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2024-05-15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精选9篇)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篇1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一、工作思路

2012年,是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第二年,基于对我县环境形势分析和环保工作的实际状况,2012环保工作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县市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着力于服务和促进发展来破解环境难题,着力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来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切实加强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扎实抓好污染源治理工作,推进农村环保工作,全面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增强环境统一监管能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与社会和谐水平,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实现更大跨越。主要完成一个目标,提高两个质量,加强三个监管,把握四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

完成一个目标: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将继续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方面积极开展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

提高两个质量:一是提高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继续大力整治建成区内的各种大气污染问题,不断提高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二是提高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强化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不断提高水环境质量。

加强三个监管:一是加强对国控、省控重点企业的监管。重点抓好恒达原料分公司污水处理设施、通达果汁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监管,加大现场监察力度,并做好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正常运行。二是加强对工业园区企业的监管。进一步摸清园区企业排污情况,加大监管力度,严防工业污染。三是加强对企业偷排、漏排及超标排放污染物行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长效机制,防止违法排污现象发生。

把握四个重点:一是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实施项目环评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二是抓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积极引导企业推行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做好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工作,确保建成投用。四是实施好八里、城关、城川、威戎4乡镇10村(省市确定为八里、城关、城川3乡镇10村)中央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继续大力开展绿色单位、绿色学校、生态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

强化五个措施:一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环保网站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扩大环保宣传面,不断提高全县各界环境意识。二是严格执法。依法查处环境信访案件,切实维护广大居民的环境权益。三是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进一步扩大征收面,确保排污费依法、全面、足额征收。四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以适应环境执法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需要。五是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坚持

政治学习制度,强化职工业务培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全员素质。

二、重点工作

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削减总量为目标,抓好污染治理项目建设

按照葫芦河流域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全面完成2012年市政府下达的污染物控制指标,主要抓好以下污染治理项目建设:

1、建成恒达原料分公司30万吨改扩建项目废水处理工程,投入试运行;

2、完成酒钢兴安民爆(静宁)分公司、恒达(原料)分公司两户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省、市环保部门验收。

(二)抓好农村环保工作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1、认真落实《静宁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乡镇驻地村社、河道脏乱差问题;

2、按照《静宁县威戎镇农村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威戎镇农村循环经济试点2012年工作任务;

3、启动实施中央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在八里、城关、城川、威戎4乡镇10村(省市确定为八里、城关、城川3乡镇10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解决葫葫河沿线(静宁段)村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

4、在各乡镇建办一处废旧农膜回收站(点),依托恒达塑料加工厂循环利用,建议由县政府对各乡镇回收的农膜予以补贴;

5、对全县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规范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和环保能力建设,提升环境质量

1、全面建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投入试运行,并成立工作机构,培训工作人员;

2、积极做好威戎镇垃圾填埋场和集中收集转运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3、建成静宁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投入使用。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篇2

一是参合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筹资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 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05亿人, 参合率超过98%, 继续稳定在高位;全年受益人次数达17.45亿人次, 较2011年显著增加。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 全国实际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08.54元, 比2011年提高了62.33元。

二是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保障范围不断扩大。2012年实际住院补偿比为55%, 与上年相比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 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不低于6万元;在门诊统筹地区, 实际门诊补偿比约为4 9%, 比上年提高了约9个百分点。

三是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初步建立。2012年, 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25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或大部分地区开展了终末期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6个病种的试点工作;湖北等23个省份开展了肺癌、血友病等12个新增病种的试点工作。全国共有99万人次获得重大疾病补偿, 实际补偿比65.4% (其中, 先期开展的8个病种实际补偿比为70%, 12个新增病种实际补偿比为60%) 。

四是管理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2年底, 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的县 (市、区) 数已达到262个, 占新农合统筹地区的10%, 实现了管办分开、政社分开。超过80%的地区开展了参合农民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工作;9个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已经与国家新农合平台初步实现互联互通, 为跨省就医报销试点工作搭建了基础环境。各地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覆盖地区超过80%, 合理引导了农民就医流向, 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二、2013年新农合工作重点

一是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 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左右。优化统筹补偿方案, 政策范围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 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元。普遍开展门诊医疗费用统筹, 逐步提高门诊补偿水平。

二是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等20类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 并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

三是深入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 规范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改革, 扩大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机构和病人的覆盖面, 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四是加快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和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委托商保机构经办服务的准入、退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统筹层次上推进商保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开展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的试点, 做好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衔接工作, 推动建立多层次的重大疾病保障体系。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篇3

张海涛表示,“中央财政决定2012年安排15亿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专门支持直播卫星户户通工作”。他指出,今年年内要努力完成5000万户的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在今年3月底前将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全部划为直播卫星服务区域。

在谈到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时,张海涛指出,今年一要做好第二批试点的启动工作,在继续做好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双向进入许可发放等后续工作的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第二批试点安全评估等相关工作。二要研究组建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加快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还要抓紧建设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技术监管平台。三要抓紧建设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目前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方案已经进入国务院审批阶段,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建设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

他特别谈到,互联互通平台是一个开放业务平台,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推广新业务,接入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把电视终端变成智能化、多媒体、多业态终端。

他强调,在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新定制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必须全部是双向机顶盒,要能够承载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电信业务。

今年要大力推进与央视、中移动的务实合作,通过资本合作,突破制约CMMB发展的内容、市场和资金瓶颈,构建内容、网络、服务三大平台。力争在三年内发展亿级用户,成为广电系统旗舰企业。要继续优化覆盖网络,建立开放的终端平台。继续推动CMMB综合新业务的开发和应用,重点推动应急广播,政府公共信息,电子报纸,互动业务等应用推广和用户发展,·还20要11加年大12海月外号推 总广第和8落4地期· 15应用力度。 张海涛透露,将以北京为试点开展CMMB推送业务。

今年还将从IPTV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入手,建立完善与多种播出平台相对应的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加强广播影视版权和知识产权管理。

在谈到地面数字电视时,张海涛指出应规范有序发展:一要坚持公共服务;二要坚持数模同播,按照规划逐步推进,鼓励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的区域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播出本地节目;三要坚持有序发展。张海涛强调,“对于违规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加密传输并向用户收费的严重违规行为,要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今年还要基本实现应急广播在国内大中城市、重点区域的覆盖,为2015年底基本完成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打好基础。今年还要加强统一监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全新的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视听监管、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于一体的广播影视技术监管平台。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篇4

近日,鸡泽县环保局召开2012年环保工作会议,确定了2012年污染减排、项目管理、环境治理与监管、招商引资、一跑三争、生态建设和自身建设七项重点工作,切实改善我县环境质量,全面推进我县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一是实施污染减排工程。对小寨镇、双塔镇12家铸造企业的冲天炉、退火窑进行治理,削减二氧化硫150余吨;对曹庄昌盛油脂化工有限公司含酸废水(渣)进行治理,削减化学需氧量76吨,氨氮6吨;对我县双力牧业、润华牧业、天祥养猪3家规模以上养殖场进行畜禽粪便治理,削减化学需氧量200吨,氨氮12吨;对双塔镇军寨村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综合整治使该村的畜禽粪便处理综合利用率≥90%,削减化学需氧量60吨、氨氮2.6吨;对曹庄乡史邱寨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该村的养殖粪便、粪水进行综合治理,削减化学需氧量50吨、氨氮2吨;在鸡泽镇小韩固村建设年处理2920吨畜禽粪便处理站一座,使该村的畜禽粪便处理综合利用率≥90%,削减化学需氧量70吨、氨氮3吨。

二是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简化审批环节,增加审批透明度,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水平和质量。对于满足环保准入条件的,特别是县确定的重点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全程帮办,推动项目尽快审批;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克服重审批轻管理的问题;搞好城南工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三是搞好区域污染治理,强化重污染企业监管。重点对小寨、双塔铸造企业的烟尘、曹庄油类加工企业的气味和城关镇工业废水进行综合整治,明确治理时限,确保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

善;对我县三条主要河流沿岸企业逐一排查加强监管,同时对县城生活污水排放口进行封堵,对不达标企业强制停产治理,杜绝不达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确保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对“15小”企业明确监管责任人,实行包厂负责制,严防反弹。

四是实施招商引资战略。重点对中海油远东盛泽物流园项目、企盛工业园项目、山东新型建材项目、利华汽配项目、新兴重工鑫贝斯工程机械公司二期等5个项目尽快落地动工建设。

五是抓好一跑三争工作。对2011年已上报的河北九天生物废水处理改造、鸡泽县腾飞润滑油脂含油废水治理、日鑫电镀中心废水治理改造、杨曹庄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4个项目跟踪争跑,争取上级环保专项治理资金,带动企业投入环保治理资金,削减化学需氧量100余吨、氨氮20余吨,二氧化硫 80余吨、氮氧化物6吨。

六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协助鸡泽镇、城管局开展镇区公用设施改造、公园绿地建设、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等项工作,完成鸡泽镇优美城镇创建任务;对县污水处理厂、日鑫电镀中心和鸿霸电源有限公司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完成市下达的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的创建工作。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篇5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我县软环境建设,以服务核电站、向莆铁路等项目为主线,认真做好园区、县重点项目的服务工作,促进园区按规划环评要求开展环保工作,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顺利入驻园区。

(二)围绕三个重点

1、全力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污染减排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以新带老、增产减污、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新、扩、改建项目所需污染物排放必须从现有企业减排总量中安排,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对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实行项目限制或不予审批。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政策减排和责任减排,重点督促、服务污水处理厂建设,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形成合力,落实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2、确保辖区饮用水源安全。严格执行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完成县城区漠村溪新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及各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工作。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排放污水,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检查,坚决查处污染和破坏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长效管理。

3、为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继续完善环保项目服务工作机制,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严禁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产业项目进入我县, 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认真开展排污许可证和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工作。主动搞好协调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抓好六项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认真做好环境信访工作,有效解决环境热点问题和各类环境纠纷。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认真做好环保违法案件的移交、移送和移办工作,并跟踪督查,确保环境违法案件得到真查实处,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强化环境日常监管。坚持系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加强环保现场执法检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着力防范污染事故,保障环境安全。加强水泥、造纸、选矿行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环保设施运行检查,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增加污染源监督性与抽查性监测频次,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督促企业建设和完善污染事故应急设施,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放射源、危险化学品等环境监管,确保辖区环境安全。

3、深入开展闽江流域金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年度水环境整治计划,以项目为抓手,督促城区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等项目整治任务的落实。及时了解辖区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污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流域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提高金溪、龙池溪、漠村溪水环境质量。

4、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印发宣传单、广播、有线电视等形式普及环境科学和环保法律知识,全面提高公民环境意识。适时公布辖区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公布重点企业环境保护情况,曝光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企业提高环境保护自觉性。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全面完成黄潭、高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高唐镇常口村生态村创建。围绕纪念“6•5”世界环境日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教活动。

5、推进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设备,配备必要的环境监察装备,提高环境执法监察能力与应急管理能力,推进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自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加强政务公开与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推行网上审批制度,确保做到办事公开、阳光执法。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篇6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环保局的直接指导下,深入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省、市、县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带二极一目标”的战略构想和生态县建设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提高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拓展农村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开展生态县建设,推动“绿色永嘉”进程。

充分准备迎接各类检查考核,精心筹备,整理各方面资料,2月份通过了市政府对我县XX年生态建设工作的考核,5月份通过市人大对生态县建设和环保执法检查。生态乡(镇)、村建设有序开展。积极协助大若岩镇开展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活动,制订村级创建方案。继续做好各有关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的编制工作,完成了茗岙、西岙两个乡的生态建设规划。继续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把生态村建设纳入我县“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生态建设知识培训,对所有下派干部在进驻村之前进行生态村建设知识培训,使他们对生态建设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深入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今年5月16日渠口乡珠岸村成功召开了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创建动员大会,启动了无塑料袋村创建试点工作。在《永嘉县生态村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一年的基础上,对该办法进行修编。组织验收了8户家庭“县级生态户”验收。

加强楠溪江环境保护,我局始终把楠溪江的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针对楠溪江的污染威胁,修订完成《楠溪江保洁管理方案》、《永嘉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加强对楠溪江沿岸公路、水库、旅游等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努力减轻对楠溪江的污染。

加强饮用水源的管理,不定期对已创建完成的楠溪江引水工程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岩头镇渡头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检查,定期监测水质,确保保护区内水源的水质;完成大若岩镇黄潭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上马污水治理工程。

(二)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实施长效管理,针对“一控双达标”后部分企业污染反弹现象,重新确定我县的重点污染源,狠抓钮扣、电镀、铸造、印染、餐饮等行业整治。一是加强对钮扣行业的治理。桥头镇钮扣行业XX年被列为温州市环境整治严管区,制订整治详细计划,落实相关责任人员,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桥头钮扣企业共103家,目前66家已通过验收,24家完成治理待验收,13家已停产。预计7月底完成整治报市政府验收。二是继续抓好电镀行业整治。按照电镀行业整治方案,采用堵疏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了电镀污染。黄田六家电镀总厂原地整改基本完成;完成2家4万升容量以上电镀企业进局监控网络试点工作。组织2次电镀、钮扣企业治理设施操作人员培训,110多家企业、15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三是继续开展餐饮业整治,实行“疏堵结合”的办法,对于规模较大、附近居民无意见的餐饮项目进行治理并补办审批手续,走规范化的路子;对于治理无望的餐饮业坚决予以打击,大大减轻了城镇餐饮油烟污染。

严格督查,全面实施长效管理。制订工作责任制,把环境监察列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督查管理力度,特别是对省、市重点污染源和六大重污染行业,坚持省、市重点源一月二查,一般污染源一月一查,严防污染反弹。今年来,尤其加大对桥头钮扣行业查处,局领导带工作队蹲点督查,工作队分宣传组、监测组、执法组,对工作队充分授权,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半年以来,现场监督检查达2368多家次,通过高频率的检查,企业治理设施的运行率大大提高。

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行为。相继开展了“绿箭2号”、“绿箭3号”行动、“6.5”环境日现场执法行动,对全县非法小电镀和其他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共出动了110多人次,检查了60多家企业,取缔了14家污染严重的小电镀加工场,有力地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严格依法行政,促进环境管理制度落实。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所有建设项目、技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认真把好审批关。对一些审批权限不在本级的项目,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汇报,做好联系服务,对环境比较敏感的项目实行审批公示制。上半年审批建设项目80个,(其中上报初审项目6个),否定项目22个。

加强“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管理,切实扭转“重审批、轻管理”的状况,“三同时”项目建设期间进行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并按规范要求做好竣工验收。对近年以来的“三同时”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筛选登记,上门分发“三同时”验收通知书,督促业主做好“三同时”验收。上半年共对12个建设项目进行“三同时”验收。

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行为和执法程序,严格执行《浙江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和《浙江省环境监理办法》。制定《永嘉县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罚额度量化细则》,依法认真审理环境违法案件,坚持“查处分离”的行政处罚办案原则,重大复杂案件集体审议,上半年受理环境违法案件135件,罚款额总数201.8万元,已入库97万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无一复议、诉讼案件。

狠抓排污费征收管理。排污费是促进企业加强环境治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根据各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收费金额。严格按照程序依法足额征收,同时严格执行减、缓、免制度。上半年已征收排污费244.6万元。

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管理是环境管理最基础最科学的管理手段,我局严格按照《许可证》规定要求,严把关,重管理,充分发挥排污许可证在环境管理中的前置作用。严格执行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排污许可证换证制度,要求许可证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必须申请换证。逐步扩大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结合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从严监督管理,上半年办理许可证11个,换证84个。

(四)加强环境监测、环评工作。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县环境质量

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了监测任务。一是抓好常规监测,完成全县“一江二河三溪”14个站位三次常规监测任务,获得常规地面水监测数据527个,获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355个。二是加强污染源监测,共完成监测204家企业,其中验收企业68家,监督监测77家,企业委托59家,共获得废水、废气、噪声监测数据5402个,及时为“三同时”验收和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做好监测服务。完成XX年环境质量报告书,较好地发挥了环境监测的作用,为领导决策、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监测站加强了自身建设力度,基本完成计量认证准备工作,组织人员培训,为监测站更好的服务社会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环评工作,加强环评编制人员业务培训,充实环评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环评”质量。完成各类环评91个,其中报告表81个,登记表10个。

(五)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始终对该项工作非常重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发动,不断开拓环境宣教社会化道路。充分发挥桥头钮扣商会作用,发起保护菇溪倡议活动。为了给考生一个安静的环境,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管理。“6·5”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印发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知识的小册子;与摄影协会组织开展环保摄影比赛;组织一台大型文艺晚会;开辟宣传窗,宣传绿色家庭和环保十年成就;制作一部全县环境污染警示录VCD;组织现场执法行动;开展“环保绿波飞入千家万户”活动;通过一系列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六)加强环保队伍管理,狠抓行风建设。

以健全制度,加强学习教育,强化管理为重点,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一是组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认真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种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开展环保业务知识培训,通过讲座、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性党风知识的学习教育,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纪检监察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四是狠抓行风建设和文明行业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环保行风工作,健全各项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风建设不断深入并取得新的成效。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环保局系统被评为首批县级文明行业。

同时,认真办理群众信访件和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提前办理协办议案2件,政协提案3件,初步形成人大代表议案办理意见8件,和代表沟通后正式答复。不断完善信访制度,实行24小时接听举报电话,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据统计,上半年共接听12369举报有效电话92个,市局转办14个,信访投诉63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同时制订出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防范污染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群众权益。

半年来,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环境压力仍然很大,形势依然严峻。

二、XX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进程。

继续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生态乡镇建设工程即大若岩要在已通过省级生态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目标,创建渠口和茗岙市级生态乡和12个县级生态乡镇。继续开展石染、界坑、表山、五尺、鹤盛、花坦、西溪、徐岙等乡镇的生态规划编制、会审、实施。加强流域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城乡环境综合质量。做好上塘镇、瓯北镇、桥头镇、乌牛镇等中心城镇的环保规划编制、会审实施工作。加强已创建合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乌牛镇、大若岩镇合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沿溪百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则是以下日川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为突破口,抓快工程实施,完成大若岩镇黄潭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沿江污水治理工程”则是启动上塘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瓯北污水处理建设;“百村万户创生态工程”则结合县委“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启动100个村的生态建设工作,创建30个县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村;启动1000户生态户建设工作,创建300户县级生态户。作为补充,在沿江各镇启动10个社区的创绿工作,创建5个县级绿色社区,2个市级绿色社区;“沿溪垃圾处理工程”是抓好《楠溪江保洁管理方案》实施与管理,继续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推动楠溪江流域生态农业发展。

(二)全面落实“811”整治行动,坚决抓好污染源整治。

加强排污申报登记管理,调整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规范排污费征收,提高收费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监管和验收;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切实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运行县自动化污染监控中心,安装在线监控企业100家并与县监控中心联网;加快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对全县电镀企业进行全面排摸,4万升以上的企业全部安装监控设施,进入局监控网络全面监控,1万升以下的企业安排好处理方案;同时继续督促有关部门做好黄田等地的电镀基地建设。继续开展桥头钮扣业污染整治工作,确保及时通过市政府验收;对全县铸造业、医院以及卫生院继续进行全面整治;进一步加大对公路、水库、旅游等项目建设监管力度;全面实施畜禽禁养区和农业面源管理;完成县城烟尘控制区建设,通过验收。

(三)强化基础工作,提高环保综合能力。

加强环保能力和队伍建设。尽快通过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深化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和完善环境污染处理机制,提高环境污染应急反应能力。积极开展民主评议环保行风工作,以环保行风评议成果来推动机关效能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巩固进性教育活动成效,大力加强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在县级文明行业基础上争创市级文明单位,认真抓好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造就一支务实、勤政、廉洁的环保队伍。

(四)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

进一步深入开展大范围、多层次的生态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继续组织举办“永嘉县乡镇领导干部生态建设知识培训班”;召开本部门网站建立座谈会;继续开办《生态永嘉》、《永嘉环保》两个专题栏目,编发《永嘉县生态建设简报》;深入开展大若岩镇创建全国优美环境乡镇宣传;深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环保模范社区、环境教育基地,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篇7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面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 认真落实《规划纲要》, 大力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建设, 继续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推动强市富民、富县强镇;着力抓好城市建设, 打造“绿色肇庆, 宜居家园”,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为“十二五”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本地生产总值增长1 4%,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 2.6%,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 8%、1 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 2.7%;万元G D P能耗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排实现“十一五”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 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 9.5%;合同外资、实际吸收外资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外贸进出口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达4 2.5%;全社会R&D投入占G D P比重0.9 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 切实抓好“六个着力”:一是着力壮大经济规模。抢抓《规划纲要》实施的机遇, 积极实施“双转移”战略, 全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高地, 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推动央企、省企落户肇庆。二是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是着力抓好“四大经济”。加强园区载体建设, 促进产业集聚, 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促进城市经济繁荣;推动资源型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推动港口物流业有新的发展。四是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重大项目工作责任制, 重点推进工业、交通、能源、城建等重大项目的谋划建设, 增强投资拉动作用。五是着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力支持肇庆高新区加快发展, 积极推动两市两区的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实施富县强镇工程, 切实支持山区各县发展特色经济, 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六是着力保障民生。加快推进五大民生工程, 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切实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 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 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

切实加快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和建设, 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国家继续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 继续扩大开发性金融合作;认真研究政策, 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继续做好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 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央、省的项目笼子;推动政银企合作, 努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 促进民间投资。千方百计刺激消费,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认真组织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下乡并兑现政策补助。努力优化外贸结构, 推动外贸出口稳步发展。加大对困难群众帮扶力度,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拓展农村内需市场。

深入实施《规划纲要》, 全力推动广佛肇一体化发展。

推动广佛肇三地建立更加紧密合作机制, 深化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等八大领域的合作, 落实2 0 0 9—2 0 1 0年重点工作计划中的第一批合作项目。按照省加快“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任务, 推进各项工作。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产业集聚发展为重点, 全方位推进与广佛地区的对接发展, 重点抓好珠三角城际轨道广州至肇庆段、珠外环高速公路江门至肇庆段、广肇高速公路二期建设, 配合加快贵广和南广铁路肇庆段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按照省的统一部署, 抓紧研究配合建设好珠三角绿道网。建立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工作跟踪检查考核机制, 完善考核奖惩办法。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 及早谋划“十二五”规划, 争取在上半年完成编制工作。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培育发展城市经济。

着力建设“绿色肇庆、宜居家园”, 推进城市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 完成城区综合交通规划以及端州旧城区和北岭山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争取“大肇庆”的整合方案尽快获批, 抓好“一江两岸”规划建设, 加快“东扩南连”步伐, 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强化经营城市理念, 用足用活用好“三旧”改造政策, 切实加快宜居城乡建设。加快清理闲置土地, 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积极实施鼎湖区路网改造扩建, 启动牌坊广场改造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对城市出入口整治, 加强道路交通规划管理, 努力缓解城区交通堵塞问题。巩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 提升房地产业发展水平, 积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意文化产业, 发展壮大港口物流业。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产业。

切实加强园区建设, 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按照尽快实现产值达5 0 0 0亿元和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 加快肇庆高新区建设和发展, 扩大融资规模,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增强产业集聚功能, 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央企、省企扩张发展的重要基地。德庆、怀集两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其他县 (市、区) 已有的工业园区, 积极探索市场化手段加快园区开发建设, 提高产业承接能力,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扩张。继续创新招商机制和方式, 瞄准5 0 0强和大企业, 精心策划和组织好各类经贸洽谈活动, 加强对台港澳、美欧、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 落实重大项目促建促产制度, 力争引进重大项目和实际吸收外资取得更大突破。同时, 抓好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富余劳动力劳动技能, 支持配合省开展技工院校“百校扶百县”等活动,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加大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自主创新,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金属加工、汽车配件等支柱产业的集聚和扩张。积极培育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继续办好省市共建汽车零部件基地等产业基地和高要金利五金、广宁林桨纸一体化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切实抓好节能减排, 加大对技改和增资扩产企业的协调跟踪和服务力度。推进和深化产学研合作, 加快成果转化, 建设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新材料产学研创新联盟和精密压铸产业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积极培育“肇庆企业5 0强”, 力争今年有2-3家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并有多家企业进入广东现代产业“5 0 0强”。抓好列入省“千百亿”技术创新计划的1 0 0个项目, 争取一批重点创新项目成为全省“自主创新1 0 0强”。加大工业品牌培育、申报力度, 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品牌和著名、驰名商标。

着力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积极实施富县强镇工程。

(六) 着力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积极实施富县强镇工程。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切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 抓好“七大农业项目工程” (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肇庆农业现代园区、优质稻产业工程、重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中心区花卉园艺产业带、柑桔主导产业带、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的规划和建设, 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抓好富县强镇工程的规划、实施和责任落实, 推进县城和中心镇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和劳力优势,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 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 确保如期按质完成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扩大省卫生村创建覆盖面。加快农村泥砖住房、危桥改造和乡村道路建设,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继续实施农村“一户一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工程, 争取参培人员创业率达8 0%以上。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安全工程、职教基地建设。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和设备配套工作, 全面建成一村一规范化卫生站, 加强重大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 扩大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扎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确保端州城区建成廉租住房1 1 1套、经济适用住房3 0 0套。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市新一中和市图书馆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支援汶川克枯乡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确保今年9月前全面完成援建任务。抓好安全生产, 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突发事件处置, 积极推进“三项建设” (警务信息化、执法规范化、警民关系和谐) , 完成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和实现“五个一网”工作目标, 加大对严重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不断改进政府服务, 努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2012年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篇8

2012年科技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把科技发展的重点统一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县”的总体战略目标上,统一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临泽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上来。

全县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省、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创建科技创新示范县为目标,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技术服务功能,把科技进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好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实现转型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科技创新示范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县创建科技创新示范县实施方案》,认真落实科技创新示范县创建各项任务,大力提升科技发展水平。重点打造5个科技示范基地、2个科技示范园区,充分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开展项目储备和建设,整体推进我县科技创新示范县建设。

(一)打造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一是打造现代玉米制种示范基地。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优势种子生产基地为目标,全面提升全县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水平。全县建成3

万亩杂交玉米种子优势繁育示范基地。二是打造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发展,以品牌拓市场提效益,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建成高原夏菜标准园2个,建成无公害加工番茄生产基地2.5万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三是打造绿洲奶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方式,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场2-4个,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场(小区)3个,建设乳肉兼用牛新品系培育示范点3个。四是打造红提葡萄生产示范基地。以**、**、**农业示范园为科技示范点,建成10个省市知名的红提葡萄专业村。五是打造**红枣原产地保护示范基地。结合实施**省优质林果基地发展规划,以乡镇为重点,建设红枣专业示范村10个,建设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良种枣苗繁育基地稳定在600亩以上。六是创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着眼于发展绿洲现代农业,完善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培养新型农民,提升科技水平。以**为核心,建设面积为5万亩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个乡镇,面积51.7万亩。七是创建现代玉米种子产业示范园区。以入驻工业园区的种子企业为依托,重点打造10家左右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化玉米制种企业,实现优质基地与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切实提升***制种产业在的全国市场上的信誉度,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品种研发基地,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引领我县现代玉米制种产业发展。

(二)开展科技项目储备。积极组织筛选一批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一是抓好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争

取工作。重点就申报的《燃煤固脱硫助燃添加剂开发应用研究》等2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民间科技特派员能力建设培训》等11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协调争取和跟踪落实。二是推进在建项目。重点抓好《利用固体废渣生产小型轻质复合保温砌块》等3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并抓好农转资金项目《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制种试验示范》和市列院地院企科技合作项目《医药中间体美伐他汀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三是抓好项目监督管理评估验收和成果总结工作,进一步强化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注重项目实施中技术的凝炼和集成创新,进一步完善成果鉴定、科技奖励等科技评价方法,激励企业不断创新。四是认真组织实施县列科技计划项目。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成熟,发展前景看好的县列科技计划项目,发挥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作用,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成立知识产权局。根据省市相关要求成立知识产权局,为县政府主管专利工作和负责协调全县知识产权工作的主管部门,由县科技开发中心代为管理,履行其职能职责。二是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促进中心为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之间架起桥梁,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搭建

平台,为中小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开发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三是建立研发机构。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技术攻关小组等,开展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或委托开发,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成为开展研发、推广、服务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专业技术协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四是组建科技团队。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配套,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注重把生产经验丰富、技术本领过硬的农民技术员吸纳到农业技术队伍中来,健全县、乡、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组织各类专家,面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对重点产业项目开展现场指导和调研。动员和吸引广大科技人员进入中小企业服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

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围绕打造五个示范基地、两个高科技园区创建。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前沿性科技研究;开展对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的科技攻关,突破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脱节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着力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附加

值和科技含量,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二是注重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运用当地资源发展新型产业,使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进一步建立全面开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强与高校院所的联系,拓宽科技合作交流渠道,建设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四、积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要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名优特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以骨干企业为载体,加速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和基地。进一步树立科技为民服务意识,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院校为支撑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为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服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工业较快发展。开展技术成果互动式交流、评比、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开发,激发创新热情,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鼓励企业、科研推广单位、高校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合作共同体,共同实施科技合作项目,鼓励企业与省、市级产业化科技计划联合设立技术攻关专项资金,由企业提出技术难题,相关部门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攻关。建立由科技、工信、教育、人社、金融等部门参加的产学研合作协调机制,组织

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开展创新型企业评选和命名工作,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支持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施技术创新、工艺革新和装备更新。

五、修订完善科技奖励办法

认真实施《**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与体制,继续推进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创造发明和人才辈出的和谐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奖励范围,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鼓励全社会开展科技创新、申报专利,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适时开展成果鉴定、交流,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及产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及民营科技企业的认定,示范基地筛选,指导帮助完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创新和创造发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在科技成果的认定上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突出技术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或者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装备和改造,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增加行业的技术含量;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行业的领先水平。二是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成果经过一年以上的实施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三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成果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六、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引导、支持和组织科技人员到基层创业,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强化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加大科技特派员培训力度,加强特派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与培养乡土人才结合起来,与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园结合起来,与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结合起来;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强日常跟踪服务管理,积极探索开拓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新模式,提高科技特派员综合素质。扶持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点,引导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优化工作环境,鼓励科技特派员面向基层、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进行科技攻关、传授科学技术、培育科技人才;鼓励科技特派员创办实体,开展有偿服务,实现互利双赢、共同致富的目的。调动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留得住的农村科技工作队伍。

七、继续加强院地院企科技合作

大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科技示范园及农村专业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积极寻求在资金、项目、技术、设备、产品开发、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支持,以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引进、示范与推广,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合作模式。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培育提高成果转化应用和再创新能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科技展会,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多层次引资引智。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与企业联谊交流,促进企

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努力拓宽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宣传和优惠并重,吸引更多的院校、科研单位到我县进行高新技术项目的中试、开发,建立院地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八、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完善星火产业带建设,提升科技惠民能力,加快科技与健康医疗、扶贫开发等民生科技的推广应用,推进科技与教育、文化融合支撑、相互促进,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社会管理创新,使科技发展成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民生改善的有效载体。重点围绕玉米制种、设施葡萄、加工番茄、红枣、奶肉兼用牛养殖等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养殖,以强化产业为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培育、科技示范园建设为依托,组织实施特色优势产业科技示范、科技培训、信息服务;大力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星火科技项目,加大对特色产业和民生优势科技方面的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并为全县重点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进一步提升科技惠民能力。

九、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育

要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就必须把人才培养和开发作为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来抓,重点要以扩大人才数量和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紧紧抓住培养本土人才、使用好现有人才和吸

县环保局201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篇9

未来五年,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阶段。面对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面对着历史性发展机遇期和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全省交通系统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立足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立足交通实际,主动适应安徽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力求在服务崛起中率先发展,在宏观调控中科学发展,在统筹兼顾中和谐发展。

当前,安徽交通事业仍然处于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期。第一,宏观政策环境总体趋紧,但紧中有松。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我省作为中部省份,交通作为服务业的定位,都将在宏观调控中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第二,我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需要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承载,需要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作为支撑,需要无缝对接、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保障,才能转化为发展强势。第三,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交通的支撑、保障、承载、牵引作用将更加明显。因此,贯彻实施东向发展、工业强省等战略,服务加快崛起,交通必须先行。第四,交通部提出“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促使交通继续成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为我省交通提供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五,省委、省政府对交通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交通,使交通工作由部门主导转变为政府主导,为加快交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第六,过去交通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经验,交通行业拥有勇于创新、扎实苦干的干部职工队伍,为交通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同时,安徽交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第一,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剧土地、环境、资金对交通发展的刚性约束。第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省国民经济仍将在高位运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交通需求持续旺盛,与当前交通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相当突出。第三,汽车时代的提速发展,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呈现多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的特点,对交通公共管理和出行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盼和要求。第四,面对日益增强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和市场竞争,交通发展方式还没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发展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五,交通自身发展中新旧矛盾交织、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亟需解决。

综上分析,正确把握交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变化,适应新要求新挑战,关键是要坚持“三个必须”,切实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尽最大努力、下最大气力推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三个必须”:

第一,必须真正解放思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做好交通工作的重要前提。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和众多交织的矛盾,我们不能被动应付,消极等待,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思路和对策考虑得更科学一些,把工作和措施准备得更扎实一些。一是始终保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科学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二是始终保持渴求新知、永不满足的学习欲望,忠诚事业、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和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三是始终保持干事的精气神、为工作负责的责任心、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特别是交通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应有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成就事业。第二,必须全面增强本领,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这是做好交通工作的重要保证。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知识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素质,开阔思路,增强本领;必须不断深化对交通发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政策的前瞻性,提升政策的执行力,使我们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说实话,报实情,鼓实劲,做实事,全力开创交通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必须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更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做好交通工作的重要途径。要善于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与交通工作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把握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措施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和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交通发展中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地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积极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五个更加注重”:

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好中求快,既要保持适当的速度,减少大的波动,更要注重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要在落实建设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计划上下功夫,促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滚动发展,同步跟进长江、淮河公路大桥前期工作,保持重点项目建设的稳定性、连续性。要发挥我省水运优势,把握水运投资省、占地少、运量大、油耗低、运价低、污染小的特点,突出水运发展,出大手笔,有新动作,集中力量寻求突破。要加大对国省道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强站场、港口建设,打造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要着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坚持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强调建设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正确处理交通建设与能源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岸线等不可再生资源,最低程度地消耗能源,最小幅度地影响环境,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路子。二是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大交通格局,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重要手段,实现交通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结构,推进高速公路联网、加密、扩容、提速,重点发展水运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改善国省干线路网的结构布局,提高二级以上公路、高等级航道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步伐,扶持运输企业实行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引导车船运力结构向标准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物流业,建立现代化的物流运输体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公路水路交通更加紧密地融入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舒适,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物换装“无缝衔接”。

三是关注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交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努力提高做好“三个服务”的新本领。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客货运输,首先都要把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强化应急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民生工程的要求,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有路必养”和“路通车通”,努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探索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薄弱环节建设,提高路、站、港和航道的通过能力,为人、车、船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是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创新。交通部提出,“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实质上就是推进现代交通业的发展。”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是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强大动力。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水运建设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消除影响交通科学发展的重大体制性障碍,力争在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路系统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路政管理体制改革、预算和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有新的突破。要加快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和推广,增强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行业特点的新体制、新机制,打造智能化、现代化、人性化交通,进一步提高现代交通业“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和谐交通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和谐交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和谐交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坚持以交通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统筹抓好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文明交通、诚信交通、创新交通、廉洁交通建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点带面,协调推进;坚持水陆并举、建养并举、建运并举,统筹区域和城乡交通协调发展,构建交通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事业凝聚人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团结一心、工作顺心的行业内部和谐氛围;坚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引导群众共同建设交通,形成交通与其它行业相互配合、交通与社会公众关系融洽的和谐环境。

基于以上分析和考虑,2008年至2012年,我省交通发展要按照适度超前、保障有力的要求,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全面加快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机衔接,适应我省加速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00公里,到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500公里,新改建改善国省干线公路50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4万公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5亿吨,实现安徽高速公路东西向3小时过境、南北向6小时过境,合肥至十六个省辖市当日往返,县城基本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全省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实现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长江黄金水道安徽段建设取得重点突破,基本形成“两干三支”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和沿江港口群。

上一篇:旅游经历口语下一篇:《可贵的沉默》翻转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