舞蹈, 汉朝遣人进行相关的舞蹈训练。这种舞蹈训练可能就是中国舞狮运动的前身。

2.三国起源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依据史料上的相关记载认为, 舞狮运动起源于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广陵亭侯孟康在《象人》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若今戏如虾, 狮子者也。”作为曹魏时精通天文、地理、小说的著名学者, 孟康在其著作中的表述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单凭一部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来证明舞狮运动起源于三国时期, 说服力欠缺。

3.南北朝起源说。翻阅浩如烟海的古籍, 在《宋书·宗懿传》中发现了真正关于舞狮的记载。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南北朝时, 445年 (宁文帝元嘉二十二年) 南宁军“代林邑, 懿自奋请引。林邑五蒸阳迈国来拒, 以装袖象, 前后无际, 士卒不能当。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 乃制其形, 与象相御, 象果惊奔, 众因溃散。遂克林邑。’”[1]自此之后, 军队中开始流行起舞狮这样的活动。由于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及多人的参与, 使这项在军中进行的活动慢慢传入民间, 成为舞狮运动的起源。不过当时这项运动并不称之为舞狮, 而被称之为太平乐。但是据史料记载, 太平乐和现代的舞狮运动极为相似。

三、舞狮运动的文化价值探析

1.崇拜狮神的直接反映。千百年来, 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我国民众将其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狮子作为外来物种引入到中国, 起初人们由于对狮子缺乏了解, 对狮子感到排斥与恐惧。但是在漫长历史的演进过程中, 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宗教因素的影响, 体型健硕、凶猛刚烈的西域异兽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成为勇猛与威武的代名词, 民众对狮子极其的推崇敬仰, 将其视为能庇佑自身的神明, 因此十分崇拜。

再者, 由于狮子的原产地不在中国, 而是在千里之外的西方。西方进贡到朝廷的狮子数量是极其有限的, 十分珍贵, 一般都是圈养在皇宫深院中, 普通的官员都难得一见, 更何况普通的老百姓了, 这使得创作狮子题材作品的艺术家们无的放矢, 只能依据民间的只言片语犹如盲人摸象般进行想象勾勒创作。民众看到艺术家们凭想象勾勒出的狮子作品, 更加觉得狮子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认为狮子能够吃掉虎豹等猛兽, 狮子的神秘色彩被进一步渲染了。狮子这种神秘感与勇猛在诸多作品中均有记载。在表现狮子的神秘感时, 《海内十洲记》中将狮子的外型夸张为:“有狮子, 辟邪巨齿, 天鹿长牙, 铜头铁额之兽。”在表现狮子的勇猛时, 说狮子气势压过老虎与豹子, 虎豹见到狮子都不敢仰视, 《洛阳伽蓝记》与《南村辍耕录》均有类似的记录[2]。在民众与艺术家作家的夸大与想象中, 狮子成为神秘莫测英勇雄壮的神兽, 民众逐渐形成了崇拜的心理。正是由于狮神崇拜的影响, 人们开始关注狮子的外型、动作与神态, 并积极地模仿表演出来, 因为民众相信通过这种模仿表演的形式能够使狮神感受到民众对它的崇拜进而庇佑民众。这种模仿狮子外型、动作与神态的舞蹈慢慢演化为舞狮运动。久而久之, 舞狮运动在整个中华大地上盛行起来, 成为民众乐于参与的民间活动。民众对狮子从最初的外型崇拜到对狮子的精神崇拜, 舞狮运动直接反映了民众的狮神崇拜情结。

2.驱邪避灾的美好意愿。舞狮运动自产生以后便不断地发展, 到隋唐时舞狮运动已经非常兴盛。在唐朝时期, 舞狮被赋予驱邪避灾的美好意愿。这一点在相关史料中有所记载。《新唐书·礼乐志》中这样表述:“五方狮子, 高丈余, 饰以方色, 每狮子有十二人, 画衣执红拂, 首加红袜, 谓之狮子郎。”这里表述的“五方”指的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 “五方”更有自己的代表颜色, 因此五方狮子的颜色各有不同。在中国民俗文化中, “五色”为避邪之意。因此, 舞狮运动意蕴着民众驱邪避灾的美好意愿。

在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 各地均有舞狮的习俗。据说, 这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 在清朝乾隆年间, 在江南一代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无论是人还是畜牲大片死亡, 而朝廷却束手无策。乾隆皇帝爱民如子着急万分, 梦不能寐, 终有一日因劳累入眠。乾隆皇帝忽然梦见一只猛兽踏着五彩祥云降落人间, 仰天长吼一声, 瘟魔顿时大惊失色仓皇而逃, 江南地区的瘟疫得以解除。乾隆皇帝从梦中惊醒, 颁布旨意要求宫廷画师依照狮子绘制“瑞兽”的模样, 并让工匠仿形制作, 然后命人一边放鞭炮一边跳舞, 用来驱逐瘟疫[3]。自此之后, 在民间辞旧迎新之际必定要进行舞狮表演, 意蕴着避邪驱灾之意。

3.吉祥富贵的心理诉求。狮子彪悍的身体, 凶猛的神态, 避邪驱灾, 保佑人民平安, 受到世人的敬仰。人们相信在狮神的庇佑之下, 狮子能够带来平安幸福, 带来富贵和权势。狮子自然而然象征着吉祥如意。而舞狮运动自然也蕴含着吉祥如意的意味。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 舞狮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众多的流派中, 吉祥喜庆始终是舞狮各派中共有的文化因素。这说明舞狮运动体现出民众对吉祥富贵的心理诉求。

无论是春节、中秋还是其他重大活动, 精彩的舞狮运动总会呈现在民众面前。民众通过舞狮表达祝福庆贺乃至期待, 包含有国泰民安、荣华富贵和风调雨顺的意义。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还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在西方, 狮子被打上权威与高贵的标签, 古代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足见狮子的地位之高。不仅在西方, 在我国也是如此, 狮子也是作为一种地位与权力的象征而存在的。如前文所述, 在汉朝时, 狮子作为礼物进贡汉朝。由于数量少, 极其珍贵, 狮子被锁于深宫之中, 很少有人能得见狮子的。因此, 能够观赏到狮子的人非富即贵, 这也同样造就了狮子高贵的地位。在舞狮运动中, 民众能够近距离看到狮子的动作神态, 沾上狮子高贵吉祥的福气。舞狮运动很好地反映出民众吉祥富贵的心理诉求。

历史的车轮还在继续前进着, 虽然舞狮运动起源于哪一时期, 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但是这并不妨碍舞狮运动在变革中发展, 在发展中变革,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极具价值的舞狮文化。我们有理由相信, 舞狮运动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 必将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延庆.中国舞狮的起源与文化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1) .

[2]刘欣.中国舞狮运动文化意蕴探析[J].兰台世界, 2009 (10) .

中国运动鞋市场分析 篇3

经历了2008年过度扩张后的调整阶段,运动鞋服行业在2014年逐渐走出了去库存周期,同时受益于体育产业发展和全民运动渐为兴起的外部环境催化,行业步入稳步回暖阶段。根据Euromonitor统计,201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零售额已超1600亿元,在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2%的基础上,未来5年预计仍将以高单位数速度增长,到2020年有望达2600亿元。国内运动鞋服庞大而多样化的分销体系将成为这千亿市场的核心支撑,品牌商、分销商、零售商在这巨大市场将占据一席之地。

分销是指将商品从品牌商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根据转移环节的不同,目前的运动鞋服市场分销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

代理模式。直接通过了解中国市场的代理商负责品牌在中国地区的销售,例如卡帕(Kappa)中国区独家代理为中国动向。

经销模式。绕过代理商,由品牌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各级经销商,再由经销商进行进一步销售。这也是目前多数品牌商常用的分销模式。耐克/阿迪达斯均在国内设有子公司,负责自营与经销业务。

自营模式。品牌商充当零售商角色,自营开店进行销售。这是最原始与简单的流通方式,目前运动鞋服品牌主要以工厂店、旗舰店等形式进行自营销售。

电商模式。品牌商通过网络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其中也不乏品牌商通过第三方运营商为其代理运营线上旗舰店。

从参与方来看,可以分为品牌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三类。

品牌商:通常采用自营和经销相结合的方式。目前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五大品牌(耐克、阿迪、安踏、李宁、特步)均采用自营+分销模式。2014年阿迪达斯、2015年耐克、2015年李宁分销商/自营的销售比例分别为84%/15%,73%/27%,55%/42%。近年来品牌商为了更好地管理分销渠道,逐渐通过增加自营门店和一级分销商数量来实现渠道扁平化。2014年阿迪达斯、2015年耐克以及2015年李宁自营渠道增速分别为25%/49%/22%,均大于分销商增速。

分销商:区域性特征明显,两大全国性分销龙头占60%份额。目前运动鞋服分销商可分为三类:1. 全国性分销商,以两大龙头百丽国际和宝胜国际为代表,经测算2015年两大分销商在我国一线运动品牌市场(耐克+阿迪)的市占率合计约60%; 2. 区域性经销商,利用地区性优势占据地区运动鞋服市场,如四川劲浪、哈尔滨申格分别占据四川、黑龙江运动鞋服市场等;3. 小型零散分销商。

零售商:体育用品商店占据近半市场,电商快速发展跃居第二。根据Euromonitor统计,2015年,体育用品商店、网上零售、百货商场、大型综合超市、鞋服专业零售商五大渠道运动鞋服销售占比分别为49.8%、18.3%、16.2%、6.4%、6.2%,体育用品商店仍然为运动鞋服主要零售渠道。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零售成为当下扩张最为迅猛的渠道,销售总额占比从2010年的0.8%升至2015年的18.3%,取代百货商场成为第二大零售渠道。同期,百货客流减少,份额从2011年的22.5%降至2015年16.2%。

寡头时代,扩张成长,运营稳健

耐克、阿迪领衔,分销商受益增长。根据Euromonitor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前四大品牌耐克、阿迪、安踏和李宁占比分别为20.9%、16.1%、9.9%、5.5%。耐克和阿迪的国内市场份额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从2010年的14.5%和9.5%上升至2015年的20.9%和16.1%。随着耐克和阿迪市场规模和份额的不断提升,其主分销商百丽和宝胜收入也不断增长。2011-2014年度百丽代理的耐克、阿迪销售额增速维持在15%-25%之间,2014年度已达149亿元,占中国耐克、阿迪市场份额超30%。

百丽国际:收购扩张渠道,自营网点过2万。百丽国际主要从事鞋类和运动服饰销售两大业务。其运动服饰业务主要以经销代理为主,运动品牌囊括了一线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和二线运动品牌(Puma、Converse/Mizuno等),零售网络覆盖了中国11个区域、约300座城市。2011年百丽国际收购了华南地区最大运动品牌分销商深圳领跑(覆盖5省/店铺超800家);2012年收购另一家运动品牌分销商Big Step,主要代理耐克和阿迪达斯,拥有600余家门店,公司渠道进一步拓展。目前百丽国际自营网点数量过2万。

宝胜国际:中国最大运动服饰零售商及代理商之一。公司为全球最大的鞋类制造商裕元工业的控股子公司,其业务可分为零售、品牌代理、鞋履制造三部分。零售业务包括通过直营店和加盟商销售运动鞋服产品,旗下运动品牌主要有耐克、阿迪达斯、匡威、彪马、锐步、李宁等。品牌代理业务指集团在特定时间与地区有权对代理品牌进行设计、开发、制造、推广、经销。鞋履制造业务从2014年开始已逐步关闭。公司围绕胜道体育(YYSPORTS)收购区域性经销商,胜道体育是由宝胜国际投资建立的运动鞋服零售及代理商,2009-2010年宝胜国际先后收购大连东之杰、浙江易川两家运动鞋服区域经销及零售商,逐步扩大自有渠道。

从经营层面来看,百丽国际和宝胜国际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

销售及分销开支较大,成收益风向标。分销商的销售/分销开支主要以商场特许经营费和租金为主(占50%-60%),平均每个店铺特许经营费及租金约35万-40万。目前百丽与宝胜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收入比重较高,处于20%-30%左右,该项开支扩大造成2012年经营溢利率滑坡(两家销售开支率增长1.89/3.22PTCs、相应经营溢利率降低2.4/5.1PTCs)。

库存周期化调整,总体稳健。从历史上看,运动鞋服市场存在整体的存货周期,从库存慢慢增加到过多然后开始清理库存。这源于运动鞋服分销市场的类期货性质,产品一般需要提前6个月左右订货,订单确定以后调整的空间较小,品牌商的生产外包更加减弱了自身的调节能力,因而订货预期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后期存货的波动。2006-2010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降库存趋势明显,2010年后库存逐步上升,而至2012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降库存效果呈现,库销比逐步下降。分销商库存管理波动较大,存货周转天数差异显著,存货一般以产成品为主(95%+),而宝胜这样完全以分销业务为主的公司产成品占存货比重可几乎达100%。

应收贸易账款平均周转天数约30天。百丽客户信用期规定为30日之内,宝胜为0-60天,两家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周转天数基本稳定在30-35天,因而几乎80%以上应收贸易账款的账龄小于30天。

线上打通,政策助力,行业回暖

随着电商渠道的爆发增长,运动鞋服品牌商和分销商借力打通渠道。根据Euromonitor统计,运动鞋服网上零售规模已从2007年的0.79亿元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302亿元,2013-2015年增速仍然维持在40%左右。线上经营模式主要分为品牌商/分销商自建电商渠道和拓展第三方平台两种。

品牌商/分销商自建电商渠道。各大运动品牌及分销商先后建立官方商城网站,直接销售旗下品牌产品。目前品牌商通过电子商务获得的直接收入占自营收入10%-20%左右(耐克全球18%,阿迪达斯全球11%,李宁19%)。此外,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运动鞋服分销商,百丽和宝胜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优购以及胜道,其中优购作为百丽电子商务的核心平台,2014年收订额已达20亿元。

拓展第三方平台。据易观智库统计,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服饰市场三大平台分别为天猫、京东、唯品会,占比分别达到74.9%、8.7%、6%。

作者系中泰证券纺织服装/体育行业研究员。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中国运动鞋市场分析 篇4

随着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大众运动热情的提高国内参与轮滑运动的人数不断提高,左右中国自由式轮滑和速度轮滑出现井喷式发展,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自由式轮滑的身影。后中国自由式轮滑更是在世界各大赛事上斩金夺银,中国各地涌现出了大量国际上有影响里运动员来。

由政府倡导的“轮转冰”项目更是点燃了大众对轮滑的参与热情,各地轮滑运动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当然由于各地的轮滑运动开展时间与当地运动意识的不同,国内不同地区运动水平和参与程度还有很大差异。不过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缓解。

结尾我用轮滑人最爱说的一句话留给大家,“上帝忘记给我们翅膀,所以我们用轮子飞翔。”

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报告 篇5

第一章 运动服装市场特点及投资特性

第一节 运动服装市场相关定义及分类

第二节 运动服装市场的特点

第三节 运动服装市场的投资特性

第二章 2001/2002年运动服装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世界运动服装市场发展概况

一、世界运动服市场增长势头良好

二、世界运动服市场主要集中在西欧与北美

三、运动服装设计将朝轻量化与多机能方向发展

四、多种运动服装面料将会走俏

第二节 2001/2002年中国运动服装市场发展现状

一、中国运动服装市场发展特点

二、中国运动服装供给区域分布格局

三、中国运动服装销售分析

四、中国运动服装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第三节 国产运动服装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

第三章 中国运动服装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中国运动服装进口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运动服装出口分析

第三节 中国运动服装出口贸易壁垒与应对措施

第四章 中国运动服装主要出口市场分析

第一节 日本运动服装市场

第二节 北美运动服装市场

一、美国运动服装市场

二、加拿大运动服装市场

第三节 欧盟运动服装市场

一、德国运动服装市场

二、法国运动服装市场

三、英国运动服装市场

第四节 其他国家运动服装市场

一、韩国运动服装市场

二、澳大利亚运动服装市场

第五章 运动服装市场需求规模及预测

第一节 世界运动服装市场需求规模及预测

第二节 影响运动服装需求的因素

第三节 中国运动服装市场需求规模及预测

第四节 运动服装需求发展趋势

第六章 消费者分析

第一节 运动服装消费者构成第二节 目标市场消费者分析

第三节 影响消费者购买运动服装的因素

第四节 消费者购买偏好分析

第五节 消费者收入对运动服装消费的影响

第六节 消费者对国内与国际运动服装品牌的认知

第七章 运动服装销售渠道分析

第一节 中国运动服装销售渠道构成第二节 国外运动服装销售渠道体系对中国的借鉴

第三节 中国运动服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

第八章 各地运动服装市场分析

第一节 北京运动服装市场分析

第二节 上海运动服装市场分析

第三节 广州运动服装市场分析

第四节 成都运动服装市场分析

第五节 东西部城市运动服装市场比较研究

第九章 运动服装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节 世界运动服装市场竞争格局

第二节 中国运动服装市场竞争现状

一、中国运动服装市场总体竞争格局

二、运动服装领先品牌及市场占有率

三、运动服装市场价格竞争分析

四、运动服装市场广告竞争分析

五、运动服装市场产品竞争分析

六、运动服装营销竞争分析

第二节 加入WTO对中国运动服装市场的影响

第十章 国际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分析

第一节 耐克

第二节 阿迪达斯

第三节 锐步

第四节 匡威

第五节 其他品牌

第十一章 中国优势运动服装企业分析

第一节 李宁

第二节 康威

第三节 格威特

第四节 安踏

第五节 双星

第十二章 运动服装市场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国运动服装市场竞争发展态势

第二节 运动服装销售渠道发展趋势

第三节 运动服装面料供应趋势

第四节 运动服装新产品研究开发方向

第十三章 中国运动服装市场投资前景及展望

第一节 中国运动服装市场发展机遇

第二节 运动服装企业发展策略

一、市场细分策略

二、运动鞋产品开发策略

三、营造运动服装名牌策略

四、中小品牌运动鞋销售策略

图表目录

图1-1 世界十大纺织品出口方劳动力成本比较

图2-1 中国运动服装企业区域分布格局

图2-2 中国运动服装企业所有制构成图

图2-3 2001年中国运动鞋十大主导品牌市场销售份额图图2-4 2002年中国运动鞋十大主导品牌市场销售份额图表3-1 1998~2002年中国运动服装进出口数量

表3-2 1998~2002年中国运动服装进出口金额

表3-3 1998~2002年中国运动鞋装进出口数量

表3-4 1998~2002年中国运动鞋进出口金额

图3-1 1998~2002年中国运动服进口数量变化情况

图3-2 1998~2002年中国运动服进口金额变化情况

图3-3 1998~2002年中国运动服进口平均单价变化情况图3-4 1998~2002年中国运动鞋进口数量变化情况

图3-5 1998~2002年中国运动鞋进口金额变化情况

图3-6 1998~2002年中国运动鞋出口平均单价变化情况图3-7 1998~2002年中国运动服出口数量变化情况

图3-8 1998~2002年中国运动服出口金额变化情况

图3-9 1998~2002年中国运动服出口平均单价变化情况图3-10 1998~2002年中国运动鞋出口数量变化情况

图3-11 1998~2002年中国运动鞋出口金额变化情况

图3-12 1998~2002年中国运动鞋出口平均单价变化情况图3-13 1998~2002年中国运动服竞争力系数变化情况图3-14 1998~2002年中国运动鞋竞争力系数变化情况表 4-1 日本的个人体育消费情况

图 4-1 美国运动休闲服装市场各年龄消费者所占份额

图4-2 1997~2000年美国体育特许服装市场销售额

表4-2 美国体育标志服装销售情况

图4-3 美国消费者购买运动服装考虑的因素

表4-3 美国运动鞋销售情况

图4-4 1995-2000年美国运动鞋市场销售总额变化情况

图4-5 1995-2000年美国各类运动鞋市场销售金额

图4-6 1995-2000年美国运动鞋市场销售总数量变化情况图4-7 1995-2000年美国各类运动鞋市场销售金额

图4-8 美国运动鞋市场结构图

图4-9 美国运动服装渠道构成图

图4-10 美国运动鞋进口市场各国所占份额

表4-4 加拿大家庭平均体育消费和消费总额及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表4-5 世界主要国家体育用品市场情况

表4-6 欧洲主要国家体育用品市场情况

表4-7 欧洲主要国家居民每年的体育用品花费

图4-11 1998-2001年德国运动服装市场容量

表4-8 法国泳装市场的具体构成表4-9 法国各营销机构的泳装销售情况

表4-10 英国各类运动衣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

表4-11 英国运动鞋市场销售情况

图5-1 世界运动服装市场区域分布格局

图5-2 未来几年世界服装市场结构变化情况

图5-3 2004年世界服装市场结构图

图5-4 2010年世界服装市场结构图

表5-1近十年我国家庭体育消费支出变化情况

表5-2近十年我国家庭体育消费支出结构

表5-3 1991~2002年我国运动服装消费支出情况

图5-5近十年我国居民运动服消费支出金额变化情况

图5-6近十年我国居民运动鞋消费支出金额变化情况

图5-7近十年我国居民运动服装与鞋消费支出总金额变化情况图5-8近十年我国运动服装与运动鞋市场城镇与农村分布变化情况图6-1近十年我国男女人口变化情况

图6-2近几年中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

表6-1 我国各地区总人口数量和性别比

图6-3 运动服装市场消费者构成比例图

表6-2 京沪青少年的消费结构

表6-3 青少年的消费理念

表6-4 青少年对运动服装名牌的看法

表6-5 青少年对运动服装名牌的态度

表6-6 青少年对名牌运动服装打折消费的态度

表6-7 青少年对对假冒运动服装名牌的看法

表6-8 青少年一周的媒体接触情况

表6-9 京沪青少年经常看的电视节目类型

表6-10 京沪青少年对电视、广播栏目的接触情况

表6-11 京沪青少年经常听的广播节目类型

表6-12 京沪青少年爱看的报纸、杂志

图6-4 青少年购买运动鞋考虑的因素

图6-5 青少年购买名牌运动鞋价格分布情况

图6-6 青少年是否购买过名牌运动鞋的比例

图6-7 青少年购买运动鞋数量分布情况

图6-8 青少年购买运动鞋主要品牌

图6-9 青少年喜欢的运动鞋颜色

表6-13 各职业人群家庭每月总经济收入

表6-14 各职业人群家庭年体育消费

表6-15 各职业人群月人均经济收入与每年人均体育消费相关分析图6-10 运动服装品牌知名度调查

图6-11 青少年购买运动鞋的品牌分布情况

图6-12 运动鞋品牌知名度调查

图7-1 1995~2000年美国服装网络销售额

图8-1 全国五大城市体育消费支出比较图

图8-2 1990~2002年北京市体育消费总金额

图8-3 1990~2002年北京市人均体育消费金额

图8-4 广州市消费者购买运动服装价位分布图

图8-5 广州市消费者购买运动鞋价位分布图

图8-6 广州市消费者购买运动鞋考虑因素

表8-1 广州消费者运动鞋品牌消费与其他城市对比情况表8-2 居民文化娱乐(体育)支出占生活消费比重

表9-1 美国运动鞋前20名品牌销售额

图9-1 中国运动服装市场主要品牌所占份额

图10-1 耐克历年销售额

图11-1 1995~2002年李宁公司销售额变化情况

图11-2 康威公司产品结构图

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篇6

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最大的君主立宪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T.H.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J.S.米尔(旧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等7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显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是源于启蒙运动。

中国运动鞋市场分析 篇7

一、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中国女子单打选手李娜同场竞技的五场比赛及进入中网四强的其他三位国外选手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影片拍摄法、录像统计法、比较研究法, 对李娜中网同场竞技的比赛及进入中网四强的其他三位选手的比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 使用Excel软件对论文中样本的统计数据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学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李娜中网发球区域与发球技术的运用分析

网球跟其他隔网对抗类运动项目一样, 发球是每一个基本竞技单元的开始。由比赛录像资料可知, 李娜的发球技术非常全面、完善, 李娜能在控制发球角度的同时灵活运用发球技术 ( 见表1) , 所以首先以李娜发球角度的选择与变化进行研究非常合理。

从表1 分析可以得知, 内角区域和外角区域是李娜一发的重点区域, 一发中路发球只占4% , 虽然中路发球较少, 但这些发球却增加了李娜一发的变化性, 使李娜的一发技术更加完善。为避免大角度发球造成失误, 李娜的二发一区和二区的中路发球比率为36. 84% 和44. 06% , 提高了二次发球的稳定性。从内外角选择来分析, 李娜的一区二发的内角发球率为47. 37% , 高于外角发球率15. 79% 。二区二发的内角发球率为25. 42% , 外角发球率为30. 52% , 差距不大。在二发时, 上旋和切削发球技术虽然会减慢发球的球速, 降低发球的破坏性, 但可以使二发更稳定, 从这点看李娜的二发质量没有减弱。根据数据统计, 李娜在中网的所有比赛中, 二发共有4 个ACE球和57个发球直接得分, 这些得分在二发赢球率中占17. 73% , 综合所有二发得分来看占到了29. 61% 。李娜的强上旋球延缓了对手的接发节奏, 限制了对手的进攻。再来看李娜的切削发球, 在调动对手的接发区域的同时使对手接发质量大减, 为自己后来的进攻赢得机会。

2. 李娜中网发球局发球阶段得失分及技术特点分析

在被统计的5 场中网比赛中, 李娜依靠发球阶段赢得了278 个总发球局得分中的210 分, 其发球阶段得分率为72. 53% ( 发球阶段得分率= 发球阶段总得分/ 发球局总得分) , 是整场比赛得分的重要阶段, 如表2 所示。表中的数字一方面说明李娜比赛的关键阶段是发球阶段, 另一方面也说明李娜有强大的发球攻击力。137 个发球得分确立了李娜在发球局中的优势, 还有39 个发球后 ( 第二拍) 制胜球, 这点能很好地体现出李娜的发球能力。再从发球阶段的失分分析, 如表3 所示, 李娜在发球阶段的失分率为55. 04% 。其中有9. 17% 是对手的制胜球, 与李娜自身的21. 10% 的发球阶段失误失分率相比, 说明自身失误是李娜发球阶段失分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比得出: ( 1) 李娜发球局相持阶段三大区域得失分总和比 ( 见表4) , 底线、中场、网前相对应的数值分别为70、23、10, 通过比较得出中底线的数值最高, 说明李娜在发球局相持阶段的击球主要集中在底线; ( 2) 从发球局相持阶段李娜区域得分与自身的失误失分比来分析 ( 见表5) , 底线数值最低为1. 69, 中场得失分率比为2. 29, 明显低于底线数值, 最高得失分比为网前得失分比, 数值为4. 00,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 在整场比赛中李娜的得分情况有明显体现, 底线得分能力比其他两个区域要强; ( 3) 在李娜发球局相持阶段得分体系中 ( 见表6) , 底线、中场、网前三大区域的制胜球得分与对手失误得分比分别为0. 42、2. 2和7, 这说明李娜在靠近底线区域的击球对对手的威胁性最大, 也是李娜在比赛中的制胜区域; ( 4) 李娜正手位击球时使用率较高的是正手抽球、截击、高压这三项技术。此外不容忽视的是李娜的底线反手击球, 在比赛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球局相持阶段李娜的底线反手位击球是李娜得分的重要手段, 也是李娜在比赛中调整节奏、缓解被动局面的主要手段。

3. 李娜与进入中网四强的其他三位选手发球局的对照分析

如表7 所示, 在发球得分率的比较上, 李娜发球得分率为49. 28% , 除了比兹沃娜列娃的51. 24% 低外, 高于皮尔的43. 80% 和中网冠军得主兹沃娜列娃的47. 97% 。在ACE球的得分率上李娜除比皮尔稍高外, 低于其他两位选手。在发球后 ( 第二拍) 制胜球得分率上, 兹沃娜列娃的数值最高, 为27. 34% 。结合四位选手发球得分率的分析说明, 虽然在对照比较中李娜发球阶段的得分率不是最高的, 但表7 的数据却可表明李娜技术使用的有效性是最高的。

分析结果表明, 李娜在中网发球失分率为四强中的最高值, 具体体现在李娜发球阶段双误失分率与对手制胜球率都要高于其他三位选手的数值 ( 见表8) 。一方面说明与世界顶级网球选手相比, 李娜在发球稳定性上要比进入中网四强中的其他三位选手差; 另一方面, 也反映出同进入中网四强的其他三位选手相比, 在发球技术的使用上李娜更容易受到攻击, 从而被对手接发制胜。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 1) 李娜发球技术的合理运用是李娜中网发球局得分率的保障, 李娜在中网比赛中发球局得分的最主要来源是发球得分。

( 2) 李娜的正手抽球技术强大, 是得分率最高的技术, 其正手抽球技术攻击性很强, 特别是正手侧身的击球;直线的攻击性击球是李娜在比赛中经常使用的技术; 李娜也是底线进攻型打法的选手, 底线进攻技术尤为突出, 李娜在比赛中对底线区域技术的运用, 是其赢得比赛的重要因素。

( 3) 与进入中网四强的其他三位国外选手相比, 在发球局赢球率、尤其是二发赢球率上差距尤为显著。对发球局得失分率的比较说明李娜同进入中网四强的其他三位国外选手相比在发球稳定性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在破发能力及接发球局得失分率的对比来看各有所长, 并无显著差异。

2. 建议

( 1) 发球技术是比赛制胜的关键环节, 在以后的研究和训练中要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先进的发球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球技术, 进一步提高我国女单选手的发球攻击力。

( 2) 我国选手在发球稳定性上和国外选手存在一定差异, 所以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发球稳定性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吕梅林.中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主要技战术的对比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9.

[2]金春林, 曲峰.柏衍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2) :34—36.

[3]田健伟.网球无引拍发球技术特点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8.

[4]李竹青, 等.世界优秀男子单打网球竞技水平发展格局及竞技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5) :26—29.

[5]李英.对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运用能力的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 2007, (4) :40—43.

中国运动鞋市场分析 篇8

摘 要 本文对2006年全国男子沙滩排球巡回赛的八支队伍的扣球、轻拍、吊球进行比赛统计与分析。得出结果显示:在沙滩排球网上进攻方面,扣球及轻拍的主动运用较多,扣球的成功率更高,杀伤力更强。而吊球则在被动情况时经常运用。发球、拦网、推攻及对方失误等其他得分方式在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中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加强进攻能力,熟练掌握及运用多种得分方式外,还应减少自身的无谓失误。

关键词 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 网上进攻 效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6年全国男子沙滩排球巡回赛江苏、上海、福建、八一、浙江、云南、辽宁、广东八支队伍之间的六场比赛网上扣球、轻拍、吊球运用效果的分析为研究对象。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通过观看录像统计出扣球数据,发现各队扣球成功率普遍较高,但是同样失误率也较高,最后通过数理统计,得出各队扣球平均得分率为58.2%,失误率为22.0%,一般率为19.8%。

通过看录像统计出轻拍数据,发现各队轻拍成功率普遍较高,失误率却远远低于扣球,最后通过数理统计,得出各队轻拍平均得分率为50.2%,失误率为10.9%,一般率为38.9%。

通过观看录像统计出吊球数据,发现各队吊球成功率普遍较高,失误率较低。最后通过数理统计,得出各队吊球平均得分率为54.5%,失误率为33.8%,一般率为11.7%。

通过对比赛录像数据的统计、整理,发现在各队之间六场比赛中,扣球总数为268个,占网上进攻性击球总数的46.7%;轻拍总数为229个,占网上进攻性击球总数的39.9%;吊球总数为77个,占网上进攻性击球总数的13.4%。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扣球和轻拍球是主要的得分方式,主动运用较多。

通过对比赛录像数据的统计、整理,发现各队比赛扣球总得分为156分,占各队总得分514分的30.4%;各队轻拍球总得分为115分,占各队总得分的22.4%;各队吊球总的分为42分,占各队总得分的8.2%。其他方式的总得分为201分,包括拦网得分、发球得分、推攻得分和对方失误所得分数,占各队总得分的31.9%。

(二)分析

1.对扣球、轻拍、吊球成功率的分析

各队扣球成功率普遍较高,但是同样失误率也较高,可以说扣球是一把双刃剑,是得分的有力武器,但失分也较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失误率偏高,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看录像统计出轻拍数据,发现各队轻拍成功率普遍较高,失误率却远远低于扣球,在沙滩排球比赛中应用效果较好。

发现各队吊球成功率普遍较高,失误率较低。但出现频率及运用次数上却不多,并不是主要的得分方式。

2.对扣球、轻拍、吊球运用情况的分析

发现在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扣球和轻拍球是主要的得分方式,主动运用较多,但扣球失误率较高。而吊球虽然成功率较高,但由于沙滩排球比赛规则限制,容易造成失误,所以比赛中运用得并不多,不是男子沙排比赛主要得分方式。通过比赛可以发现,吊球在处理一些冲网、近网球及难度较大的球时,被动运用较多。

3.对男子沙滩排球得分方式的分析

在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网上争夺日趋激烈,尤其是高水平选手,有效拦网的概率提高了不少,而一攻的成功率则开始下降,比赛中来回球的次数增多了有时为得一分,双方甚至要争七、八个回合。加之大力跳发球的普遍应用,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不仅要在进攻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还要全面发展各项技术,提高综合能力。每球得分制更要突出稳定性;而场地的变化则更要求技术全面。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网上扣球和轻拍球成功率较高,应用效果也较为理想,只是扣球的失误率偏高。扣球与轻拍技术是男子沙滩排球比赛的主要得分武器。

2.吊球在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网上被动运用较多,主要是处理一些冲网、近网和困难较大的球。

3.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网上扣球和轻拍球主动运用较多,是我国男子沙排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方式,吊球使用率不高。

4.我国男子沙滩排球比赛中,发球、拦网、推攻及对方失误等其他方式所得分数占总得分的比例最大。是男子沙滩排球比赛制胜的决定性因素。

(二)建议

1.从得分率及失误率方面来看,我国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扣球和轻拍球的主动运用能力,减少无谓失误,利用扣球这个有力武器,打击对手,赢取胜利。

2.在得分方式方面,我国运动员还要把握好比赛的客观规律,认真思考、总结,平时多注意网上球的合理处理训练,提高自己网上综合实力。

3.在平时训练中,突出强调细化每一个环节的技战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减少自己不必要的失误,在全面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沙滩排球竞赛规则[M].2004.12.17.

[2] 王江英.优秀男排运动员沙滩排球扣球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2).

[3] 排球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6.40.

[4] 张成.沙滩排球扣球起跳阶段人体环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J].体育与科学.2001(6):136.

[5] 温向阳.沙里淘得金银铜[J].中国排球.2001(5):32.

[6] 谭杰.沙滩排球发展之路[J].南京体院学报.2001(7).

[7] 何宗淘.中国沙滩排球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8] 温向阳.中国沙排期待[J].中国排球.2004(6):28.

中国需要一场教育平权运动 篇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徐明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刘道玉,知名教育学家,曾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历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等职务,现任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会长。

访谈动机: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很多传统的观念被修正被颠覆,就如同近日坊间流传的那句“寒门难再出贵子”。这句话源于天涯论坛上的一篇热帖,帖主“linyang222”自称做了15年的老师,他告诉大家,“上个月中考结束,我们学校有5个孩子上了重点线,都是位列状元或者尖子生行列,平均分都是每门115分左右,这个月这几个家长们都商议暑假送孩子去参加一个澳洲的夏令营,当时很惊讶,这些家长都这么有钱吗?事实证明我多虑,这些家长都是开跑车的主,还有住别墅的,家庭条件都非常之好,这样的家庭还出这样的孩子,真是锦上添花啊„„”

此贴在天涯论坛上引来热情围观,截止8月17日,点击量已超过48万次,“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则引发了的社会上更为广泛的热烈讨论,有人戏称“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已快成为一个传说了。

专家指出,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公平的基础。思考对策,以避免“出身决定命运”的情况愈演愈烈,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先驱语录】——“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结果,农村孩子在整个系统中都是不公平的” 《国际先驱导报》:当前舆论热议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农村孩子在重点高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熊丙奇:主要是两方面:

首先,整体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农村孩子在整个系统中都是不公平的。

起点公平:据统计,农村孩子接受3年学前教育的比例不到40%。

过程公平:很多城市孩子上课外补习班、特长班,而农村孩子由于没有钱,很多时候就不能跟城里的孩子同场竞技。高考考题也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而农村孩子阅历少,知识面不广。

结果公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于发达地区、大城市,重点大学在本地投放了大量的名额,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招生的名额很少,进入名牌大学的几率就低得多。

其次,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26.2%,高考升学率也提升到72.3%,但整个社会关注的还是少数的名牌大学。“只有进入名牌大学才是贵子”,这个普遍的观念跟高等教育的发展背道而驰。在上世纪90年代,农村孩子上了大专,就已经是“跳农门”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就理应更大。然而,现实是,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但大家的关注度还集中在少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上,不仅农村出不了“贵子”,就连城市家庭也很难出“贵子”,毕竟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非常有限,无法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这是因为在教育体系内部存在着学校地位不平等,身份不平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不平等,职业教育低普通教育一等,985、211学校就高于一般院校,本科学校高于高职院校。

这一系列不平等导致整个社会关注的就是进入最好的学校,如此就形成“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的“五好循环”,最后再对接现在盛行的以学校和学历选拔、任用人才的人才评价体系,变为“六好”,即“好工作”。很显然,这样的成才模式是当前整个中国的“最佳成才模式”,甚至是单一的成才模式,城市的孩子走入这个通道肯定要比农村孩子要顺当,毕竟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

现在不少地方政府仍旧在努力打造这样的循环,集中精力办好少数的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以便当地有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好大学。总之,“寒门再难出贵子”折射了很多问题,既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也涉及单一的成才模式的问题。这既是农村孩子的困境,也是我们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

Q:“寒门再难出贵子”、“出身决定命运”对社会有怎样的不利影响呢?

A: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农村孩子可能会有新的“读书无用论”。

因为以前知识改变命运,觉得教育的投入回报率高,但现在进了高职,进了二本院校,花了钱,毕了业,还找不到好工作。他们就会想,“上大学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要读高中呢?不读高中了,为什么还要读完初中呢?”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现在的农村家庭,送孩子读书,是因为他们感觉有一个家庭上升、改变家族命运的通道,这个通道被堵死后,将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目前非常好的单位、岗位,有越来多越多被有钱有权的家庭子女所占有的趋势。没有家庭背景的孩子即便上了大学,很多也只能进入第一、第二产业的普通岗位,还有一些干脆早早就放弃了求学道路,外出打工。整个社会阶层的划分,已经固化了,这对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又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人才的竞争性弱了,整个社会陷入“靠父辈就业、靠权势就业、靠人情就业”的困境中。Q:为了避免或改变“出身决定命运”的局面,我们具体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A:第一,切实推进教育公平。

去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教育公平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均衡各地的高考招生指标,要扭转全国重点大学过分本地化的倾向,增加在欠发达地区的招生名额。现在的问题是,切实推进教育公平,还存在很多既得利益的阻力。

第二,要打破教育等级制度,实现教育管理制度的公平。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有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还有普通本科;高校有行政级别,有副部级高校,正厅级高校,还有副局级高校;招生录取时有批次先后,有第一批高校、第二批高校、第三批高校等等。只有让每一类教育都办成一流,办出特色,才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

第三,改革就业制度。

我们社会现在还是以学历、身份评价人才,只有打破“学历社会”,才能引导整个社会关注个体的能力和素质。要破除目前存在的就业歧视,促进就业过程中信息的公开,不能让“人情就业、关系就业、父辈就业”成为就业的主导趋势,否则就必然导致城市家庭孩子,富裕、权贵阶层子弟占据福利待遇最高的行业和工作,而农村孩子即便上了名牌大学,也无法获得好的工作。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难度很大,但不管难度有多大,都需要一步步扎实地走下去。

【先驱语录】——“根据中国的国情,我建议在农村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让落后者先起跑’”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自90年代不断下滑,过去那种“寒门出贵子、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越来越罕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刘道玉:据报道,现在大学农村学生约占30%,他们大多进了地方普通大学或是大专学院,而重点大学的比例不到两成,北京大学仅仅只有一成。这是一种倒退。

过去,农村孩子摆脱命运的唯一办法就是“寒窗苦读”,希望通过掌握知识来改变命运。于是,就出现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景象,的确从他们之中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人才。曾几何时,这种景观却不再显现了,这固然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的成绩,但与当今高中毕业生中出现的“三放弃”的现象不无关系。所谓的“三放弃”,即为数不少的高中毕业生放弃报名、放弃参考、放弃入学(即使考取了也不上)。在这“三放弃”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这种现象的确应当引起国家教育当局的深刻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三放弃”呢?主要的原因是:一是统一高考的压力,特别是要进入重点大学,竞争的激烈程度更是难于想象的;二是不菲的学费,使大多数农村考生望而却步;三是大学毕业就是失业,不仅知识没有改变命运,反而变成了蜗居的“蚁族”。

Q:有人认为,经济富裕人家的孩子一般能够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投入很大,学习成绩也比较好,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农村孩子因所处的环境影响起点较低,投入也少,这其实也显示了教育的公平? A:这是一种误解,这恰恰是教育不公的体现。这种局面是由于政府的政策导向错误导致的,因此,解决教育不公的责任在政府。

改造中国必须先改造农村,而改造农村必须先改造农村教育。因此,根据中国的国情,我建议在农村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让落后者先起跑”,这样可以巩固农村高中的入学率,向我国高等教育输送更多合格的农村学生。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香港和澳门都实行了12年义务教育。我国完全有财力做到这一点。这是消除城乡教育不公和遏制重点大学农村学生逐年减少的重要措施。

Q:也有人认为,鉴于毕业生就业困难,农村学生不一定非要争过考大学的独木桥,不如留在农村发展。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A:固然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仍然有必要保持“寒门子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渠道畅通,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上大学可以获得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不能上大学,通过自学也能够实现知识改变命运,钥匙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Q:为了避免“出身决定命运”的局面,我们具体需要做哪些努力?

A:我们应当承认,我国当前教育不公现象是人为造成的,如强化重点学校,长期对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民办教师待遇太低,各种不当的高考加分等等。我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加分和免试推荐,在高考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加分和免试都是不公平的,不可避免的出现以权谋私和走后门的现象。当然,城市与农村教育的不平衡,是我国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的一个缩影,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必须从缩小这些差别做起。

上一篇:实习护士岗位职责下一篇:中学第XX届田径运动会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