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精选13篇)
最大的书 篇1
《最大的书》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勘、岩”等10个生字。
认识“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变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岩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要想学好这篇课文,先得学会这课的生字,你们有信心吗?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连成词多读几遍。
待会儿请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看谁的小老师当得最出色。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词?(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
(2)去拼音随机抽读。(“我指你读”)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由题质疑,自主研读,理解“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过渡:同学们生字认得真不错,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叫——最大的“书”(板书)
师生再次齐读。
(1)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书”为什么要加上“”号)
(2)请你们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3)学生默读汇报: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谁来读读这句话?(三人)齐声再读这句。
(4)读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知道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你们都是勤学好问的孩子,课文中的小朋友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想弄个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板书课题。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还记得吗?谁能再说说理由。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细读课文5-12自然段,合作探究。
爱刨根问底的你们就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选择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选择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课文的第5-12自然段,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
1、合作研读,小组内交流;
2、汇报解决:
(1)书里有什么?(文字和图画)
① 指名从文中找出书里的文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② 分别指名读。各一个,愿意读的一起读。
③ 教师点拨:
平常我们在读书时,都是通过书里的文字和图画获得了知识,今天我们读了岩石这本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也一定会有收获。
请同学们不出声地再读一读这部分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本岩石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④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⑤ 交流:
适时出示:“它告诉我们……这座山。”(配音乐,展示这一变化过程)
⑥ 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⑦ 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瞧咱们的地球爷爷真像个魔术师,在亿万年间竞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⑧ 你们也很了不起啊!既能不懂就问,又能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问,老师看到你们的脸上已经露出了解决问题的兴奋的笑容。能将你们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选择读书伙伴分角色读5-10段(出示)
a、学生分角色读(请2-3组)
b、师生合作读:
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可以和大家合作吗?
c、学生集体分角色读。
(2)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课内外结合。
三、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和川川一起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想一想川川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①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②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2、爱动脑筋,勤学好问的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其实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神奇奥妙的知识,你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吗?
板书设计:略
说几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篇2
到北京混事以后,见到好些跟我同时代的智者写回忆录,动辄说起当年的灰皮书,那些文革期间内部版的社科经典,煞是令人羡慕。我那个时候,生活在黑龙江的最东边,一个天老地荒的所在,人少狼多,灰皮书连知道都不知道,何况去读?我能读到的,就是一些文革前就公开出版的小说。我所在的农场,中层干部大多是从部队里赶出来的小知识分子,积习难改,家里多少都有几本书。在文革初期烧书的高潮中,漏网的居多,一旦高潮退去,这些家庭的孩子就开始传看家中的藏书。最流行的,就是《烈火金刚》、《平原枪声》、《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些文革前的革命小说,尽管当时也是“毒草”,但大人们禁查的似乎并不很严。我认识的小伙伴中,识几个字的,几乎都看过,没看过的,也听人讲过。但是,对于我们几个书瘾大一点的,这些书就不解渴了,在我们中间传看的,往往是些外国小说。比如大托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的《前夜》、《父与子》、《猎人日记》,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等等。这些书,大人控制的严,轻易不让孩子看,而且书皮都被撕掉了,看的时候,书名和作者一概不知(文革之后,方才恍然大悟)。这些书,每每得来不易,有的时候,打听到谁家有,去借,人家肯定说没有。于是就赖皮在人家待着不走,几个小时磨下来,一般书都能借到手,但给的条件却相当苛刻,一本厚厚的书,限定三小时四小时一定得还。因此,我在那时就练就了一身快速阅读的好身手,一般三四百页的书,三小时肯定拿下。
说起来,那个年月,文学类的书还真没少看,中国古典小说和戏剧最多,其次是俄国到苏联的小说,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雨果的《九三年》和《悲惨世界》,小说里浓浓的人道主义情结,可以凝固战争中对立的双方,可以感动冥顽不灵的冉·阿让,没有人性的警察沙威,当然也打动了年幼的我。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岁月,人与人成日厮杀,文斗完了武斗,武斗完了批斗。所有人都变得面目可憎,面目不清,谁也不知道明天会被谁揭发。今天在台上斗人,明天就可能被斗。昨天还是看押牛棚罪犯的看守,今天说不定也进了牛棚。当年的我,还只是个小学生,但也一样感受到了人世间的冷酷和无情。在一个最缺乏人道的时代,哪怕仅仅在纸上得到一丁点人道的温馨,也足以温暖一颗孤寂冰冷的心灵。林彪事件发生后,引发我对文革的怀疑,起点就是外国小说里的人道主义情怀。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质疑社会虚伪冰冷的话,在那个岁月,招来的,只能是祸端。中学毕业前夕,我被人告发,在一连串被批判和审查中,走出了中学,被发到一个偏远的连队去放猪。
如果说,在中学的时候,老师们专用的图书室里,还有些书可读的话,到了连队,能读的东西,除了两报一刊,就没别的了。放猪的活儿,虽说有时候又脏又臭还累,但閑空也比较多。一个读过书的人,总不能天天对着公猪母猪发呆。于是我就设法找书看,还好,连部居然还有一套《鲁迅全集》,一直搁着没人看,我就一本本借去,一本本地看。开始,只看小说,小说看完了,看腻了,看杂文,杂文也看完了,就啃译作和学术著作。总之,一整套鲁迅全集(孤岛本)20本,全部啃完。在此之前,由于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选了鲁迅的文章,那些剑拔弩张的文字,让我对鲁迅印象很不怎么样。但是,由于没有书读,被迫啃完了鲁迅,反而令我对鲁迅有了全新的印象——从此喜欢上了鲁迅。鲁迅对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特性的分析和批判,在近代思想家中,无人能出其右。同时,鲁迅的那份孤独,那份绝望,那份在疑虑重重中的人道情愫,也令我大有同感。后来,我看了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胡适、周作人……这些伟人,没有一个能给我读鲁迅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
到今天,我写的杂文和随笔,已经大大超过了我的学术文字。这些杂文和随笔,甚至包括微博上的寥寥数语,都或多或少地带有鲁迅给我留下的印记,冷峭中带点幽默,文字如刀,不留情面。我曾经一度想要摆脱鲁迅的影响,尽量让自己的文字变得更加光明感强一点,游戏一点,但是,迄今为止,未能成功。
人道主义,是我最早从阅读中获得的滋养,靠着这份滋养,我熬过了文革岁月。我现在的历史研究以及时评随笔写作,里面根深蒂固的价值理念,还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我评价历史上的人和事的基本尺度。这些,都来自我少年时代的阅读。
(摘自作者的博客)
《最大的书》课文教学反思 篇3
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最大的“书”》这篇文章的表现形式是人物对话。叙述了川川与爸爸在登山过程中跟地质勘探员交流的见闻,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下面摘录一篇不错的《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与各位小学语文老师分享。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对话为线索,将地质的相关知识融入课文之中,语言中充满了儿童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达到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科学意识。
所以,我在《最大的“书”》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从而激起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研究、探索自然的愿望。
比如:
1、叔叔讲到岩石书的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藏着铁矿,哪里埋着煤矿……省略号代表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石油、有的说是钻石、金子、瓷器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抓住“小鱼”一词理解叔叔开心的心情。平时我们看到小鱼,都会很开心,因为小鱼很可爱。今天我们在哪里看到小鱼呢?(在岩石上)除了开心的心情,叔叔的心还带着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我在教学《最大的“书”》时,除了侧重朗读外,还重视双基训练,有完形填空题、修改句式等练习。特别是填空小练习,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将刚的.知识巩固。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篇4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认识岩石这本大“书”,初步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80分钟
精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岩石就是“书”啊!你们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出示课件)
川川听了叔叔的话,头脑中出现了许多小问号,同学们,你们奇怪吗?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质疑。
二、学习58自然段
1、是啊,这本书中到底有什么呢?让我们和川川一起到书中找答案吧!同学们打开书(端正姿势)
2、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岩石这本书中有什么内容呢?
3、读课文,其余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汇报。学生结合文中有关的语句进行回答。
5、我们书中的字和画经常见到,那岩石上的字和画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看一看。(打开书看插图)从这本岩石书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其实岩石上的字和画还有很多很多呢!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有关岩石的课件)欣赏了这些岩石“书”上的字和画,你有什么感觉?(有趣)
6、多有趣的岩石啊!那川川和叔叔的对话你能读好吗?
步骤:①再来读一读58自然段,想想川川和叔叔的话该怎么读?练习读好每一句话。
②同桌之间分角色读,看你们谁读得好。
③指一组同学读,其余同学听,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
④评读:(川川的问话;叔叔的答话;画的有趣)
⑤练读,指名分角色读。
三、学习910自然段
1、这本书中的字和画能说明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快读读第10自然段,你读好了就会弄懂了。
①指名说:能告诉我们什么?
②出示课件(动画)
③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段读好?(练习指读范读指读)
2、地球爷爷就像个魔术师,在几亿年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谁告诉我们的呀?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9、10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把它读得更好(指名)
间休:是啊,时间就像个小马车一样在不停地奔跑,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现在请同学们起来跟老师一起做动作。
四、学习1113自然段
1、刚才,我们和川川一起读了岩石书中的字和画,那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想问个明白,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川川解决这个问题吗?
2、现在,你就是叔叔了,快来读读第12自然段,等一会来告诉川川吧!(生读)
3、哪位叔叔愿意告诉川川呢?(生说)师提醒省略号的作用。
那你们知道,读了这本岩石书,还能帮助我们找到哪些宝藏吗?(生说)
4、是啊!找到很多很多,所以说这本书的用处可大哩!谁愿意当叔叔再来读一读这段(指名齐读)
5、川川听了叔叔的话,高兴极了,那我们和川川一起学了这么多的知识,你高兴吗?那请你高兴地来读一读最后一段(练习指名朗读)
五、总结
1、同学们,川川读懂了这本岩石“书”,知道了书中有字和画能告诉我们地球爷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知道读懂了这本岩石“书”,能帮助我们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所以说,这岩石书真是一本(齐读课题)
你读懂了吗?你读懂了什么呢?快把你的收获和同桌说一说吧(交流,指名)
2、同学们,想不想再来翻翻这本最大的“书”?(男女生分角色齐读,师旁白)
3、你能猜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4、师总结:教师告诉大家,大自然其实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其中有很多很多的奥秘呢!老师希望大家长大后和川川一起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其中更多的知识,好吗?
六、识字,指导写字
1、读懂了岩石书上的字和画,老师把字写出来了,看看你会不会读。
重点:单个字“册”“质”“ 刨”→(刨根问底)组词,理解(川川总在问他,想问个明白)
2、写字:出示“铁”
①读
②看看“铁”是怎么记住的。
③组词
④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⑤指导练习展示
⑥“岩”字自己写。
七、结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回去以后把你收获到的跟你的家长或你的朋友说一说,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板书:
19、最大的“书”
字 地球发生了变化
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
(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记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
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
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
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四、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
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
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
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
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
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
得。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
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
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角色体验,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写什么,学到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2)合作演一演。
(3)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 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六、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一本“好吃”的书 篇6
在媒体工作多年,研究传播艺术已成为我们长年累月的功课。不论大众传媒还是科技传媒,其传播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直达受众的心里。因此《北京科技报》在2004年全新改版时把理念确定为“科的与人味完美结合”,“阅读科学也是享受”,这个理念一直坚持至今。
说了“好吃”又说“享受”,是因为我有幸先睹了《记下昨天的精彩》这本记述“三农”成果的样书。说到“三农”,脑子里立即浮现出政府工作报告式的文体、大量的统计数据、专业性术语以及满目的政治概念。但这本书拿在手上随便一翻,心旷神怡之感直叩心扉,“三农”立刻变得“好吃”了,“好吃得都快哭起来了”。“吃”的过程确实有一番精神享受。
享受首先来自视觉。作者杨伟光先生和他的摄影搭档朱士安先生合作创造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样式:那些沾满乡土气息充满故事情节的质朴文字,散落在湖光山色旷野奇居鸡鸣狗吠繁花烂漫的美景之中。京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成就、普通农民为改善生活改变命运奋斗的精神跃然纸上。这种传播方式上的创新,把官与民、城与乡、人与景等诸多因素同工作与生活、继承与创新、科学与艺术、欣赏与实用等诸多功能,用一条七彩丝带缠绕成一幅画面,幻化出和谐而美妙的景致。
感谢杨伟光先生,作为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主抓农村科技工作的副主任,用他的“业余之笔”为大众传媒提升科学传播能力的专业课程创新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在研究科学传播方式时,可以作为借鉴与点评的案例。在内涵上,这本书涉猎了民生现状,基层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新农村建设模式,京郊特产特色、民风民俗,休闲旅游等方面,记录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过程、经验和价值;体现出政府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服务“三农”的成就。科学报道应该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在这里一应俱全。至于热衷休闲旅游的“驴友”将此视若导游、喜爱摄影的影友携得意之作与之一论高下,大概是本书的附加功能了。
总之,我喜欢这本书,已视作美食,确实很“好吃”。
最大的书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
2、想想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1)“书”指什么?
(2)谁在介绍谁看这本“书”?
(3)“书”有什么作用?
3、汇报。
三、学习生字。
1、分八个小组,自由拼读后比赛哪一组读得最准。
2、讲读音注意及组词。
3、出示卡片检测。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生字的书写。
1、组词
2、讲记字要点。
五、自由朗读课文。
六、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搜集有关石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谈自己读懂了什么内容。
2、请各组派一个人上台讲文章大致讲什么。
3、朗读课文。
(1)请三个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2)、抽出读得好与不好的分别上台朗读。
(3)让听者进行比较、评价。
(4)全班齐读。
4、出示最后一段话。
(1)猜猜川川长大后想做什么?
(2)用第一人称“我”来说说川川会做什么?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波浪
矿物
最大的“书”→岩石 树叶 找宝藏
贝壳
小鱼
作者邮箱: huanv111@126.com
沈石溪的书 篇8
5、五彩龙鸟 6.最后一头战象
7、雄鹰金闪子 8.鸟奴 9.骆驼王子
10、棕熊的故事 11.我们一起走,迪克12.老虎哈雷 13.警犬拉拉 14.睡蟒边的雪兔 15.黑熊舞蹈家 16.混血豺王 17.双面猎犬 18.疯羊血顶儿 19.王妃黑叶猴 20.红飘带狮王 21.一只猎雕的遭遇 22.雄狮去流浪
23.红豺 24.残狼灰满 25.野犬女皇 26.象母怨 27.兵猴传奇 28.雪域豹影
29、虎娃金叶子 30、牧羊神豹
31、白象家族
32、大鱼之道
33、板子猴 34.白天鹅红珊瑚35.神奇的警犬 36.情豹布哈依 37.老象恩仇记 38.藏獒渡魂 39.牧羊豹 40.保姆蟒 41.荒野的呼唤 42.刀疤豹母 43.白牙 44小战马
我在看的书 篇9
女,70后,某事业单位职员
众病之王·癌症传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谁不是谈癌色变,听来听去都是坏消息,医生说乐观不生病,可是乐观的人照样生这个病,医生说乐观的人生了病好得快,可是乐观的人生了这个病失去生命的也很多。它只要来,所到之处便是一片惨烈。时而精明、时而绝望、时而夸张、时而猛烈、时而疯狂、时而凛然”,这些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真相的西医精英,忘我工作、不懈求索,淹没在大量的文献和无数的实验中,这是一项多么严谨、高尚而精微的学科。掩卷之后,心情犹未平复。作者显然较好地统一了医生、科学家和作家的三重身份,悬念不输于任何小说,行文严谨、流畅,又不乏慈悲,充满了人性关怀。
享利和琼
作者:阿娜伊丝·宁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那些绽放在暗夜的思绪,心底深处最隐秘的河流,人伦与道德的边缘地带,以及穷尽探索的心理描述,这本书只能出自女性之手,只有女人了解女人。
在图书馆里,读书不看作者,从A到Z,按字母一本一本读下去,这个女人后来写出了这本书,成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解放的教科书。她热情的鼓励享利·米勒写作,后者写出了著名的南北回归线两部曲。小众、闷骚……不要轻易下结论,看完再议。
植物的欲望
作者:[美]迈克尔·波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苹果因为人们对甜的欲望而生存,郁金香因人们对美的欲望而繁衍,大麻源自于人们追求快乐的欲望,土豆基于人们对饱的欲望而走上无性繁殖,还有玉米、大豆……人们勤劳的播种,深耕细作,期待的收获究竟是满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精神享受,还是被植物们基于繁衍的巧妙招数所迷惑,成为不知疲倦的劳作工具?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人到底是自然界的主人,还是佣人?
读库
作者:张立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打擦边球了,这个是杂志,每年出六本,做成了书一样。无广告、无插页,从头翻到尾,比单独的一本书更精彩好看。目前收录到2013年1月,可以订购,可以后续购买——有做广告之嫌。此书——还是称书吧,我是当作书来读的,收录繁杂,谈古论今,视野开阔,适合多种时地,有心情没心情都可拈起翻看,里面文章行文各具风骚,非豆腐干小文,任何一篇拿出来都能作中篇,散文小说风格不拘,个人觉得较纯文学刊物有趣,较通俗文学又有益。此地篇幅有限,无法一一解读。
生命的不可思议
作者:胡因梦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这不是一本回忆录,虽然写了许多往事,这是一部心灵成长追索的记录史,有些地方甚至有些杂乱,揉合了各种派系的观点,包括星相学、玄学、宗教等。用正统的眼光看,它可能不够严谨,有些神神叨叨,最吸引我去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通过对自我成长的剖析,观照现实,看童年伤痕是如何在以后生涯中慢慢显现,以何种面目出现,而人对此是否自知,是否明白有些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造就。活得明白,哪怕直面痛苦。这是一种好态度,比正能量清澈。
塔莎的世界
作者:(美)塔莎·杜朵 著/理查德·布朗 摄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塔莎的世界是草木满园的西方田园式生活。如果你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梦想:清晨,踏着露珠迎接朝霞;午后,树荫下喝一点东西,取材自你的花园;黄昏,吃点自己园子里的新鲜蔬果沙拉;夜幕降临,虫鸣四野,晚风中满园花朵向你微笑。这不是神话,这个人间天堂就是塔莎老奶奶的花园。她活在她的花园,她的天堂,用她的双手,以及整个的信念。
读完这本书,我又回到了有理想的状态。或者,我还应该推荐一本姊妹篇《塔莎的花园》,文字可能一般,图片真是精美。如果你对这个花木葱笼的世界感兴趣,不妨一读。
种子的信仰
作者:梭罗/Thoreau,H.D.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著名的《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的另一部不太有名的作品,这几年看的人多起来了。作者从身边的树林写起,结合一个山居者最原始的观察,以非生物学家的眼光,描写了种子们跋山涉水、延续生命的壮举。小到空气尘埃般的芥子、大到可食用的桃李类果实,每一颗种子都在努力的扎根于土地,响应大自然的召唤,择地而栖,这是一本应证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生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充满浓郁乡土风情的札记?要自己看,才有答案。不分段落的阅读也许让人觉得有些吃力,好处是随处可选一段读,随处可停止,文中对于景物的描写质朴自然,而对于生命,以及生命的存在方式,他有自己的解读,显然,深合我意。
汤井远
男,80后,公司职员
销售心理学
作者:孙科炎 李国旗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这本书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不像科教书一样乏味难懂。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了销售活动,涉及心理学和营销学两个学科的内容,以销售活动为主线,配合相关的心理学术语,系统而科学地讲述了心理学在销售活动中的应用。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实验、实践工作的销售案例、有趣的销售故事和历史典故,比较全面、生动地讲述了销售人员的心态、客户心理和销售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作者:郭凯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本是深奥难懂的东西,作者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呈献给了我们,这本书平实、有趣、清晰、简洁、深刻,对于大众和经济学界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经济学通俗读物,在大众读者、财经圈、媒体界、知识圈都能取得广泛的影响和认可。王二的经济行为,就是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行为。所以,关于王二的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学。
禅学入门
作者:铃木大拙
出版社:三联书店
这本书是陈云昭向我推荐的一本书。读完一遍后我又再次读了一遍。本书集中在禅宗思想意义的阐发,也是铃木大拙研究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深入浅出的笔触下,让其成为禅学入门最经典的著作。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禅,禅不是一个以逻辑和分析为基础的体系,禅是一个去概念化的东西。禅能够让人开大智慧和开悟,至少让人不迷信了,迷信的是把庙里的泥做菩萨当做神来拜,佛像只不过是泥塑的物体而己,它存在的真正意义并非是用来求子发财还有转桃花运的。
艺术
作者:[英]克莱夫·贝尔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艺术》这本书是艺术类专业的书籍。紧密联系后期印象派以及立体主义等现代实践,围绕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美学观点,阐述了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社会、艺术创造与自由等问题。贝尔的这一理论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最令人满意的现代艺术理论,其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有意味的形式已成为现代美学中最流行的警句。很多年轻人为了艺术而奋斗,兴许他们应当抽点时间出来了解一下艺术的概念是什么。或许对于我们想当然的概念有所不同。兴许能给我们心中“艺术”这个词添加点更多的解释和内涵。
这本书的序写自1913年12月,新版序言写自1948年10月,在中国出版是2005年2月。可以这样说,贝尔被誉为最令人满意的现代艺术理论,外国人1913年左右就已经读了。
赖声川的创意学
作者:赖声川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想了解创意的人可以读一读。赖声川认为:“创意是可以‘练’的!”他相信,创意固然神秘,却是有法可学、可管理的。赖声川不提供速成的点子,建议读者如何如何做。因为创意的勃发与完成来自生活的修为,就如同习禅一样。赖声川还透过系统化的架构,提出实用的“创意金字塔”,期待为读者找到“学会”创意的道路。和创意有关联的读者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红绿
女,70后,文化工作者
冬牧场
作者:李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塞外天山沙漠的雪,冬牧人绵延千里的家园,只是大地深处微小的褶皱。生命既脆弱也坚强,青春财富、爱情、和希望,在这里,全都默不作声。李娟的好,如同山中的一朵芙蓉花,天生天养,自给自足,并不因为你观赏她,而格外繁盛,也不因为冷落她,而格外萧条。里面有一种辽阔宁静的孤独,辛苦,但并不痛苦,因为内心没有挣扎,而显得欣然坦荡。用一首诗来形容,那就是王维的这首: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水流云在
作者:英若诚/康开丽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这本传记性质的书,据说是英先生躺在病榻上用英文口述,由他的朋友美国杜克大学戏剧学教授康开丽女士录音,通过编辑整理,系统而成的。书中呈现的英先生,除了绝顶聪明,还有绝顶的意志力。三年大狱,他没有崩溃,攒纸造笔做墨写书画画,向三教九流学习生存技能,整个过程好看得像一部电影。对制度、对社会、对历史,英先生应该有很多看法,但整本书回避了这个部分。家国天下语出沉痛,这本自传,没有显出这份情怀。
岁朝清供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老一代的文人写小说和散文,没有明确的分界,就像茶一样,浓一点是小说,淡一点就是散文。故事、冲突、结构、戏剧性,都不那么重要。喜欢看他写一个有意思的人,由人生发出来的人间事,含蓄隽永的感慨。白描两三笔勾勒一个人,散淡两千字就是一生。汪曾祺的文字,有圆熟沉润之美,如果说沈从文的美,是朴拙高旷。他们之间不事雕饰的天真从容之气,倒是气脉相连。
十二人的信
作者:[日]井上厦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日本小说,由女子发端,说来总体的气概和格局偏小。井上厦是少有的关注社会现实、观察各个阶层、心怀悲悯的作家。有时看日本小说有股寒邪气,罪恶谷底的樱花,鲜艳泛冷光。他的小说,不把玩这种美,是朴实丰富的稻米。书中十二个短篇小说,皆由往返书信写成,有心理、有悬疑、有人事、有世情,笔触散淡,意味很深。最后尾篇,把前面每章独立的毫无关系的人物,出人意料地组到一起,虽然相系的绳索松松垮垮、可有可无,但呈现出的某种老老实实的奇妙,让人觉得别有风味。
世间的盐
作者:高军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俚俗掌故、吃喝玩乐、行走见识、家常咸淡,高军写的人间烟火,热闹好看兴味生动,没有文人的孤高清冷,有的是世俗喜兴的智趣和真意。人到中年,和生活讲和,也和自己讲和,豁达通透,微然一笑,但兴味和心劲依然还在。往里看,该书文字的审美趣味,是旧式文人的,深沉精微,带着失败者的自嘲微笑。书里说: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明知满了何必又再拂?想来,这就是人生。
收割电影
作者:[日]小川绅介/山根贞男 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必看的书 篇10
2.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3.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斯诺登、文:《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江苏人民出版社。
5.斯托克、沃森:《计量经济学导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6.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张成思:《金融计量学——时间序列分析视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8.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
9.蒋中一:《动态最优化基础》,商务印书馆。
10.迪克西特:《经济理论中的最优化方法》,上海三联书店。
11.克鲁格曼、奥伯斯特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甘道尔夫:《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3.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
14.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考夫曼:《现代金融体系》,经济科学出版社。
16.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野夫:《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中信出版社,2012年5月版
2.龙应台:《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天下书局,2009年版
3.伯林:《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译林出版社,2010年7月版
4.何伟:《江城》,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2月版
5.何伟:《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月版
6.刘瑜:《送你一颗子弹》,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1月版
7.余世存:《非常道》、《非常道II》,中信出版社,2011年7月版
8.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范晔译),南海出版社,2011年6月版
9.北岛、李陀主编:《七十年代》,三联书店,2009年7月版
10.福塞尔:《格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1.凯鲁亚克:《在路上》,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2.Aravind Adiga:《The White Tiger》,Free Press, 2008.13.奥威尔:《动物农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4.杨显惠:《定西孤儿院纪事》,花城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5.杨显惠:《甘南纪事》,花城出版社,2011年9月版
16.沈从文:《湘行散记》,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
17.高尔泰:《寻找家园》,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8.王怜花:《古金兵器谱》,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19.林语堂:《苏东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20.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小说集》,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21.橡子、谷行主编:《北大往事:1977-1997》,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
22.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版
23.张岱:《夜航船》,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4月版
24.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大学必读的书 篇11
一只杯子,只有倒净里面的浊水,才能再注琼浆。读这十本书之前,最好先扔掉那些贴着励志与心灵鸡汤标签的垃圾,尤其不要被那些伪君子老好人的口水给蒙蔽了。言归正传,以下十本书,你不妨一读:
一 何三坡 《灰喜鹊》
之所以将此书列为第一,是因为作者是一个年届四十的孩子,一个喜欢读童话的诗人,这本诗集正如其名字,汇集了山林里的歌声。
社会是一座钢铁的丛林,为了生存,我们要忘却多少童年的记忆,才叫成熟?我不否认,生存之术防人之心谋财之道„„这些对刚走入社会的你都很重要,但有一个代价是不应该付出的,即那颗赤子之心。
推荐这本书,是希望穿越丛林的你,面对挫折肯定要坚强,但内心还要有一个温暖柔软的处所,留给山间的明月、雪枝上的灰喜鹊、远方的亲人、杮子树下的朋友„„
二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他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曾给过多少人追求自由的勇气;他创造的王二,像一朵雄性的花儿,在几多风霜中坚挺着生命与爱情的灿烂。王小波的意义,尤其对80后一代青年而言,是导师性的。你的同学中,也许很多人通读了王小波的著作,向你推介他的书,每一本我都不忍割舍。
王小波留给我们的遗产,是独立思考的精神、追求自由的勇气。当你的身体汇入了社会的洪流,别忘了内心还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三 吴怀尧 《怀尧访谈录》
当你刚刚翻开大一课本时,17岁的吴怀尧已经高中退学,在北京从事编辑工作;当你为就业而愁眉不展,吴怀尧已经在《财经时报》担纲封面报道,首创《中国作家富豪榜》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引发万人争议,成为公众了解中国作家群体变化和国民阅读生态的风向标。
经历只是表象,我感兴趣的是,吴怀尧因不满教育制度而退学,以及师从《现代汉语词典》所表现出特立独行、绝不盲从的独立精神。
不依附任何新闻机构的《怀尧访谈录》,正是这种精神的灿然开放。我不期望中国的大学教育能为你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与能力助一臂之力,但只要你翻开《怀尧访谈录》,就会对中国文化界的现状一清二楚。在了解文化领袖真实观点的同时,看透社会的真实面目,轻松获取他们为人处事的经验,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
四 王实甫 《西厢记》
推介这本书,是因为你正在恋爱的年龄。
记得《小凤直播室》采访一个女嘉宾(好像是“打工女皇”吴士宏),谈到她在美国留学时追求者众,而最终选择了某男,是因为他们都会背白居易的《长恨歌》。可见,有点古典文学的底子,会给爱情增添许多色彩。
《西厢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个绝对的另类,它文辞华美,故事跌宕,却遭受了刻意的忽略,原因是其恋爱观冲击了传统伦理。但人们还是割舍不了对此剧的喜爱,后经卫道士对故事进行选择性阐释而广为流传。金圣叹老师将其列为第六才子书。而港台导演也从中不断挖掘着爱情片的故事资源。
五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本来想推荐《论语》,但实在难以割舍《孟子》。记得刚走出校园,在广东打工时,遇见一位工友名叫朱庸巍,他谈起孟子时的神情与气质,深深感染了我。“虽万千人,吾往矣”,金庸笔下的乔峰,实与孟子精神同源。
语孟学庸,此四书本是传统小学读本,今日大学生实应补上这一课,做人的理想与道理,岂非人生必需?不忧不惧不惑之境界,岂非人生期达?
若寻单行本,《论语》可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于丹老师的鸡汤就算了吧。
六 钱穆 《国史大纲》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历史知识又不可或缺,要启发独立的思考力,最好多读几本不同的历史书。如果只读过历史课本,反不如只听听评书,但只听易中天他们的评书,也会导致脑残。
钱子的《国史大纲》,对中国历史虽少批判,但总比为了某集团的利益而说假话要强得多。经历了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从钱子这里再捡回一点自信与热忱,也没有什么不好。
七 羽戈 《从黄昏起飞》
本来想推介一本有关法学的著作,这样的年头,法治观念从我做起,不但能保护自身权益,亦能为社会发展尽一份薄力。但我对法学不甚了解,求之方家,也难寻普及读物。
羽戈老师是法学出身,以时事评论、思想随笔行世,深入浅出,运笔遣句中自然注入了一种法学的思辨精神,故以此书代之法学读物。
八 亨利•赫兹利特 《一课经济学》
推介这本书,并非我认为这是经济学中的杰作,我只是认为,别管你是不是学经济的,至少都应该读一两本经济学方面的书。
就业困难,薪水太低,工作不好做„„如果总是纠缠于其中,生活也就太无聊了。何不跳出这怪圈,站在上面看一看:金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社会分配是这样造就穷人富人的„„这样的话,也许心胸能开阔一些,求职不成没准儿瞄到了创业的机会。
九 重庆老康《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蛋糕已经分完了,就业尚且困难,“发财”已如说梦。老康,这个无权无势又年轻的迷茫青年,从身边着手,去寻找最小最近的机会,老老实实,深入一行,在那些看似渺茫可笑的机会背后,一次次抓到了实实在在的金钱,用最笨最平庸的发财之道,日积月累,越做越大。
你刚刚毕业,我不期望你能像老康一样“发财”,但在这个严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是第一位。你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读读老康的发财日记,至少你能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有能力直面生存的挑战。
十 余华 《活着》
生命是美好的,社会也是可以美好的,但现实不一定如此。最后,我想选一本书,诉说现实的残酷性。听说慕容雪村的《原谅我红尘颠倒》就很黑暗,但我还没有看,担心只有黑暗。最终还是选择了《活着》。其实,《活着》的价值倒不在于它揭示的现实的残酷性,而是生命的韧力。(文/贾洵)
社交类
《方圆兵法》 《做人与处世》 文学类
《源氏物语》
《牡丹亭》
《哈姆雷特》
《浮士德》
《瓦尔登湖》
《追忆似水年华》
《新月集》
《先知》
《约翰·克利斯朵夫》
《人间词话》
《博尔赫斯小说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北回归线》
《吾国与吾民》
《边城》
《愤怒的葡萄》
《张爱玲典藏全集》
《围城》
《未央歌》
《小王子》
《局外人鼠疫》
《一九八四》
《麦田里的守望者》
《金庸作品集》
《百年孤独》
《王小波文集》
《野火集》
《丑陋的中国人》
《挪威的森林》
《情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文化苦旅》
《平凡的世界》
《活着》 哲学类
《沉思录》
《坛经》
《哲学的故事》
《西方的智慧》
《精神分析引论》
《存在与时间》
《人,诗意地栖居》
《中国文化要义》
《存在与虚无》
《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动机与人格》
《人生十论》
《论语别裁》
《梁漱溟问答录》
《苏菲的世界》
《士与中国文化》 励志类
《致加西亚的信》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历史类
《史记》
《资治通鉴》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世界文明史》
《宽容》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剑桥插图中国史》
《乡土中国》
《菊与刀》
《光荣与梦想》
《全球通史》
《历史研究》
《中国人史纲》
《万历十五年》 经济类
《18岁后都点经济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小的是美好的》
《追求卓越》
《第五项修炼》
《卖桔者言》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 政治类
《政治学》
《论自由》
《建国方略》
《论美国的民主》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科学类
《万物简史》
《科学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学与人类行为》
《所罗门王的指环》
《别闹了,费曼先生》
《时间筒史》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 其他
《曾国藩家书》 《中国人的精神》
《寂静的春天》
《历史深处的忧虑》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我在看的书 篇12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张嘉佳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同为80后,张嘉佳笔下的爱情似乎一直有意呈现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的循环绕圈模式,也就是这种模式让爱情在这群看似放荡不羁看似随心所欲的人身上显得那么唾手可得却又那么遥不可及,不管是一步之遥还是一肩之隔,爱与不爱,这个旷古难题,终究与文章中表现的无奈与现实一样,可遇不可求。
《十八春》
作者:张爱玲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十八春》又唤《半生缘》,之所以偏执地把她唤作《十八春》,是觉着《半生缘》实在是个太过悲凉的书名。一种缘分,一遇就是半生,却只有半生。终其半生只寻求的那份缘分,承下来却也受不起。张爱玲笔下的男男女女都是令人心疼的主,只是对于顾曼桢,比起心疼更多的是怜爱。爱情这种东西,老天爷你舍不得给又何必让人曾经拥有。
朱海军(80后咖啡馆掌柜,广告界文艺青年,业余读读书,写写诗,唱唱歌)
《梁启超传》
作者:解玺璋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推荐语:比纯文学丰满,比纯史学生动。大变局中的知识分子痛苦、彷徨,虽然求索过程艰难,但足够波澜壮阔,所以配得上那句“读懂梁启超,也就读懂了近代中国。”全书框架以“人”带史,细微处还有作者不经意的评论,隐约有史记“世家”“列传”的感觉。行文深情细致,笔锋如同梁任公一样充满思考和感情。任公一生坎坷起伏,救国救家,与各党各派都有过密切接触,欲拉拢者无数,其文其事因此带有不可避免的颜色和非议。本书以宏大的格局和胸怀,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读完视野开阔,酣畅淋漓。
《窗里窗外》
作者:林青霞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语:屏幕女神屏幕之外的自己写自己的轶事,因为为琼瑶、董桥、金圣华、马家辉的推荐而翻第一遍,因为林青霞的言语谨慎单不是真诚而翻第二遍。厚厚400页虽然让照片占了一半,但好在“戏、亲、友、趣、缘、悟”六个专辑的字字深刻,句句真诚。在写字的时候,她是不是明星不重要,她写工作的甘苦,写亲人间的快乐,写挚友的难忘故事,写生活,写旅行,写悟道。平和、质朴、温暖的文字力量在一个大明星的笔下展现。记录有时是一种修行,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房芸(80后,大学老师)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爱情是什么?爱情是年少时的一见钟情,是一点小情绪就引发的决绝离别。爱情是她嫁做人妇,他从此风流半生。爱情是她终于孤零一人,他还依旧在那里。爱情是垂垂老矣的弗洛伦蒂诺终于等到垂垂老矣的费尔明娜,一起登上被放逐“霍乱”的船只,以爱情的名义,航向生命的终点。
《巨流河》
作者:齐邦媛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是时间的长河,历史的长河,更是生命的长河,是承载着八十岁的老人生命最厚重的记忆。然而,直击人心最深处的不是历史的风云际会,不是两岸政治的对手戏;直击人心的,永远是人,是生命。
《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
作者:陈文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就像对岸的新闻节目,上一条也许是某艺人的花边新闻,下一条就是学生反服贸。对岸的作家,在探讨当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时,也能想出如此浪漫言情的书名。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价值观,衍生出不同的观点。读书的意义,其实就在于,看一看别人眼中的世界,别人眼中的自己。
天瑜(80后,图书馆馆员)
《味至浓时即家乡》
作者:梁实秋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
散文家谈起吃来,别有一番风雅,吃食在他的笔下,透着诱人的香味还伴以浓浓的家乡情,并旁征引博,让人读其文咋舌之余还博人以“识”,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哪。
《植物传奇》
作者:沈苇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无法言语的植物,都有一段传奇故事,散文式的描述向你娓娓道来丝绸之路上的二十几种植物,它们风情万种却又静默不语,在西域的蓝天白云下,只等你来读懂。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美]M·斯科特·派克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佛云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憎悔,伤别离,求不得。在你陷入苦境时,本书以心理学家的经验之谈,指导你,之于七苦,不是以哭、以逃避,以淡漠来面对,让你正视痛苦的根源放能让你真正走出困境,向着明媚阳光之处走去。
张铁志(台湾评论人,书写政治、文化与摇滚,以及这三者间的连结)
《雷震传》
作者: 范泓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战后台湾民主宪政运动发展中,雷震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与胡适等人一手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以宣传民主自由与宪政理念为主旨,使一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台湾有了重新集结的机会,并以公共论坛的方式臧否时政,发表建言,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书生议政”在那个时代发挥到了极致。
《青年电影手册》
作者: 程青松 / 张献民 / 杜庆春 / 崔卫平 / 崔子恩 / 朱大可 / 郝建 / 陈凯歌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一本电影文化类图书,是一本秉持“深度、锐度、态度”,综合电影评论、人物访谈、文化事件等多元的文艺类图书。创办于2007年,目前已经出版了四辑。《青年电影手册(2012年第5辑)(华语同志电影20年)》的主要内容有:封面人物关锦鹏、张国荣,手册聚焦之20年华语同志电影特辑、独立影评以及2012第三届金扫帚奖评选活动等。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Ⅰ》
作者: 《巴黎评论》编辑部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
《倾听底层》
作者: 郭于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先生采用人类学田野作业和口述历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和探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下层的普通人——农民(包括农村女性和老人)、农民工、城市失业下岗工人等群体的生活经历和实践活动。经由国家-社会关系视角和二者互动过程的分析,作为个人经历的微观事实与宏观的社会历史结构之间得以建立联系,我们也可从中获得作为一种文明及其转型过程、机制、逻辑和技术的洞察。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作者: 黄亚生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在本书中,黄亚生教授通过中印对比,通过中国与拉美经济的腾飞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比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观点: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欠缺都可以在其它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印证。而未来的持续经济发展,还是要依靠“市场”“法治”等要素。
一本珍贵的书 篇13
只记得那天我生日,在圣洁烛光的照耀下,羽君那兴奋得通红的脸,如一朵鲜艳的花,盛开在我心头。“闭眼”。她微笑着说,我幸福地闭了眼,伸出了双手,只觉一本沉甸甸的东西轻落在我手上。“呵呵,一个小惊喜哦,睁眼!”那熟悉的声音在笑。我迫不及待地睁开了眼,猛然发现了一本漂亮红皮大书,静躺在我手上。上面三个金色大字:杨柳风。我乐得咧嘴傻笑,本来暖暖的心头似乎更加温暖。“这书是我妈在机场买的,我明白你爱看书,特意送给你!”在羽君温暖的笑容里,我鼻子一酸,眼前一片模糊。是呀,我是我们班的“读书之星”,朋友都明白我爱看书,可还没有一个朋友主动送我这样精美的书呢!我捧着书,如获至宝。突然记起我的一句“名言”:我的书就像你们大人的首饰一样珍贵。
正当我发愣时,羽君拍了拍我,笑嘻嘻地问我:“桂桂,你怎样了?我的礼物不好吗?”我这才清醒过来,对羽君真诚地说:“谢谢你!这是我最喜欢的书,我会一向好好保管它的!”她笑了,我也笑了,两个女孩的笑容似乎叫醒了那本书,它欢快地翻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