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力量(共5篇)
最大力量 篇1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根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 可分为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通过对运动员肌肉最大随意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如何对运动员科学地进行最大力量训练是基层教练员探讨的一个难题。
一、了解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理论途径
首先教练员要寻找加大运动员肌肉横断面的方法, 其次增加运动员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储备量, 以加快工作中ATP (三磷酸腺苷) 的合成速度, 第三提高运动员肌肉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 第四改进和完善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技巧。
二、熟悉运动员进行最大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 练习强度适中
教练员在进行最大力量训练时对运动员的负荷强度的确定应有利于改善运动员肌肉收缩时内协调的能力, 达到提高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 有利于增大肌肉的体积, 具体标准为最大负荷重量的2/3以上较合适, 一般情况下不采用极限负荷, 保证重复总次数和时间, 防止运动员外伤, 减轻心理负荷, 注意每周穿插进行, 另外不采用40%以下的强度, 因为运动员肌肉的运动单位少。
(二) 重复次数组数要合理
教练员在安排运动员练习次数与负荷时要遵循一定的对应关系, 如95%强度重复次数为1次, 90%强度重复次数为2次, 85%强度重复次数为3次, 80%强度重复次数为4次, 75%强度的重复次数为5次, 70%强度的重复次数为6次, 65%强度的重复次数为7次, 60%强度的重复次数为8次, 55%强度的重复次数为9次, 50%强度的重复次数为10次, 45%强度的重复次数为11次, 40%强度的重复次数为12次。
(三) 持续时间要恰当
教练员在安排练习的持续时间时要依据训练的目标而定, 如果要增大运动员的肌肉体积, 要求动作速度应适当放慢, 动作保持4~6秒, 如果要改善运动员肌肉的协调性, 就要求适当加快1.5~2.5秒, 但练习的速度不可太快, 因为太快身体会凭惯性去克服阻力, 将降低训练效果。
(四) 间歇时间要科学
教练员要考虑运动员每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 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荷大小, 持续时间越长, 负荷强度越大, 间歇时间就应越长, 此外间歇时间的长短与参与工作的肌肉数量有关, 局部肌肉参与工作, 间歇时间可短些, 参与工作肌肉越多, 间歇时间也应越长。
三、发展最大力量训练的具体手段与方法
(一) 重复练习法
教练员安排负荷强度为75%~90%, 训练组数为6~8组, 每组重复3~6次, 组间间歇3分钟。
(二) 渐进负荷法
此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肌肉协调性, 最后几次重复中需同伴的保护, 组间休息4~5分钟:70%×12次, 80%×10次, 85%×7次, 90%×3次, 95%×2次。这种方法也可结合下列练习方式作为补充:
1. 强化组合:两种相近手段结合练习, 组间没有间歇。
2. 退让重复:一组动力收缩练习之后, 增加25%的负荷重量, 肌肉退让性离心收缩, 重复2~3次。
3. 借力重复:肌肉工作至力竭后, 试图借助其它肌群力量, 或以与前面练习相异的动作方式再做数次附加重复。
4. 预先消耗:先使一组肌群单独收缩工作, 而后与其它肌群配合完成组合动作。
(三) 定量负荷法
此方法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 负荷重量保持一定, 但重复次数和组数却相当多。年轻运动员可采用50%强度×12次×5组, 或60%强度× (8~10) 次×5组;高水平运动员可采用80%强度× (8~10) 次× (3~5) 组, 或60%强度× (8~10) 次×5组, 组间休息都是3~5分钟。练习目的是使肌肉工作直至力竭, 因此在最后几次重复中需同伴的保护。
(四) 对比训练法
这种方法源于保加利亚, 因此也被称为保加利亚对比训练法。它实际上是综合多种力量训练组合的优点, 并致力于逐步满足专项动作的速度要求, 从而演化而成的。练习负荷按序列完成, 从克服最大外部阻力直至克服自身体重, 逐级提高动作速度, 尤其适合于专门准备期和比赛期的力量训练。提高肌肉最大力量:90%×4次, 95%×2次, 100%×1次×2组, 95%×2次, 90%×4次×2组。
提高肌肉爆发力量:60%×10秒内最大重复次数× (2~3) 组。提高肌肉最大输出功率:30%×10秒内最大重复次数× (2~3) 组。提高肌肉快速力量:采用对抗自身体重的练习, 无附加负荷。
(五) 静力训练法
此方法是指以肌肉收缩力克服和对接外力, 使肌肉张力改变, 肌肉长度不变, 肢体环节不运动。通过大强度的静力性练习来发展最大力量, 负荷强度为90%以上, 每次持续时间为3~6秒, 练习4次, 次间间歇3~4分钟, 注意憋气时间, 强度为100%时2~3秒, 90%~80%时4~6秒, 60%~70%时6~10秒。优点是能够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 可较迅速地发展最大力量。
(六) 动力训练法
此方法是指以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外部阻力, 张力不变, 长度改变, 环节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 优点是可以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可通过脊髓反射增强肌力, 提高支撑力, 弹跳反应力, 鞭打力等。
(七) 等动力量训练法
此方法训练是指在动作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肌肉始终能发挥出较大力量训练方法, 等动力量训练是在等动力量练习器上进行, 次数为8~12次, 动作幅度尽量大些, 使肌肉充分伸展, 并且又有短暂的停留时间, 隔日练习, 特别在大强度训练后要充分休息, 优点是肌肉长度和张力都有变化, 使运动员肌肉在各个关节角度上的力量都能得到提高。
最大力量训练法能较多消耗肌肉能源物质, 提高肌肉物质和能量代谢能力, 产生的超量恢复效应会增大肌肉体积并增加体重, 正确采用对增加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具有很好效果。由于练习过程中达到肌纤维神经冲动的同步化水平, 只在最后几次收缩中才可以达到最高程度, 因此施加的负荷和重复次数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收到理想效果。练习组数和重复次数都比较多, 练习内容广泛, 比较适合准备期的力量训练。
最大力量 篇2
用心教学,用爱感召,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撑起一片天空,这是所有教师朴素而崇高的价值,也是我多年来矢志追求、努力实现的境界。从任教至今,我和身边的同事一样,对教书育人的责任倍感重大,对履行使命的决心日渐弥坚。当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学业知识、解决应试升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真爱学生,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全面的发展,传治学做人之道,授应对挑战之业,解成长历程之惑。在担任班主任的实践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三个着力”上: 一是着力营造活力竞相迸发、激情充分涌动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以严谨的态度治学、以拼搏的精神前行。我坚持把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作为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来开展,把强化学生进取意识作为班主任的首要责任来履行。一是用主题班会疏导。每一个新学年、每一个新学期的第一个班会,我都要和同学们围绕“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同学们在辩论中形成思想共识,在思考中明晰学习方向。二是用典型力量感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最起作用的,是选择那些经历相似、环境相同、具有可学性的典型。我翻阅大量资料、上网查找学习典型事迹,根据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客观条件的不同,有选择地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借鉴典型做法,学习典型精神,从典型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在运用好本校学生典型的同时,我重视发掘和培养班级学习典型,营造学有样板、赶有目标、超有动力的氛围。三是用自身进步激励。注重引导学生在辩证看待自身优势中提高学习兴趣,在正确认识点滴进步中提升自信心。实际工作中,我坚持做到分析好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制定好每个学生的帮助计划,撰写好每个学生的学期评语。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我都做到了如指掌,对成绩上升的及时进行表扬,而对退步者,我则帮助他分析原因,给予鼓励和鞭策。
二是着力培养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抓住根本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感到,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取学习途径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能力上见成效。首先,引导学生吃透根本的。吃透各学科基本知识点,是我对学生的最根本要求。“抓住课堂45分钟,胜过课下一小时”,是我和同学们谈论最多的观点;“基础知识吃不透,提高就无从谈起”,是我和学生们交流最多的心得。在我的影响下,班级的课堂秩序得到各授课老师肯定。其次,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把握规律,是学习之要义,也是学习的捷径。我积极协调各学科老师,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找方法,从学习中悟规律。在班级里定期开展“难题会诊”活动,让各科学习优异的学生上讲台,谈解题思路,论学习方法,变“一人得法”为“全班受益”。再次,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我注重引导学生提高思考领悟能力,消化吸收好老师传授的、典型拥有的、同学交流的,将其转化为自身资源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学习个性化的倡导,使得学生的思考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进入了更新的层次,对事物的理解领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三是着力构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心灵桥梁,引领学生把“成长的烦恼”转化为“人生的财富”。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快乐与烦恼与成长相生相伴。我常提醒自己:多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上考虑,多
关注学生的感受。第一,了解是理解的前提。我坚持利用好课外活动、课间休息、放学后等空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广泛、经常沟通谈心,和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第二,鼓励是最大的帮助。一句鼓励,能让学生保持信心一周以上;坚持鼓励,就能点燃学生的人生希望。在现实中,我始终做到批评与鼓励结合,提醒和点拨并举。既压担子,又强动力,让学生获取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第三,倾听往往胜于说教。倾听,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读懂学生的途径。我感觉,用心倾听学生心声,画龙点睛的插话,往往就会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确实付出很多,由于夫妻两个都是班主任,所以经常把孩子自己扔在家里,周末也不休息,孩子病了没时间照顾,感觉欠孩子太多太多,但是为了60几个学生,只能这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和信任。
主宰命运的最大力量就是自强 篇3
自强虽说是个老话题,但看了这些新闻后,我认为很有必要再老调重弹一下。
其实,细心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无不倚靠自强而得以生存和发展。
自强是那路边持之以恒、矢志不移地拖食的蚂蚁;是那墙角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忙碌着结网的蜘蛛;是岩石缝中那顶破岩石,顽强生存的小草;是那悬崖边上扎根岩层,倒挂绝壁,抵抗风霜雨雪的苍松……大千世界因自强而充满生机。
自强更是那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的求知进取;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奋发图强;是矮小的拿破仑骑马征服欧洲国家的英姿;是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抵抗疾病折磨的坚强意志;是司马迁身遭腐刑,忍辱负重,奋笔史书的巨大忧愤;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言壮语;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壮烈;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昂扬进取……人生因自强而丰富多采。
因为自强,20岁不幸身染重病,下肢瘫痪的史铁生,苦苦求索,经过长期努力,从一个初中毕业生最终成为著名的作家;因为自强,在体操赛场上不幸受伤,以致瘫痪的小桑兰,勇敢地面对不幸,笑对人生,最终成了凤凰卫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世界上主宰自己最大的力量,就是“自强”。
要“自强”,必须丢弃失败后的挫折感。人人都有失败的经历。人人失败以后都难免会有挫折感。挫折感是阻碍人们成功的一大绊脚石。因此,要坚决把它丢弃!有的人经过一次挫折后,便一蹶不振,一败涂地。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挫折,只要我们能汲取经验,经受磨难,则愈是历经困难挫折,愈是磨练意志,将来就愈能成就一番大业。所谓“经一分挫折,得一分识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面对挫折,只要你不气馁,必能增长你的才能。跌倒了,勇敢地爬起来,自然会走得更远。
要“自强”,必须摒除不轨的行径。为人“正直”两个字最重要。孔子云:“吾日三省乎己。”每个人都要经常自我检讨、自我反省。合法合德,则问心无愧;逾规越矩,违法乱纪,丧失道德,或是为大众所不认可的行径,都要坚决将它摒除。你不摒除不轨的行径,不以为辱,反以为荣,最后不轨的行径必将会成为你人生的拖累,成为你前途的障碍。所谓“要做事,先做人”、“小富靠智,大富靠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原本很有前途的贪官,就是因为有了太多的不轨行径,最终难免要身败名裂。
要“自强”,必须克制自私的念头。常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一个心胸狭隘,处处与人计较的人,最终是难成大器的。纵观古今,那些成就大事者,无不处处以国家和他人利益为重。自私自利,为人刻薄,不仅人见人厌,而且对于自己的心身都极为不利。唯有那些大公无私,乐于助人者,心中常是一片光风霁月,时时刻刻都能活得心安理得,心旷神怡。这样的人,别人也很愿意拉他一把。
要“自强”,必须忘怀难堪的屈辱。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即使是一个再伟大的人物,也难免会受到一些屈辱。耶苏曾被门徒出卖,钉在十字架;释迦牟尼曾受提婆达多毁谤,甚至施加伤害;韩信曾受胯下之辱;苏秦曾有父母不以其为子之耻,等等。所以,愈是难堪的屈辱,愈要忍受,愈要忘怀,并要积极化屈辱为上进的动力。如果整日沉浸于屈辱之中抬不起头,不仅会惹来更多的耻笑,自己也难有出头之日。
最大力量 篇4
灾情牵动着国务院扶贫办的心。6月28日至29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张森、开发指导司处长王飞组成的国务院扶贫办灾情视察组不辞辛苦,到江西洪灾区视察指导抗洪救灾工作。
在赣期间,视察组先后深入抚州临川区罗针镇、唱凯堤,吉安天河镇常林村,安塘乡水西村及永和防洪大堤、敦厚镇禾埠村等受灾一线视察灾情。
每到一处,视察组都详细询问受灾程度、群众安置、生活等情况。在抚州、吉安两地,视察组还认真听取了有关抗洪救灾工作的情况通报,观看了抗洪救灾的记录片。
视察组对江西在洪灾面前科学应对、组织有序、措施得力、抢救及时,表示高度赞赏。视察组表示,国务院扶贫办党组和范小建主任对江西灾情十分关心,将在资金、项目的安排上向灾区倾斜,对江西革命老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怎么支持也不为过。此次又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应有多大力量尽多大力量加以支持江西革命老区的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视察组要求,扶贫工作应与抗灾救灾工作紧密结合,应加大投入,提高扶贫标准,提升扶贫项目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 篇5
定远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11-11 08:25:09来源:安徽教育网作者:编审:
【浏览次数:563次】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我现在不担心教师教不好学生,我只担心教师不会爱学生,没有爱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说。日前,一个名为“创新人才·基础教育”的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举行,众多与会教育专家表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认为,我们在关注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培养人才的环境,他把这种环境称为人才成长的“泥土”。教育专家、北京教科院研究员文喆教授也认同这个观点。他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关心人才的知识结构,“突出人之‘才’,是把人变成了‘器’”,即使是创新人才也首先要关注“人”的培养。而且“一颗豆芽是无论如何也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创新人才通常是“冒”出来的,教育的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土壤,让人才能够积聚足够的内在力量。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拔尖人才的匮乏问题恰恰出在“土壤”上。
顾明远教授介绍,他曾在外地的一个教室里看到这样一条标语:“争一分多一分 一分定终身”,“现在的教育中有很多反教育的行为。”顾明远说。顾明远一位朋友的孩子就读于北京一所著名高中,孩子没有进入该校的实验班,一次家长会,老师跟家长这样说:“我对你们普通班的家长没有什么要求,普通班的学生都是烂人。”“这样的老师能培养出人才吗?”顾明远说,“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但是,现在在一些学校里,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很差了,教育已然失去应有的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院士说,理想的教育应该是让所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快乐地学习,但是现在的教育没有这种生态环境,反而变得非常急功近利。
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校长坦言:“我们只能在尽可能保持升学率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小范围的尝试。”因为,在整个教育系统甚至整个社会都以分数为评价标准时,学校的升学率下来了,“家长们就会用‘脚’来投票”。
“如果整个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氛围很浓,缺少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氛围;如果人们乐于去抢见效快、薪酬高的热门学科,而将一些基础学科冷落一旁;如果社会急功近利、缺少实事求是、潜心钻研的治学精神;如果社会缺少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如果社会少了诚信、少了尊敬,剽窃仿冒盛行,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很难让创新人才顺利成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