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简报

2024-10-15

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简报(精选8篇)

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简报 篇1

今天上午,由临沂市政法委副调研员林清晓带队的市违法建设治理督导组,来临沭县督导考核城市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沭河水利工程管理处主任刘家合等陪同。

督导组一行先后到郑山街道南沟头社区拆违现场、城区金沂蒙广场拆违现场、临沭街道尚庄社区拆违现场等地进行实地督导考核,并到临沭县违法建设治理办公室、临沭街道违法建设治理办公室进行实地查看,查阅相关资料,听取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临沭县城市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查看现场、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督导组对临沭县的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临沭县下步更好地开展违建治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建议。

自全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动员大会召开以来,临沭县按照全市违建治理工作部署要求,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干群一心,人人参与,扎实开展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对新增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坚持实施“露头就拆”的“零容忍”管理模式,重拳出击不徇私情,坚决将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

截止目前,临沭县共排查建成区违法建设1375起,违法建筑面积96.82万平方米,其中小产权房22起,面积67.36万平方米;建成区违反规划类1314起,面积26.9万平方米。在3月20日首个拆违活动日当天,全县9个镇街同时启动集中拆违工作,共拆除违法建设124起,拆除建筑面积6.58万平方米,有效震慑了全县违法建设行为。

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简报 篇2

然而, “违法建设”只是一个在行政管理领域上的概念, 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关于违法建设的立法欠缺可以说是全国范围内整治违建的共同难题, 目前在法律层面上, 对于如何治理违法建设的法律不仅缺乏统一的标准, 而且过于笼统化。在当前依法行政的要求下, 相关执法部门的手脚被束缚, 造成违法建设的查处不力, 措施不严。

一、相关执法部门的查处依据与治理困境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 , 国土主管部门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 , 公路、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都有关于违法建设治理的法律法规, 但这些法律法规对违法建设的认定和处理却无法满足执法部门的具体操作实践。

_在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在城镇范围内, 越来越多的重大民生、重大项目工程得以实施。与此同时, 违法建设却霸占了宝贵的城乡土地资源, 破坏了有序的城乡规划秩序, 使城乡规划最终落入“不可规划”的境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该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主要是从城乡政府在建设规划的层面上对违法建设作出规定, 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 (2) 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 (3) 临时建设未经批准或不按照批准的。法律责任主要为四种:一是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二是对违建者按照工程造价百分比进行经济处罚;三是没收实物或违法所得;四是由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查封现场、强制拆除等。

但从具体实践来看, 真正落实到实施的时候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关部门”指的是哪些部门?没收程序该由哪个部门履行?对于违建当事人拒不拆除顶风抢建该如何处理?《国城乡规划法》在执法主体上却没有明确规定。事实上, 往往一个违法建设的管理就涉及多个管理部门 (至少涉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国土主管部门) , 导致在违法建设初期得不到强有力的制止。管理部门越多, 相关推诿越严重, 等到通过行政程序层层上报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时候违法建设早已完成, 拆除难度更大, 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该法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 从土地用途方面对违法建设进行了法律认定, 归纳为以下三点: (1) 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 限期拆除; (2) 农村居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 限期拆除; (3)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没收建筑并处罚款。相较于《城乡规划法》对违法建筑的处理方式, 《土地管理法》在没收上就明确了通过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但在强制拆除上却又没有具体的条例, 只是规定对于“继续施工的, 做出处罚的机关有权制止”。但制止不了该如何继续?而经过了解, 县级人民法院基本上并没有履行强制没收建筑物的职能。

_与违法建设“一月成楼”的建设速度相比, 该法对违建者而言似乎是一纸空文, 而执法部门受制于法律又无法采取措施, 也就使对违法建设的处理不够及时。

_往往一个违法建设的管理就涉及多个管理部门, 导致在违法建设初期得不到强有力的制止。图为北京“最牛违建”, 拆迁工作持续了1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2012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 开始施行。该法律在第44条中对违法建设的拆除做出一定规范, 并授予行政机关强制拆除的权力, 但是要求必须履行公告、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等程序。与违法建设“一月成楼”的建设速度相比, 该法对违建者而言似乎是一纸空文, 而执法部门受制于法律又无法采取措施, 也就使对违法建设的处理不够及时。

(1) 法律程序时间漫长。

比如, 执法人员到现场下达停工通知书, 如违建户不停工的, 继续现场勘查并下达处罚告知书, 要求其自行拆除, 在不要求听证的前提下7个工作日以上才能下达处罚决定书, 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时效3个月, 诉讼时效6个月。处罚决定书诉讼生效后公告15天后下达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 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行政复议时效3个月, 诉讼时效6个月。按照法律程序最少履行完成需要1年2月23天才能实施强制拆除, 而此时违法建设早就完工入住了。

(2) 走法律程序调查取证难。

通常情况下, 执法人员到现场走法律程序时, 违建户不愿意配合或不提供真实信息。实践中往往出现违建当事人就在现场指挥施工却无法认定的情况, 人因其拒不承认自己为违建当事人, 就无法下达法律文书, 无法进行谈话笔录就无法走程序办案, 所谓的走完法律程序第一步都步履维艰。如果在违建初期, 坚决采取对违法建筑采取最行之有效的迅速强制拆除措施, 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又会面临被控不依法行政的境况, 甚至还可能需要应对起诉, 造成政府依《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整治违法建设、违建者依《行政强制法》等维权的怪圈。

_南京摄影师“被违建包围的家园”主题摄影组照。

二、完善规划立法, 加大处罚力度

鉴于违法建设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严重破坏, 我国必须在违法建设上完善立法, 并加大处罚力度, 对那些屡屡通过违建获取不合法利益的当事人严惩不贷, 这也是政府执法部门及广大城乡居民的呼声。在这方面, 国内学术界已经做出了许多相关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对违建当事人的入刑处罚

目前, 对违建当事人的处罚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困境:

首先, 《城乡规划法》第69条规定“违法本法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即是对违法行为人直接追究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 然而在相应的刑法中却没有对违法建设的定罪量刑规定, 在《刑法》与《城乡规划法》之间尚未衔接。其次, 违法建设对社会的危害巨大, 但是仅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建设的处罚力度不够。按照《城乡规划法》第64规定, “对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 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然而罚款数额太少, 与违法后所得的巨大经济利益相比根本可以忽略不计。最后, 即使对严重影响规划、需要强制拆除的违法建设通过法律程序完成了拆除, 但只要违建者加大资金投入, 依然会顶风重新建成, 造成“屡建屡拆、屡拆屡建”的局面, 最后大部分都是以执法部门“罢战”告终。

综上原因, 可以了解到目前法律只能针对违法建设进行罚款、没收或者拆除, 却无法处理违建当事人本身。违建者的损失只停留在经济利益层面, 没有人身的约束力, 造成违建者的肆无忌惮、执法部门的疲劳应对。因此, 将违建入刑具有重大意义。首先, 刑事犯罪不仅遭受人身刑罚, 且要记入个人履历, 对违建当事人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所获得的利益, 必能遏制住违建者的违建势头。其次, 公安等拥有执法强制权的部门可以依法介入, 对违建者坚决采取强制措施, 形成有效震慑力。最后, 唯有对违建者刑罚制裁, 才能打击社会上通过侵害公众资源的违建以篡夺个人经济利益的不正之风, 保护遵纪守法者, 弘扬社会正气,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对违建建筑的行政强制

一是立法明确对违法建设行为和建筑物不得安装水、电、网络、燃气等公用事业服务。

违法建筑从施工到建成使用都需要水、电等资源, 通过断水、断电即可终止其违建行为, 即使是建成投入使用的违法建筑也因失去正常居住功能而失去价值, 从而使那些潜在的违建者打消违建欲望。在《行政强制法》第44条中规定, “行政机关不得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义务”。但此规定应区分行政义务的具体情况, 如该行政义务的履行并不影响到当事人及其亲属或其他人的基本权利时, 例如正在施工的尚未完成入住的违法建设, 就应当予以断水、断电措施。在执法实践过程中, 国内外都有相关的经验。

二是立法明确对在违法建设场所中开展的一切活动不予办理相关执照、资格和许可证。

在执法实践中, 发现在满足居民居住需求之外的不少违法建设都是以盈利为目的, 通常要在相关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或许可。但目前的矛盾是, 违法建设却同样拥有合法的申请资格, 因此必须出台相关法律严禁违法建设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合法场所。例如小卖部等需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违建, 需要办理私人幼儿园办学资格的违建, 需要办理养殖场等畜牧业的违建, 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的违建, 都可以在立法上予以禁止。通过立法明令禁止在违法建设之上取得任何经济利益 (包括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等) , 甚至没收利用违法建设产生的非法所得。将违法建设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可能性掐掉, 使其丧失价值。

三、对于法律的空白, 地方政府应建立快速查处机制

违法建设成因及治理对策 篇3

一、九项措施赢得一个转折,依法处理各类违法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始终坚持“以拆为主”和“能拆尽拆”的总体原则,以“宣传教育先行、和谐拆违为主、依法强拆为辅”为指导思想,对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遗留的违法建设问题及时介入,按照法定程序依法予以强制拆除。2009年以来,全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80万余平方米,为政府节约直接征地拆迁成本高达8亿元,有效保障了各类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实现了将各类新增违法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总体目标。2009年以来,受国土部门委托,代管征而未用的国有储备土地,城管部门安排专人专项监管,定期巡查,确保了国有储备土地不产生新增违法建设、不栽种植物、不从事经营活动,政府部门不再给予国有储备土地二次补偿。

在拆迁工作中,乐山市城管部门的主要做法一是以摸清家底为前提,对房屋的基本情况进行普查,建立“一户一档”基础资料,对各类建(构)筑物进行“影像、照片、平面图”三锁定,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凡有新增及时比对,依法查处。二是以强化宣传为基础,组织城管人员,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播放宣传片等形式送法上门。同时,注重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通过新闻访谈、以案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曝光违法建设。三是对重点建设区域,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集中学习重点培训,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局面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以落实责任为根本。执法关键在责任落实,重点在执行到位,根本在较真碰硬。城管部门严格落实片区责任制和日巡查制,实行网格化区域管理,明确责任区域,并设专人检查执法人员填写的日巡查工作日志。五是以部门联动为保障,形成了城管、住建、国土、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规划执法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处理违法建设的职能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六是坚持“市区一体、重心下移”的工作体制。乐山市城管局属地执法大队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大队长均在街道、乡镇兼任副书记,使城管工作有利于同属地政府和村组(社区)工作协调配合,有利于形成共识,化解矛盾,共同做好控违拆违工作。七是以建立机制为动力。乐山市城管局建立了《中心城区村镇规划信息员制度》,每个村选聘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村镇规划信息员,及时向城管部门提供违法建设的动态情况和信息。城管部门對信息员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通讯补助,由此较好地调动了村镇规划信息员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节假日执法监察的空白;建立违法建设有奖举报制度,对主动举报违法建设的个人给予每件每次200元的奖励,较好地调动了全民监管的积极性。同时对城管执法人员建立责任追究、倒查和目标管理奖惩机制,凡在因调查处理违法建设不力、不及时造成后果的,对属地大队和具体监管责任人一律实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凡在控违、拆违工作中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年终目标考核时增加考核分值,评先评优时优先评选。八是以讲究方法为抓手。在具体执法中讲究技巧,注重方法,彰显人文关怀,倡导宣传先行、化解为主,努力实现和谐拆违。工作中要求和谐拆除率必须达到90%以上,安全稳定风险评估率达到95%以上,既塑造了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又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收到了执法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九是以依法强拆为后盾。依法强拆是规划执法的底线和最终手段。乐山市城管局每年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执法培训和军训;开展案例讨论、法律知识竞赛等;选调精兵强将,组建由45岁以下人员组成的50人规模的应急处突分队。在依法强拆工作中,发挥分队保驾护航的拳头作用,对经多次宣传教育仍强行抢修抢建的违法建设,分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决依法予以强制拆除,绝不手软。

二、违法建设产生成因分析

(一)自建房审批渠道不畅是违法建设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

2009年1月前,乐山市中心城区自建房审批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因人口自然增长(婚姻、生育)和因危房、内涝、地质灾害等原因,村民要求修建、改造房屋的愿望十分强烈。2009年1月起,乐山市政府出台了《自建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虽然对集体土地上宅基地的自建房审批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实施以来自建房审批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住建部门核发《选址意见函》后,其他后续的农用地转用手续、《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验线手续、竣工核实和房产颁证等工作几乎没有进行,由此导致村民的住房仍然处于违法状态。据调查,目前,乐山市农村房屋95%的农民没有《产权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从法律角度讲,95%的农村房屋是违法建设,局部区域100%是违法建设。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助推了部分违法建设的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号召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新兴产业,因而大量出现了租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或者依托农民自己的宅基地发展养殖、花卉、仓储物流、小型家庭加工作坊、小型工业生产作坊、小型食品生产作坊、农家乐等新兴产业。因当时的政策原因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经营这些产业的场所基本上存在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

(三)城市快速发展中基础功能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先天不足倒逼违法建设的生长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摊大饼”式的土地城镇化普遍存在,反之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合理性、人本性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体现则明显不充分,加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城镇功能缺失,倒逼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出现。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仓储、洗车场、废品回收、会展、停车、菜市场、老年活动中心、简易加工作坊、驾校培训基地、进城务工农民工生活居住场所等,这些产业和场地是城镇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产业的迅猛发展虽然倒逼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生长,却又同时满足和弥补了城市发展中功能的缺失和市场的不足。

nlc202309090233

(四)基层组织的默许和支持助长了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的产生

不能否认,有些基层组织和干部习惯了屁股指挥脑袋,没有站在全局和长远角度思考问题,为给农民做好事,让农民多得实惠,一些乡镇、社区、村社默许和支持农民在集体土地上依托宅基地,在房前屋后修建违法建设,有的基层干部甚至参与违法建设的修建,直接导致了拟征地拆迁范围内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

(五)小区物管的放任行为为违法建设提供了条件

在房屋装饰装修和业主违法修建的过程中,小区物管没有认真履行宣传、引导、制止、举报职责,放任各类违法建设材料任意进出小区。有的物业公司在收取了装修管理费后竟然默许业主修建违建。据调查,很多物业公司是开发商的下属企业,因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已将顶楼使用权加价出售给了顶楼住户,造成物管企业放任顶楼住户修建违法建设。一些业主强行或偷偷违章搭建,物业公司却不敢管或不闻不问。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业主违法搭建提供了条件和支持。

(六)利益驱使直接导致违法建设的产生

在政府征地拆迁前,人们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最大化的补偿,因此往往突击修建违法建设。新型材料修建违法建设既简易又高效,一夜之间甚至几个小时即可形成,再加上违法建设修建的隐蔽性,抢修抢建违法建设的问题屡屡发生。

(七)源头设计不合理为违法建设提供了客观理由

不少建筑在规划设计之初,客观上存在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为违法建设的修建留下了空间,埋下了隐患。更有甚者,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居然是设计单位和开发商为利益、促销而有意为之。一些开发商在房屋营销的过程中,公开宣传购房赠送面积。有的开发商将屋顶使用权加价卖给顶层住户,并且在售房合同中明确屋顶楼面使用权归顶楼业主使用和维护。这些现象和行为为业主违法建设提供了空间、便利、方便和理由,给后期规划执法带来了很大难度。

(八)依法拆除违法建设程序繁琐、时间较长,为违法建设的产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小区作为私人住所,私密性和隐蔽性很强,城管部门执法时往往面临发现难、取证难、拆除难、执法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一是调查取证难。查处违法建筑需要入户或经过当事人的住宅。城管部门不具备强制入户调查的行政权力,如果当事人拒不配合,那就很难进入违法建设现场调查取证;二是限期拆除难。因“责令停工”、“查封施工现场”、“限期自行拆除”等行政措施缺乏有效的后续手段,加之强制拆除的行政风险和各種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导致行政强制手段乏力;三是依法强制执行难。违法建筑修建方便,工期较短,隐蔽性强,一旦修建完成,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进行强制拆除,不仅程序繁琐、时间较长,而且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三、违法建设治理对策与建议

(一)畅通审批渠道

一是要体现《城乡规划法》的权威性,营造公平法制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及时解决村民的合理建房需求。彻底破解违法建设的困局必须对确因人口自然增长、婚嫁、危房改造、内涝、地质灾害等原因要求修建房屋的,住建、国土、房管等相关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畅通审批渠道,依法发放《农用地转用手续》、《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验线和竣工核实,对经验收合格的房屋依法颁发《房屋产权证》。二是对建成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居民经调查核实确属内涝、危房的居民房,短期内又无法实施整体搬迁改造的,政府应纳入零星散户的棚户区改造进行拆迁还房或先予安置,如此既能排除安全隐患,又彻底杜绝了就地原拆原建。拆迁后腾出的土地由政府依法收储,用于公益事业用地,规划建设绿地、小广场或城市道路,实现老旧城区的扩容提质。

(二)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步统筹规划建设停车位、菜市场、洗车场、物流、仓储、会展、驾校、农家乐、苗圃等用地和用房,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不足,实现疏堵结合。

(三)严格设计审批

一是对新建商业开发项目,审批部门要加大对规划设计的审查力度,从源头上杜绝赠送面积、变相增加容积率的现象。特别是对在房屋设计图中出现的预留孔洞、结构板、装饰梁、结构梁、结构架、结构间、6米层高、不留公共楼梯间等可能诱发违法建设产生的设计缺陷,必须责令设计单位和开发商修改完善,不留隐患。二是为确保临街面市容规范、整洁、美观,在确保质量和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楼顶统一规范设计为坡屋顶(坡屋顶的优点是美观、防漏、隔热,且能从源头上杜绝楼顶加层)。临街阳台不搞错层设计。临街面统一设计规范雨棚、隐蔽空调位和门市招店牌位。临街面商业和住宅的转换层要尽可能不设计预留平台。三是住建、规划部门要加大对设计单位、开发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培训和依法查处力度,对设计有缺陷、监理缺位、不照图施工和开发商的恶意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并采取降低资质、停止办理后续手续、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停止发放预售许可、纳入建设开发“黑名单”等措施综合治理,确保不再发生因设计缺陷而变相偷容积率的现象。四是部门联动,联合行文,对建设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禁止性和规范性要求。乐山市已由住建、城管、工商联合行文,对赠送面积、违规销售底楼绿化使用权、违规销售顶楼屋顶使用权,以及“一层变两层”、“两房变三房”等虚假宣传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对商业开发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和每个单体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坡(屋)顶设计、风貌设计、门市招店牌位设计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规范性要求。

(四)强化目标管理

各级政府要将控违拆违纳入对镇(街道)、村(社区)、组干部的目标管理和奖惩内容,切实落实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对控违拆违的宣传、教育、制止、监管和报告责任,对控违拆违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默许和支持参与违法建设的予以问责和惩处。

(五)发挥物管作用

与房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大对物管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形成物业企业考评机制,充分发挥物管企业在制止和控制违法建设中的宣传、制止、举报作用,对宣传、制止、举报不力的物业企业进行通报批评、信用减分、罚款等处理。

nlc202309090233

(六)实行综合治理

一是对违法建设的一切建(构)筑物,房管部门不得颁发房屋产权证,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受理土地使用权证登记。对于涉及存在违法建设的房屋,由城管部门书面函告房管部门,暂停办理该建设房屋的产权登记、抵押、出售、赠与等手续,待违法建设拆除后,由城管部门书面函告房管部门后取消房屋产权登记等限制措施。二是对没有合法用地、规划许可手续的工地或工程设施,不得供电、供水、供气。供电、供水、供气单位在接到有关部门告知属于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应及时停止供电、供水、供气,并依法查处违法用电、用水、用气行为。三是各相关部门在受理各类行政许可时,对无合法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或村民自建房改变性质和用途用于生产、经营、养殖,以及虽有合法产权但其合法产权使用面积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公安、工商、环保、卫生、文化、旅游、药监、农业、畜牧、税务等相关部门不得核发和年审相关许可证照或颁发荣誉授牌,并依法对无证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和取缔。四是依法对参与违法建设的施工企业、施工工匠、监理、混凝土、经纪机构等企业及从业人员进行严查重处,在各类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暂停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竣工规划核实、房屋产权证登记等手续。五是紀检监察机关应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村(社区)、组干部参与违法占地或进行违法建设的实行问责,根据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是建立诚信体系。对修建违法建设的业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拒不拆除的,执法部门可会同相关部门将业主纳入失信名单,进行失信公示,对其实行融资、行业准入、荣誉、出国出境、民商事等限制。

(七)依法严格执法

一是坚持“以拆为主、能拆尽拆”的原则。城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片区责任制和日巡查制,加大巡查力度和密度,对各类新增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拆除,确保将各类新增违法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违法建设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三是强化新闻宣传和媒体曝光力度,有效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舆论氛围。四是切实加大对各类历史遗留的违法建设的依法处理力度。对各类历史遗留的违法建设,按照“法不朔及既往”的法理和“尊重历史、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依法推进”的原则,及时进行依法处理;对恶意修建、体量大、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和拒不配合拆迁的要选准典型,迅速立案调查,依法启动违法建设的强制拆除程序,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八)加快地方立法

中央已赋予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设区市的地方政府也同步取得了规章立法权,对破解违法建设查处的疑难杂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各地规划执法部门应抓住机遇,主动与当地政府、人大衔接,力争将违法建设中诸如查封施工现场、杜绝设计缺陷、畅通司法渠道、纳入诚信体系、实行行业准入等纳入地方立法,进入法制化轨道,实行综合治理,最终实现违法建设由偷修偷建、抢修抢建、强修强建到不敢、不能、不想建的根本性转变。

(责任编辑:李静敏)

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简报 篇4

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为有效遏制我村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以下简称“两违”)行为,维护土地管理秩序,保障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镇《关于开展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厉打击我村“两违”行为,对新增“两违”行为“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实行零容忍,实现零增长;积极稳妥、逐步化解历史遗留“两违”问题,通过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遏制“两违”行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两违”问题。

二、治理范围和重点

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治理”的原则,对“两违”问题进行处理。

(一)治理范围。全村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包括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治理重点。

1、对**年**月*日前,已经封顶的违法违章建筑,经过测量集中登记后报镇政府,根据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对***年**月*日后,未封顶的和新开工建设的违法违章建筑,坚决予以拆除。

3、对违法占用耕地、林地,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违章建筑;影响公共安全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违法违章建筑;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违法违章建筑,一律予以拆除。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将分3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月**日前)

制定“两违”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召开****村“两违”综合治理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加大“两违”行为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做到每家每户都宣传到位,同时,充分发动村党员干部群众,提高自觉参与“两违”专项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集中清理阶段(**月*日至**月**日)

即日起,村“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两违”集中清理工作。对**年*月*日后,未封顶的和新开工建设的违法违章建筑,当事人要在**日前,自行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当事人在自行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后,首先到村委会备案,再由镇政府派人到现场核实确认。凡未在规定期限内主动拆除“两违”建筑的,由**镇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联合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强制拆除,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两违”实施主体进行相应处罚。将其在媒体上曝光,形成高压态势,以依法强拆带动自拆,以点带面,滚动推进。

在集中清理过程中,对辖区内各类违法违章建筑登记造册,全面掌握“两违”实施主体、发生时间、数量、面积等情况,建立“一违一档”台账,形成“两违”清单,报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全村范围内进行通报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三)深入推进阶段(**日至无限期)

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两违”综合治理工作成效,全面推进“两违”专项整治工作,查找、处理遗漏、遗留的各类违法违章建筑。进一步完善日常巡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健全控违、拆违长效机制,实现违法建设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日常化、制度化。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村作为“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责任主体,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成立以总支书记**同志为组长的“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治理措施,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监管,源头防范。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的作用,严密布控,随时监控辖区内的违建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上报。特别要第一时间掌握相关动态信息和建筑材料进村入屯情况,查明材料用途,从源头上加以遏制。成立**村各屯巡查小组,加强巡查力度和密度,及时查处新增“两违”,将“两违”制止在萌芽状态,确保“两违”零增长。

(三)完善机制,确保长效。

1、建立巡查制度。以村民组为单位对辖违建进行日常巡查,每个村民组长为责任人,坚持巡查、制止、报告制度,每天将情况报到村里;

2、建立监督网络。每个村民代表都为监督员,对所代表的村民户进行监督,如有违章违建行为,立即上报到村里;

3、建立报告制度。当接到巡查小组和监督员报告违章违建行为时,村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理,同时将处理违章违建情况上报到镇“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做好有关记录备案;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巡查不到位、上报不及时、对故意隐瞒“两违”不报的,对参与违法违章建设的村党员干部(村民组长),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巡查到位、上报及时的巡查小组年终奖给予一定的奖励;

5、对施工队伍(企业),发现在村范围内进行违章违建施工时,村“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有权进行制止,并联系有关部门将其清除本村。

6、联系电话:**

(四)加强宣传,注重引导。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要深入群众,每家每户、个体企业都要面对面的宣传到位,宣传治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意义和要求。村里将制作悬挂条幅标语、LED屏幕将24小时不间断的播出《**关于政治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通告》,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货车违法治理工作计划 篇5

以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为指引,结合全市城乡道路交通实际,着力解决当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不断健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综合服务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

二、工作目标

通过此次货运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重中型货运车辆通行秩序,严厉打击货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营造集中整治强大声势,提高货运车辆驾驶人安全守法意识,推进货运车辆违法问题的源头整改,有效预防和减少重中型货运车辆因交通违法行为而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三、工作安排

(一)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社会公告此次货运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内容、措施、要求和意义,使专项整治行动广为人知。

(二)开展集中整治(xx年3月1日—10月30日)。

1、集中整治货运车辆改变技术参数的违法行为。私自增加货箱高度、增加弹簧片数、加长等,货运车辆擅自改变外廓尺寸和其他登记技术参数的,一律视为非法改装,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依法进行处罚。

2、集中整治货运车辆涉牌涉证的违法行为。上道路行驶的大型货车未悬挂、不按规定安装号牌的;故意遮挡、污损号牌,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驾驶证、行驶证,驶拼装或已达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行驶的,由公安交警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进行处罚。

3、集中整治货运车辆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驾驶员无从业资格证上路行驶违法行为。对于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未取得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集中整治货运车辆超载运输违法行为。对于超载违法行为由公安交警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法进行处罚,对超限运输货物的由交通部门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依法卸载、处罚后放行。

5、集中整治施工车辆带泥上路行驶、液体和散装货物运输车辆遗洒、不按规定加盖苫布等违法行为。对于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不做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露、遗洒的由城管部门依据《吉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依法进行处罚,并责令纠正;对于施工车辆带泥上路行驶的由城管部门依据《吉林省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依法处罚。同时,交通部门依据交通部《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吊销其相应的经营范围。

(三)整治措施。

1、成立联合执法小组。为加大整治力度,由公安、交通、城管、国土和住建等部门共同成立联合执法小组,落实24小时执法制度,在市区主要出入口对过往的货运车辆逐一检查,从严管控。

2、成立流动执法小组。由交警、运管、城管等部门组成市区流动执法小组,深入市区街路开展流动执法,对货车各类违法行为从严查处。

3、设置治超站点。

(1)洮瓦路北大桥治超站:

负责人:王晏农村公路管理中心主任

洮瓦公路2公里处(北大桥南侧),由交通部门负责安排临时执法站(或移动房屋),负责移动检测设备的配备,公安交警、交通部门负责安排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白班:公安交警2人、交通路政2人、交通运管2人。夜班:公安交警2人,交通路政2人,交通运管2人。

2、洮突路治超站:

负责人:任承栋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洮突公路5公里处(公安交警洮府中队处),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安排临时执法站(或移动房屋),交通路政部门负责移动检测设备的配备,公安交警、交通负责安排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白班:公安交警2人、交通路政2人、交通运管2人;夜班:公安交警2人,交通路政2人,交通运管2人。

四、组织领导及部门分工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确保此次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市政府决定成立货运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张国栋兼任,办公室负责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信息综合、情况反馈等工作任务。

(二)部门责任分工。

1、市货运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此次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协调等工作,推进全市货运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开展。

2、市公安交警大队负责协调交通、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设置洮突路治超站,并组织实施好治超站点的执法工作,从严查处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负责对疑似违法车辆进行拦截、初检,有交通违法行为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处罚,证件、牌照齐全的车辆引导至执法站进行称重;负责对超出栏板高度的货运车辆,按照规定责令其恢复,对拒不恢复消除违法行为的,强制恢复后按法律规定做出相应处罚。

3、市交通局负责组织路政、运管等单位同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设置洮瓦路北大桥治超站,组织实施好治超站点的执法工作;交通路政部门负责查处营运证照不全、从业资格证照不全等违规运营行为,安排设置称重设备,对疑似超载货运车辆进行称重,对超载、超限的车辆进行处罚并负责卸货转运工作。

4、市城市管理执法大队负责会同公安交警、交通路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市区路面检查工作,对建筑工地车辆加强源头管理,严格对运输车辆的监管,严厉查处带泥上路、不覆盖、遗洒等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

5、市国土局负责对辖区内沙石厂矿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和排查摸底,做好宣传告知等工作,严格禁止沙石厂矿企业在销售沙石时超载、超限装载,从源头整治货运车辆超载超限营运行为。

6、市住建局负责对建筑施工工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严格禁止超载车辆、不加盖苫布车辆参与建筑材料的运输。同时,负责督促建筑工地配备高压水枪,对驶出工地车辆轮胎进行清洗,确保轮胎清洁后上路行驶。

7、市监察局和检察院负责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的公职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8、市宣传部门负责对货运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提高认识。此次货运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涉及部门多、持续时间长、整治任务重,整治成果事关城市形象提升,事关百姓出行环境,事关货运市场营运秩序,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建立包保制度,将此次整治行动落到实处。

(二)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全市货运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治的良好格局。

(三)文明执勤、规范执法。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执法,执法过程中采用执法记录仪摄录取证,充分利用执法终端设备,将货运车辆号牌、货箱尺寸等相关信息核对到位,做到执法规范、查处公平。

(四)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各相关部门要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及时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并依法查处本次专项整治中不作为、乱作为的公职人员。

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简报 篇6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05-04

4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全国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任王培安主持会议并宣读全国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吴浈、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刘殿荣、武警部队后勤部副部长岳爱生、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谭琳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地、各部门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并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2014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5.88,较2013年下降了1.72个百分点,实现自2009年以来的“六连降”,而且是6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会议指出,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开展专项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专项行动是贯彻落实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入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是解决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效手段。要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专项行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两非”违法行为,确保完成“十二五”期末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任务,推动形成部门联动执法、区域相互协作的良好局面,构建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一盘棋”工作格局,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趋向自然平衡创造条件。重点抓好严肃查处“两非”案件,加大宣传倡导力度和行业自律,加强部门配合和区域协作,夯实工作基础,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各地要积极争取本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领导机构和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注重增强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注重发挥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合力,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要加强督查督办,把着力点放在破解难题上,打通“中梗阻”,接通“最后一公里”,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会上,湖北、安徽、浙江等省卫生计生委作了交流发言,7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北京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在主会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代表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吴浈、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刘殿荣、武警部队后勤部副部长岳爱生、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谭琳出席会议

南通市城市违法建设治理问题探讨 篇7

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丰厚的历史底蕴配合独具城抱水、水拥城的绚丽风貌, 形成了较好的城市面貌。但城市违法建设问题普遍存在, 成为破坏市容市貌的顽症, 导致了城市文化的丧失, 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得不到提高。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为维护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科学有效治理势在必行。

1 南通市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现状分析

1.1 南通市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现状特征

据实地调查, 南通市违法建设的表现形式、存在类型、用途性质各有不同。

主城区的违建主要类型为:屋顶搭建住房、厨房等生活设施;在底层封闭围墙内或利用原房屋凹陷部位, 搭建、拼接、建造住房、厨房等生活设施;企业厂区内未经批准建设的各类用房屋等等。以上违建多数分布在城区老住宅小区以及尚未改造、改建的旧城地带。这些违建除企业、社区等法人集体用于生产经营外, 多数为个人因生活困难、住房紧张而搭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违建类型:新建别墅拼接、改造、擅自扩大建筑面积;利用屋顶、露台、退台搭建书房、健身房、花房、观景房等生活、观赏设施;破墙、破门、破窗改建或增扩原房面积。以上违建除破墙、破门、破窗行为多发生在老市区沿街住宅底层, 用于开店赢利外, 其他均有向新建别墅、高档住宅区发展、延伸的趋势。

城郊结合部、农村的违法建设问题更为严重, 始终在违建—拆除—再违建中循环往复。其主要类型有:建新不拆旧;原址加层或拼接扩面;以危房名义翻建或推倒重建;未批异地新建;企业以招商引资名义利用原房屋擅自扩面改建等等。以上违建多数集中在城郊经济相对繁荣的区域, 集镇、集市、市场周边更为突出, 并呈现向更大范围扩散、蔓延的势头。

南通市违法建设情况的特征可用“多、快、乱”来形容。一是“多”, 擅自将平房改建楼房、将二楼翻建三楼甚至更高;有的占用屋前、屋后空地等。二是“快”, 大多数违法建筑属于个体行为, 设计结构简单, 建造成本低廉, 加上建筑材料运输快捷, 施工质量不高, 往往几天之内就可建成, 且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突击行动, 令有关部门防不胜防。三是“乱”, 根据自身需要随心所欲搭建, 目的多为出租、开店、等待拆迁, 根本不顾技术规范和环境要求, 杂乱无章。

1.2 南通市违法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 经济利益的驱动

寻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普遍追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组织和个人等市场主体都具有趋利性。作为经济、社会和物质的空间聚集体, 城市既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场所, 又是土地最为稀缺的地区, 加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地能生财”思想观念, 巨大的违法收益远远高于较低的违建成本, 所以违法建设应运而生。企图以最低的成本抢占城市土地, 尽可能加大开发强度, 增加占有量;或一些拆迁地段的居民擅自突击搭建, 企图增加拆迁补偿;开发商擅自牺牲绿化、广场、停车场等公用配套设施来增加销售面积;城乡结合部自行搭建大量简易房来用于出租或经营等现象不足为怪;而且, 越是区位条件优越, 越是容易获得经济利益的地区, 违法建设就越容易滋生。

1.2.2 规划控制的力度不够

规划是政府管理、调控和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应当具有超前性与长远性。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建设不断扩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规划往往赶不上发展变化, 规划滞后或规划调整过于频繁, 以及还有规划没有覆盖到的地区, 导致规划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极易给违反规划建设钻空子。比如老城区的规划改造滞后, 城市功能配套不完备等弊端日渐凸显, 导致市民擅自搭建车库、杂物间等以满足生活需要。有些建设单位为了追求市场的快速, 不能等待审批程序的完成, 就会出现“先建后报”, “边建边报”甚至“干脆不报”的行为。同时, 规划部门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时限过长、基础资料不全、联合审查制度不健全等。这是违法建设行为屡禁不止的专业因素之一。

1.2.3 行政管理的欠缺

基于局部利益或者政绩考量, 一些行政管理部门采用无动于衷式的沉默状态或者以消极的不作为姿态逃避责任, 同时一些违法建设得利者、利益集团采取不正当的手段, 使得某些行政管理部门人员滥用权力纵容违法建设, 导致拆除和处理违法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整治违法建设没有长效机制, 抓创建时紧一阵, 过后便松下来, 致使违法建设难以根治。

违法建设行为可能涉及违反多部法律, 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政出多门, 管理权限交叉、重叠, 难以协调各种执法力量, 造成整治配合不力。

1.2.4 监察机制的不足

近几年城市建设热潮迭起, 不仅建设项目数量高速增长,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也使建设工程完成速度日益加快, 掌握每个建设项目的完全信息极其困难。同时各行政主管部门未实行责任机制, 没有分区包干分解责任, 监察人员数量有限且素质不一, 呈现违法建设名目繁多, 出现真空监察的状况。

1.2.5 现实情况的困难

调研发现, 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违建的比重不少。尤其是老城区下岗、失业、残疾、老弱等家庭, 这部分人大多存在生活、住房等实际困难。在崇川、港闸等城区老住宅区内, 都有因为生活、居住条件低下而在楼房底层围墙内搭建厨房、卧房、厕所等情况。甚至还有3代同堂8口人, 挤住在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30平方米老住房内的情形。这些群体的违建, 一方面确实违反法律规定, 破坏城市形象。一方面当事人困难属实, 拆与不拆, 处理起来很困难。考虑到历史遗留、现实情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往往放宽政策, 手下留情, 使这类违法建设暂时保留。

2 南通市违法建设问题的治理对策探讨

2.1 统一思想, 提升理念

(1) 要树立预防为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 重视违法建设问题治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行政行为规范性研究, 真正从法律上、制度上寻求解决防违、拆违工作新途径, 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2) 要树立长期、有序、平稳、有效的工作理念。违法建设会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长期存在, 还会呈现更加复杂、激烈、艰巨的状态, 要做到长期监督、巡查与突击专项检查相结合, 防止反复和回潮, 控管新生违法建设问题。

(3) 要树立疏堵结合的工作理念, 光堵不疏只会导致群众的信任危机和恐慌心理, 产生逆反情绪, 结果引发群起抢建和扩散蔓延态势。应多与群众沟通交流, 了解群众的实际问题, 缓解群众的矛盾心理, 并及时出台配套政策, 在政策到位和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 使群众心服口服, 心态平和。

2.2 突出规划管理, 完善审批制度

(1)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应全部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 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适度超前规划, 抓紧制定和完善主要街道、公共活动场所、城乡结合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为建设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完善规划审批制度, 精简报建手续, 缩短审批时间。建立和步完善联合审批制度, 集中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和核发“一书两证”。在办理报建审批手续过程中, 要尽量使用现代化手段代替手工操作, 做到既严格审批程序, 又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规划执法监督要贯穿从项目报建审批、建设用地审批、建设工程放线验线、建设施工检查、到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

(3) 利用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RS (遥感信息系统) 、CORS (厘米级城市坐标连续运行参考站服务系统) 等高新技术, 建立数字规划系统, 并保持更新。对各类建设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纠正。

2.3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形成管理合力

(1) 建立健全纵向到底 (从市行政主管部门到每个巡查人员) , 横向到边 (从市、区政府到行政村) 的监督、管理责任制。规划、国土、城管、公安建设等各部门联动, 条块结合, 定期会商、及时协调执法行动, 提高综合执法效能。

(2)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处理违法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 设立规划110, 鼓励群众举报投诉违法建设。首接违法建设举报投诉的部门和单位, 在接到举报后规定的时限内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应当认真组织查处, 不得推诿, 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或及时转交或配合做好查处工作。

2.4 完善监察制度, 实行工作考评奖惩

(1) 充实规划执法监察队伍, 保证执法监察工作所必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巡查报告机制, 由街道、乡镇聘请一定数量的专职巡查人员, 建立巡查大队及各中队, 增强执法力量, 分片包干巡查区域。执法监察人员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 在查处违法建设时按章操作、依法办事, 教育与处罚结合。

(2) 有关部门对整治违法建设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有功人员, 要给予表彰奖励, 并树立典型传授经验;对思想不重视、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得力的, 要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规定为违法建设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发放相关证照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将整治违法建设问题的工作效能加入到年度目标考核和政风行风测评中去。

2.5 加大宣传教育, 强化舆论监督

(1) 建议宣传部门研究开设《拆违专栏》或《关注拆违》等专题栏目, 并采取宣传车、黑板报、横幅、标语以及娱乐节目等多种形式和手段, 大力宣传国土管理、城市规划以及南通市有关农村私人建房、危房修缮以及拆迁补偿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常识, 表扬正面典型, 建立诚信名单, 宏扬社会正气, 营造良好氛围。

(2) 在政府网站上公布违建单位及个人名单, 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加大公众监督力度, 追踪热点违建案件, 剖析典型违建案例, 曝光重点违建内幕, 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 促进治理违法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3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它不仅是人们居家定所的地方, 更是承载文明, 传播科技文化, 提供追求和享受的容所。而违法建设的治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健康有序, 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美好。相信通过建立健全法规, 突出规划管理, 完善监察制度, 形成管理的合力,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城市违法建设问题一定能得到科学有效地治理!

摘要: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违法建设问题普遍存在, 成为破坏市容市貌的顽症, 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得不到提高。本文对南通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 探讨了科学有效治理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南通,违法建设,现状分析,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S].2007-10-2 8.

[2]王国恩.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黄草平.违法建设的成因及预防控制的对策[J].小城镇建设, 2005 (7) :86~87.

[4]南通市政府文件.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综合整治城市违法建设的意见, 2006.

[5]刘维宁.违法建设与规划管理审批[J].北京规划建设, 2000 (3) :42~43.

[6]司秋风.关于城市违法建设的法律思考[J].淮海论坛, 2007 (1) :46~47, 29.

[7]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赵锦辉.西方城市管理理论:起源、发展及其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 2008 (5) :112~117.

[9]张晨良, 石运峰, 李煜华.对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问题的对策研究[J].城建档案, 2007 (7) :44~47.

[10]成洪潮.违法建设成因分析及拆违对策探讨[J].城市管理, 2006, 10.

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简报 篇8

关键词: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对策

1 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原因

1.1 驾驶员文明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法律并没规定驾驶员的知识水平,相关法律尽管规定取得驾驶资格的人员必须通过系统学习并通过各项考核,驾驶员的认识水平只停在取得驾驶证的层面上,深刻领会法律法规的意识是没有的。

1.2 对驾驶员考试管理不严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先要通过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考试,考试合格后再进行驾驶技能考试。然而,目前对驾驶员的理论考试把关不严现象尤为突出,试题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更新速度慢,造成一些驾驶员对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的用途和使用要求都不清楚。

1.3 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交通违法宣传活动中,传单和展板宣传是主流,缺乏对人们直接感官的宣传震撼,如真实案例的影视宣传。在内容上忽视对应急车道知识的宣传,绝大多数人会错误将应急车道理解为解决驾驶员“应急”设置的,甚至有的高速公路“禁止占用应急车道”的警示标志都不够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交通安全隐患。

1.4 高速公路上的配套设备不足 “按照国际的规定,高速公路应至少每50公里设置一个服务区或者停车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段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同时,相关配套设施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一些停车区、休息区,解决驾驶员由于疲劳或查看路线的等原因,需要临时休息的区域。高速公路的配套设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2 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危害

应急车道是赋予那些真正有“特权”车辆使用的车道。所谓的特权,是给处理应急事务的车辆使用。如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不过在高速公路上,很多社会车辆僭越高速公路上的契约精神,他们把应急车道当成自己的绿色通道,根本不知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危害是较大的。

2.1 造成延误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 医学统计表明,在事故发生后的5分钟至10分钟,是救援的黄金时间,急救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时,把应急车道称为事故伤者的生命通道一点不为过。现实生活中,因占用应急车道行驶造成救援等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处理事故、排险、疏导及抢救伤员,反而会导致道路拥堵加剧,甚至造成伤员、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严重后果。

2.2 较大程度上降低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 据统计,高速公路在不完全饱和状态下,每车道的车流量每小时可达2千余量次。如果因发生驾驶员违法占用应急车道或低速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直接会影响其他车道的通行能力,势必会影响车辆的通行速度,造成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下降,必将会引发负面示范效应,使遵规排队者心理不平衡而产生效仿的念头和举动。

2.3 加剧道路交通拥堵,诱发交通事故 当发生交通事故或车多慢行时,一些社会车辆会在应急车道和行车道上来回穿行、加塞,不断道,干扰正常通行的交通流,增加交通拥堵程度。另外,一些事故车辆,事故发生后直接停在应急车道上进行维修,不按规定打开报警灯和放置警示标志,造成同向车辆不明前方情况,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3 治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的对策

结合当期高速公路发生的违法行为,进一步确保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畅通,降低事故发生率,应当加大对高速公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提高驾驶员的公德意识是关键 一个驾驶员的“车德”如何,是不能以是否遵守交通规则为评价标准的,没有法律的制约,全凭个人修养行事。生活中,驾驶员违反公德的行为大为常见,如随意变道、长时间开远光灯、乱扔垃圾、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等。所以,从驾驶员教育培训上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驾驶员的公德意识,也是解决驾驶员在高速公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的关键。

3.2 强化驾驶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 由于对驾驶员的受教育水平没有具体规定,大部分驾驶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对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危害性没有遇见性。一是要深入辖区沿线村庄、街道,客运单位,广泛宣传占用高速应急车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二是在辖区各收费站入口、服务区悬挂相关内容横幅、设立警示标志等。三是通过电视媒体、报纸以及向驾驶员手机发送相关法律知识,传递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危害性,使驾驶员能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3.3 做好重要节点管控,降低事故发生率 交通管理部门,应在重要节点加大管控力度,特别是在五一、十一假日期间,采用立体监控监管的模式,增加高速公路上巡逻警力,增加电子监控,采用空中警力疏管,实时通报违章车辆信息。做到第一时间掌控高速公路交通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的发生。

3.4 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可借鉴国外关于高速公路交通道路管理的经验,做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根據高速公路交通状况,做到分段、分时管理,或在高速公路建设初期,在中段预留一些应急出口,解决高速公路应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

3.5 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惩罚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除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外,其他机动车不得进入“应急车道”内行驶或者停车。车辆随意占用应急车道的,根据道路交通法规,驾驶员将面临罚款200元、扣6分的处罚。而德国公路法规定,哪位司机堵住“应急车道”,将受法律处罚。如果对急救车影响较轻,最少罚款20欧元,严重影响的司机,将由检察机关调查,甚至坐牢。相对德国公路法而言,我国法律对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起不到对驾驶员的震慑作用的。应当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一经发现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即给予吊销驾照或扣12分,罚不间断学习交通法规1个月,方能达到震慑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邸志坚,王璜.德国:率先给“让路”立法[J].建筑工人,2013(05).

[2]王戈.不按规定使用应急车道的危害[J].汽车与安全,2014(09).

上一篇:台球学习者的高低杆标准杆教学下一篇:2011机关事业单位职业道德简答题及论述