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精选9篇)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篇1
摘要:为促进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法与调查法研究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流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的范围包括国内俱乐部之间、国内与国外俱乐部之间以及特殊的流动,形式包括租借、互换、买断、共同培养、签约代培与被归化,流动动因包括个人动因和外在动因,并阐述运动员流动对俱乐部的影响。
关键词: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特征,我国,俱乐部
运动员流动属于社会人员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运动员流动是通过跨地区、跨国界的竞技体育人才交流活动,以确保地区的竞技优势地位,也促进人才的成长、开发与使用。当今国际社会人员流动主要呈现出两大态势:人才外流和人才循环。随着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发展和完善,运动员的流动将成为普遍现象。篮球运动的发展与篮球运动员的不断流动密切相关,也正是运动员的不断流动加速了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的流动不仅促进了俱乐部的发展,也使各俱乐部之间的实力逐渐实现均衡。主要以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流动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运动员流动的规律、特征和影响,并提出适应当今职业俱乐部发展的运动员流动对策。
1 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的范围
1.1 国内俱乐部之间
CBA运动员在我国国内的流动是以各CBA职业篮球俱乐部之间形成的运动员流动网络为范围,以赛季为周期进行。运动员的流动是职业体育运作的一种手段,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运动员流动,其更像是商品交换,通过CBA运动员市场来实现人才交流,其更突出各俱乐部之间双边和多边的合作。通过研究发现我国CBA运动员国内流动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运动员流动发生在所有职业运动员身上,并且是在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遵照合同进行的;第二,优秀运动员的流动会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与约束;第三,运动员流动的前提是双方俱乐部之间与运动员均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但随着国内职业联赛的发展,俱乐部之间的利益纷争不均匀,而造成了优秀运动员无法正常的在球员市场中产生流动,并造成运动员市场的冷淡。
1 . 2 国内与国外俱乐部之间
国内与国外俱乐部之间的运动员流动主要是指一位运动员的代表资格流动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篮球俱乐部的行为,这是以世界为范围的活动。由于我国国内运动员流动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促使了部分球员和俱乐部产生了国际间的流动。这类流动主要包括“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形式,表现为引进外籍运动员和输送国内运动员至国(境)外俱乐部。中国篮协对于国内运动员申请流动至国外俱乐部服役设有相关规定,如:在中国篮协注册并已年满22周岁(女子20周岁);地方体育主管部门推荐,未经中国篮协审核批准,国内任何俱乐部、篮球经纪人和运动员本人与国(或地区)外俱乐部签订的涉外交流协议均为无效等。由于我国本土运动员培养的投资大且见效慢等特点,CBA大多俱乐部引进高水平外籍运动员成为了首选。中国篮协对于引进外籍运动员也设有相关的规定,如:各CBA俱乐部每赛季年度可以引进若干名外籍运动员(根据竞赛规程定),引进的外籍运动员在一个年度内只允许代表一个俱乐部参加比赛,外籍运动员协议期满后,该俱乐部拥有该运动员一年的注册优先权期限,一年内该外籍运动员欲至国内其它俱乐部服役,须经该俱乐部同意等。
1.3 特殊的流动范围
当今世界职业体坛已迈进全球化,有一条特殊的运动员流动渠道,对于我国职业篮球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职业运动员被“归化”,并加入其他国家国籍。由于我国国内的政策制度和运动员间竞争激烈,导致部分本土优秀运动员在国内未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及相应的经济保障,推动了一些运动员出走。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归化”流程,由中间人推荐并接触我国运动员,并提供相应的发展条件和利益保障,以至于形成我国优秀运动员被“归化”的现象。由于举国体制的背景和法律政策的制约,我国并未出现“归化”别国运动员的现象。由于亚洲范围内归化球员政策的强力实施,直接构成对我国国家篮球队的威胁与挑战。
2 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的形式
通过对中国篮协、各CBA俱乐部和各省(市)球类管理中心相关领导以及篮球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调查,得出CBA运动员流动的主要形式有:租借、互换、买断、共同培养、签约代培与被归化(表1)。虽然运动员流动形式较多,但是从流动性质上可将其分为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等,主动流动是运动员自身与所在俱乐部主动产生的顺流现象,使其到达自身向往的地方;而被动流动则是运动员与俱乐部之间被动的产生逆流的现象,使其到达不喜欢的地方。从目前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的情况看已初见体系,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的动因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梳理,发现运动员流动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冲突。但是,运动员的流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共同性和规律性。运动员流动的共同性包括:第一,运动员向自己向往的地方流动,这种向往产生了流动的拉力;第二,运动员与原俱乐部产生一定的排斥力,这种排斥产生了流动的推力;第三,运动员与俱乐部达成共识,并谋求双方的发展,这种共识产生了流动的合力。研究对运动员流动动因的概括为两方面:运动员流动的个人动机和运动员流动的外在环境。
3.1 流动的个人动因
通过对有流动经历的53位CBA现役和已退役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发现运动员的流动动机包括:49.1%被访对象是更多的经济收入、35.8%的被访对象是更好的个人发展、11.3%的被访对象是向往的生活方式、3.8%的被访对象是与原俱乐部出现矛盾等。对所得出的流动动机进行归纳和梳理,并得出运动员流动的个人动机因素:追求经济利益、追求成功、追求工作环境等。
3.1.1 追求经济收益因素
专家学者研究发现,经济因素是影响流动的根本因素。每一项流动都取决于流动主体对利益的衡量。追求高额的收入是运动员流动的一个根本的动力。但是,运动员流动除了高额的经济收入以外,还考虑流动成本、当地的生活成本和风险等综合因素。当收益大于原来生活的时,运动员便会选择流动。
3.1.2 追求成功因素
除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以外,追求成功也是运动员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CBA运动员也是会为了自身价值的体现,而选择有利于自身事业发展的地方。良好的俱乐部资源和环境对于CBA运动员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并且引起许多运动员流动,这种资源和环境更容易促成运动员的成功。
3.1.3 追求工作环境因素
CBA运动员对于自身向往的工作环境是影响自身流动的直接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向往的工作状态等对于CBA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等因素是运动员成长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许多运动员竞相前往自己向往的俱乐部,以求生活的满足。
3.2 流动的外在动因
3.2.1 俱乐部间环境差异因素
俱乐部之间的环境差异是导致运动员流动较显著的宏观因素。生存环境的不稳定是导致人才流动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CBA运动员来说,自身俱乐部竞争压力大、俱乐部管理层忽视对自己的培养等原因,都是导致运动员流动的显著因素。所以,良好的待遇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是吸引运动员流动的关键优势。
3.2.2 俱乐部政策差异因素
运动员流动会受到各俱乐部政策的影响。运动员流动是人力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所以,会引起各俱乐部相关政策对运动员的控制。由于全球化竞争的到来,许多地区的篮球俱乐部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高水平运动员。而有些发展较好的俱乐部则是限制运动员的流动,并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3.2.3 俱乐部扩展因素
运动员流动与俱乐部扩展密切相关。许多俱乐部与国、内外篮球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所以,引起了俱乐部之间人才的流动,这种人才流动结果不是运动员个人选择的结果,而是俱乐部为了自身的扩展而做出的决策。国、内外篮球俱乐部之间的交流发展促进了运动员的大量流动,而运动员国际化的流动也逐渐成为普遍的现象。
4 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对俱乐部的影响
运动员流动是篮球市场中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其能较好的形成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篮球市场来说,运动员的流动是篮球市场自然调节的结果,也是篮球运动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运动员流动作为生产因素的自由流动,对于运动员流出或流入的俱乐部都存在利弊关系。运动员的流动可以使俱乐部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可以有效的将运动员自身的资源发挥到最大化。反之,运动员自身的资源则会浪费。
4 . 1 对流出俱乐部的影响
运动员流动对于流出俱乐部来说,可以促进俱乐部之间的多方面的交流,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运动员回流带来的效益。运动员通过外出交流,拓宽了自身的视野以及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但是,对于流出俱乐部来说,运动员的流出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流失。所以,对于一些俱乐部来说,运动员的外流会造成一定的利益损失。运动员是俱乐部发展的战略资源,运动员的流失会造成其发展领域的竞争优势的流失。据调查,一些俱乐部在积极的争取运动员的回流现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 2 对流入俱乐部的影响
运动员流动对于流入俱乐部来说,可以促进其俱乐部人才的有效供给,并缓解俱乐部后备运动员匮乏的困境。优秀运动员的流入会大大降低其俱乐部对于运动员培养的经费支出,并且可以迅速提高该俱乐部的竞争能力。但是,运动员的流入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如:运动员的流入会对其流入俱乐部的人力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会产生一定的“代替效应”和“挤出效应”,从而影响俱乐部相关人员的工作。
4 . 3 对俱乐部之间竞技格局的影响
运动员流动对于俱乐部之间的竞技布局而言,将能促使俱乐部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呈现多极化发展。随着运动员流动,相应的篮球技术特征与战术流派也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俱乐部之间的竞技布局也随着逐渐转变。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各俱乐部运用有效的运动员流动手段优化自身的竞争力,以打造自身的竞技优势,便于其俱乐部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保持竞争平衡。反之,随着运动员流动,一些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俱乐部将逐渐会被其他俱乐部超越。
5 结语
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流动是职业篮球俱乐部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篮球运动员的流动以改变俱乐部的运动员配置,以增加运动员自身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以及俱乐部的竞技实力。运动员流动有利于俱乐部之间的交流,但流出或许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流入也不一定能带来利益。各篮球俱乐部应随着市场的发展制定运动员战略,通过运动员的流进和流出提升俱乐部的效益,并且调动各方资源,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各篮球俱乐部应合理的配置自身的竞争力,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运动员激励机制,加大向优秀运动员和关键位置的运动员的吸收;应不断完善运动员的合同制度,建设以市场为主题的俱乐部运作体系;健全运动员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运动员流动的环境。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篇2
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体育组
三、竞赛项目及组别
男子篮球、女子篮球
四、比赛地点
学校老球场(一、二 球场)、办公楼前球场(三球场)。
五、比赛时间
20**年5月17日(下午第六节课举行开幕式,第七节课篮球运动会开赛)至20**年6月4日(下午第七节课举行闭幕式)下午第七节课和晚自习前的休息时间进行比赛。
六、报名时间
请各班于20**年5月10日下午17:00以前将运动员名单、组别(教练1人,队员10人),队员号码交体育组刘再贵老师处,每班只可以报一个参赛队,男女队不限,但多报的球队和少于7人的球队不编排参加比赛(特殊班级除外),逾期将不再受理报名事宜。
七、比赛方法
1、采用中国篮球协会最新公布的20**年篮球竞赛规则比赛,每场打四节,每节10分钟,第一节、第三节结束中间休息2分钟,第二节(上半场)结束休息10分钟后再进行三、四节的比赛,第四节的个人犯规和全队犯规将累计到决胜节。在第一阶段的比赛除暂停和罚球停表外,犯规和违例都将开表进行比赛,第二阶段的小组前三名相遇决赛时,犯规、违例、暂停和罚球正常停表比赛。
2、采取抽签分组、分阶段进行比赛,第一阶段抽签分组后进行小组单循环比赛,决出小组名次后,第二阶段小组同名次的.球队相遇决出最终名次,如轮空的球队,不再进行决赛,直接排名最后一名。如时间充足,雨水少,小组第一名在第二阶段相遇时,将采用三场两胜制的方法进行比赛,决出前三名。
3、根据报名的实际情况,无论是男子组还是女子组,7—12个球队将抽签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分阶段比赛,13—15个球队将抽签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分阶段比赛。
4、如天气不好无法进行的比赛场次将另行安排,按照比赛日程进入下一场次的比赛,因雨水多,影响到正常比赛时,第一阶段比赛结束,小组第二名后的球队不再进行第二阶段决赛,直接把第一阶段的成绩带入第二阶段,用第一阶段的得失分率决定第二阶段的名次。
5、篮球运动会的比赛名次排列方法将以中国篮球协会最新公布的20**年篮球竞赛规则为准。
八、录取名次及奖励
男子组、女子组分别录取前六名给予奖励;设体育道德风尚奖男子、女子组各一个球队,优秀运动员10名,学生优秀裁判员10名。
九、其它
1、此次运动会比赛期间请各位运动员用胶布或粉笔在背部写或贴出比赛号码,号码在0—100以内自选,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2、体育组将根据各班报名情况,20**年5月11日下午16:45在学校签到室组织抽签分组,届时请各位班主任、体育教师按时参加(班主任不在的班级,可由助理班主任代抽),不再另行通知。缺席抽签的班级将按退出本次运动会处理,后果自负。
3、运动会期间愿意参加裁判工作的同学,请于20**年5月10日前到体育组刘再贵老师处报名。体育教师、教师裁判员和各班的体育委员必需参加20**年篮球新规则培训;报名结束后将在第十一周由体育组组织赛前裁判知识和技能培训,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培训结束后由体育组决定最终参加本次运动会的裁判员名单和技术代表。
4、运动会结束后,体育组将从各班运动员中挑选优秀运动员参加两场篮球表演赛,届时将分别组建男、女队各1支球队进行表演赛(时间待定),提升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档次和质量。
5、请全体师生,特别是班主任和体育委员认真阅读竞赛规程中的各项内容,严格按照竞赛规程的要求行事,否则后果自负。
贺龙与新中国篮球运动 篇3
贺龙在战争年代就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在战时军队体育运动中,他特别重视篮球。1938年初,贺龙在他领导的八路军一二○师,组建了一支篮球队。董济民、戴金川、武选生等成为这支篮球队的主力队队员,一二○师司令部副官处指导员戴金川被任命为篮球队队长。这支篮球队并不是专职打球的。打仗时,篮球队队员要参加战斗。部队休整时,其他干部战士可以休息,篮球队队员们却要参加训练,还要下各部队打表演赛。
这支篮球队成立时,贺龙到场祝贺,并且讲了话。他在讲了成立部队篮球队的必要性和今后如何组织训练和比赛后,提到这支篮球队应该叫什么名字。他说:“因为我们八路军天天打仗、日日战斗嘛!我们有了战斗报社、战斗剧社,这个球队就叫战斗队吧!”
就这样,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有了第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较正规却又不脱离战斗的篮球队——战斗篮球队。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初期,部队战斗任务多,战斗篮球队的成员都回到部队参加战斗去了,在一个时期里没有搞重要体育活动,但战斗篮球队仍然存在着。1949年底,贺龙率十八兵团南下解放大西南,战斗篮球队的刘卓甫、张之槐、王廷弼、邢亮等老队员,也随贺龙南下。解放西南后,这支篮球队又开始下部队打表演赛,还组织了一些重要的体育活动。贺龙经常到场观看比赛。
大力开展篮球运动
1951年4月底至5月初,第一届全国篮球比赛大会在北京举行。解放军、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西南、“火车头”协会(体育系统)等十个单位参加。贺龙很重视这次体育比赛大会。由于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训练和配合,在比赛大会上打得不好。西南地区女篮获第六名,男篮倒数第二。贺龙得知这个结果后,立即往北京打电话说:“我们西南地区打成这个样子不行,球队回来以后,要集中起来搞训练。”
球队回来后,贺龙亲自抓训练。他考虑,再这样临时组成运动队是不行的,必须成立专门的体育组织。他和邓小平商议后,于6月组建了西南区体育会,并亲自担任名誉主席。
在成立西南区体育会时,贺龙特别重视篮球。他把搞篮球的几个骨干找到家里,研究组织专门的篮球队的问题。最后,贺龙和邓小平商量后,决定在这个体育会下,设立西南体育会篮排球队,专门搞打篮球、排球的训练,而篮球在这个队中占的分量最重。贺龙还下令,从北京参加比赛大会后返回的大学生篮球选手,全部正式调到球队当运动员,又从部队中把原来的篮球骨干抽出来,到篮球队中当队员和教练员。
10月12日,新中国第一支专业体育工作队西南区体育会篮球队成立,成员共11人。贺龙在发展篮球运动中,特别注重实战。他搞实战,就是开运动会,在竞赛中找出差距,发现人才。在贺龙的主张下,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于1952年5月4日开幕。
在这次体育大会上,西南地区的篮球比赛,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西南地区各篮球队都表现出很高的运动水平,比赛也相当激烈。西南军区篮球队在比赛中表现突出,获得第一名。
这次体育大会历时12天,于5月15日闭幕。大会之后,贺龙专门接见了全体篮球队队员,鼓励大家发扬成绩,纠正缺点,把西南地区篮球事业再推进一步。
提出中国篮球技术战术原则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等国的篮球运动已经出现许多新的技术和打法,而中国的篮球技术和打法还停留在20世纪初的阶段。贺龙出任国家体委主任后,为了使篮球运动能奋起直追,费了不少心血。他让秘书收集国外篮球技术发展的材料,然后分类,交给体育工作者研究。他还要求篮球队员要用心研究,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战术。
选拔国家篮球队队员,是贺龙操心最多的一件事。到1956年,通过比赛和层层选拔,在全国选拔出29名篮球健将。贺龙指示,将这29人都调到实际上是国家级篮球队的八一队和北京队来进行训练。这29人,就是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篮球运动员。后来,国家篮球队也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期间,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代表团应邀来华比赛。其中,保加利亚篮球队实力最强,在欧洲获得过冠军,在奥运会上获得过第四名,被誉为“巴尔干雄鹰”。贺龙听说保加利亚队的情况后,每当这个队打比赛,他都去看。他边看边想中国队如何打败这支强队的技术战术。就在保加利亚队和捷克斯洛伐克队比赛之后,贺龙在夜间把荣高棠、黄中及教练员陈彬、张子沛等找来,研究中国队的技术战术。贺龙说,明天中国篮球队就要同保加利亚队进行比赛了,现在我们主要是研究中国队的技术战术,不光是想打好这场比赛,也要为中国篮球今后的发展找出一条正确的路。他让陈彬、张子沛先讲他们研究的战术。随后,贺龙说:“他们的中锋厉害得很,投篮也很准。你们就要搞小个子打大个子的战法。不要怕他们,要敢打敢拼,不但要守得住,还要攻得下,能攻善守。”最后,贺龙说:“一定要打好这场球,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第二天,中国男队同保加利亚男队比赛,按照贺龙等人一起研究的“小个子打败大个子”的战法,中国男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最终获胜。
中国篮球队认真贯彻贺龙的“小个子打败大个子”的战法,进步很快。1962年,八一男篮队又打败了来华访问的苏联红星队。中国篮球队能够打败苏联红星队,证明贺龙的“小个子打败大个子”的战法是成功的。按此战法,中国篮球队在1963年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男篮女篮双双获得冠军。在1964年法国马赛举行的中、罗、匈、法四国女子篮球赛中,中国女篮也取得了冠军。
(据《党史博览》)
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劳动者地位研究 篇4
一、职业篮球运动员概念
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 然而并没有任何专业的文献对于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概念进行界定。比较著名的是杨铁黎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是职业篮球市场中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单位, 他们把篮球运动作为一种谋生手段, 将自身的经济能力以商品经济的形式展现, 换取劳动报酬的一种职业。”笔者认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是相对于业余篮球运动员而言的, 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商业性质。职业篮球运动员是在国家推动篮球产业市场化条件下产生的, 他们专注于参加商业性质的职业比赛。2、工作合同。职业篮球运动员个人与职业体育俱乐部就薪金、工资期限、训练内容、社会保险等事项签订书面协议。3、以篮球运动为职业, 以此报酬维持生计。职业篮球运动员以参加比赛获得的薪金作为谋生手段, 将其视为物质生活来源。综上, 职业篮球运动员是年满18周岁以参加职业商业比赛获得报酬为生, 与职业俱乐部签订工作合同, 由中国篮球项目管理中心统一并注册的运动员。
二、对于职业篮球运动员劳动者地位的不同观点
我国职业运动员在我国劳动法中地位模糊, 由于法律在此方面没有完整的规定体系, 新旧法律尚存在不同理解, 所以现在理论界存在对于职业篮球运动员是否具有劳动者地位的不同观点。大体上可分为三类:1、肯定的观点。该观点从劳动法律关系的主客体方面考察。作为工作合同的双方当事人, 职业俱乐部作为用人单位符合《劳动法》第2条的规定, 职业篮球运动员在年龄、健康程度、智力、缔结合同意愿真实自由方面均满足劳动者应达到标准, 故主体适格。客体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提供体育竞技产品的行为, 故客体也符合法律约定。这样的观点虽然看到了职业篮球运动员具有劳动者概念的一般属性, 但却未对其自身特点进行辩证探究。2、否定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收入高昂、技术性强, 凭借自身的影响力甚至对于整个俱乐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都与传统普通劳动者处于弱势, 对用人单位严格服从命令的情况迥然不同。该观点过于侧重强调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特殊性, 且将劳动者地位的界定与运动员收入、与俱乐部关系亲疏挂钩, 这样的看法显然有失偏颇。3、折中的观点。该观点将职业篮球运动员分为两个部分。认为明星球员因自身具有强势地位不属于劳动者, 而普通球员仍将归于劳动者范畴。这种观点看似细致具体, 但却无法判定明星球员与普通球员的标准, 故无法实现。
三、职业篮球运动员是特殊的劳动者
国内目前关于劳动者概念存在多种观点, 如周长征主张的从属说、李铁喜主张的资格说、曹燕主张从关系主义分析劳动者等。但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判断的本质在于以人格从属性为主, 以经济从属性为辅的观点。
从人格从属性上分析, 篮球职业运动员与职业俱乐部之间签订工作合同后, 应遵守俱乐部的各项制度, 服从俱乐部的工作安排, 正如中国篮协同意聘用合同文本中明确规定运动员服务内容:“球员在受聘期间应当向俱乐部提供以下服务:1、以本人最佳技能和技术表现代表俱乐部, 参加中国篮球联赛季节赛。2、应邀参加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全明星赛。3、参加俱乐部或中国篮球协会安排的非正式比赛和推广宣传活动。4、按时参加俱乐部球队的训练活动及会议。这进一步说明俱乐部与篮球运动员之间具有身份的从属性, 运动员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从事日常活动, 服从其管理。
从经济从属性上分析。职业运动员基本收入由俱乐部供给, 参加专业比赛取得的巨额奖金由俱乐部安排, 进行商业活动的收入需得到俱乐部支持, 故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经济收入全部都与俱乐部息息相关。
据此职业篮球运动员具有劳动法的一般特点, 但除此之外, 职业篮球运动员还具有劳动技能的专业性强、可替代性低;风险系数高、从业时间短以及人力资源投资高且投资主体复合的自身特点。综上, 职业篮球运动员是劳动者, 且为特殊的劳动者。应该将其纳入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范围, 应给予职业篮球运动员劳动者地位。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 职业篮球事业蓬勃发展, 职业篮球运动员权益保障的争议纠纷案件也与日俱增, 然而职业篮球运动员在劳动法中的地位却界定模糊, 这样的情况使得探讨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法律地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从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概念入手, 比较其与普通劳动者的共性和特性, 分析国内现有的不同观点, 阐明职业篮球运动员属于劳动者, 理应纳入劳动法保障范围, 从而为体育事业的有序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关键词:职业篮球运动员,劳动者,从属性
参考文献
[1]石磊.新<劳动合同法>下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权利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9.
[2]蔡鑫生.我国运动员的劳动者地位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 2014.
[3]娄春风.论职业运动员的劳动者地位—以转会权为中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04) .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篇5
1.1 社会文化的不同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相聚在美国。因此美国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融合了各个民族, 各个国家的不同的社会特点。美国作为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高度整合后的“融合文化”。表现出包容性和突出个性的特点。多元性是产生多种风格和流派的沃土, 可以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的一种主导精神, 表现在鼓励突出个人, 标新立异, 总是竭尽全力将自我从集体中突出出来, 以求充分表现自身个性。
对于中国而言,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犹如一个无法抹去的烙印。中国古代儒、道、释诸家共同构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形成了与西方文化特点迥异的“和谐”这一文化核心,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平衡性、整一性、封闭性和守常性的文化特征。这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定势已经潜移默化渗透到西方传来的篮球运动中了。在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中, 特别缺乏类似“美国精神”中的敢于竞争拼搏、创新立异、勇于承担责任的特质。
1.2 篮球价值观, 思维方式, 审美观的不同
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 因此对于美国篮球运动而言, 更重要的是在篮球比赛表现出自身的能力。这样便有了美国篮球重个人技术, 重个人素质的运动特点, 个人表现欲极强。因此他们更多的享受着比赛, 珍惜着比赛时间, 在篮球场上不断的表现自己的能力, 因此在NBA比赛中就会出现绝杀、关键球、“米勒时刻”、“乔丹时刻”。这并非美国人故意的造星效果, 而是球员自身创造力与潜能的自然流露。美国人崇尚个性、富于创造, 而中国人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 这就形成了中国球员过于强调集体, 依赖集体, 压抑个性的特点。连队员球衣号码都统一是4~15号, 发型趋于整体化。“中庸、尚礼”影响下的篮球便是经常出现的“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场面, 你来我往, 消极攻守, 从而影响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及精彩性。
对于中国篮球运动员而言, 他们更多的重视技术的培养, 更注重的是团队合作, 更多的是在比赛中表现篮球技巧。而对于美国篮球运动员而言, 在比赛中, 不段奔跑、跑位穿插、扣篮、空中接力、盖帽, 不断用自身的身体素质与篮球技巧去天空才是极限的篮球运动。这是一种不同的篮球的思维方式与审美观。美国运动员更多的去注重篮球的创新, 眼花缭乱的过人上篮、暴力扣篮、他们不断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去创新, 他们的创造力与中国运动员的保守, 缺少个性, 缺少篮球运动员追求创新和求异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3 人才培养制度的差异
对于美国人才培养制度而言起点早, 美国首先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孩子的培养, 在小学开始就对于美国少年开始了系统性、科学性的篮球运动的训练, 从而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其次是注重的文化培养与体育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在美国, 更多孩子的时间是放在学习知识, 只有拿到了相应的学分才可以去参加篮球比赛。对于高中大学联赛而言, 运动员只有在学业上取得相应的成绩上才可以参加联赛, 因此他们更多时间是放在学习上, 同时在业余时间内参加篮球训练。
对于中国人才培养制度而言, 并没有系统的后备人才的培养, 仅仅只是在中学, 大学开展篮球比赛。更多能够参加职业联赛的运动员都是来自相应的省队, 相关的体育院校, 是来自CUBA的大学生。而对于来自省队的运动员而言, 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不能形成文化与体育共同发展模式。
2 美国篮球文化对中国篮球运动的影响
2.1 美国篮球制度对中国篮球制度的影响
篮球起源于美国, 是美国“四大球类”运动之一, 在美国具有极大地影响力。对于篮球制度而已, 詹姆斯·奈史密斯是篮球的发明者, 是他最新的创立了篮球运动的比赛规则, 是由5对5制的篮球比赛, 而后篮球的比赛规则经过了不断完善, 最终形成了现今的比赛制度。当然对于中国篮球制度影响最为深远的是NBA与NCAA的比赛模式以及相关的比赛制度。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是C B A在1 9 9 5年开始的。C B A联赛根据N B A比赛的相关规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国性的职业联赛。NBA对于CBA的影响, 对于中国篮球制度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改变着整个中国篮球体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俱乐部的形式更使得CBA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上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在大学生篮球联赛上, 美国篮球制度则进一步的影响着中国篮球制度的发展。1998年开始的CUBA联赛对于中国篮球运动的影响是深远, 它加强了中国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 为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加强了中国篮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使得篮球文化深深地影响大学生。因而, 美国的篮球制度对于中国篮球制度的影响是深远, 中国参照美国模式开展着自身的篮球比赛, 进一步帮助中国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是在大学生联赛与职业联赛上, 更多的是美国自小学开始的篮球比赛制度更是影响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篮球联赛自身的局限性, 并没有建立起自小学生开始到大学生, 继而开展职业联赛的相关比赛模式, 因此中国篮球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篮球制度中国篮球制度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帮助中国建立起一套长期发展的篮球比赛模式, 帮助中国篮球运动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2.2 美国球星文化对中国篮球运动员的影响
在20世纪90年代, NBA篮球明星乔丹对于世界篮球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篮球特别是在NBA当中, 通过推出球星从而不断丰富球队文化以及相应的影响力, 而正是大卫斯特恩对于NBA改革的重大举措, 而正是这样的球星文化使得NBA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美国的球星文化同样对于中国篮球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对于中国的篮球运动员而言。许多篮球运动员, 都会把乔丹魔术师篮球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 偶像的动力使得许多青年不断的投入到篮球运动当中去, 可以说NBA的球星文化吸引着众多中国青少年投入到篮球运动当中去, 而这使得中国篮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姚明, 王治郅, 易建联等优秀篮球运动员相继登入NBA, 中国也尝试着发展中国的球星文化。姚明对于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估量, 甚至对于世界篮球的发展也是巨大。因此, 美国篮球球星文化对于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帮助中国篮球的后备人才得到不断的开发, 特别是在年轻的篮球运动培养上面。
3 相关建议
3.1 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3.1.1 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
首先, 应建立起一套适应于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制度系统。从小学生开始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制度, 开展起相应的篮球比赛, 形成小学—中学—大学—职业的人才培养系统。其次, 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关部门应该展开比赛组织训练, 从而帮助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最后, 对于开展文化与体育共同发展的篮球运动人才培养的方式, 不仅仅注重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 更多的注重篮球运动员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 只有具备文化与高水平技术的篮球运动员才是中国篮球发展的未来。
3.1.2 比赛制度的完善
对于中国篮球比赛制度中的缺陷需要去不断完善, 引进美国相关的优秀的, 适合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比赛制度。例如在CBA中建立起相应的类似于NBA的选秀制度, 让更多的篮球人才能够加入到职业联赛中去不段锻炼。
3.2 运动员训练方式与教练员培养的改进
改变篮球运动员训练方式, 注重篮球战术的培养以及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培养。篮球是集体性比赛, 不仅需要的是团队的合作, 而且需要在关键时刻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发挥。因此需要加强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培养, 加强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的培养, 篮球在更多情况下也是身体素质的比拼。对于教练员的培养, 在全国范围内需要形成教练员培养的机制, 教练员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同时更多的情况下, 在学校中教练员应该更多从事关于篮球训练的工作而不是体育教育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玉华.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与中国篮球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8) :35-36.
[2]刘月花, 梁艳江.中美篮球文化差异之比较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 2004 (3) :12.
[3]黄春香.NBA对中国篮球的影响[J].武夷学院学报, 2009 (10) :5-28.
体育强国: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研究 篇6
中国职业篮球自1995年发展以来,取得巨大进步。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在联赛品牌建设、球队队伍组建、人才培养、文化及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过辉煌成就,同时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波折和问题。本文尝试厘清CBA职业联赛发展中的问题,并分析导致出现问题的因素,以期促进中国职业篮球发展,力图缩小同世界水平之间的差距。
中国职业篮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CBA联赛18年来发展历程的客观审视表明,我国职业篮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世界职业篮球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国家。通过中外职业篮球发展的对比,研究认为我国职业篮球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联赛品牌影响力与引领力不强
品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企业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CBA联赛品牌是以CBA赛事为核心产品,包括球员、观众、裁判员、教练员等行为主体和篮球馆、场地器材设施等客体在篮球比赛生产过程中表现并被球迷、观众、媒体等社会群体认知的独特文化内涵的符号集合。CBA联赛品牌的影响力与引领力不足根源在于其赛事产品质量不高,此外,俱乐部硬件措施质量、联赛或俱乐部的服务意识等也影响到CBA联赛的品牌建设。
(2)联赛对职业篮球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
职业篮球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职业篮球人才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联赛及俱乐部的管理及服务人员。本部分对联赛发展中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员的情况做分析。
1)联赛对球员的培养
CBA联赛的管理者为中国篮球协会,篮协与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实质上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的关系。篮协在负责职业联赛发展的同时,负责国家队建设。国家队集训队员由篮协负责从各俱乐部选调,竞技实力突出、比赛经验丰富的队员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赛,因此国家队队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联赛各俱乐部本土球员的最高水平。自职业球员允许参加世界大赛以来,美国男子篮球国家队队员的选拔也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以下两表通过对中美两国参加男子篮球世界大赛的队员进行分析,讨论中国职业联赛对球员的培养情况。
2)联赛对教练的培养
教练员对职业篮球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影响,高水平主教练有助于提高球队的竞技水平甚至联赛赛事水平。高水平职业篮球队通常配备一个教练组,即一个由主教练和包括体能教练、技战术教练、进攻教练、防守教练等组成的团队。主教练负责比赛指挥和球队的总体训练工作,各教练负责各自任务,教练员工作专业化也是职业篮球发展的趋势。纵观CBA联赛俱乐部队的教练成员,多是一名主教练配备一名助理教练员组成。
3)联赛对裁判员的培养
裁判员也是影响职业篮球联赛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男子足球)曾因为一系列裁判事件而出现大动荡,职业篮球的发展虽没有出现影响极恶劣的裁判事件,但类似问题也困扰到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不论是CBA,还是WCBA甚至NBL联赛,因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制裁能力及执法公正度对于比赛成绩、赛事质量高低等具有客观影响;裁判员的判罚还影响到球员、观众、球迷的情绪,对赛场文化的构建有重要意义。针对篮球裁判员的重要性,篮管中心前主任李元伟也表示,裁判问题是篮球联赛的颠覆性隐患,一定要严防死守,决不能出问题。因此说中国职业篮球发展中,裁判员队伍建设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3)联赛文化不繁荣和联赛制度建设不完善
1)联赛文化不繁荣
现代篮球发展至今,不仅是一个体育项目,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职业篮球作为世界篮球发展的趋势,已形成独特的职业篮球文化。在世界顶级职业篮球联赛中,NBA联盟的圣诞大战、全明星赛是一种职业篮球文化。
2)联赛制度保障不完善
CBA联赛发展以来,制度保障几乎处于滞后状态。现阶段联赛结束之后,篮协针对性做出相应调整。1996-1997赛季,中国篮协本着“边探索、边总结、边立法、边完善”的指导思想,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出台制度保障的指导思想反映出中国篮协在联赛的制度研修工作中并没有超前的意识。1997年11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挂牌成立是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的一个标志事件,是中国篮球发展的一大改革亮点。
2 影响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的因素
2.1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篮协在职业篮球发展过程中,对联赛品牌建设的价值意义具有深刻认识,2004-2005赛季,联赛品牌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了推广CBA联赛品牌,篮协在联赛宣传方面采用重大措施,推出CBA脸谱等标识,借助办公用品、明信片、信封等推广联赛品牌,体现出篮协对联赛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之高。联赛品牌得到改善的同时应认识到联赛的核心是赛事产品,即运动员在教练员指导下、裁判员监督下、观众面前展开高水平的比赛。因此联赛的品牌建设首先应该是赛事水平的提高。
2.2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培养人才力度不足的因素分析
在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联赛对于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最高水平的联赛,应该输出高水平的人才,包括球员、教练员、裁判员等。高水平人才的输出对后备人才培养的意义在于激发后备人才的潜力,使其对联赛充满向往与信心;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在联赛中得不到成长,实力得不到发挥势必会影响到后备人才的正常培养。
3 结论
3.1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现状为:
竞技体育发展相对较好的同时存在项目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群众体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体育文化有待深入研究。在我国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职业篮球对体育产业发展和打破竞技体育项目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篮球发展有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3.2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我国职业篮球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
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西班牙职业篮球水平取得的进步对我国职业篮球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3.3 中国职业篮球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联赛品牌影响力与引领力不强;联赛对职业篮球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联赛文化不繁荣和联赛制度保障不完善;联赛发展中竞赛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竞赛编排不合理且不稳定,联赛单赛季比赛场次少、时间跨度小,特殊比赛安排不合理等。
摘要: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中,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都取得了一定发展。体育强国建设视域下,体育产业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职业体育的发展;职业篮球在我国开展以来,影响力逐渐增强。体育强国建设为职业篮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对比国外职业篮球发展,主要包括美国、西班牙和韩国职业篮球发展情况,分析我国职业篮球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析相关因素,提出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体育强国,职业篮球,赛制改革,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杨铁黎.职业篮球市场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国务院.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Z].1983-10-28.
浅析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的影响因素 篇7
1 政府行为
职业体育俱乐部虽然属于体育产业, 但是与一般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职业体育产业政策, 中国离建立市场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所需要的特殊政策坏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体制改革很必要, 但是相关法规的制定与监督更加必要。因此, 要针对其特殊性制定专项法律去规范和调控其运营。
1.1 CBA政策坏境的缺陷
中国政府在竞赛、俱乐部管理和运动员的注册与转会等不同层面上制定了许多政策法规和条例,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但在针对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的特殊政策方面还存有缺陷, 如:缺失电视转播权的政策、场馆建设相关的土地政策缺乏专门职业篮球文化繁荣政策等。我们应该借鉴NBA发展的成功经验, 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制定出符合CBA实际发展的法律法规。
1.2 政府行为的消极作用
政府行为对篮球俱乐部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冲突、政府的“越位, 错位”现象、政府职能混乱、政事不分、权力结构矛盾突出等。CBA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实践运作方面还很不规范, 所以当前政府在职业篮球改革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能改变的, 但是这种主导性是采用宏观调控和部门监督实现对职业篮球的“主导”。
2 经济基础
2.1 CBA发展的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职业篮球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产阶级作为中国职业篮球主要受众的人群, 数量快速增加, 给CBA联赛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
2.2 国家对职业篮球发展的经济投入
赞助商企业的投资是CBA俱乐部资金的主要来源, 但是由于CBA俱乐部自身的经营困难, 企业不愿意继续扩大投资, 因为企业得不到想象中的投资回报率。大多数企业保持观望姿态, 投资很少, 政府逐步退出对职业篮球的直接基金投入, 而是通过制定政策, 支持俱乐部从市场和社会吸纳资金, 所以CBA组织应该惊醒, 加紧摆脱自身的经营困境, 努力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2.3 CBA的主要收入来源
面对资金的主要来源, 因各篮球俱乐部自身对市场的开发不足, 所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应当成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现代化股份制集团公司, 高效合理的开发市场和资源的配置, 营造联赛健康稳定的投资坏境。尊重赞助商的利益诉求, 与其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确保赞助商对CBA联赛持久稳定的投入。
门票收入是CBA俱乐部的第二大经济来源, 但其粗放式的门票收入使得球队的门票销售没能体现服务球迷的联赛理念。随着联赛的受众越来越多, 体育馆开展综合经营和全方位的消费服务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建议在CBA联赛场馆管理政策或地方相关政策中, 制定合适的场馆经营模式、税收标准等, 对场馆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 提高场馆的服务功能。从球迷的角度出发, 突出场馆的公益性功能, 对弱势群体的消费活动给予优惠, 如设立球迷开放日、学生门票打折等, 这种公益性活动的服务对球队所造成的亏损政府可以给予经济上的适当补助。
CBA的发展离不开电视转播, 基于中国的国情, 中央电视台在体育比赛的转播上占据多方面的优势, 但是CBA组织对赛事转播权的收费只是象征性的, 获得的利益主要是电视台的免费广告, 这种现象不利于CBA转播市场的竞争和开发。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积极促成各级电视台与CBA联赛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 提高俱乐部的电视转播收入。在赛事转播过程中, 明文规定部分免费广告时间段, 为俱乐部和赞助商降低广告成本。同时, 政府应该逐步放开职业体育转播市场, 容许民间资本和国外媒体进入转播市场, 加大市场竞争的作用。
3 传统文化
3.1 NBA的文化入侵
近年来, NBA利用中国体育领域对外开放政策空白的漏洞, 避开中国篮协的监督, 直接与地方政府和其它协会开展篮球商业活动, 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在2008年, NBA制定了“NBA中国联赛”的计划, 并明确提出要与中国篮协“共同拥有联赛所有权”。这是对中国篮协权力的公然挑衅。中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外国投资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热烈欢迎的, 但是对这种在中国土地上另起炉灶搞“NBA中国联赛”是决不允许的。
3.2 中国传统文化对职业篮球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目前发展我国职业篮球运动是一种隐性的、力量巨大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才模式、篮球技战术风格和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NBA的美国篮球文化热流, 冲击着中国篮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这股热流之下, 从事篮球事业的相关人员和球迷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 所以在中国职业篮球文化的建设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3.3 中国篮球文化的历史使命
面对NBA的美国篮球文化热流对中国篮球文化的影响, 我们要坚定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充分利用本国文化的优势, 把崇尚遵守礼仪、宽厚和爱好和平的价值观念结合外国文化的追求个性与独立、团队互助协作的观念相结合, 弘扬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篮球产业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可以创造财富实现篮球的经济价值。因此, 一定要把弘扬民族文化和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相结合, 全面提升中国篮球在世界上的形象。使CBA成为一个参与人数多、竞技水平高、市场价值大的团队运动。
4 建议
4.1 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路径选择
政府应转变职能, 着力加强政策法规制定, 加大扶持力度;拓宽投融资路径, 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和金融市场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根”, 吸收世界文化的营养去发展“枝叶”, 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篮球文化“大树”;政府、社会应承担职业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 形成政府、社会和俱乐部联合培养的局面。
4.2 加强政府、经济和文化层面的政策制定
完善政策监督制度, 完善中国篮球协会章程, 规范其职责界限;完善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设立职业篮球文化发展基金;完善职业篮球运动员就业政策, 设立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国际培训基金;以支撑中国职业篮球发展路径的有效开展, 促进中国职业篮球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 从政府行为、经济环境和传统文化3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职业篮球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得出:政府行为决定了中国职业篮球的运行模式和供给规模;经济基础决定了中国职业篮球的消费市场潜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挥打造了其品牌特色。通过分析和探究, 希望能够为中国职业篮球发展路径的设计提供事实依据, 为中国职业篮球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职业篮球,发展,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庆伟.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116.
[2]刘楠.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45-47.
[3]何斌.中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需求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7, 27 (8) :86-95.
[4]赵国华.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3:28.
[5]苏益华.我国竞技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 2004, 11 (3) :114-116.
[6]何斌.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4 (6) :10-14.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篇8
1 世界强队体能训练的特点
世界强队在重视技、战术训练的同时更加重视体能的训练, 他们体能训练的主要特点有: (1) 体能训练途径多种多样, 为了在长期高强度对抗的比赛中保持充沛的体力, 世界强队体能训练不是单一形式的体能训练课, 而是形式多样化安排, 而且训练方法手段将就科学性。比如进行分组的对抗、折返跑、器械的训练, 加强了对技战术的训练, 也能够从中发现体能不足的情况。 (2) 重视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的同时发展, 篮球的训练是一个整体而系统的过程, 一般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分组对抗的方式来进行, 这种训练方法能有效的把体能和技术结合起来, 达到体能和技术训练的双重目的。 (3) 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 当一般体能训练达到目的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专项的体能训练, 专项训练的目的更有针对性, 对身体情况不同的球员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
从赛制上来说就明显能感觉到CBA与NBA之间的差距, NBA球队基本上是一个星期2~3场的比赛, CBA球队一个星期大概就2场比赛, 算上有些球队的轮空, 平均下来就1.5场, 与NBA的比赛密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看体能就是从这方面拉开差距的, 光是进行体能的训练是得不到锻炼队伍目的的, 一定要在比赛中来提升。作为职业球员, 体能是最为基本的条件。体能的不足就不能充分发挥技、战术的水平, 攻防的转换也跟不上比赛的节奏。体能表现最为彪悍的应该是韩日世界杯时的韩国队, 在高强队云集的足球世界杯上, 韩国队单从技术层面来说根本与其它强队无法比较, 成就他们世界杯第四名的关键因素就是体能, “跑不死”几乎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从体能上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中国篮球对应该就要学习韩国足球队的体能训练模式。
2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问题
2.1 体能训练的思想落后
体能训练要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为基础, 运动员普遍的观念就是多做器械, 多锻炼肌肉就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其实不然, 思想上要进行转变, 不要单纯的以为体能就是锻炼, 教练员要在思想上进行指导, 让运动员在脑海中理解体能训练的思想和意义。
2.2 正确的体能训练有利于预防伤病, 延长运动寿命
很多大量事实已经表明, 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建立在雄厚的运动素质发展水平和有机体形态的改变, 机体水平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系统良好的体能训练可使篮球专项技术保持的时间更长, 运动水平衰退速度减慢, 运动员就能更长久的竞技运动能力。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科比, 姚明没进NBA时科比就已经在了, 姚明退役时科比仍然还在。说明NBA的体能训练是国内不可比的, 对于延长运动员寿命NBA的体能教练显然有更好的办法。可以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生活之中经常锻炼的人就比不锻炼的人身体好, 很多老年人也经常锻炼, 有些甚至比年轻人的身体还要好。我们国内体能训练的方法不是没有, 而是不够先进、科学, 我们体能训练的思想一开始就落后于NBA的训练方法, 这么多年以来不仅没有缩短差距, 反而还越来越大, 比国外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短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2.3 缺乏体能训练培训组织
随着篮球职业化在世界上迅猛的发展, 带来运动员、教练员等相关人员的职业化, 教练员有严格的培训上岗制度, 已经成为跟其他行业一样的标准, 要有从业的资格证, 严格的培训。也有专业的体能教练员, 也是需要资格认证的, 必须要得到NBA联盟的承认才能正式上岗。在我国就没有相关的制度, 稍微有点名的都可以担任体能训练教练员, 不管有没有资格的承认或培训机构认证都可以上岗。但是随着我国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 篮球管理中心也渐渐意识到到了这个问题, 也对CBA教练员进行过相关的培训, 但是跟NBA比起还是有十分大的差距, 涉及到的方面并不多, 而且也没有深入, 除了CBA球队配有体能训练教练员以外, 其它大学篮球队都没有。CBA的体能教练员也不是专职训练体能, 也讲技、战术, 造成了对体能训练的忽视, 甚至有些体能的训练还是笼统的在进行, 并没有科学系统专门的训练。比如NBA湖人队, 单单是体能教练就有8名, 而且各司其职, 专门训练身体某块肌肉的教练也有, 可想而知分工之细, 所以NBA联盟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联盟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要健全篮球教练员的培训机构, 对没有培训机构承认的教练员采取不录用的原则, 发展CBA篮球体能训练教练员以外, 也不能忽视CUBA (大学生篮球联赛) 篮球教练员的培训, 整个大学生篮球运动都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 所以在教练员的培训方面的效果应该要比CBA好, 打下好的基础以后我们国家的篮球事业才能进步。
2.4 体能训练科学研究的缺位
我国在篮球体能训练科研方面明显落后于世界篮球强国, 按道理来说我国篮球事业的开展也不算是太晚, 为什么还会存在这样大的差距, 有这样几点原因: (1) 训练方法手段的简单化; (2) 篮球运动主要特征把握模糊; (3) 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脱离。
3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创新
(1) 对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思想要转化, 改变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的传统理念。当一般体能训练累计到可以引起质变的时候, 就该加强专项体能的训练, 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取得突破, 取得好成绩。
(2) 采用方法的多样化、科学的手段进行体能训练, 改变单一枯燥的训练方法, 对体能训练的负荷要有量化的指标, 不要一味的强调成绩增加运动员的负荷, 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 创新体能训练理念, 重视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 在技术上不如对手的时候, 充沛的体能就会成为制胜关键因素, 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4) 合理安排体能训练, 着重改变在赛季中不能进行体能训练的理念, 强队之所以强就是无论在比赛或者不比赛的时候都要保持一定强度的体能训练, 当一个动作训练到一定强度的时候肌肉就会有一定的记忆, 那么在比赛中对于这些动作的完成就自然而然, 体能训练的效果就得到体现。
(5) 把体能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科学计划, 改变以往的技战术训练替代体能训练的误区。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竞技制胜的规律, 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科学的安排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的训练。
4 结语
对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研究不仅能缩小与世界篮球强国的差距, 而且还能发现自身问题的不足, 从各个方面分析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对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鹏, 谭鹏.对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刘锋.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问题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刘新征, 蒋纯金, 赵志明.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4]王艳丽.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指导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 2012.
[5]孙晋媛.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篇9
1 职业篮球文化的内涵
对篮球文化的理解与把握,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观点。李元伟(2005)认为篮球文化是指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其核心是篮球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篮球运动的“人化”和“化人”[2];孙民治(2006)则认为篮球文化是人类社会大文化的一个下位概念。它是世界各地域人群,通过从事篮球活动过程,围绕本体特征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形成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物质与精神的、内容与形式方法的总称。它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反映时代演进水平的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而这种文化的内容、内涵丰富多彩,它包含人的思维方法、行为形象、社会制度特点、竞赛形式手段方法及其他综合保障因素,核心是物质与精神的价值现象。它随着现代篮球的普及与发展、创新与提高,带有地区性、民族性[3]。职业篮球文化是在职业篮球实践活动中,长期探索与积淀而形成的。职业篮球文化是随着职业篮球联赛的广泛开展而形成的篮球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它以职业篮球俱乐部、职业篮球运动员、教练员及球迷为主体,以职业篮球联赛为载体,结合现代多媒体渠道传播的一种全新的篮球文化形式。这种文化蕴含丰富的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精神内核,反映职业篮球形象、培育职业篮球道德及形成职业篮球价值观体系。职业篮球联赛通过科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职业篮球文化能够有效地提高职业篮球联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职业篮球形象。
2 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现状
2.1 深层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现状
职业篮球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在职业篮球文化建设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职业篮球的精神、意识、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它处于职业篮球文化立体结构中内隐的、较为深层的地位,是整个职业篮球文化系统的核心和灵魂。
1999—2000赛季中国篮协下大力气抓了裁判员赛前培训工作,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特别强调了树立四个意识,即“整体意识、职业意识、品牌意识、法制意识”,使裁判员对完成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2004—2005赛季推出“北极星”计划,确定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具体目标:培育和发展强有力的CBA品牌;使联赛成为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摇篮;打造亚洲最好的职业体育联赛;赢得更多的国际赛事奖牌;使CBA成为有赢利和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赛事。2005年,全国篮球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构建篮球文化,首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是发展中国篮球运动的根本目的。以上几个方面的提出,反映出中国开展职业篮球联赛的宗旨与价值观念等。
2.2 中层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现状
职业篮球文化的中层结构是指调控和规范职业篮球联赛中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也就是常说的制度文化层。通过这一层,职业篮球文化意识和思想才能合理地、有效地调节职业篮球联赛参与者的行为与关系。职业篮球文化的中层结构是职业篮球文化意识形态外在的制度化的表现方式。它集中体现了职业篮球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职业篮球联赛参与者和职业篮球行为的要求。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产生是在体制转换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自上而下地开发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因此,中国职业篮球文化中层结构的建设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初级阶段的特征。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组织基本是准政府组织机构,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组织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仍主要由“准政府组织性质”的机构———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所掌权。投资方———俱乐部业主只在形式上参与决策权,并没有“决策控制权”,只是具有“决策参与权”。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大都由原体育行政部门与投资企业合作建立,即由体育行政部门提供训练场馆和运动队,企业提供资金。随着中国职业篮球步伐的延伸,这种形式组织起来的职业篮球俱乐部蕴含在管理中的问题逐渐突显出现。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开赛以来,尽管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但总体来说,整个法规、政策缺乏系统性。
2.3 表层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现状
表层职业篮球文化是职业篮球运动创造的物质文化,是形成深层、中层职业篮球文化的条件,从表层职业篮球文化中,往往能折射出职业篮球思想、职业篮球哲学认识、职业篮球意识及职业篮球价值观念等。由于表层职业篮球文化发展速度最快,它比深层结构和中层结构都经历更多更为频繁的变化、革新、改进、更新,且很容易被发觉和借鉴。所以,中国职业篮球文化表层结构的发展变化,最能直观反映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经历从“希尔顿”到“摩托罗拉”再到“联通新时空”总冠名的变化,联赛冠名赞助严重影响了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本身品牌的形象。要作为一项文化产业,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必须建立起独特的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并加强品牌传播管理。2004—2005赛季取消联赛商业冠名,正式推出“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2005—2006赛季推出“篮球的面孔”的标识及“我的球队、我的比赛、我的CBA”的品牌口号,表明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依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走上了打造CBA品牌的战略发展道路。另外,各俱乐部的商业冠名权还依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各俱乐部在创立自身品牌的同时,也在树立赞助企业的商业品牌,从而缺乏培育中国职业篮球各俱乐部自身形象和品牌的稳定性。
目前,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各俱乐部均有自己较为稳定的主场,主场设在政治、经济中心的大城市,或设在具有良好篮球传统的城市。其中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占57.1%,有3支球队的主场设在直辖市,占21.4%;有3支球队拥有2个主场,占21.4%,其优点是可扩大影响面,便于市场运作;有4支属迁入性球队,占总数的28.5%,表明中国篮球联赛中出现了球队的商业性流动[4]。但是,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体育馆观众席、电视转播席等科技含量及人性化程度不够高,体育馆内设观众席位较少,体育馆周围的交通设施有待改善。职业篮球物资设备是建设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基础,是展示中国职业篮球文化的平台。因而,良好的职业篮球物资设备是建设中国职业篮球文化的基础条件。
1994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篮球训练竞赛工作会议。会议决定:1995年全国篮球甲级联赛实行主客场、跨年度的新赛制,提出了“以竞赛改革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职业化为动力,挽救中国篮球提高水平的口号赛季联赛推出《相信自己》主题歌,喊出了“相聚CBA”,“激情、超越、创造”,“更新、更好、更精彩”的联赛口号;2004—2005赛季是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改革最大的一个赛季,也是最突出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的一个赛季。联赛提出新的口号:“我的球队、我的比赛、我的CBA!”、“打造至尊辉煌,镶嵌冠军梦想”;2005—2006赛季加大了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的力度,明确提出了新联赛是竞技篮球、娱乐篮球、财富篮球、文化篮球的有机统一,确立了“一个中心,三个服务”的工作理念,强调联赛文化建设是形成联赛品牌的核心和关键。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品牌推广口号的变化,表明表层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共同设立了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活动,筹集资金,联合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例如在新疆建立了第一所CBA希望小学,在2003—2004赛季总决赛第四场比赛现场为刚去世的小球迷默哀;在2004—2005赛季的开幕式上由来自新疆阿克苏阿恰乡维族少年领唱国歌,由CBA的忠实球迷升起总冠军旗等等。另外,各俱乐部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八一、北京队的队员主动去看望患癌症小病人,并慰问家属等。应该说,这些活动显著提高了中国职业篮球的文化品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职业篮球是公认的比赛、文化、娱乐相结合的产物,而赛场则是三者结合平台。篮球比赛中的啦啦队表演、吉祥物的搞笑表演、全明星周末等各种娱乐球迷的活动形式,可以进一步丰富中国职业篮球文化的内涵。但是,中国职业篮球的这些活动形式,太注重模仿,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以至于中国球迷在看到这些活动形式的时候,感觉中国职业篮球有意无意地在淡化和贬抑中国职业篮球文化的存在。任何文化的民族个性和乡土特色是瑰宝,只能珍惜、完善、充实,若是丢失了特色,不仅损害了中国篮球民众的文化传统自尊感情,也难以构建中国篮球文化的特点[3]。
3 加强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完善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的制度结构
中国职业篮球管理体制是受计划经济影响下的行政事业管理体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造成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管理体制不通畅、联赛和俱乐部产权不清晰、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监督机制。所以,在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中,完善以上制度结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篮球制度结构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可持续发展,形成稳定的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形象。
3.2 创造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的物质环境
对职业篮球物质环境的设计和改造,是职业篮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职业篮球物质环境应包括:职业篮球比赛场馆所处的外部环境,建筑布局和风格,场馆内外的装修、布置及其现代科学水平等等。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篮球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应忽略以上这些方面。
3.3 突出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的民族特色
我们一方面学习国际先例,借以探索寻求篮球文化的本源形式与规律,以及篮球文化的产业化内容、途径与市场份额,提炼借鉴;另一方面不能有意无意地淡化和贬抑中国篮球文化的存在。任何文化的民族个性和乡土特色是瑰宝,只能珍惜、完善、充实,若是丢失了特色,不仅损害了中国篮球民众的文化传统自尊感情,也难以构建出中国篮球文化的特点[3]。因此,当前建设中国职业篮球文化,要实现创建中国特色的职业篮球文化并使之繁荣与发展,就要锐意探索、强化和大力提升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内涵中的民族个性与优势特征。
3.4 加大职业篮球文化的推广包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装”在职业联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包装”虽然是形式,但好的“包装”却能以其鲜明的特点在同类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应加大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推广包装主要包括推出积极、健康的联赛口号;赛前制造比赛的悬念与看点;推出和包装明星球员等等。
3.5 加强职业篮球文化传播网络建设
在职业篮球文化的表层中,文化传播网络与职业篮球文化的其他载体相比,具有更突出的传播功能。职业篮球文化的价值观、目标、精神、道德等精神层要素,通过这一渠道传播到各处。在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中,创立自己的期刊、报纸、网站、电视转播网等是极为重要的。
3.6 加强职业篮球文化建设参与者的素养
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NBA职业篮球给我们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中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应树立关心、爱护、尊重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高尚情操更应珍惜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良好发展势头树立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不能为自己私利而损害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整体利益。所以,这就要求他们不仅应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而且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及经验,又能利用中国深厚文化底蕴建设中国职业篮球文化
摘要:在对职业篮球文化这一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职业篮球文化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设中国职业篮球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篮球,篮球文化,现状,对策,中国
参考文献
[1]李元伟.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开创中国篮球新局面[N].中国体育报,2005-5
[2]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
[3]孙民治.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
[4]程利群.论CBA联赛主场文化[J].体育与科学,2005,(3).
[5]薛岚.NBA主场文化探析[J].体育科学,2005,(4).
[6]高瞻.CBA文化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3).
[7]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8]王家宏.新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
[9]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10]陈文华.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推荐阅读:
篮球运动在中国发展07-03
中国职业01-11
中国职业足球07-05
中国导游职业倦怠研究09-22
中国儿童职业体验中心09-05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12-1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06-30
揭密中国职业经理人09-10
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梦想07-17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