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答案(共12篇)
高中化学答案 篇1
高中化学试题研究答案
A组——知能训练
1.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解析: 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 先就已经能够制造出陶器,到唐宋时期,制陶水平已经很高。其余各项都是20世纪的成就。
答案: D
2.(福州高一检测)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 现代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科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微观世界、能源开发、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
答案: C
3.化学科学将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如何处理大量的植物秸秆的问题备受关注。下列提出的几种处理植物秸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出售给工厂作工业原料
B.就地焚烧成草木灰作植物的钾肥
C.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甲烷作燃料
D.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优质的牲畜饲料
解析: 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植物秸秆是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能够缓解能源危机。目前,利用秸秆的方式主要是 :①作原料生产酒精、沼气;②作牲畜饲料;③作有机肥料等。草木灰中含有K2CO3,可以作钾肥,但就地焚烧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答案: B
4.下列所描述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一种原子制造出另一种或几种原子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蓝矾加热后变为白色固体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析: 由一种原子制造出另一种或几种原子必然要发生原子核的改变,则它不属于化学变化;而碳酸氢铵受热发生反应:NH4HCO 3=====△NH3↑+C O2↑+H2O;蓝矾加热变为硫酸铜:CuSO45H2O=====△CuSO4+5H2O;水电解 2H2O=====通电2H2↑+O2↑均为化学变化。可见抓住化学科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答案: A
5.下列广告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口服液中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C.这种“神奇液体”加入水中,可以“以水代油”作发动机的燃料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解析: A项,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这显然与常识相悖,水就是化学物质,该广告的原意可能是想表达“不含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的意思;B项,没有注意到口服液中所含的N、P元素虽然其含量不高,但是它们并不属于微量元素,而且叙述中的“丰富”与“微量”相悖;C项,违背了化学反应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的规律;D项是正确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个宣传口号是警示人们要节约水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细胞,无法进行生化反应,没有植物,当然也没有动物,没有生命。
答案: D
6.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内容相关的用线连接起来。
国籍 科学家 成就 时间
中国 道尔顿 建立燃烧的氧化学说 1771年
法国 拉瓦锡 提出原子学说 1869年
俄国 门捷列夫 发明新式制碱法 18
英国 波义耳 提出化学元素概念 1661年
美国 侯德榜 发现元素周期律 20世纪40年代
解析: 据化学发展史的知识可作答。
答案:
7.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属于化学物质。请回答:
(1)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白糖与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3)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表面变得粗糙而失去光泽。这是因为食醋中的_ _______与大理石发 生了化学反应。
(4)东部城市部分家庭厨房中的“柴”将被“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所替代,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解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钾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1和-2,故碘的化合价为+5;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食醋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答案: (1)+5 (2)吸附性 (3)CH3COOH(或乙酸)
(4)CH4
B组——拔高训练
8.(山东高考)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解析: 化学有着极其广泛的探索空间,化学研究不仅重视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研究,如制造出尿素,合成出新物质等,也重视对化学理论的探讨,理论最终仍是用于指导实践 ,因此不能说化学已成为以理论为主的学科。
答案: D
9.据报道,苏州一女士骑自行车尾随助力车行走,因大雾堵车,该女士在路口许多助力车排放的尾气中待久后突然昏倒, 路人急忙将其送医院抢救。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此报道后组织讨论以下两个问题,请你参与回答:
(1)该女士昏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中某同学为解决助力车污染空气的问题,提出了以下 几点建议,你认为切实可行的是________,而不可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浓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有毒成分
②用灼热的CuO把尾气中的有毒成分除去
③ 控制助力车的数量
④改进助力车的发动机结构,提高汽油燃烧的效率
解析: 考查CO的毒性 ,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运输氧的能力,人就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昏迷;CO吸入过多时会造成死亡。解决助力车污染空气的问题就是减少CO的排放。①中的NaOH与CO不反应,不能吸收CO,②中的CuO尽管能与CO反应,但是装置复杂,没有安装的可能。
答案: (1)路口许多助力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CO,在大雾中难以扩散;人在其中待久后会吸入大量的CO,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运输氧的能力,人就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昏迷
(2)③④ ①中的NaOH与CO不反应,不能吸收CO,②中的CuO尽管能与CO反应,但是装置复杂,没有安装的可能。
高中化学答案 篇2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上中学时, 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打瞌睡, 下课铃声响起时, 他醒了过来, 抬头发现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 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 便匆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 他埋头演算, 就是算不出来, 但他不气馁, 锲而不舍, 终于求得了答案。第二天, 他把答案带到课堂, 老师见了大吃一惊, 瞠目结舌, 原来那是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数学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题“无解”, 他还会如此“劳神”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之谜”。一件事, 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不可能”, 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 “结果”也就真的“不可能”。
(摘自《内蒙古教育》2011年第4期佚名)
高中政治答案生成能力的培养 篇3
一、注重基础知识,为生成能力发展打好基础
基础知识是指学科知识体系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结论等。高中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包括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将这些原理进行整理,找出学科内的综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强调点、线、面的结合。
1.“清点”
即以框节为单位,落实每个知识点,做到每个知识点一清二楚。
2.“连线”
即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按一定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线条。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做到框框有归纳,节节有总结,课课有体系。
3.“成面”
即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学科完整的线索和脉络,构筑政治学科的基本框架,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如:对于中国共产党,可以从经济常识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中企业党组织是政治核心角度,解决“三农”问题,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政策等角度联系;可以从哲学人民群众、抓主要矛盾、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角度来联系;还可以从我国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方面来建构立体知识网络。
二、关注社会生活,为生成能力提高提供条件
近些年来的高考都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阐述及探讨信息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多关注社会生活,能为生成能力提高提供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强调学生关注这四类热点:一是高考要求考查的时间内社会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奥运会等。二是经济、民生中与教材紧密联系的,如食品安全、国企改革等。三是党和政府积极倡导的,体现党和政府良好形象、作风的,如民主政治建设、温总理为民工要工资等。四、是以人为本或人文精神方面的,如科学发展观,中法文化交流等。而对比较敏感、尚有争论的问题等一般不大需要关注。
三、注重思维方法与技巧,培养生成能力
1.注重思维形式
纵观高中政治主观题,无非是要回答这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组织好这三类问题的回答是得高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形式,借助于这一理论武器,能较快提高得分率。
第一,运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解答“反映什么问题”与“如何认识……现象”类问答题。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我们认识事物既要看现象又要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问答题来说,背景材料是现象,背景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以及所描述现象背后的状况、原因和后果是本质。问答题的设问“反映什么问题”就是要求从材料的现象中概括出本质,设问“如何认识……现象”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明确这些,在解题过程中,就明确了自己答题的思路、层次,尽量做到全面。
[例]读表作答
(1)上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运用哲学常识,谈谈你对上表的认识。
第一问“上表了反映什么问题”,就是要求我们回答三项指标增幅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是什么),也就是概括出三项指标所反映出的本质。经过分析,把握内在联系,得出结论。具体综合如下:
①“九五”期间三项指标不断增长,说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增幅一是低于GDP增幅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二是呈递减状态,说明农民增收困难。
第二问“运用哲学常识,谈谈你对上表的认识”,就是要求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说明图表所描述现象的本质,即从所反映问题的原因(为什么)、结果及举措(怎么样)阐述。知道答题的思路后,答题就不难了。
第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解答“体现……道理”与分析说明类问答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两方面统一起来。对于问答题来说,背景材料就是特殊性,背景材料所蕴含的知识点就是普遍性。设问中的“体现……道理”,就是从材料之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设问中的“运用……进行分析说明”,就是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这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运用一般观点分析具体的经济政治或社会现象,就是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过程,这是高考中常见的。如2004年高考文综试卷(四川等)第38题第3小题:“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第39题第7小题:“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等。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对于生成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解答“为什么”类问答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依据的,一种现象出现后,必然会对事物本身和其他事物产生影响。回答“为什么”类问题,可以从事物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依据和影响两方面去组织答案,即找依据,谈影响。
[例]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第39题第5小题: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占该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
运用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找依据,谈影响,组织本答案如下:
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现实依据)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第四,运用矛盾原理,解答评价类问答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解答评价类问题时,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思考,注意从问题的两方面进行回答。
[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这些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当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题目材料的现象中概括出本质,分析材料所揭示的问题以及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和为什么)。
①这是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结果。
第二步:具体分析问题的两面性。(怎么样)
②这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但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第三步:针对弊端找解决措施。
③为此,首先要靠落后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倡地区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中西地区的支援。
2.注重分层训练
培养生成能力,还可在答题训练的技巧角度上下功夫。我在进行指导答题训练时,根据不同学段、层次的侧重点,把政治的答题要求分阶段、分层次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熟悉、超越教材,要点全面阶段。
这一阶段训练主要是知识的积累、理解和扩展。它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情境打开思路,扩大眼界;运用知识,统揽全局;超越课本,根据实际,补齐要点。通过这一步训练,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在目前以踩点给分占主体的阅卷思想指导下,可以不失要点,观点全面,提高得分率。不过这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废话多,不关痛痒。
第二,回归教材,语言规范阶段。
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范例,更是学生学习的范例。超越教材,做到了神思飞扬,要点齐全,可往往词不达意,影响答题的质量。所以,当经过一至两个月第一阶段的训练后,可以提出语言规范性的问题。要回归教材,就必须认真阅读教材。要做到语言规范,尽可能用专业术语,原则上尽量用书上的话去答题。这是政治课的社会化要求使然。由于答案是书本上原话的重新整合,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认同,引起共鸣,打动老师,也可获得高分。
第三,精雕细刻,有的放矢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求做到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具体如下:首先把握好过渡,注意上下文连贯,把握好教材理论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一定要做到一气呵成,高山流水自然天成。其次,一针见血,直达主旨。答题有一般格式,但答题又无固定格式。在这一阶段要仔细分析题目的主旨,重点弄明白命题的意图。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命题主旨大胆取舍,整合思路,突出重点,直奔主题,剥去累赘,言简意赅。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要言不繁,一目了然。最后,要审视全题,富有创意。看题目的回答还有没有新的角度需要补充?看题目是讲理论还是讲实践?是讲原因还是讲结果?是讲原理还是讲方法?是澄清理论上的错觉还是重在启发实践中的做法?当这些方面一一弄清之后,这个题目的回答也就臻于完善了,这样就达到了答题的最高境界。
3.讲究答题程序
第一步是审题。审题应先审设问,这包括,一要研究设问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递进的。二要明确每个设问对知识范围的限定。三要分清每一设问要求运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如2004年高考文综试卷(四川等)第38题第1小题:联系“一号文件”,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与第2小题: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和第3小题: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决策依据有着递进的关系。这一问是从经济角度设问的,而且这一问要求运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而第3小题是演绎等。审清设问后再审材料,即带着问题把材料读明白,分析透。审读时既要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又要理清材料所包含的层次,同时还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字词。
第二步是建构答题框架,即拟出以“问题本身(试题要求)”为中心和依托的答题提纲(暂不与教材和相关模拟题答案挂钩)。
第三步是生成答案,即学生以建构的答题框架为引导,建立与教材和其他相关信息的有机关系而形成答案。生成答案至关重要的环节在于:从问题本身出发,只将教材知识作为论据之一,既联系教材而又不唯教材,注重问题的逻辑联系而拒绝照抄和拼凑答案。如2004年高考文综试卷(四川等)第38题第2小题: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从问题本身出发来分析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原因,一是当前农业存在的问题多,不解决不行。二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三是公布“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作用和意义大。故高考答案设置为:(1)农民增收缓慢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分析存在的问题)。(2)国家具有组织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是政府的责任(这是分析政府的职责)。(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应政策和措施,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分析作用和意义)。如果不从问题本身而从书本出发去寻找答案,其结果必然是照搬书本或者机械拼凑,答案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完整性。生成答案的直接结果有效避免了照搬和拼凑答案的粗放型答题的弊习,从而保证答案的针对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以上从三个角度谈对学生生成能力的培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进行分层训练时,要多结合思维形式的运用及答题程序的培养。三者共冶一炉,互相促进,更能达到生成能力提高的效果。
高中化学答案 篇4
《化学电源》课时练
双基练习
1.(福建高考)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锂水电池的反应方程式为2Li+2H2O===2LiOH+H2↑,D正确;在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H2O做氧化剂,同时又起到溶剂的作用,A正确;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H2O+2e-===2OH-+H2↑,B正确;正极周围聚集大量OH-,因此溶液中的阳离子Li+向正极移动,负极周围聚集大量Li+,因此溶液中的阴离子OH-向负极移动,C错误。
答案:C
2.(2011安徽高考)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
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银失去电子被氧化得氧化产物,即银做负极,产物AgCl是氧化产物,A、D都不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阳离子向电池的正极移动,C错误;化合物Na2Mn5O10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18/5价,所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18/5)×5=2 mol,因此选项B正确。
答案:B
3.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该原电池中Cu作负极,Ag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正极反应式为Ag++e-===Ag,因此②对;在外电路中,电子由Cu电极流向Ag电极,而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所以①错;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所以③错;无论是否为原电池,反应实质相同,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所以④对。
答案:C
4.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
A.H2+2OH-===2H2O+2e-
B.O2+4H++4e-===2H2O
C.H2-2e-===2H+
D.O2+2H2O+4e-===4OH-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中,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H+,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答案: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
B.铅蓄电池是一次电池
C.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能重复使用
D.燃料电池没有将氧化剂、还原剂全部储存在电池内部
解析:A中碱性锌锰电池为一次电池;B中铅蓄电池为二次电池。
答案:CD
6.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表示为2Ag+Zn(OH)2鸠舣舣癯涞绶诺鏏g2O+Zn+H2O,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Ag B.Zn(OH)2
C.Ag2O D.Zn
解析:判断电池的正、负极,一定要从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判断。放电时反应为Ag+12O+Zn0+H2O===2Ag0+Zn+2 (OH)2,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物质作负极。
答案:D
7.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做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Zn2++2e-,2NH+4+2e-―→2NH3+H2(NH3与Zn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根据上述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锌为正极,碳为负极
B.锌为负极,碳为正极
C.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
D.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解析:由两极反应式可知Zn作负极,碳棒作正极,A项不正确,B正确;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由于Zn又被溶解,所以易造成内部糊状物流出,D项正确。
答案:BD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的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解析:废旧电池中含有的Cd、Hg、Pb等重金属离子会对土壤及水源造成严重污染,为防止其污染的发生,必须对其回收,集中处理,这是回收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B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原电池的原理设计出了化学电源
B.原电池是化学电源的雏形
C.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组成原电池的负极材料的活泼性
D.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是化学电源的能量来源
解析: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电量的多少,不取于负极材料的活泼性。
答案:C
10.如图所示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按照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解析:燃料电池中H2为负极,O2为正极,反应分别为H2-2e-===2H+,O2+4e-+2H2O===4OH-。
答案:B
能力提升
11.(2011山东高考题)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
(1)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
(2)下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S===Na2Sx,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铅蓄电池相比,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______倍。
(3)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CuSO4,溶液p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1)乙醇中还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单质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在加热时可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选用CS2或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2)由电池反应可以看出金属钠失去电子作为负极,单质硫得电子被还原成S2-x,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xS+2e-===S2-x;由于原电池内部要靠离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同时钠和硫极易化合,所以也必须把二者隔离开,因此其作用是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在铅蓄电池中铅作负极,反应式为Pb(s)+SO2-4(aq)-2e-===PbSO4(s),因此当消耗1 mol即207 g铅时转移2 mol电子,而207 g钠可以失去的电子数为20723=9(mol),所以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9/2=4.5倍。
(3)Na2S属于强碱弱酸盐,S2-水解显碱性,所以c(H+)最小。但由于水解程度很小,大部分S2-还在溶液中。因为氢硫酸属于二元弱酸,所以S2-水解时分两步进行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方程式为S2-+H2O===HS-+OH-、HS-+H2O===H2S+OH-,因此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2-)>c(OH-)>c(HS-)>c(H+);由于S2-极易与Cu2+结合形成CuS沉淀而抑制S2-水解,因此溶液的碱性会降低,酸性会增强,方程式为S2-+Cu2+===CuS↓。S2-处于最低化合价-2价,极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空气中含有氧气可氧化S2-而生成单质硫,方程式为2S2-+O2+2H2O===2S↓+4OH-
答案:(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CS2或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2)xS+2e-===S2-x 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 4.5
(3)c(Na+)>c(S2-)>c(OH-)>c(HS-)>c(H+) 减小 2S2-+O2+2H2O===2S↓+4OH-
12.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2CO+2CO2-3===4CO2+4e-
正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电池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就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在负极CO失电子,且消耗了CO2-3,在正极得电子的就是O2,再与CO2结合生成CO2-3,正极方程式为O2+2CO2+4e-===2CO2-3,正极与负极生成和消耗的CO2-3的量相等,所以总反应方程式为2CO+O2===2CO2。
答案:O2+2CO2+4e-===2CO2-3 2CO+O2===2CO2
13.航天飞机常采用新型燃料电池作为电能来源,燃料电池一般指采用H2、CH4、CO、C2H5OH等可燃物质与O2一起构成的电池装置。它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甲烷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OH-===CO2-3+3H2O。
(1)负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耗标准状况下的5.6 L O2时,有__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开始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由总反应式知CH4失电子被氧化生成CO2-3,一定有OH-参与反应,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2-3+7H2O,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根据正极反应式知1 mol O2消耗时,转移4 mol e-,n(O2)=0.25 mol,故有1 mol电子转移。放电时,正极产生OH-,故溶液的pH增大。
答案:(1)CH4+10OH--8e-===CO2-3+7H2O
(2)1 (3)增大
14.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
根据上述反应式,做下列题目。
(1)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在使用过程中,电解质KOH被不断消耗
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2)写出电池的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时,负极区的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正极区的pH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__。
解析:(1)选C。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可以从两个方面:①微观: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②宏观:活泼的一极是负极,不活泼的一极是正极,电子是从负极沿导线流入正极,据此判断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将两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式,由总反应式知,使用过程中KOH的量不变。
(2)将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合并就可得到总反应式:
Zn+Ag2O===ZnO+2Ag。
(3)负极反应时,消耗OH-,则负极区pH减小,正极反应时,生成了OH-,故正极区pH增大,负极消耗的OH-的量与正极反应生成的OH-的量相等,所以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
答案:(1)C (2)Zn+Ag2O===ZnO+2Ag
化学谜语及答案 篇5
化学谜语大全及答案
1.下毕围棋。(打一化学名词)【答案】:分子
2.塑料开关。(打一化学名词)【答案】:化学键
3.蒸蒸日上的新中国。(打一化学名词)【答案】:升华
4.上岸。(打一化学名词)【答案】:脱水
5.丰衣足食。(打一化学名词)【答案】:饱和
6.炉灶已熄。(打一化学术语)【答案】:烷
7.物归原主。(打一化学术语)【答案】:还原
8.手工作坊。(打一化学术语)【答案】:无机
9.各奔前程。(打一化学反应名称)【答案】:分解反应
10.势均力敌。(打一理化名词)【答案】:平衡
11.怒发冲冠。(打一化学名词)【答案】:气态
12.完壁归赵。(打一化学名词)【答案】:还原
13.父母出门。(打一化学名词)【答案】:离子
14.计算机解题。(打一化学名词)【答案】:电解
15.冰河消尽始行舟。(粉底格。打一化学名词)【答案】:溶解度
16.屡战屡败。(打一化学名词)【答案】:负极
17.三个日本人。(打一化学名词)【答案】:晶体
18.私人飞机。(燕尾格。打一化学名词)【答案】:载体
19.空气流动。(秋千格。打一化学名词)【答案】:风化
20.死去活来。(打一化学名词)【答案】:再生
21.取而代之。(打一化学反应名称)【答案】:置换
22.能屈能伸。(打一化学名词)【答案】:可塑性
23.小处着眼。(打一哲学名词)【答案】:微观
24.好逸恶劳。(打一化学名词)【答案】:惰性
25.引火烧身。(打一化学名词)【答案】:自燃
高中政治答题答案 篇6
(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农业)经济效益。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丰富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水平。增强意识(竞争等),维护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扩大内需,树立科学消费观等。树立正确的观念(消费观等)。
参考答案 篇7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阅读: 1. C 2. 二氧化碳含量 3. 一种存在于植物体内,能使植物细胞壁坚硬起来,促使植物长大为树木的物质 4. 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则气温就低。 5. 文章题目确定了说明对象及内容:地球上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主动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地球上的气候进化与生命进化同步进行。 6.(略。只要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人类未来的居所--太空岛》阅读: 1. 衍 裁 2. 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3.人类将来可以移居到"太空岛"上生活 4.可利用面积小 没有大气 引力小 昼夜周期长 5. 列数字 作比较 通过具体数字进行比较说明,明确地揭示了"太空岛"的离心力会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 6. 逻辑顺序 7.(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载人宇宙飞船》阅读: 1.zài 2. 斟--勘 勉--免 3. 主要用途 组成部分 4.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 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 提高落点精确度 5. 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 6.(略。可围绕选文主要运用分类别、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及作用来拟题、拟答案。)
高中6月月考答案 篇8
高二语文答案
1.【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上设置选项。A项是 “原本”内涵的正确的表述。B项据原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可知,B项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C项把原本的属性搞错了。C项的表述简化为“原本是过程”,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D项 原文是“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是原本的丰富、更新和壮大。D项的表述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2.【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对于“原因、根据、证据”这样字眼的题干,特别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D选项中,新参照系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摩擦,二是抗拒摩擦。摩擦作用使传统更新”,因而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但是传统“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使得传统力图保持原本的最初本质特征,尽可能的不远离原本。
3D
4.A(3分)【解析】“则”是“就”的意思。
5.C(3分)【解析】①是说古人对宝物的认识与今人是有区别的;⑥是说人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④是说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即天地“以不受为宝”。)
6.D(3分)【解析】本文为古代议论文,所以“夹叙夹议”这种说法不当。选文第1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并用孙叔敖的例子进行论证。第4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第2、3三两段分别用江上丈人和子罕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解的正确。
7.(10分)①(5分)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②(5分)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解析】①注意“之所以”固定结构,“异乎俗”介词结构后置;②注意“得”,“其”,反问句式。参考译文: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 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 离开郑
1高二语文共10 页第 页
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 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 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 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 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赏小人脸而把它收下。”于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把和氏之壁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壁和关于道 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
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10略
11(1)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
(2)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应考虑细节本身的内容,细节与上下文的关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3)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4)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12.(1).(5分)A、E(2).(6分)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3).(6分)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4).(8分)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联系现实略。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13、B(3分)
14、B(3分)[解析] A项中途易辙,可将“经过”移到“四川灾区人民”之前。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科研”后加“实践活动”。D项“令人堪忧”重复赘余。
15.B.(3分)
16.(8分)参考答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评分标准:“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四个要点各占2分,每超出3个字扣1分。
17、(3分)内容合理,给1分;比喻贴切,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
六.写作
18.材料中给了5个人的观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实际上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明星做代言,这其中涉及到了明星承担的社会责任及诚信等问题,但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可能只针对一个人的观点谈起,如材料中“甲”的观点,考生可提炼出明星做代言人是由于商家考虑到明星的社会角色,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出于这样的角色,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明星做代言人就更需要谨慎不应该随便说话。再如材料中“丁”的观点,很多明
星代言的产品出了问题以后明星则以“不知情、受害人”等说辞推脱责任,这就反映了责任诚信等社会热点问题。最后,材料中“戊”的观点中又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明星代言方面立法、执法方面还存在漏洞。总之,考生只要结合五段材料抓住关键词,找准立意,跑题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对学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考察。
化学实验试题答案 篇9
1.测定水的硬度时,需要对Ca、Mg进行分别定量。(×)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
4.以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液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会使分析结果偏低。(√ )
问答题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14分)
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为什么不计滴定体积?能否用不知道准确浓度的Zn2+溶液滴定?实验中使用的EDTA需不需要标定?(15分)
答: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的是置换滴定法,只要计量从AlY-中置换出的EDTA,而不需要对与Al3+反应后过量的EDTA计量,滴定过量的EDTA可以,滴定置换出的EDTA不行。
实验中使用的EDTA不需要标定。
3.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说出名称和规格 :(14分)
1) 准确称取0.6克待测定样品,溶解,定溶到100.0ml;
2) 移取25.00mlHCl溶液,用0.1mol·L标准溶液滴定。
答:1)分析天平,100ml容量瓶。 2)25ml移液管,50ml碱式滴定管。
4.有一碱液,可能含有NaOH、Na2CO3或NaHCO3,也可能是其中两者的混合物。今用盐酸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盐酸体积为V1;当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又消耗HCl体积为V2,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中存在的成分是什么?(15分)
(1)V1=0;(2)V2=0;(3)V1>V2;(4)V1<V2;(5)V1=V2。
答:(1)V1=0:存在NaHCO3(2)V2=0:存在NaOH
(3)V1>V2:存在NaOH和Na2CO3(4)V1<V2存在Na2CO3和NaHCO3
答案有时很简单 篇10
文/佚名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一家著名的报社以1000美金向全国征求最佳答案:有一艘船载着三个人,其中一个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另外两个分别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数学家。不料在海上发生了意外,为了挽救另外两个人的生命,把损失降到最小,必须把一个人扔下去,那么应当把谁扔下去呢?
这件事引起美国人民的极大兴趣,报社收到了来自各地的不同答案,大家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人都是从这三个人的工作谈起,从不同的方面论证他们的重要性,一时间全国陷入对物理、生物、数学哪一个更重要的大规模争论中,谁也无法说服谁。最后,奖金的得主竟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孩,他的答案很简单:把那个最胖的扔下去!
最好的灭火方法
文/佚名
村庄附近,有一个巨大的干草堆,里面住着乌龟、眼镜蛇、黄鼠狼、小野猪,还有一些其它的小动物。
一天,大伙吃完午餐后,正在闲聊。这时小动物们慌慌张张往外逃,并尖叫道:“不得了啦!我们的干草堆着火了!”
“着大火了,是真的吗?”乌龟不紧不慢地说,“请大家保持镇定,关于灭火,我知道的方法有 10万种之多!”
“我知道的方法有1000种。”眼镜蛇谦虚地说。
“我知道的只有100种,”黄鼠狼自信地说,“但它们都是经过验证,切实可行的!”
“你呢,小野猪?”它们问小野猪,“你知道的有多少种?”
“只有一种!”小野猪说着,大力吸了一口气,“那就是‘逃’!”说完小野猪纵身一跃,跳出了干草堆,逃之夭夭。
高中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11
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辨别、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滋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谦让、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读文段,体会“我”内心的变化,填空。
父亲终于回来了,在等他读诗之前,“我”的`心情__________;在他读诗的时候,“我”的表现是__________;在他作出评价后,“我”的反应是__________,甚至是__________。
3.读了“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两人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但其共同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划太:辨别 滋润 谦让
2.紧张极了 头埋得低低的,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再也受不了而失声痛哭
化学试题研究答案 篇1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粮融化,接着看到融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
A.研究白糖的结构 B.研究白糖的用途
C.研究白糖的变化 D.研究白糖的制法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试剂瓶塞取下后应倒放在桌子上 B.酒精灯的灯帽取下后应正在放桌子上
C.试管洗干净后应倒放在试管架上 D.胶头滴管不用时应倒插在试管架上
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项均可表示仪器已经洗净
4.下中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5.实验时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 )
A. 用嘴吹灭 B. 用湿抹布扑灭 C.用书扇灭 D.用灯帽盖灭
6.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二、填空题
7.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 ,遵守 。要学会观察 ,准确客观地记录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8.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时,试管夹应由试管 往 套,
使用时注意手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 柄上。
[拓展提高]
三、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1.下列现象与铜绿无关的是( )
A.遇到稀盐酸时放出大量气泡 B.加热一段时间后变成黑色粉末
C.加热时试管口有水滴滴出 D.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强光
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镁带必须用坩埚钳夹持,不能用手拿
B.实验过程中的废液应倒入水池,并用大量水冲涮
C.向试管中加铜绿粉末时可以用纸槽代替药匙加入药品
D.实验结束时要整理好实验台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13.下列点燃或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14.根据下列哪项能判断镁带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
A.发出耀眼强光 B.生成白色固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以上各项中的任意一项
15.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放入白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镁带逐渐变小 B.镁带发出耀眼的强光
C.镁带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D.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使镁带熔化
16.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氢元素又含有氧元素的是( )
A.铜绿 B.金刚石 C.氧化镁 D.石灰水
四、填空题
17.简要写出下列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时,管口朝上: ;
(2)酒精灯不用时,未盖上灯帽: ;
(3)倾倒盐酸时标签未向着手心而是朝下: ;
(4)点燃镁带时未在实验桌上放置石棉网: 。
18.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A)氢氧化钠叫做烧碱或苛性钠;(B)氢氧化钠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暴露在空气中的烧碱极易吸收水分;(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E)氢氧化钠还能跟指示剂、盐酸、氯化铁等反应;(F)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G)纯净的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1)用序号回答:短文中叙述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叙述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
(2)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氢氧化钠应__________保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6 C D C D B A
二、填空题
7.实验 实验安全 实验规则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和数据
8.底部 上 短
9.c 外 外
10.(1)瓶盖未倒放 (2)标签未向手心 (3)管口未与瓶口紧挨在一起
拓展提高
三、选择题
11-16 D B AC B AC AD
四、填空题
17.(1)水流至管底使试管炸裂 (2)酒精挥发并残留水份使下次不易点燃
(3)腐蚀标签 (4)镁带燃烧放热烫坏实验台
【高中化学答案】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习题答案07-18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达标测试练习题及答案08-11
绿色化学高中化学教育06-24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教育07-05
高中化学复习05-19
高中化学教育06-01
高中化学课07-10
学习高中化学08-16
高中化学成绩10-07
高中化学必修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