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新闻稿

2024-07-25

亲子共读新闻稿(精选6篇)

亲子共读新闻稿 篇1

关键词:亲子共读,绘本,丰南区图书馆

一、丰南区少儿图书馆进行的“亲子共读”活动

(一) 丰南区少儿图书馆简介

丰南区图书馆的一楼是唐山市少儿图书馆, 里面有大量的绘本供幼儿阅读。少儿借阅部设有“点点阅读室”供孩子和家长们进行“亲子共读”。来馆的小读者和家长们大都用绘本进行亲子共读。绘本的意思就是带有绘画的书籍, 里面有少量的文字, 对绘画起到解说的作用。每一个绘本都是像孩子们介绍一个完整的故事。绘本不仅限于供小朋友们阅读帮助他们构建精神世界, 而且对大人的情志具有很强的开发与控制的作用。绘本起源于欧洲,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 到现在已经是风靡全世界的读物。绘本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是由高品位的文学和艺术交织在一起的。绘本中的文字与绘画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认知力、观察力、创造力、沟通力、想象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进行亲子共读的过程中, 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在整个过程中是眼睛愉悦和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过程。

(二) “亲子共读”活动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教育学家Holdaway创造了一种在愉快的亲子互动过程中进行阅读的方法。成人和儿童可以进行游戏或者讲故事, 甚至是进行绘画比赛等等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达到教育启迪孩子的目的。事实证明, 这种活动既能够培养成人与孩子的感情, 又能够帮助幼儿掌握表达词汇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等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内容。

“现有的教育理念普遍认为零到三岁是幼儿的早期阅读时期, 早期阅读时期对幼儿的潜力开发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1亲子共读为孩子和家长沟通提供了一个新颖的不拘一格的平台。在家长和孩子对绘本故事的共同认知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效果, 而且效果更加直接。这有利于提高孩子和家长在情志方面控制能力,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丰南区图书馆在周末均举办活动。在每个周六, 在少儿阅读室里都会由一位自告奋勇的妈妈进行“妈妈讲故事”活动。每个小朋友都在家长的带领下参加。这项活动也是变相的对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的一项培训, 由带头的家长在前面讲, 与孩子和家长互动, 直接的传授经验给在座的家长。 在活动结束以后, 家长们可以互相沟通交流“亲子共读”的经验。在周末, “点点阅读室”会举办英语角活动, 由丰南区图书馆邀请的几位来自国外的朋友和小朋友和家长进行游戏, 在游戏中学习。外国朋友提供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由孩子和家长共同组成的小小团队, 在合作与竞争中体验到读书和学习的乐趣。

二、“亲子共读”的指导策略

(一) “亲子共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是家长对“亲子共读”的认知不够到位。在时间上, 家长认为亲子共读只是适合孩子小的时候, 不能够认识字, 只能够看绘本的图画的时候才要进行绘本的“亲子共读”。殊不知, 这种阅读状态是要持续的, 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学, 认识字以后就荡然无存了。

(二) 阅读过程应该有科学指导

在进行“亲子共读”的过程中,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偏向于追求共读的效果。对过程的忽略致使共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就是家长缺乏正确的阅读观念的指导。还有就是家长在进行共读时的时间和过程却是变化多端的, 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比如家长的情绪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家长情绪高时, 进行共读的时间也许会长、内容也许更丰富多彩、 给孩子正面的言辞教育也许会更多。而情绪差时, 这些效果也许会恰恰相反。其次每个孩子也都具有他的特殊性, 在进行共读的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的按照书面指导或是专家意见进行, 要有针对性的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符合的计划。使得孩子的兴趣和阅读欲望能够得以调动, 从而提高共读的阅读质量。

(三) “亲子共读”的共读环境至关重要

“亲子共读”要求家长每天能够抽出二十分钟左右进行。 每天都去图书馆, 进行绘本阅读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显得不太切合实际。感受阅读的快乐离不开成人的指导。比如说家长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 像专门负责少儿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取经, 在阅读方法、图书推荐、阅读过程等各个方面提供意见和参考。

三、给丰南区图书馆的建议

《朗读手册》上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开展一项活动名字是“婴儿故事时间”2。这个是针对刚出生到十八个月的小朋友开展的共读活动, 内容有读书和唱歌等等。丰南区图书馆可以做大宣传, 鼓励家长带着小小读者来馆阅读。并提供专门的亲子休息室, 方便家长照顾小小读者。此外, 还有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开展的“婴儿时间”这个是专门为十二个月前的小朋友开设的共读活动。另外考虑到中国一般都是母亲带孩子, 而父亲与小朋友相处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针对这个实况, 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图书馆开展的“万名父亲来读书”活动。主要是提高父亲在孩子认知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增加孩子与父亲相处的时间。

四、图书馆开展共读大有优势

“首先是充分利用藏书。”3绘本的价格相对来说很高。 而图画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又是很快就阅读完的。新鲜感要保持的话, 就要大量的绘本。持续不断地增加大量绘本对于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开支。所以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藏书丰富的特点来为小读者和家长提供帮助。其次, “图书馆也就是天堂的模样”, 家长带小朋友们来图书馆可以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 小读者把来图书馆当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对他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最后,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图书推荐, 阅读指导等等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图书馆能够让孩子“与书对话”的环境。4

参考文献

[1]申健强, 王开芳.亲子阅读的现状与指导策略[J].文学教育.2011.02

[2]广金.亲子阅读与公共图书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3

[3]石静.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08

亲子共读实战妙招 篇2

一、读一读

亲子共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可以是父母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父母听,更可以是双方配合的分角色读、接力读,等等。(其中以大人读为主,即使孩子基本或完全能够阅读,“听书”依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听”更享受、更兴奋,收获更大。)家长要以一个孩子的心态参与阅读,与孩子一同玩味、一同感受。

除了读“文”之外,还可以读“图”。好的童书,插图通常也出自名家之手,能让我们大饱眼福,很快融入故事情境。

另外,读书的环境、气氛、语速也大有讲究。在温馨的灯下、书房的一角、或是相偎相依于床头,孩子心绪平静、大人兴致盎然,搂着、靠着、拥着,孩子都喜欢,再配以抑扬顿挫的柔和中音,故事就开始读了。

注意,读到生涩的词语或句段,要灵活地变通一下说法,让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读的时候,夸张多变的语调往往能为故事添彩。因此,读的水平越高,孩子得到的刺激和享受越多,也越快活、越着迷。

二、讲一讲

在读的过程中,还应配合“讲”。比如。一本书“开读”前,为营造“阅读期待”,很有必要给孩子讲一讲本书的作者及译者是谁、哪国人,以及他们相关的荣誉、在国际国内的影响等等。

例如,在为女儿读《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时,我先介绍了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彻子。她是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因为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所以被联合国任命为儿童亲善大使,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位亲善大使,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为各国受难儿童提供帮助。该书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听了我的介绍,女儿“听书”的热情几乎是迫不及待,刻不容缓,《窗边的小豆豆》便“隆重开讲”了。

久而久之,孩子对名家名作也能如数家珍了,无形中丰富了积累,增长了见识,更亲近了图书。

三、猜一猜

除了“读”“讲”,孩子和我还经常“猜”。比如,看题目猜内容、听故事猜题目、听片段猜国籍、听起因猜结局、看插图猜人物、看典型动作猜角色,等等。

在读德国作家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的作品《小女巫》时,我让女儿猜猜小女巫第四次降雨结果会怎样呢?她猜了好几种可能,当我念出书中的结果——降下了牛奶时,孩子笑得直打滚,还感叹作者的脑瓜真是“不可思议”“无奇不有”!我还说着“早上好”,作飞翔状,让孩子猜这是故事里的谁?她愉快地猜出是小女巫的伴侣会说话的乌鸦……

“猜”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亲子融情的过程。它令故事充满悬念,让双方都获得快意,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兴奋剂。

四、品一品

遇到精彩的章节或段落,孩子往往激动不已,会提出“再读一遍”的要求,有时甚至要求读上很多遍。此时,家长应该抓住这样难得而自然的机会,与孩子一道“品人物”“品细节”。

故事《雀斑点点》中有一段描写化装舞会的句子,语言简洁而诙谐,我和女儿都特别喜欢。其中的一段对话,我俩分角色读了好多遍,她仍意犹未尽。从那以后,她经常模仿文中的俏皮话,令人忍俊不禁。

其实,这就是一种品赏、一种回味。在“品”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产生共鸣,生发想象,再现故事;同时还能积累语言,使书越读越“精”。

五、演一演

故事听得兴起,孩子们就特别想“演一演”,他们很善于就地取材找道具,一条纱巾可以当作国王的披风,一个鸡毛掸子可以当作老狼的尾巴……我常常做女儿表演的搭档,孩子郑重分派给我的角色,有时是一棵草,有时是一阵风,有时是一只大白兔。我总是全情投入,演得惟妙惟肖,和孩子闹成一片,乐在其中。要知道,此刻的你不是她的家长。而是她的玩伴啊!

我和孩子演过《鹬蚌相争》《皇帝的新衣》等完整的故事,也演过《爱的教育》《稻草人》等故事中的小片段。有时候还全家上阵,甚至邀上邻家孩子参演,阵容庞大,尽兴发挥。

此外,还可以是一人读一人演,还可以任由孩子自主创编一些对白和动作,这些都能大大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让孩子在嬉戏中获得更多灵感。

六、画一画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令孩子们的小手也痒痒起来,他们情不自禁地拿出画笔,画他们最喜欢的角色,画他们认为最逗趣的场景;有时还画连环画,带对话的那种,可有意思啦!

和孩子一起读《种葫芦》的时候,女儿绘制了一本连封面带封底共有八页的“小书”,展现的是葫芦生长的过程,有图有字,还有页码和标价,很是可爱。

读《西游记》的那段时间,女儿曾兴奋地画过一个“猴头”,因为自认为“太像了”,便请我帮她制成了个面具,表演的时候还用过很多次呢!

七、唱一唱

阅读的过程中,我喜欢来点“小插曲”,和孩子一起“唱一唱”。

在读郑渊洁的作品《舒克和贝塔》的时候,女儿爱唱“舒克贝塔之歌”,我则伴唱,女儿唱一句“舒克舒克舒克!”我对一句“贝塔贝塔贝塔!”而且每次必唱,这支歌成为了那段阅读时光的主题音乐。

《图书室》一文中,提到一首小朋友绘漫画时演唱的很滑稽的歌,我看着文中歌词,自己编了调子唱给孩子听,把她乐得不得了,非要学会不可。那一天的读书时间,我们家又是歌声,又是笑声,简直乐翻了天。

八、聊一聊

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和孩子聊书——聊作者、聊情节、聊感受、聊联想等等。有“聊的”,说明孩子读进去了,读出“味儿”了,读“上劲”了。

记住,聊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因为,这种交流完全是平等的。即使需要“拨正”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让孩子有畅所欲言的空间,激励他更进一步地思考和体会。

九、忆一忆

阅读的时候应鼓励孩子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以此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产生共鸣。

有一次,读到故事里有个小朋友晕车的事,女儿立刻讲了一大串过去她自己晕车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听来的相关事情,她那津津有味的描述、丰富愉快的表情,大大激发了我要更多地为她读书的热情。同时,这种“回忆”和“联想”也让她对故事产生了更强烈的共鸣,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十、逗一逗

每次读起《断腿的小木马》这个故事,女儿总会笑得岔气,为什么呢?——因为我是用家乡方言读的。

这是一次偶然的“花絮”。第一次听完这个故事后,女儿突发奇想让我再来一遍“土话版”,我一读之下,竟十分好笑。女儿兴致大增,要求我读了好多遍,而且后来还经常读。如今,这个故事她几乎可以背下来了。其实,我对家乡话有一种本能的亲近,让从小说着“普通话”长大的下一代了解一下家乡话,也能增强孩子对家乡亲近感和自豪感。何况这样读书,还能“逗”出一种别样的风味呢。

有时,我会煞有介事地对女儿说:“瞧你,天天读小豆豆的故事,好象长得也有点像小豆豆了呀!”女儿忙到镜子前对照着书中的插图,惊叫:“啊呀——是的!是的!不是有一点点像,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天呐——”瞧被我“逗”的!

应该说,亲子共读是一个双方享受、“双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作为成年人所获得的快乐体验,应该说并不比孩子少,关键看你是否真正“用心”了。大人对于书籍的虔诚和敬意会永远地影响着孩子,使他成长为一个自觉、热诚的终身阅读者。

亲子共读 篇3

书中的海伦凯勒遭遇了不幸,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听不见,在她的生活中只有黑暗。这样的人怎么会有成就呢?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海伦凯勒却创造了奇迹!她虽然每天都生活在黑暗中,但她的意志非常坚定,她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每天坚持学习,刻苦用功。当然这也少不了莎莉艾小姐的教导。

正如妍菲妈妈所说“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必定会有一个成功的教导者,就像莎莉艾小姐一样,给她的生活带来光明和希望。

亲子共读征文 篇4

西平县柏城北街小学六(1)班李晨光

----题记 浓墨挥毫,江山在目,娓娓道来世间万事

观世间万事万物,感其中豪气万千,听人间感人真情,受书香熏陶感染。

书,在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时,也走入了我们世界,它或豪气万千,或娓娓动听,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书,是这世间万物的写真,它以一种文字的形式将事情还原,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千变万化,却是不离本宗。

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自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以来,与母亲共同读书的时间也是愈来愈多,我们共品茗书香,享受其中乐趣,而无论我们以何种心情看书,在何时看书,书总是不改初衷让我们能从中得到些许启发,使之平复心情,使之心绪万千。书有千面,但皆是让我们感慨万千。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便是与母亲在阅读《狼王梦》时的情景,紫岚的身影交叠于我面前——她的执拗,来自丈夫黑桑的对权利追逐的野心,她从年轻美貌到一瘸一拐无人问津地苟延残喘,从万众瞩目到唾弃厌恶,她的一生历经兴衰,三起三落,她,粉墨登场却凄惨落幕,她的一生都是在追逐着自己的信仰,而当一个个希望的破灭,一个个精心培养的孩子的死亡迫使她绝望,心如死灰,也使她一步步走向衰老,丑陋,残疾,她比公狼更为有血性野心,但却总是离成功只有一步又遥不可及,为将她扫地出门的孩子所生下的狼崽存活,留下成为狼王的希望,留下她的野心信仰,她拖着残破的身子,与同她实力悬殊的对手,那正当壮年又饥肠辘辘的老鹰,在这场能预见结果的战斗中,他们却是同归于尽,她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落下了帷幕,在最后一次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落下了帷幕,在绝望与希望中带着无尽的辛酸落下了帷幕……

从对书的厌烦到爱上阅读,从跋扈自恣,性格乖张到现在的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从懵懂无知到明白事理,从简单到复杂,从目不识丁到博览群书,从我变化了许多,书让我看到了许多不曾看到的,不曾理解的事物,让我接近他们,触碰他们,感受他们。时光荏苒,六年的光阴已逝去,六年有许多变迁,许多改变,而书却依旧陪伴在我的身边,却未曾改变,见证着我的成长,变化。

江山如画,岁月如歌,而我们的见证者与记录者皆是书。

亲子共读笔记 篇5

--亲子共读笔记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篇。这个故事很长,我们是分段阅读的,妈妈读得很好,妈妈说我读的也很好,就是有几个字读音不准确,只要我书读的多了,自然字见得就多了,也就认识了。故事读完后,妈妈问我:“这个故事里面有那些人物呀?”我回答说:“有弟弟阿里巴巴、哥哥戈西姆、阿里巴巴的妻子、戈西姆的妻子、女仆马尔基娜、强盗头子、裁缝巴巴木斯塔。”妈妈又问我:“那么最主要写的是谁呢?”“是阿里巴巴、强盗头子、戈西姆、马尔基娜”我接着回答。妈妈说:“没有那么多,你看这个故事的名字“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提到了谁?”“阿里巴巴、四十大盗”我回答说。“我们再来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在故事中,那个描写的多呀?”妈妈又问,“当然是阿里巴巴”我说。“对了,这就是我们说的主要人物了。现在你知道怎么找出主要人物了吗?”“我知道了,主要人物就是文章中重点描述的人,有时也可以从题目中看出,对吗?”我问,妈妈说“对,也不全对。“为什么呀?”我疑惑不解的”

问。“主要人物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也可以是动物或物品。”妈妈回答说。“我明白了!”我说。

从亲子共读到独立阅读 篇6

选合适的图书是孩子独立阅读的关键

记得儿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那会,从开学后学习拼音到认字,几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了让孩子有能力很有自信地完成独立阅读。我最开始时特意选择了一些简单的绘本,这里的简单不仅指的是书的内容和情节,更多的是一些常频词的出现。记得我当时又重新把我孩子小时候经常读的《我爸爸》《我妈妈》《小蓝和小黄》等绘本找了出来,让他自己阅读,这样的绘本,对于他的阅读理解来说相对容易,文本不会太长,重复字又比较多。除了极个别的字,对于一年级的他来说,可能不太认识,但是他可以边猜边问地读完整个故事,在他读给我听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很开心,而且还特别兴奋地告诉我说:妈妈,我也可以讲故事了。我也鼓励他说:你看,妈妈告诉你了,虽然之前你爱听妈妈讲,当然,只要你愿意,妈妈也会一直给你讲的。但是,妈妈相信你自己有一天是可以自己阅读的,而且不仅是只读图还会阅读大量的文字。在阅读中,他不认识的字,我会鼓励他先猜猜,有时他会依据字的半边来猜,有时可以猜得对,有时就猜不对,比如在猜“青”和“清”“睛”时,有时对,有时不对,没有猜对的时候,我会再给他讲讲是为什么。同时,不会的字,我会教他标上的拼音。这样一来二去,他最大的兴趣在于他认为自己可以认识了很多字,很有成就感,而且在他给我读书时,他特别的骄傲自豪。在孩子找到自己独立阅读的自信后,我开始为孩子选择一些桥梁书。顾名思义,桥梁书是孩子走向独立阅读的桥梁,是引导孩子从图画书阅读迈入文字阅读的書,它比图画书稍微多一些文字,比文字书却又多了许多插图。桥梁书以中低年级小学生看得懂的文字写作,从日常生活、大自然和想象世界里取材,以趣味的情节、趣味的图画,吸引孩子品味文字阅读的乐趣。桥梁书每句话的字数,也参考了各年龄段的认读字单来使用文字,从五千字一本的短篇开始,延伸至上万字的读本,让孩子循序渐进地体会“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几套我家孩子喜欢的桥梁书:《青蛙和蟾蜍》《神奇的校车》《劳拉的星星》《小猪梅西》等系列绘本。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引导孩子由亲子共读到独立阅读,而现在三年级的儿子,已经开始阅读幼儿文学了,他现在最喜欢的是罗尔德.达尔的《小乔治的神奇魔药》。

在孩子走向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赞赏孩子

从与孩子亲子共读到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鼓励并赞赏孩子。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比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那要怎么做呢?是不是只要在孩子阅读完一本书后,就说一句:你太棒了。还是说:你真行。或者你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宝贝。其实不然,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笼统的一句话,对于孩子所有的行为都这样说,是无法让孩子得知自己好在哪里,棒在哪里的。举个例子,我曾经这样的赞赏过孩子:“Kevin(我儿子的小名),虽然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有些难,可是妈妈发现,你没有放弃,而且不认识字要么先猜一猜,要么来问妈妈,在妈妈看来,这件事情做得特别好,这是你不断在超越自己的表现。”“妈妈,相信再过不久,我会读得更流利,而且还会给妈妈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描述了我所看到的,而且我也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我也愿意和孩子有共鸣,让他觉得我理解了他,懂得他的感受,同时我又赞赏了他。这不仅是在培养孩子独立阅读中,同样也适用于对于孩子的教养中。

不以识字量为唯一标准,学会接纳孩子

在孩子走向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识字量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如果孩子不识得太多字,他可能没有办法独立阅读,但这不是我们在培养孩子从亲子共读到独立阅读过程中最看重的一点,如果我们只看重了识字量,只关心孩子识了多少字,而忽略了对于文章的理解力、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往往就会事倍功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接纳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的差异性的存在,不要用唯一的衡量标准来要求孩子。就如儿子在读完《安的种子》这本绘本时,问我:“妈妈,你知道安的种子为什么会开出美丽的荷花吗?”我答,不知道啊,其实我想看看孩子想要和我说什么,当然,我也想看看孩子是否能够理解绘本的意思,也就是不仅是要他读了,而且是要读懂了。儿子答:“因为安对种子最好了。种子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我以后也要像安一样,该播种时再播种。”这是我儿子的理解,也许和我们成人的不一样,那又何妨?其实孩子何尝不是我们手中的一颗种子啊,他只需要是适合,是接纳他的现在。而不是改变。在孩子走向独立阅读的过程中也是一样,选择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更为重要。

上一篇:公益海报设计说明书下一篇:2024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